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3 15:10: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社會政策的核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全面理解、深入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需要從不同的學科視角進行深刻剖析。從公共政策角度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政策合法化程度高;公共政策體現社會公正;公共政策體現利益平衡;公共政策保障弱者。每一個時代都有與時代環境相適應的公共管理模式,國家的公共管理制度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整體變革對公共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在改革傳統的公共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大成績:初步遏制了政府機構不斷膨脹的勢頭;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開始調整和轉變政府的職能,政企分開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初步理順了政府部門之間職能交叉的局面;政府的行政程序正在
不斷簡化,行政行為正在不斷規范化;等等。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公共管理制度仍然不能完全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角度看,如何創新公共管理政策,協調利益關系,消除不和諧音符,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制度支撐,是擺在我們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
一、 重新界定公共產品的范圍
從經濟學視角分析公共政策,公共產品是關鍵。對于公共產品的劃分和厘定,相關論述已是汗牛充棟。但公共產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停調整,尤其在轉型時期的中國。因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公共產品也需要重新界定,以避免公共產品供給方面的"越位"、"缺位"和"錯位"現象。首先,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公共產品如今已屬于市場調節的范疇,如價格管理、工資管理等,因而應減少或取消公共政策的干預;其次,當前社會矛盾比較集中和突出的一些領域迫切需要公共產品的供給,如農村的基礎設施、社會保障、醫療服務等,如食品安全監管(傳統上,這方面的公共產品是監管食品衛生),煤礦安全生產監管,公共衛生防御體系,以及環境保護等;再次,也有一些領域的公共產品供
給存在"錯位"現象,如基礎教育、網吧管理等。
二、 定公平的和具有社會包容性的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其普遍性和非排他性;人們也往往把政府視為公平和正義的化身。公平和具有社會包容性的公共管理政策是由政府的性質和公共服務的性質所決定的。其基本的涵義在于,社會中的任何群體、任何個人都不應該被排除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乃至整個社會的機制之外。具體而言,它意味著政府要維護和發展一切公民的基本權利,因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平等的;政府要盡可能地為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創造公平的機會,盡管每一個人掌握和利用機會的能力存在差異;政府在其行政行為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重要的是,公平和具有社會包容性的公共管理,核心體現在政府對社會困難群體提
供的服務上。政府要擴大公共服務的受益面,保護困難群體的權利和利益,使其能夠享受到
基本的公共服務(如醫療健康、環境衛生、教育文化、住房、社會保障等),分享發展的成果
三、 政策訴求的表達機制
公共管理要從以機關為中心轉變到以公民為中心。公共部門和公共管理者要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為要務,傾聽公民的呼聲,為公民的參與、訴愿和救濟提供必要的途徑。公共管理者要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誰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對政府機關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務有什么要求?如何做才能滿足公民合法的期待和要求?我們是否為公民提供了方便、快捷、滿意的服務?政府的施政是否以公民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為出發點?公民對政府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有選擇權?我們是否為公民權利的保障提供了救濟的途徑?等等。政策訴求的表達是政策合法化的重要過程,也是現代政治體系的民主要求。健全的政策訴求表達機制不僅使所有社會主體有機會向政策主體表述對問題的關切和各自觀點,而且能產生訴求表達的互動效應。當前我國的政策訴求表達機制亟需梳理:第一,繼續深化政策制定的民主參與。雖然關于政策制定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爭論甚多,但從公共政策的可持續性角度看,二者并不矛盾。聽政會制度作為現代政府治理的一種重要工具,在我國的某些政策領域已被采用。但從總體上說,完全發揮聽政會制度的效用,取決于公共權威能否真正地、快速地和盡早地舉辦聽政會。第二,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給公共政策的傳導帶來了便利,也給公眾參與政策過程提供了新的手段。政府應完善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使社會主體的政策訴求不僅可以快速地表達,而且能與政府在政策訴求上進行互動溝通。第三,堅定從過程上公開政策的取向。政務公開實施近二十年來,公共政策在內容和規則方面的公開都已逐步展開并不斷深化,但在過程上公開卻始終相對滯后。而公共政策的裁量權設計往往又使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走樣"或"腸梗阻"現象。因而必須堅
程公開的理念和取向,通過民主旁聽等形式使整個政策向社會主體公開。
四、 理性應對利益集團的參與
有關利益集團的描述是西方公共政策學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的研究卻是這一兩年的事,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特殊社會情況。在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之時,利益集團及其對公共政策的廣泛滲入是我國公共權威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在公共政策領域,利益集團以影響政策取向為宗旨,有社團型、機構型、非正式型等類別。對于利益集團,國外的經驗證明,公共權威首先必須正視其存在,其次必須引導其合法的政策參與活動,控制和約束其非法的政策參與活動,再次在接收其政策訴求之時必須提高甄別能力以及協調能力。
五、 完善社會政策
社會政策,顧名思義是具有社會性的政策,它以增進社會整合、促進社會進步為目標,集中于促進社會生活福利和協調發展的各方面,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醫療衛生服務,房屋政策,教育政策,老人、青少年、婦女兒童的福利,社區與非營利組織發展等等。社會政策起源于工業社會初期的社會管理實踐。社會政策雖然屬于公共政策的范疇,但有滿足社會主體多層次需要的多元性,也有集中于"公平"和"權利"的本質屬性,因而是和諧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公共政策成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過去只有政治政策和經濟政策,少有從社會性角度考慮和制定的社會政策。完善社會政策,首先要使社會政策集中在政府關注的公共福利活動方面,實現社會引導以保障滿足社會需求這一社會傳統上;其次,要把社會政策從傳統行政中釋放出來,但是其主要努力方向是強化經濟政策和經濟機制的自發作用;再次,轉向需求的社會合作機制,即政府、企業與社會部門之間需要建立一種合作互動的良性關系
以緩解社會矛盾,適應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二、著力解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人們思想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樣、多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否成為人們思想的引領和精神的旗幟,要靠教育灌輸。要通過開展多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統一思想認識,解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人的問題。不注重教育和灌輸,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就容易各取所需,難以發揮統一思想、凝聚民心的作用。開展思想教育活動,要緊緊把握不同群體的關注點,確立不同的側重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從教育內容、形式到要求都要體現層次性。要抓住重點群體,關鍵是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以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的教育為重點,增強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以價值范導主體影響人的功效,推動一般社會群體認可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不斷豐富完善的體系,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思想教化過程,不可奢望畢其功于一役。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貫穿其中,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
一、以塑造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形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屯墾戍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塑造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途徑。
1.弘揚兵團精神,培育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
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是兵團人屯墾戍邊實踐的精神支柱,也是兵團人長期屯墾戍邊的偉大精神創造。塑造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必須自覺地弘揚兵團精神,使兵團精神蘊含的價值觀念成為兵團職工群眾普遍認同、自覺認同的主流價值觀。
2.努力推動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職工群眾的精神追求。
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多種文化形式培育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利用傳統節日、公共慶典活動,尤其是具有兵團特色的各種文化活動。選取兵團典型案例,運用社區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小巷論壇等形式,引導職工群眾進行價值觀評議,在價值評判活動中培育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
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兵團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必須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新的闡釋、豐富和發展。自覺將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結合起來,培育屯墾戍邊核心價值觀要以“三個倡導”作為最高價值遵循。
二、在兵團發展、社會治理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在兵團改革和政策制定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兵團改革設計、政策制定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一致,營造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在屯墾戍邊實踐中,通過兵團制度和體制設置、政策制定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保障。
2.在兵團社會治理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治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兵團正處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設市建鎮穩步推進,團場改革有序進行,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推進,這些都為社會治理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于兵團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融入制度建設和治理工作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2-0113-02當前,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整個世界處于一個相互制衡、共同發展、密切聯系的狀態,全球化和信息化早已成為當前世界的主要特征并繼續深化著。全球化歷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全球化使世界不再是各個孤立的部分,而是連接成一個巨大的整體。各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促進了彼此的共同發展。但全球化也使世界的發展更加多元化,尤其在文化方面,帶來了很多問題甚至沖擊。其中,以社會主義為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挑戰。所以,如何積極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在它們的碰撞與融合中應注意什么顯得尤為重要。
一、多元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出現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其產生原因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不同地理環境造成的。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地理環境的差異不但會影響人的膚色和性格,還會影響各民族的文化特性。縱觀古今中外的東西方學者都曾對此做過相關闡述[1]。第二,多元文化的產生是由各民族文化的長期積淀造成的。一個民族,其文化特性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那些得到社會認同的文化因素就會得到不斷的傳承,并最終積淀為表征這個民族之精神的東西。第三則是因為事物本身屬性的多樣性。人類文化當然也包括在內,不僅各民族、各地區或國家的文化呈現出多樣性,而且一個民族、地區或國家內部也呈現出文化的差異性。可以說,正是由于這種多樣性或差異性的存在,整個人類文化才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這種文化多樣性,即多元文化必然會帶來諸多問題。從它產生的原因來看,多元文化必然會對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造成影響和沖擊。對社會主義國家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當然也不例外。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臨著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戰。隨著社會的進一步開放與發展,人們接觸到的事物、文化以及觀念不再僅僅局限于自己所處的團體、社會甚至是國家,而是突破了民族、種族和國家的限制。而多元文化的滲透難免會使人們產生諸多困惑[2],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進程也會帶來深刻影響。因此,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至關重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多元文化的并存與融合
(一)正確認識多元文化的出現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進程中,多元文化的出現是一個必然趨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并存也是一個必然趨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多元文化的挑戰更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并存與融合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我們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怎么去正確認識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多元文化,社會主義國家首先要有客觀的認識。既然多元文化像全球化、信息化一樣,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此首先絕不能排斥它。因為擔心它可能會對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產生沖擊和影響就把它排斥在外是并不可取的。況且多元文化并不僅僅會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消極的影響,也能帶來積極的一面。它能使不同的文化之間往來更密切,加深了解,從而進行更好的融合與交流。多元文化也能使人們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有更多、更豐富的選擇。所以,面對沖擊,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冷靜,要用理智的態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其次,面對多元文化,人們不但不能排斥而且是要主動地去接受、去包容。多元文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即使人們排斥和反對,它依然會融入大家的生活。人們的自守行為只會使多元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過程更加漫長、更加艱難、更加痛苦。與其這樣,還不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去面對。有了積極的態度,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是處理好兩者關系的前提,而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去促進兩者間的融合則是問題的關鍵。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融合中,我們首先應該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和而不同即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一般指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關系中也可以借用和保持這種君子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能接受多元文化的出現,也要能包容多元文化帶來的影響,更要能抵擋得住多元文化可能帶來的沖擊。既要能和睦的相處,同時處理好與多元文化的關系。任何新事物對人們來說都有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就看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面對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人們總是會過分地擔憂,產生焦慮,甚至產生厭惡和排斥。這對于相互融合的過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阻礙。其實,對于新事物的到來,我們只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趨利避害,再結合自己的實際創新發展即可。
其次,就是要宣傳和推廣多元文化的政策。人們之所以會焦慮,除了擔心多元文化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沖擊外,還源于對多元文化缺乏了解以及政策上缺乏有力支持。所以,要想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多元文化、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它并給它以政策上的支持。多元文化政策主張各種移民團體應該保留自身的文化,并且同其他文化和平地交流。實施多元文化政策的手段和內容可以是多樣化的。重要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多元文化政策絕不能照搬照抄資本主義國家,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和具體國情來制定相關政策。應把建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作為首要目標,因為它是多元文化政策實行的基礎,也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融合創造條件。
再次,應積極大力提倡多元文化教育觀念。多元文化能夠為人類提供多元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一個社會只有接受和允許多元的文化存在,這個社會才會擁有永不枯竭的創造力的源泉。提倡多元文化教育是為了提高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體、不同性別人們的教育素質,幫助人們獲得其自身文化以外的跨文化能力。多元化教育是給予各民族文化以相對價值認識的真正意義上的保持各文化多樣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多元文化教育,作為不同文化的人能夠擺脫一體化的沖擊,可深入地理解本族群固有文化的價值,從而更主動地弘揚地方和族群文化。對其他文化擁有者而言,從道德觀、價值觀、倫理觀及生活科學等方面,能更完整并深層次地理解“他者”的文化,從而放棄自我中心主義。[3]由此可見,多元文化教育在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接受多元文化的融合兩個方面無疑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
最后,就社會主義國家自身來說,應該積極發展多元文化,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的張力和國際認同度,以此來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位。社會主義文化若想被人們所接受和應用,就應確立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方向,給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的包容性,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的張力。歷史上,一個強國的繁榮,無一不是提倡文化的多元化,提高文化張力。當前,國際上用落后的眼光看待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包容力和宣傳力也有待加強。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通過舉辦諸如奧運會等國際化的盛會來宣傳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提高自身的國際認同度。以此達到既發展了多元文化又堅持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的目的。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在融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復雜的、漫長的,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在融合中還應注意一些問題。融合是一個同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極易產生激烈碰撞的過程。在融合中,不管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或手段去接納它,前提是必須堅守自己的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動搖。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們要始終堅持自己的共同理想,時刻銘記民族精神和把握時代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抵制多元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既順應了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又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同時使社會主義文化在堅持自己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向著多元文化的方向豐富發展。
同時,在結合中,人們還應充分、正確地發揮傳媒文化的巨大力量。傳媒從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臺,到電視、電影,再到新興的互聯網絡,等等,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不但具有多元性還具有傳播手段現代化、形態多樣化、速度快捷化和范圍全球化的顯著特點,對于人們價值觀的影響巨大,甚至對人們價值觀的塑造也起到了引導作用。因此,應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優勢來引導人們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樹立崇高的理想,以積極且謹慎的態度去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
此外,社會主義國家在針對多元文化的相關政策方面也要適度和適中。既不能抓得太緊,使多元文化成為一種形式上的附屬品;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巨大沖擊,應把握好“度”。
四、結語
雖然多元文化的出現一定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影響和沖擊,但只要我們能正確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就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順利融合。而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除了多元文化的影響,社會主義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將遭受更多、更猛烈的沖擊。人們唯有堅持自己的共同理想,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擁有抵御外來沖擊的資本,使社會主義國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走向穩步發展的康莊大道。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2)05-0145-10
一、中國兒童福利時代與兒童福利概念戰略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4個層面,既是國家整體、民族整體的追求,也是各行各業群體和不同階層追求,而真正內化到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就會發出多彩的光芒,展現出不同的基本價值觀。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要“求同”,覆蓋面越大就越要有包容性,有必要的“存異”。只有處理好特殊性與普遍性結合、求同與存異結合的問題,才能成為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要素的核心價值觀。
各行各業雖然領域不同、工作性質不同、業務不同,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機關、醫院、學校還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無論是生產經營領域還是社會服務行業,都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形成各方面工作與核心價值觀建設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的強大效應。各行各業的黨員干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踐行者和引領者。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核心價值觀被接受的程度、廣度和深度,從領導干部入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干部考核全過程,加強對黨員干部德的考察,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與政治品行作為考德評德的重要內容,強化和約束黨員干部做普通職工群眾的標桿。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要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就必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工群眾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工夫,形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著力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以合理的教化手段,通過理想設置、義理論證和規范引導,樹立道義形象、推進價值觀念實體化、實現文化認同,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完善市民公約、公共場所公約、居民樓道規范、學生守則等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禮儀是宣傳價值觀、教化人們的有效方式。要有內涵的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如升國旗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同時利用重大紀念日、祭奠日、民族傳統節日等開展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活動,通過大屏幕公映道德、法治、誠信、愛心等弘揚主流價值觀念的影片,在主要街市的櫥窗展示核心價值觀圖片,傳遞社會正能量。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是對青少年教育的最佳途徑。為了不與正常教學沖突,需要進一步創新形式、搭建平臺、結合學生的日常教育。學校完善教育教學體系,一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納入校本教材,倡導中小學生每日早自習時間背誦“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深刻學習其內涵,并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團會等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二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三是建立各類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活動,確立了農場北山公園、農場場史館為學生“北大荒教育基地”,農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中小學生勞動實踐課堂”,讓廣大中小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四是完善校園文化體系。營造核心價值觀教育氛圍,將宣傳圖片、展板、標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做到墻壁會說話,滿眼皆教育,以主流價值引領校園風尚。五是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通過開展評選師德師風楷模、優秀班主任、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突出榜樣的力量。
四、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的實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定著我國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的性質和方向,具體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又直接影響著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農場正在積極進行探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規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的導向和約束作用,強化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自覺。
一是融入法治建設實踐。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優化法治環境,推進行政執法部門政務公開,提升法制化建設水平。在農場中心位置打造“法治文化廣場”,將基本的法律法規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展示;二是融入社會治理實踐。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農場部門,有效地對職工群眾的訴求和問題反映快速做出回應和反饋,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治理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進。
五、強化宣傳引導
要真正在全體干群中實現“三個倡導”,就要形成全方位的輿論宣傳格局,講清大道理,凝聚正能量,創新方法用好新陣地,以好隊伍打造好作品。一是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把重大典型宣傳與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宣傳結合起來。通過培養和選樹各行各業的典型,如每兩年評選一次“身邊的感動”的人物評選,把典型事跡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用榜樣的力量引導人、塑造人。形成覆蓋全面、群星璀璨的示范效應;二是壯大網絡、微信平臺等現代傳播陣地,將身邊的好人好事、好的做法宣傳出去。深入開展“凈化網絡環境專項活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亂象,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讓主流價值成為網上主旋律;三是創新社會公益宣傳。廣泛開展特色文化公益宣傳,通過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休閑廣場、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設施,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搞好文化墻建設;四是發揮好重要節慶日傳播優勢。充分利用政治性、國際性節日,組織職工群眾開展內涵豐富的慶祝和紀念活動,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六、強化工作方法
凡事知易行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融入社會生活,就是要把它落實到實處細處,百姓切實得到好處。八五四農場把全面提高全體公民道德素質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場發展之中。為此,農場專門成立了全民素質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并以理想信念、社會道德、勞動技能、民主法治和衛生健康未主題開展五種教育,提升社區文化、機關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和廉政文化五項文化。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
傳統意義上的“能力”(competence)一詞,因其直接與勞動力市場相關,而常用于描述職業教育和培訓,也用來形容一些特殊任務所需要的技能和態度。從19世紀開始,“能力”一詞開始逐漸被用于基礎教育領域。在許多國家,課程不僅僅停留于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而是更注重學生的態度、行為和能力。在歐洲層面上,《里斯本條約》強調,為了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培養充滿幸福感的公民、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核心素養都是至關重要的需求。
一、《里斯本條約》與建立核心素養框架
自里斯本戰略實施以來,歐盟開始將極大的精力集中在終身學習上,并將終身學習作為提高歐盟競爭力的策略之一。歐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有效政策工具,開發了教育培訓的國家政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核心素養”模型,即歐洲的每一位公民,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環境和挑戰所必須擁有的關鍵技能。
終身學習被認為是實現里斯本目標體系的關鍵性工具。因為歐盟的目標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變得最有競爭力,成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體,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共同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需要有效地運用自身的競爭優勢,即充分發掘人的潛能。
最大化發掘人的潛能,保證歐洲經濟的發展,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充分有效地投資人類資源系統,建立普遍的教育與培訓系統;二是提供充分的工作積極的公民來支持里斯本策略。但是受教育政策限制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的影響,以上兩種方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方法,僅僅在傳統教育系統中尋求答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實行終身學習成為縮小歐洲發展差距、發掘人的潛能的重要決策。
調整歐洲的教育和培訓系統,以適應競爭不斷加劇的全球環境,逐漸成為了現實,其中一個主要的策略就是提高基礎能力以適應這一過程。逐漸作為終身學習概念的一部分,一個參考的能力框架開始形成。這個能力框架定義了一個歐洲成員,成為在工作中成功的、有創造力的角色,在社會中發揮競爭作用的人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
二、發展核心素養模型
如前所述,發展每一位歐洲公民所必需的、新的基本能力,成為歐洲應對全球化進程的主要策略。2001年歐盟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了《教育與培訓體系的未來具體目標》,2002年在巴塞羅那制定了《歐洲教育與培訓體系目標后續工作計劃》,這些文件為全面提高歐洲教育緯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和特定目標,例如要求提高外語學習和發展企業家精神等。
歐盟委員會對終身學習的論述包括了新的內容,定義了一個“新的基本能力”,強調核心素養要包括學前教育和退休后教育。歐盟委員會強調,教育有助于保持和復興社會共同的文化背景,尤其在歐洲各國共同應對社會和文化多樣性變化的挑戰時更為重要。此外,教育在加強社會聯系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為了鼓勵和促進改革,歐洲聯合委員會建議優先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發展有質量的教育,使年輕人在基礎教育中發展核心能力,這是保證他們長遠教育和成人生活的必要過程。成年人也需要通過終身學習計劃和綜合產品的發展來更新他們的核心能力。
核心素養逐漸被定義與實施,包括以下八個部分:
(1)用母語交流;(2)用外語交流;(3)數學能力與科學技術的基本能力;(4)數字化能力;(5)學會學習;(6)人際跨文化能力;(7)創新意識和創業家精神;(8)文化意識和表達。
這些核心素養定義的形成,促進了個人的實現和發展,也促進了社會就業所需要的多功能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發展,是一些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聯合。通過這一過程,對這些素養范圍的理解,就從典型的學校轉變到廣闊的社會和文化環境。
三、開放式協調法與發展核心素養
隨著歐盟核心素養的提出,大部分歐盟成員國都將發展核心素養,作為主要的國家教育政策目標,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與此同時,他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歐盟面臨著極其困難的任務,即定義一種有效的方法來統一國家政策,以保證終身學習的概念能夠實施。為了在尊重成員國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歐盟治理的統一性,歐盟發展了一種名為“開放協調機制”的新的治理模式。開放式協調法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傾向于一種“政治命令的軟化”:以尊重各國國情為基礎,通過建議性而非強制性的共同商討來制定符合各國國情的目標與計劃。
開放式協調法包含以下四種典型的原理:
1.制定指導方針,與明確的時間表相結合,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
2.建立可能合適的定量和定量的指標,以適應每個成員國的需要、機遇和興趣。
3.通過定義明確的目標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將歐盟的指導方針轉化到國家和種族的水平上。
4.周期性的檢測和評估。
開放式協調法展現了教育與培訓領域形成政策的新緯度方法。盡管開放式協調法比較復雜,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困境,尤其在制定政策時產生了很大困難,但是開放的政策協調法為加深歐洲層面上的政策緯度提供了無限可能,為推進終身學習理念、發展核心素養提供了支持。
一、幼兒核心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政策的了解學習不夠
大部分幼兒家長及教師既不了解也沒有學習過《素養》,只有少數幼兒教師聽過該文件,且幼兒園及教育部門并沒有組織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過,高校也大多沒有組織教師進行過專題學習。
(二)對核心素養的概念理解不清
核心素養是超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認知、情感、能力”這些概念之上的一種整體性、發展性的概念。然而家長往往更關注幼兒“學到什么”“會不會數數”等問題;幼兒教師也大多以“說教”為主,教學中偏重“教”,而忽視孩子的“學”,忽視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導致核心素養被認為等同于知識。
(三)幼兒教師和家長自身核心素養水平不足
幼兒教師核心素養包括基礎性素養即文化底蘊、專業性素養即教學能力和發展性素養即學習能力。家長亦是如此。核心素養的提升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幼兒教師和家長自身核心素養水平的不足,對幼兒影響至深。
(四)高校、幼兒園、家庭與社區沒有形成教育合力
當前,大多數幼兒園主導幼兒在園情況,家長主導家庭教育方面,高校主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但社區關于幼兒的活動卻很少。他們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教育合力,而要發展幼兒的核心素養,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
二、幼兒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政策學習
教育部門和機構應加強對《素養》的宣傳學習。專家專題講解,幼兒教師和家長專題學習,同時開展《素養》學習經驗交流會,分班級或者分小組進行研討學習。
(二)明晰核心素養內涵
通過《素養》的學習,明晰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各國都認為包括協作、交往、創造性、批判性思維,這種國際認同進一步明晰了其內涵。
(三)提升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核心素養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2069
國內刊號:11-3952/F
郵發代號:82-791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宏觀經濟研究》(月刊)1998年創刊,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理論刊物。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并配合國家計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經濟改革與發展中重大的政策性問題及理論研究成果。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主辦單位: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8746
國內刊號:11-3892/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5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