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9 09:45: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專家提出,小學生一個月應該讀至少1~2本課外書。為了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在知識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最好切入點,筆者認為應該從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開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切實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落實這一點,建議廣大語文教師應該靈活采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措施,積極采用“創設有目的的教學情境”“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之類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環節。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制訂出比較系統的課外閱讀指導計劃,每學期開始向學生公布一批課外閱讀的書籍和要求,幫助學生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和時間表,合理安排好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時間分配,做到課內課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效指導課外閱讀的關鍵
首先,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更多地應該在父母的參與下完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系,建議家長在家中營造讀書的氛圍。在學校,當孩子有了零星的時間,可以要求他們進行短暫的課外閱讀。如午休的時間,還有在課堂上,有的學生作業書寫速度較快,這時可以要求他們拿出隨身攜帶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又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其次,既然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必須保證他們足夠的閱讀時間。為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練習作業,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營造寬松的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放下心來,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大膽地進行閱讀。再次,要求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組織他們在閱讀后就書中的角色、情節等問題開展適當的討論。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要求。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強,他們能夠擠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閱讀量可能要大些,內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學生就可能少些,內容淺些。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少到多,根據掌握知識的多少安排閱讀量,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三、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有效指導課外閱讀的根本
閱讀要有取舍。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盡力避免讓學生觸及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書籍,幫助他們提高精神免疫力,讓學生的心靈保留一方凈土。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使其在讀中積累語言。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給他們列出每學期的課外閱讀指導書目,供學生閱讀參考,也可以推薦他們訂閱一些優秀的刊物,盡量使學生所讀書刊適合年齡、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育。根據學生語文課本中課文的學習,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小學生主要閱讀的是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科普讀物等。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們推薦的《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西游記》《宇宙探索》等。另外,還要考慮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個性千差萬別,對讀物的喜好各有差異,有的喜歡文學,有的喜歡歷史,有的喜歡自然。要因人而異,尊重兒童的個性,鼓勵自由發展。
閱讀是一種提升自身文化層次的方式,成年人閱讀可以快速地增長自身的閱歷,豐富知識,而對于小學生而言,適當的閱讀也對他們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好處,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科,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識字量,也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能增強學科間的聯系,所以說,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課外閱讀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方便語文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我們都會知道,僅僅依靠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肯定是不夠用的,必須通過多種渠道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時,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課外閱讀,因為這種方式不僅簡單方便,效果也最為明顯,當學生要在課堂中學習一節新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燕子》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百科全書,對燕子的生活習性及體態特征都能夠有一些了解,這樣老師再講解課文之時,許多問題就會變得非常輕松,學生理解也會變得快速有效,這樣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也能方便語文教學,可謂是一舉兩得。
2.可以提高識字量,增強文學基礎
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如果長期堅持對學生自身有著非常大的好處。首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課文中不曾遇到的生字,如果學生想弄懂就必須依靠自身的工具來解決,如查找字典或者詢問父母,這個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就是一個增加識字量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認識很多新的生字,而且一般學生所閱讀的文章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的佳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可以增強文學功底,這對他們是非常有益的,對他們的作文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因此小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活動這個方式培養寫作能力。為了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達到一定的總量,所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的興趣,教師通過合理安排閱讀內容并以組織活動的方式盡量滿足學生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讓學生形成愛讀、好讀的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小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課外閱讀活動可以通過觀看影片、電視的方式開展,多激勵學生觀看兒童影片、兒童節目等,運用語文早讀的時間讓每位學生說說不同影片的觀后感,或者讓學生聽錄音并把聽后感以文字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創作能力。還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動的性格,讓學生自行編寫小故事,并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將各自的故事排練表演,然后由老師做評委,評比出最好看的小故事,并給予獎勵,這樣通過故事編輯的方式培養學生語文寫作能力。
4.培養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由于小學生情趣通常處于不穩定狀態,為了讓其可以具備充足的時間閱讀,小學教師可以將語文自習時間作為自由閱讀時間,這樣不僅具備了充足的時間閱讀,還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并在活動中讓學生各自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還可以展示閱讀后的成果,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還可以通過舉辦語文活動、班會課、詩歌朗讀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大聲地朗讀出自己喜歡的書籍,培養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對于膽量較小的學生,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其站在講臺上進行朗讀,并用自己的話表達文章讀后感,這樣就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這一目的。
二、課外閱讀要選取合適的教材
1.讀物要與學生心靈相通
小學生還處于腦力、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所以比較喜歡幻想,從這方面就決定了學生的閱讀方向,應選取故事類型的讀物給學生閱讀。例如:《丑小鴨的故事》《格林童話》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過幻想得來的,里面還包含有人物、情景、環境假設,此外故事情節也是通過虛幻呈現出來的,但正是因為這些幻想給孩子們帶來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這類讀物具備較大魅力。科幻小說不但具備幻想這一特征,還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現形式,與童話故事讀物相比起來更具有閱讀性。例如:人類想探索宇宙尋找出第二個“地球”,在美國宇航局發現第二個“地球”的消息,天文學家了解到這顆星球的“宜居地帶”所占據的面積較大,這正是人們不斷幻想與探索才尋找到的答案。好奇作為小學生的天性之一,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詢問“為什么”,因此選取與學生心靈相通的讀物,順應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擴展其閱讀空間。
2.讀物的語言水平需高于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是開發學生智力、語言能力的基礎課程,其可以讓學生的精神修養以及語文修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在開展課程過程中要合理應用課外閱讀活動,并合理選取教材。選取的閱讀書籍語言水平需高于學生。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選文言古詩等經典范文,該類型的文章內容豐富、優美,可以直擊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文章中領略到作者的精神、語言修養。如:“唐詩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過不斷閱讀背誦,即使不會作詩也會吟誦,這些詩句、名言都具備比較廣泛的傳頌率,同時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語文教學時讓學生不斷閱讀,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例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朝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這些詩句的意境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比較容易引發共鳴,所以應該多選取這些與實際生活、學生心靈相接近的文章作為閱讀教材。
綜上所述,語文的課外閱讀活動已經逐漸成為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夠為小學生帶來快樂,同時還能夠為小學生創造奇跡。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只有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才能夠受益終生。
1.理論上的重要性
劉勁苓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零散的知識如同散落的珍珠,需找到一條線把它穿成串。”雖然劉老師是數學老師,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放在語文課上也同樣適用。復習課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化零為整,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貫穿起來。而這穿珍珠的線每單元要有,每冊書要有,整個小學階段也應有更加扎實的一條主線。或者說每類知識也要有。這么多條重要的知識連接之線就是我們教師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
復習不僅要“溫故”,而且要能“知新”。這“新”不僅僅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深化與熟練,還包括學生是否學會合作探索,學會復習,學會反思,學會知識的運用和創新以及思維有沒有深度與廣度,實際生活的經驗和能力有沒有提高,是否會繼續學習。德國哲學家狄慈根說過:“重復是學習之母。”為了鞏固記憶,深化理解,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所以要復習。實際生活的經驗和能力有沒有提高,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比如:在復習課教學中,要注重疏理、溝通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水平。
2.實際中的重要性
單元復習課一定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復習時把詞語盤點、日積月累以及課后習題都含概進去。而閱讀要專門進行復習,包括主要內容、寫作目的、寫作方法三方面的內容。復習方法和復習指導需要我們仔細的斟酌才能讓學生從中受益。而將知識整合,進行拓展與遷移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
2.1 復習詞語盤點、日積月累的重要性。
詞語盤點和日積月累都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小學階段就是為整個語文學科的架構夯實基礎的至關重要階段。抓牢基礎、打好地基,才能為今后語文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2.2 復習課文主要內容的重要性。
我現在所執教的是四年級,因此,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為例:在上這節單元復習課時,我導入之后揭示了“回顧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語句”這一教學目標。接著請同學們回憶本單元有哪些課文,并找一生把課題板書到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共同來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這個環節,孩子們積極踴躍的說出了本單元四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順便強化了孩子們的概括能力。
2.3 復習方法的重要性。
單元復習課可以按照“字——詞——句——篇”這樣一條線索進行復習。先從詞語盤點入手,問生哪個字難寫。即使難寫,大部分學生還是會寫,但未必知道個別重點字的釋義。所以先釋義,再從這個字所在的詞切入到句。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瀾”字,筆畫較多,師先示范寫,讓生跟著書空。于永正老師說過:“示范是最好的指導。”這樣就可以杜絕學生屢教不改的弊端了。寫完之后再釋義,“瀾”,大波浪。這個字所在的詞是“波瀾壯闊”;又如“突兀森郁”的“兀”,是“高而上平”;再看“水平如鏡”、“紅葉似火”中的“如”和“似”什么意思?這樣就吊起了孩子們的“胃口”,提升了興趣。再去文中找到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一般都是重點語句。這樣便可以通過字詞理解句子含義,最后再回歸到篇。一氣呵成,真正做到了“溫故而知新”。
2.4 復習指導的重要性。
在進行復習時要注意將知識點系統化,凸顯語文的整體性。如修改病句的幾種類型,查字典的幾種方法,句式的幾種轉換,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等。這樣幫助學生將前后知識點融會貫通,以培養靈活運用的能力。這種專項訓練的課我們可以用語文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達到復習目的。比如,在字詞強化中,我不是單調的聽寫補錯,而是讓學生互相檢測,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學生搜集自己認為易錯的字去考另外的同學,積極性很強,同時對易錯易混的形近字整理成一份份的試卷,考驗了別人提升了自己。
心理學中有種現象叫做首因效應,是指印象形成過程中,信息出現的順序對印象形成有重要影響,最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后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將此現象推及教學關系中可知,任課教師亮相的第一堂課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本文依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簡要分析了職高語文第一課的重要性,并試從教師形象、課堂內容、教學方法三方面來探討職高語文第一課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突出職高語文教學特色,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活發展打下堅實的“地基”。
一、職高語文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一半”,課堂教學亦如此,開學第一課精心準備勢必帶來非同小可的作用。
1.有助于學生重新認識語文學科,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很多學生誤認為語文就是識記背誦,語文學習就是一個枯燥反復的工程。在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之際,教師可以利用第一節語文課娓娓道來它的深度、廣度,盡可能地展現它的魅力,為語文正名,讓學生消除對語文的誤解,從而重新定義語文,用語文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愉快地接受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啟雙方信任的大門
我們常聽學生說:這老師,從一見面我就不喜歡他,一上他的課就煩。所以這“一見面”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第一節課上,教師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讓學生對你“一見鐘情”,進而喜歡你的課,樂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師生關系協調,兩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才能進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3.有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描繪美好藍圖
我們都知道職高學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讓他們自信心大受打擊,這樣的狀態如何才能進入新的學習生活呢?教師必須做好銜接工作,消除學生頭腦中對職高的偏見,清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讓他們清楚認識到上職業高中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教師還可以在第一節課上表明信任愛護學生的立場,這也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其對未來的校園生活充滿憧憬。
二、具體策略
開學第一節語文課是教師和學生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這次亮相要是博得滿堂彩,接下來的教學就會順暢很多。筆者試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打造一個可親可愛的教師形象
美國心理學家奧伯特?麥拉比安發現人的印象形成是這樣分配的:55%取決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裝、個人面貌、體形、發色等;38%是如何自我表現,包括你的語氣、語調、手勢、站姿、動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所講的真正內容。
新教師一亮相,就會有幾十雙眼睛從頭到腳打量著你。如果你穿著不修邊幅,須發凌亂,或濃妝艷抹,或奇裝異服,你在學生眼中的形象肯定會大打折扣。講臺上的教師必須注重和諧美。穿著打扮要大方得體,服飾顏色盡量避免艷麗,發飾力求簡單,妝面清爽淡雅。就女教師而言,最好不穿高跟鞋,“叮咚叮咚”的聲響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除了外表,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精神面貌,表情要自然,面帶微笑,語氣要溫和,語速快慢適中,語言最好是幽默風趣的,最重要的是要“說學生聽得懂的話”。力求打造一個可親的教師形象,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教學內容要為“0”
第一節課最忌諱的就是教師走進教室就開始講課。身處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教師,學生不可能靜下心來聽講,更不可能和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產生共鳴。這樣生疏的師生關系,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育產生戒備和抵觸心理,拉大師生間的距離,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使教和學的關系難以協調,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鑒于此,第一節課的內容選擇要慎重,可做這樣的選擇:新穎的自我介紹和語文魅力的展現。
(1)自我介紹出新招。以往新生在第一節語文課上都要自我介紹,但由于彼此生疏,經歷少、閱歷淺,三言兩語即能介紹完自己,而有的職高學生有個性,不屑“老套”的方式,往往不愿意發言。既然如此,那就選擇新穎的方式介紹我們自己。某職高學校語文教師受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三字經自撰墓志銘”啟發,讓新生用三字經的方式介紹,整堂課下來,效果出奇好。還可以選擇唱出自己,改編小段歌詞唱出來,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拉近師生的距離。不管選擇什么方式,教師要先領頭,打破緊張沉悶的氣氛,拋磚引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用個人魅力感染學生,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命令學生做。教師在自我介紹部分要充分運用語文要素,不僅可以大致了解學生的情況,還能摸摸學生的語文基礎。
(2)魅力語文放光彩。學生不喜歡語文大多是當局者迷,沒發現語文的魅力所在。第一堂課教師就要“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充分展現語文的神奇,突出語文對人生的影響,讓“百科之母”綻放光彩。從詩經到現代詩,從神話故事到玄幻小說,從古到今,從中到外,拾撿文學長河中的璀璨明珠,細數它們帶來的驚喜。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重新定義語文,認識它的長遠意義,認識到語文能力的高低不是表現在課堂回答問題的好壞和考試分數的高低上。
3.教學方法生活化
現在的職高語文教育普高化明顯,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介入自己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在課堂上體驗不到語文能豐富生活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死板的教學觀念,掌握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法將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來體驗和感受語文的魅力,非常適合職高語文這樣的教育環境。《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要求:“語文教學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語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拓展視野、重視積累,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也啟示我們: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義,課程和教學同樣應具有生活意義。教師在第一節課上不僅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還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不可能把文化修養和教育交給或者傳授給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文化修養和教育自己的人,都應該親自參加活動,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從外部只能得到激勵而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運用和發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肯定能讓師生在接下來的語文課上擦出更多的火花。
語文課堂教學第一課怎樣做才能成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有一點很明確: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準備,還需要教師們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全國12所重點師范大學.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更是培育創新精神不可缺的氛圍。教學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和諧,融洽一致,學生才感到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也就非常活躍,流暢,學生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能產生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群體共生效應”才有可能產生。學生的創新欲望就被激活,創新的見解就會不斷涌現出來。
在操作上我認為教師力求做到:
①態度親切。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認知滿足的同時獲得情感的滿足。
②師生平等,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教師就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教師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善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愛護而不排斥,幫助而不指責,說服而不壓服,啟發而不包辦。
③民主評價學生。教師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點撥,啟迪,并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
④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信心,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促使他們以愉快,高漲的情緒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提問是為了啟發學生動腦,現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識,而是讓學生去“索取”知識。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要使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師的責任就是將教材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揭示出來,開啟學生的心扉,使他們獨立思維,深入學習,以嘗試成功的喜悅。
在《馬說》一文中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韓愈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感,從而培養學生在困境中應樂觀積極面對的精神,應設計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在學校里想展示你的才干,如表演特長或擔任班干部,可暫時你沒有機會展示你的才能,實現你的愿望,此時你該怎么辦?”此時學生似乎找到了可以傾訴的對象,都紛紛說要樂觀、更加努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等,教學目標也就輕松達到了。
二、提問一定要循序漸進,順藤摸瓜,從而溫故而知新
提問一定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新的臺階。《學記》中載:“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設計問題,必須在問題的難易度上下功夫,給人人思考的機會,讓個個有回答問題的權利,每個學生的回答都能顯示其個人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正如特級教師錢夢龍所講:“先問一些比較易懂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然后逐步加大難度。這樣,同學們就好似登山一樣,過了一個高峰,又有另一個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們登高的興趣會越來越濃,課堂氣氛也就越來越活潑了。”
三、提問要能激發興趣,使學生思維活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109-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可在實際教學當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理解新課改觀念,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不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有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的教學方式同教案設計不符合;有的教師雖有詳細的教案,卻不能根據具體狀況做靈活處理,更有一些教師完全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備課,具體來講,要做到四個方面。
一 通讀語文教材,進行整體備課
新的語文教學目標是按照九年一貫制的設計思路安排教學內容的,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目標,有效體現了語文課程的階段性及整體性。對于各個階段的教學又設計成三維目標,三個方面是相互滲透并融為一體的,各個階段更是相互聯系呈螺旋式上升。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充分注意到這點,在備課之前通讀所有語文教材,從而進行全面備課。
所謂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開始時,教師在拿到新的教材以后應結合相應的語文課標、教材說明等對全冊教材進行及時有效的閱讀,從而準確認識相應學段的三維目標,明確學生能力發展的方向,整體了解全冊小學語文教材,這樣才能有效把握語文教材當中安排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訓練要點,從全局上進行把握,達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及學生的時間活動。這項備課環節不用太細,但一定要做,以求利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好的效果。
二 認真鉆研語文教材,進行集體的單元備課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面廣量大的特點,因而備課有較高難度,尤其是不確定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更是挑戰了教師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做不好備課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同事的幫助,造成狹窄的思維空間,不能充分認識教材特點,更談不上準確把握。所以,必須打破傳統的個體備課形式,進行集體的備課,集中教師們的智慧,提高備課質量。通過集體備課能夠有效調動小學教師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寬其視野及思維空間,集中教師的力量及智慧,深化備課,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傳統的備課形式都是教師以課文為單位進行單篇備課,從而造成教師們不能有效了解各個單元及整本教材,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效果并不好。進行課改以后,語文教材采用的按照一定的專題進行單元編排,各個單元在知識角度及人文角度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這是相應的編輯人員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知識內在規律所進行編排的。各個單元都有相應的導語、口語交際習作、課例、回顧拓展等板塊,這些部分相互聯系,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進行單元備課和整組教學,從而保證教學效果。
三 細心品讀語文教材,通過感悟文本進行備課
語文教學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達到相應的大綱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應的文本,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先細讀語文教材,用心感悟相應文本。
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相應的文本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要想感動學生,就必須先感動自己,教師應同文本進行對話,認真聆聽文本聲音,充分調動起自己對于生活的感受和積累,讓相應的文本感動自己。第二,走進文本。教師在對相應文本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對文本的感悟過程及方法,獲得的體驗要盡量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師對文本進行充分的感悟及體驗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現有狀況等設計出可以讓學生輕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師只有通過品讀語文教材,感悟相應文本,經歷相應的走近文本、走進文本、走出文本這種備課的歷程,才能有效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準確的解讀。
四 深挖語文教材,充分整合備課資源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種大的語文觀。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語文教學必然從單一性走向綜合性,因此教師備課的時候絕對不能局限在教材當中,而要注意對教材進行深挖,充分整合資源進行備課。一方面,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盡量多搜集同教材內容有關的資料,從而有效補充學生學習資源;另一方面,應有效挖掘教材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收集任務,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后收集有關的信息,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五 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奠定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更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一個重要工具,因而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教學質量。要想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充分做好備課工作,采取各種手段及方式進行備課,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a)-0088-01
生成性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其強調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認為學生是認識知識、學習知識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是教師、學生。教材三方面的互動,是學生在基本的認知基礎上,與教師、教材的對話過程,讓學生獲得知識后實現知識的生產,這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1 生成性語文教學
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學預設創造性的創新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實踐過程,語文課堂應該是靈活多變、充滿活力的,生成性是一種動態的、多樣的課堂表現,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見證了國語的優美,感悟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在不停的交流中完成學習,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是互相依存的形式,在課堂預設中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注意發現不斷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更具有生動性。
傳統課堂上教師的隨堂問或滿堂答,都呈現了教師更關注教學預設是否得到了使用,學生是否與課堂預設相吻合,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只是一味的跟隨,思維過程及思維品質被教師忽略,使學生失去學習熱情,課堂變的沒有活力,可想而知這樣的課程肯定是乏味無比的,教師本身也會覺得枯燥。在新課改下,要使語文課堂成為具有生成性的課堂,在教師與學生的多重組合教學活動中,教師敢于突破事先的備課,抓住新的生成性資源,并引導學生追思,使學生體驗到獲知的快樂,才把問題與知識相結合,實現生成性語文教學。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是教學的出發點,利用各種因素生成的積極的教學生成資源,構建生成性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具有生成性的。
2 生成的重要性
生成性教學最求的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其一是過程的可持續性,使過程一直向著積極的向上的階段,其二是指對結果的發展。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能一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構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意愿的真實表達,而不是被動的、被迫的,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學生是單獨的個體,是一個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只有生成性的課堂才能彌漫著人性的問道,而不是一個生產加工車間,才能使學生學習充滿活力,教師授課充滿激情。
生成性是一個動態的、多樣性的課程的呈現,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成的動力來源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或實踐活動,教學的本質特征可以說就是教學者與學習者的交往,通過交往才能明確彼此間的思考及見解,提升知識認知程度、提高文化修養,在具有生成性的課堂里,絕不是根據教師的預設發送信息、學生接受信息這樣單方面的互動,而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重組合互動,使整個課堂具有多層次的交流空間,流動信息也不是單向性的,使得整個語文教學課堂在一個完整的、動態的、多層次的狀態下進行有效教學。
3 怎樣展開生成性教學
3.1創設生成性教學條件
沒有周密的課堂預設,就無法做到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的生成,就不會有駕馭課堂的信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優秀教師對與教材及教參的熟悉,能做到背如流,教學的預設也是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項、每一分鐘該做什么,時間與教學內容可以同步,內容的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上都有詳細的規定。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影響了彈性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被忽略,沒有利用生成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研究與學習,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整體聯系性,因此制約了課堂的生成性教學。
夜闌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師有充足的預設,并預先為學生的參與互動留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的生成性創造條件,語文課堂教學應有彈性化,在預設中充分考慮動態的、綜合的理念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經歷,預設各種情形,準備出多種策略,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書內的知識,還要預設學生的情感體驗,不但備教材內容,還要挖掘、發現、使用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點,深入、充分的掌握,教師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使用文本信息,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所所富有個性化的靈感、思維,促進教學的動態生成。
3.2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相互間的人際交流,這也體現了語文的本質特征。所以要促使課堂生成。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互相間的交流、積極參與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創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學生是有個性的群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現實思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平等對話,從而形成民族、平等的教學環境和寬松的心理環境。
教學的有效性是以學生為中心,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努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和效益,掌握教學策略并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有效知識含量高,教學生態和諧平衡。有效教學要求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確存在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行為老套的問題,正需要用理性和懷疑精神,通過反思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那么,一堂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以什么為標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史紹典先生提出,一堂“充實”“豐滿”“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過程”“有積累”“能增值”。換言之,要很好地把握“三個維度”,處理好閱讀教學的基本元素與相互的作用關系,發展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生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抓住規律,悉心引導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緊緊抓住教學的規律、學生認識心理的規律,既要引導學生高度重視閱讀方法和策略的學習,又要重視調動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實也是閱讀的動力因素,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閱讀首先要調動閱讀主體的心理動力,把被動的閱讀轉化為主動的閱讀動機,閱讀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心向,形成積極的閱讀動機、一種求知若渴的閱讀期待。”教師如果能把學科知識加以“心理學化”,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而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即“研究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的心理結構和規律,研究學生是怎樣獲得語文知識,如何形成語文能力,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個性的全面發展”。
2.發揮教材優勢,培養閱讀興趣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補充。教師在教學中應很好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以課堂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時,教師可以再介紹茨威格的其他一些作品,甚至還可以介紹奧地利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他們的閱讀面。
二、搭建心靈交匯的橋梁,移情入文,角色轉換,實現學生的自我內化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因此搭建心靈交匯的橋梁,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進行角色體驗,并從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創造性的詮釋。如《雷雨》中周樸園、魯侍萍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雖然是魯侍萍偶然進入周公館,但從她進入這間底下人不準隨便進來的房子時,她的靈魂其實是陷入了一個新與舊交織的命運的怪圈之中了。這正如她所自語的:“哦,天哪,我覺得我像是在做夢。”命運把她牽入了“尋夢”,由不自覺到故意,且時時在誘導提醒周樸園。這當中有三個重要的關鍵詞:舊雨衣、這間房子、窗戶。這三樣是當年或今天周樸園與魯侍萍生命中的重要的一筆。在周樸園心目中,舊雨衣上面有梅侍萍的氣息,魯侍萍在后面兩人又提到。同樣這間當年梅侍萍生周萍時住過的房子,這梅侍萍夏天分娩喜歡關閉著的窗戶同樣有這種氣息,“這間房子”可以說曾經是生命與靈魂的棲居地,也是埋葬他們青春美好的墳墓。正因為這種氣息,使他心中三十年來一直有一種暖暖的情愫在。三十年來,周樸園保留了他與侍萍共同生活時侍萍喜愛的家具,家具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幾十年而未曾撤換過!這里的周樸園是一個內心情感豐富、癡情鐘情的男性,還是冷酷、無情、虛偽的冷血動物、偽君子?他后面的懺悔是不是發自內心?其對侍萍的情感是不是真情實意的?所有這些問題,學生在這里可以體會并詮釋。這一角色的轉換表面上看是閱讀主體對文本局部細節的把握,實際上是閱讀主體與閱讀對象之間情感上的交流對話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被喚起后,便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源源不斷地澆灌著他們的心田,與作品形成共鳴點。
三、對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反思
閱讀是有規律可循的。有效的閱讀必須是方法正確、思維對路的閱讀。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重點就在策略的突破上。從文體特點入手,根據寫作的規律,歸納出閱讀的思路,讓我們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力。從“蠻”勁到“巧”勁,就在于方法的把握,從而使閱讀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由于身體增長的速度減慢,各項生理指標接近成人,伴隨著感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學習興趣更為廣闊,具有更大的選擇性和穩定性,感情也變得深沉、穩定和含蓄,重視友誼,意識到異性間的愛戀,集體感和榮譽感也有很大發展。他們誤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獨立意識較強,要求自理、自治。并隨著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強,遇事開始有自己的主見,自我表現欲凸顯。
2 高中英語教學的特點高中英語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英語和發展打基礎的重要作用,強調課程應力求提供多種選擇以適應個性發展的需求,并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古時候的教與被教的被動關系。尤其是學習英語這樣一門具有開放性的語言。老師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著“師道尊嚴”不放的老師,而是要蹲下去看學生,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對等的位置上,才能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贏得學生。在新課程的課堂中,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自由表達。學生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課堂教學平等對待的與教師交流,才能營造一個輕松的語言環境。
3 提問環節的重要性教學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延續的過程,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
不講究的,隨意的和粗糙的問題會使得英語課堂流于形式,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不僅不能挖掘出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而且會打消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一個好的問題不僅會幫助教師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而且還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啟發他們的思維與想象力。
4 應注意的問題
4.1 問題話題貼近生活。高中階段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面對任何的事物,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產生不同的認識。然而事物的吸引力的有無或是大小直接決定了他們是否產生興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情,他們就會關心,反之就待之以漠然的態度。學生缺乏學習英語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英語離他們太遙遠。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問題話題的選擇,讓學生感覺原來英語就在身邊。也可以用英語來說你,說我,說身邊的事情。比如“can you describe your favorite teacher of yourclass?”這樣的話題不僅能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的欲望的熱情。
4.2 注意問題的引導。由于高中生這個階段自信心,自尊心非常的強,因此教師在提問要照顧學生這方面的情緒。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學生最喜歡的教師這個話題,學生往往不知道到底從哪開始回答。可能腦海里已經閃現了無數的單詞,短語或是句子。教師就應該在提問的同時進行口頭上或是書面上的提示。比如“he/she is our…teacher,/and he/she is…high…/he/she is beautiful/kind/strict/…”這樣學生就不會思維混亂而回答不出問題而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損,而產生厭惡的情緒。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和錄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把問題形象化,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4.3 提供足夠的時間。老師應該根據問題的難度首先告訴學生準備回答問題的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應該是在合理基礎上的充足,否則一開始學生就會有挫敗感。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隨意的因為學生的語法錯誤打斷他的回答,這樣會打斷他的思維和使他產生挫敗感。而應該讓他有充足的時間組織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在回答的同時增加下次再回答問題的自信心。
4.4 及時的評價。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及時做出評價。而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回答,而不是像以前的老師那樣高高在上,以批判的語氣指出他的不足。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教師面對的高中生是具有羞恥心,自尊心的獨立自主的個體。比如類似這樣的句子,“You did a good job!”,“Your idea isvery special/new!”會鼓勵他們。其次,教師應該轉訴學生的回答,這樣以便學生模仿然后改正自己的錯誤,讓他意思到剛剛自己好像出錯了,而不是直接的指出他的錯誤。如果無可避免,也要注意語氣的使用來照顧學生的情感。有時候教師也可以間接的提問其他同學的看法,以次激發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和思維碰撞。讓學生自主的發散自己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實踐證明,教師如果能把握好課堂中提問環節,那么這個課堂氣氛必定是活躍的,學生的思維也能得到啟發,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投入到英語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