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9 17:14: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語文重點知識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①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蘭亭集序
一、重點詞語解釋
1、所以游目騁懷信可樂也(用來,表憑借;實在)
2、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萬殊通(趨,往,取)
2、由今之視昔(通猶,如同)
三、多義詞
1、修:茂林修竹(高)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
乃重修岳陽樓(修建 )
修守戰之具(整治)
2、期: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至,及)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3、致: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辭)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4、臨: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迎)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面對)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5、次: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按次序)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行軍途中的駐地)
四、詞類活用
1、 映帶左右(環繞,名作動)
2、流觴曲水(使(水)彎曲)
3、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形容詞作名詞,賢才;年少的人和年長的人)
4、所以游目騁懷(使游,使騁,動詞作使動)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樣,數量詞作動詞)
6、一觴一詠(名作動,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會于會稽山蘭亭(介詞結構后置句)
2、當其欣于所遇(介詞結構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內(省略介詞于)
4、引以(之)為流觴曲水(省略介詞賓語之)
六、難句翻譯
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②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鴻門宴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饗: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用酒食款待,犒勞)
2、籍:籍史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登記)
3、續:此亡秦之續耳(后繼者)
4、當: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敵,抵當)
5、啖:拔劍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來何操(拿,攜帶)
7、刑:刑人如恐不勝(以刀割肉)
8、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9、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四匹馬拉的車)
10、竊:竊為大王不取也(副詞,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二、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關,毋內諸侯(通"拒",通"納")
3、張良出,要項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5、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卻(通"隙",隔閡,嫌怨)
三、一詞多義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②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憑借)
③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就)
④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2、如:
①萬事如意(順從)
②刑人如恐不勝(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到)
3、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舉)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
③孫叔敖舉于海(被選拔)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奪取)
⑤殺人如不能舉(盡)
4、謝:
①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大王(道歉)
③乃令張良留謝(辭謝)
④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詢問)
5、意: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態)
6、置: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丟下)
③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購置)
四、詞類活用
1、軍:沛公軍霸上(名作動,駐扎軍隊)
2、王:沛公欲王關中(名作動,成為王)
3、財物: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名作狀,像財物一類的)
4、活:項伯殺,臣活之(動詞使動,使……活下來)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狀,像對待兄弟一樣)
6、籍:籍吏民(名作動,登記)
7、目:范增數目項王(名作動,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狀,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地)
9、何:"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
10、間:道芷陽間行(名作狀,從小路)
五、句式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斷句)
2、此亡秦之續耳(判斷句)
3、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疑問句)
4、壯士,能復飲乎?(疑問句)
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被動句)
6、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六、難句翻譯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譯:項伯于是當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里。
2、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譯:我進入(函谷)關后,財物絲毫不敢據為己有。
3、項莊拔劍起舞。
譯:項莊拔出劍來開始舞劍。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
譯: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吞并)之心,殺人如恐不盡。
5、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譯:奪取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譯: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2、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譯: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
3、 死生亦大矣
譯: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1《歸去來兮辭》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橫”,橫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3)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異義
1.親戚
古義:內親外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庭或它的成員
2.情話
古義:知心話;今義: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3.有事
古義:農事;今義:指有事情
4.窈窕
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5.來者
古義:未來的事情;今義:來的人
6.征夫
古義:行人;今義: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義:手杖;今義:扶持老人
8.**
古義:指戰亂;今義:常用來比喻亂子
9.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指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調配、獎懲等工作
10.去留
古義:指生死;今義:離開留下
11.尋
古義:不久;今義:尋找
12.交
古義:交互,都;今義:常用義“交友”、“交通”等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園日涉以成趣 名作狀,每日、每天
② 時矯首而遐觀 名作狀,有時
2.名詞作動詞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動,拄著
② 樂琴書以消憂 名作動,彈琴,讀書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動,劃船
④ 實迷途其未遠 名作動,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 動作名,生活
②審容膝之易安 動作名,容膝的小屋
2.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 動作狀,將要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攜幼入室 形作名,幼兒,兒童
2.形容詞作狀語
心憚遠役 形作狀語,到遠處。
(四)使動用法
① 審容膝之易安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② 眄庭柯以怡顏 形容詞的使動,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 悅親戚之情話 意動,以……為愉快
② 樂琴書以消憂 意動,以……為樂
③ 善萬物之得時 形容詞意動,以……為善
四、一詞多義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歸去來兮辭》(副詞,將,將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六則》(動詞,行走。)
③ 為吾子之將行也 《殽之戰》(動詞,離開,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動詞,運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動詞,實行,執行。)
⑥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庖丁解牛》(名詞,行為,動作。)
⑦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名詞,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詩一種體裁。)
háng
①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絕句》(量詞,排,行。)
② 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過秦論》(泛指軍隊。)
③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蘇武傳》(名詞,輩分。)
2.引
① 丁壯者引弦而戰 《塞翁失馬》(動詞,開弓,拉弓。)
② 相如引車避匿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牽,拉,引。)
③ 引壺觴以自酌 《歸去來兮辭》(動詞,拿來,取來。)
④ 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召請,召引。)
⑤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戰》(動詞,避開,退卻。)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出師表》(動詞,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滕王閣序》(名詞,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歸盡 《歸去來兮辭》(動詞,順著,順隨。)
②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曹劌論戰》(動詞,騎,坐,駕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過秦論》(介詞,憑借,趁著。)
④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序》(動詞,交互,連接)
⑤ 目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記》(動詞,冒著,頂著。)
shèng
①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萬乘 《觸龍說趙太后》(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②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殽之戰》(“四”的代稱。)
4.策
① 執策而臨之 《馬說》(名詞,竹制的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兮辭》(動詞,拄著。)
③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同“冊”,記錄。)
④ 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名詞,策略。)
⑤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名詞,計策,計謀。)
5.審
① 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動詞,明白,知道。)
②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動詞,考察,觀察。)
③ 余經秋審,皆減等發配 《獄中雜記》(動詞,審問,審判。)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歸去來兮辭》(動詞,隨從,順從。)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動詞,散落,堆積。)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過秦論》(動詞,托付。)
④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陳太丘與友期》(動詞,放棄,舍棄。)
7.懷
① 懷良辰以孤往 《歸去來兮辭》(動詞,留戀,愛惜。)
② 則有去國懷鄉 《岳陽樓記》(動詞,懷念,想念。)
③ 新婦謂府吏,感恩區區懷 《孔雀東南飛》(名詞,心情。)
④ 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 《赤壁之戰》(動詞,心中藏著。)
⑤ 汝姊在吾懷 《項脊軒志》(動詞,胸前。)
⑥ 懷其璧,從徑道亡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揣著。)
8.而
① 覺今是而昨非 連詞 表并列
② 門雖設而常關 連詞 表轉折
③ 時矯首而遐觀 連詞 表修飾
④ 鳥倦飛而知還 連詞 表承接
⑤ 泉涓涓而始流 連詞 表修飾
9.之
①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助詞,取獨
② 恨晨光之熹微 助詞,取獨
③ 悅親戚之情話 助詞,取獨
④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助詞,取獨
⑤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動詞,到,往
⑥ 求之靡途 代詞,它
⑦ 公田之利 助詞,的
⑧ 會有四方之事 助詞,的
⑨ 感吾生之行休 助詞,取獨
10.以
① 既自以心為形役 介詞,使,讓
② 舟遙遙以輕飏 連詞,表修飾,“而”
③ 農人告余以春及 介詞,把
④ 引壺觴以自酌 連詞,表承接 來
⑤ 聊乘化以歸盡 連詞,表修飾
⑥ 園日涉以成趣 連詞,表結果
⑦ 木欣欣以向榮 連詞,表修飾
⑧ 問征夫以前路 介詞,用
⑨ 樂琴書以消憂 連詞,表目的
⑩ 耕植不足以自給 連詞,用來,來
⑾ 諸侯以惠愛為德 介詞,把
⑿ 家叔以余貧苦 介詞,因為,由于
⒀ 策扶老以流憩 連詞,相當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① 將有事于西疇
② 農人告余以春及
③ 問征夫以前路
2.賓語前置
① 復駕言兮焉求 (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②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③ 樂夫天命復奚疑 (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④ 皆口腹自役 (賓語前置句,代詞“自”作賓語前置)
(三)被動句
① 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② 遂見用于小邑 (見,被)
(四)省略句
① 寓形(于)宇內復幾時? (省介詞“于”)
② 稚子候(于)門 (省介詞“于”)
③(余)脫然有懷,(余)求之靡途 (省主語“余”)
④ 于是(余)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省主語“余”)
⑤(余)或命巾車,(余)或棹孤舟 (省主語“余”)
(五)固定句式
載欣載奔(載……載……:一邊……一邊……;又……又……)
例:載饑載渴 載歌載舞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2《滕王閣序》
一、通假宇
①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句意:不過由于君子看到細微的預兆。)
②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 句意: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銷雨霽,彩徹區明(“銷”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異義
① 窮且益堅(窮:困厄,處境艱難。今常用于窮困的意思。句意:處境艱難,而意志更堅。)
② 一介書生(一介:一個。“介”量詞。今常用于“介紹”“介于”等意。句意:一個書生。)
③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
④ 盛筵難再(再:第二次。今相當于“又”。旬意:難有第二次遇到。)
⑤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云爾: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今無此意。句意:請各位賓客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常用來指學位。句意:文壇上眾望所歸的孟學士,文章的辭采有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樣燦爛奪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禮節;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謙辭,晚輩,后生;今指兒童。)
⑩ 彩徹區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 上出重宵,下臨無地 “上”“下” 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① 一言均賦 “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
② 目吳會于云間 “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③ 煙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現出紫色
④ 梓澤丘墟 “丘墟”,成為荒丘廢墟
3.名詞的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
(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難并 “美” “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指“美好的事物”,“難”指“難得的人”。
② 賓主盡東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 徐孺下陳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騰蛟起鳳 騰,使……騰空;起,使……起飛
③ 川澤紆其駭矚 駭,使……吃驚
④ 屈賈誼于長沙 屈,使……受屈
⑤ 竄梁鴻于海曲 竄,使……逃匿
四、一詞多義
1.盡:
① 賓主盡東南之美 副詞,全、都。
② 潦水盡而寒潭清 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 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 動詞,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阿房宮賦》) 副詞,最。
2.勝:
① 勝友如云 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 躬逢勝餞 形容詞,盛大的。
③ 勝地不常 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 動詞,超過。
⑥ 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形容詞,盡、完。
3.窮:
① 響窮彭蠢之濱 副詞,盡。
② 窮睇眄于中天 副詞,盡。
③ 窮且益堅 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 豈效窮途之哭 形容詞,走到頭的。
⑤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形容詞,窮困。
4.舍:
① 舍簪笏于百齡 動詞,舍棄。
②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名詞,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 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 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 動詞,釋放、放棄。
5.臨:
① 臨別贈言 副詞,將要。
② 臨帝子之長洲 動詞,面對。
③ 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勸學》) 俯視,從高處向低處看。
④ 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到、走近。
6.懷:
① 懷帝閽而不見 動詞,想念。
② 有懷投筆 名詞,心思。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壁從徑道亡(《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揣著。
7.序:
① 序屬三秋 名詞,時序。
② 滕王閣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與陳伯之書》) 名詞,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動詞,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① 都督閻公之雅望 ② 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 孟學士之詞宗
④ 王將軍之武庫 ⑤ 等終軍之弱冠 ⑥ 慕宗愨之長風
2.賓語前置句
童子何知
3.狀語后置句
①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② 空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③是所望于群公
④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⑤ 竄梁鴻于海曲 ⑥ 屈賈誼于長沙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3《逍遙游》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怒:奮發。
2.摶:環旋著往上飛。
扶搖:旋風。
3.夭閼(è):阻塞。
4.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5.晦:陰歷每月最后一日。
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
6.絕: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5.而(nài)征一國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8.而后乃今培風(通“憑”,憑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語氣詞)
10.湯之問棘也是已(通“矣”,語氣詞)
11.辯乎榮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數和余數之間)
三、古今異義
1.雖然: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表轉折的連詞。
2.果然:古義:很飽的樣子。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3.眾人: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
4.野馬: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
5.羊角:古義:旋風。
今義:羊的角
6.天池: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義:湖泊的名稱(在吉林長白山)
7.海運:古義:海波動蕩;今義:海洋運輸
8.小年:古義:短的壽命;今義:指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間節日
9.是:
古義:這;今義:作判斷詞
10.控:古義:投,落下;今義:控制
11.蟲:古義:泛指動物;今義:蟲子
12.槍:古義:觸碰;
今義:發射槍彈的武器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水擊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詞作動詞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作動,南行)
2.不過數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詞作名詞
《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
(四)形容詞作動詞
怒而飛(怒,奮發,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動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合:使……滿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來)
五、一詞多義
1.之:
① 鵬之徙于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
③ 窮發之北(助詞,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3.其:
①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
②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③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齊諧》者,志怪者也。
(……者,……也)
2.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也)
3.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
4.此小大之辯也(……也)
5.此小年也(……也)
6.此大年也(……也)
7.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者也)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 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 以奚知其然也)
② 莫之夭閼(è)者(賓語前置,= 莫夭閼之)
③ 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彼且適奚也)
④ 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之二蟲又知何)
⑤ 彼且惡(wū)乎待哉(賓語前置,= 彼且待惡乎哉)
2.狀語后置句
① 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詞結構后置,=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② 翱翔蓬蒿之間(介詞結構后置,= 于蓬蒿之間翱翔)
③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結構后置,= 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間。(省介詞“于”)
(四)固定句式
1.其……其……:表選擇,是……還是……
例: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譯: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例: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譯: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
3.且夫:連詞,表遞進,況且,再說
4.故夫:語氣詞,表示要發議論,不譯
5.若夫: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至于
七、難句翻譯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譯:哪用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譯: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合一鄉的人,品德可使一國君主滿意,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樣所見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wū)乎待哉?
語文必修一文言知識1《鴻門宴》知識點
1通假字
1.距①關,毋②內③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無”,不要。
③內,通“納”,接納,進入。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
6.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7.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將軍與臣有卻。
卻,通“隙”,隔閡,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
采,通“彩”,顏色。
1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擊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古時乘車。
2虛詞實詞
(一)實詞
饗土卒(饗;犒勞)
夜馳之(之:到,往)
無所取(所取:所字結構,掠奪的東西)
從沛公(從:跟從)
亡去不義(亡:逃跑;義:符合道義)
料大王土卒足以當項王乎(料:估量:當:抵擋)
與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記)
他盜之出入(出入:偏義夏詞,進入)
具言(具:詳細,完備)
若入前為壽(若:你;為壽:祝健康)
殺人如不能舉(舉;盡)
竊為大王不敗也(竊;私下里)
坐須臾(須臾:片刻)
相去(去,距離)置車騎(置;放棄)
督過之(督過:責備)
留謝(謝:辭謝)
(二)虛詞
固不如也(固:當然)
君安與項伯有故(安:怎么)
孰與君少長(孰與:與……相比,哪一個更……)
人有大功而擊之(而:卻)
因言曰(因:趁機)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詞,不譯)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這樣)
因留沛公與飲(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擊沛公于坐(因,趁機)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3詞類活用
1.沛公軍霸上。
軍,名詞作動詞,駐扎。
2.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①沛公欲王關中。
②秦地可盡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張良。
善,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
4.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②于是項伯復夜去。
5.義,名詞作動詞,恪守信義。
①亡去不義。
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6.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使動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
8.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9.范增數目項王。
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0.若入前為壽。
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止,使動用法,使……停止。
13.頭發上指。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14.刑人如恐不勝。
刑,名詞作動詞,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①下,名詞作動詞,下來。②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③間,動詞作狀語,小道,表示動作的處所。
16.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間,動詞作狀語,從小路。
17.拔劍撞而破之。
破,使動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庫。
籍,名詞作動詞,登記。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續耳。
續,動詞作名詞,后續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詞用如名詞,小的方面
22.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東、南,名詞作狀語,向東、向南
4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續耳
(二)被動句
1.若屑皆且為所虜
2.晉屬今為之虜矣
(三)賓語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關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為者
4.大王來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辭為?
(四)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2.沛公欲王于關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長于臣。
”
5.得復見將軍于此。
5古今異義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6一詞多義
(一)為
人為刀姐,我為魚肉動詞,是,
使子嬰為相動詞,做,擔當,
竊為大王不取也動詞,認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動詞,出,制定,
且為之奈何動詞,對付,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呢,
為擊破沛公軍介詞,替,給,
(二)故
故聽之連詞,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形容詞,舊時,此指交情)
故遣將守關者副詞,特意)
(三)辭
卮酒安足辭(推辭,不接受)
未辭也(告辭,辭別)
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四)幸
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而)
語文必修一文言知識2《荊軻刺秦王》知識點
1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2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
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
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
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
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3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4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5重點實虛詞
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出發
發盡上指冠頭發
2、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3.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
為之奈何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準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發出
4.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并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卻,表轉折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相當于“地”或不譯,表修飾
6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2.然則將軍之仇報(既然這樣,那么)
3.荊軻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6.以故荊軻逐秦王(因此)
語文必修一文言知識3《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1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2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3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4詞類活用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5詞類活用
(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課程改革之前,有人對傳統教育做過這樣的生動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課桌整齊排列著,一個講臺,一個老師,一支粉筆,墻壁上可能掛上幾幅畫。這樣的教育場所,是有利于“靜聽”的,它標志著學生們對教師的依賴性。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教育改革風起云涌,只“靜聽”是不符合以人的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新觀念的。因而我們必須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內容,改革不適合提高學習能力和教育水平的傳統體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職高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新形勢要求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教育觀念。
新的教育觀念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時至今日,有些教師還只把學生當做學習的工具,把教育過程看成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注重處理以認知為核心的認識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習慣于沿襲過去的一套做法,對新的思想和觀念缺乏足夠的敏感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師應該是改革教育現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實踐者,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形成現代的教育理念。
二、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現狀著眼,對教材選編、教學方法及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設計。
(一)職業高中主要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語文課作為“基礎”、“載體”,與專業課密不可分,應體現出為專業服務的功能。我校在課程改革中,從提高學生的能力綜合性和能力實用性的語文教學目的著手,在各種各樣的版本中對教材進行了精選,我們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教中心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出“側重讀寫,兼顧聽說,能力為本,訓練為主”的編寫意圖,具有時代精神和職教特點,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編寫體系體現出一定的彈性和可選擇性,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更便于教師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走進語文領域。
有了切合實際的教材還要面對現實。職業學校學生入學成績普遍較差,這對于重視基礎的語文教學而言,影響很大。我們從近3年新生入學考試情況分析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根本達不到初中語文合格的水平。那么如何讓語文學科更好地為專業服務,讓學生掌握其應該掌握的知識呢?職業高中的學生對自己所選讀的專業很重視,也很有興趣,因此在讓學生學好選編教材外,應該依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學校無論是選編語文課程還是自編校本,都應該以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為目標,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從實際出發,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重新組織,以取得實效。
(二)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職業學校招生的對象是學習的弱勢群體,語文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樣一個語文學習的弱勢群體,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去教授他們,不但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對語文學習本來就厭惡的情緒不斷加深,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由此可見,職校語文教師要結合專業,進行實踐性教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創設出自主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參與的主體,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如果把語文知識通過實踐的形式來學習,那么,學生經歷了語文知識的實踐過程,就能很好地掌握各個知識點。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培養的實踐。如果是電腦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將學生個體的自主性與集體的整合性結合起來。把語文教學中的說、寫能力與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這種“專業化”的教學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又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強化技能訓練。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方法“專業化”要遵循它的原則,那就是“最佳組合”。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選擇“專業化”教學方法時應顧及具體教學目標的規定。對教學方法的優選和組合應注意它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實踐性和遷移性。
基礎略好的班學習重點宜放在“讀寫并舉”上,可以把教材中有特色的篇目進行精讀,采用自學指導法、比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基礎差的學生不僅語文底子薄,而且普遍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需“以教帶學”。
總之,無論使用哪種具體教法,都應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并向專業化過渡。這就看教師的“導”的本領了。我們期盼的教法效果是“教是為了不教”,即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有發展智力的基礎。
綜上所述,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在親身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創新,“教會學生學習”,不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寡人之於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2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3
3.比喻三要素: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過how 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對偶 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 B列數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 B總分結構 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 B對比法 C 喻證法 D E歸謬法F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 B擬人 C排比 D夸張 E反問 F設問 G反復 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 B語言描寫 C動作描寫 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 B偏正短語 C 主謂短語 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 F介賓短語 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 B動詞性短語 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 B謂語 C賓語 D補語 E定語 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A名動形 B數量代 C副介連 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A順敘 B倒敘 C插敘
2、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譯: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巡撫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譯:然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沒有受到過詩書的教誨,卻能為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而不回頭,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譯: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墓空有那塊石碑,就替它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也對國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他已經把鄭國當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張他西邊的疆界。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譯: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受益,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8、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贏。
譯: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
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譯: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10、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譯: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肉,還告辭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譯:我們離開父母兄弟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現在您和廉頗同在朝廷做官,廉將軍說出無理的話,但您卻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過分了。就是一般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12、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絲綢為后啊!
13、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譯: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呀!
14、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E畫關鍵句,體會作用 F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學生課堂聽講五法(細聽講做筆記):A聽到listen B看到look
C寫到write D說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腦五官并用)
3.賞詩三步法:A知人論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譯析字面(通譯全詩,分析景情)
C闡明主旨(簡述內容,闡明理趣)
4.劃分文章結構四法:A依據表達方式 B找尋明暗線索
C依據時空順序 D依據邏輯順序
5.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A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題句)
B點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懸念句)
D承上啟下,自然銜接(過渡句)
E前后照應,和諧統一(照應句)
F側面烘托,間接映襯(烘托句)
G 后文鋪墊,埋下伏筆(鋪墊句)
H增強語言,突出特征(修辭句)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0(a)-0122-01
今年,我帶的是高三理科語文,剛開始復習時學生信心百倍,氣氛活躍,課堂上狀態很好,但是期中考試后,學生的熱情下降,加上普遍的一種心理,認為語文是可學也可不學一門學科,導致了課堂效率下降,成績也在不斷下滑,通過分析,我發現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基礎知識的落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現將這些問題簡單總結反思如下:
1 學生說了不等于做了
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主要采取的是提問個別學生,大部分學生口頭展示的方式。當學生能夠口頭表達出來時,我就以為他們掌握了,但是通過16班的白東東同學的試卷我發現,他在課堂上的口頭表達很不錯,但是卷子中所組織的語言并不是很好,比如在上詩歌鑒賞時,分析《賦得自君之出矣》,我問道詩歌中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該同學口頭展示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日益憔悴。”在我的引導下,他進一步說出了運用比擬的手法“如滿月”。別的同學將他沒有分析出的作者的情感補充了出來。也就是說,對這道題的分析在課堂上已經全部由師生共同完成了,學生只需要將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對此句的高質量的分析。但在我檢查總復習時發現,大多數學生答題不規范,根本沒有把題目做完整,由此可見,說不等于做。學生能說出來,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但是不代表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也就需要我在檢查時,不僅要在學生的復習書上標出問題所在,同時也要做出詳細的記錄,在課后還要再個別落實。以前,我只是在課堂上泛泛的作出要求,或是在批改時標注出來。但是,最終沒有檢查學生課后的改正情況。這是我落實中一個沒有做到位的地方。從12周開始,我開始檢查學生課后的改正情況,發現學生整體做題的情況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高考更多注重的時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要兼顧學生書面表達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板書以及動手完成題目,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養成動手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課堂上的每個環節完成之后,都要要求學生動手完善題目要求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的時間,逐漸養成動手書寫的好習慣。
2 老師不能想當然
我以為學生記住的知識,學生不一定記住了。比如:復習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之后,我利用早讀時間對名句默寫進行了檢查。本以為學生的情況會比較好,因為我在每節課堂上給學生時間識記。但是被我叫上黑板的兩位只寫出來了幾句,其他學生寫的結果也不盡人意。最讓我意外的是考試中,考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故木受繩則直”等非常熟悉的句子,還有學生出現錯誤。兩個班的情況均是如此,這讓我頗感意外。學生對基礎根本沒有進行落實,只是我想當然的以為讓學生去記了,學生就記住了,其實,他們并沒有記住。于是,我在早讀課上督促他們記憶,之后,再進行重復的默寫。由此,我得出:讓學生去完成的東西一定要有相應的檢查措施,不能憑自己的臆想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一定要去檢查一下,看他們到底會不會,可以聽寫,點名背誦等。有檢查,他們就會有一個學習和記憶的標準。在不斷的督促和檢查中,也讓他們把知識記得更牢了。
有了這次的教訓,我每周都會對學生的名句默寫進行檢查,讓學生不斷積累,備戰高考。
新課改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我想,實質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多交流,老師多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知識掌握方面,要通過與學生交流才能夠了解得全面。我認為交流的方式應該也可以多種多樣的,比如與學生課下交流,課堂上的互動,以及對知識點的檢查聽寫等。在知識掌握方面,千萬不能以自己的所想為標準,而要以自己的所見為標準,多關注學生,而不是自己想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與學生互動,多了解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想當然”,才能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制定自己的教學方案。
3 要充分讓學生學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