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4:48: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簡述現代物流的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摘 要:簡述自動識別技術和現代物流管理的概念,提出自動識別技術在物流管理應用的基本思路,介紹一個應用自動識別和其他技術,實現現代物流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統。
關鍵詞:自動識別技術;現代物流;條碼;RFID;MIS
1 自動識別技術簡述
自動識別技術通常可分為光學技術和無線電技術,采用光學技術的主要有條形碼和攝像系統。采用無線電技術的主要是射頻識別系統。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集編碼、印刷、識別、數據采集和處理于一身的新興技術。一維條碼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問世,由于其識讀快速、準確、可靠、制作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在商業、圖書管理、倉儲、郵電、交通和工業控制等領域,可極大提高數據采集和信息處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信息容量小,一維條碼僅僅是對物品的標識,而不是對物品的描述。二維條碼正是為了解決一維條碼無法解決的問題而產生的。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在國際標準的證卡有效面積上,相當于信用卡面積的2/3,約為76mm*25mm,PDF417條碼可以容納1848個字母字符或2729個數字字符,約500個漢字信息)、編碼范圍廣(字符、漢字、圖像等凡可數字化的信息都可進行編碼)、譯碼可靠性高(普通條碼的譯碼錯誤率約為百萬分之二左右,而PDF417條碼的誤碼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保密防偽性能好、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等特點,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實現存儲、攜帶并可被自動識讀的較好方法。在當代物流管理,尤其在物資的存貯、運輸過程中,用二維條碼描述物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圖1 二維條碼
條形碼價格雖然相對便宜,但它的信息無法更改,存儲容量相對較小,識讀距離小。隨著現代物流的飛速發展,面對日益增長的物流信息流量,以及期待信息處理速度不斷提高的需求,條碼系統顯得力不從心。而射頻識別系統則以非接觸式遠距離、高速度、多目標識別的特點,在現代物流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一種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以下通稱RFID技術)。
RFID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電子標簽(以下簡稱標簽)和讀寫器。其基本識別過程大致是:標簽寫入ID代碼和被標識物品的有關信息后,附在被識別物品上的表面或內部;當附有標簽的物品進入識讀范圍(即進入磁場)后,閱讀器自動以非接觸的方式讀取標簽中的目標識別信息;讀寫器讀取信號并解碼后,在通信網絡的支持下將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可使管理者實時掌握被標識物品的相關信息(如品種、數量、位置、預測到達時間等),實現物流資源的透明化。
圖2 射頻識別系統組成
RFID的數據通信通過閱讀器與標簽之間的射頻傳輸來進行,可以采用電感耦合或反向散射調制兩種方式。電感耦合又稱為負載調制,多用在近距離的低頻系統。反向散射調制是指無源標簽將數據發回閱讀器時,通過控制標簽天線的阻抗來實現數據的傳輸和交換,多用在遠距離的系統。
手持閱讀器(HR)是閱讀器當中的一種,它適合于移動用戶手持使用,其工作原理和其它的閱讀器完全一樣。它除了一般閱讀器所具有的模塊以外,還可以帶有液晶顯示屏、鍵盤和加入條形碼掃描模塊。HR的通信接口可選802.11接口,并安裝有無線網絡接口卡(NIC),使HR能與WLAN的AP通信。
RFID技術最早的應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敵我目標識別,但是由于技術和成本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網絡通信、信息安全等技術的發展,RFID技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動物體識別、多目標識別和非接觸識別等特點,RFID技術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應用空間,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現代物流管理的大信息流量、高效率運營、可視化監控等需求,正是RFID的英雄用武之地。
2 現代物流管理
物流概念在現代英語中的主流翻譯是Logistics,本來是法語詞匯,意為兵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將其作為專門的軍事術語使用,用來強調軍隊在作戰時,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無誤地將武器、彈藥及其它軍需物品按要求供給前線。二戰后,美國企業界便將這一科學有效的管理系統引入到企業經營之中,以期企業的物流運作也能像軍隊后勤那樣,實施科學管理、高效運營。隨著人們對物流的理論和實踐認識的不斷發展,物流概念也在不斷發展。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對物流[3]的定義修改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
去年正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物流(Logistics)”定義為“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其中,所謂“物品(Article)”,是指“經濟活動中涉及到實體流動的物質資料”。而“物流管理(Loglstics management)”,則是“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用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2]。
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理論和現代物流技術基礎上的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管理存在靜態物資管理和動態物資管理兩種管理活動。靜態物資管理活動主要指物資在倉儲管理中的作業和管理活動,動態物資管理主要指對在途運輸或裝卸過程中物資進行的作業和管理活動。將自動識別技術恰當地應用這兩種物流管理過程之中,可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達到現代物流管理的所謂的“七個適當(7R)”目標,即將適當數量(Right Quantity)的適當產品(Right Product),在適當的時間(Right Time)和適當的地點(Right Place),以適當的條件(Right Condition)適當的質量(Right Quality)和適當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給客戶。
3 自動識別技術在物流管理應用的基本思路
如上所述,條碼和射頻雖同屬自動識別技術,但由于技術特性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和射頻相比,條碼的優勢在于超低的成本,條碼的成本主要是條碼紙,在紙條上印編碼圖形,其成本幾可忽略不計;而目前射頻卡的成本,即使是作為條碼標簽理想替代品的被動式無源射頻標簽(RFID電子標簽),其單價約在2至3元人民幣左右,兩年后預計也只能降低到0.4元人民幣左右。很明顯,在目前物流領域,要想以RFID標簽全面取代條碼用于單品信息采集是不現實的。但對于滿足現代物流管理的大流量、高效率、可視化等需求而言,則非射頻技術莫屬。
鑒于上述分析,根據條碼和射頻技術的不同特性,選擇在不同應用對象上分別使用條碼和射頻卡,不失為揚長避短的明智抉擇。其基本思路是:
將條碼技術主要應用于單件物品(含出廠整包物品)。對于即將入庫或出庫的單件物品,有統一條碼標簽的,即將其條碼信息通過條碼閱讀器采集到管理信息系統;對沒有條碼或條碼破損的單品,或拆改包裝的新包裝品,則統一編碼、印制條碼標簽,并錄入到管理信息系統,集中實施條碼化管理,實現對在儲物資信息的實時監控。
對于待運物資,則以集裝箱、集裝方艙、運輸汽車整車為運輸單元,分配RFID射頻標簽,標簽輸入本單元所裝物資品種、數量、到達地等基本信息,將射頻卡號及其內含信息一并登錄入管理信息系統,并建立射頻卡號、運輸單元和內裝物資的條碼信息之間的關聯。運輸途中可通過預設在運輸線路的中間站或終點的射頻識讀設備,將采集信息傳輸到管理信息系統,從而實現對在途物資的及時監控。到達目的地后,則可直接將所運物資與射頻卡信息自動核對入庫,確保物資完整,提高收發作業效率。
4 基于自動識別技術的現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自動識別技術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目的在于進一步規范物資基礎管理,大幅度提高物品信息采集效率和質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它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研制開發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的。為了更好地實現現代物流管理所追求的“7R”系統目標,除了應用上述自動識別技術以外,還須綜合集成GPS或PDA/北斗衛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管理、現代數據通信等技術,實現物流管理信息化。
信息處理平臺
微型計算機和服務器系統作為主要信息處理設備,互聯網+物流管理局域網作為主要數據交換平臺,通過Windose網絡操作系統,采取C/S(客戶機/服務器)+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結構,連接成一體化的信息處理平臺。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選用Oracle 9i 或SQL Server;地理空間數據庫選用MapInfo。
技術應用方案
采用一維或二維條碼,以數字、文字等信息對庫存物資進行標識,提高物資入、出庫信息采集和倉儲物資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采用射頻卡/識讀設備,對運輸單元及其貨物進行自動識別、記錄和管理,及時掌握在途物流信息,并可實現庫存物資瞬間動態增減;
采用PDA/北斗衛星定位技術或GPS技術,實時獲得在途運輸單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采用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將目標相關地理信息,實時傳送到后臺數據庫系統;
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開發GIS地理信息系統,對空間相關數據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擬,并在指控中心顯示,實現在途物資可視化管理和控制。
系統組成及其功能
倉儲物資管理系統:除滿足通常倉儲管理系統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該系統采用二維條碼描述物品屬性,進行掃描快速錄入;依托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庫存物資瞬間動態增減。
運輸跟蹤系統:采用GPS與GIS集成技術,通過GPS接收機或北斗衛星終端機將運載工具的運行軌跡坐標、速度等信息傳送給GIS程序,將運載物資的當前位置及所經過的路線等信息實時顯示在電子地圖上,實現運輸途中物資機動跟蹤。
物流指揮控制系統:依托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將保障對象的需求及位置、現有資源及其分布、途中物資運送軌跡和保障力量分布等信息,實時顯示在指揮屏幕的電子地圖上,輔助指揮決策和機動控制。
系統運行描述
以一個運輸車隊為例。所派車隊的指揮車上配一臺GPS終端,其GPS代碼保存在后方數據中心,代表該車隊并對應其當前任務;該車隊中每一臺車分配一個射頻卡,并將其射頻卡號保存在后方數據中心,代表該車輛;在指定倉庫裝貨時,出庫物資信息通過二維條碼掃描采集到后方數據中心,通過與射頻卡號的對應匹配,代表車隊上的物資明細,從而實現車隊、車輛和該車所裝物資的靜態關聯。車隊行進過程中,物流指控中心不斷接收該車隊GPS代碼的相關地理位置信息,并通過GIS實時展示在電子地圖上,映射出該車隊的動態信息(如車隊現在所處地理位置、時速、所運物資明細、運達目的地等),從而實現該車隊在途運輸可見性。通過后方數據中心與該運輸車隊指揮車上PDA的即時通信,可調控車隊的行進狀態(更換路線、停止、返回等),實現該車隊的在途可控制性。
參考文獻
[1]裴向前.美軍物資分發自動識別技術[J].物流技術,2000(3).
[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統[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中圖分類號:F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92-02
一、我國物流業的起源及現狀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關信息進行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作為一種服務性行業,其發展與整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美國銷售學家帕爾說,“物流是節約費用的廣闊領域”。從二戰以后到現在,物流業在歐美日等國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會,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各國政府日愈重視物流產業的規制和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之一,物流發展水平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80年代初,隨著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發展,物流概念與物流意識傳入國內,受到政府和學者的重視,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發展在整體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物流機構多元化、物流觀念落后。這一階段國內的物流業發展緩慢,主要處于物流新概念的引進階段,對物流概念的內涵、物流經營的實質、運作物流應具備的要素,以及如何發展我國物流等問題的認識和探討都不夠,從而導致物流發展較為緩慢。
針對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物流業發展十分落后這一極不協調的現狀,我國從90年代初開始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物流發展的成功經驗,大力推動物流在國內的發展。1992年,原國內貿易部提出了《關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意見》,并在上海、廣東確定了試點企業,大中型儲運企業發揮設施優勢,改造、完善設施,增加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向社會化的現代物流中心轉變;小型儲運企業向配送中心轉變。1996年,原國內貿易部又發出《關于加強商業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工作的通知》,同時提出了《商業儲運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草擬了《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規劃》。其中,提出了發展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商業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建設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現代物流網絡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并對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建設提出了總體構想。至此,我國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來。
在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政府推動下,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長,2002年增長8%,全年經濟增長總量首次超過10萬億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將其生產制造基地遷到了中國,建立配套的產業群,全球零售業、物流業巨頭也競相在中國設點布陣,如沃爾瑪、聯合利華公司、美國家得寶(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國公司分別在深圳特區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見,新興的物流業在我國原有流通業發展的基礎上,正在朝著更寬更廣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的物流產業呈加速發展態勢。從物流區域市場看,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物流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重要的樞紐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為區域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基地。從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來看,民營企業、多元化股權結構的新興物流企業,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組織各種物流資源等方面能夠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都得到迅速擴展。部分傳統的運輸、倉儲、批發企業,通過向物流服務領域延伸,逐漸發展成為專業化的物流服務企業。從物流細分市場來看,發展迅速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經濟為服務對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國有企業在優化內部物流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的物流服務需求。上述兩部分企業需求將成為支撐我國物流產業發育與發展的主要市場基礎。此外,以消費者為對象的物流服務,如商品快運服務、配送服務等也得到快速發展。
二、我國物流業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物流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可是其中仍深藏著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影響著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具體表現在:
(一)對物流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發展戰略不明確,企業自身定位模糊。許多人對現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的物資管理層面。沒有把物流作為價值流對待,缺乏物流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識,從而在思想認識上禁錮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國很多物流企業對本企業的發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這樣導致企業不能按照明確的目標去發展,從而處于被動地位。
(二)物流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滯后,影響物流效益。現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能夠有效連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大型綜合貨運樞紐、服務于區域經濟或城市內部的各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還比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業往往被動地滿足客戶需要,在服務項目的開拓、市場反應速度、價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實行市場運作。同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以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還比較緩慢,物流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普遍,產、供、銷一體化,專業化操作程度較低,直接導致了物流作業過程的效率低下、成本過高。
(三)物流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設與現代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我國網絡技術發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統建設相對滯后,很多物流企業沒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而少量擁有信息系統的企業,也僅利用在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建立企業的網站和網頁等方面,使得及時性差,而且出錯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對落后和物流專業人才短缺。相對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較落后,從事物流專業研究的機構和大學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業只能靠經驗來制訂物流服務標準,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務老套成規,不具新穎性,缺乏活力與競爭。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的瓶頸。
(五)貨物運輸成本較高。中國的貨物運輸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費用占了貨品總成本多達30%,這個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國物流費用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費用只占10%。據統計,我國貨運車輛的空駛率平均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業空駛率達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體效益較差。我國物流行業管理一直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物流業的管理權限被分別劃歸若干個部門。比如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資源,分別直屬鐵道部、交通部、航空總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資源的分散化,物流企業的低效運作,使本應具有的整體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礙物流業發展,難以形成社會性的物流配送體系。
三、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對策
(一)明確發展戰略企業的發展戰略決定了企業以何種姿態參與市場競爭。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要深刻認清自己在生存環境中的實力和地位,制定明確的企業發展規劃,根據市場情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合理確定市場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嚴格執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體制,重組物流業務流程。1、制定不同于運輸方式下統一的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備標準,打破全社會物流市場相對割離、條塊分割的物流管理體制,促進形成社會化的物流系統和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網絡;2、改變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將企業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人員和組織實施有效剝離,促進社會化、專業化物流企業的發展;3、按照社會化、專業化、精干高效的原則,建立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物流企業,加快物流市場主體的發育,加快發展以民營企業、多化股權結構為標志的新興物流企業,積極面向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經濟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并在物流經營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盡快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
(三)構筑物流企業運作平臺,實現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業資源規劃)實施,開發應用物資編碼結構和基礎編碼軟件系統,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數據信息網上傳遞;2、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掌握物資需求情況,實行網上競價采購,并對配送、庫存積壓等物流信息實時進行監控,以降低采購成本,加速資金周轉,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處理機制,以最快的速度將最有價值的信息梳理出來,盡可能采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綜合競爭力。
(四)開展供應鏈管理,增強企業物流競爭能力。供應鏈是以滿足顧客需求變化為中心,將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和顧客相互連接,實現更多的技術和資源共享的一種管理方法。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處理好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應充分運用供應鏈思想為下游服務,為最終用戶服務。加速企業供應鏈建設,可以使成本降低,使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市場,服務于用戶。
(五)發揮政府與企業的積極作用,加強行業規范建設,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斷完善物流行業規范,建立相應的法律條款,保護物流行業協調、健康發展;建設一批專業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為開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提供迅速、準確、安全、高效的商貿物流信息服務。企業要完善貨運站場功能,增添現代化設備,提高辦公效率;要建立適合自身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來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信息共享。
(六)加快建立企業資源的整合速度機制。要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及時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的關鍵是要有較快的資源供應和整合速度。物流服務提供者對上、下游的配送需求的反應速度越快,前、后置時間,配送間隔就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快,商品周轉次數就越多。
(七)培養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現代物流業之間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要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必須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物流管理隊伍。1、企業要轉變用人觀念,真正把人作為一種資源進行開發和管理。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人盡其用;2、健全以經濟利益為基礎的激勵機制,完善新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勵作用;3、要對員工進行培訓,并制定好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不僅提高企業生產力,也提高了員工的自身競爭力;4、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企業文化。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把企業目標和員工目標融合起來,使員工產生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一、我國物流業的起源及現狀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關信息進行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作為一種服務性行業,其發展與整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美國銷售學家帕爾說,“物流是節約費用的廣闊領域”。從二戰以后到現在,物流業在歐美日等國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會,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各國政府日愈重視物流產業的規制和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之一,物流發展水平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80年代初,隨著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發展,物流概念與物流意識傳入國內,受到政府和學者的重視,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發展在整體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物流機構多元化、物流觀念落后。這一階段國內的物流業發展緩慢,主要處于物流新概念的引進階段,對物流概念的內涵、物流經營的實質、運作物流應具備的要素,以及如何發展我國物流等問題的認識和探討都不夠,從而導致物流發展較為緩慢。
針對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物流業發展十分落后這一極不協調的現狀,我國從90年代初開始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物流發展的成功經驗,大力推動物流在國內的發展。1992年,原國內貿易部提出了《關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意見》,并在上海、廣東確定了試點企業,大中型儲運企業發揮設施優勢,改造、完善設施,增加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向社會化的現代物流中心轉變;小型儲運企業向配送中心轉變。1996年,原國內貿易部又發出《關于加強商業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工作的通知》,同時提出了《商業儲運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草擬了《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規劃》。其中,提出了發展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商業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建設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現代物流網絡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并對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建設提出了總體構想。至此,我國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來。
在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政府推動下,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長,2002年增長8%,全年經濟增長總量首次超過10萬億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將其生產制造基地遷到了中國,建立配套的產業群,全球零售業、物流業巨頭也競相在中國設點布陣,如沃爾瑪、聯合利華公司、美國家得寶(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國公司分別在深圳特區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見,新興的物流業在我國原有流通業發展的基礎上,正在朝著更寬更廣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的物流產業呈加速發展態勢。從物流區域市場看,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物流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重要的樞紐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為區域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基地。從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來看,民營企業、多元化股權結構的新興物流企業,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組織各種物流資源等方面能夠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都得到迅速擴展。部分傳統的運輸、倉儲、批發企業,通過向物流服務領域延伸,逐漸發展成為專業化的物流服務企業。從物流細分市場來看,發展迅速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經濟為服務對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國有企業在優化內部物流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的物流服務需求。上述兩部分企業需求將成為支撐我國物流產業發育與發展的主要市場基礎。此外,以消費者為對象的物流服務,如商品快運服務、配送服務等也得到快速發展。
二、我國物流業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物流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可是其中仍深藏著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影響著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具體表現在:
(一)對物流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發展戰略不明確,企業自身定位模糊。許多人對現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的物資管理層面。沒有把物流作為價值流對待,缺乏物流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識,從而在思想認識上禁錮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國很多物流企業對本企業的發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這樣導致企業不能按照明確的目標去發展,從而處于被動地位。
(二)物流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滯后,影響物流效益。現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能夠有效連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大型綜合貨運樞紐、服務于區域經濟或城市內部的各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還比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業往往被動地滿足客戶需要,在服務項目的開拓、市場反應速度、價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實行市場運作。同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以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還比較緩慢,物流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普遍,產、供、銷一體化,專業化操作程度較低,直接導致了物流作業過程的效率低下、成本過高。
(三)物流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設與現代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我國網絡技術發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統建設相對滯后,很多物流企業沒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而少量擁有信息系統的企業,也僅利用在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建立企業的網站和網頁等方面,使得及時性差,而且出錯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對落后和物流專業人才短缺。相對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較落后,從事物流專業研究的機構和大學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業只能靠經驗來制訂物流服務標準,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務老套成規,不具新穎性,缺乏活力與競爭。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的瓶頸。
(五)貨物運輸成本較高。中國的貨物運輸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費用占了貨品總成本多達30%,這個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國物流費用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費用只占10%。據統計,我國貨運車輛的空駛率平均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業空駛率達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體效益較差。我國物流行業管理一直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物流業的管理權限被分別劃歸若干個部門。比如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資源,分別直屬鐵道部、交通部、航空總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資源的分散化,物流企業的低效運作,使本應具有的整體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礙物流業發展,難以形成社會性的物流配送體系。 轉貼于
三、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對策
(一)明確發展戰略企業的發展戰略決定了企業以何種姿態參與市場競爭。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要深刻認清自己在生存環境中的實力和地位,制定明確的企業發展規劃,根據市場情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合理確定市場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嚴格執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體制,重組物流業務流程。1、制定不同于運輸方式下統一的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備標準,打破全社會物流市場相對割離、條塊分割的物流管理體制,促進形成社會化的物流系統和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網絡;2、改變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將企業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人員和組織實施有效剝離,促進社會化、專業化物流企業的發展;3、按照社會化、專業化、精干高效的原則,建立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物流企業,加快物流市場主體的發育,加快發展以民營企業、多化股權結構為標志的新興物流企業,積極面向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經濟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并在物流經營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盡快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
(三)構筑物流企業運作平臺,實現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業資源規劃)實施,開發應用物資編碼結構和基礎編碼軟件系統,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數據信息網上傳遞;2、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掌握物資需求情況,實行網上競價采購,并對配送、庫存積壓等物流信息實時進行監控,以降低采購成本,加速資金周轉,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處理機制,以最快的速度將最有價值的信息梳理出來,盡可能采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綜合競爭力。
(四)開展供應鏈管理,增強企業物流競爭能力。供應鏈是以滿足顧客需求變化為中心,將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和顧客相互連接,實現更多的技術和資源共享的一種管理方法。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處理好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應充分運用供應鏈思想為下游服務,為最終用戶服務。加速企業供應鏈建設,可以使成本降低,使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市場,服務于用戶。
中圖分類號: F27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3-0031-02
一、前言
以營業性貨運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后勤保障、貨運配載、倉庫出租、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在信息技術與服務支持的基礎上實現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需要的集成管理,代表著改造傳統產業的經營理念、服務項目、經營方式等的一種新興市場力量。根據國際上有關實踐與理論研究,可以將這種力量概括為:第三方物流。
近年來,“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的思想成為流通領域一個廣泛談論的話題。不過,外包(outsourcing)物流職能的方法最早來自人們對產品的儲運。在美國,和郵政、電報、電話一起出現的公共倉庫、鐵路和商用卡車運輸,與工業革命的歷史差不多一樣長。然而,當前的市場狀況正增加人們對物流職能的高度重視,并再次引起對外包物流的興趣。有效率地、合理地調整物流,以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變得日益重要。物流正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對第三方的外包成為一個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戰略問題。
(一)我國3PL公司的發展之路
第三方物流概念在國外已被廣泛接受,并在實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國物流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這一概念為物流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物流企業應抓住這次機遇,準確的定位、完善的組織、全方位的管理加上高科技技術的應用,將為物流企業拓展新的發展道路。
1.簡述中國3PL企業的發展條件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了發展第三方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1)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業發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觀基礎。推進企業改革,著力培育市場主體是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主要的進展體現在對國有企業放權讓利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使國有企業從計劃的執行者逐步轉變成為市場主體。(2)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商品物流技術的進步為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準備了充分的技術基礎。目前已有相當多的物流和配送技術開始進入中國并在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3)政府對物流業的政策支持。在我國流通領域對外開放政策中,鼓勵國外資本投資于物流和配送設施等。 (4)貨物運輸中小批量、多品種、高價值的貨物越來越多,客戶在運輸的時間性和服務質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5)在我國物流服務領域有相當大的開發空間。
目前我國一般工業產品的流通費用占商品價格50%左右,而新鮮水果、易變質食品和某些化工產品的流通費用有時高達商品售價的70%以上,我國汽車生產中90%以上的時間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儲存、裝卸和搬運時間。這些費用和時間上的消耗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2.中國3PL企業發展的特點與分析
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第三方物流市場份額較小,從不同企業的物流執行情況看,生產企業原材料物流的執行主體主要是供貨方,占46%,其次是公司自身,占36%,第三方只占18%。第三方物流占整個物流市場的份額大約在2%,而美國是8%,歐洲是10%。
(2)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偏小,由于目前我國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為主,不同的供應商會采用不同的第三方,總比例很小。物流企業規模偏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服務功能的多樣化,并影響物流服務質量的提高。
(3)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是影響物流需求的原因之一,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收益85%來自基礎。企業對于信息流的服務、貨款托收等的需求也很大,長遠看,大多數企業更傾向于“一站式”服務,要求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
(4)物流供給質量不高。物流服務質量是影響企業是否愿意將物流進行外包的主要因素,能否提高服務質量將直接制約物流需求的增長。
雖然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份額很小,但在未來十年內,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將以16%~25%的高速度增長。
二、加快我國3PL公司發展的基本構想
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與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之間相關性十分密切,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業發展實踐表明,只有獨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會物流的50%時,物流產業才能真正形成并趨于成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今后,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制定物流法規,協調有序發展,設置物流專業,培養物流人才
目前我國沒有統一的物流管理機構,也沒有相應的物流法規,部門分割、各自為政、重復建設造成大量浪費。國家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法規,使物流業有計劃、有序地發展,避免一些不應有的損失和浪費。因為物流企業占地多,投資大,要修路、建庫、買車等,不能說上就上,說下就下。要充分利用原物流企業的場地、設施,把老企業的改造和新企業的建設結合起來,協調發展。
缺少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術力量是我國物流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國外物流和配送的發展經驗來看,企業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從業人員應當具有一定物流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培養高級物流人才,加強物流理論研究,是發展第三方物流業的迫切需求。
2.以聯運企業的網絡經營改善物流系統的低組織化狀態
商品經濟概念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遭到排斥,地區經濟長期封閉,物流技術落后,尤其是嚴重的條塊分割,造成了物流系統的低組織化。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局部地區在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投入超前于整個物流系統的水平,不同技術水平的物流系統銜接上的困難,造成了物流系統運行相對封閉,也形成了跨地區物流的低組織化狀態。
以網絡系統提供服務的產業具有一種特殊的經濟效應,而這種效應可以隨著參加者的增加以幾何級數增長。這種意義上的規模經濟效應,往往被稱為“網絡經濟效益”。這也是物流業的主要特色。物流企業的覆蓋地域越廣,用戶越多,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發展物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擴大物流系統,從而刺激一個自力更生的增長過程。
針對物流企業生產空間跨度大,連續性強的特點,在政企分開之后,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應作相應的改革。一是改變舊的區域陣點式企業組織,通過建立跨地域的物流組織體系,形成全國性的運輸企業集團;二是改革現有的物流企業構成,大力發展綜合性物流企業,形成由網絡體系為中心的、物流與運輸公司相結合的物流企業組織系統。
3.開展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物流
按照物流企業完成的物流業務范圍的大小和所承擔的物流功能,可將物流企業分為綜合性物流企業和功能性物流企業。功能性物流企業,也叫做單一物流企業,即它僅僅承擔和完成某一項或幾項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從事的物流功能,可將其進一步分為運輸企業、倉儲企業、流通加工企業等,而綜合性物流企業能夠完成和承擔多項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綜合性物流企業一般規模較大、資金雄厚、并且有著良好的物流服務信譽。
我國物流產業應積極采取形式的客戶定制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國目前物流企業在數量上,供大于求;在質量上有所欠缺,滿足不了需求的質量;物流網絡資源豐富,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作為物流企業完全可以不進行固定資產的再投資,采用委托的形式,運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經驗和技術,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主要思路為:不進行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低成本經營和外包原則;將主要的成本部門及產品服務的生產部門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處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銷售隊伍和管理網絡;實行特許制,將協作單位納入自己的經營軌道;公司經營的核心能力就是綜合物流業務的銷售、采購、協調管理和組織設計的方法與經驗,并且注重業務流程創新和組織機制創新,使公司經營不斷產生新的增長點。
4.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硬件配置
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1)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建、更新、改建物流基礎設施,使其符合第三方物流業務發展的需要;(2)加強運輸網絡建設, 優化運輸結構和路線,提高和完善運輸樞紐控制貨物流動的能力,形成交通便利、調控靈活、通暢的運輸體系;(3)改善物流配送中心倉儲條件,提高儲存能力和出入庫作業效率。(4)加強物流信息傳遞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物流信息網絡化。
在硬件配置上:(1)使用先進的運載工具,根據商品、用戶運輸特點,選用高效、節能、專業化、多樣化運載工具,實現運輸專業化、網絡化、自動化;(2)應用先進的運輸方式,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以方便、快捷、優質、經濟的運輸服務滿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3)加快倉儲設施改造,采用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分揀裝置、托盤、集裝箱等現代物流技術,提高倉儲效益,實現裝卸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裝卸效率。
第三方物流戰略設計,在體制上需要向部門主義挑戰,將不同行業的活動聯成無縫的物流管理系統;意識上要強調用戶導向的準則,向自我為中心挑戰,形成協同運作體系。其核心是強化創新,需要從意識開始滲透到技術、組織和經營方式及過程之中,相關物流服務過程包括物流增值服務的延伸,往往使一些制造生產過程的縮短,資源更集中于其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道立,龔國華,羅奇.物流和供應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 崔介河.物流學概論[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7:4.
[3] 宗華.現代企業物流戰略的創新與發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1).
[4] 駱溫平.第三方物流――理論、操作與案例[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1.
[5] 賀盛瑜.第三方物流理論與實務[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05.
[6] 文剛.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
[7] 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8] 高雷.企業物流[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第四方物流;4PL;發展模式
Key words: 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development model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3-0023-02
0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到來,企業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難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甚至成為影響企業成長的障礙,而先進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以及管理咨詢行業的日益成熟,為一種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了條件,使第四方物流的實現成為可能。我國的物流市場尚未發展成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也還處在起步階段,物流行業“多小散亂”的格局仍未打破,在這種大環境下,可以利用政府高度統籌資源的優勢,率先走出第四方物流發展的創新之路,以帶動第三方物流發展,形成3PL與4PL互動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我國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1 第四方物流簡述
90年代末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個供應鏈集成商,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所擁有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套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企業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物流網絡的設計和經營管理、供應鏈設計與改造、對區域物流進行規劃和資源整合、為國際物流一體化運作提供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組織通常由制造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技術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合作成立。與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利用各組織成員的優勢資源,面對整個供應鏈提供服務,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對上下游企業的物流運作進行規劃、評估與再造,提供供應鏈整合的解決方案,推進供應鏈變革重組達到最優狀態。
2 國外第四方物流發展模式
自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提出后,國外已有先進的管理咨詢公司、物流企業或制造企業將其付諸實踐。總的說來可以分為三種發展模式,即協同運作型、方案集成型和行業革新型。
2.1 協同運作型 協同運作型,即3PL與4PL采用商業合同或者戰略聯盟的模式合作,共同開發市場,由4PL向3PL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技術、供應鏈策略、市場進入和項目管理等。然后對物流系統的解決方案進行規劃和整合,再由3PL去執行和完成操作。該運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不直接與企業客戶接觸,而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其提出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再造的物流運作流程等進行實施。這種模式一般出現在第四方物流發展不是很成熟的階段。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中,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工作小組或項目小組,盡管他們不是以獨立的第四方物流形式出現。
2.2 方案集成型 方案集成型,即4PL將整合3PL和其他相關企業的資源、技術和能力,對其進行綜合管理和配置,借助3PL為客戶提供全面集成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3PL利用4PL提供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服務,4PL作為一個樞紐可集成多個服務商和客戶的能力。該運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作為生產企業與第三方物流的紐帶,將生產企業與眾多第三方物流連接起來,這樣企業客戶就可以直接通過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來實現復雜的物流運作的管理。這種模式通常應用于第四方物流發展的中級階段。這時第四方物流已經可以獨自地尋找客戶,開發市場,并聯結相關企業的資源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2.3 行業革新型 該模式中4PL為多個行業的多個客戶開發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在這種運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為同一行業中的多個客戶發展和執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行業解決方案的形成將帶來巨大的收益。這種模式是第四方物流發展成熟的形式。此時的第四方物流可以獨立地承擔多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供應鏈資源整合,創造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發達國家實踐第四方物流的三種模式,同時也是其第四方物流發展有低級形態到高級形態的三個階段。但由于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的環境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不具備完全效仿這三種發展模式的條件,但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走出一條不同的發展4PL之路。
3 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的SWOT分析
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物流行業以及相關支撐行業發展不成熟的客觀限制,同時也擁有發達國家不具備的政府高度統籌資源能力的優勢。
3.1 優勢 ①市場需求優勢。我國物流行業呈現著“多小散亂”的局面,眾多的物流需求企業難以找到可以提供全面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的供應商,從目前來看,這是一個需求強烈而供給匱乏的市場。而第四方物流就是要進行全面的供應鏈規劃,統籌散亂物流資源,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所以,在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具有廣闊的需求市場。②政府統籌優勢。相對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的市場經濟還未完全成熟,還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和適當干預。政府除了制定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之外,還可以通過建立物流基地、物流平臺、信息平臺等途徑進行第四方物流市場的培育、保障與監管。在該市場充分發育以后,政府再撤出市場,僅提供基本的保障服務而不直接介入。③后發優勢。物流產業發達的國家已經形成了第四方物流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一條發展第四方物流的途徑,我國可以學習借鑒其經驗教訓,少走彎路。
3.2 劣勢 ①支撐行業發展滯后。第四方物流需要統籌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詢、信息技術行業的資源,與客戶企業緊密合作,為其提供服務。目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剛剛起步,行業集中度仍很低;管理咨詢在企業管理中尤其在物流中的應用還不普遍,管理咨詢的業務范圍和水平也有待完善;②制造企業供應鏈外包意識不到位。大多數制造企業已經或正計劃將自己的部分物流業務外包給3PL來實施,但對于4PL卻持有各種懷疑或誤解的態度。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計劃將自己的全部物流和供應鏈業務外包給一個4PL來完成,或者還不知道存在一個4PL可以全面管理和實施自己的供應鏈業務。
3.3 機遇 ①政策機遇。09年國務院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要由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打破分割封鎖,整合現有資源,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同時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物流標準化進程和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些都為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打下了政策基礎。②經濟全球化機遇。要發展第四方物流,我們存在著相關支撐行業發展不成熟的限制,但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國際3PL企業、信息技術服務和管理咨詢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彌補自身的不足,加快發展第四方物流。
3.4 威脅 國外的優秀資源可以被利用,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威脅。來自國外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的競爭是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最大的挑戰,他們擁有成熟的物流理念和強大的運作實力,可以獨立地完成物流資源的整合,提供給企業優質的服務。正因如此,發展我們自己的第四方物流顯得尤為緊迫。
4 我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模式
面對我國薄弱的3PL及相關產業基礎,我們需要逆向思維,從培育4PL提供商開始,將政府引導和市場規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4PL在資源整合和產業串聯方面的優勢,以4PL促3PL,從而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的全面提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發展4PL:
4.1 政府先導,培育主體 因為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上規模有壟斷能力的大企業集團,而信息技術和管理咨詢公司也未能獨摯一幟。所以在市場發育初期,政府可以以收購或注資控股的方式獲得一家相對有實力的3PL的控制權。同時協調其他各方資源,包括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引入管理咨詢,為需求方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務。在這個階段,可以結合國外發展模式中的協同運作型,以項目為主線,有針對地組織一批初級的4PL團隊或工作小組,力爭成功地運作一些典型的4PL項目。
4.2 行業自律,完善市場 行業協會在這個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通過成功運作一些4PL實例后,政府幫助企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逐漸培育出了一些可以獨立行使4PL職能的企業,在相關企業間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可行的溝通渠道和運作規范。這時為提高市場運作效率,政府需要轉變角色,由主導變為協助,將市場的完善交給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有第四方物流的主體企業和協作方以及主要的客戶企業組成,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最終形成企業間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在這個階段,參照國外的方案集成性發展模式,由4PL企業自己尋找最合適的協作伙伴,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4.3 企業聯動,市場主導 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幫助下,4PL市場日趨成熟以后,企業間會自發形成聯動發展的高效局面。這時政府可以完全退出市場,僅僅行使服務和監管的功能,行業協會也可以僅僅作為企業間的交流平臺,只是在出現新的問題或新的技術時重新調整行業標準。第四方物流發展到這個階段,已達到借鑒國外行業革新型發展模式的條件,可以進行多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物流整合,形成4PL和3PL聯動發展的格局。
5 結論
在物流市場基礎薄弱的前提下,將政府、行業和企業的作用結合起來,三者在各個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促成4PL市場和4PL企業的成熟完善。以4PL帶動3PL,以3PL促進4PL發展,整合各方資源,為客戶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最終達到完善物流市場,優化物流效率的目的。這是當前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值得嘗試的模式。
參考文獻:
[1]John 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煤礦企業的供應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在市場環境下,供應模式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隨著常規供應模式被打破,煤礦企業從多方面強化供應系統的現代化、信息化發展,減少供應系統中的一些薄弱環節,進行全新的技術改革和創新運用,全面推進煤礦企業供應系統的整體發展,促進煤礦企業的效益不斷提升。本文旨在進一步圍繞現代市場環境下的供應模式與煤礦企業的發展相融合的整體來分析,剖析當前煤礦企業中供應模式存在的現狀與不足,進而從多方面探討適應煤礦企業發展需求的現代物流供應系統,推動煤礦企業的現展步伐。
一、簡述市場環境下供應模式與煤礦企業的整體聯系
1、整體概念分析
煤礦企業供應物流系統是一個全面的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針對物品采購、庫存管理、信息處理等多方面的環節運用,在這么多個環節中,物品的采購環節是企業供應物流和社會分流的界點,是煤礦企業的物資從內部向外部流動的必經之路,庫存管理是核心,要從物資采購以及供應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優化,依據企業的生產計劃情況安排庫存,實施采購計劃,并根據煤礦企業的生產條件,制定企業生產要求的各項物資需求,形成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對于煤礦企業而言,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征,譬如,煤炭企業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和龐大的設備群,且種類各異;物資使用環境具有不確定性,與地質條件等關系極為密切,具體的使用十分復雜。因此,煤礦企業的供應系統具有安全性、連續性、高效性的特點,要從多方面進行整體把握,切實做到物流服務的及時、高效,并且滿足煤礦企業的生產需要,營造順暢高效的生產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2、計劃管理的整體運用
在煤礦企業的供應系統上,可以通過有效的物資計劃安排,形成物資供應采購中心,并圍繞煤礦企業的設備需要、原材料選進等相關程序設計和執行,在企業有計劃的安排之下,可以減少盲目的采購帶來的資源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決策失誤的發生幾率,增加企業效益。同時可以圍繞生產的需要,對需要的物質進行及時的供應。因此,從多個角度采用現代化的、有計劃的供應管理,將每一個管理環節落實到煤礦企業的生產環節,對于每一項物資的需求形成清晰的賬目,包括有物資名稱、規格型號等,能為煤礦企業的物資采購供應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提高煤礦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提高規范化水平。
3、物資采購的重要表現
在煤礦企業的供應模式中,系統化的運用采購方式,并針對煤礦企業的現實生產需要和實際材料的市場需求進行整體的量化,形成全方位的物資采購系統。對于煤礦企業的生產經營、物資流動、日常管理、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等現代化的模式,可以通過現代化的信息化理論建設,采用網上代銷、網上采購、網上直接供應等方式,能全面提升整體效益,促進煤礦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批量采購的規模發展,促進整體效能的提升。在當前煤礦物資供應風險加大的形勢下,要盡快優化物資供應價值取向,調整工作重點,科學理性的進行采購,采取切實措施嚴控風險,確保物資的安全供應、及時供應、經濟供應,促進企業的健康高效運轉。
二、煤礦企業當前供應系統運行的現狀
1、現代管理手段運用不夠
在煤礦企業的物資采購管理上,需要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譬如現代物流的綜合管理體系、計算機系統的全面運行等技術手段。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在采用電算化的管理方式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據資源的充分共享,使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沒有完全發揮其優勢。同時,這種分散型的管理系統使各項數據較難整合應用到一起,使收入清算工作難以保證其公正性。所以,現有的財務管理的技術手段,沒有充分調動各個環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充分發揮信息優勢和管理優勢,不利于煤礦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效率的提高。
2、監督體系的整體完善不夠
在煤礦企業的物資采購中,加強監督管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監督管理的加強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當前的一些企業中,依舊存在監督不到位的現象。采購監督還只局限于形式,缺乏健全的、具有法律約束能力的配套規章制度,造成無法可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同時,項目歸口管理部門也未及時與職能監督部門實時溝通,監督部門不知到哪些項目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未能提前做好相應監督計劃,法規、監察、審計、財務、整頓辦等內部監督只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其結構也不是相當的完善,還有一定的改善空間。所有這些都不利于對物資采購的有效管理。
三、市場環境下煤礦企業供應系統的具體運用模式
1、專業管理的指標體系及目標值
(1)采購訂單處理及時率
采購訂單處理及時率=[(采購訂單處理天數>考核時長)的采購訂單條目數]/(考核時段的采購訂單總條目數)*100%。目標值為
(2)物料憑證沖消率
物料憑證沖消率=考核期間的沖消物料憑證的條目數/物料憑證的總條目數*100%(物料憑證沖銷條目數/(收貨確認+出入庫+服務確認)。目標值為
(3)采購申請處理及時率
采購申請處理及時率=[(采購申請處理天數>考核時長)的采購申請條目數]/(考核時段的采購申請總條目數)*100%。目標值為
(4)物資采購計劃完成率
物資采購計劃完成率=考核期已完成的采購計劃項數/考核期應完成的采購計劃項數。目標值為100%。
(5)物資采購合同完成率
物資采購合同完成率=考核期已完成的采購合同份數/考核期應完成的采購合同份數。目標值為100%。
(6)物資供應計劃完成率
物資供應計劃完成率=考核期已完成的供應計劃項數/考核期應完成的供應計劃項數。目標值為100%。
2、業務流程環節控制的有效手段
現代化的信息系統管理,是根據具體物資采購業務流程控制環節提出的。如:用戶權限控制機制;用戶唯一性限制,統一認證(Ukey);不能同時具有多個崗位的角色等都是系統功能在安全控制的體現,更好的實現業務流程的具體控制模式。建立采購與銷售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并實行統一的代碼管理,對采購與銷售給予在線流程控制,對于涉及的現場采購上報,要事項嚴格監督,系統生成采購清單,并進行分類,形成電子采購平臺、管理平臺、業務流程平臺等多個集合要素,通過管理集中、流程透明、系統控制的業務流程環節,全過程可以追溯的方式,進行陽光管理、規范管理,從而在煤礦企業內部形成銷售價格和資源分配由市場決定的開放、透明模式,從而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按照主觀意圖違規操作的腐敗現象的發生。
3、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技術提升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erce) 即通過網絡進行的生產、營銷和流通活動,它不僅指基于因特網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擴大宣傳、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概念,而是一個以互聯網支撐的企業商務過程,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
一、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近況
1998年3月6日, 世紀互聯通訊技術公司與中國銀行合作的交易在互聯網上成功實現,這是我國首筆互聯網上的電子交易,標志著我國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實用階段,之后,我國就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的熱潮。
自2005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逐漸步入穩定增長期,網民人數劇增,2006年上半年突破 1.03億大關,網民訪問購物網站的熱情進一步提高。經常訪問購物網站的網民比例從2005年的16.7%增加到2006年的53.1%。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26%的網民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經常上網購物的人數已達 3000萬人。而且,通過各企業在2006年不遺余力地推廣和宣傳,更多的普通網民開始關注、了解并使用網上支付。另外,據iResearch艾瑞咨詢最新推出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通過B2B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 200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為561億元。
由以上數據可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分迅速,處于上升的趨勢。但是,認真分析發現,在蓬勃發展的背后,中國電子商務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二、中國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是在市場經濟體制與運行機制還不完善的基礎上推進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其發展環境和條件尚未完全成熟,從總體上說,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存在許多問題。就目前而言,面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問題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阻礙電子商務廣泛應用的首要的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電子商務是基于互聯網的,而由于互聯網的誕生并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為了能更方便地共享計算機資源。正是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對于要借助它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為網絡的開放性,致使“黑客”四處出擊、病毒侵害、網上欺騙、網上盜竊等非法現象時有發生。在開放的網絡上處理交易,傳輸數據的安全也受到了“黑客”的威脅。
2.觀念和認識問題
因為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它的運行模式與人們固有的消費、購物習慣差異很大,長期的基于“現實世界”的傳統商務模式在社會大眾的商務行為意識中根深蒂固,所以大多數生產者、經營者或消費者往往對電子商務持懷疑、觀望甚至拒絕等態度。這一方面是因為公眾對于新技術的理解程度還不到位,就一般消費者而言,人們習慣于現金消費,對個人信用卡及第三方支付系統所形成的信用消費缺乏足夠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公眾對互不見面的網上交易中誠信的擔憂,他們對網上產品的質量不信任,對售后服務及商家的信譽把握不足,因而對電子商務方式銷售的商品心存疑慮。
3.社會商業信用問題
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而我國因市場經濟體系與市場機制還不規范、不完善,因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制度。長期以來,我國法制環境建設滯后,社會信用道德系統殘缺,商業信譽低下,企業法制觀念不強,社會成員在經濟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信用度等都讓我們深感焦慮,欺騙與欺詐行為、抵賴行為時有發生,社會信用環境岌岌可危。
4.物流配送體系問題
電子商務中進行著大量的有形商品的異地交易,整個交易鏈條中無法回避的環節就是商品的配送問題。我國現代物流的起步較晚,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與運作經驗,中國物流市場一直沒有形成閉環式的網絡鏈條,郵政在某個層面上充當著物流角色。但我國現有的郵政系統費用高、反映速度慢,這使其難以為電子商務提供優質的物流保障。而現有的小型物流配送公司,他們實力小,運作不規范,多是各自為政又受到區域極大的限制,因而原本不多的物流資源也沒有被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這就更造成了電子商務飽受物流問題的困擾。
5.支付與結算問題
網上支付與結算可以通過銀行卡、電子支票、電子現金等各種方式實現,目前主要以銀行卡支付為主要形式。而目前我國金融服務水平和電子化水平并不高,雖然各大銀行已經開展了網上銀行業務,但是由于各專業銀行網絡選用的通信平臺不統一,影響了各銀行間跨行業的互聯、互通和網上的跨行支付,進而也使得其中的安全認證問題較為突出。因各個銀行缺乏統一、權威和全國性的CA認證中心,容易導致交叉認證和重復認證,出現問題后的責任認定和仲裁結果的執行等復雜的法律關系難以解決等都增加了網上交易的風險。
6.信息化問題
我國開展信息化建設時間相對較晚,且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不足,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夠、水平不足,難以適應電子商務進一步快速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國內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由于我國目前的企業還處在新舊經營模式的轉換階段,落后的經營模式和陳舊的經營理念制約著信息化的進程。據調查,目前我國企業進行系統建設和系統整合應用的僅占企業總數的5%~10%,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則更低,僅占1.9%。這就使得作為商務活動重要一端的企業難以開展有效的電子商務,這直接影響到國內電子商務的快速和諧發展。
7.法律法規問題
雖然電子商務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多年,但由于它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因而在這方面還沒有制定相關的完整的法律文獻,如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證、隱私權保護、電子合同的擬訂與書面形式要求、簽字的確認、電子提單的形式與轉讓、糾紛調解、網上打假、電子貨幣、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問題的解決還缺乏相應的活動規則和法律制度規范,使得對網絡犯罪的定罪和處罰沒有切實可行的依據。
8.人才缺乏問題
電子商務實現的關鍵最終仍然是人,電子商務是信息技術與商務的有機結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而眼下各大企業缺乏的正是這樣的人才,這里的人才不僅僅指精通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商業人才,也包括物流、法律等相關專業的人才。所以說,人才的匱乏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又一難題。
三、中國發展電子商務應采取的對策
電子商務是一項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以下的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1.加快電子商務所必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參與,加大投資力度,合理引導資金投入,盡快建設新一代的高速信息傳遞骨干網絡和寬帶互聯網,提高上網的速度,降低上網的費用。要組織必要的技術攻關,購置必要的硬件設備,開發和引進相關軟件,使中國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同時,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資的力度,盡快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內部信息管理的電子化,為推動全社會電子商務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研究安全技術,建立網絡安全體系
安全技術方面,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組織專業的安全技術研究隊伍,集中力量開發并研究一些網絡安全技術,如密碼技術、防火墻技術、認證技術等,為用戶建立起一個安全的網絡運行環境,保證網上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賴性,從而使用戶可以在多種應用環境下方便安全的使用網絡進行商業活動。其次,企業應加強自身網站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配置:及時安裝補丁程序,減少漏洞;安裝防病毒軟件和防火墻,加強內部網的整體防范能力;對重要數據進行加密傳輸。
3.加快支撐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體系和金融體系的建設
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既要鼓勵郵政部門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完善郵政實物網絡和信息網絡,降低物品遞送成本,提高遞送效率,并與從事電子商務的單位簽訂合作協議,積極開展各種新服務。另外,我們還要逐步開放市場,引進國外先進物流技術和裝備,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鼓勵國內企業與國外、境外物流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資合作,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并逐步建立起全國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在金融支撐體系方面,要積極推進網上銀行業務,完善電子支付系統,提高銀行電子支付水平,鼓勵和引導各類銀行、工商企業和消費者使用銀行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等支付和結算工具。鼓勵各商業銀行網絡建設相對統一的通信平臺,在今后條件具備時,成立統一的網上結算中心,實現跨行業務的互聯、互通,建立一個安全、方便、快捷、遍及全國的個人信用卡和電子支付系統。
4.完善誠信體制,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電子商務的信用問題,不僅是電子商務網站如何在其經濟行為中遵循信用原則,更主要的是要為電子商務交易的各方參與者建立必要的、適合電子商務特征的誠信體制,同時要采取積極措施逐步建立起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信用認證中心和全國聯網的信用等級數據庫,對參與電子商務的每個用戶進行信用等級的動態評價,并發放數字等級證書,增強電子商務交易的可靠性,解決目前電子商務信用問題。
5.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法律和法規體系
針對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政府應早日出臺更多可具體操作的電子商務法及獨立的電子商務貿易、稅收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我國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既要符合我國的實際,又必須能夠與國際接軌。從我國商務活動的實際出發,新的電子商務法規必須具有規范交易程度和行為、保障公平交易和安全、明確規定電子商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責任,使規范電子商務行為的處罰措施有法可依,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寬松而又安全的法律保障和外部環境,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地發展。
6.需進一步更新觀念,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電子商務意識。要讓人們體會到電子商務真正帶來的方便,帶來的價格和服務上的優勢,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上網消費,為電子商務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同時,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加快我國電子商務建設的步伐。在國內的人才培養方面,既可以通過在各類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講授相關課程來培養本專業人才;也可以采用在職培訓、遠程教育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各部門、各單位現有的業務骨干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為社會輸送真正有用的專業人才。
四、結束語
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現在的發展還很不完善,但電子商務的市場發展潛力是無窮的。展望未來,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電信和網絡市場開放度的提高以及信息產品制造業發展的加快,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社會中的電子商務也在逐步完善中,我國的電子商務終將走上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道路。
參考文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流透明度越來越高,單純從商流中獲利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小,所以物流被視為“第三利潤源”。物流環節是企業降低成本、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競爭焦點。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服務水平還比較低,其中既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也有制度環境、技術水平等因素的約束。在國外物流公司涌進我國市場,刺激物流市場競爭力度的時候,我國的物流企業,尤其是占比重大的中小企業急需尋找提升服務水平、管理能力等途徑。中小型物流企業之間互相聯盟合作,將能很大程度提升這些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一、物流聯盟相關概述
(一)物流聯盟的概念
物流聯盟是以物流為合作基礎的企業戰略聯盟,它是指兩個或多個企業之間,為了實現自己的物流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網絡組織。它是介于獨立的企業與市場交易關系之間的一種組織形態,是企業間由于自身某些方面發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的契約關系。在現代物流中,是否組建物流聯盟,作為企業物流戰略的決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國,物流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組建聯盟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物流聯盟的組建形式
1.自發組成。即幾家志同道合的物流企業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示合作,共享數據資源,租用基礎設施,并且由合同或者協議黏合。這種組成形式因為范圍小、成員少、較為方便可行,但是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如果可以形成也是好的,但是難以形成龐大的組織體系,影響力不足,而且可以整合的資源有限,只能適合小范圍的物流合作。
2.由組織出面。由組織出面建立,并且統籌日常規范和建立標準專業的物流第四方平臺。一旦形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資源的利用率。但是這種大的聯盟形成過程漫長,困難較多,而且需要一個合適的盟主出面建立。對盟主要求很高,但是適用性廣,可以整合的資源多,利于我國物流標準化和統一化,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分攤風險。
所以自發地形成最初的聯盟形態較為容易,但是由組織建立的聯盟才是未來最好的發展趨勢。
(三)物流聯盟發展的相關研究基礎
戰略聯盟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來自契約理論及組織理論的支持。80年代的10年,標志著這樣一個時期,即發展伙伴關系和聯盟關系的思想已成為最佳的物流實踐的基礎。
Bowersox在1990年提出物流聯盟是一種雙方都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并能為共同目標分享合作策略的一種持久關系。
對于聯盟成員間的信任問題,Mayer等認為信任是盡管一方可能有能力對另一方進行監測或預防,但卻愿意放棄這種機會而相信對方不會做出對自己無利的事而自覺做出對雙方均有利的事情來。
同時,很多國內學者也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李駿陽從企業聯盟角度,將物流聯盟定義為由若干具備專業特色與互補特征的物流企業,通過契約關系結成的長期聯盟與合作。賀盛瑜認為物流聯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存在于非物流企業之間,廣義的還包括第三方物流。韓江研究了物流聯盟生命周期內的穩定性,分析了聯盟生命周期中建立與運營階段穩定性影響因素,提出從正確選擇和評估聯盟伙伴、建立公平合理的風險分配機制、構建較大核心能力差異的聯盟組織模式等方面來進行建立階段的穩定性。唐建民認為獲取規模效益、綜合利用資源和學習內化技能是構建物流聯盟的三大動機,物流聯盟協同實現機制包括“需求評估―伙伴選擇―合作治理―評價控制―適時調整”五個相互作用聯系的環節。
二、物流聯盟三維模型簡述
物流聯盟的三維模型是本文提出的物流聯盟成功的關鍵要素。物流企業要物流聯盟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物流三維的擴大,但是三維模型的擴大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方面是:數據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共享,聯盟信任保障(如圖1)。
(一)數據資源整合
類似于第四方物流的建設,共享或者最大限度地分享信息資源。例如,空車返回路途,車輛閑置數量,司機空閑等信息數據。成員企業把自己企業的閑置資源放在平臺上,然后可以提供自己需要資源列表,建立這樣的平臺以后,各個企業可以用自己的閑置資源換取自己需要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物流企業下游分包商的投標和制造企業需要物流公司的招標等。
(二)基礎設施共享
就物流而言,除了數據的傳輸,最重要的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建設初期往往因為成本過高導致企業不堪重負,如冷鏈設施、倉庫等。在數據資源整合的前提下,各家物流公司的基礎設施可以互通有無,互相交換、租借或者達成其他共識的方式來得到自己短期需要的基礎設施資源。如果說數據資源整合是為了信息流的共享,那基礎設施共享是為了資金流的節省。
(三)聯盟信任保障
這是三個概念中最難把握的,是企業之間信任并且達成共識的關鍵因素。因為我國中小企業主大都有很強的利己性,但是沒有很強的利他性,所以有效的聯盟在我國的大范圍開展是有很大阻力的。在發展物流聯盟的時候防止成員之間利用聯盟關系進入他方市場或者給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需要設立成員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保證同盟的穩定。
三、物流聯盟的優點和難點
(一)物流聯盟的優點
1.業務整合。農村物流配送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當物流企業收到寄到某些偏僻農村的物流訂單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運送成本很高,而且路線不熟,造成很多不便,甚至虧損,但是拒絕送貨又影響企業形象。這時候如果有物流聯盟就不會有這么多的困擾,若將加盟的所有物流公司到該地區的物流單集中起來就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運量,這時可以通過盟友中的一家物流公司統一配送,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2.資源疊加。當面對一筆需要運力很大才能接下的物流訂單,作為小的物流企業很多時候只能無能為力,使得很多物流訂單被大公司壟斷,甚至可能出現物流公司服務水平下降的情況。在物流聯盟的物流環境下“小的物流公司通過資源疊加戰勝大的物流公司”。例如,有一單需要運力100的訂單需要物流公司配送,市場上只有一家運力100的物流公司,假設為A,那么傳統意義上這筆訂單只能由A接下。但是通過聯盟的物流企業B和C,B的運力為60,C的運力為70,那么加起來完全可以承擔這筆訂單所需要的運力,所以聯盟是中小物流企業抱團生存的重要方式。
3.短板彌補。短板彌補主要體現在業務外包上,一旦某公司有不擅長的業務范圍就可以通過物流聯盟外包給其他的物流企業。一方面,可以完成自身的任務;另一方面,分包企業下次也可以將其他業務分包給你,這樣就可以用租用的方式完成物流,而不用投入大量成本來滿足物流條件。同時,在一筆物流訂單里,總有企業不擅長的或者是相對利潤較少的部分,將這方面的業務外包,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水平。
(二)物流聯盟的難點
1.信息共享困難。不同物流企業在運作中存在很多信息沒有方式和其他物流公司分享或者不想與其他物流公司分享,不能分享體現在沒有固定和穩定的共享方式,不想分享主要是很多內部數據屬于企業秘密或者企業優勢不想將這種秘密或者優勢告訴其他企業。
2.信任關系緊張。物流聯盟成員的信任是物流聯盟存在的前提,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相信合作伙伴是有困難的。特別是在物流聯盟中,很多的盟友可能是以前從未合作過的,對于那些認識程度不高的企業在信任上很難達到充分信任的地步。
3.伙伴關系復雜。物流聯盟中盟友的關系相對復雜,他們既是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又屬于競爭對手關系,合作中難免受制于其他企業的利益而無法合作,所以合作伙伴關系的復雜性使得物流聯盟的存在有很大的困難。
4.利益分配沖突。物流聯盟中需要不同企業分享不同的資源,不論是在一次物流行為中的不同貢獻或是在長期物流活動中的資源租借,在利益分配上都會存在問題。一旦利益上發生沖突,那對于物流聯盟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不利的。
四、基于三維模型推進聯盟發展的對策
(一)有效整合數據資源
1.供需信息的共享。供需信息的共享前提是需要一個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這種平臺一般由聯盟中的盟主完成,盟主可以是一個經濟實體,也可以是一個不從事物流商業活動的組織。最理想的狀態是:盟主在物流行業具有影響力,但是本身不承擔物流業務。其功能是管理、組織、協調、調節,為物流成員企業規定公平合理的制度。建立這種第三方、第四方信息平臺以后,企業或者消費者就可以在此信息平臺上交換供需信息。共享的信息主要有兩種:第一,需要物流服務的對象,通過平臺需求信息,不同的物流公司通過平臺獲取信息后聯系接受服務的客戶。消費者通過對不同的物流公司篩選最后可以更好地選擇物流企業。第二,物流服務的提供者根據自身情況閑置資源信息,需要物流資源的物流公司通過平臺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從而達成協議,降低物流成本。
2.市場態勢的預測。在有效整合數據資源的情況下,就獲取了物流行業的大數據,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研究市場消費者的偏好,預測市場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動,提前準備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可以將資金重點放在未來發展前景好的方面。另一方面,可以給予學者、政府對物流行業市場發展態勢提供研究數據。
(二)全面共享基礎設施
1.統一標準。標準化是物流聯盟成員共享基礎設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流企業共享基礎設施一定是在標準化中完成的。匹配性能高的物流設施才能全面地共享。物流設施統一標準后,企業之間可以互相租用設施設備,減少資金投入,同時可以使用自己的閑置資源換取自己需要的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2.合理配置。全面共享基礎設施可以使物流企業配置設施的決策更為合理。減少短期的設施需求而投入的不必要的資金。對于不擅長的物流服務或者沒有多余資金購買的設備可以通過與聯盟中的盟友共享來彌補。盟友之間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享用基礎設施的共享就是聯盟可以吸引盟友的方式之一。而且在聯盟里的租用往往比和其他公司私下里達成共識來得更加方便和安全。
(三)持續保障聯盟信任
物流聯盟成員之間的合作信任大致分為:基于威懾的信任、基于安全的信任、基于共識的信任。威懾的信任是指通過制度,要求企業之間不能做違反規定的事,保證企業的利益,從而達到信任的效果。安全的信任是指企業合作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損失,但是這種損失是基于責任制落實的,不會連帶企業受到牽連。共識的信任是指不同企業有相同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不同企業行動的方向是一樣的,一旦做出違反盟友的行為自身利益也會受到損失。受到信任機制的約束聯盟成員就可以約束物流聯盟中的盟友。持續保障聯盟信任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完成:
1.設立壁壘制度。在持續保障聯盟信任中,首先要設置聯盟成員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進入壁壘的設置是為了讓聯盟里的成員質量更高,一旦成為聯盟的一員,那組織就要對物流公司負責,包括這個物流公司對組織的影響和對其他物流公司的影響;退出壁壘的設置是為了防止物流公司單純為了競爭市場,或者短期的合作獲得利潤以后脫離。一方面,是為了保證盟友的數量;另一方面,是為了杜絕個別企業為了短期目的加盟。在壁壘的保護和約束下,聯盟里的物流企業合作就有了基本保障。這是持續保障聯盟信任的前提,是基于威懾的信任。
2.落實責任制度。物流企業對于物流聯盟的擔心在于,萬一發生突發狀況的時候哪家企業來承擔物流損失。這種情況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幾種:第一,承包商承包業務,并且在分包以后出現問題的。由總承包商先行處理問題,承擔相應的損失,然后由承包商尋找是哪家分包商出現了問題,損失由總承包商向分包商索要。第二,由幾家公司合作接下,共同協商理清各個業務分工,再從所有業務中找到問題所在,由承擔該環節的物流公司承擔。這是持續保障聯盟信任的保證,是基于安全的信任。
3.完善分配制度。利益分配是一塊非常敏感的地帶,在聯盟物流的利益分配中可以采用事前協商的方法,在物流行為之前由幾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協商,提前協商付出的成本,提供的運力比例,提供的技術資源等,然后根據不同的物流活動分配利潤,以達到共贏的目的。在完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其他成員無法通過不正當的方式牟利,想要獲利只能完成好自己的物流服務,保證物流服務的妥善完成,最后才能從總的利益中得到相應比例的利益。這是持續保障聯盟信任的基本,是基于共識的信任。
五、結語
本文的宗旨和目的在于通過物流三維模型建立物流聯盟,通過物流聯盟使得中小企業可以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在物流行業發展越來越困難的今天,資源的整合利用是物流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一旦建立物流聯盟,物流行業的資金和技術瓶頸將被打破,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為浙江樹人大學)
參考文獻
[1] 龍江.基于競爭優勢的物流成長[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283-328.
[2] 李駿陽.論物流聯盟的本質及發展趨勢[J].財貿經濟,2003(8):81-84.
神鷹灶具是一家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燃氣具制造企業。與眾多民營企業一樣,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公司的管理和生產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根據神鷹灶具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加上前期的觀察與初步的物流活動分析,應用物流系統分析和設施規劃中的主流方法——SLP方法,決定在保持原廠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通過重新布置工廠車間的設施來改善工廠生產物流,降低物料搬運量,縮短搬運時間,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關鍵詞:設施規劃、物流分析、SLP
ABSTRACT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complex condition, such as equipment, delivery time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so on, it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have change on enterprise restriction. some ill Facility Layout will increase the material transit cost, invalid production and mass cost in restriction .Thus ,enterprise facility layou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on optimization of company facility according to facilities planning theory.
Shenying kitchen factory is a manufacturing which concluds professional designing, production, sales of kitchen tools. As with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reveales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 together with the pre-observation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activities,using the SLP method which is the mainstream method in Logistics System Analysis and Facility Plan to analyse its production process of logistics. I decided to keep the original area,through the re-layout of the facilities of the factory floo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of the factory.
KEYWORDS:Facilities Planning, Logistics Analysis,SLP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目 錄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節 選題背景 1
第二節 選題意義 2
第二章 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相關研究 3
第一節 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概述 3
一、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概念 3
二、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目標、原則 3
第二節 國內外物流設施規劃設計的方法概述 4
第三節SLP在物流設施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5
一、SLP的原理 5
二、SLP具體運作流程 6
第三章 浙江永康神鷹灶具現狀簡介 10
第一節 神鷹灶具簡介 10
第二節 灶具的工藝流程介紹 10
一、公司主要工藝流程流程設置 10
二、燃氣具加工工藝過程 12
三、SLP具體運作流程公司物流設施布置現存問題的概述 13
四、公司物流線路存在的主要問題 13
第四章 神鷹灶具物流設施規劃的分析與優化建議 15
第一節 設施布置分析與優化建議 15
一、物流分析 15
二、非物流分析 17
三、綜合相互關系分析 19
四、方案評價與選擇 25
第二節 物流設施改進后物流線路分析 27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30
第一節 總結 30
第二節 展望 30
【參考文獻】 31
致 謝 32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選題背景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 我國很多制造企業的物流設施布局不太合理。主要是因為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 物流量日益加大, 迫于生產的需要, 制造企業需要加大設施建設, 倉庫等生產輔助設施的選點多是就近選擇或在閑置點選擇, 沒有從物流運作及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考慮。這樣的設施布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企業一時的需要, 但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 企業的物流量和物流的復雜程度大幅增加, 使得現有設施布局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制約著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及其未來的長遠發展。
現代的制造業工廠一般都有數道,十數道,乃至數十道工序,需要在多種設備上進行加工。工廠布局、設備布局、工作地布置是否合理化、科學化、最優化,工人的搬運動作是否合理,工序間搬運路線是否暢通等,對搬運工效的影響很大,甚至還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成本、企業的生產率,以及今后的發展和管理工作的便利。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工序流程的管理基礎工作落后;工作現場管理混亂、不規范;工序流程的設計缺乏連續性、流暢性、均衡性、靈活性、適應性和競爭性;浪費嚴重,為追求一時的速度,倉促地、不周密地進行規劃設計,造成了選址不當、布置不佳、物流不暢、面積利用不好以及管理不善等,造成嚴重的生產浪費現象,其結果是邊生產、邊改造,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
物流設施規劃在物流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物流產生和流通的實物通道,也是企業策略制定的前提條件。近年來,隨著物流在國人中的普及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類物流設施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大地興起。物流設施項目的大力興起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一些盲目的建設,重復建設以及建成后的物流設施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資金,人力等生產資料的浪費,進而不利于我國的物流設施項目的建設。
目前我國物流設施的空置率高達60%,倉庫利用率不到60%,發展物流的當務之急就是盤活現有資源,而企業之間開展合作聯手是盤活現存資源的可行途徑。據統計,迄今為止,中國已有73萬家物流公司,未來10年全國還計劃興建100個物流中心,以及7個主要交易中心。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并沒有減弱。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GDP保持了高速增長,未來幾年在物流領域的商機不斷,這也是中外運敦豪,UPS ,聯邦快遞等外資巨頭在中國擴資的最大原因。中國加入WTO對物流業的影響在3—5年后,等到規則放松,國內出現全外資物流企業后,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是為新建,擴建或改建物流系統。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構思,規劃,設計,做出全面安排,是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統能夠有效運行以 達到預期目標。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是對一個物流系統進行全面的系統的規劃和安排設施規劃與設計的對象是整個系統而不是其中的個別的環節。一項設施規劃設計,所需要的費用占總投資的2%到10%左右,往往比不可預見費用還少,但對投產后的企業卻帶來重要效益。在一個制造企業的總體成本用于搬運的占20% 之 50% 而用小的設施規劃至少可以減少10%到 30%。因此設施規劃被認為是提高企業生產率和物流效率的最有希望的方面之一。
第二節 選題意義
傳統的觀點認為,降低生產成本主要著眼點在于產品的設計和加工工藝方面的改進。但是,據資料統計分析表明,產品制造費用的20%~50% 是用作物料搬運的,而物料搬運直接與物流設施布置規劃情況有關,有效的布置設計大約能減少搬運費用的30% 。物流設施布置設計的優劣不僅直接影響著整個生產系統的運轉通暢情況,而且也成為了決定產品成本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個良好的設施布置設計可以使物料搬運的成本最低。使人員走動的距離最短,從而使工作效率最高。通常物料搬運和運輸的成本約占制造業總成本的20%-50%同時許多事故來源于物料搬運,而物流中心的設施布置設計,關系到物流中心的建設,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投資,減少物料搬運,減少運營成本,能夠提高生產效率,能夠有效地利用空間、設備、人員和能源,為職工提供方便、舒適、安全的生產條件,使其較好地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若設施布置設計不當,將會對日后的經營運作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合理有效的設施布局與優化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而且對于優化生產流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見,研究生產企業現存物流設施的二次規劃既能夠利于企業的近期發展,還能夠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而剖析研究一個具體的企業物流設施布局,提出生產企業進行物流設施規劃的后評價分析,則可以用來引導企業物流的合理走向。
第二章 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概述
一、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概念
設施規劃與設計,起源于早期制造業的工廠設計,是工業工程的重要分支。18世紀80年代產業革命后,工廠逐步取代了小手工作坊,管理工程師開始關心制造廠的設計工作。在早期,工廠設計的活動主要是三項,即:操作法工程(Methods Engineering),研究的重點是工作測定、動作研究等工人的活動:工廠布置(Plant Layout),就是機器設備、運輸通道和場地的合理配置;物料搬運(Material Handling),就是對從原料到制成產品的物流的控制。操作者工程涉及的是人,而工廠布置、物料搬運涉及的是人、機、物的結合。 19 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工廠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的增大,工廠設計從傳統的只涉及較小的系統發展到大而復雜的系統,而且涉及市場、環境、資金、法律、政策等諸多因素。因此,工廠設計除了注重人、機、物的結合外,發展到了與資源、能源、環境、信息、資本等要素相結合。
物流設施布置設計是通過對系統物流、人流、信息流進行分析,對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通道和場地等做出有機的組合與合理配置,達到系統內部布置最優化。
二、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目標、原則
㈠目標
設施規劃是有目標的活動,不論是新設施的規劃還是舊設施的再規劃必需有本身的目標作為整個規劃活動的中心總的目標是使人力、財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合理、經濟、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典型的具體目標是:
1. 簡化加工過程;
2. 有效地利用人員、設備、空間和能源;
3. 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料搬運:
4. 縮短生產周期;
5. 力求投資最低;
6. 為職工提供方便、舒適、安全和職業衛生的條件 。
㈡原則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現代設施規劃重視下一些原則:
1. 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業,在時間上縮短生產周期,空間上減少占用量,物料上減少停留、搬運和庫存,保證投入資金最少、生產成本最低 。
2. 以流動的觀點作為出發點,并貫穿在規劃設計的始終。因為企業的有效運行依賴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 運用系統的概念、系統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統的整體優化。同時也要注意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個人經驗結合起來。
4. 重視人的因素。工作地的設計,實際上是人機一環境的設計,要考慮環境因素對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響。
5. 規劃設計要從宏觀(總體方案)到微觀(每個子系統),又從微觀到宏觀,反復評價、修正。
第二節 國內外物流設施規劃設計的方法概述
在早期,工廠設計的活動主要是三項:操作法工程,包括工作測定、動作研究等,它涉及的是人;工廠布置,就是機器設備、運輸通道和場地的合理配置;物料搬運,就是對從原材料到制成產品的物流進行控制。后兩者涉及的是人、機、物的結合。50年代以后,工廠設計無論在范疇上還是方法上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工廠設計從傳統的只涉及較小的系統發展到大而復雜的系統設計。設計的方法從依靠經驗、定性的方法,到逐漸運用定量的系統分析的方法。工廠設計除了注重人、機、物的結合外,還發展到了與資源、能源、環境、信息、資本等要素相結合。而工廠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也擴大到了非工業設施,包括各類服務設施。因此,逐漸從工廠設計演變成了設施規劃。
國外對物流設施選址規劃問題的研究已有60年的歷史了,國內在這方面起步的比較晚,但也有許多學校和企業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論及應用上都有了較大的成果,許多早起的選址規劃問題是由土地經濟學家和區域地理學家提出的,例如,杜能的地租出價理論、韋伯的工業分類理論、胡佛的遞減運費率理論等等。運輸成本是在設施規劃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是貫穿所有這些早起研究的共同問題。
擺樣法:它是最早的布局方法。利用二維平面比例模擬方法,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樣片在同一比例的平面圖上表示設施系統的組成、設施、機器或活動,通過相關系的分析,調整樣片位置可得較好的布置方案。這種方法適用于較簡單的布局設計,對復雜的系統該法就不能十分精確,而且花費時間較多。
數學模型法: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中的模型優化技術(如:線性規劃、隨即規劃、多目標規劃、運輸問題、排隊論等)研究最優布局方案,為工業工程師提供數學模型,以提高系統布置的精確性和效率。但是用數學模型解決布局問題存在兩大困難。首先,當問題的條件過于復雜時,簡單化的數學模型很難得出符合實際要求的準確結果;其 次,布局設計最終希望得到布局圖,但用數學模型得不到。利用數學模型和CAD相結合起來的系統布局軟件是解決布局問題的一種好方法。
圖解法:它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有螺線規劃法、簡單布置規劃法及運輸行程圖等。其優點在于將擺樣法與數學模型結合起來,單在實踐上,現在較少應用他們。
系統布置設計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法:Muther除了提出SPIF外,還對于工廠布局等五個子系統提出了一套統一系統規劃的規劃設計方法,即系統布局SLP法。這是當前工廠布局設計的主流方法。
第三節SLP在物流設施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一、SLP的原理
SLP的基本出發點是用量化的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密級來評定各部門之間的相關程度,因此采用系統布置設計法來進行平面布置的首要工作是對各作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做出分析,包括定量的物流相互關系及定性的非物流相互關系。把定性的相互關系密切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用A,E,I,O,U,X及相應的4,3,2,1,0,-1 分值表示。將物流與非物流相互關系進行綜合,得到作業單位i與其它各作業位j( j =1,2,3…n,j≠i)的綜合關系密切程度CRij,并分別求出各作業單位的總的關系密切程度一一綜合接近程度TCRi=∑CRij,其中n為作業單位總數.綜合所有作業單位的綜合接近程度TCRi,得到綜合作業單位關系表。然后,根據相互關系表中作業單位之間相互關系密切程度,決定各作業單位之間距離的遠近。再根據作業單元綜合關系表中各作業單元的綜合接近程度安排各作業單位的位置,得分最高的作業單位布置在中心位置,然后布置與該部門相互關系為 A級的部門、再后是 E級部門……依次布置所有部門,最終得到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最后,將各作業單位實際占地面積與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結合起來,形成作業單位面積相關圖,通過作業單位面積相關圖的修正和調整,得到數個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采用專業的評價方法對各備選方案進行評價擇優,并對每個評價因素進行量化,得分最多的布置方案就是最佳布置方案. 其設施規劃流程圖見圖2-1:
圖2-1 設施規劃流程圖
二、SLP具體運作流程
㈠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由確定物流對象移動的順序和移動構成。把一定時間周期內的物流對象移動量作為物流強度。SLP將物流強度分成五個等級:分別用 A(absolutly important)、E(exermly important)、I(important)、O(ordinary important) 、U(unimportant) 來表示。作業單元間即物流線路上的物流強度可按照物流線路比例或承擔的物流量的比例來確定。對于不存在固定物流的作業單元對,其物流強度為 U級。物流強度等級劃分如表2-1所示。
表 2-1 物流強度等級劃分
物流強度等級 符號 物理線路比例% 承擔的物流量比例%
超高物流強度 A 10 40
特高物流強度 E 20 30
較大物流強度 I 30 20
一般物流強度 O 40 10
可忽略物流強度 U
㈡非物流分析
當物流對企業的生產有重大影響時,物流分析就是工廠布置的主要依據。但是,也不能忽視非物流因素影響,尤其是當物流對生產影響不大或沒有固定的物流時,工廠布置就不能依賴于物流分析,而應當考慮其他因素對各作業單位間相互關系的影響。
作業單位間相互關系的影響因素與企業的性質有很大的關系,根據本廠蝸輪蝸桿減速器制造過程,物流強度比較大。一般可以考慮:(1)物流(2)工作聯系頻繁程度(3)作業單位性質(4)使用相同的公用設施(5)監督和管理(6)使用相同設備(7)服務的頻繁和緊急程度等方面(8)噪聲震動的影響等。
㈢綜合相互關系分析
各作業單位之間既有物流的聯系,也有非物流的聯系,各作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應包括物流關系和非物流關系,在SPL中,要將作業單位之間的物流相互關系和非物流相互關系進行合并求出綜合相互關系,然后從各作業單位間的綜合關系出發,實現各作業單位間的合理布置。
1.加權值的選取。確定物流與非物流相互關系的比重一般,物流與非物流之間的比重介于1:3到3:1之間。當比值小于1:3時,說明物流因素對布局的影響非常小,布置時只考慮非物流的相互關系;當比值大于3:1時,說明物流關系占主導地位,布置時只需考慮物流相互關系的影響。在實際布置中,物流與非物流的相對重要性比值般取m:n=3:1,2:1.1:1.1:2,1:3。
2.綜合關系相互計算。根據各作業單位之間物流與非物流關系等級的高低進行量化計算加權求和,求出綜合相互關系表。
㈣作業單元位置確定
物流中心總平面布置是從各作業單元間綜合相互關系密切程度出發,安排
各作業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密級高的作業單元之間距離近,關系密級低的作業單元之間距離遠。在布置時,根據綜合相互關系級別高低按順序先后來確定不同級別作業單元的位置,而同一級別的作業單元按綜合接近程度的分值高低順序來進行布置。在繪制作業單元位置相關圖,采用號碼來表示作業單元,圖形表示作業單位的功能和性質。采用表2-2所示的連線類型來表示作業單元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表中,連線多的可表示作業單位位置相對親近,用虛線或波浪線表,作業單位工作性質符號見表2-3。
表 2-2綜合作業單位關系等級表示方式
符號 系數值 線條數 密切程度
A 4
絕對必要
E 3
特別重要
I 2
重要
O 1
一般
U 0 不重要
X -1 ………. 不希望
表2-3作業單位工作性質符號
工藝過程圖表符號及作用 說明作業單位區域的擴充符號
操作 成形或處理加工區
裝配、部件裝配拆卸
運輸
與運輸有關的作業單位/區域
儲存
儲存作業單位/區域
停滯
停放或暫存或區域
檢驗
檢驗、測試、檢查區域
服務及輔助作業單位/區域
辦公室或規劃面積、建筑特區
㈤作業單位面積確定。
在確定作業單元占地面積和空間幾何形狀的過程中,需要將占地面積與建筑空間幾何形狀結合到作業單元位置相關圖上,形成作業單元面積相關圖。由于外部運輸條件限制,物流模式通常需要按照給定的出人口位置來規劃,此外還會受到作業流程、建筑物外部形狀、物流對象搬運方式及存儲要求的等方面的影響。
㈥作業單位面積調整。
作業單元面積相關圖是直接從位置相關圖演化而來的,只能代表一個理論的、理想情況下的布置方案,必須通過調整修正才能得到可行的布置方案。在實際規劃中,修正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物流對象搬運
2. 建筑特點
3. 路線
4. 公共管線設置
5. 綠化布置
6. 場地 條件與環境
7. 靈活性
8. 時間限制條件
㈦總平面布置方案形成。
根據上述各步驟的操作,可以得到各區域的概略布置圖,根據倉庫結構、 水電、消防、采光以及設備等需要調整部分區域的形狀甚至面積,最終獲得總平面布置圖。
第三章 浙江永康神鷹灶具現狀簡介
第一節 神鷹灶具簡介
浙江永康神鷹灶具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金200萬元,總資產1000余萬元。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永康市白云工業園區,占地面積2000畝。公司自成立以來,充分利用世界先進的燃氣、電器技術,迅速發展成為一家集開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一條龍的專業經濟實體,全力打造核心多元化的廚衛家電精品,專業生產燃氣熱水器、豪華燃氣灶、吸油煙機、電熱水器、消毒柜、電磁爐等小家電產品。公司旗下分設燃氣熱水器事業部、灶具事業部、電器事業部、銷售部,庫管五個職能管理中心。2003年,公司投入巨資向整體廚衛行業進軍,力爭兩三年內,成為浙江廚衛知名企業。同時,聘請行業內一流的設計管理人才和深圳、管理咨詢公司,研究企業發展戰略,同時對企業職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以此帶動整個品牌的縱深發展;在質量管理上,公司始終堅持“以品質鑄造名牌”的經營理念,憑借其明顯的技術優勢與先進的品質管理,與眾多世界國際家電品牌廠商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產品設計直接定位于世界領先水平,開發出科技含量高,設計新穎、性價比高的多元化廚衛燃具精品,支持整個行業的發展。
神鷹灶具公司現有職工13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科技人員4人。在當地屬于中型企業,所以該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比較簡單,由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三部分組成。下屬生產銷售,人事,財務等部門。其中,領導層有5人。生產部門有部長1名,副部長2名,有3個車間主任,每個車間大約有20名生產工人,銷售部6名,人事科5人,財務科3人。
第二節 灶具的工藝流程介紹
一、公司主要工藝流程設置
公司根據不同的職能,主要包括原材料庫,組裝車間,半成品庫,成品庫
檢驗車間,設備維修車間,變電所,車庫。如圖3-1所示。工廠總體布局如圖
3-1,表3-1所示。
圖3-1 工廠總體布局平面圖
表 3-1作業單位建筑物匯總表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用途 建筑面積(m2) 結構形式 備注
1 原材料庫 分揀,初加工 24×30 磚混
2 加工車間 鑄造,車削,銑削,鉆削 20×24 框架
3 組裝車間 組裝 18×15 框架
4 半成品庫 半成品儲存 24×30 框架
5 成品庫 成品儲存 24×24 磚混
6 檢驗車間 產品檢驗 15×15 磚混
7 維修車間 維修 13×15 磚混
8 變電所 供電 12×10 磚混
9 車庫 車庫,停車場 12×9 磚混
二、燃氣具加工工藝過程
神鷹灶具主要生產各類高中檔類家用燃氣具,家用燃氣具所需零部件主要有閥體總成,燃氣管道,燃燒器(引射器,爐頭,火蓋),自動點火器,外殼(不銹鋼,全鋼),灶腳,鍋支架等近15個零件組成,其中外殼(不銹鋼,全鋼),燃氣管道由本廠自制生產,其余的零件外購,在本廠自制零件經過不同的機加工作業單位,原材料在加工車間經過下料,鍛造,鑄造,機加,熱處理等不同的加工內容,不同材料加工不同的零件,各種原材料的利用律也是不同的。本廠具體加工工藝過程情況分析如下圖3-2所示
圖3-2灶具加工工藝流程
三、SLP具體運作流程公司物流設施布置現存問題的概述
公司機加工車間主要負責各種鋼板、管體的機加工。該車間的現有設施布置是建廠初期規劃設計的,隨著生產量的不斷提高,加工設備逐步增加,原有布置已經不能滿足新的產量要求。由于市場的變化較快,定單的更改,產品的品種較多,原有設施一直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在生產過程中缺乏統一的管理與控制,導致在生產過程中物料的頻繁搬運,極易造成產品表面的碰傷,且受制于現有設備的擺放,生產過程中物料屬于批量轉移,使得上下工序間的銜接非常不緊湊,在制品大量積壓,生產周期無法控制,嚴重影響了生產計劃與交貨周期。雖然設備加工能力增加,而生產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還增加了產品質量控制的難度。
總結起來該企業物流設施布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大院內庫區眾多, 位置分散, 布局不符合作業流程的要求;
2.庫房的定位不是十分明確, 物料存儲區域混亂, 倉庫與物料的存儲關系幾乎是多對多的形式,即一個庫房存放多種物品, 一種物品存放在多個庫房中,給管理和作業造成不便;
3.線路不合理, 物料出入庫路線、搬運路徑比較混亂, 耗費了人力物力,浪費了成本;
4.在分揀配送過程中, 人工進行產品的編號和儲位的分配, 效率較低, 準確性差;配送比較分散, 沒有規律性, 浪費人力和時間。
四、公司物流線路存在的主要問題
下圖3-3是灶具生產物流分布圖,更清楚的看出物流線路存在的問題。
圖3-3灶具物流線路分布圖
紅色:灶具外殼,燃氣管道的物流過程
藍色:閥體總成,自動點火器,燃燒器的物流過程
綠色:支撐架,灶腳的物流過程
褐色:外包裝的物流過程
由圖3-3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物流路線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各工件的加工順序往返不定,物流路線混亂且有交叉現象;(2)組裝檢驗維修過程路線迂回,物流線路較長,不合理;(3)物料出入庫線路混亂,在庫儲存不合理,耗費人力物力,等等。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物料流動不順暢,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企業的設施布置不合理。因此本文通過運用SLP的相關原理對該車間物流系統及設施規劃進行優化。
第四章 神鷹灶具物流設施規劃的分析與優化建議
第一節 設施布置分析與優化建議
一、物流分析
為了能夠簡單明了的表示所有作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接下來的物流分析做準備,現把各個作業單位進行編號,如表4-1所示。
表 4-1 作業單位編號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序號 作業單位
1 原材料庫 7 維修車間
2 加工車間 8 變電所
3 組裝車間 9 車庫
4 檢驗車間
10
5 半成品車間 11
6 成品車間 12
為了統計出各個作業單位之間的物流相關表,則需要知道各個作業單位的物流強度。由于該廠物料以中薄板鋼材為主,運輸工具主要是叉車,為統計分析方便我們規定以“ 噸/月”為物流的計量單位。同時對于技術改造項目是立 足于現有工廠布局上進行物流分析,各作業單位之間已存在著實際距離,因而 我們用“噸•米/月” 來計量物流量,其具體意義即指在兩 個工作單位之間每月有多少噸的物流量。在對各作業單位物流情況調查、核實后,我們制作了物流量表4-2
表 4-2 物流量表
零件 工藝路線 日產量 單位自重kg 物流量t/月
外殼 1-2-5-3-4-7-6 450 1 13.5
燃氣管道 1-2-5-3-4-7-6 800 0.6 0.48
閥體總成 1-3-4-7-6 200外購 0.25 0.05
燃燒器 1-3-4-7-6 200外購 0.95 0.19
自動點火器 1-3-4-7-6 200外購 0.15 0.03
灶腳 1-3-6 200外購 0.1 0.02
鍋支架 1-3-6 200外購 0.75 0.15
因為部分零件是外購,一般批量較大,且每次訂單不固定,現把這些零件日產量設為平均每日出貨量200個。根據各個零件的物流量及工藝路線,繪制出加工工藝從至表4-3。
表 4-3 加工工藝從至表
作業單位 1 2 3 4 5 6 7 8
1
13.98 0.44
2 13.98
3 14.25 0.17
4 2.85
5 13.98
6
7 2.85
8
統計出作業單位間的物流量后,接著根據各個作業單位之間的距離,算出作業單位之間的物流強度,繪制出物流強度匯總表4-4。
物流強度=物流量*實際距離
表 4-4 物流強度匯總表
序號 作業單位 實際距離m 物流強度t•m/月 物流強度等級
0 200 400 600 800 1000
U O I E A
1 1-2 62 866.76 A
2 1-3 90 39.6 0
3 2-5 65 908.7 A
4 3-4 35 498.75 I
5 3-6 70 11.9 0
6 4-7 80 228 O
7 5-3 42 587.16 E
8 7-6 130 370.5 O
為了能夠簡單明了的表示所有作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仿照從至表結構構造一種作業單位之間的流相互關系表,稱之為原始物流相關表,如表所示,在表中各物流移動的起始與終止作業單位,在行與列的相應方格內填入行作業與列作業單位件的物流強度等級,如表4-5所示:
表 4-5 原始物流相關表
作業單位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作業單位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原材料庫 加工車間 組裝車間 檢驗車間 半成品庫 成品庫 維修車間 變電房 車庫
1 原材料庫
A U U U U U U U
2 加工車間 A U U A U U U U
3 組裝車間 O U I E O U U U
4 檢驗車間 O U I U U O U U
5 半成品庫 U A E U U U U U
6 成品庫 U U O U U O U U
7 維修車間 U U U O E O U U
8 變電房 U U U U U U U U
9 車庫 U U U U U U U U
二、非物流分析
對各個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分析時,首先,根據原始物流相關表4-6制定出基準相互關系表4-7和作業單位間其他相互關系影響因素及等級表4-8如下:
表 4-6 原始物流相關表
字母 一對作業單位 密切程度的理由
A 原材料庫和加工車間
加工車間到半成品庫 物料搬運的數量和方便
物料搬運的數量和方便
E 半成品庫和組裝車間 物料搬運的數量和工序的連續性
I 組裝車間和檢驗車間 物料搬運的方便
O 原材料庫和組裝車間
組裝車間和成品庫
檢驗車間和維修車間
維修車間和成品庫 物料搬運的方便
物料搬運的方便
物料搬運的方便
物料搬運的方便
U 變電所和車庫
原材料庫和變電所 沒什么聯系
不需要聯系
表 4-7 作業單位間其他相互關系影響因素
1.物流 2.作業相似性質 3.工藝流程
4.監督和管理方便 5.工作聯系頻繁程度 6.使用相同的公共措施
7.服務的頻繁和緊急程度 8.噪聲,震動,易燃危險品的影響
表 4-8 作業單位間其他相互關系等級表
符號 含義 說明 比例%
A 絕對重要 2-5
E 特別重要 3-10
I 重要 5-15
O 一般重要 10-25
U 不重要 45-80
X 負的密切程度 不希望接近 酌情而定
在對各作業單位進行分析后,根據作業單位間相互關系理由表4-9 ,利用與物流相關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圖4-10,框中填入相應的量各作業率間的相互關系密切程度理由,上半部分用密切程度等級符號標志密切程度,下半部分用數字表示確定密切程度等級的理由。
表 4-9 作業單位間相互關系密切理由表
編碼 理由
1
2
3
4
5
6
物料搬運
管理方便
工作流程的連續性
安全及污染
人員聯系
生產服務
表 4-10 非物流作業單位相互關系表
作業單位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作業單位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原材料庫 加工車間 組裝車間 檢驗車間 半成品庫 成品庫 維修車間 變電房 車庫
1 原材料庫 A/3 U U I/2 U U U U
2 加工車間 A/3 U U E/3 U O/5 U U
3 組裝車間 U U E/3 O/1 U O/5 U U
4 檢驗車間 U U E/3 U A/3 I/3 U U
5 半成品庫 I/2 E/3 O/1 U U U U U
6 成品庫 U U U A/3 U I/6 U U
7 維修車間 U O/5 O/5 I/3 U I/6 U U
8 變電房 U U U U U U U U
9 車庫 U U U U U U U U
三、綜合相互關系分析
各作業單位之間既有物流的聯系,也有非物流的聯系,各作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應包括物流關系和非物流關系,在SPL中,要將作業單位之間的物流相互關系和非物流相互關系進行合并求出綜合相互關系,然后從各作業單位間的綜合關系出發,實現各作業單位間的合理布置
㈠加權值的選取。由于鋼板,燃氣管道等零件都是自制的,而且是大批量生產在組織和管理生產變化很小,物流關系和非物流關系,重要性相差比較大,所以物流關系與非物流關系的加權值1:1。
㈡綜合關系相互計算。根據各作業單位之間物流與非物流關系等級的高低進行量化計算加權求和,求出綜合相互關系表4-11
當作業單位對數目為N時,總的作業單位對數可用下式計算。即P=N(N-1)/2 該廠有9個作業單位,則總的作業單位對數為36,即有36個相互關系。
表 4-11 綜合相互關系表
作業單位對 關系密度 綜合關系
物流關系 加權值:1 非物流關系:加權值1
等級 分數 等級 分數 分數 等級
1—2 A 4 A 4 8 A
1—3 O 1 U 0 1 O
1—4 U 0 U 0 0 U
1—5 U 0 I 2 2 0
1—6 U 0 U 0 0 U
1—7 U 0 U 0 0 U
1—8 U 0 U 0 0 U
1—9 U 0 U 0 0 U
2—3 U 0 U 0 0 U
2—4 U 0 U 0 0 U
2—5 A 4 E 3 7 A
2—6 U 0 U 0 0 U
2—7 U 0 O 1 1 O
2—8 U 0 U 0 0 U
2—9 U 0 U 0 0 U
3—4 I 2 E 3 5 E
3—5 E 3 0 1 4 I
3—6 0 1 U 0 1 0
3—7 U 0 O 1 1 O
3—8 U 0 U 0 0 U
3—9 U 0 U 0 0 U
4—5 U 0 U 0 0 U
4—6 U 0 A 4 4 I
4—7 0 1 I 2 3 I
4—8 U 0 U 0 0 U
4—9 U 0 U 0 0 U
5—6 U 0 U 0 0 U
5—7 U 0 U 0 0 U
5—8 U 0 U 0 0 U
5—9 U 0 U 0 0 U
6—7 0 1 I 2 3 I
6—8 U 0 U 0 0 U
6—9 U 0 U 0 0 U
7—8 U 0 U 0 0 U
7—9 U 0 U 0 0 U
8—9 U 0 U 0 0 U
㈢劃分關系密級 統計出各段分數段作業單位對的比例,求出各密級所占的百分比。
總分 關系密級 作業單位對數 百分比(%)
7—8
5—6
3—4
1—2
-1 A
E
I
O
U
X 2
1
4
5
24
0 5.6
2.8
11.1
13.9
66.7
總計 36 100
㈣繪制位置相關圖
在SLP中,工廠總平面布置并不直接去考慮各作業單位的占地面積和幾何形狀,而且從各作業單位間相互關系密切程度出發,安排各作業單 位之間的相對為止關系密級高的作業單位之間距離近,關系密級遠的作業單位之間距離遠,因此形成作業單位相關圖。
本次工廠平面布置設計中由于作業單位較多即使只考慮A和E級關系也可能同時有多個,這就給如何繪制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造成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各問題,引入了綜合接近程度這一概念,即該作業單位與其他所有作業單位之間量化后的關系密級的總和,這個值的高低反映了該作業單位在布置圖上應該是處于中心位置還是應該處于邊緣位置,為了計算作業單位間的綜合接近程度繪制了綜合接近程度排序表4-12,并在表中計算了作業單位之間的綜合接近程度表,最后畫出作業單位相互關系表4-13。
表 4-12 綜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作業單位 1 2 3 4 5 6 7 8 9
1
A/4 O/1 U O/1 U U U U
2 A/4 U U A/4 U O/1 U U
3 O/1 U E/3 I/2 O/1 O/1 U U
4 U U E/3 U I/2 I/2 U U
5 O/1 A/4 I/2 U U U U U
6 U U O/1 I/2 U I/2 U U
7 U O/1 O/1 I/2 U I/2 U U
8 U U U U U U U U
9 U U U U U U U U
綜合接近程度 6 9 8 7 7 5 6 0 0
排序 5 1 2 3 3 7 5 8 8
表4-13 作業單位綜合相互關系
㈤繪制位置相關圖
根據第二章中的表2-1,2-2和表4-12來繪制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步驟如下:
第一步,首先處理綜合相互關系密級為A的作業單位對。
(1)從作業單位綜合相互關系表中取出A級作業單位對,有1-2和2-5,涉及3個作業單位,按綜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為5,1,3,
(2)將綜合接近程度分值最高的作業單位2布置在位置相關圖中心位置。
(3)處理作業單位對2-1,2-5,如圖4-1(a)所示。
圖4-1(a)位置相關圖
第二步,處理相互關系為E的作業單位對。
從綜合相互關系表中取出具有E級關系的作業單位對,有3-4涉及到的作業單位按綜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為2,3。如圖4-1(b)所示。
圖4-1(b)位置相關圖
第三步,從綜合關系表中找出I級關系的作業單位,畫法同上,最終的位置關系圖如4-1(c)所示。
圖4-1(c)位置相關圖
㈥繪制作業單位面積相關圖
將各作業單位的占地面積與空間幾何圖形結合到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上,就得到作業單位面積相關圖,在此過程中,首選要確定各作業單位建筑物的實際占地面積與外形。
作業單位占地面積由設備占地面和人員活動場地等因素決定,除此之外,還應該著生考慮物流模式,而對于生產,儲存,運輸部門,物流一般沿通道流動,因此,首選設計好工廠的主要通道,根據原工廠的車間布置的特點考慮即提高生產率又降低成本的目的,大致按原工廠的位置布置車間,現整理出三個方案供參考如圖4-2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1原材料庫 2加工車間 3組裝車間 4檢驗車間 5半成品庫 6成品庫
7維修車間 8 變電所 9車庫
圖4-2 工廠車間位置布置圖
四、方案評價與選擇
通過對作業單位面積相關圖的調整,已經取得了三個可行方案,現用加權因素法,對每個方案進行評價,選出最佳方案,做出最終的工廠總平面布置方案。
工廠布置過程是一個目標優化設計過程,某個可行的布置方案可能在某一目標因素方面是非常優秀的,而在另一目標因素方面可能并不突出,其它布置方案可能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各種布置方案各有優缺點,需要進行綜合評價,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加權因素法就是把布置設計的目標分解或若干個因素,并對每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評定一個優先集(加權值)然后,分別就每個因素評價各個方案的相對優劣性,最后加權求和,求出各個得分,得分最高的方案就是最優方案。
本次設計從7個方面來考慮,當然還有別的因素,對工廠生產影響相對較少,故而不考慮。以上幾個因素是對工廠設計和建設能體現最終效益的最直接因素,對不同方面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序采取不同的加權值,如表4-14所示。
表 4-14 評價方案表
范圍 評價因素 簡述 權重(1-10)
內
部
條
件 物料搬運效率及方便性 物料搬運的方便性直接影響到搬運效率,搬運效率高低也決定物料搬運方便性,二者相互影響,綜合考慮 10
安全生產與設備可靠性 設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生產的進行,對工人的安全生產也有一定影響,是生產力提高的一重要因素 9
防止污染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只有保護好環境,使環境優美舒適,空氣新鮮,職工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生產才能順利進行,生產效率才能提高 8
生產管理的方便性 生產有序進行與生產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管理者的領導與監督 7
輔助服務方便性 你的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8
運輸條件 交通便利與良好的運輸條件是生產順利進行和擴大生產的基礎 7
需要儲存的物料外購數量 原材料與外購件數量的多少影響到工廠資金的流動,數量太多造成資金積壓,所以數量最好控制在保證供應 6
布置方案優劣等級劃分,由于布置方案優劣得分難以正確給出,且沒有必要給出準確得分,因此,通過優劣等級評定,給出某個方案在某項因素方面的優劣分數,等級可以非常優秀,很優秀,優秀,一般和基本可行五個方面,并規定等級符號分別取 A/4 E/3 I/2 O/1 U/0括號中的數字為等級相對分數。
評價每個方案在各項因素方面的分數,分析結果如表4-15所示。
表 4-15 分數表
序號 評價因素 加權值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1 物料搬運效率
與方便性 10 A/4 E/3 A/4
2 安全生產與設備可靠性 9 A/ 4 A/4 A/ 4
3 防止污染 和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8 E/3 E/3 E/3
4 生產管理的方便性 7 E/3 E/3 A/4
5 輔助服務方便性 8 A/4 A/4 A/4
6 運輸條件
7 E/3 E/3 A/4
7 需要儲存的物料外購數量 6 E/3 E/3 E/ 3
合計 192 182 206
由表4-15可知,方案三分數最高,因此,方案三位最佳方案。改進后工廠總體布局平面圖如圖4-3所示。
圖4-3 改進后工廠布局平面圖
第二節 物流設施改進后物流線路分析
由表4-13知道,方案三較為合理,所以最終確定方案三為改進后的方案,下圖4-4是對方案三的物流線路分析,表4-16是改進前后物流強度的對比:
表 4-16 改進前后物流強度對比
序號 作業單位對(物流路線)
改進前實際距離
改進后實際距離 改進前的物流強度
現在的物流強度
1 1-2 50 38 699 508.44
2 1-3 90 42 39.6 18.48
3 2-5 65 50 908.7 699
4 3-4 35 35 498.75 498.75
5 3-6 70 70 11.9 11.9
6 4-7 80 53 228 151.05
7 5-3 42 19 587.16 265.62
8 7-6 130 37 370.5 105.45
圖4-4 改進后物流線路分析
紅色:灶具外殼,燃氣管道的生產過程
藍色:閥體總成,自動點火器,燃燒器的物流過程
綠色:支撐架,灶腳的物流過程
褐色:外包裝的物流過程
改進前后物流線路更為合理 ,結構更為緊湊,物流線路明顯縮短,線路迂回交叉現象大大改善,物料搬運效率大大提高。
灶具,燃氣管道等自制零件的工藝過程,半成品與組裝車間,維修車間與成品庫之間距離大大縮短,節省了人力運力,加快了工藝生產速度,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
由于組裝,維修,檢驗三個車間聯系的比較緊湊,方便了閥體總成,自動點火器等灶具重要部件的維修檢驗與入庫,加快了零部件在車間的流動速度,減少了在制品的儲存,降低了生產成本。
對于支撐架,灶腳等外購零部件,一般不需要檢驗維修,只需要組裝,改進后,原材料庫,組裝車間,成品庫,三個車間之間的距離明顯縮短,組裝效率也隨之提高,從而也緩解了原材料庫的儲存壓力。
對于外包裝的物流過程,改進后原材料庫與成品庫之間變為直線距離,方便了外包裝紙箱的運輸,提高了包裝效率。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總結
企業物流設施的合理布置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 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根據工藝流程,合理的設施布置不但能提高車間的生產效率而且對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從物料特點、存儲狀況、作業流程、物流強度等方面對該企業的物流設施布局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 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 結合SLP的思想方法,最終形成了燃氣具加工過程的一個設備布局。受制于產品的工藝和工裝設備以及技術水平能力的限制,此方案并不是最優的,但作為改善的第1步,為工廠的進一步合理優化提供了基本思路。由于運用SLP法還不夠成熟,考慮物流因素和非物流因素方面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會影響最終的布置。因此本文所闡述的觀點方法結論難免有不足之處,數據的處理上有點雜亂,不夠嚴謹,也許這份方案給采納的可能性較小。不過我相信,隨著對該企業的不斷深入了解,加上日益積累的工作經驗,今后,對該方案還會有更為合理的改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希望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為社會做一份自己的貢獻。
第二節 展望
物流設施規劃的發展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規劃與設計的方法也越來越合理,國內外對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的相關研究也日漸成熟。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方法已不能滿足于現有的物流設施規劃,因此,未來物流行業必然在對制造系統的設施布置技術進行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上,開發一個完善的、高效的、便捷的、通用的計算機輔助生產系統設施布置軟件。這是設施規劃與設計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專家、技術人員未來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 黃歐龍,郭東軍,陳志龍.運用SLP方法布置地下物流系統配送中心[J]. 地下空問與 工程學報,2006, (2) : 2-4.
[2] 周大為,張曉陽.基于生產物流的SSLP在機械加工車間設施布置中的應用研究[J]. 物流技術,2006,(6):68-70.
[3] 向號,李明,嚴興全.基于SLP的生產車問物流優化設計[J].煤礦機械,2007,(28):28-30.
[4] 李毅,徐克林.SSLP技術在車問設旋布置中的應用研究[J]. 精密制造與自動化,2008,(1):20-22.
[5] 胡正華,等.設施規劃與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45-54 .
[6] 賈仁安.現代制造業生產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技術,2004,(9): 20-22.
[7] 林立千.設施規劃與物流中心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8] 李娟.SLP在物流中心總體布局規劃中的應用[J].2009, (8): 20-23.
[9] 劉啟芳,周剛.設施布置理論的應用[J].工程機械,2006,(2):36-38.
[10] 王家善.談工業工程與設施規劃[J].生產組織與管理,1996,(4):24-26.
[11] 張偉,曹文彬.生產物流系統設施布置方案的評價[J].網絡財富,2009,(1):38-39.
[12] 馬彤兵,馬可.基于精益生產的車問設施規劃改善設計[J].管理技術,2005,(1):22-23.
[13] 劉聯輝.物流系統規劃及其分析設計[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33-60.
[14] 彭揚,吳承建,彭建良.現代物流學概論[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150-154.
[15] 朱耀祥,朱立強.設施規劃與物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16] 曹菲.基于生產物流系統分析的啤酒灌裝生產線優化設計[J].包裝工程,2007, (9):12-14.
[17] 楊曉英,姚冠新.現代企業物流系統分析技術的研究[J].物流技術,2003,(7):10—13.
[18] Les R. Foulds,Fariborz Y. Partovi. Integrat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graph theory to model facilities layout[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98,82:435-451.
. Int J Adv Manuf Technol,2004,23:301-310.
.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11:693-700.
[21]Tompkins, James A et al. Facilities Planning[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2003,16-20.
[22] Yuliang Yao, Philip T.Evers, Martin E.Dresner.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n vendor-managed inventor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5.
致 謝
本論文是在指導老師陳金來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在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里,陳老師對論文的進展自始至終都給予關心并仔細探討試驗。陳老師廣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獨特的見解使我受益匪淺,寫作中途我也遇到困難,是他的鼓勵與支持才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制造業是所有與制造有關的企業生產機構的總稱。或者說,它是對原材料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對零部件裝配工業的總稱。
盡管我國已成為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有階段性的差距,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不到世界的5%,僅相當于美國的1/5,日本1/4。[2]
二戰后,市場需求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模式、制造技術必然隨之發生變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顧客個性化追求,大批大量生產方式開始逐步向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方式發生轉變。精益生產、JIT、合并工程、敏捷制造、大量定制、成組技術等思想倍受企業家們的關注。
這些思想的宗旨都是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即在不投入或少投入的基礎上,使企業產出達到最大,并贏得更多的顧客滿意。
生產線平衡方法能很好地響應上述思想,并同時能解決現時制造業存在的制造系統、制造模式、制造技術問題。生產線平衡問題是伴隨著流水生產線的產生而產生的,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但這一問題的正式提出是在1954年美國人B.Bryton在他的碩士論文《連續生產線平衡》中第一次提出生產線平衡的問題并著手解決這一問題,在此之后,許多科研人員都研究了這個方面的問題,并發表了各種各樣的求解方法。
目前國內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著重于理論上,其基本思路是將一個實際的流水生產線按一定的方式進行簡化,然后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或圖表,之后采取適當的算法進行求解,這些方法可分為兩大類,數學分析方法和啟發式方法。然而在管理現場的人并不是理論的研究者,而是要求操作性強且易掌握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工業工程管理方法。在國外,工業工程管理方法被廣泛用于生產管理當中,國內比較少,現在國企還沒有IE師這個職位,但國內的外資企業,尤其是臺資和日資企業比較重視IE。
XXX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XX集團特于2006年在廣東東莞沙田鎮建設的。部下有鞋業事業部、服裝事業部、高爾夫球事業部。鞋業事業部的生產方式仍然是按傳統大量庫存式生產,庫存量很高,常常因鞋子部件不配套、品質不過關而停線,嚴重影響了公司的達成率。同時為了完成訂單員工不得不經常加班,員工意見大。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引進了一批IE師,重視5S、看板管理、生產線平衡等。因此本文就該集團鞋業生產線的不均衡問題,進行了有關生產線平衡的研究及改善。通過對XXX鞋業生產線進行生產線平衡,大大改善了其生產現狀,其主要意義如下:
1) 生產線平衡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一個工廠的主要任務是QCD三大項任務。Q指產量,C指成本,D指交貨期。也就是說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及時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通過生產線平衡,制定合理的生產作業標準,就可以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即提高單位產量。
2) 實現生產線平衡有利于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因為生產線的不平衡會造成不同工位的勞動強度不同,瓶頸工位上的員工為了減少堆積品,會忽略質量。
3) 實現生產線平衡是企業實現“一個流”的生產前提。
4) 提高生產線平衡率有利于減少在制品庫存,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通過對生產線上的各工位進行工序同期化的調整,能很好地減少在制品數量。
5) 提高生產線平衡率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來是因為“流”的順暢(減少員工停工待料),二來是因為員工感受到“公平”對待。
6) 實現生產線平衡有利于提高企業產能,使企業利潤增大。
第二節 課題的基本思路
本文在介紹課題的研究背景以及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部分生產線平衡方法,并著重分析了工業工程管理方法,然后針對該企業的生產實際,選其兩條線:一條為針車線、另一條為成型線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程序分析、作業測時、機器效能評價來合理地安排各工位作業的內容,使生產線上工序同期化,合理安排人機負荷,使人機效率達到最佳。對鞋業車間進行全新布局,為持續線平衡改善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論文的基本結構如下:
第一章, 介紹了下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以及課題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是對生產線平衡問題的羅列。先是介紹下生產線平衡的相關理論,包括生產線、流水線、單件流的相關概念,特征以及實現這些所要具備的條件、因素,生產線平衡的一些參數和相關指標;然后闡述了生產線平衡方法的相關理論:有限約束關系、理論最小作業要素、工位作業時間;最后著重介紹下解決生產線平衡的三大方法:數學分析法、啟發式法和工業工程法。
第三章, 掌握了這些解決生產線平衡問題的方法后,以XX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鞋業事業部作為研究對象,選擇了其中的L1-2針車線和L1成型線,著重從工業工程管理方法去研究這兩條線的平衡情況。最后為響應日后的工作,在相似原理、“6S”管理、看板管理、精益生產等思想的指導下,對鞋業生產車間進行了重新布置。
第四章, 對于本論文的一些總結及展望。
第二章 生產線平衡問題的概述
第一節 生產線平衡的相關理論
一、生產線、流水線與單件流
生產線是一種按照對象專業化原則組織起來的生產組織形式。是制造系統的基層系統。流水線是生產線的一種優化形式,生產線工位的排序不一定按照產品的生產工藝順序排列下去,但流水線一定按加工工藝順序排列工位,使產品按照一定的速度,連續和有節奏地經過各個工位依次加工,直到生產出成品。它是生產過程中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合理組織形式,減少庫存與物流,降低企業成本。流水線是生產線平衡問題解決的基礎框架。
一般流水線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 勞動對象按照既定的工藝程序依次通過各個工作地,并按照統一的生產速度(節奏),連續地、重復地完成各道工序的作業。
2) 流水線上出產相鄰兩件制品的時間間隔,有著明顯的節奏性和統一規定。
3) 工作場所使用具有高度專業功能的專用設備。
4) 各道工序工時定額與其工作地數量比例都等于或小于流水線節拍,以保證生產過程的比例性和平衡性。
5) 工藝過程是封閉的,勞動對象在工序間單向移動。
并不是所有的生產線都能組織成流水線生產,組織流水線生產要具備以下條件:
1) 產品設計和工藝要相對穩定,但要體現現代科技的先進的成果,要有良好的工藝性以符合工藝同步化的要求,零部件要有良好的互換性,以保證 加工或裝配時間的穩定。
2) 工藝過程要能劃分為一些簡單的工序,又能根據工序同步化的要求將其適當地加以合并或分解,使各道工序的生產節拍大致相等。
3) 要采用先進而又合理的工藝方法,以充分發揮高效率的專用設備效能。
4) 制品產量要大,以保證各工作地設備的正常負荷,充分發揮生產上的規模效應。
單件流是指以最小的單位流經各生產流程的生產方式。即加工一個,檢查一個,傳遞一個。其目的在于促使流程達到最順狀態,減少在制品庫存,使流程中不可隱藏任何問題點,達到及時地發現問題并及時改善的效果。其基本步驟如下:
1) 設定節拍時間:根據當日的目標產能和計劃工時算出,即節拍時間=
2) 測試操作時間,用秒表直接測量每位作業員實際加工一個工序所需的時間,再視情況給予5%~10%的寬放率;
3) 公布節拍及操作時間,規范作業人員操作;
4) 進行流程的全面分析;包括人機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分析圖等,并進行流程平衡分析;
5) 流程調整,運用“ECRS”四大原則對流程整體考慮,分析并優化;
6) 要有后備資源,以應變特變情況,如機器故障要花較大時間維修,要是備多一臺機器就不會影響這一臺機器故障所引起的停線。
在實施單件流時,還必需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 人的因素:要區分標準作業和非標準作業、培養多能工、動作標準化等;
2) 設備因素:要做好TPM,降低故障損失;
3) 質量因素:要執行好質量的“三不”(不制造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政策,保證質量;
4) 物量供應因素:要進行QCO,實現快速轉換;
5) 管理因素:要隨時進行協調指揮,公平、公正、必要時還有公開。
二、生產線平衡參數
1、生產節拍、工序同期化、工序節拍
生產節拍即(Cycle Time/CT)是指連續完成相同的兩個產品(或兩次服務,或兩批產品)之間的間隔時間。換句話說,即指完成一個產品所需的平均時間。節拍通常只是用于定義一個流程中某一具體工序或環節的單位產出時間。如果產品必須是成批制作的,則節拍指兩批產品之間的間隔時間,它表明了流水線生產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流水線工作水平的重要參數。
生產線節拍,一般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線產出的產品數量來計算節拍,即CT= 。Tw:計劃期內有效的工作時間,Q:計劃期產品出產量。
工序同期化是指工序間的時間一致性。生產線節拍是對整條生產線來說的。為了達到工序同期化,必須考慮生產線的組成單元——工序。生產線上的各道工序完成的各自作業任務所需時間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在相同的生產時間內,各工序的實際產出能力是不相等的,實際上一條生產線的產量等于產出能力最低(工序時間最長)的工序的生產產量。
為了說明生產線工序同期化的程序,引進一概念——工序節拍:流水線各工序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時間。ct = 其中-tw:工序有效的工作時間;q:在有效時間內工序產品生產量。
在tw一定的情況下,工序節拍取決于工序產品生產。而工序產品生產量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工序作業內容、操作者技術水平、工序設備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物流情況等。
從以上生產線節拍與工序節拍的介紹可知,為了使生產線平衡,需滿足:生產線節拍>=工序節拍,生產線節拍-工序節拍的時間之和最小。
2、瓶頸工位、空閑時間
瓶頸工位是指工序生產時間最長的工序也就是工序節拍最長的工序。流程中存在的瓶頸不僅限制了一個流程的產出速度,而且影響了其它環節生產能力的發揮。造成瓶頸的因素也是制約產出的因素,包括人員利用率、原材料是否及時供應、某環節設備發生故障、信息流阻滯等。瓶頸工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能會“漂移”,這取決于在特定時間內人員配置和設備使用情況、物流因素等。
與節拍和瓶頸相關聯的另一個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閑時間”(idle time)。空閑時間是指工作時間內沒有執行有效工作任務的那段時間,可以指設備或人的時間。當一個流程中各個工序的節拍不一致時,瓶頸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會產生空閑時間。
3、生產線平衡指標
評價生產線平衡指標有工作總站數、生產線平衡率、平衡損失率、平滑指數和成本等。
1) 工作總站數N是指生產線上工位的總數目。
2) 生產線平衡率P= 。
3) 平衡損失率d = 1-P,或d= 。
4) 平滑指數:SI = 。
5) 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
其中:
Ti:第i個工位的時間;CT:生產節拍;T:工位的有效時間。
第二節 生產線平衡方法的相關理論介紹
一、理論最小作業要素、工位作業時間
理論最小作業要素,是指生產作業中不可以細分的實際作業任務。如插銷釘、鉆孔等。進行這種劃分的目的是為了把生產線的整個作業過程合理地分配到各個生產工位上去,以便于生產作業分析、生產過程規劃和生產線的平衡。進行劃分時可以用Ti表示第i個(i=1,2,3,•••n)理論最小作業要素的作業時間。在生產線規劃過程中,Ti一經確定就認為是不變的常數,是生產線平衡的基礎數據。
工位作業時間,若生產線為流水型排列的n個工位,需要在第i(i=1,2,3,•••n)個工位上完成的作業要素分別有:T1,T2•••,Tei,•••Tki (ei=1,2,•••ki),
則該工位的作業時間Ti:
Ti=
ei=1,2,•••,ki
k1+k2+•••+ki+•••+km=n
二、 優先約束關系
如果工序a完成后,緊接著可以開始工序b(或只有當工序a完成后才能開始工序b),那么a是b的緊前工序,b是a的緊后工序。在生產線中,產品總有一定的工藝性要求,就必然存在著緊前工序和緊后工序,這些關系可統稱為優先約束。
優先約束關系一般用優先圖或優先矩陣來描述:如圖1
圖2-1 優先圖
優先矩陣是為了方便計算,由優先圖轉換而成的: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Mij=1,表示作業要素i是j的緊前作業。在作業要素分配時必須將作業要素i分配在j所在工位之前的工位上。
優先圖、優先矩陣等工具被廣泛應用于數學分析法和啟發式法當中。
第三節 生產線平衡法的介紹
自1954年,生產線平衡問題被正式提出并著手解決后,許多 科研人員對這方面的問題作了大量研究,概括起來可分成三大類:數學分析法、啟發式法和工業工程法。
一、 數學分析方法
數學分析方法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經過大量的數學計算來尋找問題最優解的方法。數學模型在《運籌學》課本內都有所介紹,主要包括線性規劃模型、整數線性規劃模型、動態規劃模型、網絡模型等。
在生產實踐當中常常遇到兩類優化問題: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如人力、機器、原材料)安排生產,使產值最大或利潤提高;對于給定的任務如何統籌安排以便消耗最少的資源;線性規劃就是解決這類問題。在建立線性規劃模型時主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①假設變量,確定合適的決策變量是能否成功地建立數學模型的關鍵;②根據假設變量給出的約束條件,約束條件是用來描述決策變量受到各種限制的等式或不等式;③建立目標函數,目標函數是根據假設的變量而實現目標的函數表達式。
整數規劃是線性規劃的一種特殊情況,其要求最優解必須是整數,求解整數規劃問題一般采用分支定界法。分支定界法的基本思想是,設有最大化的整數規劃的問題A,與它相應的線性規劃問題B,從解問題B開始,若其最優解不符合A的整數條件,那么B的最優目標函必是A的最優目標函數Z*的上界,記為 ;而A的任意可行解的目標函數值將是Z*的一個下界,記為 ,分枝定界法就是要將B的可行域分成子區域,稱為分枝。逐步減少 和增大 稱為定界,最終求得Z*。其關鍵在于分枝和定界。
動態規劃是一種解決多階段決策問題的方法,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決策方法,可用于解決最優路徑問題、資源分配問題、生產調試問題、庫存問題、排序問題及設備更新問題等等。許多問題用動態規劃方法求解常比線性規劃或非線性規劃更有效,特別是對于那些變量為離散型的問題。它針對多階段決策問題的特點,提出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化原理,把比較復雜的問題劃分若干階段,并且逐階段解決而最終達到全局最優。在應用于生產線平衡上,一般是通過定義一個合理的任務集來實現,該集合中如果一個任務優于這個集合中的另一個任務,則這個任務應在這個集合中。
對于生產線平衡的一般數學提法是:給定一個無回路的有向圖G=(E,P),節點E表示作業要素集合,弧P表示生產作業元素之間的先后關系集合。一個節點i∈E有一個值Ti(i=1,2,•••,n)表示作業時間。生產線平衡問題就是求節點集E的一個劃分:
E= ,使一定的目標得到優化,滿足一定約束條件。
二、 啟發式方法
啟發式方法比數學分析方法要簡單且易懂,求解速度快,因而備受研究人員的關注,其求解的基本思路為首先將可分配作業與不可分配作業分開,然后在可分配作業中,從第一個工位開始尋找工序的組合,并使這個工位的閑置時間最短。再進入下一個工位,并把已選的工序刪去。重復進行,直到作業分配完畢。主要的方法有分級位置加權法和最大設定準則法。
在用啟發式法求解平衡問題時,一般都利用優先圖、優先矩陣等工具進行求解。現用圖2-1的例子來說明分級位置加權法與最大設定準則法的求解過程。
1、分級位置加權法
(1)把裝配作業任務分解為若干個最小的裝配作業任務單元。稱為最小作業單元。
如圖中的工位1,2,3,•••8,9。并測出最小作業時間標于工位上方。
(2)計算:權重:Wi= ,
Wi:最小作業單元加權值;ti:第i個最小作業任務單元的裝配時間;Pi:第i 個最小作業單元裝配之前各最小作業單元集合;tj:集合Pi中的第j個最小作業單元的裝配作業時間。
如W3=t1+t3=5+2=7其余見表2-1:
表2-1 加權值表
裝配單元 1 2 3 4 5 6 7 8 9
裝配單元作業時間 5 4 2 1 6 3 2 5 2
裝配單元加權值 5 4 7 5 17 10 22 27 30
(3)作裝配順序圖,見圖2-2:
圖2-2 裝配順序圖
(4)確定裝配線節拍,計算每個最小作業單元的加權值。
(5)將最小作業單元按加權值由大到小排列,如表2-2,并令代表工作站編號的變量k=0。
表2-2 加權值表
裝配單元 9 8 7 5 6 3 4 1 2
裝配單元作業時間 2 5 2 6 3 2 1 5 4
裝配單元加權值 30 27 22 17 10 7 5 5 4
(6)令K=k+1, Tk =T。設節拍時間T=10。
(7)從順序表中,按加權值從大到小選出滿足ti <=Tk的第一個最小作業單元,其單元號為i,若找不到跑到步驟(9)。
(8)將最小作業單元i分配給工作站k,并從順序表中刪除單元i并將Tk的值減去ti,若順序表空,則表明完成線平衡,否則轉向步驟(7)。
(9)若Tk =T,則表明所設定的節拍時間太短,無解,否則轉向步驟(6)。
最后結果如圖2-3:
圖2-3 工位重組圖
評價效果的好壞用平衡率LE進行評價。
LE =
LE =
= 75%
2、最大設定準則法
仍用圖2-1作例子,其求解過程如下:
(1)按各最小作業單元在裝配線上的先后順序畫出裝配順序圖(優先圖),并將相應裝配的時間標在上方,
(2)確定裝配線節拍T,令K=0,S為包含所有最小作業單元的集合。
(3)令K=k+1,Tk=T;
(4)對于S中每個作業單元計算加權值,找出滿足ti <= Tk的權值最大的單元,若找不出轉向(6),否則進入下一步;
(5)將單元i和其他按順序在i單元之前裝配的各裝配單元分配工作站k,并從S中刪去,將Tk -wi,若此時S已空,表明裝配線已經平衡,否則轉向步驟(4)。
(6)若Tk =T,則表明設定時間節拍太短,無解,平衡到此結束;若Tk <T,則轉向步驟(3)。
其求解過程及結果如圖2-4:
圖2-4 求解過程圖
圖2-4 求解過程圖
三、工業工程管理方法
數學分析法及啟發式方法主要是解決如何合理劃分工序集合,使各個工位的節拍時間一致,而工業工程法著重于如何改善作業方式,使作業標準化,消除不必要的動作,減少浪費,降低企業成本,并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積極性。
1、工業工程概述
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AIIE)1955年提出后經修改把工業工程定義為“工業工程是研究由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工程技術,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1]
其知識體系見圖2-5:
圖2-5 IE基礎體系圖
2、方法研究
(1)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工作研究的基礎,因為如果未作程序分析,預先發現某工序在整個流程中根本不必要,就先作微觀的作業分析或動作分析,就可能造成較大的浪費。
程序分析是依照工作流程,從第一個工作地到最后一個工作地,全面地分析有無多余、重復、不合理的作業,程序是否合理、搬運是否過多,延遲等待是否太長等問題,通過整個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改進現行的作業方法及空間布置,提高生產效率。
程序分析一般針對工作中的加工、檢查、搬運、等待和儲存五種基本活動進行方法研究。其代表符號及意義:如表2-3
表2-3 程序分析符號
符號 名稱 表示意義 例子
加工 指原材料、零件或半成品按照生產目的承受物理、化學、形態、顏色等變化 水印、磨皮、電繡、打粗、拉幫等
檢查 將某目的物與標準物進行對比,并判斷是否合格的過程 鞋面檢查、標簽檢查、成型檢查等
→ 搬運 表示工人、物料或設備從一處向另一處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動過程 成型配料、領料、半成品在工序間的移動
D 等待或暫存 指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不必要的時間耽誤 等待被加工、被運輸、被檢驗都屬于等待
儲存 為了控制目的而保存貨物的活動 物料在某種授權下入倉庫或從倉庫中取出都屬于儲存活動
注:儲存與暫存不一樣,儲存是有目的的,從儲存處取出物品一般需要申請單或其他的票據。暫存是沒有目的的,從暫存處取出物品一般不需要任何票據。
其分析步驟如圖2-6:
圖2-6 程序分析過程圖
在實際分析過程中,一般可先用“5W1H”技術發現問題點,然后用“ECRS”四大原則進行分析,再用分析表進行改善,最后得出改善方案。
(2)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即動作分析是通過對以人為主的工序的詳細研究,使作業者、作者對象、作業工具三者科學合理地布置和安排,達到工序結構合理,減輕勞動強度、減少作業工時消耗、縮短整個作業的時間,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為目的而作分析。其基本要求如下:
1) 通過刪減、合并、簡化,使操作總數減至最低、工序排列最佳,并使每一操作簡單易行。
2) 合理利用肌肉群,防止某些肌肉群由于動作過于頻繁而產生勞損。發揮雙手作用,平衡雙手負荷,避免用手長時間握持物體,盡量使用工具。
3) 要求機器完成更多的工作。
4) 減少作業循環和頻率,減少物料的運輸和轉移次數,縮短運輸和移動距離,使運輸和移動方便易行。
5) 改進設備、工裝與工位器具、物料規格或工藝,采用經濟的切削用量。
6) 工作地點應有足夠的空閑,使操作者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7) 消除不合理的空閑時間,盡量實現人機同步工作,使某些準備工作、布置工作地點的工作、輔工作放在機動時間進行。
根據不同的調查目的,作業分析可分為人-機作業分析、聯合作業分析和雙手作業分析。
人機作業分析是應用于機械作業的一種分析技術,通過對某一項目作業現場觀察,記錄操作者和機器設備在同一時間內的工作情況,并加以分析,尋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機器的配合更加協調,以充分發揮人和機器的效率。其主要過程如下:
1) 觀察和記錄操作者與機器設備在一個作業周期(周程)內各自的操作步驟和操作內容。
2) 用作業測定法確定這些操作活動的時間,按照操作者和機器設備操作活動的時間配合關系,在作業分析圖表中清晰地表示出來。
3) 運用工作簡化和合并交叉的原則,研究改進操作的各種可能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
4) 繪出新的操作分析圖表。新的操作方法經過驗證以后,即可用于生產,并對改進的效果進行評價。
聯合作業分析是指當幾個作業人員共同作業于一項工作時,對作業人員時間上的關系的分析,以及排除作業人員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不經濟、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費等現象。在進行聯合作業分析時,首先以作業人員的各自作業流程為基礎(進行詳盡的觀察和記錄),然后使各作業人員的作業時間坐標一致,最后合并繪制聯合作業分析圖。
雙手作業分析是以作業者的雙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雙手作業分析可研究雙手是否合理、平衡地分配工作,發現伸手、尋找以及笨拙而無效的動作,發現工具物料、設備等不合適的放置位置,使動作規范化、編寫作業標準說明書。
(3)動作分析
動作分析是指觀察操作者的實際操作并用特定的記號記錄以手、眼為中心的人體各部位的動作內容,并將記錄圖表化,以此為基礎,判斷動作的好壞,找出改善點。動作分析可分為動素分析、慢速攝影分析和VTR分析。
動素分析適合于進行詳細的動作分析和進一步的作業改善。如探討高效易行的作業方法、探討最適當的動作順序、討論最適當的工夾具與作業環境布置安排、制定正確易行的標準作業方法、培養動作意識等。慢速攝影分析一般用于分析難分析的問題,它能彌補人的分析能力的局限性,并真實地記錄現場,具有很強的說明能力。
要追求動作經濟,必須具備動作意識,經常分析一個一個的操作動作,徹底排除動作中不合理成分和浪費,達到:明白合理動作與不合理動作的區別、明確動作錯誤的原因,判斷合理動作、全身心投入動作研究,思考合理動作方法、作業配置與工夾具。
3、作業測定
制定計劃、組織生產、成本計算、經濟核算、平衡生產能力、考核工人勞動成果等等活動都離不開標準時間。因此,實行工作研究,除進行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等方法研究活動外還必須進行時間測定。這是科學管理的基礎過程:通過方法研究獲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作業測定將所有作業制定出標準時間。
在生產現場當中,日常消耗的總時間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基本作業時間、由于工作進行不合理而造成多余時間和完全浪費的無效時間,如圖2-7所示:
圖2-7 制造時間構成圖
作業測定的方法很多,作業測定技術不只限于用來制定時間定額,還用于企業診斷、分析企業工時利用狀況,調整生產、勞動組織等許多方面,主要方法有:時間研究(秒表時間研究)、工作抽樣、預定時間標準法、標準資料法。
時間研究是利用秒表或電子定時器,在一段時間內,對作業的執行情況作直接的連續觀測,把工作時間以及與標準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較,對執行情況的評價資料一起記錄下來,給予一個評比值,并加上遵照組織機構所制定的政策允許的非工作時間作為寬放值,最后確定出該項工作的時間標準。
工作抽樣是在較長時間內,以隨機方式、分散地觀測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抽樣來研究工時利用率,具有省時、可靠、經濟的優點,為調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時的通用技術。
預定時間標準法,這種方法是國際公認的制定 時間標準的先進技術。它利用預先為各種動作制定的時間標準來確定進行各種操作所需要的時間,而不是通過直接觀測或測定。由于能精確地說明動作并加上預定工時值,因而有可能較之用其他方法提供更大的一致性,而且不需對操作熟練、努力程度進行評價,就能對其結果在客觀上確定準備時間,故在國際上稱為預定時間標準法(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簡稱PTS法,主要有MTM(Methods Time Measure)法(方法時間衡量)、WT(Work Factor System)法(工作因素法)、MOD(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法。工作抽樣、預定時間標準法所得的測定值,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分析整理為某作業的時間標準,以將該數據應用于同類工作的作業條件上,使其獲得標準時間的方法。
第三章 XXX企業鞋業事業部生產線平衡研究
第一節 鞋業及公司簡介
一、鞋業簡述
制鞋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個行業的產能總是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遷移。從歷史上來看,世界制鞋業的重心從意大利、西班牙轉移到日本、臺灣、韓國,再轉移到中國大陸,2007年則形成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趨勢。但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造鞋生產商。從消費數量和市場容量上看,近幾年我國每年消費鞋類近20億雙,亦居世界首位,且還將進一步擴大,并有檔次不斷提高的趨勢。從產業分布上看,中國鞋業仍然保持集群式發展狀態。主要四大產業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惠東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主要是生產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
我國鞋業產業也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2006年10月7日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對以出口為主的我國制鞋企業打擊頗大,其他各國也在反傾銷上遏制我國的鞋類產品的出口,同時歐盟的PFOS禁令亦大限在即,制鞋業將面臨挑戰;國內方面,2007年7月1日起退稅調整取消了包括皮革、染料等產品在內的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在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中,對制鞋企業的影響無疑是最為巨大的。制鞋業在2007年還要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行業同質化競爭等等問題。在如此形勢下,我國制鞋行業要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實施名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制鞋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公司簡述
現公司生產鞋業的廠區有四家,主要分配在溫州和臺州,所生產的牌子屬于中高檔次的運動鞋,但由于公司只是貼牌生產,所賺取的利潤僅僅是加工過程。XXX企業鞋業事業部是這兩年發展起來的。現在主要從事生產某品牌的運動鞋。由于該品牌客戶要求類型變化多樣,故公司生產模式是多型號小批量生產。但公司的運作模式還是傳統的庫存式生產,而公司現在面臨著訂單多,達成率低、員工滿意度低的困境,通過生產線平衡,提高公司產能,減輕員工工作疲勞的任務迫在眉睫。
XXX鞋業事業部的生產基地主要分配在兩棟生產廠房,其布置圖如圖3-1所示:
圖3-1 廠房布置圖
三、 鞋子生產流程簡述
鞋子主要是由三個部件組成的:鞋面、中面和大底,它們是由不完全相同的生產單位加工而成,最后到成型線組合。
主要經過的生產單位如下:
鞋面: 裁管 → 高頻加工 → 針車
中面: 裁管 → 高頻加工 成型
大底: 鞋材加工 → 底粗加工 → 底加工
現以A棟廠房第一層鞋業生產車間來說明企業鞋業生產的具體流程。
A棟廠房第一層鞋業生產車間包括的生產單位有L1裁管、L2裁管、L1針車組、L2針車組、L1成型、L2成型、底加工、底粗加工車間等等。其中每一個針車組有四條線,每條線完成一種類型的鞋面,底加工有四條線,每條線完成一種類型的大底加工。其布置及流程圖3-2如下:
圖3-2 生產過程物料流程圖
其作業單位代號說明如表3-1
表3-1 作業單位說明
代號 1 2 3 4 5 6 7
名稱 高頻加工 鞋材 大倉庫 底粗加工 底暫存區 底加工線 裁斷區
代號 8 9 10 11 12 13 14
名稱 準備組 針車線 成品暫存 成型線 原料暫存 成品倉
注:裁斷區與準備組為一個單位簡稱裁管,由于加工的特殊性,故在此把它們分成兩個作業單元。準備組工作主要是削皮、磨皮、水印、墨印等。
第二節 針車線平衡問題研究
現以針車一組二線(L1-2)為研究對象。生產型體為卡帕的314圖樣及主要構成部件如圖3-3所示:
圖3-3 314樣版圖
所涉及的工序及配置設備,如表3-2:
表3-2 314工序表
序 工序名稱 操作設備 序 工序名稱 操作設備
01 鞋頭與鞋舌車合 高雙針車 20 車鞋眼上飾線 高單針車
02 固定舌穿帶上端 高單針車 21 鞋身里刷膠 手工
03 鞋舌內里與鞋頭內里車合 高雙針車 22 貼鞋身里 手工
04 鞋舌與鞋舌內里刷膠貼合 手工 23 領口泡棉刷膠及貼領口泡棉 手工
05 車鞋舌飾線 高雙針車 24 壓領口邊線 高單針車
06 修鞋舌內里邊 手工 25 修領口邊線 手工
07 固定舌穿帶下端 高單針車 26 車鞋眼與鞋身飾線 高單針車
08 身側前與身側反車 高單針車 27 領口\鞋眼滾邊 包邊車
09 反車處刷膠捶平 手工 28 泡康特及貼康特 手工
10 口領與身側反車 高單針車 29 貼康特處刷膠 手工
11 反車處刷膠捶平 手工 30 定型 定型機
12 口領內外萬能 萬能車 31 沖孔 手工
13 后套與后上片反車 高單針車 32 打扣1 打扣機1
14 反車處刷膠捶平 手工 33 打扣2 打扣機2
15 后套\后上片與口領車合 高單針車 34 鞋面幫角補強打萬能 萬能車
16 身側里與內口里反車 高單針車 35 鞋面壓邊線 高單車
17 反車處刷膠捶平 手工 36 剪線 手工
18 身側與鞋頭車合 萬能車 37 洗鞋面 手工
19 車鞋眼 高雙針車 38
注:打扣1與打扣2所打出來的扣子不一樣,使用的機器也不一樣。
一、 針車線現狀
鞋業事業部現有針車組四組,除了新開的針四組外,每一個針車組都有四條線。每條線的目標產量在300~450范圍。針一組位于A棟廠房的第一層。其所在位置及周邊的生產單位如圖3-4所示:
圖3-4 L1-2所在車間布局圖
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場,對314型號所涉及的工序進行了秒表測時,并按現時國際標準給予6%的寬放率。其測時的平均數據及標準時間、配置人數情況如表3-3示:
表3-3 314針車秒表測時表
工序 工序名稱 實測時間(s) 標準時間(s) 配置人數
01 鞋頭與鞋舌車合 35.71 37.85 1
02 固定舌穿帶上 端 23.29 24.69 1
03 鞋舌內里與鞋頭內里車合 35.71 37.85 1
04 鞋舌與鞋舌內里刷膠貼合 42.92 45.50 1
05 車鞋舌飾線 57.14 60.57 1
06 修鞋舌內里邊 51.51 54.60 1
07 固定舌穿帶下端 23.29 24.69 1
08 身側前與身側反車 54.34 57.60 1
09 反車處刷膠捶平 60.09 63.70 1
10 口領與身側反車 93.16 49.38 2
11 反車處刷膠捶平 60.09 63.70 1
12 口領內外萬能 23.29 24.69 1
13 后套與后上片反車 57.29 60.73 1
14 反車處刷膠捶平 71.42 75.71 1
15 后套\后上片與口領車合 32.23 34.16 1
16 身側里與內口里反車 46.58 49.37 1
17 反車處刷膠捶平 42.92 45.50 1
18 身側與鞋頭車合 38.81 41.14 1
19 車鞋眼 114.28 60.57 2
20 車鞋眼上飾線 38.81 41.14 1
21 鞋身里刷膠 51.51 54.60 1
22 貼鞋身里 51.51 54.60 1
23 領口泡棉刷膠及貼領口泡棉 38.92 41.25 1
24 壓領口邊線 77.68 82.34 1
25 修領口邊線 25.75 27.30 1
26 車鞋眼與鞋身飾線 54.34 57.60 1
27 領口\鞋眼滾邊 107.14 56.79 2
28 泡康特及貼康特 62.23 65.96 1
29 貼康特處刷膠 25.75 27.29 1
30 定型 32.05 33.97 1
31 沖孔 60.09 63.70 1
32 打扣1 21.46 22.75 1
33 打扣2 51.51 54.60 1
34 鞋面幫角補強打萬能 58.22 61.71 1
35 鞋面壓邊線 38.63 40.95 1
36 剪線 38.56 40.87 1
37 洗鞋面 47.21 50.04 1
其中工序號為10口領與身側反車、19車鞋眼及27領口、鞋眼滾邊分配兩名員工;其余工序各分配一名員工。
故其周期時間 CT = 82.34S
平衡率P=
= =58.8%
平衡損失率 d=1-P
=41.2%
日產量 q=
=349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現有的生產線存在以下問題:
1) 現場工位的布置沒有按產品加工工藝順序布置,導致了物料搬運、人員走動等不增值活動頻繁。
2) 生產方式是傳統的庫存式生產,每個工位都有5~20件半成品堆積品。
3) 干部成了物料搬運員,無暇顧及本職工作,從而導致不良品、翻工現象多。
4) 現時生產需要加班才能接近目標產量,天天加班導致員工意見大、厭倦工作,工作積極性不高。
5) 員工的不滿意度高導致辭工率高,人員不穩定,導致產量不穩定。顧客達成率低。
二、 針車線改善方案
針對現狀,由公司的目標產量來確定生產節拍:314型號的目標產量為400,
故生產節拍:
T = = 72S
因而要對大于72S的工序進行分析使其工序時間低于72S。對于遠小于72S的工序進行合并。
1、工藝程序分析
為了便于從整體上去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及關鍵環節,現對314型號作工藝程序圖,如圖3-5所示:
圖3-5 314針車工藝流程圖
從工藝圖我們可以看到鞋舌的加工比其他部件要復雜,為此我們可以專門成立一個鞋舌組生產鞋舌。這樣做不僅縮短了針車線,減少針車線考慮因素還可以提高鞋舌員工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產量、保證鞋舌質量。
2、流程重組
依據其工藝流程圖可畫其加工優先圖,如圖3-6
圖3-6 314針車優先圖
(1)瓶頸分析
圖3-7 314工序時間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工位14、24的加工時間大于依目標產量而定的生產節拍(72S)。故要對其進行方法研究,采用“5W1H”的提問技術及“ECRS”四大原則來改善:是否能簡化操作、縮短加工時間或分解重組。
1)工位14刷膠捶平分析
工位14刷膠捶平其現狀是用手工展開,用錘子捶平。現場配有捶平機,但只限于一個工位使用,機器利用率低。再對工位14刷膠捶平用5W1H提問技術分析,其分析過程及結果如表3-4:
表3-4 5W1H三次提問技術
考察點 第一次提問 第二次提問 第三次提問 回答
目的 做什么what 是否必要 有無其更合適對象 有必要做
原因 為何做why 為什么要這樣做 是否不需要這樣做 穿著舒適
時間 何時做when 為何需要此時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時間 確保生產流流暢
地點 何處做where 為何需要此處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地點 有更合適的地點
人員 何人做who 為何需要此人做 有無其他更適合的人 一般員工可操作
方法 如何做how 為何需要這樣做 有無其他更適合的方法與工具 改用鋼尺、捶平機
由以上分析以及采取“ECRS”四大原則,可把刷膠捶平的操作改為用機器捶平,同時在捶平前用鋼尺展開。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操作時間。經秒表測時采用鋼尺展開、捶邊機捶平,工位14的時間可縮短到12秒。工位9的時間可縮短到10秒,工位11的時間可縮短到10秒,工位17的時間可縮短到8秒。把4個工位合并后時間為40S<72S,故可把四個工位合并,這樣就可以減少三名員工,當然這樣做會引發另一個問題就是機器的布置以及物料的搬運。故盡量把機器按排在需要刷膠捶平的工位中心。同時為了充分利用捶平機,應把兩條生產線的刷膠捶平放到一臺捶平機上操作,分配兩名員工,其中一名刷膠及搬運物料,另一名展開及捶平。
2)工位24壓領口邊線分析
先考慮其能否與其他工位進行“ECRS”四大原則處理。其操作步驟如下:取貨 理順領口邊 啟動機器 移動領口 剪線 放下半成品。
顯然,不能與其他工位進行“ECRS” 四大原則處理。由于現狀平衡率只58.8%,生產處于不成熟階段,故不宜作動作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可采取多分配一名員工。在前面分析工位14時,把4個捶平的工位合并減少了三名員工,故在工位24增多一名員工并沒使企業增加人力成本。
(2)工位重組
根據以上工位的改進,再采用啟發式法中的最大準則法思想進行工位重組,生產節拍為72S,其求解結果如圖3-8所示:
圖3-8 314針車工位重組圖
由于針車加工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并不是單一的,在工位重組過程中除了考慮工位的優先關系及加工時間外還要考慮所使用的機器設備。
工位重組后,瓶頸工位為28泡康特及貼康特,其時間T=65.96S。工位28是由兩個工作要素所組成的,一是泡康特,所花時間為17.53秒;另一個是貼康特,時間為48.43秒。28工位前的一個工位是29貼康特處刷膠,所花時間為25.75秒。故把泡康特工作要素合并給貼康特處刷膠能把瓶頸時間再次縮短。此時,工位28泡康特及貼康特處刷膠的時間為43.28,而工位29貼康特時間為48.43秒。
工位再次重組后,瓶頸工位為31沖孔,其時間T=63.7S。由于這個工位不能與共他工位進行“ECRS”處理,故重組后的生產周期CT=63.7S。工作站數由原來的37個變成33個(工位9、11、14、17合并成一個,工位25、32合并成一個)。
(3)改善效果
平衡率P=
=
=73.27%
比現狀58.8%提高了14.47%。
一天產量Q=
=452>400
工位重組后,一天的實際生產量大于公司 以往所制訂的目標產量。而且以上的變動并沒有增加機器設備與人力等,在成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大大地提高了產量,為公司贏得更多的利潤。
為了讓基層干部有時間履行職責,為了更容易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降低不良品數量和翻工率以及為了減少物料倒流現象、降低庫存成本,現對針車的工位作一定的調整,使工位的安排盡量與產品的加工工藝順序一致。
由于此型號的鞋舌加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工序多,故把鞋舌加工另設一條鞋舌組生產。則鞋舌就成了所研究針車組的“外購件”。
由上圖及工藝流程圖,可作改善布置圖,如圖3-9:
圖3-9 針車線改善布局圖
其中涉及鞋舌加工的工位1、2、3、4、5、6、7專設一條鞋舌組生產。工位30定型采用定型機。四條針車線其用一臺定型機,故不在此線安排。
第三節 成型線平衡問題研究
一、 成型線現狀
1、布局圖
現有成型線布局圖如圖3-10所示:
圖3-10 成型線布局圖
成型線的總長為65.5米,寬為1.5米。成型線的產量決定產品的最終產量,因此,成型線的產量是公司最關注的。目前成型線出現的主要問題如下:
1)斷碼現象經常發生(所謂斷碼現象就是鞋面與楦頭不配套,導致個別碼數楦頭 周轉不來而被迫停線的現象)。
2)開膠、膠線外露不良品多。
3)翻箱率高。
2、314型號成型工序
314型號成型所涉及的工序、操作時間、配置人員、以及給予6%的寬放率后所得出的標準時間如表3-5:
表3-5 成型秒表測時表
工序 工序名稱 實測時間(S) 標準時間(S) 配置人數
1 穿鞋帶 90 95.4 4
2 推放楦頭及刷白糊 20 21.2 1
3 鞋面刷白糊 38 40.28 1
4 中底板刷白糊 21 22.26 1
5 放鞋舌墊 20 21.2 1
6 攀前幫 65 68.9 1
7 拉腰幫 60 63.6 2
8 打后幫 27 28.62 1
9 綁鞋帶 38 40.28 1
10 修鞋 13 13.78 1
11 LOGO標蓋保護膠紙 20 21.2 1
12 貼標上加硫箱 13 13.78 1
13 下加硫箱 14 14.84 1
14 配大底 20 21.2 1
15 鞋面線 51 54.06 3
16 鞋面打粗 13 13.78 1
17 刻磨 83 87.98 4
18 清灰 13 13.78 1
19 搬過道配雙 13 13.78 1
20 大底刷藥水 28 29.68 2
21 鞋面刷藥水 30 31.8 2
22 第一次鞋面膠 77 81.62 3
23 第一次大底膠 52 55.12 3
24 鞋眼處捶平 12 12.72 1
25 第二次鞋面膠 77 81.62 3
26 第二次大底膠 52 55.12 3
27 貼底 115 121.9 6
28 前后壓機 24 25.44 1
29 墻式壓機 24 22.26 1
30 注膠 21 21.2 1
31 壓膠 20 16.96 1
32 搬過道配雙上冷凍箱 16 45.58 1
33 解鞋帶 43 24.38 1
34 脫楦 23 21.2 1
35 入鞋墊 20 21.2 1
36 一次塞紙 20 21.2 1
37 穿鞋帶 50 53 2
38 二次塞紙 50 53 2
39 清洗鞋面 40 42.4 1
40 鞋底清潔 30 31.8 1
41 掛吊牌 20 21.2 1
42 折內盒 20 21.2 1
43 貼標 20 21.2 1
44 小包裝 20 21.2 1
3、瓶頸工位及平衡率
圖3-11 工位時間對比圖
由圖11可知:現時瓶頸工位為工位6攀前幫,CT=68.9S
則平衡率 P=
=
=35%
二、 成型線改善方案
1、瓶頸工位分析
對工位6進行“ECRS”四大原則處理。工位6攀前幫可以分解為入楦和拉前幫兩個工作要素,故把工位分解,使入楦作業與前序工位5放鞋舌墊重組。
經秒表測時,可知入楦時間為20秒,拉前幫為45秒,統一為標準時間則入楦時間為21.2秒,拉前幫為47.7秒。重組分解合并后,工位5時間為21.2+21.2=42.4秒,工位6時間為47.7秒。
再次尋找瓶頸工位:
圖3-12 重組后工位時間對比圖
由圖12可知,此時瓶頸工位仍是工位6,時間為47.7S,即此成型線生產周期T=47.7S
平衡率P=
=
=51.54%
對工位6進行改善后, 平衡率才達到51.54%,說明成型線的改善空間很大,由于成型的線的改善要更多地考慮人機聯合作業,而現場生產當中品質問題很嚴重,故在此不再作進一步改善。
2、成型線改善點
現針對品質上的問題對現場的布置做幾個建議:
1) 針對斷碼現象,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只有出現針車加工的鞋面品質不良或要清理尾數時才會出現。為了減少斷碼現象時間,成型線的布局應采取U形布置,這樣可以大大地縮短脫楦與推放楦頭的位置。使楦頭周轉時間縮短。
2) 針對開膠問題,在關鍵位置上多分配人力,如在清灰工位后增加清洗大底及刻麿處,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灰塵的存在而導致開膠現象。
3) 針對溢膠問題,涂膠處的紫光燈確保打開,而且可適當地提高此工位的寬放率,要其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才考慮速度。
以上是針對成型線現狀所提出的建議,概括地說,減少搬運時間采用U型布置,在關鍵的工序上多分配人力,多給予寬放率。
三、車間的設施規劃改進
生產線平衡可解決瓶頸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制品數量,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利潤。5S管理和定制管理主要是改善生產環境,穩定平衡后的改善效果并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看板管理是現場管理水平的提升。為了更好地開展動態線平衡工作,為了順利開展示范線成功之后的工作,現對公司的鞋業事業部生產現場作了改善。
1、改善方案
1)L1、L2生產現場改善前后對比,如圖3-13
改善前:
圖3-13 L1、L2改善前后對比圖
注:改善后的針一組專門從事生產鞋舌比較復雜的型號,鞋舌組專為針一組的生產鞋舌。
2)L3、L4生產現場改善前后對比,如圖3-14
改善前:
改善后:
圖3-14 L3、L4改善前后對比圖
注:針三組和針四組專門生產鞋舌比較復雜的型號,鞋舌組專為針三組和針四組服務。
2、改善方案評價
1)載管、針車、成型快速線的安排符合了加工鞋子順序,使物料的流動沿著同一個方向移動,減少了倒流現象,方便物料搬運,縮短物料搬運的路徑。
2)把載管統一管理,減少因個別裁手速度快而沒事做,可以靈活安排裁手的任務,降低個別部件的庫存品。
2)采用相似原理,把加工工藝復雜的鞋舌加工專設生產線加工,提高操作熟練程度,從而在提高產量的同時穩定質量。
3)把具有復雜的鞋舌加工的型號與簡單的鞋舌加工型號分開生產,有利于穩定針車線的產量。減少轉換型體時間,進行QCO,實現快速轉換。
4)成型線采取U型布置,縮短楦頭回轉距離,減少因特殊情況(斷碼)下,成形線被迫停線現象。
5)成型線并排,包裝區相鄰,看板相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氣氛,提高員工生產積極性。
第四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總結
本文收集了大量有關生產線平衡問題的理論研究及解決線平衡的方法,并把解決生產線平衡問題的方法歸納為三大類:數學分析法、啟發式法、工業工程法。在介紹這 三大方法時著重介紹了工業工程法。掌握了這些解決生產線平衡問題的方法后,以XXX企業的鞋業事業部作為研究對象,選擇了其中的L1-2針車線和L1成型線,通過應用工業工程管理方法去研究這兩條線的平衡情況。針對針車線現狀提出了按生產工藝順序排列工位,在啟發式方法思想的指導下,通過程序分析重新布置了針車線。應用了方法研究、秒表測時、“ECRS”等技術對瓶頸工位進行分解重組,使針車線的平衡率提高了14.47%,產量超出目標產量。對于成型線除了通過方法研究、秒表測時、“ECRS”技術使成型線平衡率提高16.54%外,還從其現存的異常出發,把直線型布置改為U型,使楦頭快速輪回,減少因斷碼現象而停線的時間,從而提高產量。
第二節 展望
生產線平衡問題涉及范圍很廣,本文在研究兩條生產線時,并沒有把文中所收集的生產線平衡研究的理論及解決生產線平衡方法一一用上。在不成熟的生產現狀以及作者個人的經驗缺乏,在利用工業工程法改善生產線還有很多未盡之處,如聯合作業分析、人-機操作分析、看板管理、“5S”等改善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并應用于生產線平衡當中。
生產線平衡不僅僅指線上的作業平衡、工序同期化,還有計劃平衡即各單位生產的均衡性。生產計劃安排得是否合理,對生產線平衡有很多的影響,因此如何合理安排生產計劃也是生產線平衡的關鍵之一。在即將開展的示范線當中,本部門工作也涉及到生產計劃的安排,針對鞋業的生產特點,以楦頭數為基礎,如何合理安排輪回數是接下來的工作,也是實現生產線平衡、最后達到單件流的必要前提。
參考文獻
[1]易樹平,郭伏. 基礎工業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戴慶輝. 先進制造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馬漢武,馬志強. 工業工程與項目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
[4]陳青蓮. 工業企業生產管理自學輔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5]田中一成,焦必方. 生產管理[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
[6]王凌. 車間調度及其遺傳算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7]陳榮秋,馬士華. 生產運作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8]方慶琯,王轉. 現代物流設施與規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9]王愛虎. 工業工程專業英語[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10]吳鳳平. 運籌學方法與應用[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11]張賦杰,闞樹林,楊斐. 隨機混合裝配線的啟發式平衡設計方法[J].工業工程與管理期刊,2008.5 :23-28.
[12]李軍,徐明強. 基于價值流的汽車座椅滑軌生產線分析與改善[J].工業工程與管理期刊,2008,23:198-202.
[13]岑吳,蔡三發. 裝配生產線平衡的改善[J].上海管理科學期刊,2005.5:45-48.
[14]陳誠和. 基于仿真優化的制造企業生產線平衡問題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5]竇永昌. 精益生產研究[D] .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6]胡震. 發動機車間布局優化設計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7]吳杰明. 應用FOG方法提高生產線平衡率淺析[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 2004.4:45-49.
[18]王巍,李洋,聞金珠. 基于精益生產的美的微波爐生產現場改善分析[J].森林工程,2007.5:178-181.
[19]侯志敏,欒永華,王淑君,金鐵興. 淺談生產線工藝平衡[J].新課程研究:15-17.
[20]胡雪松,杜婭. 程序分析法在優化茄尼醇精制工藝中的應用[J].工業工程,2007.6:90-93.
[21]I.Sabuncuoglu, E.Erel and M.Tanyer.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J].2000(11):295-310.
.1961.11(12):394-398.
[23]Bowman E.H. The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by Liner rogramming. Operational Research,1960:385-389.
[24]Gutjahr AL, Nambanser G.L. An Algorlthm for the Line alancing Problem. Mamt.Scl. A,1964:308-31.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