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8 15:17: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分析詩詞的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什么樣的研究才算真正的文學研究?愚以為一要看文本在研究者心中的地位,二要看學術走向的歸宿點。由此不難看出,考證的方法是從史實出發解釋文本中所反映的歷史情狀,文本不過是第二種史料;評論的方法雖從文本始,但其讀文本只是為了說明和印證理論,最終不是走向文本而是走向理論。可見,在這兩種長期以來占主導地位的研究方法中,文本本身始終處于尷尬的地位。鑒于此,一種以文本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出發,依托于文本,最終回到文本的文學研究途徑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這就是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
文本,顧名思義,“乃文學作品之‘本’,它以語言文字等符號為媒介,運載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是創作、閱讀、欣賞和批評等文學活動的中心。”[1]文本分析是“受結構主義語言學影響而形成的概念,在中國語境中,其實際含義可以簡單表述為細讀作品。”[2]
“細讀”批評這一術語最早由英美新批評派提出,在其代表人物韋勒克、沃倫的《文學原理》一書中,將文學文本劃分為四個層面:聲音層面、意義單元、意象和隱喻、象征和象征系統。他們認為只有依次對這四個層面進行細讀,才能把握和領會文本之意。一直以來,細讀批評都被當作是運用西方文學理論來解讀文本的法寶,實際上中國古代言、象、意的文本分析既包含了英美細讀批評的內在精神,同時又超越了英美細讀批評。本文即擬以古詩詞為例,通過言、象、意三個層面的細讀,來窺探文本分析研究方法的藝術魅力與學術價值。
一、言
積字成句,積句成篇。讀古人詩文,須先明字句,本不待言。但作為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又與一般說明文字不同,而較多運用比興、夸張、寄托、象征等手法。因此,對文本進行修辭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修辭是語言“詩化”的重要藝術手段。如王昌齡的《采蓮曲》中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這兩句描繪了一幅極其生動的美人畫,荷葉像羅裙那樣好像是裁出來的,人面如荷花一樣正在盛開,詩中運用兩個比喻,將采蓮女的形象描寫的生動、優美而又清新別致。而《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的“天生麗質”的詩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因為采用了對比和夸張的修辭手法,不但使詩句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樂感,而且貴妃傾國傾城的美麗形象也描繪的非常鮮明生動,呼之欲出。正是各種修辭手法的利用,使這些詩句給讀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體驗。
中國傳統詩學向來講究“煉字’,但所煉之字終究好在何處卻不肯道破,而且一個語詞往往有多重意蘊,這就是文學語言區別于非文學語言的多義性與不確定性,但同時也因此顯示出了這種修辭追尋的積極效果。我們不妨來看看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臨鸛雀樓的體驗,“更上一層樓”的“更”字尤值得注意,在這里用的極妙,至少可表達出如下三層意義:一是再次登樓,指登樓動作在數量上由一向多地重復增加,比喻人生行為的重復出現;二是繼續登樓,指登樓動作在質量上由低到高逐層增加,比喻人生境界繼續提升;三是永遠不斷的繼續向上登樓,指登樓動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連續不斷和永不停止,比喻人生境界永遠不斷地向上繼續提升,始終不渝,至死方休。若用“再”“又”等來替換,則只道出了“重復上樓”這一動作,未能越出平常的同類體驗而生發、開拓出遠為豐富而深長的意義空間。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煉字的目的還是在煉意,要“言簡意深”,造成豐富的話語蘊藉效果。
那么,如何從語詞的多重意義中確定其更真實的某種意義,從表層語義中尋找其深層意蘊呢?這就要上升到“象”的層次來探析。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可見,“言”的職能是“明象”“盡象”,語詞并不直接表意,而是借助“象”這一中介來表情達意。
二、象
“象”即形象,是語言能指所指稱的具體物象。“象”在文學語言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與人們對語言意指功能的不信任有關的,正是由于“象”的存在,人們才得以克服語言能指與事物所指的不一致性,達到“義”的彼岸。那么,線性的“言”如何能夠編織一幅面狀的“象”的圖畫來呢?
在文學作品中,由于具體特定的語境作用,語言作為抽象符號的具象性是可以被大大強化的。比如詩句“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中出現了十個名詞,它們分別代表十種事物,每個詞都具有很大的抽象概括性,是同類無數事物的代表性符號。但是,當把它們組織在一個特定的語境之中時,語詞的具象性便得到升值,抽象性反而降低,構成了一幅特定的畫面。可見,語言沖破自身特性的圍困而造景描摹畫面圖象,是完全可能也是更加成功的。可以這樣說,“‘言語的力量’就是‘有限工具的無限運用’”[3]。
語言的這種成象功能更可貴之處在于通過所成之象來確定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詞或意象在不同語境中的真實涵義。即以“明月”而論。這一意象單獨來看,可表示多種意蘊:月光輕柔,表情則偏于陰柔;月光清冷,表情則偏于傷感;月有陰晴圓缺,則宜于表現缺失性體驗與盼望心態;月雖亦可表現出塵之想,更多則是表現一種鄉土倫理情懷。值得注意的是,若我們把它置于特定的語境中,在形成的具體可感的畫面中,其含義就被固定了。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乍一看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產生了錯覺,將地上的月光看成冷冷的白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雪而是月色。抬頭一望,一輪明月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天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詩人完全清醒了:舉頭望見了“明月”――那同照故鄉的明月,隨即產生無限遐想,想到了家里的親人,想到了故鄉的一切。面對空徒的四壁,長期客居異鄉,沒有知音的李白難以入眠,夜不成寐,呆呆地低頭癡望著床前的“白霜”,更感寂寞無奈,思鄉之情越聚越烈,勢不能遏。這樣,就有了詩人情感的最高流露――“低頭思故鄉”。這是詩人寂寞愁緒的集晶,是全詩的點睛揭題之筆,并將思鄉之情反染于全詩的每字每句,“思鄉的明月”意象也隨之誕生。在這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中,明月引動思鄉之感,顯然被賦予了濃郁鄉思帶來的孤寂凄冷的情懷。
“言”是有能力描摹出“象”的。文學語言不僅以區別于日常語言和科學語言的藝術技巧克服自身的線性和抽象性的局限,努力向“象”的平面性和具象性靠攏,而且在“詩畫交融”的狀態效果中我們得以明確“言”所要表達的真實意義。經由“言――象”的過程轉化,意義將會在形象的圖式化基礎上被更直觀的解讀。
三、意
雖然語言可以經由自身的一定技巧手法實現從線性、概念性到面狀、具象性的轉換,但由于二者的性質畢竟不同,在轉換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改變。
相對于“言”來說,“文學文本中‘象’這個層次是內隱的、潛在的……‘意’是文本結構中最內在、最隱蔽的層次……‘意’的這種高度內隱性和潛在性決定了它必然是文本結構中最不確定、最不穩定、最含糊的一個層次。……文學文本整個結構就體現為以線狀之‘言’標示面狀之‘象’,以面狀之‘象’標示體狀之‘意’,從‘言’到‘象’再到‘意’,呈現出一種由一維向多維不斷發散和泛
化的趨向。”[4]換言之,文字誠然要為表情達意服務,然而,“言”與“意”的關系僅僅就是有多少文字就有多少情性的一一對應關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其實,古人對此問題早有涉及。如《易傳》提出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分析具有“隱”的特點的文章時說:“隱之者,文外之重旨也……隱以復意為工。”至皎然《詩式》中“但見情性,不賭文字”和司空圖的“四外”說則更加明確更加全面。因此,到了“意”這一環節,情況就顯得復雜了。“意”不僅有文內意,更有文外意,還有基于文外意所產生的審美想象空間,即意境。
“所謂‘文內意’,是指存在于一部作品文字以內的意義,亦可稱作品的‘表層意義’或‘字面意義’,是作品通過文字向讀者直接展示的,讀者憑借文字可以直接求得的。所謂‘文外意’,是指‘文內意‘吸附的超出作品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之外的意義,是’表層意義‘吸附的’深層意義‘,是‘有限意義’吸附的‘無限意義’。” [5]如果說前文所述由“言”到“象”,可因所成之“象”而確定所達之“意”的話,則無疑是“可以言傳”的文內意了。那么,如何從“可以言傳”的“意”中窺探到 “不可言傳”的“意”呢?
讓我們通過一首詩的分析來領略“意”的多層次韻味。以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為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此詩寫的是作者訪友游園的一個生活片斷:初春里,詩人穿著木屐想到友人(或謂非其友人)的花園里去觀賞春色,但“柴扉”緊閉,輕扣良久,不見人開,他亦漫不經意,只在門外尋思:想必是主人擔心“屐齒”踏壞了蒼苔,破壞了園中的自然美;他無意間抬頭一望,偶然見到一枝紅杏露出墻頭,遂大徹大悟:既有“一枝紅杏出墻來”,不就意味著“春色滿園關不住”么?詩人心情遂由掃興變為高興。在這首詩中,具體描寫的園外之景,就是實境,是可直接由文字求得的。而詩人不得進門的遺憾,由一枝紅杏引起的怦然心動的愉悅,以及由此引起的對滿園春色、百花盛開的推測與聯想,則是由實境開拓的第一層審美想象空間;由于紅杏的探頭墻外,緊閉的園門與聯想中的滿園春色,又構成了新的矛盾關系,從而把人引入哲理的思考,得出美好的東西總是關鎖不住的結論,這是由實境開拓的第二層審美想象空間。這兩層審美想象的空間,便是虛境,是由文外意所產生的余味不盡的藝術空白。
可見,要真正探明文學作品的“意”,要運用詩學的綜合觀照。我們之所以強調多重意蘊分析,意在避免詩詞文本分析的簡單化與浮泛化,僅講出描寫了什么景物表現了什么感情是不夠的,還要深入到生命體驗,甚至上升到形而上的層面。這并不等于說,讀者可以不顧文本原意對作者意圖進行隨意發揮、改寫,將文學解讀活動完全看作讀者主觀臆想的過程。任何繞過語言、形象這前兩個環節去理解文本意義的行為都如空中樓閣一般是不存在的。意義始終以語言和語言所描繪的形象為基礎和前提。
總之,由語言摹繪形象,由形象生發意義,文學語言通過自身的“言――象――意”三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辭不達意”、“言不盡意”的矛盾,在有效表達作者意圖與情感的同時,也達到了自身獨特的審美效果,這正是文學作品作為一門以語言為媒介的藝術形態的無可比擬的優勢與閃光之處。
進一步來看,通過對“言、象、意”三重結構的分析與審視,我們亦可從中見出三者互證互補的緊密聯系。由“言”經“象”到“意”的轉化過程自不必說,前文所講“言”的修辭運用實際上多是作者用來表現“文外意”或者說深層意義的藝術手法,所以我們強調修辭分析;而在我們試圖通過“象”來固定化某一語詞意義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包含著要根據上下文語境探求“意”的內在要求,由此我們才得以一維到多維不斷發散和升華。可見,“言、象、意”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不可割裂開來。從縱向上觀察,三者呈現層層深入的模型外觀;從橫向上考量,三者又是文學語言文學審美路途上的線性排列、前后相繼的三家驛站,把文學欣賞者最終引領到藝術和美的目的地。
本文通過對幾首古詩詞“言、象、意”三個層面的分析,試圖展現文本分析研究方法在實踐中的優越性。雖僅是擇取某一角度大致梳理,缺少嚴密而詳盡的論證,但希望將這種以研究文學文本為本位的意識放大,也許對中國文學研究路向與方法的探尋是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 傅修延.《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頁.
[2] 單正平.中國語境中的文本分析――兼論一種新的批評傾向[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9):137
分類號 G350
Hotspot of Knowledge Chain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words Analysis
Shen Tongping, Yang Songtao, Chu Jiewa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es of knowledge chain field published in CNKI full-text databases, then uses software SATI 3.1 to get the word frequency of these keywords. The top 32 highly cited keywords are identified. It constructs the co-word matrixes, correlation matrixes and discriminative matrixes. On the basi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it tries to conduct co-word analysis of different matrix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ree multivariate statistic methods-factorial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At last, it explor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hotspot of knowledge chain theory.
Keywords Knowledge chain. Co-words analysi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Research hotspot.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企業賴以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正如野中郁次郎所言:在一個只有不確定才是確定的經濟中,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必然資源是知識[1]。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識,提高知識的效益,于是就產生了知識管理這門學科。知識管理,顧名思義,是對知識的管理,是一門對企業現有知識的一種增值管理。其中,知識鏈就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鏈,又稱為知識鏈條(Knowledge Chain),是一個不斷循環的知識流動過程,包括知識獲取、知識挖掘、知識流動、知識溢出、知識創新等過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以知識流為導向,促進企業資金流和物流的不斷良性循環,從而實現企業的價值。在全球經濟一體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建立知識鏈正日益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1]。
本文以CNKI近十年來發表的知識鏈文獻為研究對象,以文獻關鍵詞為研究載體,以共詞分析方法為研究基礎,采用因子分析、聚類分析、多維尺度分析方法為手段,結合可視化軟件Ucinet,繪制近十年來知識鏈研究圖譜,以直觀的形式展示國內近十年知識鏈研究領域的學科熱點問題。
1 文獻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
共詞分析方法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由法國文獻計量學家提出的,其思想來源于文獻計量學的引文耦合與共被引概念。其中,共被引指當兩篇文獻同時被后來的其他文獻引用時,則這兩篇文獻被稱作共被引,表明它們在研究主題的概念、理論或方法上是相關的。兩篇文獻共被引的次數越多,它們的關系就越密切,由此揭示文獻之間的親疏關系。共詞分析以此為原理,對文獻的標識特征之一的關鍵詞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界定,把握學科研究熱點領域,并在高頻關鍵詞的基礎上,構建共詞矩陣,并利用社會學統計方法和社會學統計軟件進行多維統計,并將統計結果以圖形的形式直觀的顯示出來。最后,對分析對象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歸納,分析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
1.2 研究文獻來源
為了確保檢索的文獻符合筆者的分析需求,筆者檢索條件設置為:數據來源為CNKI,檢索時間為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以“知識鏈”為主題進行檢索,共檢索出期刊、碩、博士論文等235篇,通過對每篇文章的瀏覽,確定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有208篇。通過文獻計量工具軟件SATI 3.2對原始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在檢索的208篇文獻中,共有關鍵詞有381個,選擇詞頻不低于3的關鍵詞有32個,得到32 個高頻關鍵詞列表,詳見表1。
表1 高頻關鍵詞(部分)
通過對32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兩兩共詞檢索,統計他們在208篇文獻中同時出現的頻率,形成32×32的共詞矩陣,見表2。
表2 高頻關鍵詞32×32共詞頻次矩陣(部分截圖)
1.3 構造相關矩
通過對共詞矩陣進行卡方檢驗,發現共詞矩陣不符合正態分布規律,為了能夠用更多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需要利用Ochiia系數對共詞矩陣進行轉換,構造相關矩陣和相似矩陣。用Ochiia系數將共詞矩陣轉換成相似矩陣,如表3所示。但是相似矩陣中的0值過多,統計時容易造成誤差,為了方便進一步處理,用1與全部相關矩陣上的數據相減,得到關鍵詞相異矩陣,部分數據詳見表4[5]。
表3 相似矩陣(部分)
在相似矩陣中,數值的大小表明了兩個關鍵詞之間距離的遠近,數值越大表明關鍵詞之間的距離越近,相關程度越大;數值越小則表明關鍵詞之間的距離越遠,相關程度越小。
表4 相異矩陣(部分)
在相異矩陣中,數值越小表明關鍵詞之間的距離越近,相關程度越大;數值越大則表明關鍵詞之間的距離越遠,相關程度越小。
2 多維量度分析
2.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相關分析技術,希望在一大群具有相關性的數據中,通過降低變量的數目,轉換為彼此獨立的新的因素。本文利用SPSS 19.0中文版軟件進行關鍵詞共詞頻次矩陣的因子分析,得到因子分析結果表5。
在進行因子分析過程中,筆者發現本文設定因子數為10個比較合適,結果表明共有10個公共因子被提取,這10個因子累計方差解釋貢獻率為43.193%。將32個關鍵詞分為10個類別,可以解釋知識鏈研究領域43.193%的信息。
表5 因子分析結果(部分)
通過對轉軸的因子分析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按照因子負載超過0.35的因子才被接受提取關鍵詞的原則,確定國內知識鏈研究熱點分布。
從表5中可以發現,第1個因子主要解釋了企業-學校、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業務流程、知識鏈模型;第2個因子主要解釋了圖書館、業務流程、知識創新;第3個因子主要解釋了企業-學校、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知識鏈模型、知識管理、核心競爭力;第4個因子主要解釋供應鏈、模式、知識創新;第5個因子主要解釋社會資本、相互信任、知識創造、知識共享;第6個因子主要解釋模式、知識鏈、價值鏈;第7個因子主要解釋社會資本、相互信任;第8個因子主要解釋組織學習;第9個因子主要解釋知識流動;第10個因子主要解釋企業核心競爭力、框架、知識管理系統。
2.2 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只要是辨別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或相異處,并按照這些特性將事物劃分為幾個類別。通過聚類分析可以更加明確的反映該研究課題的研究熱點和最新研究領域。本文利用SPSS 19.0中文版軟件對相似矩陣進行聚類分析,得到聚類樹狀結果,可知關鍵詞集聚分為5個類別。第1類,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企業-學校;第2類,層次分析法、圖書館、業務流程、知識鏈管理;第3類,社會資本、相互信任、供應鏈、模式、知識創新、核心競爭力、價值鏈、知識管理、知識鏈模型、知識鏈、企業核心競爭力;第4類,知識流動、知識評價、知識共享、知識創造、知識優勢、組織學習、企業、知識流動;第5類,合作創新、組織之間合作、學科建設、模型、領域本體、知識管理系統、框架。
2.3 多維量表分析
多維量表分析(MDS)是將一組個體間的相異性數據經過MDS轉換成空間的構形,且盡可能保留原始數據的相對關系[6]。在SPSS 19中文版中,選擇“分析――度量――多維尺度(ALSCAL)”,得到空間二維結果。
從結果可以看出,關鍵詞可以分為5類。第1類,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相互信任;第2類,知識管理系統、企業、模型、領域本體、企業-學校、層次分析法、學科建設、框架、知識溢出;第3類,社會資本、組織之間合作、合作創新、知識流動、企業核心競爭力、圖書館、績效評價、業務流程;第4類,知識鏈、知識鏈管理、核心競爭力、知識創造、知識管理;第5類,知識優勢、知識共享、知識創新、組織學習、模式、供應鏈、價值鏈、知識鏈模型。
3 國內知識鏈研究熱點透視
從上面的多維變量分析中,我們知道國內針對知識鏈研究的范圍比較寬泛,既有對知識鏈概念、模型的研究,也有學者通過知識鏈的研究來提高企業知識資源的利用效率等。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知識鏈的研究將會越來越多。國內知識鏈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3.1 知識鏈概念與模型研究
知識鏈概念和模型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知識鏈概念研究:知識鏈,是一種知識鏈條,是知識管理的核心部分,知識鏈的提出,就是提高知識的利用率。目前對知識鏈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學者有的從企業主體發出,認為知識鏈是知識流在不同企業之間的轉移和擴散,從而實現知識的集成和創新的網鏈結構。有的學者從系統的知識管理觀點出發,認為企業的知識鏈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供應鏈的層次上,它應該是一個抽象化的完整的知識管理系統。對知識鏈的概念的研究是國內學者研究熱點之一。(2)知識鏈模型研究:知識鏈模型作為知識鏈概念的形象化事物,為理解知識鏈的運行機理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由于知識鏈沒有確定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提出了眾多基于自身學識的模型,它們在研究視角、特性等方面不大相同。因此,知識鏈模型研究主要包括知識鏈模型的構建、知識鏈模型的比較分析,知識鏈模型的現狀研究等[7]。表征這一熱點的關鍵詞有“模型”、“領域本體”、“框架”、“知識鏈”、“知識鏈模型”等。
3.2 知識鏈流程研究
知識鏈是一種知識鏈條,在這個鏈條形的網絡中,企業對內外知識進行選擇、吸收、整理、轉化和創新,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流動過程。通過知識鏈流程研究,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效率是國內學者研究的一大熱點。具體分為下面幾個方面:
(1)知識優勢(關鍵詞:知識流動、知識優勢):知識優勢強調的是由知識形成的競爭優勢。促進知識優勢的形成,是知識鏈研究的一大重點。構建知識鏈知識優勢理論模型,實現由知識資源――知識優勢――競爭優勢的轉化。
(2)知識共享(關鍵詞:知識共享):知識共享是指員工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的知識,使知識由個人的經驗擴散到組織的層面。這樣在組織內部,員工可以通過查詢組織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反過來,員工好的方法和工具通過反饋系統可以擴散到組織知識里,讓更多的員工來使用,從而提高組織的效率。知識共享成為當前企業知識管理研究中最重要的議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推動知識共享的主要手段。知識共享既有針對網絡化組織、虛擬團隊的知識共享模型的研究,又有基于博弈論的知識共享演化博弈模型,還有針對知識共享風險的防范措施。
(3)知識創新(關鍵詞:知識創新):知識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創新管理,組織的知識創新包括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知識創新的意義在于幫助組織在創新群體內創造一種共識,以構造可以用來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新知識。國內學者針對知識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識創新模型的比較、知識創新模式的選擇和知識創新實現方法。
(4)知識流動(關鍵詞:知識流動):知識流動是指在特定環境中,知識在有一定需求的主體之間(包括個人、組織和區域),從知識存量高者流向知識存量低者的過程。發送的知識是知識接受者現有知識能匹配和需要的知識。只有知識流動起來,整個知識鏈才能循環起來,從而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增值的目的。國內學者研究究了知識鏈組織之間的知識流動過程,分析了知識流動障礙的基礎上,構建了知識流動模型,提出了促進知識鏈組織之間知識流動建議[8]。
3.3 知識鏈應用研究
知識鏈應用研究比較寬泛,如在圖書館、生產服務性行業、政府知識管理、企業集群與創新、合作伙伴選擇、組織學習、組織績效評價等方面都有知識鏈的應用。這一方面的研究熱點主要是知識鏈促進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知識鏈對企業知識共享的影響,不同組織之間知識鏈共享研究,基于知識鏈的成員利益分配研究,以及圖書館知識鏈應用研究等。表征這一熱點的關鍵詞有“知識管理系統”“組織之間合作”“圖書館”“業務流程”“績效評價”“核心競爭力”“組織學習”“模式”“供應鏈”等。
4 結語
國內知識鏈研究的時間不長,研究論文數量不多,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知識鏈的概念、模型、應用等角度。通過共詞分析法來展現國內知識鏈研究熱點問題,這類文獻基本沒有。筆者的目的在于通過這篇研究論文,清晰地發現近十年來知識鏈研究領域過去的關注點、現在的熱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也有點不足。在介紹知識鏈研究熱點問題,因限于篇幅,很多相關熱點沒有一一展示;學科領域的研究應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由于定性研究較難統計,本文只采取了定量研究,對研究結果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高頻關鍵詞的設定、樹形聚類圖的劃分、因子分析等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些問題是筆者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地方。
參考文獻:
[ 1 ] Nonaka 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
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94-104.
[ 2 ] Callon M,Law J,RIP A1.Mapping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ology of Science in the Real World[M].London:Macumillan,1986:14-18.
[ 3 ] Law J,Bauin S,Courtial J P,et al.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3/4):251-264.
[ 4 ] Turner W A, Rojouan F. Evaluating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s in a Regional Research Network Us-
ing Co-word Analysis[J].Scientometrics,1991,22(1):
139-154.
[ 5 ] Wettler M. Reinhard Rapp Computation of Word Associations Based on the Cooccurrences of Words in Large Corpora[EB/OL].[2005-10-09].http://acl.ldc.upenn.edu/W/W93/W93-0310.pdf,2013-05-10.
[ 6 ] 林震巖.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433.
[ 7 ] 李后卿,黃玉麗,莫文生.知識鏈模型及比較研究[J].情報雜志,2008(7):57-59.
[ 8 ] 趙力焓,石娟,顧新.知識鏈組織之間知識流動的過程研究[J],情報雜志,2010(7):70-73.
沈同平 安徽中醫藥大學助教。安徽合肥,23003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61-02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聽、說、讀、寫、譯每項語言能力的學習和提高都離不開對詞匯的依賴。從教學角度看,傳統的以語義教學為核心的詞匯教學形式機械單調,學生普遍反映詞匯學習枯燥無味。從學習角度看,很多學生在單詞的學習和記憶方面花的時間最多,但效果卻并不理想。詞匯學習不僅是難點,也是影響交際的主要障礙。體驗式商務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或設計商務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氛圍或情境中去學習語言的使用,并運用語言和相關商務知識去解決問題。
一 傳統詞匯教學方法及效果
按常規教學模式,詞匯教學是各課型的英語課中都不可回避的部分,往往要安排專門的時間來進行詞匯的講解。一般來說是以某一課或某一單元為單位,將本課或單元內出現的生詞進行集中講解。講解方式通常是教師先進行領讀,然后闡明詞義,給出相關用法搭配,再給出例句或提問學生進行造句,以此作為學生對新詞匯理解與否、掌握與否的反饋。這種方法有較為明顯的弊端:(1)詞匯大批量集中教學,容易使學生抓不住重點,難以記憶;(2)以語義教學為核心,形式上機械單調,學生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3)基本沒有語言使用環境,學生對所學詞匯缺乏直接感受,學
到的東西不鮮活,僅為固化的詞義。這使得詞匯教學耗費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對所學的詞只會認不會用,他們掌握了許多近義詞,但完全不了解不同詞匯使用的語境。使用時,不知如何選擇,還可能選錯詞鬧出笑話,或讓外國人聽起來覺得怪怪的。
二 體驗式學習――商務英語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
詞匯的認知和拼寫的正確不等于會用。只有將商務英語中所學到的新詞用于交際且順利實現交際目的,詞匯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所學到的詞匯才能成為使用者的積極詞匯和心理詞匯。在傳統的詞匯教學中,正是由于真實語言環境的缺失,導致很多好不容易記住的詞匯很快變成了“僵尸”詞匯。許多研究都表明,學生在體驗情境中進行交際,新學習的詞匯成為活躍的產出性詞匯的情況明顯好于傳統的詞匯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體驗式情境,可以打破常規教室內桌椅的擺放方式,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教室布置成火車站、醫院、商店、售票處、辦公室等場景,甚至可以將學生帶到教室外、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場所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創設一個更加“自然”的環境,以方便學生使用新學習到的詞匯,又可以激發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
另外,在新詞學習之初,教師還應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向學生輸送與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例證、對比等方法對中英文在文化及用法上的差異向學生進行講解,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詞匯的內涵。如在講解“black tea”意為“紅茶”而非“黑茶”時,可以從文化層面向學生講明,東西方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西方,人們在沖泡茶水時,以茶葉本身的顏色來形容茶;而在中國,人們卻習慣以泡茶水的顏色來形容茶。如此一來,學生在詞匯學習和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和儲備方面,都可以為未來的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新詞轉化成為積極詞匯和心理詞匯。
三 體驗式商務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步驟
第一,在開始學習具體課程內容之前,以討論問題的形式引出學習的主題和內容,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和熟悉要學習的內容,并找出學生認為的重要內容或難點。包含將要學習的目標詞匯的句子會在之后給出,這些目標詞匯最好設計為學生通過上下文可以推測出其意的詞匯。教師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的線索和已有詞匯知識進行詞義猜測。教師總結,給出目標詞匯的解釋。
第二,教師示范詞匯用法,學生之間進行實踐及詞匯用法體會。教師在對目標詞匯進行解釋時,可以請一名語言程度較好的同學配合,向其他學生示范如何通過合作交流,使用目標詞匯實現交際。之后,教師給定相關主題,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利用新詞匯形成自己的會話。教師進行巡視,傾聽各組,并注意記錄語言使用錯誤之處,會話結束后立即向學生反饋,指出正確用法。與此同時,也可以要求小組兩名同學進行互聽和錯誤的互相指認,并在會話結束后向對方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教師引領學生對目標詞匯進行深化學習。在前面課堂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詞匯理解與使用情況作出簡單講評,并對目標詞匯給予必要的補充講解。對于一詞多義的詞匯,教師可以給出含有該詞的多個不同句子或短的段落,布置學生以小組討論或Pair work方式交換看法,根據上下文推理出詞匯的不同含義。對于有多個近義詞的詞匯,教師可以請學生進行brainstorm,盡可能多地舉出其近義詞,然后教師給出不同的語境,引領學生體會這些近義詞是如何使用的。
第四,目標詞匯學習效果的檢驗。首先教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回顧所學到的有關目標詞匯的相關知識,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用新學習的詞匯造句,再抽查一些小組用所學詞匯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情景會話,教師根據學生表現情況進行評定,如果學生能準確且較為熟練地使用這些詞匯,則可視為目標詞匯學習效果良好,學生已掌握了詞匯的使用。
四 體驗式學習中的詞匯教學方法
通過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在真實、動態的環境中使用新詞,給學習者提供使用語言做事,即使用新詞進行口語交際的機會,是真正習得詞匯的重要手段。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都適用于詞匯教學與學習。
第一,復述商務情景。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給出關鍵的重要詞匯,以幫助學生完成對某商務情境的復述。然后可采用接龍的方法,以關鍵詞匯為線索,按照432原則的要求,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商務情境的復述。同一商務情境進行三遍復述,第一次在4分鐘內完成,第二次在3分鐘內完成,第三次在2分鐘內完成。這種方法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對新學習的詞匯進行積極的思考并有意識地輸出,為體驗式交際活動做好準備。
第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需要運用新學習到的詞匯去完成交際活動,這一方面鼓勵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使用新詞,另一方面,這對于幫助學生對詞匯及其相關用法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基于商務情境的學習材料尤其適合使用這種方法。為了達到更好的模擬真實商務情境的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服裝、道具、儀態等多方面進行角色扮演實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確保進行角色扮演的這部分內容,至少應包含大多數在本課(或本單元)學習過的新詞匯。
第三,小組討論。面對面進行的小組討論活動的好處之一是,當聽者表現出對說話人所講內容不理解時,學生會自行調整所用語言,以達到適合聽者水平的程度。同時,聽者也可以幫助說話人指出其語言中的明顯錯誤。經過協商,參與討論的小組成員還可以就他們所不熟悉的事物取得相關認識。通過小組討論,學生進行相互交流,鞏固新學到的詞匯。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2-1079-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Based on AHP
WANG Ting-bo, XU Shi-chao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evaluation is a very complicated task.In this paper,appli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to the situation evaluation, constructs a hierarchy model and a judgment matrix, gets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finally, gets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valuation method
1 引言
當前,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已經成為信息安全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按照數據源可以分為靜態評估和動態評估兩大類。靜態評估即風險評估,依據一定的標準,基于威脅、脆弱性和資產價值3個指標定性或定量地評估網絡的安全風險狀況。動態評估是真正意義上的態勢評估,它將風險與環境緊密結合,動態地把握風險在特定環境下的演化。這里的環境主要指網絡運行狀況、安全防護狀況、用戶安全特性等。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非常復雜,這是因為系統的評估為多目標評估;系統的評估指標不僅有定量的指標,而且有定性的難以度量的指標;系統的評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價值觀的影響,評估基準不易確定;系統的評估受社會發展而變化,具有動態性。為實現網絡安全,需要進行成本分析,估計在安全上的花費是否能從提高資源的安全、減少損失得到應有的補償。另外,不同用戶對安全的需求是不同的,對態勢的認識也不同。有些用戶可能會趨向于低安全,有些用戶可能會趨向于高安全,這就需要系統的設計者根據系統所處理的業務的性質、人員的素質、事務的處理方式等因素,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安全平衡點,以求在系統風險、代價和效率之間取得良好的折中。尋找安全平衡點的五條基本原則如下:分清系統中需要保護的資產;識別對資產的安全威脅;找出安全漏洞;考慮風險的存在;采取保護措施。
層次分析法(AHP法)是一種多方案多評估因素的評估方法。它適用于評估因素難以量化且結構復雜的評估問題。AHP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評估因素分成若干層次,接著自上而下對各層次的諸評估因素兩兩比較,得序或系統的優劣情況,供決策者參考。
系統的評估步驟為:明確評估目標和評估內容確定評估因素確定指標評估體系確定評估準則確定評估方法綜合評估。
2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體系及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的建立
信息安全態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可用性、機密性、完整性、抗否認性和有效性。一個安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對這幾個目標都支持。換句話說,一個安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將保護它的信息和計算機資源不被未授權訪問、篡改和拒絕服務。而網絡攻擊主要是破壞以上這幾方面的安全屬性。例如,拒絕服務攻擊,它將會影響網絡帶寬、文件系統空間容量、CPU時間等;Web攻擊可以修改網頁,即破壞數據的完整性;獲取操作系統根權限的攻擊,可以使攻擊者利用獲取到的權限對信息進行非法操作,等等。因此,系統的安全屬性就可以充分地反映系統的安全狀態。
一個復雜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體系可分解為稱之元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即目標、準則、子準則和指標,按照屬性的不同把這些元素分組形成互不相交的層次,上一層次的元素對相鄰的下一層次的全部或部分元素起著支配作用,形成按層次自上而下的逐層支配關系。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的目標是使網絡風險最小,其準則是高技術、低成本、高效率、安全管理優化,根據網絡安全態勢的分析,建立評估指標為:技術成熟度;技術先進性;性能價格比;保護資源合理性;信息時效性;安全措施合理性。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層次結構圖如圖1所示。
判斷矩陣就是在上一層次的某一元素Ck的約束條件下,對下一層次的一組元素A1, A2,…,An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的比較結果。即在準則Ck之下按它的相對重要性賦予A1, A2,…,An相應的權重。用表1的形式表示。
在進行比較時,使用專門的1-9標度作為比較的標準。標度的含義見表2。
具體構造時,采用Delphi法,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給出矩陣的元素值,并用幾何平均值的方法綜合給出各專家的判斷。具體實施步驟是:專家選擇;預測調查表設計;調查表的發送與回收;預測數據的處理。
專家們對指標的預測數據可以按大小排列為:
Z1QZ2QZ3Q…QZn;
由于數列的中位數可代表專家的集中意見,上、下四分點可表示專家的分散程度。中位數的的確定式是:
當n=2k+1時,Ai=Zk+1;當n=2k時,Ai=(Zk+Zk+1)/2
上四分點的確定式是:
當n=2k+1,k為奇數時,A上=Z(3k+3)/2;
當n=2k+1,k為偶數時, A上=(Z1+3k/2+Z2+3k/2)/2;
當n=2k,k為奇數時, A上=Z(3k+1)/2;
當n=2k,k為偶數時,A上=(Z3k/2+Z1+3k/2)/2
下四分點的確定式是:
當n=2k+1,k為奇數時,A下=Z(k+1)/2;
當n=2k+1,k為偶數時, A下=(Z1+k/2+Z2+k/2)/2;
當n=2k,k為奇數時, A下=Z(k+1)/2;
當n=2k,k為偶數時,A下=(Zk/2+Z1+k/2)/2
3 計算單一準則下元素的相對權重及各層元素的組合權重
這里主要解決在準則Ck之下,n個元素A1, A2,…,An的權重計算問題,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對于A1, A2,…,An,通過兩兩比較得到判斷矩陣A,解特征根問題Aw =λmaxw,所得到的w經歸一化后作為元素A1, A2,…,An在準則Ck下的權重。關于λmax和w的計算,采用方根法,其步驟為:計算判斷矩陣A的每一行元素的乘積;所得的乘積分別開n次方;將方根向量歸一化得權重向量w;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Aw)i/nwi,式中(Aw)i表示Aw的第i個元素。
為進行單一準則權重的一致性檢驗,需計算一致性指標
CI=(λmax-n)/(n-1)
為了得到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中的每一層次中所有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權重,需要把上一步的計算結果進行適當的組合,并進行總的一致性檢驗。這一步是自上而下逐層進行的。最終計算結果是得出最底層元素,即評估指標的相對權重和整個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判斷一致性檢驗。
假定已經計算出了第(k-1)層次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向量為ak-1=(a1k-1,a2k-1,…,amk-1)T,第k層在第(k-1)層第j個元素作為準則下元素的權重向量為
bj=( b1jk,b2jk,…,bnjk)T
其中不受支配[即與(k-1)層第j個元素無關]的元素權重為零,令
Bk=(B1k,B2k,…,Bmk)
則第k層n個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向量由下式給出
ak=Bk×ak-1
更一般地,有組合權重公式
ak = Bk×…×B3×a2
式中a2為第二層元素的權重向量。3QkQh,h為層數。
對于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組合判斷一致性檢驗,需要類似的逐層計算。若分別得到第(k-1)層次的計算結果CIk-1,RIk-1和CRk-1,則第k層的相應指標為
CIk=(CIk1,…,CIkm)ak-1
RIk=( RIk1 ,…,RIkm) ak-1
CRk= CRk-1+ CIk/ RIk
式中CIki和RIki分別為在第i個準則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和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kQ 0.1時,認為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在k層水平上整個判斷有滿意的一致性。這樣計算的最終結果是得到相對于總目標各評估指標的權重所依據的整個遞階層次結構所有判斷的總的一致性指標。
4 網絡安全態勢綜合評估
網絡安全態勢綜合評估是在各單項指標評價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整體評價,其任務是對各單項指標進行綜合,得出對網絡安全態勢的總體結論,最后判斷網絡系統安全是否達到網絡系統風險的要求。采用加權平均法的乘法規則對各單項指標進行綜合,即用下列公式來計算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則
S=∏(f(Xi))Wi
式中,Wi――第i項評價指標的權重,Xi――第i項評價指標的評分。
設第i項評價指標的必保要求分為Ci,則
當第i項評價指標是定量指標時, Ci=f(Xi);
當第i項評價指標是定性指標時, Ci=60。
令S*是網絡系統風險的各項評價指標值均等于必保要求時的綜合評價值,則
S*=∏(Ci)Wi
于是根據單項指標的評價將系統的綜合評價也劃分為4個等級,根據行綜合評估值S有如下結論:
網絡系統風險較小:85QSQ100;
網絡系統有風險:75QSQ85;
網絡系統風險較大: S*QSQ75;
低于必保要求:S=0
用加權平均法的乘法規則是要求各單項評價指標盡可能取得較好水平,才能使總的評價較高。只要有一項指標的得分為零,即低于必保要求,總的評價指標都將是零,即系統低于必保要求。
5 結束語
該文主要探討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方法,幫助安全管理人員準確地把握網絡安全狀況及趨勢,為其決策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姚淑平.攻防對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技術研究[J].科技導報,2007,25(7):10-11.
0緒論
近年來,隨著城市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人們消費和娛樂的人員密集場所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對繁榮社會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負面的影響——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惡性災害事故頻繁發生。這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較大影響、給社會造成了較大損失,引起了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關注。
食堂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在發揮提供就餐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火災隱患。如2007年發生在武漢一所高校食堂的火災,再如2009年發生在川大錦城學院的火災,雖然這兩起火災并無人員傷亡,但卻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高校食堂這類特殊的人員密集場所的廣泛關注。火災風險評估對于認識火災隱患,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提高消防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食堂消防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本章深入分析食堂火災危險性,建立食堂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專家評分法確立評價指標的取值范圍,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建筑火災危險評價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而指標體系是其中關鍵的一步。食堂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廣泛存在于各大高校與企事業單位中,但人們對于其的關注度卻很少。下面就根據人員密集場所的特點,建立食堂的火災危險性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1.1人員密集場所的特點
(1)人口密度大,人員疏散困難
(2)火災荷載大,發生火災時產煙量大,煙氣造成的危害較嚴重
(3)內部線路復雜,存在線路老化、修復不及時的問題。
(4)消防設施完好率得不到保證。
(5)人員接受消防知識培訓或消防意識程度不統一,參差不齊。
1.2食堂火災危險性分析
任何一個建筑的火災從根源上來講都是由多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下面從建筑自身消防安全、滅火救援力量、當地防火監督狀況和社會消防安全狀況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1.2.1食堂自身消防安全
(1)建筑物自身情況
建筑物的墻體、構件、內部裝修的燃燒物質性質、室內火災載荷等,對其控火能力都有重要影響。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以及建筑物周圍的環境都會影響到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大小。
(2)防火設施與設備
合理的防火結構與布局,防火或防排煙分區等被動防火設施,能夠在火災發生的初期階段截斷其蔓延,將火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一旦初期火災未得到有效控制,馬上就會發展成熊熊大火,很難撲救。所以,首先必須防止火災發生,即使發生,也要控制在初期階段。特別是對食堂這樣的人員密集場所,要充分利用自動火災報警系統、自動火災滅火系統這些主動防火設施將火災控制在初期階段,直至撲滅。
(3)火源的控制
由于食堂的用電設備少,出現用電不慎造成的火災可能性較小。但是操作間線路較為復雜,在供應伙食前期耗電量較大,可能出現短時的短路現象。因此其著火原因為以下幾個方面:電器設備、吸煙,電線電纜。
(4)消防應急疏散
每年世界各地都會有踩踏事故造成很多人喪生,其直接原因是人員不能快速安全離開事故發生地。由此可以看出消防應急疏散的重要性,很多事實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食堂的應急疏散設施包括安全出口、火警廣播系統、人群的密度、疏散標志與應急照明等等,是發生事故后進行人員、物質疏散的必要設施,它的情況好壞對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有直接的影響。
(5)消防安全管理
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火災疏散方案、設置專門人員值班、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檢修,是提前發現問題的最好手段,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燃”。與此同時,人們的安全意識水平以及食堂的消防安全管理機構和管理水平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2.2食堂滅火救援力量
食堂一旦發生火災,當地的消防隊裝備、消防隊訓練水平和實戰水平、消防隊數量、消防通訊、道路交通狀況和消防水源等等密切的關系。
1.2.3當地防火監督狀況
防火監督檢查也就是指消防監督檢查,其責任主體在于當地的支(大)隊,只要當地主管消防機構定期做好監督檢查,發現隱患并及時要求整改和專項治理,有助于減少各類火災事故的發生。
1.2.4社會消防安全狀況
當地的社會消防安全狀況也影響食堂發生重特大火災危險的大小,尤其是社會消防安全、領導的重視等等。
1.3食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以上分析對食堂火災危險性分析,以及人員密集場所的特點,現建立以食堂自身消防安全、滅火救援力量、當地防火監督狀況和社會消防安全狀況4個子系統的評價體系。并確定了各子系統的影響因子,見表2.1。
1.4評價指標體系各個因素的風險值
本文采用專家評分法,就把在評定問題中或決策問題中所要考慮的各因素,由調查人事先測定出表格,然后根據研究問題的具體內容,在本專業內聘請閱歷高、專業知識豐富并且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家按照對安全有利的情況(越有利得分越高)進行打分。最后,由調查人匯總,計算出因素的分值,根據風險程度表進行評估。此方法易于掌握,能廣泛用于火災安全評價。
1.4.1專家打分
根據表2.1制訂因素重要程度調查表。調查時,綜合考慮聘請10位專家組成專家調查組,主要是消防和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專家。在打分時,要求每個專家獨立完成,不能互相討論或交換意見。
其中打分依據相關的風險等級,具體等級劃分如下表2.2:
1.5確定特征值
以專家打分為依據,根據公式(2.1)確定評估指標的特征值
(2.1)
其中bij為評估分值上限,aij為評估分值下限。
指標特征值如表2.3
1.6小結
本章完成了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專家打分并根據專家打分計算出了三級指標特征值,為后續的計算建筑物的總的風險值并判定風險級別奠定了基礎。
2 yaahp層次分析軟件的應用
2.1層次結構模型的建立
根據指標體系繪制層次結構模型,如圖3.1
2.2繪制判斷矩陣
對多目標、多層次進行兩兩對比,運用九標度法,構筑判斷矩陣。九標度賦值法的重要性判斷值如下表3.1
3.3各級指標的權重的確定
利用層次分析軟件yaahp確定各級指標權重,僅截取部分圖,如下
Yaahp層次分析軟件的Wi即為三級指標的權重,即二級指標所包含的因子權重。
對二級指標所包含的因子,各權重求和,既為二級指標權重。同理,一級指標的權重的確定也是如此。在這里不一一羅列。
根據權重指標及各因素的特征值并利用公式(3.1)從而確定各因素對上級指標的影響。將各指標所包含因子的影響值利用公式(3.2),既為指標的風險值。
(3.1)
式中:——建筑某級指標火災風險
——基層指標的權重
——基層指標的評估得分
其中當某級指標只包含一個風險因素時,i=1
(3.2)
式中R——上級指標得分
因此總得分:82.27,屬于高風險。
雖然食堂的風險較大,但是可以通過可以一定措施進行補救。現依據特征值及風險量化標準列出對整個風險評估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的幾個方面。分別為室內火災荷載、吸煙、火警廣播系統、人群密度、疏散標志與應急照明、消防通信和接出警,道路交通,隱患整改落實,專項治理、社會消防宣傳、各級領導重視情況這些因素對于引起火災具有極大的可能性或者后果極其嚴重。如果在這些方面妥善落實,則消防安全相對可以保證。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本文概述了消防安全評估中術語與常用的評估方法,闡述了國內外建筑消防安全評估研究現狀。概述了模糊評價理論與方法。對食堂火災危險性進行了分析,建立了以食堂建筑自身安全、滅火救援力量、當地防火監督狀況和社會消防安全狀況為因素子集的食堂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了各子集的評價因子。采用yaahp層次分析軟件確定了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
結論如下:
(1)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建筑消防安全評估的基礎。
(2)對食堂進行消防安全評估的目的,是減少火災發生以及火災發生以后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評價指標體系除了考慮建筑自身狀況,還應該考慮滅火救援力量、當地防火監督狀況和社會消防安全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更完整。
3.2建議
從存在較多極高風險的因素方面可以看出食堂的安全性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尤其是在食堂自身的疏散方面上是較差的,消防基礎設施和公共消防安全狀況以及當地防火監督情況也不盡人宜。因此作者對食堂的安全管理提幾點建議:
(1)食堂要實行消防安全統一管理。
1) 疏散設施要統一管理,確保完好有效。
2)消防設備要定期檢修,統一管理。
3)食堂用火用電要統一管理。不能私自拉扯電線、違規擅自動火。
(2)提高防火意識,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可以利用本學院的特點,定期開展相關的消防教育與宣傳,真正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懂消防。
(3)食堂要建立消防安全組織機構和嚴格的消防安全制度
(4)盡快改善現有的消防通訊狀況。
消防通信是現代化消防的標志,是提高滅火救援效率的重要保障。
(5)努力提高消防技術裝備的科技含量
車輛裝備器材配備要按照國家建設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的《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要求,結合當地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實際,使消防部門執勤車輛、滅火器材、搶險救援器材和消防人員防護器材配備在近期內達到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GB50016-2006,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2]杜蘭萍.火災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73
[3]田玉敏,劉茂.高層建筑火災風險的概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5):100 - 101.
1 前言
竊電不僅影響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擾亂用電秩序,還危及電網的安全運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竊電,最大限度減少電量損失尤其重要。
2 竊電的方式
由于安裝人員疏忽,將電能表零線接至10kV高供低計客戶低壓計量柜的相鄰配電柜零線母排上(柜體的布置方式見圖1),雖然低壓計量柜實行了全密封,竊電者也未開啟計量柜門,但竊電者在相鄰配電柜內的零線母排上將電能表零線斷開,按照圖2的電路接入220V/220V的隔離變壓器,隔離變壓器的輸入端接至負載側的C相和零線,輸出端順極性串接至零線上,以達到竊電的目的。
圖1 配電裝置布置圖
圖2 竊電接線圖
3 竊電原理和現場測試電氣參數值的分析
3.1 竊電原理分析
由于電能表電壓線圈的零線被開斷,隔離變壓器的輸出端順極性串接在零線回路中,此時電能表的零線端對地電壓為(即),由于對地存在電位,使電能表每相電壓線圈承受的電壓發生了變化,而不再是電源電壓,此時電能表電壓線圈的中性點發生了位移,位移后的向量圖見圖3:
圖3 位移后的電壓向量圖
圖三中帶“ ′”者表示位移后電能表每相電壓線圈承受的電壓
從圖3可以看出:
(1)
對于三相四線電路,有功功率 (2)
將(1)式分別帶入(2)式得:
(3)
電能表接收的功率 (4)
因此電能表的相對誤差:
(5)
從(5)式可以看出,計量準確與否的關鍵取決于是否為0,對于三相四線電路:
(1)當三相負荷對稱時,總有, =0,此時=,電能表將正確反應電源的輸出功率,能準確計量而無任何附加計量誤差。
(2)當三相負荷不對稱時,,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誤差的大小取決于三相電流的合成向量和之間的幅值和相位。當>0時,將引起正的計量誤差,會多計電量;當
3.2 現場測試各電氣參數值的分析
為了檢查竊電情況,計量人員用雙鉗相位伏安表測量隔離變壓器輸入、輸出端電壓的幅值和相位角如下:
(6)
同時用準確度等級為0.05的電能表現場校驗儀進行測試,校驗儀的電壓零線接至計量柜內的零線母排上(未接至電能表接線端鈕盒內零線,以測量電源輸出的有功功率),測量的各電氣參數值如下:
(7)
從(6)、(7)式中測試的數據看出,隔離變壓器輸入、輸出端的電壓幅值基本相等、相位相同,忽略相位伏安表測量誤差后隔離變壓器的變比應為1;但是A相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側電流值和有功功率值均為0。后來在變壓器的低壓側檢查,發現該客戶只在B、C相接入了單相用電器,有意不在A相用電,根據上述情況,繪制出向量圖見圖4:
圖4 竊電時的向量圖
從圖4可以看出,該客戶為了達到少計電量的目的,安裝隔離變壓器后,有意只使用B、C感性負載,使B、C相的合成電流始終落在圖四粗實線的左側,從而滯后的夾角保持在90°~270°之間,在該區間
另外,從現場檢查的情況來看,電能表的計量誤差也非常大,用現場校驗儀測試的誤差數據為,運行的多功能表顯示的總有功功率值,遠遠低于電源側輸出功率531.73W,此時電能表的相對誤差計算如下:
(8)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B、C三相均接入負載,這時電流較小,且較難保證滯后的夾角保持在90°~270°之間;該客戶有意只使用B、C相感性負載,使電流非常大,滯后的夾角保持在90°~270°之間,使電能表的誤差竟然高達,從而達到少計電量的目的,這是本案例竊電的關鍵所在。
4 該竊電造成的其他嚴重后果
4.1 僅接入C相負載時,計量裝置不能計量
由于竊電者在C相負載端接入了隔離變壓器,若在C相接入用電器,此時計量裝置將不能計量,原理分析如下。
電能表電壓線圈的零線被開斷后,此時電能表C相電壓線圈電壓分布發生了變化,其電壓分布圖見圖5。
圖5 只接入C相電壓線圈的電壓分布圖
:電源電壓
:電能表C相電壓線圈承受的電壓
:隔離變壓器副邊電壓(電能表零線端對地電壓 )
根據圖五可以看出, (9)
由(9)式得出 (10)
因,故,電能表接收功率(11)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僅接入C相負載,電能表接收的功率為0,電能表將不能計量。
4.2 燒壞電能表電壓線圈
從圖3的向量圖可以看出,接入隔離變壓器后,電能表A、B兩相電壓線圈的電壓由相電壓變為了線電壓,升高了倍,超過了電壓線圈的額定電壓,過壓運行極有可能燒壞電能表電壓線圈,電能計量裝置將不能正常計量。
5 該竊電的防范措施
5.1 管理措施
(1)計量方案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計量專業人員審查,并按照DL/T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國家電網公司電能計量裝置通用設計標準》等行業規程,從計量裝置的安全性、規范性、防竊電性三個方面嚴格把好設計、審查關。
(2)裝表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圖和技術規范施工,確保接線的正確性,并保證精良的施工工藝。
(3)嚴格執行電能計量裝置驗收制度,實行施工單位、車間、專業管理部室的三級驗收制,層層把關,保證計量裝置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4)凡是新裝和改造后的高壓客戶電能計量裝置,必須在一個月內進行首次帶負荷接線檢查,盡量保證投運之日立即帶負荷測試六角圖和現場檢驗,保證電能計量裝置接線的正確性。
(5)充分利用營銷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電能計量裝置的運行監控,杜絕計量差錯。
(6)加強線損管理,如線損突然增加必須引起警覺,立即開展反竊電行動。
5.2 技術措施
(1)變壓器低壓側到電能計量裝置之間,必須實行全封閉、全絕緣方式。
(2)電能計量柜上、下、前、后柜門必須封閉,電能表的零線只能接入電能計量柜內的接地母排上,嚴禁安裝在相鄰屏內接地母排上。
(3)變壓器低壓側端鈕必須采用低壓密封罩密封。
(4)變壓器的低壓側至電能計量柜之間,建議采用全絕緣的電纜;如果采用母排,必須將母排用絕緣罩全部密封。
(5)變壓器低壓側到計量柜之間除電纜或母排之外,不得接入其他任何設備。
(6)所有的密封部位必須嚴格安裝鉛封,且對鉛封予以編號,請客戶簽字認可。
6 結論
該竊電嚴重影響了計量裝置的安全運行,造成較大的電量損失,并會造成以下嚴重后果。
(1)如同時使用三相負荷并且對稱,此時無任何計量誤差;但如果同時使用B、C相感性負載,電能表將出現非常大的負誤差,造成相當大的電量損失。
(2)只在C相接入用電器時,此時電能表C相電壓線圈所承受的電壓為0,計量裝置不能計量,給供電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接入隔離變壓器后,電能表A、B兩相電壓線圈的電壓由相電壓變為了線電壓,升高了倍,極有可能被燒壞,嚴重影響電能計量裝置的安全運行。
(4)如果隔離變壓器輸入端接至A相或B相,其分析方法和接入C相一致,結論也和接入C相基本一致,但接入負載和電壓線圈電壓升高的相別均相應發生了變化,在此不再贅述。
參考資料:
[1]《電路和磁路》蔡元宇編著.
一、問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國務院2010年10月份下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現階段我國將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等產業。
2014年11月6日,廊坊市政府六屆第二十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的實施將充分發揮資金的引領和杠桿作用,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引導和支持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度和規模化水平。
針對國家的發展規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以及淘汰落后產能、治理大氣污染等多重影響下,加快培訓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是廊坊實現綠色發展、高端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的引擎。廊坊市應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發展一批具有較高效益的主導新興戰略產業,是一個很重要且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二、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HP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T.L.Saaty于上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法通過分析復雜系統的有關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把各要素歸并為不同層次,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分析模型。最終把系統分析歸結為最低層(措施層或方案層)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比重值的確定問題,為各種方案的優劣次序的排序提供依據。
三、實證分析過程
廊坊市地處京津之間,在地理位置、經濟和科技發展、社會人文環境、政策環境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通過對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和廊坊市戰略新興產業的諸多影響因素的分析,最后確定了6個影響因素分別是:地域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產業競爭力、社會人文環境、和政府政策支持。
在評價過程中,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針對廊坊市的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及影響因素等評價體系做了問卷調查,根據問卷打分的結果,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出各層次的指標比重, 最后對廊坊市新興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選擇評價。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如圖
(二)構造判斷矩陣
(1)構造指標重要性判斷矩陣。據相關專家問卷打分結果,利用 1~ 9評分標度對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得如下比較矩陣:
(2)據地域環境、 經濟、 社會人文、 科技、 行業競爭力和政府這六個指標, 構造出七大新興產業的單指標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地域環境的判斷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判斷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社會人文的判斷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科技水平的判斷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行業競爭力的判斷矩陣
7大新興產業對政府政策的判斷矩陣
(三)計算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求得判斷矩陣A 的最大特征值λmax=6.4,
相應的特征向量為w(2)=(0.0851,0.1409,0.0535,0.2002,
0.3159,0.2043)T
一致性指標CI=■=■=0.08,隨機一致性指標RI=1.32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可以看出, 在所確定的六個影響因素中, 行業競爭力所占比重最大,為 0.3159, 社會人文環境所占比重最小, 為 0.0535。
(四)計算層次總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對判斷矩陣B1,B2,B3,B4,B5,B6,求層次總排序的權向量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相關數據見表1。
方案層對總目標的權向量w(3)=(0.1925,0.1885,0.1374,
0.1460,0.0863,0.1888,0.0604)T
且一致性比率
CR=■
=0.0522
因此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
四、結果分析與結論
通過對以上實證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從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諸多因素來看,行業競爭力所占比重最大,為0.3159,其次為政府政策的作用, 其比重為 0.2043,第三位是科技水平的作用, 其比重為0.2002, 再次為經濟因素和環境因素, 社會人文所占比重最小,為0.0851。
(2)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選擇排序來說,信息技術在七大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為0.1925,其次為生物醫藥,比重為0.1888;再次為新能源,比重為0.1885;新材料, 比重為0.1460,其后為高端設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 所占比重分別為0.1374 和0.0863,節能環保最小,為0.0604。
綜上,廊坊市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要在行業競爭力上做文章,優先考慮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作大作強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孫文清. AHP方法在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評價及選擇中的決策分析[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1).
類型一:方程的兩個實根均小于常數k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f(X)=ax?+bx+
例1 已知關于x的方程(1+a)X?-3ax+4a=O的所有根均小于1,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若l+a=O,即a=-l,則方程(l+a)x?-3ar+4a=0即為3x-4 =0,其根為,不滿足題意,所以a≠-1。
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
因此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
變式:已知|a|=1,且方程ax?-2x-b+5=0有兩個負實數根,求實數b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5
評析:上述變式相當于方程的兩個實根均小于0,因此構建充要條件的方式不變。
類型二:方程的兩個實根均大于常數k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c,則
例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x?-(m+1)x+3=O的兩個實根都大于-1,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m
變式: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l)X?+2(m+l)x-m=0有兩個正根,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O
評析:若從,的角度解決例2,運算量明顯較大。
類型三:方程的一個實根大于常數k,另一個實根小于k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
側了若關于x的方程O有兩個不等的實根x1、x2,且X1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
因此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
變式: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l)=O有一個正根和一個負根,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廠
由題意可知:
解得
因此實數m的取值范圍為
評析:變式中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個正根和一個負根,在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實根大于常數k,另一個小于k,只不過常數k=0。
類型四:方程在區間(k1,k2)內有且僅有一個根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
例4 已知關于z的方程在區間(-2,0)內有且僅有一個實根,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當a一0時,原方程化為x-3=O,其根為x=3,不滿足題意,則a≠O,原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①若x1=-2,代人原方程可求得a=1,易知方程的另一個根為x2=1,顯然不滿足題意。
②若x1=O,代入原方程可求得a=3,易知方程的另一個根為,顯然滿足題意。
③若-2與0均不是方程的根,令,根據題意,一定有f(-2)f(0)
綜上所述,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1,3]。
變式:已知在區間(-3,o)內有且僅有一個數值滿足方程,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l)由f(-3)f(0)
(2)由f(-3)=0,解得,所以滿足題意。
(3)由f(0)=0,解得m=-3。又,所以m=-3不滿足題意。
(4)由=0,解得m=-1或
①若m=-l,解得x=-2∈(-3,0).所以m=-1滿足題意。
②若,解得x=3在(-3,0),所以,不滿足題意。
綜上所述,滿足題意的實數m的取值范罔為
評析:從上面兩個題目的解析過程可以看出:“方程在某區間內有且僅有一個實根”與“在某區間內有且僅有一個數值滿足方程”兩種說法存在著本質區別,那就是是否需要把=0考慮進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有三種:有兩個相等實根,有兩個不等實根,沒有實根,所以前一種說法中不包括=O這一情況)。另外,例4在檢驗a=l或a=3時采用的方法與其變式在檢驗時采用的方法均可供對方使用。
類型五:方程在區間(k1,k2)內有兩個根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
例5 已知方程1=0的兩個實根都在區間(-l,1)內,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 因此實數m的取值范圍為
變式1:設關于x的方程-5)=O在區間[0,2]內有解,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
解:令,則原問題等價于關于t的方程在區間[1,9]內有解。令。顯然k≠0。
函數f(t)的圖像的對稱軸為直線t=
因為,所以方程在區間[1,9]內有解
解得
所以實數k的取值范圍是。
變式2:設關于x的方程0在區間(0,l)內有解,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
解:令,則原問題等價于關于£的方程在區間(1,2)內有解。。結合“雙勾函數的圖像,可知:當t∈(1,2)時,函數的值域為(4,5),所以4
評析:例5及其兩個變式實質上代表了“解在區間內”與“在區間內有解”這兩類極易混淆的問題,而兩個變式的區別是前者對稱軸確定,后者對稱軸待定,當然變式1也可以借鑒變式2的解法,在此不作贅述,請讀者自己嘗試。
類型六:兩根分別在區間(-∞,k1)與(k2,+∞)(k1
此種類型的求解策略是:令c,則切忌把充要條件寫成因為具有兩層含義:一是f(k1)與f(k2)同號,二是f(k1)與f(k2)均與a異號,綜合起來就是區間(k1,k2)是以兩根為端點的區間的子區間,但f(k1)f(k2)>O僅僅說明f(k1)與f(k2)同號。
例6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2)=O的一個根小于0,另一個根大于1,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m0,因此實數m的取值范圍為{m|mO}。
評析:若把條件改為“方程的兩個實根在區間[O,1]之外”,則解答時應綜合考慮類型一、類型二、類型六這三種情況。
變式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在(-l,1)內,另一個根大于3,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令
由題意可知:
解得
因此實數m的取值范圍為。
變式2:已知方程有一個根小于2,其余三個根大于-l,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令
若x=0是原方程的一個根,則可推得a=0,顯然不合題意,所以原方程有四個非零解,同時使得一元二次方程f(t)=0必有兩個正根,由此進一步得知原方程的四個根是兩對相反數。又原方程有一個根小于2,則其必有一根大于2,故方程,f(t)=O必有一根大于4。
由于原方程的另外兩根均大于-l,且這兩個根互為相反數,所以這兩根分別在(-1,O)與(O,1)內,故方程f(t)=0的另外一根在區間(O,1)內。
因此可列出相應的充要條件
解得
一、項目簡況
廈門HT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HT公司”)是由廈門HC公司與新加坡HT公司各占50%股份于1993年組建的合資企業。HC公司以市區一個臨湖地塊作價900萬美元出資,HT公司以現金900萬美元出資。HT公司僅開發了HT大廈一個項目(地下2層,地上23層),1~5層是裙樓作為商場,6層以上為2個塔樓(寫字樓、公寓樓),總建筑面積7.6萬,1994年開始建設,1998年3月竣工,1994年6月取得預售許可證,并開始在境內外預售。
該項目屬于涉外房,定位比較高,故建造成本較高,臨湖地基處理成本也高。如地下停車位就有2層,項目帶精裝修,電梯、空調等設備均為國際品牌原裝進口。所有建設資金由股東自籌。由于竣工后市場不景氣,直至2005年才將寫字樓、公寓樓售完。對于一次性付清或結構不好的單元,采取贈送車位、面積的方式給予優惠。商場2萬多無法分隔需整體銷售,且須預留配套車位。2003年為響應政府號召,以低于市場價位的租金引入了某知名百貨企業入駐,租期長達十幾年。結果,HT公司賬面年年虧損。
2005年起,市場逐漸的復蘇對HT大廈影響較小。HT公司于2006年初,將帶租約的商場及大部分車位售給當地一家國企BC公司,賬面成本1.8億元的商場僅按1.6億元成交,均價為6 000元/。股權交易期間,包括原財務負責人在內的許多人均辭職了。
自2000年起,當地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所得稅按照銷售額或預收賬款的0.75%預征,每個年度均進行匯算。土地增值稅按銷售收入的1%預交。2005年底之前的所得稅與土地增值稅均與稅務部門清算完畢。2006年銷量比較大,年底賬面應收所得稅130萬元及土地增值稅170萬元。2007年底,HT公司股權(含少量辦公樓等資產)經評估后轉讓給BC公司。企業性質也由外資轉為內資,當時尚未完成項目所得稅匯算及土地增值稅清算。股權交易時,約定以買方為主處理。每年的財務審計、稅務審計均委托當地一家比較大的具備證券業從業資格的MD會計師事務所辦理。
二、所得稅匯算過程
2007年年底,在總可銷售面積的7.6萬中,已售7.4萬,比率達97%,符合項目所得稅匯算的有關規定。
1.第一次匯算結果。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委托MD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MD所”)進行匯算,結果與賬載數接近,應申請退回所得稅130萬元。匯算調減了部分銷售成本,原因是部分票據使用不合規。
報告送交國稅局后未被認可。反饋意見是要求重新匯算或采取核定征收。2011年下半年,國稅局選取了包括HT項目在內的15家所得稅稅負比較低的項目,統一安排匯算,并提前進行初步核查。核查意見為:存在低價銷售、少計收入的可能:平均售價5 000元/偏低,尤其是商場售價6 000元/低于房管局市場指導價;將房產與股權轉讓給BC公司有不公平交易之嫌;贈送的面積、車位未單獨計價。存在成本費用多計的可能:平均成本4 760元/較同期其他項目高1 500~2 000元。部分票據使用手續不齊全、不合規。按以上數據估算,收入少計約2 000萬元,成本費用多計約8 000萬元,扣除累計虧損及已預繳所得稅后,還需補繳所得稅約650萬元。
若不選擇重新匯算,則擬采取核定征收,參照《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辦法》(國稅發〔2009〕31號)規定,計稅的毛利率參照非經濟適用房項目20%的比率。
2.第二次的匯算。鑒于匯算結果與國稅局意見出入很大,且核定征收將大幅增加稅收負擔,HT公司2012年3月重新聘請了另一家XG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XG所”)匯算,并配合XG所將公司成立以來的所有賬冊、材料進行清理,針對有疑問的事項,從房管局、海關、涉外地稅、城建檔案館等提供材料做印證。國稅局認可了以下事項:
(1)未低價銷售。根據提供的完整銷售明細清單及當地房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同期各類型房產售價資料作為參考。商場銷售尋找到參考對象,同期某電力央企的孫公司在廈門有一房地產公司項目將大面積的商場于2006年5月在上海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成交均價僅為4 500元/m2。同時,也提供了外方股東在2005年委托中介機構對未售房產的評估報告,評估價與實際成交價差距很小。
(2)建筑安裝成本高,存在客觀原因。原地勘單位提供了地勘報告,證明臨湖的地質條件復雜,樁基處理成本高,使用進口設備。帶2層地下車位的成本比同期僅擁有1層地下車位的大樓增加成本2 000多萬元,單位成本高300多元/m2。精裝修項目比未裝修的成本高1 500元/m2以上,提供了裝修合同、裝修標準等憑證,及竣工時的效果圖。
(3)部分手續不齊全的成本費用補齊依據。中方股東以土地使用權900萬美元出資未開具發票,存在不完善之處,涉稅依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第一條的規定,“以無形資產入股,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補充出具了認定書,不需開票。進口設備依照當時的政策可享受免稅政策,免稅額達到260萬元,但缺少海關報關單的原件,海關檔案部門幫助找到原始憑證,復印件加蓋了海關證明章。延遲交房3個月向業主支付的違約金100多萬元入賬依據不充分,城建檔案館提供了房產綜合驗收證明,證明驗收時間確實遲于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
(4)2005年向外方股東支付借款產生的融資利息1 150萬元,雖已按規定代扣了所得稅,但未繳納營業稅金及附加,隨附依據不充分,稅前列支手續不完整。其他外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幫助提供了政策文件,即《關于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是否征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35號)之規定:對外國企業在我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場所從我國取得的利息收入、出租有形動產的租金收入,不征收營業稅。適用期為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外方股東也提供了境外注冊證明。
3.國稅局要求調整的主要事項。銷售收入調增300萬元。免費贈送的車位、面積,參照同期已售房屋價格計算收入。主營業務成本調減1 825萬元。前期工程與建筑安裝費有496萬元票據不合規;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配套費中,自來水公司、電業局提供了163萬元收據而不是發票;開發間接費用中有1 213萬元不能稅前列支:廣告費215萬元;利息支出709萬元未代開稅務發票;房產正式交付管理前的物業人員工資309萬元等。營業費用調減470萬元,主要是境外廣告費用290萬元未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管理費用調減2 227萬元,其中預提費用無發票932萬元,未經過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向關聯方支付管理與咨詢費210萬元,其他為不合規票據;財務費用調減97萬元,原因是對匯兌損失應作納稅調整。其他業務支出調減779萬元的原因是2005―2006年共計提了545萬元不動產折舊,以不合規的票據列支長期待攤費用139萬元后轉入其他業務支出,以及其他不合規票據;營業外支出調減372萬元的原因是不合規票據支出,即退房賠償無賠償協議及清單。
4.第二次匯算結果。銷售收入調增30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累計調減5 661萬元;累計納稅調整增加5 961萬元;扣除累計虧損4 961萬元,納稅調整后所得額為1 000萬元,按照15%稅率,扣除已預繳的130萬元,還需補交所得稅20萬元(不含滯納金),與第一次結果相比,差距為150萬元。
三、啟示
兩次匯算的結果差異很大的原因,除因時間跨度大政策發生變化的原因外,主要是企業財務核算混亂所致。為妥善處理匯算工作,消耗了新老股東大量的時間、精力。得出經驗和教訓如下:
1.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房地產開發的投入資金大,周期長,項目差異大,利潤率迥異。日常要做好收入核算、成本費用列支等財務管理工作,正確處理促銷中的做法。稅務上對直接贈送的做法,視同銷售,需補交稅收并收取滯納金。對贈送的面積,正式簽約時需在總價不變的前提下合并計算面積降低單價。對贈送的車位,需從總價中分離單獨作價。房產售價波動大時,需提供相關的依據作為記賬附件,應嚴格審核列支的票據。本例中,國稅局認為不合規的票據金額數量達950萬元,這當中雖有因時間跨度大政策變化后稅務部門從嚴認定的因素,也有審核不嚴的因素,如以工業銷售發票代替建筑安裝發票,使用發票復印件時未附稅務部門認可的發票原件遺失證明。向關聯方支付利息費用、管理與咨詢費用等,均需向稅務部門提前備案。
2.保持財務隊伍的穩定性。中介機構MD所的第一次清算結果相當粗糙,與稅務部門的要求差距大。當時也正值財務人員變動,新股東為非專業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派出的財務人員不熟悉情況,待第二次清算后才了解企業詳細情況。保持財務人員的穩定,讓工作保持連續性,可降低稅收風險。
3.做好財稅資料的移交和保存。為了據實抵扣成本,對與收入、成本費用相關的各類票據、憑證、合同文件等資料,需要及時獲得,妥善保管。尤其項目周期比較長,人員變化比較大時,更需要注意做好資料的移交和保管。本例中,中方股東以土地出資的手續不完整,向股東支付借款的利息列支,從國外進口設備的免稅文件等,均涉及金額巨大。資料未妥善保管,造成工作被動,雖事后設法補齊,稍有疏忽就造成巨大損失。
4.加強重要涉稅事項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本例中,未經主管稅務部門事前認可而發生的費用,不能稅前列支項目的數量巨大,達1 724萬元,包括在境外發生的廣告費用、向關聯方支付的管理與咨詢費用、向廣告公司支付的費用、利息支出未向稅務部門申請代開稅務發票、向客戶的退房賠償、無賠償協議及清單等。因此,財務人員需與主管稅務機關多溝通,對不明確的重要涉稅事項,應事前咨詢征管的具體要求。
5.及時掌握相關稅收政策變化,規避風險降低稅負。匯算工作政策性強,并隨著稅收政策的調整而變化。第二次清算時,國稅局曾專門要求XG所依現行政策從嚴核實成本費用列支與票據使用。外商投資房地產曾經屬鼓勵性質,有很多優惠政策,清算主要適用《關于外商投資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所得稅管理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1〕142號);內資企業原適用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地產開發業務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31號)在2009年內外資統一政策后已廢止。現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扣除的政策可按國稅發〔2001〕142號文規定執行。本例中的境外廣告費,是直接在境外報紙上刊登的;若轉變方式,改為委托境外銷售機構代銷房產,由境外銷售機構承擔廣告費,企業以支付傭金的方式支付代銷費,就可稅前列支限額內的傭金。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P64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我國的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70%,巖性多樣,再加上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泥石流最為發育的國家之一。其中以西北、西南為最多,最活躍,規模也最大[1]。泥石流危險度評價是將產生泥石流的基本條件、引發泥石流的外界因素以及泥石流的綜合特征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評價區域內泥石流溝道的危險度等級。目前,在國內外有關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的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層次分析法是最近幾年常用的評價方法[2]。層次分析法[3]( AHP)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A.L.Saaty在七十年代初提出的。它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利用數學方法確定表達每一層次的全部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并通過排序分析和解決問題[4]。
拉古子泥石流溝溝口位于成昆鐵路K311+651處,鐵路以橋梁方式通過,拉古子溝主溝溝長4.45Km 平均縱坡坡降267.4‰,溝兩岸陡坡發育,山坡坡度50°~70°,坡面植被主要為小喬木和灌木,植被覆蓋率低,只有40%。溝床最寬處30m,最窄處10m。溝體兩側支溝弱發育,在流通區有兩處跌水陡坎,高約20m,該溝上游為形成區,中下游為流通區,溝口為堆積區。流域面積為5.85平方公里。
2利用數量化理論建立了泥石流溝判別模式
以拉古子泥石流溝形成環境的調查為基礎,提出了以11項因素作為泥石流溝危險度評價預測的背景參數,依據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因素的權重分配。應用數量化理論建立了泥石流溝判別模式和危險度評價預測的計算方法,適用于測區泥石流溝判定與危險度的評價預測。
3層次分析法的評價思路
3.1 單層次模型結構
此模型由一個目標C及隸屬于它的n個評價因素A1,A2,…,An和決策者組成。由決策者在這個目標意義下對這n個元素進行評價,對它們進行優劣排序并做出相對重要性權衡,但由于決策者能力的限制難一下子做出這種判斷,因此,常僅僅對這兩個元素進行優劣程度比較。
3.2評價思路
AHP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將決策者對這n個元素優劣的整體判斷轉變為對這n個元素的兩兩比較,然后再轉為對這n個元素的整體優劣排序判斷即確定各元素的權重。
3.3評價計算步驟
3.3.1構造兩兩比較矩陣
在單層次結構模型中,假定目標元素為Ck,同與之相連的有關元素為A1,A2,…,An有支配關系。假定以上一層次某目標元素Ck作為準則,通過向決策者詢問在原則Ck,下元素Ai的優劣程度,構造一判斷矩陣,其形式為:
Ck Ai A2 … An
Ai a11 a12 … a1n
A2 a21 a22 … a2n
… … … … …
An an1 an2 … ann
其中aij表示對于Ck 來說,Ai對Aj相對重要性的數值體現,通常aij可取1、2、…、9以及它們的倒數作為標度:
3.3.2計算單一準則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 (層次單排序)
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其對應的經歸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即首先對與判斷矩陣A求解最大特征根問題:
(1)
得特征向量W并將其歸一化,將歸一化后所得的特征向量W作為本層次A1,A2,…,An對于目標元素的Ck排序權值。
計算λmax 和W可采用近似計算的和積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判斷矩陣每一列歸一化:
(i=1,2,…,n)(2)
第二步:每一列經歸一化的判斷矩陣按行相加 :
(i,j=1,2,…,n)(3)
第三步:對向量作正規化處理:
(j=1,2,…,n)(4)
第四步: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5)
式中,表示向量AW的第i個元素。
3.3.3單層次判斷矩陣A的一致性檢驗
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或對事物認識的片面性,判斷矩陣很難有嚴格的一致性,但應該要求有大致的一致性。因此,在得到λmax后,還需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和隨機性檢驗,檢驗公式為:
(6)
式中,CR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I為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由下式計算:
(7)
λmax為最大特征根,m為判斷矩陣階數;RI為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RI由大量試驗給出,對于低階判斷矩陣,取值如下表1所示:
表1AHP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值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對于高于12階的判斷矩陣,需要進一步查資料或采用近似算法。即令
(8)
當CR<0.1時,即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說明權值分配是合理的;否則,就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直到取到滿意為止。
4評判模型的確定
4.1評價因素的選取
泥石流形成、發展、運動和堆積的環境因素眾多,其綜合作用對泥石流特性產生影響,綜觀我國西南山區泥石流的發生、活動特點,判別泥石流溝及其危險度的直接和間接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綜合考慮流域的巖石構造、地形地貌、水文氣象、植被土壤四大條件的多項因子進行泥石流溝危險度評價相關因子的優選[5]―[7]。
所選因子應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又要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由于判定中具體針對某特定流域,因而對于難以在流域范圍內獲取的定量因子在作分析時不加考慮,再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常考慮的泥石流影響因子及野外實際調查結果,初步選取了11項因子作為評判的背景因子,即流域面積、主溝長度、流域相對高差、主溝平均比降、形成區平均坡度、流域切割密度、主溝彎曲系數、松散固體物質儲量、泥沙補給段長度比、24小時最大降雨量、植被覆蓋率。
4.2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經過對泥石流各種資料、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后,提取了泥石流危險度有關的松散物質動儲量、主溝縱坡降等11個因素作為準則層,與方案層的物源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及致災因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層次結構模型采用1~11標度法,逐項就任意2個評價指標進行比較,同時參考專家意見,確定它們的相對重要性并賦以相應的分值,對樣品進行泥石流溝綜合評價預測時,各項目得分總和用Z表達式:
(9)
δ(m,n)即判別樣品在m項目n類目的反映各項目按所處類目等級,落在哪個類目,則取該類目分值,其余3個類目取0,計算出各項目得分總和Y值后,根據下列原則進行評價預測:若Z值>25分,且松散固體物質儲量,流域相對高差、溝谷長度及流域切割密度4項總分又大于10分時(即X6+X3+X2+X5>10),則可判定其為泥石流溝.
其危險度評價如下: Z≥ 135時,評價為極嚴重危險
129≤Z< 135時,評價為嚴重危險
96≤Z< 129時,評價為中等危險
Z
根據現場收集資料進行評判,拉古子泥石流溝運動特征的計算和查閱相關資料得到 泥石流溝的基本數據:流域面積F1=5.85Km2、溝谷長度F2=4.45Km、流域相對高差F3=521m、主溝比降F4=26.7%、流域切割密度F5=3.3、松散物質動儲量F6=1.717x104m3、泥沙補給段長度比F7=0.4、植被覆蓋率F8=40%、溝床彎曲系數F9=1.2、形成區山坡平均坡度F10=40°、24小時最大降雨量F11=70mm。
根據上表統計得拉古子溝各項目總得分為Z=105,屬于中等危險泥石流。
5結論
在泥石流危險性評價中,野外評判較為重要,有經驗的專家或地質工作人員通過野外實際調查,并結合自身經驗,往往能比較準確的對泥石流危險性做出較為可信的評判,然而,主觀因素對這類方法的影響比較明顯,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基于層次分析的數量化綜合評判是利用野外調查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加工整合,再利用數量化理論的知識對泥石流溝的危險性進行相對較為合理的評判,這種手段大大減少了主觀因素的影響,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故需要對該兩種評判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取長補短,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通過計算,基于層次分析的數量化方法泥石流危險性評判結果和現場初步評判結果吻合,說明評判結果具有很大的可靠性。
[1]蔣爵光.鐵路工程地質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68-69.
[2]李闊,唐川.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進展[J].災害學,2007,22(1):106-111.
[3]陽吉寶.數量化理論在確定滑坡穩定性影響因素中的應用[J].數理統計與管理,1995,14(2). 7-11
[4]劉豹,許樹柏,趙煥臣等.層次分析法―規劃決策的工具[J]. 系統工具,第2卷第2期.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