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4 09:45: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心理學基礎入門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認為,教師要學點心理學是毫無疑問的,但當前的教師心理學學習中,也確實存在著學而不得法,學非所用的誤區。換言之,不是心理學不好,不是心理學沒用,而是沒有用合適的方法,學到有針對性的心理學知識。
1.師范心理課為什么不吸引人
每個班主任在從教之前,都接觸過心理學,但對于當年師范院校的心理學入門課程,很多人卻不大感興趣。教師對心理學的態度往往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原因何在?
傳統的心理學入門課程中,是以一個正常成年人的感知、記憶、理解為重點,多為基礎性的內容,離真正的教育管理實踐比較遠。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教師們為了更好地教育管理學生來學心理學,但學的卻是基礎的心理的腦機能、注意、記憶的特點之類,就當前師范院校的心理學課程設置而言,心理學課程與基層教師的實踐的脫節,確實存在。
2.自學心理學為什么容易不得法
正規的師范學習難以滿足需要,許多教師便轉向了心理學的自我閱讀,希望通過自學來提升心理學素養,然而,如果不了解學科架構,又會掉入另外的陷阱:
首先,當前的心理學圖書市場,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卻又良莠不齊。人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心理學涉及的內容可謂方方面面,圖書市場上以心理學為名的書也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這些圖書中,既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著述,也有很多以“心理學”為名的心靈雞湯類不靠譜的出版物。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去自助閱讀這些所謂的“心理學圖書”,不僅不能提升班主任教學管理的工作成效,說不定還“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其次,即使在正規、科學的心理學出版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補救性的心理知識,即關注的是如何去治療心理疾病,恢復心理健康。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或者是心存困擾的人群,閱讀一下或許不無裨益,但是,班主任閱讀此類圖書好處有限。因為就班主任的工作對象而言,主要是心理發育正常的青少年學生,對于那些罹患身心障礙的學生,班主任沒有義務也沒有資質展開相應的咨詢治療;同時,如果作為班主任,看此類心理疾病的書多了,還容易因為“自我證實傾向”的存在,把自己和身邊的人的普通問題歸結為心理障礙。
二、班主任如何學習心理學
1.選擇什么樣的內容來學習
對于大多數班主任而言,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主要不是進行心理學研究,而是讓心理學的研究結論為我們的現實工作服務,通過學習心理學,了解學生心態,繼而做好學生的溝通工作,最終影響、教育學生。基于此,面對眾多的心理學知識,有些內容就可以暫時不學或不重點學了。比如,在心理學入門的課程中,基本都有研究方法的介紹,這部分內容有些艱深晦澀,對搞研究很重要,然而跟教師的工作關系不大,可以舍棄不看。再如,心理的生理基礎,關于腦科學的探討也是當前心理學的熱點,但和班主任工作的聯系也不明顯,亦可以暫時忽略這方面的學習。
那么,班主任要把哪些內容作為自己學習的重點呢?
一是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主要談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心理發展的現象及其規律,這部分內容正是我們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小學生為什么最崇拜老師啊,中學生為什么那么叛逆啊……此類問題,都能在發展心理學中找到答案。然而,要注意的是,在發展心理學教材的編撰中,存在兩種體例:一種是以內容為維度,分別論述心理的不同層面從小到大是如何發展的,如認知的發展、情感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等等;另一種是以年齡為維度,分別論述幼兒、童年、青少年、成年的各種心理內容如何發展。作為教師,在選擇發展心理學讀物的時候,選擇后一種體例的比較好,因為學生都是集中于某個年齡段的,你可以緊緊把握自己的學生群體,對其心理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理解。
此外,發展心理學,顧名思義,探討的是人一生心理的發展,而教師則本能重點關注青少年心理這一段,那么,可以直接找一些直接標注“青少年心理學”的圖書來閱讀。與此同時,需要提醒一下,青少年學生的“情緒與社會性發展”這部分內容,與教學管理的相關更大,因為這部分寫的往往就是某個年齡段學生情緒的變化,人際交往的變化,班主任知己知彼,就能百戰不殆了。
推薦書目:戴維?謝弗《社會性與人格發展》;勞拉?E?伯克《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青年到老年(第4版)》
二是社會心理學。一些老師可能有疑問:社會心理學是不是要談社會變革、不同社會中的群眾心態啊?這個和我們的工作有關系嗎?還真不是,在英語中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的“社會”(social),不是我們日常概念中“社會主義”那個社會,在心理學上,社會心理學其實談的就是人和人互動的心理現象及規律,涉及的內容多是人怎樣自我認識又怎樣認識他人啊,人和人之間為什么喜歡為什么愛,偏見是如何形成的,人是如何受到別人影響的,等等――更確切一點表達似乎是“人際互動心理學”。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心理學不幸是由西方人創建的,結果,西方的心理學研究了太多的變態心理和個。如果心理學是由中國人創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門強調社會心理學的基礎學科”。中國人學心理學,一般學到社會心理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內容。班主任要想理解、影響、教育學生,社會心理學必須好好學,掌握了這其中的規律,不僅“對付”學生有辦法,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人際互動也不無裨益。
推薦書目: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
三是管理心理學。班主任的工作重點是管理好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學的規律也應該有所掌握。管理心理學,西方多叫組織行為學,說的就是組織內人們互動影響的規律,其實主要是社會心理學在組織范圍內的應用,尤其是在企業內的管理實踐。按理說,班主任應該看“班級管理心理學”更好,不過,這方面國內外研究的都不多,出版物比較少,教師只能因陋就簡,看一看組織中的管理心理,然后觸類旁通,遷移到自己的班級管理中去了。在管理心理學的內容中,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學規律去激勵人,如何根據團隊發展的規律去當領導,等等,這些組織管理中的一些規律,班主任工作中也同樣適用。
不過,管理心理學的規律畢竟主要源自西方的企業,在中國文化下,具體到自己的班級中是否能夠完全合適,要給予注意甄別,不能生搬硬套。畢竟,管理學生和領導一群人干工作,還有諸多不同之處的。
推薦書目:楊忠《組織行為學:中國文化視角》;遲毓凱《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
2.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去學習
知道了班主任學心理學的重點,到哪里去尋覓這些內容呢?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該學科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學好這門課有助于學習心理學的后續課程,有助于學習其他的教育理論和提高教師職業技能。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知識、抽象內容比較多,對于“教”和“學”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學”,相對說來難度更大。因此恰當的通過教學模式、方法、優化課程資源等,能促進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一、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堅持的原則
1、明確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
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該學科的學習,應達到三方面目標:
(1)認知性方面。通過學習普通心理學課程,使學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學知識脈絡,認識掌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等;識記理解普通心理學重點、難點內容;學會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解釋現象;
(2)技能性學習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將普通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實際,提高學習管理心理學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生活態度、求實科學態度、寬容人生態度。價值觀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
2、堅持理論與實際的原則
對教學內容的教學,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以促進理解與應用。運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也包含講練結合思想。理論與實際包括學生整理筆記、做習題、做小論文等。做好學生的體驗活動。
3、教學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理論的傳授的原則
普通心理學處在“入門”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原理的傳授的原則,有利于學習心理學其他分支課程,有利于學習的正遷移。
4、堅持教學過程的教學互動,發揮雙主體的作用
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既不單純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也不過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為此教師要系統、準確、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學內容,學生要在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才能做好學習過程的主體。
5、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教學的原則
知識是無限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思維、記憶、強化規律、學習理論等促進教學。
6、重視學科發展前沿的介紹
心理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學科都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緒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智力理論的新發展和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的進展等。
二、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教學質量,普通心理學課程,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講授內容的不同進行教學。
1、在講授中“分析、案例、互動”相結合教學模式與方法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重點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規律等。所以要細致講解分析概念與規律、分析概念與規律的每一部分內容;使學生對心理學概念、規律、原理、理論有所理解。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直觀性,所以運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理解。
2、體驗、討論、教師導向結合的教學模式
創設問題情境叫學生進行討論,對某種理論或某些有普遍性的問題組織專題研討、寫課程小論文,既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也可以使學生加深了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理論地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的職能是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導向。
3、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擴大學生的視野,既補充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為學生學習知識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的機會。另外,每章講授結束之后,適當安排作業與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布置各種不同的作業,如案例分析報告,評價報告等。
三、課程資源的建設
1、精選教學基本內容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葉奕乾等主編《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主編《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黃希庭著《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張述祖著《基礎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譯《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這幾本書比較經典。 教師在仔細閱讀基礎上,形成一個有層次、有系統、有深度、有邏輯性的,既有實用性又有學術性教學內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資料與圖畫資料
為學生的學習增加有趣的與形象性材料。
3、關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學科新成果的內容。
四、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的和諧幸福與健康發展,更強調人的積極作用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通過對人的積極層面的挖掘與引導,從而幫助事物向著有利的方向轉化。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中的新興科學,在教育科學研究與生活實踐中都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充分印證了積極心理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引入積極心理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反映在學習地理時,提不起興趣是導致地理學習的效率低、質量差、效果弱的重要因素,這說明我們要重視興趣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引入積極心理學的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讓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地理作為初中學習中新加入的知識內容模塊,沒有知識基礎的支撐,加之于地理知識的科學性、理論性也比較強,因此,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為以后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學習所開辟的新的領域,奠定的新的基礎。在這一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入門”很重要,這一過程中,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就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帶領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知識的探索實踐中去。
2.引入積極心理學,營造課堂活躍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積極心理學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效果與體現,為學生學習地理營造了良好和諧的環境與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誘發心理中積極層面的內容和情感,從而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和諧積極而又幸福快樂的環境氛圍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追求和激發積極心理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和營造,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把積極心理學與地理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愛上地理課,愛上地理學習。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通過地球儀的實物展示,讓學生在親身的感悟和實踐體驗中感受到地球儀的構造及應用原理,通過地球儀的模擬演示,直觀而形象的了解到地球的自轉、公轉方向等基礎知識和問題,在實物教學的多樣化形式中,讓地理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積極的吸引學生的參與。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來挖掘學生的積極心理,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從而以多媒體的圖形、聲音、動態視頻相結合的形式來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中的積極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習到關于地球的地理知識。
3.引入積極心理學,挖掘學生深層潛力
讀心理方面的書可以緩解或消除生理、心理疾患,促進身心健康,增進自信、改善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是自我心理調適的良藥。心理咨詢室配備圖書的主要作用:其一,前來咨詢的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豐富有關知識,增進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的了解,獲得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指導;其二、咨詢老師可以隨時翻閱,了解其他咨詢案例,學習其他咨詢老師的有益經驗,以便更好地開展本校咨詢工作;其三,學校的其他教師通過這些資料可以擴展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是了解教育對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便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使之更加適應中學生的特點。
二、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配備的選擇
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的配備應根據閱讀對象的不同而要有所選擇。
1.對專業心理咨詢教師,建議配備以下方面的圖書,這些書籍為咨詢理論書籍,專業性比較強:
(1)心理學導論
心理學發展至今,內容已經極為豐富。為了對心理學有全面的了解,最好從一本心理學導論或普通心理學入手。
《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是一本優秀的、經典的心理學教科書,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這本書寫得深入淺出,貼近生活,同時其內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學科前沿信息。
《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這本由孟昭蘭主編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問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歡迎的國內普通心理學教材之一。
(2)心理學流派
西方現代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眾多的流派和學說,迄今為止,多途徑研究仍是現代心理學的現狀。這其中以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勢力。
①精神分析學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開創,其后被不斷修正與發展,影響力遠遠超出心理學,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引論》(商務出版社,1995),《釋夢》(商務出版社,2001)。
榮格與榮格學派: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是榮格幾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三聯書店,1991),《尋求靈魂的現代人》(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時間都較早。前者是榮格的演講集,是了解榮格前期思想的不錯的入門書。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與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響的著作,在國內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較近的阿德勒譯著有貴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中國工人出版社,1987)《愛的藝術》(華夏出版社,1987)《為自己的人》(三聯書店,1988)《健全的社會》(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類的破壞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等。
近幾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貴州人民出版社“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們內心的沖突》《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2004)。上海文藝出版社也出過幾本有關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們的內心沖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經癥與人的成長》(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與命運的交易》(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一書則是使用霍妮的理論對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人物作的嶄新闡釋,很有啟發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對霍妮的人生經歷、內心沖突、思想演變的全面審視,實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②行為主義
華生創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在20世紀20年代風行一時,深刻地影響了心理學的進程。在其后,行為主義得到不斷發展,以斯金納最有影響。《行為主義》(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華生對其行為主義觀點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與尊嚴》(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納很有影響的一本普及性讀物。《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一書既有對行為主義原理的系統闡述,更佐之以生動實例說明原理的應用,理論與應用結合很好,是了解行為主義的很好選擇。
③人本主義
有關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選集《人的潛能與價值》(華夏出版社,1987)。《人本主義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是國內全面系統介紹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專著。《三種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一書介紹了弗洛伊德、斯金納、與羅杰斯的學說,書不厚,介紹簡捷明了,可作了解這三方面的不錯的入門書。
除上述三大勢力外,認知心理學于上個世紀下半葉開始興起,并逐漸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流。在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認知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國內王、汪安圣等編的《認知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是比較流行的一種。
情緒心理學方面有遼寧人民出版社引進的《情緒心理學》(1987)與國內著名心理學者孟昭蘭著的《人類情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薦。
香港李中瑩先生的《情緒疏導學》與《NLP――幫助人生變得更成功快樂的學問》是比較實用并且在個別輔導中見效較快的介紹心理疏導技巧方面的書。
在社會心理學方面,時蓉華著的《現代社會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是比較流行的教材之一。
教育心理學方面已有了一本相當出色的引進書:《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2004),人民郵電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
(3)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國內出版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類書籍已比較可觀。這方面的案例類圖書以《西方心理咨詢經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為首薦,此書收入了西方心理學大師的一些經典心理咨詢案例,值得認真研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理論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書內容也都很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與治療叢書”,作者系德國著名心理醫療醫師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與地獄》等四本,介紹了他的積極心理治療法。心理咨詢類科普讀物則以《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為首選,該書記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實習期間經手的10個心理咨詢個案,以生動的文筆對咨詢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鄭維康翻譯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是一本介紹心理咨詢基本方法的書籍,本書既適合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師等正式的助人者閱讀,也可供教師、醫師、護士、社區工作者及監管人員等非正式的助人者閱讀。
2.對一般教師,從以下方面去考慮配備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職場競爭激烈,由此導致的壓力、抑郁、焦慮等心理不適問題日益凸顯,這就造成了社會上對心理自助讀物的巨大需求。這方面的書籍也非常之多,我這里僅列出部分書目僅供參考:
《減壓》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你被壓力壓扁了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聯書店,2003,包括《不要恐懼抑郁癥》等4本),等等。總的來說,這方面圖書數量實在是太大了,其內容、主旨、特點也各有不同。
還有大量的成功學、勵志類的圖書也包含不少心理學的內容。
愛作為一個有魅力的字眼,與它有關的心理學書籍頗受市場青睞。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愛的藝術》。另一本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羅洛•梅的名著《愛和意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為大眾化的讀物有:《愛是一種選擇》(團結出版社,2000)、《是真愛還是迷戀》(海南出版社,2000)、《愛情方程式》(北方文藝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愛嗎?》(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羅曼蒂克心理學》(文匯出版社,2003)等。
釋夢類書籍也是受歡迎的一類。這方面的入門書推薦《夢:內心的聲音》(京華出版社,1996),此書雖薄,但對了解如何通過精神分析釋夢卻有清晰的介紹。王溢嘉所著的《夜間風景夢》(遠方出版社,1998)一書有對各種釋夢理論的總結,很值一看。
著名作家畢淑敏的《心靈7游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作者在書中發揮了她從醫、寫作、讀心理學博士班、創辦心理咨詢所等多重知識經驗,用散文的筆法給讀者開出一道心靈保健處方。讀者可以通過完成書中的游戲進行自我心理分析及心理自助。
《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完全手冊》(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全面討論了學習心理輔導、行為能力輔導、青春期心理輔導的方法和原則,并詳細介紹了各級教師進行心理輔導的常用技術,也是比較實用的系列叢書。
婚姻方面可以去看黃維仁的《窗外依然有藍天:婚姻傷害醫治》、也可以去看杜布森博士的著作, 杜布森博士是兒童和青少年問題的專家。
更多的親子關系書籍歸類在發展教育欄目下。可以參考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叢書中的書目,目前比較熱的是《父母效能培訓手冊》和《豆豆媽媽的成長》。
對學生,從下列方面去考慮配備:
首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為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共6冊)是介紹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圖書。
其次,寫給青少年看的心理自助方面的書有很多如《紅處方》《青春期心理檢閱》《同學,咱們聊一聊心理障礙》《學生心理健康》《人成長中必須知道的20個故事》《 青少年心理疾病案例分析》《青少年生活策略》《青澀時光―青少年性心理咨詢》《走出孤獨的世界》 • 心雨:中學生心理輔導
最后,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出版的《中學生心理》(月刊)是學生比較愛看的雜志,它能貼近學生生活,有許多案例可供學生參考。
三、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配備的使用
有條件的話,建議設立心理健康專題閱覽室,營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優雅安靜的環境有利于消除心理疾患,促進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專題閱覽室應注意營造溫馨、寧靜、舒適、色彩淡雅的環境,使青少年一走進閱覽室就能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得到愉悅。心理閱覽室的功能在于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從而得到幫助和啟示。心理閱覽室還可以為教師提供有關的各種心理教育方法、現代教育思想、各種心理輔導技術方面的資料。需要配備書柜、閱覽架、閱覽桌椅、有關的心理圖書和報刊、雜志等。
心理閱覽室是心理圖書資料的專用閱覽室,其面積大小可根據學校條件構建,一般至少應可容納20人以上。心理閱覽室可以集中配備有關心理方面的報刊、雜志,同時集中放置有關幫助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方面的書籍。
配備一個具備心理保健知識的管理員。學校要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有選擇地招聘心理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或引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士為青少年開展閱讀指導和心理疏導。
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如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創辦心理健康宣傳專欄、舉辦心理健康專題展覽等。
四、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配備后的管理
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配備后要加強管理,下面引用“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心理健康咨詢室”的《心理咨詢室圖書借閱制度》,僅供參考:
借閱時講究文明禮貌,提倡用文明禮貌語言,尊重管理人員。
在咨詢室閱讀圖書時,要維護室內環境衛生,保持整潔,不隨地亂丟雜物,嚴禁在室內吸煙、吃零食。
查閱圖書后請歸還原位。學生憑學生證借閱圖書,借閱者在選好自己喜歡讀的書后,需在借閱登記本上登記相關信息并簽名,不簽名者一律不得借書。
每人每次只能借一本,借期一周,如未閱讀完可以續借一周,逾期不還者,下次停借。教師借閱的資料和書籍,一次不能超過兩本,借期為一學期,放假前還清。
希望全體同學嚴格自律,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共同愛護好圖書,不得在書上圈畫、批注、撕面、折角。
所借圖書如若丟失或損壞者,按圖書定價兩倍賠償。如不按此規定執行者,一律取消借閱資格。
一、高職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實踐,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有這樣的感受:學前心理學過于抽象,晦澀難懂,學不會;學前心理學像政治課一樣,大量的概念記憶,單調枯燥,提不起興趣,不想學;學前心理學好像沒什么用處,學了沒用……有這樣想法的學生有的會做出逃課的行為;有的會選擇坐在最后幾排,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有的會努力聽老師講,但容易走神,學習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學前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有其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而它作為學前教育的基礎課程,又要為學前教育專業服務。所以,學前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保持自己學科性的同時也能主動提高服務意識。但現實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前心理學邏輯體系的完整性,注重系統講解概念和理論,對學生所關注的專業熱點、焦點、學術前沿問題很少介紹,忽略了學前心理學的服務性。以這樣的目標定位來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其結果往往令人不滿意。因為《學前心理學》安排在一年級開設,一方面對于從未接觸過心理學知識的大一學生來說,頭腦中缺乏鮮明的直觀形象,從而難以理解教師講授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學不會,不想學。另一方面,學生此時還沒有接觸其它專業課,不能主動地從當前的心理學學習中引發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也不能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去解釋學前教育中的現象,從而主動發揮學前心理學的服務性,學生會覺的學了也沒用。
2.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系統知識的傳授上,很容易選擇高效的講授法。這種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學生會不感興趣。另外,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交流,課堂參與性不足,導致學生養成依賴和懶于思考的習慣,思維呆板,不能很好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就算教師設計組織了課堂討論活動,學生由于把精力放在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上,課堂的參與性不高,而教師對學生沉默不語、談論題外話…… 缺乏有效指導策略,討論容易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學在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中的嘗試
1.案例教學的涵義及意義
案例教學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學院院長克利斯托夫·朗戴爾(Lang Dell)首創的,后為哈佛工商學院所采納。20世紀20年代,美國新澤西州立師范學院將收集和研究案例作為教師教育的一部分,是案例教學法在師范教育中最早的應用。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學法。關于案例教學法的涵義,中外學者眾說紛紜。
美國哈佛大學案例教學協會主席John Boehrer教授說:“案例教學是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的探索的過程。美國學者小勞倫·E·列恩認為,案例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以教學案例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習者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套教學方法及技巧。
2.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1)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師要根據相關教學的要求,選編真實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性的案例,這是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案例來源于幼兒園中的觀察積累、網絡下載、生活中所聞所見等等。教師還要組建合作小組,并設計好座位的編排方式。通常一個3-6人的小組在活動的有效性和參與性方面能夠達到最佳效果。在小組的規模上,不存在唯一的標準,要注意的是盡可能讓更多的人更多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的組成堅持隨機的原則和自愿的原則。理想的座位編排方式是圍繞一個小圓桌,小組人員圍坐在一起。考慮到傳統教室中桌椅的布局,可以采用雙排梯形的方式,前排兩個學生,后排三個學生,小組討論時,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后排一起討論,前排的學生也可隨時轉回身參加班級討論。
(2)課堂案例討論階段
在課堂案例討論中先是各小組的討論,然后是各小組的匯報人在全班交流各小組的觀點。在各小組的討論中,教師讓學生明確案例討論的程序和小組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以5人為例,通常有負責人、記錄員、匯報員、噪音控制員、計時員,這些角色在每次案例討論中都是輪流擔任的。負責人在小組討論時打開話題,鼓勵發言,避免討論離題。記錄員要記錄小組成員討論的發言情況、綜合已討論過的內容以及結論等。匯報員主要歸納提出的問題,并代表小組,進行簡練概括性的匯報或主持展示。
3.案例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案例匱乏問題。門類齊全,質量過關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是實施案例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匱乏的教學案例成為實施案例教學的最大障礙。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幼兒園的聯系,每周至少有一次下園的時間,時長至少有半天;還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對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收集整理;同時注意對網絡資源的運用,關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報道、新聞,及時下載分類整理。
三、不足及改進思路
布魯納的四大原則之一——動機原則,提倡最有效地促使學生確立要學習的心理傾向。西方學者常把驅力(driver), 需要(need)和誘因(incentive)混在一起去解釋動機的成因。教師上課常用OK, Good, Excellent來肯定學生,用獎品分數來刺激學生努力學習。這些做法對于中上等學生能起正誘因作用,而對于中下等學生反而會起負誘因作用。因為中下等學生一直存在作業較粗心,預習復習欠缺,學習缺乏毅力等缺點。表揚的次數是絕對少于優等生,甚至沒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初期是外在因素,即獲得學習榮譽的滿足。如我們不注意引導,學生即使有好奇心,有好愿望,也難以產生興趣。即使產生,也難以維持長久。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水平與他從事活動的積極性成正比。而部分學生畏難,怕羞,課堂上不敢開口,想參與又怕參與,越不參與,口頭表達能力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二、 從教育者方面看
中學英語教學法所概括的教學規律及教學原則都是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依據的。它們既適用于教,也適用于學。比如,教學法強調把語言作為交際工具來教,學,用,強調用英語教英語的原則,而部分老師圖省力,大量用漢語來教英語,影響了學生英語語感的發展。又如:外語教學是實踐性和交際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部分老師照本宣科,或滿堂灌,導致學生昏昏沉沉。
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為了打好基礎,學生就必須接受系統的嚴格的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對這方面認識不足,造成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就出現漏洞和差異。致使學生形成緊張心理。還有的老師一味指責學生,導致學生自卑厭倦,產生疲憊心態。
那么如何消除這些心理障礙呢?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 在運用中增強學英語的興趣。初中英語每一課都有它的實際情景可供學生操作。每一個單元都有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活動。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值日生英語匯報, pair work, group work及(act)扮演角色的表演。課外也經常組織學生唱英語歌,鼓勵他們用英語交談。這些做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及口頭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的自信心及興趣。
(2) 交換各種教學形式,調動和保持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為提高學生愉快程度,筆者經常變換教學形式。
(3) 創造愉快的學習氣氛促進興趣。首先,我們要堅持把微笑帶進課堂,消除學生畏懼的學習心理。如:分層次提問,先易后難,先優等生后學困生。在ready過程中,常給后進生個別輔導,或安排優等生給予幫助,并對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的語言錯誤采取容忍態度。
2. 鉆研教材,減輕學生負擔,避免過度疲勞
根據JEEC現行教材的優勢,開展教學活動。如:編寫教科書依據的教學原則之一,是循環式編排方法,系統地安排內容,不斷復習,多次循環,逐步擴展加深。這就有利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在從容輕松的氣氛中回憶起遺忘的知識。
Where’s “A”? It’s here. Book I L17
Where’s “she”? She is at home Bood I L23(be的變化)
Where are the egg? There aren’t any eggs. Book I L89(名詞的復數)
Where’s the ...? It’s next to Book Ⅱ L89(方位介詞)
Where’s the ...? Go down ... Book Ⅱ L33(問路)
Ask the way. Book Ⅱ L65(總復習)
1 通俗易懂,流暢自然
心理學既古老又年輕。兩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探索自己的心理現象;19世紀70年代末,心理學從西方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科學。中國科學心理學的起步和發展比西方要晚、要慢,因此,很多心理學書籍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西方心理學內容,或對西方心理學著作進行翻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或其他原因,國內一些心理學著作有著嚴重的翻譯痕跡,常讓讀者如同嚼蠟;另外,也有一些心理學著作,概念和條條框框過多,沒有將內容闡述詳盡,讓讀者深陷云里霧里。然而,在《社會認知心理學》一書中,作者克服了以上兩個問題,做到通俗易懂,流暢自然。譬如,作者在解釋什么是“社會腦假說”時,毫無深奧難懂之言語,寥寥幾句便表述清晰:“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大腦內肯定存在著一個旨在認識和理解他人表情的神經機制,在社會交往中人會通過該中樞迅速處理與他人相互作用的各種信息……”作者在闡述“自我”的概念時,超越了抽象和晦澀,而使得“自我”的概念通俗易懂。在闡述圖式及其對信息加工的作用、自我及自我表征、社會認知中的判斷啟發式、記憶中情緒的認知表征等章節中,無一不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平實的表述和流暢的行文,從而更近一步走近并理解社會認知心理學。
2 旁博引證,結合自我
對于每個研究主題,作者介紹了大量經典的研究和實驗。譬如,在論及“對應偏差”時,作者通過多個詳實生動的實驗例子來闡述三種對應偏差的經典研究范式,即瓊斯和哈里斯的態度歸因范式、羅斯等人的智力問答游戲實驗以及行為者——觀察者效應。當論及“刻板印象”時,作者引證了更多的實驗范式,如泰勒的刻板印象激活擴散實驗、泰弗爾的刻板印象經典實驗等。除此之外,作者還介紹了大量新近的理論和研究。作者在旁博引證的同時,并沒有機械地照搬他人觀點和相關研究,而是在理解他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研究經驗和成果,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譬如,在闡述矛盾態度時,作者結合了自己“對乙肝患者群體認知的矛盾態度”的研究,提出個體對乙肝患者存在矛盾態度,即個體對某一客體同時持有的積極和消極態度,矛盾態度的加工是個體根據背景對預存性評價予以修正的過程。在闡述單純接觸效應時,結合了自己有關“刺激呈現次數和位置對純粹接觸效應的影響研究”,提出純粹接觸效應的獲得是一個內隱學習的過程,被試在進行偏好選擇時通常都是依據自己的第一感覺進行的選擇。在社會認知的神經基礎這章中,作者在引證前沿研究的基礎上,對社會認知心理學在對兩對加工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自己的總結。
1903年,George Gissing就說過,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心靈創造的;即使我們并肩站在同一塊草地上,我看到的絕不會和你看到的相同。也就是說,人們對自我的認識和對社會的認識存在著相輔相成的聯系。近年來,自我與社會認知已成為當前社會認知領域的熱門研究主題之一,也是我國眾多知名學者研究的主題之一。在這期間,鐘毅平教授關注于自我正面偏見、自我參照加工、自我的程度效應等方向,成果斐然,在國內外知名刊物《Neuroscience Letters》、《心理科學》等雜志上發表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在《社會認知心理學》一書中,與當代大多數社會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一致,作者認為自我具有個體自我與集體自我,身體自我與心理自我,內隱的自我與外顯的自我等多重形式,即自我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整體概念,而是一個多重的概念。隨后,作者就自我的結構和在記憶中的存儲和提取方式,對多種相關網絡模型、自我庫模型、多重個樣本模型、平行分配加工該模型等認知模型進行了細致闡述。娓娓道來之中,作者結合自己對自我研究的經驗和理解,向讀者呈現了自我研究的發展歷程圖和研究方向。
“C語言”是一門語法靈活、功能強大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正是因為C語言具備的這些特點,剛開始接觸C語言的大學低年級學生會覺得C語言比較抽象,也比較枯燥。有的學生剛開始對C語言比較感興趣,但是一段時間之后,逐漸喪失了興趣。針對上述現象,在C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及其分類
學習遷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條重要的心理學規律。學習遷移(簡稱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其一是前一種學習對后一種學習的影響;其二是后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根據遷移的特點并結合教學實際,遷移又可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縱向遷移與橫向遷移、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特殊遷移與普遍遷移。許多教育心理學家就遷移的本質,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美國心理學家賈德的經驗泛化說認為,先期學習中所獲得的東西之所以能遷移到后期學習,是因為在先前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應用于前后的學習活動中。在C語言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正遷移,避免和消除負遷移。
二、在C語言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方法的應用
1.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靈魂。在教學中,應首先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才可能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路(算法),會用C語言編寫簡單的程序,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將來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每門課程中各類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一個典型的樹形層次結構,首先確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樹根),然后根據教學大綱合理地確立每一章的教學目標(樹干),并進一步確立某一單元或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樹枝或樹葉),做到環環相扣,銜接緊密。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注意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遷移意識和遷移行為,努力促進正遷移。
2.科學組織教學次序
教學次序主要是針對整門課程各章節的教學次序。以“C語言”這門課為例,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安排教學的知識鏈:將整門課劃分為數據類型和結構化程序設計兩大部分,其中數據類型包括基本數據類型、數組、指針、結構體與共用體,結構化程序設計包括結構化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函數、文件。應該先把學科中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基礎知識“基本數據類型和運算符與表達式”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就像在語言類的教學中,應該先把單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一樣。接著應該是“結構化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相當于語言類的教學中的“句型”。這兩部分知識是“C語言”這門課的基礎知識。接下來可以按照兩種方法安排剩余的知識點:⑴數據類型中的其他類型、函數、文件。⑵函數、數據類型中的其他類型、文件。
3.重視上機實踐環節的遷移
“C語言”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習的遷移應貫穿于C語言的“教”與“學”的整個過程。教師可根據課程進度,安排相應的上機實踐內容。為了更好地促進上機實踐環節的學習遷移,最好能有一個相應的上機實踐任務平臺,每個學生在每次上機實驗課結束后,都應將自己本次上機實驗課完成的任務提交給這個平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自動為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分,也可以將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先保留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在上機實驗課后人工進行評分。這樣,學生會進一步加深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理論課和實驗課交替進行,能更有效地促進教學的遷移和學生學習的遷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結
綜上所述,學習遷移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能給學習者帶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充分發揮教學的有效作用。對于程序設計這種相對比較靈活的課程,教師尤其要注重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遷移。教師在整個課程設計之初就應優先考慮遷移,隨著整個教學過程的不斷推進,教師應該不斷地挖掘出能遷移的地方。但是程序設計作為一門課程,其能遷移的地方還有待教師進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易小文,陳杰. 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部人事司組編,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張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華南師范大學的師范類的英語語言教育專業好,屬于省級特色專業。
英語教育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較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英語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課程: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語音、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視聽說、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現代漢語、英漢/漢英翻譯基礎理論、英美文學欣賞、報刊英語文章選讀、心理學、教育學、小學英語教材教法、英語課程標準解讀、教育實習等。
華南師范大學,簡稱“華師”,坐落于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首批“211工程”、國家“111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廣東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廣東省重點大學,是中國100所首批聯入CERNET和INTERNET網的高等院校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哈蟆先生的希望》是一本他(Transactional Analysis)溝通分析理論的初級讀物,其取材于英國經典童話《柳林風聲》,明艷的綠色封面以及動物主角的形象構建,足以吸引童心未泯的你,隨即你將感受到一縷陽光透射過層層密布的樹葉,大自然在森林中吶喊,放下你手頭的工作,來享受一份午后的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