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7 10:09: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學與教育的關系,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生文學修養的現狀及制約因素
1.1大學生文學修養的現狀
大學生素質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這四個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文化素質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伴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當代許多大學生重技能輕文化,他們更多關注那些實實在在的、對所學專業以及找工作有幫助的事物,早已把文學拋在腦后,尤其是文學修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的表現為:寫作上的錯字連篇及語言費解,語言交流上的表達不清或是臟話連篇,行為習慣上的粗俗不雅,價值觀上的急功近利等。
1.2大學生文學修養的制約因素
首先,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文學修養要求不高,相關活動開設較少,不能積極地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得校園里文學氛圍不足;其次,伴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大學生更多關注那些實實在在的、對所學專業以及找工作有幫助的事物,文學的實際作用未能體現;第三,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他們不僅要學習專業課程,還要參加其他的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無暇進行文學閱讀;第四,大學生正處在浮躁的時期,不能靜下心來欣賞詩歌、散文、戲劇以及古典文學,卻對故事和小說類文章感興趣;第五,21世紀是電子信息的時代,網絡的誘惑較大,學生更愿意花大把的時間上網而非讀書。因此,文學已成了事過境遷的東西,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文學修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2.1素質教育的含義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這一概念。這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這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以各種文化為載體,以如何做人為核心與根本的素質。與文化素質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綜合素質、人文素質、文學修養、文學素養及藝術素養等等。
2.2加強文學修養,積極開展素質教育
首先,加強文學修養,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伴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當代許多大學生重技能輕文化,缺乏基本的語言和文字的修養,不能熟練地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現象普遍。文學作品詞匯量大,句式和表現方法也比較豐富,加強文學修養,能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觀點、思想和感情的技巧,增強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
其次,加強文學修養,有利于學生審美、欣賞水平的提高。無論是詩歌、散文、戲劇還是古典文學,都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形象,表達著作者高尚的人格、偉大的情懷以及美好的情感。讀者在欣賞這些優美的作品的同時,會在不經意間提高自身的審美、欣賞水平。
再次,加強文學修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優秀的文學作品包含了偉大作家的智慧,可以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去追求人的完美,發展人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加強文學修養,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改變行為習慣上的粗俗不雅以及價值觀上的急功近利等問題。此外,加強文學修養,還有利于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3加強文學修養,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1)提升大學語文課程地位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首先,重視文學教育,提升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其次,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對大學語文課程需建立一個靈活的教學機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黑板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再次,開辦文學選修課,例如,開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代文學以及國外優秀作品欣賞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修,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
(2)積極開展校園文學活動。例如,大學校園里可以有組織、有計劃地請一些著名的專家、教授開辦文學欣賞的專題講座;重視文學社團,開展征文、文學作品討論賞析活動;還可以舉辦一些音樂、美術、戲劇、電影等相關活動,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還可以利用廣播、校刊、專欄、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開展書評、影評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創設濃厚的校園文學氛圍,積極地調動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此外,教學工作者應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以自己的人文精神來感染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文學修養。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把所學的知識內化,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文學教育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塑造人文特性、提高表達能力的重任。高等院校應強化文學教育,重視文學修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以加強文學修養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的關系分析
中職語文教學是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又具有工具性的特質,中職語文教學和人文教學是互為補充,相互借鑒的進步和發展的過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能夠客觀的看到這一點,積極尋求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的共通之處,把握其獨特方面,有利于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中職語文教學是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講,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從文化意義的角度來講,語文是人類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語文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源于社會和生活,走向社會和生活。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使語文課堂具有工具性,另一方面還應將語文學科教學視為一種生活的學習,一種文化的傳承。這就要求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積極有效地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引導,從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將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為補充,相互滲透。
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體現,是語文應為人的全面發展、人的一切思維和技術提供一個可實現的“空間”,從而使它們在語文學科提供的這個可以實現的“空間”中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獲得更大的人文價值。而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中職語文在教材編寫上要突出其職業特色,還要求學生在學好語文基礎知識和掌握語文基本技能同時,還應當加強語文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接受職業教育的同時,更應在語文學科里獲得一種深厚的人文修養,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的提高。
(二)人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有賴于語文教學扎實的基礎
在中職教育中,如果脫離開來語文教學,來單純地談人文教育,就像空中樓閣一樣,看上去很美,但是卻沒有現實發展的可能性與長遠發展的依據,所以也是毫無意義的。
作為語文這門學科,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藝術氣息。通過日常的教學分析顯示,審美教學和小學的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相互促進和相互發展的。要想使得枯燥的語文學科變得生動活潑就要注重審美教育的開展,就要充分發揮審美教育的優勢,在小學的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將美的因素完全應用到其中,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審美教育說到底是培養學生理解美、感受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一項教育課題,然而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得小學生對于語文教學中的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懂得如何去欣賞文章,如何去進行文章的寫作,從而增強了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審美教育的基礎
審美教育其實是一種感情上的培養,情感上的教育,所以要想使得審美教育可以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師生之間的關系,這不僅是審美教育中的重點,也是審美教育開展的基礎。沒有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審美教育這種致力于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放低自身的姿態,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在平時的對話中不要用教師的資格去壓制學生的不滿,要以平等、自由的態度來感染學生,從而給審美教育的開展制造良好的氛圍和空間。不要出現網絡上報道的“XX學校,教師以戲耍學生為樂,最終導致學生精神崩潰”的新聞中那樣,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采用壓制甚至是取笑學生的方法來讓學生認識錯誤,更不能故意對學生進行為難、捉弄,這種與學生為敵的教育方式其實本質上就是與教育兩個字的含義背道而馳。何為教育?教育簡單的說就是教書育人,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又如何才能育人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師生關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XX學校的XX年X班的語文老師是王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追求真實化教學。真實化教學就是將課本中的一些難以理解的課文通過真實的表演演示出來,通過親身表演來理解課文中要表達的含義。在枯燥的成語教學中,采用擊鼓傳花的方式對進行成語接龍游戲,沒有接上來的學生要用字典將要說的成語查出來并解釋其的含義,在游戲中讓學生相互競爭從而達到成語教學的目的。在這一些列的教學過程中,王老師也參與到其中與學生們一起表演,一同游戲,與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重新認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現在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過分強調工具性,雖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但是過度的強調工具性會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變成‘死學’,卻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深層次目的則是對人的教育,縱使你讀書破萬卷,如果審美素質與德行修養存在著缺陷的話,在讀書的選擇上也不會有太高的質量,而人的品質也是存在問題的,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小學生未來的發展狀況。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該更看重審美和情感方面的培養,而不是將所有的教學重心都放在筆墨技能的訓練上。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也不應該只以分數作為標準,對于審美和情感的教學也應該列入評價之中,這樣才會使小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中真正的感受到我們國家語言文化的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考試的改革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提到說,我們的學生是在語言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天空中翱翔。而現實中的學生們確實在充滿了陷阱和危險的小路上艱難前行。舉個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在某試卷上出現了這樣一道選擇題,“天空是(藍藍的、灰灰的、青青的、白白的)”,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藍藍的,藍藍的天空無可厚非,是課本中的原話原文,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么?我們抬頭看看我們頭頂上的天,誰又敢說他頭上的天就是藍色的,而不存在灰色的、白色的呢。還有諸如用的“釗”字來組詞等等試題,這些試題在本質上并沒有問題,只是在具體作答的時候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就像天空是什么顏色的那道題一樣,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有學生問老師,我們頭上的天都是灰蒙蒙的為什么答案是藍色的,我相信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一時間難以解釋。這就是現在小學語文考試的過程中存在的非審美的情況,因為考試的標準化和應試教育的需求,學生的學習經歷都用在了對答案的死記硬背與無限制的習題練習中,對于語文學習的趣味和韻味缺少了一份最起碼的感受和了解。所以,在小學語文考試的改革中,要更重視審美因素的結語,讓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得到落實,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改善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五、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絕不只是在課堂上做幾個游戲,演幾場戲劇的表面性教育,而是一種境界的提升,是對教師在教學的感悟境界上的升華。真正的審美教育是不需要排練和彩排的,而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也是不需要偽裝的。所以審美教育在杜絕表面性的同時也要杜絕急功近利的心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丁萬春 單位:德惠市萬寶鎮中心小學
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巴金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讀書的過程,就是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糧滋養青少年學生,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他們鑄造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堅實基礎。所以說,讀書是學習的開始,又是做人的發端。
要解放思想,讓讀書聲回歸我們的課堂。教師應該少一些滔滔不絕的講解分析,學生應該多一些充滿情感的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之間細細品味,用心領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展開聯想、想象,海闊天空,縱橫馳騁,視通萬里,思接千載。
我們應以課堂為陣地,以現行教材為基點,用滾雪球的辦法,把讀書的觸角不斷地向廣度和深度延伸。如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教師可簡介《水滸傳》,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精彩片斷,印發茅盾先生的《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的文章,以此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學生去欣賞、去探究那一百零八個面目不同的水滸英雄。這樣以點帶面,可謂事半功倍。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讀書每有會意必須隨時記下來。讀書動筆的好習慣,教師應大力提倡。至于采用哪種形式,教師不必強求,可以由學生自由發揮,或摘錄,或評點,或體會,如此等等。總之,內容是百家爭鳴,形式是百花齊放。這對積累知識,提高寫作能力不無裨益。
語文學科既有豐富的內涵,又有其廣泛的外延。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科學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具有促進和提高的作用,它有利于思維的拓展和創新。因此,我們語文教育中提倡的讀書也應該是廣義的。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只局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應該顧及長遠的、整體的利益。因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培育文學家,更是培育人,培育有學習能力、有工作能力、有高尚情操、有完整人格的人。所以,讓學生博覽群書,是培養有全面素質的新一代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決不能等閑視之。
2作文論
如何提高學生實際有用的作文能力,歷來是語文教學研究的重大課題。讀書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讀書的提升。作為語言表達的書面形式,作文比說話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全面素質。文如其人,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它卻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作文與做人的奧秘及其相互關系。我們的作文教學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巧等問題,而必須探到根本,討究思想、情感的事。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葉圣陶語)。只有把思想、語言、文字結合起來訓練,才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會學生寫普通文。老一輩語文教育家認為,語言教育,包括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首先就是要培育善于運用語文工具以適應生活需要的普通公民。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有別于作家的寫文章。而我們學生中的大多數人是不會去做文學家的,所以我們也不必用作家的要求去教學生寫文學性很強的作文。我們的作文教學應面向全體,立足于普通應用(實用)文訓練。
加強普通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如計劃,總結,申請書,自薦書,合同書等,以適應實際生活、工作的需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言為心聲,非由衷之言不發;感乎人者莫過于情,非真情實感不寫。只要說了真話、實話,就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才能得以保護,作文的興趣才能得以激發,作文的熱情才能得以持久。也只有這樣,人性中真的、善的、美的東西才能在學生的心里生根、開花、結果。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志向、情感、觀念等等不盡相同,我們教師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強求一律,否則,就會走上八股文的老路,使學生被束縛在重重的規范之中,泯滅了個性。試問又有哪一部偉大的作品不是作者個性、才情的大展示?我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作文氛圍,讓學生盡情地展現活生生的自我,或傾訴心曲,或抒發感慨,或評點議論,或憧憬展望,并在作文中找到自我,發現自我,重塑自我。
培養學生積累、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作文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反映。積累生活,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等等,沒有積累就沒有作文。同樣,沒有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就沒有作文。而分析綜合能力是作文的最根本能力,也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總之,作文即做人,我們要把素質教育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地錘煉思想,錘煉語言,讓作文來自社會,回歸社會,服務社會。讓學生在作文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為理想、為目標而努力奮斗。
3做人論
【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281-02
1網絡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
第一,資源豐富的網絡,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網絡的開放性使得互聯網成為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語文便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學習語文,主要通過書籍、報刊等介質以及電視、收音機等傳媒,囿于容量限制,這些資源使用起來十分不便,而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要查一個字的意義,查一個詞才出處,查一首詩的作者,由于有了互聯網,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開放性的網絡,為開闊師生視野,更好運用語文提供了重要平臺。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網絡世界中,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接受到更為豐富的語文及其運用,這相對于局限在校園中、課本上學習語文來說,意義重大。網絡平臺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可以讓語文更為鮮活起來,有利于啟發教師的授課及學生的認知。
第三,網絡有利于促進語文的審美、德育功能的實現。隨著網絡對民主、人文關懷的不斷深化,網絡在促進傳統語文的審美教育、德育功能上具有傳統媒介所不具有的優勢。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和迅捷性將主流意識通過各種各類群體所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
2網絡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消極影響
事物具有兩面性,包羅萬有的網絡在給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開放性的特征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眾多消極影響。
首先,資源過于豐富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困惑。當下,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加大,有疑問就“百度”,是許多人的首選。網絡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詢方式,而從網絡百科的編纂過程來看,嚴謹程度遠遠低于傳統語文媒介的編輯出版過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發詞條,只要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長的時間內便可以在網上出現,如果其中的語文行文有誤,便可廣泛流傳。如近期一則“高中生文章被當成古詩詞入選中考試題”的新聞,正是明顯例證,一高中生將習作發在百度“詩詞賦吧”“請大家指點”,7年后被黑龍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擬試卷中。今人習作都有可能被誤認為故人作品,更遑論錯別字眾多的詩詞版本謬種流傳了。
一、教師切實改變教學方法,要達到真正會教
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以課程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作為課程編制的過程來展開,這樣就需要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和積極對話,從而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自己會教,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好。會教,涉及的面很廣,我認為教師應當首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對語文教學要有幾點基本認識。一是語文學科的目的任務:概括地說就是讀、寫、聽、說、能、感。(能,是指掌握語文學習的各種能力;感,是指情感價值觀教育。)二是把握語文教材的特點。語文教材是文選式的,教師要以教材為例文去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能力。三是教學的基本途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光是教師講,學生沒有實踐,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會教,首先是教師應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愛學。這不能靠笑話,幽默達到,還得從教學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讓學生感知課文,教師的設計首先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不能不讀。會教的關鍵是:講規律、教方法,傳習慣。講規律,講語文知識中規律性強的東西。如課文的“作者介紹”一項,讓學生抓住“名、時、地、評、作”五個要點,篇篇如此。這就是規律。
教方法,也就是對學生“授之以漁”。要把學習知識的方法,記憶知識的方法和運用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如:分析人物描寫運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是:要先知道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和神態描寫,分析其作用要結合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來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講得精彩,那畢竟是老師的理解。總是老師講,學生聽,時間一長,學生就會不動腦子,那些上課注意力差的學生就更容易走神。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只有通過他自己的親自實踐才能獲得。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邊悟邊記,學習流程為“讀書——思考——討論——筆錄”。而教師在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的同時,或和學生一起讀書感悟,或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個別點撥;學習完畢或抽查問詢,或收取學生課本(或筆記),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教師在這里只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只做方法的指導和過程的控制,課堂氣氛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學生在從被動聽課變為自主性學習中會自發地,能動地感悟、體驗、深探細究,會變得愛學、會學、樂學,成為一個創造性人才。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就真正達到了嗎?
三、讓學生大量的閱讀,培養出色的語文能力
首先,大量的閱讀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大量自由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依靠自由閱讀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知識比老師在課堂上生硬灌輸的知識,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學生因年齡的關系,對于人生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大量的閱讀反映人間百態的文學名著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大量閱讀中外名家的傳記作品可以增加學生對人生歷程的體驗……總之,這一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富都有極大的益處。
【中圖分類號】G623.2
在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當下,我國的小學教育作為最基本的教學階段,一直是我們所重視的,同時審美教育在現今也是我國教育重點要研究的課題,在小學語文中實施審美教育,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之上,我們一定要重新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審視小學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使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進而能夠提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審美教育的基本內容
所謂審美教育,指的就是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之中,教師對于美學觀念與美學方法能夠自覺的進行使用,從而積極的引導并啟發學生,同時還要把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標以及教育本身的環境都當成所要進行審美的對象,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在其中真正的感受美和鑒賞美,學生通過這種感受美和鑒賞美的過程,使其創造美的能力不斷的得到提升,進而能夠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審美人格。
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能夠人們都能夠和諧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質量能夠有所提升,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的生活能夠變得更美好,這與審美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審美教育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提升,能夠使學生的智力得以開發,同時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和其他的學科有著不同之處,它和審美教育之間有著很多必然的聯系,它們具有很多相同的特點,如形象性、情感性、直覺性等。小學語文就是我們所說的語言文字,它是能夠使人們的情感得以進行表達的工具,是人們進行學習、工作與生活的重要工具,這是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有性質,因此說小學語文具有功利性的特點。
小學語文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課程,可是其作為語言的文學,具有著很高的藝術性與審美性。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材當中的一些詩歌、散文、寓言故事等,其形式都是文學體裁,這就決定了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有著實用、藝術、審美三種特性。語文是我們生活交際的工具,同時語文還是我們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有著很多的聯系,這兩者能夠相互進行促進。
小學語文教學是教師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教育,同時使學生的審美素質能夠有所提升的主要手段。審美教育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促進手段。小學語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使審美的因素充分的融入到其中,同時還要利用審美的方式,這樣才能夠使其符合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主要特性,也能夠使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更富有感染力,從而使其能夠生動起來。
審美教育為小學生能夠進行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動力,使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中使其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有所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所提升,并且使學生的語文發展能力得到增長,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形成一種對于美的敏感度,從而能夠更好的發展其自身對美的理解、表達與創造的能力。
三、審美教育得以實現的基礎就是要使師生間建議一個良好的關系
審美教育能夠實現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間能夠融洽與和諧的發展,一旦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融洽,那么審美教育也就無法真正的實現。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所形成的審美教育的教學氣氛,一定要形成一個人際間的審美關系,這樣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要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要使師生間能夠建立良好的關系,就一定要教師利用審美的觀點來對待學生,同時還要積極的引導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使,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同時還要充分的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還要向學生耐心的傳授知識,要充分的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的看待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夠使師生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這樣能夠使審美教育真正的實現。
四、重新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小學語文著重強調了重視對于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培養,卻忽略了培養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所謂的人文性就是學生的審美、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內涵。小學語文的人文性能夠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和道德等結合起來,使其成為學生真正的性感,這樣能夠使小學生的性格與人格都可以很好的形成。
審美是小學語文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一旦忽略了審美教育,就會使語文的語言缺乏一定的情感與美感,這樣那個就使得語文的教學過程變得很乏味,從而也就與我國當前所實行的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相背離。
五、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考試內容的改革
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的考試內容中,都缺乏一定的審美內容,這樣的考試所直接反映的現象就是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對知識進行機械的記憶,這樣也就無法真正的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因此我們一定要對我國小學語文的考試內容進行改革,在考試內容中融入審美的內容,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扎實語文的基本功,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審美素養有所提升,并且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也是極其有利的。
要想使審美教育在教學語文的教學中真正的得以體現,我們就一定要對小學語文的考試內容進行改革,從而也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綜合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闡述了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種種關系,才真正的意識到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只有對這兩種關系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才能夠使審美教育得以真正的實現,從而使學生的審美素養得到提升,對于學生今后的個性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進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從積極角度來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推動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升級與革新。例如,通過新媒體教學法,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可視化、可聽化等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出來,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實現更為直觀有效的課堂教學;此外,通過新媒體傳播技術,還可實現跨時空教學、交流等諸多高效教學舉措。從消極角度來看,新媒體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也造成了一定沖擊,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網絡新語言對規范語言的影響。網絡語言創新性較強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從本質上看,網絡語言規范性嚴重不足,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規范化語言應用產生了沖突。此外,網絡文學也導致學生逐漸降低對經典文學閱讀的積極性,這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效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新媒體與漢語言文學教學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新媒體雖然為漢語言文學教學提供了更多高效率的渠道,但也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長遠發展造成了阻礙。上述種種影響都使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形勢也引起了部分學者的關注。結合書中觀點,筆者認為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者應當認清新媒體與漢語言文學教學之間的互動聯系,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推動漢語言文學教學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改革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當今中學教育提倡綜合性學習,也就是要加強語文與數學、歷史等其他學科以及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這可以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一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要想提高語文素養,就要廣泛拓展語文的外延。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曾說過:“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語文教學的參考,因此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注意將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一、生活中處處可見語文
生活是一門大學問,只要我們平時多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和語文學習相關的知識,將這些知識收入囊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成績了。
1.在家庭生活中學習語文
父母是每個人的第一任老師,那么家庭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在家庭中,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汲取營養,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家庭的特點來設計相關教學。比如有的家長是在醫院工作的,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從中多積累一些醫療知識,然后在課堂中分享給其他學生,如此一來,家長會更加配合教師的工作,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得到很大提高。
2.在學校生活中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在學校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事都可以引入到日常的學習中來。比如:我班老師在學生患病過程中主動承擔起補課義務,而其他同學也積極主動地為他捐錢等等,這些樂于助人的好事都值得說講,使學生能長期收益。
3.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由此可知,社會更是為學習語文提供了更廣闊的場地。比如:針對現在社會網絡語言興盛,很多都是用故意犯錯的不規范用字來造成轟動效果的,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平時留意這些現象并自覺糾正,從而使正規教學更規范。這不僅可以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知識,而且能培養中學生養成日常積累的好習慣。其實,只要在平時生活中多留心,就會發現校外教育資源的豐富性。一山一水、一事一貌,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很好的語文實踐“教材”。
二、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相連
我們原來理解的語文教學都只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點,提高考試技能,常常忽略從生活的角度來指導整個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情趣。所以,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才能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使語文學習變得興趣盎然。
1.多觀察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很多,教師要注意引導中學生多看課外讀物,關注新媒體,經常到戶外活動。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沒有一個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關鍵要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那些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節假日,將自己的貼心小禮物送給雙親。通過這些親情之間的互動,積累出寫作素材,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對學生來說,上課鈴聲并不受歡迎,因而很多老師就想方設法地要在講課前組織教學,這珍貴的時間可以達到既能提高語文寫作水平又能收心的效果的。我班的語文課前10分鐘就輪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這些見聞的來源非常寬泛,廣播、電視、網絡,只要有趣,都可以說出來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這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多加留意,并能為平時寫作積累出好素材。日積月累,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了很多有關語文學習的好習慣。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班級活動進行語文學習,比如選班級干部時,可以讓學生作演講,展示自己的才華;學校開運動會,可組織起志愿者積極報道實況;逢年過節,讓學生們集思廣益,參與晚會標語設計;平時每2周由小組輪流出班級周報,每月每個學生獨自出一份手抄報……班級活動“語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很多,學生在進行語文實踐性學習的過程中增加了班級凝聚力;教師在生活化語文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可以說,這是班級生活與語文素養和諧統一的結晶。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積極發揮小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已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探究的課題。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教學作為一種迎合了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式而備受廣大教師青睞。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新課改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作如下幾方面探究。
一、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優勢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的良好效果主要依靠于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只有在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大多數語文成績不好的小學生往往性格開朗好動。也就是說,其語文不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科本身的枯燥和單調,而游戲化教學則正好能夠結合這種學和玩之間的平衡關系,能夠將語文課堂轉變成為好玩的活動,一方面是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身心發展。
(二)有利于增加師生交流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都是教師照本宣科而學生依葫蘆畫瓢,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遠遠不夠,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產生較大的抵觸情緒。現代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使得大家的教學觀念得以更新,教師也應認識到良好的課堂氣氛才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游戲化教學的充分利用也就得到充分發揮[1]。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參與到游戲中去,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過程更加具備親近感,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l展
既然是游戲化教學,必然要確定的游戲制度和規則,這就使得小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能夠在認識規則和探索完成方法的過程中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這當然也就是游戲化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正因如此,完全可以認為一個由游戲化的語文課堂必然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在其中學習的學生往往也就是更加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采用課前小游戲引出學習內容
采用課前小游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于這樣一個目的,教師應事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簡單的小游戲來。如采用兒歌形式講解人大腦和雙手作用的課文,教師就可以在開課之前引導學生一起玩手指游戲,交替變換伸出的手指數和形狀。這個游戲需要學生較好的協調能力和注意力,而在執行過程中就能感受到雙手和大腦各自的作用以及其相互之間的配合關系。
(二)開展競賽游戲
競賽游戲不僅能增加教學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力[2]。如對于小學生而言最為枯燥的識字,教師就有必要采取措施使這個過程更加有趣和輕松。例如可以畫很多星星,在每顆星星上都寫上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字,然后學生在摘下某顆星星以后就獨處其音并組字,完全正確以后就可以獲得該星星,最后通過學生獲得的星星數來判斷輸贏,這實際上就是非常有趣和理想的游戲方法,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漢字的記憶。
(三)結合其他教學學科
語文學科相對而言是相當特殊的,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必要基礎和前提,但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最低。基于此現狀,教師就可以考慮將語文學習過程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去。如在對動物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考慮到較多類型的動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看到的,以此就很難形成正確和清晰的外部認識,在這種現狀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成后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動物,然后教師基于學生的畫來判斷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注意事項
(一)游戲為教學服務的基本主旨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游戲形式都需要把握的一點,游戲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語文學習才是最終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游戲課堂中學生玩了但是沒有達到相應的學習目的,那實際上也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學就非常有必要把握好游戲和學習內容的結合狀況,盡可能采取措施來保證游戲過程不偏離學習內容,此外,還需要把握的就是游戲時間,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是好玩的,如果玩的時間太長會使得學生難以將心思轉回到學習之上。這實際上也就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游戲和學習的關系。
(二)注重游戲公平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將學生轉變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體,促使學生能在游戲教學過程中積極表現并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但在此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需要把握好的一點,游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學生因自身特點和能力的不同往往在游戲當中會有不同表現,一些資質較好的學生會在游戲過程中表現更出色,這是正常的[3]。但是作為教師,就有必要在其中進行斡旋和調節,使得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游戲教學中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盡可能保證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公正判斷。
(三)游戲設計要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
語文課堂必然需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最為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吸引并保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除此之外,小學生的興趣往往也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游戲的方式和規則也都需要不斷優化和更新。其次,小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是具有局限性的,這就要求游戲的設計不能夠過于復雜,否則對于小學生而言就非常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化教學能夠起到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的。游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聚集學生注意力,還能夠提升學習效率,應用效果良好,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