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17:02: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學初二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想要在這“兩極分化”的一年里向優秀前進,養成自主學習,提前預習等一些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抓好課前預習,規劃時間分配,分散整體任務,安排重點突擊。
數學一定要提前做好預習:
對于數學來說,即將成為初二的同學,初二這一年是關鍵年。
初二數學所學的部分,占整個初中階段知識點的一半。這是一個很驚人的力量。中考幾何的重頭戲: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轉換,都要在初二全部講完。這一部分學習的難度,大家可以問問學校里的學哥學姐,即使是在初一學習不錯的,對三角形全等這一塊的中高等題還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還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這一年,之所以說對數學很關鍵,不單單因為數學任務變多變難,還有一個原因:一門新的理科類學科要和數學搶時間,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優勢的考驗:
物理這門學科,入門很快,但真正要學懂,其難度不亞于數學。初二年級開設的物理對初一孩子是個全新的領域,如果不能夠提前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識點比較難理解的時候,就很難跟上步伐。所以孩子們可以在暑假提前學習更好的做好迎接兩極分化的準備。物理學習的好壞也是決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優勢學習的重中之重。
英語的學習決不能忽視:
初二沒解決的問題,到了初三不但解決不了,還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謹記,“不懂就問”四個字,一旦在學習中發現跟不上進度,知識點遺漏等情況,馬上向老師或是同學求助,把問題解決在當下,千萬不要想著等到初三去“查漏補缺”。
所謂數學活動是指把數學教學的積極性概念作為具有一定結構的思維活動的形式和發展來理解的。按這種解釋,數學活動教學所關心的不是活動的結果,而是活動的過程,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
那么,要想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主要應考慮哪幾個問題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想法與同仁共勉。
一、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
知識和思維是互相聯系的,在進行某種思維活動的教學之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
什么是知識結構?一般人們認為:在數學中,包括定義、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人們從一定角度出發,用某種觀點去描述這種聯系和作用,總結規律,歸納為一個系統,這就是知識結構。在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了解思維水平,考慮教新知識基礎是否夠用,用什么樣的教法來完成數學活動的教學。
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時,討論它的解,須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課前教師要清楚這些方法學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這樣,活動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二、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
心理學早已證明,思維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著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中介紹了兒童在學習幾何、代數時的五種不同水平,在這五個階段上,學生掌握知識,思考方式、方法,思維水平都有明顯差異。因此,要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必須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下面談談與學生思維水平有關的兩個問題。
1、中學生思維能力之特點
我們知道,中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處于邏輯抽象思維階段,盡管思維能力的幾個方面的發展有所先后,但總的趨勢是一致的。初一學生的運算能力與小學四、五年級有類似之處,處于形象抽象思維水平;初二與初三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屬于經驗型的抽象邏輯思維;從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命題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項指標來看,初二年級是邏輯抽象思維的新的起步,是中學階段運算思維的質變時期,是這個階段的關鍵時期。
2、學習數學的幾種思維形式
(1)逆向思維。與由條件推知結論的思維過程相反,先給出某個結論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種條件。比如說,給一個濃度問題,我們列出一個方程來;反過來,給一個方程,就能編出一個濃度方面的題目。后者就屬于逆向型思維。
(2)造例型思維。某些條件或結論常常要用例子說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證明其不合理性。根據要求構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體,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思考過程。例如:試求其反函數等于自身的函數。
(3)歸納型思維。通過觀察,試驗,在若干個例子中提出一般規律。
(4)開放型思維。即只給出研究問題的對象或某些條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問題或結論,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讓學生觀察y=sinx的圖象,說出它的主要性質,并逐一加以說明。
了解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思維的幾種主要形式,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思維活動的教學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考慮教材的邏輯結構
我們現有的中學數學教材內容有的是按直線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教材的邏輯結構就應有相應的變化。比方說,指數、對數、開方三種不同形式都可表示為:a、b、N之間的關系a的b次冪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學習。再比方說,關于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中學課本里有濃度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積問題,在講解時,可用一個方程表示不同問題,使他們得到統一,只是問題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沒有什么本質差異,可一次講完幾個問題。
數學活動教學,不僅考慮初等數學之特點、教材的邏輯結構,而且具體的某段知識也要仔細研究,不同性質的內容用不同方法去處理,這就是下面要談的積極的教學方法問題。
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呈現出比小學階段更嚴重的趨勢,后進生聽占的比例較大,特別在初中二年級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也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預防初中階段數學成績的分化?造成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嚴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二)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三)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而初二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 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二、減少學習分化的教學對策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
(二)教會學生學習。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考查科目為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
語文、數學、英語實行閉卷考試,數學考試考生不得攜帶計算器,英語考試含有聽力測試;物理、化學合卷,實行閉卷考查;思想品德實行開卷考查,允許考生帶初中各年級教科書和平時上課所做的筆記。
地理、生物在初二年級結業,歷史在初三年級結業,由市統一命題、各區統一組織畢業考查和閱卷,其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中。
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技能操作組織全市統一考查(方案另發)。
考核科目為音樂、美術(或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學校開設的選修課程等,一般應在學科教學結束時隨堂進行。考核方式和形式要靈活多樣,可結合學科特點和學校實際,采取紙筆測試、聽力測試、面試、實驗操作、作品展示、才藝表演、撰寫小論文等多種方式。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之中。
不妙!樓梯口又出現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超聲波”第一反應——老趙!(趙主任)我趕忙收起笑,像個好孩子一樣端正地坐在凳子上,還不忘拿起筆。瞧我緊張的,現在沒電,就憑他那高度近視的小眼睛,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才注意到班上的戰友們都正高談闊論,聊得是不亦樂乎,好像都在想“天黑,你瞅不到我。”這樣明目張膽的聊天怎能少得了我呢。丟掉手中的筆,也加入了反“干部”反“領導”的活動中去。
“超什么吵!”一聽便知道是我們那萬分偉大的班長要發飆了,趕緊堵住耳朵,小心她的“獅吼功”震得你肝腸寸斷。我瞪大眼睛瞅著她那胖嘟嘟的黑影在講桌前發表她的“閉嘴論”。
突然,一束光直直的照了過來,緊接著便是更熟悉的高跟鞋聲。更糟,老班駕到!就在她邁進教室的前0.01秒鐘,我不情愿的放下了正在積極工作的手,而講臺上她依然發表著“論文”。
老班推門而入,第一句便是我們必背的臺詞:“多遠就聽你們吵吵。”哎,可愛的老班咱換個臺詞好不好啊。不過,班長終于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被她強占的地界,接著這方神圣的土地又被老班圈了過去。又是“閉嘴論”不過,這次是不容有一點反對勢力。天吶,這手電的質量也太好了吧,在它那片光芒的庇護下我們被一覽無余,我詛咒這電燈的制造商可以名留青史。
我的老腰,望著老班華麗的轉身,我不覺扶了扶腰,But老班竟回眸一笑,嚇得我趕緊坐好,她卻只留下一句“別吵哦。”就揚長而去。搞什么,挑戰我腰間盤的承受力嗎。
終于送走了老班,正欲作案——繼續聊天。“啪”燈亮了。
不妙!樓梯口又出現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超聲波”第一反應——老趙!(趙主任)我趕忙收起笑,像個好孩子一樣端正地坐在凳子上,還不忘拿起筆。瞧我緊張的,現在沒電,就憑他那高度近視的小眼睛,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才注意到班上的戰友們都正高談闊論,聊得是不亦樂乎,好像都在想“天黑,你瞅不到我。”這樣明目張膽的聊天怎能少得了我呢。丟掉手中的筆,也加入了反“干部”反“領導”的活動中去。
“超什么吵!”一聽便知道是我們那萬分偉大的班長要發飆了,趕緊堵住耳朵,小心她的“獅吼功”震得你肝腸寸斷。我瞪大眼睛瞅著她那胖嘟嘟的黑影在講桌前發表她的“閉嘴論”。
突然,一束光直直的照了過來,緊接著便是更熟悉的高跟鞋聲。更糟,老班駕到!就在她邁進教室的前0.01秒鐘,我不情愿的放下了正在積極工作的手,而講臺上她依然發表著“論文”。
老班推門而入,第一句便是我們必背的臺詞:“多遠就聽你們吵吵。”哎,可愛的老班咱換個臺詞好不好啊。不過,班長終于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被她強占的地界,接著這方神圣的土地又被老班圈了過去。又是“閉嘴論”不過,這次是不容有一點反對勢力。天吶,這手電的質量也太好了吧,在它那片光芒的庇護下我們被一覽無余,我詛咒這電燈的制造商可以名留青史。
我的老腰,望著老班華麗的轉身,我不覺扶了扶腰,But老班竟回眸一笑,嚇得我趕緊坐好,她卻只留下一句“別吵哦。”就揚長而去。搞什么,挑戰我腰間盤的承受力嗎。
終于送走了老班,正欲作案——繼續聊天。“啪”燈亮了。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
進一步認真學習《常州市中學學科教學建議》,學習與新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書刊和文章,學習有關研究性文章,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熟悉新教材,研究新教材。
(二)、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特別抓好“備課”、“上課”、“課后輔導”等主要環節,積極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的教學特長,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認真開展課題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重點抓好數學教學的研究,協助學校搞好課題研究活動。
(四)、認真抓好畢業班和非畢業班工作
認真做好中考試卷分析工作,回顧總結上屆初三畢業班復習教學中的得失,根據新一屆畢業班學生的現狀,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復習計劃,認真做好新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教學研討活動,用好教材,做好初二年級的教學管理,抓好補差工作。
(五)、學會工作:
(1)、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2)、做好各年級學生的數學解題競賽工作
三、時間安排:
八月:
組織教師課程知識培訓
九月:
做好中考試卷分析
十月:
1、做好數學競賽的報名工作
2、組織各年級數學教師的新教材的培訓工作。
3、各年級組織學生參加數學蟹題能力競賽
十一月:
以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初中分校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要點為指針,堅持“以學生為本”和“以育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導處的領導下,繼續認真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繼續加強 “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的實踐研究,并以課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切入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我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奮斗。
二、具體措施:
(1)本期數學教研組工作主題
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理念,我們數學教研組在本學期繼續實施“價值提升”、“重心下移”、“結構開放”、“過程互動”、“動力內化”這五個分支組成的數學教研組的主題。
(2)抓常規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在執行常規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備好大綱、教材、教具、學具,更要備好學生;要明確教學目標要求、教材重難點、教學步驟、板書設計、作業設計;要精心選擇例題作業;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教研組每學期兩次檢查組內教師的備課筆記、學生作業、課堂筆記和輔優補差記錄。
(3)關注課堂,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認真貫徹 “關注細節,生成智慧”的教學原則,真正落實“教師工作的重點在課堂,學校質量的源頭在課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還”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空間”、“工具”“提問權”、“評議權”,真正把走向建立師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的教學過程從口號變成行動。
(4)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推進課堂改革
研究課堂教學改革,圍繞數學組的區級立項課題《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實踐研究,開展課堂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并逐步完成課題的階段性結題工作。
a. 在 “課堂教學中,影響師生有效互動的相關因素” 分析報告下,指導全體教師和學生進行反思性教學矯正。
b. 在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歸納整理出“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主要方法策略及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評價原則或標準”。
(5).抓起始,抓薄弱,抓畢業;提高整體質量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初一和初二的學生至關重要,使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定要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有“你追我趕”的比學風格。
初三備課組教師加強課堂教學、中考試題的研究,努力做到教學形式多樣化,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提高優良率和及格率,以確保畢業考和升學考中取得較好成績。(6).注重課后輔優,讓競賽成績成為一面招牌
各備課組落實好輔優計劃,針對性要強,課前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輔優,即給學有余力的部分學生創造條件,培養一些數學尖子,在今年的全省數學兩次數學競賽中爭取獲獎并有突破性,初一和初二的培優班要切實地完成資料的整理以及優生的針對性補差工作,輔導老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從基礎、從學習態度上補起,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學工作中。
附:初中數學教研組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行事歷
時 間主 要 工 作備 注
第一周 2.6---2.12開學工作
第二周 2.13---2.19計劃制訂 各年級數學優生輔導啟動
第三 周 2.20---2.26 數學組全體會議通過教研組計劃
數學競賽輔導老師座談會
第四 周 2.27---3.5初三數學競賽選拔賽
第五 周 3.6-----3.12月考 數學小組課題組成員會議
3.12省數初中學競賽第一試
第六周 3.13------3.19小組公開課(孫維均 鮑劍峰 朱貴春)
數學組全體會議
第七周 3.20------3.26小組公開課(熊水林 經 敏 顧小兵 趙長華)
上交:區教學論文評比
第八周 3.27------4.2 4.2省數初中學競賽第二試
第九周 4.3-------4.9各年級數學優生測試
當我對他表示極度崇敬欽佩時,他說,“天天”(孩子的小名)并不是考得最早的,有的孩子小學四年級就考了。然后他給我介紹了一個項目,叫做“尋找天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育學院下屬機構。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有老師或者家長推薦,寫封信,告訴他們某某孩子非常聰明,小學就已經具備了參加SAT考試的水平,很快就會收到參加SAT考試的邀請,并幫助你報名。
我問他是不是只有中國孩子會參加這種項目,他說其實也有很多白人家庭的孩子參加。如果你考了高分,他們會發出邀請,讓你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參加夏令營,達到一定標準可以獲得獎學金,分數最高完全免費。他們還會不斷追蹤孩子的發展,有本專門的雜志,報道這些孩子的事跡,刊登他們寫的文章。
這次取經之后,我立刻開始幫助孩子制定戰略計劃,學習一些原來認為不可能的東西,一個學期學完了從初中到高中的所有數學基本內容,并做了一些SAT英文考試練習。終于,他在六年級也考了“美國高考”。數學考得很好,英語略差,但總分已經超過了美國普通大學實際錄取學生的參考中間值。
在美國,不止是小學生需要學習中學的內容,在中學,也會開設AP課程。
所謂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縮寫,也就是大學水平課程。如果你在中學時有了某門課程AP的合格成績,大學就會給你記上這個學分,你就不需要再上同樣的課程了。總的來說,好高中里面,志在進入美國排名靠前大學的學生,幾乎沒有人不選AP課程,有的極端者甚至會選10門以上的AP。美國大學委員會每年會專門獎勵AP課程選得最多、并且成績都是5分的學生。
小學生學中學的內容,中學生學大學的內容,這是不是拔苗助長呢?中國人強調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而美國人這一點看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實際上,細究起來,本質上還是有不同的。
在中國,所謂的提高班,通常有一窩蜂的趨勢。很多家長表示,明明知道孩子太累了,感覺沒必要報太多補習班,可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學,別人學,不就落后了嗎?而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并沒有這種一刀切的標準。美國的中學,至少在高中階段實行選課制。必修課是有的,但很多情況下,同樣的必修課,例如數學,會分為三種甚至更多,有普通等級的,有高水平的,有AP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上述三種中的任何一種。你可能只是一個初一的學生,但是你的數學水平超高,這樣,你可以選學初二、初三、高中,甚至大學水平的數學課。總之,很靈活,并不強求每個孩子都去學習很難的東西,但是絕對為學有余力的孩子創造挑戰更高水平的機會。
另外一個重大區別就是,一般而言,美國的優秀學生會去學比自己年級高甚至高很多的東西,但是并不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而是注重實踐。學了一種東西就要去用,立竿見影。比如,美國會鼓勵孩子在中學階段就去做成年人的事情,一個中學生可以在哈佛大學的研究所從事獨當一面的研究,可以為全國委員會設計軟件,等等。美國的一些小學生已經開始寫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論文。從語文學習的角度看,中國的中學一般只讓學生寫孩子氣的記敘文、議論文,而美國的中學卻要求學生真刀真槍地寫小說,寫詩歌,寫新聞報道,寫科技論文。我的孩子剛上初中,就學了如何寫作科學實驗報告,老師的要求極為嚴格,要求極強的客觀性,通篇不許用“我”字。
據說,美國的精英教育是放棄大部分中間層,有初二數學水平就能高中畢業。這像是我們國內的培優補差,盡管他們的“下層”最后如何我們并不清楚,但其培養精英的功夫確是不同凡響,畢竟數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不是碰運氣得來的。
教育不是拿模子造人,而是因材施教,因才塑人。因為每個人生來就不一樣,先天素養和后天受教育環境也完全不同,這就導致每個人在掌握學識和技能方面必然會有差異性的發展趨勢。對此,教育必須給予合適的平臺,讓孩子的先天特長或潛在能力充分發展,最終形成某個“長板”。這樣,他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就會有一方施展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天地。
所以,一個人,哪怕只有一樣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這輩子也可能過得很好。這就是所謂的“一招鮮,吃遍天”。在體育界,這非常普遍,幾為常識。
在教育問題上,我們也要普及這種認知,避免讓平均主義的帽子扼殺了一個個天才,包括教師當中的天才。李希貴老師曾說,很多老師在評優評先方面很聰明,踩點又多又準,對照指標“平均用力”,項項不落下,結果在各種評比中往往名列前茅乃至獨占鰲頭,這就打擊了很多敬業從教者的積極性。比如有些教師教學非常優秀,但不擅長或不喜歡花時間去把經驗變成文字,所以在論文評分方面會得低分。有些教師書教得好,論文寫得好,但可能有其他影響到對其評價的缺點,這就可能導致不客觀的評價。但你能據此否認他是好老師嗎?顯然不能。
學生中“偏科”的更多,但一個有智慧的教師一定能根據這種“偏”為學生找到合適的成長路徑。事實上,很多優秀教師就是抓住了這種“偏”來轉化所謂的問題學生的。對于學生,我們真正要擔心的是其性格的模糊性,反之,只要有特點,有“偏長”的東西,那就一定能幫其找到前進的方向,形成人生的“長板”。
遺憾的是,錢學森之問雖振聾發聵,但很多老師仍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或者即使知道,也習慣了被迫跟著升學率的鞭子走。這是非常可怕的。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所以擁有眾多名震海內外的學者、大儒,這與其時兼容并包、自信開放的教育風尚是分不開的。沈從文考北大,數學0分;合肥才女、“張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張充和“簡直看不懂數學題”,但因為國文、英語出色,照樣讀北大。正是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念,造就了近現代一批卓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