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4 15:19: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活垃圾分類面臨的問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我國愈加重視生態環保問題。黨的報告指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生活垃圾分類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土地資源、促進資源再利用,是關系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培養未來人才職能,更應該帶頭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讓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扎根學生心中,進而推動社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程。大學生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今后將成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和主力軍。目前,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設置的分類垃圾桶、分類垃圾箱、生活垃圾投放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柜等設施沒有達到預期成果。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依舊淡薄、缺乏主動性,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較零散化、單一化和模糊化,缺少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積累[2-3]。如何提高大學生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積極性、培養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意識和習慣,是推動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問題[4]。筆者通過走訪唐山市部分高校了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狀,結合查閱資料和工作經驗,分析了目前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雖然,政府與高校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并投入大量資金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但仍面臨學生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不高、投放準確率低的事實。經調查走訪,目前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1.1學生認知水平不高
雖然,很多高校經常在校園醒目位置以拉橫幅、貼海報等形式進行宣傳,但是缺乏力度、方式過于傳統,對大部分學生沒有較大的吸引力,沒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同時,高校也沒有充分利用課堂和活動等向學生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因此,大部分學生對生活垃圾分類標準不熟悉,不能熟練區分生活垃圾類別,導致學生因不清楚生活垃圾的屬性而隨意投放,沒有形成生活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1.2垃圾桶設置不合理
高校人口密集且集中,生活垃圾產量較高。同時,高校功能分區明確,具有教學區、宿舍區、食堂商業區等多個區域[7]。不同區域的生活垃圾組成差異較大。例如,教學區和宿舍區的生活垃圾以可回收垃圾為主,食堂的生活垃圾以廚余垃圾為主。雖然大部分高校設置了垃圾分類桶,但是缺乏對垃圾分類桶的布局和數量的合理規劃。例如,大部分高校設置的垃圾分類桶數量不足,沒有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和實際需求設置廚余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
1.3工作缺乏有效監管
室內生活垃圾從產生到集中清運主要有三個環節:學生投放、保潔員倒運、垃圾車集中清運。室外生活垃圾從產生到集中清運主要有兩個環節:學生投放、垃圾車集中清運。這些環節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運轉都至關重要,高校應該從以上環節做好管理和監督。室內生活垃圾的產生區域主要是學生集中的宿舍樓和學生流動量大的教學樓。宿舍管理員、宿舍保潔員和教學樓保潔管理員很難有效針對學生開展垃圾分類監管工作,即使進行了監管也很難形成長效機制。因此,在生活垃圾分類的源頭控制學生垃圾混放較困難。宿舍區的早晨、中午、晚上三個時間段是產生生活垃圾的高峰期。教學區的學生上下課人流量大的時間段是產生生活垃圾的高峰期。尤其是早晨上課前的時間段,學生會將早餐包裝投入垃圾桶,因上課匆忙很少會認真分類。室外垃圾分類桶常設置在馬路兩側。學生在步行的過程中可以隨手將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內。如果手中垃圾組成單一,分類投放準確率較高;如果手中垃圾成分復雜,學生很少會停下腳步將垃圾區分清楚再投進垃圾桶[8]。除此之外,室內保潔人員在倒運的過程中,無意識時的將不同類別的垃圾混合一起倒運;部分高校沒有設置不同類別的垃圾清運車,而是使用一輛垃圾車清運所有類別垃圾[9]。這都是部分高校垃圾分類工作不見成效的因素。因此,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僅在源頭需要做好監管,還要在轉運和收集清運環節做好監管[10]。
2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對策
對于上述問題,在走訪唐山市部分高校、通過查閱資料總結其他高校先進經驗和結合本人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對策。
2.1采用多種途徑宣傳
學生是高校生活垃圾分類主體,提高學生分類意識是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環節。高校應拓展多種宣傳途徑,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宣傳,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學生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博等學生喜愛的新媒體將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等在學校官方社交媒體上,從而擴大信息傳播廣度。同時,結合傳統宣傳方式,如橫幅、宣傳欄、電子屏、校園廣播、海報、宣傳冊等,做到宣傳全覆蓋。高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形式多樣且具有生活垃圾分類教育意義的活動,賦予活動娛樂性和互動性,增強活動的參與性和實用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去,促使學生將生活垃圾分類觀念和垃圾分類知識內化于心。同時,高校還可以引入獎勵機制,對參與性和掌握程度用相應指標量化,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11]。高校可以利用課堂模式向學生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以教育的方式傳播生活垃圾分類環保理念,如設立相關選修課程、勞動教育課程、邀請相關專家來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在思政課程穿插相關內容、輔導員采取班會形式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12]。對于學生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和分類投放習慣培養需要長期性滲透,需要從點到線到面帶動,逐漸減少學生認為生活垃圾分類麻煩心理,不斷提高學生對垃圾分類的主動性,從而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
2.2加大對設施資金投入
高校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13]。高校需要合理規劃設置室內垃圾分類桶、室外垃圾分類箱。高校可以在生活區和商業區等區域安裝智能分類垃圾箱。智能分類垃圾箱可以按照投放生活垃圾的重量換取積分,進而可以兌換相應物品或話費。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興趣。高校還可以建設生活垃圾投放亭、投放站(點)等生活垃圾投放示范區域,并配備新型專用垃圾清運車。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14]。
2.3加強對生活垃圾投放區域管理
高校應重視對生活垃圾投放區的管理。首先,高校應在投放區域做好宣傳引導,張貼宣傳指示牌和海報等。其次,高校應安排經過培訓的人員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并負責對投放區域的環境管理,甚至根據需要對生活垃圾進行二次清撿。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對不同類別的生活垃圾做好去向管理和數量統計。
2.4建立長效監督機制
高校需要建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如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所承擔的職責,安排專人專項,責任到人。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倒運和集中清運的環節中要有明確的程序規范,要將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具體人員,使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與后續處理能夠兼顧。學生管理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做好學生教育、宣傳和監督工作,督促學生進行生活垃圾有效投放。后勤管理部門做好對垃圾清運人員的培訓和監督工作,促使垃圾清運人員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倒運和分類集中清運。在生活垃圾產量集中的宿舍區域,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的源頭管理,高校可以將學生在宿舍生活垃圾分類情況納入學生相關成績或者作為優秀宿舍評比依據,并建立相關的獎勵和懲罰制度[15]。除此之外,高校可以結合“互聯網+”模式建立對生活垃圾分類的信息化管理。例如,學校向學生提供印有二維碼的生活垃圾分類袋,學生按照垃圾袋指示進行分類投放,學校最后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將各個宿舍的垃圾投放情況錄入數據庫中,從而達到了實時監督和記錄學生投放情況的目的。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垃圾圍城形勢也日益嚴峻。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是世界上垃圾圍城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引起國家和政府對城市垃圾處理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我省城市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水平整體上較落后,歷史欠賬較多,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我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和鼓勵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部分省市還制定了配套實施辦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垃圾處理在我省還是一個新興產業,各項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還不健全,目前城市垃圾處理仍面臨著諸多問題:
1.政策、法律法規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近幾年,國家已明顯強化了環境污染的立法和政策導向,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修訂和《城市垃圾處理及污染控制技術政策》等的出臺。但是仍存在立法滯后,鼓勵性、引導性政策較少,偏重于收費等問題,我省雖然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如《河北省城市污水處理費收費管理辦法》和《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管理辦法》,但執行力度差;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垃圾焚燒等技術標準不夠完備,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垃圾處理中的作用不明確,專業化程度差。
2.垃圾處理基本依靠政府行為,體制本身有待進一步改進。長期以來,我省城市環境衛生行業處于壟斷經營狀態,政府統管包辦,缺乏競爭與活力;加之垃圾處理屬高投入、低產出,靠政府補貼維持運營,沒有切實可行的產業配套政策,企業無利可圖,社會資金和國外資金不愿投入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大大限制了城市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
3.垃圾處理技術落后。我省大部分城市垃圾處理的技術水平低,已建的垃圾處理設施大都是簡易填埋,不能做到及時覆蓋;不具備完善的滲濾液收集和有效處理的設施,填埋氣體未加收集和利用,二次污染現象嚴重。
4.居民環境意識淡薄,思想認識沒有根本轉變。家庭垃圾隨意處置和堆放,各種生活垃圾混裝,公共場所即使有分類垃圾箱也往往無人遵守投放。同時,生產垃圾(醫藥、建筑、園藝、工業、裝修等)與生活垃圾混放,垃圾收集設施不健全,垃圾運輸工具落后,垃圾分類處理方式也十分粗放。另外,許多人至今仍認為城鎮垃圾處理就是政府的事情, 應由政府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由政府支付相應的成本。“誰污染、誰付費”的理念和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
二、我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具體對策措施
基于城市垃圾處理的現狀,應大力推進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化的發展。垃圾處理的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把政府統管的公益轉變成政府引導與監督、非政府組織參與和企業運營的企業行為,利用市場機制,調節資本、技術和管理在垃圾處理中的作用,把被分割成源頭、中間和末端的垃圾處理產業鏈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實行垃圾處理產業化可以使政府有限的財力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并推動垃圾處理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當前,推進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加快培育垃圾處理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企業動作,環境監管的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機制。打破現行垃圾處理政企不分,壟斷經營、非市場化運作的局面,把城市垃圾處理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的政府行為轉變為企業行為。在市場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企業和公眾都對垃圾處理承擔各自的責任。政府負責宏觀的調控,制定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法規、政策;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處理生活垃圾;通過付費和其它經濟手段,增強公眾環境意識。
2.加快立法步伐,加大執法力度。推進垃圾處理產業化,不僅需要市場引導,更需要政策支持和國家法律、法規保障。目前我省還缺少財政、稅收、建設、工商、環保等方面配套的政策,垃圾處理市場的準入和運行機制也不完善,政府應著力建立健全城市垃圾處理的法規政策體系,進一步明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體、責任、權力和范圍,通過依法行政、科學行政,大力推進城市垃圾處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為垃圾處理行業的自由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
3.全面推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解決資金來源并刺激城市垃圾的減量。全面推行城市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城市垃圾處理投資補償機制。明確接受服務的客體,政府、公眾和所有企事業單位都是接受服務的客體,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按照規定繳納垃圾處理費用。并研究選用合理的垃圾收費方案,解決收費率低、收費成本高的問題,切實推行垃圾收費制度。
4.建立技術進步促進機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各級政府要引導企業走出去,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加強區域技術交流,逐步形成適應我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工藝;還需加強專業技術隊伍的建設,技術人員需要專業知識面寬,協調能力強。樹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觀念,允許技術入股,技術分紅,對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等方面的有功人員實行重獎;對城市垃圾處理的技術改造和先進設備的研制提供財政和信貸的支持,提供稅收和信貸優惠政策。
5.加強環保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普遍不強,亂扔垃圾成為習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步履維艱。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環保企業和環保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全民環境意識,使社會公眾和企業都能認識到垃圾污染的危害、垃圾處理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熊孟清,隋軍,粟勇超,史選.垃圾處理產業化綜述與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8.
[2]李明,吳建東,崔士亮.推動垃圾處理產業化 促進循環經濟大發展[J].能源及環境,2008.
[3]關小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8.
前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飛速發展,各種營銷模式促進大眾消費,大量消費帶來大量廢棄,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越來越多,而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已經面臨諸多問題,引入循環經濟理念的科學處理方法能夠更加有效地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問題。
一、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嚴重
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各種商業營銷活動的刺激下,人們消費也越來越多,大量持續的消費帶來的是大量的廢棄,產生的生活垃圾也是與日俱增,使得城市生活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兩個非常極端的特性:資源性和危害性。如果對城市垃圾處理得當,經過再生和利用就會成為有用的資源;但是如果對其棄之不用,就變成了損害城市生態環境的有害物質。目前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廢鋼鐵、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電池和廢玻璃等固體廢棄物,有很多都未被加以回收和利用,成為損害生態環境的源頭。因此,運用科學有效地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勢在必行。
二、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問題
由上述可知,城市生活垃圾問題非常嚴重,急需科學有效地進行處理,我國重視城市垃圾處理問題,一直努力解決,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將提出一些我國在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希望可以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審視提出更好的建議,使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對垃圾處理的相關立法比較晚,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很完善。我國國務院曾于1992年5月頒布《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但是并沒有嚴格對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理做出規定,即使后來于1993年和1995年都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卻始終未對生活垃圾的利用和最終處理做出詳細要求和規定。法律法規不完善就只能依靠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但是道德不足以解決與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失去了相關法律法規條文的約束,相關部門即使想要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也會困難重重,因此必須完善相應法律法。
(二)政府獨立完成,效率低下
現行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幾乎完全依靠政府,缺少民眾的配合與參與,造成了效率低下,政府財政負擔過重等問題。目前我國處理城市垃圾主要涉及的部門有:環境衛生部門、城市建設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和城市環衛部門。但是各個部門沒有明確的職責界限,管理效果差,垃圾處理過程中沒有考慮垃圾的回收和利用,運營效率低下.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費用由政府統一承擔,垃圾制造者無論制造了多少垃圾都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更加使一些無良企業為了利潤為所欲為,不加節制,而政府則為越來越多的垃圾買單,導致財政負擔越來越重。
(三)分類回收垃圾體制不健全
雖然我國一直在倡導分類回收垃圾,但是始終沒有落實到每一個人頭上,人們沒有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類,很多城市也還是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只有一小部分的城市采取了綜合袋裝收集試點,能夠做到分類回收垃圾。體制不健全導致可回收垃圾無法回收,可再生利用垃圾無法再生利用,極大地浪費了資源,同時大量有害物質也沒有分類出去,直接進入垃圾場填埋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四)技術落后,設備不足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尚不完善,設備陳舊落后,無法適應資源化、無害化的現代化要求。很多城市仍采用傳統的垃圾處理方法—掩埋,而掩埋的過程不符合規范要求,導致城市生態環境的長期污染。
三、用循環經濟理論調控生活垃圾管理系統
目前我國在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面臨了一些問題,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垃圾生產及處理的過程之中。循環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線性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由于其原則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利用其理論分析實際問題,是我國推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完善循環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國家應該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一方面制約生產大量垃圾而不承擔責任的企業;另一方面引導再生資源行業發展。有一些企業的利潤是以城市的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對于這樣的企業,國家應該為其制定每年可排放垃圾的底線,并可通過根據其垃圾排放量增加對其稅收來制約企業行為,同時也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國家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比如出臺一些國家政策扶持再生資源行業,減輕這類公司的稅收等等,讓它們自我累計、自我發展,為國家所承擔的重擔分擔責任。
(二)建立垃圾收費制度
為了真正從源頭減少城市生活垃圾的數量,需要建立垃圾收費制度。首先,一旦扔掉的垃圾開始收費,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浪費的行為,實現資源的有效化利用。其次,垃圾制造者必須承擔相應的費用,而計算每個垃圾制造者應承擔的費用則必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垃圾收費要根據垃圾的數量按照科學的計算方法計量收費[5]。根據處理單位數量垃圾所用的成本,計算得出每單位垃圾應收的費用。具體采用時,應該采用基本費用和浮動費用結合的收費措施。各個城市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垃圾收費的公式和準則,盡量找到適合本地的合理收費方式。
(三)垃圾分類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廢物也有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實行垃圾回收,可以有效控制環境污染,還能得到經濟效益。1t廢紙,回收利用后可以造紙800kg,避免了10棵大樹的浪費,因此這樣的回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再生了資源,避免了浪費,還處理了廢物。廢舊電池這樣容易造成環境危害的物質,需要回收,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特定處理,能夠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分類回收后的垃圾進入填埋場進行處理,在處理之中,要盡量改變產品的機構和屬性,盡量避免垃圾的產生;能夠回收和利用的,就避免外排,可通過物質轉換、再加工等措施,實現再利用;對于無法再利用的垃圾,實現無害化、穩定化處理,保證不對環境造成危害。
(四)垃圾處理產業化
在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專業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公司只用政府機構一般的費用就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所以國家應該放權,將真正的工作任務交給企業,這樣還有助于企業的發展,經濟的增長,人民的就業。我國政府完全負擔生活垃圾處理費用,但是效果卻不明朗,政府應當起領導的作用,引導解決問題,而不是事事親為,政府可以和企業進行合作,并對企業進行監督,實現政企、政事分開,管理、服務的分離,使垃圾處理更加市場化和產業化,同時也調動人們參與到其中工作的積極性,為建立起一個長久有效的體系打好基礎。
(五)重視科技研發
目前我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比較落后,應當注重這方面的科研成果,鼓勵各種相關產品的研發。在國內積極引導大學做出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相關的研究,鼓勵各種研究成果在實踐中不斷嘗試,積極與國外有關企業進行交流、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并自主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垃圾處理體系。
(六)加大宣傳力度
城市垃圾處理涉及到千家萬戶,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需要每個人積極參與,必須從思想上讓人們意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在學校,應該從小給孩子們提供這方面的教育,意識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學會垃圾分類,杜絕浪費奢侈,養成良好的習慣。各級領導干部、事業單位學習認識發展經濟循環的必要性,并做好上傳下達,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培訓活動,普及循環經濟知識,使群眾自覺參與到城市垃圾回收利用事業當中來。
四總結
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引起國家和人民的關注與重視,但是目前中國在垃圾處理過程中還不能完全做到有效回收利用和無害化,本文提出了四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并介紹了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具體對策,希望可以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供更為廣闊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尹建剛.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系統規劃及其多維度環境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2]賀莉.循環經濟視野下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的法律規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3]趙巖.循環經濟理論下城鎮生活垃圾綜合管理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4]閆子成.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循環利用法律規制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4.
陳建華希望用三至五年時間,推動廣州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我國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2000年原國家建設部更加明確地確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八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這些城市的減量化實踐亦步步推行,并不斷強化垃圾分類減量的推進力度。但是十多年之后,分類減量效果并不如人意。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和自然之友的《2011北京市垃圾真實履歷報告》顯示,“僅有4.4%的社區做到了居民按標準分類投放。而有41.1%的社區,居民投放垃圾的情況并未發生改變。有50%的社區,盡管已有部分居民進行了分類投放,但另一部分居民仍然混合投放。”
上海在2007年確立了“大分流、小分類”模式,即裝修垃圾、單位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和綠化枯枝落葉專項分流處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場所不同,分別采取不同分類方式。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垃圾分類試點仍在“推進中”,如2012年上海垃圾分類減量的工作目標主要是“試點拓展”,即在鞏固2011年1080個試點居住區成效的基礎上,將試點范圍向學校、機關、集貿市場、企事業單位、公園等1050個各類場所推進。
從全國范圍來看,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如今遍地“開花”,但幾乎都還處在探索階段,會不會“結果”,何時“結果”,均是未知數。坦率地講,迄今沒有一個城市稱得上已經具備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減量的體系。
原因主要在于當前我國垃圾分類減量的經濟激勵不夠明晰,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政府盡管出臺了獎罰分明的強制性分類制度,但如何實施還面臨著管理對象眾多、分散、監管成本高的難題。已有的對居民個人的經濟激勵局限于分類行為的獎勵,還缺乏與垃圾分類質量與數量的掛鉤。同時,政府給予餐廚垃圾、碎玻璃、舊織物等廢物的回收再利用企業的補貼制度,存在部分失靈。
城市垃圾,誰能率先“突圍”?當務之急是找到垃圾分類減量的最優化路徑。
首先,衡量各環節減量的激勵作用,對分類垃圾、混合垃圾等實施不同的財政撥款方式。具體到某個城市而言,激勵的源頭來源于市對區的激勵,通過該發散性網絡層層傳遞到各垃圾產生源頭,從而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目標。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0-0174-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增大,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產品多樣化趨勢。被丟棄,被淘汰的物資越來越多。這些都加大了城市垃圾數量的急劇上升,對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很多城市的消化系統面臨非常大的壓力,該如何處理城市垃圾變成了一個有待解決的大問題。
海口市地處海南省北部,陸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64.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1.88萬,戶籍人口107.32萬。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12年海口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告》顯示,海口市區垃圾產生量為54萬噸。因此,實施生活垃圾城市回收措施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針對海口市回收城市生活垃圾的現狀分析,提出了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的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生活垃圾對海口市環境的影響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一直是城市管理者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缺乏已成為環境污染、制約社會發展的問題。如何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安全衛生、技術可靠和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實現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是政府公共職能一項重要的履行任務。
二、海口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物流
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物流的目標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動,一般的物流活動主要是為了實現物流企業的盈利、滿足顧客需求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等。這些目標是為了實現某一經濟主體物質利益;回收物流的目標,在上述經濟利益目標之外還追求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這一既具經濟屬性又有社會屬性的環境效益目標。
(二)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過程中的問題
近年來,海口市的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發展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現階段海口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還較低,基本處于無序狀態;缺乏統一的組織和管理,給資源回收帶來了不利影響。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1)堆肥處置效率低、環境影響大
市區垃圾主要集中在城南填埋場處理,不利于市區垃圾物流組織,垃圾運輸量大,運輸成本高。(2)分類回收形勢嚴峻:
目前海口市各城區回收的資源垃圾仍然還是混合收集這樣便增大了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難度。城市生活廢棄物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質:如干電池未經分類直接進入廢物,增大了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的難度。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機物資源化價值。還有生活廢棄物分類后收集轉運難、回收利用技術落后,也制約了生活廢棄物分類回收工作的順利推行。(3)環衛管理體制改革滯后,缺乏發展活力:目前,環衛管理體制集環衛管理和環衛作業為一體,環衛作業還沒有形成市場化、企業化;作業主體和投資主體比較單一。市區環衛作業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情況,不利于實施統一的環境衛生政策與規劃。
三、海口生活垃圾回收物流持續發展的趨勢與對策
(一)海口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發展趨勢
目前的回收物流體系將大量廢舊品僅回收到掩埋或焚燒處理的終端,這樣不但達不到重新利用的效果,也達不到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反而對環境形成了很大的破壞。沒有處理的大量廢舊品占用大面積的山谷、溝壑和土地,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雖然也有一些城市按法規的要求,對廢舊品進行了分類處理,但很難達到環保的要求。而在積極推行循環經濟的西方發達國家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正朝著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方向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海口市生活廢棄物回收主要有兩個渠道,即國有回收公司和個體回收。
(二)海口生活垃圾回收物流持續發展的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全民參與意識
加強宣傳工作,對居民進行綠色物流知識普及、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提倡全民參與到相關綠色活動中來,進行全民動員,樹立文明新風,倡導綠色消費,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及筷子,提高全民道德素養,治理生活垃圾,推進垃圾產業化,保護我們的家園,政府部門應該要建立與完善公眾監督制度,建立社會評價體系,為全民參與生活垃圾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條件。
2.做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分類規劃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應根據城市的具體條件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如廢舊電池和日光燈管等分類收集系統。對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污染有重要意義。要根據垃圾處理方式進行分類,如進行堆肥和焚燒相結合,則要將有機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進行焚燒處理和填埋處理相結合,則要將可燃物和不可燃垃圾分類收集。
3.穩定再生資源市場的建立
國內外的實踐表明:企業化和市場化能夠大幅度提高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效率。因為企業化運作,最能降低成本,同時提高效率。由于垃圾回用行業的收益率低、回收期長,需要相應的、透明的、完善的稅收制度和法律法規,來促進垃圾回收利用的企業化和市場化。
參考文獻:
[1]張錦瑞,牛福生.城市垃圾回收與資源化的研究及對策[J].資源節約與保護,2005.
[2]邱實,揚子.城市生活資源垃圾的回收物流[J].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6.
[3]宋金鵬,魏立峰.我國回收物流發展關鍵問題分析[J].物流技術,2008.
[4]龐建峰.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與管理對策探討[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7.
[5]楊凌,元方.我國城市垃圾管理現狀和問題[J].再生資源研究,2007.
[6]趙由才.可持續生活垃圾處理與處置[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7]肖文.產品回收再利用物流網絡的特征及其分類[J].物流技術,2004.
[8]徐玉梅,郭篤發.濟南市生活垃圾現狀及治理決策[J].環境衛生工程,2005.
1.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作自“七·五”期間起步以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隨著經濟持續的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可以預見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負擔最重的國家.因此,如何合理、科學地解決所面臨的壓力和負擔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城市居住區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產生之地,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的如何,對居住區的環境乃至城市的環境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開展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評價研究,推動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研究,加強居住區生活垃圾的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指標體系
2.1 評價指標 在建設部頒發的《綠色生態住宅技術導則》中,對廢棄物管理與處置提出了如下指標: 生活垃圾應全部袋裝、密閉容器存放;實行分類收集,收集率100%、分類率50%以上(分為有害類、無機物、有機物);收運密閉率應達到100%,處理與處置率應達到100% ,回收利用率應達到50%。實行減量化無污化處理,對于有再利用價值的部分,進行回收利用。以此作為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指標。
2.2 評價指標值的確定。為了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每項指標均分為5個等級(優、良、中、可、差)并采用量化值。每個等級的量值按習慣的百分制數值表示。每項指標的權重根據模糊數學中AHP法確定。見表1。
表1 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指標體系
3. 城市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
3.1 采用AHP法就各指標對評價目標的貢獻大小賦不同的值,由專家打分決定并考慮了豫北某市居住區環境的現態調查數據等。
3.2 建立M階對比矩陣:A=(aij)m*m 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因素重要性賦值見表2。
3.3 用優勢積累法求權向量W={r1,r2,…rm},其中ri= ∑j=mj=1aij,對權向量W進行歸一化處理,使r1+r2+…+rm=1,得到 W={r1,r2,…rm},W=(0.293,0.163,0.293,0.088, 0.163)。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1。
表2 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評價因素重要性賦值表
表3 豫北某市某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數據及其評價如下:
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評價等級為差,說明該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距離綠色生態的要求還很遠,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5. 提高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的措施
在廢棄物處置上,應當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根據調研,筆者認為當前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以及商品需求消耗量的迅速膨脹,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隨之增多。十新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五位一體”,增加了生態文明的建設,強調生態文明問題亟待解決,不可“等閑視之”。如何有效解決垃圾問題,為民眾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已成為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放眼世界,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空間格局、能源結構、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垃圾成分等因素的迥異,所以垃圾處理結構互不盡同[1]。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形成了各自獨立的一套以降低污染和提升循環再生水平為導向的垃圾處理體系,其中許多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二、國外垃圾處理方式
1.美國經驗
(1)作為標準的環保產業來運作
1998年,克林頓頒發總統令,強制各機構消費回收垃圾纖維制備的紙張,來發展廢品循環再利用行業[2]。以此為契機,將垃圾處理作為一種經濟產業納入商業運作中,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處理和銷售體系,依靠商業模式來運行。為了減少源頭垃圾量,目前美國超過80%的社區采取"垃圾按量收費”的方法,不再收額定處理費,民眾開始自覺減少垃圾的排放量。這種體制確保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利用,保證了環保投入和產出效益,也使環保產業健康發展。
(2)市場主導
美國與城市垃圾斗爭中,逐漸形成以控制垃圾源頭為先、垃圾再循環和堆肥處理居次、焚燒和填埋垃圾隨后的多層次垃圾管理模式。
目前美國有些垃圾處理公司可以從廢塑料中拉出純凈的纖維,這些纖維做成的各種包裝材料的處理費僅為紙類的1/9[3]。他們通過對垃圾的科學處理,每年再生利用量達5 億噸,年營業額達180 億美元,并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垃圾填埋場數量明顯減少,體現了美國對垃圾處理方式和理念的轉變。
2.日本經驗
(1)政府主導
日本以政府為主導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垃圾回收網體系;制定具體的垃圾回收目錄。如政府專門印制了厚27 頁項目達518條的小冊子,分類精細。同時,日本調整稅率來引導居民和公司的行為,以提高廢棄物的處置和利用效率。
(2)從小事做起
日本自1980 年,逐步建成苛刻的垃圾分類體制。每到12 月,每家發一部明年的“日歷”各個日期顏色不同,每一種顏色表示那一天可以扔特定垃圾。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外國人到日本, 在第一天會收到有關垃圾分類的說明和扔垃圾時間表。
日本幼兒園的第一課就是垃圾分類,把垃圾問題納入小學課本,甚至讓小學生教育大人。
為了改善垃圾處理廠在人們心中的印象,舞洲工廠采用了獨特的外型設計,里面沒有絲毫惡臭和害蟲[4]。可預約參觀,有專業導游帶隊。
日本存在垃圾監察隊,他們搜尋違法的垃圾袋,會把不法垃圾送回主人家,一般政府都會派人上門拜訪并說服。日本TBS有一個欄目,在全國專門尋找不處理垃圾的人,然后由節目主持人與之接觸,其收視率特高[5]。
3 德國經驗
(1)通過立法完善管理體系
德國繼1972年的第一部《垃圾處理法》之后,一系列環保的法律和法規陸續出臺。全德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共有8000多部。除了本國的法律法規之外, 德國還要實施歐盟的相關法規400多個。德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6]。如《固體廢物分類名錄》將固體廢物分為20大類,800 多個小類。
(2)行業協會是重要責任主體
德國回收利用股份公司DSD,是于1990 年由來自包裝工業等約95 家工商企業在商會的倡導下成立的。負責回收紙、玻璃等可循環利用垃圾。
德國的GRS是于1998 年由電池生產企業組成的一個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負責處理廢電池。
“黃袋子”公司,它向居民免費發放黃色袋子,居民將自家可再利用物質放入袋中,在規定時間,這家公司上門收集,送到相關機構,從中獲利。
三、我國實際情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用經濟指標來衡量一切,垃圾處理行業由于前期投資大建設期長技術要求高利潤低且稍有不當就引起附近居民不滿、不支持乃至不理解,所以很少有實際行動或不能持久。
隨著土地資源的緊張和環保要求的提高,過去低成本的填埋處理方式已不再適用,這迫使人們去尋找更科學的途徑。
我國垃圾處理面臨的主要難題包括:
(1)我國垃圾基數大、成分復雜、增長快。
(2)專項垃圾處理資金短缺,投入不夠。
(3)立法不足,相關法律和運行機制不完善。
(4)源頭幾乎不分類。
(5)配套設施不全面,分類裝置遠遠不夠。
(6)政府引導和宣傳力度不夠。
(7)公民垃圾分類意識不高。
(8)專項處理技術不過關。
四、建議
(1)垃圾源頭必須科學地分類,才能高效地循環再利用,進而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會有更多人去運作,有運作才能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能力,效益會更好,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垃圾才能變成“礦藏”。政府為了提高效率,會把部分經營權指向市場進行優化配置,故私人占有垃圾處理的比率會在一段時間內呈上升趨勢。
(2)如果把個人所產垃圾量與其經濟掛鉤,獎罰并舉,并記錄到個人誠信檔案中,逐漸改變公民的生活習慣。
(3)積極投入資金研發新一代高科技技術:熱解氣化技術、富氧燃燒技術將是我國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君,賓曉蓓,彭華濤.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國內外比較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11):12-17.
[2]別如山,宋興飛,紀曉瑜等.國內外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政策[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31(5):31-35.
[3]陳丹,唐茂華.垃圾焚燒發電在歐美的實踐與在中國的推行[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63-67.
北京于2009年,基于《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和試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廢棄”試點管理辦法》,對黨政機關、學校、賓館飯店、商場、公園、農貿市場、度假村和居民小區等8類試點單位制定了細化標準。
廣州市政府討論通過《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自2011年4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類率先在廣州市、區(縣級市)、街黨政機關、16條街、6個社區、1500所中小學校和萬科集團、保利集團管轄住宅小區及嶺南集團屬下的賓館、酒店和商場等區域開展先行試點。
上海在經歷1995年和2007年垃圾的二分類、四分類之后又于2011實施“2+3”垃圾分類法,即垃圾先被分為干濕2大類,然后再將干垃圾細分為玻璃、舊衣服和其他垃圾3類。同時,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類”、單位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綠色賬戶”的分類宣傳活動和2011年開始的“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我先行”等活動,來實現其分類減量目標。
主要的經濟激勵措施
目前各城市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的經濟激勵,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市區兩級給予更多的財力投入。以北京為例,2010年市級層面的投入標準為400元/戶,各區縣、街鄉也配套相應資金,如朝陽區為每個試點街鄉配套啟動資金30萬元,并按照每戶15元的標準對街道隊伍、評比獎勵等進行補貼。上海各區縣在垃圾分類減量的試點中平均以試點居民300元/戶的標準給予區縣財政上的支持。2010年廣州市投入2625萬元,各區共投入1586萬元,配置了2.6萬多個生活垃圾分類容器,新建了大田山填埋場好氧堆肥、厭氧發酵制沼氣生產基地,飲料軟包裝分類回收利用體系和有害垃圾分類回收體系。
二是制度創新,加大對分類減量居民的獎勵力度。如北京市政府設立垃圾分類推進專項獎勵經費,對垃圾分類業績突出的社區和街道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對垃圾分類達標的家庭,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物業收費補貼,同時建立家庭環保積分卡,達到一定積分的家庭可換購景點門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上海則實施綠色賬戶,對分類投放的居民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
三是增加處罰規定。北京和廣州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給予不同程度的罰款。如北京對個人處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四是加強政府與企業合作,利用市場手段推進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上海利用市場的價格機制,通過財政補貼、政策支持、社區分類投入組織與完善,推動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廢物流鏈的物質鏈、價值鏈與產業鏈的聯動。
此外,在制定垃圾處理終端計量收費方法時,一些城市的市環衛管理部門設計了減量的激勵機制。如廣州市規定,垃圾處理費以區為單位,對每個區的垃圾年排放量進行限制,超標區縣將按照比例或加倍多繳納一定的處置費用,將末端的處理經費投向垃圾分類前端,依據減量程度給予獎勵。
上海市發改委也出臺區縣垃圾處置的環境補償辦法,對區縣實際產生的垃圾量征收相應的環境補償費,專款專用于垃圾處置企業所在地的環境治理。
存在哪些問題
可以說,在垃圾分類減量的實踐中,經濟激勵手段已得到具體應用,但也面臨一些問題。
比如,政府盡管出臺了獎罰分明的強制性分類制度,但如何實施還面臨著管理對象眾多、分散、監管成本高的難題。
再如,已有的對居民個人的經濟激勵還局限于分類行為的獎勵,缺乏與垃圾分類質量與數量的掛鉤。發達國家隨袋征收垃圾費制度有效地激勵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行為,促進了垃圾的減量。居民對垃圾分類越細,不可回收垃圾越少,付費越少,有效地激勵了居民對垃圾的分類,越來越多市民開始自覺分類。相較之下,我國居民生活垃圾的按月收費(北京、廣州)和不收費(上海)均不利于居民在源頭上的垃圾分類與減量。
政府給予餐廚垃圾、碎玻璃、舊織物等廢物回收再利用企業不同的補貼,但由于各類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市場環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因此補貼制度存在部分失靈情況,尚需建立與數量質量掛鉤的財政轉移支付或建立資源回收基金,負責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
未來垃圾分類減量的具體安排
針對當下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具體情況,筆者認為,未來垃圾分類減量的具體安排,首先是建立促使垃圾減量化與資源化的財政撥款體系,完善政府采購制度。
未來的財政撥款體系的優化需考慮到各環節減量的激勵作用,對分類垃圾、減量化垃圾、增量垃圾和混合垃圾實施不同的財政撥款方式,將有助于垃圾收費制度的建立,實現垃圾減量與資源化的目的。
同時,還需要強調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和傳導性。有效的激勵機制需要對行為人的減量有促進作用,減得越多,激勵越大;傳導性是指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的各環節均具有產生減量的激勵,層層作用,實現全過程減量。
其中激勵的源頭來源于市對區的激勵,然后沿著區環衛局---街道---居委會---居民;環衛局---環衛作業單位---小區物業---居民;區環衛局---環衛作業單位---單位垃圾產生企業;區環衛局---中轉站---小壓站,通過該發散性網絡層層傳遞到各垃圾產生源頭,從而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目標。
其次,以小區、企業為單位建立垃圾分類質量的梯度價格制度,調動垃圾產生者的分類減量積極性。
我國城市需構建居民和企業的生活垃圾階梯收費制度。以小區和企業為單位,街道核算各小區和企業的基準垃圾量,對基準內的垃圾,根據其分類質量劃分為幾類,分別征收不同的收運處置費。如嚴格按要求分類的干濕垃圾免費收運;對不分類的實行收費制度;對超額垃圾按議價分別對分類和不分類垃圾征收不同的收運處置費。
此外,建立末端處置環境稅費制度和資源化再利用的補貼制度,引導垃圾處置方式的轉變。
比如,征收末端處置環境稅費制度。市政府可通過調節該稅費標準,引導、激勵各區縣采取措施,朝著政府既定的減量與資源化利用方向轉變。另外,扶持資源化再利用企業的發展。如對回收資源化再利用企業進行資質管理,通過行業標準的制定,規范、提升此類企業的作業水平;對市內居民專項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實行特許經營,給予貸款擔保等融資支持等。
(一)北京市開展垃圾分類的簡要歷程
上世紀90年代前,垃圾分類和廢品回收基本上是一個概念。記得小時候,牙膏皮、桔子皮、墨魚骨等各種可循環利用的物品都可以賣給廢品收購站或藥店。據北京環衛集團考證,北京日報早在1957年就有“垃圾分類,利國利民”的報道,這是在正式刊物上最早出現的垃圾分類的概念。
1996年,北京市西城區大乘巷社區在環保組織的倡導下,開始推動以廢品回收為主要內容的垃圾分類。2000年,住建部確定北京等8座城市試點垃圾分類,垃圾分類進入政府主導層面,開始“可回收”、“不可回收”兩分法的推廣。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后到2008年圓滿舉辦,北京的垃圾分類一直圍繞實現奧運承諾開展工作。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引領全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進入新的階段。面對激增的人口,城市每年需要拿出500畝土地用于垃圾填埋,城市運行不堪重負,同時面臨垃圾圍城的嚴峻形勢。《意見》中首次明確了采用“焚燒發電、生化處理、衛生填埋”三大成熟主流技術進行綜合處理,將垃圾處理結構優化為4U3U3,徹底改變主要依靠衛生填埋處理的方式。
2013年,為改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的局面,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同時確立了“全程管理、系統銜接、科學分類、適應處理”的垃圾分類工作基本原則。按照大類粗分的標準,將居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類。《意見》后,在朝陽區“三街兩鄉”先行開展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試點,取得了明@效果。2010年以來,在試點的基礎上,開展了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創建工作,到2015年,先后在3759個小區建立了規范的垃圾分類投放站點,配置垃圾分類收集車,入戶發放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在社區招募“綠袖標”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2萬余人,宣傳、普及和現場指導居民投放垃圾,垃圾分類覆蓋人口達到800萬人,占比達到可推行垃圾分類小區的80%。此外,在制度建設方面,北京市在2011年創新性地制定了代表國內地方立法先進水平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12年3月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正式施行。
(二)對垃圾分類概念的解析
首先,上位法中生活垃圾概念缺失導致垃圾分類方向不明。按照我國固廢法中的定義,垃圾為單位和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對于生活垃圾則沒有明確的定義。參考其他國家對生活垃圾的定義,則包含了垃圾分類的基本技術路徑和政策思路。比如德國,將城市生活垃圾分為家庭垃圾和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兩類。家庭垃圾包括普通家庭生活垃圾、大件垃圾、生物垃圾、可生物降解的庭院和公園垃圾、可回收物(包含玻璃、廢紙、紙板、輕質包裝材料、金屬等);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包括街道清掃的垃圾、餐廚垃圾、市場垃圾、其它混合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礦產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以及二次垃圾(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需要繼續處理的垃圾,如飛灰、爐渣、破碎物、淤泥、動物殘留物等,不包括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可作為原料或產品的垃圾)。日本對生活垃圾的定義是指日常家庭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廢棄物(家庭垃圾)以及商業活動場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商業垃圾),不包括工業廢棄物以及法律規定的具有傳染性、有毒性、爆炸性等特性的有毒有害的廢棄物。
其次,城市管理體制分割導致了對垃圾分類的狹義理解。長期以來受政府管理體制的局限,垃圾管理表現為各自為戰的“碎片化”狀況。生活垃圾處理由環衛部門負責,廢品回收由商務部門負責,危險廢物處理由環保部門負責,裝修垃圾由住建部門負責,電子垃圾由工業部門負責,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的執法由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循環經濟政策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負責,如此等等。環衛部門發起的垃圾分類工作,多年來在環衛部門的職責范圍內打轉轉,分出廚余垃圾幾乎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全部。一方面,廚余垃圾的分出率僅有5%左右(開展垃圾分類小區的平均水平),高投入低產出,財政績效不佳,垃圾分類效用飽受質疑;另一方面,進入終端處理設施的垃圾中幾乎沒有可用之物。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垃圾分類標準,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就已經達到了資源化率70%的水平。相對于2016年北京市每年872萬噸的生活垃圾清運量,20萬拾荒大軍每年分揀出約500萬噸的再生資源,而這部分貢獻并未計入垃圾分類效果。
最后,“兩網融合”是對垃圾分類的理性回歸。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垃圾分類概念的國際接軌來看,垃圾分類的主要內容和突出矛盾在于再生資源回收。同時,要從根本上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出路在于循環經濟政策方針的落實。從城市經濟和城市發展的角度看,伴隨著國際市場原油、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低迷,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加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低、小、散、亂的經營難以持續,需要及時構建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市場,避免可再生資源流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從戰略上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從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角度看,北京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的改革措施中,明確了將原來由商務部門負責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職能劃轉城市管理部門,職能上的一體化為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創造了條件。垃圾分類應是對包含再生資源在內的所有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由環衛部門推動的以分出廚余垃圾為主要內容的垃圾分類系統與商務部門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的“兩網融合”是新時期垃圾分類的應有之義。
二、垃圾分類的問題表現和路徑解析
(一)北京市垃圾分類的問題表現
垃圾分類知易行難。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先后經歷了以廢品回收為主的“二分法”,到以廚余、可回收、其它垃圾的“三分法”實踐,以及由試點突破到提高覆蓋率的管理目標的調整。從環衛部門自身原因來看,一是沒有擺脫“放幾個分類垃圾桶”的糾結;二是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的“瓶頸”始終沒有突破;三是“政府推動有余,全民參與不足”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片面追求垃圾分類達標覆蓋率,進一步造成了考核標準的偏差,使垃圾分類流于形式,脫離了其應有的社會基礎。
從問題表現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垃圾分類關系民生保障、關系城市環境、關系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站位不高、抓手不足、措施不嚴;二是垃圾分類宣傳“最后一公里”環節沒有解決好,物業公司等單位垃圾分類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還存在居民不了解垃圾分類方法的情況;三是在社區收運環節存在混裝混運問題。分類收集車輛配備不足,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挫傷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四是再生資源市場低迷,回收人員減少,回收網點嚴重萎縮,各級分揀集散中心尚未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快遞包裝、電子垃圾快速增長,給垃圾分類提出了新的課題;五是法規政策標準體系不完善,約束性不足,執法難度大,考核體系不夠配套,沒有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長效機制。
(二)垃圾分類的路徑解析
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分類的問題,需要從路徑上明確垃圾分類的三大關系。
一是明確垃圾分類目標和手段的邏輯關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是目標,垃圾分類是手段,不能為了分類而分類,本末倒置。北京市在“十三五”時期環衛發展規劃中明確了垃圾處理的“金字塔”體系。處在頂端的是減量化,即減少垃圾的產生,往下兩層分別是再利用和資源化,前三個層級涉及循環經濟的范疇,主要措施包括限制包裝、減少一次性用品、凈菜進城、不剩餐、舊貨交易、廢品回收和垃圾分類等。再往下是熱回收,也就是垃圾焚燒或進行生化處理,最后一級是無害化。垃圾分類中的干濕分開,是對后兩級垃圾處理的直接支持。
二是建立政府、市場和社會聯動的結構關系。以法治為基礎,在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中,要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社會宣傳動員等手段,打造垃圾分類的環境基礎,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組織協同、市民自覺,最終養成全民垃圾分類的行為習慣,在形成行為改善和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的同時,p少社會整體成本。從其他城市的經驗看,采用積分獎勵等經濟手段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前期階段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長期實施將面臨效用遞減和財政保障的困難。
三是認同末端決定前端、循序漸進的時空關系。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需要時間。特別是終端的生活垃圾焚燒廠、生化處理設施需要加快建設,如果只有單一的填埋工藝,垃圾分類難免重蹈覆轍。此外,正規的再生資源收集、分揀、打包、轉運、資源化利用等設施需要明確空間布局并加快建設,正規的運營隊伍需要及時形成。當前,再生資源回收市場萎縮,正是正規企業進入并替代“拾荒大軍”的時機,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制定精準的財政補貼政策。
三、垃圾分類的思路探究和措施建議
(一)垃圾分類的思路探究
垃圾分類作為典型的公共管理問題,是城市經濟、城市社會、城市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它集中體現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作用,體現了人與環境和諧關系中的城市文明,并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法治精神、環保意識、自律意識等密不可分,是一個綜合系統的社會治理工程,必須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個人等各個主體的積極性,缺一方而不可為。在當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環境短板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更要堅持首善標準,加快構建全行業、全領域、全過程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形成政府、社會與市場合作互動的工作機制。堅持“兩大原則”、立足“三大屬性”、緊扣“四大環節”,通過突破難點、落實責任、建立互信、持之以恒,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提升首都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1.堅持“兩大原則”,科學制定管理思路
一是“末端決定前端”原則,即前端垃圾分類方法取決于末端設施的處理方式。北京市生活垃圾有機質多,含水量大。一直以來,垃圾分類的技術路線是“資源回收、干濕分開”。近年來,隨著末端處理設施的建成投產,北京市已經基本可以實現干的垃圾進行工業化機械再分選后,有價值的東西再利用,剩余部分焚燒處置;濕的垃圾主要是生化處理,轉化為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到“十三五”中期,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1.82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到6350噸/日,基本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導致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嚴重威脅著城市發展和居民的健康。因此,怎樣更好的管理垃圾成為我國目前各大城市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垃圾處理所依循的制度原則及其從垃圾的分類收集、運用的處理技術到經濟政策的運用進行簡單的分類及總結,以便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著更好的指導意義。
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法規體系
(一)法律
我國關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法律制度有1989年頒布的《環境保護法》,其規定了要防治包括城市垃圾在內的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2005年4月1日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提出對垃圾要進行分類管理。
(二)國務院文件
1984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建設技術》綠皮書;1992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批轉了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解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幾點意見》,主要從城市建設和改善環境的角度,對垃圾管理提出要求;2010年的《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旨在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加強餐廚廢棄物收運管理、建立餐廚廢棄物管理臺賬制度;201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使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得到規范。
(三)部門規章和文件
1986年頒布的《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中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對策;1992年頒布的《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幾點意見的通知》中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具體內容;2007年頒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有了較詳細的規定;2011年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管理辦法》,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做出規定。
(四)地方法規和文件
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陸續頒布了一些與垃圾分類收集與垃圾收費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文件。例如,2002年6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的通知》、2011年l0月南京市公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方案》等。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
隨著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來越復雜,給垃圾回收利用提出了較高要求,垃圾的分類顯得特別重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即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預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2000年4月,建設部選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8個城市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城市。雖然目前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已經全面展開,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各地的分類標準也不一致。如2008年2月,上海市將城市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類收集;2010年,廣州市將生活垃圾該分為廚余垃圾、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3類收集等。因垃圾分類的標準在各城市并不一致,盛裝垃圾的容器上的標識也只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字樣,很難引導人們去準確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種類,加上居民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大部分城市在垃圾分類方面還是舉步維艱。
我國學者分析了垃圾分類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如王子彥(2008)分析目前采用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和衛生填埋,必然帶來垃圾污染、垃圾處理場地緊張等問題,而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出路是垃圾分類回收;田立嬌等(2010)分析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垃圾的物理成分,再就是經濟水平和技術條件以及地理、水文、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是衛生填埋、焚燒、堆肥處理。
(一)衛生填埋處理
衛生填埋是采取防滲、鋪平、壓實、覆蓋和導氣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填埋,以及對填埋氣體、滲濾液等進行治理并達標排放的處理方法。衛生填埋是一種最常用的處理方法,其處理費用低,方法較為簡單,但卻容易造成地下水和大氣的二次污染。目前主要是施工和建設不能嚴格執行有關設計和建設標準。如果能做到分區建設與填埋、雨污分流、場底防滲、填埋氣體的收集并利用(發電或提純)以及滲瀝液濃縮(用填埋氣燃燒提供熱能)或回灌到填埋場,是非常合理及實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我國城市垃圾大多采用這種處理方法,但是由于占地面積大,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可利用土地的減少,填埋場地選址越來越困難,此種處理方法在我國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已受到限制。
(二)焚燒處理
垃圾焚燒處理是使可燃垃圾與氧進行燃燒反應,將可燃垃圾轉換成殘渣的過程,燃燒后的殘渣量只有原垃圾量的5%~10%。這是垃圾減量化最好的手段,并且垃圾中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卵被徹底殺滅,釋放的熱量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進行有效的利用。
但是垃圾焚燒主要適用于可燃垃圾,對于無機物含量較高、水分較高、發熱量較低、需要添加輔助燃料才能燃燒的生活垃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堆肥處理
堆肥是依靠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人為地、可控制地促進有機物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的生物化學過程。堆肥包括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種方式。堆肥是生化處理,是廢物的一種無害化的穩定形式。從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構成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垃圾中灰渣含量顯著降低,廚余類垃圾成為垃圾中最主要的成分,而從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廚余類有機物垃圾處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轉化為穩定的有機肥料。但是目前我國的城市垃圾大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很難實現堆肥處理。雖理論上可以通過預分選將廚余垃圾類有機物分選出來,但不僅增加了運行成本,而且也難以保證堆肥產品的質量,加上單純的廚余類有機物水分高,需要添加骨料才適宜進行堆肥,是目前我國城市垃圾堆肥處理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對于城市到底應選擇哪一種處理方法,各學者觀點不盡相同:姚為等(2010)結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性質、處理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認為衛生填埋應作為其重點發展方向;而王豐春(2003)認為應因地制宜。如,我國北方地區雨水較少、選址又不太困難,應考慮衛生填埋技術;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資源較寶貴,應考慮采用垃圾焚燒處理技術。陳曉艷等(2009)提出應發展垃圾綜合集成處理系統,包括:可用物資的回收再利用、易腐有機物的堆肥處理、高熱值不易腐爛有機物的能量利用和灰渣固化處理。雖然目前因為技術問題,利用率較低,但更適合中國的國情,也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筆者認為綜合利用的處理方式,發展垃圾綜合集成處理系統能更好的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經濟政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經濟政策是指根據價值規律利用價格、稅收、信貸、投資、微觀刺激和宏觀調節等經濟杠桿調整和影響城市生活垃圾的生成、處置,使其最大限度地被綜合利用以及處置后對環境形成最小限度影響的政策。
隨著環境質量和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全人類的關注點,監督者和決策者都在尋找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管理手段。陶表紅(2006)總結出當前國際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常用的經濟激勵機制有價格配給(包括排污收費、產品稅、補貼)、責任制(包括罰款、押金退換制度)和數量配給即可交易污染許可證。我國所采用的經濟政策常用的是對垃圾收運處理收費制度。我國1991年開始提出要對垃圾處置實行服務收費,1993年規定生活垃圾管理費用要逐步擴展至居民,2002年明確指出要實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費。
目前,許多城市已實行了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按照計費方式不同包括:定額收費、從量收費、水消費系數法。對于上述方式,各學者分別進行了論述和研究。陳科、梁進社(2002)以北京市為例,得出從垃圾收集到堆肥、填埋、焚燒處理的價格,作為計量收費的基礎;陳海濱等(2005)提出了收取生活垃圾處理費的水消費系數法,與收取水費掛鉤,并以中山市為例說明了該方法的優缺點。但目前我國城市大都采用定額按戶征收方式;部分城市采用水消費量折算系數收取。例如:中山市、昆明、廈門等。這種方式征收垃圾費可以體現“排污者付費”的原則,實施簡單具有可控性。但該方式并不是直接計量收費,折算系數的確定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陳海濱(2005)認為水消費系數法的有利于解決垃圾處理收繳率低和收費成本高的矛盾。目前,我國的垃圾收費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種種不完善之處。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垃圾費與處理成本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
五、結語
目前,生活垃圾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生活垃圾排放總量以大約每年8%-10%的速度激增,因此盡快解決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更好的管理垃圾將刻不容緩。綜合目前國內研究及實踐,我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我國還沒有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對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法律制度;其次,我國目前垃圾處理技術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國內學者研究垃圾處理技術的有很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實踐性不強,且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再次,對于垃圾收費的標準,各個地方都相應地出臺了法規來規定垃圾處置的費用,但是收取的費用和處置垃圾的費用還存在很大的空缺,收取多少費用或采用其他何種經濟政策可更好的彌補這個空缺,深入研究的很少。而且,各城市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利用稅收的強制性來對垃圾征收垃圾稅是否可能,鮮有學者來專門研究垃圾費改革或垃圾稅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子彥.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問題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2008(11)
[2]田立嬌,張健,宋靜,張傳義,袁麗梅.中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的可行性與必要性[J].環境科技.2010(12)
[3]王豐春,田新珊,蔡廣宇.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綜述[J].電力環境保護.2003(3)
[4]李禮.如何處理城市中暴露垃圾之我見[J].企業導報.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