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7 10:05: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等教育四新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06-02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廣西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基礎薄弱,與我國發達地區存在差距。在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克服當前所面臨的困難,彌補差距,又要著眼于先進前沿的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為將來的發展做各方面的準備,預留拓展空間,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本文對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進行探討,分析當下存在的問題并討論相關措施對策。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內涵及發展趨勢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內涵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的設施和硬件環境建設,二是平臺教育相關軟件和資源的建設與共享,三是平臺的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設施、硬件環境建設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校園網的鋪設、線路和設備性能提升、各種終端如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等基礎硬件設施建設;二是相關應用環境的建設,如自動化、數字化的辦公平臺,教學教務管理系統,財務、人事、檔案、工程基建等管理系統,校園卡平臺等基礎應用軟件系統的建設。
教育相關資源建設包含應用于教學、科研、培訓的相關資源建設,如精品課程視頻、課件、電子教案、題庫、圖書、期刊、培訓資料等資源的創作、收集、整理和共享。
平臺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包含教育信息化的組織機構建立與管理,相關技術、管理團隊的建設,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素養提升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相關管理規章制度的完善。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云技術成為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應用的前沿技術和發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有其廣泛的應用前景。
大數據(big data)也稱為海量資料,指所涉及的數據和資料量規模巨大到難以通過短時間和少量軟件進行管理、處理和整理的資訊信息。而大數據技術則是指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的技術,通過合理的算法、結構、硬件環境,快速獲得大量數據中潛在的信息、規律以獲取很高的回報。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出現在一兩條關鍵信息中,也不是在選取樣本的一部分數據中,而是通過處理全部數據在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中進行提取。
大數據時代下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應具備處理海量技術的管理功能、學習相關分析功能及其他拓展功能。
云技術是分布式計算技術的一種,也稱云計算。云的概念原先是指網絡或互聯網底層和基礎設施,現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求、易于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息息相關,海量數據難以下載到某一兩個終端進行處理和計算,因此通過大規模分布式計算集合數以百千計的終端對大數據進行處理,并將結果按需反饋至終端客戶端。也就是原先需要把較高性能、專業技術要求的處理軟件安裝在一臺終端上,現在則是安裝在網絡上的多臺計算機終端上進行使用,終端只需要向網絡(云)請求結果即可。
運用了云技術的教育信息化平臺,應能夠向用戶提供多種服務甚至定制服務,促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整合與共享。
二、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現狀
1.基礎設施方面。廣西高校的教育網絡已于2012年跨入IPv6門檻,在高速接入CERNET的基礎上,校園網向下一代互聯網進行了升級,節點設備能夠滿足需求。校園網已覆蓋大多數教學、辦公、生活區,可提供WWW、電子郵件、VPN等多種基礎網絡服務應用。
2.信息資源建設方面。各大高校已建立了門戶網站、教學管理部門2級網站,一些高校建立了更為豐富的特色和專題網站、學生網站。資源總量具備一定規模,網站欄目較為齊全、合理。
3.應用系統建設方面。各高校都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如辦公自動化、人事管理、財務系統、校園卡系統等,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此外,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較為領先的高校,精品課程與教育技術平臺也已投入使用并逐年穩定增長。
4.組織與管理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有完善的網絡中心團隊與規章制度,一部分教師能夠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教學環節中。
(二)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技術落后,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以無線校園網的建設為例,在移動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普及、移動學習成為發展趨勢的時代潮流下,廣西各高校卻尚未建立起免費、高速便捷的無線校園網供教職員工與學生使用,無線信號覆蓋率低。
2.信息與資源數量、質量較為落后,難以符合實際需求。以精品課程為例,國家精品課程網有精品課程近1萬5千門,而廣西的精品課程總量根據廣西師范大學所收錄的名目僅有80余門,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且精品課程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后續投入,許多課程已在3年前就已停止更新。課程以羅列為主,缺乏交互,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又如就業信息,各大高校的就業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極為緩慢,無法起到有效的信息服務。
3.信息與資源缺乏共享、互動平臺。無論是精品課程還是各種信息,全區都缺乏一個有效的整合平臺,更缺乏教育教學資源服務的整合平臺,也沒有在已有的大型教育技術平臺上進行整理統籌,信息孤島現象嚴重。
(三)造成問題的原因
1.觀念落后。各高等院校的信息主管領導建設觀念滯后,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認識不足,對高等教育信息化缺乏完善的頂層設計理念,對互聯網和學習科學的發展趨勢了解不夠,造成了重投入輕應用、重復建設、投資不均衡規劃不合理等問題;教師的教學觀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觀念不夠深入,以至一線教師對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積極性不高,教務教輔后勤人員也不重視配合。
2.資金投入不足。根據2013年的信息,廣西信息化建設的專項經費投入為1.28億。廣西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與其他省份特別是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因此用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資也明顯不能與發達地區相比。大部分高校在年度預算中也缺少相應的教育信息化資金投入,不能購置與升級滿足信息化所需的設備和應用。
3.人才缺乏。高等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既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又懂教育的教育技術高水平、高學歷人才缺乏,造成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出現了困難和偏差,如教育資源無法貼近實際需要、缺少應用間的接口和拓展空間,以及難以為廣大教師提供良好恰當的信息技術培訓。
4.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各高校通常是由網絡中心負責技術管理和維護,而在建設上,網絡中心在高校中的行政位置與職責決定了其難以獨立承擔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重任。對一些設備和軟件、資源的更新換代難以及時進行。
5.評價體制欠缺。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應如何評判所做的工作缺乏一個統一可行的標準。現有的評估主要是專家評估,且局限于硬件建設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加快廣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的路徑
(一)提高和轉變觀念
信息化平臺建設是長期、持續、統籌的建設和維護過程,主管領導應積極了解信息技術的前沿動態,重視平臺的實際應用,聽取專家意見從專業角度進行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為平臺的規劃設計預留如大數據服務、云計算服務等中長期服務項目功能的接口;廣大高校教師應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平臺對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巨大促進作用,積極參與規劃和建設平臺,將平臺資源運用到工作當中。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資金
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需要集中人力、物力進行長期投入攻堅,需要增加專項資金的投入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同時,對資金的使用應嚴格管理論證,不僅在設備的更新換代上需要加以論證,更重要的是要以新技術新服務代替陳舊的軟件和過時的項目,使用低廉免費高效的應用服務平臺而避免進行重復建設,或在昂貴且有同性能同質服務可選的建設項目上浪費資金;在資金的使用上,需合理論證項目的需求和性能,預留出將來可拓展升級的空間。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需要大量專家、具有相關項目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應從引進人才的政策上對這些急需的專業人員進行傾斜,并加大人才招聘的宣傳力度,提高專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同時,大量培訓并吸收一線教學科研管理人員,參與到平臺的建成與完善、更新與維護工作當中來。
(四)完善管理與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2)5-0055-02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使教育教學手段和工具進入智能化時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強調的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目前,數字化校園、網絡教學、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和數字圖書館等在高等院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內涵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是指為了適應信息化要求,在院校教學、科研、學習、管理、后勤服務等各方面全面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推進任職教育信息化進程,使信息技術成為推動院校任職教育發展的強勁動力,實現教育教學全過程的信息化。關于教育信息化內涵的表述,筆者認為,就是要以硬件支撐平臺為載體,充分利用軟件資源環境,大力依托信息人才隊伍,不斷促進院校教育改革和院校教育發展。
1.硬件支撐平臺
硬件支撐平臺是教育信息化的物理載體,是設施和設備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條件,也是投資較大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校園網、網絡中心、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終端等基礎設施、硬件建設。
2.軟件資源環境
教育軟件資源環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效益的直接體現。軟件資源建設表現在各種應用軟件平臺建設,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學管理自動化系統、虛擬教室和實驗室、多媒體素材(包括圖形、文字、動畫、圖片、音頻、視頻)、多媒體、優秀教學案例、電子教案、電子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報紙)、題庫、網絡課程等一些應用軟件系統建設。
3.信息人才隊伍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將網絡技術與學科專業知識相整合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和院校教師共同參與其中,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人才隊伍、技術人才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大量吸引信息技術人才進入院校,充分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加大對教師關于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二、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
院校教育信息的核心是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建設現代教學體系,優化教學過程,全面推進軍校任職教育改革和發展。
一是使教學形式不斷創新突破。粉筆加黑板的授課、輔導方式越來越淡化,運用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信息網絡技術授課、導學越來越普及。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學形式、授課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利用信息網絡使教育資源實現網上共享,特別是不同院校之間的學員都可以依托網絡接受其它院校教師的教學、輔導。
二是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傳統教學過程一般概括為備、教、批、輔、改五個環節,教學過程相對刻板簡單,立足于教師精讀,學員理解記憶和練習。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過程而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教和學兩方面表現為開放性、合作性、整合性、交互性、現代性,教師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探索,必須不斷創建、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以實現教和學雙邊活動的良性互動,進而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利用信息技術和優質資源進行教學的模式。
三是使學習方式跨越時空界線。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習場所、學習形式越來越靈活多樣,個性化學習、個別輔導越來越廣泛和具體。如何大力輔導和支持學員的個性化學習,如何因材施教實施個別化教學,如何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檢查作業、組織考試等,已成為教師研究的新課題。學員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信息資源的興趣、理解水平也不同,教師必須充分整合教材內容與信息資源,將傳統的授課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
四是使教學資源得到無限延伸。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學資源的外延不斷擴展,從目前的紙介質,逐步發展到磁介質,光介質的領域,這相當于為教學發展安裝了強勁的加速器,為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開辟了一條高速公路。隨著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完備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教育設施的建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整理資料、備課已被廣泛使用。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庫,擴充教育網站,建設教育網校。并且可以在紙質教材電子化的基礎上,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紙介質教材為藍本,利用了網絡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充分融合信息網絡的優勢和傳統教材的優長,大力建設網絡教材。
三、實現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過程,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在教的模式、學的模式、教學策略等多方面的綜合融入,特別是在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師生組合、環境與條件、教學活動程序和教學評價等要素上的信息化改造。
一是強化創新觀念。構建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發展現代院校教育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所在。院校上上下下都應當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提高綜合素質,既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學模式的提出及發展經過了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要靠新的教育觀念作支撐才能不斷有所發展。
二是加強資源建設。創建新的教學模式必須依賴豐富、實用、便捷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所依賴的物化設備和物質基礎。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應做到統籌規劃、分工合作、鼓勵競爭、資源共享。在利用自身已有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和整合外部資源。
A
引言
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本質是高職院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以提供優質教育產品或服務為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為核心,在對資源、能力和知識等要素進行整合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而使學校內在的一般競爭力提升而形成的對學校發展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獨特的核心能力。他的關鍵應該是專業體系和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專業體系和實訓基地建設可以形成學校的競爭特色,給社會和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價值和效益,從而形成競爭對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難以超越、不能模仿或無法復制的競爭力。
當然,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總體構成應該是一個復雜和多元的有機整體,本文主要談談其關鍵要素之一的實訓基地的構建思路及其為高職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所取到的作用。
2009年8月,本專業獲得了我省機電一體化技術實習實訓基地重點建設項目,在主持這一省重點建設項目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建設思路:
一、實訓基地體制機制建設思路
實訓基地以“校企共建”為建設模式,實踐教學時是實習實訓場所,產品生產時是生產車間,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以“生產中育人,在育人中生產”的機制運行,實現校企環境校企文化融合;構建“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模式,實現對外培訓和技術服務。制定和完善管理體系,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和辦法,形成鼓勵學校和合作企業共同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和合作企業優先錄用人才的制度和環境,確保基地建設有序進行。
如依托湖南省農機局政府機關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本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實習實訓基地內建成了“校中廠”--湖南省農機展示中心(農機4S店)。實訓基地實訓指導老師為其開發了一整套的“農機4S店標準規程、流程、制度”,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業務,得到培訓并成為技術精品的本專業學生再向用戶提供維修技術售后服務,較好地服務了“三農”和地方經濟建設。
體制健全、機制靈活,為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制度資本”。
二、實訓基地硬件環境建設思路
為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實施“雙證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要及技術發展方向,按照超前性產品與主流性產品相結合、生產型產品與仿真型產品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校企聯合開發,按企業生產經營實際來整合實訓場地和購置設備,形成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建成內外線、電工儀表與安全、電控設計安裝調試與排故、電子電路安裝調試與檢修、單片機快速開發、金工、鉗工、數控加工、數控維修、自動化生產線綜合實訓十大模塊式實訓場地,重點建設十個校外實訓基地、四個以上的“校中廠”和“廠中校”。新建一棟培訓綜合樓,能夠滿足社會培訓及外校學生實習要求,加強職業技能鑒定所建設和管理,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基地建設,在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建成集“教學、培訓、生產、技能鑒定、新技術推廣”五位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
由于本實訓基地設施較為先進,先后有湖南師范大學、湖南農大、長沙學院、工程職院、北氣福田、省就業培訓中心、東升電工電子高級培訓中心等多所學校和企業組織學生和員工來基地進行電工訓練和租用實驗實訓場地;省勞動廳確定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基地為全省技工學校的定點參觀學習基地;省內外一些高職院校也紛紛到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參觀學習,從2003年以來到我院參觀的學校累計近七十批次。
超前設備、校企共建,為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物力資本”。
三、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思路
按照“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并舉、技能水平與素質提升并重”的原則,采用外引內培,通過多種形式提供教師深入企業,參與技術服務和技術改造,積累工程方面的實際經驗,加大培訓考核力度,提高教師職業實踐能力和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的教學過程的設計能力,聘請企業、行業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完善“雙師”結構,建成一支既有高技能水平,又在機電一體化領域有較高學術造詣的專兼結合師資隊伍,最終打造區域知名度高、省內一流的優秀教學團隊。
以“精誠團結、兼容協作”為宗旨的本基地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對團隊成員進行具體的職業發展規劃,加強“四新技術”的培訓進修,重視“雙師”培養等措施,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制造類專業三位省級專業帶頭人、兩個教學團隊、六位教授、兩位省青年骨干教師的較好成績。
品牌師資、爭創一流,為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人力資本”。
四、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以工作任務為線索來確定實訓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依據來組織實訓內容,以典型產品(服務)為載體來設計實訓活動,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來強化技能訓練。
通過派專人深入相關企業,廣泛調研,認真分析,確定制造類各專業職業能力要求;咨詢企業專家、職教專家,確定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步驟;按職業能力要求修改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修(制)訂實踐教學課程教學大綱;組織專家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進行評審,根據專家意見作必要的修改。
初步構建了基本符合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
能力本位、體系健全,為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技能資本”。
五、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思路
利用校園網和職教新干線建設共享實踐教學資源平臺,形成完善的教學和職業標準、開發相應的教材、課件、軟件等資源,完全對外開放,實現校校、校企共享,滿足教師實踐教學需求;創建網絡互動平臺,初步實現網上答疑及學習者自主學習等需要。
初步構建了開放式管理、網絡運行、持續更新的實踐教學資源:
優質資源、開發共享,為學院形成核心競爭力提供了“資源資本”。
六、實訓基地產學研結合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思路
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增強主動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的原則,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對象的專業崗位培訓、職工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面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培訓服務;繼續發揮特色專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利用功能完善的實訓條件,與行業、企業聯合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項目合作,強化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功能。
我們采取“帶著項目下廠去,取得成果回校來”的建設模式來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如09年實訓基地老師帶著項目到深圳世新微電子公司聯合開展了“LED新技術開發”等項目的研究和合作,回校后為學校和市內多家公司設計了LED廣告屏,并順利完成了 “多微機聯控三面翻廣告控制器的應用研究”的科研課題;到深圳泰科智能公司聯合開展了“特種電機伺服控制系統研發設計”等項目的研究和合作,回校后申報獲得了“多微機聯控多電機隨動控制系統”、“智能型船用大功率直流電機調速節能驅動系統”的科研課題,并為基地開發了“控制電機實訓模塊包”。
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了各種技術培訓活動,如先后對我省的長沙等四大煙草公司培訓了維修電工技師高級技師11批200多人次,對我省黃金洞礦業公司進行了PLC、變頻器技術培訓。由于社會培訓技術服務工作成績突出,今年2月,我院獲得了由農業部、財政部主辦評出的“全國十佳優秀培訓機構”的光榮稱號。
產學結合、服務社會,為學院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活力資本”。
結束語
實質上,高職教育的基本屬性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必須以實際應用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宗旨,通過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線的教育教學模式,把學生培養成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這一過程中,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標志之一,因此實訓基地建設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化,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是,中國教育市場主體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高職院校要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得發展,就必須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一種持續的競爭優勢,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等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陳濤.2008.07
In order to solve the railroader really to make the training existence the question, enhances really makes training the efficiency, must the overall evaluation scene really make the demand, really make the form design, really makes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really makes the resources disposition, really makes the inspection design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explores unceasingly suits the railroad enterprise to develop needs with the
一流的技術裝備需要一流的隊伍相匹配,管好用好現代化的高精尖設備設施,需要職工具備高水平的操作技能,為了提高職工的實作能力,亟需準確把握職工實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培訓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上適應跟進,堅持滿足現實需要和前瞻未來需求相融合,促進培訓效果由“會用”向“精通”跨越,使實作培訓在層次上提升、在深度上拓展,在質量上飛躍。
一、當前鐵路職工實作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
鐵路職工實作培訓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實作培訓形式化。個別單位理念有偏差,多工種、多崗位、不同層次人員搞“一鍋燴”式的培訓,完全為了完成培訓指標而培訓,沒有真正認識開展培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每名職工補全“短板”、“會干、能干好”。
(二)是實作培訓管理粗放。個別單位制定培訓演練內容針對性不強、脫離現場實際,實作考核走過場。管轄范圍較大的站段對于異地車間、班組實作演練培訓缺乏有效的跟蹤、指導與考核,對于這部分培訓管理力度不夠。
(三)是實作培訓組織方式不當。個別單位崗位操作技能培訓用理論培訓方式代替,紙上談兵,缺少相應的實作練習,職工學習理解困難,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削弱了職工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積極性。
(四)是實作培訓工學矛盾突出。由于現場生產任務繁重等因素,工務、電務等系統施工季節基本沒時間學習和培訓;點多線長的車務段和管轄范圍較大的站段要集中組織重點培訓如班組長培訓十分困難,使主要行車工種特別是班組長等關鍵崗位人員脫產適應性培訓得不到有效實施。
(五)是培訓、考核與使用、待遇一體化機制落實不到位。個別單位對一體化考核偏重理論調考,忽視實作考核,考核結果基本由車間掌握與職工獎金二次分配相掛鉤,并沒按規定與職工的晉職晉級、評先選優等榮譽激勵有機結合起來。并且考核激勵力度不大,調動不了職工學習上進的積極性。
二、抓好職工實作培訓的前提條件
提高職工的實作技能既是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又是固本強基的長遠之策。抓好職工實作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創造條件、多方發力,為開展實作培訓打下良好基礎。
(一) 注重標準、規范操作,是開展好實作培訓的保證。資格性培訓做到以《鐵路職業技能培訓規范》中“實作技能知識”為基本,充分結合職工的從業崗位、技能等級、業務素質等實際確定培訓內容,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設定實作培訓項目。適應性實作培訓注重把好“培訓需求分析關”[1],對職工的現實崗位作業技能進行調查摸底,摸清受培職工業務技能“短板”, 實行因人施教,分類培訓,避免脫離實際的無效培訓,保證職工經培訓后實作技能適應崗位作業需要。
(二) 提高效果、強化能力,是開展好實作培訓的目標。檢驗實作培訓實效性的根本標志是職工的崗位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職工實作培訓必須在“實際、實用、實效”上下功夫,避免脫離崗位實用要求的擴大化培訓。正確處理好提高實作能力是根本、理論學習是基礎的辯證關系,以促進職工會干、能干好為培訓目的,避免死記硬背的教條式培訓,注重實效[2]。在實作考核的方式上,做到以崗位作業標準和應急處理規定為基本考核點,以實作演練、練功比武、遠程監控考核等方式,重點考核實作技能掌握情況和日常表現,以會干、干得好為考核職工實作技能的根本標準。
(三)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是開展好實作培訓的手段。要在培訓方式上,大力推行“現場即是課堂”的實作培訓理念,充分運用演練設施和現場設備,實行背包教學、現場示范、模擬演練、崗位練兵等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以強化指導、實作演練為主,力求有針對性地因人施教,把理論內容融匯于實作培訓之中,有效提高職工實作技能。
(四)全員競賽、崗位練兵,是開展好實作培訓的推力。要通過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為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搭建載體和平臺,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的形式,開辟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營造職工全員學技練功的良好氛圍,,達到職工作業標準化能力普遍增強、非正常情況應急處置能力普遍提高的目的[3]。
三、提升職工實作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
針對實作培訓存在的各種問題,要綜合考慮現場實作需求、實作培訓形式設計、實作培訓管理、實作資源配置、實作培訓考核設計等各種因素,不斷探索適合企業發展需要和職工隊伍實際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把技術精湛作為培訓的現實追求和評價標準,提升實作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一)堅持實作培訓與現場實際有機結合,分層組織培訓。在實作技能培訓組織上,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現場實際為依據,以能力提高為重點,按職工需求安排培訓,即:本著干啥培啥,缺啥補啥的原則,培訓前要認真做好調查摸底,根據職工素質差異和業務短板,做到分工種、分崗位、分層次確定培訓方向,達到因人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路局要依托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廠家和高校開展重點實作培訓項目。對于重要的“四新”知識培訓要由路局統一組織進行培訓;對于客運專線、普通新線和新建項目所需新增行車工種人員,要按照早介入、早培訓的原則,利用局內外各種優質培訓資源,分系統、分年度、分工種地抓好儲備性培訓;對高技能人員,采取送廠家、現場等方式,加強應急故障診斷處理能力提高培訓。站段要緊密結合運輸生產需求重點抓好季節性培訓、實作技能培訓和“四新”知識培訓。目前,大量的資格性實作培訓任務、現場模擬演練培訓和練兵比武活動等都要由車間、班組來完成,這就要求車間、班組必須立足現場生產實際,針對職工技術業務個體差異確定培訓方法和演練項目,做到干啥練啥,實行分層培訓,迅速抓好職工實作技能“短板”提高,由完成培訓任務向注重培訓實效性轉化。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提高實訓效果,解決工學矛盾。在培訓形式上,要積極研究創新培訓方法,針對培訓內容、培訓對象的不同,確定不同的培訓方式,選擇不同的培訓方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有實效的培訓,杜絕組織形式化和“一鍋燴”式的培訓,解決好工學矛盾。要積極創建“班組學堂”活動。認真做好每日、每班的培訓活動,做到“班前問一題”,鞏固理論知識,滿足理論指導實作的需要;“班中練一項”,由班組長或兼職教師組織,利用工作之余,結合本職崗位操作技能進行現場的模擬演練和示范操作,隨時糾正標準化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班后留一題”,進一步鞏固好所學知識,如此往復循環,堅持經常,使職工養成良好的自我學習、主動演練的習慣。要組織開展現場兌標活動。大力倡導“現場即是課堂”的培訓方式,抓拍現場職工操作問題照片、截取違章操作監控視頻截圖,組織職工按照標準化作業過程和處置程序對圖片挑錯,進行直觀生動的培訓,提高職工參與的熱情,有針對性地強化自身作業。要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培訓演練活動。根據運輸生產實際和各崗位作業要求,收集行車安全、勞動安全、應急處置不當等方面的事故,經常性地組織進行應急處置培訓演練,提高職工非正常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
(三)完善培訓管理機制,加強檢查指導,把培訓的實效性落到實處。要建立和實施職工培訓質量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基層站段、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和委外培訓職工實作培訓開展特點,對實作培訓組織管理中的項目設定、師資配備、培訓和考核方式等每個環節、流程都要建立監督和評價機制,嚴格落實路局有關部門在職工培訓各環節中的把關、指導、檢查、考核等職能,規范職工實作培訓工作按標準、按步驟進行,確保提高實作培訓質量。路局層面,要督促站段必須做到真練真考,杜絕“好人主義”,實行嚴格管理,做到公正公平,嚴防培訓考核走形式,特別是職工上崗資格性實作培訓必須嚴格按規定、按程序組織進行。站段層面,要實行培訓責任制,把培訓質量與培訓者工作業績考核相掛鉤,確保培訓效果。要加強車間、班組特別是異地車間職工實作培訓工作包括崗位技能競賽活動開展情況的檢查、督促和考核,確保車間、班組按標準,規范地開展實作技能培訓工作。同時各級職教管理部門都要把實作演練設施和站段、車間級練功場的使用作為檢查指導的重點,確保這些實作培訓設施充分發揮作用。
(四)切實加大實作演練設施投入,為開展實作培訓提供保障。要加大站段實作技能演練設施的投入,建立健全站段、車間級練功場,突出培訓的技能性和先進性,補強實訓基礎。要按照與運輸生產緊密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局級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基地實作演練設備投入,做到功能先進、設施齊全、緊貼現場,承擔起高速鐵路和鐵道主干專業高技能人才實作培訓、關鍵崗位資格性培訓等任務。
(五)建立職工自覺學習機制,落實培訓激勵政策,全面提高職工學技練功積極性。要建立實施職工培訓積分制,將職工自我學習取得的培訓積分納入職工業績考核、提職晉級總分。通過這種培訓模式的更新,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激發職工學習內動力,實現培訓提素質、素質保安全的培訓宗旨,用機制引導職工自覺主動地學習提高。要認真落實“培訓、考核和使用、待遇一體化”機制。充分發揮激勵政策的導向作用,真正把培訓、考核結果與職工使用、待遇聯掛,把職工素質、安全生產業績與個人收入、提職晉級掛鉤。要通過強化培訓,嚴格考核,公平競爭,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體現出職工自我主動學習與不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實現職工教育培訓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激發職工學業務、練技能、保安全的內動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