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3 09:59: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外閱讀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送走了一屆畢業生,又迎來了一屆新學生,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對往屆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頗有感觸,所以決定在這一屆新生――七年級學生身上認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以讀促學,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許多能力因素不能單靠知識的直接傳播和簡單的模仿而獲得,它必須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一點點感悟,一點點積累,這是一個不明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課本內所選的篇目盡管很精彩,但不管是面還是量都是有限的,并不能真正滿足現代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需求,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如果不這樣,學生的知識面太窄,必定會“營養不良”,語文素養必定不會提高,這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
書的世界浩如煙海,據說一個人即使不吃不喝,心無旁騖,白天黑夜,也不能讀完世上所有的書。所以對學生來說,“課外”的量太寬,,面太廣,許多因素教師難以預測,如果不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只一味的讓他們去讀,很容易使課外閱讀變成無目的的“放羊式”閱讀,使課外閱讀徒有虛名,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應該讀怎樣的書才真正適合自己。中學生有廣泛而濃厚的閱讀興趣,再加上是非分辨能力不強,如果沒有科學的閱讀指導,他們很容易陷入抓什么、讀什么,讀什么、學什么的誤區,開卷恐怕未必有益,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許多學生沉迷于言情武俠小說和虛擬的網絡作品中不能自拔,他們不分課內外,不分晝夜的沉迷其中,看似勤奮讀書卻恰恰貽誤了學習,甚至誤入歧途,令人遺憾,如此讀書,不如不讀,正如別林斯基所言:“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可見科學閱讀的重要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何才能讓中學生在快樂閱讀中健康成長呢?以下有幾個方面可供參考。
1 有選擇的讀書。中學階段學習任務比較重,可供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可以科學的選擇一些針對性強的,文質兼備的,趣味性濃的書去讀,如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閱讀選自《朝花夕拾》中的其他幾篇文章,學舒婷的《童年絮味》時,可以另外讀一讀舒婷優美的詩歌作品……除了這種方法,還可以有計劃的列出中學生應該讀的書目,分批分階段的,以必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讀,由少到多,由短到長,由簡到難,使他們由被動去讀,逐漸養成到自覺去讀,到非讀不可的閱讀習慣,這樣既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學帶讀,以讀促學,不失為一種雙管齊下,一箭雙雕的好方法,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只有讀營養豐富的書,才能真正陶冶性情,凈化思想,提升修養,才能“怡情、博采、長才”,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2 掌握恰當的閱讀方法。上面已經談到了中學生課外閱讀應該有選擇,即使這樣,可供選擇的內容還是很多,比如一個作家的作品就有很多,著名作家更不用說,再加上作品的種類,篇幅的長短,內容的深淺等問題,該怎樣去讀,就需要一個科學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讀前要指導學生該讀什么樣的文章,明確為什么要讀,要從中獲取什么,哪些篇目目前需要精讀,哪些要略讀,哪些只需要知道目錄梗概,待日后再去細細品讀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博采眾長,日積月累。終有所
3 擴大閱讀面。課外閱讀的“讀”不能僅限于著作類讀物,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報刊雜志,電視廣播,電腦上網等都蘊藏著豐富的閱讀資源,學生只要在指導下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防止產生“偏食”和“獵奇”心理,不但會大大豐富語文知識,還能在閱讀中學會進行自我評判、自我剖析,越讀越感到自己的孤陋寡聞,越評判越能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與時代共脈搏、共呼吸,可以更好的培養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把課內所學和課外所悟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就是學習語文的思想高度,
4 做好讀書筆記。學做讀書筆記,是指導學生閱讀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人的記憶不是恒定的,讀過的東西總有一些會遺失在記憶的荒漠里,“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除了沒有涉獵到的內容外,也包括讀后模糊或忘卻的東西。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邊讀邊記,是彌補這種遺憾的最好的方法。做讀書筆記時要注意分門別類,可以多準備幾個本子,摘抄時注意內容要準確,還要注明出處和時間,以便日后用時方便查找。需要強調的是提醒學生積累的東西要經常回顧,時常翻一翻,讀一讀,歸納歸納,這樣既避免了重復摘抄,又提醒了記憶,用時能迅速準確的查找,還能溫故而知新,不斷有新的收獲。另外還可以通過同學互相傳閱的方式,取長補短,提高自己,切不可為記而記,束之高閣。
5 寫好讀書心得。語文強調讀寫結合,有讀就有感,有感就有悟,有悟就有必要寫出來,這樣才能強化所讀的內容,提升對原作的理解深度,更能促進寫作水平。不要以為寫讀書心得就一定是長篇大論式的,一般來說,剛開始時有多少感悟就寫多少,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都可以把它們捕捉下來,這些都是智慧的靈感,思想的火花,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由句成段,由段成文,由淺入深,由情入理,并最終成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一、講授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尤其注意了課外閱讀的學法指導。我從每周的語文課中抽出兩節課作為課外閱讀講授課,對學生進行系統、有計劃的課外閱讀指導,使他們不僅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會閱讀,在課外自己也會閱讀。在指導中,我講授了一些閱讀法,如瀏覽法、泛讀法、略讀法、精讀法及慢讀與速讀等方法,并設計了一些閱讀訓練。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己的知識需要,選擇閱讀內容,然后確定相應的閱讀方法。在讀課外書籍的同時,指導學生去寫讀書筆記來積累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既學會了摘抄、剪裁、編寫讀書卡、編寫閱讀提綱等方法,又可鼓勵一些好的學生寫讀后感、讀后評、心得體會等。讓他們把零碎的知識集中起來,歸納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
二、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習,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與愛好,我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在班中建立了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作為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且定期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信息交流,此外,還組織了故事會、朗讀比賽、讀書心得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得到的知識拿到課堂上來,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每人都有一種收獲感,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得法于課內,發展于課外,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促進了課堂教學更好地進行。很多學生由原來的不愛讀書變成喜歡讀書,一些以前學習較差的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也開始愛學習了。現在,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同學們充分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三、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
1.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學校要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計劃并規定課時,以確保學生在校有一定的時間到圖書館,閱讀課外書籍,還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課外讀物。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不僅包括課內閱讀學習,還有課外閱讀學習,要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必要性,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寫作水平有著幫助,要學好語文,課外閱讀是一條重要的有效途徑。學生要學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廣泛閱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陶冶自己的情操。
2.要努力激發閱讀興趣,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實踐表明,每個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喜歡課外閱讀并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不出閱讀的力量。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在實踐應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讓他們讀有意義的書籍;要在時間地點精心安排,讓他們品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是關鍵性的環節。我們應運用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準備以后,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并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摘抄這些內容。筆者的這措施使很多學生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后,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后,還可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后,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件好事。
3.慎重選擇課外閱讀材料
既要考慮閱讀材料本身的價值,又要充分顧及學生的特點。最為理想的閱讀材料應是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心理、閱讀能力的文質兼美、語言規范的閱讀材料。一般來說,初中學生閱讀以《語文課程標準》所推薦的各類圖書。這些閱讀材料包括: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孫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4.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
合理安排讀書時間,統一制定讀書計劃,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時間,每天總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計劃的規定,并長期堅持下去。另外,要求學生在不同時間閱讀不同書籍,提高閱讀效率。早晨是一天中讀書的黃金時間,頭腦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誦、復述任務;晚上一般較疲勞,可以閱讀些較輕松的書籍。
5.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由于其特點,比較自由,而且學生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影響,不能像課堂上那樣集中精力與時間,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5.1學會精讀與泛讀。精讀就是精心閱讀,閱讀材料的同時,要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分析深刻理解材料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所要表達的作者情感等。泛讀就是簡單粗淺地讀,只需瀏覽即可,點到即止,不必深究。有些書需要精心閱讀,有些書卻只需要走馬觀花。如何選擇就要看學生的興趣與自己的特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的特點,給學生以建議,如在學生興趣范圍內,喜歡文學的學生可以精讀一些名家名作,學習其中的遣詞造句,文章內容的構思及情節的轉折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對于喜歡數學的同學可以精讀一些推算類的課外書,以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相關學科的水平。
5.2多思考,勤記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細讀,還要深入思考,想讓閱讀給自己的學習、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影響,起到作用,就要多思考,思考好文章的內容、其表象、其實質,從中學到東西。俗話說得好:"好啟發不如爛筆頭。"好詞好句好段落,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什么這里用這個詞好一些?為什么這種說法就好一些?把這些好的詞句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在自己的習作中就可以信手拈來,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乃至語文能力提高。
一、現今高中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課外閱讀時間不充足而導致閱讀量不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愈加的浮躁,現今的人們應經很難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而更多的是被豐富的連環畫、插圖、卡通讀物等充斥,學生更加喜歡那些淺顯易懂,趣味性很強電視節目和卡通書籍,進而導致了學生非常容易就沉溺于網絡世界而無法自拔。花花世界已經使學生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而電腦和電視等的普及使得學生對于書本的閱讀完全的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欲望,導致了其本應該用于讀書和思考的實踐變成了打游戲和看電視。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邏輯性不強,作文條理不清楚,或者是在庸俗的作品中尋找寄托,使得學生的邏輯認知等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2.由于圖書閱讀選擇缺乏嚴格的篩選
由于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料缺乏正確的引導,這種放羊式的方式使得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是更具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心情,反正與學習無關緊要,因此可以隨意的選擇。這種思想就使得學生在可謂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千差萬別,對于中國經典名著的選擇少之又少。此外,高中生在多年的閱讀經驗中具有一定的習慣和閱讀方法,但是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和方法是錯誤的,進而導致閱讀效果不佳;加上教師在學生的課外材料選擇上采取放羊式的管理,進而使得學習效率不高,這都是由于教師沒有做到引導的作用造成的。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中需要采取引導的方式來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3 閱讀環境不佳而導致閱讀效果不佳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素質教育在社會、家庭和學校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更加的重視學生的升學率,而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學生進入高三之后伴隨而來的是一個有一個大考和小考,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淹沒在了書本之中而對于課外閱讀則是完全的放棄了;另外一方面則是高中對于圖書館和閱覽室的開放程度很低,并且開放時間上也是具有嚴格的限制,這就使得學生的開放閱讀的時間更少,同時進行讀書交流的時間也是有限制的,這種閱讀環境的強制性限制約束了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數量和范圍。
二、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方式方法的意見和建議
1 通過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來培養課外閱讀方式
學生可以通過文學名著的閱讀來更加透徹的認識世界,了解歷史發展脈絡,進而懂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提高對于美丑善惡的辨別意識,此外健康向上的書籍的閱讀能夠使得學生拋棄心中雜念,進而凈化其心靈。但是如果學生遠離經典的名著,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學生的文學鑒賞的能力逐漸下降,對于學生的發展產生十分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外閱讀資料的選擇上要承擔指導員的角色,通過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鑒賞,引起學生閱讀的動力和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對于閱讀的內容進行思考,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2.通過計劃性的閱讀來提高效率
由于高中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面對浩如煙海的名著面前如何進行選擇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時注意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還需要認識到只是一味的進行名著的閱讀也是不科學的,同時還要輔助一定的時尚讀物,間接提高學生閱讀的多樣性,提高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新課程改革大綱之中明確的規定了高中生一年之內所需要完成的名著閱讀量以及總字數,這樣就需要學生做好閱讀計劃,進而通過連貫性的閱讀習慣的形成來將閱讀任務真正的落實到實處。
3 .多種手段并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方式有多種,單一的閱讀方式不利于學生對于所讀作品的理解和基因。因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進而實現字斟句酌,從中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因此學生要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性,根據自己的實際閱讀需要來進行靈活的閱讀方式的選擇。如果說一本書的閱讀只是為了了解故事概況,那就只是需要快速瀏覽就可以了。此外還可以采用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這樣就使得快速的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內容,進而不斷提高閱讀效率。通過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閱讀初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可讀性和故事性比較強的書來進行推薦,例如《格列夫游記》等,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之后就可以漸漸的加深。到高三時由于其具有閱讀的積累就可以讀一些哲理性比較強的作品了。此外學生在閱讀之后不是就結束了,而是應該通過做筆記等的方式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悟,進而能夠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一段時間內再進行總結,這樣就使得閱讀效率不斷提高。
4 .通過閱讀和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閱讀鑒賞力
閱讀除了要保持質疑的精神還需要保持一種獨立的審視的態度。也就是說讀者需要在閱讀時突破原作者所留下的框框架架,進而束縛思考能力和思考范圍,而是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進行作品的評價和理解。此外文學作品都會有留白的部分,而不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填充這一部分的空白,解放學生的思維,進而不斷培養其獨立自主的閱讀方式。
三 、結語
高中正處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經歷和情感體會都比較少,因此為了彌補在這一方面的缺陷,就可以通過名著的閱讀和理解來提高審美情趣和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通過教學資料的推薦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計劃性的閱讀計劃的制定來提高閱讀效率,加之多樣的閱讀方式則使得閱讀效率顯著的提高,進而有利于學生的閱讀效率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語文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自主閱讀,發展個性特長,獲取文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學習活動。新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隨著時代的發展,閱讀活動已經走進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小學生應從小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讓閱讀成為人生成長中的“終身伴侶”。學生自識字起,便有了課外閱讀的基礎。在低年級階段應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廣泛閱讀奠下基礎。
筆者從教多年來,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表現在:第一,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受學習課業負擔的影響,大部分時間花在作業上,課外閱讀變成了“口號”,“自流”狀態下的課外閱讀沒有任何效果。第二,閱讀內容比較單一。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認識不到位,閱讀功利性太強,過分強調背誦積累,單一的閱讀內容扼殺了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書籍的興趣。第三,課外閱讀引導不到位。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孩子受動畫片、電視劇的影響比優秀文學作品的影響要大。此外,現在市面上學生閱讀的書籍良莠不齊,學生缺乏辨別能力和選優標準,有限的課外閱讀被《大話西游》《蠟筆小新》之類的書籍占據。鑒于這些現狀,筆者認為,應從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入手,優化方法指導,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營造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不可否認,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學校應有濃郁的書香氣息,通過宣傳報欄、圖書館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讀書天地。班級中,要規范圖書角的建設,可采用“自給自足,資源共享”的形式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室的墻壁上張貼讀書名人名言,開辟讀書園地,展示學生創作的作品。這樣,書香彌漫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學生樂在“讀”中。在家里,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比如給孩子置辦小書房(書櫥),抽時間陪孩子去購買合適的圖書,督促孩子讀書,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共讀一本書,交流讀書情況。
學校、家庭要適時溝通交流,保持學生課外閱讀信息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根據低、中、高不同年段,可給學生推薦不同的閱讀書目:低年級以童話、科幻故事為主,側重培養學生想象力;中年級可推薦讀成語故事、百科全書、兒童作家作品等;到高年級可推薦讀名人傳記、中外名著等。這樣從易到難,由點到面,在家校聯合下,學生既能獲得系統、連貫的知識,又能逐步豐富自己的課外閱讀量,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
溝通課內外橋梁
閱讀作為一項基本的智力技能活動,其習慣和能力的形成首先來自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遷移規律,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質量的提升。一方面,遷移閱讀方法。進行課文教學時,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劃出優美詞句、精彩段落,并在旁邊做批注。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將朗讀與默讀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學會與同伴交流。學生在課內掌握了這些讀書方法,再運用到課外閱讀的活動中去,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另一方面,遷移閱讀內容。課外是課堂的延伸,學生根據課堂學習內容,拓展課外閱讀,明確讀書內容,在教師的指引下豐富課外閱讀量。例如:學習了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走近冰心”的讀書活動;學習了《三顧茅廬》之后,學生中立刻掀起了閱讀古典名著的熱潮,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
提高閱讀效益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將精讀、略讀、速讀相結合。一本書、一張報紙,可先進行略讀,采用讀標題、讀導語、讀摘要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從而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而一些名篇佳作略讀后,所篩選內容則要進行精讀,有必要進行圈畫批注、認真研究、深刻體會。速讀,即快速閱讀,是為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信息,是對自己閱讀能力的挑戰,所以應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后再鼓勵運用。此外,教師要教給學生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方法,記學習卡片,將書中好的詞、句、成語記錄下來,并標明出處,便于以后的整理和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7-0-01
課外閱讀雖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學生的課外閱讀缺少恰當的指導。有的教師僅僅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不給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到底應該讀些什么,怎樣讀,學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師雖有一定的方法指導,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指導勢在必行。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
二、教給閱讀方法,做好引導工作
許多小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應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他們不但愛讀書,而且會讀書,這樣,才能有所獲得。
(一)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閱讀是一場心靈的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閱讀一本不健康的書,比不讀書更壞,更有害。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教育者的立足點應從孩子出發,以小學生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綜合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讀經典名著,凈化心靈閱讀經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讀者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我們看到孩子沉浸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喜悅中,目光炯炯,神采飛揚時,我們會感受到:經典名著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滋養已如雨后春筍點點入土。
讀時尚讀物,滿足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奇怪《海底兩萬里》、《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會成為兒童的經典,成為幾代人的鐘愛,也就不會奇怪《哈利.波特》能譽滿全球,風靡校園了。對待這種時尚讀物的正確態度和做法應該是要積極地親身體驗這種時尚,積極引導這種時尚。
(二)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恰當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這提醒我們,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好讀書方法和技巧。什么是恰當的方法呢?答案是一條似乎自相矛盾的閱讀原則: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讀完一本書,然后才能試圖精通它。
略讀。對書本的迅速略讀,就好像對莊稼另作一次性的揚谷,使你能夠得到大部分飽滿的谷粒。你會發現略讀所得,就是使你能夠得到的最值得讀的地方。無論不求甚解的通讀或略讀,把一本書大致看一遍之前。
其實,小學生閱讀多了,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想出一些適合自己的獨特方法。有這樣一位小朋友在讀深奧的非小說類課外讀物時,總是先讀它的結論,然后再查閱文中具體的內容。有人這樣勸我們:“不要打算一下子完全讀懂一本書,當覺得不能理解時,可以暫時拋開它,過一段時間再來讀,總會被你讀懂。”無論孩子們選擇何種方法,只要適合他們的,有一定收獲的課外閱讀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綜合閱讀成果,提高素養
小學生愿讀書、會讀書、善于讀書了,那么接下來,老師就要指導他們如何綜合運用課外閱讀的成果。
首先,是借鑒仿寫。借鑒仿寫,即以所閱讀的文章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來練習寫作。句子修辭手法的運用、開頭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環境描寫的襯托等等,都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引導點撥仿寫。
其次,提高了小學生明辨是非、好壞、美丑的能力。比如說當他們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這部名著雖然景深,卻可以讓小學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讓是個罪人、壞人,可是他有著無比崇高的人格。它教會小學生批判人和事時不能單從表面,應該深入其內心本質。
一、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作品。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在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這些課文,可以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學了《三顧茅廬》,可以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并讓學生課后去查找有關的故事等。
2.推薦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籍。小學六年,跨度較大。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年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籍。
3.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習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習作積累素材。如寫科幻作文時,可向學生多推薦一些科幻類書籍,為習作打下基礎。
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技能。筆者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指導的: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創設“發揮空間”。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我們應教給學生略讀法,指導學生讀書要先看序言、后記、目錄、提要等;讀報要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對于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究,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任何一次課外閱讀都是多種讀書方法的綜合運用,都應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閱讀與記錄相結合。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所閱讀的讀物里摘錄精彩的語句、語段便成了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常用的閱讀積累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采蜜集),讓讀書筆記本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了什么書,要在讀書筆記上記下篇名、作者、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及時摘錄好詞佳句,寫上自己的感受。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就是閱讀的收獲。閱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花草樹木,或蟲魚鳥獸,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學海”“書山”之間,能穩定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在實踐中筆者意識到: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的舞臺,定期對他們的閱讀情況加以檢查評定,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比賽。每周的課外閱讀課時間,學生在組長帶領下開展閱讀和交流,并定時展開評比。如,每讀完一本書,便加一顆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詩也加一顆五角星。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比賽,不僅引發了學生個人間的良性競爭,還利于學生互相激勵,保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每周五教師會對“采蜜集”進行查閱,對于記載得好的,分星級進行評比。同時利用周會課進行賽讀。
2.展評。在班級中定期展評學生的讀書筆記、剪貼、手抄報等。學生在展評過程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課外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得到鞏固。
3.游藝。盡量多舉行學生喜歡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在班中開展“課本劇表演”“童話故事演講”“走進歇后語王國”等實踐活動。這些為學生創設的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讀書熱情。
四、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教學中筆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精講多讀”,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其次,盡量不給學生留書面家庭作業,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再次,除學校安排的閱讀課外,每周再抽出一節課定為“課外閱讀指導課”,專門用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讀書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調查顯示,現在許多學生鐘情于武打小說、言情故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指導老師也有責任,試想:你不推薦好書,學生就只能讀這類“閑書”。所以,讀什么書,何時讀,如何讀,都必須有一個規劃。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制定課外閱讀計劃。當然,這里所謂的計劃是在完成課內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選擇一些好書讀,要正確處理課內課外的關系,合理分配時間。我認為,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妨讀一些與課程有關的文章,即我們所說的“延伸閱讀”,還可讀一些報刊文章。如果時間充裕,名人傳記、雜文、古典詩詞、科普讀物等都是寶貴的精神食糧。學生還可利用寒暑假閱讀一些文學名著,如中外名作家的中長、短篇小說等。如此一來,既有長期的讀書計劃,也有短期的閱讀安排,靈活機動,循序漸進,爭取學生每學年都有相應的讀書目標。
二、提高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也不例外。有學生說,我不是不想讀書,實在是不喜歡讀書。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唯一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的做法是三個字:選、談、賞。“選”即選擇,有選擇性地給學生推薦閱讀材料。一些文學素養較差的學生,如果一開始就讓他讀中外名著,他可能看不太懂,以致興味索然。教師應根據學生層次和知識興趣的不同,推薦不同的閱讀材料。例如,閱讀《老子》《莊子》,如果只是布置學生去讀,估計很多人都會望而生畏。我的做法是先選擇一些“老莊”的介紹材料,如通俗易懂的人物傳記。對于那些沒有太多閱讀積累的學生,可推薦他們多看《讀者》《雜文選刊》《語文報》等課外讀物。“談”,就是平時多與學生談書,交流讀書心得,不時地問他們——最近讀了什么書或文章,感受怎樣,對哪些內容印象深刻?談得多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自然也就提上來了。“賞”即賞析作品。我常利用課前的幾分鐘帶領學生進行作品賞析。看似簡單的賞析卻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我曾在課前向他們講述宰我的故事,其中提到孔子與他的關系。學生問,宰我的學問怎么樣?做過什么官?孔子為什么罵他?我便趁機推薦他們去《論語》中找答案。
三、實施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有效的閱讀要做到“動手、動口、動筆、動腦、動心”。首先是動手。遇到不懂的字詞要使用工具書、參考書甚至網絡“尋根究底”,盡量不讓自己留下太多的疑問。其次是動口。閱讀中的好句好段,或一些難懂的地方,最好是讀一讀、記一記,加強理解和記憶。第三是動筆。一些好句好段可用筆打記或抄下來,寫下閱讀感悟和體會。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常寫讀后感,學生語言表達、情感體驗、觀察生活的能力在這里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要避免寫成“讀后抄”。最后是動腦、動心。閱讀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指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情感體驗,也就是入腦、入心。當然,高中生學習緊張,時間有限,應綜合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該精讀的精讀,該略讀的略讀。略讀全文有利于整體把握主要內容,選取感興趣的內容仔細閱讀,精彩部分要精讀,其他內容可使用泛讀、跳讀、掃讀等方法,也可根據具體需要而采取不同的讀法。總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甚至高效閱讀。
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愛好,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且愛讀、樂讀。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這些課文,我就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學了《示兒》,我就向學生介紹詩人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讓學生去學習有關陸游的其他古詩;學了《三顧茅廬》,我就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并讓學生課后去查找有關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小學六年,跨度較大。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年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籍。如:低年級的學生識字較少,可向他們推薦一些簡單易懂的詩歌、兒歌和童話故事;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童話大王》等書籍;高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強,可向他們推薦一些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樓夢》等。
(3)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習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習作鋪墊。如寫科幻作文,可向學生多推薦一些科幻類書籍,為習作打下基礎。
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保障
張之洞曾經說:“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技能。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創設“發揮空間”。《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我們還應教學生略讀法,指導學生讀書先看序言、后記、目錄內容提要等,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對于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究,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任何一次課外閱讀都是多種讀書方法的綜合運用,都應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學完《海底世界》一課后,我讓學生去探索海底的奧秘,查找有關的資料交流。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有關的書籍,通過瀏覽,篩選有關章節,找到了海底內容的部分,最后精讀,篩選有關知識點進行交流。這樣,使學生從中掌握這些閱讀的方法。
(2)閱讀與記錄相結合。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所閱讀的讀物里摘錄精彩的語句語段便成了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常用的閱讀積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采蜜集),讓讀書筆記本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了什么書,在讀書筆記上記下篇名、作者、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及時摘錄好詞佳句,寫上自己的感受,發現的新問題、新知識。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是閱讀的收獲。閱讀累了,在本子描描畫畫,或花草樹木,或蟲魚鳥獸,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學海”“書山”之間,穩定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鼓勵孩子多讀書
在實踐中我意識到: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的舞臺,定期對他們的閱讀情況加以檢查評定,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比賽。每周的課外閱讀課時間,在組長帶領下開展閱讀和交流,并定時展開評比。每周五教師把(采蜜集)進行查閱,記載的好的,分星級進行評比。同時利用周會課進行賽讀。
(2)展評。在班級中定期展評學生的讀書筆記、剪貼、手抄報等。學生在展評過程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進一步得到鞏固。
(3)游藝。盡量多舉行學生喜歡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在班中開展了“課本劇表演”、“童話故事演講”、“走進歇后語王國”等實踐活動。這樣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讀書熱情。
四、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教學中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精講多讀”,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
(2)盡量不給學生留書面家庭作業,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3)除學校安排的閱讀課外,每周再抽出一節課定為“課外閱讀指導課”,專門用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讀書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為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專門設置了課外閱讀資料匯集本——《采蜜集》,指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積累和感悟及時記錄下來,不拘形式,張揚個性。
總之,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再是語文教育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小課堂里,只有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教育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學校、班級是―個小集體、一個小社會。我們可利用學生從眾心理,創設讀書的大環境,形成讀書的好風氣。教師可在教室里張掛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學生做到:進門輕輕,走路輕輕,交流輕輕,創設一個安靜的讀書氛圍。這時再放上一段輕音樂,靜謐、清幽的環境讓學生感覺讀書真好!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愛讀書,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能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跟學生一起閱讀、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置身于這樣一種氛圍,一定會受到感染、熏陶,自覺與不自覺地加入讀書的行列中。
二.方法指導
俗話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著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課外閱讀的方法。
(一)瀏覽泛讀法
“瀏覽泛讀法”有其具體的適用范圍,比如對于那些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們只需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時,便可采用此法。同時,當我們的讀書僅為了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或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時,也可采用此法。
(二)品味精讀法
對于那些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我們應著力指導學生采用“品味精讀法”。如此,學生則能通過靜心細讀體會文章的立意構思,揣摩其布局謀篇,欣賞到其中的妙詞佳句,從而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三)讀寫結合法
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我們還應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拾貝的習慣。具體的筆記方式有摘抄式、提綱式、讀感式等。從中高年級開始,就可指導學生寫好文摘卡、讀書筆記,分門別類地摘記文章的題目、作者、書刊名和知識要點,從而為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四)學用結合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本身滲透著閱讀的方法。如《無字詞典》《煮書》《學與問》《精讀與泛讀》等。對于這些學到的閱讀方法,教者應著力引導學生主動總結概括,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求得具體的實踐應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活動延伸
當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課外閱讀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對人文內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時,那就很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狀況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自己的所得展現出來,讓他們更熱愛閱讀。這些活動要靈活、有趣,要能激勵學生的進取心,使學生感到喜悅。其活動形式也很多,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書籍、讀書筆記等。通過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
(一)嘗試日記贈言
“多讀書,多收獲;少讀書,少收獲,一天不讀書,一天無收獲;一生不讀書,一生無收獲。”“讀書是筆財富,一筆價值無比的財富。”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還可嘗試以日記贈言的形式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教師給學生贈言之外,學生之間也可采用輪流互贈的形式。運用這種方法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他們慢慢地從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會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的、主動的具有渴求熱望的自我行為。
(二)開設讀書節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可設立讀書節,舉辦各種讀書比賽活動。低年級可組織學生進行兒歌朗誦擂臺賽、繞口令擂臺賽;中、高年級可進行古詩文背誦擂臺賽、講故事擂臺賽。
(三)進行習作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