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6:49: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病蟲害調查防治,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究竟為什么蛀蟲集中發生于垂柳,到底是哪些病蟲害危害垂柳,怎樣防治,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決定開展“垂柳病蟲害的調查與防治”課題研究,幫助學校和園林部門擺脫垂柳病蟲害的困擾。
二、活動方案設計
1.時間安排:
2013年3月-10月。
每天分7∶40、13∶00、15∶00、16∶20四個時間段對“垂柳病蟲害”進行詳細觀察。
2.活動總體思路:
(1)確定小組課題,制定活動方案
小組名稱:侯鎮實驗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小組。
一組負責人:張長穎、李肖、張曉萱、張雷。
負責班級:6.1、6.2。
二組負責人:李吉敏、張萌、趙永霞、張洪亮。
負責班級:5.1、5.2。
三組負責人:張玉鳳、李淑貞、崔穎、張毓恩。
負責班級:4.1、4.2。
四組負責人:邱結、張靜、黃國玉、張超。
負責班級:3.1、3.2。
(2)專題閱讀
搜集、閱讀與“垂柳病蟲害”主題有關的資料,了解垂柳栽種與管理的基本知識;了解危害垂柳的害蟲種類與基本形態,了解害蟲的三態變化與各齡對植物的危害;了解垂柳經常發生的疾病種類及其治療措施;在此過程獲得活動背景知識,產生了解、觀察本地垂柳病蟲害的興趣和意愿。
(3)開展觀察、調查訪談、病蟲害防治等活動,進行集中交流
①對校園內的垂柳進行分組、編號:
以教學樓和實驗樓為參照物,教學樓前為A區,教學樓后為B區;實驗樓南側為C區,實驗樓東側為D區。樹木編號分別從A001、B001、C001、D001開始,按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順序編排,為校園內的每一棵垂柳進行編號,以便今后觀察與針對性治療。
②對法桐、白楊、柳樹與垂柳、松樹取樣分析:
對法桐、白楊、柳樹與垂柳、松樹的樹葉、木質部、韌皮部進行取樣分析,詳細觀察其結構;對它們的浸出物聘請專業部門進行化驗分析,了解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的不同與口感的差異。
③全天候觀察:
對危害垂柳的天牛、柳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柳金花蟲等害蟲進行全天候觀察,了解其活動規律,探究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影響;摸清它們從卵、幼蟲到成蟲的變化規律,及其各齡對垂柳的危害。
④探究垂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其一,化學方法防治:采用農藥灌根、葉面噴灑、吊瓶滴注、石灰水涂抹樹干及利用針管注射進行針對性治療。
其二,生物方法防治:查找害蟲各齡的生物天敵,進行人工飼養,適時放飛。熒光燈誘捕,調制類似于垂柳木質部成分的餌料進行誘捕。
其三,探究植物浸出液對垂柳病蟲害的抑制作用,探究利用植物浸出液對垂柳病蟲害防治的方法。
⑤人工捕捉:
其一,利用學生午餐飯后的時間進行地毯式搜尋,集體捕殺。
其二,冬春季節尋找挖掘蟲卵,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⑥病害調查:
調查垂柳經常發生的病害,制定詳細的防治措施。
(4)交流宣傳,評價反思,制定詳細的垂柳病蟲害防治方案。
(5)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進行成果展評。
三、預期效果
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屬金縷梅科楓香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的鄉土樹種,在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分布廣泛。其適應性強,生長快,平均每年高生長0.7~1.2m;喜光,幼樹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濕潤土壤,但能耐干旱瘠薄,耐最低溫度-18℃,適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是園林綠化優良的觀賞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較強抗性,抗風力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應用價值。
1 常見病害及防治
楓香作為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園林植物,本身具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但在其幼苗期和生長旺季,也存在很多的病蟲害種類。
1.1 漆斑病
亦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病狀為葉片上出現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具有大片的黃色變色區,周生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黑色小點。 病菌系弱寄生菌,以菌絲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常從傷口侵入。濕度大或連續陰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①栽培時注意水分管理,避免過度向植株澆水,增加株間通風透光,以降低周邊局部空間濕度。②密切觀察,發現病株及時挖除,防止傳染。③播種前苗床土壤、上盆前擺放地和盆土要進行消毒。可用甲醛與水按3∶1混勻后噴灑土壤,用薄膜覆蓋3天后揭膜即可使用。
1.2 黑斑病
葉、葉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受害,但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表面出現紅褐色至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邊緣呈放射狀、病斑直徑約3~15mm。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盤。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致個別枝條枯死,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新葉展開時,噴4%氟硅唑或20%硅唑·咪鮮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4次。
1.3 白粉病
在葉片上開始產生黃色小點,而后擴大發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霉層。霉斑早期單獨分散,后聯合成一個大霉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
防治方法:可使用新型殺菌劑,如白粉病專用藥控白,并周期使用,增強對病菌的交替換代殺菌效果,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6天噴1次,連續噴3~6次,沖洗葉片到無白粉為止。
2 常見蟲害及防治
2.1 樟蠶
樟蠶(fish line silkworm),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一種野生吐絲昆蟲,又稱楓蠶。其絲可制成蠶腸線(傷口縫線)和優質釣魚絲,故稱漁絲蠶。雜食性害蟲,危害銀杏、樟樹、楓楊、楓香、等。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影響樹木生長。
防治方法:樟蠶幼蟲3齡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點,為防治最佳適期,及時噴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敵百蟲乳劑500~800倍液,殺蟲效果較好。4齡后則用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噴灑
2.2 天幕毛蟲
天幕毛蟲為某類物種蛾的幼蟲,因為吐出的絲織成的繭很大,很像帳篷,所以叫天幕毛蟲。天幕毛蟲顏色鮮艷、多毛。它們非常活躍,喜歡吃闊葉樹的葉子,往往會變為害蟲。
防治方法:常用藥劑為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2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
2.3 銀杏達蠶蛾
主要寄生在銀杏、蘋果、梨、李楓香等。幼蟲取食銀杏等寄主植物的葉片成缺刻或食光葉片,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掌握雌蛾到樹干上產卵、幼蟲孵化盛期上樹為害之前和幼蟲3齡前2個有利時機,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50%敵敵畏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3 綜述
楓香病蟲害持續在其生長的各個時期,所以,對于病蟲害防治要建立全面系統的長期防治機制,針對病蟲害的特征、危害程度、環境因素等各項因素,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為主,可通過燈光誘殺、物理清掃、勤于修剪;化學防治為輔,多采用無公害藥物防治,保護生態和環境;生物防治相結合,保護鳥類等害蟲的天敵,合理利用生物天敵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4-0222-03
金秋梨是新高梨的芽變株,它具有果實大、外觀美、品質優、早果豐產、耐貯藏、方便運輸、適應性廣、抗逆性較強等優良性狀。該品種于1994年通過湖南省科委鑒定,是南方梨中一種獨具特色的名優水果,因此金秋梨栽培是山區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山區開發規模擴展,臺江縣金秋梨種植面積不斷增大,全縣累計面積4.5萬畝(含房前屋后株數折算),金秋梨生產成績喜人,但是金秋梨病蟲害發生越來越嚴重、金秋梨產品質量劣質,經濟效益不佳,實際發生經濟效益的僅有3.2萬畝。為了有效地控制金秋梨病蟲害的危害,確保金秋梨高產、穩產、優質,促進這一名優水果得以迅速開發推廣。筆者對臺江縣附近金秋梨園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危害金秋梨的主要病害有4種,蟲害4種。本文對每種病害的癥狀、發生規律和蟲害的生活習性、為害狀及其防治方法進行了記述,以供參考。
1 病害
1.1 梨銹病
梨銹病又名赤星病,在梨園普遍發生。嚴重發病的果園,幾乎每張葉片上都有病斑,引起葉片干枯,對樹勢影響很大。重病梨樹,果實長不大,或幼果被害,造成畸形、早落。
1.1.1 癥狀
梨銹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新梢,嚴重時也能危害幼果。葉片受害,開始在葉正面發生橙黃色、有光澤的小斑點,數目由一二個到數十個不等,以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病斑,病斑中部橙黃色,邊緣淡黃色,最外層有一圈黃綠色的暈。
幼果受害,初期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橙黃色后變黑色的小粒點。后期病斑表面產生灰黃色毛狀的銹孢子器。病果生長停滯,往往畸形早落。
新稍、果梗與葉柄被害時,癥狀與果實上的大體相同。初期病部稍腫起,初期病斑上密生性孢子器,以后長出銹孢子器,最后發生龜裂。葉柄、果梗受害引起落葉、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風時折斷。
1.1.2 發病規律
梨銹病菌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病部組織中越冬。一般在春季3月間開始顯露冬孢子角。春雨時冬孢子角吸水膨脹,成為舌狀膠質塊。冬孢子萌發后產生有隔膜的擔子,并在其上形成擔孢子。擔孢子隨風飛散。在梨樹發芽、展葉、落花、幼果形成這段期間,擔孢子散落在嫩葉、新梢、幼果上,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侵染絲,直接侵入表皮組織內,梨銹病菌一般只能侵害幼嫩的組織。當梨芽萌發、幼葉初展且天氣陰雨連綿或時晴時雨時,發病嚴重。
1.1.3防治方法
一般在3月下旬(梨樹萌芽期)噴第一次藥。以后每10天左右噴1次,連續噴3次。雨水多的年份應增加噴藥次數。藥劑可用0.6%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用65%福美鋅300-500倍液。在梨樹盛花期用65%代森鋅500-600倍液,或用0.3%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
1.2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是金秋梨主要病害之一,此病的危害造成大量裂果和早期落果,病果率達90%以上。
1.2.1 癥狀
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及新梢。幼嫩的葉片最早發病,開始時出現針頭大、圓形、黑色的斑點,以后斑點逐漸擴大,近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呈灰白色,邊緣黑褐色,有時微見輪紋。葉片上長出多數病斑時,往往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導致葉片畸形,引起早期落葉。
幼果受害,初在果面上產生一個至數個黑色圓形針頭大的斑點,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略凹陷,表面遍生黑霉。由于病健部分發育不均,果實長大時,果面發生龜裂、裂縫可深達果心,在裂縫內也會產生很多黑霉,病果往往早落。長成的果實感病時,其前期癥狀與幼果相似,但病斑較大,黑褐色,后期果實軟化,腐敗而落果。
新梢染病時,發生黑色小斑點,以后發展成長橢圓形,暗褐色、凹陷,病健交界處產生裂縫,病斑表面有霉狀物。
1.2.2發病規律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平均氣溫13-15℃時,葉片開始出現病斑,5月中旬增加,6月多雨期病斑急劇增加。果實于5月上旬開始出現少量病斑,6月上旬病斑較大,6月中下旬果實龜裂,6月下旬病果開始脫落,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果脫落最多。
1.2.3防治方法
梨黑斑病的防治須采取綜合措施。應以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力為基礎。結合清園消滅越冬菌源,生長期及時噴藥保護,防止病害蔓延。
1.2.3.1做好清園工作
在梨樹萌芽前做好清園工作。剪除有病枝梢,清除果園內的落葉、落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越冬菌源。
1.2.3.2加強栽培管理
在果園內間作綠肥,或增施有機肥料,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抵抗力,減輕發病。對于地勢低洼、拌水不良的果園,應做好開溝排水工作。
1.2.3.3套袋
套袋可以保護果實,免受病菌侵害。套袋在5月中上旬以前進行。用一般的食品袋對果實進行套袋,這樣既實惠、防治效果也較好。
1.2.3.4藥劑防治
在金秋梨發芽前,噴1次0.3-0.5%五氯酚鈉和5波美度石硫合劑混合液,殺死枝干上的越冬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要噴藥保護。噴藥間隔期為10天左右,共噴7-8次,藥劑用200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用50%代森銨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鋅可濕化粉劑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發病嚴重的果園,于花開前至落花后可噴布10%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1.3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又稱瘡痂病、霧病。侵害金秋梨葉片和果實,常造成大量提早落葉,果實遍布病班,嚴重削弱樹勢,影響果品產量和質量。
1.3.1癥狀
梨黑星病為害葉片、葉柄、新梢、果實、果柄、芽、花序等部位。葉片發病初期,在葉背主脈兩側和支脈之間產生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黃色小斑點,界限不明顯,數日后病斑上長出黑色霉狀物。為害嚴重時,許多病斑融合,使葉背面布滿黑色霉層,造成落葉。葉柄受害,葉柄上出現黑色、橢圓形凹陷病斑,產生黑色霉層,易早期落葉。葉脈受害,癥狀與葉柄相似。
l.3.2 發病規律
梨黑星病主要以落葉上未成熟的子囊殼越冬,于翌年春季產生子囊孢子,進行侵染。
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發病,6~7月為發病盛期,8月中旬以后病勢逐漸下降。
1.3.3 防治方法
1.3.3.1清除病源。秋季清掃落葉,收集病果,集中燒毀。結合冬剪,剪除病枯枝。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病芽梢。
1.3.3.2 藥劑防治。在臨近開花時和落花70%左右時,各噴藥1次。以后根據降雨情況,每隔15天左右噴藥1次,共噴5~6次。常用藥劑有1:2~2.5:200~240倍波爾多液,50%多菌靈600~800倍液,70%甲基托津800~1000倍液,80%代森鋅600~800倍液,45%代森銨1000~1200倍液,6%氯苯嘧啶醇(樂必耕)1000倍液,80%敵菌丹800倍液,12.5%速保利3000~4000倍液。噴藥注意均勻,使果面和葉片正反面均能著藥。
1.4梨輪紋病
梨輪紋病又名粗皮病、瘤皮病。它是金秋梨的主要病害之一,除為害金秋梨外,還侵害蘋果、海棠、桃、李、杏、栗等多種果樹。
1.4.1 癥狀
梨輪紋病主要為害枝干樹皮和果實,還能侵害葉片。枝干樹皮發病,多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漬狀小病斑,以后逐漸擴大成近圓形或扁圓形褐色疣狀突起,直徑約0.3~3厘米,病疣較堅硬,里面暗褐色。第二年病疣周圍一圈樹皮變為暗褐色,淺層壞死,并逐漸下陷。病斑周圍健樹皮逐漸形成愈傷周皮,病健交界處隆起,出現裂縫,有些病斑被翹起、剝離。枝干樹皮受害嚴重時,病斑密集,表面極為粗糙,故稱粗皮病或疣皮病。在衰弱樹上,成片的病疣死組織爛到木質部,嚴重削弱樹勢,甚至造成枝條枯死。
果實受害,多在近成熟期開始發病。病部果肉褐色、軟腐,呈近圓錐形向果肉腐爛。
葉片發病,形成近圓形或不規整形的褐色病斑,微具同心輪紋,后逐漸變為灰白色,并長出黑色小粒點。一片葉發生許多病斑時,常使葉片焦枯、脫落。
1.4.2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部越冬,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著落在樹皮和果面上萌發,由皮孔侵入。侵入的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點,待條件適宜時才擴展發病。在新梢部位,一般從8月開始以皮孔為中心出現病斑,當年基本不產生分生孢子器,需到第三年才開始大量散發分生孢子。
病菌侵染果實的時期為落花后至8月中旬左右,其中以6月至7月中旬最多,其間每當降雨后就有一些果實被侵染。被侵染果實一般到成熟期或貯藏期才明顯表現癥狀。
葉片多從5月開始發病,7~9月發病較多。
1.4.3 防治方法
1.4.3.1 加強栽培管理。在金秋梨進入結果期后,應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料,適當掛果,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1.4.3.2 清除病源。結合冬季清園,刮除枝干老翹皮,剪除病枯枝,集中燒毀。春季發芽前仔細刮除病疣,全樹噴灑40%福美胂100倍液。
1.4.3.3 生長期噴藥保護果實。在病菌大量傳播侵染的5~8月份,結合防治其他病害,每隔15~20天噴藥1次。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80%敵菌丹10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1:2~3:200~240倍波爾多液。
2 蟲害
2.1 梨莖蜂
梨莖蜂俗稱折梢蟲、切芽蟲。屬膜翅目,莖蜂科。梨莖蜂是為害金秋梨新梢的主要害蟲,在管理粗放的梨園發生較為嚴重。
2.1.1 生活習性
1年發生1代。多以老熟幼蟲在被害枝內越冬。成蟲羽化后多在中午前后氣溫高時交尾、產卵,早晚和夜間氣溫較低時,棲息在樹冠下部葉片背面。成蟲產卵時,先用鋸狀產卵器將嫩梢4~5片葉處鋸傷,將卵產在傷口下2~4毫米處嫩組織里。每雌可產卵20余粒,卵期7天。幼蟲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成蟲對糖蜜、糖醋液無趨性,亦無趨光性。
2.1.2 為害狀
在新梢長至6~7厘米時,成蟲產卵時用鋸狀產卵器將嫩梢4~5片葉處鋸傷,再將傷口下方3~4片葉切去,僅留葉柄。新梢被鋸后萎縮下垂,干枯脫落。幼蟲在殘留小枝橛內蛀食。
2.1.3 防治方法
2.1.3.1 人工防治
①根據成蟲早晚低溫時在樹冠下部棲息,不善活動的特點,在早晨或傍晚,樹冠下張接布單,振落成蟲集中殺死。②被成蟲產卵為害的新梢,上端枯萎,極易識別,在開花后的半個月內,巡回梨園,發現帶有蟲、卵的萎縮梢及時剪去銷毀。
2.1.3.2 藥劑防治
在發生量大、為害嚴重的年份或果園,在梨樹新梢長至5~6厘米時,恰是成蟲發生期,此時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效果較為理想。幼樹園及時噴藥更為重要。使用的藥劑有50%對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7%樂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
2.2梨黃粉蚜
2.2.1 生活習性
1年發生8~10代,以卵在果臺、樹皮裂縫和潛皮蛾為害的翹皮下或枝干上的殘附物內越冬。翌春金秋梨開花期,卵孵化為干母若蟲,先在梨樹翹皮處刺吸汁液,羽化為成蟲后產卵繁殖。成蟲活成力較差,喜在背陰處棲息為害。溫暖干燥的環境對其發生有利,低溫高濕則不利于其發生。一般無萼片的梨品種受害輕,有萼片受害重。老樹受害重,地勢高處受輕。采收期早的梨常帶有梨黃粉蚜,在貯藏、運輸、銷售期間仍可繼續繁殖為害,引起大量腐爛。
2.2.2 為害狀
梨黃粉蚜喜群集果實萼洼處為害,隨著蟲量的增加逐漸蔓延至整個果面。果實表面似有一堆堆黃粉,周圍有黃褐色暈環,即為成蟲與其所產的卵堆及小若蚜。受害果實皮表面初期呈黃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漸變黑色,向四周擴大呈波狀輪紋,常形成具龜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
2.2.3 防治方法
2.2.3.1 人工防治
冬春季,徹底刮除老翹皮,清除樹體上的殘附物,消滅越冬蟲卵。
2.2.3.2 藥劑防治
梨芽萌動前樹上噴5%柴油乳劑殺卵。在為害梨果期噴布40%樂果乳劑1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劑或20%殺滅菊酯乳劑3000~4000倍液。
2.3 梨二叉蚜
梨二叉蚜又名梨蚜,屬同翅目,蚜科。寄主除梨外,夏季以及茅草等作第二寄主。
2.3.1 生活習性
梨二叉蚜以蟲以卵在梨樹芽或小枝縫隙等處越冬。翌年梨芽萌動時越冬卵開始孵化,初孵若蟲群集于芽外露白處為害,待梨芽開綻時鉆入芽內,展葉期又集中到嫩梢葉面,此時繁殖迅速,為害最重,被害卷葉顯著增加。
2.3.2 為害狀
梨二叉蚜只在春季為害金秋梨新梢葉片,被害葉向上縱卷呈筒狀,以后漸皺縮,變脆,嚴重時引起落葉。
2.3.3 防治方法
2.3.3.1 藥劑防治
金秋梨花芽開綻前,越冬卵大部分卵化時和樹展葉期,蚜蟲群集于嫩梢葉面為害但還未造成卷葉時,噴布40%樂果乳劑或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劑等合成菊酯類農藥3000~4000倍液。
2.3.3.2天敵
梨二叉蚜的天敵有食蚜蠅、草蛉、瓢蟲及蚜繭蜂等,應注意保護和利用。
2.4 中國梨木虱
中國梨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是金秋梨的主要害蟲之一。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寄主嫩綠部汁液。
2.4.1 生活習性
年發生4~6代,均以冬型成蟲在樹皮縫、落葉、雜草及土縫中越冬。若蟲怕光,喜歡潛伏在暗處為害。生長季節若蟲多在葉正反面、葉柄基部及芽基部吸食,且分泌大量淡黃色粘液,常將兩片葉子粘合重疊,若蟲潛伏其內群集為害。
2.4.2 為害狀
春季成、幼蟲多集中于新梢、葉柄為害,夏秋季則多在葉面吸食為害。受害葉片葉脈扭曲,葉面皺縮,產生枯斑,并逐漸變黑,提早脫落。且若蟲分泌大量粘液,常使葉片粘在一起或粘在果實上,誘發煤病,污染葉和果面,果實發育不良,被害枝條生長停頓,不充實,易受凍害。
2.4.3 防治方法
2.4.3.1人工防治:早春刮除老樹皮,清理園內和周圍的殘枝、落葉及雜草,消滅越冬成蟲。
2.4.3.2天敵防治:該蟲天敵有花蝽、草蛉、瓢蟲、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應避免在天敵發生盛期施用廣譜性殺蟲劑。
2.4.3.3藥劑防治:金秋梨花芽開放前,越冬成蟲大量出蟄活動尚未產卵時,噴灑50%對硫磷1000倍液,40%樂果乳劑1000~12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劑3000~4000倍液或5%來福靈乳劑4000倍液。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S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12-0109-03
1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全球化和交通的日益發達,林業有害生物傳入的風險加大,傳入的頻率越來越高,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某些危險性有害生物已使仁化縣周邊地區的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摸清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及本土森林病蟲害的種類、分布及危害情況,可為今后制定切實有效的控制、封鎖和撲滅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本文根據調查結果預測主要有害生物在仁化縣的發生趨勢,并提出預防和防治對策。
仁化縣位于廣東省北部,屬南嶺山脈,地理座標為東經113°30'~114°02',北緯24°40'~25°20',全縣國土面積316萬畝,林業用地面積260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73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5.3%。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植被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等喬木種類組成的常綠闊葉林及與松杉組成的針闊混交林為主。
調查涉及仁化縣所轄區域的11個鄉鎮有林地,含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生態林、經濟林、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苗圃、綠化帶。調查所有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和危害性大的本土有害生物,包括寄主植物種類、有害生物分布地點、發生面積。外業調查采取線路踏查和標準地調查相結合,在踏查的基礎上,對有危害癥狀的或外來有害生物林地,設立標準地進行詳細調查。同時采集標本,并做好標簽,注明有害生物名稱、寄主、地點、時間、采集人等。
2調查方法
2.1線路踏查
踏查路線主要是利用林班線、林間大小道路等,踏查路線應穿過當地主要森林類型、害蟲發生地。踏查時以林業小班為基本單位,沒有劃分小班的以自然山頭為代表,簡要記載有關森林調查因子和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森林調查因子、林業有害生物分布情況、林木被害程度均用目測估計[1]。
2.2標準地調查
在踏查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其蟲口密度、危害程度,分析蟲類發生同環境條件和森林經營方式的關系,判斷其對整個林區可能形成的威脅,為此設立標準地進行詳細調查。
2.3項目調查
2.3.1病害調查
每100~1000畝設1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3畝左右,標準地至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每塊標準地調查株數20株以上[2]。統計感病率。
2.3.2食葉害蟲調查
在同類林分中每300~500畝設1塊標準地,根據害蟲習性和樹木發育情況,分別于樹冠上、中、下部級不同方位截取樣枝,統計蟲口并換算成整株蟲口數量[1]。
2.3.3樹干害蟲調查
在標準地內從衰弱木、枯木和枯立木中選出標準木各一株,伐倒作詳細分析。從樹基至樹頂刮去一條5~10cm寬的樹皮,觀察害蟲種類、蟲態、蟲道開狀及分布情況,然后在有代表性的地方,于樹干南北方向作寬10cm長50cm的樣方,每2米選一塊,統計害蟲數量及孔穴數。
2.3.4枝梢害蟲調查
選有代表性的地段作標準地,標準地內應有林木100~200株,進行每木檢查,分別統計健康株樹、被害株樹,以及被害嚴重程度;對于蚜蟲、介殼蟲等小型枝害蟲的檢查,可用標準枝法,在樹冠南北兩面的上、中、下部各選一個樣枝,截取長10~20cm枝條,統計上面的成蟲、幼稚蟲及蛹數,求出平均每10或20平方厘米的活蟲樹。
2.3.5種實害蟲調查
主要在種子園、母樹林和其他采種林分進行。通常500畝以下設1塊標準地,500畝以上每增加250畝增設1塊。每塊標準地面積為1畝,按對角線取樣法抽取樣樹10株以上,每樣樹在樹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種實10~100個,解剖調查被害率[1]。
2.3.6地下害蟲調查
地下害蟲調查方法是按各立地類型挖土坑進行調查。樣坑數量,通常每畝挖2個,同一類型林地土坑總數不超過10個。土坑應分布均勻,設在已發生危害的苗圃或新造林地的被害地段上。土坑大小一般50cm×50cm,每20厘米為一層,分層挖土,深度到無害蟲為止,檢查各層土壤內的害蟲種類、蟲態和數量[2]。
2.3.7苗圃(花圃)地調查
苗圃、花圃踏查和標準地調查一般是結合在一起開展。先進行有害生物踏查,通過踏查了解有害生物的概況后,在危害程度不同的苗圃地分別設立標準地。在每塊苗圃或花圃地上按對角線的位置(或棋盤式)設置若干個標準地。標準地的數量以其總面積不少于調查總面積的0.1%~0.3%。標準地大小根據苗木種類和苗齡而定,針葉樹播種苗一般0.1~0.5m2,或以1~2m長播種行作為一個標準地。闊葉樹苗的標準地應在1m2以上,每個標準地上的苗木應在100株以上。按對角線的位置(或棋盤式)抽取樣株(針葉樹播種苗300株以上、闊葉樹苗100株以上)進行檢查[2]。
3調查結果
經本次調查,未發現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分布。調查統計,近幾年仁化縣的馬尾松毛蟲、松茸毒蛾發生面積全年保持在2500~3000畝左右,竹蝗、華竹毒蛾、剛竹毒蛾發生面積全年保持在3000~5000畝左右[3]。因此以上幾種害蟲成為仁化的主要森林害蟲,對仁化縣森林造成一定的損失(表1)。
4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
4.1原因分析
(1)森林害蟲或病害通過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后,剩余個體通過繁殖,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傳播。
(2)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有林地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快速回升。同時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日益頻繁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被害面積有可能隨之擴大。隨著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潛帶,新的害蟲種類可能不斷增多。
(3)害蟲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即使是一些抗蟲(病)的品種也并非一勞永逸,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蟲品種。
(4)防治不力,導致有害生物大面積發生,林權單位和林農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決策上的偏見,導致了一些常見病蟲害年年發生年年治的現象。
(5)經營不當,導致次生性有害生物成為主要有害生物。隨著森林分類經營和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林農提高了經營森林的積極性,經常進入林區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活動,這樣就容易破壞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天敵減少,次生性有害生物大量繁衍、爆發成災,以至于年年防、年年成災。剛竹毒蛾、竹蝗等就存在這種現象。
4.2防治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有線電視、科普宣傳材料、宣傳欄、公告欄等多種宣傳媒體,加以宣傳,提高人們對法規知識和林業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認識,提高全民對森林檢疫對象的防范意識。
(2)加大監測力度。進一步建立完善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網絡和嚴格的監測普查報告制度[2]。在病蟲害發生重點區域、地段布設監測點,進行常年監測,發現可疑的病蟲情,及時地進行上報和送檢。
(3)加大檢疫執法力度。嚴把檢疫源頭關,對省外調入的木竹及其產品,引進的松屬種苗盆景、繁殖材料、貨物木質包裝材料墊料,嚴格按照檢疫操作規程,實行檢疫的申報審批制度,嚴禁從疫區調入;嚴禁疫區調入松屬的木材種苗等繁殖材料,盆景貨物木質包裝材料、墊料等[2]。
(4)加強營林防治為基礎環節。營林防治就是要從生產全局、生態總體入手,首先在樹種選擇、適地適樹、造林方式、撫育管理等方面通過選育抗蟲品種,營造混交林,科學地撫育管理,從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護性能,為預防病蟲發生打下基礎。封山育林,保護灌木蜜源植物,把單純林逐步改建為混交林,單層林變復層林,疏林變密林,逐年形成樹種多樣、林種多樣、林分類型多樣的森林體系,達到有蟲不成災的目的。
(5)化防與生防相結合。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避免或減少二者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協調、互為補
充是當前綜合治理系統中重要一環。開展多途徑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在必要的化學防治中應做到合理用藥,選擇對環境友好的藥劑科學合理的施藥方法。如泡桐根頸打孔注藥內吸防治大袋蛾;菊酯類農藥毒筆、毒繩觸殺松毛蟲以及氧化樂果等涂環內吸防治松毛蟲、松干蚧等,這些方法既能殺蟲又能保護天敵。
參考文獻:
大棚作為政府移民扶貧項目之一,九十年代在萬州區消然興起,現在由僅萬州區農業局建和農業局指導建大棚至少有600個以上,大棚內小氣候濕度較高,可提早蔬菜上市,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大棚高濕和相對春夏仍較低溫的環境,為苗期病害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使苗期病害嚴重威脅育苗生產。通過對42個大棚田間調查,室內病原培養,選取農民對蔬菜上使用的8種殺菌劑進行抑菌試驗,為大棚蔬菜育苗田間應用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方法
98年12月底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大棚面積、棚齡、育苗種類、大棚內外環境,病害發生情況,防治情況,調查辣椒、茄子苗床,采用五點取樣,每點100株,分別計算辣椒、茄子的平均病株率。
1.2 供試培養基及菌種的分離純化培養
1.2.1 馬鈴薯瓊脂培養基(PDA):馬鈴薯200g,蔗糖15g,瓊脂17g,水1000ml。
1.2.2 菌種的分離純化培養:分別采集菌核軟腐(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lib.)de Baey,立枯(Rlizoctonia sclani kuhn),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病害新鮮標本,分離純化,其中立枯和菌核軟腐病菌在20℃恒溫培養,灰霉7-10℃常溫培養。
1.3 供試藥劑及濃度
1.3.1 供試藥劑:根據調查用藥情況,在市場上選購8種藥劑,均為可濕性粉劑,日本產50%速克靈,安徽阜陽產殺菌大王,湖南汀研訪華團產苗床消毒劑,日本產75%百菌清,哈爾濱天霸化工產90%灰霉靈,河南蔬菜瓜類推廣協會產90%猝倒立枯靈,川化工產50%多菌靈,四川國光50%代森錳鋅。
1.3.2 供試濃度:根據大家指導濃度,灰霉靈600x,猝倒立枯靈1000x,殺菌大王750x,速克靈1000x,多菌靈700x,苗床消毒劑400x,代森錳鋅350x,百菌清1000x。
1.4 試驗方法抑菌圈測定方法
用打孔器將分析用濾紙制成5mm的濾紙片,放入各種藥液充分浸潤,并在分析用濾紙上自然風干,風干后放在平板培養基上,在平板培養基中心接種直徑5mm菌種,溫度10-14℃常溫培養,5d后觀察測量各藥劑的抑菌圈直徑。
2.結果分析
2.1 田間調查結果
2.1.1 調查發現,大棚面積在0.2-0.5畝之間,42個大棚有39個為當年新建棚,育苗種類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黃瓜、芹菜、萵筍等,大棚選擇在北風向陽處,但大棚四周排水溝淺,排濕差,大棚內箱面不高,濕度大,霧滴多。
2.1.2 調查情況,蔬菜苗期以立枯、菌核軟腐、灰霉為主,其中立枯主要為害莖基部,菌核軟腐為害莖中上部分葉片,引起死苗率高,灰霉主要為害葉片,移載后,隨氣溫升高,濕度降低,癥狀將逐漸消除,三種病害多為混合發生,以病棚率83.3%,辣椒發病株率立枯38.0%,菌核軟腐30%,灰霉21.3%,茄病株率立枯41.0%,菌核軟腐35.5%,灰霉12.0%,病害在田間呈地均勻分布。
2.1.3 用藥情況,蔬菜站、農技站、供銷社推薦用藥有灰霉靈、猝倒立枯靈、百菌清、速克靈、多菌靈、苗床消毒劑,農戶實際常用藥有灰霉靈、多菌靈、猝倒立枯靈,用藥時間多在發病后噴霧防治,有12個大棚撒草木杰防治。
2.2 不同藥劑對立枯病菌生長抑制作用(見表Ⅰ表Ⅱ)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藥劑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苗床消毒劑,多菌靈對菌絲抑制作用最強,猝倒立枯靈、灰霉靈、速克靈有較強抑制作用,代森錳鋅、殺菌大王、百菌清對菌絲生長抑制作用較差。
2.3 不同藥劑對菌核軟現菌生長抑制作用(見表Ⅲ表Ⅳ)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藥劑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苗床消毒劑對菌絲抑制作用最強,多菌靈、速克靈、灰霉靈、猝倒立枯靈次之,其它藥劑效果較差。
3.討論
(1)大棚相對低溫高濕的小氣候環境是立枯、菌核軟腐和灰霉發病的主要原因,從新建大棚情況看,應加深排水溝,提高廂面,降低濕度,減少霧滴。
苗圃是通過有性或無性的途徑生產苗木的基地。選擇良好的育苗基地,有利于苗木健康地生長發育。苗圃地選擇要以經營條件及自然條件與育苗樹種相適應兩個因素考慮,但重點要抓住幾點:
1、位置:應選擇造林地區中心或附近、交通方便、勞力充足、有水源、電源的地方。
2、地形: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帶(坡度不準超過5度)寒流匯集、積水的低洼地、光照過弱的山谷、風嚴重的風口及崗脊地等不能做苗圃地。
3、土壤:土壤是苗木生長基礎,它即是供給苗木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養分和空氣的場所,又是根系生長發育的環境。因此,選擇苗圃地要以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壤水分、土壤酸堿度等因子考慮。要選擇肥沃的沙壤土、壤土、或輕壤土為好。苗圃地含鹽量不得超過0-15%,表層土厚度50厘米以上,總孔隙度45%-55%,土壤容重1.0 -1.3克/立方厘米,PH值6.5 - 7.5之間。
4、水源:選擇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沙壤土1.5 -2米,輕壤土2-3米做圃地。
5、病蟲害:地下害蟲過多有病菌感染的地方不能做苗圃地。長期種植煙草、玉米、蔬菜等土地易發生病蟲害,故不能做育苗地,如果必須用,育苗前要進行殺菌和滅蟲,直至達到標準后,方可使用。
二、插條苗培育的技術措施
所謂插條育苗是指利用樹木枝條的一部分,通過扦插培育出的苗木。插條育苗的原理主要是莖切口附近的次生分生組織或已經老化而喪失分生能力的永久組織,受切割等機械損傷后,其中薄壁細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重新恢復分裂的能力,從而能夠形成愈合組織,產生不定根。插條苗培育的技術措施在于:
1、種條選用:種條選用采穗圃或育苗地一年生萌條。采條應在秋季樹木停止生長后或春季樹液流動前進行。萌條越冬時按規程保管好,保證不風干不失水。
2、剪穗要求:挑出芽風干、腐爛、無芽包或芽包不健壯有蟲害和木質化不好的萌條,選擇好的種條進行剪穗。剪穗規格為長12-15厘米。梢頭粗不得低于0-6厘米。每穗具有兩個以上的芽包,剪穗切口平滑、上平下馬蹄形,在距上口1厘米處必須有一個健壯的芽包。剪穗不準出現劈裂和破皮。
3、扦插方法:可實行壟式單行或雙行扦插,單行扦插每延米10株,雙行每延米20株,垂直扦插,插后上截面與壟面一平。切忌不能斜插,不能劈頭,傷芽或折斷。插后要及時灌透水。
4、摘芽除蘗:扦插后,會從根基發出很多萌芽,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抹芽除蘗。如繁育種苗可留1-2株健壯枝條。如培育大苗,可留一株健壯枝條。
5,中耕除草:插條育苗成活后,要進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結合化學除草及鏟趟進行。
6、施肥:可根據不同樹種及立地條件進行施肥。
7、病蟲防治:用藥物進行病蟲防治。
三、苗圃幾種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易發生病、蟲、霜等危害,故必須進行防治。
1、松、杉立枯病的防治
立枯病亦稱幼苗猝倒病,發生普遍、危害嚴重。主要危害松、杉等針葉樹幼苗,在短時期內會引起苗木大量死亡。有些闊葉樹幼苗也常受害。
苗木得病后,植株倒而枯死者稱猝倒,死而不倒者為立枯,按其發病時期不同、癥狀不同,可分為4種類型:
(1)種芽腐爛型:播種、出土前,由于土壤潮濕板結,種苗被病菌感染,引起種芽腐爛,亦稱種腐和芽腐。
(2)幼苗猝倒型:幼苗土后、木質化前,由于遇陰雨,病菌自根頸侵入,產生褐色斑點,病斑擴大呈水漬狀后根頸腐爛、縊縮,苗木迅速倒伏
(3)莖葉腐爛型:苗木出土后,在苗床低凹、陰雨連綿、密度過大,苗木幼葉嫩莖被病菌感染,枯萎腐爛,病菌不斷向下發展,在枯死的莖葉上常有灰色蛛網狀的菌絲體。
(4)苗木立枯型:苗莖木質化后、由于土壤病菌較多或環境對病菌有利,病菌從苗根部侵入,引起根部腐爛,地上部分枯死,或由于土壤缺水、出現干旱時、地上枯死,故稱立枯病。引起立枯病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是由于苗圃積水、土壤板結、地表溫度過高,燙傷苗根頸而致。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絲核菌、鐮刀菌和腐霉菌引起。
防治方法:
A、選排水良好的土壤做圃地。
B、用殺菌藥進行消毒。(可用23%硫酸亞鐵溶液,3.5—4克/m2,均勻地澆灑在床面上,用藥7天后,方可播種。)
C、加強苗圃管理,合理施肥、細致整地,及時播種、及時排灌等。
D、為預防病害發生,可用波爾多液100-150倍液,出苗后每15 - 20天噴霧一次,連續2-3次,注意噴后要用清水洗掉殘液,以免燒苗,也可用敵克松500 -- 800倍液,10 -15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
2、楊樹灰斑病
楊樹灰斑病發生在楊樹的葉片嫩梢上,幼苗頂梢和嫩枝梢病后死亡變黑,失去支撐力而下垂,俗稱黑脖子病,它使上部葉片全部死亡、病部被風折斷,在下邊葉柄休眠芽中再生小梢,使病苗成為無頂的多叉苗,防治方法可用65%代森鋅深液500倍,或1:1:125-170倍波爾多液,從6月份開始,每半月噴1次,共噴3-4次。
3、苗圃蟲害的防治
苗圃害蟲有地上或地下兩大類,通常以地下害蟲危害嚴重。地下害蟲主要有鱗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蠐螬(金龜子幼蟲)、直翅目的螻蛄等。
(1)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地老虎幼蟲危害幼苗,輕則造成缺苗、重者毀種重播。防治可用人工誘殺成蟲,亦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20%樂果乳油3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0.5千克、加水2.5--5千克,拌鮮草50千克,于傍晚撒在苗床上、防治4齡以上幼蟲。
(2)蠐螬防治方法:蠐螬主要危害苗木根部,常使苗床缺苗,或絕產,防治方法為:用呋喃丹在作床時撒人床層;用50% -六O五乳油,75%辛硫磷乳油等加水1000倍液澆根。加強苗圃撫育管理、中耕除草,破壞蠐螬適生環境。
(3)螻蛄的防治方法:螻蛄是苗木重要害蟲,它以成蟲或若蟲咬食根部及靠近地面的幼莖部,使之呈不整齊的絲狀殘缺,還常食新播和剛發芽的種子等。防治方法可采用誘殺,做毒土施入苗床中,可用90%敵百蟲原藥用熱水化開,0.5千克加水5千克,拌餌料50千克,炒出香味,用毒餌誘殺。
4、其它災害的防治
在苗木培育過程中,除病蟲危害苗木外,還有一些災害影響苗木生長發育,主要有鳥害、霜害、伏旱等。
(1)鳥害:針葉樹種幼苗大部分頂殼出土,由于其具有芳香味,易遭受鳥害,為此應該進行防除,主要防除方法有:
①種子催芽均勻、良好,讓其出土快、脫殼早。
②避免萌動的種子受凍,受凍的萌動種子出苗時種殼不易脫落。
③人工驅除及藥物毒殺。
(2)霜害:春秋兩季都遭受霜害。新播苗防春霜應著手于種子處理與播種后至出苗時的田間管理。經暖濕條件下處理的種子及播后覆草,可提高種苗抗御霜凍的能力,如發生霜凍時在日出前用水澆灑。
(3)伏旱:有些樹種因夏季持續高溫、少雨易遭受干旱,造成苗木大量枯死,應該適時澆水。
苗木培育是一項嚴肅的科學工作。它除掌握各樹種生態特性及生物學特性外,還涉及土壤、氣象、生理等方面的知識,有些措施并不是常年不變的。它主要是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經度、緯度、氣候變化等因子的不同而不斷的修改及完善。而這些資料要經過多年的積累、篩選而形成。因此,只有在育苗生產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并把這些經驗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才會使育苗成功。
中圖分類號 S4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116-01
病蟲害預測預報,一是根據歷史資料、病蟲基數調查等分析,預先掌握病蟲害發生期遲早、發生量的多少,對農作物危害的程度以及分布、擴散范圍等;二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掌握病蟲害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數量變化,進一步研究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具體的測報指標和防治方法。根據預測預報的具體目的,可分為發生期預測、發生量預測、分布預測、為害程度預測等[1-3]。認真開展病蟲害預測預報,可以有效地指導農民防治病蟲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萬年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8°30′15″~28°54′51″、東經116°46′48″~117°15′10″,全縣現轄6個鎮、6個鄉和2個管委會,全縣年平均氣溫17.5 ℃,年平均日照數為1 887.2 h,年降水量1 766.9 mm,全縣總面積1 140.76 km2,其中耕地面積2.13萬hm2,主要種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柑桔、葡萄、棉花、蔬菜等。多年來,萬年縣植保植檢局通過開展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取得了詳細的數據,基本掌握了當地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為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學的依據[4]。萬年縣水稻主要病蟲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卷葉螟、稻瘟病、稻薊馬、潛葉蠅等30余種,特別是水稻4代三化螟重發,萬年縣植保植檢局針對以上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了預測預報。
1 開展預測預報,確保預報準確及時
1.1 設立穩定監督點,及時記載監督數據
根據萬年縣氣候和區位特點,在上坊鄉西山蔡家、陳營鎮南崗設2個固定的燈下蟲害監督點,每年派專人分別負責點燈及監督任務,點燈時間為4月1日至11月30日,堅持點燈及時記錄觀測數據,并每周由專人整理報省、市植保站。如果遇到病蟲害突發時,要確保信息及時上報到上級業務部門,根據上級部門指導意見,并結合當地詳細情況,制定切實可行防治策略,確保病蟲害得到及時控制,使損失降到最低。
1.2 分區設立監督點
根據萬年縣的水稻分布面積,在面積比較大的鄉鎮派一個具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植保員,每天到田間進行定點調查,在水稻生長期間負責調查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并且每日上報縣植保局,局內由專人負責匯總留存,并定時報上級部門。如果遇到突發性病蟲害時,植保局組織專職人員進行勘查,成立萬年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專家組及萬年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組項目實施組,并制定詳細防治方案,及時準確地發放病蟲情報,為農戶防治水稻病蟲害提供參考[5]。
1.3 開展調查工作
1.3.1 調查方式。采取普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方式,測報人員在堅持每月觀測記載的同時,及時開展水稻病蟲發生、發展情況普查。一是冬、春季分山地、丘陵、平原做好越冬基數調查;二是針對越冬基數做好病蟲害發生、發展、發育進度情況調查,對蟲害發生嚴重的田塊每天定期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及氣候條件,分析其危害程度,從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主要調查方法。①定點調查法。選擇田塊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調查,確保數據準確、有代表性。②對比調查法。③鼠類調查方法。
1.4 由專人建立檔案、完善數據
由專人對所有調查、觀測數據及時記載、整理,分門別類存檔,萬年縣植保局成立至今已有60年,剛開始開展病蟲預測預報工作條件比較差,調查數據不太完整。從2004年開始每年都有燈下測報數據及一些相關調查資料,并且通過電腦建檔,病蟲害資料完整、詳實,易于查找和使用,方便了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開展。
2 擴大測報隊伍,提高測報人員的素質
2.1 擴大測報隊伍,確保上報數據準確及時
測報工作投入工作量較大,具有連續性,需要有專職測報技術人員,萬年縣植保局現有正式測報人員4人,兼職人員4人,有的測報人員已在植保戰線工作30多年。為確保萬年縣的病蟲害測報工作能夠持續進行,需要擴大測報隊伍。
2.2 提高測報人員的素質
測報工作要求技術人員既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又具備專職的技術,因此,每年都要對專職人員進行培訓。一是派專職人員到省、市學習病蟲害類識別、蟲齡期劃分等相關知識;二是請省、市病蟲測報專家講解相關知識;三是派專職人員到省、市參加培訓。
3 加大測報結果的宣傳力度
要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測報結果能及時準確地傳播到全縣95%以上的農戶,可以采取以下宣傳措施:一是電視臺每周進行電視預報;二是設立熱線電話;三是每月宣傳車下到每個鎮、鄉,且病蟲害嚴重時,增加宣傳次數;四是定期發放病蟲情報;五是通過惠農信息平臺給農戶及時發送相關的病蟲害短信。
4 打造萬年縣數字植保
4.1 開發病蟲數字監測系統
增加智能蟲情測報燈,引進田間小氣候分析儀、電腦、成像等設備,制作萬年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地形圖,建立縣鄉田間調查數據匯報網絡,為病蟲預報提供詳實分析數據,真正使萬年縣中、長期預測準確率達85%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
4.2 建立分析會商數字平臺
為縣、鄉2級配備電腦,開發計算機病蟲數據分析系統,建立病蟲數據信息會商平臺,實現網絡化會商,從而簡化辦公手續,提高病蟲分析水平。
4.3 著力推進病蟲防治信息傳遞數字化
編制病蟲電視預報制作系統,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開發病蟲防治咨詢電話語音服務系統,方便農民隨時咨詢病蟲發生情況,并提出科學防治意見;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部分村委會和鄉村農資服務商建立病蟲顯示網絡,以及通過新農村巴士等傳遞病蟲情報,使病蟲防治信息家喻戶曉。
4.4 打造防控指導數字化系統
用網絡顯示植保人員所在的服務方位,更加方便農民對病蟲防治服務的需求。第一步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立植保服務網大屏幕,第二步在部分村委會與農資經銷商建立植保服務網絡大屏幕。大力培育扶持病蟲專業化防治組織,實現病蟲專業化防治;布局病蟲監督“天眼”,建立重大病蟲害政府數字化應急防控機制,有效防治大面積病蟲危害,把病蟲災害損失減到最低。
5 參考文獻
[1] 王坤.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蟲害預測及管理系統的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8.
[2] 文穎.水稻病蟲害田間調查及預測預報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167-168.
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是制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最大障礙,一旦發生,損失很大,甚至顆粒無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毀于一旦。目前由于氣候給農作物病蟲害提供了適宜的發生、繁育、生長的條件。根據預測預報和實地調查來看,發生的時間早、種類多、范圍廣。在苗床地常年沒有出現的病蟲今年也發生了,給農業生產提出嚴峻的挑戰。為確保今年農業生產穩中有增,實現農民增收,抓好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切實搞好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鎮上成立鎮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技站長任辦公室主任、農技站職工為具體工作人員,負責加強對全鎮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工作的測報調查、技術指導、協調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加強此項工作,確保本地無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發生。
二、措施到位,責任明確。
中圖分類號 S763.1;S7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0-0138-01
重慶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無霜期長,溫濕多陰,雨熱同季,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病蟲發生頻繁、危害嚴重。重慶自1997年直轄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迅速,綠地面積和植物種類增加較快。但加快綠化建設的同時卻沒有給管護以足夠的重視,特別是病蟲害防治方面。伴隨植物引種和苗木調運帶來新病蟲種類以及原有病蟲在新環境下時時暴發等,都給重慶市的園林綠化造成了較大損失。針對這一情況,從2010年7月起,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每月對市街園林植物主要病蟲害發生危害進行調查統計,為各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綠地建設養護管理單位、居住區綠化管理部門等提供病蟲害發生情報和技術支持,逐漸完善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機制,提高市街綠地養護水平,科學規范地指導重慶市街綠地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1 主要病蟲害種類調查
自2010年7月起,對重慶市主城范圍的行政區(9區)的喬木、灌木、草坪等綠化植物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共調查寄主植物117種,采集病蟲害標本45份,鑒定主要病蟲害29種,其中害蟲18種、病害11種(表1)。
2 病蟲害發生危害特點
2.1 植物種類單一,專食性害蟲暴發
因氣候和立地條件限制,重慶市街綠化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主要為常綠闊葉樹種,特別是行道樹主要以黃葛樹和小葉榕為主,栽種面積大、數量多,僅主城區逾30萬株。其結果不僅使得景觀單調,對不良環境抗性降低,更為一些專食性害蟲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適生空間,使得害蟲發生周期縮短,危害加重[1]。
2.2 未重視檢驗檢疫,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
隨著外地苗木的大量引進,新的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加上植物檢疫工作的疏忽,一些危險性病蟲隨著植物材料迅速傳播,加上缺乏天敵,形成新的病蟲害種類[2]。如近來在重慶市街園林植物上發現了紅棕象甲、椰心葉甲、擬木蠹蛾等新的病蟲害種類。
2.3 栽植不當誘發病蟲害
市街園林植物常存在栽植過密、栽植基質深度不夠等情況,易造成植物生長勢弱、抗性降低、容易發生病蟲害。
2.4 重建輕管,病蟲害頻發
重慶市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迅速,相應的園林綠化建設也如火如荼。但綠化建設的同時管護力量和資金沒有同步增加,造成園林景觀管護質量下降,使一些次要病蟲害往往也能造成較嚴重的危害。
3 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
3.1 梨冠網蝽
4月開始出蟄活動,7、8月為害最重。常常對市街上的杜鵑、碧桃、櫻花等植物造成較嚴重的危害。部分地段已經對園林景觀造成了一定影響。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8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劑20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3.2 桃蚜
3月初開始孵化,4—5月繁殖量最大。主要為害碧桃、紅葉李、櫻花、月季、等植物,造成葉片萎縮,同時誘發煤污病,對市街園林景觀造成影響[3-5]。可用5%蚜虱凈乳油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800~2 000倍液噴施防治。
3.3 榕簡管薊馬
5月底至6月初開始危害,7—8月高溫期間達到危害頂峰,常為害榕樹嫩葉,致使葉片失綠、發紅,內卷成“餃子狀”,使市街常常出現一條路段的小葉榕幾乎被危害殆盡。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摘除病葉并銷毀;二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40%氧化樂果800倍液噴防。
3.4 紫薇白粉病
危害植物葉片、葉柄等處。表面被白色霉層所覆蓋,較嚴重的在患部出現扭曲、畸形。在潮濕、采光不好的地段較易發生。該病在市街發生普遍[6]。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清除病殘葉。二是用25%粉銹靈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不津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噴施,每7~10 d噴1次,連續噴防3次。
4 參考文獻
[1] 鄒先偉,蔣志勝.棉蚜的綜合防治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4,25(1):17-21.
[2] 田錦霞,于永君.淺析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9):196.
[3] 胡定文.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8):29-30.
在自然界中出現病蟲害可以導致樹木的死忙,幾千年來,人類都在與這些病蟲害斗爭,但是樹木的病蟲害天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如旱、澇的異常,都可能出現病蟲害。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可能出現不同的病蟲害,但同一種病蟲害卻常發生在同一樹種群,因此,對于樹種單一的樹木,他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就會低,就可能導致病蟲害的盛行。因此,在氣候異常季節,病蟲就容易滋生,會對林業的發展帶來損失。
二、如何發現常見病蟲害和防治方法
樹木的病蟲害的種類很多,在正常的氣候環境里,存在的病蟲害一般不會帶來傷害,在自然界中利用鳥類就可以。這是自然界的生物鏈,不要幻想殺盡病蟲,那樣也就滅絕了鳥類。
1、樹木根腐病的發生及根治方法
樹木根腐病是一種細菌的滋生。滋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積水過多,樹木的生長地過于潮濕,是導致樹木發生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樹木根腐病發生在新生根部。發病初期在病區會出現淺褐色斑點,這些斑點會隨著根腐病的發展逐漸加深。等到根腐病嚴重,樹木的皮層組織就會出現壞死的癥狀。但是這類病具有隱藏性,雖然嚴重會導致樹木的死亡。但在發病后,對于比較大的樹木在外部觀察,并不會反應在樹冠的外觀上,只是樹干的底部以上會流出一些樹脂類的物質。對于小樹患病后,就比較明顯,它的皮層組織會慢慢變軟,然后腐爛,小樹木還可能出現枯萎現象。對于根腐病預防一般采用改善潮濕的生長環境。如果發現發病要及時對樹木根部澆灌治療菌類的藥物,如,雙效靈類的滅菌藥物。
2、樹木蚜蟲的發生及根治方法
樹木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一旦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適宜,樹木的蚜蟲病就可能發生,最初發生期在三月中旬,等到四、五月份。蚜蟲就會由于數量太多造成傷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對于蚜蟲的預防,必須采取常年的防護,在冬季就把帶卵的枝條剪掉,并把它在冬季燒毀,還可以在發病初期噴施一定量殺蟲藥劑,盡量在產卵前滅絕蟲卵,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樹木的葉斑病發生及根治方法
樹木的葉斑病,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位。它常在氣溫較高環境下發病,發病初期葉片會出現褐色斑點,隨著時間的變化會逐漸擴展成紅褐色的圓形癍,如果發病嚴重,就會是樹木枯萎。葉斑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去除帶病的植株或枝條燒毀,同時要噴灑殺菌劑,標本兼治才能得到顯著效果。
三、 樹木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樹木的病蟲害種類繁多,對它們的防治措施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下面介紹幾種關于病蟲害防治的常規方法:
1、對病蟲害的防治要堅持預先調查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先調查,掌握病蟲害的依法規律,做到預防為主,及時防治。在選擇苗木就要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調查,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才能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防治樹木受到病蟲的侵襲。
2、樹苗選擇與病蟲害的防治
對樹木的苗木品種的選擇,不止關系著苗木成活率,同時對病蟲害的防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選擇苗木時應選擇健康不帶病菌的樹苗,還有考慮周圍地區適宜的樹種。一定要注意保護苗木的外觀和根部都不受到外力的破壞。為了保證苗木的健康成長,要選擇適宜的季節,盡快完成栽培任務。并要在栽植苗木后,噴灑一定量的藥劑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干旱地區,要注意澆灌適宜的水。
3、嚴格監測與病蟲害的防治
監測病蟲害的工作市場年經常性的工作,要加強對樹木的監測。一定要定期和隨機檢查相結合對樹木的病害監測,要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的變化,尤其是春節和雨季,要加強監測力度,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初期發現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立即防治,采取燃燒或噴灑藥劑相結合的方法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同時更要加強對樹木患病的監測,同時查明原因,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