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9 11:29: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光污染形成的原因,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玻璃幕墻光污染產生原因
1.1 光污染
光污染是不恰當的自然光反射或者不合理的人工光照導致的違背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或有損于生理和心理健康,或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現象,包括眩光污染、人工白晝、彩光污染以及紫外線污染、紅外線污染和視覺污染等。光污染已成為繼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環境問題。
1.2 玻璃幕墻光污染
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屬于眩光污染。太陽光近似看作平行光,當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平面上時,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也是平行光。平行光只沿一個方向傳播,在該方向上光強較強,看起來非常耀眼,形成反射眩光。玻璃幕墻大多由一塊塊高反射率的玻璃構成,表面光滑,對太陽光進行鏡面反射而形成的眩光射入人眼就會使人看不清東西,射向地面就會使地面的光照度增大,形成光污染。
2 玻璃幕墻光污染的危害性
2.1易導致交通事故
矗立在馬路兩邊的一幢幢用玻璃幕墻裝飾的高樓大廈,就像一塊幾十米寬、上百米高的巨大鏡子,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對車輛和紅綠燈進行反射。它所反射陽光的能力強,有時比太陽光本身還要強烈。在日光較強時,其反射系數超過 75%,有時甚至達到90%,比傳統的青磚灰瓦和草坪的反射力要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此強烈的反射光進入高速行駛的汽車內后,造成人突發性暫時失明和視力錯覺,使司機在瞬間頭暈目眩,視野遮擋,玻璃幕墻的光反射危害了行人和司機的視覺功能,很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發生。
2.2 影響居住環境
目前,我國建筑用裝飾玻璃,雖然有的采用了鍍膜處理技術,但即便如此,其反光率也較高,少則在30%左右,高的可達80%以上(比利時已生產出反射率僅為5%鍍膜玻璃)。尤其是當前大量使用的熱反射鍍膜玻璃,反射率更高,其反射光比陽光照射還要強烈。在晴空下玻璃幕墻把強烈的太陽光反射向遠近的一些地方,破壞了周圍原始生態環境。特別是那些建在居民小區的玻璃幕墻,夏日將陽光反射到居室中,刺目的強烈光線破壞了室內原有的氣氛,還會造成周圍樓的背陰面變成了陽面,使房屋兩面夾擊,室溫增高 (可使室溫升高4℃~6℃),這樣在長時間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生活和工作,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干擾。一些居住在高大玻璃幕墻周圍的居民苦不堪言,他們紛紛訴苦說,白天都要掛厚厚的窗簾,否則誰也受不了強光、強熱的反射。
2.3 存在火災隱患
有些玻璃幕墻潛伏著火災隱患。尤其是那些凹型建筑設計的樓房,玻璃幕墻形成了一面大型聚光鏡,其焦點處的高溫足以引燃那里的易燃材料和物品。1987 年,德國柏林曾發生過因玻璃幕墻聚焦而引起的火災事故。即使不發生火災,那些經常被照射的室內家電和家具也容易老化,使使用壽命縮短。目前,我國雖然尚未有類似的報告,但誰也不敢擔保以后不會發生。
2.4對人身心造成重大傷害
有些玻璃幕墻含有一定有害污染物質,揮發和釋放后可直接構成對人體的危害。例如,茶色玻璃的合成成分中含有金屬鈷,它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容易使人受到放射性污染。它隨太陽光反射到人體上,時間一長,可誘發眼部疾患、心跳過速、血壓升高等疾病。人們長期處于光污染環境中,還會出現頭暈目眩、失眠等神經衰弱癥狀和誘發心動過速、心腦血管等疾病,有心血管病的人還可引起猝死。強烈的玻璃幕墻光污染還會誘發皮膚癌。
3 玻璃幕墻的優點
與傳統建筑結構相比,玻璃幕墻能夠有效的運用的現代化建筑中,確實存在其不少的優點:如可以較好的體現建筑藝術特色,突出建筑立體感;材料單一,可有效縮短施工工期,維護維修較為方便; 墻體自重輕,有效降低建筑物總造價;除此之外,還可有效適應舊建筑外墻翻新的設計要求。如:
( 1) 調節室內光線。玻璃所具備的透明性,可以讓自然光有效的攝入室內,給室內創造出明亮的環境,使室內光纖充足,白天可減少或不需要室內人工的照明,有效實現節能目的。
( 2) 降低室內熱能,實現保溫隔熱性能。通常情況下,吸熱玻璃吸收紅外線以后,有效減少20%-30% 太陽能的入射量,以此來降低室內熱量,達到保溫隔熱性能。
4 防治措施
4.1安全隱患的防治措施
當前,要想解決安全隱患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加強立法和監管力度,讓城市大型玻璃幕墻在規范和限制中慢慢發展。質量是決定玻璃幕墻發展的關鍵和前提,這同時也關系到人們的財產、生命安全。因此為確保玻璃幕墻的工程質量,一定要加強建設部門的監管力度,明確玻璃幕墻的管理范圍、管理主體、開啟面積必須在 30%以內,將城市建筑玻璃幕墻的管理納入到建設部門長效管理機制之中,鼓勵用戶使用自然風實現降溫等。其次,按照相應技術規范進行設計安裝,以此來確保玻璃幕墻的安全與質量。工程設計施工中,切忌使用一些不合規格的材料。第三,打造專業施工隊伍,同時加強玻璃幕墻后期的保養維護工作。
3.2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針對玻璃幕墻的光污染,筆者以為,不同城市應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解決措施,一些特殊城市的特殊地帶應嚴禁使用玻璃幕墻,一些城市可適當控制玻璃幕墻的使用比率。除此之外,人們可通過玻璃生產工藝的不斷革新,來控制其可見光反射率。
而光污染作為一種潛在的危害,因此必須從思想上提高人們的重視力度。同時,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不能像其他污染一樣通過有效的轉化、分解或稀釋等來減輕或消除,因此,玻璃幕墻光污染必須以預防為主。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②提高人們對玻璃幕墻的正確認識;③加強城市規劃設計的管理控制;④提高設計者的環保意識及其設計水平。
5 結 論
綜上所述,環境除了要美觀,同時還需要安全。現代化的玻璃幕墻需要發展,但人的生存環境及安全更需要密切保護,只有二者之間和諧發展才是最為理想和科學的解決辦法。玻璃幕墻只要使用得當,在帶來建筑的通透性和現代感的同時,把光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城市的形象品味和人們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依照我國環保相關部門所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建筑施工過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發展成為城市中非常嚴重的污染現象。同時,建筑施工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及污染范圍也不斷地擴張。所以,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應強化對環境污染問題的管控,制訂合理、科學的防范措施,應用先進的綠色施工技術,以確保我國建筑業可以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1環境污染特點
1.1污染持續的時間較短
在進行建筑施工時,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通常出現在施工的前期準備時期至建筑竣工驗收時期之內。因此,建筑施工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現象,也會在上述的時間段之中出現。但建筑施工生產污染的時間長度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其和整個建筑施工的周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1.2污染影響的范圍較小
建筑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周圍環境污染,基本上只出現在相對小的半徑范圍之中,其基本上不會影響到離施工現場相對遠的環境。如振動污染和光污染等,均會在距離不斷增加的同時,而污染程度不斷的削弱。所以,建筑施工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很強的小范圍特征。
1.3污染具有多樣性
因建筑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多種材料及多種施工工藝。例如,使用不同的機械工具、混凝土材料的施工及鋼筋的再加工工藝等。所以,在進行建筑施工時,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很難完全避免,同時,其污染也有多種樣式。
2污染類別
2.1揚塵污染
進行建筑施工時,揚塵問題是極易發生的。而施工現場所產生的揚塵污染,除了會對相鄰的小區、辦公樓等產生影響之外。同時,還會對市民的出行及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最為關鍵的是,揚塵污染會直接對城市居民健康造成危害。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造成揚塵現象的原因包括:(1)土方工程開挖作業;(2)建筑材料使用;(3)施工設備運輸問題;(4)施工垃圾清運的過程問題。
2.2噪聲與震動污染
在建筑施工產生的噪聲及震動無法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部性、短暫性及頻發性的特征。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形成噪聲污染源包括各種車輛及機械作業。
2.3光污染
施工過程中的光污染,因施工作業時,焊接操作所形成的火花,以及夜間進行施工時照明設備發出的強光。
2.4水污染
建筑施工作業形成的水污染問題,包括有施工產生的廢水及生活廢水等兩種水污染問題。施工中所產生的廢水,來源主要是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所添加的冷卻水、進行現場清洗時所產生的廢水、對使用材料清洗時所產生的廢水、混凝土結構進行養護產生的廢水等。
2.5土壤污染
施工的土壤并非屬于基礎部分,土壤被人為破壞的問題易被忽略。因施工過程中,使地表結構被破壞,土壤極易發生侵蝕、流失的問題,且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化學原料不斷沉積,多種、大量的有害廢棄物(電池、油漆等)被埋入土壤中,這些均會對土壤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
2.6固體垃圾污染
在建筑施工中,所形成的建筑垃圾大多數是固體垃圾。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極難被土壤所降解。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固體垃圾,包含有施工作業時產生的建筑垃圾及作業人員所產生的生活固體垃圾等。
2.7對地下設施、文物及資源的破壞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會對地下的一些管道設施、電路、水路等,造成一定的破壞。施工中也會對一些埋藏于地下的?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壞。若是施工現場或周圍有名貴樹木等,經常因施工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所以在施工中,對一些設施、文物及資源的破壞問題,也應弓丨起我們的重視。
3防治對策
3.1揚塵控制對策
在施工運輸作業階段,要針對易形成揚塵現象、灑落現象及流漏現象的材料,進行全封閉的堆放與處理。同時,應確保運輸車輛保持自身的清潔,對車輛上攜帶的泥土要及時徹底的清除,并加設防護網或防護布,以避免車輛對運輸道路造成污染。在進行土方工程開挖時,應通過有效的灑水及覆蓋的手段,避免產生的揚塵擴散至施工現場之外的環境中。在進行易揚塵原材的存放時,應加設一定的覆蓋防護材料。一些粉末狀的散裝原料,要使用全封閉的容器或者建立原材堆放大棚,進行原材的盛放。進行機械剔鑿施工時,應對局部實施嚴密的遮擋,或加設一定的防護材料。對建筑高層中所存在的垃圾,進行清理過程中,運送垃圾時要使用全封閉的容器進行吊運。在施工現場一些非作業區中,若存在易產生揚塵的垃圾,要進行灑水處理,或者將地面進行硬化處理.
3.2機械噪聲及振動控制對策
建筑施工作業時,要對所產生的噪聲與震動實施不間斷的監測及管控,要對噪聲的擴散進行有效的防護。可采用的降噪手段包含如下。3.2.1塔式起重機應安裝運行性能較穩定,且具備良好降噪性能,運行中產生噪聲較小的塔式起重機。3.2.2鋼筋加工機械設備應采用運行性能良好、工作過程穩定,且產生噪聲較小的機械設備。3.2.3木材切割設備應將木材切割設備周圍,采用圍擋材料進行全方位的圍擋,并建立操作工棚,對木材切割設備封閉式使用,以減少所產生的噪聲污染。3.3.4混凝土施工在振搗混凝土時,要采用具備優良工作性能,且產生噪聲較小的設備。同時,也應盡量在白天進行混凝土的施工作業。
3.3光污染控制對策
在建筑施工時產生光污染的原因,主要為晚間施工現場所使用的照明設備及電焊作業時形成的火花。所以,針對此問題應采用如下措施加以控制。(1)夜間現場施工時,室外所設置的照明設備,應在燈泡外部加設上燈罩,使照明燈所透出的光,基本上僅照射到的施工作業的范圍之內。在塔式起重機等設備之上,應安裝罩式燈盒碘鎢燈,并對所安裝燈罩的角度加以調節,確保所照射光線的范圍盡量控制在施工范圍之中。如有需要情況,應加設上檔光用彩條布或加設上密目網材料,以對強光加以遮擋。(2)電焊作業時,應加設相應的光柵,并采取一定的光線阻擋措施,防止焊接作業時火光發生外泄。
3.4水污染控制對策
在建筑施工中,排放的所有廢水,均應符合我國相關廢水排放標準、規范及設計的要求。在施工作業時,所形成的施工廢水,應在現場依據場地的實際情況,而加設一定的處理措施。對施工場地的地面進行硬化處理,以防止化學沉積物過多的聚集。在現場加設沉淀池,從基坑中所抽上來的水及清洗完設備的渾濁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之后,能夠被多次循環使用。施工現場若處于地下水位下降的區域之中,應通過應用具有良好隔離性能的基坑邊坡施工工藝,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下水位的抽取,使施工現場的地下水環境得以有效保護。
3.5土壤保護對策
在建筑施工已破壞的土壤上重新栽種上一些速生的花草和樹木,或及時地對砂、石進行全方位覆蓋。在土壤的表面加設排水系統,對邊坡結構進行加固與穩定處理,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建筑施工,而使土壤遭受破壞與流失。對現場的沉淀池、化糞池及隔離池等進行定期、徹底的清理,將其中的沉淀物清除干凈,并經過處理后運送至指定地點,以避免有害物質對土壤造成污染。對一些無法當成建筑垃圾而運送出去的有害物質,要上交至相關的回收部門,進行專門的回收處理。可以回收利用的電池等廢棄物,應上交至廢電池回收企業進行處理,防止廢棄電池對土壤及地下水環境帶來污染。若機械易產生油污污染,那么在使用機械時,應在其下方加設氈布,并在氈布的上方鋪設砂土,以完成對油污的處理,并將所產生的油污進行集中、統一處理。在建筑施工之前,應栽種施工時易于成活的樹木或者花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作業對土壤的破壞作用,以實現對環境的保護與綠化。
3.6建筑垃圾控制對策
要使建筑施工所產生的垃圾盡可能的少,在現場中存在的碎石、砂土等垃圾,若能夠回填使用,則盡量進行回填。現場所制造的生活垃圾,要進行袋裝處理,并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同時,把全部的生活垃圾統一的運送至相應的垃圾回收站,進行集中處理。進行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的使建筑固體廢棄物的產量減小,最大限度地對建筑固體廢棄物加以利用,并對不同類別的廢棄物分類處理。
3.7地下設施及文物資源的保護對策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施工現場的地下經常會埋設有電力管道、水管及天然氣管道等,個別的建筑施工現場地下也會發現埋有文物或天然資源的情況。因此,進行建筑施工作業之前,全面的對工程所在地進行地質勘查是非常關鍵的。這樣才可全面了解施工現場地下所埋置的一些設施、文物或資源,并根據地質勘探結果,而制訂科學的施工組織計劃,以確保整個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并保證施工作業的安全性。進行建筑施工時,若發現有文物和資源埋于地下,則須立刻停工,同時做好現場的保護工作,將現場情況通報至有關部門,并協助有關部門的工作。
4結束語
社會、生態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堅持的發展理念,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依據。在建筑施工時,所帶來的各種環境污染問題,是每個施工現場均存在的一些問題。而現階段,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不斷提高,因建筑施工污染所導致的事故也頻頻出現。在此,依托于綠色施工理念,根據建筑施工所存在的一些污染問題,闡述了施工作業時應采取的一些措施。
參考文獻
[1]李繼生.淺析建筑施工中的施工環境污染及處理方法[J].建材與裝飾,2016(21).
[2]馮健明.探析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環境問題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6(3).
[3]張兵兵.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環境問題與防治措施m.四川水泥,2016(6).
中圖分類號:E928.9 文獻標識碼:A
1 基本概況
海安縣位于江蘇省東部的蘇中地區,隸屬于江蘇省南通市,位于南通、鹽城、泰州三大市交界處;東臨黃海,與如東接壤,西與泰州的姜堰區為鄰,南和如皋、泰興相連,北與東臺毗鄰;海安南接滬浙,北依江淮,西靠揚泰,東望黃海之濱的如東洋口大港。海安東西直線最長71.1公里,南北最寬39.35公里,海安縣總面積1180平方公里,下轄10個區鎮,其中,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1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安城區成為了一個以金融、貿易、信息和商務辦公活動高度集中的綜合經濟活動中心,在這樣的優越的發展條件之下,室外用光的情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此原因,我們城區的光環境做了調查。以了解這里的光環境狀況和周圍居民對于光環境的關注情況。
圖1 海安城區圖示
2 光污染問題
2.1 晝間光污染調查
(1)玻璃幕墻
某酒店主樓高200米,外部全部采用金色玻璃幕墻裝飾,玻璃幕墻大約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深圳、廣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大面積采用玻璃幕墻的建筑隨處可見,但是,光污染中的“白色污染”,在城市建筑中使用的玻璃幕墻就是最典型的白亮污染制造者。玻璃幕墻的光污染,是指高層建筑的幕墻上采用了涂膜玻璃或鍍膜玻璃,當直射日光和天空光照射到玻璃表面時由于玻璃的鏡面反射(即正反射)而產生的反射眩光,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但會導致頭昏、頭痛、精神緊張、注意力渙散、煩躁心悸、倦怠乏力等不適感,容易發生事故,同時長時間在光污染環境下工作,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視力急劇下降。[1][2]
圖2 玻璃幕墻的墻面
(2)汽車表面
停靠在路邊的汽車表面反射強烈的太陽光,以及車輛的后視鏡、玻璃窗、車體材料等都會造成眩光污染,對行人和司機影響都較大,烈日下會形成交通安全的隱患,尤其是司機,他們受到光污染,會頭暈目眩、引起突發性暫時失明和視力錯覺、看不清道路,誘發車禍。
2.2 夜間光污染調查
當夜幕降臨后,道路兩邊的照明燈,酒店、商場的廣告牌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照亮了城市的夜空,燈光使城市在夜晚變成一座“不夜城”。夜晚的光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類:
(1)彩光、霓虹燈
彩光污染具體是指舞廳、夜總會、夜間游樂場所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和閃爍的彩色光源發出的彩光所形成的光污染,其紫外線強度遠遠超出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2)廣告牌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步行街不到100m的路段中的建筑樓上滾動屏幕(5個)和廣告牌(11個)。廣告屏幕亮度大,強烈的刺激著眼鏡,有些由于過高,行人關注度不高,因而廣告效益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隨著人們追求時尚,對生活質量的高要求,夜生活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夜間,步行街的霓虹燈、燈箱廣告和燈光標志等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亮度越來越高,從而加速了彩光污染的形成,其實其中很多光源含有較多的紫外輻射和紅外輻射,易讓人眼花繚亂,不僅損害眼鏡,而且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癥狀。科學家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僅有損人的生理功能,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另外還浪費了大量的電力資源,對城市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3]
3 改善建議
針對海安城區室外光環境調查所發現的光污染相關問題,我們提出以下的針對建議,主要包括利用先進技術、宣傳教育、群眾監督、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等。
3.1 限制彩燈的點亮數目和時間、廣告牌的亮度
我們在調查中觀察到,中壩路、人民路等附近有很多的銀行在晚上是不營業的,但是位于高樓層的廣告牌依然閃亮著,建議可以,保留必要的自動取款機附近的廣告牌,其他則禁止或減少晚上點亮。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樓層頂部或者是樓層正對馬路的廣告牌,流動式地播出廣告,既起不到相應的宣傳效果,且造成高空的光污染,影響鳥類的飛行等,應該禁止此種廣告牌。同時路上面有很多的小彩燈,從節約能源和減少光污染的方面來考慮,都不應該一直點亮,建議相關部門應該規定彩燈的點亮時間等。對廣告牌和霓虹燈應加以控制和科學管理;在建筑物和娛樂場所周圍,要多植樹、栽花、種草和增加水面,以便改善光環境。[4]
3.2利用先進的技術減少玻璃幕墻的反光
可以在玻璃上面鍍一層低輻射防曬膜,該膜具有陽光光譜選擇性控制功能,能阻隔紫外線,紅外線的反射率高達95%,同時選擇性的讓可見光通過,具有隔熱、節能、防紫外線等功效。高新區可以引進相關的生產廠家開展合作項目,加快新型玻璃材料的研究、開發和使用,優化玻璃幕墻的構造設計,產品銷售給當地的光污染的排放單位,減少光污染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5]
3.3 增加群眾監督力度
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具體方式可以采用走進社區進行宣傳,利用宣傳標語,制作光污染知識的小冊子,小區的公告欄等。主要目的是,其一增加大家對個光污染的關注程度,希望大家從自己開始做起減少光污染的源頭;其二,充分利用大家的監督,如向小區的物業管理部門反映問題,也可以利用媒體(如:廣播電臺、當地電視節目新聞、江海晚報等報刊的關注報道),以此來向光污染的排放者實施輿論壓力。
3.4 征收“光污染”排污費
可以按照廣告燈的點亮時間,亮度等對這種廣告設施進行收費。增加其在光污染上面的成本支出,對排放光污染的個人或者單位施加經濟壓力。這樣的話小型的光污染排放類的店鋪等就會考慮到相關方面的因素,減少晚上開廣告牌的時間。[6]
3.5 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
個人防護光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保護眼鏡和的皮膚勿受光輻射的影響,可以佩戴護目鏡和防護衣服。平時在馬路上面應該注意減少目光直視玻璃幕墻眩光以及反射光的現象,當眼睛發現不適現象是應該及時到醫院的眼科去檢查眼睛。
因為眩光不止會使人的情緒煩躁,還可以影響眼睛的生理機能,使眼睛感到不適甚至引起失明。
3.6 制度地方標準
組織力量對我縣的光污染問題進行調查和測量,根據我縣的性質和特征,從宏觀上按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認真做好整個縣城的夜景照明總體規劃。同時建議在地區性環境保護法規中增加防治光污染的內容, 以方便對違反這種光污染現象的行為采取合理的法律措施,在執法和監管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另外將防治光污染的規定、措施和技術指標落實到工程上,嚴格限制光污染的產生。加強規劃控制管理:從環境、氣候、功能和規劃要求出發,對所規劃建筑是否采用玻璃幕墻應作充分認證,實施總量控制和管理。[7] [8]
3.7 完善監管制度
建立和健全監管機制,認真做好防治光污染監督與管理工作。為此,有關城建、環保和城市照明建設管理部門要建立相應制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和監控辦法,做好照明工程的光污染審查、鑒定和驗收工作,達到建設城市照明,減少光污染的目的,使建設夜景,保護夜空雙達標。
4小結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光污染,正在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提高預防和減少光污染的意識,采取各種有效的防治措施,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通過改善污染源的結構材料、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增加群眾監督力度、制定相關標準、完善監管制定等可以緩解光污染的程度,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亢利,張仁全等.環境物理.2011:152~168
[2] 陳亢利,孫益松,張玲玲等.吳江市黎里鎮室外光環境現狀調查.《燈與照明》2007.12
[3] 王亞軍. 光污染及其防治[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04. 4 (1) : 56 - 58.
[4] 謝俊彪. 當代的新污染- - 光污染[J]. 干旱環境監測, 2004. 18 (2) : l27 - 28.
[5] 粱紅山. 光污染對人體危害及預防[J]. 勞動醫學。2O0O (8) : 243 - 244.
2021最后一場大流星雨 2021年的最后一場規模較大的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下周二,也就是14日,將達到其流星數量峰值,預計每小時流星數量最多可達150顆,感興趣的朋友可能要熬夜觀測了。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4日15點左右,今年的雙子座流星雨將達到它流星數量峰值,預計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最多可達150顆。對于我國境內的觀測者來說,14日天黑后是適宜觀測這次流星雨的時間,前半夜觀測可能會受到月光的影響,但是后半夜月落后到天亮前,月光影響明顯減弱,是觀測的最佳時機。
雙子座流星雨的活躍期從12月4日起一直持續到12月20日,它與每年1月的象限儀流星雨及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并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的母體是3200號小行星——法厄同,雙子座流星雨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個不是由彗星造成的流星雨。另外,該流星雨有三大特點:一是顏色偏白;二是流星體速度較慢;三是亮流星多,時常還有火流星出現。因此,雙子座流星雨是非常適合攝影愛好者拍攝星空畫面的精彩天象。普通觀測者只需要仰望星空,用肉眼即可欣賞到流星劃過夜空的美景。
流星雨多久出來一次
幾乎每天都會有流星劃過地球。很多人看不到流星的原因是因為光的污染,光污染會極大地影響流星雨的觀測數量,城市燈光及街燈的亮度比很多黯淡流星的亮度都要大,大樹和高聳的建筑物也會影響到流星雨的觀測數量。
所以,去一個光污染小、能夠看到寬廣天空的地方,就能更好地欣賞流星雨。其次,12月中旬夜間的氣候條件極為寒冷,但如果你計劃外出觀看流星雨,請務必多穿一些衣服。強烈建議帶一個保溫杯,在寒冷夜里,配上一杯熱飲真的非常過癮,可可、茶、咖啡也不錯。
流星雨有什么預兆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同時,由此而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于是環境污染問題成了近年來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環境問題是指因自然變化或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破壞和環境質量變化,以及由此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1]環境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常說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的原因致使環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學等方面的不良變化而影響人類生存的現象。[2]其實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環境污染就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環境污染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如噪音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本文擬從下面一個案例入手,探討人們生活別是在城市生活中日益引起人們重視的一種新的污染形式-光污染,進而分析光污染侵權損害的有關問題。
由于不堪忍受對面高樓玻璃幕墻的反射光每天長達十余小時的照射,家住歷下區武庫街的一居民以“光污染”為由,將山東華能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告李某系濟南市歷下區武庫街17號院內的一戶居民,被告華能大廈則位于泉城路17號,原被告相距近百米。1996年,22層的華能大廈建成竣工。原告訴稱:由于華能大廈的玻璃幕墻及樓頂的金屬球的反光從原告的后窗直射進屋,一天14個小時的光照導致室內溫度過高,不但使人根本無法休息,而且讓原告及其老伴的高血壓、心臟病等病情加重,先后花去醫療費2000多元。為了降溫,原告家里的電風扇從早到晚地吹,近幾年來,已相繼燒壞了3臺電扇,落地扇也修過兩次。為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排除防礙,并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共計28000元。但華能大廈認為,自己不應對此承擔任何責任。因為大廈是按規范要求設計建設的,該大廈與原告住房相距百米,其反光不會對人體及財物造成任何損壞;且原告所說的“光污染”,目前沒有法律規定,其訴訟請求于法無據。受理后,歷下區法院即對該案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法院查實,被告華能大廈頂部的兩個金屬裝飾球確實存在反光現象。但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有關光污染的規定,因此,華能大廈頂部金屬裝飾球的反光現象是否達到光污染標準,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由于沒有法律依據而無法定論,且原告不能證明其病情加重及財產損失與反光現象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的要求,法院不予支持。一審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3]
至此,這起“光污染”侵權損害案件因為我國沒有“光污染”的相關規定而以原告敗訴而結束。那么,光照是否能構成環境污染侵權呢?“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又如何呢?我們不妨從外國立法例中加以研究分析。
二、國外有關立法及理論探討
1、德國立法-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從歷史上看,對于他人土地權利之享有或使用而發生排他害(亦即妨害)的情形,德國自中世紀開始即以概括性名詞“Immission”稱之,進而形成為獨立的“Immission”制度。大約于13世紀,該制度開始成為德國法制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并受到相當重視。[4]所謂“Immission”制度,一般被理解為“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對于光污染沒有做明文規定,但其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實際上包含了光污染這種侵權類型。
對于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現行民法典有明文規定。其民法典906條規定:不可稱量的物質的侵入:(1)土地的所有人,以干涉不侵害或只是非重大侵害對其土地的使用為限,不得禁止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和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依法律或行政法規確定和估價的干涉不超過在此種規定中規定的極限值或標準值的,通常為非重大侵害。對于在依《聯邦公害防治法》第48條的,并且能夠反映技術發展水平的一般行政規定的數值,適用相同規定。(2)在重大侵害為因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他人土地而引起,并且不能通過在經濟上可以要求此種使用人采取的措施加以阻止的限度內,適用相同規定。所有人依此應容忍干涉的,在干涉對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其土地或對其收益所造成的侵害超過可以要求的限度時,可以向他人土地的使用人請求適當的金錢補償。[5]
由此可見,德國民法典對不可量物侵害指的是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七種及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類似干涉的侵入”,依其司法判例看大致包括下述物質所生侵入:塵埃、砂、采石之粉、灰、火花、濕氣、真菌類、雪、銃彈、電流、落葉及“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此外,僅有較小體積且其侵入之防止成為困難的某些動物,如蜜蜂、鳩、耗子所生侵入亦包括在內。[6]
對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可以說其民法典第906條已規定的相當詳盡可行,對七種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作了列舉式規定,而對于那些不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以及隨著社會生產力、科技的發展而新出現的不可量物侵害全部包括在“類似干涉的侵入”之中。對這些“類似”侵入,不可能作完全詳盡的列舉式規定,因為這些侵入具體包括哪些種類很難確定,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會產生出許多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作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立法規定符合社會實際,體現了法律的靈活性,同時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以判例的方式確定“類似干涉的侵入”的具體類型,有利于實現立法的目的。正是因為有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規定,且由法官以判例的方式確定了諸多種類的“類似侵入”,如電流及“光的有意圖的侵入”等,才真正完善了不可量物侵害制度。而且,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不可量物侵害所包含的范圍仍會不斷擴大,因為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和方便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帶來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
參照德國立法及判例可發現,德國對不可量物侵害的規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認,例如在其司法判例中就確認“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構成不可量物的干涉侵入,對被侵入方構成侵權,這實際上就是對他方生活環境的侵權,是環境侵權。從某種意義上講,“光的有意圖之侵入”就是對環境的一種污染,因為它造成了人們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干擾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環境,是一種新的環境污染類型(相對于傳統的環境污染類型而言,如廢氣、廢水、廢渣等)。當然,若僅是輕微的光的侵入就不認為是侵權,因為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即有一定的容忍限度,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應由法官自由裁量。
2、法國立法-近鄰妨害制度
在民法立法上,法國民法典并未象德國民法典那樣就不可量物之侵害問題設置特別規定。對于社會生活中的近鄰妨害如煙霧、音響、震動、聲、光、電、熱、輻射、粉塵等不可量物侵入鄰地造成干擾性妨害,對于鄰地之日照、通風、電波障害(電波干擾),以及因挖掘、排水致鄰人侵害等,法國民法典并未作出規定,而是將其納入“近鄰妨害制度”之中,因為,法國長期以來的司法判例與學說理論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積極的討論,以至于時至今日,基于判例形成、學說構筑的近鄰妨害制度已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定型的制度,實現并積極發揮著與德國法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同樣的調整功能。[7]當然,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與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在法律要件及法律構成上有所不同。
由于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主要是由司法判例與學說構筑而成,因而更具有靈活性,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根據實際的需要而及時確立各種類型的“近鄰妨害”侵權類型。從其判例來看,其近鄰妨害侵權不僅包括實物侵權(粉塵、落葉侵害、光害、煤、煙、噪音等,這類似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還包括觀念侵害(如家之營業等)。對于光侵害,法國也是以判例的方式予以確認,其典型判例為:
Pairs24mars1936,Graz.pal.1936.1.757
Y機動車公司在與鄰地相接近的境界處安裝了一個霓虹燈廣告招牌(一共6個字,招牌本體與地面垂直,霓虹燈發出的光成橙色,分外耀眼)。亦正是因此,其鄰地之居住者X1等,每每在該招牌的霓虹燈被接通電源之時起,即必須馬上把窗簾等遮蔽物拉上。同時,因在窗戶旁邊有如此強烈的光,致使在窗戶旁邊進行工作及居住都成問題(尤其是
三、四層之住戶遭受的損失更大)。為此,X1等提訟(其提出的請求事項不明)。控訴院維持原審判決,指出,以霓虹燈作廣告活動,即使其與國家的有關公共道路之行政規則相和,也不得對近鄰不動產的居住者之平穩生活與他們日常進行的通常的業務活動施予重大妨害。因此令Y撤去其霓虹燈廣告招牌(于判決后1個月內完成),并賠償損失(25000法郎)。[8]
從法國立法及司法判例來看,對光的侵害也認定為是近鄰妨害侵權的一種類型,是屬于相鄰關系的范疇。
3、瑞典的《環境保護法》
瑞典由于地處北歐,環境優美,國民對環境污染也相當關注。與此相應,該國《環境保護法》(1969年第387號,1995年修訂)詳細列舉了眾多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其中就有光污染。該法第一條規定:本法適用于:3、(1、2兩款本文略)以可能造成大氣污染、噪聲、震動、光污染或其他類似方式干擾周圍環境的方式對土地、建筑物或設施的使用,但暫時性干擾除外。[9]可見,瑞典對光污染這種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在立法中作了明確規定,這在各國立法中是比較少見的。
綜合國外各國的有關立法及司法判例可以發現,對于光污染這一侵權類型,雖然大多數國家沒有在立法中明文規定(當然,瑞典作了明文規定),但從各國的司法判例來看,對于光污染這種侵權形式都作了確認,有的認為它是相鄰關系侵權之一種(如法國),有的認為它就是一種環境污染(如瑞典)。其實,雖然德國、法國等國家沒有將“光的侵入”規定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但是歸根結底,“光的有意圖的侵入”(即因人為因素非自然地侵入他方),實際就是侵害了他人享有舒適生活的環境權,因為大氣、水、日照、通風等自然環境是人類的共有財產,各個人都享有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舒適生活的所謂環境權。如果因為人為因素(如新建筑物反光、新增發光設施等)而使光(包括日光及各種燈光光線)侵入他方,實際上就是干擾了他方工作、學習、生活的生活環境,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有可能給他方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上的損害,這種損害實際上就是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使他方的環境發生某些變化而發生的,因此,應當視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
三、我國立法的有關規定
1、憲法
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憲法的這條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公民享有舒適環境的環境權,任何影響他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構成侵權,都應當被禁止。但憲法對哪些行為、現象屬于侵權并未作出規定,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規予以確認。
2、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防礙,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的這條規定是規范相鄰關系的,這與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是類似的。依現今通行的說法,該條規定并不適用于“光的侵入”這種侵權形式,因為防礙“采光”都被解釋為影響(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陽光),對于這種“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開頭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燈光的人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條立法的規范范圍。但是作為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條款,僅僅作這種字面的狹義解釋,也未免不符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也在日漸增多,而且該條文在列舉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之后又加上“等方面”的相鄰關系,這也類似于德國民法典906條之中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等方面”具體應包括哪些方面,應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認識的不斷變化,在司法實踐中作出具體的判斷,也就是應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來判斷哪些情況還會構成侵害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這樣的話,本文開頭所舉的案例似乎也有適用該條文的余地。
3、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第24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這條規定是我國進行環境污染侵權認定的最基本的條款。本條列舉了廢氣、廢水等眾多的環境污染類型,但是對“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否是一種環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規定。但是根據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圖侵入”應該構成環境污染,因為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因為人的活動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溫度的升高,光線過于強烈而影響視覺等,這些都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圖的侵入”與其他污染形式一樣是一種環境污染,構成侵權,當然輕微的情況下可不認為構成侵權。
4、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本草案建議稿第134條規定:不可稱量物侵入的禁止: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于他人的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有煤氣、蒸汽、熱氣、臭氣、煙氣、灰屑、喧囂、無線電波、光、振動及其他相類者侵入時,有權予以禁止。但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的除外。[10]
該條實際上是仿照德國民法典第906條加以發展完善而制定的。不可量物侵入的禁止實質上是保護居家安寧和生活環境,其立法目的是保護環境,所以說不可稱量物侵入這種侵權類型實際上侵害的是環境權,這些侵權類型實質上是基于物權(所有權)的環境侵權。如果是僅僅是禁止不可稱量物的侵入,則可依據該條文予以請求禁止。但如果這種侵入給他人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損害,僅僅依據該條文予以禁止似乎還不夠,除禁止外,還應當請求損害賠償,這時的侵權損害就應當歸于環境侵權。將不可量物侵入侵權類型歸為環境污染侵權,更有利于維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該條文明確列舉了“光”這種侵入形式,對于光侵入既可以基于物權(所有權)要求予以禁止,同時也可以基于環境侵權要求侵權賠償。
5、有關地方法規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噪聲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第32條規定:“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振動、電磁波輻射、光污染等對環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廈門市建筑外墻裝飾管理暫行規定》第14條規定:“對周圍環境會產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墻或金屬幕墻,應采用低輻射等鍍膜或非拋光金屬板,不得采用鏡面玻璃或金屬板等材料。”
可見,諸多地方法規對光污染這種環境污染類型已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實際上是依據憲法及有關民法、環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針對實際情況及社會的發展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對相關法律及時作出的補充性地方規章。可以說這些地方規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體現了有關環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綜合以上我國的立法可見,對“光侵入”這種侵權形式,我國的現行立法雖無明文規定,但根據立法精神、目的及學理解釋,光污染侵權損害這一侵權類型實際上已經包括在有關立法之中,特別是許多地方規定已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光污染侵權,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鄰關系的規定請求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也可將其作為一種環境污染根據有關環境保護法規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特別是即將制定的物權法可能對此問題作出更詳細的規定,但物權法是基于所有權來規范光的有意圖侵入,更重要的是應當在環境立法中將其確認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同時納入環保法的范圍,以保護當事人及整個社會的利益,維護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四、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
光的有意圖的侵入作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其構成要件與一般的環境侵權相類似,主要有以下幾項:
1、必須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環境的行為
也就是說,光的侵入使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溫度的明顯上升,影響視覺等,從而降低了環境質量,改變了原先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適度,如本文所舉案例中原告房屋內溫度明顯上升等現象。
2、必須是人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須是人為改變光的自然狀態,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墻反光以及設置各種燈飾等。這些情況下,光經過了人的活動而改變了其原來的狀態。若僅僅是天然的陽光等,而且未經過人為的反射等活動來改變其自然狀態,則不存在光污染問題。
3、必須超過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為活動而造成光的侵入就會產生光污染侵權。作為環境污染的一種,只有超過一定的限度方可構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輕微的光侵入并不構成光污染侵權。那么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確定一定的判斷標準,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予以判斷。
4、要有一定的損害事實
這種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財產損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損害。因為光的侵入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適度,給人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損傷,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關鍵的在于造成精神損害。
5、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也就是說,光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關聯性,即光污染行為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損害事實。沒有因果關系,則不存在光污染侵權問題。
五、光污染侵權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同時,由此而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于是環境污染問題成了近年來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環境問題是指因自然變化或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破壞和環境質量變化,以及由此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1]環境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常說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的原因致使環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學等方面的不良變化而影響人類生存的現象。[2]其實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環境污染就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環境污染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如噪音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本文擬從下面一個案例入手,探討人們生活別是在城市生活中日益引起人們重視的一種新的污染形式-光污染,進而分析光污染侵權損害的有關問題。
由于不堪忍受對面高樓玻璃幕墻的反射光每天長達十余小時的照射,家住歷下區武庫街的一居民以“光污染”為由,將山東華能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告李某系濟南市歷下區武庫街17號院內的一戶居民,被告華能大廈則位于泉城路17號,原被告相距近百米。1996年,22層的華能大廈建成竣工。原告訴稱:由于華能大廈的玻璃幕墻及樓頂的金屬球的反光從原告的后窗直射進屋,一天14個小時的光照導致室內溫度過高,不但使人根本無法休息,而且讓原告及其老伴的高血壓、心臟病等病情加重,先后花去醫療費2000多元。為了降溫,原告家里的電風扇從早到晚地吹,近幾年來,已相繼燒壞了3臺電扇,落地扇也修過兩次。為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排除防礙,并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共計28000元。但華能大廈認為,自己不應對此承擔任何責任。因為大廈是按規范要求設計建設的,該大廈與原告住房相距百米,其反光不會對人體及財物造成任何損壞;且原告所說的“光污染”,目前沒有法律規定,其訴訟請求于法無據。受理后,歷下區法院即對該案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法院查實,被告華能大廈頂部的兩個金屬裝飾球確實存在反光現象。但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有關光污染的規定,因此,華能大廈頂部金屬裝飾球的反光現象是否達到光污染標準,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由于沒有法律依據而無法定論,且原告不能證明其病情加重及財產損失與反光現象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的要求,法院不予支持。一審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3]
至此,這起“光污染”侵權損害案件因為我國沒有“光污染”的相關規定而以原告敗訴而結束。那么,光照是否能構成環境污染侵權呢?“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又如何呢?我們不妨從外國立法例中加以研究分析。
二、 國外有關立法及理論探討
1、 德國立法-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從歷史上看,對于他人土地權利之享有或使用而發生排他害(亦即妨害)的情形,德國自中世紀開始即以概括性名詞“Immission”稱之,進而形成為獨立的“Immission”制度。大約于13世紀,該制度開始成為德國法制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并受到相當重視。[4]所謂“Immission”制度,一般被理解為“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對于光污染沒有做明文規定,但其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實際上包含了光污染這種侵權類型。
對于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現行民法典有明文規定。其民法典906條規定:不可稱量的物質的侵入:(1)土地的所有人,以干涉不侵害或只是非重大侵害對其土地的使用為限,不得禁止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和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依法律或行政法規確定和估價的干涉不超過在此種規定中規定的極限值或標準值的,通常為非重大侵害。對于在依《聯邦公害防治法》第48條的,并且能夠反映技術發展水平的一般行政規定的數值,適用相同規定。(2)在重大侵害為因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他人土地而引起,并且不能通過在經濟上可以要求此種使用人采取的措施加以阻止的限度內,適用相同規定。所有人依此應容忍干涉的,在干涉對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其土地或對其收益所造成的侵害超過可以要求的限度時,可以向他人土地的使用人請求適當的金錢補償。[5]
由此可見,德國民法典對不可量物侵害指的是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七種及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類似干涉的侵入”,依其司法判例看大致包括下述物質所生侵入:塵埃、砂、采石之粉、灰、火花、濕氣、真菌類、雪、銃彈、電流、落葉及“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此外,僅有較小體積且其侵入之防止成為困難的某些動物,如蜜蜂、鳩、耗子所生侵入亦包括在內。[6]
對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可以說其民法典第906條已規定的相當詳盡可行,對七種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作了列舉式規定,而對于那些不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以及隨著社會生產力、科技的發展而新出現的不可量物侵害全部包括在“類似干涉的侵入”之中。對這些“類似”侵入,不可能作完全詳盡的列舉式規定,因為這些侵入具體包括哪些種類很難確定,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會產生出許多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作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立法規定符合社會實際,體現了法律的靈活性,同時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以判例的方式確定“類似干涉的侵入”的具體類型,有利于實現立法的目的。正是因為有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規定,且由法官以判例的方式確定了諸多種類的“類似侵入”,如電流及“光的有意圖的侵入”等,才真正完善了不可量物侵害制度。而且,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不可量物侵害所包含的范圍仍會不斷擴大,因為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和方便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帶來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
參照德國立法及判例可發現,德國對不可量物侵害的規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認,例如在其司法判例中就確認“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構成不可量物的干涉侵入,對被侵入方構成侵權,這實際上就是對他方生活環境的侵權,是環境侵權。從某種意義上講,“光的有意圖之侵入”就是對環境的一種污染,因為它造成了人們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干擾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環境,是一種新的環境污染類型(相對于傳統的環境污染類型而言,如廢氣、廢水、廢渣等)。當然,若僅是輕微的光的侵入就不認為是侵權,因為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即有一定的容忍限度,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應由法官自由裁量。
2、 法國立法-近鄰妨害制度
在民法立法上,法國民法典并未象德國民法典那樣就不可量物之侵害問題設置特別規定。對于社會生活中的近鄰妨害如煙霧、音響、震動、聲、光、電、熱、輻射、粉塵等不可量物侵入鄰地造成干擾性妨害,對于鄰地之日照、通風、電波障害(電波干擾),以及因挖掘、排水致鄰人侵害等,法國民法典并未作出規定,而是將其納入“近鄰妨害制度”之中,因為,法國長期以來的司法判例與學說理論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積極的討論,以至于時至今日,基于判例形成、學說構筑的近鄰妨害制度已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定型的制度,實現并積極發揮著與德國法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同樣的調整功能。[7]當然,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與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在法律要件及法律構成上有所不同。
由于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主要是由司法判例與學說構筑而成,因而更具有靈活性,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根據實際的需要而及時確立各種類型的“近鄰妨害”侵權類型。從其判例來看,其近鄰妨害侵權不僅包括實物侵權(粉塵、落葉侵害、光害、煤、煙、噪音等,這類似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還包括觀念侵害(如家之營業等)。對于光侵害,法國也是以判例的方式予以確認,其典型判例為:
Pairs 24 mars 1936,Graz.pal. 1936.1.757
Y機動車公司在與鄰地相接近的境界處安裝了一個霓虹燈廣告招牌(一共6個字,招牌本體與地面垂直,霓虹燈發出的光成橙色,分外耀眼)。亦正是因此,其鄰地之居住者X1等,每每在該招牌的霓虹燈被接通電源之時起,即必須馬上把窗簾等遮蔽物拉上。同時,因在窗戶旁邊有如此強烈的光,致使在窗戶旁邊進行工作及居住都成問題(尤其是三、四層之住戶遭受的損失更大)。為此,X1等提起訴訟(其提出的請求事項不明)。控訴院維持原審判決,指出,以霓虹燈作廣告活動,即使其與國家的有關公共道路之行政規則相和,也不得對近鄰不動產的居住者之平穩生活與他們日常進行的通常的業務活動施予重大妨害。因此令Y撤去其霓虹燈廣告招牌(于判決后1個月內完成),并賠償損失(25000法郎)。[8]
從法國立法及司法判例來看,對光的侵害也認定為是近鄰妨害侵權的一種類型,是屬于相鄰關系的范疇。
3、瑞典的《環境保護法》
瑞典由于地處北歐,環境優美,國民對環境污染也相當關注。與此相應,該國《環境保護法》(1969年第387號,1995年修訂)詳細列舉了眾多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其中就有光污染。該法第一條規定:本法適用于:3、(1、2兩款本文略)以可能造成大氣污染、噪聲、震動、光污染或其他類似方式干擾周圍環境的方式對土地、建筑物或設施的使用,但暫時性干擾除外。[9]可見,瑞典對光污染這種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在立法中作了明確規定,這在各國立法中是比較少見的。
綜合國外各國的有關立法及司法判例可以發現,對于光污染這一侵權類型,雖然大多數國家沒有在立法中明文規定(當然,瑞典作了明文規定),但從各國的司法判例來看,對于光污染這種侵權形式都作了確認,有的認為它是相鄰關系侵權之一種(如法國),有的認為它就是一種環境污染(如瑞典)。其實,雖然德國、法國等國家沒有將“光的侵入”規定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但是歸根結底,“光的有意圖的侵入”(即因人為因素非自然地侵入他方),實際就是侵害了他人享有舒適生活的環境權,因為大氣、水、日照、通風等自然環境是人類的共有財產,各個人都享有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舒適生活的所謂環境權。如果因為人為因素(如新建筑物反光、新增發光設施等)而使光(包括日光及各種燈光光線)侵入他方,實際上就是干擾了他方工作、學習、生活的生活環境,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有可能給他方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上的損害,這種損害實際上就是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使他方的環境發生某些變化而發生的,因此,應當視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
三、 我國立法的有關規定
1、 憲法
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憲法的這條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公民享有舒適環境的環境權,任何影響他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構成侵權,都應當被禁止。但憲法對哪些行為、現象屬于侵權并未作出規定,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規予以確認。
2、 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防礙,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的這條規定是規范相鄰關系的,這與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是類似的。依現今通行的說法,該條規定并不適用于“光的侵入”這種侵權形式,因為防礙“采光”都被解釋為影響(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陽光),對于這種“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開頭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燈光的人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條立法的規范范圍。但是作為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條款,僅僅作這種字面的狹義解釋,也未免不符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也在日漸增多,而且該條文在列舉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之后又加上“等方面”的相鄰關系,這也類似于德國民法典906條之中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等方面”具體應包括哪些方面,應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認識的不斷變化,在司法實踐中作出具體的判斷,也就是應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來判斷哪些情況還會構成侵害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這樣的話,本文開頭所舉的案例似乎也有適用該條文的余地。
3、 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第24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這條規定是我國進行環境污染侵權認定的最基本的條款。本條列舉了廢氣、廢水等眾多的環境污染類型,但是對“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否是一種環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規定。但是根據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圖侵入”應該構成環境污染,因為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因為人的活動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溫度的升高,光線過于強烈而影響視覺等,這些都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圖的侵入”與其他污染形式一樣是一種環境污染,構成侵權,當然輕微的情況下可不認為構成侵權。
4、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本草案建議稿第134條規定:不可稱量物侵入的禁止: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于他人的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有煤氣、蒸汽、熱氣、臭氣、煙氣、灰屑、喧囂、無線電波、光、振動及其他相類者侵入時,有權予以禁止。但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的除外。[10]
該條實際上是仿照德國民法典第906條加以發展完善而制定的。不可量物侵入的禁止實質上是保護居家安寧和生活環境,其立法目的是保護環境,所以說不可稱量物侵入這種侵權類型實際上侵害的是環境權,這些侵權類型實質上是基于物權(所有權)的環境侵權。如果是僅僅是禁止不可稱量物的侵入,則可依據該條文予以請求禁止。但如果這種侵入給他人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損害,僅僅依據該條文予以禁止似乎還不夠,除禁止外,還應當請求損害賠償,這時的侵權損害就應當歸于環境侵權。將不可量物侵入侵權類型歸為環境污染侵權,更有利于維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該條文明確列舉了“光”這種侵入形式,對于光侵入既可以基于物權(所有權)要求予以禁止,同時也可以基于環境侵權要求侵權賠償。
5、 有關地方法規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噪聲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第32條規定:“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振動、電磁波輻射、光污染等對環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廈門市建筑外墻裝飾管理暫行規定》第14條規定:“對周圍環境會產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墻或金屬幕墻,應采用低輻射等鍍膜或非拋光金屬板,不得采用鏡面玻璃或金屬板等材料。”
可見,諸多地方法規對光污染這種環境污染類型已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實際上是依據憲法及有關民法、環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針對實際情況及社會的發展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對相關法律及時作出的補充性地方規章。可以說這些地方規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體現了有關環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綜合以上我國的立法可見,對“光侵入”這種侵權形式,我國的現行立法雖無明文規定,但根據立法精神、目的及學理解釋,光污染侵權損害這一侵權類型實際上已經包括在有關立法之中,特別是許多地方規定已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光污染侵權,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鄰關系的規定請求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也可將其作為一種環境污染根據有關環境保護法規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特別是即將制定的物權法可能對此問題作出更詳細的規定,但物權法是基于所有權來規范光的有意圖侵入,更重要的是應當在環境立法中將其確認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同時納入環保法的范圍,以保護當事人及整個社會的利益,維護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四、 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
光的有意圖的侵入作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其構成要件與一般的環境侵權相類似,主要有以下幾項:
1、 必須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環境的行為
也就是說,光的侵入使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溫度的明顯上升,影響視覺等,從而降低了環境質量,改變了原先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適度,如本文所舉案例中原告房屋內溫度明顯上升等現象。
2、 必須是人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須是人為改變光的自然狀態,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墻反光以及設置各種燈飾等。這些情況下,光經過了人的活動而改變了其原來的狀態。若僅僅是天然的陽光等,而且未經過人為的反射等活動來改變其自然狀態,則不存在光污染問題。
3、 必須超過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為活動而造成光的侵入就會產生光污染侵權。作為環境污染的一種,只有超過一定的限度方可構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輕微的光侵入并不構成光污染侵權。那么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確定一定的判斷標準,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予以判斷。
4、 要有一定的損害事實
這種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財產損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損害。因為光的侵入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適度,給人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損傷,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關鍵的在于造成精神損害。
5、 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也就是說,光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關聯性,即光污染行為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損害事實。沒有因果關系,則不存在光污染侵權問題。
五、 光污染侵權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
對光污染侵權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問題,應當參照一般環境侵權的舉證原則,即由受害方舉證存在光污染侵權事實以及所遭受的損失,只要對方不能證明這種光污染事實是自然形成的,或是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者這種污染行為顯著很輕微,就應當承擔停止侵權并賠償的責任。
小 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看得越來越重要,光污染也被人們逐漸重視起來,不管現行立法對此是否作出明文規定,司法實踐中都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立法精神對此種侵權形式予以認定,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從而維護和改善整個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呂忠梅。環境法新視野[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5 15。
[2] 劉士國。現代侵權損害賠償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2 205。
[3] 田連鋒。省城首例“光污染”案居民敗訴[N].生活日報, 2002.4.9。
[4] 陳華彬。德國相鄰關系制度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4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2 276。
[5] 杜景林,盧諶 (譯)。德國民法典[Z].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9.8。
[6] 陳華彬。德國相鄰關系制度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4卷)[C].北京:法律出1996.2 276-277。
[7] 陳華彬。法國近鄰妨害問題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5卷)[C].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6.7 302。
But with all of our modern technology allowing us brighter evenings, we pay a price: Artificially lit nights change our environment in many ways, including disrupting ecological dynamics and obscuring the landscape.
Living in around-the-clock2) light can harm our health, too: Scientists are associating artificial illumination at night with breast cancer. Diminishing dark skies also means cultural loss―constellations are a part of our heritage, and astronomers depend on darkened skies to study our universe. In a practical sense, light pollution wastes energy―and fossil fuels―as well as money, including taxpayers’ money.
Like global warming, light pollution extends to the far reaches of the globe and affects us all. And, as with our attempts to slow climate change, uniform efforts to illuminate more wisely are a gargantuan3) undertaking, and one of low priority in many regions. Still, scientists and advocates around the world are wising up4) to light pollution and figuring out how to solve this global quandary5). With a problem as amorphous6) as light pollution, can our global village find a way to protect dark skies?
黑暗一度統治著夜晚,直到兩百年前,英國發明家才發現了用碳絲通電發光的方法。燈泡的發明打破了黑暗的籠罩,逐漸照亮日落之后的世界。如今,燈光明亮的廣告牌、體育場、停車場、公路和建筑物一齊將光束照向大氣層,這樣的地面照明足以讓人在夜間從太空看到陸地。
雖然種種現代科技賦予了我們更為明亮的夜晚,但我們也付出了代價:人工照亮的夜晚給我們的環境帶來諸多改變,包括生態系統動態受到破壞和景致遭到掩蓋。
生活在日夜不斷的明亮環境中也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夜間人工照明與乳腺癌之間的關聯。不斷減少的漆黑夜空也是一種文化損失―星座是人類遺產的一部分,而天文學家們要靠漆黑的夜空來研究宇宙。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光污染不僅浪費錢,包括納稅人的錢,還消耗能源及礦物燃料。
與全球變暖類似,光污染在全球波及的范圍很廣,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如同我們為了減緩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一樣,為了更明智地照明而齊心協力地付諸行動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并且在許多地方都不受重視。盡管如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倡導者正意識到光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并努力尋找解決這一世界難題的辦法。對于光污染這種難以界定的問題,我們的地球村能否找到應對之策,留住黑夜?
How Light Is Wasted光是如何浪費的
Satellite maps of the world at night reveal continents outlined in white, with clearly defined, glaring metropolises. Much of Europe, the eastern US and eastern Asia appear thick with lights. “What you’re seeing is light directed upwards, which is foolish because the whole point of light is to help us get around,” says Peter Strasser, technical director at the 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non-profit that keeps tabs on7) light intensity. In contrast, wide swathes8) of Africa and Australia emit nearly no light.
From ground level, city streets are often bright enough for newspapers to be read after midnight. But in regions such a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Wyoming, night brings a rare pitch darkness; lift your eyes and that darkness makes for9) optimal stargazing10).
地球的夜間衛星圖顯示,陸地呈現出亮白的輪廓,燈光璀璨的大都市清晰可辨。歐洲大部、美國東部和亞洲東部的光亮顯得尤為密集。“你看到的都是向上射的燈光,這樣做很愚蠢,因為燈光的全部意義在于方便我們四處走動。”密切關注燈光強度問題的最大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國際黑暗天空協會的技術總監彼得?斯特拉瑟說。而相比之下,非洲和澳大利亞所在的大片地區幾乎不見一絲光亮。
從地面來看,午夜時分城市街道的燈光亮度常常足以用來閱讀報紙。但在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這樣的一些地區,夜幕帶來少見的漆黑,你可舉目仰望,這樣的黑夜最適合觀星。
Most Live in Darkness大多數人渾然不覺
Some two-thirds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and 99 percent of the continental US and European Union live in areas where the night sky is considered polluted by light, according to a 2001 study by Italian astronomist Pierantonio Cinzano of the University of Padova. Much like urban river pollution, light pollution’s sources are hard to pinpoint. Millions of light bulbs contribute to a region’s atmospheric aura.
帕多瓦大學的意大利天文學家皮耶蘭托尼奧?沁扎諾于2001年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本土和歐盟99%的人口、全球大約2/3的人口所生活地區的夜空都被認為受到了光污染。光污染的源頭難以明確,這一點和城市里的河流污染很像。某一地區上空的光芒是由億萬個燈泡形成的。
We light up roads and walkways at night to make our living spaces safer and to advertise our businesses. But too much light escapes to the sky, say dark-sky advocates. The worst culprits11) are poorly directed and poorly designed streetlights, such as the antique-style acorn lights that direct more light upward than downward. “It makes no sense to light up the undersides of airplanes when you’re trying to light up the street,” says Strasser. Other problem sources are powerful security and stadiums lights, floodlights12) that illuminate historic buildings and the far-reaching lights of shopping centers.
為了營造更安全的生活空間和進行商業廣告宣傳,我們照亮夜間的馬路和人行道。但倡導黑夜的人士表示,有太多的光都跑到了天上。最可惡的元兇是那些指向有問題、設計很糟糕的街燈,比如老式橡果狀街燈,這種燈將更多的光投向天空而非地面。“你的目的是要用燈照亮街道,結果卻照亮了飛機底部,這毫無意義。”斯特拉瑟說。其他污染源還包括高亮度的安全照明和體育場用燈,還有用于歷史建筑照明的泛光燈以及照明范圍很廣的購物中心燈。
The Damage of Artificial Light人造光的危害
Scientists who study light pollution say that in addition to wasting resources, excess artificial light harms wildlife―and us. Living things have evolved to take cues from light. Most famously, beachside lights attract newly hatched sea turtles―which by nature travel towards the moon over the water―to our inland human illuminations. Likewise, bright building lights disorient migrating birds, which then crash into the sides of buildings.
Brighter nights alter ecosystems in ways we’re still learning about, too. Light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 reduces algal13) consumption by zooplankton14) at night, because zooplankton need darkness to move about and consume surface algae,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Marianne Moore, associate professor at Wellesley College in Massachusetts. This suppression could contribute to algae blooms15), known to worsen water quality.
研究光污染的科學家表示,除了浪費資源之外,過量的人造光還會危害野生動物以及人類。生物幾經進化,會從光中汲取信號。最廣為人知的是,新孵化出的海龜依照天性本應在水里朝著月亮游,而海邊的燈光卻吸引著它們游向內陸的人工照明設施。同樣,建筑物里明亮的燈光也會使候鳥迷失方向,從而撞到建筑墻面上。
更亮的夜晚也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改變,這些改變我們目前仍在研究。美國馬薩諸塞州衛斯理學院副教授瑪麗安?摩爾的一項研究表明,城市的光污染會減少浮游生物在夜間對水藻的捕食,因為浮游生物需要在黑暗中才能四處活動和捕食水面藻類。光污染抑制了浮游生物對水藻的捕食,這可能引發水華,我們都知道,水華會造成水質的惡化。
Breast Cancer Links光污染與乳腺癌
The hazy glow of light pollution harms humans too, by disrupting our circadian16) systems. “That’s how we evolved: by light and dark,” says Dr. Richard Stevens, a professor and cancer epidemiologist17) at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We are designed for 12 hours of dark and 12 hours of light.” Our ancestors used fire, and then gas lights, which only produced dim light that would be extinguished by bedtime. Now, Stevens says, many of us are living in light throughout the night.
Our bodies produce a hormone in total darkness, melatonin18), which helps to regulate the immune system and fight disease. In 2009, Stevens led an ecological study in Israel that reveal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nighttime light levels and incidences of breast cancer. Women living in the brightest areas (defined by the ability to read outdoors at midnight) had a 73 percent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than those living in the darkest areas. Psychologically, intrusive lighting can cause poor sleep and annoyance. Light pollution also alters our dark-sky heritage on a global scale, to the point that many urban dwellers have never seen the Milky Way. Even sub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losing starry nights.
光污染那耀眼的光芒也會對人類造成危害,擾亂人們的生理節律系統。“我們就是這樣進化的:遵從晝夜節律,”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健康中心的教授兼癌癥流行病學家理查德?史蒂文斯博士說,“我們人體天生就符合12小時黑夜、12小時白晝的節律。”我們的祖先曾經用火照明,后來又用煤氣燈,它們只是帶來些昏暗的光亮,睡前就會熄滅。而如今,史蒂文斯說,我們很多人都生活在徹夜通明的燈火中。
我們的身體會在完全漆黑的環境中產生一種叫做“褪黑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有助于調節免疫系統,抵御疾病。2009年,史蒂文斯在以色列主持開展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顯示,夜晚的燈光強度和乳腺癌的發病率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生活在最明亮地區(以午夜能在戶外閱讀為標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比那些生活在最黑暗地區的女性高出73%。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刺眼的光會導致睡眠不佳、情緒煩躁。光污染還在全球范圍內改變了我們天空黑暗的傳統,以至于很多城市的居民從未見過銀河,甚至連郊區和鄉村也漸漸失去了群星璀璨的夜空。
Rising Crime Fears關于犯罪率上升的擔憂
Talk of dimming our light pollution makes some uneasy, since we rely on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People are protective of light due to safety concerns and fear of crime,” says Emma Marrington, rural policy campaigner for the 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 so sometimes the mention of reducing light can raise criticism. However, an improperly lit home can actually aid criminals: Bright lights create sharp, contrasting shadows or glare where intruders can hide. Lighting can also help criminals see what they are doing and spotlight potential targets or escape routes. Illuminated areas can also attract social activity,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 creating opportunity for crime.
Dark-sky advocates say that smarter lighting practices will diminish light pollution and increase safety: Outdoor security lights should operate on motion sensors at a lower wattage, and only illuminate areas that need to be lit. Streetlights should be shielded to diffuse glare from the bulb and should only cast light downwards. Signs and advertisements should be lit from the top down rather than bottom up. Stadium and sports lights should be directed down, not up or out. For little-used walkways, short lights with red bulbs can shed light on paths; once eyes adjust to the dark, seeing is easy. Says Marrington: “We believe that this problem [light pollution] can be solved with the right amount and type of lighting, where it is needed and when it is needed.”
一說要減少光污染,就會有人惴惴不安,因為我們夜晚要依靠人造燈光。英格蘭鄉村保護運動的鄉村政策倡議人士艾瑪?馬林頓說:“人們愛護燈光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害怕犯罪行為。”所以,有時關于減少照明的提議會招致非議。但實際上,住宅照明不當反而有助于犯罪分子得逞:明亮的燈光會產生反差強烈的陰影或強光,給闖入者提供藏身之地。燈光還有助于犯罪分子在作案時看清自己的行動,鎖定潛在的作案目標或逃跑路線。燈光明亮的區域也是受人青睞的社交活動場所,對年輕人來說尤其如此,這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倡導黑夜的人士表示,更合理的照明措施將減少光污染,提高安全性。戶外安全照明應使用配備運動傳感器的低瓦數燈具,并且只照亮需要照明的區域。街燈應加裝防護罩,使燈光漫射并且只向地面投射光亮。標識牌和廣告牌應從頂部往下而非底部往上照明。體育場和運動場的照明方向也應朝下,而非朝上或朝外。對于極少使用的人行道,光線較短的紅色燈泡就能照亮道路。眼睛一旦適應了黑暗,看清物體并不困難。馬林頓說:“我們認為,在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地點采取適當強度和類型的照明能夠解決(光污染)這個問題。”
1. ambient [??mbi?nt] adj. (聲音、光線等)四周的,環繞的
2. around-the-clock:日夜不斷的
3. gargantuan [括?(r)??ntju?n] adj. 巨大的
4. wise up:意識到;想通;看透
5. quandary [?kw?nd?ri] n. 無所適從的窘境;左右為難的境地
6. amorphous [??m??(r)f?s] adj. 無明確方向(或目標)的
7. keep tabs on:密切注意……的動態
8. swathe [swe??] n. (與兩旁區域有所區別的)長條地帶
9. make for:有利于
10. stargazing [?st?(r)?e?z??] n. 天體觀察
11. culprit [?k?lpr?t] n. 引起問題(或麻煩)的原因
12. floodlight [?fl?d?la?t] n. 泛光燈
13. algal [??l?l] adj. 藻類的
14. zooplankton [?z?????pl??kt?n] n. [總稱]浮游生物
15. algae bloom:水華,是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使得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水華的頻繁出現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威脅水中生物的生存,同時影響飲用水源和水產品安全。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已日益加劇,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環保問題,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有關的物理知識或其他學科知識的同時,又受到環保教育,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一、在光學里面
1.可見光污染,較多見的是大功率光源造成的強烈眩光。如夜間的汽車頭燈,使路人睜不開眼;電焊時焊槍產生的強光、核武器爆炸時的強閃光,若無對應防護措施,輕則使眼睛紅腫、發炎,重則喪失視力。另外,若城市燈光不加控制,大量的玻璃幕墻反射光線照進住宅,會影響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如銀都的大面積玻璃幕墻使炮臺山一帶全日陽光照射,上午日出東方,下午日出銀都。城市環境的雜亂無章:亂拉的電線、亂扔的垃圾、亂七八糟的貨攤、五顏六色的招貼等都是一種令人不快的視覺污染,也屬可見光污染范疇。
2.紅外線污染。紅外線近年來在軍事、人造衛星及工業、衛生、科研等方面應用日益廣泛,它是一種熱輻射,過量時,對人體皮膚可造成高溫傷害、灼痛、燒傷,對人眼的視網膜、虹膜也有一定程度傷害,影響視力。
3.紫外線污染。紫外線可用于消毒和探測,缺少了它,孩子易得佝僂病。若過量,與紅外線同樣會使眼睛和皮膚致病。以前外國人熱衷日光浴,度假回來以曬成一身古銅色為美,但過度曝曬,會引起畏光眼炎從而導致劇痛。
為防治光污染,須針對形成的原因和條件,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是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控制玻璃幕墻),改善工廠照明條件,減少光污染源。二是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戴防護鏡、防護面罩及穿防護服等。
二、在電磁學里面
人們常用的電視機、手機、電腦、微波爐、日光燈等都能帶來電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乏力、頭疼、血壓升高或降低等癥狀,直接威脅了人類的身體健康。影響人類生活環境的電磁污染源可分為天然的和人為的兩大類。
1.天然的電磁污染源,如雷電、火山噴發、地震和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暴,都會產生電磁干擾,它們對短波通訊的干擾特別嚴重,強大的雷電會擊壞電器(有時一棟樓里凡沒裝保護器的電視機一起被雷擊壞),會對人畜造成傷害。
2.人為的電磁污染主要有:火花放電(本質上與雷電相同)。大功率電機、變壓器射頻電磁輻射等,它們頻率范圍廣,影響區域大。如城市中電車線附近的家庭,每過一輛電車,電視機屏幕上就出現兩道閃動的雪花,嚴重影響收視質量。
這兩種污染形式具有隱蔽性,因而常被人所忽視。實際上,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的建筑材料也越來越高檔、時尚,光污染也就越來越嚴重。同樣,社會的進步,把人們的家庭生活、辦公用品都帶進了智能化時代,電磁污染也每天與人親密接觸。
三、在聲學里面
噪聲污染,會使人煩躁、耳鳴、頭痛、失眠、惡心、心悸、視物模糊、吞咽困難、肝胃功能失調,嚴重時會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壓迫感。
四、在物質及其形態里面
1.各種儀器、儀表上廢棄的舊電池,電腦、電視的熒光屏;亂堆亂放的廢舊物品,各類垃圾,以及用來保溫、現已廢棄的塑料紙、塑料袋……這些都會造成固體廢物污染。
2.工礦企業在生產和燃燒過程中的廢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居民取暖、煮飯的各種爐灶、焚燒垃圾把煙塵直接排放在空氣中;各種機動車輛直接向空氣中排放廢氣……這些廢氣一般都是有毒、有害氣體,它們會產生廢氣污染對人類的威脅不可低估。
3.農藥廠、造紙廠、化肥廠、制藥廠、化工廠、垃圾處理廠……把大量有毒有害的廢水排向田間、地頭、河流、湖泊。水污染致使農作物減產;人、畜飲水困難;魚類大量死亡。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首先來看幾則新聞:
2011年7月8日8時許,杭州慶春東路雙菱路口慶春發展大廈一塊幕墻玻璃突然掉下,砸中一名剛好經過的女子,致其左小腿嚴重受傷,最終截肢。
2013年7月8日17時許,三門峽市風雨交加,和平路與陜源路交叉口的商業大廈樓下,商戶秦某正在與人交談,兩塊巴掌大的“從天而降”的玻璃劃傷她的頭部后扎入腹部,在其腹部劃出約半米長的口子,生命垂危。
2012年8月2日下午4點,南京中央商場一面1.5米×3米的玻璃幕墻突然爆裂摔落,四位市民被嚴重砸傷。
2013年8月6日17時45分,哈爾濱市道里區埃德蒙頓路58號某倉買樓上網吧玻璃幕墻被大風刮落,樓下兩名女性被砸傷,其中一名顱內出血,生命垂危。
近幾年,來自廣州、上海的玻璃墜落事件舉不勝舉。
頻發的幕墻玻璃傷人傷物事故,用血與生命換來的教訓卻沒有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2013年罕見的持續高溫,持續拷問著我們。玻璃幕墻就象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少年,生機勃勃又危險而瘋狂。
二、玻璃幕墻的優點
很少有建筑設計師能抵擋住玻璃幕墻的誘惑。
第一自然因為玻璃幕墻的通透。大面積的透明玻璃仿佛是敞開的心扉,讓人胸中開朗并愉悅。光明是人類本能的向往,當你面對一大片玻璃幕墻時,就如同置身于光明與自由之中,這是玻璃幕墻最大的魅力所在。
第二個理由是玻璃的材質特征。透明的純潔無瑕,彩色的浪漫絢麗,黑色的神秘安靜。幕墻玻璃外表堅硬而挺拔,“內心”脆弱而柔軟,這些特性都容易使人著迷。
第三個原因是玻璃幕墻的造型語言豐富。隨著玻璃加工技術與施工技術的進步,玻璃幕墻可以滿足設計師各種各樣的造型需求,或直或彎,或平或斜,或輕松明快,或溫馨多情,或奢華高雅,或莊嚴肅穆,玻璃幕墻幾乎都能做到。
第四個緣由來自于開發者,看盡了全世界豪奢之地的中國開發者們早已厭倦了呆板的窗洞,他們發現玻璃幕墻可以反射或折射他們的財富與品位,于是,幾乎所有的建筑物上都掛上了玻璃幕墻,甚至是普通的住宅。
三、玻璃幕墻的缺點
瘋狂的玻璃幕墻作為建筑的一張表皮,在技術層面卻沒有如它表面上的美麗一樣動人。
首先,節能效果普遍較差是玻璃幕墻廣受詬病的方面之一。許多著名建筑師以高能耗為代價,創造了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建筑形式。但在能源緊缺的今天,節約能源、降低排放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陽光是一把雙刃劍,在不同季節或同一季節的不同時間段,人們對陽光的要求有時會截然相反。夏季能有充足的通風,冬季可以良好地保溫,也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需求。雖然科技的進步不斷地改善著玻璃的性能。新型玻璃層出不窮,但面對不同的氣候條件時,無論多么“先進”的玻璃都未能兩全其美地兼顧上述要求,即便是那些昂貴的、聲稱兼聚了眾多高科技的“超級”玻璃,其實測數據與理論值也相去甚遠。
第二,強烈的陽光照射會使玻璃內部產生熱應力,熱應力的積聚將破壞玻璃。像大多數材料一樣,玻璃受熱會膨脹。由于玻璃嵌入槽口,使玻璃邊緣溫度遠低于玻璃其他部位。另外,由于玻璃的切割或運輸問題,玻璃邊緣亦產生了微小瑕疵,這兩種原因都導致了玻璃邊緣受到的熱應力最大,并最容易成為破裂的起點。
第三,玻璃幕墻的抗風性能薄弱。盡管各類設計與施工規范中對玻璃的抗風壓標準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且不說沿海地區夏季經常光顧的臺風,即便是內陸城市,也會時不時刮起強勁的陣風,有時雖然風級較小,但由于城市內高樓林立形成的狹縫,使風壓與風速均大幅度提高,形成“風口”,也會產生很強的風勢,從而給玻璃幕墻帶來危險。無論強風施加于幕墻玻璃的正壓還是負壓,一旦超出了玻璃的應力極限,玻璃都將脫落或破裂。
第四,支撐固定玻璃的結構體系可能失效。造成結構體系失效的原因有:
(一)、結構形式固有缺陷。多種多樣的支撐體系各有優缺點,并有各自的適用范圍。譬如點固定式結構體極易對玻璃造成應力高度集中,并導致玻璃破壞。
(二)、結構體材料性能限制。常見的結構主體材料有不銹鋼、鋁合金、混凝土、玻璃等,其中玻璃做為支撐全玻璃幕墻的結構體,在帶來純粹、透明的空間效果的同時,無法擺脫其延性差、強度低、易碎特征的桎梏。
(三)、設計失誤。如今,很多玻璃幕墻是斜面、曲面或更為復雜的造型,在這種情況下荷載的傳遞與普通的受力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未經過嚴密的分析與計算,必將導致嚴重的后果。
(四)、其他外因,如氣候的侵蝕、材料的老化、不可預知的外力等。
第五,光污染是玻璃幕墻的邪惡伴侶。玻璃幕墻帶來的光污染危害特別大:容易導致交通事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傷害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火災隱患等。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光污染制定法律法規或標準規范,也沒有消除或降低光污染的有效措施,雖然已經借鑒了一些國外的經驗和辦法,但在抵制光污染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六,玻璃幕墻系統在使用中缺乏必要的維護和維修。幕墻玻璃墜落傷人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玻璃幕墻年久失修,缺乏維護。維護幕墻是目前我們能夠做到卻又不易做到的一點。因為,首先,我國缺乏明確的玻璃幕墻安全維護標準,玻璃幕墻到了什么時間,什么程度需要保養,維修或者更換,維護工作由誰負責,均沒有明確規定。其次,玻璃幕墻檢測評估、維修更換價格很高,花費巨大,資金來源也是問題。
四、目標與展望
由上述六方面可以看出,盡管玻璃幕墻已經充斥了所有城市的建筑物,但其實它還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在現階段,筆者認為,法規制定者、城市管理者、建筑設計者、科研工作者、工程施工者,應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明確玻璃幕墻的相關標準與責任人。
二是應限制玻璃幕墻的使用范圍和規模。2012年2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墻管理辦法》已經開了個好頭,該《辦法》中規定,上海的住宅、醫院、學校、幼兒園、養老院的兩層以上建筑物,禁止采用玻璃幕墻。
三是亟需加大科研力度。攻克玻璃幕墻的諸多弊端,使玻璃幕墻更加完美地為建筑藝術與建筑空間服務。
四是加強玻璃幕墻施工安裝期間的質量管理,并加強后期的維護,以延長玻璃幕墻的使用壽命并保障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玻璃幕墻是一種富有詩意的建筑材料,我們不能因為它目前還存有缺陷而拋棄它。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會使玻璃幕墻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幫助班級學生組建九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研究性學習課和雙休日,按以下內容分配不同的任務,開展活動。
1、調查內容:
(1)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區,通過走訪和調查了解生產和生活對環境的依賴和影響。
(2)調查本市一家有影響的高能耗企業,了解對大氣保護的措施。
(3)走訪當地政府部門,收集行政機關對大氣環境的監測情況。
2、查找資料:
(1)通過因特網或學校圖書館,了解當今世界對大氣環保的研究和治理情況。
(2)總結大氣污染的種類。
(3)現階段我國空氣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內容:
(1)化石燃料與人類進步的關系。
(2)我國治理“酸雨”應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3)展望新能源。
二、課堂教學過程
1、研究性學習小組匯報
學生研究性學習小組發表課前對環境保護有關的調查、收集資料和研究的有關小結報告。
2、總結環境污染的種類
通過學生各組的發言,總結環境污染的種類。
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體廢氣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氣污染情況分析
我國是以燃煤為主的國家,粉塵、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為我國大氣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國煙塵排放量達145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萬噸。我國酸雨的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學煙霧也經常有報道。
全球現大氣異常現象如氣候變暖、破壞臭氧層等,被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學者所重視。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討論之后,教師總結。
教師提供環保素材的有關信息。
(1)圖片
(2)錄象:有關酸雨的幾段錄像。
5、治理大氣污染的方法
(1)研究性學習小組提供方法。
(2)全體學生評價。
(3)教師評價。
參考方法:
(1)提高燃料標準。
(2)開發新能源。
(3)研究煤和燃油的脫硫和脫氮技術。
(4)推廣天然氣,減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5)加大治理污染企業,如對環保增加投入和搬遷的力度。
(6)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7)完善環境保護的有關政策。
(8)鼓勵低耗產品和環保產品的開發。
三、課堂教學總體評價。
1、對教學內容評價。
2、對學生課堂及課前的活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