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4 10:27: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影像醫學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正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使課堂教學活動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教師角色也隨課程所建立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定位。今年是鹽城市實施蘇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第三年,我們有幸伴隨一屆學生從八年級學到九年級,從學習、實踐到適應,體會并見證了物理新教材學校一線的教育、教學活動。現就切身經歷,談談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一)由重“苦干”向重“巧干”轉變
傳統的物理教學,過于注重教師的教。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傳統教學要求教師“苦干”,忽視科學的“巧干”。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一個知識點,教師可能要精心地為學生設計若干個不同花樣的題型,讓學生去做、去練。這樣學生整天埋在“題海”中,而教師則沒日沒夜地批改作業和試卷。這樣形成了教師“爭分奪秒”,學生“起早貪黑”的局面。教師經常埋怨工作太“辛苦”,而學生卻深感學習很“疲憊”。而現代社會講究的是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怎樣才能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呢?
首先,教師的頭腦中要有新課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教學大綱。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認真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便于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情境。
其次,要研究新課程的教材,做到腦中有本。新教材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教學過程以活動為主線,以科學探究為方式,要求教師不但要講解,而且要示范,學生不僅要聽講,而且還要動腦想、動手做,通過師生互動、增強師生間的交流,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真正實現了學生為認識主體的教學要求。
最后,還要研究所教的學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師不要總以成人的思維和視角來看待和教育學生(一般是未成年人),要“平視”學生,以“學生的生活”來開發學生的智慧。事實上,過多的作業只能能磨滅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磨滅學生的銳氣和熱情。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呆的時間越長,就越來越漠視紀律約束,反應就越來越遲滯。老師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來組織教學,花更多的時間尋找花花綠綠的東西來刺激學生的感觀,從而導致又一輪惡性循環——學生倦怠萎靡,無精打采,對學習越來越膚淺,越來越不能沉浸在字里行間。
(二)由重 “教”的表演向 “學”的指導轉變
傳統教學是教在前,學在后。上課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是聽到教師的、少數優生的聲音,缺少大多數學生的參與。教師過于重視教學行為的演示,教學只是教師的課堂控制和個人的表現。如過去課堂評價注重語言的流利、板書的整潔、舉止的大方、時間的控制等。使教學過程成教師單方面的表演過程。學生成了“觀眾”和“配角”,課堂成了忽視學生存在的教師單方面活動。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現象十分嚴重。學生長期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學習主動性逐漸喪失。這種以“教”代“學”的教學,極不利于學生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而新課堂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的場所。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過程。這個過程要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是組織者、促進者,作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與學生共同成長。新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互動程度、水平和互動方式、成效。新課堂的活動化和探索性,使課堂的重點由“教”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要表現者。
(三)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傳統教學關系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做。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教師是控制者,處于居高臨下地位,這種教學關系使師生之間不能進行平行平等的交流、溝通。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存在兩個心理過程:一個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可能成為合理的學習過程。而傳統教學往往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這是造成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而師生交往、互動要求教師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實現在課程生態環境下與學生“對話”,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傳話”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讓課堂在師生的積極互動中創造出新的智慧來。
傳統意義上的師道尊嚴已慢慢轉化為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具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風、寬容的態度、真摯的愛心和悅納學生的情懷。
(四)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一個真正有遠見的教師,不在于機械盲目地模仿某一種權威教學模式,而在于能博采眾家之長,在廣泛吸納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發揮個人優勢,大膽創新,從而形成具有個性的教學風格。
教學方法最忌“千人一面,百課一法”。要想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樹立特色意識,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教學沒有個性,學生難以得到個性的發展。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方面因循守舊,不敢大膽改革教學,放不開手腳,教學沒有個性,常常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強調知識,忽視能力培養,學生被嚴密控制在教師自身掌握的智能結構之內,被考試所束縛,這無疑是對學生個性的禁錮。
教學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和使用上。當前多數教師是“教教材”,而新課程體現要求教師“用教材教”。這是因為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而教學就是要使課本上知識“活”起來。故教師要針對教材、學生等方面的特點,進行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
其次,教學創造性還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每種教法各有利弊,這就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材的編排、加工、博采眾長,創造性地運用,切忌模式化。教師要當好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再次,教學創造性還體現在個性教學風格上。優秀教師的教學魅力就是來自于自身的創造性。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還要善于學習、積累、總結,并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教師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就不能墨守成規,要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實現教學“模式化”向“個性化”的轉變。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專業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現代教師要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新課程理念、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走進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課程。
二、新課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
傳統教育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以知識傳授為主,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成了灌輸知識的“水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不夠,忽視了“人”的發展。新課標要求教師樹立以人為本和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服務理念,呼喚人的主體精神。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有個性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主人。使學生既可掌握知識,又能陶冶情操,更能培養智力和能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教育更具人性化,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物理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有一個突出的特點,由重知識傳授向重人的發展轉變就是以活動帶動知識的學習的技能的培養,把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物理技能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實施物理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物理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真正體現了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
我們在使用物理新教材過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方面,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聲現象”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聆聽各種聲音,然后讓學生運用手邊材料制造出不同聲音,體會聲音的產生原因,辨別聲音的特征,體會聲音的傳播,繼而討論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整節課自然而親切,學生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的交流和討論時,學生們的回答讓我們大開眼界,有些回答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使我們不得不感嘆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生豐富的知識面和不斷的創新、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密切聯系社會熱點,有機結合物理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意識。新教材將社會熱點事件與物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為物理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非典”、三峽水電站、“神舟”飛船、磁懸浮列車、納米技術、“溫室效應”、“熱島現象”、光污染、核能開發、超導及現代通信等社會熱點問題在物理課堂中的出現,符合初中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特征,他們樂于接受,易于接受,還能激發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13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4-005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Model Rabbits JIA Cui-na1, LI Lei-yong2, TIAN Yue-feng1, QIU Qiao1, WANG Ju1 (1.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619, China;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s;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quantity-effect difference. Methods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3 Zhuang group, 5 Zhuang group, 7 Zhuang group.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was used to make herbal-cake, and was put on Shenque (RN8), Guanyuan (RN4), and other acupoints, once for every other day, 10 times in total. Venous blood was taken on the next day after finishing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blood cells series and IgG, IgM, complement C3 and complement C4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levels of WBC, NEU, RBC, HGB, HCT, PLT, IgG, IgM, and complement C3 of mode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levels of LYM and MO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moxibustion; cyclophosphamide; blood cells; immunoglobulin; rabbits
隔藥餅灸是將艾灸、藥物、穴位三者有機結合,將藥餅放于穴位上進行艾灸,藥物和艾絨的藥性通過穴位、經絡輸布滲透并深入體內,發揮藥物歸經的效能。從古代醫家對灸量的沿革、應用、施灸規律、量效關系[1-3],到現代研究者總結不同灸量對不同系統疾病的影響,以及灸量如何準確控制等,都關注到艾灸量這一重要的變化因素在艾灸療效中的關鍵作用[4-5]。本研究從量效角度出發,觀察免疫抑制模型兔在施以隔藥餅不同艾灸量后血細胞和免疫分子的變化,分析不同灸量所產生效果的差異,為臨床應用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新西蘭兔50只,3月齡,體質量(2.5±0.3)kg,雌雄不限,太原市小店區豐澤園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動物合格證號SCXK(晉)2015-0003。飼養于溫度20~25 ℃、相對濕度50%~70%環境。
1.2 藥物、艾條和儀器
注射用環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312;0.9%NaCl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批號20140521;艾條,南陽臥龍漢醫艾絨廠。血細胞檢測儀(美國雅培),體液免疫檢測儀(美國貝克曼)。
2 實驗方法
2.1 分組
將50只新西蘭兔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和隔藥餅灸3壯組、5壯組、7壯組,每組10只。
2.2 造模
參照文獻[6]方法。經過前期預實驗,對給藥劑量和時間略作調整。實驗動物適應性飼養7 d,除空白組外,其余4組每日上午腹腔注射生理鹽水稀釋環磷酰胺60 mg/kg,空白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連續7 d。
2.3 藥餅及艾柱制備
將六味地黃湯藥物按組方8∶4∶4∶3∶3∶3的比例混勻,打碎成粉末,過120目篩備用。臨用前用75%乙醇調勻,軟硬適中,制成直徑1 cm、厚0.3 cm的藥餅。取艾條中艾絨,制成底徑0.8 cm、高0.5 cm的圓錐形艾炷備用。
2.4 艾灸
選取神闕、關元、足三里(雙)、脾俞(雙)、腎俞(雙)8個穴位。穴位定位參照《實驗針灸學》[7]。造模完成2 d后,將穴位處的毛剪去,施灸時先將動物固定于兔臺,藥餅置于穴位上,艾炷置于藥餅上,線香點燃,燃盡更換,3個治療組根據不同分組每穴分別連灸3、5、7壯,隔日1次,共灸10次。
2.5 指標檢測
治療結束后次日,將動物麻醉,腹腔靜脈采血,觀察外周血細胞變化,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補體C3、C4。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8.2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4 結果
4.1 隔藥餅不同灸量對模型兔血細胞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NEU)、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PLT)顯著降低,淋巴細胞(LYM)、單核細胞(MONO)顯著升高(P
4.2 隔藥餅不同灸量對模型兔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IgG、IgM和補體C3顯著降低(P
5 討論
隔藥餅灸較單純艾灸增加了藥物的作用,使艾絨在燃燒時產生溫熱,促進機體對藥物的吸收,通過經絡的滲透輸布,發揮藥性歸經的效能,從而作用于機體各臟腑組織,提高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六味地黃湯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為經典的滋陰補腎方。研究發現,該方能提高正常小鼠脾臟巨噬細胞的功能,提高紅細胞免疫功能,對淋巴細胞免疫有增強作用,從多方面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還可明顯增強體液免疫功能[8]。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隔藥餅灸不同年齡人群對血細胞有顯著調節作用,可增強紅細胞CD58的高表達,提高機體免疫力[7]。動物實驗也表明,隔藥餅灸較單純艾灸更有效調節外周血細胞、CD4和CD8以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態[9]。
灸量是影響灸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古至今灸量都是中醫家關注的重點,古代醫家注重辨證施灸,結合患者病情特點、年齡和施灸部位等不同因素,對患者施以不同的艾灸量。《外臺秘要》卷三十九:“灸風者,宜從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從多以至少也;寒濕者,宜從多以至少也。”較全面認識到施灸用量的規律和施灸足量的判定方法,同時闡述了不同施灸用量的適應癥和不同施灸方法的用量特點[2]。現代學者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總結了不同灸量對不同系統疾病的影響,提倡加強對灸量的研究和創新,促使灸量的應用更加客觀化和標準化,為臨床應用最佳治療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4]。
灸效的產生必定需要一定量的積累,但并非灸量越大效果越好。這可能與機體自身機制相關,機體的耐受程度是一定的,對艾灸產生熱力的吸收有一定限度,當未達到或剛好達到自身機體的閾值時,產生的效果就會隨著灸量增大而增加。有研究表明,隔藥餅灸不同灸量治療寒凝型原發性痛經,灸量越大所取得的效果越好[10];不同灸量艾灸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取得效果與使用灸量成正相關[11]。當超出機體自身耐受的閾值時,其敏感度下降,所取得的效果就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有研究發現,不同灸量懸灸哮喘大鼠模型,結果懸灸15、30、60 min的效果呈遞增趨勢,而懸灸2 h與懸灸1 h的效果相當[12]。另有實驗觀察,對克羅恩病大鼠模型施以不同灸量發現,艾灸15 min和25 min的效果均好于艾灸5 min,并且兩組的效果相當[13]。由此看出,灸效并未一直隨灸量的加大而增強,合適灸量就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另外,臨床上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體質、部位等因素,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灸量,以獲取較佳治療效果,避免灸量過度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組WBC、NEU、RBC、HGB、HCT、PLT、IgG、IgM、補體C3較空白組顯著降低,LYM、MONO顯著升高,提示免疫抑制動物造模成功。不同灸量隔藥餅灸的3個治療組對免疫抑制兔的血細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調節作用,由于灸量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有所差異。隔藥餅灸3壯組雖然提高了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但其效果總體上與隔藥餅灸5壯組和隔藥餅灸7壯組相差較多。隔藥餅灸5壯組和隔藥餅灸7壯組效果相當,血細胞分析中隔藥餅灸7壯組的效果優于隔藥餅灸5壯組,而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系統檢測顯示隔藥餅灸5壯組的效果較好。適度的灸量可以獲得較佳的效果,而效應持續的時間將是我們后期實驗探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紹華,符文彬.《備急千金要方》灸法灸量應用淺探[J].中醫雜志, 2011,52(9):803-804.
[2] 白樺.基于古代文獻的艾灸灸量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3] 王巍,潔.從古今文獻探析透灸法的原理及適應癥[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3):195-197.
[4] 口鎖堂,吳煥淦,劉慧榮,等.灸量的認識及意義[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8,26(5):935-937.
[5] 蔣國慶.淺淡溫和灸的灸量[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11):37.
[6] 張敏,李旭廷,曾富強,等.當歸補血湯對環磷酰胺所致家兔血細胞減少的影響[J].四川畜牧獸醫,2012,39(12):19-23.
[7] 郭義,方劍喬.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407-408.
[8] 徐瑤,馬健,樊巧玲,等.六味地黃湯對大鼠燙傷后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0,6(2):31-34.
[9] 田岳鳳,李雷勇,王軍,等.隔藥餅灸對不同年齡健康人紅細胞CD58表達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0(11):933-935.
[10] 姬樂,陳日蘭,周麗晶,等.隔藥灸不同灸量對寒凝型痛經的IL-4、IL-10和IFN-γ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9):4-7.
一、營造有利于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環境
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新型教學環境,使數字化教學方式成為增強美術教學效果的新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將傳統教學方法解決不了的難題變成現實,進一步為學生創設奇特的藝術實踐情境。計算機輔助教學恰好能夠提供這種條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優勢,使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和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揮。它具有多變換的優勢,不僅可以擴展認知領域,提示教材內在的邏輯關系,教師還可以多變換地講解、提問、設疑,啟發學生勤于思考,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潛能。在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創新意識是一項集科學性、系統性、長期性、連續性和艱巨性于一體的教育任務,創新意識存在本末、輕重、緩急之分,在美術過程中要把總結與反思當做培養創新意識的出發點,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深刻分析當前美術教學的綜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創新教育與教學實踐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弄清問題的根本原因,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才能真正確保未來參與實踐的創新能力和素質。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美術教師應利用計算機與生活、計算機與社會、計算機與環境及趣味活動等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計算機輔助教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指導理論、不同的課件設計原則。中學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計算機的應用需要根據理論的指導原則將課件定位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等方面,在中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還要展開小組討論,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美術教學。教師可結合生活實踐設計一些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情境、動畫和不同的問題,然后引導同學們共同探討其中的核心問題,讓他們暢所欲言,大膽想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提的問題精巧而不多,但同學們說得多,互相討論得多,老師要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奇特問題,給予耐心解答,對同學們的熱情予以鼓勵和表揚。同時將計算機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途徑,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素質,實現最終目標,為優化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二、開拓想象空間,激發創新意識
教師在按照教學大綱執行教學任務時,自身素質一定要強,業務水平要高,能給學生營造有利于促進能力培養的想象空間,教學內容能當班做完的不推到下一班,能盡快做完的,不拖沓做完。讓那些不愛交流的學生盡快熟悉環境,讓他們很快能看到一個溫馨而有趣的生活學習環境,這是美術教師的重要責任。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建和諧溫馨的生活、學習環境,引發學生自由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對難題的能力。無論干什么工作,思想態度決定一個人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能,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美術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而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和諧環境。語言交流是構建和諧環境的心理基礎,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根本,只有基礎牢,一切效果才有保障。所以,確保基礎扎實,工夫一定要下到實處。美術教學中為學生創造適宜環境,需要教師以民族文化精神為核心,加強創新精神的培養,以提高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宗旨。
三、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總之,在美術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美術實踐能力,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勵下,積極開拓思維。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教學需要借助許多條件,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多方式、多順序、多途徑地提示認知對象,進行思維訓練,以啟發學生快樂生活、快樂學習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本質需求,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確定每一次具體教學活動的主題內容,并且一定要利用計算機創設與主題相關的文化情境。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有效的信息資源收集、優質課件設計,對本次教學活動所需信息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力求計算機信息資源在本活動過程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教師應該明確并且想辦法突破重點和難點,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興趣,使他們的知識積累趨向趣味化。數字化信息技術有利于把圖、文、色按照奇特的設想構建出理想的美術載體,創作更好的美術作品,根據教學需要對新媒體技術進行高效率、多角度的開發利用,更加有利于突破傳統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切難點,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大膽創新,實現傳統教學實驗中無法實現的美術教學理想,這樣的教學實踐有利于學生對一些復雜的美術規律進行科學探索,有利于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結合美術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教學手段,以學科整合為美術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構建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生活、學習空間,利用多媒體技術繪畫作為輔助現代美術教學的新探索,推進美術教學現代化進程,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美學欣賞能力,美術教學在教學改革創新等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秉秉.淺談新形勢下美術教師素質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
[2]陳以軍.美術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1).
一、師資隊伍的建設
現代化的影像診斷思想一改傳統的平面式思考方式與靜止的形態學分析方法,強調形態與功能的統一,靜止與變化的協調,使立體辨思及析因意識等成為主導觀念;體現著現代科學思維模式的系統性、橫斷性、精確性及綜合性等特點;要求式們必需對影像多視角地認知、全方位地把握;要求我們有更加堅實、寬厚的知識結構。要達到這一要求,首先應有一支符合這一要求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高級人才。老一代放射診斷學的老師,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努力,已成為本專業的專家和教授,但面對各種高新技術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和發展,仍感到力不從心,落后于形勢,存在著繼續學習和知識更新的問題。目前從事醫學影像專業的醫師(教師),畢業于醫學專業,對醫學影像學的知識掌握甚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實踐,才能適應日常的醫療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通過攻讀研究生或派送到國內外有技術特長的單位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逐步成長為醫學影像人才和具有培養高級人才能力的教師。
另外,實驗室的建立和完善,對于影像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的進行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驗室里,施行各種科學實驗、建立醫學影像學模型、驗證科學假說,通過各種科學實驗研究的綜合、歸納、判斷和推理,變未知為已知,變知之較少為知之較多,從而充實提高教師認識世界的能力和學術水平,逐步使教師從“經驗型”轉向“科學型”人才,為醫學影像學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提供良好條件。
二、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培養
1993年,我校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在學生人學前,我們便組織教研室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參考國內兄弟院校開辦本專業的經驗,擬定出我校對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一)培養目標
國家教委要求醫學影像學(本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工作的臨床醫師。1990年4月25日衛生部醫政司第27號文件指出:將一部分具備條件的醫院放射科由醫技科室改為臨床科室。這意味著放射(影像)科室由原來只承擔疾病診斷,轉變為既診斷又治療疾病的雙重功能,這與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是一致的,這是形勢發展向我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樣,我們所培養的新一代影像學醫師,不應單純滿足于診斷疾病,而應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了解疾病的性質、范圍及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病變所處的階段,如何選擇與制定治療方案(手術、介入與內科治療等),病人的預后如何等等。我們認為,醫學影像學人才的培養具有知識面廣、實踐性強、培養周期長的特點,應該根據自己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既重視實踐,又不輕視理論。
某一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以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疾病涉及腎上腺、腎臟、前列腺、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醫生的臨床診斷思維在形成過程中除了應具備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方法。疾病是一個客觀事物,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即對疾病的認識,都要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臨床診斷要經歷初步診斷、會診、確診等幾個階段,這個過程是泌尿外科醫生對所獲得的泌尿系統疾病信息進行臨床思維,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最終將信息形成疾病診斷的過程。正確處理醫學影像高新技術與臨床診斷思維的關系醫學影像高新技術使外科醫生的視野擴大了,并克服了過去臟器診斷的模糊性。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為腎臟等腹膜后器官檢查的重要工具,而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在各科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診斷水平。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進步,不但使醫生得到了對疾病的深層次認識,也使其對臨床思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它集計算機、物理學、生物工程學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數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層技術可以對局部較微細的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對臨床產生深刻的影響。事實上,診斷手段越先進,越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越要求影像專業的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所以,面對大量的影像高技術參數,臨床理論思維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和臨床水平。
在疾病診斷過程中,處理好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關系
王霄英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功能成像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中華放射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副主編。自1998年至今,已先后發表署名科學論文150余篇,承擔多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研究基金。
8月16日,《e醫療》就北大一院的醫學影像三維實踐、醫學影像科與臨床科室的關系、三維影像今后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對王霄英進行了專訪。
前列腺癌和肝癌的三維應用較多
| 貴院的三維影像應用有哪些?
王霄英:我們做前列腺癌輔助診斷挺多的,醫院有國內最大的前列腺癌數據庫,甚至可以做到把某個地方發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標志在腺體的三維圖像上,這對外科醫生引導穿刺特別有幫助。
我們醫院的泌尿外科比較有特點,在臨床外科里實力比較強,他們要求每個腎癌病例都要進行三維重建,有一整套嚴格的對腎癌進行三維重建的要求:重建哪幾個解剖的位置、重建哪些血管和腫瘤的關系等。
另外,應用較多的還有普外科,他們經常需要影像科配合做肝臟的三維重建。我們醫院在進行較大的肝臟腫瘤切除之前,都會要求根據CT斷層圖像做一個三維重建,以選擇切除不同的肝段及血管,我覺得這個也蠻有特色的。
| 臨床科室如何查看醫學影像科的影像?可以實現三維影像傳輸嗎?
王霄英: 二維圖像是通過PACS查看的。我們醫院有兩套服務器,一套是醫學影像科自己用的,能力比較強一些,存儲量也比較大;另一套是用于臨床瀏覽的服務器,存儲三個月內所有的臨床圖像,臨床醫生有查看自己科室所有患者影像資料的權限。
具體到三維圖像,最早是臨床醫生到我們科室來看,后來他們要求我們做好了傳給他們,但是我們現在用的機器只能存儲二維影像,所以傳輸的還只是靜態的二維圖像,暫時沒辦法實現三維影像的傳輸,雖然臨床醫生很希望我們能這么做,但是他們會定義幾個標準位置給我們,我們會跟臨床科室溝通,告訴他們冠狀位怎么看,軸位怎么看等。
三維影像改變醫療服務模式
| 三維影像能帶來什么好處?
王霄英:三維重建給外科大夫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他們關心病變組織能不能切除、怎么切除,三維重建就是告訴他們這些的。
我們醫院的呼吸內科開展了一項新業務:用呼吸內鏡把肺氣腫的病變部分進行切除,切除之后剩余的肺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進行收縮,這樣患者的肺功能會保持得很好。這個手術非常依賴CT三維重建,以確定病變區域的支氣管以及與周圍血管和組織的關系。進行這種手術前,呼吸內科主任往往會親自到我們科室來,對如何重建三維圖像提出要求。由于有了三維重建,呼吸內科的醫生開始用外科方法進行治療,這可以說是開拓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此外,三維影像也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有了三維影像,患者和家屬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病情,醫生省去了很多解釋工作。而且,對醫生更信服的患者的依從性會大大提升,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治療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我覺得,三維影像后處理會改變整個醫療服務的模式和理念。
MDT已成常態機制
| 貴院是否有多學科團隊機制(MDT)?
王霄英:在接受你采訪之前,我和泌尿科主任、放療科主任在給一個前列腺癌患者做會診,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多學科團隊。我們科參與更多的是跟隨臨床科室一起查房,有時也會安排某個具體疑難疾病的會診。醫學影像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跟疾病有關,有時候我們主要是去學習、交流,學習臨床醫生怎樣更好地處理影像報告;有時候醫學影像科的角色會非常重要,如果醫學影像科醫生不參加會議,臨床醫生甚至無法進行討論。
我要求我們科的每一位醫生必須給自己定一個方向。影像科醫生在跟所配合的臨床科室溝通的時候要帶著兩個任務:一是要向他們提供醫療影像服務,二是帶回臨床科室的需求。然后我們會根據臨床需求進行不斷的學習和改進。這種做法很早就開始了,現在科室更加明確了這項工作內容。
| MDT給醫學影像科帶來了哪些改變?
王霄英:醫學影像科以前是按設備分組,而按專業分組才是國際趨勢。我們科室是從2009年7月開始進行專業分組的,大家對自己專業方向的定位開始逐漸清晰起來,讓深入研究業務、提高業務水平成為可能。
信息共享是大勢所趨
| 醫學影像科能為臨床科室提供什么?兩者理想中的合作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王霄英:今年5月份我去美國參加ISCT年會的時候,斯坦福大學醫院的一名醫生在演講中舉了一個例子:醫院的臨床醫生根據一張CT片子和診斷報告(影像和報告的質量都很高)做了一個處理的決定,而經過由醫學影像科醫生參加的多學科團隊(MDT)討論后,50%的臨床醫生改變了治療方案。雖然是同一張片子、同一份報告,為什么在討論前后的結果如此大相徑庭?事實上,很多信息并沒有在診斷報告里寫出來,臨床醫生也沒有從影像中看出來,而這些信息往往會對治療方案的制定產生很大影響。
醫學影像科和臨床科室的密切配合無疑會提升診療準確率,不僅能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更能讓患者直接受益。
醫學影像科的醫生應該更緊密地與臨床醫生進行合作,但是醫學影像科醫生的理念目前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阻力,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醫學影像科醫生都愿意把影像資料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醫學影像科醫生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診斷水平而不是影像資料,分享之后必然會得到臨床醫生的積極反饋,這對提升醫學影像科醫生自身的水平肯定也是有幫助的。只要醫學影像科醫生意識到這一點,就一定會把影像資料拿出來分享,這是一個趨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PACS應附加更多功能
| 貴科在信息化方面今后有什么要提升的部分?
王霄英:如果沒有PACS,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分組。分別用臨床瀏覽器和我們自己科室的PACS查看影像,明顯能感到后者更強大。我覺得基于PACS或者網絡的后處理工作站特別重要,對提高專業特別有幫助。
此外,我們的PACS只有最基本的3D能力,醫學影像科高級工作站的很多功能,比如功能成像等都沒辦法在PACS上實現,臨床瀏覽自然就無法看到。如果要看的話,必須先在CT、MR的后處理工作站上處理完再推到PACS上去,而處理得好不好完全取決于當時的操作人員(通常是研究生)的能力。
臨床醫學影像技術診斷規范化是為了讓醫學影像臨床診斷達到一個全新的標準,通過合理、有效的運用醫學影像檢查手段對臨床診斷水平做進一步的提高,醫學影像技術規范化要求檢查項目要根據現有設備和儀器條件合理的進行開展,在保證質量標準的前提下以最短時間達到相應的水平,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率,杜絕漏診、誤診現象的發生,對患者的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但就目前我國廣泛的地域分布情況來看,各地區醫療設備不完善,導致在不同地域醫院的醫學影像技術在水平和設備上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即使是同一所醫院也存在這多種型號設備搭配使用的情形。為了進一步提升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且易懂、易理解的診斷依據,對臨床醫學影像技術的規范化診斷建設加強就刻不容緩了。
1 岳普湖適時提高醫學影像操作人員素質
由于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臨床醫學影像診斷設備也在不斷的淘陳出新,且更新的周期也明顯縮短了,醫學影像學作為高新影像學設備中的一員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設備的不斷更新其運用知識范圍涵蓋的面積也就會隨之增加。在使用設備的過程中其性能、工作原理會涉及到許多廣博的計算機領域知識和工程學領域的知識。換個角度說,也就是要將開放的、多元化的醫技理念融入傳統的工作模式當中去。
新的醫技理念的樹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運用一切工作閑暇時間對自身英語的寫、讀、聽、說、翻譯能力進行穩步而快速提升。醫學影像數字化設備的操作使用提示、部位選擇、界面顯示和投照方式加上后期的處理內容無一例外都是以英文顯示為主,英語既作為一門基礎也是醫學影像規范化操作的工具,此外,隨著我國的醫學事業與國外的接軌,與國外的學術交流也會愈發的頻繁,技術與設備的更新周期也會越來越短。只有堅持不懈的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才能做好圖像處理功能等相關方面的應用和開發,科學、高有效的發揮新設備的作用。
1.2 增加自身學習知識領域,對一些有關計算機信息技術、IT網絡的專業和通俗刊物進行篩選性的學習和閱讀,了解一定的網絡的運作模式,對醫學影響技術中圖像的攝取、刪除、處理、傳遞、儲存和打印等相關概念要做到徹底的掌握,并在與網絡和編程工程師合作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2 醫療影像系統的組建
醫療影像科作為醫院的醫技科室,將患者和臨床科室緊密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可簡單的理解為病人和影像室檢查報告單的回復和臨床科室申請單的請求。影響工作室從接收到申請到反饋檢查結果報告單是要經歷一個有序的過程。
建立和臨床應用影像網絡工作系統的有效進行,既可將患者的病歷進行數據化儲存,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診斷水平,從而減少醫患糾紛,將公開、透明的理念滲透到就診順序中,使就診服務更加人性化,從而進一步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提高,對組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醫學影像網路的建立使醫療信息共享真正的實現,讓病人在不同醫院所拍攝的X線平片、螺旋CT及核磁共振圖像和診斷報告通過遠程轉診或會診到其他的醫院進行咨詢、診斷或治療時仍可作為有效參考,不用對病人重復進行檢查,既可以對醫療資源進行有效的節約,也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數字化的進程大大減少了患者從接診到發報告的時間,將以往的二十四小時縮減到如今的二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但是逐漸增長的工作量也是現在各個醫院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盡可能的縮減患者的醫療診斷等待時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為了能落實這一點,應盡量將現有設備的優勢發揮出來,科學的將各個環節的耗時縮減到最小,利用信息的高效傳遞性,讓每個環節運作流暢顯得尤為重要。
3 規范醫學影像診斷報告
3.1 規范基本程序 醫療文件中相對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影像診斷報告,是主治醫師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的一項重要根據。高質量的診斷報告既能充分體現科室的診斷水平,也能對整個科室的水平和發展程度進行代表。這就要求醫學影像科室的操作人員要通過閱讀病歷,前面了解病情,進而實施觀察,系統分析再結合臨床進行對病情的鑒別、對照,綜合得出報告作出結論。
3.2 規范基本格式 醫學影像學中的診斷報告書的書寫格式是一種固有模式,其內容必須能將符合質量要求保證和質量控制要求充分進行反映。當前國內業界的診斷報告書寫形式種類繁多,長短與簡單復雜程度也不統一。但是從質量的保證和控制的角度出發,醫學影像的診斷報告書應有分為以下五個部分:即查名稱與檢查方法或技術部分;書寫報告與審核報告醫師的署名簽字即一般資料部分;醫學影像學診斷或印象部分;醫學影像學表現或討論部分和一般資料部分。
3.3 規范基本要求 為了能使報告的內容簡單明了,要對書寫進行基本的規范。將重要的內容或部分盡量靠前,并回答臨床醫師的各種要求;影像檢查要進行征象的比較及必要的鑒別診斷;灶要進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態影響特征現象描述;而后得出影像檢查的結果,常規項目的一般項目不能缺失,有順序的進行描述,分開主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保醫師描述部分與臨床診斷的結論一致。另外,字跡要工整,無語法語病,專業術語規范。
4 總 結
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范化建設已經成為未來醫學影像學的主流發展方向,其緊迫程度需要我們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來達成目標。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完善設備需求,調高臨床醫學影像的準確性,才能得到廣泛的認可,為廣大患者造福。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醫學影像學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各個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之一。醫學影像學是多種影像學的一門集合學科,以影像為依據綜合臨床各方面資料形成診斷和治療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大影像學概念)。由早期單純的X線成像發展到計算機控制的復雜成像技術,影像手段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發展、從二維顯示到多維顯示、從形態學診斷到功能學診斷的轉變、診斷與治療相結合。隨著信息科學的進展、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出現,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AD)將會成為可能,醫學影像學在未來的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紀醫學影像學日益拓展的研究領域,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提高質量和效益,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臨床思維與影像知識相結合,使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診斷技術和檢查手段的特點、優勢與限度、臨床適用范圍,為他們日后進入臨床充分自如地選擇各種影像診斷技術和方法,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臨床工作服務夯實基礎。由此必然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方法提出挑戰,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非影像專業實習生的教學質量。
1 現代影像教學要求及教學現狀
現代醫學影像學教學存在“三多一少”,即內容多、新知識多和圖像多,而教學時間卻減少了,教學上的這對矛盾很突出。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多媒體技術給教學方式改革帶來了契機,它通過課前備課將教學內容整理編排,突出重點、講解難點,使理論知識條理化,圖像精練、質量提高。課堂上能節省板書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多媒體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燈片圖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證了教學效果。另外多媒體具有音樂、解說、動畫、電影、圖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調試、網上發行等功能,使得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更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制作課后影像圖像庫(附臨床表現、影像特征) 和考試摸擬題,使其具有參與性,吸引學生課后復習。
來本科室進行輪轉實習的實習醫生以非影像專業為主,輪轉時間不長,大多在2~4周。他們大多在校期間影像專業課課時少, 影像專業的知識理論相對薄弱。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大綱里規定內容的教學并能夠讓實習生掌握必須的影像學知識有一定的困難。傳統X線診斷學教學方法是以大班講授理論為主,輔以小班實習閱片,以期解決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如何聯系的問題,亦有電影、錄像、幻燈等輔助電化教學方法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書為主的課堂教學和實習閱片的教學方法機械、耗時,學生自學困難。影像教學面對的是多種專業或學制,由于層次不同,學時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專業的大綱要求差別不大,而且每年教師輪流授課,更是給備課帶來困難,學生、教師意見很大。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這樣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以往臨床專業的學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日新月異的影像學知識,這些不合理的課時安排導致了臨床專業的學生雖然開設了影像專業課,但像走馬觀花一樣,知識掌握不牢,將來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熟練應用,有的甚至成為“影像盲”,所有的檢查只看報告。改革了課程設置后臨床專業為了適應影像等特檢專業的迅速發展影像學課時數適當增加,影像知識掌握牢靠,反過來又促進了臨床知識的學習。
隨著社會教育信息化網絡化的飛速發展, 影像學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 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雖然影像技術已逐步向無膠片的數字化發展, 但數十年來, 許多教學單位積累了豐富的示教膠片, 有些示教片極其珍貴。由于長時間的庫存使不少膠片變質、老化而毀壞。如何長期保存這些珍貴的教學資源,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困擾著各影像教研室。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增加教學信息量,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是影像診斷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目前國內的醫學影像資源庫非常缺乏, 無法滿足教師查閱資料、編制教學課件和教學研究的需要, 更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嚴重影響醫學影像教學的多媒體化、網絡化和互動式教學的進程。建立一個方便易用, 資料豐富的多媒體醫學影像資源庫, 是解決目前醫學影像教學網絡化多媒體化資源貧乏的迫在眉睫的關鍵問題。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基本配套的網絡硬件、教學課件和各種教學資源, 建立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影像教學資源庫, 不但為教師備課、制作多媒體課件、從事教學研究提供豐富的醫學影像學資源, 對廣大醫學生進行醫學影像網絡教學和遠程輔導, 還可以作為醫學影像診斷的參考依據, 為醫學工作者學習提高提供一個理想的醫學信息網站,推動醫學影像學教學信息化網絡化事業的發展。
2 教學改進的探討
2.1 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進
2.1.1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我教你學、“滿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資、有教學經驗教師參加教學,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②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用電子幻燈的形式制作課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板書工整、學生專注于聽。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圖片,通過電子幻燈的形式直接展示出來。④課前把講義整理印發給學生,解決學生課堂上忙于抄筆記而忽略聽課的弊病。⑤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可適當提供1~2個病例圖片存于教室電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2.1.2臨床見習帶教分小組進行見習,每個系統從正常影像表現、基本病變到常見病,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出現征象的病理基礎的可能性,綜合提出診斷依據,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討論性意見。為進一步的臨床學科學習拓寬了思路。
2.1.3臨床實習教學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當地選擇影像檢查項目,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表現。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協作學習。收集經手術病理證實的病例,制作成多媒體片庫。
2.2 課程設置的改進
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 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臨床專業為了適應影像等特檢專業的迅速發展影像學課時數適當增加,影像知識掌握牢靠,反過來又促進了臨床知識的學習。
2.3建立大型醫學影像閱片庫
制作影像診斷學教學數據庫,構筑課程設計的框架,采用掃描儀,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采集臨床典型病例的癥狀體征、影像學資料及病理資料及結果,輸入數據庫; 完善多媒體實習片庫,制作讀片訓練系統程序,以供學生平時自行訓練。 完備考試題庫,制作考試程序,以供學生在考試訓練時使用。制作合成最終影像學多媒體教學系統,并在局域網上聯機應用。
2.4完善評價體系構建新知識體系
首先進行教學水平評價,由校督導團的專家按照教學評估給每個教員打分。其次,對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建立一個大型考試題庫,其中包括理論題,影像圖片,題目難易程度分層次,選題應用“背靠背”盲選,教考分開,評分采用計算機。最后將教學改革后的學生成績與改革前的相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為評價教學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觀依據。
3 總結
影像教學面對的是多種專業或學制,由于層次不同,學時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專業的大綱要求差別不大,而且每年教師輪流授課,更是給備課帶來困難,學生、教師意見很大。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這樣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以往臨床專業的學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日新月異的影像學知識,這些不合理的課時安排導致了臨床專業的學生雖然開設了影像專業課,但像走馬觀花一樣,知識掌握不牢,將來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熟練應用,有的甚至成為“影像盲”,所有的檢查只看報告。希望能夠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進,提高影像教學的效率,進一步促進臨床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文戈,張雪林,李穎嘉,等.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劉玉清.醫學影像學展望及發展戰略[M].杭州:浙江科學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張俊祥,儲德開.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探討[J].實用全科醫學,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濤, 陳偉.實行醫學影像學多媒體教學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02,4(3):195-196.
[6]楊小慶,陳儉,靳激揚,等.醫學影像學專業多媒體課件設計與應用[J].現代醫學影像學,2000,9 (6):279 - 280.
多年以來,在醫學的發展歷程,疾病的檢查手段日益繁多,社區醫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檢查裝置趨向計算機化、智能化以及遠程醫療信息網絡化,診療用機器人將被廣泛應用近幾年來,我們對社區醫學生教學理念和方法及時進行調整,重點提出了社區醫學生必須加強影像技能培訓的主張。
一、社區醫學生掌握影像技能的必要性
社區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生,他們是未來社區醫療隊伍的主力軍,時代的變遷要求他們應該具有區別于上世紀醫學生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擁有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知識、社區醫學知識和信息技術,更要擁有豐富的醫學影像技能,真正做到醫學知識的縱向和橫向同時發展,為塑造成新型的醫學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把醫學生樹立為影像技能的培訓主體也是改變現有醫療隊伍存在的某些不良現象以及適應影像科室配制的主要手段。
(一)影像學的飛速發展現狀
21世紀,物理學和電子技術在醫學領域聯合應用和發展,促使醫學影像技術飛速前進,使影像學成為一門充滿前景的學科。近年來,影像設備不斷更新并涌現出大批新型儀器,使影像學門類繁多、內容復雜、涉及廣泛,從診斷領域延伸到治療領域,產生了多學科的交叉。從醫、患熟知的B超、彩超、普通X線、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CT)、核磁共振(MRI)、到知之甚少的發射體層成像(ECT)、直線加速器、數字減影(DSA),各個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影像設備產生了極大的依賴,醫學影像學從上世紀的邊緣學科發展成主打學科,影像醫學的地位不斷提升,應該適時更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醫學影像學與社區醫學的發展相一致。在醫院中從輔助科室發展成為代表醫療機構等級和形象的“代言人”。影像設備在各級醫療機構固定資產中的比例越來越大,配合技術的發展必然要求有合格的使用者、解讀者和相應的培訓方法。
(二)影像學手段的不合理利用和“影像盲”的出現
影像技術在診療中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有的已成為常規檢查,不論從醫生角度,還是從患者方面,對影像學的價值都得到了肯定,但是一些矛盾也日益產生,最明顯的是部分社區醫學生對醫學影像知識的缺乏以及過高的估計其診斷價值,不能準確地、恰到好處地使用醫學影像技術,造成患者不必要的重復檢查,花費高,用時長,甚至有時會延誤病人的最佳治療時機;另有一部分醫生接診病人時只會開影像申請單,僅僅會看報告單上的結論,不能獨自閱片。我們把這樣的社區醫學生戲稱為"影像盲"。其結果是影像科室的勞動量巨大,而診斷結果有時又達不到臨床的期望值,使臨床科室和影像科室之間互相抱怨。解決或緩解這種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醫療隊伍的源頭--進入實習期的醫學生,即準醫生抓起,擴充醫學生知識結構,將影像知識變成他們知識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使他們能夠合理利用先進的影像資源。
(三)部分社區醫學生對影像知識的渴求及偏愛
一些好學上進的醫學生在理論學習階段或者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接觸的影像知識是淺顯的、片面的,多是感性認識,當他們耳濡目染在某些疑難疾病的診斷中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他們對影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學習和掌握以便將來在臨床工作中靈活應用。在這個情況下,他們中的部分學生會不失時機地向影像科室的老師去請教,作為影像科室的帶教老師能深切體會出他們對醫學影像技能的求知欲望,我們會盡量向他們客觀的講解相關知識,如何去合理應用,以及每種影像技術在診斷疾病時能達到的層面和局限性。
(四)建設數字化醫院的要求
由于多媒體和網絡系統的快速普及,大多數醫院的影像科室都配有工作站,將病人的圖像以特有的格式(如DICOM格式)進行理想化儲存,大大方便了日后復查和各科室聯合會診,在一些先進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已經采用了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action system)即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對醫學圖像進行數字化采集、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所有的技術不僅被從事影像技術的醫生應用,更是臨床科室最重要的影像資料,很多疾病需要通過影像手段去診斷、觀察治療效果或者采用影像直視下的介入治療,如果能獨立讀片,獲得的信息量會遠遠超過讀一份書寫完美的來自影像科室的報告單,所以對于社區醫學生有必要掌握各種圖像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勢必在臨床工作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教”與“學”相互促進
新穎、獨特、合理和有效的培訓方法能夠激發臨床實習生對影像學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會給醫學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帶教人員必須積極學習和掌握影像學方面的知識,學習新技術,開展新業務,對工作精益求精,從而使“教”、“學”雙贏,為了適應教學發展,我校近年來已陸續安排多位教師到醫院進修影像學技能,以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影像技能培訓可以預見的目的和效果
(一)影像技能培訓目的
使社區醫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影像技能的在診療中存在價值和對醫學發展的推動作用,減少偏見和誤區,達到靈活利用影像資源的效果,促進醫學影像學的普及和發展;通過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手段,探求和發現更加合理、有效的教改之路。
(二)了解影像設備的物理成像原理、適應癥和禁忌癥
具備了這些知識就能夠很好地進行診斷和鑒別,認識影像中的偽像;減少“影像盲”以及對影像專業醫生的依賴性;提高社區醫學生對各項影像技能的認知能力和重視程度,使其客觀的看待影像設備發揮的作用,克服某些人思想中存在的“特殊檢查是萬能檢查”以及“高檔設備最準確”等錯誤觀念。為了防止今后社區醫學生中的"影像盲"的增加,減少對影像報告的依賴性,提高社區醫學生獨立解讀多種影像圖片的能力,也為了提高不同科室的醫生之間、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培養適應現代需要、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三)為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打好基礎
消除以前社區醫學生知識鏈中的薄弱環節,與國家實行的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接軌,培養實習醫生的綜合素質,快速提高讀片能力,消除對技能考試中影像部分的恐懼感,使他們能夠按期通過考試,早日獲得相應的資質。
三、社區醫學生影像技能培訓趨向――使醫學生在診療實踐中形成“高效價比”概念
以往,社區醫學生的影像技能培訓一般在1周左右完成,涉及的內容多,包括普通X線、透視、CT、MRI等,涵蓋范圍廣,包括全身各個器官、各個系統的疾病,要想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掌握那么多復雜難懂、原理各不相同的影像知識是有難度的。因為醫學影像診斷以形態學改變為基礎,演示著人體解剖結構和病理變化發生和的發展過程,所以既形象,又抽象,還有不可預知的偶然性和特殊性。為了提高社區醫學生對影像技能,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醫學生臨床技能質量的重要保證。我校教學管理者重視影像診斷學的教授方法,教師適當增加理論課的課時以及講解的深度和廣度,增添實習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多提供參加影像科室的閱片和綜合會診的機會。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各種影像檢查手段,以及各自的優勢與不足。
在醫學影像技能與醫學生的臨床知識不斷融合的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別的疾病選擇不同的“高效價比”影像設備。客觀認識不同部位、不同疾病以及病人不同的經濟條件采用不同的診療手段,達到最高的“效價比”,特別要形成和注重“效價比”的觀念,即醫學生能熟練掌握醫療技巧,合理選取最適當的醫學影像手段,為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縮短就醫流程,而病人的花費最少,診斷能力在質和量上明顯提高,同時節省危重病人確診時間,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從而改善醫患關系。為醫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醫療理念。
參考文獻:
[1]Peredina A,Allen A.Telemedicine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 1995.
[2]文戈,張雪林.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6).
目前我國已進入新一輪職業教育改革的,按照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標的要求,解決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學校與醫院教學脫節、達不到使學生臨床學習與崗位工作任務的無縫對接等問題,各醫學高職院校紛紛開展實踐教學模式探討,以改善醫學教育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情況,實現理論聯系實際。"院校合作"使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從而達到教、學、做一體的教學要求。我院實施"院校合作"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實踐教學進行改革,通過不斷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做法
1.1我院醫學影像專業為全國重點示范專業,領導高度重視學生實踐教學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分析問題能力等認識充分,高標準、嚴要求,為培養適應醫學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影像專業畢業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經費的使用分配上均給予了大力扶持,主動與臨床教學實訓基地聯系,取得了各實訓基地領導的支持,從而為"院校合作"共同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了保障。
1.2臨床帶教老師 要求行為端莊,舉止文雅,學識淵博,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尊重和認同。增強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為此,各醫院挑選責任心強、技術好的作為帶教老師,每學期醫學院影像專業研究室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短期培訓,掌握教學大綱,明確對學生臨床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3學生方面 在新生入校后同教材一起發放我院編印的《醫學影像專業實踐教學大綱》,供學生參考。每學期在開展實踐教學前均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明確學習目標。參加實踐教學學習,要求學生每日將自己的學習所得記錄在"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記錄表"上,每次學習結束前由科室帶教老師評定,醫院蓋章后交醫學院留檔保存,每學期結束后對資料進行匯總、分析。
1.4教學評價方面 制定"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記錄表"、"臨床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表"、"專職教師對學生評價表",建立三方評價機制。①"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記錄表"用于臨床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測評。從操作技能、角色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健康評估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5個方面,按照優、良、一般、差評價標準,在出科前組織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量化測評以提高學習效果;②帶教老師從角色認同、情感認知、職業價值觀、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個方面,按照優、良、一般、差評價標準在實踐教學學習后由專職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量化測評,既能反應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判斷臨床帶教質量。
2 體會
2.1"院校合作"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使學生與醫院零距離接觸,逐步適應從學校到醫院的角色轉變。解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學校與醫院教學脫節等問題。"院校合作"采取全真的教學方式,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學生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邊做邊學,達到教、學、做一體的教學要求。對提高醫學影像專業教學質量、促進醫學影像實踐教學改革有著積極的意義。
2.2"院校合作"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臨床教師帶教基本上是無償勞動,其帶教價值沒有在經濟上得到真正的體現,因此,臨床教師的帶教積極性不高[1]。"院校合作"后,重視了對臨床師資的選拔,打破論資排輩的觀念,規范臨床帶教老師的準人資格,通過科室推薦、學生反饋、醫院考核綜合評價,選拔熱愛臨床教學,具有合格教師素質,為人師表,責任心強,業務精湛,溝通能力強的人員擔任。規范帶教內容和要求,達到理論教學與臨床工作任務保持一致。
2.3"院校合作"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保證了學習效果。書本知識往往落后于臨床。大量的臨床實例、角色模擬,在激起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增加了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教學更實用、更前沿、更貼近臨床,使學生對醫學影像工作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從眾多的學習任務中理清思路,找出階段學習重點,由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臨床,循序漸進,逐步培養自身的工作能力,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2]。
通過"院校合作"對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為學生臨床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醫學影像專業研究室和附屬醫院將不斷探索、持續改進,進一步提高臨床實踐學習效果,完成學校教育和臨床崗位工作任務的有機結合,培養出優質、實用的高級醫學影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