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9 17:44: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現代食品營養與安全,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現今社會中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與現在大、中、小學生一樣,屬于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甚至因為教學水平和硬件設施的原因,可能還不如一些中學的食品安全衛生更有保障。因此,怎樣更好地運用營養教學保障高職院校的食品安全衛生,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長期思考和改進的重點。本文中通過對營養教學試驗方法的分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食品安全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一、高職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教學相結合的重要作用
1.高職院校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簡介
高職院校食品安全衛生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食堂飲食安全衛生。大學的食堂可以說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發場所,一些高職學校食堂清潔設施陳舊老化,缺少必要的貯藏設備導致肉類的存儲不合理以致生熟混放交叉污染,安全衛生的意識沒有到位。
(2)學校周邊食品安全衛生。高職院校周圍有一些商店,這些商店沒有通過有關部門頒發的營業資格證書,許多食材的衛生安全也令人擔憂,如拉面館,燒烤店,奶茶店,食材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質檢,這些小店數量多,環境差,無法保證其衛生質量安全,直接對各種學校的飲食健康安全構成威脅。但學校感到有心無力,屢禁不止。
2.保障高職院校的食品安全與營養教學實驗的重要作用
營養教學實驗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病從口入,通過營養教學實驗,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營養需求以及營養健康知識,可以運用現代營養知識,預防各種食品安全隱患。食堂人員如果了解并掌握了這種營養教學相關知識,認識到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的嚴重性,提高食堂安全衛生程度,減少食品源危害,為高職院校學生營造和諧,健康的就餐環境,確保食堂的安全運行。
二、營養教學實驗的具體方法
1.從高職高校實際出發,明確實驗要求
在高職院校營養教學的實驗過程中,各個高校有不同的硬件和設施參差不齊,必須針對學校不同的條件,從而進行不一樣的操作。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和內容是整個營養教學實驗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應開展有關營養學知識應用的訓練,重視營養實驗的應用技術,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明確實驗要求。
2.創新營養實驗教學模式,更新營養教學實驗方法
(1)以賽促學。舉辦營養實驗操作比賽,讓學生分工合作。主動設計最具營養價值的食譜。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
(2)教學做一體化。整個營養教學實驗以學生的操作為主體,教師作以必要的輔導,老師通過在實驗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在理論教學這個環節中強化學生知識的薄弱環節。
3.結合社會熱點,豐富實驗項目
一個社會熱點往往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營養教學實驗方法可以具體針對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作為實驗的樣品。當前社會上頻頻出現的“地溝油”事件,可以組織同學們將從超市里買來的正規品牌精制油與小攤位上的經過反復煎炸的劣質油作對比,讓她們在學習營養實驗的過程中對身邊的食品做出正確的營養價值評判標準,學生也可以明白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4.完善實驗設備,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網絡通訊等設備飛速發展,為教育學習帶來了便利,將關于營養教學的實驗方法的參考書,資料以及視頻上傳到網絡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更快速地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必要時可以用多媒體教學,更加直觀易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插入一些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當代先進教學模式相結合。
三、總結
在當代社會中,營養教學試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傳統營養教學實驗的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在營養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認識到食品安全教育的問題并反思,檢討自身的不健康行為,從而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同時讓學生意識到高職學院食品衛生安全的嚴重性,所以應該更加大力宣傳這方面的知識,確保高職院校飲食安全,健康,和諧與科學發展,為高職院校提供食品安全方面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包永華.論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J].現代農業科技, 2009(22)
[2]劉望,康林,高必達,陳冬美.面粉中毒麥成分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10(03)
[3]趙圣國,王加啟,章玉濤,胡小麗,卜登攀,周凌云.乳及乳制品中IgG含量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10(11)
[4]張月義,韓之俊,季任天.浙江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研究[J]. 河北農業科技,2007(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工業取得了突出發展,但是隨著食品發展的深入,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了,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食品安全問題,這已經成為了舉國上下的焦點與百姓熱議的話題之一,而目前包括蘇丹紅、瘦肉精、染色饅頭、三氯氰胺以及黃曲霉菌等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過去對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并不完善,相應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這個給維護我國食品安全帶來了雙重挑戰,因此,本文著重對這方面進行了研究,試圖能夠改進相應措施,更好的捍衛我國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內涵
根據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關定義,僅僅將食品安全作為一個狹義的范疇來理解,只要食品沒有毒,對人體沒有傷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營養要求,不造成對人體危害,那么這種食品就是安全的。實際上,這樣的理解還是遠遠不夠的,對食品安全的理解應該從廣義的角度出發,主要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數量上要夠,其次要在有足夠營養的前提下不對人體造成傷害,最后是要符合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的要求。很明顯,我國對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實際上食品安全應該包含營養含量以及衛生與安全,而不僅僅是只注重各種衛生的法律框架,但卻不涉及食品營養法律的各種條款,忽略食品衛生監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現狀
盡管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衛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首先,是食品營養問題。良好的營養將極大的有益于生物機體健康,營養不良將會使得人體受到各種疾病影響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這種影響對人體是深重的,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的。而主要是對食品營養來源過于單一化,人們的營養意識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劑與非食品添加劑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較差,但是沒有相關營養標準限定,轉基因食品潛在破壞人體的問題沒有充分重視和研究,更沒有相關的營養以及界定標準,這些問題都是人體歲食品營養問題極大的挑戰。
其次,食品衛生監管問題。主要的衛生監管問題表現在律法規體系過于粗放,不能細化,對很多藥物檢測和標準都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頭監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責任分割以及溝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標準體系以及信用體系建設都不完全,這都是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對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改進措施
第一,提高對食品營養問題的重視,加快建設食品安全。適量增強食物多樣,降低安全風險。通過進行多種類型的、數量適宜的,涉及大范圍的攝入各種食物,使得營養均衡,從而達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攝入食物發生相克的反應,導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單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腎以及胃腸消化代謝器的損傷問題,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學以及細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對食品衛生監管的重視,加快建設食品安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法規的建設,試圖與國際迅速接軌。主要做好細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關法規,使得食品安全監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設食品安全信用機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環境,提高企業信用意識,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著是建設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體系在內的食品管理以及認證體系,嚴格企業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強化安全意識,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預警反應機制。要完善各種評級標準、機制以及技術水平,提高整個管理監管隊伍人員的素質、水平、經驗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極大監管的各種力度,落實各個相關部門的責任,公布相關的監測信息,使市場透明化、公開化,從而達到長期監控的目的。
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么一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與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響人們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它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繁殖、延續,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我國在發展中出現過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危害了社會穩定、影響了我國正當企業的經濟利益以及國家整個行業的總體聲譽,因此,要加強食品營養相關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營養意識,加大食品衛生監管的力度,雙管齊下,注重兩者并重,將使得我國能夠更好的應對食品安全雙重挑戰。
中圖分類號 G718.5;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8-0326-01
1 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建設的客觀性
1.1 食品安全的整體需求
食品安全問題歷來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大事。 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要切實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就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其中運用檢測技術加強對食品的甄別是至關重要的。
1.2 高等職業教育培育學生目標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在基層和生產或服務第一線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1]。
2 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的開發要素
2.1 開發需要多方參與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應按照職業崗位需求進行組織和實施,其基本功能是使學生具備該專業的核心應用能力和培養相應的職業素質,在課程開發中遵循先進行市場人才需求調查,再進行職業崗位分析,然后確定知識和能力素質應具有的程度和范圍,最后確定課程開發內容等環節。所以,在進行課程開發時,應爭取企業、行業專家意見,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進行調研,及時總結[2-3]。
2.2 開發內容崗位化
《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開發內容主要依據工作崗位的需要,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突出實踐技能,遵循崗位性質和特點,進行課程內容編排,使學生能盡快與職業崗位銜接,為增強崗位適應能力打下基礎。
2.3 開發培養重點
在開發課程編排上,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和動機為基礎,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學習,注重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能力。
3 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建設步驟
3.1 開發原則與組成人員
3.1.1 開發原則。專業教師與相關行業及企業緊密聯系,進行食品檢驗與檢測人才需求市場調查、應往屆畢業生追蹤調查,企業、行業專家把脈,以全面、準確地掌握第一線需要。
3.1.2 人員組成。課程建設人員由黑龍江食品行業專家、食品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學院專業骨干教師組成。
3.2 課程定位
未來食品安全問題,將是影響我國民生社稷的一項大事,需要“態度好、知識新、技能強”的食品檢測應用型人才。
3.3 確定課程培養方向
結合當前食品安全行業形勢,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目標為培養適應食品營養檢測行業需要的,食品安全、食品質量日常監督管理、食品營養檢測等方面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3.4 課程內容編排
在課程內容編排上注意與職業崗位目標的銜接,具體內容設置如常規化學檢測、微生物檢測與具體行業如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酒類制品等行業相關聯。
3.5 課程實施影響因素
3.5.1 教師主導作用。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積極努力地改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此外,教師還要積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不斷學習,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能盡快與實踐結合,使學生學習有的放矢[4]。
3.5.2 學生主體作用。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體現出學習的價值。
3.5.3 教材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標準,實施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的教學內容。
3.5.4 實訓基地開發。實訓基地可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大類。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食品檢測實訓室、精密儀器設備室等,使學生把專業課程所學的基本技能知識在校內能順利開展。校外實訓主要是以“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讓學生熟悉企業文化、規章制度,感受企業工作氛圍。
3.5.5 課程效果綜合分析。①考試以過程性考試為主,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中全身心投入。②學生要從課程學習能否獲得真實的核心能力進行評價。③用人單位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在校表現和職業能力間接檢驗課程的有效性。
4 結語
高職課程開發始終都要圍繞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這一主題進行,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技術適應的能力,更要有能力“本著對社會、經濟和環境負責的態度,參與創造未來的技術和勞動世界”。《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課程開發將為食品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5 參考文獻
[1] 談慧.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7X):394-395.
近年來,食品安全正因為各類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而日益受到人們的強烈關注。僅以2008年為例,從年初的輸日“毒餃子”事件到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事件,再到三聚氰胺污染嬰幼兒配方奶粉并導致大批嬰幼兒患腎結石甚至死亡事件,都在全國及至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對食品相關行業形成了嚴重的沖擊。而幾乎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人們都會把罪魁禍首緊盯在添加在食物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上,食品添加劑一次又一次成為眾矢之的。那么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劑惹的禍嗎?
一、正確理解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95年)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同時規定,“為增強營養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屬于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稱為“營養強化劑”。因此,營養強化劑顯然也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處理過程中,為使之能夠順利進行,還有可能應用某些輔助物質。這些物質本身與食品無關,如助濾、澄清、、脫膜、脫色、脫皮、提取溶劑和發酵用營養劑等,它們一般應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應成為最終食品的成分,或僅有殘留。對于這類物質特稱之為食品加工助劑。
國際國內對食品添加劑都有嚴格的管理程序。如,批準一種新的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多種毒理學評價,當確證其不對人體帶來危害時,才能獲得國家多個部門的批準和。能夠列入使用名單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均是在長時期內經過眾多實驗并“過五關、斬六將”慎之又慎確定下來,被嚴格規定了使用范圍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只要按照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1]。
而本文所舉事件中提及的三聚氰胺絕不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而是一種化工原料,不應該在奶粉里面存在,這次問題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非法添加的一種有害物質,奶粉里面查出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是非法。現在,檢測蛋白質的方法都是通過檢測里面的氮來推算蛋白質,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向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里含氮,檢測時用來假冒蛋白質含量增高。因此,加入三聚氰胺是為了掩蓋食品原料質量方面的缺陷,是非法摻假,三聚氰胺起到了摻假的作用。
二、食品添加劑對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作用
食品添加劑工業是伴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質和色、香、味、形,以及延長食品的貯存期等。為避免某些不該添加的食品添加物對人體造成損害,國際上于1955年和1962年先后組織成立了“FAO/WH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和“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后者1988年改名為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法規委員會,即CCFAC;2006年更名為CCFA,中國為主持國),集中研究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并向各有關國家和組織提出推薦意見,從而使食品添加劑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2]。據相關資料表明,目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有25000多種,其中80%為香料,常用的添加劑品種有5000多種,直接使用的品類大約有3000-4000種,而比較常見的有600-1000種。
在大規模、現代化的食品生產中,正確、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有以下的好處:(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長保質期,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敗和由氧化引起的變質;(2)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食品的質構如色素、香精、各種調味品、增稠劑和乳化劑等;(3)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適應機械化、連續化大生產。如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豆腐凝固劑;(4)保持和提高食品的營養和保健價值。如營養強化劑、食品功能因子等。
現在許多人反對食品添加劑的理由是害怕使用了添加劑的食品不營養、不安全,但合理的食品添加劑恰恰能夠調整營養結構,達到均衡營養、補充營養的效果。如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在面粉里面可以添加鈣粉、維生素、功能因子等,強化面條的營養功能;此前我國推行的醬油加鐵工程、碘鹽工程等,都是在食品里添加人體必需營養成分的最好例子。
三、如何使食品添加劑更好地服務于現代食品工業
應該看到,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今后幾年我國食品添加劑工業也會迅速發展,會有愈來愈多的食品添加劑產品用于食品工業,這是客觀事實。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盡管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量很少,但對食品的品質影響很大,特別是不少食品添加劑有一定毒性,不合格和使用不當,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這并非一件小事情,而是關系著人民群眾飲食衛生的大事情。
1、加強在食品中嚴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劑的管理
非食品添加劑是指已被證實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卻可以對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質,這些物質大都屬于某一工業所用添加劑,對人體有一定或很大的危害,如三聚氰胺、吊白塊、蘇丹紅、美術綠、罌粟殼等等。以吊白塊(又稱雕白粉)為例,它是一種氧化劑,可以氧化面粉、米粉、豆制品等食品中的色素,但其毒性很大,正常人體攝入10g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專項查處中,卻發現不少違法使用的現象。
2、加強和完善食品添加劑生產及應用的管理
食品添加劑在我國仍屬新興行業,它不同于其它行業,是關系到人們的飲食衛生的大事。添加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超標使用,被不法分子濫用。在國外發達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的管理都很嚴格。如美國把食品添加劑放在和藥物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其食品添加劑法規規定的比較全面和嚴謹,并由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負責貫徹實施。美國對違規生產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處罰相當嚴歷,違規企業和企業主的下場不堪設想。而我國的一些生產者卻沒有嚴謹的法規意識,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如面粉增白劑的生產和使用方面就存大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加快和完善食品添加劑法規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特別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應集中管理,不能多部門管理,應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做到嚴格監督、嚴格控制[3]。
3、加強食品行業操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管理
目前,我國對在食品行業從業的人員基本上停留在辦理“健康證”即確保無傳染性疾病即可上崗的層面上,沒有更加嚴格的上崗要求,對他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甚為缺乏,食品方面的法律規范知之甚少,導致在食品加工中他們僅憑“經驗”添加某些食品添加劑,而沒有進行科學的計算和產品檢測,這樣的食品流向市場,肯定會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尤其對于食品生產企業,如果能夠不斷地強調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良心標準”,嚴格按照衛生標準控制添加劑的使用,并且通過研發,提高食品加工技術,來減少一些添加劑的使用,那么食品安全問題就會越來越少。
4、加強國民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源于他們并不真正了解它。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只要食品原料能達到要求,能不用,最好不用,但也不要過分夸大食品添加劑的弊端。對美國人來說,食品添加劑這個概念事實上跟其他的食品成分完全一樣,根本不會讓人產生反感,甚至美國天然食品添加劑的增長率達到10%,遠遠高于其經濟增長比例。而近來我國一些食品生產商為保證產品的銷量,不負責任地打起“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類似的標語,來誤導消費者;部分媒體一遇食品安全事件便在不尊重科學依據的情況下一些不嚴謹的言論或調查;為應對消費者的“恐懼”,其他企業不得不“跟風”聲明,這些做法使得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產生錯誤的認識,客觀上阻礙了其發展。因此我國應通過種種渠道加強國民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參考文獻
面對越來越多樣化、細分化的社會需求,單一的營養餅干已不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面對此種情況,徐強緊扣市場脈搏,親自帶領營銷團隊深入市場前沿,了解市場需求,探索市場發展的趨勢,根據市場需求提出了“以營養戰略,開拓玉康品牌”的全新的營銷理念。摒棄了餅干傳統做法,詮釋餅干的營養概念,把餅干營養的含義作為一個新產品開發的研究課題來做。為此,他率先提出了企業做“餅干營養專家”的口號。以餅干的營養研究為主線,開發多種全新的營養餅干這種新的發展思路。
想法一提出,徐強便迅速著手組織實施,他首先和公司的決策層制定方案,又十幾次親自去北京請來專家和教授。徐強同專家們一起跑車間、進實驗室,虛心聽取并記錄專家們講的每一句話。請來的專家、教授們也被這位年輕企業家所擁有的長遠謀略與踏實的干勁所折服,毫不保留的把知識與技術傳授給他。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徐強用他的汗水將玉康營養餅干推向高端。做為“餅干營養專家”,玉康立志要打造出中國營養餅干第一品牌。該公司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對食品營養的需求,研制開發了不同系列特色的食品種類;根據市場需求,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不同年齡健康人群體質與營養狀況進行分析,并建立健全了數據庫,得出了適合我國人群體質狀況的營養指數。在此基礎上,玉康確立產品研發項目,開發了種類繁多的營養餅干食品,如專為缺鈣人群研制的深度增鈣餅干,并分為營養健康型、兒童營養輔食型、老年合理飲食型和孕哺營養調理型;還有專門為兒童補鈣、鐵、鋅研制的“兒童營養餅干”等等。公司推崇膳食調整以食補鈣的飲食理念,強化純正鈣質,嚴格保證產品質量。
玉康在質量運營管理上也有其獨到的一面。對每一種原料的購進,都必須經過22個環節的嚴格審核,主要原料在全國通過綠色食品企業稱號的26家企業中進行篩選購進,并65次對產品各方面指標進行嚴格檢驗。企業不僅注重原料本身的檢驗,更注重于原料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全方位檢驗,每一款新品在推出之前都進行了至少183次檢驗,特別是深度增鈣餅干的試驗歷時一年,先后經過627次試驗。正是這近乎苛刻的檢驗,保證了每一片餅干都味道純正、營養豐富、品質卓越,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賴與一致好評。
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的靈魂。食品的色香味物質有的是食品中原有的、有的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的是人為添加的,但它們都是化學物質。我們所熟悉的面包、米飯、水果、蔬菜、菜肴、咖啡、茶等各種香味都是成百上千化學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圖分類號]S37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14-02
前言:糧油作為國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受到人們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近些年來,由于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不僅僅強調要吃好,而且強調健康營養,吃起來放心。紹興市糧食局認真貫徹國家食品安全決策部署,對糧油食品加工業明確提出安全方面要求,強化糧油食品的重要性,進而促進糧油食品健康長遠的發展。
1.糧油產品的營養問題
1.1控制成品糧油中的營養成分保留
糧油加工原料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僅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而且還包含很多微量元素等物質,有益于人體生長所需。但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使營養成分嚴重流失。因此,為保證成品糧油中實現營養成分的保留,必須要“注重純度,控制精度”。糧油生產企業在加工過程中,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質量標準,保證糧油產品純度,避免盲目滿足消費者無色無味、以及過精過細的需求,防止出現加工過度現象。
1.2強化糧油產品及其制品的營養
如果食物中長期缺乏礦物質和微生物等營養元素,將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經過探索實踐,發現最有效的途徑來自對主食產品的營養強化。目前,我國政府明確要求食品工業需要以營養科學作為指導理念,提出要加強對營養強化面粉、以及營養強化米的發展工作,此外頒布一系列措施強化VA食用植物油。總之,政府糧油主管部門務必對糧油產品的營養強化工作加以重視,密切關注政策動態,以滿足市場所需。
1.3提倡按科學配比組織生產米、面、油產品
合理配比糧油加工的部分產品,有利于滿足人們營養所需和飲食健康。在食用植物調和油的生產過程,在食用成品植物油中,另外加入其它種類的食用成品植物油混合而成,能夠有效改變營養,改善風味。相對來說,食用植物調和油營養價值普遍較高,脂肪酸組成更加合理,應該鼓勵居民食用。此外,在大米加工中,也可以進行混合大米的加工程序,以此實現優勢互補。
1.4提倡科學飲食、健康消費
食物互補。居民百姓在進行糧食引用時,可以合理搭配各類米類或者面食,粗細搭配,避免出現偏食,或者對糧油產品過精過白過細的盲目追求。在進行食用油的消費時,提倡居民改變不健康的飲食方式,科學用油、節約用油。
2.糧油產品的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向來是群眾百姓所關注的頭等大事。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說三聚氰胺事件、地溝油、蘇丹紅等事件,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紹興市近些年來提升了食品安全的管控力度,加強對食品安全“三小一市場”整治規范,多措并舉,進一步為群眾飲食安全提供有效保證。而糧油產品作為居民餐桌不可缺少的主食,其安全性更是關系到居民的健康安全。因此,糧油加工企業必須保證糧油產品的安全性。
2.1進一步強化管理,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
首先,糧油加工企業必須樹立質量安全意識,強化管理,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條例,以及衛生標準體系;此外,需要企業內部完善質量管控制度,以及檢驗檢測制度,嚴格把控原材料和成品糧油的質量關;最后,建立產品召回制度,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必須及時公布信息,停止銷售,召回已售產品。
2.2要嚴格按規定使用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雖然在一定程度能夠改變食品性能,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務必遵循我國相關食品安全法,符合衛生標準。為保證糧油加工產品的安全,在加工過程使用食品添加劑,需要符合以下幾項標準:1、對于必須要添加的添加劑,加工過程中必須要添加,比如抗氧劑;2、按規定使用,嚴禁超量使用添加劑;3、嚴禁使用非食用添加劑;4、可以不使用添加劑時,必須嚴禁使用。
2.3加強微量有害物質的研究工作
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品、半成品食品的出現,人們更加關注加工過程中食品品質受到的影響。不僅對食品外表質量進行辨別,同時對糧油產品的內在質量更加關心,很多產品內部存有鉛、汞等重金屬,或者農藥等化學產品,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因此,糧油加工企業在產品加工時,避免出現污染情況;此外,可以加強對綠色生態糧油產地的建設,培養優質品種,進而生產更加優質的糧油產品。
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農藥殘留、水體污染、廉價食品生產造成的食物營養與風味的破壞已使現代農業生產陷入僵局,急需解決。于是,有機食品(Organic food)被很多人看作是可持續發展農業的代表。
根據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的定義,有機食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準而生產加工出來的、經過授權的有機頒證組織頒發證書,供人們食用的一切食品。
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對于有機食品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是一致的,都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和化肥。一般來說也不會使用輻照加工、不使用基因工程,在一定條件下偶爾允許使用某些有機殺蟲劑。
“有機”不等于“手工”
有機農業運動興起于20世紀40年代,主要是對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一種回應,其特點是把農場作為一個生態平衡的有機生物整體來運作。典型的做法之一是把動物糞便作為有機肥料,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倡導者認為,有機生物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擁有的資源,很多所謂的“廢物”實際是下一個代謝過程的原料;與之相對應的“化學農業”則是依靠系統外的人工合成資源(在那個年代最主要是化肥)來維持。
很多人誤以為有機農業就是要退回“刀耕火種”的傳統農業耕種模式,其實有機農業也會使用機械、輪作、種植綠肥、微滴灌溉、隨水施肥、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現代農業科技手段,力使農業和生態達到平衡。
除了嚴格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外,不同人對現代有機農業常常會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及國內大城市興起的部分“有機食品運動”,其中重要的環節包括讓消費者直接與食品生產者交流與交易,通過形成緊密的關系令個人或社區持續支持、監督有機生產者,從而保障小農場所種植的蔬菜、飼養的牲畜符合有機農業標準,也讓消費者更加關注自己所吃的食物。
我國的相關規定
根據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藥物、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最大的差別,是有機食品在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完全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激素等物質;A級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因此,有機食品生產的難度要高許多,同時也需要配套的監管來保證合規生產者的利益。具體可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以及《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有機農業不用農藥
看前面的定義就很清楚了,有機農業只是不用“化學合成的農藥”,一些從自然界生物中提取的農藥是允許使用的,目前有幾十種,其致癌性、內分泌干擾作用、生殖毒性需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與化學農藥相比較。
有機食品并非更有營養
公眾普遍認為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營養,這可能與有機農業生產商的宣傳有關。然而就目前可靠的醫學證據來看,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營養、更健康的證據尚不充足。雖然有機食品的某些營養成分以及抗氧化成分(比如多酚)的含量可能與普通食品存在差異,但是這些僅僅是基于化學分析、動物試驗、人體某些生物標志物結果的差異,不等于對于人類健康狀況的改善。目前,甚至連增加抗氧化成分的攝入是否有益健康,都尚在爭議之中。再加上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穩定性不強的特點,更需要具體對待,很難一概而論。
有機食品更美味嗎
很多人聲稱有機食品的味道會更好。有研究顯示有機蔬菜水果與一般蔬菜水果感官評價不一致,但是很多時候美味與品種、產地、生長環境、喂養飼料、是否經過精心挑選,甚至是價格有關。有時稍微干燥的水果可能由于呈味物質濃度增加,會有更豐富的味道;生長期長的牲畜可能風味物質積累更多。再比如乙烯作為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使水果誘導自身成熟,采摘后安全運到市場,在消費者購買時保持良好狀態,然而這也可能會影響水果的口感。
有機食品更安全
有機食品的安全性也是其受到廣泛關注的重要領域,主要有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以及細菌污染三個方面。
農藥殘留 2014年的Meta分析表明,傳統方法的農藥殘留確實遠高于有機種植的農作物。眾所周知,大量接觸農藥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偶爾攝入高毒性農藥也可能導致急性中毒,但是正常情況下食物中的農藥殘留量是很小的,相對于日常生活中食物中天然含有的以及日常接觸的合成化學品,食物中合成農藥殘留的量極小,而且其對于健康的影響涉及到復雜的毒理學效應,對于潛在的風險很難得到準確的評估。一般認為農藥殘留在符合法規標準的情況下都是安全的,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食用有機種植的食物相比于傳統耕作方式能夠降低患癌癥的風險。
重金屬殘留 有研究顯示有機種植的谷物中可能含有較低濃度的鎘,有機飼養的雞砷含量也更低。
細菌污染 就細菌污染而言,由于增加了當作肥料的糞便,有機食品一直被懷疑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污染風險。這方面的研究結論尚有爭議,部分研究顯示有機食品相比于傳統食品確實有更高的細菌污染風險,部分研究顯示差別不大,可能與有機農場技術有關。考慮到細菌污染十分常見,且中國人一般會將食材做熟后食用,對于個人健康的影響并不大。
筆者觀點
五谷膳配米是瑞盛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也是其最具特色的產品,作為全新的全營養主食進入老百姓餐桌。
膳配米產品技術來源自瑞盛公司與齊齊哈爾大學合作開發的“營養型玉米煨飯米及玉米皮戊聚糖的生產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以玉米粉、燕麥等雜糧為主要原料,采用雙螺桿一次擠壓成型技術和熱風-緩蘇-熱風組合干燥技術加工而成,生產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米粒外形類似于大米,透明、飽滿。米飯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方便速食,軟硬適中,有嚼勁,香氣濃郁宜人,是現代人理想的健康主食品。
玉米飛甲谷物休閑食品是瑞盛公司一款安全、方便、營養健康的休閑食品,也是一款代餐食品,以非油炸、方便、營養健康的全新理念提供給普通消費者。玉米飛甲技術來源于以企業為主體,齊齊哈爾大學和吉林大學為技術支撐,合作開發的“全谷物高纖維玉米片的生產技術研究”項目,擁有授權發明專利“膳食纖維玉米片及其加工制備方法”。產品以玉米粉、燕麥、小米、糙米、薏米、蕎麥為主要原料,添加膳食纖維,采用先進的擠壓二次膨化技術生產全谷物高纖維玉米營養片。生產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營養豐富,松脆可口,口味豐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且在牛奶、豆奶或果汁中能保持一定的脆性特性,可以在早餐時作為主食,又可作為日常休閑食品,是人們理想的健康方便食品。
公司膳配米及玉米片生產采用多項專利技術,并且于2014年1月25日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組專家一致給予很高的評價。確定了膳配米及玉米片生產工藝攻克了擠壓技術難關,產品為國內獨家領先的地位。
質量至上,嚴格管控
瑞盛公司自成立之初,一貫秉持質量至上的原則,嚴格食品質量安全控制,2005年起進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雙體系認證,一直秉承安全、健康、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謹守企業對消費者、對員工、對社會的責任,認真貫徹“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耕者謀利,為食者健康”的食品質量安全方針,嚴格執行質量安全目標,保證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產品。
為落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切實把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防范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提升公司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工作成效、提高顧客滿意度,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管理者代表擔任組長,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公司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要求,認真、踏實做好質量工作。
一是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嚴把原料進廠關。對進廠原料、輔料、包材等制品嚴格把關,對所有供應商進行索證,其必須有其相應行業資質,每年對所有供應商進行評估,實行末位淘汰制,確保供貨產品質量。原料進廠時必須同時附有其出廠檢驗報告,符合要求方可進廠;同時化驗室按相應標準對進廠原料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庫,堅決杜絕不合格原輔料、包材等物質的使用。
二是加強生產制程監控,嚴格管控風險點。生產制程中,按公司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要求,從領料、投料直到成品下線、入庫各生產工序進行嚴格監控;嚴格按照配方進行投料,嚴格各生產工序環節及風險點的管控,同時對半成品進行現場抽檢,發現問題及進糾正,防止不合格半成品進入下一道工序,保證生產制程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減少不良品的產生。
三是嚴把出廠檢驗關。公司生產的每一批產品都按相關產品標準嚴格檢驗,保證做到產品批批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堅決做到不合格產品不出廠。
四是做好產品溯源管理工作。公司還制定了《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程序》及《召回程序》,在生產制程及出庫銷售等環節,對不同類產品進行適當的標識,確保在必要時對產品質量形成過程實現追溯。并在銷售過程做好產品“銷售臺賬”,同時對產品進行模擬回收,做到出廠產品批批可追溯到位。
五是加強全員質量意識培訓。企業始終把對食品質量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分期分批的舉辦講座,為生產一線人員培訓食品質量安全知識。
隨著食品工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可從2009年三聚氰胺奶粉,到2010年海南豇豆含毒和近幾年瘦肉精事件、毒大米事件、注水肉事件、地溝油事件、冠生園月餅餡事件等相繼發生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
1 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形成的原因
1.1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
人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極其貧乏,日常的飲食安排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人們的某些飲食習慣以現在科學的眼光來看,是不科學不合理的。例如現在好多國民愛吃大量經過腌、炸、烤、熏等的食品。現代食品營養衛生知識告訴我們,上述食品中的亞硝酸鹽、苯并芘嚴重超標,如果長期攝入此類食品的話,就很有可能易引起癌癥的發生。
1.2 從生產者角度分析
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濫用食品添加劑、化學成分,使用劣質原料。2010年3月12日到29日,“火鍋店問題油”,2010年1月家樂福江東店的“面包門”事件,2008年10月香港從內地進口的雞蛋中測出三聚氰胺等等。這些并不是因為科技落后,而是因為部分生產者素質較低,衛生意識淡薄,經不住利益的誘惑,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生產規章制度來執行等,都極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的發生。
2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對策措施
2.1 加強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在我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大量存在,但有些疾病,如肥胖、高血、中風、糖尿病、癌癥等,大部分是國民長期不注意自己的飲食造成的[1]。所以提高食品安全和食品營養衛生的認識,是關系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營造節約、安全、和諧型社會的重要保證,并且食品營養衛生知識是國民的知識結構中的最適用、最普通的科學知識。對它的掌握、重視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我國國民整體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質量以及平均壽命,所以要加強全民的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利用一切媒體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科學種植養殖知識等;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使國民珍愛我們的環境;加強社會主義道德、誠信、公德的宣傳教育,加強社會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建設,形成誠實、誠信的社會氛圍;在九年制義務階段安排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課程,對公眾要進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通過各種方式開展食品營養衛生、職業道德、食品安全的教育和法制宣傳;要在大專院校開設食品生產和管理的技術的專業,培養專業人才從事食品行業等。為我國食品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才有可能趕超發達國家。
2.2 加強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究其根本是要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以確保食品安全。我國雖有新的食品安全法可不夠嚴厲且起步晚,而在國外早把加強立法、嚴格執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美國既有《聯邦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食品質量保護法》等綜合性法規,也有《聯邦肉類檢查法》、《禽產品檢查法》等非常具體的專門性法律,這些法律法規幾乎覆蓋了所有食品[2]。并且國外的嚴格執法也很嚴厲,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食品安全的違法者不僅要承擔對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而且還要受到刑事制裁。因此我國要加強食品安全法律建設和法制管理,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多層式法律體系。加速建立符合國際食品法典原則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大推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體系的力度。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體系、宏觀調控體系和管理體制。加強現有法律法規的懲罰力度,實施對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護[3]。
2.3 提高分析測試技術
提高食品檢測技術水平,可以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無論是源頭管理、市場準入、產品抽檢或是進出口把關等都要有相應的檢測手段[1]。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對質檢機構的檢測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檢測工作,質檢機構一方面要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充實新的儀器設備,改善測試方法等。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這些人員不但要精于檢測工作,還要了解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要了解當前食品的制假動態,善于從產品的外觀捕捉到產品的違禁添加物,為產品質量監督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尋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人點。
我們要系統研究和全面了解國際標準,找出我國現行標準與國際標準間的差異,為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供依據。要注重引進與創新并舉,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鑒AOAC、CAC、FAO、ISO、WHO等先進標準,開展標準技術創新研究,為保證食品安全和為政府部門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進出口監督檢驗策略和措施提供技術支撐。要培養一批懂專業、外語好、能在標準化領域進行國際交流的高級人才,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為建立能與國際水平接軌的質量標準體系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