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1 11:3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涵蓋和涉及的分支學科多。該專業主要研究食品衛生、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以及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和衛生監督管理等,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加以監管,保障食品的衛生性和營養價值,滿足人體日常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促進人體的健康。涉及的產業多、領域廣,要求相關人才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營養防治,掌握飲食輔助療法,能夠對食物中的基本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測定,同時掌握與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勝任與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相關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確三觀、良好道德品質的技術與管理人才[1]。
2發展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衛生,營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環境
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食品衛生也成了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蘇丹紅鴨蛋,染色饅頭,水餃中的“霉青菜”,增加動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爐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塊,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來的塑化劑事件等等,數不勝數。這些形形的食品安全問題,對整個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給人們造成了恐懼心理,給人們的生命健康也帶來了嚴重影響,從側面反映了當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同時水土污染、農藥和花費的濫用也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性問題。強化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能夠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惡性食品安全問題對社會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環境[2]。
2.2營養與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今食品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
我國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設了醫學專業類的食品營養專業。目前我國培養的相關人才大多在醫院的營養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眾的醫學營養專業人才稀少,這與我國的社會發展需求相悖。近年來,我國政府將改善民眾營養健康水平指定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而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對人類健康有著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不止要求衛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營養價值。以此,應從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完善現代食品營養理論,闡述食品對人體病理狀態的治療功效和影響,研發新型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相連甚密
隨著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衛生飲食的重要性。人類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質極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體。避免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們的飲食衛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注重食品的衛生安全而忽視食品的營養品質是目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誤區,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質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時也涉及食品中營養物質被破壞的問題。食品必須含有基本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食品的營養質量得不到保證,人們日常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缺失,會導致人體疾病。只有對營養和衛生同時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3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發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對發展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重視程度
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涵蓋和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質量與安全、餐飲、烹飪與營養科學、醫學營養以及食品營養與檢測等專業。因此,發展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科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關企業乃至全社會對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對于社會層面而言,要時刻保持對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發展歷程的宣傳和報道,保證相關內容的準確性、及時性,為民眾了解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提供便捷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重視營養與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圍。對于高等院校和學科相關部門企業,應著重于人才隊伍建設、資金的充足、技術的先進和硬件設施的完備等,以此來全方面地為學科建設提供條件,最大程度上優化學科建設環境。
3.2提高學科人才隊伍的專業性,提高學科整體發展水平
由于我國目前對于營養與食品安全工作不夠重視,專業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導致我國食品衛生問題頻發。因此,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應推動相關學科的建設,及時補充和儲備專業人才,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問題。建設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幫助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形成完善的體系化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模式,體現出發展與建設該學科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降低社會上的食品安全問題,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食品安全工作環境。另外,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需嚴格把控,選拔綜合素質過硬的高素質人才,為學科的創新發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學科的創新發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校內部及有關學科發展單位對食品安全教育、食品營養和食品監管制度等分支學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對于高等院校,高素質的教師團隊能夠有效為學科建設提供動力。高校可以定期開展專業培訓,鼓勵教師外出進修,以座談等多種形式積極學習,完善知識體系,使現有教師都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和標準,進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同時,提高實踐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的占比,適當縮減理論教學課時,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教師主觀能動性,創新教學能力,建設專業的教學人才團隊。
3.3開展社會性普及教育,提高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社會認可度
目前我國社會對于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現狀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這極不利于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全方位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應積極在普通群眾中開展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內容和知識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動學科建設,提高社會各領域對學科的接受度。這一措施有利于營養與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提高全社會相關認知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為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建設減低社會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發展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力度,促使國內盡快形成市場競爭力,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質量的人才資源和理論性指導,進而在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建設工作和相關企業間形成穩定的交互性資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調整、優化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課程設計
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現有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因此,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建設應立足于現有的學科基礎,調整和優化發展方向,逐步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使高校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具科學性和規范性,提升教學質量,如: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搭配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時,根據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保留相應的自學空間,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難點問題上,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復合型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
4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營養與食品安全是目前影響國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積極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相關知識的普及,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針對目前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相關部門應充分重視,積極探索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符合的新型發展道路,為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晶.食品安全與營養學科的發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3、建設護苗系統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陽。
4、營養午餐配合素質教育,為國育英才。
5、喝牛奶,保健康。
6、保證食品安全,促進學生營養餐發展。
7、“營養、食品安全與健康”。
8、“營養 食品安全與健康”。
9、“均衡營養、適量運動”。
10、“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副標題:預防慢性病,從青少年抓起。
11、“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營養、健康,和諧同行”。
12、“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營養、食品安全與健康”。
食品添加劑是消費者廣泛關注的話題,深入探討食品添加劑問題有助于增強人們食品安全意識,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延長食品儲藏時間,改善食品品質,提高食品營養更成分等。
一、食品添加劑概述
1、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基本沒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2009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添加劑主要是指為了提高食品品質,或者滿足食品保鮮、防腐或者加工工藝的需求,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質或者人工合成物質。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是:有意識地添加到食品中少量的用來改善食品風味、儲存性質、組織結構以及外觀的非營養物質。
2、食品添加劑的內涵
站在營養價值的角度上來看,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有著很大的差別,人們不一定必須食用食品添加劑。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來看,企業為了開發食品資源,滿足食品加工需求,增強食品吸引力,在生產和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但是消費者主觀上并不想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劑,很多時候都是被迫食用食品添加劑。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最大區別在使用標準方面,后者比前者更嚴格,具體包括允許使用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使用限量以及使用目的等。使用限量是使用標準的重要數據,用ADI值表示。當食品添加劑使用限量較低時,即ADI值低于食品,此時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效果。當食品添加劑使用限量較高時,即ADI值高于食品,則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應該盡可能減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食品添加劑在技術方面應該明確有必要添加,并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證明食品添加劑安全可靠。
3、食品添加劑的類型
食品添加劑分為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天然食品添加劑以及營養食品添加劑三大類。國內外將食品添加劑分成23大類,主要包括乳化劑、著色劑、抗結劑、酶制劑、抗氧化劑、水分保持劑、漂白劑、酸度調節劑、甜味劑、食品用香料、面粉處理劑、膨松劑、增味劑、消泡劑、營養強化劑、護色劑、凝固劑、穩定劑、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被膜劑、增稠劑、防腐劑等。
二、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的安全性
1、食品添加劑是否影響食品安全
如果食品添加劑用量在合理范圍內,則不會影響食品安全。只有當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或者天機非食用物質,才會影響食品安全。
第一,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認識不全面。具體表現是:首先,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內涵、在食品加工工藝中的作用等方面認識不正確,有的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誤解心理,提高經濟效益,向消費者承諾其產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從而導致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加深。許多消費者認為只要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不安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其次,消費者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有的不法分子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從而將責任歸結到食品添加劑上,進而導致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危害食品安全。
第二,食品添加劑在合理、科學基礎上使用對人體健康是無害的。具體表現是:食品添加劑經過嚴格質量檢驗,并利用遺傳、亞慢性、急性以及傳統致畸等毒性試驗對其進行安全評價,保證其使用后對人體健康無安全隱患,才能投入使用。按照《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應該采用國家標準GB2760規定的食品種類名稱、產品名稱,防腐劑、著色劑和甜味劑等產品都標有具體的名稱。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對食品添加劑安全用量規定更加嚴格,用量更少;隨著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工業聯系更加密切,對食品工業的創新有著積極作用。食品添加劑具有原料來源豐富、便于操作、價格低廉、儲藏方便等優勢。將食品添加劑加入食品產品中,能夠改變食品色澤,保持食品營養,延長食品保存期,改變食品色澤,提高食品工藝性能,保持食品品質統一性。食品添加劑種類眾多,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國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劑,比如,有的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吊白塊、三聚氰胺或者蘇丹紅等工業級化工產品或者工業用添加劑,使食品添加蒙受不白之冤,從而加深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如果正確使用添加劑,對食品的營養價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而且有的食品添加劑還是一種營養物質。比如,我國研發了一種新的防腐劑――乳鏈菌肽。乳鏈菌肽是一種氨基酸,具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功能,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由于其含有豐富的鋅、硒、鐵、維生素A、維生素E等物質,所以不存在超標使用的問題。
2、食品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
食品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是營養化、多功能化、天然化。理想的食品添加劑應該是有益無害的,其發展主流是營養、多功能、天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不僅關注食品的色、香、味,還關注食品安全、影響和健康,食品添加劑功能更加多樣化,人們更加重視食品添加的保健性和安全性。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化學合成技術的提高,食品添加劑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人們可能會逐漸淡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區別。
3、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作用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的目的是保證食品安全,保護人體健康。應該看到,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功能齊全,缺乏食品添加劑,則會減少能消費食品的品種,降低食品的保存時間,甚至有的食品可能會出現曲霉菌素繁衍、變質等不安全因素,影響食品的營養和安全,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由此可知,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提高社會效益,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所采取的措施
1、對食品添加劑管理措施
第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證食品安全。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國需要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食品安全生產技術,彌補我國在這方面的不足。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大型食品企業一定的扶助,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證食品安全。各大型企業間應該加強食品生產技術交流,完善工藝流程。當市場上出現新產品時,需要進行嚴格質量檢驗,嚴把質量關,反復試驗,保證食品安全。各食品公司需要加強對食品生產各環節質量的控制,遵照衛生標準,從源頭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大食品生產、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監管力度,保證人們能夠吃著安全、放心的食品。
第二,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增強法律意識。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如《食品衛生法》、《食品添加劑衛生使用標準》等。國家需要加強與食品相關的法律建設,提高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可度。在這方面可以借鑒歐盟經驗,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建設,推動食品產業的發展。同時,需要增強企業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和處罰力度。各國和各企業都要向人們宣傳與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相關的知識,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讓人們知道在安全范圍內的食品添加劑可以使用。或者舉辦與“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相關的娛樂節目,人們在娛樂的同時能夠學到與食品添加劑知識,加大對食品生產企業的處罰力度,增加其違法成本。
2、保證食品安全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綜合機制。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讓法律條文深入人心,為人們所感知、所認可。另外,法律法規也是人們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武器。同時,需要建立統一的政府監管機制,加大處罰力度,保證人們能夠食用到安全的食品。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綜合機制,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凈化食品源頭安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建立合理的檢測體系,嚴格控制食品不安全的源頭。加大新技術研發,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引進新設備,采用新工藝,對食品添加劑實施嚴格檢測。
第二,加大違法的行政處罰力度。食品安全直接影響著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也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則應該進行嚴厲的處罰,讓其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如果處罰過輕,起不到威懾作用,只有加大處罰力度,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才能遏制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的狀況。
第三,不斷完善食品安全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條件和標準,對生產環境、生產設備以及產品質量有著嚴格要求,只有符合生產條件才能投入生產,同時,需要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保證書,召回責任書保障食品的安全。
第四,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加強公民食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對于食品監管部門和食品生產企業而言,需要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識,按照法律法規開展經營活動,明白自身的責任。因此,樹立良好職業道德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及食品安全衛生知識水平,應該正確引導公民,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防止其被生廠商所欺騙。對于食品生產經營者而言,應該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來生產食品,保證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安全,同時,需要提高食品生產職工的衛生意識,保證生產各環節的衛生。
四、總結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關系著人類的生活,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課題。近幾年,由于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頻頻出現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引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因此,需要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將其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增強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和違法力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證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后勤與資產管理處組織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會
3月14日下午,后勤與資產管理處于教學樓2棟209教室組織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會議,各食堂餐飲公司、檔口、大宗物資供應商、超市及相關食堂從業人員集體學習了由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3部委聯合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文件,會議由覃永主持。
會上,陳佳麗就文件精神和具體政策規定進行了宣講和解讀,肖征碧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品安全事件進行了通報,覃永就下一步學院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食堂要圍繞采購、貯存、加工、配送、供餐等關鍵環節,健全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和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落實校園食品安全責任,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宣傳教育。各食堂相關從業人員要加強學習,高度重視,時刻警惕,筑牢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3.營養給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4.大家來學營養知識,人人學會自我保健
5.營養給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6.建設護苗系統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陽
7.營養午餐配合素質教育,為國育英才
8.喝牛奶,保健康
9.保證食品安全,促進學生營養餐發展
10.營養、食品安全與健康
11.營養 食品安全與健康
12.均衡營養、適量運動
13.營養、健康,和諧同行
14.營養、食品安全與健康
遠離肥胖與慢性病
15.全面、均衡、適量——遠離肥胖與慢性病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相關惡性事件頻發,食品安全問題已上升至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摻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為保護人類健康,減少食品安全相關事件的發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農科院校陸續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近年來部分醫學院校也相繼設置了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作為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和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銜接學科。因此,如何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是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掌握醫學背景知識、提高對醫學相關課程興趣的關鍵。本文在對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內容設置、課時安排、教學方法調查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選擇濰坊醫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共計102名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大四畢業班學生(半年實習)48名,在讀學生54名。另外選擇38名代課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設置調查。
(二)研究方法
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安排、課時安排、授課方法與手段及實踐教學內容安排。其中課程內容設置部分每個條目給出非常有必要、較有必要、一般、沒必要四個選項,并依次賦予分為4、3、2、1,得分越高,認為越有必要開設相關內容。問卷由調查員統一發放,采用自填問卷的形式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
(三)統計方法
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設置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這門課程共15章內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為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公共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源性疾病及預防、特殊人群營養、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較普遍,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和老師對疾病與健康的關注度大于對食物營養價值的關注。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識不一致的有:在讀學生認同度高于畢業生的有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臨床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認同度高于在讀學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畢業生認同度高于教師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教師、在讀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同見表1。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認同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教師與畢業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教師與在讀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與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0.60。在校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授,教師在課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學生對課程內容認同度與老師最接近,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也經歷了在校學習的過程,但經過在食品、疾控、檢驗等相關行業的實習,接觸和處理了當前社會最新的、最貼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對這門課程的意見和教師、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0.60。
(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時間安排
1.學時安排。本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營養學緒論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2%,營養學基礎學時數為5~6學時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46%,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52%,公共營養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特殊人群營養學時數為4學時的占55.9%,臨床營養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70.6%,營養與疾病學時數3~4學時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預防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2.2%,食品添加劑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1.8%,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7.8%,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預防學時數為4~5學時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2.7%。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大綱設定理論課程為3時,每部分內容的學時數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見表2。
在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等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臨川營養、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課、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教學大綱中安排的學時數少于調查結果,學生要求相應增加。原因可能為這些內容既涉及到營養又涉及到疾病,營養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通過學習,學生可深刻了解本專業和人類健康的關系,提高學習興趣。根據調查結果,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節的學時數可進行適當調整,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醫學相關課程的積極性,更好掌握醫學相關知識,加強對社會、人類健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體現醫學院校為背景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優勢,有利于擴寬就業途徑。
2.課程安排。根據本次調查,72%的學生認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授課時間應該安排在第3學期,該結果和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方案一致。寧波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將營養與食品衛生開設在第4學期,第三學期主要學習食品及食品工程相關課程,這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所依托的學校的性質有關。醫學院校醫學是強項,培養的學生是體現醫學背景,掌握醫學知識和食品檢測技術的寬口徑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強項,培養掌握各種檢測技術、食品研發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
(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授課方法及手段
70%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導入法非常適用于這門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維生素C這節內容時,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圖片及視頻,以及維生素C缺乏時出現的癥狀的圖片、視頻引入課堂內容,利用生活中鮮活的例子講解維生素C的特點,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導致的體征及疾病等內容。把食物與預防疾病緊密聯系起來,既提高了該專業學生對食品相關課程的興趣,也提高了其對醫學相關課程的興趣,有利于體現醫學院校以醫學為背景、預防為背景的專業特色。
本次調查中有3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速度太快,跟不上。這可能與學生剛開始接觸醫學相關內容有關系,可根據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具體內容及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重點內容可利用多種教學法優化組合、視頻等教學資源,通過演示視頻、多媒體課件和工業檢驗錄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通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踐行“浸入式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45%的同學認為可建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網站,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案、多媒體課件及參考資料等課程資源上傳至網站。這樣可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與信息,學生有疑問時也可以隨時在網站上留言、提問,以便教師及時解答,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發揮好這門課程的銜接作用。
(四)《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踐教學改革
本次調查的102名學生中有4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傳統的營養學實驗,58%學生認為應開設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實驗技術手段,3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案例討論,把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聯系起來。因此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定既要有傳統的營養學實驗,注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素養的訓練,又要有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現代實驗手段,還應把食品安全問題與人類健康緊密聯系起來。
三、討論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其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諸多環節雷同化程度高。同一專業的低水平、無差別、重復性建設,一方面造成社會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另一方面極大地加劇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為此地方高校開辦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在特色上做文章。專業特色是保持專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驅動力。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資源,加強醫學相關內容的教育,在課程、實驗、實習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培養既懂食品知識,又懂醫學知識的復合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使學生成為掌握醫學、營養學、衛生學、食品安全學以及食品檢測技術,熟悉GMP、HACCP等國內外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法規,熟練地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有著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能夠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技術監督局、海關、食品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等與食品相關單位從事食品質量監控、營養教育與膳食指導工作,也能夠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復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0-0041-03
食品安全涉及從農產品種植到生產、加工,再到銷售的整個食品供應鏈,加強食品供應鏈管理,能有效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國內外學者從供應鏈治理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食品生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因和外部約束條件,運用交易成本理論和不完全契約理論,重點研究了食品產業鏈的治理結構、縱向契約協作和縱向一體化機制,認為食品產業核心企業對食品質量的剛性約束,能有效控制整個產業鏈的食品質量。[1-5]要想最終形成長效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必須完善食品監管法律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和消費者的管理責任,形成合理的企業和社會責任分攤和收益分配機制。[6]然而,由于道德問題和經濟動因,導致當前食品供應鏈的監管體系、契約協作、縱向一體化機制建設與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并存。本文以海洋石油食品供應鏈管理研究和實踐為例,提出機構消費者有效食品安全治理模式,進而形成推動改善宏觀食品安全風險治理水平的管理機制。
海洋石油工業作為食品的機構消費者,由于特殊的作業環境對生活物資供應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務分公司(簡稱“公司”),全資所屬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一家為能源行業企業提供綜合生活后勤支持的專業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海上生活后勤服務提供商。公司每年為海洋石油海內外近200個項目提供1800萬人?餐服務,供應生活物資超過37000噸。面對日益嚴峻的食1品安全形勢和復雜作業環境下的海洋石油工業,公司在嚴格執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同時,經過十幾年不懈的探索,運用系統管理理論,形成了基于食品安全保障的“NESAQ”生活物資供應管理模式,比較有效解決了交易成本高企引發的消費者逆向選擇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食品安全風險。[7]
1 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供應管理體系研究背景
1.1 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供應管理體系的研究是滿足海洋石油特殊的供應鏈的要求
海洋石油工業作業場所在地域分布較廣,多位于海上或距離市鎮聚集區較遠的偏遠地區,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受上述環境制約,具有“周期長,路途遠,顛簸強烈,裝卸難度高,運輸窗口受控”等特點。
具備上述特點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與以新鮮蔬果、肉類魚類等食品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生活物資保存時間短、易腐爛變質、品控難度高等天然特性相矛盾。食品的腐爛變質,不僅使其營養成分完全喪失,且會對海洋石油從業人員的健康帶來極大的風險。失去使用價值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一旦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1.2 研究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供應管理體系是順應行業發展特點,適應海洋石油工業規模增長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餐飲行業呈現出日趨強烈的關注飲食健康,重視食品安全的特點。公司通過分析兩大主營業務市場,發現業主對高端配餐和工業物業服務的安全管理、服務質量、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對供應商的要求逐漸提高。
近幾年,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持續的發展,海洋石油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強,海洋石油工業建設和作業隊伍也在不斷壯大。2009年以來,公司平均每天為海洋石油從業人員提供逾6萬人餐的配餐服務,每年輸往海上及陸地作業點的生活物資總量超過37000噸。公司依托海洋石油工業不斷發展,但面對大量機遇的同時需要具備實力迎接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日益嚴格的營養、質量、安全、環保和效率的挑戰。
2以健康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構建過程及模型
2.1 以健康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供應管理體系構建過程
基于公司定位、供應鏈改善和主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公司進行了生活物資供應管理體系的構建。構建過程分為設定/修訂管理目標、識別管理要素、構建要素管理制度辦法和技術手段、形成“NESAQ”管理體系、體系績效評價與考核與體系持續改進六個部分(見圖1)。
公司將系統理論與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從“廣義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出發,將影響食品安全的關鍵要素均納入控制范圍,深入分析企業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特點,經過科學研究與論證,設定了“食品安全保障”為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管理體系目標。其后,對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所處環境、運行特點和管理內容進行研究分析,辨識出為實現食品安全保障的管理目標,必須做到在“營養”、“環境”、“安全”(狹義安全)、“效率”、“質量”五方面,對海洋石油生活物資在全供應鏈過程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2 以健康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模型
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各管理要素在體系結構中并非簡單的羅列或堆疊。公司分別分析了各管理要素對健康保障管理目標的影響,準確梳理了各管理要素的聯系,經過科學統籌的安排,使各管理要素相互補充地有機結合,使其分別統一于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管理體系(見圖2)。
公司應用管理學原理分別對上述管理要素進行細化分析和辨識,科學地設定各要素的管理子目標:營養管理方面堅持“科學管理,全面均衡”;環境管理方面堅持“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安全管理方面堅持“可控可溯,衛生放心”;效率管理方面堅持“響應迅速,保障及時”;質量管理方面堅持“合格優質,有證可循”。針對各管理要素的管理子目標明確之后,公司針對性地應用管理學工具,通過制度、組織、方法、技術相互結合,分別形成相對完整獨立的要素管理子體系。
3以健康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創新點
3.1 準確而系統地辨識了保障“廣義食品安全”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各管理要素
在分析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時,傳統思路普遍局限于食品質量安全層面。而對于海洋石油生活物資管理實際,傳統管理思路難以達到全面有效的管控效果,甚至造成成本上漲和效果不佳的兩難局面。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構建于對海洋石油工業特殊作業環境和工作特點,以及海洋石油生活物資全供應鏈進行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系統而準確地覆蓋了影響海洋石油生活物資食品安全保障管理目標的各個方面,確定了營養、環境、安全、效率、質量為主要管理要素,并恰當地將各管理要素梳理、關聯。以營養要素管理目標為引導,以質量要素管理目標為基礎,以安全要素管理目標為核心,以效率要素管理目標為促進,以環境要素管理目標為補充的管理結構準確地反映了各管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具有鮮明的管理脈絡和管理重點。通過針對性地推進各要素的管理效果,產生體系聯動作用,進而實現食品安全保障的目標,此為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的創新。
3.2 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管理形成企業獨特的商業模式
2011年初,《小康》雜志和清華媒介調查實驗室《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顯示,近七成消費者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沒有安全感”,其中15.6%的人表示“特別沒有安全感”。[8]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我國及發達國家均未能幸免,“食品安全”如今已成為稀缺資源。從包括戰略方向、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三個層面的企業商業模式角度分析,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NESAQ”管理模式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在戰略方向上符合客戶追求健康的價值主張;在運營上形成目標明確、統一的管理體系,通過建立檢驗實驗室方式,消除信息不對稱風險,使企業內部供應鏈滿足食品安全保障要求;在經濟邏輯層面,通過整合供應鏈,優化管理流程,降低內部交易費用提高帶來管理費用增加對經營成本的沖擊,并且客戶看到食品安全保障努力后,愿意支付較高價格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利潤,防止企業為保證經營效果忽視食品安全。
3.3 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資供應鏈管理對改善宏觀食品安全治理效果形成推動機制
鑒于政府作為在無數食品安全案例中的局限性,食品安全治理需要發揮市場力量,特別是機構消費者的作用。工業企業作為食品的機構消費者,其有經濟條件將部分監管職能內部化,并對宏觀食品安全治理從兩個層面實現完善的倒逼機制。其一是機構消費者發現食品安全問題之后的作用機制:食品安全檢測出問題供應商懲罰批發商懲罰農戶懲罰食品安全源頭改善宏觀食品安全狀況的改善;其二是機構消費者由自然人個體組成,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識強化和管理手段的采用,對消費者個體食品安全意識和識別能力有很大影響,進而降低逆向選擇行為,推動宏觀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其作用機理為機構消費者食品安全管理行為改善個體消費者在社會消費行為改善減少逆向選擇消費行為提高宏觀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4 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管理效果
海洋石油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是公司致力企業轉型的重要舉措,體現了公司向系統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標志著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對海洋石油生活物資的營養、環境、效率、安全以及質量因素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分別有針對性地進行管控,達到了一系列管理效果。
首先,通過制度、流程和技術的綜合應用,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穩妥實施。公司堅持嚴格執行生活物資驗收與檢測檢驗相結合的操作規范,以高于國家或行業的檢驗標準平均每年完成6萬余批次衛生檢查及理化檢驗,對海洋石油生活物資嚴把安全關,有效地保證了生活物資的安全屬性,在近三年期間OSHA可記錄事件數為“零”。高安全屬性的生活物資供應服務間接保證了海洋石油工業生產平穩有序運行。
其次,高效率供應鏈架構和環保技術的應用,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支持。公司通過合理布局海洋石油生活物資采購配送基地,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供應效率提高21.6%。較短的供應時間減弱了惡劣運輸條件的不利影響,降低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資腐敗變質的風險,為實現食品安全保障目標創造了條件。公司推行科學的來料初加工標準,應用領先技術定制專用冷藏箱,使食品腐爛率降低14%,改善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資營養保持狀況,減少了平臺生活垃圾處理量,實現“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目標。
再次,通過營養調查和科學研究,公司掌握了大量海洋石油從業人員營養學基礎資料,結合海洋石油生產勞動環境特點,以均衡保障營養和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原則,開發制定了900余份營養食譜,在全部服務項目推廣使用。此外,公司聘請、培養高級營養師和營養配餐員百余名,每年舉行數十次面向2400余名一線操作人員的營養配餐和科學烹調專題培訓,作為有效實施營養干預的基礎支持。科學定制營養指導,加強推行營養干預,提高營養管理水平,降低了營養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發病率,顯著改善了海洋石油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實現了深度食品安全保障。
通過建立和實施以食品安全保障為目標的生活物資“NESAQ”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了對海洋石油生活物資涉及食品安全各主要管理要素的有效管控。同時,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員工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可對宏觀食品安全治理起到促進作用。而企業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成本可以通過全供應鏈優化和擴大市場份額稀釋影響。嚴密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績效還可提高客戶忠誠度,提升公司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注重社會責任的中國海油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實踐,對改善當下道德血液普遍缺失的市場經濟主體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David A.Henness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a Reason For Food Industry Vertical Integration [J].Amer.J.Agr.Econ.1996,78:1034-1043.
[2]David A.Hennessy, Roosen J., and Miranowski, J.A. Leadership and the Provision of Safe Food [J]. 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4):862-874.
[3]Weaver,R.D.,Kim,T.Contracting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 2001(6):15-16.
[4]Hudson D.. Using Experimental Economics to Gain Perspective on Producer Contracting Behavior: Data Need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2001(6):5-16.
[5]Vetter, H., and Karantininis, K. Moral Haz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 [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271-279.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與環境進行物質聯系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食品科學是以滿足人的生理需求為目的同時兼顧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門自然科學,它充分體現了服務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精神。自然辨證法生態自然觀中,堅持人與自然、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的長遠、整體利益,實質上是以人為本的生態自然觀。而食品科學正體現了自然辨證法生態自然觀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產應遵循生態自然觀
在辨證唯物主義生態自然觀認為,人要與自然和諧一致,人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是天然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在進行食品生產,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時,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協同進化。農業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可也給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污染,蓄積在蔬菜、糧食中的各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以前看來遙不可及的食物農藥殘留、重金屬指數超標等問題,如今已現實地擺在每個人餐桌面前。對于農產品,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源頭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氣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質對農產品構成污染的主要物質歸納起來有四類,分別是: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營養引發的污染物。這四類物質都可能通過食物鏈,在農產品中富集,進而造成食品污染,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在進行食品生產過程中,應遵循生態自然觀,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食品中的污染物來自于環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須從治理環境入手。
2 食品科學服務于人
食品科學是以滿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開發、生產、加工等過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和目標,它的發展方向隨著人們不斷變化的觀點和需要變化的,充分體現了食品服務人的精神。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今天的“食”,已不僅僅是解決饑餓問題,人們開始從健康、衛生、營養、科學的角度注重飲食生活。在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更講求衛生、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學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從單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轉向到今天的多樣的低熱卡值食品、綠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說明食品的發展為了服務人類而趨向多元化,更體現它關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為了保證人的生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維護系統和最基本的物質資源,是關系人民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國在基本解決溫飽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質的安全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在歷屆全國“兩會”上,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為熱點,人民群眾反映也非常強烈。在食品的研發與生產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內容,它充分體現著自然辯證法中生態發展觀的人本實質。目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化、食品安全檢驗檢疫都是著眼于保證食品的安全性,讓消費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根本落腳點,是從根本上維護人們的利益,是實實在在的以人為本,從而維護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主導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營養是注重人的發展
如果說講求食品安全是保證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營養則是注重人的發展。食品營養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科研工作者和生產者需要進一步考慮的科學研究問題。科學的營養指標是食品科學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首先許多食品的生產都是為了滿足人體的基本營養需求,保證個體營養均衡,提高社會整體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還要迎合消費者的營養理念,這樣的食品才更受青睞更有市場。食品科學為滿足不同人群的營養需要,也開發一些適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種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為了滿足對營養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為兒童設計的加鈣、加鋅奶粉,為女士設計的補鐵奶粉等等。我國即將出臺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辦法》更是為了保證廣大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特性有知情權,方便大家憑借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簽更加科學地選擇健康食品,讓消費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學的營養就是為了提高廣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體營養吸收更趨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護,真正做到關心人的發展,突出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5 食品科學的發展應兼顧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滿足人類生理需求的同時,還應該向著滿足人類心理需求的方向發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營養,還有更多被討論的是食品如何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如何通過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觀功能去迎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是食品科學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問題。
食品的開發、加工、生產應本著服務于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滿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為最基本的出發點,同時還要兼顧各個消費群體的需要和大眾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學的價值也就在于它能滿足人的需求,脫離人的需要談食品,顯得空洞而沒有了方向。因為沒有人的需求作為指導,食品科學的發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學的發展體現著服務于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精神的同時,它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人類。
自然辯證法的生態觀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都是為了更好的維護人類自身的利益,是以人為本的自然觀。食品的生產是為保證人作為生態系統的調控者的存在,從而展現了它服務人的人本主義精神,體現著生態自然觀的本質要求和辯證法思想。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128-01
民以食為天。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飲食的合理平衡是我們健康的首要因素。食品的安全問題關系到全人類的生活、生存、延續,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正是由于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而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各行各業透明度的進一步提高,食品的質量問題也頻頻被媒體所暴光,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國消費者的“心頭大患”, 事關消費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長久以來,關于種種劣質食品的報道幾乎成了我們隔三岔五就能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主要話題。比如說關于劣質奶粉、劣質面粉、劣質大米、劣質豆制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和蒙牛“OMP事件”等等,這些頻頻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對消費者來說已不再陌生。各級監管部門針對于此的執法檢查,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并相繼制訂了各種法和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可見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著鐵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年來,各級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可謂不努力,但劣質食品依然層出不窮,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時時令我們提心吊膽。
食品安全涉及我們的健康,買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是最基本的。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來維持自己的健康呢?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除了應該提高對不健康的食品的認識以及檢舉揭發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之外,還應該學會從我們自身的日常膳食中來維持健康。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飲食觀念要隨著飲食科學文化的發展不斷更新,在追求食物色香味美的同時,更要注重食物的合理選擇,達到營養、健康、衛生的要求。而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類、維生素等等。恰恰各種營養素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補充。因此為了滿足人體營養多方面的需要,必須盡量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
有營養師提出:早餐吃得好,午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人體器官的功能和組織的正常代謝依賴著必需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通過合理膳食而獲得。營養因素對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過程有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晚年的健康狀況更為密切。營養不足會使人體體質下降,容易發生疾病,加快衰老。營養過剩又會給人帶來麻煩,如肥胖伴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樣樣都吃,不挑食,不偏食。眾所周知,任何一種單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第二是適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養生經驗提出 “食不過飽”的主張,其目的就是要使飲食適度,饑飽適當,熱能和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與消耗相適應,避免過胖或消瘦。
食品質量與安全是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安全與健康的關系,食品營養的保障和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的管理。它是食品科學與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食品與預防醫學的重要橋梁,其基本任務是通過對食品生產、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證食品的營養品質和衛生質量,促進人體的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食品營養與安全的保證主要依靠食品生產全面系統的質量管理,從而使營養與食品安全從過去的監督管理,擴展成包括食品生產、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質量控制的諸多領域。它在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就業方向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一般選擇繼續深造,因為國家對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向尖端人才發展。畢業后可到全國各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企業、社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服務部門、餐飲業及教學、科研等單位從事食品生產、食品營養與安全的管理、公共營養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食品科學、營養與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工程等方向繼續深造。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經濟、科技、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和諧統一的,富有科學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質量檢測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質量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質量與安全必備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術;
2.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產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