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6 17:07: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麻醉學進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基因多態性是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基礎。藥物效應基因所編碼的酶、受體、離子通道作為藥物作用的靶,是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關鍵所在。基因多態性可通過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物效應動力學改變來影響麻醉藥物的作用。
基因多態性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相應編碼的藥物代謝酶及藥物轉運蛋白等的改變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轉運、代謝和生物轉化等方面。與麻醉藥物代謝有關的酶有很多,其中對細胞色素-P450家族與丁酰膽堿酯酶的研究較多。基因多態性對藥效動力學的影響主要是受體蛋白編碼基因的多態性使個體對藥物敏感性發生差異。
苯二氮卓類藥與基因多態性:咪唑安定由CYP3A代謝,不同個體對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異。地西泮是由CYP2C19和CYP2D6代謝,基因的差異在臨床上可表現為用藥后鎮靜時間的延長。
吸入麻醉藥與基因多態性:RYR1基因變異與MH密切相關,現在已知至少有23種不同的RYR1基因多態性與MH有關。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機體對在CYP2E1作用下產生的氟烷代謝產物的一種免疫反應。
神經肌肉阻滯藥與基因多態性:丁酰膽堿酯酶是水解琥珀酰膽堿和美維庫銨的酶,已發現該酶超過40種的基因多態性,其中最常見的是被稱為非典型的(A)變異體,與用藥后長時間窒息有關。
鎮痛藥物與基因多態性:μ-阿片受體是阿片類藥的主要作用部位,常見的基因多態性是A118G和G2172T。可待因和曲馬多通過CYP2D6代謝。此外,美沙酮的代謝還受CYP3A4的作用。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基因與痛覺的產生有關。
局部麻醉藥與基因多態性:羅哌卡因主要由CYP1A2和CYP3A4代謝。CYP1A2的基因多態性主要是C734T和G2964A,可能影響藥物代謝速度。
一直以來麻醉科醫生較其它專業的醫療人員更能意識到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差異。麻醉藥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將不僅更加合理的解釋藥效與不良反應的個體差異,更重要的是在用藥前就可以根據病人的遺傳特征選擇最有效而副作用最小的藥物種類和劑型,達到真正的個體化用藥。
能夠準確預測病人對麻醉及鎮痛藥物的反應,一直是廣大麻醉科醫生追求的目標之一。若能了解藥物基因組學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藥的個體化原則,就有可能根據病人的不同基因組學特性合理用藥,達到提高藥效,降低毒性,防止不良反應的目的。本文對藥物基因組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麻醉藥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一、 概述
二十世紀60年代對臨床麻醉過程中應用琥珀酰膽堿后長時間窒息、硫噴妥鈉誘發卟啉癥及惡性高熱等的研究促進了藥物遺傳學(Pharmacogenetics)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這門學科最早的研究就是從麻醉學開始的。
藥物基因組學(Phamacogenomics)是伴隨人類基因組學研究的迅猛發展而開辟的藥物遺傳學研究的新領域,主要闡明藥物代謝、藥物轉運和藥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態性及藥物作用包括療效和毒副作用之間的關系。它是以提高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為目標,研究影響藥物吸收、轉運、代謝、消除等個體差異的基因特性,以及基因變異所致的不同病人對藥物的不同反應,并由此開發新的藥物和用藥方法的科學。
1959年Vogel提出了“藥物遺傳學”,1997年Marshall提出“藥物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是藥物遺傳學的延伸和發展,兩者的研究方法和范疇有頗多相似之處,都是研究基因的遺傳變異與藥物反應關系的學科。但藥物遺傳學主要集中于研究單基因變異,特別是藥物代謝酶基因變異對藥物作用的影響;而藥物基因組學除覆蓋藥物遺傳學研究范疇外,還包括與藥物反應有關的所有遺傳學標志,藥物代謝靶受體或疾病發生鏈上諸多環節,所以研究領域更為廣泛[1,2,3]。
二、基本概念
1.分子生物學基本概念
基因是一個遺傳密碼單位,由位于一條染色體(即一條長DNA分子和與其相關的蛋白)上特定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組成。等位基因是位于染色體單一基因座位上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形式基因中的一種。人類基因或等位基因變異最常見的類型是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目前為止,已經鑒定出13 000 000多種SNPs。突變和多態性常可互換使用,但一般來說,突變是指低于1%的群體發生的變異,而多態性是高于1%的群體發生的變異。
2.基因多態性的命名法:
(1)數字前面的字母代表該基因座上最常見的核苷酸(即野生型),而數字后的字母則代表突變的核苷酸。例如:μ阿片受體基因A118G指的是在118堿基對上的腺嘌呤核苷酸(A)被鳥嘌呤核苷酸(G)取代,也可寫成118A/G或118A>G。
(2)對于單個基因密碼子導致氨基酸轉換的多態性編碼也可以用相互轉換的氨基酸的來標記。例如:丁酰膽堿酯酶基因多態性Asp70Gly是指此蛋白質中第70個氨基酸-甘氨酸被天冬氨酸取代。
三、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內容
基因多態性是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基礎。藥物效應基因所編碼的酶、受體、離子通道及基因本身作為藥物作用的靶,是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關鍵所在。這些基因編碼蛋白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藥物代謝酶、藥物作用靶點、藥物轉運蛋白等。其中研究最為深入的是麻醉藥物與藥物代謝酶CYP45O酶系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1,2,3]。
基因多態性可通過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物效應動力學改變來影響藥物作用,對于臨床較常用的、治療劑量范圍較窄的、替代藥物較少的麻醉藥物尤其需引起臨床重視。
(一)基因多態性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影響
基因多態性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相應編碼的藥物代謝酶及藥物轉運蛋白等的改變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轉運、代謝和生物轉化等方面[3,4,5,6]。
1、藥物代謝酶
與麻醉藥物代謝有關的酶有很多,其中對細胞色素-P450家族與丁酰膽堿酯酶的研究較多。
(1)細胞色素P-450(CYP45O)
麻醉藥物絕大部分在肝臟進行生物轉化,參與反應的主要酶類是由一個龐大基因家族編碼控制的細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系統,其主要成分是細胞色素P-450(CYP45O)。CYP45O組成復雜,受基因多態性影響,稱為CYP45O基因超家族。1993年Nelson等制定出能反應CYP45O基因超家族內的進化關系的統一命名法:凡CYP45O基因表達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40%的視為同一家族(Family),以CYP后標阿拉伯數字表示,如CYP2;氨基酸同源性大于55%為同一亞族(Subfamily),在家族表達后面加一大寫字母,如CYP2D;每一亞族中的單個變化則在表達式后加上一個阿拉伯數字,如CYP2D6。
(2)丁酰膽堿酯酶
麻醉過程中常用短效肌松劑美維庫銨和琥珀酰膽堿,其作用時限依賴于水解速度。血漿中丁酰膽堿酯酶(假性膽堿酯酶)是水解這兩種藥物的酶,它的基因變異會使肌肉麻痹持續時間在個體間出現顯著差異。
2、藥物轉運蛋白的多態性
轉運蛋白控制藥物的攝取、分布和排除。P-糖蛋白參與很多藥物的能量依賴性跨膜轉運,包括一些止吐藥、鎮痛藥和抗心律失常藥等。P-糖蛋白由多藥耐藥基因(MDR1)編碼。不同個體間P-糖蛋白的表達差別明顯,MDR1基因的數種SNPs已經被證實,但其對臨床麻醉的意義還不清楚。
(二)基因多態性對藥物效應動力學的影響
麻醉藥物的受體(藥物靶點)蛋白編碼基因的多態性有可能引起個體對許多藥物敏感性的差異,產生不同的藥物效應和毒性反應[7,8]。
1、藍尼定受體-1(Ryanodine receptor-1,RYR1)
藍尼定受體-1是一種骨骼肌的鈣離子通道蛋白,參與骨骼肌的收縮過程。惡性高熱(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性的、由于RYR1 基因異常而導致RYR1存在缺陷的亞臨床肌肉病,在揮發性吸入麻醉藥和琥珀酰膽堿的觸發下可以出現骨骼肌異常高代謝狀態,以至導致患者死亡。
2、阿片受體
μ-阿片受體由OPRM1基因編碼,是臨床使用的大部分阿片類藥物的主要作用位點。OPRM1基因的多態性在啟動子、內含子和編碼區均有發生,可引起受體蛋白的改變。嗎啡和其它阿片類藥物與μ-受體結合而產生鎮痛、鎮靜及呼吸抑制。不同個體之間μ-阿片受體基因的表達水平有差異,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也有差異,對阿片藥物的反應也不同。
3、GABAA 和 NMDA受體
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體是遞質門控離子通道,能夠調節多種麻醉藥物的效應。GABAA受體的亞單位(α、β、γ、δ、ε和θ)的編碼基因存在多態性(尤其α和β),可能與孤獨癥、酒精依賴、癲癇及精神分裂癥有關,但尚未見與麻醉藥物敏感性有關的報道。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的多態性也有報道,但尚未發現與之相關的疾病。
(三)基因多態性對其它調節因子的影響
有些蛋白既不是藥物作用的直接靶點,也不影響藥代和藥效動力學,但其編碼基因的多態性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改變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例如,載脂蛋白E基因的遺傳多態性可以影響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的治療反應。鮮紅色頭發的出現幾乎都是黑皮質素-1受體(MC1R)基因突變的結果。MC1R基因敲除的老鼠對麻醉藥的需求量增加。先天紅發婦女對地氟醚的需要量增加,熱痛敏上升而局麻效力減弱。
四、苯二氮卓類藥與基因多態性
大多數苯二氮卓類藥經肝臟CYP45O代謝形成極性代謝物,由膽汁或尿液排出。常用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咪唑安定就是由CYP3A代謝,其代謝產物主要是1-羥基咪唑安定,其次是4-羥基咪唑安定。在體實驗顯示不同個體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異。
地西泮是另一種常用的苯二氮卓類鎮靜藥,由CYP2C19和CYP2D6代謝。細胞色素CYP 2C19的G681A多態性中A等位基因純合子個體與正常等位基因G純合子個體相比,地西泮的半衰期延長4倍,可能是CYP2C19的代謝活性明顯降低的原因。A等位基因雜合子個體對地西泮代謝的半衰期介于兩者之間。這些基因的差異在臨床上表現為地西泮用藥后鎮靜或意識消失的時間延長[9,10]。
五、吸入麻醉藥與基因多態性
到目前為止,吸入麻醉藥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主要集中于尋找引起藥物副反應的遺傳方面的原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MH。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發現RYR1基因變異與MH密切相關,現在已知至少有23種不同的RYR1基因多態性與MH有關。
與MH不同,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機體對在CYP2E1作用下產生的氟烷代謝產物的一種免疫反應,但其發生機制還不十分清楚 [7,11]。
六、神經肌肉阻滯藥與基因多態性
神經肌肉阻滯藥如琥珀酰膽堿和美維庫銨的作用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血漿中丁酰膽堿酯酶(假性膽堿酯酶)是一種水解這兩種藥物的酶,已發現該酶超過40種的基因多態性,其中最常見的是被稱為非典型的(A)變異體,其第70位發生點突變而導致一個氨基酸的改變,與應用肌松劑后長時間窒息有關。如果丁酰膽堿酯酶Asp70Gly多態性雜合子(單個等位基因)表達,會導致膽堿酯酶活性降低,藥物作用時間通常會延長3~8倍;而丁酰膽堿酯酶Asp70Gly多態性的純合子(2個等位基因)表達則更加延長其恢復時間,比正常人增加60倍。法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應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方法,16例發生過窒息延長的病人中13例被檢測為A變異體陽性。預先了解丁酰膽堿酯酶基因型的改變,避免這些藥物的應用可以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和降低醫療費用[6,12]。
七、鎮痛藥物與基因多態性
μ-阿片受體是臨床應用的阿片類藥的主要作用部位。5%~10%的高加索人存在兩種常見μ-阿片受體基因變異,即A118G和G2172T。A118G變異型使阿片藥物的鎮痛效力減弱。另一種阿片相關效應—瞳孔縮小,在118G攜帶者明顯減弱。多態性還可影響阿片類藥物的代謝。
阿片類藥物的重要的代謝酶是CYP2D6。可待因通過CYP2D6轉化為它的活性代謝產物-嗎啡,從而發揮鎮痛作用。對33名曾使用過曲馬多的死者進行尸檢發現,CYP2D6等位基因表達的數量與曲馬多和O-和N-去甲基曲馬多的血漿濃度比值密切相關,說明其代謝速度受CYP2D6多態性的影響。除CYP2D6外,美沙酮的代謝還受CYP3A4的作用。已證實CYP3A4在其它阿片類藥如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蘇芬太尼的代謝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有報道顯示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基因與痛覺的產生有關。COMT是兒茶酚胺代謝的重要介質,也是痛覺傳導通路上腎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經的調控因子。研究證實Val158Met COMT基因多態性可以使該酶的活性下降3~4倍。Zubieta等報道,G1947A多態性個體對實驗性疼痛的耐受性較差,μ-阿片受體密度增加,內源性腦啡肽水平降低[13~16]。
八、局部麻醉藥與基因多態性
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的酰胺類局麻藥,有特有的S-(-)-S對應體,主要經肝臟代謝消除。羅哌卡因代謝產物3-OH-羅哌卡因由CYP1A2代謝生成,而4-OH-羅哌卡因、2-OH-羅哌卡因和2-6-pipecoloxylidide (PPX)則主要由CYP3A4代謝生成。CYP1A2的基因多態性主要是C734T和G2964A。Mendoza等對159例墨西哥人的DNA進行檢測,發現CYP1A2基因的突變率為43%。Murayama等發現日本人中CYP1A2基因存在6種導致氨基酸替換的SNPs。這些發現可能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個體化用藥具有重要意義[17,18,19]。
中圖分類號 R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4-0161-02
喉罩是為了幫助患者建立安全的呼吸氣道,比起氣管插管,喉罩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喉罩的使用不會改變人體的循環[1];其次,喉罩可以幫助患者繼續自主呼吸,但是由于喉罩緊挨著食道口,易造成患者的誤吸或者反流,在深度麻醉時基本上不會出現問題,但是在淺麻醉時,需要注意患者在蘇醒時的不適感,防止喉罩造成喉痙攣[2]。現對小兒靜吸全麻應用喉罩的進展綜述如下。
1 小兒呼吸道特點
兒童在很多方面與成年人的構成是有差異的,如生理、病理以及解剖上的不同,首先生理上的差異:兒童的體內氧氣含量少且易造成缺氧現象的發生,在進行麻醉后,氣道的反射最低值一般較低,兒童的氣道易產生阻塞現象[3];其次是病理上的不同:兒童的發育結構與成年人存在著差異,且各器官較為脆弱,氣道容易受到傷害或者發生感染,由于喉罩會產生壓力,易造成胃部脹氣[4];最后是解剖上的不同,兒童的扁桃體、舌頭一般比較大且氣道與之相反[5]。兒童的身體結構較為特殊且器官都相對脆弱,因此兒童患者的并發癥和死亡率都相對較高。
2 小兒靜吸全麻應用喉罩的方法
2.1 兒童喉罩種類
在臨床中,通常按照患兒的體重選擇喉罩的型號,若
2.2 麻醉誘導
(1)靜脈輸入麻醉:靜脈輸入麻醉采用的藥劑為丙泊酚,需要的劑量以及維持期要求為3 mg/kg和5 mg/(kg?h)。在麻醉時可以采用靶控輸注技術,這種技術的優點在于安全,不僅可以用來麻醉誘導還可以運用在置入喉罩的過程[7]。運用丙泊酚的兩種藥代動力學模型為:①Schuttler藥代動力學,血漿靶的濃度要求ED50為4.62 μg/ml;②Kataria藥代動力學,喉罩置入時血漿靶的濃度要求ED50為7.86 μg/ml,ED95為10.71 μg/ml[8]。(2)吸入式麻醉:吸入麻醉誘導一般采用七氟烷,這是由于七氟烷比氟烷更具有優勢,如在相同的置入條件下,七氟烷的置入時間較短且七氟烷還有血氣分配系數低、清醒速度快、可控麻醉程度高、無刺激性和誘導速度快且相對穩定的特點[9]。在運用七氟烷進行麻醉時,需要復合50%N2O進行且對置入時與維持期的呼末濃度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前者為7%,后者為1.7%[10]。
2.3 置入方法
兒童喉罩置入的成功率一般在90%左右且需要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操作,除此之外還有8%的兒童需要再次進行喉罩置入[11-12]。喉罩置入的方法有正中置入、側入置入、拇指置入和翻轉置入。其中,正中置入、側入置入、拇指置入全部屬于標準置入方法,不僅可以用于小兒,還可應用于成人[13]。
2.3.1 正中置入 用一只手托著患者的后枕部位,然后幫助患者將頭部進行伸展;打開患者的口腔,觀察口腔的內部輪廓并且找出固定喉罩的位置;用拇指和食指一后一前的拿穩喉罩,保持腕關節和指關節的屈伸[14];通氣罩進行處理后放入硬腭的中間,然后向里推入喉罩,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通氣罩彎曲;推入時確認通氣罩與頭頸部的位置是否準確,如確定正確位置則可以繼續推進,推進的運動軌跡為先向后然后向下;當喉罩不能繼續前進時,完成置入,將手拿出并可以通氣[15]。
2.3.2 側入置入 側入置入法主要是將喉罩按照45°的傾斜度向內推入,推入過程保證通氣罩的遠端與硬腭有接觸,仔細觀察并且繼續推進直到喉罩進入喉咽位置,然后將喉罩擺正便可通氣[16]。
2.3.3 拇指置入 利用一只手的拇指進行引導,保證通氣罩抵住硬腭。然后用另一只手壓向通氣管的管柄,然后完成其他后續操作[17]。這種置入方法可以減少對會咽部位的傷害。
2.3.4 翻轉置入 用手握住喉罩通氣管的中間位置,然后將通氣罩口放入口腔中,位置要求對準硬腭,在置入喉罩的時候要求將通氣管面向聲門并且轉180°角。
在小兒麻醉過程中置入喉罩的方法有兩種:標準法和翻轉法。經過臨床實踐發現翻轉法的使用會減少一些并發癥的發生率如低氣道并發癥并且成功率較高,因此翻轉法是小兒麻醉后喉罩置入的優先選擇[18]。此外還有一種經過改良的置入技術,方法是將喉罩先進行充氣處理,充氣量要求三分之二即可,喉罩從左邊置入,然后要順時針向下進行并且同時旋轉90°置入。
2.4 喉罩充氣量與檢測方法
(1)根據型號的不同注氣量也是有區別的,喉罩可分為1號、1.5號、2號、2.5號、3號,注氣量分別為4 ml、7 ml、10 ml、14 ml、20 ml[19]。(2)為了防止喉罩在使用過程中有漏氣的現象,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測試:通過漏氣聲判斷、觀察壓力的方式、利用口腔CO2進行檢測或者采用聽診的方式對頸部進行檢測[20]。觀察壓力的方式要求套囊壓力為60 cm H2O。
2.5 喉罩通氣的控制
(1)保證自主呼吸。要保證喉罩的使用不阻礙氣道流通,讓患者在麻醉后也能保證自主呼吸,因此要在手術期間進行PETCO2和SpO2的定時檢查,保證患者的自主呼吸[21]。(2)兒童用喉罩時,可以用壓力控制通氣(PCV)進行控制,保證氣道通暢。壓力控制通氣不會受到低氣壓的影響,在超過20 cm H2O的氣道峰壓情況下可以有效降低通氣(VCV),從而可以減少漏氣[22]。
2.6 拔除喉罩的操作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不論是在麻醉還是清醒的情況下,拔除喉罩而產生的分泌物過多、低氧血癥和喉痙攣等并發癥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前者可以幫助患者降低咳嗽的幾率。
3 使用喉罩不良反應
通過對樣本的研究發現,使用喉罩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并發癥:喉罩置入尤其是調整喉罩時,會出現喉痙攣、咳嗽、低氧血癥、氣道梗阻[23];喉罩拔除時也會造成損傷和嘔吐情況。此外在手術完成后也會伴有并發癥的產生,分別嘔吐、惡心、咽喉痛。研究表明喉罩的使用要比口咽通氣道容易引起并發癥[24]。相比面罩,喉罩更容易導致食管反流,這是由于喉罩會影響食管下端括約肌。其次研究發現喉罩的使用不當會導致胃脹氣[25]。
喉罩適用于深度麻醉的手術,新生兒可以利用喉罩來輔助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檢查。研究表明,在一定麻醉深度的情況下,使用和拔除喉罩而產生的并發癥幾率并不高,且雙管喉罩的使用加強了兒童喉罩的適應性,利用雙管喉罩套囊以及引流管可以改善氣道壓力,甚至可以進行胃管的插入[26]。
在小兒麻醉中運用喉罩進行手術有很多的優點,因此這項技術被運用于各種小兒疾病手術中,如臍下手術、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以及門診手術等領域。由于氣管插管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技術,且容易引起不適,所以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可以用喉罩代替氣管插管,如先天性舌下墜、頸面部瘢痕攣縮、腭裂的Pierre-Robin綜合征、Treacher Collins綜合征、Goldenhar綜合征、聲門下狹窄、氣管狹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顱骨骨干發育不良等。相比起年長的兒童,嬰兒的氣道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早產兒在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用喉罩進行檢查會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且在深度麻醉情況下拔出喉罩時產生的不良反應較清醒時有明顯的改善。此外雙管喉罩的使用可以增強喉罩在氣道管理中的適應證并且增強密封壓力使之可以置入胃管進行治療。總結以上優勢發現,在兒童進行麻醉手術時,運用喉罩是科學有效的且具有安全性,能減少不良氣道事件的發生率,因此在小兒麻醉過程中使用喉罩進行手術是很有發展優勢的。
參考文獻
[1]柴小青,朱運蓮,魏昕,等.Supreme喉罩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60-62.
[2]阮駱陽,曹金良,許曉夢.SLIPA喉罩用于腹腔鏡手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5):486-488.
[3]黃晟,易治國,李軍.小兒喉罩的臨床應用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32(1):71-74.
[4]張錦英,沈途.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喉罩插入不良反應的抑制作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4):371-372.
[5]李大航,賈瑞芳,段宏軍.SLIPA喉罩用于全麻氣道管理的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6):528-529.
[6]楊旭東,董穩,劉克英,等.ProSeal喉罩在頭頸部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12):1047-1049.
[7] Jun J H,Baik H J,Kim J H,et parison of the ease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ProSeal insertion and the fiberoptic scoring according to the head posi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 difficult airway[J].Korean J Anesthesiol,2011,60(4):244-249.
[8]王純輝,顧爾偉,張雷,等.Supreme喉罩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6):547-549.
[9] Golshevsky J,Cormack J.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duringcoiling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J].J Clin Neurosci,2009,16(1):104-105.
[10]鄭輝利,馬保新.喉罩與腰-硬聯合麻醉在側臥位下肢手術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5):489-490.
[11]周為民,侯瑞礁,沈伯雄,等.喉罩在剖宮產新生兒窒息復蘇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4):475-476.
[12]安世萍,梁漢生,盧蘭生,等.Proseal型喉罩用于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5):2750-2752.
[13]胡小雪,李建松.SLIPA喉罩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2010,17(1):121-122.
[14]孫麗娜,王桂芝,王偉芝,等.SLIPATM 喉罩用于全麻乳腺手術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5):844-846.
[15]李仁虎,李家寬,李元海.喉罩與氣管插管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躁動影響觀察[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32(2):174-176.
[16] Lalwani J,Dubey K P.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 alternative 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for shortduration surgical procedures[J].Indian J Anaesth,2010,54(6):541-545.
[17]胡勝紅,李元海,鄧小強,等.喉罩與雙管喉罩和氣管插管在全麻中應用的效果比較[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44(5):603-606.
[18]賀芙云,馬保新,鄭輝利.喉罩吸入七氟醚聯合骶麻在小兒尿道下裂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4):369-370.
[19]李彩霞,沈霞,陳蓮華.喉罩通氣在小兒斜視矯正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4):307-309.
[20]趙晶,單宇,吳強,等.喉罩通氣全麻在腦血管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32(2):145-148.
[21]羅辰日.靶控輸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1):42-43.
[22]朱艷林.喉罩吸入全麻復合臂叢或硬膜外麻醉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情況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7):63-64.
[23]范瀅萍,姜正煥.喉罩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8):20-21.
[24]張文.喉罩與單純靜吸復合麻醉在小兒下腹部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4):37-38.
[中圖分類號]R24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a)-079-01
近年來,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已較多應用于產科,但有較多的低血壓發生[1-2]。將它與硬膜外阻滯兩種麻醉方法對產婦的血壓、母嬰血氣分析、新生兒Apergar評分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來考證聯合阻滯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ASAI級擇期剖宮產產婦40例,術前無妊娠并發癥,年齡21~30歲,體重55~90 kg,妊娠37~40周,術前禁飲食8~12 h。
1.2 麻醉方法[3]
術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0.1 mg,阿托品0.5 mg,40名產婦隨機分為硬膜外組和聯合組,入手術室后先建立有效靜脈通道。聯合組在穿刺前即開始靜滴復方乳酸鈉500 ml左右,選用L2~3穿刺點,先按常規行硬膜外穿刺,并確定到達硬膜外腔后,將一根120 mm長,27G的穿刺針穿刺到蛛網膜下腔,根據產婦情況緩緩推注布比卡因6~9 mg,拔出腰麻針置入硬膜外導管,產婦平臥后調整平面、并右側抬高15°~30°,脊麻給藥5 min后,若平面低于T10,硬膜外腔給2%利多卡因3 ml,此后根據平面酌情給藥。硬膜外組選用L2~3或L1~2穿刺點,按常規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導管,然后按常規誘導。術中輸注復方乳酸鈉,出現血壓下降時予麻黃堿對癥
處理。
2 結果
兩組麻醉平面、胎兒娩出前用量、麻醉后呼吸次數、I-D、低血壓發生率見表1。可見,聯合組麻醉平面、呼吸次數和低血壓發生率高于硬膜外組,而用量和I-D明顯短于硬膜外組。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由表2可見,聯合組母兒的PaCO2值均低于硬膜外組。
3 討論
聯合阻滯具有[4-5]:①起效快,鎮痛效果完全,不易出現單側阻滯不全的現象,平面易于控制。②安全:由于蛛網膜下腔用藥量小,藥物在母嬰體內的血藥濃度低,發生局麻藥中毒及全脊麻的幾率也就微乎其微。③同樣可進行確切的術后鎮痛,使產婦能盡早下床活動,促使機體早日恢復等優點,雖有一過性的血壓下降,但經正確處理,對母嬰無明顯的負面影響,乃是施行剖宮產手術的良好選擇。
聯合阻滯麻醉下行剖宮產術是安全、有效、快捷的麻醉方法。術后留置硬膜外導管鎮痛效果確切,降低產婦對疼痛的恐懼心理,早日下床活動,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促進產婦早泌乳和哺乳,利于母親康復和母乳喂養。聯合阻滯在剖宮產術中具有較大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宇光,張秀華. 區域麻醉研究和臨床應用的進展-第四屆亞太地區區域麻醉新進展會議綜述[J].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 1997,7(4):36-37.
[2]呂潔,陳霞,劉秀芳,等. 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8(6):25 .
[3]金沐,陳秉學,譚潔芳,等. 0.75%羅比卡因與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的評價[J].中華麻醉學雜志, 2005,10(6):19-20.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Ⅱ級,65歲以上,擇期行胃、膽、腸等各類腹部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靜脈注射氯胺酮2 mg/kg組(實驗組n=30)和生理鹽水組(對照組n=30),所有患者術前均無神經精神疾病和心肺功能異常。
1.2 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30 min常規肌注苯巴比妥鈉0.1 g和阿托品0.5 mg,入室開放靜脈,以10 ml/kg輸注復方氯化鈉后吸氧去氮,先勻速(60 s)靜注2 mg/kg氯胺酮或生理鹽水2 ml,1 min后緩注異丙酚1.5 mg/kg,芬太尼1 μg/kg,待患者入睡后,快速靜注琥珀膽堿1~2 mg/kg。氣管插管完成后靜注維庫溴銨0.08 mg/kg,行機械通氣控制呼吸,術中以異氟醚、維庫溴銨、芬太尼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用HP監護儀監測患者入室后誘導前,注藥后1、3、5、10 min的HR、BP、SpO2、CO。其中CO用美國IQ-101型智能無創連續血流功力學監測儀測定,用MMSE評分表觀察患者術前,術后的認知功能,以判斷患者術后有無精神障礙。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標示。組間和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P
2 結果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與注藥后1 min比較,注藥后3、5、10 min MAP兩組均明顯下降(P
用從MSE評分表現觀察患者術前、術后,出院時的認知功能未發現異常(表3),因患者均在誘導后吸入高濃度氧,SpO2均高于98%~99%,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氯腰酮是目前臨床唯一的非巴比妥類靜脈中具有確切鎮痛作用的,可直接興奮中樞交感神經系統;同時可與單胺能受體結合,抑制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重吸收,可輕度興奮循環系統,表現為血壓升高,心輸出量增加[1,2]。本研究氯胺酮靜注后3 min、5 min、10 min時BP、CO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可能和氯胺酮的直接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交感神經元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有關。
MMSE量表由定向記憶、計算和注意,回憶言語五部分組成,合計30分,精神障礙患者均或多或少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大劑量給予氯胺酮常因譫妄,惡夢等嚴重的精神癥狀而限制使用。對大腦特定部位的刺激作用可能是氯胺酮麻醉后合并精神和運動副作用的藥理學基礎[3]。本研究術后MMSE認知功能并未受影響,推測可能原因如下:①單次靜注氯胺酮后,藥物迅速“重新分布”,大腦內氯胺酮濃度迅速下降[3];②芬太尼可減少氯胺酮的副作用[4]3;③氯胺酮的副作用主要因其降解產物引起,本研究手術時間較長,接近或超過氯胺酮降解產物在體內的存留時間。
本研究中兩組在注藥后MAP均有明顯下降,在未危及生命體征的情況下而未予特殊處理,血壓回升至基礎值的時間,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單次氯胺酮靜脈注射對老年患者全麻誘導期的血流動力學影響不改變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有一定的興奮交感神經作用,可適當維護麻醉誘導期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副作用,提高誘導期老年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許華,徐美英,鄧小明,等.氯胺酮鎮痛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0,21(3):132-13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5-0100-01
1麻醉專業本科生實習特點
現在的實習同學都為80后一代,他們被稱為網絡一代,其特點是性格活潑好動,自信心強,接受的信息量大,對臨床工作只限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臨床實踐經驗,臨床工作對他們來說還很陌生。他們好奇心強,對新知識接受能力強,對即將進行的實習生活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希望能在工作中學到新知道,能一展自己所長,得到科室和社會的認可。
2麻醉專業本科生教學中采取的應對措施
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在臨床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教學計劃要考慮周全、有的放矢。
2.1基礎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他們都是剛剛結束基礎課程轉向臨床課程的學習,因此他們對前期的基礎知識有較深的映像,對臨床知識陌生但強烈好奇,因此我們要抓住個特點,用基礎知識來解釋和講述臨床特點,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推理,這樣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打破對臨床學習的陌生感,從而進入正確的學習軌道。
2.2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實習同學的技術能力和基礎知識水平不都一樣,有好有差,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采取完全統一的教學模式。要針對每個同學自身的特點,采取適合與他們學習的方法。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重點放在操作正規化培養和較大難度的技術提高上;對基礎較差的則重點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的培訓,采取手把手教,促其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使其扎實穩固地打好基礎。在學習期間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定期對學生實施理論考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培訓計劃,對“吃不飽”的可增加麻醉的難度,盡量安排疑難病人的手術麻醉以及顱腦外科、心臟外科等大型手術的麻醉;對跟不上的則讓他們從基本的操作做起,安排他們先從事簡單、短小手術的麻醉,使他們在學習期間均有較大的收獲,在結業后進行嚴格的考核,檢查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總結。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等,以提高實習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2]。
2.3重視學生醫德醫風的培養醫生作為白衣天使,具有光榮而神圣的職責。因此,醫德、醫風必須放在醫學生教育的首位[3]。注意從點滴入手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培訓。對帶教老師則強調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學生起好表率作用。要求學生以科學、嚴謹、規范、認真的態度對待臨床工作,把保證患者術中的安全和解除患者的病痛放在首位,堅守崗位,認真履行麻醉醫生的職責
3教學效果分析
在近幾年的實習生教學中,通過采用以上的教學對策使我科的實習生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麻醉專業實習學生的理論水平顯著提高,以現代麻醉學(第6版)的基礎理論為標準對所有實習學生進行考試的成績來看,2005年人科時摸底考試的平均成績是60.45分,出科時測試的平均成績是73.43分;而2OO7年入科時摸底考試的平均成績是60.36分,出科時測試的平均成績是80.25分,二者差異具有顯著性。此外,實習學生在麻醉學新進展方面的學習也收獲很大,為學生對外應聘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實習生而言,實習既是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接觸社會、強化服務意識的關鍵時期[4]。實習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是麻醉學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全國、全軍的醫療衛生事業,也是衡量教學單位業績的重要指標。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一個不斷摸索、改進、提高的過程,因此要不斷總結經驗,開拓進取,搞好教學中的每一環節,為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桐偉,韓偉,聶玉艷,等.加強實習生教學管理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2):275.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9-0160-03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是麻醉醫師需要達到的最關鍵的目的之一,也是臨床麻醉工作中最為基本的一項技能和操作,一旦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及時將引起患者的嚴重缺氧,甚至導致窒息,引起全身各臟器缺氧改變,嚴重情況下將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室顫和心搏驟停。統計資料表明,普通人群發生困難氣管插管的比例一般在1%~3%,而通過有經驗的麻醉醫師使用現代麻醉技術后扔無法成功實施氣管插管者約為0.5%~2‰[1-3],盡管其失敗比例極小,但是一旦發生將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故麻醉醫師熟練的掌握各種氣道開放和處理技術,尤其是對于困難氣道的緊急處理措施,是作為一名麻醉醫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本研究主要將近年來麻醉中對于困難氣道的緊急處理技術進行綜述,并介紹如下。
1 困難氣道的定義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就將困難氣道做了明確的定義,其中困難氣道主要是指在經過常規培訓后的麻醉醫師,在使用面罩通氣和/或進行氣管插管時發生困難。我國則于2008年由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全國知名專家們共同協商并參考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對于困難氣道管理的指南后,將困難氣道定義為:在有5年或以上臨床麻醉工作經驗的麻醉醫師操作下,實施面罩通氣和/或進行氣管插管時遇到困難,其中面罩通氣困難是指麻醉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超過90%,麻醉時由1名麻醉醫師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使用100%的純氧進行面罩加壓給氧而不能將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對于通氣不足未能進行糾正引起患者出現紫紺、二氧化碳蓄積以及繼發的心血管循環功能不穩[4-5]。喉鏡顯露困難是指使用直接喉鏡操作時,未能有效的暴露聲門任何結構,僅能見軟腭、懸雍垂根部和會厭頂部,甚至僅見軟腭,而無法見到喉的任何結構,在此種情況下進行氣管導管時,誤將氣管導管插入食道的可能性超過50%[6]。最后關于氣管插管困難的定義則是,在訓練有素的麻醉醫師使用直接喉鏡操作時,通過3次或以上次數的試插,或者插管時間連續超過10 min后方獲成功者[7]。
2 困難氣道術前評估方法
目前對于困難氣道的術前評估,雖然方法較多,但是缺乏一定的特異性和針對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困難氣道的影響因素過于復雜,故在臨床工作中未能有一種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滿足要求的評估方法[8-9]。
2.1 患者張口度
一般臨床認為患者的張口度在最大張口時,其上下門齒之間的距離超過3.5 cm甚至可達5.6 cm,而對于張口度
2.2 甲頦間距
甲頦間距是指在患者進行頭后仰的時,用軟尺對患者的甲狀軟骨上切跡與下頦之間的距離進行測量,同時對下頜骨水平距離進行測量,其中甲頦距離在6 cm以內或者下頜骨的水平長度在9 cm以內者[10],則可能存在氣管插管的困難。
2.3 上唇咬合試驗
上唇咬合試驗是口腔內無異物時,囑咐患者于平靜狀態下進行上下頜的咬合安靜,其中患者下門齒能順利的咬合上唇且超過上唇線者為Ⅰ級,下門齒能咬合上唇,但在上唇線以下者為Ⅱ級,Ⅲ級則是指下門齒未能接觸上唇[11]。其中上唇咬合試驗Ⅲ級者則提示可能存在氣管插管困難。
2.4 Mallampantis試驗
Mallampantis試驗是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也是得到廣泛麻醉醫師所認可的一種判斷困難氣道的方法,其分為四個級別:Ⅰ級者張口后可完全看到懸雍垂、咽腭弓、軟腭等結構;Ⅱ級者張口后,起懸雍垂被舌面所遮蓋,僅能見到咽腭弓、軟腭;Ⅲ級者則僅軟腭;Ⅳ級者則僅見硬腭。臨床上對于Ⅲ級以上的患者,預示著困難氣管插管的發生[12]。
2.5 頭部尤其是寰枕關節活動度
正常情況下,患者的頸部進行前曲后仰的活動范圍在90°~165°,而老年患者,其活動范圍稍小,約降低20%左右,對于活動范圍減少超過20%者,如頸短、頸粗、強直性脊柱炎、先天性改后天性頸部畸形、枕寰間隙狹窄及類風濕性關節等患者[13]。在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時一旦進行麻醉肌松后強行的頭后仰,將引起頸椎中段的反向前凸,導致咽喉部位的前移,更加重了聲門暴露的困難。
2.6 其他少用方法
其中Wilson評分主要通過綜合分析患者的體重、頸部的活動度、下頜的活動度、下頜是否存在后縮及上門齒是否存在前突等5項進行評估,每項分值在0~2分,總分為10分,其中≥2分者預示存在困難氣道。另外還有通過影像學檢查,主要是X線片了解口、咽和喉三者軸線位置判斷,以及在清醒狀態下使用間接喉鏡檢查進行判斷。
3 目前使用困難氣道處理方法
3.1 喉鏡
[5]陳駿萍.困難氣道處理新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2):129-134.
[6] Calder I,Yentis S M.Could‘safe practice’be compromising safe practice?Should anaesthetists have to demonstrate that face mask ventilation is possible before giving a neuromuscular blocker[J].Anaesthesia,2008,63(12):113-115.
[7] Kheterpal S,Martin L,Shanks AM,et al.Prediction and outcomes of impossible mask ventilation:a review of 50,000 anesthetics[J].Anesthesiology,2009,110(4):891-897.
[8]周才.困難氣道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2,4(10):2143-2144.
[9]于布為,吳新民,左明章,等.困難氣道管理指南[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93-98.
[10]胡勝紅,李元海,徐四七,等.困難氣道的評估與臨床相關性研究進展[J].安徽醫藥,2009,13(3):239-241.
[11] Pean D,Floch H,Beliard C,et al.Propofol versus sevoflurane for fiberoptic intubation under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esthesia in patients difficult to intubate[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0):780-786.
[12]張月娟,吳長毅,郭向陽,等.可視化技術在困難氣道處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2):187-192.
[13]李瑞萍,薛富善,程怡,等.超聲檢查術在臨床氣道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3,34(4):331-334.
[14]鐘麗敏,嵇富海,朱曉剛,等.GlideScope視頻喉鏡在評估困應用[J].山東醫藥,2011,51(12):37-39.
[15] Joffe A M,Hetzel S,Liew B C.A two-handed iaw-thrust technique is superior to the one-handed“EC-clamp”technique for mask ventilation in the apneic unconscious person[J].Anesthesiology,2010,113(4):873-879.
[16]謝生春,陳桂枝.Airtraq喉鏡用于困難氣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24-26.
[17]黃毓嬋,姚曉琴,陳旭素.兩種開放氣道方法用于麻醉蘇醒期舌后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4):23-24.
[18]俞蕾,王紹林,楊定,等.Bonfils纖維硬鏡在困難氣道插管的應用[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2,31(1):46-48.
[19]江偉,楊建平,葉流,等.McCoy喉鏡三種用法在困難氣道中的聲門顯露程度比較[J].中國急救醫學,2012,32(10):951-952.
[20]周脈濤,鄭友芝,洪衛明,等.光棒用于困難氣道伴口腔活動性出血的氣管插管[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9):970-973.
[21]廖家齊,許學兵.困難氣道患者的拔管策略[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2,33(5):330-333.
[22]季蒙,陶軍,李俊,等.清醒下纖維支氣管鏡氣管內插管在神經外科病人中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7(1):61-63.
[23]稅昌中.預置氣管導管在纖維支氣管鏡經鼻引導插管中的運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44-45.
在全麻中如何科學地選擇合理的藥物配伍,提高麻醉效果,保證麻醉安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是麻醉醫生一直關注的問題。右美托咪啶(EX是一種新型、高效、高選擇性的中樞腎上腺α2受體的激動劑,由于該藥不誘發有臨床意義的呼吸抑制,易喚醒,具有抗交感興奮,獨特的鎮靜,抗焦慮和鎮痛的效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圍術期應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減輕手術應激反應,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縮短拔管時間,減少術后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所以在外科麻醉中被廣泛應用。本研究旨在關注在整個圍術期及蘇醒期右美托咪啶對全身麻醉用藥量及術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9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擇期手術患者,包括普外、婦科、骨科手術患者,共100例。ASA分級Ⅰ-Ⅱ級。年齡在30-50歲,排除心肺功能、肝腎功能異常,無神經、精神病史,無長期服藥史,身體健康,術前準備充分。患者隨機分為兩組。ex(組和對照組(P組。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常規禁食水,術前常規給予長托寧0.5mg。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輸注0.9%NACL溶液,監測BP、HR、ECG及SpO2,誘導前面罩吸氧,組誘導前10min給予右美托咪啶0.5ugkg,P組給予同等容量的生理鹽水,所有藥物均需在誘導前10分鐘泵注完成,麻醉誘導均給予靜注咪達唑倫0.1ugkg,丙泊酚1-2mgkg,舒芬太尼0.2-0.4ugkg,順式阿曲庫胺0.15mgkg,行氣管管。術中組連續以ex0.2ugkg在術中維持。P組常規進行維持,兩組術中均采用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靶挖輸注,間斷復合順式阿曲庫胺維持肌松。兩組均以參照入室前血壓調節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術中維持血壓、心率在入室血壓基礎值20%以下,當超過基礎值20%時,調整輸注速度,當無效時給予相應的血管活性藥物處理,如收縮壓
1.3記錄檢測記錄入室后T0,誘導前(T1,氣管管前(T2,氣管扦管后(T3,手術開始時(T4,手術結束(T5,拔管后(T6各時間點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記錄蘇醒期寒戰、躁動、嗆咳例數。
2結果
2.12組患者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P組患者T2時的BP、HR與T0時比較顯著降低(P
2.22組患者丙泊酚與瑞芬太尼用量組顯著少于P組(P
3討論
現代人類對手術中的知曉反應非常敏感,人們都希望在舒適安全的條件下完成手術,所以全身麻醉成為首選。全身麻醉系指利用各種全身的作用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不規則的下行抑制,導致意識消失的麻醉狀態[1]。因此現代麻醉利用多種或輔助用藥進行復合麻醉,盡可能減少對生理功能的影響,滿足病人及手術的要求。圍術期采用合適的麻醉方法,調整麻醉劑量,合理搭配物,使用非麻醉性藥物已被證明是降低手術過程中應激反應的有效措施。本文討論的是右美托咪啶在全麻中的應用,右美托咪啶是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分泌作用,能產生近似于自然睡眠的鎮靜作用,同時對呼吸無抑制,有效減輕應激損傷,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利于血流動力學穩定[2],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免受應激損傷,減少圍術期心血管發病率和病死率,[3],研究表明,通過預注右美托咪啶能降低顯微手術的應激反應,并減少物的用量。
本研究顯示,麻醉誘導前給予0.5ugkgex泵注可產生明顯的鎮靜作用,同時術中用0.2ugkgh麻醉維持,可加深全麻鎮靜深度,ex可減少阿片類鎮痛藥的用量,二者同時應用有協同作用[4]。組瑞芬太尼吻合丙泊酚用量明顯少于P組,同時組組內比較血流動力學無顯著差異,說明血流動力學影響小,蘇醒時間簡短,說明對呼吸抑制小。
本研究結果中發現,組患者術后寒戰、躁動、嗆咳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在P組的患者中概率增加,這與瑞芬太尼所致的術后痛覺過敏和阿片耐受有關,造成術后躁動增加,而ex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覺超敏,達到超前鎮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躁動發生率和對阿片類藥物的需求,從而減少了因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感[5]。ex同時具有一定的順行性遺忘作用[6],能消除患者對麻醉和手術操作等的不良記憶,本研究中顯示組無術中知曉的記憶。
綜上所述,ex在全麻中的應用,可增加手術與麻醉的安全性,減少術后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麻醉的舒適度的要求,降低惡心、嘔吐、寒戰、躁動的發生率,有利于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盛卓人,王俊科.現代麻醉學.第四版.第23章:287.
[2]金泉英.右美托咪啶小兒應用進展.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4:409-410.
[3]尚宇,康萬軍,李悅,等.預注右美托咪啶用于喉顯微手術麻醉的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5:385-387.
分娩期的疼痛給孕產婦帶來了極大地痛苦。隨著醫學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孕產婦分娩有了更高要求,在分娩期間保證其母嬰安全的前提;并要求分娩減輕痛苦,科學的分娩鎮痛當有以下幾點:①避免運動阻滯。不影響宮縮與產程,產婦可以自由行動;②產婦保持清醒;③保證母嬰的安全;④給藥容易,見效快,滿足整個產程止痛的需求;⑤對胎兒娩出前后無抑制;⑥必要時可滿足手術的需要[1]。硬膜外麻醉與腰麻的聯合應用,可有效地阻滯分娩時的疼痛,且副作用少,該方法綜合了腰麻與硬膜外鎮痛的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 麻醉的方法
選擇ASAI-II級,年齡20-32歲,要求主動行分娩鎮痛,健康,單胎,初產婦100例為鎮痛組,無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產科檢查無明顯頭盆不稱,胎窘,無椎管內麻醉禁忌癥。并選取相同條件的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對比并分析。當宮口開大2-3cm時,行腰硬聯合阻滯麻醉(CSEA),取L2-L3或L3-L4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當通過硬膜外穿刺針置入腰穿針進行蛛網膜下腔穿刺。并在蛛網膜下腔注入物,含羅哌卡因2mg,芬太尼2.5mg取出腰穿針頭,向頭端留置硬膜外導管3-4cm調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連接自控式鎮痛藥物微量泵,以羅哌卡因200mg加芬太尼200μg,配成100ml混合液持續泵入,速度4ml/h,產婦自控量為3-4ml/次,每次手控間隔時間為25min。止痛效果差的時侯可以適當的追加藥物。直至宮口開全。進入第二產程中停止鎮痛。當第二產程結束后,再繼續使用,至產后2個小時。在產婦離開產房前應當拔出硬膜外導管。全產程中產婦應常規吸氧、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血壓。生產過程中如果有胎方位異常、產程延長或滯產、胎兒宮內窘迫。導致剖宮產者無法正確糾正。持續硬膜外麻醉。對照組產婦自然分娩產程中不能采取任何止痛方式,后正常處理同止痛組。2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3 結 果
麻醉效果:觀察組100例,鎮痛有效率為100%。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觀察組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和脈搏與對照組沒有差異;分娩鎮痛對產程進展影響:在活躍期比較正常,分娩期延長。宮頸擴張的速度增快。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平均時間差異無顯著性。分娩鎮痛對分娩方式的影響:在實施麻醉以后,產婦的精神疲勞消除。盆底和肌肉組織明顯松弛。產婦的活動無障礙,有利于胎頭旋轉和下降。從而降低了陰道助產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及胎兒宮內窘迫比較:在實施麻醉后應嚴密觀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有所下降,產后出血率未見有上升。4 討 論
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綜合了腰麻起效快,神經阻滯效果完善以及硬膜外麻醉可持續給藥的優點,所以采用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先從蛛網膜下隙少量給藥,獲得滿意的鎮痛效果后再從硬膜外給藥低濃度的羅哌卡因維持鎮痛,這種方法既有鎮痛完善、迅速,又保留了產程的運動能力,同時不影響產程,對母嬰影響小。阻滯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支配子宮體運動的交感神經未被阻滯。所以不影響宮縮,而低濃度的羅哌卡因作用在神經根,可以阻滯感覺神經,而且不影響運動神經。既止痛又不影響宮縮及下肢活動[2]。正常分娩時,因疼痛和疼痛引起的情緒緊張可引起血兒茶酚胺的增加,使子宮收縮不協調,從而引起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而通過腰硬聯合阻滯一方面可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血兒茶酚胺明顯減少,改善子宮胎盤血流量;另一方面,因緩解了分娩時的劇痛,減少了應激反應,避免了過度通氣,使產婦能夠充分休息,增進食欲,可降低新生兒酸堿失衡及缺氧程度[3]。以上表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對胎兒及新生兒無不良影響。正常產婦因懼怕疼痛造成人為難產而使剖宮產的可能增加,對于盆底,陰道軟組織堅厚,宮頸堅韌的產婦,經麻醉后,宮頸、盆底肌肉,陰道的張力減低,因此,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4]。
總之,腰硬聯合阻滯麻醉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小,對產婦及新生兒無不良影響,加上產程中有產科和麻醉科的雙重監護,能更好地保障母嬰安全,提高了產婦的生育質量,并減少剖宮產率,是一項安全有效的鎮痛措施。
參考文獻
[1] 樂杰,等.婦產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5.
1.1 一般資料 支氣管哮喘病人30例,ASAⅠ~Ⅲ級,男14例,女16例,年齡30~78歲,體重45~90kg,哮喘病史3~35年。17例經過抗炎及哮喘藥物治療癥狀得以改善,其余病人自服藥物哮喘控制較好。
1.2 喉罩選擇 選用標準型或第三代氣道食管雙喉罩。依據體重選擇型號:30~50kg,選3#,50~70kg,選4#,70~100kg,選5#。
1.3 麻醉方法 術前30min魯米那鈉0.1,阿托品0.5mg肌內注射。入室后監測ECG、HR、SPO2、PETCO2、RR和氣道壓(Paw),開放靜脈輸入復方氯化鈉,靜脈推咪唑安定3mg 、地塞米松5~10mg。麻醉誘導與維持:依次靜注利多卡因1.5mg/kg、氯胺酮1 mg/kg、芬太尼4µ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庫銨6mg/kg。充分加壓吸氧后,盲插入喉罩,套囊充氣20~30ml,聽診兩肺呼吸音確定位置正確無漏氣,連接麻醉機控制呼吸。調整麻醉機參數:VT6~8ml/kg,RR12~14/min,I/E1:2~2.5,PETCO2維持在35~45mmHg,持續泵人異丙酚2~4mg/(kg•h)。術中依據手術時間長短,分次追加芬太尼、阿曲庫銨。如氣道壓(Paw)>25cmH2o。聽診兩肺有哮鳴音,手控呼吸、靜滴甲強龍40mg、沙丁胺醇噴霧2~3次。如不能緩解,氨茶堿0.125~0.25g,氯胺酮1~1.5mg/kg靜注。加深麻醉,直到氣管痙攣緩解。手術結束后,患者呼之能睜眼、點頭,按指令回答問題,生命體征平穩。拔除喉罩,吸氧2~5L/min,維持5分鐘后送PACU。
2 結果
全組病人麻醉期間有支氣管哮喘發作。誘導期間SPO2>97%。3例術中PAW>25cmH2o,兩肺有輕微哮鳴音。4例有少量漏氣,但SPO2>97%。全組病人無胃返流、咽喉部疼痛水腫及聲音嘶啞。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變態反應性疾病,氣道反應活躍。麻醉誘導用藥、麻醉方法,尤其是氣管內麻醉,對氣管平滑肌影響明顯,可誘發哮喘發作、支氣管痙攣。沙丁胺醇是一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是緩解支氣管哮喘的首選藥。咪唑安定可與氣管平滑肌上的苯二氮卓受體結合直接松弛支氣管平滑肌[1]。利多卡因可有效預防反射性支氣管收縮,但直接噴入氣管有誘發氣道反應的危險,故應避免。。氯胺酮通過神經途徑促進兒茶酚嵌釋放使支氣管平滑肌松馳。氯胺酮、異丙酚均能不同程度地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可降低氣管插管后的氣道阻力。
喉罩與氣管插管相比:具有操作簡單,成功率較高、置管迅速、損傷小,插管和拔管期間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SPO2較高等優點,適合哮喘病人麻醉[2]。普通氣管插管無論插管或拔管時都易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支氣管痙攣[3]。但喉罩也存在返流、誤吸、漏氣等并發癥,如通氣不能保障則行氣管插管,以提高有效通氣量,保證機體供氧。
參考文獻
武漢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創立于1955年。在經過了半過多世紀的發展后,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如愿獲得兩項桂冠:一個是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的牽頭單位;一個是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的牽頭單位。兩項桂冠集于一身的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麻醉學臨床、教學、科研和培訓中心,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醫學殿堂。
在那些為麻醉醫學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的一代又一代協和人當中,有2個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一個是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創始人、“中國麻醉醫師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俊杰教授;另一位則是在當今醫學麻醉領域久負盛名、被行業內廣為稱道“姚麻”的姚尚龍教授。這兩人如同是在醫學海洋里駕駛著同一艘航船駛向同一個目標。前者是浪里飛舟駛出江河,后者則是駕駛著這艘航船駛向大海,乘風破浪,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遠航。
立志從醫,承前啟后
少年時代的姚尚龍心中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立志從醫,當一名好醫生。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姚尚龍如愿走上了醫學的道路。
1982年7月,畢業于皖南醫學院的姚尚龍在皖南醫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醫生。從那時起,從事臨床一線的姚尚龍才真切的感悟到醫學對于戰勝人類疾病的手段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所力不從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麻醉醫生。一次手術后,病人滿懷感激地握住外科醫生的手說,“您的醫術真高明,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聽到這番話,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龍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師的作用,可是病人們卻并不明白。”從此,姚尚龍就暗自下定決心,既要做幕后英雄,還要做出色的麻醉醫生、全國知名的麻醉學者,要讓大家認識到麻醉的價值。
1984年9月,姚尚龍來到了武漢協和醫院的麻醉科,師從當時麻醉學界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劉俊杰教授。正是劉俊杰教授的言傳身教和悉心培養,姚尚龍從一個真知實干的麻醉醫生一步一步成長為麻醉學界頗有名氣的領軍人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姚尚龍教授曾經滿懷深情地說:“沒有劉俊杰教授就沒有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就沒有今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他是當代中國最偉大的麻醉人之一。”他與劉俊杰教授的師生情意及兩人在中國麻醉界的學術影響早已成為醫學界的一段佳話。
傳道授業,激勵后人
熟悉姚尚龍教授的人總能被他充沛的精力所感染。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他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奉獻。
除了擔任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麻醉科主任之外,姚尚龍教授還有一長串頭銜: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疼痛醫師學會中國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初級創傷救治培訓首席專家;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麻醉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大專院校教材委員會麻醉學分會常務委員;湖北省麻醉學會主任委員;湖北省麻醉質控中心主任等等。
這么多的頭銜如其說是一串串耀眼的光環,不如說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他熟知我國的麻醉醫學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有差距。面對13億人口的大國,這個差距必須依靠這一代代人來縮小,讓先進的技術能夠造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作為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姚尚龍教授深知必須要把自己所在醫院的麻醉科建成示范學科,并以此形成帶動和示范效應。正是在這種愿望的驅使下,姚尚龍教授帶領的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開始從基礎抓起,瞄準國際醫學前沿,加快發展步伐,一年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學科發展的果然成績斐然,并于2007年成為教育部國家級重點學科,2010年又獲衛生部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資助學科。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至此成為擁有臨床麻醉中心、重癥監測治療中心、疼痛治療中心、麻醉與危重病醫學教研室和實驗室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大科室。
姚尚龍教授致力于把麻醉醫師協會發展為麻醉醫生之家,承擔更多麻醉醫生維權的工作。他不僅切實奉行醫師協會的宗旨,致力于維護麻醉醫師的權益,還要求通過發展協會會員、健全地方協會組織、加強多學會間合作等措施以實現臨床麻醉、ICU、疼痛等整個麻醉相關學科和諧發展。在姚尚龍教授的帶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人心齊、人氣旺、基礎研究碩果累累,學術交流互助互進,麻醉醫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實現了整體進步。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初級創傷救治培訓首席專家,姚尚龍教授努力在中國推廣初級創傷救治技術。2008年的汶川地震,姚尚龍教授親自帶領武漢協和醫院組成的醫療隊赴災區救援。看著滿目蒼夷的場景和傷殘的百姓,他一邊指揮,一邊還利用間隙時間親自做了17臺手術的麻醉,是全隊手術麻醉做得最多的專家。過硬的作風和精湛的技術贏得了患者和同仁的高度贊譽。“雖然我是一名專家,但是在地震的現場,我仍然感到無能為力。” 姚尚龍坦言自己能救助的人只是少數。但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卻并不是因為中國沒有好的醫生與藥品,而是因為中國人尚未熟練掌握科學的創傷治療方法。在姚尚龍教授看來,怎樣讓病人在受災現場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使他們遠離死亡和殘疾,是中國災后救治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之一。2010年9月,衛生部醫院管理所與國際初級創傷救治委員會(PTCF)共同合作的“初級創傷救治”國際培訓項目工作在正式拉開帷幕,而姚尚龍教授正是這個項目有力推動者。
“兩鬢斑白終不悔,為醫消得人憔悴”。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姚尚龍教授仍然在為麻醉醫學的進步和發展禪精竭力,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治學嚴謹的作風激勵后人,力促麻醉醫學在上新臺階。
良相良醫,桃李滿天
姚尚龍教授常說:有為才有位。既然在其位,當謀其職,盡其責。作為一名專家型領導干部,姚尚龍教授自擔任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開始,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麻醉醫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領域向縱深發展,另一方面還要系統學習醫院管理方面的知識,從醫院管理的大局上謀求更好更快的發展。在人們眼中,姚尚龍教授不僅充滿活力,而且充分顯示出了專家型領導的管理才能和工作魄力。他強調醫院要從以往的慣性運作和粗放型管理的形態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模式過渡,堅持以人為本,患者利益至上的辦院宗旨,強調醫院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和滿足患者的訴求,辦人民滿意的醫院。他要求醫務人員嚴格執行醫院各種規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對事不對人。特別是涉及醫療質量和患者利益方面的問題,他能做到鐵面無私,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手術室的“血荒”是阻礙病人進行手術的一大難題。姚尚龍教授大力倡導術中節約用血,并且在武漢協和醫院率先推行回收式自體輸血項目。近幾年來,平均每年有500余臺心臟手術應用回收式自體輸血。2012年5月起,武漢協和醫院手術科室全面啟動了自體血回輸技術,節省了大量寶貴的血源。
祖國偏遠的山區麻醉技術較為落后,姚尚龍教授經常帶隊支援這些地區。例如在新疆的博州,他每年都會不遠萬里帶隊趕赴那里,開展疑難雜癥調研診治、專家查房、專題講座等活動。不僅派武漢協和醫院的專家常駐新疆,還經常邀請當地的醫生來協和醫院進修學習,并定期選派麻醉科有經驗的醫生去幫助地方醫院開展工作。
作為一名麻醉學者,姚尚龍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對科研要求十分嚴謹,對學生要求一絲不茍。姚尚龍教授成功申請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功主持多項衛生部重點研究項目,不僅完成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還積極參加多項國際合作的課題研究,擴大了麻醉學科的國際影響。姚尚龍教授不僅多次邀請美國、英國、德國等麻醉學專家講課,成功舉辦麻醉與鎮痛進展國際研討會,還定期派科室年輕麻醉醫師前往德國、英國、美國、奧地利和香港等地留學,并與美國杜蘭大學建立住院醫師互相培訓關系。
姚尚龍教授十分注重對麻醉人才的培養,不僅悉心指導其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還不斷強調年輕的麻醉醫生需要開拓視野,具有創新精神。姚尚龍教授指導和發表麻醉論文3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國際科學引文索引)收錄。他主持的“985工程國際研究生課程”,定期邀請國內外麻醉名師給所有的醫學生講授麻醉臨床和科研相關知識。他強調麻醉科室需要進行定期的麻醉專題講座和病例討論,以擴充麻醉學生們的臨床知識和經驗。同時,姚尚龍教授力推每周一次的住院醫師讀書報告會,希望住院醫師更多學習先進的醫學知識,同時鍛煉自己的口才,不僅需要麻醉做得好,還需要講課講得好。
幾十年來,姚尚龍教授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麻醉人才,遍布祖國各地。對他的研究生,他時而是一名嚴格要求的“嚴師”,時而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好朋友”。正是姚尚龍教授的悉心培養,其學生包括連慶泉、類維富、蘇帆、王月蘭、姜麗華、武慶平、尚游、金勝威、王壽勇等,目前大多數都是國內麻醉屆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骨干,其中不少的學生已經成為科室主任、教授和博碩研究生導師等。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