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0 13:12: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學課堂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課堂總結要有利于學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先生提出“經驗+反思=成功”。反思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新課結束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反思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總結的方法,豐富學習體驗。例如:一次小數乘、除法計算綜合練習課中,筆者收集了學生平時典型作業錯題:①7。2+2。8×1。43,②32。05-2。05÷0。82,③17。6÷0。125÷8,④7。38÷3。6×2。8,⑤0。32×25,⑥0。23×89+2。3×1。1。教師根據學生獨立練習中出錯情況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總結反思出錯原因(忽略運算順序,演算馬虎,算理不明,簡算意識缺乏),然后自我修正,最后每位學生回頭看演板情況,做了這堂“小數乘、除法計算綜合練習課”的總結。
三、課堂總結要承前啟后
華應龍老師曾經說過,“千金難買回頭看!”這是對課堂總結藝術的一個概括。值得深思的是,“回頭看”出從何處起?例如,“梯形的面積”教學之前,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探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利用的是割補法,探討三角形的面積利用的是旋轉、平移法,而在“梯形的面積”教學中,學生探討了多種關于梯形面積的推導方法,有的把梯形分解成兩個三角形,有的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課堂總結時,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梯形的面積”這節課,應追索到前面所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的內容,同時還應考慮到后繼學習“圓的面積”。問:(1)三種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什么共同之處?(2)“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的推導,同學們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3)假如老師要同學們探討“圓的面積”,你有什么想法?
四、課堂總結要擅于研究學生
有效的教學設計,從研究學生開始。研究學生就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習慣、思維特點)。根據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點,把游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結束新課。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可以設計“有序離教室”的結尾:教師宣布:快下課了,我們按座號的情況來下課,但一定要符合老師的要求分先后下課(每位學生手持自己的座位號)!學生頓時興致倍增。1。老師:座號的因數只有2個的同學按順序下課!學生:2、3、5、7、11、……的同學紛紛有序離開教室。2。老師:座號的因數至少3個的同學第二批有序退場!學生:4、6、8、9、10、……的同學紛紛有序離開教室。3。老師追問:“你怎么還不出去玩呢?”學生:我的因數只有一個,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老師:那你能給自然數分類嗎?學生:非0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分):1,質數,合數。離開教室的同學,其實都在窗外關注教室里的一切。
1、啟發性總結。啟發性總結,就是在學生掌握了課堂講授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作結。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得的知識得以條理和升華,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結尾時,教師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不作解答,留給學生課余時間去思考、印證,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圓周率”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一些老木工經常說:“一尺圓三寸”,這句話在數學上有什么樣的道理?如果按照我們今天學習的計算方法,要做一個直徑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總寬度約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本節課乃至本階段的學習內容,又讓學生把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重大時事等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單一枯燥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發展思維能力。
2、概括性總結。這種總結方法是絕大多數教師采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綱契領的說明,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這樣可給學生留下系統、完整的印象,在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新知識的同時,還能為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和動力。這種總結方式,多用于新授課。在一節數學課里,或者為了形成某一個數學概念,或者為了確立某個法則、性質,或者為了講授某種數學方法,課堂總結時,將新授內容歸納、概括、梳理,實有必要。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快速、精煉地再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起到深刻理解、鞏固、強化知識的作用。如,在教學幾種專用名稱百分率問題時,其名稱和公式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廢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們分別又有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何交給學生一條“繩子”,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捆”起來,輕松地“背”著走呢?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共同總結出“求誰的百分率,就用誰除以相關的總數量。”概括性總結,要簡明扼要,畫龍點睛。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問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強的問題不作解答,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作如下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課后,請同學們畫幾個大小不等的圓,量一量,你能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有什么規律嗎?如果你們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困難,老師將在下一節課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這種小結方法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巧妙地銜接了新舊知識。通過教師的設迷布陣,同時引出下節課要學知識。
二、 首位呼應總結法
這種總結首先需要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給學生設疑置惑,小結時釋疑解惑。前呼后應,形成對照,使學生豁然開朗。這種前呼后應式的小結,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的主要知識。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課的開始創設了龜兔賽跑的動畫場景,烏龜和兔子究竟誰跑的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學完今天的數學知識大家就知道答案了。不僅引出圓周長的概念,還給學生巧設疑惑,激發興趣。總結時我是這樣引導的:“誰能用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兔子和烏龜究竟誰跑的快?”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課雖終而意無窮”的效果。
三、引申式總結法
這種方法是指在課末總結時,為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新的探究愿望,把課末總結作為聯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啟發學生進一步展開思考,以拓寬學生認知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索、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如在學完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后,在課末總結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如果把圓柱體側面斜著剪開,它的展開圖會是什么圖形?面積怎樣計算?這與今天所學的圓柱體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有無矛盾?為什么?這樣,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使所學知識向深處延伸,彰顯了數學的魅力。
四、探究式總結
在課堂結尾時,教師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趣味性的問題,不作解答,留給學生在課后去探索、印證,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在課末作了如下的設計:“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那么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我們能否求出來呢?”請同學們課后去試著找一找它們和的規律。讓發展學生自主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對所學知識的進行類化和遷移。
五、游戲總結法
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安排一些與課本有關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教學“約數和倍數”時,當下課鈴快響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2”,請學號是2的倍數的學生先離開,再寫上3和5讓學號是3和5的倍數的學生離開,然后我再追問:“老師出哪個數,大家都可以離開呢?”學生略加思考,異口同聲地說“1”,余下的學生也在鈴聲中歡天喜地地離開教室,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快樂的課間活動。
六、質疑總結法
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在讓學生回顧所學內容的基礎上提問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予以總結,這種方法既可以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約分時我是這樣安排的課堂總結的,先讓學生回顧約分的概念和約分的方法,然后出示算式:= 提問這是不是約分,這樣總結既加深對新課的理解,又對約分的概念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然,數學課的總結還遠遠不止以上這幾種方法。但不管什么樣的課末總結都要注意以下幾點:1、簡潔易懂,突出重點; 2、首尾呼應,脈絡貫通;3、形式新穎,方法靈活; 4、關注課堂,注重實效; 5、嚴控時間,按時下課。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藝術,課末總結是其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只要能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才會與課堂教學藝術融一體。
1、啟發性總結。啟發性總結,就是在學生掌握了課堂講授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作結。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得的知識得以條理和升華,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結尾時,教師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不作解答,留給學生課余時間去思考、印證,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圓周率”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一些老木工經常說:“一尺圓三寸”,這句話在數學上有什么樣的道理?如果按照我們今天學習的計算方法,要做一個直徑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總寬度約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本節課乃至本階段的學習內容,又讓學生把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重大時事等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單一枯燥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發展思維能力。
2、概括性總結。這種總結方法是絕大多數教師采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綱契領的說明,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這樣可給學生留下系統、完整的印象,在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新知識的同時,還能為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和動力。這種總結方式,多用于新授課。在一節數學課里,或者為了形成某一個數學概念,或者為了確立某個法則、性質,或者為了講授某種數學方法,課堂總結時,將新授內容歸納、概括、梳理,實有必要。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快速、精煉地再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起到深刻理解、鞏固、強化知識的作用。如,在教學幾種專用名稱百分率問題時,其名稱和公式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廢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們分別又有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何交給學生一條“繩子”,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捆”起來,輕松地“背”著走呢?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共同總結出“求誰的百分率,就用誰除以相關的總數量。”概括性總結,要簡明扼要,畫龍點睛。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節好課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課前的巧妙導入,更在于課堂總結的精心安排。如果說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能產生“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扣人心弦的課堂總結必能達到“課雖終,思未了,情更濃”的境界。
一、課堂教學總結的意義
1.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通過歸納、總結,使一節課諸多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濃縮成“板塊”,使學生對知識有整體印象,便于記憶,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
2.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在本堂課即將結束時,通過小節理清思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教學重點。
3.有助于進一步理解、鞏固知識。一節課即將結束,通過學生的復述或教師的歸納,可以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重現,進一步理清思路,由繁到簡,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強化、鞏固所學知識。
4.有助于課堂教學結構嚴密、緊湊,融為一體,顯現出課堂教學的和諧與完美。此外,課堂教學的巧妙安排,使學生感到“課已盡,而意無窮”。有助于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并獲得豐碩質佳的認識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二、課堂教學總結的方法
1.游戲法。寓教于樂是學生的心理需要。課尾,學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也難以集中,用游戲或比賽結束,動靜交替可以調節心態,使學生重振精神。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低、中年級的學生。比如開火車、對口令、找朋友、奪紅旗、放鞭炮、小貓釣魚、小兔回家等,在游戲中再適當開展游戲比賽,用紅花、星星之類加以獎勵,更符合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好樂的心理。在中結束整堂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樂此不疲。
例如在教學“約數和倍數”時,可以設計“找朋友,離教室”這樣的結尾:
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卡片說:“你們可以為我出示的這些數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號是卡片上數的倍數,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離開教室了。在離開以前,你要走上講臺,為你的座位號再找出兩個‘朋友’并大聲說出來,才能走出教室。這兩個‘朋友’,一個是它的約數、一個是它的倍數。”學生頓時倍添興趣。
(1)教師出示卡片2,座位號是2的倍數的學生一個個走上講臺,分別說出了自己座位號的倍數和約數,然后離開了教室。
(2)教師出示卡片3、5時,座位號是3、5的倍數的學生,也用同樣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號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學生。
師問:“你們怎么還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為我們的座位號都不是老師拿的卡片上數的倍數。”
師問:“那出什么數時,你們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師出示卡片“1”,在歡快的下課鈴聲中,同學們依次做完游戲走出教室,乘著游戲的余興,投入了快樂的課間十分鐘。
2.懸念式。懸念式教學總結,就是對前后教學內容聯系密切的課,通過巧設懸念,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我們能夠相加減,遇著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相加或相減,能不能通過一定的數學變換,最終把結果算出來?怎樣算?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既復習了課堂上所學知識,又為下節課做了必要的準備。又如,學了“同分母、同分子的分數大小比較”后,總結時,提出: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我們已掌握了,那么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兩個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下節課所學的內容。這樣的結尾收中寓展,使學生思前顧后,興趣盎然,欲奮力再攀。
3.激勵性總結。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要指責,要滿腔熱情正面引導、多鼓勵,使他們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灰心,增強信心。例如,在試卷分析課中,老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題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找出糾正錯誤的方法。總結時,語重心長地鼓勵說:解題中有錯誤并不可怕,學習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前進的,克服了錯誤就是勝利和成功。這樣的結語,感情真摯,字字暖在學生心上,句句印在學生腦中,能使他們受到極大的鼓舞。
4.照應性總結。這種總結是要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給學生設置疑惑。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課始教師邊演示邊提問:如果將長方形沿對角一拉,變成什么圖形?原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請大家猜一猜。課尾,再回過頭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高比長方形的寬變短了,所以面積變小了。剛才同學們的一團疑惑,在總結時輕松化解了。首尾照應,給了學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使導課與結課脈絡相通,體現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協調與完美。
5.檢查性總結。檢查性總結是教師在講授結束時,出幾道緊扣講授內容、答案簡明的題目讓學生自結。這種“檢查性總結”能使教學效果及時得到反饋,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6.概括性總結。新知識傳授后,為形成某種數學概念,或為了確定某個法則、性質,或為了講授某種教學方法,結尾時,將新授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梳理。如教學“小數乘法”時總結時可以把計算法則濃縮成“一乘、二數、三點”。又如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時,可總結成“小數點移動要記牢,右移擴大左縮小。移動一位差10、100、1000……倍,位數不夠0補位。”概括性總結,簡明扼要,畫龍點睛,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又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7.發散性總結。發散性總結就是對所學內容,在鞏固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節課,總結時出示:()<3/7<()問:“括號里可以填哪些分數?”這樣的總結,學生既學得生動活潑,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
三、課堂教學總結應注意的問題
1.要精當簡潔,注意時控。由于是課尾,它不可占用更多的教學時間,因此,無論哪種形式,都要緊扣重點,精心安排。形式要精當,語言要簡練,切記形式拖沓、紛亂,語言籠統、煩瑣,語無倫次。
2.要突出重點。結尾設計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更不能重復所講授過的內容,而應抓住關鍵,突出重點,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3.要形式新穎、方法靈活、激趣遷移。結尾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鉆研教材,精心設計,不斷創新,努力使教材前后連貫,使之成為學生以后學習新內容的起點,激發新的求知欲的啟蒙點。教師應善于在課尾給學生留下懸念,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案例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的課堂總結
師:同分母分式加減法是非常簡單的,大家認為呢?
生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確實是非常簡單的,只要在計算過程中注意正負符號的運用并且計算準確就可以。
生2:不僅在計算中要正確運用正負符號,還要恰當地運用加法的運算律使計算過程更簡便。
師:你們說的都很對,所以我們必須計算仔細。
上面的這個案例,只是對本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概括,強調在計算中要仔細,忽略了對下一課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導入,使兩課之間缺乏承上啟下的聯系,是一個簡單而又缺乏實際意義的總結。應該補充說明“實際上大多數分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下,又該怎樣計算呢?下一堂課我們將學習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這樣就使課堂總結更完善。產生“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析”的效果,留下懸念,激發學生對下堂課“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學習欲望。
案例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
生1:我們學會了用斜邊、直角邊定理去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生2:如果我們要判斷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那么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寫斜邊、直角邊定理,當然,前面學過的“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邊邊邊”定理也可以考慮。
生3:要用斜邊、直角邊定理,前提條件是兩個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才可以。
生4:兩個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分別對應相等,根據勾股定理,可得另一直角邊也對應相等,所以,兩個三角形有三邊分別對應相等,根據邊邊邊定理,兩直角三角形全等。
師: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大家有何感受?
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活動,使我們感受到數學是一門十分有用的科學,它能幫助我們分析、解決許多實際問題。
案例2中,教師把知識與技能的總結看做是課堂總結的一部分,采用了歸納,演繹的思想方法,并且將新舊知識進行了轉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養成反思與總結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讓學生談體會、談收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與態度的教育,這樣的總結實際上是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問題解決和情感與態度的交融。使學生將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互譯,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緊密相連,感到學數學會使自己更聰明。
二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過去那種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的方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幫助與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能力。數學教材內容有著嚴密邏輯性,前面的知識是后面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后面的知識則是前面知識的擴展和課化。數學是一門科學,而數學教學則是一門藝術,數學的各個環節都應當精心設計。
(一)課堂總結在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總結是教學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是在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最后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對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升華的行為方式。課堂總結是一堂課的“畫龍點睛”處,它能使一堂課所講知識及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系統化,初步形成認知結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對于定理的證明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它所內含的數學轉化思想。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前,學生大腦中的180度角有平角,有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成的同旁內角,證明內角和定理的過程就是將三角形三個內角轉化為平角或同旁內角的過程。在課堂總結時應該引導學生概括這種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思想。有了這種轉化思想,就有了思維的方向,就有了行動的方向。又如,在余角和平角的課堂總結時,補角的定義與性質可以通過類比余角的定義與性質得出,同時,本節課中的運動的觀點,方程的思想、數學建模的思想,特殊與一般的思想,等等,都應該引導學生結合過程知識進行高度概括,讓學生深刻體會數學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再如,在配方法一節的課堂總結時,應引導學生概括配方法的實質就是將一個一般式的方程轉化為一個數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過程,等等。在總結中不斷讓學生體會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等等,能讓學生的思維上一個較高的水平,能讓學生用數學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能力。
(二)課堂總結的基本形式
1.概括式總結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可由教師或學生完成,但一般以教師為主。教師概括本堂課內容,強調重點,指明關鍵,提出要求。可采用敘述、列表格、圖示等多種方法進行總結概括。
2.懸念式總結
這種總結是在教學本課知識的同時,通過教師設疑引出下堂課要學的內容,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完“平行四邊形”后,師生共同總結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這時,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把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改為直角,那么它是什么圖形呢?”學生就開始議論并總結說:“這是一個長方形。”教師立刻說:“這就是我們下一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希望大家做好預習。”
3.前呼后應式總結
這種總結需要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給學生設疑置惑,總結時釋疑解惑。前呼后應,形成對照,使學生豁然開朗。
4.比較異同式總結
通常是通過圖示或表格的方式,將新學的數學概念、性質、定理或公式與原有的知識進行比較,比較它們的異同點,加深和擴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5.提出規律性總結
這種總結對定理、公式、規律、解題方式和步驟進行總結,促進學生有序思維的完善和發展。
(三)課堂總結的主要特點
1.課堂總結要有目標性
好的課堂總結,是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否則,就失去了課堂總結的意義。例如:“正比例”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①使學生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②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義;③使學生會判斷兩量是否成正比例。總結時可列出三條:①兩種量相關聯;②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③相對應量的比值一定。
2.課堂總結要有引導性
總結不能由教師包辦代替,要立足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一些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才能達到求異、求佳、求新的境界。既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又培養了思維的嚴謹性。
3.課堂總結要有針對性
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都是每一課的主要矛盾,課堂總結就要通過揭示矛盾的實質,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揭示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總結中要教給方法,要預防錯誤,學生易錯的概念、法則、公式可通過總結加以強調,引起重視,防微杜漸。
1、啟發性總結。
啟發性總結,就是在學生掌握了課堂講授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作結。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得的知識得以條理和升華,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結尾時,教師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不作解答,留給學生課余時間去思考、印證,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圓周率”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一些老木工經常說:“一尺圓三寸”,這句話在數學上有什么樣的道理?如果按照我們今天學習的計算方法,要做一個直徑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總寬度約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本節課乃至本階段的學習內容,又讓學生把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重大時事等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單一枯燥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發展思維能力。
2、概括性總結。
這種總結方法是絕大多數教師采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綱契領的說明,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這樣可給學生留下系統、完整的印象,在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新知識的同時,還能為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和動力。這種總結方式,多用于新授課。在一節數學課里,或者為了形成某一個數學概念,或者為了確立某個法則、性質,或者為了講授某種數學方法,課堂總結時,將新授內容歸納、概括、梳理,實有必要。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快速、精煉地再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起到深刻理解、鞏固、強化知識的作用。如,在教學幾種專用名稱百分率問題時,其名稱和公式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廢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們分別又有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何交給學生一條“繩子”,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捆”起來,輕松地“背”著走呢?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共同總結出“求誰的百分率,就用誰除以相關的總數量。”概括性總結,要簡明扼要,畫龍點睛。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懸念性總結
文學作品中的“懸念”,可引人入勝,激趣。數學課的總結,也可以通過巧設懸念,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特別是前后聯系非常密切的教學內容,可考慮設置懸念。例如,一位教師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中,給學生一道只有條件、沒有問題的不完整的題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讓學生思考,根據這樣的條件,可以提出哪幾個問題。學生提出了六個問題:男生占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女生占男生人數的百分之幾?男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男生人數比女生多百分之幾?女生人數比男生少百分之幾?對前兩問,讓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中間兩問讓學生書面列式集體訂正;對后兩題告訴學生放在下節課研究,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均放在下節課研究。這樣做使一題多變做到了適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下節課做了鋪墊。
1.要理解定理的語言。一般的數學概念或定理至少有兩種語言:漢語語言和符號語言,而幾何學中的概念或定理還要加上圖形語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幾何定理的“三種語言”,即漢語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讓學生從不同的側面加深對定理的理解。例如幾何定理――“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三種語言如下:
(1)漢語語言:根據漢語詞匯的積累,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就明白了定理的真實意思。即如果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那么它的兩組對邊都分別相等。
(2)圖形語言:就是幾何圖形。從圖形中就能看出來定理的結論,可以形象地幫助我們分析幾何問題。
(3)符號語言:利用統一規定的幾何符號,簡捷地條理表達,有效地同他人交流。
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已知)
AB=CD,AD=BC(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從三種語言的角度,我們可深刻地理解定理、有效地使用定理。一聽到平行四邊形,就想到“它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一看到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就知道哪兩條線段相等;如果需要交流,就即刻寫出該定理的符號語言。
2.要具備處理習題的技巧。數學的學習,不能將自己置身于題海之中,那樣只能更多地感受到一個字――累,讓數學“展現出冰冷的美麗”,讓自己逐漸降低對數學的溫度。對待課堂作業和輔助練習,我們要以“驗證的觀點”待之,在定理指導下去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中驗證定理,真正把定理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如何對待課外習題呢?我建議用“讀題”的方式去解決,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定理去分析,理清思路即可,題題過堂,必將大大地降低學習的效率。
3.要擁有科學評價的理念。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這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藝術。我認為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如:認真對待每次課堂作業和輔助練習,感受定理的用途;抓住課本和教輔練習上的單元測試,安排好課外時間進行自我測試;要教會學生“天天反思、周周總結”,善于發現自己的點滴進步。尤其是總結和反思,是學生實施自我評價最有效的方式。正確的自我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意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感受。
二、善于借風
放風箏最難的就是如何讓風箏在出手以后順利地飛上天空。初學者常常是風箏一出手就栽到了地上,而有經驗的人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借風。課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直是數學教師苦苦求索的問題。筆者認為,數學教師也要善于“借風”。
1.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對話、交流、碰撞,才有可能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教師要本著“教為學服務”的觀點,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努力促進學生心理環境的開放,實現學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維的活躍與激蕩,創新潛能的迸發與拓展。在教學時,教師不再把學生一個個“扶過河”,而應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開放思路學會“過河”,讓學生思維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2.創設優良的課堂情境。人的思維往往在特定的環境中得到激發。現代課堂應不拘泥于傳統課堂的格局,完全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地安排課桌位置,盡量騰出較大的空間便于學生展示自我。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能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從而自覺地將自己融入到課堂中去,積極參與,主動思考。
3.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和教學提問,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
4.精心設計數學開放題。好的開放題,對初中學生而言應有較大的教育價值,能促進學生運用最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同時,教師要注意題材的趣味性,使學生樂于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并有所獲。
三、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
我們的課堂過去以教師教授為主,被稱之為“滿堂灌”,改革后強調教師的啟發。而有的教師把它變成了“滿堂問”,即課堂教學采用的是一問一答的形式,表現方式有兩種: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為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而應采用組織引導,設置問題和問題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問的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我也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發掘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盡量做到基礎分流,彈性管理。在教學中我采用分類教學,分層指導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穩步地前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問題我沒有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讓他們在交流中掌握知識,在討論中提高能力。盡量讓學生發現問題,盡量讓學生質疑問題,盡量讓學生標新立異。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于學生的指導,尤其在講授新課時,我將教材組成一定的嘗試層次,創造探索活動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從特殊去探索一般,通過類比、聯想,從舊知去探索新知,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科學地進行學習。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穩打穩扎,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
(5)獨立作業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7)課外學習包括參加學科競賽,與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滿足和發展我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2、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學們要知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么高中要學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熟練程度。
3、注意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三個環節(上課、作業、復習)和一個步驟(歸納總結)是少不了的。
三、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學期前我對整冊書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注意結合我所教的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到上好每一節課,搞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注重和數學師就教學難點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到充分駕馭課堂。留意從教學輔導材料中取經,吸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注意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力求一節課比另一節課精彩,力求將新課標理念滲透到課堂中來,力求讓學生能在寓教寓樂中輕松學數學,讓孩子們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極為重要。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數學。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觀察物體所需的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利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形成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精髓。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注重反饋,加強課后的練習與鞏固。
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后的聯系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在練習鞏固時注重個別輔導,尋找特定群體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練習。布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于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布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開展家長和老師助學生、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的活動,使得課后的練習與鞏固得以有效的實施。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有經驗和學科帶頭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想,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和學科帶頭人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數學教學方法。
四、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及時的跟蹤其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及時的走上學習的正確道路上來。
五、注重個別輔導,及時轉化學困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對于學困生做到多關心、不歧視、不放棄。讓他們感覺到來自老師以及班級體的關愛。認真研究造成其學習的困難的根本原因,堅持對癥下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開展學生間、小組間的互助互學活動,逐步讓一部分學困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逐漸進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家長成為學生時時刻刻不變遷的小老師,竭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爭取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