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1:39: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班想象力的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語言活動在幼兒想象力培養中的作用
愛迪生曾說過,應當習慣地密切注意他人成功所采用的新奇有趣的創意,只有在解決本身的問題時,你才需要獨樹一幟的創意。所以,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語言活動為幼兒的幻想提供了肥沃土壤,是培養幼兒想象力的重要陣地。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時捕捉教育契機,重視幼兒的創造火花,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鼓勵幼兒敢想、敢說、敢做,成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啟蒙者、引導者。
人們為什么能通過交談、通信等語言活動來交流思想呢?就是語言和思維想象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創造性思維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已有的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過程。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主要借助想象來進行的。語言的發展為兒童想象力的萌發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首先,語言活動離不開想象,語言不是空洞的聲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確定意義的心理現象。語言的意義正是想象的內容或結果,思維的水平,往往影響著語言的水平。語言又是想象的工具,想象之所以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念存在于詞當中,抽象邏輯思維的進行或最后的結果都必須以詞作為它的工具,它的承擔者。所以有人把語言稱為思維想象的最合適的“物質外殼”。
幼兒想象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發展的過程也就是思維想象發展的過程,思維想象的發展,能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地發展,而教師在向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時,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描述事物,鼓勵他們去構想不同的答案,語言內容也就新穎、奇特、表達生動,促使幼兒的想象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
幼兒自身潛在著創造力,三至六歲的幼兒對任何事物充滿著好奇、探索的特點,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是十分靈活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對幼兒進行大膽想象的訓練,不要讓他們錯過了這個重要時期。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傳統教學中,有不少好的經驗,其中也不乏創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實際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維多。在故事教學中,常見的是教師講,幼兒聽,然后提幾個問題,在老師指點的范圍內學習詞句、記憶情節。在詩歌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是讓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讀,直到能背誦為止。有些本來是屬于創造性講述范疇的課型,如續編故事、生活經驗講述等,也被束縛在教師所規定的范圍里,因而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產生這些現象,往往是由于教師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特點。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幼兒想象力的定向性,轉變為多向性、變通性,為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興趣是想象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是引導和引起注意的重要因素,對感興趣的事,人們總能愉快主動地去探究它,而小班幼兒的興趣更是如此。因此我采用各種方法鼓勵與激發幼兒想象的興趣,激活幼兒想象的思維,使幼兒愉快、主動、活潑地去學習。
1.語言提示,激發小班幼兒想象力
教師的語言提示,對幼兒想象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表象活躍起來,調動幼兒的表象里,使想象內容的豐富起來。如果缺乏淺顯、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或提示,幼兒的想象力就不能充分展開。例如在一次活動中,我請小朋友在玩學具中找出天上飛的東西?接下來便提示幼兒:“除了學具中的還有什么在天上飛?”幼兒就聯想到了學具以外的,聯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然后我又用美麗的語言描述:溫暖的春天來了,小動物都醒來了,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公園游玩。小朋友聽了回答:“風箏在天上飛;小鳥在天上飛。”秋天來了,秋風吹來了,小朋友又想到了樹葉從樹上掉落下來。由于教師用了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提示與描述,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致很高,愉快地參與想象活動。
2.尋找與小班幼兒有關的課題,激發幼兒想象力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他們選擇有趣的,他們能理解的生活經驗為內容。例如,孩子們經常說到,我們的裙子是藍色的,汽車是綠色的,花朵是紅色的……他們對顏色比較喜,我設計出“顏色寶寶真調皮”活動,讓幼兒根據顏色特征進行相似聯想。再如孩子們對馬路上行駛的各種汽車很熟悉,我就選擇了“想一想,說一說”這個活動,讓幼兒根據交通工具進行簡單有趣的聯想。如:什么在水中游?什么在天上飛?什么在公路上跑?內容的選擇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能引起幼兒的想象興趣,激發幼兒想象力。
3.在語言活動中,發現和保護幼兒想象力的火花
幼兒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例如:聽說小朋友喝了牛奶人會長得快、長得高,于是就把牛奶去給自然角里的小花小草喝;冬天天氣很冷,把小手放在冰冷的水里就會凍住,看見小魚卻還在冷水里游來游去,想小魚一定也是感到冷了,就把小魚從水缸里拿了出來,結果小魚沒有水而死了。也許你的孩子會常常發現一件件新鮮而奇怪的事物,也許你的孩子會常常覺察其微難以辨別的細小變化;而你卻沒有注意到孩子好奇的眼神,更沒在意孩子好奇的眼神中閃現的一個個問號,自然也不會感到欣慰,更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發現自然界中有趣的事物。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74-02
繪本一般是采用圖畫和簡單的文字,敘述一個故事,繪本中每個畫面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藝術性,它給幼兒園美術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如何利用繪本來開展小班美術教育活動,從而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創作熱情呢?我園小班通過一學年進行“繪本在小班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的課題實踐研究,嘗試利用繪本開展小班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充分應用繪本中的美術教育價值,引導幼兒欣賞繪本的色彩之美,激發幼兒創作的熱情。
一、精心選擇適宜的繪本,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
1.選擇能吸引幼兒的繪本。小班的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對圖案和色彩的敏感比成年人更加敏感。在小班的繪本教學中我發現,繪本中各種色彩艷麗的畫面,特別能引起幼兒興趣。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色彩鮮艷、畫面簡單的繪本提供給孩子閱讀。如《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很有創意深受小班幼兒喜愛的繪本。該繪本畫面簡單、色彩鮮艷、層次分明,設計的人物形態可愛,充滿藝術感。當孩子們翻開書頁時,就好像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無限生機的大森林,獨特繪畫風格和豐富美麗的色彩把孩子帶進童話王國里,一下子就讓孩子們愛上這本繪本。
2.選擇想象力豐富的繪本。一本富于想象的繪本更能調動滿足小班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愛吃水果的牛》是一本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繪本,故事講述了一頭愛吃水果的牛是怎樣把主人和鄰居的感冒治好的小故事。繪本以簡單的畫風和漫畫的形式,讓這本繪本給孩子人感受到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簡潔抽象的線條構成的畫面簡單易懂,只要教師稍作啟發提示,孩子們就完全可以根據這些繪本畫面自己講出一個情節重疊、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而最具有想象力是這頭牛會擠出各種水果味的牛奶,畫面形象生動、充滿童趣、樂趣。繪本圖畫中創意深深吸引著孩子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無限樂趣和想象空間。
3.選擇具有美術元素的繪本。選擇繪本時我們不但要考慮是否具有美術教育元素,還要考慮到是否能有效地利用這些美術元素。如:繪本《小黑魚》就是一本包含各種美術元素的繪本,繪本中使用了印章畫和水彩拓印畫等方法,表現了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給我們帶來美不勝收的視覺效果。有效利用繪本中的美術元素,通過欣賞繪本畫面,從而有效引發孩子們大膽聯想,讓孩子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畫畫、印印的過程中表達自己對繪本的認知和情感,并樂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和創作。
二、巧妙利用繪本中有價值的資源,為美術教學活動增色添彩
1.利用兒童繪本中情感教育價值,激發幼兒自由想象。幼兒繪畫有時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了情感才能充分激發繪畫創作的欲望。如在《小黑魚》美術活動中,我們以故事引入,讓先幼兒感受到小黑魚孤單無助的心情,再遷移幼兒的經驗:小魚該怎樣合作來對付敵人呢?讓孩子們展開想象來創作。在這樣的情感氛圍中,孩子們都能大膽表達了自己對繪本故事內容的認識,激發了他們創作的強烈愿望。
2.利用繪本中的色彩教育價值,培養幼兒的美感。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覺,蘊藏著不同的情感語言,豐富的色彩更喚起了孩子情感的共鳴。如:《好餓的毛毛蟲》、《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大魚和小魚》等繪本中等都蘊藏著許多豐富的色彩搭配技巧。巧妙地利用繪本中色彩,通過觀察欣賞、分享交流,逐漸培養孩子形成對顏色的敏銳感覺和美感。
三 、靈活運用繪本中的畫面內容,設計美術系列活動
1.尋找獨特的畫面進行欣賞。根據小班幼兒審美特點選擇造型獨特、色彩鮮艷、構圖簡單的畫面,引導幼兒進行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簡單易懂的美術專業語言,引導孩子們自主地去觀察、發現、對比、欣賞,并與同伴分享交流。比如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中的毛毛蟲身上的那些色塊不是畫的,也不是用手撕的,而是剪的,不規則的毛邊,五顏六色的色塊,這樣獨特的形象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特別是繪本中毛毛蟲吃完各種食物前后的畫面非常適合讓幼兒進行對比欣賞。
2.尋找喜歡的形象進行涂色繪畫。孩子們喜歡的形象往往是繪本中形象可愛的正面人物和色彩鮮艷具有美感的物品。如:《愛吃水果的牛》中的各種水果,《小黑魚》中美麗的大魚和小魚,《變色龍》中色彩斑斕的變色龍、《逃家小兔》中的小兔等。我們可以把這些形象作為小班幼兒涂色練習,讓孩子們體驗涂色的樂趣,同時也引發孩子們對繪本故事內容的回憶,不知不覺中孩子們掌握涂色的技能,并表達了自己的繪本內容的認識和情感。
幼兒時期,開展美術活動能使幼兒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力,所以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非常重要。
小班幼兒身體尚處在柔弱、不完善、未成熟的階段,他們雖然對色彩非常敏感,但小肌肉群發育遲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細動作發展差,正處在涂鴉期,尚未有豐富的繪畫經驗與繪畫技能。繪畫活動中,他們往往有不敢動筆、害怕繪畫的心理。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拓印玩色活動,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所謂“玩色”游戲,就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不同的作畫工具、材料及表現技法,在玩色的過程中繪制既富有創造力、想象力又極具幼兒個性特色的繪畫作品。即讓幼兒以噴涂、拓印等方式參與玩色,使他們始終保持游戲的心態和對玩色的濃厚興趣。玩色過程中,不同的玩色形式會給小班階段的孩子帶來不一般的繪畫體驗,鮮明的色彩變化又將強化幼兒天生的色彩敏感性。各種顏色組合變化產生的豐富的色彩畫面,不僅能激發幼兒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還將為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創設適宜的區域環境支持玩色活動的展開
小班幼兒因持久性差、轉移性強、喜歡模仿而導致集體教學活動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在集體活動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常規組織,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得過多、過板,用同一種標準和期望要求每個幼兒,更重視效果和結果等現象,從而忽略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性等問題的產生。另外,集體活動時間有限,難以給每個幼兒操作、體驗和表現的機會,教師不重視幼兒繪畫過程中的需求和發展,讓處于涂鴉階段的小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處于被扼制狀態。
綜上所述,對于涂鴉期的小班幼兒,我們可以以美術區域教學的觀念和方式引導其開展美術活動。因為美術區域活動能很好地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以尊重兒童為前提,開差異化教育和個別化教育之先河。在美術區域中,教師以一對一個或一對二、三個的方式讓每個幼兒都能體現自我繪畫的愿望,教師個性化的引導、材料的自由體驗很好地滿足了小班每個幼兒的探究需求,在溫馨、寬松的區域環境中,教師利用實物、語言、圖片和材料投放、環境烘托等各種形式,給予幼兒精神上的更多鼓勵,大大調動小班幼兒用各種材料進行參與玩色拓印、制作嘗試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審美動機,激起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極大愿望,讓每個孩子都在充裕的時間中表現得自信。
二、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玩色的需求
處在涂鴉期階段的小班幼兒,喜歡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亂涂亂畫,但真正拿起筆往往又遲遲不敢下筆,而玩色活動具趣味性和娛樂性,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他們對玩色游戲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歡。玩色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實際操作活動,多樣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兒的操作欲望,促使他們從事創造性活動,我們可以擯棄傳統意義上的蠟筆和紙張,收集毛線、菜根、瓶蓋、紙團、車輪、玩具、彈珠等特殊材料,利用紅、黃、藍、綠這些漂亮的水粉顏料,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自由宣泄,拖一拖、滾一滾、變一變、摸一摸、刷一刷,用瓶蓋在白紙上印五彩泡泡,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用手掌在樹干上印樹葉,用圓柱形的積木在綠葉下印一顆顆葡萄……面對這一大堆色彩鮮艷、形態多樣、肌理各異的操作材料,孩子們的游戲天性暴露無遺,整個活動中他們始終主動嘗試、興趣盎然。
當然,我們提供玩色工具時也要由淺入深并不斷變化,剛開展玩色游戲時,提供的材料種類不宜太多,一般一兩種為宜。如汽車、印章、積木等材料,簡單易操作且效果佳,較適合在小班開始階段使用。待到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能以后,玩色材料可以逐漸增多,操作難度也可以適度提升,因為采用單純的印畫形式不能滿足幼兒的動手欲望,我們可以在材料豐富的基礎上讓孩子學習一些新的技法,如手指點畫、刮畫、毛線拖畫、噴畫、滴畫等;或是一物多用,同樣的材料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就能畫出不同效果的作品。只有玩色活動形式多樣,才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耐心并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三、設計生動有趣的情景調動幼兒參與玩色的積極性
在玩色活動中,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小班幼兒的生活實際,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以他們熟悉的人、運動、食物或其他事物為題材,從孩子們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入手,如手掌印畫青菜、棉簽畫樹葉、為小動物穿新衣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平時經常接觸的事物,經驗豐富,他們會樂意參與,也愿意在創作時把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1.1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
幼兒的無意注意在學前時期得到快速發展,而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中[2]。一般來說,外形新奇、主體形象鮮明、畫面漂亮、色彩鮮艷的閱讀材料更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中、大班幼兒則開始注意富有更多想象力、感染力,充滿奇思妙想和情節發展出人意料的閱讀材料。小班幼兒專注于閱讀的時間較短,注意力易轉移,閱讀過程中易受他人影響。中、大班幼兒能夠較長時間專注于閱讀活動,而且喜歡與好朋友邊閱讀邊討論。小班幼兒閱讀時較多注意畫面的主體部分,不善于關注畫面主體與背景間的關系。中、大班幼兒能夠關注畫面的細節部分,注意的分配能力明顯提高。
1.2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記憶力的發展
記憶是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根據圖式理論,早期閱讀使幼兒在原有經驗基礎上,不斷理解和建構新的意義,最終不斷擴展和豐富幼兒知識經驗。而記憶能力是經驗積累的前提,沒有記憶,舊經驗就無法對幼兒心理活動產生影響,促進個體心理發展。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的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閱讀材料中生動有趣、形象鮮明的人和物以及所有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很容易在無意之中被幼兒記住。同時,幼兒在閱讀中的機械記憶多于意義記憶,但意義記憶效果好于機械記憶。相對于小班幼兒,中、大班幼兒閱讀活動中記憶的速度顯著增快,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顯著增強。
1.3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對于幼兒來說,閱讀就是把閱讀材料中看不見的世界變成自己心中看得見的畫面,這一過程必須有想象的參與。學齡前兒童以無意想象為主,再造想象正在逐步發展。小班幼兒在閱讀中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想象力,如看到有小朋友、浴缸、香皂等物的畫面時,幼兒能夠運用想象對畫面中的材料進行加工,把畫面中的人、事、物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由此想到“小朋友在浴缸里洗澡”這樣的語句。相對于小班幼兒,中、大班幼兒的想象力有了更好的發展,他們能夠根據畫面內容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并在想象中獲得愉悅和滿足。一般來講,想象力越豐富的幼兒越喜歡閱讀,越容易從閱讀中獲得知識與樂趣。但總體而言,幼兒想象的邏輯性及現實合理性較差,需要成人的引導和訓練。
1.4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思維力的發展
從種系和個體發生的角度,人類思維可按順序劃分為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3種[3]。幼兒初期的思維活動常常與他們的動作相伴隨,開始從直觀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4]。在小班幼兒的閱讀活動中,幼兒思維的直觀行動性表現得非常明顯,他們常常喜歡聽擬人化的動物故事,能夠根據閱讀內容進行簡單的推理判斷,對故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中、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能夠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閱讀材料中的畫面內容進行聯想,運用已知的知識作出推斷,并根據圖文間的關系進行推測。同時,中、大班幼兒能夠根據內容間的聯系尋找理解故事的線索,逐漸把握故事發展的主要情節。到了大班末期,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展,對閱讀材料的反思、預測、推理、質疑能力逐步提高。
1.5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早期閱讀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有關研究表明,閱讀能力強的幼兒語言能力也較強,早期閱讀能夠促使幼兒超越他們原有的語言形態。幼兒閱讀活動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因其年齡的不同呈現出了明顯的特征。小班幼兒一般能夠說出畫面中熟悉的物體名稱,復述內容時往往只會結合記憶內容并依據畫面進行簡單講述,基本不考慮情節的邏輯關系和語言的連貫性。中班幼兒在閱讀時通常一邊看圖一邊用手指文字,盡管他們可能只認識其中的一兩個漢字,但口中卻念念有詞。大部分幼兒復述時能夠關注畫面的細節,在詞匯的豐富性和情節的連貫性等方面有很大進步。同時,中班幼兒開始熱衷于根據自己的思路“編”故事。大班幼兒在語言的連貫性和詞匯的豐富性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能具體生動地描述事物,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
2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2.1創建多元閱讀環境,激發和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幼兒自主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賴于豐富、多元的早期閱讀環境[5]。我們提倡把書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營造一個自在、有趣且豐富的閱讀情境。根據“內隱學習”的觀點,幼兒認識活動大多是無意識獲得刺激環境復雜知識的過程[6]。因此,創設適量的書面語言環境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書面文字,潛移默化地增強對抽象語言符號的認知能力和對書面語言信息的敏感度、熟悉度、接納度,強化文字和實物間的聯系。如在幼兒每天都要接觸的門、窗、桌、椅、書柜、沙發等物件上標上名稱,在洗手間粘貼“節約用水”、“小心地滑”標語,在寢室粘貼“閉上小眼睛”“、保持安靜”等標語。豐富的以幼兒為中心的文字環境的創設,有利于促使幼兒將書面語言和實物及口頭語言相對應,使其了解文字的功能和意義,激發幼兒閱讀興趣。閱讀材料是閱讀活動的載體,是閱讀的直接對象,是決定幼兒閱讀興趣的基礎條件。美國學者杜京研究了5000名學齡兒童,發現幼兒閱讀興趣與圖書讀物的優選有較高的相關性。
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幼兒閱讀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需要,及時為幼兒選擇和補充適宜的閱讀材料。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那些畫面較大、單頁單圖、情節簡單、圖文高度對應、色彩與實物相似的圖畫書和背景簡單的畫冊,更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而除了情節連貫、充滿幻想色彩的故事外,一些帶有懸念、結局出人意料的圖畫故事更能得到中、大班幼兒的青睞。同時,隨著中大班幼兒理解能力的增強,閱讀材料的內容及難度應體現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閱讀需要。
2.2提高教師指導幼兒閱讀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
(1)創設游戲化的閱讀過程,激發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小班幼兒的無意注意占優勢,決定了幼兒認識事物的內驅力是興趣。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而言,閱讀并非成人意義上的思維過程,它更是一種游戲。因此,教師要盡可能把小班幼兒的閱讀過程游戲化,激發和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通過幼兒對于游戲的熱愛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針對小班幼兒閱讀時缺乏仔細觀察并不停翻閱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游戲形式,讓幼兒通過比較找出畫面中的不同,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逐漸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
(2)注重閱讀過程指導,促使中、大班幼兒掌握必要的閱讀策略。早期閱讀實質上是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即使是識了不少字的幼兒,如果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閱讀內容,那么他們就不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最終成長為好的閱讀者[7]。因此,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核心是對基本閱讀策略的掌握,即在閱讀活動中具有反思、預期、質疑、假設能力。中、大班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閱讀活動中常伴隨著假想游戲或動作,甚至會把自己想像成書中的主人公,他們常會一邊看書一邊自言自語。對于閱讀內容中的難點詞匯,教師要善于啟發、鼓勵幼兒討論,必要時教師再予以講解,以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中、大班幼兒想象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師應引導幼兒運用已有閱讀經驗,對畫面大膽想象。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閱讀材料中的文字,幫助幼兒認識閱讀材料中圖畫和文字及文字與口頭語言間的對應關系,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認讀文字的初步嘗試,使幼兒在學習書面語言的同時積累口語經驗,將書面語言信息與已有口語經驗相對應。
二、重視幼兒的節奏和音準的培養。
三、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論文關鍵詞】小班;幼兒;音樂能力;培養
音樂是傳遞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是對人類起著潛移默化作用的非語言藝術。離開了音樂,人類就會變的索然無味。匈牙利著名音樂大師柯達伊說過:音樂是無法替代的精神食糧,好的音樂可以培養人的意志,民族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人的自信心。而不健康的音樂則會腐蝕人們的靈魂。因此他主張應從小注意音樂教育,音樂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就要開始。而幼兒園中,小班尤為關鍵,若教育方法不得當,會為以后的能力培養帶來障礙。
我從事小班教育多年,對小班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做了一系列的具體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幼兒對音樂強弱感受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于音樂的掌握更是膚淺。而要幼兒理解和掌握住音樂中聲音的強弱,則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兒平時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聲音讓幼兒從有明顯對比的聲音中去領會和分辨聲音的強弱。
小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平常接觸也較多,所以幼兒愛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日常生活中的雞鳴狗叫都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而讓幼兒從小動物的叫聲中去辨別,體會音的強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歌唱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中,許多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舉出許多例子進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聲最強,小花貓的“喵喵”叫聲弱,小鴨子的“嘎嘎”叫聲強,小雞的“嘰嘰”叫聲弱,同時還有幼兒能說出:媽媽哄小弟弟睡覺的聲音弱,而爸爸發脾氣時的聲音強。
自然界的聲音千變萬化,奇妙動聽且強弱有異。譬如雷聲和雨聲幼兒很熟悉,而兩者之間的對比很明顯。我就讓幼兒在有雷有雨的天氣里,注意去傾聽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聲和雨聲錄下來,讓幼兒邊聽邊模仿,最后讓幼兒
說出不同的地方。幼兒們有的說:雷的聲音大,雨的聲音小。有的說:雷聲重象打鼓,雨聲輕象彈琴。為了讓幼兒真正理解強和弱,讓他們比賽看誰模仿雷,雨聲最象。頓時課堂上發出的“轟轟……”雷聲和輕輕發出的“嘩嘩……”“沙沙……”的雨聲響成了一片。
由于注重了讓幼兒從熟悉的聲音中去辨別聲音的強弱,現在我班小朋友在進行歌曲演唱時,基本上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來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2.重視幼兒的節奏和音準的培養
音樂教育應該使兒童在音樂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而構成音樂的要素很多,其中節奏和音準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材料進行節奏和音高、音準的訓練。
首先運用奧爾卡的理論,運用節奏讀法來認識節奏型,結合語言,動作的節奏訓練,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每節音樂活動前,我都會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出幾個簡單的適于小班幼兒來讀唱的節奏型。如 **∣***∣** **等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進行練習,并要求邊拍節奏邊讀唱出來。有時老師先示范,幼兒模仿,盡量讓每個幼兒都起來嘗試拍節奏練習。這樣既訓練了節奏,又學會了打拍。同時老師還用手勢協助演唱歌曲,用體態律動去精心設計練習和游戲,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音樂的氣氛,使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或游戲中發展視覺和聽覺,增強節奏感。其次音準方面。我在幼兒唱歌時盡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為幼兒創設歌唱情境,通過情境表演或利用實物圖片操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動之前,讓幼兒隨著琴聲站起來練聲,從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訓練幼兒的聽覺和音準能力。這樣幼兒對歌詞熟了,節奏也掌握了,音準自然也提高了。現在幼兒已經能隨琴聲進行“c’-b’”的各音高度的練唱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大部分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兩只小鳥》中有幾個稍高的音幼兒也能唱的相當準確了。
3.培養幼兒音樂欣賞的能力
音樂欣賞就是讓幼兒去體味,感受音樂的美。而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音樂的理解力和領悟力也較低,這就要求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時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欣賞環境。一開始訓練時,讓幼兒先聽一些節奏感明顯,曲調歡快的小曲子,既簡短又易聽,讓幼兒去體味,去想象。并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任務去聽,聽過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會想到什么? 幼兒會把自己聽后的感覺說出來。盡管說得不夠完美,但也有點意思。一遍聽不出來,可反復多次的聽。這樣幾遍下來,幼兒也能說出點眉目來了。同時在這其中,老師的語言也起了關鍵的作用,當幼兒剛接觸欣賞,聽不出所以然時,老師就啟發引導幼兒往主題上去想象。例如音樂欣賞《蘋果豐收》的教學,我首先讓幼兒安靜,專心的欣賞歌曲,培養幼兒傾聽音樂作品的興趣。幼兒欣賞音樂,一遍,兩遍,當欣賞到第三遍時,有的幼兒就開始隨音樂手舞足蹈了,這時音樂停下來,讓幼兒想象一個自己剛才聽到的音樂的情景,并用語言或動作來表現。再加上老師恰當適時的語言引導,許多幼兒想到了農民伯伯莊稼豐收的場景。王鵬杰小朋友還想到了新疆的葡萄豐收。再來欣賞時,幼兒就能領悟到音樂中歡快的氣氛了。
我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讓幼兒充分展開他們的聯想,了解到音樂中很多美好的東西,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博士茄德教授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有對某種藝術感受和體驗的欲望,而幼兒又有著常人無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我就注意多讓幼兒充分展開他們的聯想進行發揮。
二、重視幼兒的節奏和音準的培養。
三、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論文關鍵詞】小班;幼兒;音樂能力;培養
音樂是傳遞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是對人類起著潛移默化作用的非語言藝術。離開了音樂,人類就會變的索然無味。匈牙利著名音樂大師柯達伊說過:音樂是無法替代的精神食糧,好的音樂可以培養人的意志,民族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人的自信心。而不健康的音樂則會腐蝕人們的靈魂。因此他主張應從小注意音樂教育,音樂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就要開始。而幼兒園中,小班尤為關鍵,若教育方法不得當,會為以后的能力培養帶來障礙。
我從事小班教育多年,對小班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做了一系列的具體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幼兒對音樂強弱感受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于音樂的掌握更是膚淺。而要幼兒理解和掌握住音樂中聲音的強弱,則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兒平時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聲音讓幼兒從有明顯對比的聲音中去領會和分辨聲音的強弱。
小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平常接觸也較多,所以幼兒愛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日常生活中的雞鳴狗叫都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而讓幼兒從小動物的叫聲中去辨別,體會音的強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歌唱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中,許多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舉出許多例子進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聲最強,小花貓的“喵喵”叫聲弱,小鴨子的“嘎嘎”叫聲強,小雞的“嘰嘰”叫聲弱,同時還有幼兒能說出:媽媽哄小弟弟睡覺的聲音弱,而爸爸發脾氣時的聲音強。
自然界的聲音千變萬化,奇妙動聽且強弱有異。譬如雷聲和雨聲幼兒很熟悉,而兩者之間的對比很明顯。我就讓幼兒在有雷有雨的天氣里,注意去傾聽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聲和雨聲錄下來,讓幼兒邊聽邊模仿,最后讓幼兒
說出不同的地方。幼兒們有的說:雷的聲音大,雨的聲音小。有的說:雷聲重象打鼓,雨聲輕象彈琴。為了讓幼兒真正理解強和弱,讓他們比賽看誰模仿雷,雨聲最象。頓時課堂上發出的“轟轟……”雷聲和輕輕發出的“嘩嘩……”“沙沙……”的雨聲響成了一片。
由于注重了讓幼兒從熟悉的聲音中去辨別聲音的強弱,現在我班小朋友在進行歌曲演唱時,基本上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來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2.重視幼兒的節奏和音準的培養
音樂教育應該使兒童在音樂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而構成音樂的要素很多,其中節奏和音準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材料進行節奏和音高、音準的訓練。
首先運用奧爾卡的理論,運用節奏讀法來認識節奏型,結合語言,動作的節奏訓練,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每節音樂活動前,我都會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出幾個簡單的適于小班幼兒來讀唱的節奏型。如 **∣***∣** **等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進行練習,并要求邊拍節奏邊讀唱出來。有時老師先示范,幼兒模仿,盡量讓每個幼兒都起來嘗試拍節奏練習。這樣既訓練了節奏,又學會了打拍。同時老師還用手勢協助演唱歌曲,用體態律動去精心設計練習和游戲,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音樂的氣氛,使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或游戲中發展視覺和聽覺,增強節奏感。其次音準方面。我在幼兒唱歌時盡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為幼兒創設歌唱情境,通過情境表演或利用實物圖片操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動之前,讓幼兒隨著琴聲站起來練聲,從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訓練幼兒的聽覺和音準能力。這樣幼兒對歌詞熟了,節奏也掌握了,音準自然也提高了。現在幼兒已經能隨琴聲進行“c’-b’”的各音高度的練唱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大部分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兩只小鳥》中有幾個稍高的音幼兒也能唱的相當準確了。
3.培養幼兒音樂欣賞的能力
音樂欣賞就是讓幼兒去體味,感受音樂的美。而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音樂的理解力和領悟力也較低,這就要求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時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欣賞環境。一開始訓練時,讓幼兒先聽一些節奏感明顯,曲調歡快的小曲子,既簡短又易聽,讓幼兒去體味,去想象。并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任務去聽,聽過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會想到什么? 幼兒會把自己聽后的感覺說出來。盡管說得不夠完美,但也有點意思。一遍聽不出來,可反復多次的聽。這樣幾遍下來,幼兒也能說出點眉目來了。同時在這其中,老師的語言也起了關鍵的作用,當幼兒剛接觸欣賞,聽不出所以然時,老師就啟發引導幼兒往主題上去想象。例如音樂欣賞《蘋果豐收》的教學,我首先讓幼兒安靜,專心的欣賞歌曲,培養幼兒傾聽音樂作品的興趣。幼兒欣賞音樂,一遍,兩遍,當欣賞到第三遍時,有的幼兒就開始隨音樂手舞足蹈了,這時音樂停下來,讓幼兒想象一個自己剛才聽到的音樂的情景,并用語言或動作來表現。再加上老師恰當適時的語言引導,許多幼兒想到了農民伯伯莊稼豐收的場景。王鵬杰小朋友還想到了新疆的葡萄豐收。再來欣賞時,幼兒就能領悟到音樂中歡快的氣氛了。
我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讓幼兒充分展開他們的聯想,了解到音樂中很多美好的東西,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博士茄德教授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有對某種藝術感受和體驗的欲望,而幼兒又有著常人無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我就注意多讓幼兒充分展開他們的聯想進行發揮。
繪畫,對于幼兒的思維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繪畫,能夠輕松抒發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表達他們的思想,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及想象能力,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近年來,幼兒園創意印畫活動也逐漸開始在幼兒園內開展,那么幼兒印畫對小班幼兒的成長有什么幫助呢,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所總結的見解與分析。
一、創意印畫的特點
(一)工具簡單,擺脫畫筆的束縛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畫的“逼真”不是繪畫課最重要的目的和標準,繪畫課的意義在于培養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創意印畫,一般對繪畫工具沒有太多的限制,在繪畫創作過程當中,孩子們可以自由進行繪畫工具的選擇,這樣,更有利于拓展孩子們的想象空間,提高創作積極性。
(二)在自由的繪畫空間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創意印畫,不拘泥于畫筆的束縛,可以使孩子們進行自由的美術創作,畫筆的多樣性,培養豐富多彩的顏料,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在繪畫課中領略色彩的魅力。在這樣的繪畫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顏料的合理利用以及親密的接觸,有助于培養孩子們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
二、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提高孩子們的創造力
創意印畫,旨在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充分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意印畫,讓孩子們通過五彩繽紛的顏料,編制內心最美麗的畫卷,獨特的畫筆,天馬行空的手法,滿足孩子們的表達欲望,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突破傳統的繪畫手法。
創意印畫過程,是一個合理發揮想象能力的過程,創意印畫首先是借助手指、瓶蓋、樹葉等工具,將工具上添加喜愛的顏色,在畫紙上拓下相關圖案,然后根據自己的意愿,在圖案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細節的添加和修改,完善整個圖案。可以說創意印畫是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創意印畫的制作需要孩子們在圖案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想象,進而進行補充和完善,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整體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可以說,創意印畫過程就是對事物進行不斷豐富的過程,而這個豐富的過程則需要孩子們主動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協調能力,而這個過程對于孩子們思維能力的開發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小班幼兒創意印畫開展中的建議
在小班幼兒創意印畫教育的開展過程中,作為老師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育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及改進建議,希望創意印畫在對小班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的促進方面能夠全力發揮。
(一)音樂元素的利用
在創意印畫課堂上,老師應該注重音樂元素的運用。音樂對于孩子們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音樂的播放能夠更好地啟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老師在組織孩子們畫蝴蝶的時候,可以播放《蝴蝶飛》一類的音樂,促進孩子們的思想活動,想象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從而使印畫中蝴蝶更加生動、活潑;在畫小兔子的時候,可以播放《小兔子乖乖》等熟悉的兒童歌謠,也能收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二)合理的教學策略
教學地點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室內進行,老師可以適當的將教學環境延伸到自然環境當中,以豐富的自然景觀來促進孩子們的創作積極性,提高孩子們的繪畫能力。比如,在以春天景色為創意印畫主題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們先在園內的草地上進行嬉戲,感受春天的氣息,體味春天的魅力,輕撫綠油油的小草,觸摸隨風擺動的柳枝,讓孩子們對春天的景色做充分的了解,然后在進行印畫創作的時候,孩子們會結合他們的了解去繪畫,達到更加滿意的效果。
(三)良好的評級機制
良好的評價機制,在提高孩子們的創作積極性,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們需要老師的鼓勵,老師的肯定更能促進孩子們的快速成長,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對質量較好的繪畫作品進行肯定,更應該對繪畫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們予以正確的鼓勵手段,來促進他們的成長。在進行作品評價時,可以對優秀作品設定“牡丹獎”“小向日葵獎”“小蘭花獎”獎項,這樣,既能夠合理區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又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評價等級,同時還不會給孩子們留下任何創作壓力,較傳統評價來說要更為人性化;對于繪畫能力稍差的孩子來說,應該根據實際繪畫情況設置“小蜜蜂獎”和“綠色小獎章”等鼓勵獎項,以督促孩子們繼續努力。
總結
創意印畫,是一種全新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形式,能夠幫助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完成自己心中所描繪的畫面,更好地表達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想法,因此,創意印畫對于孩子們的創造力及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義。老師在進行課堂指導的時候,要注意多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法,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欲望,使創意印畫課堂能夠受到更好的效果,更大限度的提升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們更加開心、快樂、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一、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其獨特的特點,那么幼兒創造力的特點是什么?
1.幼兒的創造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成人由于已有生活經驗和書本知識等因素的干擾,創造力受到制約,變化不大,而幼兒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在紙上畫一條線,問成人和孩子“這是什么?”你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成人:“這是一條直線。”或者有人會更確切的解釋道:“這是一條兩端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的直線。”而天真的孩子會一本正經的告訴你:“這是火車”“是金箍棒”“是桌子”――可見,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可塑性極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心理發展慢慢成熟,知識與經驗日益豐富,創造力的范圍不斷擴大,目的性也不斷增強,在這一階段,抓住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契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幼兒的創造力比較簡單、初級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兒思維發展正處于直觀動作和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剛剛萌芽。所以他們的創造是直觀的、具體的、有一定的限制,處于創造的初級階段。因此,他們的創造力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在某些成人看來是“幼稚”的表現,沒有絲毫價值可言。
3.幼兒創造力主要表現為無拘束、不受環境和事物干擾的自由想象
成人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幼兒的創造力是隨意的、非現實性的。他們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沒有任何的拘束,自得其樂。很多家長都覺得與幼兒交談困難,他們說什么根本就聽不懂,而你說的話,他們也記不住。在交談中,成人只關注自己的話題,加之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就會出現你說你的,他想他的、做他的,你白說,他沒聽的現象。當說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們會滔滔不決,夾雜著現實和想象的手舞足蹈,就算沒有一個聽眾,也不會停止,因為此時,他們已經“身臨其境”的溶進自己想象中,體會著其中的快樂。
二、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又指對性的對幼兒的創造力進行培養
1.關注信息載體,有助于幼兒創造力培養
圖書、電視、收音機、電腦等是我們獲得知識和間接經驗的主要渠道,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通曉天下,幼兒也是一樣。幼兒利用多種媒體多多關注社會和方方面面的信息,眼界得到了開闊,思維也隨之獲得擴展,創造力得到增強。在班級的一次美術活動中,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手印畫,淘氣的木木用兩個小手指蘸上金色的顏料在白紙上點了兩個點,蹦跳的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印了一個孫悟空”。我很不解,于是他用畫筆添了幾下,就真的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孫悟空。他點的是孫悟空頭上戴的兩個絨球“這是我在動畫片里看的,孫悟空戴上那帽子可威風了”。
2.動手操作有助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動手操作,有助于幼兒的思考能力、注意力和觀察力的培養。幼兒邊做邊思考,思維邏輯性也會得到鍛煉。所以,在主題活動中要盡可能地為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繪畫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困難,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握筆、著色等技巧。小班第一學期,我們在美工區投入了大量紙張、畫筆等繪畫用品,培養他們的興趣。起初,幼兒只是沒有目的的涂鴉,漸漸的,他們的繪畫技巧增強了很多;到了小班下學期,幼兒認識了很多顏色,還能拿著畫天馬行空的講個沒完沒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有所增強。所以,家長及老師要敢于放手讓幼兒多動手操作。
3.積極的為幼兒創造想象的空間
良好的環境可以陶冶情操,激發想象力,還可以益智。所以家長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獨處、物質材料豐富、富有啟發性的環境。幼兒能夠動手做、動腦想,親自探索、親自實踐,創造力自然會在潛移默化間增強。
4.創造人格的培養
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于音樂的掌握更是膚淺。而要幼兒理解和掌握住音樂中聲音的強弱,則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兒平時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聲音讓幼兒從有明顯對比的聲音中去領會和分辨聲音的強弱。小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平常接觸也較多,所以幼兒愛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日常生活中的雞鳴狗叫都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而讓幼兒從小動物的叫聲中去辨別,體會音的強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歌唱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中,許多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舉出許多例子進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聲最強,小花貓的“喵喵”叫聲弱,小鴨子的“嘎嘎”叫聲強,小雞的“嘰嘰”叫聲弱,同時還有幼兒能說出:媽媽哄小弟弟睡覺的聲音弱,而爸爸發脾氣時的聲音強。自然界的聲音千變萬化,奇妙動聽且強弱有異。譬如雷聲和雨聲幼兒很熟悉,而兩者之間的對比很明顯。我就讓幼兒在有雷有雨的天氣里,注意去傾聽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聲和雨聲錄下來,讓幼兒邊聽邊模仿,最后讓幼兒說出不同的地方。幼兒們有的說:雷的聲音大,雨的聲音小。有的說:雷聲重像打鼓,雨聲輕像彈琴。為了讓幼兒真正理解強和弱,讓他們比賽看誰模仿雷,雨聲最像。頓時課堂上發出的“轟轟……”雷聲和輕輕發出的“嘩嘩……”“沙沙……”的雨聲響成了一片。由于注重了讓幼兒從熟悉的聲音中去辨別聲音的強弱,現在我班小朋友在進行歌曲演唱時,基本上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來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二、重視幼兒的節奏和音準的培養
音樂教育應該使兒童在音樂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而構成音樂的要素很多,其中節奏和音準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材料進行節奏和音高、音準的訓練。首先運用奧爾卡的理論,運用節奏讀法來認識節奏型,結合語言,動作的節奏訓練,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每節音樂活動前,我都會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出幾個簡單的適于小班幼兒來讀唱的節奏型。如 **∣***∣** **等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進行練習,并要求邊拍節奏邊讀唱出來。有時老師先示范,幼兒模仿,盡量讓每個幼兒都起來嘗試拍節奏練習。這樣既訓練了節奏,又學會了打拍。同時老師還用手勢協助演唱歌曲,用體態律動去精心設計練習和游戲,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音樂的氣氛,使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或游戲中發展視覺和聽覺,增強節奏感。其次音準方面。我在幼兒唱歌時盡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為幼兒創設歌唱情境,通過情境表演或利用實物圖片操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動之前,讓幼兒隨著琴聲站起來練聲,從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訓練幼兒的聽覺和音準能力。這樣幼兒對歌詞熟了,節奏也掌握了,音準自然也提高了。現在幼兒已經能隨琴聲進行“c’-b’”的各音高度的練唱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大部分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兩只小鳥》中有幾個稍高的音幼兒也能唱的相當準確了。
三、培養幼兒音樂欣賞的能力
音樂欣賞就是讓幼兒去體味,感受音樂的美。而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對音樂的理解力和領悟力也較低,這就要求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時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欣賞環境。一開始訓練時,讓幼兒先聽一些節奏感明顯,曲調歡快的小曲子,既簡短又易聽,讓幼兒去體味,去想象。并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任務去聽,聽過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會想到什么? 幼兒會把自己聽后的感覺說出來。盡管說得不夠完美,但也有點意思。一遍聽不出來,可反復多次的聽。這樣幾遍下來,幼兒也能說出點眉目來了。同時在這其中,老師的語言也起了關鍵的作用,當幼兒剛接觸欣賞,聽不出所以然時,老師就啟發引導幼兒往主題上去想象。例如音樂欣賞《蘋果豐收》的教學,我首先讓幼兒安靜,專心的欣賞歌曲,培養幼兒傾聽音樂作品的興趣。幼兒欣賞音樂,一遍,兩遍,當欣賞到第三遍時,有的幼兒就開始隨音樂手舞足蹈了,這時音樂停下來,讓幼兒想象一個自己剛才聽到的音樂的情景,并用語言或動作來表現。再加上老師恰當適時的語言引導,許多幼兒想到了農民伯伯莊稼豐收的場景。王鵬杰小朋友還想到了新疆的葡萄豐收。再來欣賞時,幼兒就能領悟到音樂中歡快的氣氛了。
幼兒的紙工活動包括折紙、剪紙、紙塑等,經常需要折、卷、插、拉、壓、翻、撕等動作,這些都是精細的指尖活動,因此指尖活動是發展幼兒手部肌肉群、鍛煉指尖、開發智力的好途徑,而且還能培養幼兒認真觀察、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紙工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發展呢?
1.重視激發幼兒對紙工活動的興趣
愛因斯坦十分重視興趣的作用,他指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的興趣有三種,即偶然性、無意性和不穩定性,教師必須巧妙地、有計劃地激發幼兒對紙工活動的好奇心。
那么怎樣去激發小班幼兒對紙工活動的興趣呢?剛開始,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中、大班幼兒的紙工活動,讓幼兒親自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用自己的小手將一張張紙變成漂亮的裝飾品、有趣的玩具、好看的粘貼畫……并接受哥哥姐姐制作的東西,認真聽聽他們的介紹,這些是什么,是怎樣一步一步做出來的,了解紙工活動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及操作的基本技能。
從孩子剛進小班的那天開始,我就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里布置許多折紙作品。孩子一到幼兒園映入滿目的是:色彩艷麗的用彩紙折成的小兔、青蛙、小鳥等組成的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我把一幅幅畫面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告訴幼兒這些可愛的東西都是老師折成的,從而激發孩子對折紙的愿望和興趣。
2.重視紙工活動選材的生活化
一直以為折紙是很枯燥的東西,直線,虛線,正折,反折,一個個專用詞搞得你頭昏。但是看到幼兒園其他老師做的折紙課題那么成功,我討教了經驗,明白該怎樣在孩子中開展折紙,掌握要領“生活化”,也就是在生活中學習折紙,折紙不能脫離孩子的生活,以生活為出發點。
(1)選材生活化。因為是小班,也是孩子們初次接觸折紙,所以選擇折紙的內容很重要,接近幼兒生活的日常內容,如小雞、小鴨等幼兒熟悉且喜歡,都可成為初學時的內容。
(2)講解生活化。在講解時,如果老師也采用書本上的枯燥語言,虛線、實線的條條框框,小班孩子肯定聽不懂,也不想聽。所以我在講解時盡量用接近孩子生活的語言進行講解。如折“小兔耳朵”時,先給孩子一個懸念:今天小兔上幼兒園總聽不到老師說的話,怎么回事呢?孩子們被這個話題都吸引住了,紛紛討論,說出自己的意見。“原來是小兔把自己的耳朵忘在自己的家里了,我們一起去她家幫忙找找吧!”邊示范邊講解,“小兔到家了!關起兩扇門,關好四扇窗,小兔耳朵在哪里?兩邊一拉,小兔耳朵找到啦!”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操作,還會為找到小兔耳朵而高興呢。接下來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自己找找“兔子耳朵”。孩子們將自己動手做的小兔耳朵戴在頭上做小兔,開心極了。
3.重視作品欣賞過程中孩子的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