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1 10:23: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礦產資源市場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60
資料與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包括全市98家從事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及縣婦幼保健所。市婦幼保健所設計統一的調查問卷,各區縣婦幼保健所負責轄區內各助產機構問卷的發放、收集,市婦幼保健所對回收問卷進行綜合統計與分析。調查內容包括開展了助產技術的醫療保健機構產科人力資源配置與服務數量等情況,調查以2008年8月崗位設定及2008年上半年分娩數為基準。
結 果
產科醫生:概況全市98家開展了助產技術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從事產科服務的醫生(包括產科門、急診、病房、產房以及參與產科值班)共369人,其分布情況,見表1。
分別計算各助產醫療機構“助產服務效率”指標,得到最高的5家醫療機構,見表2。
職稱構成及其分布:全市共有產科住院醫師180名(48.78%),主治醫師143名(38.75%),副主任醫師36名(9.76%),主任醫師10名(2.71%)。從產科醫生職稱構成及分布情況看,與醫院等級有很大的相關性,醫院等級越高,高職稱醫生所占的比例越高。
學歷構成及其分布:南昌市本科及以上學歷產科醫生占39.84%,大專學歷占33.88%,中專學歷占26.29%。產科醫生學歷構成及分布情況也與醫院等級密切相關,醫院等級越高,高學歷醫生所占的比例越高。
各級醫療機構產科護理人員的分布情況:全市從事產科服務的護理人員共545人(其中助產士334人),醫生和護士人員比例為1:1.48,各助產機構之間產科護理人員“助產服務效率”指標懸殊很大(平均39.98,最高79.25,最低1.5)。
門診醫生服務效率:初診工作負荷大的醫院主要集中在三級綜合醫院。
急診服務情況產科值班:隨機選取2008年7月26日上午,統計產科急診人次和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二級綜合醫院周末上午平均為15人次,醫生安排1人,工作量最大。其次是三級綜合、民營醫院、二級婦幼專科醫院和一級醫院。
討 論
產科醫護人員數量配備失衡嚴重:從本次調查中得到的醫生(護士)工作量等指標(助產服務效率)反映了目前南昌市產科人力資源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①部分助產醫療機構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②二級婦幼專科醫院業務量明顯萎縮,醫護人員服務效率極低。提示各助產醫療機構之間在產科人員配備方面懸殊很大,嚴重不足與嚴重浪費并存。
產科專業隊伍結構建設需要加強:由于產科風險壓力與待遇的失衡等客觀因素,目前存在產科人員流失和后繼乏人的嚴重問題。高級職稱及高學歷者密集于三級醫院,三級醫院研究生學歷達8.33%,本科及以上學歷高達88.89%,而一、二級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僅1.59%。
對策:①調整助產機構的數量、結構與布局:由于部分醫院多年以來分娩量極小,導致產科工作人員相關經驗少、技術設施落后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故建議對該部分醫院的產科進行關閉或調整;②加強三級綜合性醫院的特色建設:三級綜合醫院應根據自身特點,發展以診治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為特色的產科,如成立“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以便更好發揮高危妊娠診治作用;③加強產科隊伍建設保證鄉衛生院產科隊伍:鄉衛生院的工作負荷較大,應增強人員配備,以保證質量,保證產科配備能滿足業務需要的適宜人員數量;④加強產科急救服務力量對各助產醫療機構而言,需要改善急診室搶救條件,增加值班人員,建立合理便捷的急診搶救流程,加強人員急救綜合能力培訓,提高產科危重病人的搶救效能。加強對全市“面”的管理,充實搶救專家組力量,理順轉、會診網絡關系及明確職責等,以保證滿足產科危重急救醫療需求,減少孕產婦死亡。
南華商品指數顯示,自5月25日商品市場回調觸底以來,新一輪快速上漲行情再度推開,截至7月13日,此輪商品反彈幅度達到18.23%,其中鐵礦石、動力煤、焦炭等品種均有良好表現。
商品市場火熱引起股市資源類板塊聯動,繼黃金、有色類個股異軍突起之后,煤炭、鋼鐵等“黑色系”品種更披荊斬棘般迅猛上升。因此,不少市場分析人士紛紛認為,資源類主題基金將是今年不錯的投資品種。
華寶資源優選基金(240022)可謂是目前資源類基金中的佼佼者,銀河證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華寶資源優選今年以來一馬當先,年內凈值上漲18.30%,業績回報穩居同類偏股混合型基金榜首(股票倉位60%-95%),這一表現相較同期滬深300 的-12.19%的表現,也斬獲豐厚的超額收益。此外,依據銀河數據,華寶資源優選近一周、近一個月的業績表現在同類基金中也均屬于領跑系列。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資源類股票屬于周期板塊,原本就具有高彈性、高收益、抗通脹的特點,同時據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與其他一些資源類基金相比,華寶資源優選可謂是一只較為純粹的資源基金,其投資范圍主要指向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2016年一季報末時,該基金重倉配置了煤炭板塊,這與當前A股煤炭、鋼鐵、有色熱舞的局面較為契合。
在我國,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主要品種的回收利用價值已被人們所了解和熟悉,并逐漸形成了一個自下而上的回收系統,然而稀貴金屬的回收卻常常被許多有色金屬生產企業所忽視。其實稀貴金屬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那么當前國內稀貴金屬生產回收現狀和未來市場發展狀況如何呢?對此,我針對稀貴金屬2016年市場需求及貴金屬生產回收現狀和行業政策以及稀貴金屬市場發展走向進行深入分析。
一、稀貴金屬生產回收現狀
稀貴金屬是稀有金屬和貴金屬的統稱。主要包括:貴金屬(金、銀、鉑、鈀、銠、釕、銥、鋨)和稀有金屬(鋰、銣、銫、鈹、鈦、鋯、釩、鈮、鉭、鉬、鎢、鎵、銦、鉈、鍺、硒、碲等)。稀貴金屬因其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高度催化活性、強配位能力,在飾品之外也被廣泛應用于汽車、石化、制藥、電子電器、蓄電池、玻纖、航天軍工等行業中,成為現代工業、現代科技、現代國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被我國及大多數國家列為國家戰略資源,可以稱之為工業之魂。
目前,我國稀貴金屬礦產資源的保有量很少,特別是鉑族金屬礦產資源就更少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探明的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有35處,總保有儲量僅310噸,每年僅有金川集團在鎳礦開采中伴生產出1噸多鉑金;而金礦資源有1265處,總保有儲量4265噸,居世界第七位;銀礦資源有569處,總保有儲量11.65萬噸,居世界第六位。
目前,國內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已走上了生產應用回收再利用 的良性循環道路,稀貴金屬雖然作為戰略資源,但是由于規模有限、分布太散并沒有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稀貴金屬大多仍停留在散亂無序回收,甚至廢棄的模式上。大多數人認為稀貴金屬大量應用于電子產品中,但一般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只將其中的銅鋁部件拆卸利用,含有多種稀貴金屬的元件由于回收技術工藝高及含量低的原因又成了廢棄物。國家大量進口貴金屬,尤其是鉑族金屬幾乎完全依靠進口,而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又在大量的報廢,據統計,2016年至2021年,我國將是鉑族金屬廢料產出最多的國家。僅僅靠增加生產和進口是不能滿足工業生產中日益增加的對貴金屬的需求的,因此必須重視回收再利用這個重要環節。
我國的稀貴金屬生產回收行業較國外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稀貴金屬再生行業存在以下幾個典型的問題:第一,國內正規有資質并且技術先進的稀貴金屬加工提煉企業數量非常少,作坊式回收提煉單位規模龐大,有10萬之眾,由于工藝技術落后,往往在提煉過程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資源浪費,如何把優質資源集中到優質企業手中,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二,稀貴金屬年回收量少而分散,造成大多回收環節以個體戶為主,環節多;第三,國內提煉技術及水平整體有待提高;第四,國內從事貴金屬回收、提煉稅負較高;第五,稀貴金屬回收及利用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第六,環保成本高,合規企業不僅要遵守環境法,而且大多數涉及稀貴金屬廢料都被列為危險廢棄物,危廢資質難拿到,危廢跨省轉移聯單制導致一批貨幾個月或一年都到不了提煉企業手中,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第七,取樣、檢測準確率及匯率變化、價格波動都會對貴金屬回收提煉產生重要影響。
稀貴金屬再生行業對國家政策的動向非常敏感,任何一項與之有關的政策都將影響到稀貴金屬再生行業整個產業鏈的調整和發展。
我國鉑族金屬主要依靠進口和循環再生利用,石化行業廢催化劑、失效三元催化器、陽極泥、電子廢棄物、制藥催化劑等是主要的回收來源,國內已研發了多項回收工藝,主要集中在濕法溶解和火法金屬捕集。
二、貴金屬再生行業市場展望
稀貴金屬與我們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稀貴金屬被廣泛應用于電子計算機的心臟大規模集成電路元件的制造、蓄電池、通訊、醫藥、食品、環保凈化產品等領域。同時稀貴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可減少對原生礦產資源的開發和挖掘,是對環境的保護。相關研究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鉑族金屬回收價值約為12億美元,回收量占比約14.6%,亞洲其他地區占比23%,世界其他地區占比68%。據相關機構測算,到2020年來自汽車催化劑的貴金屬會達到全球稀貴金屬產出的25%。
中國稀貴金屬回收再利用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市場發展前景廣闊,貴金屬再生行業作為資源回收中的一顆明珠,必將大放異彩。但短期來說,稀貴金屬再生企業會面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企業應保持定力,加強企業自身冶煉回收能力 ,積極提高生產科技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016年,我國稀貴金屬再生行業企業間的重組與并購增速仍將加快,同時受國內、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低迷,經濟形勢在低位徘徊影響, 2016年稀貴金屬國內市場需求量會略有下降,稀貴金屬價格將維持穩中略降走勢,但鉑、銠、鈀等個別稀貴金屬因市場需求影響,仍可能出現階段性波浪式反彈。但隨著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和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入,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因素增多,稀貴金屬國內市場需求量會大幅增加,市場價格也將穩中向好。
國內稀貴金屬生產企業應抓住當前貴金屬市場發展契機,提高稀貴金屬精煉能力和回收工藝,緊跟國家相關政策,積極整合資源,通過冶煉回收技術更新和管理運營,大力促進稀貴金屬精煉和回收行業的快速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為北方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
[作者簡介:王勇(1974―),男,山西曲沃人,經濟師,從事于有色金屬銷售,市場分析,運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煤炭資源稅;財政效應;從價計征
Key words: coal resource tax;financial effect;ad valorem
中圖分類號:F81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4-0015-04
0 引言
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煤炭資源稅制度,有利于實現礦產資源優化配置,發揮煤炭資源最大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態勢和煤炭產業的現狀,可以明確地知道,煤炭資源稅的完善迫不及待。我國煤炭資源稅費制度總體結構不合理、主體稅種資源稅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現行煤炭資源稅費制度缺乏對礦業活動的政策激勵措施等問題。要科學構建煤炭稅費制度體系,改革與完善資源稅制度,建立煤炭資源稅費激勵機制等政策。煤炭資源是個夕陽產業,如何借鑒國內外經驗,對本國煤炭產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合理的建議成為重點。為此,煤炭資源稅的不斷創新,煤炭資源稅的體系化和制度化成為本文的重點。
1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背景
1.1 煤炭產業面臨的現狀
1.1.1 煤炭資源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煤炭是一種地下礦產資源,是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經過復雜的一系列反應形成的,其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它有著廣泛的用途,在世界能源歷史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在我國亦是如此。
中國有悠久的煤炭歷史,煤炭在中國有數千年的利用歷史。中國古代文明遺址中,發現了許多工藝品,精美絕倫。煤這一名詞首次出現在古中國明代書籍中,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因此,可以說煤炭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雖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和天然氣所替代,煤炭的能源地位大大下降,但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煤炭資源消費在我國仍占據重要地位。
1.1.2 金融危機的沖擊
自2008年金融危機年以來,我國煤炭經營狀態和形勢持續下行,絕大多數煤炭企業遭遇了多年以來少有的經營困境。金融危機對我國煤炭產業帶來嚴重影響,煤炭大量積壓,煤炭價格持續下降,煤炭產業利潤普遍下降,煤炭產業進入寒冬。
1.1.3 煤炭外部市場萎縮
一方面,隨著非洲、拉丁美洲煤炭資源開采量日益增加,技術進步,再加上勞動力成本較低,對中國煤炭出口造成巨大壓力,國外市場萎縮;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氣和核能以及風能等新能源利用率提高,使得煤炭能源消費比例下降,造成國內市場空間壓縮。以下就從煤炭的市場價情況、國內外貿易變化、煤炭市場集中度三個方面并結合供求關系變化對我國煤炭產業現狀進行扼要的分析。首先,煤炭產業發展已經達到高峰期,進入衰退階段;其次,國外主要消費的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煤炭利用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所以煤炭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所占消費比例小,造成國外市場小,煤炭對外出口下降;再次,煤炭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等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基本完成了產業升級,對我國煤炭產業造成巨大壓力。供求關系不平衡是造成煤炭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即市場需求不足,而我國目前煤炭產能過剩。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煤炭資源產能過剩的狀況,尤其是和陜西煤炭積壓嚴重,對我國整個煤炭產業帶來嚴峻挑戰,影響國民經濟。從這個角度說,煤炭資源稅改革必將成為重要的一環,是加快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1.2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1.2.1 中國周邊地區市場分析
蒙古國、俄羅斯、印度、中亞地區和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是中國相鄰國家或地區中的重要產煤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煤炭資源開發較早,煤炭存儲量較豐富,給我國帶來較大挑戰,因此,我國有必要改革煤炭稅費制度,促進煤炭經營的市場化,優化煤炭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大力提高煤炭產業的經濟效益。蒙古國和印度煤炭已探明儲量豐富,加上勞動力成本較低,導致煤炭價格較低,對我國煤炭產業產生影響。所以,現在中國煤炭產業必須升級改造,煤炭資源稅改革首當其沖,不可回避。
1.2.2 環境的負面影響
煤炭資源的環境問題非常突出,這也是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重要原因。煤炭資源型城市的概念是指以煤炭資源開發為經濟支柱的能源城市,一個城市中的所有產業,其中煤炭業所占比重最大,該城市就成為能源城市,淮北市就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但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煤炭開采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空氣污染嚴重,即煤炭資源城市在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顆粒,也會有許多有毒氣體,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這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粉塵和小顆粒會是由爆破和瓦斯爆炸引起的,有毒氣體是由煤炭燃燒導致的。改變地貌,地面沉降,即煤炭資源開發會毀壞地表植被,使植被覆蓋率下降,同時地下被挖空,造成地面下沉,地下水下沉,并且會導致土地沙化,還會危害到地面的橋梁、道路、各種建筑、河流和公眾的財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山區和丘陵地區煤炭資源開發導致的。因此,對于煤炭資源型城市來說,不斷創新改革才是出路,轉變經濟發展形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是解決之道。造成煤炭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有:煤炭資源的破壞性和掠奪式開發,對環境造成危害;只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利益;相關環境法律法規不健全,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
1.2.3 煤炭資源稅不合理
稅收是國家或政府獲得收入的主要形式之一。煤炭資源稅屬于稅的一種形式,對煤炭產業的發展起關鍵作用,煤炭資源稅改革是加快煤炭產業發展的必要舉措和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中國煤炭稅費制度存在嚴重問題,必須不斷探索和深化煤炭稅費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完善的煤炭稅費制度。當前,中國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重要原因和必要性在于: 市場需求量小、污染嚴重和產業利潤縮水,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與產能嚴重過剩。這三點是外部原因,最重要的是自身原因,即煤炭資源稅費制度不合理,也是直接原因。
2 煤炭資源稅制度改革對我國的影響與作用
2.1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政治作用
煤炭資源稅稅費制度改革有利于維護國家擁有煤炭資源所應當具有的正當權益。國家獲取煤炭資源稅費收入是有法理依據的,不是憑空產生的。我國在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比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這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礦產資源開發的相關法律條文和相關條例,使煤炭資源開發有法可依,煤炭資源開發的同時要求保護環境,這有利于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①
2.2 煤炭資源稅改革與完善的財政效應
煤炭資源稅改革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人。由于內需嚴重不足再加上我國國內產業結構不合理、煤炭資源產能過剩等等問題比較突出,許多產業停產甚至破產,造成我國地方各類稅收收人嚴重不足,同時地方政府沒有發行地方公債的權力,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有限。在我國現今體制下,按照有差異的自然資源種類劃分,除了海洋石油稅收入歸屬中央政府(進人中央政府固定財政稅收收人)外,其它資源稅收益劃歸地方財政收入(進人地方政府固定財政稅收收人)。煤炭行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加人們的收入。
2.3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技術效應
煤炭資源稅改革會促進企業創新開發開采技術,提高煤炭回采率,有助于減少煤炭資源浪費。目前,大量煤炭資源銷售價格都與國際價格水平基本接軌,煤炭價格受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波動,因此可以采用國際煤炭標準價格。煤炭資源稅改為從價計征后,炭稅率的標準大大提高,必須提高煤炭資源重復開采率,減少浪費,有利于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技術進步的最大作用是減少煤炭資源開發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獲取最大的利潤與經濟效益,使煤炭行業走向創新道路。
2.4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產業效應
煤炭資源稅改革有助于促進我國煤炭產業優化升級,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完善,進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煤炭資源稅改革可以規范煤炭行業的市場秩序,使市場發揮其作用,以達到產業結構升級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減少重工業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也有利于我國產業更好的走出去,提高我國經濟的對外競爭力。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自身效應,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自身效應重大。煤炭資源稅改革首先會促進煤炭業自身的優化和升級,其次會增強煤炭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 煤炭資源稅改革存在的困難
3.1 煤炭資源稅的稅費關系調整難度大
煤炭礦產資源的開發不但要支付各種稅費和雜費,而且要繳納礦產資源開采稅。煤炭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費用、采礦權收取的價款和使用收取的稅費都是依據各種稅法應收取的費用,同時涵蓋依據各省級、自治區,直轄市法律法規收取的基金和其他收費,并且包括省級以下各個地方政府設定的涉及煤炭各收費項目。由于它涉及到的利益主體相當多,稅、費的改革將重新劃分部門利益、中央與地方利益分配和省、市、縣、鄉利益分配問題,具有深遠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明確煤炭稅收入性質,建立全社會代際公平、全民共享、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收益分配機制上看,簡化煤資源稅、費是最佳選擇。煤炭資源稅的目的是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保護和調節礦產資源開發,更好的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到煤炭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民服務,促進社會和諧。
3.2 煤炭資源稅稅率研究的細化難
煤炭資源稅改革過程中,即使現在已經實現了從價征收計費制,但是保留其中的細分稅稅率的差別化制度,發揮該制度的分層調節作用,依舊是必要的。具體而言,從節能減排的角度,應積極鼓勵高品位煤炭的開采。從環境保護治理開發的角度,低品質和煤層淺的煤礦盡量保護,因為開發成本太高。我國政府應制定一套統一規則和標準,比如高品質優良煤炭品種必須承擔高稅率,而那些低品質帶來的環境污染外部性可以通過設立環境誰污染誰來解決,資源稅征收不應過度。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對煤炭資源礦產的價格折算系數和資源稅稅率的設定都應該由省級部門決定。
3.3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市場價格難以確定
總體上看,我國煤炭資源稅改革為什么會遲遲沒有進行,一個原因是煤炭資源稅改革極有可能會對礦產煤炭價格產生沖擊,從而影響全國用電價格,對相關制造業產生巨大影響。只有完全整合這些產業,更好地發揮產業群的效應,使市場通過價格來規范煤炭行業。大體上看,資源稅改革對第二產業影響要大于輕工業和農業,對工業產生影響遠高于服務業,對傳統機械制造業影響高于軟件設計等等高新技術工業,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是我們最終的目的。煤炭資源稅改革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有及時推進稅費體制改革才能抓住機遇,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更好地實現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宏偉目標。
3.4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阻力大
煤炭資源稅改革起步較晚的原因之一是煤炭資源稅改革面臨重重阻力。煤炭資源稅改革阻力重重的原因是人們擔心煤炭稅的改變會侵犯既得利益。此外,稅制很不完善,即稅費輕重、稅費結構都不合理,存在很大問題。一方面,黨和政府提出必須加快煤炭資源稅改革,改變不合理的稅制政策,建立健全合理的稅制體系;另一方面,煤炭行業稅制體系僵化,存在大量問題,該行業既得利益者懼怕改革,不愿意變化。
4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對策
4.1 改革煤炭資源稅計征方式
煤炭資源稅計征方式的轉變至關重要,即將煤炭資源稅由從量定額定量征收改為從價定率定價征收。大大增強煤炭資源稅的宏觀調控能力是從價計征煤炭資源稅收到的重要效果。從價計征將稅收與煤炭產業的市場銷售價格直接掛鉤,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煤炭資源市場價格,有利于通過稅收的調節作用調節資源利潤分配,有利于市場通過市場價格傳導體制增加資源原產地政府的財政收人,適度恰當補償資源地區之間利益,西部地區得到其相對應的應得利益。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是煤炭資源稅征收的一項重大關鍵轉變,有利于規范煤炭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調整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有利于保證國民經濟運行,提高中國經濟對外競爭力。煤炭稅費從價計征到底適不適合,那就要看它是否符合我國煤炭產業的當前實際情況。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的實施需要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比如國家出臺的《資源稅暫行條例》。
4.2 大力提高煤炭稅負擔水平
煤炭稅負擔水平是煤炭稅改革的重要措施。在著手提高稅負上,科學合理完善的稅率計劃尤為關鍵。一方面,要想到煤炭開采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損害成本,實現促進煤炭開發的外部成本遠低于開采煤炭的收益;另一方面,又不太至于使稅負擔過高,從而致使納稅人受到損害。為此,建議制定合理的煤炭稅費制度,采用從價計征稅制,稅收稅率在5%-15%之間最為合適,同時不斷完善創新煤炭資源稅計征方式。
4.3 對各種稅費進行調整合并
稅費的調整是煤炭稅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當前歷史條件下,稅費的種類和明目繁多是必然的,這是由于特定的社會背景決定的。然而,這些稅費缺少一套統一標準,通常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因此在設計煤炭資源稅改革計劃和方案時,必須清理整合種類繁多的各種涉及煤炭產業的稅費,切實減少煤炭資源產業負擔。煤炭資源稅相關小稅種的精簡是必要的,也是較容易完成的。
4.4 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建立合理的分權體制,合理分配煤炭資源稅收入。2014年,國務院將淮北礦業集團等大多數央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繼續作為中央財政收人,原因是因為國際原油及其產品價格波動頻繁,導致煤炭企業利潤收入不穩定,影響煤炭產業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產生影響,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嚴格規范煤炭資源稅的使用,要加大煤炭資源稅的投入用于環境恢復,保護環境,強化煤炭開采帶來的污染治理,改善生活環境,以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異。
4.5 保證煤炭主產區的經濟穩定
煤炭資源稅改革會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對煤炭主產區的影響更是如此。煤炭資源稅改革也會對各地區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稅負轉嫁能力的強弱對各產煤大省產生重大影響。所以,為減少煤炭資源稅改革對煤炭主產區的重大沖擊,黨和政府等相關部門一定要制定有關預防機制,盡量避免對煤炭主產區的影響,保證該地區的經濟穩定。煤炭主產區的經濟穩定對煤炭業極其重要作用。
4.6 建立健全煤炭稅費補貼機制
合理的煤炭資源稅費補貼機制是深化煤炭資源稅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煤炭相關產業進行補貼,防范轉嫁成本現象的發生,建立一整套約束機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煤炭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煤炭資源稅補貼機制是不可缺少的。煤炭資源稅費補貼機制的重點是核實煤炭資源稅哪些項目需要提供國家財政收入的補助,分門別類,面面俱到,是煤炭資源稅費補貼機制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此外,煤炭資源稅費補貼機制要求健全相應稅法和稅規,杜絕不按法律辦事的現象發生,堅決抵制破壞稅制的行為。
5 結論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都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巨大挑戰,因此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我國既有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煤炭資源改革是我國煤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必須加快推進我國煤炭資源稅稅制改革。資源最優配置是利用資源為人類服務,謀取最大利益,資源消耗核算的最終目的在于確定稀缺性能源對子孫后代的深遠影響,最大程度地減少負面影響,擴大煤炭資源的正外部性,實現礦產資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具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總而言之,煤炭資源稅改革與完善是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煤炭行業升級的主要方法與手段。我們人類社會要想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地與時俱進,面向未來,煤炭行業同樣要不斷創新。煤炭資源稅改革與完善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注釋:
①姜濤,朱寶玉,蔡德發,等:《煤炭資源稅改革影響分析》載,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32-37。
參考文獻:
[1]謝昕,白璐.我國煤炭資源稅改革效果、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4(3):22-25.
[2]王順超.資源稅改革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師,2014(2):23-24.
[3]馮悅.資源稅改革對煤炭企業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2):37-37.
[4]葉青.資源稅改革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分析[J].財會學習,2015(1):15-16.
[5]解洪濤,陳志勇.試析煤炭資源稅改革中的幾個問題[J].稅務研究,2014(2):46-48.
[6]毛磊.資源稅改革對煤炭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會計師,2015(3):17-18.
[7]姜濤,朱寶玉,蔡德發,等.煤炭資源稅改革影響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32-37.
[8]馬喜燕.煤炭資源稅現狀及改革建議[J].時代金融(旬刊),2014(4):43-44.
[9]李琦,王哲,王璽.煤炭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的影響[J].中國經貿,2015(4):8-9.
[10]徐潤,何楊.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行政主導抑或市場變異[J].改革,2014(1):51-60.
[11]廖玉林.資源稅改革影響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J].煤炭經濟研究,2014(6):11-12.
[12]紅.煤炭經濟發展態勢與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19-24.
[13]滿影,殷愛貞.煤炭資源稅改革對煤炭行業的影響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14,26(5):132-136.
[14]王志樸,賈爾恒?阿哈提,吳瑞琦.新疆煤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經濟對策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6):20-22.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019-02
如何抓住新的發展機遇,迎接挑戰,謀求經濟的新發展,是地勘單位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新常態下地勘單位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國際礦業市場低迷,國際礦業市場正經歷深度的調整與變革時期。很多國際礦業公司的市值大幅度縮水,這為我國地勘單位的國外發展提供了良機。這時,我國地勘單位可以審時度勢地低價收購優質的礦產資源,精心設計謀劃兼并一些礦業公司,為自身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在新常態下,環境問題相當突出,傳統的資源型地質勘探需要實現轉型,綠色礦業發展將成為地質勘探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地勘單位要積極認識到在地質勘探行業中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的重要性,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努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地勘單位不僅要做好傳統礦產勘查作業,更需要積極研究新技術礦產信息,研究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策略,能夠積極實現工作模式、環境的創新改革,不斷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內容,提升其服務功能,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契機,努力實現地質工作的改革,由資源型向資源、環境、工程、城市綜合發展性轉變,以此創新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常態為地勘行業改革,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契機,也帶來了挑戰。我國地勘單位屬于事業單位,單位員工的基本工資福利待遇都是由國家財政承擔的,這樣,地質勘探單位的發展動力和創新能力就顯得不足。很多地勘單位推行的是封閉式管理,不關注市場,不關注行業的發展。在新環境下,地勘行業需要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需要在市場競爭中某的一席之地,地勘單位一旦完全推行企業化管理,就將面臨極大的競爭挑戰。大批的民營企業涌入到地勘行業中,礦業大佬對地勘行業也非常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國有地勘單位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地勘單位要想獲得優勢,贏得獨立發展的空間,必須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樣,才能探索出促進自身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
二、新常態下地勘單位經濟發展戰略
(一)認識新常態,地勘單位要強化風險意識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地勘行業的發展也比較順利,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在新常態下,全球的經濟發展低迷,地勘行業發展態勢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地勘單位要實現穩定的發展,必須要認識新常態,要能夠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端正態度,認清機遇與挑戰,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地勘單位需要強化風險意識,要認識到時時搶占礦業權是相當危險的,要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能夠釋放部分的礦業權,能夠盡量把資金抓到手,最大限度地回籠資金,以規避風險。
(二)加強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在穩增長中調結構,力圖實現穩中求進求好,促進經濟的平穩快速的發展。地勘單位要重視地勘產業的引領作用,通過地勘產業引領,實現礦業、新興產業的聯動發展,通過大項目帶動一些小項目,在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進行經濟的轉型發展,有效提升地勘單位的市場拓展能力。地勘單位要重視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工作,能夠積極構建現代地勘產業管理新模式,為地勘單位有效參與市場競爭提供支持。同時,地勘單位要加大科技創新,重視新技術的引進與使用,能夠積極利用新技術開展找礦、工程勘察等工作,利用新技術手段進行業務的拓展與創新,加大高、精、尖裝備的投入力度,積極利用高科技與精裝備促進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提升地勘單位的市場發展能力與競爭能力。
(三)地勘單位要保持發展定力。
“新常態”下,國際經濟大環境不理想,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礦產品需求量急劇下降,礦產品價格下跌嚴重。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到地勘單位的利益,影響到地勘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對其他行業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面對這種形式,地勘單位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能悲觀失望,要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基本情況是良好的。只要經濟有發展,就能為礦產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隨著經濟增速的增加,礦產品的需求量也會持續增加的。另外,我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工程在長江中游地區也大搞城市群的建設,國家還在籌建一系列大的工程項目,這些都會為礦場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礦產行業發展是蘊含巨大的市場機遇的。地勘單位要保持發展的定力,認識到自身發展的潛在能力,鼓足勇氣,搞生產促發展,才能不斷實現經濟的增長。
(四)地勘單位要激發自身創新的活力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創新,進行改革,只有創新與改革,才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推動自身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地勘單位,要認識到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在改革大環境中,要積極推進改革步伐,積極總結近些年來的局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模式的經驗與問題,能夠大膽嘗試,進一步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力度,要充分利用國營資本和民營資本兩大資本體系,為自身的發展壯大提供支持,有效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地勘單位要不斷激發自身創新的活力,堅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要素,對投資方向進行市場分析,要堅持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堅持科學創新,人力資源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要通過創新,為自身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五)地勘單位要深挖管理潛力
作為地質勘查單位,要研究規范化管理的舉措,能夠規范財務管理工作,通過規范財務管理,為單位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另外,要強化審計監督,制定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保障生產工作的安全推進。要加強辦公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強化法治理念和法制管理,要通過有效的管理創新,保障單位的健康快速發展。
在管理過程中,地勘單位一方面要將法治思維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把黨的路線政策貫穿于各種管理制度的創建過程中,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工作,落實制度管理各項任務,實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目標,保障單位各項事務都能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合法有力有序地推進。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地勘單位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人員素養情況,開展不同層面的領導干部素質提升培訓活動,能夠積極在管理干部中宣傳相關法律知識,提升管理人員的發展意識。要積極用現代管理理念武裝管理干部,能夠通過培訓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升管理人員的整體素養,為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人力資源的支持。
云南錫礦集中分布在山區,為開采勘探帶來難度,對開采技術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時要注重資源的可再生性和環境的保護,這樣才能促進云南錫礦有序開采,保證開采質量,為相關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條件。在當前的環境下,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工業等發展的需要,對本地的錫礦的開采勘探技術的進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國“錫”的介紹及應用
我國云南省錫礦儲量最大,占全國錫儲量的31.4%,其礦床的數量占到全國的32.3%。“錫”具有較好的防腐蝕性,與弱有機酸作用緩慢,即使有一定的腐蝕,被腐蝕后產生的物質也是無毒害的,多用于防腐蝕工業或一些食品行業中;還用于醫療化工、航空等工業中,并將其加工成易熔合金等。
二、錫礦在云南的分布概述
(一)云南的錫礦分布介紹。云南的錫礦儲藏點豐富,其主要分布點是保山、文山以及個舊等。現云南總計81個錫礦床,其中52個礦點、9個大型礦床、20個小型礦床,主要集中在個舊和都龍。個舊主要的礦床多是錫石-多金屬硫化物型,按照產出部位和礦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可將其劃分為層間氧化礦床及夕卡巖硫化物礦床。
(二)錫礦在云南的分布特點分析
1、山區分布較集中。由于受到巖漿活動和板塊構造等的影響,礦產多分布在山區。云南本身有較多的山區分布,故錫礦集中分布于山區。如云南的個舊地處華南后加里東褶皺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皺帶,沉積作用較強,分層較多,由于地層的褶皺和斷層等作用,再加上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就會產生較多以錫為主的礦產,進而形成了巖控錫石-多金屬硫化物礦床,且規模較大。
2、以小型礦為主,大中型礦分布較少。云南省的小型礦與大中型礦的比例約為5.4:1,其儲量比約為1:4,其中個舊的已探明的儲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達到86%,是國內外知名的錫礦產地。
3、礦床的種類多樣。云南的礦床一般是Ⅳ類型,較為復雜,呈現礦床的形態多樣且變化大、缺乏規則性等特點,其巖石較為疏松,水文條件較為復雜,面臨較為困難的開采條件。
三、云南山區地帶錫礦的勘查技術分析
(一)早期的勘探技術。云南省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所以在清代時就有對礦產的開發,主要用于工業生產,但當時的開采技術較落后,且記載有限,故只能得到一些最原始的開采方法的記錄。
(二)近代的勘探開采技術。改革開放后,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對錫礦的需求急劇增加,為了確保礦產的安全有序開采,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于1984年頒布《錫礦地質勘探規范(試行)》,要求在進行勘探開采之前要進行開采方案的制定、總體平面的布置以及開采技術和條件的分析等,在實際的勘察開采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礦山的實際情況,對礦山的可開采范圍以及適應能力等進行充分了解,以便確定開采方法。還要對礦區周邊的環境嚴格控制,充分了解礦區的礦床地質,結合當地的水文條件和實際的開采技術等進行合理開發,堅持既保證需求又保證可持續的原則。
(三)當前階段的勘探開采技術。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故在對云南錫礦開采時能實現更高難度的勘探開采。目前錫礦埋藏較深、位置尋找較困難,一般的勘察人員在查找時較困難,其勘探開采難度不斷增加。首先當前勘察的側重點多在現有礦山的深處和周圍等,以便延長其壽命年限;其次,當前采用較多的是遙感探礦,這種技術主要利用了張建東等人的分形理論等進行遙感探測,并結合劉磊等人的思想在云南思姑錫礦地質、化探、遙感多元信息綜合找礦,借助于計算機技術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等;第三,無論哪種探測技術,均是結合當地的礦區特點進行,將實際情況與遙感圖片進行對比,進行數據的預測和計算。
四、云南省山區地帶錫礦地質勘查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較易開采的錫礦數量不斷減少。當前易開采的錫礦數量和較高質量的錫礦資源在不斷減少。多數的錫礦埋藏較深、地質條件較為復雜,開采的難度不斷增加,導致開采的成本逐年增加。
(二)對于地質災害監測的重視程度不夠。礦產的開采對于地質條件的破壞不可忽視,所以必須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著重對易發區進行檢測,建立并完善預警體制,而云南省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
(三)基礎的調查工作不夠深入。礦產勘探開采的前提是對產地進行深入的調查,而當前云南對山區的錫礦地質調查的深入度不夠,總體調查程度偏低,不能滿足錫礦勘探開采的第一需要。
(四)錫礦的尋找難度較大,勘探開采技術有待提高。錫礦的勘探開采面臨著向深部礦、隱藏礦轉移的問題,這對勘查技術的要求和勘察資金的投入等的需求都較高。
五、提高錫礦勘察技術的措施分析
(一)結合市場分析提高錫礦的尋找勘探技術。錫礦的尋找問題十分重要,所以要充分對市場進行分析,解決錫礦資源的接替問題,對具備條件的大中型礦山進行勘探。礦山具有礦種多樣、礦床豐富等特點,所以需要擴大找礦范圍,進一步發現并擴大第二找礦空間。
(二)增強錫的進一步生產和加工能力。當前錫礦用途主要是在工業原料方面,但在深加工和進一步生產方面還存在問題;當前簡單的生產加工規模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經濟效益低;我國目前是將錫等礦產進行低價出口,但沒有把云南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所以需進一步的加工,提高技術含量,提高專業化和精細化。結語:當前國內外對于錫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所以需要在保證高質量、可持續開采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改善勘探開采技術,提高其經濟效益和利用程度等。充分結合先進技術,以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作者:羅叢莉 柴旺 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
參考文獻: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在投資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后的社會經濟效益。
可研報告的用途可分為審批性可研報告和決策性可研報告。審批性可研報告主要是項目立項時向政府審批部門申報的書面材料。根據國家投資體制改革要求,我國大部分地區,企業投資類項目采取項目備案制和項目核準制(編制項目申請報告);政府性項目,使用財政資金的編制可研報告。可以細分為:
a、用于企業融資、對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此類研究報告通常要求市場分析準確、投資方案合理、并提供競爭分析、營銷計劃、管理方案、技術研發等實際運作方案。
b、用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計委)立項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此文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而編寫,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立項的基礎文件,發改委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核準、備案或批復,決定某個項目是否實施。另外醫藥企業在申請相關證書時也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
c、用于銀行貸款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銀行在貸款前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項目方出具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對于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內銀行,該報告由甲級資格單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組織專家評審,部分銀行的貸款可行性研究報告不需要資格,但要求融資方案合理,分析正確,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請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資金 、工商注冊時往往也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該文件類似用于銀行貸款的可研報告。
d、用于申請進口設備免稅。主要用于進口設備免稅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辦理中外合資企業、內資企業項目確認書的項目需要提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0.前言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增長、產業結構的升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電力的需求逐步增加。一些地方出現了電力建設盲目、無序的狀況,導致資源配置的劣化、環境壓力的增加和交通運輸、能源供應的失衡,擾亂了國家能源總體戰略的實施,為電力產業結構的調整留下隱患。
國家對此高度重視,為推動電力工業的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針對電力工業發展態勢和當前電力建設出現的一些問題,國家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同時,對未來的能源和電力規劃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我國能源(煤炭)開發、煤水核電源基地的開發、能源運輸方式、電力環境和受端電網的電源結構等問題進行專題論證,形成了在煤炭主要產區建設一定規模的大型坑口電站和坑口電站群,變一次能源為二次能源的權威性、前瞻性的結論和建議,為“十二五”規劃及中長期電力規劃的調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項目介紹
陽城電廠項目是國家“變輸煤為輸煤輸電并舉”和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舉措和示范工程,是全國第一個跨大區遠距離超高壓交流發輸電工程;是第一個由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直接調度的電廠;是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晉蘇兩省經濟共同發展的典范。陽電一期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工程,二期是國家“十五”重點工程,分別于2002年7月27日和2007年9月20日投入商業運營。一期安裝六臺350MW進口機組,二期安裝兩臺600MW國產燃煤發電機組,建設規模為3300MW,利用已建成的專用輸電線路向江蘇送電。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計向江蘇輸送電量約1525億KWH,消耗當地末煤約6700萬噸,上繳稅金46.07億元。
2.電力市場分析
2020年前后,國家電網特高壓網架以“三華”同步電網為中心,以東北特高壓電網、西北750kV電網為送端,并聯結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規劃形成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華東地區規劃建成5個特高壓交流受電通道,長三角核心區域形成南京—泰州—蘇州—滬西—浙北—蕪湖—南京的特高壓雙環網,特高壓電網將覆蓋華東四省一市。
近年來,山西省全面實施輸煤輸電并舉戰略,進行能源結構調整,計劃到“十二五”末,全省裝機規模將達到0.8至1億千瓦,其中外送電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至4500萬千瓦。已經與湖北、江蘇、浙江、山東、湖南等省簽署了4500萬千瓦的外送電協議,又與北京簽約送電700萬千瓦,為晉電外送項目發展帶來了難得發展機遇,拓展了市場空間。
山西正在加快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電基地,特高壓電網則是晉電外送的重要通道,為保證特高壓輸電線路項目與煤電基地電源項目同步建設,協調發展,晉東南特高壓變電站擴建完成,以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的“三縱四橫”骨干網架基本建成,新規劃的“晉電外送”通道初具規模,這樣既解決了山西煤電輸出問題,又滿足了華東華中地區的用電需求,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由輸煤向輸電的轉變,因此,三期擴建工程在未來的電力市場中存在建設空間,需要牢牢地把握住發展機遇。
3.煤炭市場分析
山西晉城市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之鄉”之美稱。煤炭資源是其最主要的礦產資源,六個縣(市、區)均有分布,總含煤面積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6.3%。煤炭資源總地質儲量808億噸,其中探明儲量271億噸,占全省無煙煤探明儲量的54.6%,占全國無煙煤探明儲量的25.76%。據統計,晉城市未利用的煤炭資源儲量為158.76億噸,全市煤礦占用的煤炭資源儲量為114.72億噸,(其中晉城無煙煤業有限公司占用19.79億噸,晉普山煤礦占用2.43億噸,市營及以下煤礦占用92.50億噸);有證煤礦保有煤炭資源儲量69.55億噸(其中,晉城無煙煤業有限公司有證礦井保有資源儲量為16.59億噸,晉普山煤礦現保有煤炭資源儲量1.52億噸,市營及以下煤礦企業保有煤炭資源儲量為51.44億噸)。
晉城市煤種為單一無煙煤,主要可采煤層為3#、9#、15#,煤質優良,具有低中灰、高發熱量、固定碳含量高、機械強度好、揮發分低等特點。按照山西省 “資源整合、關小上大、能力置換、聯合改造、淘汰落后、優化結構”的發展思路,晉城市積極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工作,整合后地方煤礦將保留礦井129座,規劃產能11230萬噸/年;晉煤集團也在加快實施“億噸級地、能源旗艦”的戰略愿景,將形成1億噸的煤炭生產規模。
另外,陽城電廠現有一、二期機組在2010年上半年之前一直是燃燒晉城當地的無煙煤,隨著當地煤礦整合期間局部時段煤源的緊張和價格高漲,電廠積極調整思路,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摻燒區域外的煙煤,經過兩年多摻燒經驗的積累,摻燒煙煤比例穩定在30%左右,摻燒煙煤后機組運行良好,助燃用油基本為零,煤耗顯著降低。目前電廠煙煤采購區域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內呂梁、臨汾、長治、太原、晉中等地以及陜西和內蒙部分區域,燃煤采購不再局限于當地,而是擴大到多個區域,煤源的選擇范圍更廣,保障力度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強。
由此看出,到“十二五”末甚至后期,隨著晉、陜、蒙等主要產煤地煤礦建設的發展和產能的陸續釋放,后期煤源將相當充足,煤炭價格回歸正常,陽城電廠總體燃煤供應在量是充足的,有保證的。
4.結論和建議
一、貴州農業現狀
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多民族省份,世居民族以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為主共計18個。貴州全省以高原、山地為主體,兼有丘陵、盆地等地形。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地形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復雜的地形結構造就了多樣化的生物資源。有30多種糧食、油料及經濟作物,400余種水果品種。作為中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擁有天麻、杜仲、珠子參、何首烏等32種地道藥材。貴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水豐富、氣候溫暖濕潤,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地。整體的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高,具有特色農業發展的優勢及潛質。并且貴州在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截至2002年,貴州已發現礦產約110種,其中有76種已經探明了儲量。煤、銻、金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二、大數據對于農村中小企業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的應用對于企業的影響越來越重大。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托于大數據所給予我們的數據共享、資源的綜合利用。中小企業通過大數據可以打破傳統的營銷模式,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及儲存,進行精準營銷,從而真正地實現對成千上萬的消費者的個性化推銷。中小企業通過大數據可以改變傳統的市場調研、市場分析模式,從而為資金薄弱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撐、產品開發思路。中小企業通過大數據改變了對市場的認識,通過互聯網技術,企業已經將市場從線下發展到線上,從有形市場發展到虛擬市場,使得目標顧客群體呈現幾何倍的增長。中小企業通過大數據可以獲得更加廣泛的原材料采購方式及采購地,為中小企業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打下基礎。
三、貴州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
1.如何轉變原有的思維觀念
傳統的農村中小企業,往往是以實體經營為核心,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為主體。主要面向的對象也是周邊城鎮的居民。所以整體的運營規模相對較小,競爭意識薄弱,也很難發展成大型企業。在大數據時代,社會已經極大的給農村發展中小企業解決了市場距離遠、信息不對稱等等問題,為農村提供了更好的創新、創業機會。但是由于觀念的制約,我們往往看到,貴州農村地區許多的電商,僅是實體經濟的一種補充。許多貴州農村地區興起的電商營運中心尚未起到引導作用,帶動當地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2.如何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在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單一的資源利用或者資源加工,已經無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像貴州這樣一個以山地為主,礦產豐富的省份,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將現有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相互結合。但是在農村地區,如何整合某地區的各種資源,形成整體性的開發,從而達到最優配置一直是人們在探討的問題。
3.如何進行融資及資金的良性使用
在農村中小企業融資上,一方面我們看到許多地區由于當地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中小企業自身缺乏技術、人才優勢;中小企業財務規劃不合理等原因,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發展許多農村中小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缺乏合理性、科學性規劃,投融資機構對于農村中小企業后期資金使用監管相對困難。這些使得農村一些優質中小企業被挖掘、扶持的可能性,相對于城市中小企業而言要困難。
四、促進貴州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1.打造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的經濟圈
當前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應該形成“抱團”模式,形成特色的產業鏈、特色經濟圈,發展對應的配套產業的整體化發展道路。形成一點帶面最終形成片狀發展。所以以特色種植業為例,貴州農村中小企業發展,我們以當地特色種植業為基礎,將上下游的加工、旅游、文化產業相結合,形成特色經濟圈,增強整體的經濟活力,解決單一中小企業知名度低、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
2.合理對大數據進行開發及利用
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利用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村的中小企業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嘗試對數據的開發及應用。以滿足本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但是農村中小企業對于數據的開發也應當配合自身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實力。當地政府也應該做好配套的監管及引導措施,保證農村中小企業合理的信息化發展趨勢,以促進農村地區企業的創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佩讓.山西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科技資訊,2014(01)
[2]覃巍.農村中小企業成長環境研究: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J].學術論壇,2013(02)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構成
第一,總論。總論即項目的基本情況。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中,這一部分特別重要,項目的報批、貸款的申請、合作對象的吸引主要靠這一部分。總論的內容一般包括項目的背景、項目的歷史、項目概要以及項目承辦人四個方面。
第二,基本問題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本問題研究,是對各個專題研究報告進行匯總統一、平衡后所作的較原則、較系統的概述。主要內容為:市場情況與企業規模;資源與原料及協作條件;廠址選擇方案;項目技術方案;環保、節能方案;工廠管理機構和員工方案;項目實施計劃和進度方案;資金籌措;經濟評價;結論等。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點
(1)設計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任務是對預先設計的方案進行論證,所以必須設計研究方案,才能明確研究對象。
(2)內容真實,可行性研究報告涉及的內容以及反映情況的數據,必須絕對真實可靠,不允許有任何偏差及失誤。其中所運用的資料、數據,都要經過反復核實,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
(3)預測準確,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投資決策前的活動。它是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的研究,是對事務未來發展的情況、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結果的估計,具有預測性。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資料,運用切合實際的預測方法,科學的預測未來前景。
(4)論證嚴密,論證性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要使其有論證性,必須做到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圍繞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既要做宏觀的分析,又要做微觀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報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在招商引資、投資合作、政府立項、銀行貸款等領域常用的專業文檔,主要對項目實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實施、相關技術方案及財務效果進行具體、深入、細致的技術論證和經濟評價,以求確定一個在技術上合理、經濟上合算的方案和時機而寫的書面報告。
項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單位需要具備資格,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用途主要分5種:
(1)用于企業融資、對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此類研究報告通常要求市場分析準確、投資方案合理、并提供競爭分析、營銷計劃、管理方案、技術研發等實際運作方案。
(2)用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立項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此文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而編寫,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立項的基礎文件,發改委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核準、備案或批復,決定某個項目是否實施。另外醫藥企業在申請相關證書時也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