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4:48: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兒科學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醫學的兩重性決定了醫學“以人為本”的出發點。醫學人文素養是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在品質。隨著醫學模式的逐漸轉變,醫學人文教育成為當今醫學教育領域重中之重。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醫學生的生命化思維方式,實質是以患者為中心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2]。近幾年我國的醫學教育取得很大進步,但在醫學人文教育方面仍有不足。有學者對全國81家醫藥院校(包括獨立建制的醫藥院校、獨立建制的中醫藥院校、軍隊醫學院校、醫學類高職高專)進行了人文醫學教育教學組織狀況的調查,結果發現我國醫藥院校的人文醫學教學組織發展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充足,課程建設不規整[3]。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有7門,分別為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學、醫學哲學、醫患溝通學、醫學史學和醫學社會學。但很多院校將這7門課程安排為選修課程,以致很多醫學生并未受到這些人文醫學的教育,也減少學生對這些課程的重視程度。王美霞等人比較了國內外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發現發達國家的醫學生人文學科課時達20%~25%,而我國學生課時只占7%[2],說明我國醫學教育對人文醫學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策略實施不到位。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安排的不合理,師資隊伍的不夯實,醫學生的不重視導致了目前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隨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療糾紛不斷上升的今日,作為人類未來的白衣天使,應認真學好醫學人文教育課程,以高尚的醫德醫風從生命角度出發,掌握患者心理,建立良好的醫患信托關系,遵守法律、法規,保護患者和自身權利,最終建立和睦的醫患關系。所以在醫學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人文教育在兒科教學中的重要性
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為人所熟知,在兒科學這個特殊的學科,人文教育更加重要。兒童疾病復雜多樣,起病急且變化快,多位家長陪護一位患兒,就診時常要求醫生能在最短時間做出最準確的診斷,并給予最快而有效的治療措施。在如今這樣兒科醫生嚴重缺乏而兒科患者逐漸增長的情勢下,需要接診醫生具有良好的內在品質和強大的心理,在吵雜的診療室內既要認真診治患兒病情又要以溫和態度對患兒家屬詳細解釋。但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家屬擔心患兒病情,或對醫生診療技術的不信任容易產生過激情緒,甚至出現打罵醫生現象,這種情況在兒科急診室極為常見。因此,只有經過醫學人文教育洗禮后才能勝任兒科醫師一職。臨床帶教老師言傳身教,結合實例,針對性培訓,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也應具有犀利的觀察能力,在醫患矛盾發生前遏止,維護和諧的醫患關系。作為一所綜合大學的醫學院,我校遵從國家推進的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培養了多名五年制臨床醫學系“卓越醫師”,這些學生在兒科實習階段表現出優秀的綜合素質。他們能以患兒為中心,言語親切,態度溫和,消除了患兒的恐懼心理,得到了患兒信任與之交友,不但取得患兒的積極配合治療,更贏得了患兒家屬的認可和贊揚。卓越醫師的培養,不但要有過硬的醫學基礎知識,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得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而職業的榮譽感及責任心會影響醫學生的職業表現和人格特征的形成[4]。培養卓越的人才是國家教育的根本,追求卓越是醫生的最高境界。人文醫學教育進入人們視線已非一兩日,人們一直強調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醫學院校也在積極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如今大部分醫學院校在人文教育的重視度上都有所提高,甚至部分院校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人文教育之路仍有許多改善和提高之處。總之,在兒科臨床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才能培養出符合職業要求的兒科醫師。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良好的醫學人文精神、精湛的醫療技術才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醫生,更是不愧于白衣天使的稱謂。
作者:劉紅 南虎松 單位:延邊大學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吳永梅,姚淞元,何今成,等.臨床研究生導師人文教育新機制的創建與探索[J].海南醫學,2015,26(4):595.
一、談話式
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滲透新課內容,進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如繪畫《傘》的導入語:“小朋友,你們聽聽,教師利用多媒體放出下雨的聲音,“嘩,嘩”的聲音。哇,下雨啦,我們外出是不是需要雨傘呢?為什么?”讓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小朋友下雨時都需要雨傘,因為雨傘可以為我們擋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繪畫《傘》吧。”
二、謎語式
通過猜謎語能夠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幫助幼兒理解新課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大班常識課中的《認識風》教學導入語:“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猜一樣東西,‘樹兒見它擺頭,花兒見它彎腰,水兒見它皺眉,云兒見它就跑。’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什么東西?(風)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風!”
三、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如奧爾夫音樂活動中的《五只猴子》的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寶寶和小動物們鋸完木頭,一起去洗澡。每個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噴噴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開心的玩起了游戲。小動物們都和自己的好朋友開心的玩著,可是,寶寶一個人在旁邊傷心的哭了起來,因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這時候小猴子開始爬樹逗寶寶開心。”小朋友,你們知道小猴怎么爬樹的嗎?引導幼兒創編多種爬樹動作。
四、懸念式
采用懸念式導入新課,可撩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追根問底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如主題活動中的奧爾夫音樂:《快樂木偶》的教學導入語:出示紅、藍木偶,講述故事開端:在木偶王國里,住著許多許多的小木偶,有紅木偶,還有藍木偶,紅木偶們和藍木偶們是好朋友,有一天紅木偶出來玩了,(出示相應故事圖片)接下來要發生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留下懸念,引導幼兒仔細聽音樂。)
五、表演式
通過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導入新課。如音樂活動課中的《好朋友》的導入形式:我們的身體也做好準備了嗎?手到了嗎?肩膀到了嗎?讓我們的身體先來唱唱歌。這首歌的名字叫《好朋友》。”這種情境表演將歌詞內容體現出來的導入新課的形式,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歌詞內容。
六、演示式
借助實物,玩具,圖片,貼絨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導入新課,直觀形象,幼兒既感興趣,又容易理解。如音樂活動中的歌曲《丟手絹》導入時可以說:“今天,老師帶來一些東西,你們看是什么東西?”(出示手絹)師示范游戲,并總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叫《丟手絹》。”
七、游戲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認識興趣的探究欲望,以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對象,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在向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活動中,本人認為教師應充分利用周圍環境或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機會,以不同的組織形勢,在不同的場合,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使幼兒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科學和自由探索中。多年來我在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開創有利于幼兒探索科學的育人環境。
對于在縣城或大城市的幼兒園來說,不可能天天與大自然接觸,因此,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設置對幼兒是十分重要的,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認識自然物的機會,是教育幼兒的絕好場所。
(一)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大自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為幼兒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它是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最好課堂,春暖花開的季節里觀察桃花、柳樹;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撿落葉、捉蟲子。在自然的沙、草、水、木、昆蟲做游戲,讓孩子感受樂趣的同時,激起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自然的興趣。
參觀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參與計劃,走進大自然、觸摸大自然,孩子們的心情是放松的、愉悅的,更有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在“種子發牙”活動中,我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種植園地中種的瓜子、大蒜等,讓幼兒通過觀察做好觀察記錄看到種子發牙的過程及慢慢長大,小朋友們都覺得十分開心。
(二)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可以使幼兒輕松自如地進行探索和操作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我注意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動和探索的空間,不過分干擾和限制幼兒的行為,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孩子們能感受到自己被關重、被關心,從而更能大膽嘗試、探索、發現和創造。
二、環境可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科學教育材料。
《綱要》明確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是在具體活動中進行的必須通過動物操作,接觸具體事物和感性形象來獲取知識,讓孩子們通過看看、摸摸、做做、玩玩,從而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
我在活動室設置了飼養角和實驗角,飼養角有孩子們喜愛的黃鱔魚、螃蟹、小烏龜等,實驗角有小朋友喜歡做的小實驗“種子發芽”、“紅薯”、“倒掛蘿卜”等,有目的地讓幼兒感知一些自然現象和規律。
三、啟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知識經驗的先決條件,也是開啟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金鑰匙。幼兒的認識水平不同,對事物的興趣態度也不同,小免、小雞、小鴨等無攻擊性的小動物比較吸引小班小朋友;中班小朋友喜歡小蝌蚪、小蝸牛;大班小朋友經驗豐富,更喜歡參與對事物的操作,如:種植、喂養記錄,樂于探究事物的生長過程,形成原因等。
(一)觀察有趣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產生深厚的興趣。
幼兒對飼養角的小動物感興趣,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會不斷發現細微的變化,提出許多問題:“魚睡覺為什么不閑眼睡?”“小烏龜過冬不吃東西嗎?”在我的及時肯定和鼓勵下,孩子們興趣更濃了。有位幼兒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并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這么痛?”另一個幼兒說:“有時我脫衣服時也會感到疼,晚上還能看到一點一點的亮光呢!”孩子們對此非常好奇,我就準備了各種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靜電”這一現象。
(二)選擇不同的形式,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在科學活動中,采取不同的形式也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在集體活動中,幼兒與同伴在一起學習能互相感染,體驗到集體學習的快樂。在帶幼兒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我經常采取分組活動的形式,這樣既可以使每位幼兒都能參與活動,還能與同伴互相支流,互相啟發,使幼兒在與同伴的相互影響下,對科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創造條件,引導幼兒動手探究實踐。
一、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1.養成研究歷史、追蹤歷史發展動態的專業習慣
《歷史教學》總編任世江先生曾說:中學歷史教學“不敢取學術之公論,仍堅持舊說。” “考試等各種制度的束縛,使中學教師視課本為雷池,不敢越半步。久之成習,中學教師多數不關心學術發展”。“即使自己常教的內容,研究方面有何變化也不問不理,史學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反映到歷史教育中,那些失真的歷史和偏頗的結論,仍作為知識繼續向青少年灌輸。”所以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不能僅憑課本和教參“照本宣科”,還要關心歷史學術的發展,追蹤歷史發展動態。這有助于我們不斷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
2.養成反思分析的習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分析就是要分析教學的效果,檢查教學中的得與失,并進一步分析原因,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及時修改教案或講稿,為以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創造了條件。而二次備課就是糅合了反思和備課。這就進一步說明二次備課的重要性了。例如在講授了《美國國父華盛頓》這一課之后我反思了這節課的不足: (1)在導入課堂時引用華盛頓昔日的部下亨利?李對華盛頓的評價:“記住這個人,他是戰爭時期的第一人,和平時期的第一人,他是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并提問學生華盛頓在當時美國人心目中有著怎樣的地位?預設時認為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思考。但是畢竟華盛頓離我們比較遙遠,學生對他了解的不多,讓學生感悟華盛頓作為“第一人”好像有點空中樓閣,結果學生反映并不強烈。(2)課堂預設的意圖太濃,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少,對課堂的自然生成重視不夠甚至扼殺;(3)某些教學片段形式單一,比如讓學生概述華盛頓“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主要事跡,基本是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圖片,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本得出,其實答案都在教材中,這樣的處理方式容易使學生疲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這樣的反思,我進行了二次備課,讓我在接下來的班級教學中重新調整這些不合理的或者一廂情愿預設方法和模式。這無疑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學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大多數是多班教學,都有在短時間里重復上課的經歷。而且所教班級情況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班級學生層次也各有差異。課前備課處于教學預設階段,雖然對教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各班學生可能的反應做了周密的考慮,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學生的情緒變化、課堂氛圍、學生的參與程度,甚至是學生對課堂上教師出示的實物的反應等等。所以在進一步了解學情后的二次備課能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使自己的教學能符合學生的“口味”,讓優秀生“吃得飽”,差生“吃的了”。
有時候集體備課并不符合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情,不能被任教班級的學生所接受,有時候,是一些環節、細節不適合,有時候是整體的結構不適合。所以需要在二次備課后,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授課前要對集體備課所形成的教案進行適度的調整。這樣的二次備課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相長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掌握一門外語無論對今后的職業發展還是日常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學校的課堂教學是學習外語最主要的手段,但是人們走出校園后發現自己的外語水平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開始懷疑外語課堂的必要性,甚至提出取消外語課堂教學這一模式。針對很多人的質疑,本文從二語習得角度比較全面地說明了外語課堂教學的優勢及必要性。
二、區分外語與二語
首先,我們要明確外語(foreign language)和二語(second language)的概念和區別。在過去,外語經常被用來同本族語(native language)進行對比。近幾十年,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各種非本族語都稱為二語,于是二語和外語幾乎被用作同義詞,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例如在中國,才有必要把二語和外語進行概念上的區分。Stem(1983:16)認為,外語是在使用目的語的民族、地域界限之外學習和使用的非母語的語言;而二語是在使用目的語的語言社區內學習和使用的非母語語言。因為二語經常是語言學習者所在國家的官方語言或被認可的語言之一,是人們參與經濟、政治生活或接受教育所要使用的語言,例如出國、同操目的語的人交流、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或閱讀外國科技著作等。二語學習者擁有更多的語言環境,可以用非正式的方式自然習得;而外語學習者沒有足夠的語言環境,因此需要課堂教學等正式教授手段或其他的途徑來補償語言環境不足的缺陷。
三、外語習得的途徑
目前在中國,外語環境相對過去增加了許多。在一些跨國公司,某些外語被用作工作語言;主流及非主流媒體都增添了外語的新聞報道、娛樂節目和廣告;各種外語教科書、讀物和音像制品應有盡有。除此之外,人們還人為地制造了各種利用外語交流的機會來提高外語水平。在這樣的形勢下,是不是就像很多對課堂外語教學質疑的人所說的那樣,可以取消課堂教學呢?
致力于課堂正式教授效果研究的Long(1988)從語言習得的四個方面對課堂正式教授和自然習得進行了比較,得出結論:在習得的加工處理中,課堂正式教授和自然習得間存在相似點和不同點;在習得路徑上,課堂正式教授和自然習得的否定句、問句和詞序的發展路徑是一致的,跨越既定路徑中的某一步的課堂正式教授沒有效果;從習得的速度上來看,至少有四項研究表明,正式教授同自然習得相比較,具有速度上的優勢;從語言水平上來看,接受正式教授的學習者比進行自然習得的學習者掌握更多有標記性的結構。從研究結果來看,所有的有關比較正式教授和自然習得的研究,都是以學習者同時兼備兩種選擇為條件的。在中國這種沒有外語環境的條件下,正式教授就更加具備必要性。
四、外語課堂教學的作用
(一)外語課堂提供最佳的可理解性輸入
可理解性輸入對二語習得十分重要,研究者們分為“有接口”和“無接口”兩個陣營。“有接口”觀點完全肯定課堂正式教授的作用,認為二語習得同母語習得相似,同時也認為有意識地對語言形式的學習可以慢慢轉化為自然習得,明確知識可以轉化為內在知識,對語言的加工從控制加工轉化為自動加工。這種轉化是通過使用、操練、程序化和提高意識等過程完成的。這些過程是在課堂提供可理解性輸入之后,在課堂上完成的。最激進的“無接口”觀點的倡導人就是Krashen,他明確區分了學習和習得這兩個概念,認為兩者之間是沒有“接口”、不能互相轉化的。他認為,課堂正式教授之所以具有速度優勢,是因為課堂為習得提供了可理解的、更適合習得的輸入(Laren-Freem an,2000)。
Krashen對可理解性輸入有特殊的定義方式:可理解性輸入是聽到或看到的、稍稍超過語言學習者目前水平的語言知識。含有學習者已經知道的或超過學習者水平太多的輸入對習得沒有幫助,語言輸入只有滿足一定條件才能對語言習得有所幫助。他總結了輸入理論,認為輸入有四個條件:簡化的輸入、可理解性的輸入、消極反饋輸入和足夠的輸入。輸入簡化的條件是根據保姆式語言的外國式語言對語言習得具有幫助提出的。消極反饋輸入是指反饋給學習者交流的不成功信息。最后一個條件是足夠的輸入,但可惜的是沒有人提供充分的證據說明多少輸入才算是足夠的輸入。輸入對中介語言的習得至關重要:在中國外語學習的條件下,雖然有限的語言環境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輸入,但這種輸入是學習者隨意選擇的、雜亂無章的,不具備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循序漸進的科學性,而外語課堂恰恰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外語課堂是唯一具有滿足這樣要求的選擇。
(二)外語課堂提供輸出機會
對于習得來講,只有輸入是不夠的,因為當學習者聽、讀的時候,經常可以不用句法就能理解意義。但如果要求學習者輸出,那么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為輸出會迫使學習者從語義加工轉向句法加工。傳統上,人們一致認為輸出不是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方式,而僅僅是對已有知識的練習。
Swain這樣定義可理解性輸出:可理解性輸出是一種需求,這種需求推動學習者不僅傳遞一種信息,而且傳遞的方式準確、連貫、合適。并提出了第二語言習得中理解輸出的四種功能:注意、假設檢驗、超語言及流利性強化。1)注意(noticing)可以幫助學習者認識他們想表達的語義與實際表達語義之間的差距,刺激學習者獲取新的語言知識并鞏固已有的知識。2)假設檢驗(hypothesis testing)指理解性輸出的交互式行為進入意義磨合,檢測過渡語(interlanguage)的理解程度和比較集中提取的語言良性結構。3)超語言(met linguistics)指語言知識的控制與內化。當學習者產出語言處于某種真實的語境時,目的語終端產出的“心理語言”具備深化學習者知識形式、語言規則和思維意識的功能。4)流利性強化(fluency enhancement)指學習者在理解性輸出的過程中語法符號的完善和句法處理的自動化。
在中國外語學習環境中,外語課堂是最可靠、最穩定地為學習者提供輸出機會的環境,只有在外語課堂上,學習者才能在輸出之后,得到老師或同學有效的反饋,才能讓輸出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外語課堂提供互動機會
從學習者個人的角度講,課堂能提供輸出的機會。而把課堂上的所有學習者作為一個整體看待的時候,他們的輸出就構成了互動的一部分,或者說,互動為輸出提供了平臺。Ellis(1984:95)認為互動促進語言發展,因為互動是一種解碼的手段。當傳遞的信息中包含超越語言學習者當前的語言能力的語言項目時,學習者仍然能推斷出信息的內容,或者當語言學習者利用語言知識修飾或補充輸出時用到的語言知識時,互動就充當了解碼的手段。因此,互動是語言發展的基礎,而不僅僅是對某一語言形式的操練。中國外語課堂的系統組織性、穩定性是其他任何形式所不具有的,這里是互動的最佳場所,因此,語言習得研究中對互動作用的肯定更加說明了中國外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從互動的角度講,外語課堂的優越性還表現在教師的作用的方面,師生互動是互動的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交際,語言交際能力不是教授這一環節交給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況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滋生的語言實踐培養起來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互動乃是加強學生語言實踐、養成語言交際能力的至關重要的手段。
五、結語
我們今后應該在外語課堂教學原有的優勢和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形式。同時,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使外語課堂教學如虎添翼。
參考文獻:
[1]Ellis,R.Classroom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 Perganmon,1984.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Swain,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ve input and comprehensiv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 Gass & C 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一、音樂劇的特征及其在國內外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中的現狀
(一)音樂劇的簡介
音樂劇是20世紀萌芽的一門新興的藝術,早期被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
音樂劇的篇幅長度并沒有固定標準,但大多數的長度都介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成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反復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那么一出完整的音樂劇大約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一種最貼近大眾心聲、最易感知、最有帶入感、最為通俗易懂的藝術表演形式,因此,古往今來非常受大眾的歡迎。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歌劇魅影》《悲慘世界》、《音樂之聲》《貓》、《西貢小姐》等。
(二)音樂劇中的音樂特點
音樂劇的歌曲演唱分為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和傳統唱法的演唱形式。通俗唱法的音樂劇更為貼近大眾口味,其中融合了一些當地流行的歌舞元素,如爵士和搖滾的音樂歌舞元素,在20世紀引起了一大熱潮。傳統唱法的音樂劇通常敘述一些歷史故事,融合了一些時代特征,具有著另一番風味。音樂劇的音樂旋律之美有著召喚心靈的強烈感染力,并且,音樂劇沒有固定的音樂風格,它的形成是通過多種音樂風格的融合,因此,音樂劇的音樂還具有多面性與廣泛性的特征。
二、音樂劇走進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重要性
(一)音樂劇豐富青少年情感體驗及音樂表現的作用
音樂劇中有著豐富的角色設定,每個角色都極具戲劇性,通過歌曲和舞蹈等的渲染,充滿著濃濃的情感色彩,所有的音樂劇基本以愛為主題,青少年經過多次的欣賞和體驗,并通過模仿,可以幫助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無論是在歌唱或是舞蹈中,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力都會逐漸得到提高。
(二)音樂劇的欣賞與體驗對中小學生學習聲樂的促進作用
在音樂劇中,作為支撐的音樂劇三大要素:演唱、舞蹈、戲劇表演,這三者在不同的劇中都有不同的偏重,但音樂劇以“音樂”一詞冠之,可見演唱在表演中占據的重要地位。音樂劇中的聲樂演唱形式有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也可能是多種樣式的交置。這可以很好的幫助到中小學生接觸不同的演唱形式,鍛煉他們的合作演唱能力。音樂劇的歌曲一般分為傳統的美聲唱法和現代的流行唱法兩種形式。其中,傳統的美聲唱法不同于歌劇的美聲唱法,它更注重氣息的流暢性、聲音的美感、抒情性、敘事性和情緒情感的帶入性,而歌劇更追求聲音的高位置、圓潤度和技巧性。流行唱法的歌曲更為通俗,但它也區別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其在通俗的唱法中飽滿了獨特的戲劇色彩。
(三)音樂劇的欣賞與體驗對中小學生學習舞蹈的促進作用
音樂劇中的舞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類型可分為:音樂劇中的肢體語言和戲劇行動、歌舞和舞段這三類。音樂劇的舞蹈創作沒有固定的程式化特征,也沒有舞蹈種類和類型的限制,這樣的特點很好的幫助學生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舞蹈元素,經過一些簡單的舞蹈片段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世界,不再局限于只是通過歌唱或是語言來抒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肢體表現力,全身性的感知音樂的律動與情感。
三、音樂劇走進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必要性
(一)音樂劇的育人價值與作用
新課改的音樂基本理念中強調的每一點在音樂劇的欣賞與教學過程中都能得到體現,可見音樂劇的各要素和特征非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并且,突出了音樂,強調了興趣,注重了實踐,感知了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同時,還注重了個性的發展,開發了音樂創造力。
音樂劇的藝術綜合性特征使得它富有強大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再加上它音樂中的流行性元素更加使得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正是音樂第二課堂中最重要的學習動力,在音樂劇的教學過程中所營造的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是學生感知音樂的重要因素。
四、音樂劇走進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展望
(一)音樂劇教學的引入對于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與促進作用
音樂劇的教學對于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各方面要求都是一個新的高度和挑戰,它不僅要求音樂老師擁有過硬的多方面的音樂技能,并且對音樂教師的綜合組織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樣的高要求會使音樂教育領域不斷重視起來,設置系統的教師培訓機制,不斷增強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并關注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的發展,使音樂教育走向更為廣闊的領域,避免局限性,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音樂劇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和避免的一些問題
在音樂劇走進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所有的音樂劇都適合在音樂第二課堂中展現,應選擇優秀的且合適的音樂劇進行教學,內容應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應讓學生感知音樂后,通過自己的理解來用一些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原創的素材進去,充分發揮教學的創新精神。
結 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單純的物質享受已經無法滿足,更多的關注于精神上的質量。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影響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以人為本”的社會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美育也被納入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
本文通過對音樂劇的簡要介紹,結合音樂劇自身的特點和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教學目標、新課改對音樂活動課程的標準等一系列要求,闡述了音樂劇走進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根據教學現狀做了一個小小的展望,希望通過對音樂劇的了解和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的認識,結合兩者之間的關系和特點,將音樂劇的教學引入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中,使音樂劇在音樂活動教學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并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給音樂劇的教學過程制定一系列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黃鑫.對國內音樂劇發展現狀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2]廖向紅.論音樂劇創作特征(節選)[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2,04:74-95.
[3]劉靚.音樂劇走進中小學藝術課堂的初步構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6.
[4]劉洋君.音樂劇的藝術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風格[D].新疆師范大學,2006.
[5]王旭華.西方歌劇與西方音樂劇藝術特征的比較[D].首都師范大學,2006.
[6]郭宇.音樂劇演唱方法及其表現力[D].湖南師范大學,2007.
[7]汪濤.論20世紀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及其美學特征[D].西南師范大學,2002.
[8]吳娟.音樂劇的形成、發展及其演唱風格[D].上海音樂學院,2003.
[9]唐婷婷.音樂劇演唱特點對傳統聲樂教學的啟示[D].南京藝術學院,2004.
[10]余翌子.“音樂劇唱法”的演唱風格及其聲音概念[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04:100-106.
[11]陳丹.初探音樂劇演唱風格的多元化[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02:100-103.
[12]劉靚.音樂劇走進中小學藝術課堂的初步構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6.
1.興趣引導,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觀點,音樂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我們選擇的音樂教材最好是簡單、易懂,而且最好帶有游戲性。但是我們現在的音樂課本里面的歌曲內容老舊、無聊。所以,教師在教材的選擇和變化上要慎重。教師應先熟悉教材,再分解教材,最后把教材內容融入到游戲中,這樣才能使學生興趣濃厚的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得到啟發。學生一旦在課堂上"動"起來,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再加上教師對孩子們引導做"音樂性的動作",他們必然會沉浸在游戲般的歡樂中。進而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比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青春舞曲》這首歌曲里面學習變化音時,學生們對于升號,降號僅限于了解字面的意思,實際在音樂中他們也分辨不出來。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課前把教室的合唱臺放好,然后讓學生分組站在中間的臺階上。同時,讓學生們閉上眼睛,聆聽鋼琴彈奏兩個單音,并輕聲跟著哼鳴。跟隨著自己的哼鳴樂音的感覺,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起伏上下行臺階。最后讓學生們進行小組積分比賽。孩子們就很有動力,爭先恐后舉手練習,整個課堂氛圍就很歡快,把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就解決了。
不過,奧爾夫音樂游戲不僅僅是單純性的游戲,而是要求有真正的音樂目的的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自覺地進行訓練,老師們卻是要目的明確的進行音樂性的引導,知道自己的知識目標是什么,要訓練什么方面的技能,又要有趣味性,更要全面考慮孩子們的年齡、能力和情緒,進而合理的安排科學的教學環節。
2.降低難度,節奏模仿,感受音樂
律動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節奏在音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同樣在《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教學中,我設計了用??X X X X X?蛘飧鑾蟹紙謐嗬次?歌曲伴奏的教學環節。學生在學習切分節奏時比較不好掌握,嘴巴會念,但是一運用到歌曲里面就全亂了套。所以,我一開始,就把??X X X X X?蛘飧齔さ慕謐嗉蚧?為??X X X?潁?然后用嘴巴夸張地念一次這個簡化后的切分節奏,提問學生:"你們聽出來這三個音中,哪個音長,哪個音短?重音在什么地方?"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通過教師夸張的讀法之后,都能回答前后兩個音短,中間的音長而且重。這時候我就趁機介紹什么叫做切分節奏。這樣的方法既簡單又直接。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受來了解,更加加深了他們對這個節奏的印象和記憶。
接下來,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用肢體來模奏這個切分節奏。這時候學生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最后我采取了拍腿--拍手--拍腿這樣的形式,由慢到快地引導學生跟著我打節奏。再進行幾遍簡化節奏以后,跟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如果老師再加入兩個音符,同學們能不能跟得上呢?"學生們紛紛表示信心。這樣就很好地消除了以往教師生硬地介紹樂理知識,學生死記硬背卻不理解也不會運用的局面,大大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循環幾遍下來,切分節奏這個難點就被消化掉了。奧爾夫音樂就是這樣,從人類最常見,最普通的節奏開始,訓練孩子的樂感。活動中孩子始終是以自己的身體在感受樂音的特點。
3.即興創造,聲勢訓練,注重合作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
初中的學生比較不愛動,有時候起來表演也不如小學生那么活潑自然。根據這些特點,我選擇一些需要動點腦筋的,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來提高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喜愛。這樣課堂氣氛就會相當活躍,同學們的情緒會一下子調動起來。
比如說在欣賞《森林狂想曲》中,我讓學生聆聽了樂曲之后,拿出幾種學生們從來沒有玩過的奧爾夫樂器,讓學生們先自己摸索一下,這些樂器可以怎么發出聲音,能模仿什么動物的聲音。于是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有用雙響筒敲擊時候發出的聲音模仿雞叫的,有用刮奏螺紋筒的方法模仿青蛙叫的,還有說用樂器的高、中、低三個音區分別模仿大象、狗還有猴子的。甚至有個學生還提出改變樂曲的拍號,把二拍子的樂曲改成三拍子來唱,說是模仿天鵝湖里天鵝游來游去優雅的模樣。五花八門,十分豐富。然后再由學生小組組合,一部分唱唱樂曲的旋律,一部分用剛才自己想到的樂器的打擊方式來為旋律增添色彩。使得整堂欣賞課流動起來。
哮喘病對患兒及其家庭、社會造成嚴重的生存與經濟負擔。我國一項對8 510名哮喘兒童的調查結果顯示,1年內42.74%的患兒因病缺課在10天以上,7.99%的患兒因病缺課達2月以上,5.64%的患兒不能參加劇烈體育運動 [6]。我國2000年調查結果顯示,62%的哮喘患兒家庭用于治療花費每年1 000元以上,14%的哮喘患兒家庭用于治療花費每年5 000元以上。
哮喘可起始于不同的年齡階段,尤其以兒童時期起病為多。我國資料表明4歲以前起病者占46.6%,5~9歲起病者占21.0%,即10歲以前起病的達67.7%。有研究證實,哮喘患者早期即可發生氣道重塑的病理變化,哮喘的療效及預后與開始抗炎治療時的病程長短密切相關,早期治療可能避免發生不可逆氣道阻塞,有利于肺功能恢復從而增加完全緩解的機會。但是目前我國兒童哮喘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率仍較低。哮喘兒童患病后能得到及時診斷者僅占 5.5%,發病3年診斷率不足50%。
針對全球范圍內哮喘患病率逐年增高的趨勢以及哮喘病診治的高額經濟負擔,WHO和美國國立衛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于1995年制定出“哮喘管理和預防的全球策略(GINA)”,目的是讓醫生在哮喘診斷治療和管理中有可遵循的指南及標準。隨著哮喘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循證醫學和轉化醫學的理念推動下,GINA于1998、2002及2006年被三度修訂更新,不斷將最新哮喘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證據納入GINA,尤其是2006年提出了以“哮喘控制”為治療目標的理念[7],再次讓廣大臨床一線工作者深切認識到哮喘病仍不能徹底治愈,需要執行長程管理方案才能達到和維持患者長期控制,確保正常生命質量。2009年5月,GINA執行委員會兒科專家組首次了 “5歲及其以下兒童哮喘診斷和管理的全球策略”[8],體現了該年齡段患兒特有的哮喘自然病程、哮喘診斷和治療管理方面的特殊性[9]。2012年6月,來自于歐洲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EAACI)、美國變態反應哮喘和免疫學會(AAAAI)、美國變態反應哮喘和免疫學院(ACAAI)以及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的專家組成了哮喘變態反應和免疫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Asthma Allergy and Immunology,ICAALL),發表了“兒童哮喘國際共識(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Pediatric Asthma,ICON)[10]”,此項共識綜覽迄今全球七大主流兒童哮喘指南,強調了兒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點――疾病控制是哮喘治療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將患兒及其父母的教育工作與衛生服務專業人士的教育工作共同結合起來。確認和避免哮喘的觸發因素在疾病管理中相當重要,應規律進行評估和監測以便精細調整治療方案,大多數兒童經合理的藥物治療能控制癥狀和減少未來患病風險,哮喘治療的未來發展趨勢是表型特異性治療,也就是個體化治療。
結論:加強學齡前兒童眼保健工作,使用韋倫屈光度篩查儀和筆燈客觀眼位篩查,對視力不良兒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韋倫屈光度篩查和筆燈客觀眼位篩查 視力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9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367-02
為了更好的開展集體兒童視力保健工作,我們近三年對城區幼兒園4-6歲兒童4000-4500名使用韋倫屈光度篩查儀和筆燈客觀眼位篩查,開展集體兒童視力篩查工作。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玉田縣城區幼兒園4-6歲兒童2011年4083人,四歲組1562人,五歲組1621人,六歲組900人,2012年4289人,四歲組1668人,五歲組1706人,六歲組915人,2013年4463人,四歲組1762人,五歲組1821人,六歲組880人
1.2 方法。
1.2.1 眼保健門診醫師深入到幼兒園使用韋倫屈光度篩查儀對兒童眼屈光度進行篩查,使用筆燈對斜視進行篩查。
1.2.2 對篩查的陽性患兒,我們預約他們到我院眼保健門診進行進一步檢查,由眼科醫師進行散瞳,做眼科常規檢查確診,對斜視需要手術矯正的我們把他們轉到上級醫院進行治療,對確診為弱視的兒童由我們眼保健門診醫生給與綜合治療,對確診為異常的所有患兒,我們保健門診均建立檔案,定期復查。
1.2.3 療效評價標準:基本治愈:4歲視力≥0.6五歲視力≥0.8:進步:視力提高兩行或以上:無效:視力提高一行或退步、不變。
2 結果
2.1 眼病檢出率。2011年檢出人數429人次,患病率為10.5%,2012年檢出人數420人次,患病率為9.8%,2013年檢出人數424人次,患病率為9.5%。
2.2 弱視發病情況。2011年患病人數為245人次,患病率為6%,2012年患病人數為240人次,患病率為5.6%,2013年患病人數為214人次,患病率為4.8%。
2.3 弱視治療一年后復查情況。2011年在我院治療的245人中,治愈166人次,治愈率為67.7%。進步68人次,占27.8%。無效4人,占1.6%,有7人未復查。2012年在我院治療的240人中,治愈169人次,治愈率為70.5%。進步68人次,占28.3%。無效2人,占0.8%,有1人未復查。2013年在我院治療的214人中,治愈152人次,治愈率為71%。進步60人次,占28%。無效3人,占1%。
3 討論
3.1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兒童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發展,對于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反映,現在孩子的視力越來越差了,高中以上超過80%的孩子戴眼鏡,而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80%以上是靠眼睛獲取的,所以保護兒童視力健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全世界60億人口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兒童[2],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兒童保健工作,把它作為社會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兒童視力保健工作,是我們兒童保健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現在全國多數保健機構兒童體檢,眼部檢查還局限于兒保醫生對兒童眼部外觀進行肉眼檢查和使用“國際視力表燈箱”5米距離視力檢查,我院2011年以前也是應用此方法,但檢查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的孩子不合作,有的孩子眼遮蓋不認真,影響了檢查結果,致使檢查陽性結果不足1%,許多孩子視力異常沒有被早期發現,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近三年我們使用韋倫屈光度篩查儀和筆燈客觀眼位篩查比較客觀的反應兒童眼部的真實情況,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篩查比較準確,對兒童眼病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我們篩查的眼部異常多為斜視和弱視。
3.2 弱視是嬰幼兒時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視覺細胞的有效刺激不足,黃斑功能受到抑制,視功能發育障礙。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大多數患兒是可以治愈的。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學齡前兒童是弱視的最佳治療時期,7歲以后治療效果較差,12歲以后效果極差[1],這就說明我們早期篩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 做好兒童視力保健工作需要醫療保健機構、托幼機構和兒童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保健機構需要加大眼保健知識的宣傳,加強眼保健門診與托幼機構、視力不良兒童家長的聯系,指導他們對矯治的有效監督與配合,保護兒童視力,提高兒童視力。
1.引言
隨著科學計量學從數學表達方式揭示科學知識及其活動規律轉向圖形表達方式,知識地圖從顯示科學知識地理分布轉向展現知識結構關系與演進規律,科學知識圖譜已悄然興起。近幾年來,科學知識圖譜在我國的實證研究及應用研究中不斷涌現,本文將利用科學知識圖譜展開對兒科醫學科研現狀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過引文可視化研究,可以直觀獲知現階段兒科醫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到底有哪些?主要的分支研究領域可以劃分為哪些?各個分支領域研究主題和知識源流的演化進程是怎樣的?各個研究領域的關鍵知識源流和代表人物分別是哪些?新興的科學知識圖譜可以展示科研機構知識單元間錯綜復雜的交互關系,通過數據挖掘、可視化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處理,使人們得以清晰直觀地了解其發展進程中的知識結構和研究趨勢。運用科學知識圖譜可以有效地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并為兒科醫學的科研成果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CMSCI數據庫(中國醫藥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Citation Index),選用多元、分時、動態且綜合集成多種分析方法的新一代科學知識圖譜繪制工具Citespace來對兒科醫學系統地進行知識圖譜相關研究。
2.我國兒科醫學衛生學分年度知識源流
2.1 2004年兒科醫學知識源流
2004年兒科醫學研究的來源文獻和有效引文有很多篇,節點類型選取Cited Reference,閾值設為(7,1,7)、(7,1,7)和(7,1,7),經pathfinder精簡算法簡化后得到的網絡中節點數12,連接數5,自動聚類后結果圖譜如圖2.1所示。
圖2.1 2004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圖2.1中圓環的大小與文獻的被引頻次成正比,可以清晰的看出頻次排名前面的文獻分別由金漢珍胡亞美所著,表明其是兒科醫學研究所借鑒的關鍵文獻。根據圖2.1可以看出,在2004年兒科醫學整體被引用文獻頻次比較低而少,最多的是胡亞美和吳瑞萍《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可以看出此文在兒科領域重要性。其次是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所著的《兒童哮喘防治常規(試行)》和《兒童哮喘防治常規》,對兒童哮喘的防治影響很大。
2.2 2005年兒科醫學知識源流
2005年兒科醫學研究的來源文獻和有效引文有很多篇,節點類型選取Cited Reference,閾值設為(4,1,6)、(4,1,6)和(4,1,6),得到節點數38,經pathfinder精簡算法簡化后得到的網絡中連接數為連接數21,自動聚類后結果圖譜如圖2.2所示。
圖2.2中圓環的大小與文獻的被引頻次成正比,胡亞美和吳瑞萍所著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所著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的中介中心度較高,表明其是這兩年兒科醫學研究的重要文獻。小兒腎小球疾病也是專家們研究的重點,也表明2005年兒科醫學的學者們認為胡亞美和吳瑞萍很重要。根據以上圖表,發現排名前十的有四本著作是關于實用兒科學的,說明實用兒科學是兒科醫學中重要的醫學知識,同樣也是重要的知識源流。其次小兒腎病,小兒外科學,小二神經系統疾病也是很重要的知識源流。綜合圖2.2,可以得到2005年被引頻次較高且中心中介度大雨0.1的核心關鍵引文有胡亞美和吳瑞萍的《諸福棠實用兒科醫學》,王亞娟的《北京地區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研究》。
圖2.2 2005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2.3 2006年兒科醫學知識源流
2006年兒科醫學研究的來源文獻和有效引文有很多篇,節點類型選取Cited Reference,閾值設為(4,1,6)、(4,1,6)和(4,1,6),得到節點數74,連接數55,自動聚類后結果圖譜如2.3所示。
圖2.3 2006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圖2.3共有15個關鍵節點,可以清晰的看見中介中心度排名考前的分別是李萬鎮的《加強對川崎病診治的研究》,胡亞美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楊錫強的《兒科學》,左啟華的《小兒神經系統疾病》表明這些文章是2006年兒科醫學的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文獻。分析圖3.3,可以看到2006年胡亞美的《諸福棠實用兒科醫學》依然具有最高的引用頻次,表面其依然是最重要的知識源流,但是還可以看到張清友有三篇文章的引用頻次非常高分別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傾斜試驗對兒童不明原因暈厥的診斷研究》,《兒童性心動過速綜合征的臨床特征及隨訪研究》,《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臨床研究進展》,表明他已經在兒科醫學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專家參考國外文獻,表明我國的兒科醫學研究正在與世界接軌。
2.4 2007年兒科醫學知識源流
2007年兒科醫學研究的來源文獻和有效引文有很多篇,節點類型選取Cited Reference,閾值設為(7,1,10)、(7,1,10)和(7,1,10),得到節點數116,連接數109,自動聚類后結果圖譜如圖2.4所示。
圖2.4中圓環的大小與文獻的被引頻次成正比,其中頻次前三的被引文獻分別是胡亞美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金漢珍的《實用新生兒學》,表明他們是2007年重要的知識源流。分析圖2.4,可以看出期刊論文占有很大的比重,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被引用的頻次非常高,表明其已經成為兒科醫學的核心知識源流。而國外文獻已經占有非常大的一部分頻次。從研究的內容來看,比起前兩年,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了中國兒童肥胖的問題,從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被引用的頻次可以看出。
圖2.4 2007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2.5 2008年兒科醫學知識源流
2008年兒科醫學研究的來源文獻和有效引文有很多篇,節點類型選取Cited Reference,閾值設為(2,1,10)、(2,1,10)和(2,1,10),得到節點數92,連接數87,自動聚類后結果圖譜如圖2.5所示。
圖2.5 2008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圖2.5中,金漢珍的《實用新生兒學》的中心中介度是最高的,可見其是該網絡圖譜中最為重要的關鍵文獻。胡亞美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依然具有最高的引用頻次。通過圖3.5,可以看出,2008年總體引用論文的頻次和中心中介度都是不高的,相比于前兩年是有下降的。但是《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依然是核心知識源流,其次2008年兒科醫學研究領域依然延伸前兩年的,并無較大的延伸。
3.2004-2008年兒科醫學文獻共被引圖譜分析
繪制2004-2008年整體的文獻共被引圖譜,來揭示這5年來兒科醫學研究的知識源流的結構特征及其演進。節點類型Cited Reference,閾值(4,2,7)、(4,2,7)和(4,2,7),得到節點數190,連接數134,經過軟件處理后,知識圖譜如圖2.5所示。
圖3.1 2004-2008年文獻共被引圖譜
圖中根據文獻的被引頻次來控制節點標簽的顯示,節點大小與所代表文獻的被引頻次成正比,節點顏色代表年份信息,每個節點由里到外圓環的厚度表示對應年份的被引次數,節點間連線的顏色表示這兩篇文獻共被引的年代信息。我列出圖4.1中被引頻次大于15(包含15)的文獻共26篇,按被引頻次降序排列。
表4.1 2004-2008年間科研成果中熱點被引文獻
表4.1中26篇引文可以看作2004-2008年的重要知識源流,不難看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獻大部分是圖書,表明這些著作的出版對這5年來兒科醫學的學術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其胡亞美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的被引頻次位居第一,可見是兒科醫學研究經典的關鍵文獻。表4.1中突變率大的引文按發表時間排列依次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200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2005)和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2004),這3篇文章的發表迅速得到了兒科醫學學者的引用,很好的印證了兒科醫學各年度的研究熱點內容轉變。
通過對表4.1中28篇引文的時間分析,可以得出,兒科醫學對胡亞美2002年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和金漢珍2003年的《實用新生兒學》的引用頻次最高,可見這兩部著作給兒科醫學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分別在中醫診斷及中藥研究中較多被學者引用。通過對圖4.1和表4.1的分析,可以看出兒科醫學研究的知識源流的結構組成,對而兒科學衛生學進行了更深入、更全面地補充。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