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6 16:22: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西醫學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形神統一觀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內容。“神”是人體系統的一種整體特性和機制。人的這種神來自何方?起于何時?《靈樞·本神》:“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由此看出,“神”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先有人體構成物質精才有了思想意識上的“神”。人的生命活動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物質、能量代謝為主的生理性活動;另一類是精神性活動。《養老奉親書》:“主身者神”,說明在人體統一整體中,起統帥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統帥調節下,生命活動才表現出各臟器組織的整體特性、整體功能、整體行為、整體規律。因此,無論是個人養生還是臨床醫療,都必須重視“神”的作用。這一點與現代科學對人體整體健康的觀念相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關于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衰弱。”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中醫歷來強調“神”在健康方面的主導作用,無論是在生理、病因病機、診治養生等各領域都有著重要意義。《素問·移精變氣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在病因方面,中醫可以分為外感、飲食、情志、先天四個方面。《靈樞·口問》:“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在治療上同樣強調通過“調神”達到養生與治療的目的。《靈樞·師傳篇》:“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幵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歷代醫家認為:“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主張心身同治。也就是要清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調動病人積極性,增強抗病能力,改善身心狀況,達到治療目的。《素問·湯液醪醴論》:“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此,如果不解決“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的情志因素,不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疾病是難于治愈的。《黃帝內經》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心理過激而產生不同的生理變化,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靈樞·雜病》:“噦……大驚之,亦可已。”由此可知,對于心理而致的噦發不止,可采用心理轉移法來治療疾病。《素問·至真要大論》“驚者平之”的治則,是針對驚悸不安的病癥,采用平肝鎮靜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素問·五運行大論》:“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總結出一套獨特而系統的五志相勝理論。中醫凡此“形神統一”、“五臟主五神”、“七情氣機論”、“情志相勝”以及獨特的調養情志手段等內容有著鮮明的特色與完整理論體系,應該加以整理、發展和完善,相信對推動現代心理學發展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2中醫“神”干預療法應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中醫把治療對象看作是一個完整人,反對“機械論”,尊重人的精神心理。但目前中醫臨床上對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缺乏,甚至有些醫生步西醫后塵,根據化驗結果開處方,對患者病因、病機、誘發因素、治療過程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患者內心的心理感受更是無從顧及。據報道,臨床許多疾病都有精神心理因素在內,有些疾病甚至以精神心理因素為主。因此我們應積極釆用心理干預療法,既提高臨床療效,又能減少因藥物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如消化性潰瘍為常見病,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系經典的心身疾病之一。有研究運用領悟療法,合并藥物治療,患者采用心理咨詢的形式,每隔(1-2)周咨詢一次。每次咨詢均在精神科醫生指導下,患者對潰瘍病進行認識領悟,尋找可能的心理致病因素,對不良心理過程由精神科醫生進行解釋、啟發患者通過認識后領悟。治療(1-2)月后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藥物組。再如,當一個人被確診為癌癥后,即便是一位意志堅強的人,也會產生明顯的心理反應,而不良的心理反應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及預后。醫護人員面對癌癥患者應及時、正確地了解其各種心理需求,應用相應的心理照護方法,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引導患者正視現實,擺脫死亡的恐懼心理,使其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及其彌留之際生存的社會意義。
3中醫“神”的研究應給予足夠重視
盡管“神”在中醫理論體系學中有著重要地位,但在本世紀以前的長時期內,中醫學“神”的研究與臨床干預并未受到足夠重視。近現代很多中醫學研究還處于進行中醫藥“還原論、實證論”等現代微觀下的物質形態研究,這與中醫本身所固有的包括形神統一的整體觀、功能系統觀與鮮明的文化特點并不相符。因此,中醫科研也應充分注意其文化特點,不能僅釆用現在常規學科的范式和方法,而應該在天地整體、古今源流、文理方法等方面全面思考、發展、運用與展開,這樣對于中醫科學的健康發展才更為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學獨特的“神”相關研究已經引起了各國醫藥學者的重視。例如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1991年成立的補充醫學中心,是美國在西醫學院成立的第一個以研究中醫藥為主的綜合性補充和替代醫學中心。從1995年起連續被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評為全國中醫研究的杰出中心,其研究除了評估中醫藥、針灸療法外,還集中研究中醫身心療法如氣功、冥想療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機制。
函數概念是中學階段第一次用“數學關系概念定義法”給出的概念,它揭示函數概念本質的方法與之前的數學概念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如何理解函數概念之中蘊涵的數學關系是學生建構函數概念的基礎,建構函數概念的基礎是變量和對應.然而,“變量”,“對應”等詞匯,教材并沒有給出比較明確具體的定義,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認知結構上相關知識節點的缺失,導致了學生對于函數概念理解上的障礙。另外,函數概念的表達形式不唯一(前面也談到有七種之多),每一種表征形式又都可以獨立地表示函數概念高一年段是學生一生中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和轉折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從經驗型占主導逐步向理論型占主導轉變,并且迅速進入理論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最為活躍,有著明顯的個人意識和獨立意識,他們獨立處理這是一個與其它數學概念不同的地方,有時還需要同時考慮函數概念的幾種表示形式,協調好各種表示形式之間的關系,并根據需要在各種表示形式之間進行轉換,這也會導致函數概念理解上的障礙。
另外,在函數概念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能進行數形結合的思維運算,進行符號語言與圖形語言之間的靈活轉換。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數與形基本上是割裂的。這就要求學生的思維能在靜止與運動、離散與連續之間進行轉化。但學生的思維水平還處于很不成熟的階段,他們看問題往往是局部的、靜止的、割裂的,還不善于把抽象的概念事例聯系起來,還不能用辯證思維的思想來理解函數概念。這與函數概念的運動、變化、聯系的特點是不相適應的,這又是造成函數概念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案例,在講解函數概念所揭示的對應關系必須是“一一對應”或者“多對一”時,我采用了射擊手打靶的例子進行比喻,可以是一個人打一次靶,也可以幾個人打一次靶,不能一個人同時打出幾個靶來,這樣就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了“一一對應”和“多對一”的對應關系。借助軍訓演習中的實例,進行函數概念的直觀教學,既起到了化抽象為直觀的教學效果,又使得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有效的促使學生實現函數概念過程的內化。
通過函數的表征形式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于函數概念本質的理解,在所執教的實驗班級特意加強了對于函數表征形式的教學,具體實施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去表示相同的函數。
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太關注同一函數不同的表達形式聯系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在理解函數概念時,往往會用單一函數的表征形式來代替某一類型函數,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函數的本質。在實驗班級的教學中,進行函數關系式的教學時,不拘泥于教材形式,從發展學生的能力入手,讓學生體會用多種表征形式去表示同一個函數,教學效果明顯。
我們知道,數學概念具有過程和對象的雙重屬性,所以它既是邏輯分析的對象,概念的教學過程應該又是具有實現背景和豐富寓意的建構過程,展示數學概念的生成過程尤為重要.無需贅言,在現行新課標教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材為例)的編排上,教材內容就充分體現了函數概念具有過程與對象的雙重性的這種特點。
筆者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很好的達到直觀教學的目的。如案例,在函數概念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還可以達到如下三種目的:
(1)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對應”與“變化”.復制用word或excel制作的表格,打開“圖標”菜單/繪制點/選擇粘貼數據,就可以繪制與表中數據對應的點(幾個特殊的點),然后再用折線連接這些點.這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函數值與自變量對應的過程。還可以從整體上直觀的認識“函數的變化有一定的趨勢”,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函數關系(對應)及函數變化規律的理解,也為函數單調性等其他函數的性質的學習做了鋪墊。
(2)展示軌跡的形成過程。例如,利用幾何畫板畫出函數y=x2+2x的圖像。借助坐標軸上的動點A及根據函數關系式繪制函數圖像上的一個動點B,通過移動點A來體現關聯點B的運動,而后利用軌跡跟蹤,很快的畫出函數的圖象。
(3)利用幾何畫板的軌跡跟蹤功能,可以直觀體現函數關系中的因變量與自變量間的對應關系,還可以體現表達式、圖像、函數性質間的依賴關系。又如,利用幾何畫板畫出帶參數的函數y=ax2+bx+c的圖象(以a>0為例),以線段a、b、c的長度值代替函數中各項的系數。通過改變線段的長度,通過動態圖像來研究系數a、b、c對于二次函數圖象的影響。
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論型的抽象思維,充分利用與函數概念相關聯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符號,進行邏輯直觀方式的教學,極大幫助了學生對于函數概念本質的理解,促進實驗班級的學生對于函數概念的知識建構。如案例,在實驗班級實施函數概念教學時,我關注函數概念的結構,從結構入手,利用概念邏輯上的直觀進行教學改革實驗。首先,抓住函數概念定義中的幾個關鍵詞,如“非空數集”、“確定的對應法則f”、“任意一個數x”、“唯一確定的數f(x)”、“f:AB”。其次,從函數概念定義的結構上進行分析,定義包括三個部分:定義域、值域以及對應法則,分析了這三個部分的特征,建立起與初中的函數概念(“變量說”)之間的聯系。定義域A是自變量x的集合,值域B是函數值y的集合,它們都是非空數集;對應法則f不但是確定的,而且它能使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唯一的象)與之對應。通過對結構的剖析,使學生明確兩個函數,當且僅當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完全相同時(或者只需要定義域與對應法則完全相同時),這兩個函數相同,與究竟用什么字母表示完全無關。
如案例,請解答如下一組求函數的定義域的題目:
1、已知函數f(x+1)的定義域[a,b],求函數f(x+1)的定義域;
2、己知函數f(x+1)的定義域為[a,b],求函數f(x)的定義域;
3、已知函數f(x+1)的定義域為[a,b],求函數f(x-1)的定義域。
簡析,此類問題是關于抽象函數的定義域的問題,要想順利求出本題組的答案,學生必須弄清楚f(x+1)、f(x-1)、f(x)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白在三個函數中自變量分別是什么?本題組的解答,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導致函數概念概念學習障礙的原因,既有函數概念本身的因素,例如函數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等:也有當前教育評價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教師和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717(2012)01-0032-03
TCM 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Bloodrheology
JIA Chunxia1, ZHANG Yuyan2,WANG Zhengliang1, SHEN Chunyan1
(1.Zhejiang Care Hospital, Hangzhou 310005,Zhejiang,China;
2.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CM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blood rheology. Methods: We collected 4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TCM therapy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ree week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hil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with 4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ot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40 patients with comparing the healthy old man. Results: ①Whe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the depression symptoms (HAMD scale points) whole blood viscosity (120 s-1, 70 s-1 and 30 s-1),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high cut, reduction in low shear cut and red), plasma viscosity, gathered index, RBC deposited as index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17 points) and 40 patients without comorbid recipients compared, comorbid group of whole blood viscosity (120s-1, 70 s-1 and 50 s-1), whole blood viscosity (high cut, reduction in low shear cut and red), plasma viscosity, such as deposited index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not comorbid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P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hemorheology;depression;sticking sluggish blood disease
腦梗死是老年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除有各種軀體癥狀外,還常伴有情感障礙,其中以抑郁較為多見。老年腦梗死后抑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效果和生
活質量。為了解老年腦梗死后的抑郁癥狀與血液流變學改變的關系,我們對此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0年5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連續入院的老年腦梗死患者82例為對象,均符合1994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標準,且經頭顱CT或MRI證實。排除昏迷、運動性和感覺性失語、精神障礙、癡呆、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有抑郁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者。其中42例伴發抑郁癥狀: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發作的診斷標[1],入組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總分>17分[2];40例不伴發抑郁癥狀;另取本地區門診非吸煙飲酒的健康體檢老人40例做對照。3組性別、年齡均具可比性(均P>0.05)。
1.2 方法
1.2.1 量表的評定 所有對象于入院3天內完成HAMD評定,治療 3周后再評定1次。
1.2.2 血液流變學檢測 所有對象于入院第2天上午6∶00-7∶00空腹采集靜脈血4mL,應用北京宏潤達(HRD)血液流變學生物化學儀器進行血液流變學12項指標的檢測;伴發抑郁癥狀組經中醫藥治療3周后再如法檢測1次。
1.2.3 治療方法 伴發抑郁癥狀組給予中醫藥復方制劑(解郁湯)結合銀杏葉注射液治療,解郁湯基本方藥:佛手柑12g,桔梗12g,柴胡12g,當歸9g,川芎12g,炒赤芍12g,炒白芍12g,郁金12g,川牛膝9g,夜交藤9g。患病日久兼見腎氣虛者,加制首烏12g,胡桃肉18g,淮山藥20g,益智仁18g;伴血虛征象者加阿膠珠12g;久病血瘀化熱者,加用桑葉12g,12g,鉤藤9g。日1劑,煎分早晚溫服。銀杏葉注射液20m加入Inj 5%GS 250mL靜滴,1次/日。
1.2.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輸入電腦,應用STA-TA 3.1軟件包處理,進行t檢驗、配對t檢驗和相關分析。
2 結 果
2.1 老年腦梗死患者抑郁癥狀與血液流變學指標的相關分析
表1所示,伴發抑郁癥狀組的血液流變學中,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呈顯著正相關(P<0.05~0.01)。
2.2 伴發抑郁癥狀組經中醫藥治療前后與非伴發抑郁癥狀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比較并與健康組對照
表2所示,伴抑郁組42例(HAMD總分>17分)與40例不伴發者比較,伴發組的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50 s-1)、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都顯著高于對照(非伴發組和健康組,P<0.01),通過中醫藥治療后這種差異減輕甚至消失(P<0.05~0.01)。
2.3 伴發抑郁癥狀組經中醫藥治療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值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減分值的相關分析
表3所示,伴抑郁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s-1)、與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壓積等指標經中醫藥治療3周的變化值與抑郁量表的減分值呈顯著正相關(P<0.05~0.01)。
3 討 論
老年腦梗死后抑郁癥狀患者普遍存在高黏滯血癥。1981年Zadar和Dintenfass發現焦慮、抑郁癥、神經癥等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所改變,從而提出精神血液流變學的(Psychohaemorheology)概念[3]。有學者認為精神因素可引起高黏滯血癥,其原因可能與體內兒茶酚胺等介質的含量有關。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減慢,增加了紅細胞和血小板凝集,微循環的有效灌流量減少,導致腦及機體的生理功能改變[4-5]。因此,對老年腦梗死后抑郁癥狀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測和治療前后的對照分析對于了解病情、指導用藥、觀察療效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中醫認為腦卒中后抑郁病機有情志失調、臟腑失調或痰瘀閉竅致郁等[6],尤以肝郁至病論者為多[6]。近年來發現該病種患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西醫抗抑郁藥有療效不穩定,口干、惡心、便秘、嗜睡等不良反應,而中草藥復方在治療精神心理疾患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次研究通過中醫藥復方制劑(解郁湯)結合銀杏葉注射液治療,解郁湯方中柴胡、郁金、夜交藤、佛首柑解郁寬胸安神,當歸、川芎、炒赤白芍補血活血,川牛膝、桔梗引血下行,結合銀杏葉注射液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共奏疏肝理氣活血解郁之功效。
近年研究證實:柴胡中柴胡皂苷具有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當歸有抗凝作用,還可使紅細胞壓積下降,全血黏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赤芍、川芎和郁金可以降低各種切變率下的血液黏度,降低紅細胞聚集性的作用;丹參除能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作用外,還因抑制血小板黏附作用而使血液黏度降低,增加組織血液灌注[7-8];銀杏葉提取物銀杏總黃酮具有擴張冠脈血管、腦血管,改善腦缺血產生的癥狀和記憶功能。
本次研究發現:入組時老年腦梗死患者的抑郁癥狀(HAMD量表分)與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都呈顯著正相關(P<0.05~0.01)。還發現:伴抑郁組42例(HAMD總分>17分)與40例不伴發者比較,伴發組的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s-1)、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都顯著高于對照(非伴發組和健康組,P<0.01),通過中醫藥治療這種差異減輕甚至消失(P<0.05~0.01);另外:伴抑郁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 s-1)、與全血還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壓積等指標經中醫藥治療3周的變化值與抑郁量表的減分值呈顯著正相關(P<0.05~0.01)。
第五屆國際生物流變學與國際臨床血液流變學聯合會議(2008年)顯示當前血液流變學的發展特點,重視血液、血流與血管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重視這種相互作用所行使的功能[9]。此次研究通過動態觀察血液流變學改善情況與疾病好轉相關程度,為中醫藥治療老年腦梗死患者抑郁癥狀的療效提供了現代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S].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2]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特刊:134-135.
[3] Zadar,DintenfassL.Psychohaemorheology[M].United Kingdom:Pergamon Press,1981:97-110.
[4] 黃誠,邵勝利,柳振清.血液流變學在精神疾病治療上的運用動態[J].四川精神衛生,1996,9(2):139.
[5] 吳福喜,減德馨,程自立.抑郁癥血液流變學的研究[J].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8,8(6):342.
[6] 曲淼,唐啟盛.抑郁癥與中醫“郁癥”關系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7(1):5.
新課程改革使學生通過數學體會到其魅力和活力,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地學習從而獲得不同的發展。新的學習方式為: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思考中學、游戲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身體更多的感官參與學習,提高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與表達的能力、質疑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教師應借助生活體驗,化難為易;注重實驗操作,培養動手能力;挖掘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發展主動思維,探究創新,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我在教改實驗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探討。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目標,合理引入新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比如:在復習方程與不等式的知識時,我用講故事的方法開展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故事內容如下:龜兔賽跑,同時同地出發,全程2000米,烏龜每分鐘爬行40米,兔子每分鐘跑400米,兔子跑了一會就在途中睡覺,醒來后立刻以原速向前跑。
(1)若兔子不想輸給烏龜,則它在途中最多只能睡多少分鐘?
(2)如果兔子在途中睡1.5小時(烏龜和兔子的速度保持不變),且兔子不輸給烏龜,則路程至少為多少米?
分析:本題以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為原型,又適當創新,以“兔子不想輸給烏龜”為前提,計算兔子可在途中小憩的時間和最短的比賽路程,聽起來頗為有趣,算起來也不費力,主要考查形成問題的解法和一元方程及不等式的有關知識。
解:(1)兔子跑完全程需2000/400=5分鐘,烏龜跑完全程需2000/40=50分鐘。所以兔子若不輸給烏龜,它中途最多可以睡50-5=45(分鐘)。
(2)解法1:設兔子在第t分鐘趕上烏龜,則有400(t-60×1.5)=40t,解得t=100。所以兔子若不輸給烏龜,則路程至少為40×100=4000米。
解法2:設兔子若不輸給烏龜,路程至少為s米,則有s/40大于等于s/400+60×1.5,解得s大于等于4000。所以兔子若不輸給烏龜,則路程至少應為4000米。
問題解決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但學生由于年齡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對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不熟悉,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概率時,創設如下情境:妞妞和他的爸爸玩“錘子、剪刀、布”游戲,每次用一只手可以出“錘子、剪刀、布”三種手勢之一,規則是錘子贏剪刀、剪刀贏布、布贏錘子,若兩人出相同手勢,則算打平。(1)你幫妞妞算算爸爸出“錘子”手勢的概率是多少?(2)妞妞這次出“布”手勢,她贏的概率有多大?(3)妞妞和爸爸出相同手勢的概率有多大?“錘子、剪刀、布”游戲是伴隨孩子成長的常見游戲,讓學生倍感親切,易知每題答案都為1/3。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數學和許多領域有密切關系。在教學中處處留意,進行學科滲透,會大大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提出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 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發展, 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①可以說, 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此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圍繞著這個核心, 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一些新的學習形式。比如, 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方式。但就數學教學而言,這些新的學習形式所涉及到的知識專而不泛, 不適合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使用。數學知識體系中概念之間有著嚴格的邏輯關系, 包括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局部到整體的序列關系以及它們之間滲透的網狀式關系, 因此掌握數學知識不僅要了解與解決問題相關的知識, 更要理解數學概念、問題、內容之間的網狀式關系。而概念圖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采用簡明的圖形來表現復雜的知識結構, 幫助學生對所學得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本文擬就概念圖在中學數學中的意義及其運用展開論述, 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試圖探討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構建概念圖進行數學學習的問題。
2、概念圖及其理論基礎2. 1 概念圖及其特征概念圖最早是在19 世紀60 年由美國康乃爾大學教育系的諾瓦克(Jo seph D. Novak) 教授等人提出的。其最初的作用只是作為一種研究和評價的工具, 但是隨著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及其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 人們發現這種方法和技術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完整地知識框架體系非常有效, 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所編制概念圖的過程來改正他們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誤解或錯誤觀點; 另外構建概念圖與數學知識體系特點以及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因而特別能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概念圖的定義在國內有很多版本, 比如有人認為:“概念地圖也叫“心智?思維地圖”(m ind map )、“心智?思維工具”(m indtoo l) , 是指學習者對特定主題建構知識結構的一種視覺化表征。②”更有人把有概念圖定義為:“概念圖是用來闡述(表征)、組織和管理知識的一種工具。”③綜合上述有關概念圖的各種表述, 我們認為概念圖其實就是通過采用圖形的表現形式對概念及其之間關系的一種直觀的或生動的表示, 是人們思維過程可視化的一種工具。它通常是以綜合、分層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空間網絡結構圖。概念圖包括三個要素: 節點、連線, 聯接詞。概念圖有四個圖表特征: 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和層級結構。2. 2 概念圖的理論意義概念圖最早是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建立起來的一種用于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奧蘇貝爾極力強調, 學習者必須自己發現知識的意義, 并將之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加以融會貫通, 這才是有意義學習。促進有意義學習的一個有效策略就是在新的概念和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之間建立連接。概念地圖就是這種策略的極好例子。概念地圖使用節點代表概念, 并用連線表示概念的上下位關系或組合關系, 這樣的層次排列反映了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學習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 并且不斷地向網絡添加新內容, 然后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外化。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可以對概念圖進行很好的詮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不是把外部知識直接輸入到心理的簡單過程, 而是主體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 通過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動建構新的理解和心里表征的過程。概念圖以圖解的形式展現了個人的觀點和思維, 反映出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的理解, 而通過概念圖的繪制還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概念以及所掌握的概念是否正確; 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以及對概念圖的不斷修改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概念圖學與用的過程3. 1 學習繪制概念圖在學習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中, 重要的是要先從人們熟悉的知識領域開始。因為概念圖的結構取決于它們的應用背景, 所以最好是找一段課文、一節課或一項主題活動, 或者找一個自己正在試圖理解的題目或問題。如果知識領域已經選定, 那么接下來就要去鑒別出這個領域中經常應用的關鍵概念。通常有15 至25 個概念就足夠了。逐一將其列出, 并將它們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比如把一般、最具涵蓋性的概念放在最高位置, 再將其余的子概念按層級排放在關鍵概念的下方。雖然這樣的排列是粗糙的, 但它在我們制作概念圖的初始階段卻是有幫助的。我們或許可以稱這個概念序列是一個停車場, 因為我們將要把“車子”搬到概念圖中我們認為最適合它們的位置上去。當然, 如果制作者認為某些概念與這個圖中的其他概念并無什么關聯, 那么在概念圖制作完了以后, 這些概念可能就留在了這個停車場上。最后就是去構建一個初步的概念圖了。我們把所有選出的概念寫在粘貼卡片上, 象帖郵票的方式來進行。采用粘貼卡片的方法可以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工作, 讓大家在一起把寫有不同概念的這些卡片貼在白板上或紙上, 并根據需要左右上下方便地移動它們。當然我們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程序, 因為軟件工具可以方便地移動概念和相關的連接語句, 極大地方便人們對概念圖的修改和調整。④不過我們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徒手繪制即可, 雖然利用計算機軟件繪制會更為便捷, 但是在中國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的。采用粘貼卡片的方法, 耗時太多, 也不方便。而采用手繪可以不受工具的限制, 可以隨心所欲, 發散思維, 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缺點就是不利于修改, 一幅概念圖需要重復繪制, 浪費時間, 不過重復繪制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加強記憶。3. 2 概念圖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本節詳細介紹如何在課堂上引入概念圖及學生對實施的反應。我們選擇的對象為高中二年級一個班的學生。具體過程:首先用幻燈片的形式向他們介紹概念圖的含義、作用以及概念圖的編制方法和操作程序, 然后由學生閱讀教師繪制的概念圖, 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概念圖的特征, 以及讓他們可以模仿制作概念圖, 為接下來讓學生自己繪制概念圖打下基礎。在學生充分理解了概念圖的意義之后, 就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 根__據學習內容嘗試概念圖的繪制。下圖是一位學生第一次繪制的概念圖。初次接觸概念圖的概念, 學生繪制的概念圖都是非常的簡單就如該同學的圖形一樣。但是在準備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中, 學生思考這個領域中的關鍵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也就是說, 創建概念圖幫助學生經歷了: 整理資料, 整合知識, 整理思路, 表現知識, 修正與完善這樣一個反思的過程, 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與發展。概念圖的繪制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知識結構的過程。隨后, 讓十個同學一組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個體的概念圖反映的是學生自身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而通過小組討論既可以相互觀摩, 使各自的認識得到完善與拓展。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的精神。可以說通過對概念圖的不斷修改不僅有助于學生優化他們的思考過程, 促進他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鑒別能力和學習能力。下圖是一個小組討論后的概念圖。從圖形中也可以看見同學的進步。
最后一個環節則是進行全班討論, 展示小組制作的概念圖,由小組成員講述他們的想法, 讓其他同學進行質疑、補充, 在這樣不斷的討論的過程中, 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不僅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也使知識內化, 為以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提取和應用這些知識打下基礎。實踐表明, 學生繪制概念圖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促進他們積極思考, 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從這個圖形中也明顯可以看出學生的進步, 另外在課后學生都表示以往采用文字進行記錄總是看了前面忘了后面, 看完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了解了多少,而通過繪制的概念圖, 再看書就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缺陷, 而且通過小組討論, 跟同學交換概念圖觀摩, 能受到很多的啟發。當然這樣的一節課,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不大, 但是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培養學生, 讓他們養成繪制概念圖的習慣, 這樣,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學習效果將會大大增強。
1.初中階段的概念學習是化學啟蒙教育.學生到了九年級才開始學習化學,雖說南通的中考化學與物理合卷只有60分的權重,但是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之旅而言,初中化學學習是啟蒙階段.注重初中化學概念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初中化學是一門學生新接觸的自然科學類學科,初中學生處于好奇心特別強烈的階段,對于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教師應從可視化、生活化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出發,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逐步接近事物的化學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概念是學科學習的基礎.化學學習不可缺失概念學習,概念是學科學習的基礎,概念是學科學習的核心,是人們通過化學實驗的觀察和研究抽象出來的變化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本質的屬性,基礎性體現在是學生化學學習的知識基礎、思維基礎.正因為是基礎,所以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化學概念學習的準確性、直觀性和思辨性.
3.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化學學習離不開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而觀察什么?分析的切入口在哪里?實驗的設計方案如何?都需要一定的基礎性知識作為支撐,這就是基本概念的作用.以概念為基礎進行實驗的設計與觀察,在探究或驗證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4.促進化學的系統化建構.知識是系統化的.這種系統化在概念間的邏輯順序和關系中體現得更為突出.初中化學概念在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起到前后聯系和遷移的作用.從整個初中化學的知識體系來看,概念繁多而且瑣碎,學生只有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并以此為生長點找到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借助于概念在大腦中形成有效的知識圖式,才是有意義和長久的記憶.
二、基于意義學習理論的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策略
1.基于“圖式標識”的課堂教學策略.從化學概念的構成來看,其圖式往往涉及幾個相關的子圖式.這些子圖式對于學生正確理解化學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講“單質”和“化合物”時,筆者引導學生抓子圖式,從“單質”定義的圖式上看涉及兩個重要的子圖式(即概念的關鍵詞)有兩個:“同種元素”和“純凈物”,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學生對“單質”概念的整體把握就到位了;“化合物”的概念,抓住定義中的“不同種元素”和“純凈物”這兩個關鍵詞,學生對“化合物”概念的整體把握就到位了,然后從兩個概念的子圖式出發,對比兩者,學生對概念之間的聯系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分,再用PPT展示例題,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檢測.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一學期,還沒經歷過這樣的考試,我認為有必要告訴孩子什么是期末考試。既要讓孩子明白期末考試怎樣進行,又要讓孩子們的思想重視認真復習,同時也不能給孩子們過重的負擔,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開始復習的第一天我用5、6分鐘從三方面方面給孩子講,期末考試的作用——考察這學期你學習的知識,是不是學會了。期末考試的方式——全年級、全校同學同時開始,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卷子。考試那天咱們班不是鄭老師讀題,換其他的老師,你要養成耳聽題、手指題的習慣,認真讀懂題目要求。期末考試的重要性——考試完就要過年了,你們一定會去爺爺奶奶家,親戚、朋友家走走串串,別人一定會問起你考試的事情,你一定要努力復習,取得好成績,高高興興過新年!
二、回顧整理,我學習了什么?我學會了什么?以后還要學什么
每次新學期開始我都會讓孩子看看目錄,這學期我要學習什么?復習時也應有回應,讓孩子回顧梳理自己學習了什么知識。我會提醒孩子,現在請打開你的便攜式“小電腦”,開始搜索——我學會了什么?看誰說的多?在孩子的交流中,我以提綱的形式匯集梳理出學習的內容。
我認為復習不僅培養孩子由繁到簡的能力,而且要培養孩子由簡到繁的能力,于是我要求孩子進行細致的思考,每個知識你學會了什么?舉出一些例子來說明。課堂上我是這樣說的:假如我現在是位老奶奶,你能告訴我認識鐘表是學啥的呀?孩子說:認識鐘表,我知道了時針、分鐘,會認整點、半點。再比如:還有的孩子說分類我學會了,學習用品分一類,玩具分一類。把兩部分東西合并起來,用加法,從整體里拿走用減法……
三、不能貪多,每天突破一個重點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復習的知識不能過多。一天一個或兩個單元的知識就可以了,復習的時間三十分鐘,余下的十分可以用來鞏固練習,或總結今天的復習情況,或布置明天復習的內容,讓孩子預習。所以三十分鐘的時間,就要抓住重點復習,選擇的練習也一定是精心挑選的。比如在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時,重要的知識點有:數的意義,表示多少、表示順序;數的順序與大小;數的組成。我設計的練習:1.請把左數第五個涂上紅色,右數三個涂成綠色。2.與12相鄰的數是( )和( )。3.( )18 1614( )( )8。4.十位上是1,個位上是3的數是( )。5.看圖寫數。(略)
四、換把勺子,孩子們主動“吃”
“換把勺子,讓孩子主動吃”由我家寶寶吃飯想到的,那天我給他買了一把新勺子,同樣的大米稀飯,他吃了一大碗。我們的學生學習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復習的時候,都是學過的舊知識,如果還是常規式練習很難激發起孩子的興趣。比如:在復習計算的時候,我設計不同的形式練習。單個計算的算式我變換成摘蘋果、送信、找鑰匙、種花等形式。連續計算的式子我變換成跳舞題、火車題、破譯密碼題等。
五、每天總結,爭當復習小能手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與具體的雙重性,數學概念既然代表了一類對象的本質屬性,那么它是抽象的,以“矩形”概念為例,現實世界沒有見過抽象的矩形,而只能見到形形的具體的矩形,叢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學概念“脫離”了現實。由于數學中使用了形式化,符號化得語言,是數學概念離現實更遠,即抽象程度更高,但同時,正因為抽象程度愈來愈高,與現實的原始對象聯系愈弱,才使得數學概念應用愈廣泛。但不管怎樣的抽象,高層次的概念總是以低層次的概念為具體內容。且數學概念的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部分,就整個數學體系而言,概念是一個實在的東西。所以它即抽象又具體。
數學概念還具有邏輯關聯性。數學中打多數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原名)基礎上形成的,并采用邏輯定義的方法,以語言或符號的形式使之固定。其他學科均沒有教學中諸如概念那樣具有如此精準的內涵和如此豐富,嚴謹的邏輯關系。
數學概念教學是中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學好概念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一環。一些學生數學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別是像我校這樣普通中學的學生,數學素養差的關鍵是在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應用和轉化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抓好概念教學時提高中學生數學教學質量的帶有根本意義的一環。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學的契機,以提高大多數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時,數學素養的提高也為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以及必要的保障。
從平常數學概念的教學實際來看,學生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其一是有的學生認為基本概念單調乏味,不去重視它,不求甚解,導致概念認識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學生對基本概念雖然重視但只是死記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徹理解,只有機械的,零碎的認識。這樣久而久之,從而嚴重影響對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比如有的同學在解題中得到異面直線的夾角為鈍角,有的同學認為函數與直線有兩個交點,這些錯誤都是由于學生對概念認識模糊造成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數學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對數學概念的掌握的程度。
二、數學概念的教學形式
1.重視概念的本源,概念產生的基礎,體驗數學概念形成過程。
學生如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像數學家那樣去“想數學”,“經歷”一遍發現,創新的過程,那么在獲得概念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學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重視在教學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入時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礎。概念引入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想,即讓學生依據已有的材料和知識作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讓學生經歷教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階段,猜想作為數學想象表現形式的最高層次,屬于創造性想象,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比如,在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距離與概念,傳統的方法是給出異面直線公垂線的概念,然后指出兩垂足間的線段長就叫做兩條異面直線的距離。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一下過去學過的有關距離的概念,如兩點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距離有什么特點,發現共同的特點是最短與垂線。然后,啟發學生思索在兩條異面直線上是否存在這樣的兩點,它們間的距離是最短的?如果存在,應當有什么特征?于是經過共同探索,得出如果這兩點的連線段和兩條異面直線都垂直,則其長時最短的,并通過實物模型演示確認這樣的線段是否存在,在此基礎上,自然地給出異面直線距離和概念。
2.挖掘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對已有概念的繼承,發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等原因,很難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個層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數的定義,經歷了以下三個循環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
(1)用直角三角形邊長的比刻畫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2)用點的坐標表示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由此概念衍生出:三角函數的值在各個象限的符號;三角函數線;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三角函數點的圖像性質;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等。可見,三角函數的定義在三角函數教學中可謂重中之重,它貫穿于與三角有關的各部分內容并起著關鍵的作用。
3.尋找新概念之間的聯系,掌握概念。
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常表現出多重困難,如,解題死套公式、分析問題思路刻板、概念能背不能用;究其原因,是他們還沒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特別是一些初中物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面對接踵而至的高中物理新概念,常處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認為,物理概念地獲得,是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進行重新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所理解的“物理概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地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教師應關注如何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為基礎來建構新知識體系。實際上,高中學生形成的“錯誤概念”常常是難以自我改正的,因為高中學生不可能進行過多的自我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物理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特別是主動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環境中,使學生牢固掌握物理概念。
一、重視積累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經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一切新的學習都是建立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在某種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學習成果。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物理是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學科,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經驗是學生學習物理的起點。難以想象,一個對自然現象沒有足夠感知能力的學生,僅憑理論學習和抽象思維就能學好物理。高中階段物理所涉及的經驗范圍廣泛,從宏觀的天體運動到微觀的核子,從光的傳播規律到電磁波,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直接經驗。如果問題涉及的感性知識不在學生的常規記憶中,那么部分學生就有可能在識別問題時發生困難,導致他們不能及時建立有效的物理模型。因此,感性知識經驗不足成為高中學生難于掌握物理概念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給學習者提供最合適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信息技術成果的有力支持。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示意圖、動畫、錄像等教學手段引入物理課堂,給學生以多方位的視、聽感受,彌補他們感性經驗的不足。比如,在“機械波”一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做課堂演示實驗,還可以播放關于橫波和縱波的Flas;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觀察到的縱波,通過動畫可以清晰穩定地表現出它的振動方向及疏密相間的特征。通過這些感性刺激,學生就有可能建立比較牢固的機械波模型。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地震波的科普材料,讓學生知道一個復雜的波源能同時釋放出縱波和橫波,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兩種波傳播速度的不同。這樣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學生積累日常生活中難以企及的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經驗。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從感性知識經驗中提煉出正確的物理模型,為學生全面掌握物理概念做準備。
二、防止學生已有概念體系的錯誤遷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當學生學習新概念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已有概念的內涵,而不是假設學生的思維邏輯發生錯誤。學生學習物理新概念的過程中,有一個原有概念激活階段,學生常不自覺地套用舊的概念體系去解釋新概念,即學生已有概念體系發生了錯誤遷移,導致學生難以正確理解新概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原有概念體系在他學習新概念時可能存在的“負面作用”,要對學生所謂的“錯誤概念”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學生難以建立新概念的原因。
在新舊概念的銜接過程中,學生不成系統的舊概念體系一旦發生不恰當地遷移,就會成為他們學習新概念的阻礙。進入“電磁振蕩和電磁波”這一階段的教學后,很多高中學生關于波的概念還停留在機械波中橫波和縱波的物理圖像,因此,對電場和磁場相互激發形成的電磁波的波動特征難于理解。他們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光的偏振現象證明光是橫波后,把光簡單歸屬于機械波中的一種橫波,導致不能理解光的電磁說。這時,教師就要牢牢把握波的基本特征――周期性的運動形式在空間的傳播,來分析電磁波和機械波的波動性本質。教師要強調:機械波傳播的是周期性變化的機械振動,電磁波傳播的是周期性變化的電磁場。教師把“周期性”作為電磁波新概念與原有機械波概念之間的聯系,來防止學生將機械波的原概念知識錯誤遷移。
三、學生已有概念體系的巧妙利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可以被教師喚起,與新感知的概念一起,通過概括和深化,總結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種概念在更高層次重新建構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激發學生主體的想象力來實現的。物理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單靠教師針對概念的純理論分析,往往不能生動地表達出概念的內涵;學生常陷于“聽著有道理,過后全忘記”的狀態,難于理解很多物理概念涉及的實質意義。如果物理教師只著眼于抽象的邏輯推理,更會讓大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望而生畏。比如,“靜電場”這部分內容,一般只有十幾個學時,教學進程很快,很多學生在此猶如走進了一座由許多新概念組成的迷宮。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新概念與自己原有的相關概念相聯系,并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概念體系。
如靜電場中的場強和電勢問題,對每個學生都是難點。教師可以從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的重力場出發,將靜電場與重力場進行類比。教師把場強E類比于重力加速度g,電量q類比于質量m,電場力公式F=Eq類比于重力方程G=mg;把電勢V類比于高度h,零勢面(點)相當于海平面或零高度點,電勢差u=V1-V2類比于高度差h=h1-h2。同時,通過對比正負電荷產生的靜電場及其場強方向,得出結論:負電荷產生的靜電場更類似于我們身邊的重力場。通過這樣的類比,學生就比較容易建立關于靜電場的物理模型。總之,教師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如類比、比喻的方法,從學生已有的物理概念體系中巧妙引出新概念,幫助學生把自己的概念體系從一個層次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層次。
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探究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且,對怎樣建構知識的過程性評價比對結果的評價更為重要。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知識,而更要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物理實驗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掌握物理學中孕含的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途徑。物理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教會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保持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課堂實驗尤其是學生實驗課時不多,因而教師對實驗內容要深挖精講,不可一帶而過。在有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課堂教學中,可專門安排一節綜合性實驗課。先讓每個學生做自由落體實驗并取得一條紙帶,然后指導學生在實驗報告上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g。然后,再安排學生做一個小車從光滑的斜坡滑下的實驗,也每人取得一條紙帶。教師指導學生對比兩條紙帶的異同,得出結論:斜坡滑車也是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但加速度的大小要小于自由落體。然后,再增大斜坡的傾角,做同樣的實驗,得到第三條紙帶。通過三次實驗的數據分析,學生再得出結論:斜坡上小車下滑的加速度小于g,并隨著斜坡傾角的增大而增大。這樣的實驗對比有三個好處:1.教會學生用打點計時器做各種勻加速直線運動實驗的基本方法,防止學生產生打點計時器只能做自由落體實驗的錯覺;2.學生直觀地感受了初速度為零而加速度不同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理圖象的異同;3.為以后進行斜坡上物體的力學分析作了很好的鋪墊。這樣深入的實驗課,能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的知識概念體系,對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幫助很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堂實驗,主動去發掘物理實驗的內在價值,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學中孕含的科學思維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作為高中的物理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積極利用所有的教學信息資源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真正的掌握物理概念。
參考文獻
[1]金洪源.學科學習困難的診斷和輔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醫學人文學的出現既不是文人學士的附庸風雅,也不是書齋里的思辨清淡,而是隨著現代醫學所遭遇的倫理困惑和當代生物醫學遭遇到的種種難題,由社會和醫學本身為解決上述難題和當前醫德醫風問題并思考未來醫學性質及目的而主動提出的。但是其概念較為含糊,人們常常把它和人文醫學作為同義詞,相互取代。其實醫學人文學一詞迄今尚無規范統一的定義,但有一點為學者們都認同,即它是一個學科群而不是一門學科。當代的醫學人文學是以生命倫理學為核心的一個學科群,由于直接促成醫學人文學的興起的原因,是發生在醫學領域中那些生死兩難的問題,生命倫理學首當其沖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但是,倫理問題不是孤立的,常常與社會、法律相連,因而當代的醫學人文學是由醫學社會學、醫學法學、醫學哲學等學科群構成,其核心價值指向是維護人類生命的尊嚴和人的權利。
醫學人文學既然是一學科群,那么到底要涉及哪些核心學科?學術界存在一些爭論,并沒有一致的看法。如湖南醫科大學賀達仁將醫學人文學劃分為6大類4個分支約118門課程,北京大學醫史研究中心張大慶則主張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和醫學法學以及醫學社會學作為醫學人文學的核心課程。一般來說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醫學人文學的內容應涉及或包括醫學倫理學、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法學、醫學美學、醫學社會學、軍事醫學、醫學戰創學、醫學與文學藝術、醫學與宗教等。
2醫學人文的內涵及概念
相比醫學人文學,醫學人文的概念更為含糊,一些學者認為醫學人文一詞不規范、不甚嚴謹,在應用上與“醫學人文學”、“人文醫學”等混淆使用。有學者認為醫學人文包含了兩層意義是指“人道的”醫學,強調的是對待他人的善行,如醫學研究、臨床治療中的倫理價值。另一層意義則是指人類的終極關懷與人性的提升,如批評人類控制自然的傲慢,承認“醫學的限度”;王一方認為醫學人文是一種姿態:關注人,注重人的價值,思考人的價值。它也是—種立場,基于一份學術與良知的平衡,一種理性與情感的張力,通過哲學、歷史、宗教的反思和批評,文學、藝術的滋潤;實現醫學目的不斷廓清,醫學終極價值的永恒追問:那就是“人的醫學”,以避免現代、當代生命價值的迷失。杜治政釋義,醫學人文是醫學技術中凝結的對人類生命關愛與尊重的精神,是醫療保健服務以行善為目的宗旨,它涉及醫學及保健服務的終極價值目標的定位,因而可以認為醫學人文是醫學的靈魂。
綜上所述,醫學人文的概念屬形而上,也可以說是—個哲學的概念,是探討醫學內在的人文性。由于醫學研究探索人的生命規律,是以人為中心的研究領域,這就意味著醫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相比有著極大的特別,就是醫學人文的本質特征,這是因為:①生命運動是人體的物質因素、精神因素的雙重作用,是主客觀的統一。人的心理、意志、情感、性格、意識,乃至人類社會的自我意識、文化等精神要素的運動,是生命運動不可或缺的基本內涵,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決定因素。生命運動不僅僅是人的物質(生理的)運動,同時更是精神(文化的)運動。醫學關懷生命,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極其重要的方面是人文關懷。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生存,更多的是尊嚴、價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因而,醫學應當成為求真、求美、求善的整體過程,而絕非僅僅看中人體的器官。③作為個體的生命運動的社會性,決定了醫學本身的社會性。從終極目標和價值而言,任何自然科學都是為人類社會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人類價值追求服務的。而醫學更具特殊的是,它直接以人為研究和服務對象,涉及人的一切,醫學就不能視而不見,自然將其納入自己的思考領域,進而自覺地把對個體的生命運動研究置于人類社會價值的思索一并進行。
醫學人文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突出醫學人文精神,就是人類關愛生命,在醫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二是醫學人文關懷,體現的是在醫學活動實踐過程中除了為病人提供必須的診治和康復,還要為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文化上的和情感上的服務,以滿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三是醫學人文價值,體現的是醫學的求真、崇善、尚美和醫學達圣。醫學人文價值的存在,不僅是理論上的,更是實際存在,這種存在是醫學內在的本質屬性。
據此,醫學人文可定義為:人們在整個醫學領域或醫學活動實踐中所涉及、所形成、所追求的精神方面的內容以及驅使人們進行醫學活動的心理指向和意志動力,是對整個醫學領域或醫學活動實踐中關涉醫學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人文價值以及對人的本質與特性、意義與價值等終極問題的探究。其內涵是:人性之上、生命之重、健康之高、人格之尊、追尋醫學的仁愛;集中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尊重、關心和愛護人。
3醫學人文學與醫學人文相互間的關系
首先,兩個概念的內涵與屬性不甚相同。醫學人文學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對現代醫學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不斷反思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興起的。由于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工程和醫學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創造了現代醫學的輝煌,但同時也使現代醫學出現了難以擺脫的困惑。醫學人文學以歷史、文化、宗教、哲學的視角,審視醫學的演化、追問醫學的意義、重塑醫學的價值,從而更好地理解健康與疾病,理解病患與治療,重新定位醫患關系,重建衛生政策和醫療服務的基石。因此它具有強烈的學科交叉性特質(學科內部、學科間交叉,其外延(內容)包括醫學美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人類學、醫學法學、醫學社會學、軍事醫學、醫學戰創學、醫學與文學藝術、醫學與宗教等。而醫學人文廣義上是較大的領域,涵蓋倫理、法學、醫德等,談及醫學人文,人們常常將之與人文精神相聯系,比如加強醫學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加強醫學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以提升醫學人文精神,所以醫學人文是一哲學概念,屬形而上,側重探討醫學內在、普遍、本質的問題。如關于醫學的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關懷、人文價值等,是與醫學科學、醫學技術相對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