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0:07: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情感心理咨詢培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 女 | 29歲
居住地:
電 話:
E-mail:
最近工作 2 年1個月
公 司:XXXXX(中國)有限公司
行 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職 位: 心理咨詢師 最高學歷
學 歷:碩士
專 業: 心理學
學 校: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自我評價
從事心理咨詢5年,有豐富的咨詢經驗和心理測評經驗。擅長情感、人際溝通和 職業規劃 領域;興趣廣泛,精力充沛; 英語 口語、寫作熟練;責任心強,吃苦耐勞;待人誠懇,有團隊精神。
求職 意向
到崗時間: 待定
工作性質: 全職
目標地點: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議/月
目標職能:心理咨詢師
工作經驗
2008 /9--至今:XXXX(中國)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 2 年1個月]
所屬行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責任關懷 心理咨詢師
負責員工職業健康、預防醫學以及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項目的策劃、組織實施; 員工個體心理咨詢;員工工作壓力培訓;
2006/8—2008/9:XXXXX教育培訓(500人以上) [ 2年1個月]
所屬行業:教育/培訓
VIP事業部 心理咨詢師兼心理教研
為學員及學員家長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完成學員心理測評分析報告;給教師團隊提供合理化建議;編寫講座及課程內容(緩解考試焦慮、教育心理學應用等),并面向教師團隊及學員家長等開展相關講座和培訓;每周主持開展個案探討會,從心理學角度幫助問題學員改善狀況解決問題。
教育經歷
2003 /9—2006 /6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心理學 碩士
所學的專業為心理咨詢。 學習課程包括心理診斷、精神分析、心理咨詢技術、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團體培訓等。 醫學的基礎課程,包括生理、生化、藥理等; 臨床課程,包括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科等; 預防醫學,包括微生物、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等; 管理課程,包括管理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心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醫院管理等
社會經驗
2004 /3—2006 /6 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任心理咨詢師
對校內外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有豐富的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的經驗,擅長情感和 職業規劃 方面咨詢;
語言能力
英語 (精通)
培訓經歷
2005/6—2005/11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 心理咨詢師二級 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
心理咨詢師二級技能培訓
證書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must possess the basic conditions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eople-oriented consulting philosophy
Zhang Hongxin
【Abstract】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course has been 18 years, however, as threshold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is too low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is not clear, Leads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eam was mixed, level uneven, affecting the imag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acts have proved that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eople-oriented consulting philosophy is the fundamental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but also psychologist and practicing the basic skills of ang the professional basis, but the domestic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right of the situation, it is worthwhile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i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ea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oretical basis; Consulting philosophy; Psychology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202-01
我國大陸心理咨詢業發展正面臨著雙重尷尬:一方面,盡管公眾有著迫切的心理咨詢需求,但更多的人卻不愿、不敢去尋求此種幫助;另一方面,整個心理咨詢行業管理混亂,人員魚龍混雜,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從而成為阻礙這一行業發展的瓶頸。[1]雖然自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國家職業標準-心理咨詢師(試行) 》以來,全國已有幾萬人獲得了不同部門頒發的心理咨詢師證書, 鼓勵他們在社會機構從事心理咨詢或者鼓勵他們開設獨立的咨詢公司都是應該的。 [2]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公布的職業心理咨詢師的條件過于寬松。根據該規定, 某些專業的大專畢業生或沒有任何學歷, 只要有五年心理咨詢從業經驗者即可申報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取得資格后若干年又可申報高一級心理咨詢師, 并且對心理咨詢的從業經驗也沒有特別說明。[3]同時各地培訓、考試的標準不統一, 對考生的要求條件不同, 這就使得參加培訓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4]從而直接導致缺乏從事心理咨詢必備條件的從業人員增加,造成心理咨詢市場的混亂和老百姓對心理咨詢不信任的加劇。
1 深厚的理論基礎
深厚的理論基礎是心理咨詢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基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里所表達的就是對待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的觀測,其影射到我們頭腦中的景象是有所差異的,從而使我們會得出不同的判斷,只有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的心理咨詢師才能去偽存真,才能發現問題的真諦。
1.1 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化成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成長,二是心理咨詢師的個人成長,這 兩方面都要求心理咨詢師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因為不同的理論可能在從不同角度揭示問題,很多的理論在治療同一問題時都有很好的效果。咨詢師需要具備廣博的心理學知識。其優勢在于:一方面,能夠幫助咨詢師避免理論上的狹隘,能夠認識到自己所擅長理論的不足,通過吸收其他方面一些理論來彌補這個不足。另一方面,方法上能夠不被限制,對同一問題能夠從方法上做比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方法。在現代許多的心理治療方法中出現了許多融合的方法。[5]還有就是有助于提高他們在應激條件下調節自身心理狀態的能力,[6]事實證明廣泛的心理學知識對心理咨詢和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1.2 豐富的社會閱歷。心理咨詢這一職業與人生的經歷和閱歷,以及實際工作的經驗密切相關的。閱歷是指一個人對社會、對事件、對生活中所發生事的經歷及理解程度。人,每天都在經歷一些事情,每天都會對發生的事件進行思考,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時的人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經歷得越多閱歷則越豐富。具有豐富閱歷的人能從多方面分析問題,能一語中的切中求助者的問題所在,取得求助者的信任,解決求助者的實際問題。
1.3 具備相關學科的一些知識。心理咨詢是一門實踐型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心理咨詢師在職業過程中,運用心理學各個理論流派的概念,以及這些理論流派所孕育的不同技術,圍繞個人的內在心理空間出現的不和諧狀態進行調整。不同的咨詢師擅長領域和技術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咨詢師擅長于情感發面領域,擅長用認識領悟療法等等,不存在全能的咨詢師。每個人的心理問題都是不一樣的,即使心理問題范圍一樣,解決方法還是不一樣的。比如抑郁,每個人抑郁的理由絕不會相同,所以心理咨詢師要汲取相關學科的知識,才能“對癥下藥”。心理疾病一旦誤診,后果將不堪設想,嚴重者會導致自殺。對于具體要借鑒那些相關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哪些知識因人而異、因工作層面而不一。[7]但作為基礎的知識層面, 如相關的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以及自然科學等學科都是有必要涉獵的。
2 以人為本的咨詢理念
以人為本的咨詢理念是心理咨詢師最基本的執業技能。所謂理念是指一種思想,指導人的行為,心理咨詢中咨詢理念比咨詢技術更重要。許多心理咨詢之所以不成功 是因為未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正如康德所言“一個有價值的東西能被其他東西所替代,這是等價;與此相反, 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沒有等價物可替代,才是尊嚴。” [8]所以具有超越于一切事物之上而沒有等價物可替代的最高價值是人之尊嚴,因此,將人和人的價值置于首位,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的幸福,尊重人的權利,應為所有心理咨詢師的咨詢理念,也是心理咨詢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技能。
2.1 尊重人。人的尊嚴與生俱來。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古語云;“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士可殺而不可辱”,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的尊嚴神圣不可侵犯。尊重人就是要樹立民主和平等的理念,擺正位置, 以平等的人格、誠懇的態度、禮貌的做法來對待求助者。只有尊重求助者的權利、個性和情感,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良好人際關系,才能贏得求助者的信任。
2.2 理解人。世上有成千上萬難懂的東西,其中“人”是最難理解的。因為人這個物種在各個方面均表現得太復雜,也許僅僅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由反身性導致認知上的困難。正因為困難才不易被發現,才會有心理咨詢師的出現和存在。理解人、同情人更能體現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耐心傾聽求助者的心聲,架起雙方心靈溝通的橋梁,增進相互間的理解和信任。
2.3 關心人。人無完人,更不會有超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弱點或瑕疵,所以都需要被關心。關心人就是愛護人、保護人,在愛護、保護的基礎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鼓舞對方的斗志和士氣,避免和克服板起臉來套用心理理論和技術式的說教,以達到解困釋惑的目的。關心常常轉化為喜愛,愿意傾聽求助者講述自己的經歷,設身處地替他們分擔痛苦或失敗,也分享喜悅和成功。
2.4 針對性。必須有針對性地塑造人、改變人、規范人的心理活動。求助者自尊心強、個性強、情緒波動、情感脆弱、疑心重、自控能力差,自己渾然不覺,但面對現實倍感困惑而無法自拔,長篇大論的夸夸其談或一言不發專注的傾聽都會降低求助者的信任,針對問題點中要害,催其有所醒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5 態度熱情并真誠。心理咨詢本身是一項特殊的工作,其特殊之處就在于咨詢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往往不同于其他問題。心理問題是表現在個體的認知與情感中,有的還表現在生理癥狀上。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不是通過簡單的藥物方式就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的,治療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本上是個體心理層面的改善。[9]這就需要咨詢師態度熱情并誠懇,只有如此才能深入求助者的內心世界,達到心靈上的理解與共鳴,從而真正解決求助者的問題。
心理咨詢的真正目的是幫助一個人如何活的更有效能,協助一個人如何適應良好和邁向成功。[10]總的說來,那些看起來和藹可親、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歡,有醫學或心理學背景、學歷較高、接受過專業訓練,有長期豐富的心理咨詢經驗,閱歷比較豐富,中年以上、得到專業心理機構認可的心理工作者比較容易成為心理求助者要尋找的“好伙伴”。[11]
參考文獻
[1] 蔡如鵬. 心理咨詢業的雙重尷尬. 中國新聞周刊,2007 , (13) :25- 26
[2] 單懷海,張海寧,李建明. 心理咨詢師資格執業情況調查報告[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 17 (10 ):1208-1209.
[3] 汪新建.當前心理咨詢師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10):709-711
[4] 陳紅,王泉川,錢銘怡等. 我國心理健康服務從業者培訓動機現狀調查[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8):533-537
[5] 王海華,吉芳芳. 心理咨詢助人問題的探究[J]. 社會心理科學,23(4):356-359
[6] 許丹,李強,王程程. 準心理咨詢師的依戀方式與從業意愿的關系[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1O):695-700
[7] 賀曄. 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30(3):219-221
[8]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9] 王海華,吉芳芳. 心理咨詢助人問題的探究[J]. 社會心理科學,23(4):356-359
在本次培訓的過程中,我有時會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他們并不是明白心理咨詢師成長過程的艱辛,有時候這種成長的焦慮會以盲目的追尋各種流派、各種奇異的技術行為表現出來。如果督導師或老師能夠及早告訴學員他們的路有多長,路上會遇到什么樣的困惑和困難,就像一個來訪者了解了心理咨詢過程是個艱苦的過程、也是個快樂的過程一樣,以后無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心里會有所準備,焦慮情緒也不會變得更加強烈。其實,一個心理咨詢師的健康成長和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類似,可以分為不同的成長階段,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應有的特點、所面臨的挑戰和需要處理的問題。
一個人從懵懂的兒童成長為一個快樂的、適應良好的的成人需要足夠好的父母、老師、朋友等的正確幫助、引導和支持。同樣,心理咨詢師如果有條件或能夠在督導師的幫助、支持下,認識清楚自己處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和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正確地學會處理每一個階段的問題以及和來訪者之間表現出來的困難,那么這個心理咨詢師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有力量、有能力、真正能夠幫助別人的專業工作者。
根據自己對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督導的體會,結合Ronnestad 和Skovholt的督導模型,我們可以把心理咨詢師的成長大致分為六個階段。本文簡單描述一下這六個階段的具體狀態,希望能夠減輕正在成長中的心理咨詢師的成長焦慮。
第一階段:外行幫助者狀態
這是剛剛開始進入心理咨詢的學習階段,學員對基本的心理學理論和咨詢理論囫圇吞棗,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消化,但這些新手已經具有了幫助他人的一些經驗和比較強烈的助人熱情。比如,他們曾經非常喜歡作為朋友,監護人或同事來為別人寬心和解答問題。處于外行幫助者狀態的新手更多具備的是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心態。他們也經常很主動地為別人排憂解難、并且樂此不彼。在這個階段新手的助人狀態往往被稱為“外行幫助者的狀態”。
“外行幫助者狀態的典型特點就是在與被幫助的人展開談話以后,要迅速地確定被幫助者所許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同時給予被幫助者強烈的、過分的情感支持,然后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建議和解決問題的辦法。”(Ronnestady 和Skovholt,2003)。所以,處于外行幫助者狀態的新手一般傾向于快速界定具體問題,趨向于情感和干預的過度地卷入和參與,他們一般總是在表達同情而不能共情。快速界定問題背后的動機是幫助者面對有問題的被幫助者時內心的焦慮和急躁;情感和干預的過度卷入和參與凸顯了幫助者在急躁焦慮的內心感受驅使下的無所不能的自戀體現和無能感;而共情是一種需要訓練和體會的的情感卷入能力,只有幫助者能夠真誠面對自己內心情感和沖動,而且羞恥感較低的時候才能與被幫助者的情感發生恰當的共鳴,而同情是不太需要訓練的。
第二階段:初級學生狀態
當咨詢師踏入做案例的階段時,盡管這個狀態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好奇和激動的階段,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終于能夠開始真正去體會和實踐自己喜歡的助人工作了。但是他們在這個初級學生狀態中通常會感到依賴、無助、敏感、擔心和焦慮,并擁有脆弱的自信心。他們在案例工作中經常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技能不是那么有效,不能經受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傷害來訪者,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這一行的料等。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心理咨詢師們尤其重視和需要督導師的鼓勵與支持。咨詢師無論從督導師或是從來訪者身上一旦察覺到哪怕是一點點批評的語言都會對他們自己的自信心和士氣產生嚴重的影響。他們主動地尋求“正確的方式和有效的技術”來完成自己的助人職責,尋找可以效仿的模型或專家級的從業人員以期得到真傳。所以,你會看到在初級學生狀態中的咨詢師總是在向督導師提出:“對于這個問題請您告訴我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您是怎么處理這個問題的?,什么樣的技術對這個問題最有效?等”。很多時候他們忘記了他們向督導師提出的尋求“正確而有效解決問題方法”的問題恰恰就是在自己工作中,來訪者經常向咨詢師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竭力追隨和效仿可以模仿的模型,同時也在到處追隨專家級的人物。
在目前中國缺乏督導機制和條件的情況下,處于這個階段的咨詢師不得不花費很多的財力和精力到處去聽一些專家的工作坊和培訓講課,但是這些短期的授課很難達到督導的作用。
第三階段、高級學生狀態
這個階段的咨詢師通常處于高級見習或實習階段,他們無論在在心理學理論,還是心理咨詢的基礎專業水平上已經具備和建立了一定的基礎和框架。在高級學生狀態中,他們的中心任務是在一個基礎專業水平上行使自己的職責和工作。這個階段他們感覺到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如何把心理咨詢工作做的恰當、正確和有效。他們在所感到的這些壓力促使自己“正確、有效地工作”,因此他們在工作中通常都表現出一種保守、謹慎和嚴格的風格(相對于放松、冒險或隨意的風格),以此來追求“正確、結構和效率”。
這一狀態上的咨詢師能夠認識到他們已經從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督導活動中獲得收益、進步和成長,并同時感覺到了舒適。然而在這一階段中,他們仍會產生不安全和脆弱的感覺。因此,督導對他們所提供的支持和肯定作用變得更為重要。同時,對初級學生提供督導的機會是使他們“能夠成為高級學生的一個有力的影響因素” (Ronnestady 和Skovholt,2003)。進一步的督導的機會使進入高級學生狀態的咨詢師能夠看到自己已學會了多少知識和技能,取得了多大的進步,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自信心和繼續成長的動力。除此之外,為咨詢師提供督導的過程也能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四階段:新任專業人員狀態
在這一階段,心理咨詢師學員走出了學習的狀態,開始了獨立工作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由于不用再受學習階段的種種要求和督導的制約,剛剛獨立工作之后的幾年可能會是一個隨心所欲、令人興奮、富于創造、勇于探索、不知疲倦的時期。
新任咨詢師對自己的人格不斷理解和接納,逐漸將自己的人格特點融合于咨詢和治療中。隨著這一過程的進展,咨詢師會變得更加有自信和應付自如。這一時期他們也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環境。然而,許多人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才發現他們并非如他們自己想像的那樣做好了準備、那樣有能力。所以,他們還是需要階段性的接受督導師的督導,或同輩之間的互相督導,以期不斷加深理解和接納自己的人格和局限性,不斷提高咨詢的能力。
第五階段: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狀態
這個階段中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已經具有一定的年資和某些類型經驗,這個時期咨詢師的核心發展任務是發現一種可以建立專業權威的方式,特別是要建立一種與他們自身的價值觀、興趣和人格高度相一致的工作風格。
在這個階段的心理咨詢師已經比較深入的領悟了焦慮的本質、比較深入地理解了自己人格特征和防御、應對方式、能夠接納自己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自己無所不能的幻想。因此,他們在咨詢和治療的工作中表現出了平和的、安靜的、等待的、有力量的、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這些咨詢師都已經開始明白和深入理解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治療關系對于來訪者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在技術應用層面也已經達到非常靈活并具有個性化的水平。同時,他們逐漸明白要想對所遇到的情形都找到明確的答案通常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平靜、不焦慮、不緊張、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斷進步。
這種狀態中心理咨詢師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咨詢師或治療師有能力調整自己對來訪者問題的參與和卷入水平,也就是說他們知道在咨詢和治療中咨詢師和治療師什么時候參與、什么時候不參與、什么時候參與多少等。因此他們可以在與來訪者工作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和卷入,隨后又能夠從此情境中自由地脫離出來。他們能夠把來訪者作為一個寶貴的學習資源,同時許多咨詢師感覺到他們所幫助的來訪者是他們對初級專業人員進行教導和督導時的重要信息來源的途徑。
另外,在此階段的心理咨詢師通常也將目光投向職業之外的領域,如宗教或詩歌,甚至是劇院或電影院,由此來擴大他們對人性和人生生死的理解。
第六階段:高級專業人員狀態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2-0069-02
1 前言
隨著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可度和接納度的逐漸提高,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困惑時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的人數逐年上升,這就使得高校心理咨詢師的任務量增多,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高校心理咨詢師甚至出現職業耗竭的現象。
2 職業耗竭的涵義
職業耗竭是指從事助人行業的工作者無法應對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從而產生的心理、心智、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狀態[1]。職業耗竭這一概念包括三個核心成分: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情感衰竭是指在情感資源上的損耗,感到自己無法繼續投入;人格解體指對當事人所產生的消極的、玩世不恭的態度和感覺;個人成就感降低指消極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表現感到不滿的傾向[2]。
高校心理咨詢師是典型的助人行業,是職業耗竭的高發人群。正視高校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耗竭現象,并尋找出解決策略,對于改善心理咨詢師的心理狀況,使之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3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耗竭的成因
咨詢師個人因素
1)咨詢師的能力不足。高校心理咨詢工作需要咨詢師具備專業的傾聽、會談、影響和干預等技術,咨詢師的咨詢技術直接影響咨詢效果。有些心理咨詢師自身技術不夠成熟,在處理來訪者的問題時心理壓力較大,擔心自己處理不好。還有些咨詢師技術不完善,導致容易受來訪者的影響,對來訪者產生反移情,進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此外,因為高校心理咨詢系統督導制普遍不健全,當咨詢師在咨詢中遇到困惑時無法尋求督導的幫助。這一切都使得咨詢師不斷消耗自身情感,易產生職業耗竭。
2)咨詢師的過高期望。高校心理咨詢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可是因為大學生問題的復雜程度不同,咨詢師本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以及咨詢師本人的能力不同,導致最終問題的解決不一定每次都達到咨詢師的期望。如此一來,咨詢師容易產生挫敗感,長此以往,對自身的價值和職業產生懷疑。
3)咨詢師的易感人格特征。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創立者,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治療的成功主要并非來自于治療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賴于治療者是否具有某種態度。” [3]
他認為,咨詢師的人格特質對于咨詢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咨詢師是一個機能完善的人,那么他就能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這種關系是有利于來訪者成長的;而如果咨詢師的人格特質不夠完善,不僅會影響到咨詢的效果,也會給咨詢師自身帶來不利影響。高校心理咨詢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人格特質,那么在經歷不同類型來訪者的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被來訪者的消極情緒、經歷或問題所困擾,進而不斷消耗自身的積極情緒和認知。
來訪者方面的因素 有些來訪者的成長經歷較復雜,問題較嚴重,這會使得部分咨詢師陷入對來訪者深深的同情中,或者長期沉浸在來訪者的世界中不能自拔。還有些來訪者的經歷與咨詢師的經歷非常相似,使得咨詢師容易出現反移情,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困擾。此外,心理咨詢中的咨訪關系對咨詢的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咨詢師要非常重視咨訪關系的建立和維系。同時,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才能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詢這種高度情感投入的性質會使得咨詢師大量消耗自身情感,容易產生職業耗竭。
環境因素 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詢師大多是身兼數職,或者是一線教師,或者是行政人員,因此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心理咨詢工作之外,還有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這就使得他們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就相對較多。這種較重的工作壓力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外出培訓心理咨詢的技能,導致他們的咨詢技術提升較慢。此外,高校心理咨詢對大學生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部分高校會以咨詢一次按一到兩學時的標準給予咨詢教師相應的補助,與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相比,他們收入較低。偏低的收入與較大的工作壓力使得高校心理咨詢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出現耗竭狀況。
4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耗竭的應對策略
不斷學習咨詢技術,提升咨詢能力 對于高校心理咨詢師來說,咨詢技術的提升是克服職業耗竭的根本。只有技術不斷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幫助自己,進而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高校心理咨詢師應該在咨詢實踐中不斷學習咨詢理論和技術,提高自己的內省能力、覺察能力、傾聽能力、共情能力、分析能力、影響能力和干預能力,提高與來訪者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技巧,使自己不僅能較好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其心理困擾,還能調節自身情緒情感狀態。此外,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督導師,在心理督導師的幫助下不斷成長。
客觀評價自己,樹立合理期望 好的心理咨詢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評價,能清楚認識自己,并能較好地悅納自己。咨詢師要認識到自己擅長的技術和領域,明確職責范圍,要知道哪些來訪者的困惑是自己可以幫助解決的,哪些是解決不了的,當遇到無法處理的問題時,要及時轉介。
強調咨詢師人格的不斷完善 來訪者成長的速度與成長的程度,與咨詢師的成長狀況及人格特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咨詢師自身人格的完善,不僅能有效解決其職業耗竭的狀況,還能使來訪者愿意信任咨詢師,并有效促進來訪者的成長。因此,咨詢師應意識到自身的人格特質不只會影響到自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影響到咨詢關系,影響到來訪者的成長程度。咨詢師在生活和工作中,應注重自身人格的不斷修煉,使自身的人格不斷完善。
豐富業余生活,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高校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之外也應該想辦法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多參與戶外運動和文娛活動,多享受生活的樂趣和家庭的溫馨,保持身心愉悅;多與親人朋友溝通,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尋找自身的情緒和情感的支持。這樣當工作中遇到困難或瓶頸時,當自身的情緒情感受到工作的困擾時,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業余生活和社會支持系統快速調整情緒,更好地面對工作。
創設良好的工作條件 高校可以為心理咨詢工作創設良好的工作條件,適當提高心理咨詢師的經濟待遇,或者給予相應的物質及精神鼓勵,增加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此外,學校也可為咨詢師多創造一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提高咨詢技能;可適當減少咨詢師的工作量,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為心理咨詢師創設較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能快樂工作、熱愛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成熟。
參考文獻
[1]王茜.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成因探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專刊:113-114.
二、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基礎。一是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的構建日趨穩定;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已具有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有較健全的心理督導網絡。其次,輔導員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再次,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意識是關鍵。一是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停留在宣傳層面;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最后,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趨勢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
(一)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的途徑
這條途徑在輔導員的實際工作中頻繁使用,并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心理咨詢中,存在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沖突而無法有效開展工作的弊端,這意味著輔導員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技巧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擾。
(二)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途徑
大部分學生遭遇心理困擾,第一時間選擇傾訴的對象就是同輩好友、室友等,以求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為朋輩心理輔導員開展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礎。從90后大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情感外化,成長于各種網絡、多彩的現實社交圈。同輩之間如果能形成一種互助式的朋輩心理輔導,較能為學生所接受,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中分工實施心理輔導的途徑
分工實施心理輔導是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趨勢之一,且在專業化建設中得到了有效運用。在實際操作中,有專門實施心理輔導的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輔導員參與心理咨詢的角色沖突問題;也可以使輔導員服務管理團隊的合作與分工更具實效性。
(四)輔導員與校內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合作的途徑
首先,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的各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宣傳,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講座等,并積極參與配合,通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系部作為舉足輕重的一環,學院挑選有執業資格、最好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專門負責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一起配合完成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組織、指導團學會心理部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對系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等。再次,挑選已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且有一定經驗的輔導員,聘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兼職心理教師,為全校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需要輔導員不斷學習,更好地服務學生,也是輔導員獲得心理咨詢經驗和實踐的良好平臺,而且想要獲得提升,需要有完善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作為堅實的后盾。
年過五十的我有幸參加了2014年暑期浙大心理咨詢師培訓,現在第一階段已經完成,在這輪教師培訓中我收獲巨大,對今后的教育工作有莫大幫助,對人生旅程也有裨益。現作小結如下:
一。該培訓項目的設立對于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是雪中送炭
1.中小學的心理健康課程是剛剛興起的、非常年輕的一門課程,基礎薄弱,并不像語數外、音體美這些傳統課程那樣成熟,所以中小學心理老師的工作是在摸索中從事著自己的業務,非常需要培訓指導。
2.在各個中小學里心理老師人數稀少,往往每個一個學校只有一名專業心理老師,有的甚至還沒有專業心理老師,所以研討交流嚴重不足,而培訓就是雪中送炭。
真心感謝浙大心理系開設了這樣的培訓班!
二。浙大心理系的教學實施高端大氣
1. 培訓的課程設置高端、全面,有利于每個受培訓的學員理論素養提升與專業技能的提高。
2.培訓過程的管理很嚴格堅持每個課時點名簽到,同時又很體現人文精神,學員們提出的合理要求能夠及時采納并且調整到位。
3.師資配備實力雄厚,每門課的授課老師不斷理論扎實,而且備課全面、教學認真、各具特色,得到學員們充分的認可與好評。
三。學員的學習刻苦認真
1. 學員們嚴格遵守培訓班的各項管理規定,上課出勤率極高。
2.學員們聽課認真、積極思考,利于一切時機向老師求教學習中的問題,課余時間堅持復習、完成各項作業。
3.許多學員的學習目標不但在于能夠完成培訓獲得學分,而且報名參加國考,力爭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
第25期 縉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陳俊燕
某初中一個男生因多次給女生寫“情書”而被同學暗中稱為“花花公子”,成績也從“尖子生”滑到 “后進生”的行列。班主任多次批評教育、家長也多次嚴責甚至動起了皮帶和棍棒,都不能使他回心轉意。學 校成立心理咨詢室以后,他抱著好奇的心態走了進去,結果在三次咨詢之后,行為發生了根本轉變,不但不再 做“單相思”的夢,而且學習上更加刻苦,終于考進了一所省級重點高中。
某小學一個五年中打了十幾場仗的“淘氣包”,在心理咨詢教師的開導下,找到了自己愛打架的病根—— 父母離異使自己心理怨恨,總想用打架來發泄心中的惡氣。經過一個月的心理調適與行為訓練,他被同學評選 為主管紀律的副班長。
在營口市光明小學等一批實驗點校,校長們由于體會到了心理咨詢的特殊作用,創造性地把服務對象由學 生拓展到了教師。教師們有了心理,如煩惱、困惑,不再去鬧校長或拿學生煞氣,在心理咨詢室會得到有 效解決。同時,一些社會人士也慕名前來咨詢,大大地提高了學校的凝聚力和社會知名度。
心理咨詢工作為什么會收到如此效果?其真正的奧秘在于以下三點:
1.心理咨詢是個體的主動求助行為,人們抱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容易產生積極的行為效果。
心理咨詢并不是萬能的,它只對那些意識到自己存在問題并希望解決這些問題的人起作用。而對那些根本 不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的人,如偏執狂、躁郁癥等精神病患者是無能為力的。為此,學校心理咨詢的對象確切 地說是那些遇到了心理困擾、產生了心理障礙的正常人。他們有解除心理困擾、戰勝心理障礙的主觀愿望,主 動地求助于心理咨詢教師。這種積極的心態是產生積極的咨詢效果的最根本的因素。
2.心理咨詢巧妙地啟發和利用人們的成功需要,其基本原理是“助人自助”。
每個人都有成就動機,但每個人也都有動機沖突、心態扭曲的時候。對青少年來談,受社會不良刺激的誘 惑及個體經驗的局限,產生認知上的錯亂、情感上的困惑、意志上的猶疑、行為上的迷失的時候更多。心理咨 詢教師在接受別人的求助之后,不是硬性地要求對象去改變什么,也不是單純地給予勸慰和忠告,更不是予以 批評和指責,而是用絕大部分時間傾聽對方的傾述。一般地說,當咨詢對象把內心的不良情緒完全渲泄出來后 ,內心會感到非常輕松,再經過教師的點拔和引導,自然會轉向理智的思考。為此,心理咨詢教師的主要工作 是通過改變心境,來幫助人們恢復理智,重建自信,進而通過咨詢對象自身的努力,走上成功之路。
3.心理咨詢教師能夠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找到問題的癥結,因而,給人的幫助是直接有效的。
有時,咨詢對象本身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大發脾氣,為什么會做出自己事后也感到吃驚的行為。這就是 所謂的“當局者迷”。在心理咨詢教師看來,這實質是被嚴重壓抑的情感的一種爆發,是人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的結果。為此,對這類較為復雜的情緒問題需要采取特殊的引導,使問題的原因得以充分的顯示。對一些 “問題行為”,也不只僅僅看到表面現象,而是設法通過深層次的心理分析,找到最關鍵的癥結,從而采取科 學的調適與矯治方法。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藥,心理咨詢教師的工作有特效,就在于能夠“對癥下藥”。
二、心理咨詢的具體操作
心理咨詢工作既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樣神秘與復雜,也不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樣唾手可成。實驗表明,搞好 心理咨詢,重點要抓好三方面的建設:
劉素珍,原本是八五醫院心理科的醫生,從1995年,獲得了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后,一直希望能運用自己的所學為普通百姓排解心中苦惱,讓他們獲得更樂觀,更陽光的心態。終于,劉博士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徐匯區科委的支持和幫助,2004年,“劉博士陽光心理工作室”在徐匯區康健小區成立了。與一般的心理咨詢機構不同,劉博士的陽光心理工作室針對的人群主要是社區居民。“百姓們在日常柴米油鹽的瑣事中,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有了這類心理問題通常又不會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治療,久而久之,就拖成心病。而我們工作室恰恰能提供‘及時、主動、免費’的社區心理咨詢服務,所以,四年來我們一直很忙。”劉博士寬心地說。現在,工作室里已有3名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和一批訓練有素的志愿者。就在筆者采訪劉博士的1個小時中,就有3位居民來電預約咨詢。人們的需求,說明這是一個不能被遺忘的角落。
“家長培訓班”
在社區心理咨詢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家庭矛盾,其中更以子女教育問題為主。有的孩子不肯來,家長代為咨詢;有的則是家長與孩子一起來咨詢。在咨詢過程中,劉博士發現,許多家長恨鐵不成鋼,教育子女時不是打、就是罵,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得原本就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對父母更加反感。要教育好子女,首先要“教育”好父母,劉博士抓住了問題的癥結,別出心裁地提出了開設“家長培訓班”,這個活動受到了居民們的熱烈歡迎。在培訓班上劉博士告訴家長們如何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們做好榜樣,如何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與子女進行溝通,課程結束后,還為合格的家長頒發“家長上崗證”。在這里,家長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與孩子相處,更改變了自己原先錯誤的教育模式,可謂得益匪淺。
播撒陽光
回首當年,“劉博士陽關心理工作室”剛成立時,沒有被居民接受,很多居民對心理咨詢十分“感冒”,劉博士通過調查發現,大凡有心理疾患的人都羞于向別人講述自己的痛苦。許多人心理疾病的產生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長期處于壓抑的生活環境中,人的心情會變得煩躁、焦慮,剛開始,自己可能并未意識到需要接受治療,時間一久,就會抑郁成疾,很難根治。劉博士說“曾有一位母親來找我,說他兒子可能患有精神病,希望我去看看。我去了他家,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門窗緊閉,窗簾拉得嚴嚴實實,幾乎沒有一絲陽光,房里堆滿了廢棄的紙箱和報紙,散發著一股很濃的霉味,只見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青人靜靜地坐在廢紙堆中,不愿與人交流。這位母親說,他兒子整天待在家中,不愿出去與人交往。他父親也很內向,一家人幾乎很少交流。這個本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下,變得性格孤僻、行為古怪,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這種有病不自知,有病不去醫的情況,社區內并不少見,劉博士決定充分發揮社區心理咨詢機構的優勢,變被動等病人上門為主動上門服務,得知哪戶居民有心理問題,就找上門去提供服務,讓陽光播撒在每家每戶。
同病共治
劉博士陽光心理工作室作為第一個為社區犯人進行心理矯正的試點,在幫助服刑期滿的犯人重拾生活的信心、重返正常的生活軌道方面,也費了不少苦心。許多罪犯服刑期滿后,在社會上,不被接納,在家中,遭到至親的離棄,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溫馨的親情,極易破罐子破摔,重蹈覆轍,再犯罪率很高。還有一些曾被錯劃“”的人,也會有明顯的情緒。為了幫助這些人調整心理狀態,劉博士放棄了“一對一”的輔導模式,獨創性的讓他們聚在一起,聊聊自己人生的經歷,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產生了共鳴,正確地看待過去,踏實地珍惜今天,心中的冰石慢慢地被融化了。從原先的冷漠到現在的積極,他們越來越喜歡這種聊天式的治療,“同伴”們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們覺得不再寂寞,劉博士的輔導讓他們再次鼓起生活的勇氣,在街道的幫助下,他們之中大部分人找到了工作,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在社區心理咨詢這塊剛開墾的處女地上,眾多普通人受到了心理關懷,從而更健康地生活在和諧社會中。他們感謝劉博士這樣一些有識之士給他們帶來陽光,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積極參與,讓和煦的心理陽光更加暖人心扉。
社區心理咨詢的幾大原則
社區心理咨詢是用心理學原理與技術對社區居民的心理問題進行幫助的一種綜合性方法與措施,通過咨詢和治療,改變咨詢者原有的心理狀態,促進健康的心理形成。社區心理咨詢的工作性質確定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全科醫生)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整體原則,情感交流原則,可接受原則,交友關系原則,保密原則,調動自我心理防衛功能原則等,這些原則對咨詢者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整體原則
全科醫學的整體觀認為,人體是身心相結合,由大腦皮層統率的高度完善的整體性生物體。表現在軀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整體性,精神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任何心理活動都與生理功能,軀體疾病密切相關,完全遵循人體的最基本功能規律,即“心身相關原理”。因此,社區心理咨詢工作者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對咨詢者的人格特征和身心功能,采取全面分析,避免輕率地將器質性疾病當作功能性疾病診治,或不做分析地將心因性疾病當作器質性疾病,延誤病情,使患者備受身心痛苦。
2、情感交流原則
從接觸社區居民開始就會產生情感交流和轉移作用,在社區心理咨詢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和掌握咨詢者的言談舉止,情感及人體特征等心理活動的內在含義。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剖析他們存在的心理癥結。通過醫患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良性心理影響,達到心理轉化和恢復健康的目標。情感交流過程中可能發生正性或負性影響,這就是“移情作用”。在有效的心理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對咨詢工作者表現出一種類似母愛那樣的情感反應一一強烈的心理依賴及信任感,真實地講述自己一切內心體驗感受,這是“正性情感交流”,利用這種情感轉移作用,使咨詢工作者能介入咨詢者的心理轉化的可能性,增強心理治療作用。反之,則為負性情感交流,而不利于心理治療的進行。醫生與年齡相近的異性病人進行情感交流時,常常會遇到不適當的移情作用,因而導致誤解和進退兩難的狀況,還會引發感情糾紛。因此,與病人進行的情感交流往往被限定在一個中性的,安全的和非判斷性的范圍內,醫生不能在感情上偏向一方或縱容病人滋長不適當的感情要求,醫生充當的角色就像是感情緩沖劑。
3、可接受原則
2.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心理素質和理念培訓,知識理論培訓,實操技能培訓,道德培訓四個方面。心理素質強調朋輩心理咨詢員的自我分析和自我體驗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知識理論涉及心理問題分類與癥狀,日常心理問題輔導,心理咨詢基本理論等。實操技能包括談話基本技巧、咨詢關系建立技巧、咨詢過程中的態度,危機干預能力等,道德培訓包括職業守則和職業道德兩部分。朋輩心理咨詢員的培訓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個學期都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
3.行為模式主要包括:面談咨詢、網絡咨詢、現場心理咨詢、成長小組、心理沙龍和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等。①面談咨詢:主要是個別咨詢,當事人直接到心理咨詢中心的個體咨詢室進行面談。我校朋輩心理咨詢員的值班時間為周一至周日晚上及周末全天在學校心理咨詢室值班,進行咨詢和預約接待工作。②網絡咨詢: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網站,對具有代表性問題集中回答。朋輩心理咨詢員負責學校網站中心理健康教育版塊內容的維護,包括答疑、心靈雞湯、心理測試。③現場心理咨詢:指定某個時間段在特定場所,一般為學生活動區,對當事人提出的問題和存在的疑慮,大多數為碰到的共同問題,進行現場幫助。④成長小組:通過主題討論和成員個人問題討論、分析,協助成員更好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納,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增強成員心理素質。⑤心理沙龍:包括心理講座,心理情景劇。⑥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拓展訓練可以作為輔助項目,在提升朋輩團隊成員非言語溝通能力、學習思考能力、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專門為其設置情景體驗項目,使他們充分體驗所經歷的各種情緒,從而深入了解自身和團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朋輩行為示范對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的影響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教育大辭典》對隱性課程的定義是: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具有彌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的特點。據此,我們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理解為: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環境中所涵蓋的校園氛圍、校園文化、心理教師的教育理念、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校園活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等。
2.朋輩行為示范對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的影響(1)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諧、友愛的校園氛圍不可否認,90后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學校的心理輔導還未能完全得到大學生的正確認識,有一部分學生依然把學校鐵心理咨詢當作是一個人心理不正常,甚至精神不正常的表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養的朋輩心理咨詢員們敬重生命、關心生命、關愛同輩學生身心健康、維護團隊形象,他們在全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定期舉辦班級心理健康黑板報比賽、心理情景劇比賽等)、各種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及一些社會性公益活動。朋輩心理咨詢本身的行為示范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認識,促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和諧校園氛圍,校園中的朋輩心理咨詢員們成了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2)有助于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學們彼此之間都在為同樣的問題焦慮,同輩人之間自然地成為了情感交流的對象。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當出現了心理上的問題時,79.8%的人選擇向朋友傾訴,38.6%的人選擇向同學求助。通過在大學生中選拔、培養朋輩心理咨詢員,帶著自身在培訓和督導中學會的與人交流、相處的知識和技巧,去幫助身邊的同齡人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煩惱與困惑。這些朋輩心理咨詢員們在日常的心理咨詢和接待工作中,幫助同學們在日常心理健康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如何應對壓力與挫折,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3)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積極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積極人格特質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大學校園中同學彼此之間的接觸對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影響是直接而又具體的。朋輩心理咨詢員在“助人自助”宗旨下產生的導向力量對同學的價值觀念、人生理想、學習方法等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促進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
[作者簡介]曾院珍,廣西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4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06-0120-03
隨著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變化,人們面臨的各種壓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對心理健康更是極為關注。本文針對南寧市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等進行調研,重在了解其經營狀況及咨詢師們對該市場的一些看法,搜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南寧市民眾進行調查以獲取南寧市心理咨詢的存在市場,為南寧市心理咨詢的發展提供客觀依據。
一、研究方法
1 對象。2009年1~3月,筆者走訪了南寧市7家心理咨詢機構,同時調查了南寧市部分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度。本研究接受調查的咨詢機構均為私營公司、個人等獨立注冊的機構;另隨機選取了南寧市400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其中61%為女性,年齡分布為:10~17歲32%,18~40歲51%,41~65歲12%,65歲以上5%;接受調查的民眾中,80%為城市居民;調查對象的學歷分布為:22%為初中學歷,24%為高中學歷,13%為專科,34%為本科,剩下的6%為碩士。
2 方法。采用自編《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現狀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面對面訪談(5家)和網絡、電話訪談(2家)相結合,對咨詢機構的客觀情況作基本了解,另外還征詢了受訪者對心理咨詢的主觀意見和建議。對民眾采用自編《南寧市民眾對心理咨詢態度調查》問卷進行隨機調查。
3 數據處理。對機構筆錄資料進行編碼分析整理,采用頻數統計、類屬分析的方法分析資料;民眾問卷采用SPSSl3.0進行統計分析。
二、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的現狀分析
1 心理咨詢機構成立年限較短,各方面配置欠完善。從所注冊機構的屬性看,7家咨詢機構均注冊于工商局。咨詢機構成立時間最短的2年,最長的有10年,平均成立時間為5.29年;在人員配置方面,咨詢機構的管理人員為2人或2人以上的機構占85.7%,咨詢師專職與兼職的比例為16:65,專職人員僅占19.8%;每個咨詢機構擁有單獨的咨詢室1間,功能區總使用面積最小的為40m3,最大的為603,平均使用面積為43證;每個咨詢機構有電腦1臺,擁有的心理咨詢輔助設備最常見的是心理測量軟件、服務器和放松椅,而其他設備如生物反饋儀、沙盤等幾乎沒有,甚至有的咨詢機構沒有任何輔助設備。
2 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在本研究中,接受調查的均為機構中的管理者,也是專職心理咨詢師。7位咨詢師的年紀在30~45歲之間,教育水平均為大學本科,最后學歷的專業中,1人是心理學(14.29%),2人是醫學(28.57%),其他4人為其他專業(57.14%)。這些咨詢師大多數都是只經過國內專業機構的理論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或三級證書。對此,一位咨詢師表示,學歷和專業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為來訪者解決問題,當然高學歷及心理學科班出身會給咨詢師增加不少籌碼。7位咨詢師只有1位(14.29%)參加個人督導,時間為每月一次,每次2小時。在調查中,了解到各機構對專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或每年參加學習班的具體要求中,只有l家要求每月平均15小時,占14.29%,其余6家均無特殊規定;各機構對咨詢師專業工作的評估檢查則是通過來訪者家屬反饋、對來訪者進行隨訪追蹤或案例考察等來實現,但都沒有量化的標準。可見,目前心理咨詢市場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督導制度、監督機制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3 咨詢途徑繁多,但仍以門診咨詢為主。咨詢方式可按咨詢途徑分為門診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和講座培訓等。調查發現,7家咨詢機構中有6家都將門診咨詢作為主要的咨詢形式,占85.7%,有4家認為門診咨詢效果顯著,占66.67%,可見門診咨詢仍然是主流,且收費均高于電話和網絡咨詢。各咨詢機構與來訪者面談的地點基本都在咨詢室,但也有2家機構表明,如有特殊情況,也會提供“上門咨詢”服務。其中一家有一次“上門咨詢”經歷,這位咨詢師認為,“上門咨詢”因為不是來訪者主動尋求幫助,這樣治療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需要收取雙倍的價格。
4 咨詢技術多采用兼容取向,但缺乏本土特色。調查發現,6家以個案咨詢為主的咨詢機構中,僅1家咨詢機構采用固定的咨詢技術(NLP),占14.3%。其他5家均采用兼容取向的咨詢技術,即不傾向于某一流派。其中一名咨詢師認為心理學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做學問的,評價心理咨詢技術的關鍵在于有沒有效果,不管采用哪種理論,只要能為來訪者解決問題就是好的。可見,目前使用的很多理論都是西方的文化背景的產物,東、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現在迫切需要對當代中國人心理進行研究,據此產生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療法。
5 宣傳方式多以網絡宣傳為主,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口碑。分析咨詢機構采用的宣傳方式發現,7家咨詢機構都將網絡作為主要的宣傳工具,然而對人們選擇咨詢機構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口碑的傳頌,即幫來訪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好的服務質量。一位咨詢師表示,心理咨詢最重要的是解決來訪者的問題,如果沒有好的能力,無論如何加大宣傳也是徒然。在本次調查中同行轉介的情況較少發生,僅有l家咨詢機構的客源中有被同行轉介者。
6 收費標準不一,咨詢量不足,多數機構處于非盈利狀態。調查發現,機構內統一收費的有2家,其他的則按不同的咨詢師來收費,最低收費為100元/小時。收費在100~300元/小時的咨詢機構有6家,占85.7%;高于300元/小時的是1家咨詢機構的部分咨詢師,占14.3%。可見,目前南寧市的咨詢機構收費多集中在100~300元/小時這個區間。在對民眾的調查中,發現民眾能接受的收費在100元以下,這與民營機構中現行的收費相差甚遠,這也可能是其“非盈利”的一個原因。對于收費標準的制定,大多依據咨詢師的技術水平、治療效果為參照,整個咨詢市場并沒有較為統一的依據。
咨詢機構月咨詢量,7家咨詢機構中只有l家回答較為明確,其咨詢量約為30人次/月,其余的機構對該問題回答模糊或避而不答。咨詢師對咨
詢機構目前經營狀況的評價,7家的評價描述依次為“有贏利”占28.57%(其中1家以培訓為主),“一般”占42.86%,“虧損”占28.57%。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咨詢機構除個案咨詢外,還開展講座、咨詢師培訓等業務,其中1家還以此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可見,目前南寧市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的經營狀況并不太理想。
7 來訪者以女性居多,機構提供的服務多為心理問題的解決,發展性的服務較少。綜合7家咨詢機構對來訪者情況的描述,發現來訪者以12歲以上的學生群體和30~45歲的成年人居多。調查結果顯示,女性來訪者占60%~80%,在調查中咨詢師們對這種現象作了一些解釋:“這不能說是男女性格的差別,只是說男女性別的社會的角色期待不同,影響他們對待心理問題的態度和求助的態度。~女性更傾向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能把問題說出來,更顯示出一種人格的韌性。男性應更開放的認識到這點。”各咨詢機構都反映來訪者屬于一些壓力較大、經濟和文化水平都較高、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又比較到位的人;來訪者咨詢項目中婚姻情感咨詢排行第一,其次是學生問題咨詢、親子關系和子女教育及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的問題和性格完善則較少,甚至沒有。由此可見,多數咨詢機構提供的服務都限于心理問題的解決或對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發展性的心理咨詢服務不普及,咨詢服務模式簡單。
三、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度分析
在對民營咨詢機構的訪談中,咨詢師對心理咨詢市場的前景十分看好,但目前存在很多問題,如行業的規范、咨詢師的質量等。另外人們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較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為了探究制約心理咨詢發展的原因,進一步了解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度,筆者對400名民眾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 民眾對心理咨詢的認識不足。調查發現,民眾了解心理咨詢的途徑主要有書籍(48%)、報紙(27%)、電影電視(32%),但對心理咨詢比較了解的僅占18%。在本次調查中,只有9%的人有過心理咨詢的經歷,其中22,2%的來訪者曾經去過醫院求詢,22.2%曾經去過民營心理咨詢機構求詢,而有66.7%的人是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求詢。對心理咨詢的態度上,有2%的人認為去咨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2%的人認為心理咨詢純粹是聊天唬弄病人,30%的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做思想工作,這反映公眾對于心理咨詢的看法仍存在許多誤區,對于有心理問題尋求咨詢這點仍然不能坦然接受。
2 民眾對心理咨詢師的信任程度不高。在對咨詢師的信任上,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民眾抱著懷疑的態度,如認為有心理問題卻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中,有18%的人認為此領域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不值得信任;在來訪者中,有55.6%的人對咨詢師說的話有所保留,其不講真話的原因有44.4%的人認為咨詢師不值得信任;對咨詢師的指導,有66.7%的人會打折扣執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從業人員的素質不能令人滿意,來訪者對心理咨詢及其從業人員的信任程度尚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 民眾對心理咨詢從了解到接受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調查結果看,民眾在遇到不開心或痛苦的事情時,大部分人還是傾向于向親密的朋友傾訴或獨自承受,而選擇尋求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僅有8%。探究原因,72%的民眾認為目前人們還沒有接受心理服務的習慣。有過心理咨詢經歷的民眾中,44.4%的人認為心理咨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44.4%的人來詢時并沒有告訴別人,可見,盡管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了解與自己去接受心理咨詢畢竟是兩回事。
四、對策與建議
1 政府的參與和支持。美國及各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將對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產生極大推動力。在調查中發現,我國目前政府的參與較少,故政府應加大支持和監管,以保證心理咨詢市場的有效運轉。(1)明確心理學的學科地位,加強學科建設,擴大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的招生比例,培養更多的心理咨詢專業人才;(2)制定心理咨詢師及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證、從業、管理、考核等相關標準,建立健全督導制度,實現咨詢人員的專業成長與可持續的心理健康;(3)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咨詢的宣傳普及,提高民眾對心理咨詢的認同度。
2 咨詢師自身建設。咨詢師水平是核心競爭力。在調查中發現,一個咨詢機構能否生存,關鍵在于“效果”,而這一條是以高水平的心理咨詢師為保障的。如何有針對性地提高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素質,筆者根據實證調查及相關文獻,提出以下建議:(1)心理咨詢師應努力創設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自身“助人自助”的專業水平;(2)通過借鑒和吸收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結合實際,創造出適合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特點的心理咨詢模式和體系;(3)心理咨詢師間應加強交流,適當自我調節,避免心理疲憊和職業倦怠,接受個人督導,從各方面提高個人的成長和專業化發展;(4)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自身發展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強烈,屆時發展性的心理咨詢將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由此咨詢師的學習和培訓應重視這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