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6:09: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扶貧工作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海南是以旅游和農業為主的一個省份。由于旅游資源分布不平衡,真正依靠旅游發展經濟的市縣只有少數幾個,大部分市縣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生產。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的一大難題,在海南,這個問題更為突出。目前,海南農村的主要產業還相當原始單一,村民大多以養豬,種植水稻、甘蔗和檳榔為主。少部份人以漁業捕撈、海水養殖、淡水養殖、種植橡膠、種植果樹、種菜為業,收入很低,普遍比較貧困。
首先,我省農業生產利潤太低,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在種植水稻方面,假如每戶農戶有10畝水田,以目前海南土地每畝的產量計算,每畝大約生產400公斤稻谷,每公斤2元,種一季水稻收入8000元計算,一般一年種兩季,收入16000元,除去化肥、農藥、種子等的費用6000元,每年純收只有10000元左右。
在種植甘蔗方面,每戶農戶有10畝大田,3到4畝大田可產10噸甘蔗,每噸260元,一年只能種一季,一年收獲30噸就是7800元,若除去人工化肥農藥等費用3000元,利潤只有4800元。
在養豬方面,一般情況總的利潤在30%左右,一家人養一頭豬要投入700元,養到5到6個月能賣1000元。一般一家農戶一年有本錢投入養豬可養5頭豬,一年的利潤大概在1500元。加上別的收入,海南大部分農村一家一年的收入在16000元上下。在海南特殊的生活環境下,一家人的生活和人情份子錢就要占去花銷的大部分,一年到頭也就所剩無幾。
其二,我省農村很多農戶不夠勤勞,勞動積極性不高,很多農村人寧愿讓地荒著也不種菜,沒錢還要自己買菜吃。
我省是個農業省,但80%的蔬菜卻要從外省購進,這就說明本地菜農的勞動積極性不高。不少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寧愿在家閑逛,甚至吃喝賭博也不外出務工。在海南務工的大部分是來自四川、廣西、貴州等地的農民工。這些地方的農村現在房子蓋得都很漂亮,因為這些地方的農民很多都是兩夫妻結伴外出務工,一年下來能存2-4萬元,幾年后他們回家就會蓋上新房,然后又出來務工,幾年后就有本錢做其它的事情。現在,在海口泥水匠一天的工錢大工有250元,小工也有200元。他們很多都是丈夫做大工,妻子做小工,一個月的收入相當可觀。但現在海南農民有多少個愿意去做泥水匠?
其三,原始單一的農業生產模式制約農民的發展。
在很多省份,農業機械化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目前很多省份已經不再用耕牛種地,而且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也機械化了。但海南大多數的地方還是以人工和耕牛種地為主。而很多地方通過再一次分田地,將土地成片承包給農戶,達到大規模耕作,方便機械操作。但我省農民的田地大多還是東一小片西一小片,不成規模,既浪費土地資源,又妨礙機械操作。
農業和農村經濟既是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也是海南發展的“短板”。實現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由于自然原因、基礎條件、人口素質、發展質量等多重因素影響,我省農村發展長期處于比較滯后,城鄉二元結構十分明顯。而扶貧是改善農村經濟基礎、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舉措,是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最現實的途徑。
其四,目前我省在扶貧工作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扶貧工作不同程度具有一定的政績性、短期性和功利性的思想。在扶貧措施上,除了給予資金和物資之外,主要的問題是對貧困地區人的思想上的扶貧還不到位,知識技能扶貧相對滯后;涉及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的基礎扶貧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嚴重欠缺,政策扶貧效應不夠明顯;產業扶貧特色和規模需要進一步培育;農業項目的爭取力度有待加大,各種扶貧資金需要進一步爭取和整合;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的能力亟待加強,各種保障性機制還不健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統籌城鄉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健全;社會扶貧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種扶貧力量還缺乏引導機制。在保障機制上,部門合作扶貧機制沒有建立,扶貧工作不夠統一規范;扶貧工作考核督查機制還不夠科學,扶貧工作問責制度有待進一步強化。
針對我省在農村扶貧工作出現的問題,特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調整扶貧策略
扶貧工作是堅持先易后難還是先難后易,在實踐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各地都根據各自實際采取不同扶貧推進手段。先易后難,即對扶貧難度相對不深、扶貧難度較小的地區率先開展扶貧,雖然在短期容易見效,但這種扶貧方式,對于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的地區扶貧工作不能及時開展,失去了扶貧應有的公平性。先難后易,即對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難度最大的地區率先開展攻堅式扶貧。從長遠看,率先破解扶貧難題,有利于整個扶貧工作順利開展,但扶貧工作在短期內受益貧困群眾少,社會效益不夠明顯。所以說,扶貧工作應兼顧其社會效益和公平性并舉,各級各部門要做到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堅決摒棄急功近利的“政績式”扶貧,立足長遠,突出重點,把扶貧工作放在民生上,放在任期外,采取先易后難和先難后易相結合的方式,堅持社會效益和公平性并重,統籌推進扶貧難題破解和扶貧面穩步擴大。
其次,要統籌考慮,綜合施政,開創扶貧新局面
(一)思想扶貧。縱觀我省農村貧困,主要表現是小農思想在農村地區比普遍。因此,扶貧工作應該首先著眼于解放思想、突破陳規。通過建成和豐富農家書屋、建立農村綜合農貿市場示范點、開展農民精神文明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融入
黨的路線方針、加強農民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建設等措施,讓農民親身感受市場經濟,不斷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識中更新觀念,破除小農思想和小富即安心理,促使農民突破現狀,增強勤勞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知識扶貧。“扶貧先治愚”是我國扶貧工作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我省一些山區的少年兒童因貧困而上不了學,輟學率高,文盲率高;反過來又因為素質和勞動技能低下,造成循環式貧困。因此,給貧困人口以足夠受教育的機會,促進他們思想觀念更新和勞動技能提升,成為我省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要通過成立農民科技培訓中心、組建農民技能培訓隊、編印農技知識冊子、培訓農技帶頭人等措施,著力增強農民自身素質,提升脫貧致富的本領。
(三)基礎扶貧。農村油路、砂石路、農機路等還有待加大力度修整完善,部分鄉村不通動力用電,一些地方人畜飲水還存在困難。因此,要做好全省農村扶貧工作,就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走基礎先行的路子。要不斷加強農村道路建設,促使農村道路聯網,方便群眾出行;加大農村、水庫、水池、壩塘、泵站、水渠等水利工程建設,完善洪澇災害防護措施,提高防災能力。
(四)人才扶貧。近年來,我省一些邊遠山區和貧困鄉鎮的人才資源依然欠缺,農業實用型人員還很少。因此,為農村配備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扶貧是當務之急。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待遇偏向、創新機制等措施,建立直接面向農村、面對農民的人才扶貧計劃,為農村充實一批實用型、技術型、專業性的人才。
(五)政策扶貧。在嚴格落實國家和省里的一系列惠農支農及扶貧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制定扶貧優惠政策,積極優化財政支出來扶貧。海南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對農民合作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和人員在農村脫貧致富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六)產業扶貧。提高農村扶貧開發水平,必須因地制宜找準扶貧開發的產業發展路子,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如特色農業、特色旅游業、特色勞務業、特色手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把潛在資源轉化為特色產業發展項目,使產業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規模經濟外向化。
(七)項目扶貧。項目是帶動發展的引擎,要通過搶抓政策機遇、千方百計爭取農村發展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重點在爭取農村道路、改土造田、農業水利、農村電網、清潔能源、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積極爭取項目,利用國家以及省市縣的配套資金,以項目投資加大農村扶貧工作的積累,穩步推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八)勞務扶貧。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在多措施提升農民技能的同時,可以結合全省建設的實際就地培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成立相關部門負責農民技能培訓、務工信息和相關責任義務承擔;結合實際制定勞務扶貧規劃,有計劃、有組織實施勞務輸出。
(九)社會扶貧。在農村扶貧開發中,要充分發揮社會扶貧的作用。社會扶貧與政府扶貧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有能力有意愿捐款扶貧的人,他們的扶貧作用會越來越大。在社會扶貧方面,政府要善于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更多的組織和個人表達社會責任心提供更多機會,形成行業、社會、政府共同推動的扶貧大格局。
國務院扶貧辦2014年就提出了消費扶貧的理念,但從目前我縣的情況看,消費扶貧的理念還主要限于扶貧體系內,尚未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導致扶貧產品的銷售量不是很好,個別鄉鎮為了打開扶貧產業的銷售渠道就變相出臺了一些強制消費扶貧產品的措施。
建議:要加強宣傳推介消費扶貧,組織各類媒體通過新聞報道、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扶貧產業推介農產品品牌。擴大宣傳面,提高大眾對消費扶貧的知曉率。同時堅持自愿原則,引導社會各方力量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消費扶貧這個“大家庭”中來,壯大參與消費扶貧的“朋友圈”,營造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
二、目前市場上多數扶貧產品不符合要求
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條件依然比較脆弱。__縣現有農業基礎設施,相當一部分是20世紀50至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損毀較重,由于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村集體財力匱乏,農民無力投入或因耕地分散不愿投入等原因,造成農業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小災小返貧,大災大返貧的現象依然突出。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尤其是龍頭企業量小質弱,帶動能力差,農產品加工增值仍徘徊于很低的水平。三是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鄉村群眾的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不強,主動拓展市場、搞銷售的能力不足,農業新技術的普及推廣相對滯后。四是勞動力文化素質低下。據初步統計,__縣農村勞動力80以上是初中畢業,外出打工大多從事純體力勞動。工資性收入一至在低水平徘徊,增長空間有限。五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__縣絕大多數村是負債村,村級債務從幾十萬到七八百萬不等。經過幾年的化債,村組織已傾其所有,從目前來看,村級組織靠自身化解債務的潛力幾乎為零。
二、對策和建議
1、適當調整扶貧資金的投入重點和范圍。扶貧資金應在保證貧困區域和重點貧困村、貧困戶投入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一是向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傾斜,加大對貧困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投入,促進貧困區域勞動力轉移,增加貧困農戶的現金收入。二是向貧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按照公共財政原則,采取財政投入、補貼、貼息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盡快改善貧困鄉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向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開發傾斜,扶持龍頭企業和產業化基地,帶動更多的的貧困農戶通過產業脫貧。四是向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和衛生醫療方面傾斜,對貧困農民看病及子女上學給予適當進行補貼,減輕貧困農戶的負擔。
各鄉鎮:
為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確保如期實現戶脫貧、村出列、區摘帽的目標,根據當前脫貧攻堅實際,現就加強鄉鎮扶貧站建設提如下意見:
一、明確工作職責
1.負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及省、市、區關于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2.草擬本鄉鎮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和措施,提交區委政府研究決定,并組織實施;
3.負責扶貧政策宣傳,相關材料撰寫;
4.負責本鄉鎮扶貧開發統計,貧困人口摸底調查、統計、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監測;
5.負責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國辦系統、省辦系統及配套系統的維護管理、信息更新;
6.統籌協調本鄉鎮扶貧開發項目規劃、設計、論證和申報工作,協助做好項目的實施和監管;
7.配合財政部門做好扶貧資金的撥款報賬及扶貧項目物資的管理、發放等工作;
8.配合民政、衛計、人社、殘聯、住建、教育、農委等部門做好“十大工程”政策落實工作;
9.承辦區扶貧開發領導組辦公室和鄉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扶貧開發工作等。
二、配強工作人員
各鄉鎮要在2017年的基礎上,進一步配齊配強扶貧工作站力量,除分管領導以外,扶貧工作站要確定5-8名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工作責任心強的專職人員,專職負責鄉鎮脫貧攻堅日常工作,其中,扶貧工作站長1人,負責系統維護不少于2人,負責十大工程項目和綜合業務2-5人。
三、加強業務培訓
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產業布局,因此部分農產品的加工出現盲目性,沒能形成較好的市場格局,缺乏競爭力。主要問題表現在:
1、規模小、檔次低,缺乏品牌競爭力。農產品加工整體水平較低,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拉動力不足,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高,在國內外市場能叫響的名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很少,能進入大中城市超市的產品也不多。相反,不少外地企業在大量低價收購本縣的資源或初級產品后,通過精深加工并借助其品牌的支撐,掌握著巨大的升值空間,獲取了遠遠超過我們的豐厚利潤。
2、資金、人才等缺乏,制約了產業的發展。除少數幾家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外,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缺少資金,致使有項目不敢上,上了也不能及時投產,特別是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人才的缺乏、管理的落后、技術進步的緩慢、信息渠道的狹窄等也都決定了企業只能在現有規模、現有產品上小步發展。
二、對策和建議
鑒于上述原因,建議有關部門站在我縣現代生態農業的長遠發展角度,著力鼓勵和培植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
1、要進一步形成共識。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領導,職能部門要精心規劃,要把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列入工業立縣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像抓工業經濟發展一樣抓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并制訂切實可行的相關扶持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措施,促其做深、做大、做強。在產業規劃上予以優先考慮,使其成為我縣一、二產業的重要連接點。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
2、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特別是要加大資金、稅收、用地、水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對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要有享受工業企業同等待遇的優惠政策,并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指標考核和準入門檻,從而有效地加快培植壯大龍頭企業。
3、正確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良、加強宣傳,創建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免除農戶后顧之憂。不斷探索創新、完善農業產業運行機制。建立完善的市場流通體系,并大力發展、規范和壯大農民合作組織,著力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制訂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
1月16日至1月22日
二、排查方式
醫保、衛健聯合組織精干力量成立4個工作排查組,針對健康扶貧、醫保扶貧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全覆蓋、地毯式”的排查,進鄉鎮、進村屯,精確到戶到人全面查找問題。
三、排查內容
(一)衛生健康局
1、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備配置是否達標,日常用藥是否滿足當地群眾需要。
2、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是否達到100%。
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患者是否實現有專人管理、有治療方案、有正規購藥渠道、有病情評估、有隨訪記錄服務,慢病建冊率是否達到100%。
4、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是否掌握健康扶貧政策程度,是否清楚看病、買藥、報銷程序。
5、縣、鄉定點醫療機構是否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是否設立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欄;各級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是否清晰掌握健康扶貧政策。
(二)醫療保障局
1、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是否開展了醫療保險報銷業務。
2、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患者是否實現報銷優惠、有轉診通道服務。
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掌握醫保扶貧政策程度,是否清楚報銷程序。
4、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是否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實現動態“應保盡保”。
5、是否建立“五道防線”,住院報銷比例是否達到90%;普通慢病報銷比例是否達到80%。
6、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是否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大病兜底“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辦理”。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
扶貧幫困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長期重要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我街道已有不少家庭擺脫貧困,但尚有部分家庭收入較低狀態,幫助這些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進村、居全面奔小康的有效措施,更是改革、發展、穩定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提高對扶貧幫困工作的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力度,扎實工作,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使貧困戶真正感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
二、搞好調研,當好參謀
緊緊圍繞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工作中心,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村、進社區入戶搞好調查研究,為力推群眾脫貧致富、農民增收、勞力輸出、創業就業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努力當好參謀。
三、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
扶貧開發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小康建設全局。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全面小康的戰略部署,根據上級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新一輪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識別標準,全鎮2016年至2019年完成農村脫貧人口1927人,共777戶。各定點扶貧單位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把我鎮定點扶貧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把幫助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與發展作為己任,牢固樹立扶貧開發長期作戰的思想,把定點扶貧作為一項常態性的工作來抓,做到幫扶對象不脫貧,單位干部不脫鉤。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幫扶單位要把定點扶貧作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全面協調、統籌安排定點扶貧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級齊抓共管的社會扶貧工作格局。要積極主動做好幫扶單位和貧困村組織實施工作。確定具體負責領導和責任人員,鎮村與幫扶單位商定定點扶貧計劃,密切配合,把定點扶貧與自力更生結合起來,共同做好貧困村的社會幫扶工作。把幫扶責任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和具體干部職工個人。
三、嚴密組織,精準扶貧
要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幫扶到戶,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和發展機會,使扶貧解困明顯推進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基層組織明顯加強。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為貧困村、貧困群眾做好事、辦好事、解難事。
一是落實貧困戶“一對一”幫扶機制。鎮認真做好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充分發揮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作用,精確扶貧對象,確保“對得上,叫得響,喊得應”。各定點幫扶單位和各鎮要按照幫扶任務數將單位職工與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對子,要及時與被幫扶貧困農戶見面,實地到戶制定幫扶計劃,擬定幫扶措施;要精確扶持,按照缺啥補啥,一戶一策的要求,確保對貧困戶項目、資金和幫扶三個全覆蓋;要保障減貧對象的項目資金投入,專項資金、整合資金項目要捆綁使用,疊加投入,確保當年脫貧解困。做到扶真貧,真扶貧,有幫扶成效。
社會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重要支撐之一,切實做好社會扶貧工作,對于打好扶貧攻堅戰,確保按期完成扶貧開發任務,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辦、國辦專門出臺了創新社會參與扶貧機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社會扶貧要搭建各方參與扶貧攻堅的平臺,引導社會扶貧資源向貧困地區匯聚”的要求,我市在具體工作中也探索創立了“1+4”社會扶貧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去年,國務院扶貧辦在我市舉辦了社會扶貧研討班,對社會扶貧工作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各縣(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連片開發搭架子、社會扶貧精準化”的思路,抓住和用好社會資源,主動作為,創新突破,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動員、結對幫扶、金融支持和干部駐村幫扶等工作推進機制,努力開創我市社會扶貧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扶貧上臺階
(一)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要按照省上測算到縣(區)的貧困人口數量,在現有基礎上按照農戶申請、村兩委初評、村民(代表)大會評議、鄉(鎮)政府把關、縣級審核、張榜公示的程序將省上分解的貧困數具體到每個人頭。認真開展對貧困戶情況摸底調查,做好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工作。建立和完善貧困農戶信息系統,將精準識別出的貧困對象全部錄入系統,采取跟蹤服務的辦法實行動態管理。要排查出轄區內最貧困的5個村和200戶貧困戶,采取集中攻堅的辦法予以脫貧解困。
(二)扎實開展對口幫扶活動。要進一步鞏固提升對口扶貧和“掛包幫”活動成果,扎實做好中央國家機關、省、市部門(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的聯系協調,積極爭取更大更多的支持。平昌縣和巴州區要進一步做好全國工商聯重點幫扶鄉鎮項目工作,主動匯報銜接,爭取項目落地。要認真落實縣(區)四大班子及縣直部門、鄉(鎮)領導掛點、部門包村、黨員干部幫戶的幫扶責任制,幫助制定1套幫扶村發展規劃,幫助貧困戶新建或改建1處住房、發展1個穩定增收項目、培育1名非農產業工人、健全1套保障措施。要從縣級各幫扶單位選派1—2名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熟悉群眾工作的年輕干部到對口幫扶貧困村具體開展幫扶工作,助推幫扶村的發展。力爭用三年時間,通過對口幫扶,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村面貌發生根本改變。
(三)積極開展“結對認親”行動。總結推廣省扶貧移民局在南江縣“結對認親、愛心幫扶”農村特困戶社會扶貧試點經驗和做法,結合“民企幫村”、“工商助農”活動,主動聯系,積極組織愛心企業和社會人士開展“結對認親、愛心幫扶”大型公益活動,在產業發展、疾病救助、技能培訓、捐資助學等方面對特困農戶給予點對點幫扶。各縣(區)要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將貧困戶、貧困對象的基本信息,通過市、縣(區)政府門戶網站、扶貧網等媒體對外公開,建好援助信息庫,讓愛心企業(人士)自主選擇,自主對接,自主確定幫扶項目,廣泛接受社會援助。要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動員有愛心、愿奉獻的各方社會力量主動參與社會扶貧,主動幫助貧困家庭。要完善援需幫扶指導機制,動態掌握幫扶成效。
(四)認真開展扶貧助學行動。要利用國家、省、市級勞務扶貧基地,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使未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培訓,享受到國家勞務扶貧政策。要配合各級團組織,認真落實“雨露計劃、工程”助學行動的動員組織、配套政策和工作保障,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就業創業。要配合民政、教育等部門,積極開展“流浪孩子回校園”專項行動,把符合條件的扶貧對象家庭納入補助范圍,提高就業生產能力。要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力資助建卡貧困戶子女入學讀書,對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子女給予一定生活補助,爭取助學貸款,幫助解決“入學難”問題。
(五)積極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各縣(區)要積極搭建平臺,主動與各派、工商聯、紅十字會、僑聯等群團和社會組織加強溝通合作,鼓勵和支持各種形式參與扶貧。要完善組建縣(區)老促會、扶貧開發協會,有條件的要籌備組建扶貧基金會,充分發揮他們鼓與呼和廣泛人脈資源的作用,積極爭取上級和社會各界支持扶貧。要配合開展貧困戶信用系統建設試點工作,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扶貧項目的獎勵激勵機制,搭建投融資平臺,積極引導金融貸款參與扶貧。要主動加強與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溝通聯系,動員他們回鄉發展,投身扶貧。要結合“國際消除貧困日”的宣傳,開展“扶貧濟困、共建和諧”的扶貧募捐活動,鼓勵、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地區,形成社會扶貧長效機制。
三、強化保障,增強社會扶貧實效
扶貧開發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小康建設全局。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全面小康的戰略部署,根據上級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新一輪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識別標準,全鎮2015年至2019年完成農村脫貧人口1927人,共777戶。各定點扶貧單位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把我鎮定點扶貧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把幫助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與發展作為己任,牢固樹立扶貧開發長期作戰的思想,把定點扶貧作為一項常態性的工作來抓,做到幫扶對象不脫貧,單位干部不脫鉤。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幫扶單位要把定點扶貧作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全面協調、統籌安排定點扶貧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級齊抓共管的社會扶貧工作格局。要積極主動做好幫扶單位和貧困村組織實施工作。確定具體負責領導和責任人員,鎮村與幫扶單位商定定點扶貧計劃,密切配合,把定點扶貧與自力更生結合起來,共同做好貧困村的社會幫扶工作。把幫扶責任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和具體干部職工個人。
三、嚴密組織,精準扶貧
要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幫扶到戶,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和發展機會,使扶貧解困明顯推進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基層組織明顯加強。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為貧困村、貧困群眾做好事、辦好事、解難事。
一是落實貧困戶“一對一”幫扶機制。鎮認真做好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充分發揮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作用,精確扶貧對象,確保“對得上,叫得響,喊得應”。各定點幫扶單位和各鎮要按照幫扶任務數將單位職工與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對子,要及時與被幫扶貧困農戶見面,實地到戶制定幫扶計劃,擬定幫扶措施;要精確扶持,按照缺啥補啥,一戶一策的要求,確保對貧困戶項目、資金和幫扶三個全覆蓋;要保障減貧對象的項目資金投入,專項資金、整合資金項目要捆綁使用,疊加投入,確保當年脫貧解困。做到扶真貧,真扶貧,有幫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