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5 09:28: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語文提升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豐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知識積累
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積累,教師即使在高中這樣的緊張時刻也不應該抑制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沒有閱讀積累,就沒有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多列出一些積極有益的課外書單,使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充滿人生感悟和人性智慧的書而獲得心靈上的成長,提高能力,從而真正有實力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選取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通過對高中三年教材的了解和審視,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教學。
在學習中以文學史為總體思路,通過時間線索,再利用課本基礎作品進行學習研究,拓展延伸。比如教師可把教材中的魯迅的作品集合成一個單元,并輔以描寫魯迅或者周氏兄弟的文章。在教學這些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就這些內容做一個系統的講解,適時地滲透一些周氏兄弟對中華民國現狀和國民性的思考,讓學生發表見解。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經典書目《吶喊》、《彷徨》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二、運用先進設備,提高課堂教學形象程度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活動而言,部分教師忽略教學手段方面的創新。認為只要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灌輸,提高應試教育效果即可。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干澀,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手段的作用,讓影音演示成了課堂上最生動的補充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課堂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學《景泰藍的制作》一文時,筆者發現僅靠自己的口頭講解,學生對于這一制作的描述理解效果還不夠好。對此,筆者專門從網站上下載了一組圖片。并配以相關的文字介紹,對景泰藍制作的各個環節都進行圖文并茂的說明,這樣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景泰藍制作的工藝過程與特點,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效果,理解得更深刻。通過這樣的信息手段輔助。高中語文教學從以往的枯燥乏味狀態轉變為生動形象的狀態,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參與效果。而且對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具有積極的幫助。
三、給予自主空間,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高中生大多處于16到2O歲年齡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欲望與學習能力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在語文學習中不再甘心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要求主動參與到教學雙邊活動之中,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要求。對于這樣的狀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兼顧學生的特點,盡可能地將灌輸模式轉變為探究模式,尤其是要將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為思考題。交給學生完成。學生或獨立思考。或相互研究,這樣的過程既能夠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又有助于積聚學生思維的共同成果,提高學習的全面性與深刻性。在要求學生自主開展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發揮好引導和掌控作用,既要對學生的學習重難點進行點撥啟發,保證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深入進行,又要有效把握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特別是合理分布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既要保證緊張有序,又要保證緊湊高效。
實踐證明,給予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空間,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積極的探究狀態。活躍思維,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有助于學生養成相互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實現能力遷移,提高作文寫作技巧水平
提高語文成績,就不得不說到作文,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下了許多工夫,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是部分教師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人為割裂開來,導致教學成效低下。筆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立足閱讀教學,將其與作文教學有效聯系起來,實現相互交融共同促進。例如在閱讀分析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提煉文章的寫作特色 分析文章的寫作結構、選材立意,并嘗試著提煉文章的寫作提綱。這樣的閱讀分析實際上是在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分析研究,學生的自主提煉加上教師的恰當點撥。有助于他們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這一類型文章的寫作特點與技巧。在閱讀教學結束后,筆者還要求學生進行同類型文章的仿寫,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所分析研究感悟和提煉出來的寫作方法技巧運用到自主創作活動中,這樣的閱讀延續能夠有效實現寫作能力的遷移和內化,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聯系起來,是對整個語文教學的一次改進與創新,同樣,在作前指導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閱讀分析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范文的領悟水平,有助于實現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五、兼顧學生差異,強化語文教學針對性效果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潛心研究教材教法之外,還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基礎性差異和能力性差異是不容回避的客觀現實,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這樣的實際狀況進行改進,對教學模式、標準要求進行適度調整,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較為科學的做法是適當降低對語文學困生的要求,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側重于基礎性知識,在課堂提問方面專門設計一些難度較低的提問,增強這一群體學生的參與效果,防止他們被邊緣化。在作業設計與考試考核上也降低要求,讓學困生在單獨設置的語文教學目標與要求體系中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動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步與提高和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不一樣的是,分層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層面的學生都尋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尤其是兼顧到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差異,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措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內在學習動力,有助于提高教學成效。
六、體現學生主體,培養研究性學習能力
現代課堂最重要的轉變就是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片面地用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育他們,在課堂上不能真正地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那么學生怎會不厭學上,帶有情緒的學習最容易產生惰性。因此,教師不應該把學生放在一個接受認知的地位上,不能單純地把被動接受作為學習的動機,只有把握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熱情,才能真正做到研究性學習。學生應該是一類懂得創造的主體。心理學家布朗把“創造”分為創造性的個人、創造性的過程、創造性的產品三類,在高中階段,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創造出什么全新的物品,但至少要有創造力的想象,每個人都應該有創造力,學習不僅是一個批判選擇接受的過程,更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要擁有獨一無二的想法。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注重過程、注重學習成果的學習方法,兩者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加涅的“學習條件”理論把學習分為三類: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問題解決學習 每一種學習都以前一種學習為基礎。研究性學習應屬于問題解決的高級學習,是通過自己的深入學習研究解決學習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具體運用和體現,才是真正讓學習走上了正軌。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要強化教學研究,針對教學中出現的薄弱環節予以優化,以創新的理念改進措施,綜合推進語文教學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目前,我國文言文教學確實收效甚微,老師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一味采用填鴨式和復制式教學方式,學生死記硬背,教學有效性極低。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詩詞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經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題目中關于文言文的試題分值也非常高,這就要求對高中文言文,我們必須給予重視,采取有效方式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多誦讀文章,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
對于文言文教學,語文教師必須傳授給學生文言文正確的朗誦方法和技巧,讓他們感受語言藝術美和朗誦文言文的心情美,產生愛上文言文朗誦的情感。學會正確朗誦是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關鍵。加強誦讀,培養學生語感必須要求學生學會朗讀方法及注意事項,如字正腔圓、停頓有張、語速適中等,必要時可適當加入體態動作,搖頭晃腦等。不少高中生對文言文的認識有很多誤區,有的同學認為只要認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進行朗讀,其實這是錯誤的。對于文言文閱讀,必須建立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對其中描繪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認識,這樣才能有感情地誦讀。讀文言文,有滋有味,就會激發學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對文言文的熱愛。其實,通過誦讀和背誦文言文,可以學到其中構思立意、布局謀篇、語言修辭等要義,從而提高文化素養。學生誦讀的文言文多了,對文言文的語言感知能力會越來越強,文言文閱讀水平會越來越高,學習越來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學。
二、與時俱進,使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文言文教學
隨著科技進步和網路技術發展,新課改下,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必須經過的道路。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優化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自身優勢,實現圖文并茂,采用圖面、聲音、視頻等有效方式把課堂內容用簡易方式呈現給學生,比傳統老師講授效果好很多。如講到《鴻門宴》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鴻門宴》的片段,讓學生了解那段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的關系,這樣會讓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學。
三、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學習任何知識,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凡是對文言文有興趣的同學一般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態度端正,而學習興趣較淡或者沒有學習興趣的同學,一般在課堂上都會消極怠工,提不起學習勁頭。從這個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課標下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千方百計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做到興趣盎然。對于文言文原著來說,讀寫起來很枯燥,并且難度系數較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影視作品,如《聊齋》、《西游記》、《三國演義》、《于丹論語講座》等,先用這些影視作品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閱讀原著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習興趣激發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精心導入、巧妙設疑,讓學生發現文言文中的語言美等。拿巧妙設疑來說,高中生好奇心較重,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觀能動性。
四、創新教學模式,恢復學生主體地位
許多教師認為開展高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和處理文言文相關試題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礎知識學習,這是教學誤區。有效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觸類旁通、學以致用,通過知識消化和吸收解決相關問題。由于學情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選擇要靈活豐富,依據教學內容和學情變化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由于已經有了一定知識儲備和學習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開展相關問題探究,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與合作意識。至于“探究案”內容,學生可以帶著疑問積極主動地請教老師,或者從課堂其他學習小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啟發。如《鴻門宴》中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可以分別讓三個小組按照故事情節“宴會前”、“宴會中”、“宴會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詞類活用分別請優秀生點評和補充,最后評出優勝學習小組,然后由優勝小組針對文言基礎知識,合理利用配套練習冊,命一套30分值的檢測題目,當堂檢測或下一堂課檢測。通過小組之間激烈的競爭,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探究意識得到激發,寓教于樂,學習效率自然會有所提高。
五、重視積累,及時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階段涉及的篇幅總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個個堪稱經典,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無論是學習內容,文章中的詞匯應用、思想表達、實虛詞使用、作者代表,還是其他有關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獵,這些知識如果學生掌握了就必然會促進對其他知識的學習。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所以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整理筆記和梳理知識的習慣,對于一些重點文言文知識、處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詞匯用法、表達方式都要做好規整,并且在學習中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做到舉一反三,這些都會提高他們的文言文素養和文言文學習能力。能力提高還有賴于遷移訓練。遷移時注意選擇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內容聯系緊密的、主題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8-0019-02
作者簡介:左莉(1971―),女,江蘇射陽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鹽城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情境教學研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是所有語文教學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高中階段語文知識掌握的深度,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學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每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但這些傳統教學模式多為“填鴨式”,教師比較注重知識點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無法大幅度提高。本文以筆者的教學經驗為基礎,針對如何創新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影響因素
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更新的周期相對較長,并且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因此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枯燥,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課堂學習效率較低;三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一味注重考試成績,學生的學習思維還是應試教育的思維,缺乏創新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語文教學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最明顯的就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備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學習氛圍普遍較為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被迫接受學習內容,無法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激情,只是機械地記錄課堂教學內容,無法主動參與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中,從而無法從學習中獲得快樂,降低了學習效率。學生為應付語文考試,一味地死讀書,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也無學習激情和積極性可言。
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創新策
略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情感基礎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已與成年人趨同,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對于語文成績較差的學生存有偏見,將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判一個學生能力最重要的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無意間做出一些傷害學生自信的事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能真心地喜歡語文學習,積極探求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運用現代化手段,豐富學習內容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手段也必須不斷革新。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把語文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聯系起來,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課本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來擴展和更新語文知識的寬度,使語文教學知識變得更加豐富,更接近實際生活。
如教學蘇教版《江南的冬景》這篇課文,文章字里行間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在課堂上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詩情畫意與優美意境。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文章的優美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與領悟作者的寫作心境,提高學習效率。
(三)重視課堂學習氛圍的創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通過對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情況的總結和分析,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之所以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語文學習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學習逐漸變成了考試技巧練習。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之前應進行充分的準備,設計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設計出更為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通過課堂活動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程度,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四)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量的多少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課外閱讀時間得不到保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并向其推薦一些學習價值較高的閱讀材料,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寫讀書心得。教師還要根據閱讀的進展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使學生了解閱讀的重要性,逐漸養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篩選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與學生共同閱讀賞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對學生來講,是一種不可取代的知識體驗方式。閱讀材料一般以文學作品為主,而文學作品是經過歷史錘煉的,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精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閱讀文學作品來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創造出的美好情境,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鑒賞以及運用能力。所以教師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鼓勵學生多多閱讀。
(五)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兼容程度
不同的學生,其語文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使用“一個標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關注的永遠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忽略了成績差的學生,這對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案,兼顧學生的整體情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樣,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來布置課后作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
寫作能力一直以來都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高中階段依然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通過寫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同時通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達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依然要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存在一些因素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高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及解決方法進行探析。
一、影響高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升的因素分析
寫作是一種學生不易提升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多種多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本文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引起教師與學生的注意。
(一)學生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從思想上引起了重視,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對于高中階段的寫作,學生只有首先在思想上引起了重視,才能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寫作學習,然而目前高中學生存在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的情況。學生只是簡單的將寫作視為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正是學生在思想上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學生的自主寫作學習能力不強
高中階段的學習與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存在明顯的區別,高中之前的學習靠教師的指導與監督,而進入高中階段就要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學生的語文寫作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而對教師教學內容的練習與掌握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由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學生在課余時間不能有效的進行相關的寫作學習,進而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不注重思考生活
生活是個大舞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將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然而目前高中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忽略的一個重點就是生活。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注重將寫作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最終導致文章比較空洞,缺乏生活氣息和應有的高度。學生不注重思考生活還給寫作帶來了很多麻煩,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
(四)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想要寫出優秀的文章,最基礎的就是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否則想要提升寫作水平,只能是空中樓閣。然而進入高中院校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生活,而對一些好的詞句進行記憶的時間就變得很少,學生不能有效的進行與寫作相關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就很難將寫作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與寫作相關的知識十分豐富,既包括語言知識,同時也包括各種各樣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無疑高中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積累,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寫作水平無法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二、提升高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雖然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然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比問題多,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歸納總結了很多有助解決問題同時又能夠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與技巧,本文就幾種能夠解決上文中提出的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引導高中學生對寫作教學引起重視
針對目前高中學生對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寫作理念。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進行寫作并不是為了應對高考,更不是進入高校之后就可以對寫作置之不理。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不僅是其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更是其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際上為學生創造了更多成功的機會。同時寫作也是人們有效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因此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不能夠對寫作產生輕視心理,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二)提升學生自主進行寫作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意識,教師不可能再像小學教師那樣手把手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也不可能再采取強制性的措施督促學生學習,因此學生想要使自身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須把握好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的指導。同時在課余時間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不僅要努力掌握能夠提升自身寫作水平的理論知識,更要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通過對生活的思考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生活這個切入點,積極的思考生活,并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與寫作結合起來。雖然學生進入高中階段進行學習,然而一些學生依然沒有掌握有效的寫作學習方法,尤其在通過對生活的思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被部分學生所忽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做相應的指導,使學生將目光關注于生活,使學生在思考生活的過程中有更多新的發現與感悟,進而使學生能夠寫出更加新穎的文章。
一、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內涵
通常來說,體驗式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具體的情境,而這些情境往往是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在課堂中所講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在初中語文寫作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具體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探索新的事物,勇于思考,善于動手操作。在寫作課堂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與寫作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理解寫作內容,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2.善于合作,在合作中體驗學習樂趣
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即教書育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去交流、去合作,共同找到寫作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生活的角度入手理解寫作內容,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要參與社會生活,熟悉生活環境,豐富生活閱歷
寫作水平和學生實踐活動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只有不斷參與社會實踐,才會有更多的生活閱歷,這對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是有利而無害的,而且豐富的閱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中的理論知識。
4.積極進行閱讀,擴充自己的知識內存
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進行閱讀,并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去閱讀,擴充自己的知識內存,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生活素材,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體驗式教學是科學的,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知識的規律,它是將學生的知識和經歷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生活過程中理解并應用知識,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辦法。這樣的方法必將推動我們的教育飛速發展,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下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6-0081-02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獲取知識的手段,閱讀能夠開闊視野,使知識更具體、更充實,為理解新問題提供依據。有人說:“語文教學中閱讀就是一切。”可見閱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力是一種感知、吸收、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
一 培養興趣,激發閱讀的內驅力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享受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1.巧妙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與人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教材多為以文敘事、以文抒情、以文狀物等,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以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讀、分組朗讀等,把靜止的文字形象化,使文字所寫的生活現象活躍在課堂上,體現在學生的身上。這樣通過把握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課堂情境,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升華。此外,教師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置于適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富有趣味的教學環境中,如為了修改病句,教師可以在板報中設計一個“病句醫院”專欄,把學生易出現的病句用彩色粉筆寫在專欄內,作為“病人”。讓學生自愿報名當“醫生”,給病句“治病”,并找出“病因”,對難辨的病句,還鼓勵“醫生”們“會診”。這樣“治愈”一個“病人”就消滅了一個病句,而且“家喻戶曉”,根治能力強,“毛病”“不易復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既提高了學習效果,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材具有生動的特點、富有藝術魅力。教師要利用學科特點把握學生的心理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如引人入勝的講述、扣人心弦的懸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要隨機指導、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3.在成功的體驗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多方面地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機會。精心備課,不拘泥于教師用書、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成功和進步要善于發現并及時肯定,使學生增強學習的樂趣;優秀的教師總是精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讓不同的學生都有答對的機會,不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而不是一味的“敲警鐘”,施加精神壓力。
4.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克服孤立地講授新知識,要善于深刻地把握教材,把新舊知識有機地銜接起來,如識字教學中以基本字代合體字、形近字比較、同音字歸類等,句子成分的分析與擴句、縮句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5.利用遷移規律培養學生的興趣
遷移可用于動機的培養,也可以用于興趣的培養,如句子的仿寫,作文片段的仿寫、續寫,請假條的書寫,課外活動中板報的編輯等,都可以使他們逐漸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 在教學中潛移默化,依托教材,授之以漁
1.整體把握,巧用信息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閱讀課文后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說,則要注意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2.確定區域,圈點批注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課后思考題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內容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養成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3.抓住關鍵詞句
離開了原材料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問題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三 挖掘語境,聯系上下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多數學生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就需要在挖掘語境,也就是在聯系上文這個細節中下工夫。
1.字不離詞
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時,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中的“道”,指道路;“志同道合”中的“道”,指道理。“和盤托出”中的“和”,指全部;“和風細雨”中的“和”指宜人的東西。
2.詞不離句
在綜合閱讀中,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主要是一詞多義現象。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他收到遠方朋友的一封信”中的“封”是作量詞,用于裝封套的東西;“密密層層的樹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中的“封”是封閉的意思,表示枝葉繁多。再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見教”,稱“岳父見教的是”。在文言文中更是常見的。
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
也即,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不知所云。
4.段不離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有偏差。
在教學中,只要教師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并授之行之可效的技巧,那么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將不再是紙上談兵了。
一、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轉變教育方式,提高課堂活躍度,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自由、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于設疑,敢于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中學生語文閱讀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閱讀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據實地調查發現:學生平均每周的看書時間竟不到十個小時。學生看書的時間為何少得如此可憐?
(1)大部分學生認為現在學習就是為了應試,而且考試科目較多,因而沒有時間閱讀。這難能可貴的十小時也是經過學生千辛萬苦才擠出來的。
(2)學生主動性缺乏。據調查,74%的學生表示大多數只看些娛樂性書籍,還有一些同學認為網絡和電視就可以滿足日常的需要。7%的同學認為花大量的時間看“閑書”浪費了學習時間,更有甚者認為讀書只要讀好語文課本就可以了。
(3)學生自身無法認清閱讀本身的意義。雖然當下大力地宣傳素質教育,但試題依然從課本中來。“聰明”的學生怎會浪費時間來做一些“無用功”呢?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1.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進行閱讀教學,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將提高語文綜合閱讀能力作為主旨。在實踐環節上,比如整體感悟、體驗情境、品味意蘊、賞析語言等環節上,借助幾種常用的閱讀技巧來多角度把握課文,并且同時展開對文本的研討和鑒賞為主的深度閱讀。帶領學生開展貼近生活實際的閱讀活動,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以調動學生體驗生活的積極性,從而開展閱讀。
2.改變策略,從文本出發,鼓勵學生多與教材“溝通”
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多讀書,語文課更是要讀書的。要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走入“文字”的世界,體會文字的美,真正地學習“語文”。
在課堂教學的順序上,遵循“學生先學,教師后教”的原則。學生帶著課前自學和互相交流中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和疑惑,走進課堂,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為他們解答,循循善誘。這才是中學課堂最理想的狀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閱讀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起點,是一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反復品讀文本,邊讀邊思考,勾畫圈點,做讀書筆記。然后開展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通過互相交流、質疑、思辨,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開拓能力。“創新”應建立在自主研討的基礎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本的某方面聯系起來探究,通過深入比較,總結出和參考書上不一樣的觀點。這種“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新”的模式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授課模式。
4.注重誦讀
帶領學生誦讀優美詞句章段,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有意識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審美品位和欣賞情趣。用量的規定,參照課標及教材推薦的篇目,要求學生誦讀。
四、總結
運用閱讀法進行閱讀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在讀書過程中,善于博采眾長,切忌生搬硬套。②閱讀過程中,要善于總結摸索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③世界上沒有一種萬能的讀書方法,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探尋、摸索,方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閱讀方法,不是機械地讓學生閱讀,而是開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和價值觀念。在中學時期,開展對學生閱讀的訓練,對培養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和個人品質,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體育 問題學生 身體素質
“德智皆寄予體”,健康是一切素質的生長點。與和其他任課老師的交流不同,“問題學生”和體育教師的交流不像坐在教室舉手發言里那么死板,氣氛也不是那么嚴肅,并且和老師之間交流的機會也多。針對這一情況,體育教師應該如何保障體育課堂教學順利的進行,并且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存在的問題
“問題學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對體育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清,對體育的興趣僅停留在對結果的需求上。
(二)缺乏足夠的情感體驗。由于體型較胖、力量較差等原因,導致體育成績較低,體驗不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這些學生主動進行鍛煉的積極性不夠,體育運動能力較差。
(三)意志品質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對持續時間較長、單調的項目(如長跑等)難以堅持。缺乏勇氣,擔心練習中出現傷害事故,練習時束手束腳,不夠勇敢。
(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因性格內向,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性較差,有時舉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難而退。
(五)心理矛盾,情緒不穩。“問題學生”一班有自卑、逆反、閉鎖、放縱等不同類型的心理特點,他們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并時時處于矛盾之中,對周圍的教師和同學有恐懼感和對立情緒,意志薄弱,自制力較差。
(六)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惰性思想也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方面。個體的差異是受到遺傳因素影響的,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認定自己的運動能力差,身體素質不好,難以達到教學所要求的目標,因而學習中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
二、幾個方法
(一)課堂教學要力求保鮮。鮮在:教學內容多樣化、興趣化、循環化、生活化、層次化、人文化、地域化、持續化、有效化、互動化、嫁接化、終身化。
(二)要立體裁剪,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正面引導。充分考慮“問題學生”特殊的心理狀態,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要多鼓勵表揚,從肯定成績入手,引導其克服困難,要以學生為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問題學生”在學習掌握動作技術時,往往付出了極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失落感,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不要輕易給他們戴上“問題學生”的帽子,不要隨意批評、指責,而應對他們倍加關心和愛護,與他們交朋友,對他們寬容但不能放縱,嚴格但不能苛刻,喚起他們獲得對成功的渴望,促進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術。發揮他們在某一方面的興趣、特長,善于抓住轉化的時機。
(四)團結協作,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模式。教師要增強自身的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真正關心每一個教育對象,承認每一個個體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五)培養良好的合作與交往能力。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可能引起焦慮,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創造興趣,鍛煉其意志和毅力;合作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競爭與合作是激勵學生發展的兩種機制,它既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又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六)及時評價,耐心指導。學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有的是由于技術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體素質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癥結之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在教學與管理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該以表揚為主,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在體育課堂上,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十分可行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然后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表揚。
(七)要開展不同年級中的互動,家長、學校、學生、社區聯手以及體育教師與心理、校醫聯手活動,耐心施愛。給“問題學生”開出合理的運動處方、營養處方以及醫藥處方。
(八)建立小組合作卡、運動達標卡、評價卡等。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6-023-01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學生隨著“學齡”的增長,要問的問題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問題。教師當中也有一種現象:認為要作一名好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都“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后留下疑難。這勢必導致教師對所講內容的每個細節都作詳盡的解說,占去了絕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因而學生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及提出問題的空間。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硬把學生的思路套入預想的教案中,對超出預想的問題不予正面回答,使得提問成了引學生入“洞”的“圈套”,從而淡化了學生提問的意義。長此以往,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弱化,嚴重阻礙了提問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研究的重點。
二、概念的界定及意義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從而達到激發求知欲望和活躍思維的效果。
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個學生養成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有權力和能力提出新見解、發現新問題。這一點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學生克服迷信和盲從,樹立起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上的問題下放給學生,提倡把“提問權”還給學生。
三、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與實踐
1. 激勵學生多交流,提高說話水平 會說話,會處事,會做人是一個人成功的三個基礎,而會說話占據首位。農村人說話一般不講求有多高的水平,但學生學習語文就是要提高說話的水平。學生要意識到通過語文學習可以使自己說話更文明,更有邏輯,更有層次。我要求學生有意識鍛煉自己說話的能力,課內課外,普通話方言,都要做到話語自然,用詞得體,用語流暢,公開場合發言要聲音洪亮。
我鼓勵學生利用一切機會與他人交流發言。課堂內,主要鍛煉學生在公開場合發言的能力。上課兩分鐘時間給學生發言,排輪次,一節課一名學生,發言內容自定。小組討論問題每個人都要發言,發言前把發言提綱簡要地寫在記錄本上,聽取別人的發言,重要的或獨特的迅速記錄,在別人之后發言與別人重復的不說;班內交流小組討論成果,由小組人員輪流,以便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 課外,我每天確定話題讓學生交流觀點。要求學生堅持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支持自己的觀點。內容包括對國內外重大時事、重要人物的看法,對身邊人和事的看法,理想追求,抨擊時弊、情境描述等等。
通過“會說話”活動,一是加強了語文實踐,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用途,二是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從而對語文產生一定的興趣。
2. 引導學生多寫作,提高寫作興趣 學生怕寫作文,尤其是農村學生。躲著作文不是辦法,少寫或不寫都不能解決問題。魯迅曾經說過:“文章是練出來的”。我引導學生多寫,號召學生戰勝困難,戰勝恐懼,把自己應有的水平發揮出來。
我要求學生寫周記和每兩周一次的課堂作文。鼓勵學生寫日記,但不做檢查。周記每周一下午放學前做交流,小組內交流或者小組之間交流,看過的同學給出印象分。周記要求只有一個:在內容、形式、主題方面的二級指標中,至少追求一個優秀。比如內容貼近生活,語言通順或有精彩句段,中心明確等。體裁不限,讓學生自由發揮。課堂作文一般三節課,第一節布置內容要求,做寫作提示,學生寫出提綱,課后觀察構思;第二節利用5分鐘修改提綱,然后當堂完成寫作,下課收交,課后交流評議,小組內共同給出優良中差的等次,有些特別明確的地方還可以下一定的評語;第三節課在我批改之后,小組再評議,我補充評議,然后推選出小組優秀作文全班交流,每次作文選一到兩篇在班內“作文展覽”欄里展出。
“文如其人”,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寫出好作文,必須修練自己的品行。一個人的理想性格往往反映在他的文章之中,所謂心跡的流露,就是這個道理。
我鼓勵幫助學生發表優秀作文。幫助他們打印材料、投稿,失敗時幫他們樹立信心。只要有同學發表作文了,就會起到積極作用,調動全班同學的作文積極性。
3. 課堂教學求生動,提高學習趣味 語文課堂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我的語文課教學,在完成三維目標的過程中,特別注意生動性。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注意抓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教師的講課注意“新”,學生的交流注意聯系生活。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做心靈的溝通。教學語言追求生動幽默,教學活動追求靈活有效。
4. 督促學生做積累,提高語文成績 提高語文成績不是一夕一朝的事,貴在平時積累。我認為中學生語文積累要抓三個方面:詩文背誦、作文素材和學習方法。
農村學生課堂之余學習時間不多,因此,詩文背誦主要放在自習課上進行,適當利用課堂和課外;作文素材積累主要讓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思考,準備專門的作文素材積累本,隨時記錄,課外閱讀是必要的,我要求學生每周必須到圖書室借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并記住大概內容,讀完后將大概內容記錄在作文素材積累本上;學習方法主要在課堂上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