時間:2024-01-12 14:53: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內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人體工程學是設計專業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專業基礎必修課之一。它主要服務于實用藝術,為提高事物的使用功效和舒適度提供科學依據和保障。在現代生活中,隨著科技成分在社會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人體工程學已成為實用藝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門課程教學的成效也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是否能順利展開,對相應的設計理論課也起到示范作用。如何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正確理解人體工程學的內涵,并將該課程的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的設計項目當中,是一個值得所有專業教師共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陳舊,缺乏針對性。人體工程學對于設計類的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頭疼的課。部分院校的藝術設計由于辦學時間不長、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人體工程學教學時還是采取傳統的“課堂理論知識灌輸+課終閉卷考試”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普遍有厭學心理,雖然靠在考前死記硬背都能基本過關,但考過之后很快就忘記。
2.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社會實際脫節,難以使學生從現實層面了解課程內容。人體工程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在學校期間的學習往往和社會實際脫節,難以使學生從現實層面了解課程內容。
3.教學手段和方法缺乏啟發性。目前的教學比較趨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課程主要以教師授課為主,教授人體生理學、人體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等。課程中安排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對簡單的家具進行測繪,然后在計算機上進行仿真。這種授課方式沒有跳出傳統模式固有的框架,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啟發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教學方法探討
1.多元化的教學方法。(1)重視設計實踐教學。在信息多元化的社會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教師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還是以教師單方面授課、學生個人動手實踐的模式居多。根據現實需要,教師也可挑選網上設計招標項目,如家具、展廳或環境小品的設計等,讓學生自組團隊,設計投標,當然教師也可虛擬課題進行。在這種實戰或模擬的互動教學中,學生會更加投入,互相協作并且了解哪方面欠缺,為以后自學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2)合理運用多媒體。在課件的設計上采用多媒體課件形式,將繁雜枯燥的理論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圖表,靈活運用多種直觀形式如文字、圖形、聲音、視頻等,將傳統教學中的各種信息表現出來,在較短時間里,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并用,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提高對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3)結合案例進行講授。為了使學生在具體的設計中能更好地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范圍和應用方法,在教學中就應注重運用豐富、典型的案例進行闡釋,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評析、講解和討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體工程學和本專業的關系,學會進行相關知識和方法進行設計。例如:在“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這一章中,為了更好地理解各個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范圍及應用場景,除了選擇書中介紹的案例外,還參考了大量和藝術設計相關的案例,特別是大量的人體測量數據與環境設計和室內設計的關系,像室內展廳設計中的空間設計、展具設計等,就會涉及到身高、立姿雙手上舉高、眼高的相關尺寸等。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4-0283-01
1 引言
零售商市場經歷了三次巨大變革,從最開始的百貨商場,連鎖零售到如今的超級市場的模式。超市是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產物,以其商品的多樣性迅速成為人們采購的首選方式,超市不僅為我們生活帶來了便捷,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購物理念。可是經過實地考察后也發現了很多大型超市依舊存在很多人因方面的問題,比如空間布局不合理,照明色彩環境設計不恰當,這些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超市市場競爭力,所以以人為本的人因學的相關理論就可以為超市的空間布局,照明色彩環境設計等方面提供可行的方案指導。
2 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及其發展
2.1 人因工程的定義
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在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學科,它是研究人、機器與環境相互聯系的科學。該學科在發展過程中有機地融合了生理及心理學、醫藥衛生學、人體測量學、系統工程學等眾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成果,這不僅使人因工程的理論基礎初具模型,同時也決定了人因工程科學綜合且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的領域。該學科的研究目是在保證環境中人的安全舒適與健康的前提下,設計出高效合理的人機環境系統。[1]
2.2 人因工程的發展及其在服務業的應用
人因工程學的萌芽于泰勒(F.W.Taylor)的鐵鏟實驗和時間研究實驗以及吉爾布雷斯夫婦(F.B.Gilbreth)的動作研究,在工業進步的時代,社會的潮流總是讓人去追趕機器的進步,缺乏對人本身的關注,會使人出現工作消極疲憊的現象。人因工程學的興起于著名的“霍桑實驗”,標志著工作效率研究邁入了新時期。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人因研究使得生產方式從人依附于機器,到以人為本的機器為人而設計的新階段。
3 大型超市的特征
超市行業作為服務業的一種類型,它與傳統的制造業有著明顯的差別。有著以下幾點典型特征:
(1)大型超市,作為零售行業最主要,最為典型的銷售模式,其產品包羅萬象。也正是因為它的種類繁多才使得大型綜合超市成為消費者出門購物的首選之地。所以,合理有序的將商品進行分配布局就顯得尤為重要。
(2)盡管不同超市在商品布局有所差別,但商品種類和商品價值都大同小異,即超市是服務業的一種,它不能提高商品價值以及為商品提供附加價值。所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與服務是如今大型超市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4 人因工程技術在大型超市中的移植應用
4.1 優化收銀臺和貨架布局
人因工程學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善:1.人體測量學,人體測量學是為了使各種與人體尺寸有關的設計能符合人的生理特點。[2]
根據人體測量學以及作業空間設計的相關理論對A超市的調查后發現:A超市人行過道的寬度設計中存在一些貨架過道,商品區域內的通道過窄。在收銀臺處,狹窄的空間和擁擠的穿梭的人流,客流交匯易造成擁堵,所以需要增加收銀區緩沖區域的面積,設立排隊區域并且用顯目的顏色標識。
4.2 超市照明和色彩環境設計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相關的理論成果中我們得出,人的興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照明情況的影響。照度作為評價照明情況的基本指標,是衡量超市照明環境是否適宜的重要手段。照度的設置過程中有兩個關鍵點要注意,一是要滿足最低能見度,二是要避免眩光。[6]
以調查的A超市為例,其光照環境如表1所示。
由此計算平均照度為1172.9lx,最大照度3117-最小照度337=2780lx遠大于平均照度, 所以A超市照度不均勻。
將所測得數據與國家標準《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相比較發現,部分區域過道照度應該提高,而商品的局部光照應該降低。
除此之外,避免眩光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調查中發現A超市中的眩光主要有玻璃展柜的反射眩光以及商品展臺與過道亮度對比過大的反射眩光。應該通過適當調整光源位置,以及減少光源亮度對比來消除。
不同的色彩環境會對人的情緒造成不同的影響,色彩與人的情緒都具有豐富性,但在這其中也并非是無章可循。事實上,每種色彩在人們的腦海中都有其普遍包含的情感內涵,我們要把這種情感內涵運用在色彩設計中。正確表達出商品的特質,增加顧客消費的可能性。
4.3 控制噪聲和營造良好的空氣環境
利用聲級計測試A超市的購物區的噪音情況,在日常情況下,人流量較小,噪聲測試為60分貝上下,滿足人體工程學對噪聲環境的管控標準,但在節假日,或者超市促銷活動期間,超市內的噪聲顯著增強,甚至可到達86分貝,在這種環境中,不但會對人的聽覺造成一定的損傷,還會使顧客出現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緒。
良好的空氣環境在顧客的購物過程中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對A超市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水產,肉食區的腥臭味十分明顯,并且水產肉類區與熟食區的距離較近,影響了顧客對于糕點熟食的購買欲望。對此,人因改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布局上,使水產肉類區遠離糕點熟食區,以防止魚肉類食材的腥臭味影響到顧客消費者挑選熟食以及糕點;其次,要按時更換魚缸中的水,如果出現死魚要及時的撈出,保證魚缸水的干凈清新。超市還可以擺放空氣清新劑等,對不良氣體進行稀釋;最后,注意通風換氣,良好的換氣系統可以保證超市的清新衛生。
參考文獻
[1] 郭伏等.人因工程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 曹琦.人機工程.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3] 周美玉.工業設計應用人類工程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 宋組祥.工程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 阮寶湘.人機工程學課程設計論文選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6] 阮寶湘編.人機工程學課程設計/課程論文選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不少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郭紅光等人針對教學對象的培養目標,展現學科發展前沿,適當增加教學案例與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適當加大課堂綜合表現的比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宋海草等人針對人機工程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FC教學方法,通過師生角色轉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杜妍潔根據產品設計趨勢,分析用戶體驗與人機工程學的關聯性,提出了注重用戶體驗研究的人機工程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步驟,探索以學生實踐為主,講練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實踐指導設計。陳亦仁等運用調研、實驗以及文獻研究的方法,詳細剖析了傳統教學中人機工程學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各方法的特點如表1所示。上述這些方法都在不同的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老師仍然作為演員在教學中承擔了大量的知識講授任務,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激發。因此,該文根據人機工程學的特點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
2基于翻轉課堂的人機工程學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教學法強調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和教師的課堂活動組織,因此,在人機工程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步驟。
2.1布置課前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法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課前學習任務的布置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課前學習內容包含觀看相關課程章節的PPT和知識拓展視頻,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了解基本概念和設計方法。
2.2制作優質教學視頻
除了提供學生一些拓展知識的視頻外,自制教學視頻也是必須的,優質教學視頻可結合教學內容和所用教材,通過視頻形式將教學PPT呈現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多次觀看和學習。
2.3組織課堂學習活動
翻轉課堂教學法強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通過完成各種練習了解學生對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所做的更多工作是答疑解惑,組織有序的課堂學習活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在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對各主要步驟的效果進行評價,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更好地實現課堂翻轉。
3應用實例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研究人、機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主要包括人體因素、人機界面、作業環境和人機系統設計等內容,主要探討應用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人機系統的設計與分析評價的方法。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是人體測量章節,通過該章節的學習,可了解人體測量方法,測量數據的標準化,理解和掌握測量數據標準化的計算過程;了解手握式工具設計、工作座椅設計的生理學基礎和基本原則,懂得座椅設計的過程,熟練掌握座椅的設計原則。
3.1布置課前自主學習
3.1.1對象分析
在進行翻轉課堂設計時,必須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所學專業。這里所授課學生為機械電子專業的大四學生,電工電子方面的課程學習較多,機械設計及制造方面的課程相對了解較少,已學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內容,但掌握情況良莠不齊,教學時應遵循以應用為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課前任務中布置更多激發興趣的視頻或PPT。
3.1.2課前學習資料
(1)本科《人機工程學》教材,人體測量的配套PPT、動畫;(2)產品的設計原則(視頻);(3)習題:測量本人身體的各種尺寸。通過課前學習安排,可使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人體測量基本術語,吸引學生對人體測量的注意力;學習人體測量基本術語及測量方法,掌握座椅設計的相關知識;利用案例分析,通過觀看座椅的經典設計案例,分析座椅的設計原則;根據課前任務完成的反饋情況,通過小組討論或學生上課講解等形式,鼓勵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產品的設計原則。
3.2制作優質教學視頻
優質教學視頻可供學生反復觀看,加深知識的理解。視頻錄制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CamtasiaStudio軟件進行錄制,該軟件是一款專門捕捉屏幕音影的軟件,能記錄影像、音效、鼠標移動的軌跡和解說聲音等屏幕動作,另外,還具有及時播放和編輯壓縮的功能,可對視頻片段進行剪接,輸出AVI及GIF等常用格式。使用時,需先安裝CamtasiaStudio軟件,再打開MicrosoftPowerpoint,可發現增加了一個名為“加載項”的菜單,如圖1所示。點開后可看到有五個圖標,先點擊“麥克風”和“話筒”圖標,開啟設備,然后點擊“預覽”圖標查看聲音和圖像效果,調整結束后,即可點擊“錄制”圖標開始錄制,圖2為錄制的效果圖。
3.3組織課堂學習活動
在翻轉課堂教學法中,課堂學習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課前學習的效果,有針對性地歸納總結所授章節的知識點,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組織課堂學習活動時,需進行以下幾項工作。(1)了解學習內容:在人體測量章節中,工作座椅的人機工程學設計方法,相關的人體測量方法,工作座椅設計的生理學基礎和基本原則已布置為課前學習任務。(2)制定學習目標:在人體測量章節中,學生需了解座椅設計的過程,熟練掌握座椅的設計原則,學生需設計出新型的座椅。(3)設計課堂活動:在進行課堂活動設計時,需分步驟、分形式和分時間安排不同階段的活動,具體活動安排如表2所示。設計良好的課堂活動可檢查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應用理論知識于設計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4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經過以上三個主要步驟后,翻轉課堂教學已基本完成,但還需進行評價,這種評價通常通過學生所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該章節的學習任務是設計出個性化的座椅,大部分學生都可通過課堂實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該章節的翻轉課堂教學是可行的。詳細的翻轉課堂設計如表3所示。
公共藝術,具有塑造和諧的校園環境、啟發參與者的創造才能、保存校園文化和歷史記憶、美化校園公共空間、帶動地區經濟等功能。研究校園公共藝術的設計原則,有助于把握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本質和內涵,有助于解析現有校園公共藝術設計中存在的弊端和遇到的問題。
二、設計原則
1.人性化原則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科學必須將注意力投射到對“理想的、真正的人,對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關心上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必將成為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基本準則。人性化設計能創設為校園人群提供安全、舒適、愉悅、自由等體驗的公共空間。創造人性化的校園公共空間,需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滿足受眾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則;二是滿足受眾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學原則。第一,人體工程學原則。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是圍繞“人”這一主體而展開的,其主要研究內容是人在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不斷優化設計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體工程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是尺度。在校園公共藝術設計中,尺度為設計環境和特定空間提供依據。此外,作為人體工程學研究重點的人的感知系統,如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也應在校園公共藝術設計之中予以考慮。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選擇、活動內容等,也都是校園公共藝術設計者需要考慮的設計元素。第二,心理學原則。校園公共藝術設計需要滿足校園活動人群行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據在校園環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動的規律,創造出適于特定人群參與的公共空間。校園公共藝術設計者應多關注校園內活動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與校園環境互動的關系,通過考察、分析確立場域特點,并將其運用于設計中。如,在公共空間中,人們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中停留,因為這樣的空間既便于參與公共活動,又能滿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態化原則
校園公共藝術必須借鑒生態學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學、持續地對學校人文精神產生影響,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的校園環境。生態學觀念的注入拓寬了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范疇,包括在作品中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等觀念的呈現。因此,生態化有利于未來校園環境步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校園公共藝術的生態化原則是指校園公共藝術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園環境、提高校園內人群生活品質的屬性。
3.藝術性原則
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無論如何豐富,美化環境、為校園人群提供舒適美好的生活條件,始終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園公共藝術需要滿足受眾人群的審美需求,給予受眾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則
當今,在公共藝術理論中,有關公共性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筆者認為,對于校園公共藝術的設計應該兼顧藝術性和公共性。通過在校園范圍內完成有效的問卷調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進而在精英意志和大眾群體訴求間找到平衡點作為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出發點,其設計過程本身已具有明顯的公共性。通過公共性原則,校園公共藝術亦可在專業高度和受眾審美高度間選取適當的切入點。校園公共藝術在滿足校園人群行為需求的同時,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園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則,校園公共藝術設計可以使校園成為更加多元、立體、個性化和藝術化的綜合構成體。通過受眾與校園公共藝術的互動,藝術介入并改變校園人群的價值體系,促使校園人群反思人與環境的新關系。這種構建或反思超越了簡單的教化功能。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公共性原則在未來會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和巨大價值。
中圖分類號TU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33-0206-02
1 人體工程學概述
國際人類功效學會的會章中把人體工程學定義為:“這門學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適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環境里,如何實現人――機――環境最優化的問題的學科。”
人體工程學起源于歐美,原先是在工業社會中,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機械設施的情況下,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系。而現代建筑、室內環境設計日益重視人、機與環境之間,以人為主體的具有科學依據的協調與聯系。因此,建筑室內空間環境設計除了依然十分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外,對物理環境、生理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的研究和設計也給予高度的重視。
2 人體工程學與建筑室內設計
人體工程學應用到建筑室內設計,即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測量、生理、心理測量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設計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現代設計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服務,滿足人們生活、生產活動的需要,為人們創造理想的建筑室內空間環境,使人們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關懷和尊重;一經確定的空間環境,同樣也能啟發、引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活動于其間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
為了創造一個理想的空間環境,我們必須了解室內設計的依據和要求,知道現代設計所具有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建筑室內設計作為環境設計系列中的一環,因此室內設計事先必須對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點、設計意圖、結構構成、設施設備等情況充分掌握,進而對建筑物所在地區的室外環境等也有所了解。也就是說人體工程學在設計實踐中為確定家具、設施的尺度及其使用范圍提供主要依據,為確定人們在室內活動所需空間提供主要依據,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環境的最佳參數,為建筑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
3 建筑室內空間環境與人體的基本尺寸
“夠得著的距離,容得下的空間”是人體工程學應用于建筑室內設計中最為簡練而精辟的概括。建筑室內設計實際上可以說是空間尺度、布局的設計與空間的渲染問題,了解人與空間的相互關系對與合理設計室內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否則設計出的空間會給用戶帶來不便和心理壓抑,影響工作和休息的質量及效率。
3.1 建筑室內空間
建筑室內空間是人們工作、生活、娛樂消遣的重要活動場所,它必須能從生理、心理等諸多方面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當人們的心理空間要求受到限制時,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消極反應,同時低劣的工作環境也會降低人們的工作效率,不考慮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工作者的社會要求,同樣也會影響作業者的效率、安全、舒適。根據人們對建筑室內空間的不同需要可分為行為空間、生理空間及心理空間。
3.2 人體的基本尺寸
從人體工學的角度來看,一個理想的作業空間設計,就是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作業者的不便和不適,使作業者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種作業。因此,設計要以人為中心,以人在空間中作業的身體尺度為主要依據。掌握準確的人體基本尺度是進行建筑室內空間設計的重要尺寸依據,各種不同的功能空間,其空間尺度也有不同。見圖1,以櫥柜內部分區合理性的對比為例,設計中要作尺寸參考。
4 建筑室內環境與行為心理
人的行為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由于客觀環境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需要而產生。人的行為與環境處于一個相互作用的動態系統中,人塑造了環境,同時環境反過來又會引起人的生理或心理效應,并且不可避免地塑造、影響人的行為,這種行為表現就是環境行為。環境雖然不是行為產生的直接和唯一原因,但對于行為卻可起到限制、鼓勵、啟發和暗示等作用。空間設計以人為本,只有在分析人、重視人的行為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空間設計,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
4.1 人的行為習性
人類具有許多適應環境的本能,它們是在長期的人類活動中,由于環境于人類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這種本能被稱為人的行為習性。抄近路習性、識途性、左側通行習性、左轉彎習性、聚集效應、向光性、邊界效應、從眾習性等都是人們在日常活動中常見的行為習性,在做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該有意識地利用人們的這些行為心理,充分利用空間,完善功能,發揮方案之優勢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4.2 習慣特征
人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形成了許多習慣型的動作、行為,這些動做行為具有共同性的特點。如面向門時,會下意識的推門;進入臥室多數人會選擇腳朝門而不是頭朝門睡等等。在空間設計中,為了在緊急時能夠正確操作,有必要充分考慮人的這種習慣特性。當然人的習性特征也會因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地域、宗教種族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如日本人喜歡面墻、面窗而坐;西方人則相反,喜歡背墻、背窗而坐,在實地設計時應充分注意其適用性。
4.3 環境行為在建筑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1)建筑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如現代大型商場的室內設計,顧客的購物行為已從單一的購物發展為購物――游覽――休閑――信息――服務等行為。這種行為方式的轉變也是購物時要盡可能接近商品,親手挑選比較,由此自選及開架布局的商場結合茶座、游樂、托兒等應運而生;
2)建筑室內環境設計應考慮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環境心理學從總體上既肯定人們對外界環境的認知有相同或類似的反應,同時也十分重視作為使用者的人的個性對環境設計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為、個性,在塑造環境時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適當地用運用環境對人的行為的“引導”,對個性的影響,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在設計中辯證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5 建筑室內環境與生理、心理空間
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線、色彩、聲音等因素對人的感覺和知覺都具有強烈而直接的影響。在人的感覺器官中,視覺器官對空間的大小、方向、形狀、立體感和封閉感等因素,反應最敏感也是人們對室內空間作出基本判斷的重要依據。了解感覺、知覺特征,對建筑室內設計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不但有助于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現象,還可為建筑室內環境設計確定適應于人的標準,如良好的光線、適宜的溫度、柔和的色彩環境、流通的空氣等有助于設計師根據人的特點去建立環境與人的最適宜的關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質量。
因此,設計者在確定了空間的使用功能、人體尺度等的設計依據,在組織空間時對其尺度范圍和形狀、選擇其光照和色調等有了參考的依據。各種不同的空間形式所產生的不同效果,給人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大相同,對于設計師來說,對空間形狀的細致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劉盛璜.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99.
剛剛跨進2013年,我國的交通管理就遇到一件尷尬事:作為公安部頒布的正式生效的新交通法規中“闖黃燈罰分”的規定在全國各大城市“擱淺”。問題出在哪里呢?很簡單,這一規定缺少了基本的人因考量!駕駛人員行至路口是否作出停車準備,是需要以紅燈是否即將出現的預判斷為條件的。以往的黃燈信號或秒數顯示,都是為形成這一預判斷進而決定是否減速、停車而設計的。從人的心理過程來講,這種預判斷是必須的。交通法規制訂前也必須去研究在各種交通環境中不同車輛駕駛人員的認知、情緒與行為,才能做好相關的設計與管理。
人因工程學(Human-Factor Engine?ering)或說人因學,就是研究如何設計最適合人的新環境,做到“以物就人”的學科:考慮“人的因素”在先,追求前瞻設計。
一、民生經濟學中的“人因”理念
追溯本意,經濟學乃經世濟民的學問。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民生,追求公眾生活幸福,反映了經濟學的核心價值取向,因此,有的學者把民生經濟學看成是一門民生幸福經濟學[1]。民生經濟學視域中凸顯的是“人的因素”或“人因”理念。這里的“人因”理念,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是指國家經濟政策導向對民生的關注;微觀層面是指對與公眾幸福息息相關的安全、舒適、審美和工效問題的關注,在進行各種工程設計與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地研究和考慮人的因素,營造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就是人因工程學的任務。人因工程學不僅能有效推動民生經濟,而且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舉例來說,全國交管部門開展的酒后駕車整治專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保障社會和諧和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酒精在腦神經系統達到一定濃度時,中樞神經系統逐漸遲鈍,對周圍情況變化的反應速度大大下降”[2],動作的準確性也會下降,所以整治酒后駕車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何盡量避免和減少酒后駕車帶來的嚴重后果方面,除加強交通管理外,還可以從車輛設計與生產環節著手。科技發展到今天,設計出能減少上述交通事故損失的技術方案并不難。針對一般酒后駕車失控的情況,可以開發和加載自動預警和剎車裝置,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減輕可能的事故損失,并借此提升車輛的附加值,促進銷售,提高投資效益。所以,人因工程學具有雙重的民生經濟學價值。
二、人因工程學的基本內涵
從詞源看,人因工程學與人類工效學幾乎相同。文獻中的“Ergonomics”多被理解或翻譯為人類工效學,最近也有學者將其翻譯為“人因工程”或“人因工程學”。譯法的改變反映了該領域的系統性變化:“人的因素”越來越成為“人―機―環境”系統中關注的重點,同時該領域研究越來越強調“人―機―環境”系統中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Ergonomics”來自希臘文,“nomo”是“準則”之意,“ergo”是“工作”之意,組合起來就是指有“準則”的“工作”,為此,“Ergonomics”意為應該提供符合“準則”并具有前瞻性的設計。設計是工程范疇,要使設計具有前瞻性,就要以“人的因素”為基礎[3]。因此,我使用“人因工程學”這一譯法。
“人因工程學”將心理學、生理解剖學、管理學以及各種工程學知識與方法相結合,探討人、工作和生活彼此間的關系,來研究如何設計出最適合人的生活及工作的新環境[4]。歐美各國大都將人因工程學歸于工業工程范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已經可以在工業化以及公眾生活品質的提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人因工程學研究的目標在于“以物就人”和“如何以物就人”。比如,目前全球化的辦公自動化發展很快,數以億計的工作人員每天要在計算機終端前工作。以往人們對終端機研究的焦點是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問題。事實上,還有許多重要因素被忽視,而這些因素往往會對辦公效率產生很大影響。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需考慮以下因素:(1)坐椅的高度、靠背、腳墊是否合適?良好的坐椅設計應可以減緩頸部疲勞、預防肩周炎。(2)終端屏幕角度、光度、對比、顏色是否合乎視覺要求?應易識別和減少視覺疲勞。(3)鍵盤的角度、字鍵排列順序、距離、大小、表面摩擦力的大小都需考慮。(4)所有設計都要以在一定范圍內能調整為原則,以適應個體差異。(5)外在環境,如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的情況、噪音、工作壓力等也需注意。
配合人的體型設計出最舒適的辦公設施,尤其是自動化辦公場所的辦公設施,這就需要對人類體型進行測量和研究。就目前來看,中國人因工程學的研究資料并不豐富,有許多工程設計依賴于國外的人因資料,但外國人在體形方面又與我國人存在不同。不難推斷,正在使用的許多產品和工具并不適合中國人群。中國急需建立自己的人因資料體系,也要建立自己的人因工程學研究體系。
三、人因工程學的民生經濟學價值
近年來,我國人因工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人體測量與環境監測及工作場所的改良;“人―機―環境”作用模式,包括界面設計的工效學問題;工作分析與人體生理心理能力的有限性問題;復雜人機系統事故中“人為錯誤”的分析與系統改良;安全、健康和舒適的工作場所的設計問題;城市服務系統設計與建設的人因問題;等等。我們選擇三個方面作進一步闡述。
1.人體測量與環境監測及工作場所的改良
人體測量是人因工程學中最基礎的工作,它幾乎與所有的經濟領域相關聯。小到桌椅板凳和服裝設計,大到生產線和宇宙飛船的設計,均需要考慮人體尺寸。比如在樂器的制造與生產方面,我們注意到,鋼琴的琴鍵尺寸是國際標準化的。傳統思維認定這種標準化不能被打破,所以即使是身高不足1米的琴童,也必須使用高個子音樂家所使用的那種琴鍵大小的鋼琴!有的人為了適應琴鍵尺寸甚至不惜對手指進行手術“矯正”,這種矯正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體摧殘的性質,也正是鋼琴制造中忽視“人因”的后果。在眾多工業設計中,存在許多尚未考慮人體尺寸的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是驚人的,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成就卓越。但也必須看到,頻繁的生產安全事故不斷地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比如道路建設方面,我們看到許多路段被標記為“事故多發地段,請謹慎駕駛”,這說明道路設計存在安全隱患。2008年4月28日,T195次列車在膠濟線上脫軌,就是因為鐵路彎度過大、車速過快,其中既有人為因素,也有列車運行環境問題,這正是人因工程學研究的范疇。許多工場因為設計問題而導致工作人員患上相應的職業病,而這些職業病實際上是可以通過環境改良或生產線的技術革新而避免的。比如,我國不少銀行的柜臺已經進行了凹形通道的改造,這可以有效避免營業員手腕的累積性損傷[5],預防“腕部綜合癥”。環境監測與工場改良,還會帶動許多新器具的開發與生產,這也是民生經濟學。
2.“人―機―環境”相互作用模式
“人―機―環境屬人機工程學范疇,它是把人―機械(器具)―環境視為一個系統,協調三者關系,使機械器具、設施,在設計安裝、擺放、使用時與人體的要求及環境相適應,使人在工作中感到安全和舒適,使系統獲得最高效率。”[6]現代工業社會中,幾乎所有的生產過程甚至日常生活或文化娛樂活動都是伴隨機器操作的,機器操作安全成為最現實、最隨處可見的民生問題,研究人―機―環境作用模式,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機具改良、環境監測與生態保護,都是具有突出民生性質的經濟學。
強調民生,就不能不談交通事故問題。“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環境影響下,由于人、車、路、環境諸要素配合失調偶然發生的。”[7]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車、路、環境的影響[8]。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違規駕駛和人的生理心理局限性;車的因素主要是車輛的技術性能如制動不良與失靈、機件失靈、燈光失效,還有裝載違規等;路的因素如道路狹窄或破損,大部分道路未設中央分隔帶和兩側護攔,警告、限制等標志數量不足、標志不清楚不規范、符號模糊難以辨認等;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天氣狀況、噪聲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等。
人因工程學的規則是基于人的因素,改良器具,以物就人。任何一個“人―機―環境”系統都是一個民生經濟的系統,一方面與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又存在巨大的技術革新空間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3.人因學投入的效益/成本分析
在民生經濟思想沒有深入人心的前提下,推廣人因學思維也非常困難,關鍵就是效益分析,即效益―投入比(benefit-cost ratio,BCR)。傳統經濟思維下的效益公式:BCR=資金回收/(資金投入+直接事故賠償)。這里,投資方關注的核心是投入前后的資金變化,即掙錢率。他們看不到投入后的產品對目標客戶、非目標客戶利益的潛在影響:舒適性、審美性、安全性的改變,以及對非目標客戶受益的影響。舉例來說,近來不斷傳出因高速公路、鐵路穿過居民密集區而引發的公眾抗議。對于高鐵等建設項目來說,乘客是目標客戶。在考慮他們乘車時間縮短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高鐵對沿線居民的影響,他們大多是非目標客戶。基于民生經濟思維,項目投資,也要把對非目標客戶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考慮在內,盡可能放大其中有利的成分,減少不利的成分。所以,民生經濟思維下的效益公式是:
這里多了兩項:目標客戶與非目標客戶滿意度提升、間接事故賠償。使用這一公式評估效益時,系統設計必須努力提升人們的滿意度,在極力降低直接事故損耗外還要努力降低間接事故損耗,才能獲得更大BCR。滿意度提升可通過許多途徑實現,概括地說,是要提高系統或產品的工效性、安全性、舒適性、審美性,這就是人因學的思想。但是,人們容易忽視非目標客戶的滿意度問題。比如交通信號設計者,更多關注的是駕駛人員的滿意度,而不是步行者的滿意度。拿“中國式過馬路”來說,不能簡單地指責行人“規則意識差”“公民素質低”,檢討一下交通信號設計也有必要。前段時間,我專門到馬路上去體驗過馬路,有時在路口站著,心中的“無名火”不斷地上升!比如在一個路口,當時的車流量不多,可能因為不是上班高峰,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我用了130秒才過完一條馬路,而在此期間,有三撥人輕松地“闖紅燈”穿過了馬路,另外還有些“散客”隨到隨過。站在馬路邊,看著一群一群的人穿過馬路,體驗更多的不是時間流逝帶來的焦慮,而是我看上去“好傻”!所以,在系統或產品設計中,不僅要考慮目標客戶的利益,還要考慮看似無關的其他公眾的利益,并將這些人的收益納入效益分析。
再說“間接事故”問題。一些事故看似與某一系統或產品設計者無關,其實關系密切,該系統設計者也應對事故負責。看兩起驚人相似的重大事故:2011年7月22日凌晨4時許,京港澳高速公路從北向南948公里處,一輛由威海駛往長沙的宇通雙層臥鋪客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起火,造成47人中41人死亡;2012年8月26日凌晨2點40分許,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發生一起客車與運送甲醇的油罐車追尾的事故,引發油罐車中甲醇泄漏導致客車起火,造成39人中36人死亡。這樣的事故不斷發生,其中原因的共性在于雙層客車起火后,乘客驚慌失措,再加上高溫導致車體變形無法打開門窗,幾十人被密閉在車廂里活活燒死。這樣的事故與車輛設計者、生產者沒有關系嗎?這樣的設計必須改進,可增加投入開發自動打開裝置。而這一投入的效益分析中,就要考慮到它可能減少的間接事故損失。比方說,如果這兩起事故的車輛作了自動打開設計(在某些關鍵部位加載偵測裝置,短時間內煙霧濃度或溫度的迅速改變激活自動報警和門窗打開裝置),如果能使死亡人數減少一半,那這樣的設計就可以在兩起事故中挽救數十人的生命!這樣的投入效益不高嗎?
我們并不是熱衷于“事后諸葛”,只是希望看到更多前瞻性設計――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的前瞻性設計。心理學可以在此領域多作貢獻,利用各種實驗與測評技術,獲取各種工作場所與環境中人的心理與生理變化的數據,作出行為預測,推動基于人因考量的投入與設計,建設和諧、文明、生態、安全的公眾生活環境,這就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民生經濟和人因工程學。
人因工程學是一門新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幾乎涉及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和所有場所,是與民生關聯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并且,人因工程學的研究需要許多不同學科的交叉與相互配合,容易產生新成果或帶來技術革新。這些技術革新在推動民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開拓出許多潛在市場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1] 高麗,陳方正,邵瑩瑩.對民生幸福經濟與幸福管理的探討[J].科技創業,2009,5:76-77.
[2] 楊治良.實驗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0.
[3] 鄧鑄.應用實驗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02-405.
[4] 朱祖祥,葛列眾,張智君.工程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6.
[5] [美]威肯斯.人因工程學導論[M].張侃,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82.
引言:
在現在的科學進程中,對于科學學科的分工是更加具體的,這些學科從整體上來說都是有共性的,它們的存在都可以促進人類進程的發展。但是具體上來講又是不同的學科與學科之間又是不一樣的,學科專業研究的領域是不一樣的,但是學科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往往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安全工程學是狹義的人機工程學,二者是有一定關系的,今天探索一下這兩門學科的關系和發展方向。
一.人機工程學與安全工程學的關系
(一)人機工程學科是從安全工程學科演變出來的。安全工程學這門學科是有一定歷史的,中國的很多科學家為了安全工程學的研究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安全工程學中包含著相當廣泛的內容,包括自然科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等等,知識是比較雜的。由于現在社會的具體需要,學科內容進行細化,就演化出了一門新的學科:人機工程學。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是和人體機能有關的學科,研究人的能動性,讓后在機器的研發中結合人體工程學的研發成果。人機工程學知識的屬于安全工程學中的一部分研究內容,后來由于社會需要的推動將人機工程學科單獨劃分出來進行專門的研究分析。
(二)人機工程學科和安全工程學科的研究內容是有很大的重合性。人機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面就是“人性”的研究,研究人體的各項機能并且研究相關的應用,在安全工程學科中主要研究內容就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研究內容的重合性主要體現在研究領域,人機工程學的研究領域是可以包含到安全工程學科之中的,研究方面的重合性可以使二者的聯系更為緊密。
(三)人機工程學科和安全工程學科發展是緊密結合的。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如果其中一門學科的發展進程得到提高,另一學科的研究也可以得到發展。例如,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研究成果一樣可以應用到安全學科工程中。;如果安全工程學科的研究取得了進展,即使不是人機工程學科方面的,對其的發展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人機工程學科和安全工程學科發展的方向分析
在現在社會的發展趨勢下,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頒布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科技的發展得到更多的保障。國家也隨之增加了對科學工程研究資金的投入,工程科學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人機工程學科在現在的社會中受到更多廣泛的關注,例如現在比較常見的一些人工智能就是人機工程學科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機器的智能化,儀器的可視化等,在平常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于安全工程學科的發展中,產生影響的范圍是非常廣的,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工程技術的提升,質量的提高,相對于人機工程學科來說,是更加籠統的。
三.促進人機工程學科和安全工程學科發展的途徑
(1)擴大發展,開發更大的市場,在市場中尋找更多的動力。在一個科技研究的過程中,人們需要就是發展的最大動力。在市場中進行相關產品的概念推廣,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認識到人機工程科學和安全工程科學的潛力和前景。例如可以在市場中宣傳人機工程的相關科研成果,調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和需求感。人機工程學科的研究本身就是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比較多一些,科研成果和人們實際生活是更加貼近的,對于安全工程科學來說,科研成果是比較廣泛的,前景相對于其他類的學科是更加光明的,人們在平時的生活與這門學科是更加接近的,對于安全工程學科投入的關注也是更多的。
(2)利用國家相關的優惠政策,爭取更多的發展條件,可以向相關的政府尋求幫助。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是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可能會出現經費的困難,場地緊張的問題,專業人才的缺乏等等。這種困難對于科研人員來說是不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解決的,研究的進程就會受到極大的阻礙。相關方面要對科研進行一些扶持。在國家層面上來說,頒布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科學研究的進行,為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國家是非常重視科學研究的發展,愿意為其提供便利,但是國家需要考慮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遠水解不了近渴,科研人員可以向地方政府尋求相關的幫助。地方政府可以提供的幫助是比較多的,可以為科技研發提供相關的有效場地。在地方上,是有很多的空閑土地,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合法的手段批下土地進行科研使用。
(3)在科研資金分配中加大技術研究所占的比重。科研資金的分配是科研工作進行的前提,科研資金需要滿足科研工作各方面的要求,比如場地的安排,科技人員的薪酬,整個團隊的食宿問題等,這些方面的資金都是要從科研基金中撥出來的,資金的合理分配對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如果資金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團隊的科研工作是可以順利進行下來的,如果科研資金不能進行合理的分配,科研工作是很難能夠進行下去的,更別提科研成果的面世了。在科研資金的分配中遵循合理的原則,保證科技投入的充足,科研成果能夠順利面世。
四.結語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人機工程學和安全工程學對于人們的生活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科技在以前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的方式,在現在仍舊可以對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為科技的發展制定了優惠政策,為科技的發展清楚道路上的阻礙。在社會層次上也應該增加對科技的重視,可以在社會中進行一些科技宣傳,讓群眾們了解科技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在一定角度上來講,兩個國家的競爭就是兩個國家科技實力的競爭。要不斷的提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在人機工程學和安全工程學的發展過程中,要爭取多方面的助力,多方面一起,通力合作,為學科的發展掃清障礙,促進學科研究的早日成功。學科研究成果的一經面世,引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非常的影響們提供更多的便利,,這就是科學發展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吳超,楊冕.25條安全學原理的內涵[J].湖南安全與防災,2013(02).
[2]吳超,楊冕.安全科學原理及其結構體系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周報.2012(11).
一 公共座椅的概述
公共座椅是城市環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公園、廣場、車站還是碼頭都需要公共座椅,給等車、散步和聊天的人們提供一個休憩的地方。同時,作為城市景觀的一個要素,公共座椅起著城市家具的用途,它協調人與城市環境關系,是城市形象以及管理質量、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是現代人精神生活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公共座椅是在公共場所服務于社會大眾的設備或物品,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公共座椅存在的問題
盡管公共座椅默默的為人們提供著便利和服務,但是,不能否認,許多城市的公共坐具依然存在著問題且長期被人們所忽略。
(1)缺乏地域特色?許多公共座椅盲目引進照搬國外設計作品。他們中的一些漠視中國文化,無視歷史文脈的繼承和發展,放棄對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探索,是對城市坐具設施設計的誤解。城市的“特色危機”是全球性問題。一些坐具的設計往往不顧城市的歷史與文脈,到處照搬照抄,不是盲目的復古,就是一味追求現代感趕時髦,我國現存的大部分公共座椅缺乏與氣候、環境、建筑的協調性。
(2)缺乏人性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細節設計不足?目前的很多坐具的設施很多沒有充分考慮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細節設計不夠,體現不出對人的關懷。比如車站的全金屬座椅,夏天和冬天都會讓用戶感到不適而避免使用。2)坐具與環境不協調。?坐具的服務對象是大眾,因此,一些坐具的安置和擺放并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將導致坐具不僅不能方便用戶,更起到了負面影響。比如在人流量較大的通道內安置坐具,不僅影響了人們的通行,更使得坐具容易受損。3)無障礙設計考慮不足?殘障人士是坐具的重要服務對象,他們比普通人更加需要公共座椅的服務,但是許多公共座椅并未對這類人群真正起到幫助的作用。
(3)缺乏美感和設計感。?公共座椅也是城市環境設施的一部分,起著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但是一些坐具產品的材料和造型之間的選擇上忽視使用功能的要求,從而造成產品耐久性差、不易清洗等問題,而坐具的形態簡陋單調,和周圍環境缺乏呼應都是公共坐具存在的問題。
三 公共座椅的設計中的考慮因素
在公共座椅的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例如材料結構因素、人體工程學因素、環境因素等。設計師需要在公共產品設計的過程中綜合考量這些因素,從而使設計的公共座椅能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能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性;能夠促進人、環境和坐具的和諧。
(1)環境因素?首先公共座椅作為環境設施的首要作用之一就是為了審美。優秀的公共產品的設計能夠點綴自然環境,反之則是破壞。所以,公共設施的設計應該盡可能的滿足環境的需求,將坐具與環境融為一體,讓二者和諧共存且相得益彰。其次,公共坐具的地點選擇也需要考究。要分析人們在一個區域的停頓時間以及停頓在該區域的目的。這些都影響到坐具產品的數量、材料形態和功能等等。比如公園的座椅和火車站的座椅數量、質量和功能肯定不同。
(2)人體工程學?人體工程學是工業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而公共座椅作為工業設計的內容也不容忽視。但是,普通座椅是為了讓使用者使用更舒適,而公共座椅的功能卻未必如此。因為一些公共坐具的目的只是作為用戶小憩的,因此,為了滿足大多數人使用,不可能讓個別人長時間使用。這就導致了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并非非常舒適。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在滿足了休息的目的后盡快離開以方便其他用戶使用。
但是一些公園或廣場等地方的公共座椅卻需要借助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以提供舒適的座位。比如舒適的坐姿可以讓人們的腰部肌肉處于松弛狀態 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壓迫保持血液正常循環。上體與大腿間腳為90°-115°時腰椎部有所支撐。同時小腿向前伸,也保持一定角度。軀干挺直或前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勞。
(3)材料?材料在公共坐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決定了人們的使用舒適度和使用耐久性。公共坐椅的材料大致包括木材、石材、金屬和塑料等。設計師需要環境、功能以及成本的需要進行選擇。比如木材,觸感好,冬季和夏季使用舒適且易加工,但是容易腐蝕和被破壞。因此被安置在室內和公園等人流少、有遮擋的區域較為合適。
(4)功能性因素?坐具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使用功能,這是坐具設置的最基本的目的和前提。人的需要首先是生理需求,生理層次是空間設計最基本的功能,設計的本質是要改善人類所處的環境為目的。根據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求的五個層次包括生理生存、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自我實現,我們可以得知,商場環境中坐具可以滿足這五個需求,基本能作到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視、坐有所安。
(5)人文因素?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觀念是公共環境設施建立的最終目的,公共座椅的設計無疑也要將其考慮其中。“人文關懷”不僅體現在座椅的舒適程度上和相適宜的環境中,更體現于人們情感的交流和互動中。人與人需要交流和溝通,而公共座椅為這類人群提供了交流和增進感情的平臺。
四 結語
以上所述的設計因素都是在做公共坐具時需要考慮到的重要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們使用公共座椅的效率,方便用戶的出行和購物,滿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由此而體現政府職能和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達到社會生活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安全工程學是一門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交叉的科學,是研究人、機、環境之間互相聯系的工程技術科學,是研究技術工程中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系,以及應用相關的理論、原理和測量方法來達到系統安全的學科[8-9]。安全工程原理是專門研究如何利用各種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來確保實現系統安全功能的科學思想。它以安全學和工程學為理論基礎,以系統工程、人機工程、環境工程和技術設施等為手段,對工程風險進行分析、評價、控制、改進、優化等,以期實現系統及其全過程安全目標的科學準則,是安全科學發展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安全工程原理是研究安全系統中設備設施的設計、操作應遵循的準則,如何保障人體行為活動的舒適高效安全,作業環境的安全性,機器裝備研發和運行當中應考慮的人體工效機理以及各種物質信息的能量和信息輸入輸出過程中固有的基本原則。
1.2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對象
原理是對學科領域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總結歸納,是學科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和規律,利于人們立于更高的思想高度、更深的層次來掌握所研究的對象,便于人們認識和利用事物的本質規律[10-11]。安全工程原理作為安全工程學的基本準則,有它本身的研究對象,一個安全系統通常包括3個組成部分,即從事安全生產活動的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生產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機器裝備、儀表設備等物質條件,以及工作人員所處的作業環境等。這3部分構成的人-機-環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的作業結果就會對安全系統安全性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安全工程原理就是從這3個子系統以及系統之間的關系出發,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系統的原理和方法,來辨別、分析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解決這些危險因素和保障安全生產的原則機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安全系統工程中人為主體的生理、心理特征因素與安全之間的聯系,以及各種工作方法、規章制度、管理手段是否符合人的特性,是否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研究分析人體在安全工作中的生物能量變化、運動動作和活動空間等各方面的適應標準,以及其對勞動效率和安全行為的影響。2)對安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種機器設備的安全性和工效,從設備的材料、形狀、強度、大小、工藝、可靠性等方面來研究其與安全作業的關系,以及其對操作人員的舒適性和工作效率的影響。從人體測量學、工效學、生理心理特征等要求來對儀器和部件的設計提供要求和標準。3)研究人體勞動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作業條件和環境的適宜性,分析各種惡劣環境因素對人體人健康和勞動效率的影響,以及各種職業因素危害的預防方法,其中包括高溫高濕、噪聲、照明不適、振動、粉塵、有毒有害氣體、輻射等因素。
2安全工程原理二級原理及其內涵
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與各種工程技術學科相互交叉的學科,它主要研究人、機器設備、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立這三者之間的平衡狀態,實現本質安全化即進行實時安全控制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學科[12-13]。安全工程原理[14]是研究事物安全與危險之間的轉變規律,分析事物安全的本質規律,揭示事物安全的相對應的客觀因素及轉化條件,研究預測、消除和控制事物安全與危險影響因素和轉化條件的理論和思想。基于安全工程原理的定義和研究對象以及一個工程系統的基本特征,筆者提煉出了安全工程原理主要涉及的下屬原理有:①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②人造物宜人原理;③環境安全原理;④人造物穩固原理;⑤合理空間尺度原理;⑥最小能量原理;⑦輸入輸出暢通原理。
2.1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
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是指機械設備在設計和研發過程中應考慮到能防止危險因素引起的人身傷害,其中危險因素包括設備故障、超載運行、人的誤操作和不安全行為等,能保障人身安全,指導設備設施安全功能的科學設計。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要求設備通過自身的功能、結構來限制或防止機器的某些危險運動,或限制其運動速度、振幅、壓力等危險因素,以防止對人體造成危害或減小危害程度。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的作用是杜絕或減少機械設備在正常或故障狀態,甚至在操作者失誤犯規或有不安全行為的情況下發生人身或設備事故,其特征下面舉例加以說明:1)防止機械設備因超限運行而發生事故,機械設備的超限運行是指超速、超溫、超壓、超載、超位等,當設備處于超限運行狀態時,相應的設備安全裝置可以使設備卸載、卸壓、降速或自動停止運行,從避免事故的發生,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2)防止設備設施因人的誤操作、犯規或不安全動作而引發事故對人體造成傷害,通過設備中相互制約、相互干涉的功能來避免危險的發生。當機器正常運行時,人可能有意或無意地進到設備運行的危險區域,或接觸到危險有害因素,設備的安全功能此時應能阻止人進入危險區,或在危險區令人免遭傷害。3)通過自動監測與診斷系統來排出設備故障產生的危險。通過監測監控儀器及時發現出現的故障,通過自動報警裝置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險,并通過診斷系統自動排出產生的故障和危險,避免事故的發生。
2.2人造物宜人原理
人造物宜人原理是指各種人造物包括建筑物、車船飛機、儀器設備,設計的核心都必須是以人為本,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體的各種需求,使人的活動舒適高效安全,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造物在進行設計研發時,為了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的生理特點,讓人在工作時處于舒適的狀態和適宜的環境之中,就必須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人體各種生理測量參數特征。在設計工作空間、機械、交通運輸裝備時,特別是設計各種運動式機械時,駕駛艙、座位等的相關尺寸時,也是由人體尺寸及其操作姿勢或舒適的動作來確定的。人造物宜人原理要求各種人造物符合人的特點,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來指導人造物的設計,以人為中心來設計人造物,使物的設計與人的特點更加匹配,達到安全、高效、舒適的目的。人造物宜人原理也指明了在人機系統中,應當以人為主體,機器設備為客體,注重人的主體感覺,要求客體必須符合主體特點,明確了主客體的地位作用。
2.3環境安全原理
安全生產與人所處的作業環境息息相關,環境安全影響著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工效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15]。安全合理的環境條件不僅可保障人的生理健康和安全作業,還能提高勞動效率和減小失誤率。環境安全原理是指在勞動作業過程中按照相關的環境標準和要求對作業環境進行改善和設計,形成一個安全、健康、舒適、高效的作業環境。不論在室內作業還是室外作業,地面工作還是地下工作,人都面臨著不同的環境因素,其中包括溫度、濕度、噪聲、照度、壓力、風速、光照、輻射、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等。環境安全原理是研究如何保證這些環境條件處于最適宜的狀態,避免惡劣環境因素對人體造成危害,使得勞動人員在作業環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減少疲勞感,保持高效率的勞動作業。環境安全原理要求對作業環境因素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把有害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惡劣環境因素的影響,盡可能地使各項環境指標處于最佳水平,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而在這種無毒無害、無輻射、溫濕度和照明度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人體工作效率提高,可長時間持續作業而不感到疲勞,也避免了各種惡劣環境因素損害人體健康,導致職業病的產生。
2.4人造物穩固原理
人造物穩固原理是指在人在平時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和接觸到的建筑物、公路、橋梁、機器設備等設施必須要有良好的穩固性,結構設計及材料強度都符合安全標準,避免垮塌事故的發生,保證人體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人造物的穩固性與人造物的設計、材料強度、使用時的承載負荷強度密切聯系,只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建筑規范標準設計施工,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人造物的質量水平和穩固性,避免垮塌事故的發生。下面列舉一些人造物穩固性原理的應用例子:1)在設計階段,確定人造物的使用對象群體,根據使用對象的特征來規定設計標準,確保設計參數符合安全標準。2)施工工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工序和材料都符合國家標準,嚴禁偷工減料而降低了人造物的質量。3)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維護和保養。建立完善的監控管理體系,實時監測人造物的運行狀況和質量水平,預防事故的發生。
2.5合理空間尺度原理
合理空間尺度原理是指人從事各種工作時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作業空間上的活動范圍設計應該與人體的功能尺寸密切相關,符合人或人群的活動特點,有足夠大的空間來供人施展各種作業姿勢。作業空間設計應當以人為本,結合操作任務的要求進行設計。相關設備設施的布置應當滿足為作業人員提供合理的空間范圍,提供舒適的作業條件,以達到提高人體工作效率、保障作業者安全和減輕作業者精神與體力負擔的目的。合理空間尺度原理在作業空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作業人員的工作位置與設備布置應符合人的生理活動特征,利于作業者迅速而準確地完成動作和使用機器設備。為了合理地提高作業空間利用率,作業中的人流和物流的移動距離應盡可能符合最短距離原則,以擴大作業者的有效活動空間,從而提供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2)合理的作業空間尺度不僅要使作業者在工作期間操作、活動方便,并且當較長時間保持某種作業姿勢時,應盡可能使其少地產生疲勞感,同時還有利于整個作業系統的運行。因此在設計作業空間時,應合理考慮作業群體的人體尺寸、活動極限與作業范圍等。3)合理空間尺度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安全性,充分考慮作業空間對作業者的生理和心理影響,作業空間的通道設計必須保證人流的順利通行,設備距離足以避免行人無意碰撞而造成人員受傷或機器的意外觸發。
2.6最小能量原理
最小能量原理是指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盡量保持勢能、電能、化學能、熱能、生物能等能量的總和達到最低,保持能量密度的最小化。當生產體系處于穩定平衡狀態時,其系統的能量狀態保持為最低水平。因此,在建筑物設計、產品設備研發、勞動作業輪換時應盡量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使各種機器設備運行處于穩定平衡狀態,減少能量的消耗,保障安全效率和減少資源的浪費。人體進行運動或作業所消耗的總能量稱為能量代謝量,它的大小與作業類別、勞動強度有著密切的聯系,是評價作業負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最小能量原理體現了能量與安全之間的相互影響,當人體在作業中消耗的能量越小,勞動強度越低,則消耗的體力減少,疲勞度降低,人的勞動效率就會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從而也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2.7輸入輸出暢通原理
輸入輸出暢通原理是指在安全作業空間里必須有物質、信息、能量等的通道并保證人員能夠安全進入和疏散撤離等。物質、信息、能量等由環境向系統的流動就是輸入,而由系統對周圍環境的作用則是輸出。輸入的主要是人所需要的物質和信息源,而輸出則是經過人處理操作后的各種形式的完成品和信息。作業過程中,人在一定場所里使用機器設備和物質材料來完成生產任務的。作業場所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將作業需要的機器設備根據工藝流程、生產任務和操作要求進行合理的布局,給人、物等提供合理的區域和最佳暢通路線,為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提供安全措施。作業空間要保證作業者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通過聽覺、視覺、觸覺與所控制的設備進行信息交流;其次,應確保在同一作業空間內的相關作業者之間能夠實現語言或視線的溝通交流。在各種機器及生產系統中,人必須準確地獲得機器設備的工作狀態、性能參數、信號參數等信息,并將工作指令舒暢地傳至機器,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信息輸入輸出暢通,這樣才能實現人機系統的平衡。
3安全工程原理應用分析
3.1安全工程原理應用機理
安全工程原理的7個二級原理在安全工程整個原理體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各級原理相互聯系作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論支撐。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別從人、物、環境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屬原理也從不同方向來指導人-物-環系統的發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從人的角度來對人造物的設計構建提出指導要求;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穩固原理則是從物的安全角度來對各種設備、建筑物的設計標準、操作制度進行指導;環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間尺度原理是環境發展必須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證作業環境的舒適和健康;最小能量原理則分別從人和物的角度來對安全作業中各種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從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從能量方面將人因素與物因素相互聯系起來。輸入輸出暢通原理在人、物、環3方面都得到了體現,物、環境方面的信息根據輸入原理的基本準則傳入至人體,而在人體對外界信息進行識別、處理后通過輸出原理將指令下達至物和環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環系統之間的運轉。
3.2安全工程原理實際應用例子
筆者在設計研發深井受限空間環境與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試驗系統裝備時,曾根據安全工程原理對裝備的功能、空間、材料和內部儀器設備進行規劃與布置,使其運用起來達到安全、高效、舒適的效果。深井受限空間與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試驗系統是旨在模擬深井作業空間環境,研究人體在特殊作業環境中工作時人體各種生理、心率參數指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安全行為和勞動效率的影響。根據設備設施功能安全原理,試驗系統內均采用本質安全性的電氣設備,而且設有專門的人員操作區,人體無需與機器設備近距離接觸,即使出現機器故障或操作失誤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根據人造物宜人原理,該試驗裝備采用的是全自動化操控模式,人體只需在操作平臺上即可完成對整個試驗系統的各種參數的控制,從而使人的活動舒適高效安全。根據環境安全原理,該試驗裝備從溫度、濕度、噪聲、照度、空氣壓力、風速、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等方面來模擬深井作業環境,目的在于研究惡劣環境對人體生理健康和安全行為的危害,從而預防惡劣環境對人的影響。當然在環境模擬試驗過程中,必須保證各環境因素都在人體忍受極限范圍之類,保障環境的安全性。整個試驗艙采用鋼制材料建造,使其牢固可靠,并且整個艙體內外噴涂具有隔熱、消音、防輻射功能的涂料,可保證艙體放置在室外長時間不受損害,符合人造物穩固原理。試驗艙設計為正方體艙型,,長8.2m,寬2.5m,高2.2m,設置有專門的操作區、試驗區和儲存區,空間充足能供人自由地操作活動,滿足合理空間尺度原理。各環境模擬參數儀器均采取的智能化控制,即當參數水平值低于設定值時,儀器可自動啟動運行,當水平值高于設定值時儀器則自動停止來維持穩定值,從而避免了資源能量的浪費,達到了最小能量原理的標準。整個試驗系統安裝有聲音、圖像的監測監控系統,并艙體4面設有觀察窗,利用內外進行溝通交流,艙體前后都設有安全通道利用人員正常的進入和疏散等,保證了信息、人員、物質的輸入輸出暢通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250-01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今的我國在科學、技術、藝術領域不僅得到發展,而且得到了相互交融。在建筑領域,其主要組成部分的建筑學方向中的室內設計分支,運用合理的人體工程學原理、先進的制作工藝、濃厚的藝術氣息,越來越得到人們對生活空間的認可,其中扮演著視覺沖擊力的室內陳設設計工作,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1.關于《室內陳設設計》課程
針對人們對生活空間藝術氣息的不斷追求,以及完善裝飾設計類專業教學體系,不少院校開設了《室內陳設設計》一課。室內陳設設計是指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根據環境特點、功能所需、審美要求、工藝特點等因素,精心設計出高舒適度、高藝術境界、高品味的理想環境的藝術設計行為。其設置的目的不僅包括滿足以人為本的人體工程學的物質建設,還包括為人們創造美的生活環境的精神建設。“物質建設”必須兼顧“實用性”和“經濟性”,“精神建設”必須發揮“藝術性”和“個性”。因此,《室內陳設設計》課程的開設,為裝飾設計類專業其它課程的開設起到了鋪墊作用。
2.我院《室內陳設設計》教學方式
2.1 基本理論知識學習
在高職院校的裝飾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實踐輕理論,是不可捏轉的潮流,理論是實踐重要的支撐。針對本課程在我院的教學實施,我設置除了常規的形式美法則、室內陳設設計概述、室內陳設風格流派、室內陳設的空間應用、室內陳設藝術設計法則等內容的教授外,還強化學生對室內陳設發展史、人體工程學的學習。類似國外不少機械類專業的《工程倫理》課程一般,剖析一些作品的由來及存在的價值,以便讓學生更好的觀察生活,品味生活,設計具有一定個性、藝術性和有價值的作品。
2.2手繪效果表現
裝飾設計類專業需要較強的手繪功底。手繪的目的在于通過紙和筆,把所看、所想的事物快速記錄下來。《室內陳設設計》往往是一所院校在第二或第三學期開設的課程,作為一個專業的基礎課,在其中學生可得到眼、腦、手的強化訓練,其行為為今后工作中的設計構思繪制奠定基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我主要通過陳設品、燈具、家具、居住空間、餐飲空間作為教學項目,在每一項目的最初階段都要求學生完成草圖構思,其過程中可少量借助尺規進行作圖。之后,以版面形式進行手繪效果表現,在A3或A2的幅面上,繪制單體或空間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搭配標題、配景、文字說明等,讓學生想對作品體現的效果進行全面思考。
2.3 電腦輔助設計
電腦效果圖是通過電腦輔助手段形象直觀地表現《室內陳設設計》課程中項目的一種表達方式。通過Autocad、3Dsmax、Sketchup等軟件,可直觀的表達虛擬現實。雖說這種手段在實際洽談中能啟動較好的輔助作用,但介于開設該課程時,學生尚處于低年級階段,此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僅限于三維表現階段,其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訓練建模能力,訓練三維思考能力。
2.4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認可。在每一階段的學習指南中明確模型制作的基本要求,其最重要的一點是真實性。如陳設品設計制作中,要求學生拿出的成品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在燈具的設計制作中強調風格流派;在家具的設計制作中要求出仿真的1:1模型,居室空間和餐飲空間的設計制作中要求按一定比例縮小做出個性空間。幾個模型中,家具模型的費用走的是教學經費,學生在本專業的實訓場通過一定的機具完成,充分發揮了高職院校學生較強的動手能力。
2.5 作品講評
通過前期的工作,學生往往會面對自己的作品充滿成就感,屆時,合理的安排作品講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步驟。當今社會,充滿了競爭,語言表達能力是競爭中不可缺少的。在每一個階段安排部分同學闡述自己的作品,在限定的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整學期至少有一次機會站在講臺上,不僅可讓他們訓練膽量,還可以讓他們逐漸養成與人交談的能力。
3.對《室內陳設設計》教學的思考
3.1 加強實用性課程教學
《室內陳設設計》課程開設的主旨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設計的表達能力,以及對空間的認知,在掌握原有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通過一定項目的設定,學生不僅能夠完成一些功能性、概念性的設計,而且要做出個性的作品。在教學及平時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需要把握國內外室內陳設市場流行趨勢和發展動態,要求作品體現設計內涵的同時,還要考慮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及習慣,在強化空間三維能力訓練的同時,強化實踐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3.2 加強以賽促教
在教學環節中,引入國內外各種設計競賽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各類學生競賽往往以流行的設計趨勢為主題,且側重于方案創意和概念設計,對項目的深化設計要求不高,這種模式對低年級的裝飾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也可以對教學起到較好的促動作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全方位進行思考,同時在比賽后組織學生總結、吸收其他院校學生作品的優缺點,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有較高的促進作用。
結語:
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室內陳設設計》課程的教學必將與市場接軌。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理論知識,強化實踐技能,讓學生在學與做中培養興趣,增加綜合能力的訓練,可為裝飾設計類專業其它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