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0:37: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預防醫學專業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一般資料 將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職工及2012~2013年來院實習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醫學生來自大連醫科大學、遼寧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佳木斯醫科大學、吉林大學、貴陽醫學院、沈陽醫學院等其所醫學院校。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回顧性調查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職工2012~2013我院實習學生、見習醫生在校、實習期間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重點部位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手術部位醫院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暴發等)相關課程開設與相關知識的了解以及課程設置意見反饋。共發放調查問卷500張,回收問卷489張,回收率97.8%。
1.2.2實踐教學方法 對重癥病房臨床醫學生,主要實習、見習醫生進行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與控制規范[1,2]進行理論學習,在醫療工作中采用案例式、引導式、示范式教學法依照標準進行規范性操作,實時監測使用有創呼吸機病例,對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進行監測統計。
2結果
2.1 臨床醫學生在校均未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只在相關章節中部分代之,未進行課程講解。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開設知曉人數189人,占38.6%,重點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知曉人數112人,占22.9%,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開設知曉人數135人,占27.6%,手衛生規范知曉人數215人,占43.4%。
2.2重癥醫學科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與控制實踐教學效果 對重癥醫學科的醫生與實習生采用案例式與引導式實踐教學,嚴格按照呼吸機相關肺炎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對重癥醫學科患者進行診治與護理,實踐教學效果顯著,呼吸機相關肺炎2013年干預后發生率較2012年干預前減低25%,見表1。
3討論
3.1加強和重視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意識與理論 本項目調查顯示近年畢業或在讀臨床醫學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了解甚少,對醫院感染發生的不利影響意識淡薄,缺乏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等知識的學習。498名被調查人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開設知曉率38.6%,重點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治療率22.9%,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開設知曉率27.6%,手衛生規范知曉率43.4%。SARS、山西血透患者丙肝醫院感染暴發等均給予我們很好的警示,讓我們意識到培養醫學生預防意識的重要性。醫學生應當從進入醫學院的第一天就樹立起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思想,教師應當將預防為主的思想滲透到臨床醫學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
3.2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開設教材設置 醫院感染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改變著,醫院感染學的教學內容也應當適時調整。將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范與技術指南納入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使他們認識到醫院感染的嚴重性和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性,豐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理論知識,掌握其防控技術,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課時分配30個學時左右, 較為適宜。理論內容同張京利等報道[3],包括醫院感染學總論、 醫院感染流行病學、 醫院感染微生物學特點、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疾病、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監控、 職業防護等;到重癥醫學科開展實踐式醫院感染防控的臨床技能學習。
3.3實施理論與案例式、PBL多樣實踐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醫院感染學涉及到的學科較多, 在醫院感染學的教學中將醫學生學過的基礎學科、 臨床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主線,達到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以知識點整合教學內容,以新進展更新教學內容,以臨床問題帶動臨床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的銜接與滲透,使教學內容形成有序的體系,以綜合化內容呈現于學生面前。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鞏固醫學生醫學基礎知識和提高醫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在臨床教學中,積極倡導以"案例式" 、"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BL) " 的實踐教學方法, 以案例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的解決作為教學的最終點,教師通過案例問題的提出, 學生的思考、討論、解決及教師小結來展開和推進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始終處于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中學習。
3.4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效 專職感控部門制定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與控制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定期根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和本地流行病學進行更新,對重癥醫學科在職、實習、見習臨床醫學生進行了專項培訓、專業指導,對計劃的實施進行定期考核評價,制定呼吸機相關肺炎循證措施依從性核查表,核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管理(若無禁忌癥,床頭抬高30~45°、使用含有0.12%~2%氯已定每6~8h進行口腔衛生護理、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觸隔離措施等)、氣道管理(常規進行氣囊壓力監測,氣囊壓力保持在25~30cmH2O、定時抽吸氣道分泌物等)、清潔消毒管理,督促落實、實時監測。2012年干預前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67.8%,2013年干預后發生率37.6%,干預后較干預前降低25%。呼吸機相關肺炎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效顯著。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現在不僅面臨著潛在傳染病的威脅,而且醫院感染的發生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因此, 重視和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意識和能力已經刻不容緩,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 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4]、實現21世紀高等醫學教育改革三個方面的轉變,加快醫學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發展所進行的一項長效醫學教學機制。
參考文獻:
[1]呼吸機臨床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部,WS392-2012.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將學生的發展置于核心地位,是素質教育觀的精神實質。然而,在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依然是被動的,這不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因此我認為,在職專德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熱情,增強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教師費了很大精力備課和講課,但學生的吸收率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我認為還是“重教輕學”的結果。教學本是教和學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然而在很多時候,教師基本上還是注入式的教,學生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這大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學的對象是學生,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品德、能力、智力,發展其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學生應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追求和探索知識。
一、要充分重視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別是專業課教學要結合行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要求,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精神教育。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學生在知曉為人處世的道理后,需要可供模仿的榜樣。而在學校、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最明顯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榜樣。聽其言,觀其行。要撥動人的心弦,教師必先自身心靈純潔,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去影響人、感染人。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身教重于言教。“做”得好,說才有份量;“行”得正,“言”才有感召力。因此,教師的榜樣不僅體現了教師個人品性中的言行一致的一面,也等于在行為方式上告訴學生該如何去做。
二、改變德育教學方法
1、德育實效,也即德育目標的達成度,德育目標的實現直接體現在學生品德素質的形成上,因此,由被動地接受教育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自我教育,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關鍵所在,也是德育方法科學性的重要體現。教育者要把育人的立足點轉移到激發學生德育自主性上來,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圍繞一個核心,樹立兩種觀念,把握兩種走勢,使德育工作與時俱進。
一個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和諧發展為本。因此務必"把學生真正當成人,當成正在學習走向社會的人,當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覺的學習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精神、主體實踐、主體創造,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德育說到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根本的宗旨,這是德育根本目的所在。德育的所有環節必須體現這個教育理念,并以此理念統帥自己的教育行為。
兩種觀念即:一要樹立雙主體德育觀。德育工作同樣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二者都是主體。只有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雙主體功能,使雙方的主體作用配合協調,都得到充分發揮,德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們要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得德育知識,并通過切身體驗轉化為內在的德育素質。二要樹立整體德育觀。學校德育工作要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結合,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要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大課堂之中;要把弘揚我國優良傳統與批判吸收國際理論寶庫中未來學思想的精華相結合,寓德育于國情教育之中。德育要注入時代特色,體現創新精神。
把握兩種走勢,首先,從政治化走向生活化。讓學校德育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王國中走出來,回歸生活,關注、指導和引導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包括他們的學習、交往、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教育幫助受教育者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二是從認知型走向實踐型。學生品德形成規律告訴我們,學生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等實踐中形成的,德育實踐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礎;同時學生的品德素質又必須在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實踐是檢驗學生品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如果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不僅自身品德素質難以提高,而且會出現"知行不一"的偽君子。
三、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體驗學習的機會
開拓第二課堂,要讓學生直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之中。要深入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學雷鋒為民服務周活動"和"青年志愿者行動"等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教給學生有效助人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驗到真實的社會,明白自己是和別人聯系著的個體,學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關心所在地區的發展。這種具有真實感的學習使得正義、集體意識等抽象的道德概念更富有直接性,學生也就有了把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結合的需要性,進而養成真正能在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品行。
四、樹立積極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態度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快速老齡化進程與勞動力總量減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總量大,家庭養老支持功能明顯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絕大多數罹患慢病,對醫療服務需求加大,從事老年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瓶頸[1]。為培養醫養人才,滿足醫養事業發展需求,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自2017年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是部省共建養老康復中心的優勢,合作開辦了“醫養訂單班”,共同培養“醫、養、護”三位一體的專業醫養人才[2]。
一、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的現實意義
(一)醫養行業從業人員的現狀
醫養行業從業人員大體可分為兩類:(1)本科以上學歷的專科醫生,這部分醫生已經過“5+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專科醫師其培養周期長,綜合性醫院需求大,且因醫養機構相對而言福利待遇較低、勞動強度大、服務時間長、職稱晉升難等原因,很多醫師不愿就職于養老機構,尤其是民營養老機構,養老專門人才更是匱乏[3]。(2)全科醫生。目前就職于醫養機構的醫務人員大多為全科醫師,但相對而言護理、康復知識欠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及醫養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健全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體系,在醫衛類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開展多元化的醫養護的“三位一體”的醫學人才培養有現實意義,這部分人原就業方向為基層醫療機構,有一定的醫學專業知識,能較好地適應醫養需求,而且就業渠道可不局限于鄉鎮衛生院、社醫服務中心,極有可能是一些醫養工作發展較快的大中城市,學生也愿意留下來,因而真正能夠“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開展醫養人才培養的政策背景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醫養人才培養。《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醫養結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衛辦家庭函〔2016〕353號)明確:“各地要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19〕5號)明確:“鼓勵各類院校特別是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在普通高校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相關專業。”《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各地要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優先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
湘潭市是全國養老綜合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在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試、改革創新。2015年7月出臺《湘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潭政發〔2015〕10號)規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學校通過在校教育、繼續教育和遠程學歷教育,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門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駐潭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高校與地方深度融合發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與地方建立“共生共榮、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新型關系。在此基礎上,湘潭市岳塘區出臺《關于推進岳塘區產教深度融合的實施辦法》,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組建湘潭醫衛職業教育集團,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為牽頭單位。
(三)校院合作培養醫養人才的優勢與基礎條件
湘潭醫衛職院是一所有104年辦學歷史的公辦全日制醫衛類高職院校,辦學成果斐然。連續5年被湖南省衛健委授予“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優秀學校”。湘潭市六醫院是公立二級甲等醫院,系“部省共建”養老示范項目,打造了全國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醫院·六頤苑康養”品牌,多次獲國家民政部、衛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國醫養結合機構100強”排行榜中,位列全國公辦醫養結合機構第三位。雙方正是憑著各自的優勢,在2017年開始醫養人才培養的合作。
二、臨床醫學專業醫養方向的建設路徑
(一)建設目標與思路
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醫養方向,校院緊密合作、協同育人,既為養老產業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復合型醫養人才,又拓寬高職臨床醫生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5]。
成建制組建“醫養訂單班”,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就業方向;實施“1+1+1”教學改革,第二年專業核心課的學習進醫院,既實現醫養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又加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及人文精神養成;量身打制人才培養方案,置入養老服務課程,重組課程體系。
(二)建設內容
2017年12月,湘潭醫衛職院在開設臨床醫學醫養方向的同時,與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開設了“醫養訂單班”。通過學生自愿報名,在2017級臨床醫學學生中遴選了31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成建制組班。
為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湘潭醫衛職院與湘潭市六醫院共同制定了醫養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醫養班學生除掌握臨床三基知識以外,還需掌握一定的護理、康復技術,具備“醫、養、護”三位一體的實用型醫學人才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醫養班學生除開設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及內外婦兒等專業核心課程外,有針對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學、安寧療護、老年護理技術、老年康復技術、老年病學、老年營養與膳食指導等核心課程。就業面向為各大醫養機構、社區日照中心、居家養老簽約家庭醫生等。
精準實施人才培養計劃。2018年下半年,31名“醫養訂單班”學生全部到湘潭市六醫院,實現把“課堂搬到醫院”,學生在六醫院邊理論學習邊床旁實踐;今年下半年已進入臨床實習,醫養學子在綜合醫院完成規定的實習任務后,增設3個月在湘潭市六醫院各科室的實習。
(三)降低醫養機構從業人員就業門檻
為解決人員匱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務于地方老齡事業,特提出如下建議。
1.建議為醫養訂單班學生開通“小處方權”。參照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目前為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專設的鄉村醫生資格證考試模式,為高職院校具備醫養服務能力的畢業生打通“小處方權”醫師資格考試渠道,降低執業資質的門檻,使其更好、更快服務于地方養老事業。
2.對高職高專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專學生,畢業后除可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外,還可考取具備“小處方權”的醫師資格證(擁有針對診斷已明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長期治療需定期開藥或需開具相關醫學檢驗單或一般檢查的處方權),執業范圍注明在醫養機構。
3.對高職高專三年制護理專業或康復技術的三年制大專學生,通過系統培養,經主管部門考核合格,亦可獲得“小處方權”,便于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中健康評估與慢病管理。
4.建議建立獨立的醫養人才支撐評聘體系。在職稱評聘上對在醫養機構從業的執業醫師予以傾斜。可根據《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湘人社發〔2016〕75號)文件,參照現行衛生健康委系列統一職稱體系,結合醫養機構實際,建立相對獨立的醫養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評聘體系,鼓勵醫衛技術人才服務養老事業,為建設老百姓急需的養老事業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初期選擇小范圍試點評審,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開展。
三、專業建設的特色與創新
(一)解決專業性醫養人才培養問題
校院在“訂單培養”的基礎上共建“養老學院”和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打造醫養護理人才的培訓輸出聯合體。既破解了醫養機構專業人員匱乏的難題,也提高了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
(二)拓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就業渠道
一、藝術專業學生的特點
通過對現階段我國高校中的藝術專業的學生調查后可以看出,他們存在著不關心國家政治、思想政治薄弱、自我意識突出以及忽視文化課程的學習等,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質有待提高
很大一部分的藝術專業學生嚴重缺乏理論的素養,甚至有50%的學生對我國的革命歷史沒有足夠的認識,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也不是十分了解。總之,由于藝術專業的學生思想政治不高,導致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思想還不夠完善,除了對政治性的問題缺乏了解外,對我國的社會現象的鑒別能力也處于中下等水平,經常將政治問題考慮的非常簡單。
(二)自我意識突出
此外,高校中藝術類別的學生還存在自我意識突出的共性,嚴重的強調自己的個性。和我國高校中的普通專業相比較來看,藝術專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獨立意識,很多情況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最主要的原因是藝術專業的學生認為藝術就是以追求個性為基礎的,只有個性的思維和處理事情的方式才可以激發創作靈感。
(三)文化基礎薄弱
藝術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所以藝術專業的學生受到時間的限制以及家長的影響,就會忽略基礎文化的學習。在平時生活的過程中也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到了專業的學習。此外,受到我國高考體制的影響,高考的成績長生也是有優先錄取和低分錄取的權力,所以很多學生主抓專業課成績而放棄基礎文化課程的學習。特別是到了大學之后,由于各個藝術社團的組建,導致藝術專業的學生更無法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加上初中和高中的基礎不是很好,最終放棄了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
二、當前對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主體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本來學生主體的思想政治覺悟就不高,加上思想政治的教育主體數量和能力的不足,所以在短時間內無法對學生的素質進行提升。對于教育主體素質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高校內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編制人員不夠,加上思想政治的人員大多數是兼職,種種因素導致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隊伍無法形成規模化的管理。特別是近幾年的持續擴招,導致本來教師資源緊張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變得更加緊迫。其次,由于學生管理方面的員工認為這項工作不但發展空間小,更重要的是會被分配很多的工作任務,所以很少有職工愿意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的管理工作。
(二)教育方法需要改善
隨著大學生的數量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特別是藝術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專業能力有限和競爭對手較多,就會出現一些就業問題和學習問題。意味著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藝術專業學生的狀況。除了對學生給與生理性方面的教育外,更應該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但是很多班級的輔導員認為他們的本職任務是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屬于他們的管理范疇之內,進而就會導致學生教育失衡的現象發生。此外還有部分輔導員在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采用較單一的方式進行理論性的教育,所以就會使學生產生反感的心理。
(三)教育內容單一
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高校內部的思想政治的理論課程較單一,教師往往只會從理論方面進行教育,而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沒有將目前高校學生的狀況和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到一起,并且在課程設計中還缺少實踐教學的配套設施,導致學生缺少在外活動的機會。其次,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創新,現在的教學內容已經持續了近十年,課程中的內容已經陳舊,特別是在社會快速轉型的背景下,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了解實時的信息來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藝術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教育主體的素質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教育主體處于重要的位置。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擴大其涉及的范圍,除了之前的思想教育外,還應該從藝術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咨詢以及學業輔導等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此外還需要加強班主任和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其培訓的方式可以參考“案例教學”法,也就是通過典型的案例作為課堂的主要研究內容,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思想政治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學方案。總之,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解決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升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二)增設新的教育方式
對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可以從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入手,首先是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在此基礎上對藝術專業的學生思想教育的“導師制”進行建立,對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雙向選擇”的模式。從多方面來對藝術專業學生進行管理來達到取得他們信任的目的。通過“雙向互動”的模式將其內容進行綜合和升華。其次是落實全面協調發展的觀念。通過全面協調發展的方式將校外的延伸教育擴充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思想政治的教育聯系到社會、聯系到家庭,形成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為一體的教育模式。此外高校還需要注意網絡所帶來的思想政治負面信息污染等狀況,并及時通過網絡來進行處理。
(三)完善教育內容
要想完善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首先需要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創新,也就是說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基礎上來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做出相應的處理。此外,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對人類的本質和人類的發展進行了闡述,同時這兩種學說也是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則。同時也表明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從社會實踐和學生思想實際出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以藝術類學生為本,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讓藝術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達到促進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目標。同時藝術實踐活動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只有把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做好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總結
總之,我國高校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在世界范圍內形式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逐漸涌現出新的問題。通過對高校藝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后可以看出教育主體、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就要管理教育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胸中有大局,尋找最有效的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于影,王猛.論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J].滄桑.2011(02)
[2]童衛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09(10)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95-01
人的生活中充滿了愛:慈愛、恩愛、友愛、喜愛、戀愛等等,但任何一種愛都不能和教師的愛相比擬。師愛生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人們把它喻為“點燃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焰”,開啟心扉的鑰匙,開發學生心智的能源。愛學生,這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學生也是所有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教師的共同情感,愛學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是做教師的天職。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 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即教育是感染、潛移默化,是心與心之間的滲透,我認為,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藝術。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富有朝氣且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這就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單憑說服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進一步研究出一些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新辦法、新路子。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學校里的“上帝”,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師施展才華的沃土,把學生比作上帝,并不意味著寵學生、慣學生,讓學生放任自流,或者說老師不敢管學生,而是要與學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若要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在工作上的支持,你必須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捷爾斯基說過這么一句話:“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工作中,我總是真心實意地去愛護他們。
一、老師,請給學生多一點愛。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懷有真誠、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學生,才能使學生親近、信任教師和盤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點。
對那些惰性心理、依賴心理較強的學生,他們的行為往往未得到別人的肯定,犯錯誤后又易受老師的訓斥。長此以往,他們總覺得不被理解而產生一種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時甚至與老師對抗。碰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育批評時應加強情感投入,并在平時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多關心,做好心靈疏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滿含期待的批評,往往會收到奇效。
我班學生張宇般,經常不寫作業,上課在座位上說話,搞小動作,下課常欺侮人,上課做操故意搗亂,對老師的批評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學生如果靠訓斥只能越訓越皮,越訓越沒有自尊心。為了轉化他,我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他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而是對他很平等,很真誠,就對老師慢慢親近了,我用情感的韁繩套住了這匹不馴服的“小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誘導他走上道德規范的正軌,在學習生活多方面關心他,把他推選為本班的紀律委員,給他為集體做事的機會,使他把老師的關心變為自己的道德情感。現在,這匹“小馬”懂事多了,做事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為上能用《小學生守則》來約束自己。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級工作,就要愛自己的學生,把自己所帶的班當作自己的家,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對他們的愛,學生會信任老師,這樣才能互相理解,互相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喚起師生感情的共鳴,產生心理相融的效應,讓學生覺得老師理解他們、愛他們了,他們才能勇敢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班主任才能順利搞好班級工作。
二、老師,請給學生一個平等的機會。
前些天,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犯人外出修路時拾到1000元錢,馬上交給警察,警察卻說:“你別來這一套,想賄賂我換取減刑的資本嗎?”囚犯萬念俱滅,當晚就越獄了,在逃亡的路上,他正好站在廁所旁,這時,一個漂亮姑娘要上廁所,發現門扣壞了,她輕聲對這個逃犯說:“先生,你能為我把門嗎?”逃犯一愣,看著姑娘純潔無暇的眼神,他點點頭。姑娘紅著臉進了廁所,他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守著門,一剎那間,他突然改變了主意,下一站,他下車來到站點派出所,投案自首了。
有人說這是信任的力量,警察對犯人的不信任,使得犯人自暴自棄,越獄逃跑,那位姑娘對犯人的信任,卻讓也頓然醒悟,決心認罪。其實,最大的區別在于:警察知道囚犯的歷史,而姑娘不知,如果姑娘知道為她把門的是一位囚犯,很難說故事還會有這么美麗的結局。
我由此想到了教育中的一種情形。每到開學,接手的新班的老師總習慣去了解學生的過去,犯過什么錯誤沒有?有什么壞毛病?對于學生的錯誤,一些老師可能在頭腦 “回收站”里留下“案底”以便哪天再度犯錯時拿來作“參考”,知道了學生的過去,往往就會用“有色眼睛去看人,原諒一個人的過錯不難,忘記一個人的過錯卻很難”。
我認為,接手新班的老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懷、信任和理解。老師不知學生的過去,用一樣的眼光看學生,給予學生積極的關注和良好的期待,可以使那些有過失的學生重新樹立自信。
我班學生韓振生通過初步接觸,我發現該生能說會道組織能力很強,很有魄力,可學習成績卻一般,我一直沒有去了解他的過去,而是經常表揚他的一些優點。前一段時間,他被大家選為小隊長,在當天的作業中他夾了一個紙條寫道:“老師,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前經常不做作業嗎?李老師不喜歡我,謝謝您給我的信任和鼓勵!”這幾天,他還幫我訓練集體舞,并指出誰不守紀律,誰動作不到位”。
論文摘 要: 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全面綜合的、客觀有效的判斷和評定。從目前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現狀分析,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十分必要。為此,從改革創新的必要性,與課程改革的關系以及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全面綜合的、客觀有效的判斷和評定。任何學校的英語教育都需要對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和英語語言能力的掌握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因此,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評價是檢測他們學習效果、語言能力掌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由于涉及的英語類學科在所學習的學科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因此,這種評價對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掌握語言能力,就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評價方式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一)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現狀的分析
隨著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評價的指導思想、評價指標的規范和評價方法的選取,無不鏤刻著特定歷史階段及其發展水平的烙印。
課程改革實施以前,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或較多地依賴于學生考試的成績,或者考試成績在評定學生學習評價中占有過高的比例,曾經成為一種主要的評價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又在各類學科教育中形成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這種現象在部分學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考查在評價比例中有了一定的位置。近三年來,筆者曾對部分就讀于英語專業的幾所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過跟蹤調查。匯總的情況表明,在某個學校或某一英語學科,評價方式得到了改進。然而,以一兩次或者若干次考試來評價學生英語學習作為主要方式的現象,并沒有在根本上得到改變,以終結性評價判定學生的評價方式仍有相當的市場。
(二)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十分必要
從以上對于評價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十分必要,又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在于:
1.這種主要以學習成績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忽視了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忽略了平時學生在語言能力上的養成、提高和發展。這種偏重于終結性的評價方法,沒有客觀地反映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也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英語能力掌握的真實水平。偏重于終結性評價帶來的弊端還在于,一部分學生放松平時學習,忽視能力的鍛煉,到考試的時候為獲取較高的分數而采取各種方法來應對考試。
2.教師的教學也受到這種方法的影響,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證,同時也容易引起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隨意性現象 (學生曾反映,有教師暗示,如果某次考試及格了,那么以往的不及格就改為及格)。過度依據終結性評價的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對教師教學真實有效的監控,也就完全談不上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了。
二、評價方式改革創新是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
教育部關于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并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對于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課程改革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推動。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是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諸多英語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這類課程目標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樣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課程改革的深刻內涵之一,就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課程改革必然引起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手段的變化,同樣對評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必然地和理所當然地成為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
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和課程目標實施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其作用不僅是對學生英語知識習得和語言能力獲得的判定,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認可與肯定,還可以使學生通過評價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還可以使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最終落腳在這樣一個目標上:改善教學工作,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效率,以便最優化地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
三、關于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式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
有關專家對于評價改革創新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他們認為,培養的學生是否達到相應的培養目標,“必須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這種評價體系 “應充分體現五年制高職專業的特色……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評價… …”這種評價 “應是全程性的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融為一體。”
高職院校英語類專業一般設置為旅游英語、商務/經貿英語兩類,與英語相關的課程占有比例較大,開設的主要課程通常有基礎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說(可能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聽說課程)、專業英語(例如旅游英語或商務/經貿英語)、英語語法、英語翻譯等。這些課程的開設,因學習年限、課時安排、目標側重、能力達成要求的不同,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實不可取。從上文調查結果得知,我們對于學生英語學習和語言能力掌握的評價方式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例如,不論基礎性還是實踐性的英語課程,不論教學時數的長短,均要求按照3:7 (3:3:4)(平時30%、期中30%、期末40%,實際平時30%、考試70%),甚至2:8(2:3:5) (平時20%、期中30%、期末50%,實際平時20%、考試80%)這樣的比例計算。此外,以一次考查作為學生的終結評價也不乏其人。我們可以看出,如此的評價體系顯示過程性評價比例過低,難以包含較豐富的內容,客觀、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這樣的評價會導致怎樣的教與學,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是否做到合理、真實、有效、公平、科學,結果可想而知。
(一)評價方式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建議的實施原則
我們建議實施的原則可以概括為:著眼整體、重視發展、強調實踐、注重能力、承認差異。
1.科學性原則
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是一種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評價方法的集合,所以,必須從評價對象內部與外部的聯系中做出正確的評價、看到被評價者自身的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系,如先天的與后天的,生理的與心理的,智力的與非智力的。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綜合全面的評價。
2.發展性原則
教學評價要重視學生的發展,要堅持事物是發展的觀點為指導,適宜的教育,根據不同學習基礎、不同語言運用能力的評價對象,進行適當和針對性的指導與診斷性的評價,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差距,從而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熱情。
3.全面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全面性,體現在英語學習的評價,既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要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作全面的考查,包括知識基礎、運用能力、學習態度、策略形成以及學習成果等方面,綜合全面的信息,進行全面和科學的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觀的、真實的和綜合的判定。
4.統一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統一性原則要求評價體現客觀和真實,同時又是有層次性的。英語專業各相關英語學科的要求、學生學習在學習的各個階段會有不同的標準。但在標準確定后,必須堅持統一性,在同一層次的評價對象群中,在遵循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堅持用統一的尺度來衡量評價對象的水平,而不隨意降低和改變標準。 轉貼于
5.激勵性原則
教學評價改革的一個主要內涵就是要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激勵性原則就是要弱化評價對學生的選拔與甄別功能,減輕評價對學生造成的壓力。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勵和積極引導、鼓勵性語言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二)英語類課程學習評價創新的參考性實施建議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一個內容廣泛,層面多級的系統,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好地實現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改革創新,需要我們探索和實踐,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逐步做到更加科學與合理,構建適合于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機制。具體的思路是:以目標達成度為中心,制定切實有效的學習評價內容、方法及其標準,促進學生個人的不斷發展,促進高職院校英語類專業的建設,促進英語學科的課程改革,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不斷優化。以下為參考性實施建議(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基礎性英語課程:按照4:6 (4:3:3或者4:2:4)(平時40%、期中30%或20%、期末30%或40%,即實際平時40%、考試60%) 。這類課程可以包括基礎英語、專業英語、英語閱讀。
實踐性英語課程:按照7:3 (平時70%、終結性考試30%)計算。這類課程可以是英語聽說、英語翻譯等,如果需要,也可以根據實際把專業英語列入實踐性課程。
平時的考查,即過程性評價的內容,應該體現多元化,內容應該盡可能涵蓋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形成性測試、聽說能力表達、課上的發言、英語比賽參與或英語節目表演、課堂學習筆記、學習作業、工學交替或實訓實習時語言應用能力等。
(三)克服一種現象,避免兩個認識誤區
既然是創新與探索,就會遇到疑問和困難,要允許失敗,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同時要取得教務部門和其他有關各方面的支持與協助。這里需要克服一種現象,避免兩個認識誤區。
1.要克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現象。例如取消終結性考核,或顛覆所有英語學科過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的關系。改革評價方式,不是對過去的評價完全否定,而是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進,這種改進應是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更多地掌握語言能力。例如,英語聽說的教與學,理應是工夫花在平時,花在實踐上,多聽多說為主,創設語言情境、形成語言氛圍,使學生通過經常的考核評價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2.要避免改革創新評價方式就是降低終結性考核或評價要求的認識誤區。不論平時的形成性考核還是終結性檢查,都要根據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實施。或許比例有了相應的變化,平時教學和適當時候應該進行的考核,仍然應該堅持相應的標準。當我們堅持平時教學的嚴謹,關注學生的過程性學習和學習效果的檢測,從某種意義上說,對于終結性檢測的效果來說,更應該是利大于弊。
3.要避免通過加大過程性或形成性評價比例就是多給學生平時成績的認識誤區。加大平時評價的比例,是對教師平時的教學增加了工作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平時的檢測內容豐富,應該根據課程實際各有側重,所占比例合理;第二,平時的檢測要形成制度或常規,有布置有檢查,有評價有記載,師生互相監督;第三,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第四,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與提高。這里還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十分愿意在平時展示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特長,如口頭交際、解題等,學生勇于自我展示英語特長的良好愿望。這種難能可貴的積極性,難道不正是應該獲得積極鼓勵和提倡的嗎?
參考文獻
[1] 陳永芳.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馬能和.五年制高職院校發展及實證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以及對生物危害進行有效控制的理論及技術措施的新興邊緣學科。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實驗室工作人員所處理的實驗對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時, 通過在實驗室設計建造、個體防護裝置、嚴格遵從標準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規程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 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感染, 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其污染[1]。針對目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知識教育現狀, 為此,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探討生物安全防護教育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1 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教育現狀
目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教育的現狀是由于醫學檢驗系列規劃教材中存在著重“臨床檢驗”和“質量管理”, 但對于生物安全防護知識提及較少, 多只言片語, 直接導致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在實習時暴露出對檢驗人員職業感染的危險因素、標準預防的概念、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護知識的缺乏, 體現在臨床實習中存在不懂自我防護、不按檢驗科操作規程和制度辦事, 例如:不戴防護口罩、帽子、手套, 發生標本灑漏、皮膚破損、銳器損傷、標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進入休息間等。有調查顯示:學生在回答“標準預防”概念正確的只有10.6%[2]。醫學檢驗專業人員工作性質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頻繁的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 隨著HBV、HCV、HIV、肺結核等發病率的不斷上升, 危害檢驗人員身體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教育的緊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臺灣和北京相繼發生SARS病毒實驗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視,臨床醫護人員的生物安全防護、病原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已將增強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 國務院和衛生部分別頒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規, 如國務院頒布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衛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5號)、《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審批辦法》(衛生部令第50號), 湖南省衛生廳也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衛科教發2010年8號), 這些都充分說明強化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3 解決的辦法及措施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經撰文指出:目前, 實驗室安全防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意識及軟件建設, 實驗人員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認識,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護的基礎, 只有認識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護制度, 并付諸實施[4]。針對生物安全防護教育的緊迫性及現狀,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強化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意識的認知, 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加強對學生的實驗室安全防護教育是醫學高職院校不可忽視的職責。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加強了在專業課程中對學生生物安全知識的教育, 強調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義。著重講解了實驗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級、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確處理實驗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裝備的使用等。通過學習我們必須讓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充分認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重要性, 養成良好的自我防護意識。
(二) 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規章制度, 在實踐教學中強化安全教育 帶教老師在掌握實驗室所涉及的實驗標本的來源、微生物致病力、傳染途徑、有效的預防措施等基礎上, 制定相應的檢驗實驗室的清潔消毒、實驗室的廢物處理、實驗室微生物菌種及免疫學陽性標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強生物安全管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學生進入臨床檢驗實驗室, 首先老師要講解本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 規章制度及學生應該注意什么, 并講解本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發生事故后的應急處理方法, 尤其是接觸未知標本或一些探索性試驗項目時, 可能會出現難以解釋的情況, 對此老師一定要告誡學生, 使學生有充分的認識和心理準備。(2)在實驗的過程中帶教老師注意巡視, 認真指導、監督, 要經常提醒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和要求, 規范操作。
(三)對實習前學生進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及安全防護知識的考試、考核 2002年12月, 經衛生部批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 開創了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新篇章。我國有關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我國有關實驗室生物安全標準和規范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學實驗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技術規范》(GB50346-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環境管理辦法》(第32號)等[5]。
本校對于即將實習的學生進行以上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系統學習, 在此基礎上進行醫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應穿防護衣、臨床實驗室的廢物正確處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圍、檢驗科安全防護級別、哪些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標準預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產生氣溶膠、生物安全圖標的識別、職業暴露后的正確處理等生物安全知識考試, 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臨床實習。實習單位的隨訪, 對本校醫學檢驗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知識掌握很滿意。
在醫學檢驗專業學生中開展在檢驗專業學生中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教學, 對于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生活乃至畢業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大學期間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強其自我安全意識, 將促進檢驗專業學生就業后在工作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有效減少實驗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閆海潤.加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生物安全防護教育.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81.
[2] 賀志安,張晨光,趙慶偉.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習前生物安全防護知識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7,28(6):54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6-0169-02
“三明治”教學方式興起于英國的20世紀初,其將“實踐―理論―實踐”進行結合,是一種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與三明治的制作相仿,所以被稱為是“三明治”教學方式,其實質就是將工作與學習進行合理的穿插、有機的結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我國傳統教育體制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新思維創新。采用“三明治”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新思維能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三明治”教學方式的特征與優勢
(一)課程內涵
“三明治”教學方式就是“1+2+1”、“1+3+1”教學計劃,簡單的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課程與相關工作業進行結合,工作的時長安排為1年或者2年,學生的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成兩次。不管是采用哪種方式,學生都要在課程學制的最后一年返回校園,將所有的學業完成。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三明治”教學具有以下特征:①“三明治”教學模式在英國得到了高度的認可,無論是從政府、學校還是企業都贊同這種教學模式,三者形成了良性循環機制。②學生在長時間的實習過程中會比較集中;在實習單位會簽訂明確的合同,受到嚴格規定的約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單位會發放工資,學生會有一定的經濟收入。③“三明治”自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質量評估體系。
(二)“三明治”課程優勢
“三明治”教學計劃可以將教學、設計和實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在哪種工業環境中學習,同時還會有不同的社會、經濟等活動。“三明治”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做好就業的準備,有效提高工作技能以及新思維創造力。“三明治”課程通常都是與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學生在實習時不僅可以深化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可以獲得薪金的報酬,這樣也大大地減輕了學費的負擔。“三明治”教學方式是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得實踐經驗非常有效、可行的方式。此外,最主要的是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一方面獲得了學歷,另一方面還獲得了非常難得的知名企業的工作經驗,也積累了工作經驗,這對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在實習階段可以獲得薪金報酬。
“三明治”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在課程上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親自體會到學有所用。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從而更深一層次地提高教學質量。
1.“三明治”教學方式的階段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專業訓練分層十分具體,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實施“三明治”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競賽的成績、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普及程度、增強學生的實習鞏固率。
2.“三明治”教學方式加大了專業管理的科研力度。“三明治”教學方式逐漸地從淺至深、環節緊密相扣,擺脫了我國傳統的最后一學期進入實習的模式。其建立在學科模塊的基礎上,將學科內在邏輯貫穿其中,以層次目標為教學的關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三明治”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增強人才競爭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可以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與學校的自身特點來設計獨特的教學方式,這樣能夠讓學生穩定的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向社會的過渡,增加學生的適應能力與新思維創造能力。在“三明治”教學方式下培養的學生不僅可以滿足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要,還推動了藝術設計的整體水平。
二、“三明治”教學方式的實施途徑
“三明治”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培養目標為主,因此,應該具備我國的教學特色。其通過高校的課堂理論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兩方面來培養人才,可以采取以下可實施途徑。
1.合理劃分課程的任務模塊。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對藝術設計公司的設置與工作每份任務要求,深入了解完成工作任務時對工作技能與知識的需求,編排出藝術設計群工作與崗位的對應情況。本專業依照典型的工作任務,對整個工作過程以及行動領域進行總結,之后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總結了多個典型工作任務及關鍵任務。之后藝術設計小組根據調查結果,確立出基礎領域、專業領域、拓展領域以及實踐領域,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課程體系。
2.合理安排課程教學。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根據企業崗位和對工作能力的需求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綜合的整理、分解以及增加,建立起以專業課、拓展課為核心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想結合的體系。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計不僅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還兼顧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能夠較好地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點。
3.有效監控課程教學過程。藝術設計專業“三明治”教學方式分四個階段教學,為了能夠保證教學質量,應該對每個階段給予監控。比如,學習階段在二級院系管理的基礎上,可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質量監督和管理,此項工作可以通過學院教學督導組以及學生處來共同完成。為了能夠有效監控,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在學生的實踐階段,應該由學校與企業聯合管理,為學生的實習做出指導和做出實習報告。
4.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有效地實施藝術設計專業“三明治”教學方式,需要有效的教學管理方式。首先,要建立學校與企業良好的合作教學體系,將學校藝術設計項目獨立出來,實施專業管理。可以引進知名企業來承擔學院的藝術設計項目,成為學校中的企業,并且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其次,在學生實習階段,應該建立課程教師與工作教師的合作機制,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評估;再者,應該定期做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實習情況進行了解,并給予指導和幫助。
5.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比如:對課程給予單元劃分,使結構清晰完整;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準備工作給予指導。
6.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對藝術設計專業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以職業能力作為核心考核部分,實行“雙證”融通制度。在對學生實施考核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同時可以融入過程評價機制、企業參與評價機制以及職業技能鑒定機制。參照專業課程本身所具備的特征制訂出與之相符的考核制度。
參考文獻:
[1]容繼業.臺灣三明治教學實施策略及挑戰――以高雄餐旅學院為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9,(4):18-22.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秉承20世紀初歐美體系,又參考前蘇聯學制,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也一直參考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并沒有形成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自身特色。教學體系的某些局部雖有不小的變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變。近年來雖在廣泛開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勵創新,發展個性的討論,并進行有關課程改革,但整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仍未改變。
高等職業藝術設計專業開放式教育體系將針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據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特點,研究和借鑒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的先進經驗。通過優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有的教與學的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局面,來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其創造力的開放式教學體系。
一、開放式的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
實施開放式教學體系不僅是一種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這種變革必然會引起教學實踐中的許多環節,如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學分制的實踐中,追求的目標是“淡化專業,突出課程”,然而,要真正做到開放式的“淡化專業,突出課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專業、方向的所有課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現在選課表上。開放式體現的教學規則,對課程建設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改革要求。它必須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在開放式管理的機制下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實驗。
課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放式的核心。課程確定以后,課程本身的標準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養目標和教學意圖的具體體現,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依據;另一方面,學生也是通過對不同課程的選擇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范圍。而且,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的絕大多數課程呈現在一種開放的狀態之中,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多是非線性的,這也就是說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躍式的。過去,我們一般都是根據專業的教學計劃來制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而現在所謂的專業教學計劃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已經失去了意義,課程由學生自己來選,培養的計劃也就處于一種變化之中。開放式教學體系制定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就是比較量化,它包括課程名稱、代碼、學時數、學分數、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基本要求、教材與參考書目以及作業要求和考試方式等。通過一些數字來明確課程教學的要求,盡量避免過去一些藝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那種模糊性、隨意性和無效性;同時這個標準也成為有關部門對教學進行檢查和督促的依據。
二、開放式的課程選擇與專業的確定
在專業課的平臺上,所有的課程都是由學生任選的。也許有人會擔心,雖然整個學習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學生究竟以什么專業畢業,是不是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就不分專業了呢?其實不是。上文中我們提出的一個口號是“淡化專業,突出課程”,那么就專業界定的問題,我們提出的第二個口號是“先選課程,后定專業”。也就是說在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提出畢業申請時,系部可根據學生在三年或更長的時間內所學的課程的性質或類別確定他的專業歸屬。可能出現的情形無非是以下三種:一是所學課程集中在某一學科或專業的課程群中;二是所學的課程雖然廣泛,但仍表現出明顯的學科或專業傾向;三是所學課程繁雜,學科或專業特征不明確。從開放式教學體系來講,對于上述三種情況,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學校都應該準許畢業。但后一種情況究竟以什么專業畢業還值得商榷。
三、開放式教學體系的支撐
1.社會實踐與產、學、研相結合
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結合院系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實行工作室制的產、學、研教育模式,由設計師、專業教師共同負責專業教學、生產和科研工作,將科研成果和學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學之中。另外,改變僅在畢業設計時,才讓學生到設計公司參加實際設計項目的做法,根據課程教學環節的實際需要,結合設計公司的設計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項目設計。由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指導,面向社會的實際設計實踐,才能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縮短了學習與工作的距離,熟悉了未來的工作環境,得到了綜合性的多方面訓練。
2.建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對學生學習起著導向性作用。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公共課、理論課,提倡開卷考試,充分利用課題設計、計算機繪圖綜合訓練等多種形式來評定成績。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設計比賽、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考級考證,獲獎或取得證書的學生給予獎勵學分。實行完全學分制,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程,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充分發揮和培養特長,這也符合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規律。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開放式教學是動態發展的,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的。以上幾方面是筆者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中實行開放式教學的一些研究和實踐,有待于進一步充實提高。筆者將在專業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大膽創新,總結經驗,尋找更加適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
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將他們打造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責任。因此加強對藝術專業學生思政教育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心理特征
(一)重技能輕文化
藝術專業學生進入高校途徑有所不同,他們在高考前需要加試,然后參加文化課考試才能夠進入高校接受專業化藝術教育。相比較之下,藝術專業學生文化課分數偏低,且高校招生僅關注其技能,對藝術專業學生產生了影響,使其更加關注專業技能,忽視了文化課學習。因此進入高校的藝術專業學生文化課功底較弱,且思想政治素養較為匱乏。
(二)缺乏理想信念
認為,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高校作為新思想、新觀念發源地,藝術專業學生經過藝術熏陶,對于新鮮事物的敏銳度更高。因此藝術學生多思維活躍、性格活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但是藝術學生對自身未來發展定位較為模糊,極易受到不良現象的影響,造成理想信念缺失,社會責任感非常薄弱。
(三)紀律性不強
在校藝術專業學生多為90后,他們成長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新時期,物質與精神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情感豐富。一些術專業學生過于自信,活在自己營造的藝術世界,目中無人[1]。常常只顧及自身利益,過于表現自己,缺乏紀律性。可見,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盡人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構建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
(一)明確教育目標
大學生接受教育最多的方式是課堂教學,因此思政教育中,課堂是重要陣地。針對藝術專業學生特點,應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兼顧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雙重需求。如在欣賞《自新大陸交響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德沃夏克寫作背景,將捷克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出來,使得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情懷。而美術系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如《自由引導人民》,教師可以對作品內涵進行介紹,使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使其能夠認識到作為人民藝術家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服務的重要性,以此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二)滲透傳統文化
在思政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提升民族自信心。中華傳統藝術形式種類繁多、博大精深。藝術建立在歷史、文學等基礎之上,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藝術專業學生思政教育也應堅持該項原則,應適當延伸其深度和廣度,改變單一學習模式,深化對藝術知識的學習,以此來提升自身鑒賞力[2]。除此之外,高校藝術專業還應將戲劇、戲曲及京劇等融合到一起,豐富藝術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思政教育,能夠提升學生思想境界,從而實現思政教育目標。
(三)重視隱性教育
校園藝術活動是校園生活的一部分,能夠豐富學生生活,且能夠達到隱性思政教育。首先,教師要從頂層入手,選擇恰當的切入點,采用多樣形式,以此來適應新時代藝術學生心理特點,為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利用節日等機會,舉行與節日主題相一致的活動。如清明節時,可以舉行祭奠民族英雄的朗誦會等;中秋節舉行古典舞大賽等,將思政教育無形滲透至校園藝術活動當中,從而促進學生思想發展。現階段,高校藝術文化活動尚未形成完善的運行機制,但出具雛形的校園文化已經在各所高校開展[3]。如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舉辦的各類活動等,既能夠在活動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還能夠體現大學精神。其他高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舉辦相應的活動。如創作與校園生活、景觀等相關的藝術作品,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承學生愛國等情結,且能夠更好地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三、結語
根據上文所述,藝術專業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其思想、觀念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祖國未來發展。藝術專業學生與一般專業學生有所不同,個性鮮明、理想思想欠缺。因此高校應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理想信念為基礎,將愛國主義作為重點,重視隱性教育,并積極滲透傳統文化,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在學習藝術內涵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優秀的藝術品質,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樹立好榜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