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0 11:05: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財政學課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財政學》課程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我校金融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和我校的精品課程。因此進行“財政學”課程改革和建設,不僅有利于課程本身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和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在財政學精品建設中,我們根據人才培養要求以及我校教學條件和課程狀況,從整體上優化“財政學”課程的內容,強化了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有吸引力;促進財政學知識與金融學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加了一些金融學知識,使“財政學”課程建設逐步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通過五年的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課程規范、教師隊伍、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建立了“財政學課程教學網站”,教學改革成績明顯,連續多個學期學生評價為優秀。下面,我們就“財政學”課程建設的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注重課程建設,樹立精品意識,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社會經濟需要,我們重新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據此,在多年的財政學教學中,我們根據人才培養要求,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內容,從整體上優化“財政學”課程內容,對財政學理論體系進行大膽整合,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性和整體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強化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生動;促進財政學知識與金融學知識的交叉滲透;善于吸收有關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既能全面、準確、清楚地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能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精選授課內容,做到重點突出;與時俱進,及時介紹理論前沿知識與實踐最新趨勢;建立了各種規范的教學文件和教學資源,如課程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件、財政學案例、試題庫、輔導材料、模擬試卷、課程網站等。財政學在校級重點課程結題的基礎上,2007年又被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2008年3月被批準為校級精品課程。
二、注重立體化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教學改革成果的固化,精品課程應有系列化的優秀教材。財政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科特點決定了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教材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選用國內高水平的教材,如教育部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規劃教材、獲獎教材等。教材由主講教師推薦,經系主任審核,院長和教務處批準,方可選用。2003-2005年我校選用的教材有:由蔣洪主編的《財政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該教材已被列入國內面向21世紀的100部好教材)、陳共主編的《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該教材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哈維?S?羅森著,《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但是,財政學理論知識比較枯燥,如輔以生動、貼近現實的案例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促使學生為探詢案例解答而進一步延伸理論知識的思考,而上述教材內容這方面比較少,相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講比較深奧,不淺顯易懂,因此我們加強教材建設,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目前已經出版了《新編財政學》(復旦大學出版社),配合該教材出版了與之相配套的輔助教材《財政學案例》(復旦大學出版社)。該套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各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的基礎上編寫的,既注重基礎理論和方法的闡述,又注重技能和理念的培養。從總體上說體現了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針對性強、知識面廣,使理論、實踐結合緊密,大大加強了師生教學互動。這套教材先后為多所財經院校本科教學采納或作為主要參考教材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各使用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認可和一致好評,教學效果好,也受到了同行專家的充分肯定,獲得了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三等獎。另外,我們還編寫了與主體教材配套的教學指導書、習題集、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等相關配套教輔資料。
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
第一,合理設計課堂講授內容,講求教學效果。《財政學》內容豐富,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面面俱到的講解,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應針對不同授課對象,進行合理的課時安排和課堂設計,既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又能使學生對本課程知識有全面的掌握。為此,我們一般在學期初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討論、確定要講授的重點章節和知識點,要求授課教師作精心準備,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盡可能多的新知識。
第二,積極開展案例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開展案例教學,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解剖,既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鍛煉學生應用財稅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財政學,我們通過跟蹤經濟和財稅工作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新聞報導、報刊、圖書、網絡中的信息資料,2004年開始編寫案例,并投入教學使用,每學期加入新的案例素材,不斷更新和完善。經過了幾年的積累和補充,目前《財政學案例》作為《新編財政學》配套教材,已公開出版。該案例教材內容新穎,密切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多年案例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財稅方面現實問題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獨立分析、解決各種現實財政現象和財政問題的能力,大大加強了師生教學互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不僅重視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大膽進行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嘗試,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建立課程網站、積極引導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來充實教學內容。為了適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課程組從2005年開始精心制作了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財政學》多媒體課件,并且每學期開課前不斷進行補充、更新。另外,在課程負責人主持下,我們在學校率先建立了財政學課程教學網站。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促進財政學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以課堂提問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師課堂提問和組織課堂討論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課堂交流,既增加了教學互動、加深了學生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講到第十三章關于財政政策部分時,結合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所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配合模式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感到所學與經濟實際緊密結
合,使他們對在什么經濟背景下采用什么樣的政策組合模式更加容易理解,達到學以致用。
第五,以撰寫小論文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思考,鍛煉他們的理論分析能力、初步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一般要求學生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撰寫3-5千字左右的小論文2篇,教師對每篇論文均要進行審閱并給出評定成績,并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一般占總成績的30%)。
第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專業實驗室建設,申請了“勝祥商學院實驗中心”民辦高地建設項目,兩期共投入400萬元,建成了商學院實驗中心。在教學中,我們利用專業實驗室的便利條件,讓學生反復練習,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務操作能力。課程改革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真正做到講授與自學,教師引導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與專題講座,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特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財政學課程組負責人2005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獲得優秀教師;2006年獲學校教學優秀獎;在學校期中教學質量檢查和學生網上評教中,被評價為“完全滿意教師”;并被學校督導組專家評價為:備課充分,充分把握教材,適當補充材料,上課生動,管教管學,注重教書育人,學生反映好。
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
我們改變了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建立了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與體系,以試卷考試、課程論文、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成績,既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考查。為此,我們制定了“財政學課程學習成績考核辦法”,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70%~50%,平時成績由平時作業、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學術小論文四種形式組成。平時作業每學期每個班布置3-5次;原則上根據所講內容結合目前熱點問題,至少完成二篇學術小論文,以檢測學生對學科研究新領域及前沿知識的了解情況,教師根據完成情況給學生評定成績。這樣做,既體現了全面、公正的原則,又避免了傳統考試中存在的局限性。
五、注重課程教學梯隊的建設,以科研促進教學
陳志勇。男,廣西賀州人,1958年4月出生,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財政稅務學院院長、湖北財政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學術兼職。中國財政學會理事,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財政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財政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學術經歷。1981年9月―1987年7月在原中南財經大學財金系就讀,先后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畢業后在原中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從事財政學、國家預算管理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1999年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博士研究生,2002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財政系主任;2003年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2005年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2004年在加拿大圣馬力大學作為期半年的學術研究,近年來先后應邀到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英國卡蒂夫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島根縣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逢甲大學等高校作講學和訪問。
研究領域。主要研究財政理論和財政政策,涉及稅收、公債、公共收費、財政支出、預算管理制度、財政管理體制、財政宏觀調控、地方財政等方面,并形成了財政收支政策與預算管理制度、財政分權與財政管理體制、區域經濟與地方財政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專業業績。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規劃項目、財政部科研項目、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2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各三部,領銜講授的《財政學》課程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代表作主要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政政策調控》(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財政學原理》(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國家預算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公債學》(中國財經出版社,2007)、《2007―2008中國地方財政發展報告: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財政研究》,2006.9)、“我國開征物業稅的若干思考”(《稅務研究》,2007.3)、“稅收法定主義與我國課稅權法治化建設”(《財政研究》,2007.5)、“公共財政的分析”(《財貿經濟》,2007.10)、“財政體制與地方政府財政行為探討――基于治理‘土地財政’的視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2)、“土地財政:緣由與出路”(《財政研究》,2010.1)。2009年度,學術論文“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研究報告“科學發展觀下湖北公共財政發展職能研究”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發展研究獎(2006―2007年)三等獎,研究報告“本科生導師制度研究――基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實踐”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3)22-0115-02
財政學是研究財政在政府配置資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運行規律,財政學課程在實現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結合日常教學經驗來探討《財政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
1細心誘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對理論性知識掌握有一定欠缺,針對財政學理論性較強,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比如適當結合內容放映并講解與理論相關聯的時政知識。比如,在講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使用時,要依據經濟環境選擇合適的政策,可以先放映次貸危機的記錄短片以及我國出臺各項政策措施的新聞短片,吸引學生興趣,再深入財政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國家出臺的各種經濟調控政策是如果把財政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使學生對在什么經濟背景下采用什么樣的政策組合模式更加容易理解。這樣,通過最新的新聞素材將國內外形勢融入學習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這也是財政學理論結合當前經濟具體情況的運用。
2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財政學課程包含公共經濟基本理論、稅收稅制以及財政政策等多項內容,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掌握財政學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應用能力。特別針對應用型本科財政學課程學時少、時間緊的特點,對課程內容設計作出適當的差別安排:對理論性過強并且與財政學主干知識并不太緊密相關的一部分內容,包括公共選擇理論,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經濟效應分析等內容,適當調整到課外作為優秀學生的選讀內容,指導學生自學,不納入正式課堂教學;對于與后續經濟學主干課程有明顯關聯性以及政策實用性強的課程作為重點,讓學生對財政學課程的核心內容扎實掌握,包括公共品基本理論、財政收支以及財政政策;對于與后續經濟學課程有明顯重復的部分,僅介紹基本原理,不展開,包括稅收理論、稅收工具等內容。如果學生很感興趣,建議繼續深入學習稅法等專業課程。這樣力爭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盡可能多的核心知識,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潛心研究,不斷優化課堂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師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環節和程序的框架,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是學生形成良好認知的手段和媒介。財政學是一門兼具理論、實證以及政策的課程,需要不斷優化教學結構以適應課程要求,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經濟學分析能力。
首先,主動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在聲像、動畫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把枯燥、難懂,并相對靜止的書本內容,變成易于接受、一目了然,并處于動態的屏幕畫面,對學生感官的綜合刺激較強,學生課堂的積極反映程度明顯加強。這樣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了學生興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參與課堂,另外,財政學多媒體教學也能減少板書時間,增加課程信息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積極推廣問題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每個專題開始之前,應結合現實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每堂課都讓學生帶著疑問來學習,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來學習,讓學生自己先動腦筋思考,不要急于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中進入迫不及待想解決問題的情境;在學習完一個專題后,要給學生出一些新的練習題,溫故而知新,這些練了復習到舊知識以外,還存在一些利用以前學習內容不能解決或解決起來比較麻煩的問題,以此引出新內容,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著期待來聽課,教學的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再次,引入案例教學,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案例教學要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比如財政學中的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這一問題,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在哪里,市場失靈后政府財政該如何介入,可以圍繞中國公共服務與公共品提供存在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搜集相關資料,對案例展開討論,讓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當然對于學生的發言,授課教師要認真引導,避免學生討論變成辯論會,把學生拉回財政學理論基礎,以得出正確的認識,這樣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才有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最后,合理安排課堂學術討論與論文寫作安排。比如,在學習財政收入規模這一部分內容,針對財政收入決定理論在不同國家,甚至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存在差異,組織學生討論中國財政收入的比重與變動規律,安排課堂討論,特別是引導學生分析重大稅制改革前后的中國財政收入的變動,并鼓勵學生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培養學生學術研究的興趣與能力。
4耐心指導,嘗試分層次教學
在教學中傳統的大班授課,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不太可取,這樣往往學生跟著老師掌握一些理論機械式記憶,自己仍然很難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掌握財政學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能力。其主要手段就是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層次差別大的特點,嘗試采用分組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分層次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差異化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嘗試:對于經濟學與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鼓勵其加強課外學習,主動提交相關科研論文;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要認真吸收理解教室課堂教學內容,積極參與討論;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對于他們還沒能接受的問題,要耐心講解,多鼓勵,并且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打好基礎,該從哪方面努力,增強對財政學學習的信心。
財政學既是一門經濟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又具有與時展緊密相關的實踐性,任課教師要切實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應用能力為導向構建教學內容,摒棄過去過分強調書本、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強化課程的學生參與性,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選擇恰當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使理論寓于現實性中,針對學生不同層次采取差異化教學安排,使學生通過一門課程的學習,掌握一種邏輯思維方法,學會一種思考的形式,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是終生的事業。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068-02
特色人才培養是高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財政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隨著財政活動范圍不斷變化,財政學科研究的對象內涵和外延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社會的人才需求也不斷變化,財政學科發展以及財政學科人才培養面臨著新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是當前財政學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對地方性高校的財政學本科特色人才培養進行探討。
一、財政學本科特色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
(一)明確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的培養定位。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專業培養目標明確界定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經濟學、管理學素養和較好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系統掌握財政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熟悉財政稅務管理、財務會計核算等方面知識和業務技能,具備處理財政和其他相關工作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復合型高級應用經濟管理類專門人才,突出兼具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財政、稅務、會計、信息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二)優化課程體系。首先,開展課程群建設。對現有的課程進行優化改革,注重整體優化和系統整合,構筑寬厚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強化和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依托財政學、中國稅制的發展優勢,建設財政學、中國稅制兩大課程群,彰顯各自教學特色。其次,優化課程體系設置。一是進一步優化學科理論課程設置。在理論課程設置上貫徹“厚基礎、寬口徑”原則,除突出專業知識課程外,還重點加強了對學生財務會計能力的培養。另外,通過增加跨學科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知識范圍。在突出專業知識方面,在專業主干課程上系統地設置了財政學課程,同時,從2011年起將財政專業選修課程分為財政管理和財政監督兩個方向;強化學生的財務會計基礎方面,除專業基礎課中安排了會計學課程外,在專業骨干課中還安排了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財務管理課程,專業限選課中開設成本會計等課程;增設跨學科選修課,將審計、管理學等專業課程納入學生的選擇范圍,如審計學、ERP原理與應用等。二是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的比重。自2008年以來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大幅增加實驗和實踐課程的學分和課時,實踐課程的學分占全部學分的比例達到21‰同時將專業綜合性實驗作為必修課程。三是增加財稅專題講座。為了擴大學生的專業視野,拓展專業深度,每年都邀請國內財稅專家給學生做多場專題講座。
(三)推行“讀、寫、議、評”教學方法。“讀、寫、議、評”教學方法是基于“高校教學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核心要求,貫徹“兩個為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原則,探索高校教育從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素質培養轉變中逐步摸索形成的一套教學方法。“讀、寫、議、評”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不應只注重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作為主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留有思考的余地,在嘗試與體驗中認識理論、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讀、寫、議、評”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豐富教學形式、重視能力培養、加強師生互動。具體操作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導讀階段、寫作階段、討論階段、點評階段。導讀階段主要是通過布置學生大量--閱讀課外的專業書籍及文章,增加專業方面的信息量,拓寬視野,幫助學生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寫作階段重點是培養學生歸納及寫作能力,寫作的形式應多樣化,可以是讀書心得、觀點綜述、專業論文等。討論階段是通過組織課堂討論,促進學術交流,實現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點評階段包括學生互評與教師評議,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之間相互評議,交流經驗,共同提高。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時的多少靈活布置閱讀材料,科學地安排寫作內容及組織討論,講求實效。“讀、寫、議、評”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專業寫作能力、綜合素質有較大幫助,為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以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研究型教學等為手段,以共建的實習、實踐基地為平臺,將第一課堂實訓與第二課堂實踐結合起來。建立了“認知—實踐—創新”的多層次、多種類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不僅具備財經理論基礎知識、經濟思維、財稅技能,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1.建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根據“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實踐發展規律,我們構建了一套“認知—實踐—創新”的實踐、創新教學體系。設有財政稅收綜合模擬實驗室、財政信息化實驗室、增值稅防偽稅控模擬實驗室、財稅一體化實驗室,在財政稅務部門、企事業單位建立20多個“產、學、研、政”相結合的教學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參觀財政局和稅務局、觀摩財稅實踐操作、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暑期的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社團活動以及聆聽學術報告和撰寫讀書筆記、社會實踐報告、畢業論文,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
2.以科研和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申請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積極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增強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組成科研小組,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申報學校學生創新科研項目。構建課堂學習、實驗室模擬與實踐基地實習“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和對學生科研創新的激勵機制(如對學生校級及以上各級的科研創新項目、“挑戰杯”項目、公開,給予物資、學分獎勵),定期舉辦全校性“財政學”小論文比賽。通過上述措施有力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財政學本科特色人才培養的成效與不足
(一)財政學特色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效。經過近5年的努力,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取得較顯著成效。財政學、國家稅收這兩門課程已建成自治區精品課程,社會保障學課程是學校重點建設課程。財政系教師所承擔的教學改革項目《財政學重點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獲得2009年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編寫的《公共財政學》教材獲得2006~2008年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參與撰寫的著作《廣西農村公共服務體制建設研究》獲得2010年廣西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獲得廣西財政廳每年重點調研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10多項。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5年來,學生初次就業率都超過90%,并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好評和高度評價。考取碩士研究生和公務員的畢業生人數也不斷增加。
(二)存在的不足。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人才培養的地域特色不夠突出。廣西財經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高校,有別于以培養高水平的學術性人才為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學,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所處區位,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在人才規格、培養目標、專業設計和辦學形式上要有較強的為地方服務的針對性。從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專業人才培養來看,雖然明確提出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體現了與研究型大學的區別,但培養目標并沒有突出廣西的區域特色,與其他兄弟省份的地方財經院校基本雷同。在課程設置上,與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銜接也不夠緊密,與地方的需要有一定差距。
2.相關設施的投入不能滿足需求。在特色專業教學過程中,隨著本專業招生人數的擴大、科研項目的增加,相關配套設施還無法及時跟上,如師生可查閱的專業圖書資料尤其是國外最新前沿的專著和期刊數量還比較少,組織學生開展科研、考試指導還缺少固定場所和設施等。
3.實踐和實驗教學有所不足。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多數是從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學)畢業后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實際工作部門的工作經驗,自身尚不能成為實踐教學的專家能手。雖然也有教師到財稅等實際部門進行短期實踐學習或掛職鍛煉,但這樣的機會并不普遍。另外,在實踐和實習基地建設方面,目前已有的基地主要分布在財稅部門,企業實習基地不多有待加強。有些實踐和實習基地雖然簽署了合作協議,但卻沒能真正運作,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未能接觸真實的業務流程。
三、完善財政學特色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突出人才培養的地域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必須突出辦學的地域性特色,在專業建設上,必須清楚為哪些地域服務,并明確這些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客觀實際和基本趨向、結構。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注意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建設的廣闊前景和民族地區發展相對落后的現實。目前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學特色人才培養應緊緊圍繞這一特點,突出地域特色。對財政學學生的培養既要面向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公共理財人才,又要適應廣西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加強對學生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教育,培養“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邊遠地區和農村基層;“能吃苦”是指經受艱苦環境、艱苦崗位和各種困難磨煉;“能創業”是指將所學知識技能靈活運用于工作實踐并善于開拓創新。
(二)增加投入完善教學科研設施。為了更好地培養特色人才,必須增加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教學科研配套措施。增加經費主要依靠爭取國家、自治區和學校的經費支持,通過申報學科建設項目、實驗室建設項目等方式獲得建設經費來改善有關教學可以設施。另外,也要考慮從二級學院的經費中拿出一定資金來增加投入,包括加強資料室建設,增加必要的圖書資料的訂閱和采購。
一、獨立院校“財政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5-0025-02
一、“地方財政學”課程教學現狀
(一)“地方財政學”課程教學現狀
財政是政府調控市場的重要工具,對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財政學相關課程的學習與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地方財政學”屬于“財政學”課程的延伸,將財政學的研究范疇從中央政府細化到地方政府,研究范圍和領域不斷向縱深推進,屬于財政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因此,對“地方財政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方財政學”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單純的課堂講授教學法,會導致授課內容的空洞、抽象而難學。個別初學者甚至認為“地方財政學”的知識離現實的經濟生活似乎太遙遠,有些問題難以理解,學習興趣自然受影響。如何有效地改變當前地方財政學教學的這種被動局面,對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方財政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潛能現在已經發掘的比較充分了,能夠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提問式教學法等,向學生講述地方財政學的相關知識。現有的這些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建立起專業知識的架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進而打開學生的思維。但是在案例的提出、多媒體的制作和問題的提出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其缺陷一目了然。一是這些教學方式只為了知識的授受,把教學當作“教書”,片面注重教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的過程,學生無法學會如何主動學習。二是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思維的探險,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進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的過程;這種授課過程以教師思維為主,學生只要能跟得上教師思維即可,沒有時間去主動思考,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改革“地方財政學”的授課方式必要而且緊迫。
(二)“地方財政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專題研討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學生對專題的研究與討論, 進行知識構建, 它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學習方式,包括專題研究和專題討論兩個環節。專題研究是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本專業相關專題,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對該專題的初步認識。專題討論是全班學生在課堂上,對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和探討,取長補短從而完成對該專題知識的構建。
專題研討式教學能夠較好地體現以學為本,整個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問題, 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依托課程設計,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著重培養其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專題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地方財政學”的優勢
專題研討式教學法在國內外都相當流行,尤其像“地方財政學”這樣的課程,更應該把該教學法引入到教學當中來。地方財政在我國并未成體系,現有的教材較為簡單與空洞,與以前所學專業課重復內容頗多。在講授課本知識之外,輔之以專題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地方財政學”課程學習的深度。專題研究中,學生自我搜索和整理相關專題知識,整個學習過程始終處于“問題―思考―探索―解答”的積極狀態,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題討論則是對專題研究階段的成果進行交流和探討,如果交流過程中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這些火花會形成強烈的外部刺激,激發起學生的高度興趣和廣泛參與,從而深入地自主學習。
(一)專題研究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專題研究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自我吸收和自我消化。這種方法改變了師生雙方的課堂地位,學生主動尋找信息、整理資料、形成看法,他們不再是教師固定思維的接受者。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主動探索的位置。
(二)專題討論是現場表達能力的鍛煉過程
如何把自己的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清楚、全面地表達出來,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有效培養。遇到不同觀點時,如何快速、準確地駁斥對方的觀點,更是一次對思維能力的現場訓練。專題討論也是各種觀點匯集交鋒的有利時機,這是一種思維的探險,有利于開闊學生看待問題的眼界和思路。
三、專題研討式教學法在“地方財政學”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地方財政學”的教改主要以改變教學方式為主,專題研討式教學法在這門課程中有很強的適應性。專題研討式教學法主要包括專題研究和專題討論,專題研究為基礎,專題討論為重點,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專題研究
在設計專題時,要系統歸納和整合“地方財政學”教學內容,有時甚至打破知識體系的固有結構,力爭使每一個專題自成體系,都有一個開放性的研究空間和方向。專題的實質就是問題,設計專題時力爭囊括該課程目前所涉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將這些問題以專題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生課后查找資料自學該問題的相關知識。
(二)專題討論
專題討論分為小組內討論和全班集體討論。首先是小組內成員就所選專題問題,將自己整理的知識和體會相互展示、進行交流。其次,每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班上集中講課,全班共同討論。由于“地方財政學”課本授課知識較少,所占課時為20個左右,剩余課時都可用來安排進行專題研討,課本授課與專題研討穿行。同時考慮研討花費學生的時間和占用課堂的時間也較多,因此“地方財政學”的專題研討一學期安排7―8次即可。
專題研討式教學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前將研討專題確定,并將全體學生分成7―8組,每組負責一個專題。一次專題大約需要2次課,第一次課為理論課,教師講授該專題的基礎知識,并將需要研討的問題提出,由專題小組學生回去搜集、整理相關知識;第二次為討論課, 由教師隨機抽取負責該專題的小組代表上臺主講,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提問,該小組現場答辯,并最終由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討論課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確定專題。專題的確定要在本課程開始授課之前全部確定下來,專題選擇的具體要求:第一,與“地方財政學”密切相關,研討問題要具體,主要包括目前地方財政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第二,所選問題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可討論性。第三,適度控制問題的難度,與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相匹配。
2.教師輔導。教師運用一次課時間,講授該專題相關基礎知識,提出下次討論課的討論問題,并指定該專題的研討小組。并提出該研討專題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并指導學生如何查找該專題資料。
3.課堂討論。小組在課外查找、閱讀和分析相關的知識內容,總結、整理并撰寫報告,做成PPT,形成對研究對象的初步認識。課堂上隨機抽取2名小組代表當堂陳述其觀點和結論,每人5分鐘陳述時間。組內其他同學補充相關知識或觀點,此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提問答辯時間為25分鐘,由教師和其他非小組成員進行提問,講解成員和組內同學可以共同答辯、相互補充,爭取將目前地方財政學課程中存在爭議、或者表述不清的問題以專題的形式答辯清楚、形成定論。最后留5分鐘由教師進行總結,總結學生討論、發言情況,并指出該次研討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4.形成結論(成果)。每個研討小組要就研討問題上交一份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內容包括所研討問題,所查找的資料,小組觀點的形成過程及最后的觀點陳述。教師就討論結果進行提煉,形成最終成果,形成全體學生的共同認識,以加深對地方財政學課程學習的理解。
四、變革“地方財政學”課程考試方式的思考
“地方財政學”課程為財政學專業的專業課,上一輪制訂教學計劃時新增這門課程,并且確定為考試課。但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不適合運用試卷命題方式體現。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10-0182-02
財政學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財政概念、財政職能、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國家預算、財政管理體制和財政政策等基本理論;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在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結課后,會計、稅收、財務管理等專業課開課之前開設。目前,在開封大學財政經濟學院所有專業均開設含有財政學內容的課程,但是這門課程沒有引起學生足夠重視,往往認為財政學課程不實用、太抽象、不易把握等,不去努力學,為了考試死記硬背。為此,對于財政學如何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至關重要。
一、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內容枯燥,難以吸引學生
對于財政學教材來說,內容大同小異。因為對財政學的講解離不開財政學的框架,也就是財政概念、財政職能、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國家預算、財政管理體制和財政政策等基本理論。而這些內容學生會覺得太枯燥,沒用處。沒有像對待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和統計學這些學科那樣下工夫。
(二)授課方式缺乏靈活性,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在財政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以板書講授為主,沒有運用其他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接受能力根據感觀的不同而有強弱之分,文字解釋是抽象的、圖表或圖畫的解釋是直觀而易于消化的,教師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釋到位的同時,沒有考慮到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甚至抗拒情緒。由于上面所提到財政特點,如果對一些關鍵、重點的內容照本宣科,直接將內容寫到黑板上,學生仍然會聽不明白,這樣既影響課程進度又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三)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缺乏主動性
由于這門課內容較為枯燥,教師授課方法單一等原因,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始終不能集中,并且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會積極思考,更談不上自覺學習,這種被動的知識傳遞方式造成學生只為考試而學,缺乏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由于存在以上各方面的不足,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財政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必須結合教材、教師收集的資料和課外輔導書,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彌補課程內容枯燥、教材內容陳舊和教學方法單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課堂上師生互動,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去,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每位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在探討和嘗試,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財政學教學方法,該套方法借助多媒體輔助常規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順整個課程思路,突出重點
在第一節課時,先把本課程提綱挈領,讓學生知道財政學課程應當學什么。首先,應當知道什么是財政,它的概念與職能;然后就是財政收支;再次就是對于財政收支的預算也就是國家預算;最后就是財政管理體制和財政政策等。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在這學期需要學習什么。還要給學生指出重點,首先是章節重點,另外就是各章的重點,需要在講述各章內容時指出。
在講述各章重點時,對于一些學生們早已熟悉的、或是教材中清楚表述但不要求深刻記憶的內容,可以適當地精簡和忽略,以此提高有效信息的集中密度、明確重要知識點。如同在修剪植物的時候把不必要的枝葉去掉,反而能更完美地展現韁參锏男巫春吞逄。
(二)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借助多媒體。多媒體教學使師生處于一個開放互動的審美心理場,學生情緒振奮,思想解放,參與主動,他們的思想隨情境而向四方發射,聯想與想象自由而不受羈絆,智慧的火花不斷引燃,思維發散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優于單一的教學模式。 商業銀行學是一門信息量極大的學科,涉及面廣,因此在教材編寫時對相關內容的解釋都會盡可能地完整、清楚。這就容易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冗長的文字增加了學生們閱讀的困難;二是幾個同類詞語出現的篇幅跨度過大必然影響教材的系統性。為此,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制作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彌補。
其次,采用案例教學,充實和更新課程內容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模式注重“怎么教”的方面,課堂以老師為主導。相反地,西方教育界一直推廣一種反思維的“案例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主導,側重于學生“怎么學”。案例教學法突破傳統的教學誤區,是灌輸式學習向啟發式學習的轉變,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目標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論加強理智性的理解及應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評論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維和概括能力、辯論能力以及說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夠使參與者認知經驗、共享經驗,能夠促進學生擴大社會認知面以及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的愿望和能力。
教師應結合每章理論內容,把商業銀行一些實際案例編制成冊。把學生分成實訓小組,在每章講述完之后讓學生做相應的案例。做完之后,讓學生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答案。最后讓學生各組交換實訓結果,給出成績。這種方法突破了原有的那種“空中樓閣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對相關信息進行專題討論,從而掌握信息本身。
(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教學
財政稅收與很多宏觀、微觀的經濟問題相關聯。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財政稅收與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運用財政稅收理論剖析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理解。這一環節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到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實踐,讓他們在充實繁忙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將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真知卓見。
(四)結合不同專業,抓好教學側重點
財政稅收專業和非財政稅收專業比較,對財政稅收專業的學生學習財政學要求更高,掌握的內容更全面,對非財政稅收專業的學生,如管理專業的學生則要求重點掌握與企業、單位、個人分配關系較密切的內容,側重于了解國家財政政策、制度和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制度,關于政府如何加強財政管理的內容則可略述。
(五)注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標準,不能以分數定終身
我們必須揚棄傳統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以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為最終判斷標準,構建與新型財政學體系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方法。考核方式上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筆試、口試、論文以及社會實踐等。考核內容上針對課程類型,確定考核重點。總的指導思想是減少客觀試題,增加主觀測試題。整個考核應圍繞財政學所涉及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等能力培養展開,檢測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素質,并促進教師日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在對不同考核科目、命題范圍、題型類別、題量覆蓋面以及難易程度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重新確定成績考核的評價標準,真正對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予以客觀、公正、公平的評價。
三、結語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所有教學材料都能精辟、簡明地傳達專業知識;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時間;如果引入主題、講解內容、習題訓練、消化知識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走,并且每位同學都能緊扣老師的思路,則這一節課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經濟類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新.淺論案例教學法在財政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校學報,2005,(1).
一、財政學的學科地位
經濟是一國之命脈,財政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培養經管類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乃至每個個體都與財政、財政現象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財政學的基礎理論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財政政策和各類財政現象,并為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其他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目前,財政學是高等院校面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開設的重要課程,在地位上來說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學習財政學課程有助于大學生系統的理解和掌握我國的財政制度基本概念和理論,同時這一課程的學習對提升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重要影響。
二、財政學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地方高校財政學課堂教學的學情分析
具體來說,目前財政學的學情具體包含以下兩個方面:1.對于財政學和稅收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屬于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因此學生本能的對“財政學”這一課程高度重視,在課堂上或課下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高,因此財政學和稅收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2.對于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盡管財政學也屬于專業必修課,但是這一課程只是諸多必修課中的一種,在當前的學習階段,學生并不能完全體會這一課程的重要性,而只會將其作為一門普通的課程來對待,學習興趣較低;同時,許多非財政學專業的期末考核大多采用開卷或者交論文的方式,這種松散的考核方式導致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天然地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使得當前非財政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待提升,對于教師來說,只能在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上下足功夫。
(二)地方高校財政學課堂教學困境分析
隨著多元化學習方式和知識來源渠道的不斷發展,為了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財政學課程的教學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持續帶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說,高校財政學課堂教育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需要創新合適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容易得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財政學”的很多課程內容需要在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具有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特征,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細致的講解。在目前財政學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學仍是以教師的傳輸為主,通過多媒體幻燈片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幻燈片能夠減少教師板書的工作量,并幫助教師更好地運用教材內容。但多媒體教學在幫助教師提升教學速度的同時,減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量大,在不進行課前預習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學習困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受到打擊,影響學生學習。2.教學內容和環節需要更新和加強作為一門主要研究政府行為和政府政策的課程。財政學的教學內容必須能夠反映當前財政現象和政策的變化。而目前的財政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大部分教師注重理論的分析,較少涉及實際財政問題,相應的忽視了財政學知識時效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另一方面,財政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但實踐教學同樣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前許多學校盡管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但內容偏少,難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在當前社會急需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有必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并在教學環節中加入實踐教學內容。3.非財政學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作為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財政學是財政學專業和非財政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因此,除了財政學專業學生之外,每年還有數量巨大的非財政學專業學生需要學習這一課程。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由于本身不是這個專業,因此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會對財政學課程產生輕視或忽視的心理,導致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生較高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傳統的財政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實際條件和財政學課程特點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中居于主體和支配地位,學生的學習自主選擇權較少。同時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校教學管理的安排,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間上也缺少相應的自主支配權。在這些限制條件下,財政學專業的學生出于對本專業天然的重視,學習積極性相應較高,而對于非財政學專業學生來說,天然較低的學習興趣再加上自身較低的學習自,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中依據自己的興趣探究學習課題并獨立解決;另一方面,囿于學校教育管理的要求和教學的安排,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展開學習,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課程產生厭煩情緒。4.教學中缺乏過程管理,考核和評價不夠全面當前財政學的考核依然以傳統的期終考核方式為主,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簡單直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傳統考核方式下,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可通過考前幾周的突擊學習來取得較好的成績,導致學生不重視平時知識的積累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財政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也無法真正實現對平時教學的過程管理。當前許多經管類高校都在改革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但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重較低,同時教師在評定平時成績時,往往簡單地以學生的平時考勤和作業作為對平時學習效果的檢驗標準,這種平時成績評定標準和課程考核方式總體缺乏科學性、全面性和公平性。5.教材存在更新慢,知識體系老化的現象當前的高校財政學教材中,流行的多是幾所知名財經類大學或知名學者的幾本教材,這些教材的經典性毋庸置疑。但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傳統經典教材知識體系難免存在不符合實際的情況。財政學的教材多以定性分析為主,通篇都是文字,涉及的表格也多以統計分析為主,較少涉及大數據時代的各種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也缺失目前流行的數理工具的使用和分析。傳統教材的這些缺點使財政學學科的科學性未能凸顯,直接導致學生從心理上輕視財政學這門課程,加之教材更新較慢,使得財政領域的新問題不能反映在教材中,也使得學生對這一門課程興趣不高。
三、財政學課堂教學效果優化策略
(一)結合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課堂教學積極性
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模擬真實的事件或情境,使學生進入相關的情境中,通過真實的事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理解抽象的理論和概念,同時通過案例使學生深化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加強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相對枯燥的課堂教學更具生動性和應用性。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財政學教學的好處,一方面財政學盡管理論性較強,但在現實中課程的案例十分豐富,通過案例學習法,能夠實現財政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對于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案例教學法更為有效,能夠較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在案例的分析中強化學生對概念和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能夠極大地提升非財政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共同解決問題,有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小組協作,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協作。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二)結合問題驅動,改革教學環節
問題驅動教學方式是指設立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問題驅動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和革新,問題導向驅動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高校中那些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而言,這一教學方式更為合適。在問題驅動教學法下,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動力和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財政學理論知識,達到優化教學環節、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具體的做法包括:在財政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當前發生的社會財政、經濟熱點話題引出問題,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進而激發學生對于財政學理論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信息技術,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
當前,線下教學仍然是我國大學教學的主流方式,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日趨多元,其學習注意力也日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對于“財政學”課程來說,盡管其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較為依賴教師的課堂知識傳授,但在信息時代,高校之間的資源壁壘漸漸被打破,中國大學慕課、B站等都有大量的各個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因此,有必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一方面,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使傳統的教學手段轉變為探究式學習和混合式學習,將更多的學習自主選擇權和時間的支配權交給學生,賦予學生學習更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在課堂上,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實現隨堂測驗、資料分享等活動,在課堂下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加強課后溝通交流,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效率。
(四)借助線上教學工具,優化學生考核體系和方式,實現過程管理
考核結果無疑是學生最為關注的內容。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課程的考核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財政學教學中,大部分課程以期末考核為主,但期末考核無法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真實的學習效果。因此財政學的考核有必要體現對學習的過程管理,注重平時的考核,如在學期中增加課堂分組的討論或課堂展示等,并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比重。這一點,傳統的課堂可能實現起來較為困難,但超星學習通等線上教學工具可以有效輔助實現,這些線上教學工具可以使學生充分利用課下空閑時間,實現學生之間的分組、討論以及平時的考核和打卡,到學期末教師根據學習通上平時的學生作業、小組討論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
(五)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優化教學效果
財政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備的課程,許多同學片面地認為財政學只具有理論性的特點,使得許多人對該課程望而卻步。實際上,理論始終來源于實際,是對現實世界的探索成果的總結和概括。因此,在財政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抽象理論與現實實踐的結合。在財政學的課堂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促進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學校來說,應建立實驗實訓平臺,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并適當進行仿真模擬教學,幫助學生接觸實際業務,使其具備業務操作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實訓的過程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提高知識轉化能力,提高綜合素養,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四、教學反思
當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教學相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余,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實際教學中接觸教學問題,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提升對課堂教學的認識,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技能。第一,在財政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自身應充分認識到財政學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向學生強調課程的重要性之前,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堅信這一點。針對財政學這一課程,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尤其是非財政學專業的學生闡明課程沒有高低貴賤、有用無用之分。強調財政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學科的學習對堅實學生的財經素養基礎、發展學生的專業基礎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財政學課程的重要性,提升其學習積極性。第二,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眾多,這也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作為高校教授選修課的教師,只能盡力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第三,隨著越來越多新的課堂教學工具出現,教師需要在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積極學習和掌握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教學手段,利用新的教學技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第四,教師應注重對外的交流和學習,在不斷的對外交流中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和素質。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與實務部門的合作,在與實務部門的交流和合作中,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實現自身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郭露露.提升《財政學》教學質量的路徑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9):220-221.
[2]陳漢芳,梅建明.案例研究方法在稅法案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4):40-43.
[3]徐璐.探究性教學在公共財政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8):175.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6)03-0114-05
一、“平臺+課程群”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育教學機構為了實現各類教學層次的培養目標,通過對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合理設計,從教學內容和進度上進行的選擇和安排。財政學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相應的課程體系作依托,而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僅要從知識和能力結構及基本素質上符合復合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和達到的要求,又要緊密圍繞財政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考慮突出專業特色及社會發展需求。從供給側角度構建以高素質、應用型為特征的理論課程體系,以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平臺課程是一個基礎臺階,在組建平臺課程體系時,應盡可能做到課程性質相對、選修時間先后要求一致,強調課程的共性和選修的先后順序。學生只有學習并通過該平臺的所有課程考核合格后,才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該階段的學習后才能向更高層次學習邁進。因此,平臺課程在時序上具有層次遞進性。
財政學類課程體系以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根本目標,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基礎與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課程、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之間的關系。“平臺+課程群”課程體系由4個平臺和2組課程群構成,4個平臺即由全校通識教育課、學科通識教育課(包括必修和選修)、專業教育課、實踐教學環節4個既相互關聯又逐層遞進的“平臺”而構成的必修課;2組課程群包括專業提高課和專業拓展課構成的選修課。
1.全校通識教育課程是國家統一要求的課程,包括政治理論課和通識文化課,共58學分。
2.學科通識教育課是國家規定的學科基礎課程、學科主干課程以及跨學科課程等,依據“梯度深化,有機結合”的原則設置,包括四門學科必修課(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12學分)和學科選修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經濟法學通論、管理學原理、信息技術與管理、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至少15學分)、開放選修課(13學分)。
3.專業教育課程根據對財政學類專業知識結構的需求,打破傳統分專業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原有課程,實現專業之間知識點融合和滲透,是專業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全部為必修課,包括國有資產管理、國家預算(含實驗課)、稅收學、財務會計、稅務管理(含實驗課)、中國財稅史、地方財政、中國稅制、西方財政理論、公債管理、專業綜合模擬實驗(財政學模擬實驗/稅務模擬實驗)等11門課,22學分,實踐教學環節15學分。專業教育課程由專業類群中財政、稅務兩個專業設置相同的專業課程所組成,為了滿足財政、稅務兩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的需要,為財政、稅收專業的相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打通財政學類專業提供了平臺。其作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專業技能訓練和財稅應用能力培養。通過此類核心課程的學習,提升應用型人才的社會競爭力,使學生具備行業所必需的專業理論素質、更為寬闊的專業知識。
4.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過程。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課程實驗環節是基礎,畢業論文環節是核心,專業實習、專業調研、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環節是支撐。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到專業和工作中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將來從事實際工作做職業技能準備。
5. 課程群是為學生進行專業提高和拓展教育而設立的選修課程,包括專業提高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財政學專業提高課程包括財稅理論與改革前沿、宏觀經濟管理與財政政策、稅務稽查、政府采購、外國財政制度、社會保障與財政管理、稅收籌劃、非稅收入管理、稅務實務、國際稅收、財政專業英語、非營利組織會計等12門課程(至少選修10學分)和財政學專業拓展課包括資產評估、公共政策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稅收相關法律、審計學、投資學、行政能力測試與申論等7門課程(至少選修7學分)。稅收學專業提高和拓展兩組課程至少選修17學分。稅收學專業提高課程包括外國稅制、稅務稽查、稅務實務、稅收籌劃、稅收基礎、國際稅收、稅務專業英語、財稅思想史等8門課程;稅收學專業拓展課程包括資產評估、審計學、成本會計、財務報告分析、證券投資分析、行政能力測試與申論、稅收相關法律等7門課程。通過此類課程學習,有利于學生按興趣、特長選擇課程,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力求使大眾化教育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二、“平臺+課程群”課程體系的特點
財政學專業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之一,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實力最為雄厚的“標桿”專業之一。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于2006年、2009年先后被評為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這說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在專業特色的建設上已取得了明顯成就。但作為地方財經類高校,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在我國財經類高校專門人才的培養中保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在我國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當下,能夠站穩腳跟并顯現出自身的“優勢”所在,就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學專業的特色建設。
一、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成就與不足
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由2006年之前的單一財政學專業發展為現在的財政學專業、財政學專業(蒙語授課方向)和財政學專業(財政學—資產評估雙學位)。如果從大財政學專業即包括稅收學專業在內的角度出發,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由2006年之前的單一財政學專業發展為現在的財政學專業外加1個專門方向、1個雙學位和稅收學專業外加3個專門方向,亦即除上述財政學專業及其方向外,現有稅收學專業包括:稅收學專業、稅收學專業(稅務師方向)、稅收學專業(稅收籌劃方向)和稅收學專業(蒙語授課方向)。經過5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經過近10年的建設,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顯現出如下特色:一是蒙漢雙語授課特色,即專業教學同時采用蒙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授課。二是切合專業特點的“雙證”、“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即稅收學-稅務師“雙證”人才培養模式和財政學-資產評估“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基于“臨近的可能”不斷夯實和彰顯專業內涵,即立足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稅學院現有4個專業(財政學、稅收學、勞動與社會保障、資產評估)之實際,在臨近的可能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凸顯專業內涵,探索培養具有為民生托底之眼光和知識架構以及具有扎實、系統資本資產評估理論和實操能力的財政學專門人才。實踐證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之特色建設,對于為我國8省區培養蒙漢兼通財經專門人才,對于充分利用內蒙古財經大學和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之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優勢培養復合型財經專門人才,對于增強內蒙古財經大學學生的任職履職能力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財經專門人才,對于促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稅學院現有4個專業的互補共生培養創新型財經專門人才,無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之特色建設,還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在諸如民族財經問題、農村財經問題、居民收入分配問題等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的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和稅收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先后榮膺級優秀教學團隊,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教學成果榮獲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但專業建設永遠在路上。與自身過去比,與內蒙古財經大學其他專業比,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若與其他高校財政學專業比,特別是與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財政學專業比,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建設尤其是特色建設仍存在明顯不足。概而言之,主要是:1.蒙漢雙語授課特色,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特色。一提到專業特色,內蒙古財經大學引以為傲的首推的是蒙漢雙語授課特色,財政學專業自然也不例外。問題是,遍及全校所有學科專業的所謂特色,還是學校某一專業所特有的嗎?誠如是,則毫無疑問,雙語授課是新疆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的特色,越漢雙語授課是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學專業的特色。果若如此,則拓展蒙漢、、越漢雙語授課的專業或班級就成為包括內蒙古財經大學在內的上述這類學校專業特色建設的不二選擇。如此一來,則這類學校的所謂專業特色,與非這類學校相比的確是一特色,但若與同類學校相比就無所謂特色了。問題還在于,循此特色進行專業特色建設,只能是一種外延式的建設,即不斷拓展或擴大蒙漢(、越漢)雙語授課的班級和人數,而這與專業特色建設的內涵式發展本質顯然是背道而馳的。2.特色即優勢,如果在同類或同一面向中算不上出類拔萃,就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特色。特色應是在長期的建設中所形成的獨有的比較穩定的優勢,而所謂優勢應是在同類中或在對同一問題的解決中超越眾生或出類拔萃者。也就是說,人無我有,算不上優。人人都有,我最出眾,才是優。我們知道,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財政學國家級重點學科所在高校,其下設的財政學專業是公認的特色專業。而其特色分別是:中央財政、比較財政、財政一般理論或公共財政、地方財政和財政史學。從中不難看出,所謂特色或公認的特色就是人人都有,但我最優。3.特色意味著高品質,其如果不能轉化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色。特色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專業設置特色、課程體系特色、科學研究特色、社會服務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特色等。但不論是何種或哪一方面的特色,特色都是圍繞中心目標并為中心目標服務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心目標的,因此其最終都應體現在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上。
二、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取向所在
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搞好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就必須立足于自身所處的客觀現實環境,從財政學專業的專業定位和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在對接供需、彰顯優勢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上聚焦發力。基于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取向應聚焦于以下方面:1.民族財政。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為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承擔著為我國8省區培養蒙漢兼通財經人才的財經類高校,解決蒙古民族聚居地區的財政問題無疑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所肩負的首要使命。也就是說,研究解決民族財政問題、為民族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是內蒙古財經大學進行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卻不能僅僅局限于此。因為,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貴州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等擁有財政學專業且以培養民族財經人才為己任的高校也同樣需要考慮這一問題。2.邊疆財政。內蒙古財經大學不僅是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而且是地處邊疆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因此,研究解決邊疆財政問題、為邊疆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無疑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進行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需要考慮的問題。但不能僅僅兼及或滿足于此。因為,需要進行邊疆財政問題研究并為邊疆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的地方高校,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還有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黑龍江商業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眾多的地方財經類高校。而且,退一步講,即便是既研究民族財政問題又研究邊疆財政問題且同時肩負培養民族和邊疆財政專門人才的高校,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也仍還有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等高校。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的探索不能取得公認的且處于領先地位的成果,也仍然不會被同行認可為特色,更不用說被認可為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所應具有的特色。3.資源財政。眾所周知,我區資源儲量豐富,得天獨厚。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財政專門人才是內蒙古財經大學的根本職責所在。同時,我區作為資源能源大區,想要發展就必須尋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轉化為財政優勢乃至發展優勢之道。因此,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只有在推動我區的資源利用進而推動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所作為,方才能顯現其價值。而唯其有價值,也才能談得上有特色。這意味著,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想要辦出特色進而強化特色,就必須致力于研究我區所面對的資源財政問題。事實上,正是由于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在指導和引領我區應如何優化資源配置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效能方面少有建樹,抑或在指導和引領我區應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民生福祉而不是成為一種詛咒方面鮮有奇勛,才無以凸顯或彰顯特色。由此看來,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應將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來對待。這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有別于國內其他高校財政學專業的地方,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大有用武之地之所在。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如果我們取得了穩定的且被社會廣為認可的成就,我們的財政學專業也就擁有抑或強化了特色。
三、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主要對策
推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需要從多方面著力,但最主要的應是以下三個方面:1.苦練內功。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高等教育辦出特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性保障。因此,推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內蒙古財經大學教師尤其是財政學專業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或能力:一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業務水平;二是要能夠深刻領會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教育教學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國內外高等教育財政學科的發展現狀、態勢和經驗有較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三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靜心治學、潛心育人,勇于進取,樂于奉獻。這些都是辦出特色之必備的基礎或條件。2.堅持問題導向。進行專業特色建設,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不斷增強專業教育教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因此,推進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這是辦出特色的出發點和歸屬所在,也是辦出特色的最本質的內在要求。進而言之,這里所謂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緊緊圍繞以下問題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從而使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具備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這里所說的這些問題包括但不應僅局限于:其一,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政策的制定,除了考慮一般的財政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的因素外,還應考慮哪些特殊的因素?其二,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三,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特別是針對這些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支出有何特殊性或特別之考慮?其四,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制度(政策)與支持這些地區發展的其他制度(政策)應如何對接和協調?其五,資源富集地區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而不是使資源成為一種詛咒?其六,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專門人才應具備哪些特質?3.積小勝為大勝。特色是在長期的探索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且為社會所公認的成果,因此,特色的建設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意味著,我們在建設特色中,應采取積小勝為大勝之策,亦即:先著手研究細微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由細微問題構筑或反映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的問題,最后再研究整個問題。與此相適應,先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學術論文,以此為基礎,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系列論文或專門研究報告,最后再形成專著或系列叢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