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1 10:59: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茶道基本禮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位于白山市紅土崖鎮六道岔村。施工方是吉林省水利水電工程局(第四工程處),主要工作內容是漿砌石及混凝土、土方工程。工程規模(投標價)20075555元。合同工期:2013年4月20日~2013年10月31日,計14個月,年度計劃工期: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計7個月。其中:施工期:2013年6月1日~2013年11月30日,計6個月,非施工期: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計1個月。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施工區建設條件
對外交通:對外交通道路利用白山市至紅土崖鎮的城鄉公路及紅土崖鎮至本工程施工區(四道岔村、六道岔村境內)各村的鄉村道路,交通較為便利。
場內運輸道路:場內交通利用原有道路(含堤頂路)與各施工現場、附屬企業、生活管理區并與外部公路相連。可以滿足施工交通要求。
施工用電:施工用電及生活用電均采用當地電網電或自備30KW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施工生產及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水泵抽取河道水,經凈化后使用。生活用水采用當地居民用水,消防用水需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分別設消防水池,每個水池容積20m3。
通信:通訊布置采用在項目經理部駐地安裝程控電話機一部,計算機一臺,移動電話若干,用于對外協調聯系工作。
(二)施工方法和施工機具選擇
本工程土方開挖施工時采用人工配合采用1m3挖掘機開挖,開挖料一部分用于土方填筑,一部分不合格土料用10噸自卸車運出施工現場。開挖過程中要經常校核測量開挖平面位置、水平標高、水準點及邊坡坡度。開挖前測放開挖邊界線,以便控制斷面開口尺寸,使之符合設計要求。
(三)勞動力計劃
包括外雇工的選擇、來源、數量、計件及計日工單價、技工及普工單價、進退場時間、所施工工程部位等。
(四)主要材料和周轉材料需求計劃;
首先進行文字說明,包括各種材料的來源、廠家、供應商選擇及情況、數量、單價、進場時間、所用于工程部位等。
(五)機械設備需求計劃。
包括外租機械設備的租賃方式、數量、租金;處內機械設備的租賃方式、數量、租金(或計提折舊標準及計提折舊費)、進退場時間、所用于工程部位等。
二、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項目成本(費用)預算與測算差異分析
表1是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項目成本(費用)預算與測算差異分析表。
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費用項目包括直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人工費)、施工管理費(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和其他費用。在日常核算中人工費包括:生產工人的基本工資、工資性補貼、生產工人的輔助工資、職工福利、生產工人勞動保護費、住房公積金、勞動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危險作業意外傷害保險、工會費用、職工教育經費。材料費包括:材料原價或供應價、運輸損耗費、檢驗試驗費、材料運雜費、采購保管費。
從表1可以看出,直接費約占成本(費用)總額的九成(預算指標:88.45%,測算指標91.08%),施工管理費約占成本(費用)總額的一成(預算指標:11.55%,測算指標8.92%)。因此,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費用)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于直接費項目。
從測算值可以看出,材料費在直接費中占比最大,但是,材料費測算值較預算值節約了1314432元,由此可以認為材料費風險是可控風險。同理,施工機械使用費風險也可以認為是可控風險。唯獨人工費超支1423109元,可以認為人工費風險最為顯著。
三、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項目成本測算與實際差異分析
表2是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項目成本測算與實際差異分析表。
從表2可以看出,直接費約占成本(費用)總額的九成(實際指標:91.33%,測算指標91.08%),施工管理費約占成本(費用)總額的一成(實際指標:8.67%,測算指標8.92%)。因此,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費用)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于直接費項目。
從實際值可以看出,材料費在直接費中占比最大,但是,材料費實際節約了84020元,由此可以認為材料費風險是可控風險。同理,施工機械使用費風險也可以認為是可控風險。唯獨人工費超支127422元,可以認為人工費風險最為顯著。
結合表1表2可以看出,直接費中的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人工費,施工管理費中的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等成本(費用)項目預算、測算、實際等三項差異較大,其中,直接工程費、直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施工管理費中現場經費、間接費等呈節約狀態,表明施工方(吉林省水利水電工程局第四工程處)施工管理水平較高;人工費項目呈持續超支狀態,表明人工費是施工項目是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費用)風險中最主要的因素。材料費占比持續超過50%,表明材料管理應該是該項目的核心。
四、啟示:中小水利工程成本(費用)風險控制對策
結合表1表2可以看出,紅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項目成本(費用)風險主要來自于人工費、材料費。本文成本(費用)風險控制對策也主要考慮人工費和材料費。
中小水利工程成本(費用)風險控制對策:
(一)預算、測算前開展市場調查
將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包括施工規模、合同條件、工程難易程度、技術含量高低和施工地域的地理、自然、氣候、人文及周邊環境因素等都納入現場調查范圍。
通過市場調查,獲取準確的成本項目信息,包括工程材料價格、設備價格、當地人工價格、當地運雜費市場的物價走勢,掌握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可能性及其對成本的影響。確定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人工費用;主材、地材、輔材;合理使用的機械設備費用等。
(二)結合實際,做好項目成本預測
通過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所在地的價格水平,按作業層確定直接成本費用(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現場獨立費),按單位工程、分項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實物量,應用定額和費用標準計算的直接用于工程主體的費用。
同時開展施工方案引起費用變化預測、輔助工程費預測、臨時設施及工地轉移費預測。
(三)材料管理對策
結合項目所在地和項目施工需要,科學制定采購方案,保證采購價格和質量,合理確定采購數量、進料時間和運輸方案,減少積壓和二次搬運。
改進施工技術,合理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加強材料管理,合理確定材料定額。
建立經濟承包制,層層落實材料消耗定額指標,制定材料消耗節超獎懲措施。
建立內部制約機制,定價與采購分開,收料、管料及發料分離。
(四)人工管理對策
預算階段應該結合人力資源市場的現實情況提高人工預算單價,測算階段亦如此。
實際施工時,應該考慮施工季節和農民工的供給狀況,盡量在農閑季節施工。
加強勞務分包管理,選好選對有實力有誠信的外部勞務隊伍。堅持勞務使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合理有序,考核業績,注重實力,總量控制”的方針;堅持勞務使用“基地化、彈性化”的制度。同時,在保證自有隊伍有活干前提下,提倡“混編帶用勞務‘架子隊’形式為主”,“使用建制隊伍‘清包工’方式為輔”,“重要崗位禁用外部勞務制度”。
參考文獻:
[1]劉如青.淺談國有建安施工企業中工程項目之材料管理[J].經濟視野,2012
[2]蔡碧芳.淺談建安工程成本管理[J].福建建筑,2011
[3]劉如青.淺談國有建安施工企業中工程項目之材料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
[4]丁丹芝,羅勝霞.房地產公司工程建安成本控制與管理辦法[J].經營管理,2009
中國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塊:茶道,指品茶過程中自身的修煉自我的修養以及參禪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時的環境,幽雅的環境,對修身養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茶道與茶境分不開,茶禮,指茶事過程的禮儀祭祀等形式,茶藝,指表面的一層,即制茶沖茶時的技藝或者藝術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與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禮則被韓國學去并發揚光大,只剩下最膚淺的茶藝(也算是沖茶過程中的藝術修養但僅僅限培養情操藝術方面),看著鄰國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國發源地怎能沒有?因此把此揀去算是兜了底兒,這就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茶藝,更夸張的是,竟然發展成為一種表演形式,沒有主客間一起的修養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當看電影似的觀眾,或者是一種街頭現買現賣當賣油條式的飲食推銷,下面請個客人,沖壺茶給他喝,而臺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這又成了一種飲食文化了,唯一的亮點就是沖茶時的技藝,這樣既有趣又值得觀賞沖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藝小姐帶有表演性質的儀式,還可以看到美女紅袖添香,也算不錯,至于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體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國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藝,叫茶道就有點暴殄天物了。
中國歷代茶道按種類分可以分為三個,即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唐時期流行煎茶道,宋時在有煎茶道的基礎上又有點茶道,同時宋時還盛行“斗茶”通過品茶猜茶品,打禪趣,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點茶道以及斗茶的形式(自己又在其基礎上發明了“抹茶道”)宋亡以后,代表雅文化的上層社會“雅道”失傳,被元統治的都是一些漢人平民哪有什么文化,明以后才發明了泡茶道,就是現在人們所習慣的,喝茶方式的雛形。如果說唐宋茶道講究的是茶禪直接結合的話,那么盛于明中期的泡茶道則更多忽略了表象上所表達的禪的意境,而是在茶藝上表達茶趣一體,形式上注重“道”,現在的中國茶藝追其源頭來其源也是泡茶道,其中最流行的”茶道表演“,始于清代宮廷,也可以說,到了清代,茶藝中本身蘊涵的修道意義才轉化為完全以表演形式奉茶的表演意義。但現在的茶藝又和明時的泡茶道不太一樣,正確說是內涵更加退化了,現在的茶藝文化,則是由清代出現的工夫茶道發展而來,雖然工夫茶道流行于福廣地區,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結或者說退化的地方,比如說每個步驟起的一些華麗的詞名,技巧上華而不實,使用蓋碗,高沖壺,“點兵”等方式太過強烈(茶道整個氛圍應該是安靜溫和并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僅是茶本身也是整個茶文化的載體)動作上的夸張過去其形式本身的夸張,鑒賞茶葉好象很無聊,聞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給客人很不衛生,更重要的是,沒有客人同步驟一起品茶養性的互動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僅限于品茶上。
2、茶文化禮儀
下面就說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儀式,按理說真正的茶道文化應該在唐宋,可惜的是儀式方面已經斷代不復存了。而且,唐宋雖然有茶道的儀式,但他們往往更喜歡單純的品茶。主人邀請客人來品茶,沒有侍女沖茶,只主客幾個人,旁至多只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尋找一分特殊的環境。沒有沖茶-奉茶-品茶的儀式,而是拿出現成的茶招待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不多發言,觀察周圍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清、靜、和、寂的氛圍,禮儀形式也從簡,童子捧案向客人進茶,客人立身回禮。
明時期的泡茶道將侍女的侍茶茶藝與主客品茶悟道結合在了一起,有點介于唐宋時期的品茶和后來茶藝表演之間,既有茶藝也有修身養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歸為茶道,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席間請茶師來主持茶藝。但明又有了一種新文化意義上的發展,即茶藝成為大家閨秀的閨中之樂,作為修身養性的鍛煉過程。同時又可以培養藝術情趣、藝術情操,使得自己心靈手巧,蘭心惠質,建立德馨。因此頗受大家閨秀的青睞。其意義如同于撫琴、刺繡、插花重在自娛自賞。做茶藝前可先撫琴,然后凈手焚香、備器候用、溫杯熏杯。其形式與現在工夫茶大抵一致。茶藝的過程中還可以賞月賞畫,作為自身的修養(過程中,注重動作姿態的優雅)。
下面就來說說待客中的茶道。唐宋時期的茶境,即品茶的環境,以戶外為主。多選擇禪室道場內,清風明月下,村野郊外,林里山間等愜意的地點,以自然環境為主。到了明代,明人發明了專門的茶廬茶室這樣特殊的地點,室內陳設多以配合茶藝表演操作而設置,基本格局每間茶室幾乎差不多,個別的布置,如掛畫擺設等皆按照主人喜好與品位來安排。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后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著事茶,侍女捧案于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為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為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參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請客人點評,作為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后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凈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凈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凈手。古代人認為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凈手無疑已等于凈心)然后茶師點燃香爐,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于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于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師將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3、茶文化禮儀
洗茶
巖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末即可。(唐宋時期的煎茶法則是將茶餅直接煮成茶湯,因此第一步需要“搗茶-煮茶-調茶”,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罐中,用茶搗將茶葉搗碎,搗時要慢,細,雅;再將茶葉放入茶爐中,注入開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輕調茶湯,盛起復放回,調法很有技藝)。
洗茶
孟臣三沐——水開(茶湯煮好)后,用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于茶壺上(謂之溫壺);再打開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盡量注過多量的水,然后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沖泡);然后蓋上壺蓋,再盛茶湯淋壺身(使茶壺里外皆有茗香)。(在沒興用茶壺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將煮好得茶湯淋于茶杯上,也為三淋,第一步用開水輕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湯,第三步復用茶湯整個淋之,淋法有技藝,或沖或滴,或緊或慢)后來有了茶壺,不同茶器質料泡茶時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還有一種茶壺,頂蓋處有孔,這樣是使茗香能散發出來,同時又利于蒸發味佳,明茶藝愛用露孔散氣,稱之為“茗香壺”。
洗杯-溫杯-熏杯——與料理茶壺是一樣的,茶杯也需要溫-洗-薰,這邊用精致的茶壺還須泡上一些時間,先取出手帕(最好為綢巾)放于桌上疊成小方,逐個擦拭茶杯,再用茶夾夾杯依次放入茶洗中過水清洗,再夾茶杯于茗氣前滾熱溫燙,最后將茶杯放于香爐前熏香靜氣。
盛湯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壺,如果茶壺是“茗香壺”的話,還可將茶杯里的水重新澆回茶壺中。
茶香合壁、遞手傳香——回壺后,再次注入茶水,這回將聞香杯蓋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為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聞香杯,雙手端于鼻前,捻轉而嗅,然后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客人依次如狀品嗅。
奉茶——將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聞香杯覆于其上,再取絲帕覆茗香上反復靜氣,然后將絲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疊,將茶杯放于絲帕上,然后雙手放茶杯于案上(用絲帕墊茶杯主要是怕燙手,而且一些好質的絲料隔熱,至于動作,則是為了好看,同時亦要講究奉茶時的幽雅禮儀),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時,應舉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禮,方可接過案。
福建閩南地區盛產茶,閩南人對茶情有獨鐘,且閩南人飲茶,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備極考究。以烏龍茶鐵觀音為例,其茶藝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靜氣、葉嘉酬賓、火煮山泉、孟臣淋漓、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韻、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喜聞幽香、鑒賞三色、初品奇茗、盡杯謝茶,環節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體現出“純、禮、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個動作都講究規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服務正是航空服務人才的起碼要求,同時在進行程序化的服務同時還要兼顧展示性和藝術性,這也是航空服務人才之所以成為服務行業內人才標桿的原因。通過對茶藝展示程序化的學習就能夠使學生在校內有相應的載體體會服務流程的藝術性,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按程序有條不紊、準確到位藝術化地進行服務流程的展示。同時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1.2閩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藝氣質營造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美感培養的目標相耦合
閩南茶文化重在圍繞著茶元素,通過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等展示國人生活之美。以環境中的茶席之美為例,閩南茶文化講究透過一席茶的布置有機平實、源遠流長而生命力不減的方式來體現文化,把茶席當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學體現之場。茶席不僅是單純的視覺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邏輯,這個邏輯包含了對茶的解讀。種種細節的妥帖安排,會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閑潔。各個因素,如品茗的時令節氣、身邊的一景一物、水質水溫、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揀擇的用那把小壺還是這只蓋杯,每一個選擇都是那么的用心別具,但在決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選擇,每一個用心就體現在選擇的過程里,最后匯聚成一種特殊的氣質。航空服務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僅是外表的,訓練有素的專業素養,對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環境的創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務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給人帶來毫無做作的舒適感,把女性的柔美優雅、男士的紳士帥氣演繹得恰到好處,有一種增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藝課中可以達到對航空服務專業學生進行氣質的培養、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美境”的創新能力。
1.3閩南茶文化中的茶藝禮儀要求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禮儀的高要求相耦合
禮儀是茶藝的核心部分。閩南傳統茶道表演其實就是待人迎客的過程,它每一個環節都寓意著一種東方待客禮節。而服務禮儀更是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這兩者的耦合之處更是不言而喻。
茶在中國擁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中華民族這一片文化繁茂的土地上,茶文化結合了中國傳統佛、道、儒三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涵養,孕育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茶文化的本質是一種“中介”文化,以茶為載體,以能體現中國傳統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為宗旨。它的內涵極其廣泛,主要包括有關茶的禮儀、風俗、茶規、茶藝、歷史典故、民間傳說以及文學藝術、辭曲歌賦等。它是中國人傳統的飲品,也是人們所追求精神高度的和諧統一。高校培養的是先進的學生群體,學生需要完成“學校人”向“社會人”的過渡,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來適應以及引領高速變化發展的社會。就目前來說,人文茶道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受到的教育界許多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可。
1茶與茶道
茶被稱之為國飲,是國人饋贈親友的良品。它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包含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結合,由此生出的便是茶道。茶道是一種藝術,一種禮儀,一種生活方式。飲茶之人多注重于養生,注重于提升自我的精神高度。人們在品茶的同時,體驗茶道,品味人生百態。
1.1茶的概念
茶起源于中國,在我國已經擁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大家普遍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也是從中國流傳至世界。茶的起源并不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唐代陸羽所作《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全面的茶學專著。這說明自唐代起,我國就已經擁有了較為系統的歷史和文化。茶除了具有觀賞、品鑒的價值,還具有其他多種功能,例如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勞等等。茶的這些功效都在國際醫學藥理上得到了證明。
1.2茶文化的意義
說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國的歷史。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實際上也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一個過程,更是中國特色文化的具體表現。人們通過將賞茶、品茶、飲茶等等這一系列活動和中華民族的禮儀、哲學文化等相結合,創造出了茶的特色精神內涵,從而將其升華為一種精神活動。因此,茶文化對人的發展、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借鑒作用。
1.3茶道的內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中國茶道的發展經歷了從煎茶、點茶以及泡茶等多個階段。茶道主要講究五境之美,分別為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茶道的本質是品嘗茶的美感。它的美感一方面來源于茶本身的形態、顏色,另一方面也來源于茶道中所蘊含的禮儀。人們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等環節,不僅可以學習它的禮法規章,也可以領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而提升自我修養、陶冶情操。常言道: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人生就如茶葉,苦香淡皆是人生。人生百味,就蘊含在一杯清茶中。
2人文茶道概述
人文茶道四字,字如其名,是從茶道中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人文茶道重點在于人本。它是基于茶本身,加之以各種文化氛圍結合而成的。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都喜歡將琴、棋、書、畫與茶結合。人們以茶為媒介,修身養性,品位人生。茶相比于咖啡,在提神的同時更能給人以一種靜下心來的力量。這就是人文茶道中所蘊含的淡泊與寧靜。簡單來說,人文茶道是將藝術與精神高度完美結合。茶道有“四諦”:和、靜、怡、真。這也體現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上。“和”代表著人與人相處需要和諧,做事要恰到好處。人具備和氣的品性才能與他人友善交往,廣交善友。同時,“和”也代表著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學思想。“靜”就在于告訴人們要有一種平靜淡泊的心態。人們飲茶時的環境,需要安靜,這樣人們的心才能安靜下來體會茶的真諦,這是一種忘我的精神高度。“怡”講究的是一種身心愉悅。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必定是愉快的,以一種輕松暢快的心情去品味它。喝茶不論貴賤,重要的是喝茶人的心態。“真”代表著回歸本真。人們在飲茶中體悟人生,回歸自我。人來源于自然,生活于社會,難免會沾染上世俗的紛紛擾擾。因此,人更要以一顆真心來體悟茶道,才能回歸自我,找尋真我。佛道儒三家對中國人文茶道的影響最深。人文茶道也正是集合了佛、道、儒三家為主體的中國優秀哲學思想,才成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老子的《道德經》就有提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正好體現了人文茶道的人本精神。道家強調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統一,人應該追求自然的本真,借以提升自我。道家所主張的道法自然,主要包含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佛家主張禪味,中國僧人認為茶有三德:第一,坐禪時,通夜不眠;第二,滿腹時,幫助消化;第三茶為不發之藥。這很好地體現了茶文化與佛家思想的融合。儒家核心思想為“中庸”,即做人做事恰到好處,不偏袒維護任何一方。做人必須講究禮儀,正如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所說:“君子愛茶,因為茶性無邪。”飲茶的過程就是提升自我修養、凈化靈魂的過程。
3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學生在經歷了幾年高校教育后,必將步入社會,而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人,光有技術知識并不足夠,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我的素質,要學會與人交往,正確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念。當代的許多高校學生只注重于知識的獲取,并不善于與人交往也不注重于禮儀。在平時的生活中表現浮躁,忙忙碌碌不知所謂。許多人都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能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高校學生要想未來進入社會,成為一個可以引領時代的人,就應當從提升自我修養開始。高校學生只有提升了自我修養,才不至于誤入歧途,從而讓自己朝有利的方向發展。在高校學生的個人生活中,許多人喜歡獨來獨往。他們不善于與人交往也不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也不懂得訴說和尋求幫助。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作為高校生,走出學校就會進入社會。任何人都逃不開與人交際。哪怕是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之間都存在一種禮尚往來的關系。由此可見,學會禮儀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然而,目前高校素質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高校素質教育需要一種更有力的方式來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其質量的提高。
4人文茶道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
宣傳人文茶道精神對提高高校素質教育質量而言是一種非常可行的舉措。茶道是中華茶文化中蘊含的獨特的人本精神。張岱年先生曾指出,中國的文化不是以神為本,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以人為本,即將人的問題作為中心問題。世界上所有的群體社會,都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人是基本,只有從各個學生個體著手,才能從根本上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總的來說,人文茶道對高校素質教育具有有利的影響。4.1人文茶道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知識面的拓寬,傳承民族文化人文茶道始于茶文化,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了佛、道、儒多家的哲學思想。正是由于它這種博采眾長的特性,它的文化內涵才顯得愈來愈豐富多彩。人文茶道精神的學習能夠使大學生拓寬視野、增加其知識儲備,從而完成自我素質提升。同時,茶道精神的學習也能讓學生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4.2人文茶道能夠促使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茶首先作為一門藝術,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高尚情操。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藝術的熏陶不可缺少。人們在這種藝術的熏陶中學會了欣賞,找尋到了自我興趣,從而培養出高尚的情操。人一旦有了藝術的熏陶,整個人的氣質就會與眾不同。而人們通過學習茶道,可以了解到有關于茶藝、環境、詩詞、歷史等多種文化藝術。高校學生如果持續受這種有利環境的熏陶,自然就會以“茶人”為榜樣,努力提升自我修養。4.3人文茶道能夠促使學生學會釋放自我壓力高校學生的課業普遍壓力較大,節奏較快。在這個階段,不僅要學習自身的專業知識,也需要盡快地了解到社會人才需求,融入社會大環境。品茶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從人文茶道中,學生們可以學習如何從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一片空閑,體悟人生的真諦。從品茶中感悟到“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哲理,從而轉化成動力,讓自我的素質得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升華。4.4人文茶道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茶道精神的主體就是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錢梁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觀點,其認為茶人應該“默默地無私奉獻,為人類造福”。高校生活學習階段正是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好時機,大學生在這個階段會遇到許多挫折但也會有許多成長。因此,高校階段是完善自我的一個好階段。大學生通過學習人文茶道,可以領悟茶道中的思想內涵,有利于清楚地認知自我和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
5結語
人文茶道在提高高校素質教育質量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越來越多的高校將人文茶道的教育提上日程。人文茶道只是茶文化中最精華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其全部內容。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只要學生有所接觸,必定會被茶文化所包含的深刻內涵所吸引。我們所應當做的就是讓人文茶道更廣泛地融入高校素質教育中,從而讓更多的高校學生接觸到它。
參考文獻
[1]付昌輝.加強橫向課題研究促進高職科研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2):36-37.
[2]吳詩池.試論中國的茶文化———兼談中日茶文化關系[J].農業考古,2004(02):13-26.
[3]劉悅.著眼學生長遠發展培養素質奠基人生[J].陜西教育(教學),2016(4):15-16.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9-0041-01
據調查,國內部分高職院校中航空服務專業開設茶藝課程作為職業延展課程。但無論是相關教師或者學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藝課程,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學習茶藝僅僅是為了彌補學生在應對航空公司面試時才藝不足的缺陷,有些人僅是因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藝表演的活動而略做學習有備無患,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學會花哨或者煩瑣的泡茶動作和程序即可,純粹將茶藝當成類似某種程序化舞蹈動作的簡單行為。正因為許多人對在航空服務專業開設茶藝課程,并推進茶文化對人才培養過程的滲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夠到位,本文將對閩南茶文化背景下開設茶藝課程的意義進行論述,并對該課程的建構提出意見。
1 航空服務專業在閩南茶文化背景下開設茶藝課程意義
1.1閩南茶文化中的茶藝展示程序性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服務技能的高標準相耦合
福建閩南地區盛產茶,閩南人對茶情有獨鐘,且閩南人飲茶,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備極考究。以烏龍茶鐵觀音為例,其茶藝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靜氣、葉嘉酬賓、火煮山泉、孟臣淋漓、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韻、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喜聞幽香、鑒賞三色、初品奇茗、盡杯謝茶,環節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體現出“純、禮、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個動作都講究規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服務正是航空服務人才的起碼要求,同時在進行程序化的服務同時還要兼顧展示性和藝術性,這也是航空服務人才之所以成為服務行業內人才標桿的原因。通過對茶藝展示程序化的學習就能夠使學生在校內有相應的載體體會服務流程的藝術性,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按程序有條不紊、準確到位藝術化地進行服務流程的展示。同時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1.2閩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藝氣質營造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美感培養的目標相耦合
閩南茶文化重在圍繞著茶元素,通過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等展示國人生活之美。以環境中的茶席之美為例,閩南茶文化講究透過一席茶的布置有機平實、源遠流長而生命力不減的方式來體現文化,把茶席當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學體現之場。茶席不僅是單純的視覺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邏輯,這個邏輯包含了對茶的解讀。種種細節的妥帖安排,會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閑潔。各個因素,如品茗的時令節氣、身邊的一景一物、水質水溫、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揀擇的用那把小壺還是這只蓋杯,每一個選擇都是那么的用心別具,但在決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選擇,每一個用心就體現在選擇的過程里,最后匯聚成一種特殊的氣質。航空服務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僅是外表的,訓練有素的專業素養,對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環境的創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務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給人帶來毫無做作的舒適感,把女性的柔美優雅、男士的紳士帥氣演繹得恰到好處,有一種增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藝課中可以達到對航空服務專業學生進行氣質的培養、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美境”的創新能力。
1.3閩南茶文化中的茶藝禮儀要求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禮儀的高要求相耦合
禮儀是茶藝的核心部分。閩南傳統茶道表演其實就是待人迎客的過程,它每一個環節都寓意著一種東方待客禮節。而服務禮儀更是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這兩者的耦合之處更是不言而喻。
[中圖分類號]C9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4-0078-01
一、飲茶的精神內涵
飲茶的精神內涵是“和、靜、悅、真”。“和”,一切恰到好處,由禮儀引控;“靜”,安靜的氛圍和境界;“怡”者,和悅、愉快的心理體驗;“真”,真茶、真香、真味、真情。雖然,我們這里所指的社交飲茶,不是純粹的茶會——欣賞由茶藝家設計表演的“茶道作品”有特定的儀式規范守則,但也不是隨心所欲、言語可無顧忌的事,只有在飲茶過程中通過遵守基本的茶禮,一方面使自己表現得體,另一方面也能讓別人以更舒適的心態來進行交流。
二、飲茶前禮儀
(一)形象整飾
“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中國喝茶講究通過茶事制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因而我們在儀容、儀表、儀態上也要求突顯閑靜雅致。去品茗場合時,建議著裝上以舒適、淡雅為宜,不宜緊身、過于時尚,更不能衣冠不整。女士可化淡妝,使用清淡、柔和的香水(去比較高檔的茶室時,最好盤起長發)。入座起座、放物取物時均要輕穩。坐時東倒西歪、站時碰撞物品、交談時左顧右盼、大聲喧嘩等情況,都會讓品茶人興致驟減,茶室和靜的茶氣也被破壞。
(二)講究座次
茶道講究“主隨客便”,但在一些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應遵循以左為尊的座次原則,即主人的左手邊是“尊位”。面對主人,從主人的左手位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地位高者、年長者和女士坐尊位。只有自己和主人兩個人時,知禮的客人應做主人右邊的“卑位”,還應避免面對面坐。
三、品飲中的禮儀
(一)主人待客
茶禮在待客時要求體現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禮之倫。因而主人在待客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時,何人奉茶,往往體現了對來賓的重視程度。在工作單位待客,一般由秘書或專職人員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較高者甚至是最高者親自上茶。其他場合接待重要客人時,則由女主人或主人親自奉茶。
2.奉茶順序。應為先客人,后主人;先主賓,后次賓;先女士,后男士;先長輩,后晚輩的次序上茶。要是來賓較多且差別不大,則可按下面的順序上茶:(1)以上茶者為起點,由近而遠依次上茶;(2)以進客廳之門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3)上茶時以客人的先來后到為先后順序;(4)上茶時不講順序,或是由飲用者自己取用。招待眾多客人的茶水應事先沏好放入茶盤,再一一上茶。
3.上茶續水。泡茶應用熱水,且以七分滿為佳。上茶時應右手拿持杯托,左手放杯托近處,茶杯遞上去。若使用無杯托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兩種方式均應并致“請用茶”。上茶后則要為客人勤斟茶,勤續水。客人喝過幾口茶后,即應續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取意為“茶水不盡,慢慢飲來,慢慢敘”。
(二)客人謝茶
主人在以茶待客時以禮待人,作為客人在飲茶時也應態度謙恭,及時表示謝意和敬意。如輩分較高的人、男女主人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一般應立即起身,雙手捧接并致謝,而不要坦然受之甚至視若不見。普通人員或服務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輕聲答謝或扣指向其示謝。此外,社交活動中,與一方正在交談時,最好不要飲茶,否則顯得自己用心不專。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談對象或與他人的交談告一段落之后,方可喝茶。而發現茶具很考究、布置雅致或主人茶藝嫻熟等情況時,客人都應該及時贊美。
(三)品茶禮儀
飲茶時應小口品嘗。每飲一口茶湯后,應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一飲而盡稱為“牛飲”。若不小心把茶葉喝到嘴里,應吃掉或不明顯地吐到紙巾里處理掉。茶太燙的話,不要去吹應待茶自然冷卻。飲用紅茶或奶茶時,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將其放在茶杯中。而當主人告之所飲是名茶時,則應在飲用前應先觀賞一下茶湯,并在飲用后加以贊賞。這樣做,一方面體現了自身的教養,另一方面也是對主人的尊重。
(四)其他禮儀
1.茶點:正式的社交場合,品鑒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否則視為對茶的不尊重。一般情況下要備茶點,則首推堅果類食品,重口味的蜜餞奶糖類茶食不太適宜。
2.交談:茶道求真,真人真性,因而以茶會友時,所談話題不宜說人是非,語氣、語音、語態上以平和、適度為好、氣氛安靜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3.抽煙。喝茶時不應抽煙。實在難忍,應到茶室外抽,或是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抽,未經同意就抽煙則為失禮。
社交喝茶時,應遵循的禮節還有許多。禮的本質是誠和敬,誠為義,敬為儀。只要能表現出對他人尊重的行為、語言,都應是值得肯定的。遵守茶禮,既符合了茶的精神、茶的文化,又使喝茶的過程成為了一個以“茶”修行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于立文.現代生活百科知識[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8.
[2]羽生.中國茶禮的四大流派[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7
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中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借助中華傳統禮儀標準來要求自己,即茶人遵守的”廉,美,和,靜”。雖然縱覽禮記中,描述茶儀的文字寥寥,但是在禮記“冠儀”中開篇就提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
禮義之始――冠禮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有禮義。禮主的起始在于舉止端正,態度端莊,言談恭順。做到以上三點,才算是禮義全備的人。正如茶道文化中,要求泡茶者儀容端莊,氣定神閑,要求品茶者言辭恭順,虛懷若谷,情趣高雅。茶道與中華傳統禮儀的相同之處正在于其要求從事者“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又有幾個人能放下不斷膨脹的物欲,平心靜氣地品茶論道呢?
美好的事物人人渴求。如今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努力復興華夏民族的禮儀文明和傳統文化,冠禮首當其沖成為人們復興漢文化的第一件事。禮記上講“冠者,禮之始也”,因為冠禮是禮的開始。
冠禮流程:
冠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18-20歲。父母提前為冠者取好表字,在冠禮上由正賓命與冠者。
冠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室內環境或露天環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圖布置場地。不用東房。
所需禮器及布置方法
香案一張:普通小幾案,擺放在場地北端中間,茶幾即可。
香爐一盞:普通小香爐,改用紅燭兩支。
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托盤三個,分別盛布巾、儒巾,梁冠三位執事托著,在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排列。
席子若干張普通席子,席上可加軟墊供正坐用。東房內放一張,從北向南依此擺放玄端服,皮弁服、爵弁服(或深衣、皂衫,公服),衣領朝東,香案前側方放兩張,分別為主人及冠者母親席,正賓席:場地北端西側放一張,為樂者席;場地中央一張,為冠者席(加冠,命字,醮禮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賓及贊者跪皆須借此席),觀禮客人席兩列,排列在場地兩側。
酒爵一個用瓷杯或瓷碗。
軒轅黃帝像。國旗+一幅畫像,一面國旗。并列掛于香案上方墻上或擺放在香寨上。
樂器:電腦。
人員
主人,冠者母親、冠者、贊禮一人、正賓一人、贊者一人、擯者一人(布置場地,擺放席子,協助正賓盥洗)、執事三人、樂者一人(用電腦播放音樂,曲目酌定。推薦傳統經典古琴曲目,有勵志等涵義曲目為佳。可在冠禮開始后即循環演奏,主人致辭時暫止)。眾賓若干其他觀禮者。
冠服
《家禮》冠禮冠服:減少為一套漢禮服,用三冠代三套衣服。
其他人均穿正裝。
冠禮儀程
冠禮日,按圖示完成場地布置。所有參禮者整理著裝。擯者點燃蠟燭,等候在盥洗位旁邊。贊者先洗手。樂者放音樂。三執事托盤按順序排列。將冠者著禮服在房內等候。贊禮立于香案旁做好準備。將冠者沐浴更衣。
1 迎賓:主人立于東面臺階位等候賓客。
所有觀禮者各就其位正坐。正賓到達,主人到場地邊迎接。主人在東正賓在西,相互行揖禮,主賓相繼進入冠禮場地,就位。
2 就位:主賓落坐于主賓位;客人就座于觀禮位。
3 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
全場肅靜。奏樂停止。贊禮唱:”xx20歲成人冠禮開始。”
贊禮唱:”請冠禮主人xx先生致辭。”主人及冠者母親起席,到場地中,向全場一揖。致辭。內容酌定。
參考致辭:“今日拙子xx20歲成人冠禮。鄙人攜內子及拙子衷心感謝并熱忱歡迎諸位親友嘉賓的光臨。感謝正賓xx先生為拙子加冠。感謝贊禮xx先生、贊者Xx先生、擯者xx先生,樂者,xx先生,執事xx(三位)先生為拙子行禮。”
致辭畢,再向全場一揖,向正賓一揖,正賓答禮。主人及冠者母親歸位。
4 就位冠者走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
5 賓盥:正賓洗手做準備。
贊禮唱:“三加開始。”樂者奏樂。正賓起席。主人起席。正賓一揖將冠者,將冠者正坐于冠者席上,面向香案。贊者把梳子等物奠在冠者席的南端。正賓去盥洗處,主人隨之。正賓在擯者協助下洗手,拭干。完畢,與主人相對~揖,主人回到原位。
6 初加正賓跪坐下(膝蓋著席)為冠者梳頭加布巾。
贊禮唱:“初加布巾。”贊者跪,為將冠者梳理頭發。
正賓在冠者席前端跪,為將冠者略微整理頭發。然后站起,到奉布巾的執事面前,奉布巾的執事略向前,奉上布巾。正賓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儀容舒揚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然后致祝辭,祝辭為:“令月吉日。始加布巾。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然后,在席上跪下,鄭重地為將冠者加上布巾,然后起立。
7 一拜:冠者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贊禮唱:”冠者拜父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冠者面向父母,莊重地行拜禮。
8 二加,正賓為冠者著儒巾。
賓不再盥,賓主不再辭洗。將冠者摘下布巾,交予執事。贊禮唱辭為:“二加儒巾。”正賓加冠祝辭為:“吉月令辰,乃串爾冠。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9 二拜:冠者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贊禮唱:“屜者拜師長,勉力求學、發奮進取。“冠者面向正賓,莊重地行拜禮。
10 三加:正賓為笄者冠者著梁冠。
贊禮唱辭為:“三加梁冠。”正賓加冠祝辭為,“以歲之正,以月之令,成加爾冠。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奇無疆,受天之慶。”
11 三拜:冠者面向軒轅黃帝像和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贊禮唱:“冠者拜軒轅黃帝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傳承文明,報效祖國。“冠者面向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莊重地行拜禮。
12 醮子:冠者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
擯者撤去梳子等物。贊者斟酒爵。贊禮唱:“醮冠者。”正賓起席,一揖冠者,冠者在冠者席后端正坐,面向香案。
贊者遞上酒爵,正賓接過到席前面向冠者祝辭日,
“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冠者向正賓行拜禮,直身,接酒。祭酒,象征性沾嘴唇,然后把爵遞給贊者。向正賓行再拜之禮(拜兩次),以感謝正賓為自己完成加冠之禮。正賓答拜,然后起身歸位。冠者拜贊者。贊者答拜。
13 字冠者:給冠者取“字”。
贊禮唱:“字冠者。”命字的祝辭可在宣紙上預先寫好,以示莊重。正賓到冠者席前,展開祝辭,致辭日:
“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日xx甫。”
冠者對日:“xx(自己的表字)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然后向正賓拜謝。
14 聆訓:冠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
贊禮唱:“聆訓。請冠者父親xx先生向冠者示訓辭。”主人起席,到兒子席前,冠者端坐,面向父親。主人示訓,訓辭自定。內容建議為:祝賀兒子成人、提醒兒子今后應擔負的家庭和社會責任,鼓勵成長等。
冠者對曰:“兒雖不敏,敢不祗承。”然后向父親莊重地行拜禮。
15 揖謝:冠者向在場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
贊禮唱:“冠者拜有司及眾賓。”擯、贊、執事排成一列,冠者向其行揖禮。然后分別向場地兩邊的眾賓行揖禮。眾皆答禮。
16 主人致謝詞:主人對到場眾人表示感謝。
贊禮唱:“請冠禮主人xx先生致辭。”冠者及父母皆離席,到場地中,面向眾賓。主人致辭感謝,內容酌定。
參考謝辭:“感謝諸位親友嘉賓參加xx(兒子的表字)的成人冠禮,感謝正賓xx先生及諸位有司先生,感謝贊禮xx先生,樂者xx先生。”
17 禮成:冠者與父母并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禮成。
贊禮唱”xx(冠者的姓+冠者的字)先生冠禮成。”冠者攜父母向所有參禮者分別行揖禮,順序為右側的眾賓、左側的眾賓、擯贊執事等有司、正賓。贊禮、樂者。眾皆答禮。
至此,冠禮結束。
16 冠后禮
內容酌定。比如為父母敬上一杯自泡的茶以示孝道,為社區做一天義工以示自己對社會的義務等。
在現代社會,人們都說應該使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樣能夠提高辦事效率,可是作為禮義之始的冠禮卻不能簡單了事,畢竟這是對一個男子進行的成人儀式,就是要求他作為兒子,兄弟、臣子、晚輩。有合乎禮的行為,要求他以這四種身份的行為待人。如此,冠禮怎么可以不重視,不隆重,不復雜呢?
為人子要孝,為人弟要悌,為人臣要忠,為人晚輩要順,這樣才可以處世為人,可以為人了就可以管理別人了,所以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都很重視冠禮,故曰“冠禮,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茶文化之魂――茶道
在茶館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家具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onerror=javascript:errlogo(this)src="/up_files/chadao.jpg"border=0>
茶圣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凈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里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修煉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閑、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在茶館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家具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茶圣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凈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里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修煉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閑、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一、高職院校茶文化專業茶道教室泡茶桌設置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功能不斷豐富演變,茶業市場日益繁榮,茶文化產業成為茶產業經濟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長點。人們對于茶的認識已經由解渴的飲料逐漸變為精神飲品,對飲茶的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葉生產、消費日益增長,茶飲消費市場繁榮。為此,茶文化專業設置的重要性已經引起較為廣泛的關注,也形成了相對科學系統的課程設置。但是,在茶道教室的建設方面還在探索中,泡茶桌是學生訓練泡茶的平臺,是品茗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專業的泡茶平臺,可以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培養學生扎實的泡茶基本功,為今后就業奠定良好的茶藝基礎。
二、高職院校茶文化專業茶道教室泡茶桌之設置
(一)臺灣陸羽茶藝中心茶車之應用
國內第一所茶專業院校-天福茶學院,該學院茶文化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指出:茶文化專業以培養行銷茶與茶文化的專業人才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泡茶、識茶、賣茶的能力。以《陸羽泡茶法》、《民俗茶藝》、《品茗環境與茶會舉辦》、《香道》、《插花》、《韓國茶道》、《日本茶道》等課程,結合校企合作的平臺,最大限度地錘煉學生泡茶的穩定度,培養學生舉辦茶會的能力和賞識茶葉的水平,甚至是在門市、賣場、茶道教室等場合銷售茶葉與茶文化的技能。其中《陸羽泡茶法》、《民俗茶藝》、《品茗環境與茶會舉辦》等專業核心課程在中國茶道教室進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專業完善的泡茶平臺有利于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技能的訓練。生活中的泡茶桌沒有形成獨立的泡茶空間,大部分與書桌、餐桌、會議桌等功能一致。茶道禮儀是一項高雅的禮儀,對泡茶者的儀態極為講究。而生活中桌椅高度的設計往往忽視泡茶師泡茶的舒服度,或高或低,會直接影響泡茶師泡茶技藝的發揮。另外,也沒有設計存放茶葉或者茶具的儲存柜,泡茶師在泡茶時經常要到處尋找收集泡茶用具。無論功能性還是藝術性都不盡人意。
上個世紀80年代,茶文化復興初期,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推出專門的泡茶桌―茶車。是相對理想的泡茶平臺,天福茶學院茶文化專業也將此作為泡茶訓練的平臺。茶車是專門用于泡茶的桌子,因有輪子而稱為茶車。茶車的主要構造有:
操作臺:桌面的中間段是一淺槽式操作臺,供放主茶器,操作臺中央偏左上角的地方挖有排水排渣孔,泡茶者可在桌面上直接去渣,清理茶具,動作如同泡茶時一樣從容優雅。
桌面:桌面的左右兩段是單純的桌面,左段供放煮水器,右段供放輔茶器。左右兩段的桌面可以向中間折疊,覆蓋于中段的桌面(兩側的總長度等于中段的長度)。
儲存柜:桌面底下是桌身,桌身是儲存柜,可以存放備用的茶葉、茶具、保溫瓶、冷卻壺等器具。中段櫥柜與中段桌面連結在一體,但兩側櫥柜與桌面分離,用以左右折疊,與中段櫥柜并在一起,收拾后就成了一個小柜。
(二)專業泡茶桌之設置
陸羽茶藝中心茶車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與一體,是相對理想的泡茶平臺。茶文化專業茶道教室泡茶桌在此基礎之上,欲進一步完善。
保證供水能力:“水為茶之母”,水質和水溫是影響茶湯質量的重要因素。泡茶桌設置連接地面水管的供水設備,凈水器等,保證泡茶用水的質量以及供應量。另外還要有加熱設備,保證泡茶時候能夠根據茶葉的需要靈活調控水溫。
足夠的存儲空間:泡茶桌按照茶類、茶具、茶食的設置不同的儲存柜以及回收處。在訓練茶藝以及舉辦茶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在地選擇茶器、茶食、茶葉等,可以獨立操作,完成茶藝訓練以及茶事活動。
泡茶桌還需具備藝術性。藝術是語言的重要補充方法,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它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茶藝更需要它的訴求。茶藝是泡茶師備具,擇水,沖泡一壺好茶的品飲藝術,它附在日常之上,在本色和自在中融進趣味和美感,自然而然地表現茶之三昧,表現生活的歡愉和自在。因此,泡茶桌作為品茗環境重要的一部分,需具備一定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泡茶桌可采用雕花鏤空的裝飾,提高其藝術審美效果。泡茶桌的材質以及色彩根據茶道教室的整體風格而設定,一般的高職院校可以質樸的木材作為泡茶桌的材料。
三、茶文化專業茶道教室泡茶桌與茶道教室之管理
以泡茶桌為主體茶道教室需制定嚴謹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