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9 14:49: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歷史優秀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 教學目標不明確
時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依賴于課本,教學內容泛泛,而并不具備一套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完全依賴于課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長期進行下去會迷失語文本身的特性。語文教學其實是思想與感情的熏陶。思想來源于文化,古典文集是文化的載體,它傳承中華的古老文化與思想。《出師表》中“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是一種文化。所以明確利用文言文,傳承華夏文化應該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可是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文言文的實際教學目標與我們所期望的有所背離。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授課無側重點,所有教學內容以同樣的節奏平鋪直敘下來,致使課堂乏味無趣,從而間接地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摸不清學習內容的主次,無法進行有效的、循序漸進的學習。
2. 教師授課形式陳舊,對課文利用率較低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由以下幾個環節循環而成。① 學生課前自行預習,具體內容為查找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學會讀音及基本意義;② 課上教師按課文內容逐句翻譯句義,講解課文大意,矯正部分難懂易錯的字形、字音、詞義;③ 課后學生自行背誦、默寫課文,教師定期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試。
一套程序下來,學生雖然能夠學會課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詞,能夠背誦默寫課文,卻往往連文章的主旨都說不清楚,自然也就不能夠從前人的名篇當中學習到優秀的思想主張,這些好的思想,好的文化如同《馬說》中千里馬一樣,“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除此之外,初中學生普遍年紀尚小,還處于活潑好動、重興趣、輕內涵的性格階段,因此很難達到憑借自身能力對經史古籍產生熱愛之情,并自發地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一旦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觀上對所學知識內容產生冷淡,甚至排斥態度,無疑為這一教學內容帶來空前的阻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方向
(1)明確教學重點,課堂教學主次分明。初中學生年紀尚小,性格多以活潑為主,因而很難達到在課堂45分鐘內全部聽懂、理解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習效果。因而,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該首先將教學重點、難點為學生講解清楚。
例如,教師在講解《孟子二章》時,首先應將課文涉及到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介紹給學生。其次,對于生字、生詞這類利用各類工具書憑借學生自己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只需做簡略點拔、糾正即可。最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文化精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以及“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并讓學生針對這一主題,結合現實生活,各抒己見,探討對主題的認識。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有效時間利用率,一方面也使學生分清學習內容的主次關系,從而能夠循序漸進地真正完成語文文言文部分的學習內容。
(2)改善教學風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初中學生普遍對文言文部分學習內容持排斥態度,學習興趣冷淡,教師可以通過改變自身教學風格的措施加以改善。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將文言文以一種藝術性的形式呈現在其面前。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優秀名篇朗誦MP3文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使其達到親聆先代文豪暢言博論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當代各種先進教學設備,將文言文更為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與投影儀,將課文所涉及到的相關史料、影響介紹給學生,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習熱情。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0(b)-0143-01
我國一直是一個禮儀之邦,在長期的文化教育中一直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這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真正實踐的內容。在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也逐漸將思想道德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教育相結合,重視在其他學科教育中不斷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初中歷史教育作為我國初中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讓學生客觀了解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多年來的初中歷史教育中,涉及到我國很多傳統的優秀思想道德內容,也涉及到我國諸多的有著高尚道德情操的歷史人物,因此,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可以充分發揮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當代學生的啟發作用,將思想道德教育與我國初中歷史教育相結合,以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有利于提高我國當代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初中歷史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結合進行論述。
1、營造良好氣氛,提高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
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素養的態度是關系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影響學生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提高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程度比較高的時候,才能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利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來提高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涉及到一些歷史人物的時候,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一些歷史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讓學生對于這些歷史人物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也對他們的高尚道德情操有更加深刻地體會。比如,在講到漢文帝的“文景之治”時,我們可以引入漢文帝至孝的故事。“漢文帝劉恒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大孝子,在其二十四歲的那一年,他的母親得了一種病,因為不能服食藥物,所以這病好得非常慢。漢文帝看著自己日漸消瘦的母親,常常淚如雨下,并且日夜守候在母親的身邊,直到母親病愈為止,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也消瘦了不少。”在這個故事講完以后,我們可以問同學們:“你們有誰對自己的父母做過類似的事情?”從而引發學生們深思,以提高他們對“孝道”的認識。通過這樣長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更加深刻感受到我國長期以來優秀的思想道德傳統,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提高對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進而在自身的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初中歷史教師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實際行為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大的,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最有說服力的,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想將歷史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那么就需要從自身做起,在學生面前樹立好榜樣,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教師的教育。歷史教師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增強自身的說服力才能使學生們對歷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更加的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師具備一定的思想道德高度。提高歷史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措施有:首先,教師應該定期接受教育管理部門以及學校內部組織的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工作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工作綜合能力。其次,歷史教師應該不斷地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感悟歷史人物的博大情懷和高尚情操,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歷史教師應該定期對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道德行為進行客觀的評價,使自己處于一個不斷反省、不斷進步的狀態,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3、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強化道德素質的培養
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中很多歷史人物和他們的經典事件都是宣揚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素材,也是在初中歷史教學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可以利用歷史人物的經典事件來營造教學氣氛之外,還可以利用這些事件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培養。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歷史人物的一些名言名句與學生分享,讓學生更加深刻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所需要承擔和面對的現實,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表現出的擔當,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結合現在的社會情況,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客觀看待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中的不足,認真努力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用歷史人物的卓越表現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來鞭策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4、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培養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的原因
1.受傳統教學模式所限。
當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沿用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無法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初中歷史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使得學生缺乏實踐鍛煉,不能適應社會發展。
3.教師素質不高。
如果歷史教師沒有較高的素質,就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提高自身素質。
4.歷史教材內容有待完善。
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參照,需要契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而當今的歷史教材內容單調,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用這樣的教材教出來的學生,必然只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考試,而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
5.初中歷史教學效果評價制度有待改革。
目前,學生的考試成績是衡量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這極大地影響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制度限制了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對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的解決對策
1.改變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改變以往那種以自己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作課堂教學主體,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激發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習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主動學習,提高對歷史的熱愛程度,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契合社會現實。
在教學中,教師要契合社會現實,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歷史基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現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另外,教師還要以教材為依據,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歷史知識就在生活之中,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知識。
4.改變教學評價制度。
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考試成績是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價標準,但實踐表明,成績優秀并不代表能力優秀。因此,考試成績不能作為歷史教學效果的唯一評價標準。對此,教師要建立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5.提高教師素質。
二、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因素是歷史教師的良好史德
歷史教師要抱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研究歷史和尊重歷史,所以他應該是一個為人正直、公正的教師。無論是誰都知道,過去的就是過去的,都已成為歷史,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是真實存在的,即使有人想改變也是無法改變的。如果說有人發揮想象力,虛構人物情節,那這絕對不是歷史,這是文學。歷史是就是歷史,不是任何人想象的,也不允許想象。我們都承認,實事求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學界的傳統。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以求實的態度搜集史料,以公允的態度解釋和運用史料,這樣才無愧是一名真正的歷史教師。歷史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而且其可塑性強,那么初中歷史教師就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史德,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在評價歷史的時候要客觀公正,不能隨便下結論。不能捏造歷史,隨心所欲地想當然,更不能用虛假的“事實”給學生講解。另一方面,一個初中歷史教師在真實地講述歷史的同時,自己對歷史的感情也應該是真實的。歷史教師的情緒,他的喜怒哀樂完全是對歷史中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流露。教師用自己的真實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這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因素是歷史教師的博大情懷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心,有責任心。初中歷史教師更應如此。在此基礎上,初中歷史教師還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在孩子們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歷史眼光,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跟大家團結協作。萬物不是獨立存在的,歷史學科也要與其他學科相整合,用自己遠大的眼光和博大情懷同其他學科相結合,這也是自己博大情懷的體現,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學。有愛心和責任心才有人格魅力,教師是這樣,歷史教師也不例外,我們要愛護學生,與學生關系融洽,愿意與學生經常溝通,更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以心交心。初中生不是大人,更需要朋友,教師把他們當朋友看待,這就是一種博大的情懷的體現。這樣的歷史教師學生怎能不喜歡不愛戴?這樣的教師的教學效果怎能不提高?一個博大情懷的歷史教師,會表現在方方面面,把他的愛心和責任心無形融入課堂。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正能量,它會使整個歷史課堂生動起來。小而言之,提高了教學效果;大而言之,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53
本人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深深的體會到,想要更好的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需要教師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做一名優秀教師。初中歷史教師在爭做優秀教師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本人就新時期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展開論述。
一、掌握新的歷史教學理念
新時期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不僅需要教師要有極高的教學熱情,而且要求教師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這樣不僅能夠使教師變得更加優秀,而且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科學習。那么作為新時期的高中歷史教師,如何有效的掌握新的歷史教學理念呢?為了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我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并在新課改過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的學習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歷史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新時期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衡量教師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積極的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活動。
二、掌握多種多樣的歷史教學方法
優秀的歷史教師不僅會積極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應該掌握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新時期要求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尤其學生在初中階段剛剛接觸到歷史學科學習,更需要教師通過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科學習。雖然隨著現代教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有助于教師進行歷史學科教學的方法與技巧,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是每一種教學方法對歷史學科的教學都十分奏效,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實際教學情況的要求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能夠從理論上掌握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并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靈活應用,這樣才能使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實際教學更好的結合起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應該引起教師高度重視的一點,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點的講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才能以較少的時間投入,收獲更多的知識,這不僅有效降低了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壓力,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歷史學科學習的樂趣。
當然,初中歷史教師想要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也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掌握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方法。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深刻的認識到新時期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的重要性,并積極的探索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發現,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兩點:1.對學生的引導要有耐心。在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有些學習方法 與技巧,教師對學生講解一遍或兩遍,學生可能難以掌握,就需要教師多次對學生引導。2.將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過程中,切記不可紙上談兵,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不同學習方法的內涵。
四、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點的能力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要求教師能夠緊跟現代教學的發展潮流,積極培育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效掌握歷史知識點,而且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其中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點的能力,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方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歷史教師培養初中學生應用歷史知識點的重要性: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歷史知識點的能力,首先對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有很大幫助。現代考試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依然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那么,會使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反之,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靈活應用,能夠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2.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有很大幫助。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而歷史作為一門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有很大幫助的學科,提升學生應用歷史知識點的能力,無疑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為了有效培養初中學生應用歷史知識點的能力,也需要教師掌握有效的方法與技巧,其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應用知識點的機會就十分必要。
二、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因素
是歷史教師的博大情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心,有責任心。初中歷史教師更應如此。在因材施教基礎上,初中歷史教師還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在孩子們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歷史眼光,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跟大家團結協作。萬物不是獨立存在的,歷史學科也要與其他學科相整合,用自己遠大的眼光和博大情懷同其他學科相結合,這也是自己博大情懷的體現,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學。有愛心和責任心才有人格魅力,教師是這樣,歷史教師也不例外,我們要愛護學生,與學生關系融洽,愿意與學生經常溝通,更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以心交心。初中生不是大人,更需要朋友,教師把他們當朋友看待,這就是一種博大的情懷的體現。這樣的歷史教師學生怎能不喜歡不愛戴?這樣的教師的教學效果怎能不提高?一個博大情懷的歷史教師,會表現在方方面面,把他的愛心和責任心無形融入課堂。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正能量,它會使整個歷史課堂生動起來。小而言之,提高了教學效果;大而言之,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歷史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國家及社會發展的狀況,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及歷史唯物思想。根據歷史新課標的要求,初中階段的課改已經勢在必行,應著重培養當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人生目標,做對人民、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而對于初中歷史課堂的引導者,歷史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解決教學中產生的諸多問題,發展多元化、立體式的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歷史、把握歷史。
一、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基本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基本文化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除了具備掌握文化常識以外,還必須全面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真正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產生敬佩之意,從而在將來的學習當中以歷史教師作為自己的楷模。往往這種由內而外的情感,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來源。同時,歷史教師在保證本學科知識儲備量的同時,還要積極學習相關輔助學科的學習,例如人文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多方面攝取營養,才能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教師。
其次,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基本業務素質。第一,根據課改要求,每位教師要具備駕馭歷史教材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適時調整歷史知識的講解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索知識。這樣做的重要好處是,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達到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獨到見解。第二,歷史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課堂組織能力,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
最后,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優秀的情感素質。一名專業的歷史教師,除了掌握基礎歷史知識,還必須具有優秀的情感素質。在日常的歷史教育中,通過自身對正確世界觀的闡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一名情感豐富、世界觀正確的歷史教師將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特點,他們會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使他們喜歡上這名教師所講解的歷史課程。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目前仍舊處在老式的歷史教學模式當中,單一乏味,知識不能及時消化吸收,這樣日積月累下去,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學生學習、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死記硬背或機械重復,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同時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歷史知識的深層含義,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再次,由于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他們聽課的持久性不夠,不能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因此,聽課效果自然不好。最后,初中生處于歷史知識學習的初級階段,無法自由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二、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教育對策
(一)積極推進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某次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衡量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使學生處在相對壓抑的境地。在課改新形勢下,歷史教師要積極發掘每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討論中來,以此提高每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二)建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長期落后教學模式的籠罩下,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一直是學習過程中的難題,教師不僅是課堂的教授者,同時也是問題的提出者和重要解決者。新課改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師要學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提高他們知識學習獨立性和創新性。建立新的課堂氣氛,師生互教互學,達到最好的專業知識吸收消化效果。
(三)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法
新形勢下,舊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效果不顯著。因此,我們應順應時代需要,發展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法,實現與時俱進。例如,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對重要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興趣濃厚,這時教師應該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歷史人物的特征及時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此時還可以配套使用多媒體資源,讓歷史畫面得到更好的重現。與此同時,歷史教師也要改善教學觀念,積極開展相關的歷史文化活動。例如,定期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進行參觀,讓學生對歷史有更真實的認知。
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引起重視。在教育教學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諸多問題的出現,但是只要每位歷史教育工作者勤動腦,善于總結課堂的實際問題,最后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真正符合師生共同進步的道路。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可能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專研的藝術,如何將這種藝術讓學生感受到魅力,筆者認為關鍵要解決的是學生興趣問題,沒有興趣存在,一切行為都是空談,因此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應有意識的把教學重心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興趣的問題上來。
初中歷史教學旨在通過這門課程的授課,使學生大致了解人類形成、國內外文明發展等相關史實,以達到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的目標。但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發展的需求,初中歷史教學的當下積累了一系列與發展目標不相符合的弊端,需要我們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的突破固有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高效的解決初中歷史教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合理的過渡到新課程改革新形勢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新方法中,讓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夠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獲取更多知識和能力的提升[1]。基于這樣的出發點,本文就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從認清教與學,發展教學新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增強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展開一番探究。
1 認清教與學,發展教學新模式
初中歷史教學,作為一門以普及基礎歷史知識的課程而言,我們需要認清教與學的關系。顧名思義,”教”指的是老師進行的課程教學;”學”指的是學生展開的歷史知識學習;”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學”是主體,“教”要圍繞“學”而展開。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歷史知識認識和理解程度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尤其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不斷深入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觀察圖片、閱讀文字、自由討論等過程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也要有效的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提問,主動探索,在對過去的歷史進行發問的過程中,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得到相關歷史知識更為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社會變遷這一講中,老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舊服飾、老照片,或圖書《老照片》、《百年中國》、《舊中國大博覽》)等書籍和資料,或借助互聯網,以及觀看相應的影視作品如(《西洋鏡》、《定軍山》等),在課堂上展示;并設置如中山裝、旗袍的演變過程、照相術的歷史作用等問題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變遷的討論和分析中去。
2 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有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就創新性教學手段而言,隨著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改革中展開的探究,發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學手段,其中,以情景式課堂教學[3]、MOOC教學等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教學手段,在老師、學生以及家長群體中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以情景式教學方式為例,第一,授課可以運用現成素材再現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傳說故事通過視頻、圖畫甚至是VR技術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了解當時的情景;第二,通過課外活動的展開,拓展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如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s堯的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的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的不畏艱辛,為民造福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實踐之,相互監督、一同努力成為一個繼承傳統美德的人;第三,通過課堂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比如在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價值,通過課程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以不同派別的理念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理解和認識,從而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發,學會用歷史思維看待問題,從而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體驗更加深刻。總的來說,要想讓初中歷史教學取得與時俱進的發展和突破,那么勢必需要發展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模式中帶著興趣更好的學習。
3 增強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無論是新的教學模式還是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措施,歸根結底還需要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良好的溝通和反饋,只有建立良好的交流,那么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具體來說,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對于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首先,初中歷史課程學習,并非一門“灌輸”歷史知識和文化的課程,需要學生能夠在穿插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意義,而要想能夠深入的了解歷史背后的內容,這不但要求學生有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而老師在這個方面能夠給學生很好的指導,因此,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能夠從與歷史老師的交流溝通中獲得更多課本之外的信息和知識,而老師則能夠從學生的存在的疑惑和興趣點更為高效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手段。由此可見,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好交流與溝通,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初中歷史教學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4,5]。因此,我們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反饋機制,通過豐富的交流與反饋措施,讓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4 結語
新形勢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發展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緊緊把握發展的目標和趨勢,認清教與學,發展教學新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那么就一定能夠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111-112.
[2]任斌英.試論新課改下如何創新初中歷史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9:111.
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歷史與社會不但可以有效地填補分科課程存在的諸多不足,而且它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是特別有利的。但是由于歷史與社會這一課程是近年才出現的新型課程,其推進及實施勢必要經過一個由不適應至適應的過程,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時,理應以學生實際為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用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我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歷史與社會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陳舊的現象。他們未給予學生主體地位應有的關注,甚至往往傾向于選用“填鴨式”教學法展開初中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此種方法不僅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能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出現,這對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率的提升而言是特別不利的。
(二)學校未給予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充分的重視,課時安排特別少
由于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以及我國大部分初級中學重語數外、輕其他副科現象的存在,便造成了學校不重視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且為其安排的課時也特別少情況的出現。但是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知識點卻非常多,因此教師為了追趕進度,只得一味地增加每一堂課的知識量,以期順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然而教師所采取的此種急功近利的教學做法肯定是無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的,相反,它還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三)教師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由于學校給予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重視度較低,加之師資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最終便造成了我國大多數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的情況出現。與此同時,當前我國許多初中還存在普遍聘用非歷史與社會專業科班出身教師的現象。非專業科班出身的教師所具有的歷史與社會專業知識必然不足,所以這一現象的存在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肯定是特別不利的。
二、新課改環境下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革新教學理念,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的重視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理應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應有的重視。鑒于此,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及早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適時轉變角色,倡導學生主動發問,借助學生的主動發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變成教學的主體。
(二)調整課程體系構架,適當增加歷史與社會的課時比重
從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而言,歷史與社會屬于學生理應掌握的一門學科。各初級中學理應強化對這一課程的重視,適當地增加該課時在自身課程體系中所占的課時比重,改變對此課程所存有的錯誤理念及看法,以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采取多樣化措施,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
由于教師較高的專業素質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各初級中學應當采取如下多樣化措施來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師的專業素質:定期召開教學經驗交流會,加強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任課教師間的交流,推動教師們的共同進步;挑選優秀的歷史與社會教師去高級學府進修,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制定嚴格的招聘制度,錄用優秀的歷史與社會專業科班出身的老師,以點帶面,有效地促進初中歷史與社會老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四)選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去采用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法已然無法滿足新時代教學的發展需求,因此,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應以新課改思想為依據,選用新型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第四單元《唐的盛衰》這一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與唐朝相關的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唐朝興盛及衰敗的原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率的提高與學校領導的重視及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都具有異常緊密的聯系。所以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理應積極革新自身教學理念,主動采用與新課改思想相符的新式教學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唯有如此,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學校為社會培育接班人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正是由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使我們必須對初中歷史教學加以全面深入研究,以切實可行措施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使初中生在享受歷史教學的同時收獲更多知識。
二、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一)教師的科學化、精細化、藝術化課前教學設計
以往教師課前備課,更多的是從自身教學主體出發,進行知識準備,重難點分析。然而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對學生進行的精神滋養,因此科學化的課前備課,要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和藝術化。具體來講,科學化的課前設計首先應突出鮮明的課堂主題,例如專題化學習、歷史人物評說、通史學習等等;其次教學設計不應僅僅站在教師的角度,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改變傳統課堂枯燥的灌輸模式,增加學生間知識交流討論環節,師生間交流互動環節,避免課堂的枯燥化;最后初中歷史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制定應考慮學生的合理化訴求和建議。
例如在講解宋元社會風俗內容時,組織學生以清明上河圖為課堂背景,進行歷史場景再現,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對歷史有了直觀性把握。再比如講解新航路開辟時,老師教學設計首先讓學生觀看新航路開辟的影片,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新航路開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討論后在全班匯報,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良好的課前準備
初中歷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講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學要求初中歷史老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重點。以往初中歷史老師把握教學重點往往是根據教學經驗以及參考書籍所給出的教學重點,卻并沒有考慮自己學生的訴求, 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課前準備,上課時間只是跟著老師的思路在走,難以發現自己的困惑。因此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離不開學生充足的課前準備,唯有學生在課前準備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儲備,課堂上才能有與老師互動的可能,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掌握的不足,這也正是初中歷史老師課堂教學的重點。
但初中生由于經驗的缺乏以及課下時間的有限,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必須對學生的課下準備給予必要指導。具體來講,首先,老師應為學生精選適合的課前預習材料。預習材料不應僅僅局限于教科書,更應有老師優選的輔助材料,老師對輔助材料選擇必須貼合教學內容,貼合學生知識背景和接受能力。其次,初中歷史老師可以針對教學重點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課下先對重點進行思考,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課堂才能發現自己理解的局限,知識領會才會更加深刻,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及歷史教學材料地合理整合與運用
師生間在課堂上的良性互動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學生理解老師講解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成敗。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應改變傳統課堂老師單向度傳授的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以豐富多彩且貼合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間的交流討論以及師生間的知識互動。
其次,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學習的素材是非常豐富的,在教科書之外,還有配套的輔助教材,更有課外的史料事實,實物圖像資料……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注意對豐富的歷史教學素材的合理整合運用,例如教學過程中借助歷史地圖冊等輔助讀物綜合解讀知識背景,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課外篩選高質量的史實史料,利用優秀紀錄片,例如《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等以及中外歷史經典原著讀物開拓學生歷史視野。
(四)課后任務應更注重體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