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3 10:45: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土地資源管理的內容,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資源是發展要素的重要組成,資源的保護及合理利用,同環境保護、人口控制一樣,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土地資源作為我國自然資源中的最重要組成,相應的管理措施必不可少。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建筑林立,土地資源緊缺現象十分普遍,而土地資源本身是一種不可再生、有限的自然資源,對保持城市競爭力,維持其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強化土地資源管理,擴大城市經濟總量,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最終實現效益最大化已成為當前政府思考的重要課題。
1 土地資源管理概述
1.1 土地資源管理概念
土地資源管理指的是為實現社會發展、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土地資源的利用、開發、保護及治理等進行組織、計劃、協調、指揮及監督等活動的整合。其中土地關系調整是土地資源管理社會職能的重要內容,組織和監督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是土地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對于土地資源管理的執行需要多種手段下綜合的去實施。
1.2 土地資源管理作用
土地資源管理是國家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其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通過土地資源的管理,對于土地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國家各類土地的宏觀統一規劃、耕地資源的保護,土地資產效益最大化的發揮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進行總體的概括,其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動員宣傳作用。對土地資源管理意義加以宣傳,動員社會群眾更多地參與到進來,配合、支持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二,協調和組織作用。使得一定的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最終實現土地資源配置的優化;第三,監督執法作用。建立其土地資源監管網絡,對土地使用情況進行有效、實時的監督和檢查,以發現違法用地行為并進行及時處理。
1.3 土地資源管理內容
土地資源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土地利用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市場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及土地法制管理。
2 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現狀中存在問題分析
2.1 定位不準確,缺乏科學的規劃
改革開放至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確立。這一背景之下,我國城市的發展呈現出急劇的變化狀態,短時間內,土地資源的配置尚無法同市場經濟需要完全適應,以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所制定的一套城市規劃的方法和內容,同市場經濟體制內部本身要求的必然性存在著不配套、不一致的地方,這使得城市的規劃難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重復建設現象十分普遍,形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此外,加之社會經濟發展及一些人為因素,已經使得城市規劃成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的最大阻礙。
2.2 土地資源存在著緊張與浪費的矛盾現象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一些城市政府增強了對土地利用開發的強度,造成土地資源利用過度,城市土地的生態更新能力被破壞。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土地用地呈現出快速的增長,但是人居占地面積卻仍同世界的平均水平有著一定差距,人地矛盾十分緊張。當前,城市中住宅擁擠、地皮緊張、交通不便、道路堵塞,教育文化等基礎型設施也難以同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相適應。但同時,在城市用地中亦存在著十分突出的浪費現象,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長期作用下,土地資源無償使用或無償劃撥的影響,導致一些城市存在著早征遲用、多征少用,甚至征之不用等現象。此外,有些城市不顧中央政府指示,盲目建設開發區,“開而不發,圍而不用”現象屢見不鮮,大量土地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2.3 地方政府同城市發展目標存在差異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政府通常擔任著經濟保護者的角色,地方經濟業績是其政績的直接表現,故他們追求的是任期內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城市所發展的高新產業區、開發區、物流中心、大學園區、度假區等,雖然在短期內對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卻造成了土地資源在內的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代價相當昂貴。城市政府對于發展布局和對土地的綜合利益缺乏考慮,不但引起了地產市場過熱現象,也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2.4 市場不健全,土地管理規范缺乏依據
當前,我國城市土地市場為三級結構模式,一級市場中,國家是所有者,以招標、協議等形式將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出售。二級市場中,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經營者,通過建房等途徑,將其投入市場加以流通。三級市場是房產交易的市場流通。在我國,一二級市場存在著不協調,有大量隱易的存在。此外,二、三級市場中,有些土地使用者受利益的驅動,將土地投入到見效快、利益打的領域中,破壞了城市生態更新能力,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這種狀況之下,城市發展缺乏后勁,整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受到了嚴重影響。
3 城市土地資源管理問題的合理性對策
3.1 制定科學的土地資源管理規劃
城市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應體現出其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指導作用。土地使用者事先應明確城市規劃中各個地塊的用途,亦之余這樣,才能保證城市資源管理在城市規劃的約束下合理進行。在城市土地資源的總體規劃中,應對用地規模、空間控制比、人口密度比等標準加以規范,強調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
3.2 挖掘土地市場內部潛力,提升土地利用率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內容加以實施:第一,提升集約型土地利用程度,掌握城區內閑置土地數量,對存量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執行內涵式的發展路線;第二,城市土地布局合理,做到優地有用,地盡其力;第三,對城市土地進行綜合開發,提升其容積率,使其地上、地下空間得到充分的利用;第四,科技規劃,對城市存量土地潛力進行深入挖掘;第五,構建和諧的人地關系,使土地資源的更新能力得以維持。
3.3 轉變政府觀念,促進城市土地可持續發展
政府應針對土地開發制定科學的計劃,綜合考慮人口、經濟、環境保護、城市化、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確保土地開發管理應用計劃透明性和公開性,實施統一的土地規劃,做到統一的開發、出讓、建設、管理,以確保土地的持續性利用。從而促進城市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3.4 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場,規劃市場管理
國家應對城市土地市場進行嚴格的控制,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地位應保持,按照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來配置土地、控制供給,并采用相應政策引導供給價格。土地二級市場是對土地資源的再配置,其管理重點應放在對土地用途和規劃的審查上,嚴把登記關,確保購買權的充分利用。土地三級市場,為交易和消費市場,應建立規范性的監督機制,健全土地管理制度的同時,保障城市土地的持續性利用。
4 總論
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將城市土地資源管理問題推至到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議題當中,分析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可行性對策,并積極地去實施,以使土地資源能夠被合理的利用,最終實現城市化建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娜.論土地資源管理[J].理論探討.2009(1)
[2]林志任.土地資源管理若干矛盾分析[J].中山大學.2009(12)
[3]丘斌春.淺析土地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分析[J].青春歲月.2010(11)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1-0091-01
我國的土地資源相對較為豐富,但是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在使用上要格外珍惜,而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人均的土地占有率相對較低,而由于很多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很多的土地資源在使用上也不能更好的利用。因此,土地資源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關系著國家的長期規劃和發展,同時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我們必須要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加以重視。同時建立一個良好的管理系統,使土地資源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一、土地資源管理的作用及內容
當前,土地管理不僅關系著國家的長遠規劃,同時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表現出的作用也使非常明顯的。一方面,有效的土地資源管理能夠更好的使國家的宏觀調控順利的進行,各項政策法規也更加容易落實,土地資源就能更加充分的得到保護。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國家在對土地監管更加容易操作,減少了人 為對土地的破壞,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其中土地資源管理的方式如下 :
首先,加強全民參與的積極性,使人們對相關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夠積極的配合政府的工作。其次,國家對土地的使用進行合理的規劃 ,使土地資源的使用率達到最高。最后,嚴格執法,出現人為的對破壞土地資源破壞,并且依法懲處。目前土地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主要由五部分組成:(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管理;(3)建設用地管理;(4)土地市場 管理;(5)土地法制管理。
二、加強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措施
1、統籌城鄉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統籌城鄉發展實質上是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我國正處在深刻的轉型過程中,從城鄉二元 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將是今后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變現存的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城鄉良性互動機制,實現雙贏。改革與發展,不僅著眼于城市,更應該把重點放在城鄉協調,當前迫切的任務就是關注農村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區域發展依賴區域比較優勢的發揮,土地資源是比較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土地管理制度應因地勢宜的發展 。
2、統籌完善土地市場管理制度
土地作為一種資產,進入市場實施價值管理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隨著市場機制引入到土地資源管理進程中,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規劃土地市場行為,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有著重要作用強化土地管理統一領導,改變地方 土地管理部門只對本級政府負責的領導體制,實行雙重領導和垂直領導相結合的土地管理領導。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土地總量,實行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下達控制指標制度,建立完善的地價體系和土地市場法規,指導和約束市場交易行為。
3、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制定科學的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戰略
城市土地規劃必須超前,應起到先行指導城市開發管理土地的作用,使用地者事先知道 各地塊在城市規劃中可以做什么,怎樣做以及不可以做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管理土地在城市規劃的約束下進行。即使我國目前已經做出了種種相關的措施,但在實踐工作中違背城市土地規 劃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政府自己在批租土地時無視城市土地規劃這種權大于法的情況一定要改變。以增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確保城市規劃的貫徹實施 。
(2)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如何更好的做好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集約和節約開發利用土地的工作,從根本上說,主要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程度,通過摸清城區內閑置土地的數量,籌集資金開發利用存量土地,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
第二,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做到地盡其力,優地優用;
第三,綜合開發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
第四,組織科技力量,針對城市存量土地潛力進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 ;第五,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維護土地資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對現有土地保護的基礎上
嚴格控制土地開發利用的強度,要對用地單位的容積率和綠化率、公共用地面積等嚴格控制 ,以維護土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確保城市土地資源不會遭受新的破壞。
(3)加強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土地資源的管理關系著土地資源的長期發展,在時代不斷進步的今天,做好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國家重點進行的工
作。在我國,土地資源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土地的出讓權是由國家來掌控的。因此,土地的規劃也要有國家的職能部門來進行,在理論上,國家要從根本上來控制土地資源的發展,怎樣使土地資源更加符合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是國家一直追求發展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做好土地市場的工作是一個重要步驟,關系著土地資源的分配和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在這個基礎上,規劃好城市土地的使用率,從而能夠更好的加強土地的使用和管理,這也極大程度的符合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同時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能夠更好 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場,規范城市土地市場管理做好土地資源的管理,不僅在觀念上要有所轉變,另外,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有做出一定的實際性的內容。首先,政府要認真做好土地資源的整合工作,一級的土地市場必須要嚴格掌控,并且把相關的土地予整合,建 立一個相對自由的市場,并且由國家統一定價。其次,土地資源的再分配要按照相關的政策來逐步進行,很多二線城市市場對于土地的使用分配并不合理,很多土地的使用由政府掌控,使用者對于使用的土地并沒有太多的使用權。而且土地資源的管理也沒有合理的進行監控 ,因此在加強土地資源管理的同時,務必要掌握好土地資源的監察工作,從而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市場。規范好土地市場的管理,從根本上做好土地資源的管理工作。
當前土地資源管理和土地流轉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利益主體的的權責分工需要進一步分工和確權
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一個環節就是土地資源的利益主體的劃分。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這種以分散性經營為主的家庭土地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市場化、規范化和規模化的發展需要,在土地風險控制和土地資源利用率等方面也存在諸多的不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現代農業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化農業建設方面,土地資源管理中的利益主體的權責分工還需要進一步細分和確權,尤其是在制度管理方面,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障。
2土地流轉程序方面還有一些不規范之處
對于當前的農業狀況,土地流轉在程序方面還有許多不規范之處。以山東省鄄城縣為例,目前土地流轉大都處于自發或無序狀態,土地流轉多以親戚朋友之間流轉,流轉過程中多數無規范的承包合同,而是以不規范和沒有法律效益的口頭協議為主,發生矛盾糾紛時,承包農戶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土地管理部門在土地流轉程序方面尚無規范性法律法規作參考,在對農戶產生的程序糾紛存在管理盲點。
3土地流轉政策宣傳還需要加大力度
作為土地管理者,尤其是土地管理部門來說,如何利用好土地流轉這個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科學規范進行土地管理是土地流轉工作開展的關鍵。目前,作為土地管理部門,是土地流轉政策宣傳的主體,也是農戶了解土地流轉政策、土地流轉程序、土地流轉保障制度、土地流轉合同制定和存檔等方面的主體,這就需要在土地流轉宣傳上面加大力度。目前部分干部和土地資源管理者思想認識還存在不足,對于宣傳工作不重視,宣傳不到位,甚至使得農戶產生誤解,將土地流轉當做是土地承包權的轉讓,從而增加了農戶與農戶之間以及農戶與管理部門之間的矛盾和誤解。
4宣傳力度要加強、宣傳方式要創新、宣傳內容
要充實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尤其是各地政府和土地資源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加強正面宣傳和引導,利用微信群、公眾號、開發政府門戶網站等宣傳形式,進一步創新宣傳方式,將土地流轉程序、土地流轉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內容宣傳到戶、宣傳到人。
5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
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加強土地流轉的規范化建設是解決土地流轉糾紛的主要途徑,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和各級政府,進一步成立縣、鄉、村三級組織機構,對土地流轉程序進行規范管理和監督,尤其是對于承包者與農戶之間的流轉,利用規范性合同以及建立規范性臺賬等形式加強監督,進一步保障農戶的基本權利,此外還可以通過培訓等提高承包商和職業農民的土地資源管理水平。
6進一步完成土地資源的確權和職責分工
作為土地管理部門來說,一是要加快完成土地資源的確權,尤其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質、土地規模等,進一步摸清和確認土地的基本情況,并制定土地“身份證”,利用土地資源管理網站等建檔備份;二是進一步完成土地的職責分工,土地管理部門要與其他部門合作,利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對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以及生產經營風險責任等進行劃分,進一步規范土地承包權農戶與承包經營權的公司或個人職責,使得他們能夠在自己職責范圍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此外,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的農村保障體系,尤其是農村福利、社會保險、社會互助以及政策優惠等方面的保障,科學制定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和當地土地開發現狀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提高農戶和承包經營者的積極性。結束語土地流轉是土地資源管理的新形式,也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要科學對待,合理制定法律法規,保障土地流出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保障土地承包者的合法收益,做到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在基層國土資源管理中,十分困難的一個方面就是農村土地執法。在基層土地執法中,經常會出現執法難、難執法和法難執的問題。在執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能會嚴厲處理某些違法的人或部門,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會有很多的求情人員。特別是2004年改革過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體制之后,國土所工作人員經過錄用之后,就不再流動,他們會長期工作在一個地方,這樣就會逐漸的形成一個狹窄的生活圈子;再加上當地政府負擔著國土所工作人員的工資、食宿以及辦公用房等等,這樣在執法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局限,可能是礙于人情,也可能是在領導的壓迫之下,往往就會選擇較輕的處理措施。我們會發現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將先上車后買票的模式應用到招商引資上,雖然基層國土所發現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但是卻無可奈何。再者,農村在不恰當的地方建造房屋,但是基層國土所卻不能將其,只能通過漫長的打官司過程,法院判決的這一階段,很可能人民已經將房屋建好了,這樣就無法再進行拆除,因為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1.2在基層土地資源管理人員方面存在著的問題
目前在基層土地資源管理人員方面,存在著素質不高等問題,在新形勢下,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斷提高土地所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基層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大多都是退伍兵,或者是一些非專業人員,過去雖然在政府從事過,但是并沒有接觸到國土工作,這樣在業務水平方面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無法有效的開展農村土地管理工作。
2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創新措施
(1)將國土資源管理責任嚴格的落實下去。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耕地進行嚴格保護,耕地保護是土地管理的關鍵。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需要對責任目標管理進行強化,編訂本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嚴格的落實下去,基本農田是耕地保護的重點,對那些破壞耕地行為進行嚴厲的查處和打擊;在基本農田保護的過程中,可以量化分解鄉鎮耕地,為了提高耕地保護的質量,還可以在村委會工作考核評價中加入這一內容,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對于在耕地保護方面表現好的地方給予必要的獎勵,以此來提高土地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2)節約集約用地。我國在基本國策中加入了節約集約用地的內容,而國土所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基層部門,需要嚴格的貫徹和落實相關的政策法規,不斷的提高土地資源管理的質量,更好的服務于人民。在村民建房和鄉鎮工業用地方面,應該科學的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此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節約用地。基層政府也需要做好村莊整理和集鎮規劃等工作,配套建設農村中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在集鎮存量土地方面,應該進行必要的轉讓,以達到盤活的目的。
3)加快集鎮的建設,對集鎮服務功能進行必要的完善,將集鎮建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從而大力發展鄉鎮經濟。在閑置土地資源管理方面,應該對一些敏感問題特別的注意,比如空置的宅基地、閑置房等等,人們在申請建房的時候,應該同意這些舊房由集體來統一進行管理;國土所應該依據具體情況來對舊宅基地做正確的處理,可以向人們的建設進行合理分配,也可以進行復耕處理。
(2)將基層國土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和結果及時的上報和溝通,以此來獲得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基層是國土管理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執行過程中比較困難的地方。雖然國土所規模不大,但是對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整體形象卻有著直接的影響。基層國土所應該將工作內容及時的上報給上級政府,同時,還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例會、討論會等,對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向人民群眾進行介紹。基層國土所要想順利的開展農村土地執法工作,就需要得到上級政府的支持。那么,縣級國土局在考核基層國土所的時候,應該對鄉鎮政府的想法和意見進行充分的重視。
(3)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的征地問題。近些年來,在種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土地糾紛、土地矛盾,這樣就對社會的和諧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積極的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將補償標準適當調高等等。為了增強政府的誠信,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就需要對被征地區的綜合地價進行科學的制定,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對失去土地的人民采取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
(4)對土地執法監督進行強化,大力進行普法宣傳和教育。我國雖然有著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但是因為我國人口基數過大,這樣耕地資源處于十分緊缺的狀況,因此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土地保護。目前,經常會出現土地違法違規的現象,我們要充分的理解,因為農民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就是為了建造一所屬于自己的舒適房屋;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國土所需要大力的進行普法宣傳和教育,讓人民了解到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規,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
(5)夯實基層國土隊伍。要想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的質量,就需要重視基層的土地資源管理。目前,全國各地的國土執法監察隊伍逐漸的成形,并且經過實踐研究表明,改革之后所采取的垂直管理模式是有效的;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基礎土地資源管理的質量。要知道,人是基層土地監察的關鍵,這樣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基層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可以定期經常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可以是業務知識,也可以是思想教育。同時,還需要向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隊伍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比如執法車輛、電子計算機以及攝像器材等等,給予土地執法人員必要的崗位津貼。
1 引言
城市土地資源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城市建設就是在對城市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上為城市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能夠為城市的居民提供便利,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若是不對城市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利用,便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阻礙城市的持續發展。如何提高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當前各個城市土地資源管理局共同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在分析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提出幾點解決的對策,以供參考。
2 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
2.1 城市土地的規劃利用與城市的發展規劃不協調
城市的總體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依據,其規劃主要是由城市建設的相關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而城市的土地規劃則是由城市的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兩個管理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各自為政,這便造成了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之間的矛盾,嚴重的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建設。例如,土地管理部門將一些基本農田列為保護區內,而城市建設的相關管理部門在城市的規劃中卻對這部分的規劃為用地控制區內,這便造成了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困難。兩種規劃內容的不同是土地不合理規劃的表現,無論是采用哪一種方案,都具有不科學性。
2.2 土地管理與建設規劃管理步調不夠一致
法律法規對土地管理和建設規劃管理程序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力,導致兩個方面的管理時常脫節,給城市建設和土地管理造成影響,不能保證城市建設有序進行,或者造成辦事效率低下影響建設速度。這主要還是一個管理體制和領導體制問題,這要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與城市土地管理部門要協調一致。
2.3 城市用地緊張與土地浪費并存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城市的政府為了追求城市發展的短期經濟效益,對土地資源過度開發與利用,造成了土地生態系統的破壞。雖然隨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用地面積得到了不斷的增加,但是人均占地面積卻依然遠遠的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城市用地的緊張,交通不便,住宅擁擠以及教育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這都大大的降低了城市化的水平。另外城市土地使用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十分突出,由于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土地資源無償劃撥或無償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現了多征少用、早征遲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現象。
3 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制定科學的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戰略
城市的土地規劃必須切實的對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土地資源開發管理的作用,必須具有超前意識,明確城市的各塊土地的用途,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城市的土地開發起到約束作用,保證其合理的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對用地規模、各類用地的比重、空間控制標準、建筑密度控制標準、人口密度控制標準予以科學化和規范化,另外城市的土地規劃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重視城市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多重效益,根據土地的級差合理的利用土地,發揮其用途。
3.2 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關鍵要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集約程度,通過調查對城區的閑置土地有明確的把握,籌集資金開發利用存量土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2)合理規劃城市土地,優化利用土地,力爭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3)利用科學技術的手段,對城市的存量土地潛力進行分析,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4)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保持土地的更新能力。在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的基礎上,要嚴格的控制開發程度,合理的規劃其土地資源的用途,維持好土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
3.3 轉變城市地方政府觀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發展。政府應該科學合理制定開發整理土地供應計劃,并綜合考慮經濟、人口、城市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等因素。開發管理土地供應計劃應該是公開的、透明的競爭。政府要實行土地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整體思路,確保土地的永續利用,從而促進城市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3.4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場,規范城市土地市場管理。
國家應該對土地市場嚴加控制,政府要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 按照國家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配置土地,政府通過土地利用計劃壟斷一級土地市場的供給, 控制一級土地市場的出讓總量, 運用政策影響土地供給價格。城市二級市場作為對城市土地資源的再配置, 其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嚴格審驗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規劃,把住產權登記關,充分利用優先購買權。
4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環境的壓力也會隨之增長。能否對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是有效的協調人口、資源、經濟和環境關系,緩解矛盾的關鍵所在,同時對我國的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利用科學手段對土地市場進行管理,規范市場運作秩序,實現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一、土地資源人才需求分析
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將面臨著大量的土地資源被開發和利用,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管理,對土地資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層次的要求。
(一)厚基礎人才需求
土地資源管理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涉及到土地的測量、規劃、評估和管理。實際工作中,土地資源管理要牽涉到國土局、規劃局、建設局以及農林部門,作為一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而且對我國的地理狀況有大致的了解。每一寸土地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應該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因此對當地城市的經濟情況要有一定了解。總體來說,土地資源是一個需要較大知識量、涉及范圍廣、應對多種角色的人才。
(二)應用型人才需求
土地資源管理是一門集理論與應用型于一體的學科,豐富的理論知識能夠引導人們的行為做出正確的決定。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對土地進行測量,用真實有效的數據作為開發的依據,通過科學的、合理的、準確的管理措施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和配置,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要擁有土地測量設備、計算機分析技術、CAD制圖技術、地籍管理信息化等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
(三)管理型人才需求
作為一名土地資源管理型人才,所懂得的知識必須是全面的,如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等,要求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能夠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融為一體,以城市的總體規劃為導向,對土地資源進行嚴格管理。目前,國家急需土地資源高級管理型人才,從事土地規劃和管理工作。
目前,全國共有50多所院校開設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本科學位和碩士研究為主。其中,如圖1綜合高等院校碩士學位授予占100%;農林院校總數最多,占全國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42%,其碩士學位授予僅其次于綜合院校占67%;理工院校碩士學位授予占45%,本科學位授予占55%,碩士與本科專業開設比例相對持平,而博士學位授予點為零;文史師范類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本科教學為主,專業開設占78%。
由表1得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對學生的知識量有很強的要求,其至少是本科以上學位;農林院校比理科院校更重視土地資源的發展,所開設的專業更具有針對性。
三、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不能明確學科的定位
部分高校對學科認識存在偏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將土地資源管理設置為公共管理學科的下屬專業,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認識比較狹隘,忽視了它是兼管理學與工學學科于一體的專業;2、部分學生認為土地資源就業方向是地方國土局、規劃局、建設局或農林部門等,進入門檻高,需要很強的人際關系和專業實力,導致一些學生學術研究積極性不高。
(二)未形成統一課程體系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名稱雖不同,但在內容上有很多重疊的部門,例如在《土地資源學》中學習到的內容可能會重復出現在《土地管理學》或《土地資源學》課本上,甚至在《公共管理》課程上也會提到。很多高等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考核標準不一樣,也未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整體教學質量都有待提高。
(三)教學理論與實際脫節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涉及到的實驗課程有:地籍測量、土地評估及土地信息系統建設等,但很多的高等院校只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數理統計、測量與遙感等高新技術的應用,這主要還是與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土地資源管理要求教師需要懂得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知識,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很多教師都重理論輕實踐技術,這是大多院校教學的通病。
四、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確學科就業方向
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土地資源管理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該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考取公務員,到地方國土局、規劃局或農林部門去工作,也可以從事土地及房地產價格的評估與管理等工作。實踐證明,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就業范圍廣、發展好、待遇高,是一份非常有社會競爭力的專業。
(二)形成學體系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牽涉的學科非常多,如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每一學科都自成體系,所涵蓋的內容都值得深究。但由于師資力量缺乏,一些院校一個教師分擔幾門課程,每門課程穿插其他學科重復內容,這讓很多學生搞不清每門課程的區別與聯系,無心做學術研究。因此,形成統一的、完善的、科學的教學體系,是保障學生認真做學問的基礎。
(三)強化實踐性的教學
目前,全國各大高等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設置均偏向理論教學,實踐的部分少之又少,這就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就業方向有一定的關系。很多大學生即將畢業時會非常迷茫,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到企業從事開發報建工作,不知道其工作流程;應聘土地及房地產評估師,不知道用數據統計的方法論;從事土地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土地測量設備,這些都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缺乏實踐教學的原因。
五、結束語
土地資源管理是一門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為一體的學科,牽涉范圍廣,包含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內容,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數字印刷是一門偏應用型、交叉型的科學,廣泛應用于廣告設計與制作、數字印刷業務、數據庫管理、網絡印刷等業務中。作為一名本科院校數字印刷專業的學生,要對印刷和數字印刷的概念非常清晰,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是以滿足企業對印刷人才的需求。(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曉光,張悅玲.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18-26
關鍵詞:
公共性;土地資源管理;喪失;對策
土地資源管理作為我國政府用地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與較多房地產開發、招商引資、城市規劃以及土地供給都存在較大關聯。盡管近年來關于土地資源的管理,我國相繼出臺較多相關的法律條文,但實際落實到地方中所取得的成效仍是微乎其微,部分區域政府仍從功利主義、形式主義角度出發,使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極低,管理公共性逐漸喪失。因此,本文對如何改善公共性喪失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土地資源管理公共性的基本概述
關于土地資源管理公共性,其中的公共性主要在政府職能變化下發生改變,一般用于對政府可共享性的描述,由政府利用公共權力使公眾利益得以維護。而將其引入到土地資源管理中,所表現出的內涵可細化為:第一,從管理目標看,停留在公共利益訴求層面。其主要強調土地資源管理中,要求政府從民意角度出發,權衡各方利益,盡可能做到公共利益表現出明顯的公平性。第二,從價值取向上看,表現在公平方面。以土地市場環境為例,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考慮如何做好資源配置工作,而配置中的價值取向便以“公平”為主。第三,從管理主體看,主要以國家公共部門為主。實際管理土地資源中,要求公共部門在管理行為上達到合法性,同時應作為社會群眾的代表,向社會公保持誠信、開放,真正做到謀求公共利益。第四,從管理客體看,為公共資源。對于土地資源,其實質為公共資源,具有一定的社會共享性、客觀性等特點。除此之外,對于管理活動中的公共性,很大程度也表現在管理手段方面,一般政府運用的手段主要以公共權力為主[1]。
二、土地資源管理公共性喪失的具體體現
1、土地資源公共性的喪失公共性近年來在土地資源中表現并不明顯,甚至土地市場混亂、資源私有化情況存在。以其中的土地資源私有化為例,我國在土地資源管理中所采用的以產權二主體為,其強調政府可具有土地的經營與使用權,且村也有集體土地使用權,避免土地資源使用中出現所有權商品化情況。但事實上,現行大多地區政府仍存在隨意征用情況,如為吸引外來投資,采取低價出讓方式,實質是對土地市場壟斷的一種表現,公共性由此喪失。再從整個土地市場情況看,主要表現為來源市場、一級出讓以及二級轉讓等市場層面,對于土地來源,通常以舊城拆遷與農地征用為主,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征用過程中并未明確界定征用目的是否滿足“公共利益”要求,且在征用補償方面存在不合理情況。而在一級市場出讓上,存在的問題多表現在出讓收益私有化層面,如部分開放商在政府行政劃撥下獲得的土地,其中大部分收益都為開發商所有。同樣,二級市場轉讓中政府的非法占用或土地作價入股等,都導致土地資源公共性喪失。
2、土地資源管理中公平性與透明度的缺失公共性在土地資源管理中強調做到有社會群眾參與其中、政府信息公開等,但從現行大多地區土地資源管理現狀看,政府部門所公開的內容多以具體規劃或計劃內容位置,具體的土地底價或稅收都處于保密狀態,透明度極低。同時,實際管理過程中,所采用的土地產權、土地供給雙軌制,也使農民在土地所有權上喪失平等對話權力。加上其他增值收益分配問題,更使公平性缺失。
3、公共部門的管理問題公共部門作為土地資源管理的主體,其存在的問題極為明顯。從較多區域中的政府部門都可發現,土地資源管理中大多會從政府業績、個人業績或部門業績等方面著手,如征地過程中忽視對農民用地情況的考慮,而直接考慮開發商可能為自身帶來的利益。此外,公共部門在行使其公共權力中,也存在征地權力濫用問題,如對拆遷或征地的干預,或采取土地尋租形式,以此滿足私利獲取要求。這些公共部門管理、權力使用都成為公共性喪失的主要表現[2]。
三、土地資源管理公共性喪失問題的解決對策
1、土地產權的改革針對現行土地資源公共性喪失問題,實際解決中應注意從土地產權改革方面著手,具體表現在土地產權的明確與征地制度的改革上。如土地產權明確中,主要要求在土地使用權、收益權以及處分權上進行明確,并通過法律形式對侵犯土地使用權的情況進行懲處。而在征地制度改革上,強調在土地征用權范圍上進行界定,確保征用過程需以公共利益為主,而非將經濟利益作為征用目標。并注意在實際征用中確保農民參與其中,以此使土地資源公共性得以維護。
2、土地資源管理的強化土地資管理中,公平性的缺失是主要問題。這就要求實際管理中,要求在價值取向、制度構建與倫理文化等各方面滿公平性要求。如價值取向,強調公共行政應將責任、民主、自由、公正與公平作為主要價值;而制度上的公平,主要考慮對政府權力進行限制,如尋租問題的控制,使弱勢群體利益得以維護;對于倫理文化,強調行政人員應將公共利益作為導向,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
3、公共部門職能的規范針對當前公共部門存在的公共性喪失問題,解決過程中主需在市場職能上進一步規范,且在公共服務職能上不斷強化。如對于市場職能部分,要求政府充分發揮其維護市場秩序的作用,需以市場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管理,以土體征收為例,可采取掛牌、拍賣或招標方式,避免出現過度敢于情況。而在公共服務職能上,可從利益分享機制、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著手,這樣才能使公共性充分體現出來[3]。
1 土地資源管理概述
土地資源管理,是指為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與保護等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等活動的總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其中,資源的短缺與不合理開發利用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而城鄉差距、工農差距成為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嚴重障礙。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為國土資源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土資源管理的手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以往傳統的手工操作模式正逐步被以“3S”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所替代。
2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資源緊缺,人均土地資源量不足。我國土地資源較其他國家更為緊缺,人多地少問題突出。我國有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面積的7.2%,但我國有近13 億人口,人均陸地面積不足12畝,不足世界人均面積的1/3。尤其是我國耕地資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載著世界22%的人口。我們面臨的人多地少矛盾,是極為尖銳和突出的。更為嚴峻的是,有限的耕地資源還在大量減少。現在,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33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土地越來越少,生存空間越來越窄,人地矛盾將更加突出。
2.2 農用土地和建設用地矛盾日益增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原有城鎮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工業化、城市化是我國現代化的大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如何防止盲目濫占耕地,樹立“保護耕地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的觀念非常必要。農民最后的保障就是土地,但現行制度下,這部分資產成為沉睡的資本。
2.3 土地規劃利用集約程度不夠高。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被引入城市土地研究中,形成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但由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樣性,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內涵遠比農業土地集約利用復雜和豐富,也更加難以實現。
2.4 土地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我國土地制度自年建立以來,在穩定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但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運行,該制度顯現出許多弊端。其一,土地產權界定不明晰,表現在土地所有權的界定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其二,土地產權不清還表現在所有權能上,是否任何一級都有行使土地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這也處于模糊狀態。其三,土地產權代表不明,國有土地的所有權無確定的歸屬主體,造成土地市場秩序混亂,國有或集體土地資產被任意侵占、買賣。
3 現代空間信息技術概述
空間信息技術主要指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一體化技術,該技術的基本原理為:通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對土地資源進行調查與數據獲取,GPS精確定位目標,GIS綜合管理數據并開展相應的分析與決策支持。正是這一日趨成熟的新興技術為土地利用的時空變化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方法,使其研究更加科學化、快速化、直觀化。
3.1 RS技術。RS技術,即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從而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目前在土地資源的調查、土地的利用、土地的變化等動態檢測上,尤其是針對大面積的土地情況,遙感技術已經有了很多的應用。
3.2 GIS技術。GI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的諸多優勢在土地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得到適當的應用。從建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到為土地利用的規劃提供可靠細致的資料,再到對提出的規劃進行比較、分析和選擇,再到補充、優化規劃設計,再到結合規劃設計完成各種應用模型,再到對規劃設計的結果進行模擬實驗,GIS的強大分析能力、可視化能力,都能夠為土地資源管理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導向。
3.3 GPS技術。GPS技術,即全球定位系統。這項技術目前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也逐步應用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其中就包括土地資源管理部門。GP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網及航片像控點的布設,可為空間數據設施的建立提供一個基礎體系。二是進行變更圖斑的數據采集及新增地物的補測。
4 現代空間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4.1 在土地資源詳查中的應用。目前發展的GIS和RS技術配合,GPS以其時、快速、高效、自動化的特點,在多種行業和部門得到廣泛應用。首先通過對航空相片的掃描完成航空相片的數字化與處理。掃描分辨率根據航空相片的比例尺和調查成圖的比例尺確定,然后再通過基于GPS的定位、導航和測量功能完成外業調繪,最后基于GIS軟件完成內業工作。GIS可以用于土地詳查的很多方面,如,調繪成果轉繪與編輯、土地面積量算、田坎系數測定、成果圖件制作與表格數據統計輸出等。
4.2 在地籍管理中的應用。地籍測繪是獲得地籍信息的重要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測繪方式,GPS技術優勢明顯,操作更簡易,費用更低廉,靈活性更大,自動化程度更高,并能夠全天候作業,從而大大提高了地籍測量首級控制網布設的精度和效率。
4.3 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基于RS與GIS集成技術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方法應運而生,許多單位在這方面做過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RS和GIS集成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它是以全球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的建模與預測和數據開發與數據信息系統GIS作為其研究重點和支撐,揭示全球、區域和局地不同空間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及其不同驅動力之間的聯系。
4.4 在土地規劃和土地整理中的應用。通過空間信息技術獲取到土地資源寄出資料后,就可以指定相應的操作方案,通過采用規劃模型,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規劃并對可預見的效果進行評價,最后提供出最優化的方案,供領導部門決策。土地整理工作涉及田塊的劃分、產權的調整等大量與空間定位有密切關系的內容,利用GPS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確度。
5 結語
空間信息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方興未艾,其創造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已經日益突出,3S技術與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密切結合今后將會日臻完善。通過3S技術進行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建設與更新管理,加快了我國的“數字國土”工程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 王娜等.論土地資源管理[J].遼寧經濟,2009.1:43
2 牛牧.淺談管理學原理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1-0169-01
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是一切生物的載體,是人類社會和生活活動的場地,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人類本身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日趨緊張。在我國,人口數量巨大,而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同時又面臨經濟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壓力,因此,產生了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過渡,保護乏力的嚴峻局面,而直接后果是破壞了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土地管理的內容,更新土地管理的內涵,以適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 我國土地資源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耕地資源是土地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耕地資源形勢嚴峻。人均耕地面積1.59畝,只相當世界人均3.62畝的44%。后備耕地資源不足,開發難度大。由于耕地資源不足,迫使人們不顧破壞環境濫開發耕地,掠奪式、粗放式地利用耕地資源,增大了對環境的影響。土地資源環境破壞引起我國土地生態環境惡化,其主要表現是土地荒漠化形式日趨嚴重。據調查,我國實際發生荒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7.3%,相當于14個廣東省。現在每年相當于一個中等縣的面積被沙化。荒漠化在土地利用類型方面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等形式。我國每年沃土流失100多億噸,氮、磷、鉀等養分流失遠大于全國化肥總產量。我國草地退化也非常嚴重,占了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區的草地總面積的57%。由于森林的濫砍濫伐、毀林開荒,造成林地不斷減少和嚴重的水土流失。
2 土地資源環境保護是現階段土地管理的戰略抉擇
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利用土地資源,同時又會對土地資源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決定了長期無節制地大量占用會使資源枯竭、資源環境受到破壞,最終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綜合性決定了土地資源環境的保護涉及面大,而且具有長期性和艱難性。現在,我國對耕地保護的工作在不斷強化,對土地資產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對土地資源環境的保護還是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生態環境同樣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優美的郊外自然環境可以帶來旅游收入,城市土地的綠地生態環境建設也能提高土地價值。
3 保護土地資源環境的對策思考
3.1 堅決落實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精神
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的精神,體現了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對人與自然規律關系認識的深化,是土地資源管理的指導思想和法律依據。把保護土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優美的山河作為土地資源管理的主要任務,成為貫徹中央座談會精神和新土地法的具體行動。
3.2 提高對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的認識
我國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只看重把土地資源作為生產要素在投入產出過程中的管理,看重作為一項財產的產權管理,看重作為一種資產的經濟權益的管理,而輕視了保護土地資源的生態系統性。要把對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到像保護耕地、重視土地資產價值的高度來認識。
3.3 把保護土地資源環境作為土地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
只有把保護土地資源環境當作國土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才能更好地規范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的行為,成為土地管理者在耕地保護、土地利用、土地規劃、地籍地政、政策法規、土地監察工作中,實施各種管理手段和方法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3.4 保護土地資源環境要形成一種制度
保護土地資源環境不是口號,需要將這個重要任務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形成一種制度。而構建這項制度應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工作內容。
3.4.1 保護土地資源環境要實行規劃和目標管理。
定期制訂保護土地資源環境的規劃,確定規劃完成的內容和目標。其內容要具體,目標要可行。如生態保護的退耕還林規劃應該將退耕的位置、坡度級、面積、權屬界線等內容按時間分階段明確目標完成。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對各階段及形成的保護土地資源環境成果進行檢查驗收。
3.4.2 建立保護土地資源環境監察和執法職能。
對破壞土地資源環境的行為進行日常性監督檢查。給予執行監察的人員權力,對破壞土地、污染土地、破壞土地生態環境等行為檢查,并給予有關處罰。讓責任者承擔土地資源環境破壞的代價。
3.4.3 開展土地資源環境保護調查和監測。
通過調查和監測,摸清土地資源環境的現狀,為保護土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搞好調查工作,要對土地資源環境的類型制訂標準和特征指標,建立土地資源環境調查的統計指標體系。要確定調查內容和制定技術方法,建立固定的觀測點,應用高新技術長期經常性地跟蹤土地資源環境變動狀況,周期性對土地資源環境狀況普查。
3.4.4 保護土地資源與各部門工作結合。
保護土地資源要與農業、林業、水利、建設、環保等部門工作結合起來。土地資源保護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工作,只有協同工作,才能保護好土地資源環境。例如參加自然保護區工作,我國已建立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900多個,占國土面積的7.69%。但是保護區邊界不清,土地權屬糾紛嚴重影響了保護區的工作。因此,要積極參加有關部門以及單位的工作,協調、指導、配合他們共同做好保護土地資源環境的工作。
3.5 大力開展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
土地資源環境學科是土地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土地資源環境科技研究能促進土地科學發展,完善土地科學體系。土地資源環境的綜合性很強,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相關技術相結合的學科。建立土地資源環境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是一項新的課題。只有按照土地資源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開展工作,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土地資源的保護。因此,要鼓勵支持土地資源環境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的關鍵之一是加強對這方面的專門科技人才培養。有關的大專院校應設立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的專業課程,并培養高素質的研究生。
3.6 土地整理的重要內容是保護土地資源環境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土地資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資源管理是指國家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技術方法,為提高土地利用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維護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調整土地關系,監督土地利用,而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綜合性活動。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和評價;確定土地利用目標和方法;進行土地需求量預測和土地適宜性評價;確定各部門、各地區的用地規模;協調用地關系,提出各級土地利用結構的指導性規劃指標和調整方向;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性指標進行土地利用分區;確定土地用途,包括每個地塊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確定重點工程與設施的布局;制定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內容是實行總量調控和用途管制,有效保護耕地和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農用地,嚴禁隨意用地。
二、縣級城鎮土地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 耕地銳減,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幾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鄉鎮企業的突起,居民點及建設用地的逐年增多,大量耕地被破壞和占用,使耕地總量和人均量呈減少態勢。另一方面, 在現行經濟體制下,由于土地用于城市和工業發展的經濟收益明顯高于農、林、牧業,所以以經濟效益指導土地利用,必然使土地不斷轉向高收益的用途,比較利益的存在是耕地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地利用缺乏有效保護,生態質量不斷下降
由于人們在土地利用中保護意識淡薄, 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以及一些歷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調,造成土地墾殖過度,森林過伐,森林覆蓋率大幅度下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地質量不斷下降。
3. 土地管理措施不力,浪費土地現象嚴重
城鎮建設外延擴展快,內涵潛力挖掘不夠,用地容積率低,而且功能分區和布局不盡合理,致使存在一些亂占濫用土地的現象。另外,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不能有效地保護土地。土地規劃和計劃管理不力,集體土地流轉缺乏嚴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說交通建設用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改建為交通用地,由于規劃的不合理,存在許多道路拓寬的現象,而這種是建立在房屋拆遷的基礎上的,既耗費了人力,又浪費了財力,并且導致某些道路不能均衡合理利用,年久失修,浪費了大量的土地。
三、加強縣級城鎮土地資源管理的對策
1. 切實保護耕地,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要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首先應協調農業用地與非農業用地的關系,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太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確定不同區域土地開發利用方向。通過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抑制建設用地的擴展規模及其用地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盡可能對城鄉交錯帶耕地實行特殊的保護。控制城市外延規模,對于城市發展所必須占用的土地,應當制定計劃,控制土地的供應量,分階段釋放。合理安排鄉鎮企業建設用地;建設工業小區,集約利用現有土地以減少對耕地的繼續占用。增加耕地的投入,推廣新品種,興修水利設施;加強耕地改造,推行糧食、經濟、飼料作物三元一體化種植,提高土地的產出率,減少耕地需求壓力,確保基本農田,保持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2. 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強化土地利用者的環保意識
要強化土地利用者的環保意識,首先,應從宣傳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素質,樹立正確的土地觀念,增強全民土地資源的憂患意識,形成一種“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覺行為;其次,要通過宣傳教育,樹立土地利用的價值觀念,提高人們對土地資源經濟價值的認識。只有意識到土地資源的價值,才能在土地利用過程中自覺按價值規律辦事,形成節約用地,保護土地資源的良好風尚。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土地資本作為一種投入要素,其價格變化將會影響土地利用者的行為方式。當環境要素作為一項投入成本時,土地利用者就會重視環境保護,重視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從而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 加強土地法制教育宣傳,加大執法力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資產數量逐步顯現并不斷升值,土地違法案件、土地權屬糾紛也頻繁發生。因此,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修訂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有許多新內容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應經常組織宣傳教育,掀起學法,使人人能知法、守法、用法。對于既成事實的違法用地,規劃、國土、建設、房管等部門必須從維護整體利益出發,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聯合執法,認真開展清查處理,符合規劃的,可采取酌情處罰、補辦手續等辦法予以確權登記發證,不符合規劃的要堅決予以拆除。
四、結語
縣級城鎮是我國城鎮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關于土地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都需要通過縣級城鎮的管理工作來落實和實施。我們應該認真調研,充分認識到當前我國縣級城鎮土地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強縣級城鎮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推動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華軍,丁鋒,李新玉.淺議我國國土資源利益分配問題[J].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 2000(04)
[2] 梁慧穩.從土地資源的特點看土地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