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9 17:44: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治理的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日益提高,社會對環境污染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加大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在藍天白云下呼吸清潔的空氣,飲用干凈的水,無灰塵、無噪聲的環境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對工業廢氣的排放、空氣質量檢測達標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各種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廢棄物等的排放治理,這些工作都有亟待進一步加強,需要加大治理力度,需要加大投入,治理沒有經費投入一切都是空談。我區地處豫東平原,開封市的東南部,被稱為古城的南大門。轄區土地肥沃,雨水充沛,農副產品十分豐富,種植、養殖業發達,是開封市、蔬菜的重要產出地和奶牛養殖基地。每年金秋時節,古城大街小巷千姿百態的大多源于這里,使前來觀賞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因此,我區不僅承擔著維護境內生態安全的發展責任,而且承擔著開封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政治責任。近年來,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環保工作的日益重視和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對環境監測能力和環境污染治理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急需加大對環保工作的財政投入力度,治理城鄉環境污染是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
二、建議方案:
1、區政府加大對環境治理經費的投入,并列入財政預算以保證經費的使用。
2、采取補貼的形式建立村、社區日常保潔隊伍,常態化的管理環境衛生。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0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伴隨著愈加嚴重的城市水污染問題,亟需人們予以重視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解決。但是由于現階段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療的觀念較為落后,并受到治療技術以及體制建設等的制約,城市環境保護污水治療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得到政府、企業等各方面的協作,不斷完善體制建設,加大配套設施及資金的投入,為城市污水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問題
1.1 建設污水治理體制建設的不足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下,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漸增,但結合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很多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沒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甚至有的污水處理廠已經建立很長時間了,但由于技術不到位、資金缺乏等問題很難正常運作。污水收集過濾網過于落后,導致負荷率太低很難正常進行工作。此外,有的污水處理廠污水治理體制建設不健全,并未構建起相應的體制,影響了城市污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2 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
城市污水的來源有工廠排放的工業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網處匯集統一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因此,城市建設應該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網,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后,污水處理廠或者廠家選址和建設并未結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網進行,只是依據主干道進行建造。大多數城區都是雨水與污水共同運用管道城市污水處理,因為收集管網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 忽視了城市污水的處理
在城市長期的建設和規劃下,城市污水處理始終都是關注的重點。但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下,城市建設重點從處理污水轉移為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在追求城市規模和吸引外資企業投資城市建設下,忽視了城市污水處理的進行。同時,建設和維護城市污水處理廠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尤其是財力。城市建設資金通常來源于政府撥款和外商的投資,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則需要城市自己解決。這樣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難滿足建設和維護污水理廠的資金需要,導致建設和維護污水處理廠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2 解決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療問題的幾點建議
2.1 構建起完善的治理機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處理有關部門,想要處理好城市污水,必須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出與之相符的處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處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征集其他群眾的建議,群眾的建議是廣泛的,治理污水涉及到群眾的利益,可以說群眾比工作人員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實際情況。先要從源頭上進行污水治理,監督污水處理器,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污水處理技術來處理污水,確保污水處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2.2 實施配套的管網
加強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既需要健全污水處理設施,也需要使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作用,想要做到這樣,就必須做到管網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實際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解決好問題,確保現有設施設備的穩定運作;了解污水的來源渠道,對于一些建設完善的輸送管道,但還未實施收集支管與接戶管的區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網讓污水可以正常的、順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內;改造雨污分流,確保城區的雨水和生產用水都能順利的進入污水處理廠,實施統一的處理。
2.3 拓展資金籌集途徑
我國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對籌集社會資金的力度,重點處理污水工作,建立起長期的、有效的資金來源,不但需要政府撥放資金,而且還應該拓展資金籌集渠道,確保城市污水建設和維護有充足的后備資金。對城市污水處理進行宣傳,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工作人員和人們意識到處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種籌資形式,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地方債券、發行股票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確保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正常、有效的運作。
2.4 提高處理污水技術和水平
我們現在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依賴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土壤是人們必要的資源,但是人們在進行生產生活時會污染土壤,土壤一旦污染很難進行恢復,這樣會讓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現在出現的土壤污染有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物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各種其他因素導致的污染問題。我國現在的土壤問題主要集中在了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重工業污染,所以進行相應的土壤防治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1 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1.1 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隨著現在經濟的發展,很多都是依靠工業進行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土壤污染,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重金屬的污染,而且重金屬的污染存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潛在時間較長的現象,而且重金屬在土壤中有較大的溶解性和遷移活性,加之重金屬的活性不同,所以毒性也更不相同,這些都影響了它在土壤中的遷移和轉化。重金屬的危害會影響植物的根和葉的發育,更為嚴重的會破壞人體的神經系統。所以對于土壤中重金屬的解決措施已經成為當今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根據數據顯示,現在由于重金屬污染受損失的土地面積已經占了總污水面積的一半以上,其中這些重金屬污染會直接導致糧食的減產還有很多其他的題。現在的重金屬污染已經不是分地區的出現,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1.2 土壤有機污染
土壤有機污染是由有機物引起的土壤污染,土壤中的主要有機物有農藥還有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石油、甲烷等,其中農藥是最主要的有機污染物。農藥的使用也是在近幾年人們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產生的結果,農藥的使用在現在的生產中已經非常常見。雖然不同地方可能使用的農藥種類不同,但是最終產生的影響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都會產生土壤有機污染的危害。
在進行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很多建筑材料也對導致土壤的有機污染,這些污染還有很高的致癌物,這些都會導致土壤有機污染。
1.3 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由于現在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較為充足的發展,所以很多放射物最后都沒有較好的處理就進入了土壤中,這部分放射物會直接危害到人體,還可能會通過生物鏈和食物鏈直接到達到人體內,這樣就會導致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2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環境治理制度
2.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項法律
我國為了治理環境污染,制訂了很多專門的法律法規,但是相對于水污染防治和其他一些較為普遍的污染,國家都有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國家的宣傳工作也相當到位,但是土壤污染的宣傳工作并不到位,這樣會導致很多民眾不了解土壤污染的嚴重性,而且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限制環境污染,所以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加強土壤的污染防治立法工作,是貫徹落實對于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行動。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明確提出要治理污染問題,研究制定了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加強土壤污染防止立法中,這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具體行動,也是綜合治理工作目標的根本保障。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趨勢的重要因素。很多工作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進行,無法遏制土壤問題,在必要的時候需要通過立法來防治土壤問題。由于土壤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必須要重視關于土壤問題的治理,但是由于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所以污染排放一直居高不下,這個時候更加需要處理關于土壤方面的問題。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明確并且落實各方責任的客觀要求,解決土壤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公民的使命,需要各層次的人員共同參與。所以需要通過立法來落實各級政府對于本轄區的防治工作。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提高公眾土壤環境保護意識的現實需要。由于現在的環保意識較為薄弱,所以人們很少想到對于土壤污染進行保護,這個現象就是因為現在這方面的立法較少,人們的潛意識中沒有這方面的概念,人們無法系統的了解關于土壤問題的規定。所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2.2 完善土壤污染的監督管理體系
我國現在的土壤監督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多是以政府為主導,缺少各種相關機構的幫助,所以監督體系一直沒有較為充足的發展。
我國關于土壤污染問題的監督涉及到了很多部門,只有這些部門之間相關聯系,互相監督才能對于監督起到一定的水平,現在的問題就是因為部門之間較多而產生很多問題之間的相互推諉。
我國在進行土壤問題的監督時候要明確那個部門作為監督主體,其他部門輔助該部門進行相關問題的監督,在進行權力分配的時候要注意權力的合理分配,對于監督土壤污染部門有有相應的實權,對于一些其他部門可以分配監督權和監測權。通過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之間的權力來確保建立健全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
在進行監督的時候相關部門要考慮到對于科研方面的監督,對于一些有良好前景的部門要進行鼓勵和財政支持,幫助科研隊伍研究出既有效又廉價的技術,普遍的運用到對于土壤問題的治理中。國家還可以對于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培養,培養出一批有能力和經驗,能為土壤污染的治理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
在今后還應該增加對于有關的科研和治理的投入,做到以點帶面,同時還應該將已有的研究成果盡快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3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公眾參與制度
現在的土壤治理很少有公眾的參與,這樣對于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阻力,所以在進行是需要公眾參與到立法中來幫助政府建立較為合理的法律法規,在進行環境保護的相關治理時也應該確保公眾的參與度。
相關部門可以對于土壤監測進行信息公開,能夠將土壤治理的工作進程讓公眾看到,信息公開的越合理,公眾參與度就會越高。對于公眾的意見,相關部門還應該進行積極的聽證制度,對于和民眾關系較為密切的方面都應該有聽證會,這樣就能夠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還能將這些意見和建議在防治里進行體現,確保防治關系到人民的切實利益。
2.4 強化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考核制度
我國現在還沒有較為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所以在進行評價時可能會存在很多沒有預料到的問題,這樣會導致最終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所以需要強化環境質量的評價。
對于土壤問題的考核應該有較為綜合的方案,因為我國國土眾多,土壤的類型分布也特別分散,所以對于土壤質量的評價也應該分別對待,對于不同的土壤問題有不同的考核方案,土壤環境評價制度要結合相關的問題進行較為綜合的評價,來完善土壤環境評價制度。由于土壤的監測是一個較為長期的問題,所以需要長期的監控。
我國相關部門在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的考核建設,對于考核內容要根據區域進行考核,不能一概而論,還需要根據區域內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同時還需要對于土壤環境治理較好的地區進行一定的鼓勵政策,在考核中重視相關的情況。
我國現在的土壤環境防治問題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但是總體的防治工作開展的較為順利,在防治體系中,相關部門一定要確保運用法律法規來規范相關地區的土壤防治問題,通過監督管理體系對于土壤防治進行監督,來督促相關問題的進行,還需要通過公眾來確保防治工作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終對于土壤污染監測的考核也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這些制度體系來完善防治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1-0263-01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的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然而環境破壞、環境污染則日益嚴重,并逐漸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我們目前需要開展的最為緊要的工作就是進行環境治理。而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環境監測是一個必要的環節,其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先是對兩者的關系開展了闡述,在此基礎上細致明確了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作用,希望能夠加深人們的認識,更好地進行環境保護。
1.環境監測與環境治理的關系分析
為了更好地明確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作用,就需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析,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環境監測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對環境進行科學管理,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的效力,就需要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其是環保部門的一項基本的工作職能,通過環境監測我們能夠對污染物進行分類,了解污染物的分布情況,預測污染的發展趨勢,并提出相應的預警方案,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可以說,環境監測是環境治理的基礎,氣需要利用環境監測的技術優勢,掌握環境質量的變化以及主要的環境技術數據參數,進而提出有效的措施來進行環境治理。環境治理往往需要相關的數據作為支撐,而環境監測就負責對數據的測定、解釋、獲取、運用,并對環境執法監督進行技術仲裁,還可以實現服務升級,更好地為環境治理服務,諸如幫助相關機構進行環境規劃、排污費用測算、環境工程指導等。環境監測部門是整個環境治理部門的重要的環節,是執法技術監督部門,為了保障環境治理工作走上軌道,就需要充分利用環境監測工作取得的成果。
2.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作用
分析了環境監測和環境治理之間的關系,我們對環境監測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為此,就可以更加明確的分析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輔助環境監督管理工作
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大量的排污企業的存在,為了更好地降低污染濃度,保障環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對污染物處理效果的鑒定,就需要借助環境監測機構的作用,在現場的監督檢查中,其需要對污染源或是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進行取樣,并進行相應的檢測,做出詳細的檢測報告,這個報告就是建立監督管理部門對排污單位進行治理的重要的依據。根據檢測報告的實際內容,就能判定是否需要對單位進行停業改進或是限期更換等措施,這樣就能更好地提高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環境監督管理的科學性。
2.2 檢查污染申報內容真偽
企業排放污染物需要具有排污許可證,為了能夠獲得這個許可證,需要提交相應的排污申報,將自身的實際排放總量、標準、排放方案、環保設備參數等進行技術檢查,通過審查就能及時發現申報中存在的問題,并糾正其排放方案,對相應的設備配置進行指導,而執行機構就可以根據技術檢查結果對排污單位進行具體的指導工作,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并保障監督的效力。
2.3 支撐環境評價的效果
環境評價是進行環境治理的重要的標準,環評體現出來的問題需要組織相關的人力、物力等來進行解決,無論是在環評的初期、建設期,還是運行期、后期,都需要環境監測來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撐,可以說環境監測是進行測定環境影響的重要的基礎。
2.4 提供糾紛仲裁的技術依據
污染事故時有發生,而要對這些事故進行調查,明確污染來源,進行沖裁處理的時候,就需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處理,明確污染的責任主體,盡快對人們的生活狀況。
2.5 給予征收排污費用指導
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排污收費,這樣不但是為了加強環境治理的效果,另一個方面也是為了對排污范圍排放污染物的類型、濃度等相關數據進行收集。一般來說,這些污染數據的得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物料衡算進行獲取,另一種方法就是進行環境監測。
3.總結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的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然而環境破壞、環境污染則日益嚴重,并逐漸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我們目前需要開展的最為緊要的工作就是進行環境治理。然而要進行治理就需要對環境進行檢測,發揮檢測機構的作用。環境檢測是環保部門的一項基本的工作職能,通過環境監測我們能夠對污染物進行分類,了解污染物的分布情況,預測污染的發展趨勢,并提出相應的預警方案,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存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環境監測和環境治理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重要作用,旨在更好地促進環境治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郜宗智,鄭梅.強化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技術監督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9(10).
[2] 徐廣華,陳靜.加強環境監測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09(05).
[3] 徐標,丁君.當前如何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06).
作者簡介
1 我國的內部控制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我國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以董事會、監事會為核心的雙層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但目前我國公司治理仍然不盡完善,主要體現在股權結構不合理、董事會弱化和監事功能不足等方面。二是缺乏健康的企業文化。我國大多數企業缺乏健康的企業文化。一個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就不會有企業的經營哲學和發展遠景,就可能使員工難以理解和執行內部控制環境的規定,也就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導致員工缺乏有效的溝通,信息難于共享。三是管理者素質不高。“人”是內部控制環境設計和實施的主體,內部控制的好壞取決于各層執行人員的素質和觀念。內部控制的執行包括管理當局及管理層在內的全體員工,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對內部控制負有責任并受到內部控制的影響。四是內部審計的無效性。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是控制環境的要素之一。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協助管理部門監督,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我國不少上市公司未成立審計委員會,而且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獨立工作的環境,無法實施有效的內部審計。五是人事政策不合理。一個好的人事政策和實務,能確保執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和正直品行。而我國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原來的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的,在人員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帶有國有企業的色彩,同時也沒有完全建立適合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流轉機制,再加上外部的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約束不力,導致雇員極易產生短期行為。
2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對策
2.1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宏觀控制環境
(1)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發揮其固有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功能,因此其本身就是一個有效的內部監督體系。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處于核心地位。只有當董事會擁有技術、智慧和才能,并能進行適當的管理時,才能有效地履行其控制、引導和監督的責任。
(2)建立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在我國,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在經營過程中,企業的控制權實際上為經營者所擁有,而目前我國還未形成一個約束、監督和激勵經理人的外部機制。在這種情況下,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并使之真正發揮應有的效能,就必須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為此,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①建立一個比較成熟的經理人才市場,形成一個約束、與激勵經理人員的外部機制;②注意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矛盾,建立一種“約束+激勵”的控制方式,去引導經營者行為;③應從法律法規或制度方面要求經營者搞好內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經營越軌行為”的懲罰性措施。
(3)設立完善的組織結構和權責分派體系。企業的組織結構是指為公司活動提供計劃、執行、控制和監督職能的整體框架。企業所組織結構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果及控制效果。完善組織結構具體應采取下列策略:①確保組織結構的適當性及其提供管理企業所需信息的溝通能力;②按照主管人員所擔負的責任,判斷其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和經驗;③保證各主管人員所負責任的適當性;④企業應根據環境的改變相應調整其組織結構;⑤注意員工尤其是負責管理及監督職能的員工人數是否充足。企業設置組織結構,應按照相互牽制、相互協調的原則,結合規模、業務特點等具體情況設置職能部門并進行業務分工,以使每一項業務的全部處理過程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是由一個部門單獨輸出,而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完成。
(4)建立合理的公司組織結構。構建合理的組織結構,關鍵在于職責界定清晰,權責明確對等,結構層次分明,溝通渠道流暢。構建組織結構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公開原則。在組織結構建設中,力求增加結構的“透明度”,使組織結構的職責準確無誤地公布于眾,以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運行效率,保證內部控制的運行方向;二是牽制原則。一般情況下,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的崗位與執行該項經濟業務的崗位要分離,執行崗位與審核崗位要分離,執行崗位與記錄崗位要分離,保管崗位與記錄崗位要分離;三是效能原則。
2.2 不斷提升企業管理者素質
管理者支配內部控制的權力,如果被不當行使,或者在既定的制度環境下,自設特例繞過制度或變通處理有關業務,就會使制度的執行隨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不應有的彈性,這樣勢必會導致內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嚴重的將會引起“群體越軌”現象,使內控制度形同虛設。內部控制系統所設置的各個崗位,必須物色精明強干、訓練有素和具有責任心的人去承擔。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應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宣傳教育,使執行內部控制的所有管理人員及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②按照具體責任和職能的要求培訓人員,以提高每個職工的工作能力和辦事效率。③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定期進行工作輪換,以發揮人才的潛力。④激勵機制,加強考核,促使制度執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
2.3 建設優良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企業組織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規章制度、生產方式、人文環境以及以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企業文化是員工在企業當中所切身感受到的人文環境,也是企業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念的體現,它支配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使員工始終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里,接受企業價值觀念,增強團隊意識,提高自身素質,遵守職業道德。
2.4 建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
企業信息與溝通系統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環境的運行效率。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可以使管理者及時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能夠促進內部控制環境的有效運行。如通過存貨記錄和收發記錄,有助于保證存貨的安全完整,通過業務發生的批準和授權記錄,可以判斷業務活動是否合法等。
2.5 實施配套的人力資源政策
1、污水管網主管破裂導致新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噴涌進入水系。目前,在水系建設過程中已發現兩處。一處是花樣年售樓部旁橋下;另一處小太平河山棗村污水提升泵站西側約15米處。因污水管破裂,大量污水噴涌進入水系,將水系水體染成黑色,伴有惡臭。目前,第一處破裂一直沒有得到搶修。水系建設方認為原鋪設污水管網有質量問題,污水管網破裂應由原鋪設方負責。原鋪設方則認為污水管網破裂是因水系建設方機械重壓或挖裂造成,應由水系建設方負責。
2、路網建設和排污管網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水系建設進度慢,導致一些小區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目前,因奧園南路建設進度較慢,尚未鋪設排污管網和建設污水提升泵站,導致奧林匹克花園污水無法與城區排污管網相連,只能暫時直接排入水系。
3、畜禽養殖污染導致水環境污染。由于保護新區水系尚未出臺相關的法規和條例,無法制約民眾。目前,在水系上游,更有甚者直接在水系中養殖畜禽。養殖污水、糞便等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系。使水環境中氨氮、溶解氧和糞大腸菌群等指標超標,嚴重影響水系水環境質量。
4、農業生產污染導致環境污染。新區附近村民在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料施用的大幅度減少和氮、磷、鉀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學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長,其結果導致氮磷鉀使用不平衡,造成對地表水受污染,水質富營養化,農藥直接向水體施藥并通過雨水或灌溉水由農田向水體遷移,施藥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均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5、新區上游、附近自然村居民和部分新區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導致環境污染。因新區內污水管網不能全覆蓋,居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染源不能排入管網而直排入水系,不但使污水橫流,影響市容,而且污水長期積累,生活污水中含氮、磷,至病細菌多,造成地表水水質惡化,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6、新區水系補水工程進度慢,至今民眾尚未知道從何處補水,沒有足夠的活水適時補充,水體循環更新慢,導致水環境質量間接受污染。
為此,特提出治理建議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進一步完善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鞏固環境優美鎮(生態村)、衛生鎮(村)創建成果,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進程,為深入推進“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二、主要目標
按照2014年全鎮環境管理工作在領先的總體要求,通過建立由鎮環境領導組統一管理、根據區域規劃分塊運行、條塊單獨核算、面上公開考核的運作機制,堅持環境管理區域全面覆蓋、責任主體明確、整治標準統一、考核獎懲分明、監督管理有力的原則,完善相關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探索政府引導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使長效管理落到實處,確保年內建成環境長效管理示范鎮,力爭建成樣板鎮。
三、組織機構
為強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成立石莊鎮環境長效管理領導組。
工作職責:負責上傳下達工作,及時收集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情況,掌握面上工作動態;負責指導各村健全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護運行機制,確保全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長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負責對全鎮環境長效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督查,并牽頭組織考核工作;協助財政部門做好鎮以獎代補資金的考核劃撥工作;做好領導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根據管護的區域及職能,辦公室下設四個小組。
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小組
工作職責:鎮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相關村(社區)“四位一體”環境管護機制落實情況的檢查、督查、整改、考核及與市長效辦溝通,及時將相關情況向鎮環境長效管理辦公室反饋,安排相關人員協助垃圾清運組對垃圾清運人員進行考核。各村(社區)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主任或第一副書記為具體責任人的農村環境“四位一體”管護小組,各村(社區)原則上按照1000-1200人口落實一名管護人員具體負責本村(社區)轄區內河道“兩清一建”、垃圾集中收集、道路清掃、綠化管護等“四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城鎮規劃區環境長效管理小組
責任單位:城鎮規劃區內相關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沿街經營戶、居民
工作職責:由城管中隊牽頭,組建環衛作業隊伍,人員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在原環衛所保潔員中產生,缺額部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積極探索建立環境管理服務社會化運行機制,在條件成熟時,由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將環衛作業服務委托市場經濟主體實施。負責城鎮規劃區內大環境的整治、鎮區秩序管理及生活垃圾處理有償服務費用的收取(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安排人員協助垃圾清運組對垃圾清運人員進行考核。
垃圾清運組
工作職責:落實運輸車輛,將各村(社區)、鎮區垃圾房、垃圾臨時堆放點的垃圾運至垃圾中轉站,初步處理后運上海電氣環保熱電(南通)有限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同時牽頭對各垃圾運輸車輛垃圾清運情況進行考核。
督查組
工作職責:負責督查上述三個小組及各村(社區)工作落實情況。
四、經費來源及發放依據
1、城鎮規劃區環境長效管理費用。按照誰污染誰處理、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在生活垃圾處理有償服務費用及政府以獎代補配套資金中專項列支環境管理費用(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2、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費用。根據“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以及誰受益誰負擔的要求,建立鎮、村(社區)分級負擔、財政以獎代補的資金籌集機制。各村(社區)從“一事一議”籌集資金中定額提取環境管護費用,鎮財政以獎代補配套部分資金用于環境管護,所有籌集資金在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設立經費專戶進行管理,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3、垃圾運輸費用。原則上從市貼補鎮垃圾運輸費用中列支,缺額部分鎮財政貼補。
五、考核辦法及結果運用
1、相關部門。水利站、城管中隊、垃圾中轉部門作為鎮環境長效管理的職能部門,實行捆綁式考核,列入工作考核內容。根據市長效辦對我鎮考核反饋情況、鎮督查組巡查情況以及落實鎮環境長效管理領導組和辦公室布置工作落實情況,年底對三個部門綜合評比,實行加分制,工作突出的部門優先推薦為鎮十面紅旗先進單位,對組織得力、表現出色,在市長效辦考核對鎮排名作出明顯貢獻的部門負責人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優先推薦為先進個人。同時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定,鎮長效辦將根據市對我鎮明查暗訪中發現的問題,通報至相關牽頭部門,對工作不力、措施不實、把關不嚴致使鎮在市長效辦考核排名滯后的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對在上級檢查等重大活動中造成不良影響的取消年終評先評優資格,同時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2、相關村(社區)。各村(社區)作為環境長效管理的責任主體,鎮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領導小組對各村環境整治采取每半月一次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給合的辦法,發現問題,下發整改通知書,對整改不力造成影響的,全鎮通報。
鎮長效辦將根據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小組每月例行檢查結合市長效辦明查暗訪情況每月打分,按季匯總,并根據季度考核情況確定獎補資金,年底對各村(社區)進行綜合考評,實行加分制。同時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對工作不力、措施不實的村(社區)和相關部門要進行通報批評,對在上級檢查等重大活動中造成不良影響的取消年終評先評優資格,同時追究相關人員的領導責任。
中圖分類號: F253 文獻標識碼: A
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概述
1.1、環境監測的概念
環境監測是指用科學的方法監視和檢測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數據的過程,它通過對環境質量某些代表值進行長時間的測定,以掌握環境污染狀況和判明環境質量的好壞。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均為環境監測的對象。環境監測的內容包括空氣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壤監測、生物監測、物理污染監測。環境質量監測是監測工作的主體,它是指對各種環境要素的污染狀況及污染物的變化趨勢進行監測,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斷環境標準實施的情況和改善環境取得的進展,積累質量監測數據,確定一定區域內環境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
1.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原則
實用性原則、經濟原則、代表性原則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主要三大原則。其中,實用性原則是指監測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監測數據以實用為主,而非越多越好;監測手段強調精準、實用、可靠而非單方面先進。經濟性原則是指在技術經濟論證,進行費用――效益分析的前提下確定技術裝備和確定監測技術路線。代表性原則是指監測樣品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1.3、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還存在部分問題,如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監測技術不夠先進、監測工具精密程度不足、環境質量分析不全面、監測人員的監測水準有待提高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會極大影響監測結果的正確性,影響政府正確決策的制定,因而為了規避此類問題,保證環境監測的質量,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通過嚴格管理,使監測部門對自身肩負的職責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改變對監測工作的懈怠態度,主動完善人員配置,購進精密監測儀器,學習先進的監測技術,按照科學的監測步驟的來開展工作,使環境監測的質量得到切實提高。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質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經歷長期的工作實踐,環境監測實驗室部分的質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碼樣、平行樣、加標樣、全程序空白樣、標準樣控制、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質控圖控制等方式,但影響環境監測的因素較多,牽涉面廣,與快速發展的監測技術和不斷擴展的監測領域相比,質量管理制度的發展不夠完備,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礙著數據準確性提高。因此要不斷加強環境監測標準、技術規范和質控技術的完善。
2.2、認識不到位,質量管理意識淡薄
由于機構改革等一系列因素,城陽環保分局環境監測站人員老化嚴重,平均年齡43歲,大部分工作人80年代進入環境監測系統,經歷了環境監測的多次變遷。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培訓機制,監測人員接受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較少,監測人員操作不規范或對監測技術、方法、標準和規范了解不到位等情況依然存在。再次,由于質量管理意識淡薄,對質量管理的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導致與監測工作相脫離的現象仍然存在。全員參與、體系化管理的意識還較淡薄。
2.3、技術落后,影響監測效果
一是從很多基層監測站來看,監測技術與現代環境情況的變化不相適應。一般只能進行幾項常規監測,也只能分析主要的指標,無法進行全方面的監測與分析。質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質量控制手段單一。二是只注重指標監測與控制,而輕視非指標方面的監測,對數據的準確性、合理性不能進行有效地控制。由于受到條件限制,很多監測站難以開展現場監測。
2.4、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手段還有待加強
對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這一問題,我們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實踐,實驗室部分的質量控制方法較為完善,主要采取的是加標樣、密碼樣、平行樣、標準樣控制、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等多種方式。但是眾所周知,環境監測牽涉的面廣,影響因素較多,質量管理制度的發展還不夠完備,管理上有諸多漏洞存在。技術規范和水平的發展表現出了滯后性,這些都制約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
3、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措施
3.1、完善質量管理制度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質量保證的根本。首先,為形勢發展的要求和當前工作的需要,應盡快修訂和完善“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管理規定(暫行)”等制度,明確管理機制、管理職責、主要工作內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質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變目前制度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狀況。而且要根據這些制度,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保證全國一盤棋。應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監測和質量巡檢、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化建設。同時,還應該應用制度的監督管理、法制約束能力,樹立監測信息的法律地位,加強法制觀念,保持監測結果的嚴肅性,促進質量管理工作的發展。其次,應盡快完善各個監測業務領域的質量管理制度,并加強各類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改變目前各個監測領域質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況,特別要彌補自動監測系統等新領域的空白。第三,應加快適合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考核評價制度或體系的研究,并盡快形成規范化的評價模式,特別是要強化全程序監測質量管理理念,將質量管理評價模式從實驗室內的質量控制擴大到包括設計、采樣、分析、審核、質控等所有相關環節、甚至擴大到整個監測站。
3.2、加強監測技術研究
科學先進的監測技術是做好綜合決策和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和重要前提。環境監測部門要充分認識這一點,竭力推行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和環境監測自動化建設,完善環境監測技術裝備體系;要不斷增加監測投入,努力完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加強自動監測、應急監測等方面的工作;要盡量建設現代化的環境監測實驗室,努力推動標準化建設。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環境監測工作有可能借著信息化的東風再度升騰。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更有助于提高監測的質量和效率。環境監測部門可以借助GPS、GSM/GPRS等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技術實現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廢水、廢氣、等污染物排放指標的實時監控;可以建設環保專用平臺,方便執法人員在相應位置登錄環保監控指揮中心系統,迅速獲得相關信息,提供工作效率。
3.3、加強質量教育工作,提高人員素質
提高監測人員業務素質,增強監測人員質量意識,保證監測工作質量始終是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除了對技術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以外,還應該堅持開展監測技術、標準方法、技術規范及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培訓,進一步規范監測行為,提高人員素質,強化質量意識,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奠定人員素質基礎。首先,管理層質量管理意識的提高,是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關鍵。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明確規定各管理層的職責,通過提高管理層的質量管理意識,切實將質量管理工作納入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保證資源配備,加大管理力度。其次,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與監測設計、規劃、資源配備以及布點、采樣、檢測、數據處理、審核、綜合分析、評價等各個監測環節相關,需要全體監測人員的共同努力。
3.4、完善監測質量監督管理機制
質量管理工作既是技術性工作,又是管理性工作,實施質量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證全國范圍內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的質量。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監測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產品”因素,其生產過程包括采樣、分析和數據處理等多個環節。建立健全監測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建立質量管理的考核和評價體系,開展質量巡查、同步監測、實驗室比對、質控考核等多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活動,都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施質量管理工作的外部監督,既可以促進自我監督,又能夠統籌考慮整個監測系統的質量管理政策規劃。強化分離管理和條塊管理體制,全面促進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4、結束語
我們國家環境監控和檢測的品質監管通過這些年的完善,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果。然而還是有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不能夠達到目前環境監控和檢測任務的要求。所以,我們一定要繼續增強環境監控和檢測體系的建設,改善有關的品質監管準則,并且完善品質監管的保護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我們國家環境監控和檢測的品質監管標準。
一、環境公益訴訟的理論基礎
有關環境公益訴訟的內涵,學界有不同的表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社會成員,包括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依據法律的相關規定,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在環境已經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時,針對有關主體或行政機關提訟的制度。
(一)理論基礎
1、環境權理論
環境權是指特定的主體對環境資源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它涵蓋了個人、單位、國家所享有的環境權利,可以分為國家層面、個人和單位的層面。從國家層面來看,環境權就是環境資源管理權,從個人的層面來看,環境權主要包括對環境狀況的知情權、環境資源的利用權和環境侵害的請求權。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環境權理論被提出并逐漸發展起來,1969 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率先對環境權做出了規定,1970 年 3 月召開了公害問題國際座談會,發表的《東京宣言》也提出了環境權,世界上很多國家法律都把環境權作為一項實體性權利加以規定,這種權利如果被侵犯,環境法律關系主體就不能正常地生存和發展,在確定實體權利的同時,應當給予程序方面的救濟,使權利主體能夠通過司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訴權理論
在環境公益保護方面,訴權應當充分發揮作用。按照西方學者的觀點,權利與救濟相伴隨,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與此相反,無權利也無救濟。在公益保護方面環境權不應當是一種理論上的權利,該項權利能夠發揮實際作用。應賦予權利人訴訟的資格,即訴權,訴權是“國家法律賦予社會主體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請求審判機關通過審判方式保護其合法利益的權利”, 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和國家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是訴訟程序得以進行的必備因素,二者缺一不可,環境公益保護的重要措施是賦予原告一定的資格,保護訴權的實現。我國在《憲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中都作出了規定,賦予個人和單位保護環境的義務及對污染環境的行為具有檢舉控告權。
有關環境公共利益保護的規定在根本大法、基本法、單行法律中都有所體現,但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實體法方面,程序法中規定的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一項權利如果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濟,那么該項權利也不能正常地行使,因此保障環境公益訴訟中當事人的訴權是十分必要的。
二、環境公益訴訟的價值體現
(一)保護社會公益的需要
近些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也不斷地出現:水質,土壤,大氣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環境危機不僅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制約經濟的發展、侵犯社會整體的公共利益,環境的治理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它不僅需要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更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便是其中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
環境公益訴訟的目的不同于其他的訴訟,這種類型的訴訟是針對多數人的公共環境利益提出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環境公共利益實現的同時也會使個體利益或者局部利益得到保障,但這項制度設立的初衷及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并不是對個案和個別群體進行救濟,環境公益訴訟的直接目的是防止環境被污染以及被污染的環境得到有效的恢復,所以,該項制度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
(二)實現公平正義的需要
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標準,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構筑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努力,應提高全體公民的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與行為。對于法制建設而言,不僅包括實體方面的公平正義,還包括程序中的公平正義。在工業高度化的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已嚴重地影響到了社會民眾的生存和發展。現實生活中,公民因環境侵權導致財產和人身方面損害的案件頻發,如果被害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救濟與保障,環境侵權者的違法行為得不到規制和處罰,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就無從談起。
(三)彌補執法資源的需要
長期以來,在環境監督管理方面政府一直是主導力量,在這種管理體制下,社會各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因為環境污染的案件多,政府監管部門人力、物力是有限的,僅依靠有限的力量去治理環境污染,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當前,行政權力的干擾、行政監督的缺位,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等諸多原因使行政機關難以全面擔當維護環境公益的任務。按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原告只能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訟,不能對抽象的行政行為提訟,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經濟指標的完成做出的決策極有可能忽視了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原告主體資格多元化的建立可以有效彌補行政權力在保護環境中的不足。
《憲法》賦予了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公益訴訟權利也應包括在內,缺乏司法救濟的權利必然成為虛設,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以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形式來保護公共利益,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地參與到對國家環境的監督和管理過程中,該項制度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呂忠梅.環境法新視野[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
[2]陳岳琴. Storm King:美國環境公益訴訟的經典案例[J].世界環境, 2006, (6)
建筑企業一體化的管理是我國建筑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同樣也是順應著國際的標準化發展趨勢。這對我國的建筑一體化實施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國頒布的《質量管理體系要》、《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規范》等條例中均與國際的標準相同,這給企業提供了許多切實的管理手段,現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一體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參考依據。這些在管理標準上達到的共識,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質量、環境、職業健康體系的一體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中,面臨了許多比較現實的問題,本文就將對質量、環境、職業健康管理融入到建筑企業的管理中去,實現管理的一體化構架,盡量做到滿足顧客的質量要求,同時還可以保護到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而建筑企業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就是將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問題考慮進去,明確管理的目標,構建合理的管理體系,合理的對管理人員進行分配和利用,最終使得建筑行業在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因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建筑企業提供一個連貫的管理思路,在內部管理系統制定的過程中,結合各個影響因素和相互關系,以整體的協調作用來完善對管理行業的補充;第二,充分的利用人力資源這一優勢,組建合理的管理體系。質量、環境、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對人力資源的要求較高,在對崗位的設定和職權的限定方面都比較嚴格。尤其是在建立單獨的組織機構中,對人員的調整和整合都是較為重要的;第三,要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對資源設備的運行進行充分的考慮,在對文件和管理進行審批后,結合實際的標準進行有預防性的考慮,進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第四,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在對整個企業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員工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工作,通過整合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學習,切實做好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第五,切實做到對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后,減少日常檢查和審批工作,就可以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這樣可以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實施。
二、建立合理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體系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質量體系管理
在對我國建筑企業的質量管理方面,主要是著重與工程的設計方面,也就是在工程的產品質量上和工程項目的價值方面進行管理。在我國制定出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其中明確的指出對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明顯的規范,其目的是促進施工項目的管理規范和科學。在建筑企業中要充分發揮管理和技術的力量,做好全程的施工項目管理工作。在對建筑管理模式的建立中首先要掌握其框架的構成。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對管理的內容和范圍也要進行不斷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目標的完成。在對質量管理的體系中,可以看出建筑企業的質量是管理的方向,為了實現產品質量的完整,企業也是在不斷的引進管理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環境體系管理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這樣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飛速的增長,但是,對我國的環境又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我國目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是較為嚴重的了,其重點是在對水環境的污染。城市的空氣質量和環境質量明顯受到污染,在城市居住的市中心明顯出現擾民的現象,在我國的176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都處于中度污染地區。建筑施工行業雖然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者較為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也是較為嚴重的。因此,在對環境方面的管理就更應該受到重視,建筑企業可以調動組織來對污染進行環境的保護,改善環境的績效。這樣可以有利于對自身的約束,還可以降低事故的發生。還可以應用一些先進的工藝技術對建筑產品進行改造,減少建筑材料廢物的污染,降低資源的浪費,減少廢物的產生,進而減低生產成本。員工也可以自覺的對環保意識進行加強,自覺的遵守法律規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管理人員可以定期的對企業排放的物體進行檢測和測量,對不合格排放物體進行在加工處理,直至符合排放標準后才可以排放,還要對排放物體進行嚴格的記錄和審查,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進行有效的培訓和交流,在對文件和文件的控制方面也做到嚴格、有序,對企業的應急設備也做到了如指掌。
(三)建立合理的職業健康體系管理
在我國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中明確規定,勞動安全衛生是根據我國的勞動法律法規所指定的。建筑企業在對職業的健康管理中,要明確遵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首先,作為建筑企業的用人單位,要建立健全的勞動衛生管理制度,嚴格貫徹國家的勞動安全衛生有關規定,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免勞動事故的發生,對從事有較危險性質的勞動者來說,要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工作。在我國的勞動安全衛生制度主義包括:安全生產當中的職責,安全技術方面的制度,安全生產教育方面的制度,以及安全衛生檢查方面的制度。在對建筑行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中,其核心就是實現建筑行業的安全生產,建筑企業在施工的過程中,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政策。同時,企業要定期的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工作,制定健全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早在2002年我國頒布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規范》中就將建筑企業的健康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解決措施,該項規范的制定是同《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質量管理體系及要求》共同完成的,這樣有利于企業對三個管理系統的統一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建筑企業管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進行闡釋,對其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建筑企業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在建筑企業一體化的構建過程中個,要考慮到思路、管理等方面的運用,給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對建筑企業質量的管理方面,要做到自我國評價和自我監督,這樣對企業的發展才有利;在對建筑企業環境的管理方面,要加強企業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根據質量的管理體系,建立起具有保護環境的管理模式,為我國的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雪榮,韓之俊,唐小麗.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在建筑行業中的運用[J].建筑經濟,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