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1 09:59: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班級文化建設特色及成果,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前言
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則是指一個班級的成員在大學校園這個環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創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級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高校特色班級文化是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實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一定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努力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和區域特色、內涵豐富的班級特色文化。
二、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
1.學生思維活躍,綜合能力突出
獨立學院的學生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好,見識比較廣,對社會各方面的認識也相對較深,學生思維很活躍,綜合能力突出。學生比較注重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培養潛力大,有望成為社會上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具備的復合型人才。部分學生自小生活在較高社會地位和較好生活條件下,人生選擇定位較高,對生活的期望值較高。同時,學生普遍頭腦靈活,重視社會實踐,善于走出校園,尋求、借助社會力量開展活動。許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種校內外兼職,較好地鍛煉了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2.集體觀念較為淡漠,依賴“關系”思想較為嚴重
獨立學院多數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好,有的學生的父母還是一些地方和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出生于這種家庭條件的學生,往往自恃清高,自我優越感強,集體主義觀念較為淡薄,對班級活動不熱心,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自由散漫,好自我表現,以自我為中心,權利意識強,奉獻意識弱。有的學生在利益榮譽面前爭先恐后,在奉獻付出面前縮頭縮腦,對他人缺乏關心,斤斤計較。
3.文化基礎總體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
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是在本科三批段次上錄取的。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偏科現象嚴重, 底子薄弱。學生渴望獲得優良成績,敬佩學業優秀的同學,但學習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夠。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飽滿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毅力不夠
4.自尊心強、自信心不足,心理壓力較大
獨立學院學生家庭的經濟情況一般較好,而且為數不少的學生由于家庭的過分嬌寵,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極個別學生出現人際關系緊張,對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并不是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都好,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甚至是比較困難,這部分學生是迫于多方壓力進了獨立學院讀書的,于是高額的學費和嚴峻的就業形式又給他們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5.學生自我定位不準
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表現為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有的學生始終不愿意承認和一二本學生的差距,導致對大學課程學習的難度估計不足。還有的學生因為高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視自己,自卑傾向明顯。
三、準確把握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積極推進大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
獨立學院學生的上述特點,決定了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內容的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必須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1.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大多是在輔導員、班主任的行政干預下逐漸建立起來的,這種外力作用下的班級文化模式往往缺乏班級文化所應當具備的功能作用,也會使其失去學生文化的本質。針對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活躍,自主性強的特點,獨立學院在推進大學班級文化建設時,特別強調班級文化的自立、自由性,充分依靠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
2.注重輔導員的監督指導作用
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個性較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存在著某些叛逆性,在知識結構、社會閱歷、人情世故、自我控制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這就要求在構建班級文化時,輔導員又絕不能對其放任自流,而應發揮宏觀監督指導作用。輔導員應以學生技能培養和個性發展為導向,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班級目標,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通過談心等方式,解決學生的各種思想包袱、心理障礙和各種顧慮,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班級文化的建設活動中來;要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各項活動中的原則性問題、價值判定、方向抉擇等方面把好關,保證班級文化的積極、健康發展。
3.建章立制,搭建班級文化平臺
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的中間層次,當班級文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必須把一些發展相應成熟的理念、規范用制度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行制度化,使得班級文化的建設成果能夠得以鞏固和不斷提高。這里主張的建章立制,并不試圖通過各種班規來塑造班級成員的“標準化”行為模式,而是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固定下來,增加具體操作中規范性、有序性,減少的隨意性,通過制度化的方式來創造、培養學生各種知識技能。這些制度主要有:班報制度、主題班會制度、考試誠信制度、信息傳遞制度、班務公開制度、社會志愿者服務制度等。
4.實施班級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勵班級成員,扎實推進班風建設
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學院倡導班級成員獲獎情況通報制度,并在很多班級得以實施。每個學期結束時,各專業將班級的各種獲獎情況通報給班級成員及家長;同時,每學年召開年度表彰大會,積極開展各種評優工作,以此提升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這樣既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也激勵全體班級成員。以評優獎先為契機,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
5.提煉班級的核心價值觀
班級核心價值觀,是班級成員普遍認同和共同遵循的主要價值標準和基本信念,是班級文化的基本內核,對班級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它主要通過班級成員的精神風貌和行為方式等表現出來。班級文化建設,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歸納、提煉本班的核心價值。
成功的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把一個班級的管理和人文關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有促進、增強、凝聚和融合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高校學生管理者注重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用文化的理念打造班級文化氛圍,用文化的氛圍陶冶學生,用文化的號召力來影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喚醒學生的潛在能動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積極全面的發展和班級的和諧共處,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設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許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級特色文化的構建[J].西北醫學教育,2007,(4).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育人為主要導向、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群體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風格和精神的集中體現,承載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價值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
二、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能引領師生確立奮斗目標,明確自身價值。高校園文化所形成的價值觀、行為觀,潛移默化地引導師生的行為規范、行動指向和踐行目標;校園文化所呈現的精神追求和理想遠景,對全體師生是一種激勵和動力,更是一種召喚和要求。
(二)能啟發學生轉變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科學的興趣和追求真理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能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與環境育人的和諧統一。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能激勵全校師生迸發干勁,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校園文化能使師生深刻領悟到“學校精神”,強化師生的學校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三、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思考
(一)不斷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改造 良好的校園環境給學生帶來的是溫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教學樓以及宿舍樓的走廊墻面文化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要對校園布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升華,讓學校處處彌漫著人文環境,讓學生們有著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進一步做好校園文化的宣傳與活動的開展
1.著力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培育大學精神,確定體現大學精神的校訓、校歌、校徽、校風,建設體現辦學特點的校史館、博物館、藝術館、音樂廳,加強校報、校園網、廣播站等宣傳文化陣地建設,開展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征集活動,評選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營造高校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2.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大學生中開展“科學發展、輝煌成就”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宣傳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3.著力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著眼于構建先進的網絡文化,依托網站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網上網下互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三)以創建特色教育、班級、宿舍為途徑,創新校園文化建設
1.創建特色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指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學校的文化品位,更多地體現在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教學環境。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層次的重要保證,張揚教學個性,是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之一。
2.創建特色班級。開展班文化創建活動,是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個途徑。學生在校期間,其活動多以班級為單位。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載體,引入特色班創建這一載體,無疑將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深入。特色班創建活動可以采用評估方式進行,學校團委組織并制定評估指標體系,發動各班參與創建。通過特色班創建活動,不僅實現班級個性的張揚,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特色班級創建活動,具有主題集中,目標明確;參與廣泛,行為規范;行動持久,影響深遠等重要意義。
3.創建特色宿舍。以宿舍為單位的文明建設早已在高校普遍開展,如環境衛生評比、設計大賽、手工比賽、球類比賽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把團小組設在宿舍,更加大了宿舍管理和引導工作的力度。
四、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內在要求
校園物質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在于它的思想內涵。初看校園文化,看到的是學校的氣質與形象;再看校園文化,反映的是學校的精神與內涵。如何做到表里如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深度思考的關鍵所在。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那么,究竟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呢?
一、美化、綠化、凈化、規范化、教育化
美化要有醒目的校風、校訓;校園內外、辦公室內外、教室內外的墻壁布置體現教育、激勵的警句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宣傳,真正形成“點、線、路、面、”結合的立體文化育人空間。
凈化要達到“十無”。即:地面上無雜物、無污水;墻壁上無灰塵、無蛛網、無亂貼亂寫亂畫;門窗玻璃無塵土;窗臺桌面上無亂置;垃圾無亂扔亂倒;車輛無亂停亂擺;各類衛生工具無亂放。
綠化要根據學校實際,因地制宜,靈活選擇栽植花草樹木,能花則花、宜樹則樹、適草則草,做到喬灌木結合,高低錯落,花草相從,花木相間,溢美綠彰。
規范化要反映學校個性與特色的六項標志,校徽、校服、校訓、校刊、校旗、校歌齊全規范。我校的校徽即校園標志性設施的縮略圖;校服春夏秋冬各一套,要求在校期間都要穿校服;校訓為: “尚德、篤學、健美、自強”,努力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求真務實、和諧共進”的良好風尚,辦人民滿意學校,不斷升華學校精神;校刊為“百匯詩刊”;校歌――瑪瑙之都的新希望
教育化要做到有宣傳窗、板報、廣播,學校應將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上墻,寫于學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名言警句掛于校園適當的位置。
二、標志性設施
學校標志性設施要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激勵和導向功能。我校造型結構是:一本書托起一把鑰匙,鑰匙的正中含著一顆鍍金圓球。它的寓意是:用知識的臂膀托起遠大志向,開啟智慧的心鎖,放飛多彩的夢想;信心就是力量,把握前行的方向;努力奮斗,成就自我,鑄就民族復興的輝煌。
三、大型標語
大型標語能強化環境育人的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校園主體彰顯育人功能。
1.燙金的“十家子學校”校牌,高高聳立在教學樓頂正中,正下方的樓墻體上鑲嵌著紅色的“文明、和諧、勤奮、進取”八字校風,一眼望去,給人以無窮的振奮和鼓舞。
2.校園圍墻上鑲嵌著紅色的16字標語,即:“ 自信健康,博學善思,求實進取,奮發向上”。
3.透體墻兩側根據校園階段性活動主題更換宣傳標語。
四、特色教室
1.為班級布置良好的文化環境,設置班級標語,使班級具有和諧的氣氛。
2.每個學習小組的展示板上都要有體現小組目標的口號;
3.注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鼓勵學生發揮主人翁精神。教育學生以班級為家,積極主動地布置并維護清新整潔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4.建立班級圖書角,積累圖書、工具書及其他資料。
5.建立班風、班訓、班級公約,以此約束學生的言行。對學生的言行既有明確的要求又有潛移默化的教育。
6.渲染課改氛圍。在班級的顯目墻面上貼上課改箴言。例如: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雖然我不是最好,但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五、特色走廊
走廊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走廊的布置要做到主題鮮明、美觀舒適、科學合理,更要體現學校的發展方向。
1.教室門兩側應張掛班級學生亮星版和班級基本情況及班級口號,讓學生始終處在“我是班級的一分子,我要為班級爭光”的激勵狀態中。
2.正廳正面應張掛學校發展規劃圖,懸掛學校“三風一訊”及相關辦學理念警示語。兩側應張掛校務公開欄、師生優秀成果展示圖片等。
3.以上的樓層應合理張掛名言、警句、畫像以及教學成果等。
4.樓梯兩側要張掛警示性標語,如:輕聲慢步、右側單排通行等等。
5.走廊衛生及行為規則要抓實。
二、校園物質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它是當代學校教育的必然產物,它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創造功能、熏陶功能等,為當代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應堅持的原則
1.思想性原則。中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紀律觀念、行為習慣正在形成中,校園文化所營造的和諧、健康的環境氛圍,對鑄造學生性格、品德會產生良好的效益,因此校園環境建設要注重思想性。
2.教育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促進師生全面、和諧發展。即校園布局和設計力求完美,把盡量符合“教育性”作為最高原則,把教育滲透到設計與建造的全過程,突出建筑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校園環境的影響。能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形成種種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可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所,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性情。如:內容豐富多彩的“知識窗”,記錄學生成長足跡的宣傳欄,異彩紛呈的“文化走廊、宣傳畫廊、活動剪影、讀報櫥窗”等人文景觀更發揮出自然景觀不可替代的作用,營造人文景觀,讓學校內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堵墻壁都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3.創新性原則。校園文化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體現發展主題,培育時代精神。設計和建設校園物質文化,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根據時代脈搏,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體現校園物質文化的高層次性、超前性和創新性。
4.整體性原則。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全員參與,持之以恒。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應與本地區社會文化建設相適應,協調一致,構成一個完成的整體。
5.實效性原則。(1).科學規劃校園,加強校舍建設。校舍建設應著重考慮校園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離,以免造成相互影響。(2).重視校容校貌治理,確保校園美化、綠化、凈化。校園內要適當設置集中綠地、花壇、景點,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設校園文化長廊,形成庭園美化效果。在環境“三化”建設上要有新意、有特色,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學校要建立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努力達到“四無”要求,即:無雜草雜物、無積水、無散養家禽、水泥地面無塵土。廁所定期沖洗,垃圾定點入坑,校舍天天打掃,校園內無衛生死角。(3).合理配置設施,建設好教育陣地。學校要設置標準的旗桿、旗臺,建設適應學校規模的宣傳櫥窗,加強學校德育室、校史室、閱覽室及各功能室的建設。(4).群策群力,綜合整治周邊環境。努力凈化校園環境,、抵制消極思想的滲透和影響,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高雅方向發展。
6.立體性原則。校園物質文化在培養目標上著眼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它表現在教育目標的多層次、多側面、多方位。因此,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要實施全方位、立體性教育原則,教育設施的直觀性,教育櫥窗的啟迪性,教育內容的秩序漸進性,教育對象的因材施教等都要體現出來。
四、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實施
(一)美化、綠化、凈化、規范化、教育化。美化要有醒目的校風、校訓;校園內外、辦公室內外、教室內外的墻壁布置體現教育、激勵的警句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宣傳,真正形成“點、線、路、面、”結合的立體文化育人空間。規范化要反映學校個性與特色的六項標志,校徽、校服、校訓、校刊、校旗、校歌齊全規范。
標識的整體是一個圓形,意寓著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數字“5”底色是紅色,表現出學生熱情、活力,張揚的個性特征。也像一個跳躍的小人,意為在五中這個平臺上刻苦學習、努力拼搏。“5”的外側延伸了五個環,將“5”緊緊圍繞起來,“五環”意為各民族互相離不開,學生與學校互相離不開,新疆與內地發展離不開,既體現了新疆地域的特殊性,又體現了內地援疆的重要性,還體現了學生們努力學習提高成績的積極性。
2.我校的校服設計是紅白相間,背面寫有“和田市五中和其拼音”,正面印有校徽,,體現了學生身份的歸屬,校服春夏秋冬各一套,要求在校期間都要穿校服;
3.我校校訓為:尚德、務實、勤奮、進取,
4.校旗設計為紅底中間噴繪校徽,
5.校歌為《五中校歌》
教育化要做到有宣傳窗、板報、廣播,學校應將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上墻,寫于學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名言警句掛于校園適當的位置。
(二)、標志性設施。學校標志性設施要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激勵和導向功能。我校造型結構是:兩棟L型主教學樓,靠后側分別有棟實驗樓和藝術樓,寓意是從正上方俯瞰形象“北”字,寓示北京援建的標志。
(三)、大型標語。大型標語能強化環境育人的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校園主體彰顯育人功能。
1.我校校園教學樓面向街道的一側頂部鑲嵌著紅色的標語,即:打造平安校園,構建和諧教育。
2.我校校園內主路兩側根據校園階段性活動主題更換宣傳標語和櫥窗。
3.其它標語:我校左側L型樓上方:探索、求知、樂學、博學;右側L型樓上方:團結、進步、互助、和諧。
(四)、教室的布置。1.為班級布置良好的文化環境,設置班級標語,使班級具有和諧的氣氛。2.每個學習小組的展示板上都要有體現小組目標的口號;3.注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鼓勵學生發揮主人翁精神。教育學生以班級為家,積極主動地布置并維護清新整潔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4.建立班級圖書角,積累圖書、工具書及其他資料。5.建立班風、班訓、班級公約,以此約束學生的言行。對學生的言行既有明確的要求又有潛移默化的教育。
成果二:完成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
榕樹精神:堅持 追求 博愛 善良 智慧 中庸
一、理念文化成果
【核心理念】人人小榕樹 棵棵生光輝
【學校定位】根植蒼榕文化,凸顯創新精神的品牌學校
【發展目標】創建大足區精品優質特色農村學校
【校訓】慈智雙運 孝行天下
【校風】和雅博愛 知書達禮
【教風】取精用弘 悉心栽培
【學風】孜孜以求 勵學日新
【主題文化】蒼榕生輝
【校歌】蒼榕之歌
二、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我們在“人人小榕樹 棵棵生光輝”的核心理念下,按照“全面、規范、科學、可行”的要求,廣泛征求教職員工意見,多次開會集中研討,最后經教職工大會通過實施。修訂完善了學校德育、教學、科研、服務、活動、衛生、安全等系列激勵制度,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并與學校各要素成員的責任內容和要求吻合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形成《通橋小學制度文化匯編》,將制度文化建設成為全校師生自覺遵守的悲智孝責行為準則。讓制度的文字成為師生們成長的動力。
三、學校課程文化成果
1.構建“蒼榕”特色課程文化:根據《全國基礎教育課程綱要》三級課程建設要求,保證國家課程的實施,實施校本化的國家課程,積極開發本土、個性化的特色課程。實行“5+X”課程模式,即利用每周5天的學習時間,每天進行X種特色課程。即全體學生參加5天基本的、學習型的國家規定課程學習和每一名學生每天參與一項自己喜歡的鄉村學校少年宮特色課外活動。
一、二年級:悲智孝責教育、每一名學生必選一項藝體活動、蒼榕之星班會、國學、語言等。
三至六年級:悲智孝責教育、每一名學生必選一項藝體活動、蒼榕之星班會、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等。
2.構建蒼榕特色課堂文化:體現四種課堂教學模式,即關愛學生身心,關注生命發展,構建生命的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和諧環境,構建生態心動課堂;依托課堂情景,聯系實際生活,構建生活的課堂;突出學生主體,注重體驗參與,引導探究學習,構建生本的課堂。我們形成了“124”課堂模式:“1”指“人人小榕樹棵棵生光輝”的辦學理念;“2”指教師主導下的提高和學生主體下的成長;“4”指是課堂操作流程,即:扎根吸養(在目標引領下的探究學習)、茁壯成長(在問題引導下的合作交流)、枝繁葉茂(在教學重點下的點評提高)、獨樹成林(在目標達成下的實踐拓展)。
四、學校環境文化成果
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區明晰,整體特色明顯。
1.校門:A.對校門的舊建筑進行改造,兩棟危房(教師生活用房C級)全部進行拆除,按設計進行新校門建設。B.另一棟房屋的位置進行新建。C.對學校的主體文化象征老榕樹周圍進行打造。
2.校園塑膠場周圍。A.在左面的階梯段做兩個平面(一個寫學校校訓,一個寫學校校賦),既能美化環境,又體現“悲智孝責”的特色文化;B.在運動場和圍墻上按設計做相關文化屏風。
3.教學區、辦公區、功能室等:室內外均按設計完成相關內容。(我們有整冊的設計方案)
裝飾風格與色彩的和諧統一,清新潔凈,反映出學校獨特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1.認真確定主題文化主體色調,將校園的各種建筑、裝飾、物品中的細節都體現這種色調和文化。(主色為綠色)
2.更換所有門牌,設計成與主體色調相吻合的有特色的門牌。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進行綠化和點綴,植物品種合理配置,花園景點設置適當,管理規范。
1.充分考慮花木品種的層次差異和花季差異,進行合理搭配,形成了疏密相宜、錯落有致、深淺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校園綠色景觀。
2.根據學校實際,栽培優良品種花草,實現了校園的“四季有花,四季常綠”。
3.在綠化中增添富有情趣和悲智孝責文化特色的文化石。
利用各種傳媒加強學校宣傳,擴大學校影響力。
1.完善校園網站,建立短信平臺和QQ群。
2.認真編寫完成了《大足區通橋鎮小學悲智孝責學習手冊》,并讓每一個學生可以隨時借閱。
3.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宣傳學校。
蒼榕班級文化建設
開展班級個性文化規劃評比,明確班級追求的目標。布置班級環境文化,設計班旗、班級吉祥物,建立班風、班訓、班歌,培養班級“小榕樹之星”,形成個性鮮明、形態各異的班級文化及小組文化。
五、學校活動文化建設
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教育教學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培養獨特氣質和品格,鼓勵學生在更廣闊的舞臺上一顯身手。
1.每年舉辦一次蒼榕生輝風采節。
2.每年舉辦六次蒼榕大舞臺活動。(一次展示一個年級,每一名學生參加,一年內全體學生均參加一次以上展示)
3.每月評選并表彰一次“小榕樹光輝星”。
4.每周評比一次“小榕樹光輝星班級”,并掛牌表彰。
5.每年評選表彰一次“校園十佳小榕樹光輝星”。
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中的一種柔性手段,也被跟多的管理者所認可并應用于其中,但由于對班級文化的內在規律認知的不足,許多管理者中在具體的實施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功利性強,沒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過于追求班級在學校中的形象和位置,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缺乏人文與科學的精神,重視從國外引進的理念,而輕視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等。在高職教育轉型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中應注重一下幾方面的原則:
1)全面性與深入性相結合的原則
班級文化的建設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物質文化層面,還要深入到班級精神文化層面,深入到學生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內隱概念和內隱規范,從而使班級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認識事物的態度、學習與生活觀念發生轉變。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往往把物質文化等同于物質,制度文化等同于制度,精神文化等同于一些精神文化的標識系統,缺乏人文和科學精神。這個認識的偏差使學校文化的建設逐漸流于形式化、走向形而上學化,追求班級環境優美,設計班級遠景、班訓等進行班級文化包裝,班規制度“上墻”。班級愿景、班訓是一個班級發展思想的凝聚和濃縮,但深入到有些班級卻發現,大部分的教師和學生對班級并沒有深入了解,更無從談及思考。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中管理者和學生必須要深入到班級文化生活中,并從實踐中提煉有關班級文化的理論知識,再把將其理論運用于實踐。然而,現在存在著一些班級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中,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又缺乏與專家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導致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時,在班級文化的研究中,一些理論研究者也很少深入到班級教學實際生活中,這樣作研究的方式導致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無法對實踐起到基本的指導作用。因而,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是建設良好班級文化的有利出路。
3)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繼承是指對原有事物的合理因素的延續,創新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元素,使其有更好的發展效果。所以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既要繼承原有的、優秀的文化建設,同時也要融入新的文化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創新是班級文化永葆活力的關鍵所在,班級要在批判性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新,這樣的班級文化才能更有力的促進學校的發展進步。創新不僅包括理念的創新和內容的創新,也包括機制和方法的創新,班級要注意培養班級師生的批判精神,并給予師生充分的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空間,為班級文化的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4)借鑒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
合理借鑒其他院校的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優秀經驗,并結合自己學院的特點,建立適合自己學院的班級文化建設體系結構。每個班級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尤其是教育對象具有獨特性,這就要求班級文化的建設也要堅持一定的特性和個性。
理念演繹模式和實踐歸納模式是班級中文化建設的兩個基本的實施模式。理念演繹就是先提取班級的精神主旨,再把班級的優勢和特色?澩叢煨緣氖導?;實踐歸納是先對班級優勢和特色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提取出班級精神主旨。
1)理念演繹模式
理念演繹模式是管理者在一定教育觀和學生觀的指導下,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特點和狀況,確定從核心價值觀、班級發展目標、提煉班級精神等幾個方面來發展班級。對班級中的同學從引導到班級凝聚,使其達成共識,通過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踐行而發展成熟。其發展一般經歷三個階段:班級精神的確立、認同和踐行階段。確立階段:管理者應對班級文化的現狀或未來發展前景進行檢測、預測和評價,通過對師生行為的內隱概念去體會和感悟,研究分析班級的價值觀,把對于班級的預計達到目標和班級精神建設展現,把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來確立。此時,班級精神還是比較抽象的,不具體清晰。認同階段:管理者應在班級活動中大力宣傳并讓學生認同這種班級精神,并逐步明晰班級精神的具體內涵。踐行階段:要想把理念演繹模式堅定的實施下去,就必須把班級的價值觀和班級精神的統一性建設實踐性的進行。只有以班級精神建設為根基,管理者才能把理念演繹模式落實到班級文化上。把班級從環境陳設、制度建設建全、班級各項活動幾個方面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參考本班同學自身的發展點,把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
1、中職院校班級文化的內涵。中職院校班級文化主要指:中職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它是班級師生通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創設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簡單的講班級文化的內涵也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要素。物質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課桌椅與教桌的擺放、各類宣傳欄的布置、班級成員自發組織的各類活動,甚至包括網絡環境下班級建立的論壇、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種班內組織機構及為實現班級建設目標而建立的各類規章制度、約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校園的內隱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深層內涵,是在長期的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行為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難以用文字、符號表達出來。
2、中職院校班級文化的特點。中職院校具有如下個性特征:(1)導向性。導向就是引導,班級文化是全班同學共同的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引導著全體同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2)凝聚性。凝聚就是把東西聚合在一起,產生更大的力量。班級文化是一種理想的黏合劑,能使學生彼此合作,同心協力,和衷共濟;能減少同學之間的摩擦和內耗,增強其內部的凝聚力。(3)規范性。班級文化的規范作用就是約束作用,它制約著學生的行為。(4)激勵性。激勵就是激發干勁,從而更加主動、自覺、積極地去做某件事情。
3、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班級文化是班級整體精神風貌的體現,它的建設顯得非常必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迎合學生群體自身獨特性的客觀要求。學生群體是渴求知識、崇尚文化的群體,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體,是朝氣蓬勃、可造可塑的群體。在國家危難時刻,學生為挽救民族命運,為尋求強國之路,為奉獻愛國之心,他們能夠挺身而出,不屈不撓,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潛在建設者。
(2)培養合格人才的客觀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還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特別是道德、品德,所以,一個學生是否合格,不僅要看分數的高低,還要看品德的好壞,如是否懂禮貌、是否講文明、是否講誠信,這些都是一個大學生所必備的素質,只有有了文化修養,再加上所學的科學知識,這個學生才是合格的。
(3)管理班級的迫切要求。比如,班級里可以規定不要遲到,不能曠課,上課期間不能玩手機等等,但總有制度規定不到的地方,因為班級管理的細節實在太多,這就會出現制度的“盲點”,那么如何約束這些“盲點”呢?這就要靠班級文化去約束,如果一個班級倡導文明、講究禮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沒有規定上課期間進教室要先敲門,該班學生上課時進班級也會敲門的,否則的話就是不懂禮貌的,會受到文化氛圍的遣責,會感到不好意思。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二、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中職院校擴招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認識比較片面,班級文化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首先,一些人對中職院校班級文化認識不清,簡單地將班級文化歸結為把教室布置一下就行了,認為只要花一些錢把教室布置的好看一些,將教室的墻面用一些墻紙或者學生活動的相片貼一下,有的甚至把教室天花板上貼滿了學生自己疊的小紙鶴,讓人一進去還以為是進入了哪一家幼兒園呢。其次,將中職院校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認為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政工、宣傳部門的事,各部門聯合舉辦的活動少、效果差,沒有全員參與的意識。
2、只注重外在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忽視內在精神文化的積累。很多中職院校千方百計地加大物質文化建設。但是,這―做法卻脫離了物質文化建設的宗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隱含在物質文化中,是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實質性的根本性的組成部分,忽視精神建設,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只能流于形式。
3、學校缺乏專項的資金支持。班級文化建設尤其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化建設是需要資金的,而實際情況往往是部分學校并沒有這部分預算,那么就讓學生自己先墊資,本身來講學生是沒有收入來源的,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抵觸情緒,更加遠離了我們班級文化建設的初衷。
三、構建高品位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
班級文化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它包含了諸多因素,如硬件建設等物的因素,教師、學生等人的因素,以及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系等。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需要多層次、多渠道進行建設,更需要學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合理制訂班級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如果沒有班級文化意識,思想上認為文化無足輕重,那么班級文化建設就無從談起,就不可能建設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就像我們現在非常注重環境保護一樣,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惡劣的環境:空氣已不再新鮮、天空已不再蔚藍、水已不再清澈、食品已不再安全。正是有了這種意識,我們才提出要建立生態文明,保護環境、保護家園、保護地球。
2、加強班級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設的主導作用。中職院校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體現。班級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設是通過學校校史資料的整理、編撰,提煉出學院自身發展的精神之魂,將學院精神作為自身發展的核心要素。對能傳承、發揚學院精神的文化進行加工、升華,從而提煉出彰顯自身特色的班級理念。并把學習、誠信、合作、博愛、創新等作為優良的校風和辦學風格。要通過回顧學院發展歷程,展示輝煌成就,樹立先進典型,弘揚優良傳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來尋找能吹開生命中最嬌艷花朵的甘霖雨露。
――題記
如果說一個個學生就像一粒粒種子,那么教育的沁入就像一片土壤,代表著對種子的滋養和潤澤,而行走在信息時代的和諧的校園文化無疑是為這片土壤請來的甘霖玉露,能幫助春風般的教育吹開生命中最嬌艷的花朵,讓靈動的生命得到彰顯。因此,正確認識和把握信息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貢獻,對信息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新視角進行思考,將對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信息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校園信息化正是這個支點,借此可撬起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校園信息化是以校園網絡為基礎,從教學環境、教育資源到教學科研活動全部信息化。其特點在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將學校教育科研機構、教育科研基礎設施、教學資源等各項資源信息化,使得校園內的教師、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各種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活動,讓現實校園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開來。
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性產物,網絡正以其迅猛便捷的方式把人們載向更為先進的地方。校園網的建設從信息、功能模塊的設置、自動化辦公系統應用功能的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師生及家校交流平臺的建立到這一系列功能的實際應用,都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充分展示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成果、辦學特色,以及校風、教風、學風等精神風貌,以此來引領全校師生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彰顯學校的文化特色,有著傳統校園文化所無法達到的重要作用,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新的切入點。
二、信息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貢獻
現在,信息化涵蓋了學校發展的每一細節,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學校文化建設緊密聯系,給學校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信息化構建校園文化大載體
傳統的校園文化影響面比較窄,影響度不深,而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平臺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網絡的課堂沒有圍墻,網絡的交流沒有界限,在這里可以觸摸到古今中外的智慧,可以把握到社會發展的脈搏。網絡,對師生無任何時空障礙地施加著教育和影響,這使校園文化可以在網絡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網上論壇、網上主題活動、網上教研活動、網上文學文藝活動、網上通信等基于網絡形成的數字化生存的校園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變成素質教育的新型載體,校園文化也因此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二)信息化催生校園文化新內涵
現代信息量的劇增和不斷刺激,是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征。豐富多彩的網絡化校園文化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廣大師生獲取信息和參與建設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利用校園網,建立網頁制作社是師生們樂此不疲的事。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自發跟著老師創建起自己的網絡家園,班級文化特色盡顯其中:師生們歡快的生活剪影出現在主頁上;班級的新主張與發展大計展示在網頁上;有煩惱,就進入“心情驛站”,與老師、同學交交心;有的班級還利用網絡工具進行“電子投票”、“電子調查”等工作,評選“三好”學生,對班級事務進行問卷調查,大大提高了處理班級事務的效率。大家一起學做網頁,四處搜集素材,為網站出謀劃策,師生們用多媒體形式表達信息、創造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多了,班級的凝聚力也從網站的互動性中呈現出來;很多同學在制作網頁的過程中漸漸品嘗到了自己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術帶來的成就感,在共同愛好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責任感。另外,豐富多彩的網絡技能競賽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風采的舞臺,促進了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增強了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信息化融入校園文化見實效
1.拓展德育渠道
處在巨變中的中國,面對撲面而來的多元化的文化沖擊,統一的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學生,尤其以德育知識、價值知識的灌輸為主要方式的德育更是缺乏實效性。
以網絡為主要載體的信息化平臺具有交流的平等、自由、開放、及時及虛擬等特點,使得教師們可在網絡上體會著互動性、隱蔽性帶來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學校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班級網站”、“網絡班會”、“心靈相約”等這些信息化時代德育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的產物彰顯了校園文化特色,營造了良好的網絡教育氛圍,為教育工作者進一步走進學生的心靈架設了新型的橋梁。
2.完善教學系統
德育網為師生、家校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新空間,使得家庭、學校、社會力量可以在學校文化建設中互動和配合,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功效最大化。
學校“資源庫”是凝結教學智慧的寶庫,是學校文化不斷走向優化的另一個途徑。現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從記憶知識向如何發現和處理知識,以及如何交流合作的方向轉變。每位教師都可以從校園資源庫中獲取資料,吸取經驗,豐富教學知識和教學手段,從而促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特色的形成。
三、創新信息化載體,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穩步推進,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現。而專為校園學生量身打造的個性化服務的信息平臺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也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多功能家校通整合了教育資源,親情電話、平安短信、快速通知、互動交流等為學校、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拉近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距離,構筑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新教育網絡。
電子校刊化身為手機彩信更為提升學校形象,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此外,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音控系統,由學生自主策劃,編輯,提供新聞報道,記錄校園生活、熱點評論等信息活動,為廣大師生營造了一個貼近生活、安靜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當然,要促使信息化與學校文化建設真正“完美結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溫蓉.信息化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新視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63-03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師生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內在動力。農村學校是培育農村人才、建設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加強農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學校更好地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農村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立足于農村普通高中的實際,對隆安縣第三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翔實的闡述,以期構建適合農村普通高中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一流農村學校。
一、指導思想
隆安縣第三中學是南寧市中小學三年培訓項目學校,筆者作為學校文化建設團隊的負責人,參加了該項目的培訓,通過學習,深刻了解了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率領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及策略,確立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努力踐行上級部門的指示。遵照黨的“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針,確實貫徹《南寧市中小學校長三年培訓方案》以及南寧市教育局制訂的《南寧市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規劃指導和督查方案》,結合本校辦學的實際情況,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真抓實干,講求實效。緊密圍繞學校文化建設思路,由團隊把握整體,充分調動各種有利因素,真抓實干,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調整,推動各項目標的達成,構建引領未來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性經驗和模式,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
(三)全局規劃,持之以恒。學校文化建設力求做到全局規劃,要充分結合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缺乏長效機制,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實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
二、主要目標
(一)學生目標。通過建設切合農村學生成長需要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和文化環境,拓寬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二)團隊目標。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發揮團隊在校園中的引領作用。
(三)活動設計目標。組織開展各項學校活動,增強校園活動方案的設計能力。
(四)學校辦學目標。開展富有農村學校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要為學校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要讓學生在感受親切新奇的特色文化中提升素養和能力,激發學生對自身成長追求的考慮,推動學校“特色辦學”理念的全面深入實施。
(五)校園文化建設目標。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使學校成為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
三、主要內容及措施
(一)優化校園環境,建設和諧優美的物質文化。優美的校園環境令人如沐春風,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隆安縣第三中學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右江河畔,美麗的外部環境極有利于校園環境的美化建設。根據當今的時代特點、學校的地域特色和自身條件,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團隊科學規劃、巧妙設計,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框架。
1.整體規劃,校園布局合理大氣。學校整體布局合理,硬件設施日趨完善。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均整齊地排列在學校的北面,飯堂好似蜻蜓點水似的靠在學生宿舍樓的盡頭。相對集中的樓房布局既體現了學校整體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又有利于師生靈活調適緊湊的作息時間,還有利于班級清潔衛生工作的安排。筆直的學校主干道將寬闊的運動場劃在學校的南面,綠草如茵的足球場和方塊似的籃球場連成一片。運動場圍墻外面,右江大橋像一輪彩虹橫跨在江面上。不遠處,著名的隆安榜山文塔雄踞在寶塔山頂上。站在足球場邊的臺階上放眼望去,視野遼闊,有一種天高任鳥飛的氣勢,極具書生意氣、揮灑青春的風格,又不失農村大自然的純樸氣息。下一步,學校管理團隊繼續根據實際情況從各方面有步驟地完善學校的設施,使學校育人功能逐步達到更高境界。
2.細心設計,校園環境美觀大方。本著創新、獨特、實效的原則,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對學校環境景觀進行精心設計,大到各個建筑物的命名及裝修,小到角角落落的裝扮修飾,均斟酌規劃,力求校園環境更富有文化內涵。目前,在足球場和校道之間,已經修建了一排兼具時尚感和舒適感的休閑長廊,并有幾個圓頂休息亭點綴其間。休閑長廊既可作學習之余、運動間隙的休憩場所,又可作為師生談話、班團干會議的場所。充分利用一些小場地擺放各種健身器材,滿足師生課余休閑鍛煉的需要。每棟宿舍樓下,擺放一些藝術品般的石桌石凳,是學生看休息的好去處。學校標志性金屬雕塑“騰飛”,高高矗立在校門內主干道中間,形成了一個小環島,有效地規范了校內交通秩序。各個建筑物裝修內外有別,外墻色彩明艷,內部光澤柔和,外觀的明亮和內部的舒適相得益彰,體現了學校管理團隊的人文關懷和較高的文化建設水平。人工雕琢的校園景致與大自然渾然天成,讓來自農村山區的學生對學校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3.美化綠化,校園內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學校因地制宜地栽種各種果樹花草,以綠色為主調,適當穿插各個季節的鮮花和果樹,力求校園里常年綠意盎然、鮮花盛開、果實累累。春有桃花梨花,夏有芒果扁桃,秋有玉蘭桂花,冬有綠葉青藤。果樹和鮮花既有農村常見的,又有校園特有的,親切感和新穎別致相結合。
(二)建設奮進、拼搏的校園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農村學校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農村學生的人格素養,增強農村學生的信心和決心。隆安縣第三中學在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以辦學思想引領學校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團隊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用榜樣的力量點燃每一位孩子的夢想”;校訓是“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校風是“文明、勤奮、和諧、創新”;教風是“愛生、務實、嚴謹、進取”;學風是“尊師、好學、自強、奮進”。在學校大門內兩邊樓房的墻壁上,左邊刻印著辦學理念,右邊刻印著校訓、校風、教風、學風。金色的字體閃耀著光芒,彰顯著學校堅定嚴謹的辦學信念。
2.以警示語、勵志語增強師生素養。高大的學校大門右邊雕刻了“厚德載物”四個大字,給人莊嚴沉穩、凜心潛行的氣魄。辦公樓旁邊直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一邊雕刻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另一邊雕刻著“自強不息”。綜合樓下放置一塊棱角分明的大石頭,石頭上雕刻著一個大大的“夢”字。樓梯口、墻壁上、綠化帶邊,都豎立有醒目標題的各種櫥窗或牌子,張貼溫馨而具有警示或者勵志作用的標語、提示語。校園里,每一面墻壁、每一塊櫥窗都會說話,每一棵植物、每一塊石頭都傳遞著有意義的信息,提醒和敦促師生時刻保持積極健康、嚴謹勤奮的精神風貌。
3.建設“熱愛家鄉”的校園文化。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隆安本地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都有著為家鄉培養人才的高度責任感。團隊認為,培養農村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學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創意策劃下,團隊大膽地把馳名區內外的隆安風景圖畫搬上了學校的圍墻。美麗的龍虎山風景、布泉風光、喬建田園風光、敏陽牧場風光等大幅超長的畫卷環繞著整個校園,極大地吸引了廣大師生的注意力,師生們的眼里和臉上無不流露著驚喜神奇、自豪驕傲的神情。教學樓下的宣傳欄,開設有向師生介紹隆安的風土人情、歷史淵源的專窗。學校榮譽室,有校友及隆安各界人士的各具特色的成果展。主題班會、作文競賽有熱愛家鄉的主題,把介紹隆安文化的隆安雜志《龍虎山》引進各班教室。學校努力通過熱愛家鄉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家鄉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學生當中構建家鄉情感文化。
4.強化班級文化建設。隆安縣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滯后,廣大農村山區缺少優秀文化底蘊,一些地方甚至殘留著落后的風俗習慣,因此農村學生的成長環境里缺乏優良文化的熏陶,不少學生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素質較差。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因此決定以良好的班級文化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獲得健康成長。學校政教處負責總體籌劃,在遵循《中學生守則》《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各種管理制度和細則,如教室美化評比細則、班級量化評分細則、宿舍內務衛生評比細則、學生安全教育細則、手機管理細則、參加文體活動細則、班主任量化考核評比、學生儀容儀表規定、主題班會評比、法制教育等,使班級文化建設有根據、制度化、數字化,從而推動精神文化建設,構建嚴密的班級管理體系和豐富的班級文化氛圍。各年級管理小組密切配合,對本年級各班的文化建設實行監督和量化考核。班主任聯合班委,通過創造整潔的班級環境、制定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等來營造令人振奮、催人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實現班級文化建設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5.打造“團結、進取”的團隊精神文化。首先,打造教師團隊精神文化。學校工會以活動等方式活躍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的凝聚力;科研處、教務處通過經驗交流、培訓學習、教研活動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升教師的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以此打造盡責、合作、創新的教師團隊精神文化。其次,打造學生團隊精神文化。農村學生自小缺乏團隊意識教育,因此,學校政教處、校團委、學生社團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有校運會、藝術節、各種文藝匯演;有文學社、舞蹈社、籃球社、吉他社等各個社團的活動;有家長會、教師家訪、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尊師重教等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各種熏陶和教育。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在身心愉悅之中形成濃厚的學生團隊精神文化。
6.于細節處產生精神文化建設效果。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工作上膽大細心、考慮周全,于大處追求大的教育成效,于小處力求有“畫龍點睛”的文化熏陶效果。正對著運動場的休閑長廊的上方,“青春似火、放飛夢想、強身健體、超越自我”十六個大紅字就像十六個火炬在燃燒,營造出了拼搏競爭的運動場精神文化。學校辦公樓頂上,“自強不息、勇創一流”八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傳遞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教師辦公室里張貼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工作制度要求、教師學習和管理機制,(下轉第84頁)(上接第64頁)體現教師的工作職責和特點,以此突出教師生活、工作、學習的精神追求。就餐紀律體現講究衛生、文明就餐、節約光榮的餐飲文化,運用餐飲文化培養農村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禮儀的規定體現著裝整齊、言談舉止端莊文明、儀容儀表整潔大方的禮儀文化。在樓梯、樓道以及公共衛生間等場所創設以安全教育和文明衛生為主題的文化色彩,讓來自農村的學生感受到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三)民主為先導,嚴格為保障,建設學校制度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全的制度文化是維持學校正常秩序的有力保障,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學校各部門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本部門的管理機制和規則,規范師生的行為,促進良好校風的進一步發展完善,營造“人人守制度,制度為人人”的制度文化,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堅定特色辦學之路,建設學校課程文化。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在學校發展戰略上突破了單純追求高考成績、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盲目做法,在充分結合農村普通高中的發展狀況和農村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了“特色辦學”的思路,通過研制和完善學校課程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核心任務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校教務處、科研處、政教處負責率領各個學科教研組改革研發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教學方案,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實用,在班級設置上體現個性。目前,根據學生個人發展愿望和需求而開設的各種課程和各種班級正在完善過程中,其中,繪畫、音樂、舞蹈、體育以及某些學科技能培養的課程基本走上正軌,并且初步產生了效果。今后,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將繼續深入挖掘整合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建設學校課程文化,從深層次實踐高中新課程理念。
如果說學校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家,那么班級就是這個家的核心部分,而班級文化則是這個核心的靈魂。班級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夯實升學基礎的地方,更是他們培養學習方法和獨立人格的地方。“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的班級文化就如好的土壤,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積極作用。特別是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品格塑造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能否在一個具有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中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班級管理經驗,對班級文化建設現狀進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對未來更好的建設班級文化有所幫助。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范疇及現狀
明確班級文化的范疇是建設班級文化的基礎。班級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而狹義的班級文化則僅限于精神文化。其中,班級的物質文化主體主要是指有形的物,包括班級的桌椅擺放、教室布置、內務整理和學生著裝等。精神文化則主要指班級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具體表現在班級的學風、班風和考風。精神文化雖然是無形的,但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
不論是班級的物質文化環境還是精神文化環境,都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影響。但我們發現在目前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并不盡如人意,當前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 班級文化意識淡薄、認識片面。當前,很多家長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把它作為對孩子和老師的唯一評價標準。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不少學校把提高升學率當成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因此,在多重壓力之下,班級文化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加上一些教師由于自身對班級文化內涵缺少系統的認識,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以提高成績為航標,把中心放在“班級學風”的塑造上,導致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營養不良”。
2. 班級物質文化滯后:班級物質文化主要包括班級環境布置、班級規劃以及班級衛生狀況等。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由于一些班主任對文化建設的意識淡薄和片面認識,加上初中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尚待提高和養成,也使得班級的環境保潔、布置狀況缺乏一定的持續性和自主性。
3.班級精神文化缺乏創新。有的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過于傳統,管理氛圍沉悶,激發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例如:班級制度的設立以及活動內容不夠新穎,班會的召開缺乏新意,班級的活動缺少民主氛圍,一言堂偏重,忽視學生的需求,最終學生往往不愿遵守制度,使得班級管理制度形同虛設等;對學生的激勵措施不夠完善,主題思想重在引導學生的應試問題,對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沒有相應的文化建設及措施。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措施及策略
筆者在從事教育行業初期也存在著諸多困惑和上述不足,但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漸漸地對班級管理特別是班級文化建設有一定的體會和感悟,也總結出自己的一些方法。下文結合自身班級管理的經驗,從班級物質文化環境建設和精神文化環境建設兩個方面提出相關的措施和策略,希望對今后更多班級更好的建設班級文化有所幫助。
(一)班級物質文化環境的建設
(1)整潔有序的班級風貌。班級布置是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班級文化最直接的體現。走進一個整潔、溫馨的班集體,看到一群積極向上的學生,不僅會讓老師們心曠神怡,講課富有激情,同樣,學生走進自己精心布置的班集體,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學習的勁頭也會變足。因此,班級的外觀布置直接關系班級文化建設的優劣,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務必予以重視。在具體的班級布置上,筆者認為干凈整潔是基本原則,主要措施則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地板干凈、講臺桌清潔、桌椅排放整齊;二是班級里張貼的東西整齊有序,特別是“獎狀墻”的布置,它是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獎狀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奮斗的成果,是班集體汗水付出的見證,把獎狀張貼在班級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強化他們班級主人翁的意識。所以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把張貼獎狀當作一件重要的事,親自指揮,指導學生張貼得整整齊齊,讓它成為班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嚴格按照校規統一學生衣著。學生是班集體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個具有良好物質文化的班級一定與學生息息相關。統一校服不僅能有效的遏制學生的攀比心理,對于營造班級的班容班貌和學生心中對集體的認知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校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都統一穿校服,對于個別同學一進入教室就把校服脫下,亮出自己服裝的現象務必及時整治,否則班級的同學慢慢也會有樣學樣,最終弱化班級制度的普遍約束力。這雖是一個細節問題,但這樣的細節實則會影響到整個班級文化的建設。
(3)規劃屬于學生自己的地盤。可以在班級放置一個心情貼士板,每周由班主任牽頭確定主題,讓學生寫出心中的感受,比如:“我快樂,因為……”或者“感恩的心”,讓孩子們學會發現身邊快樂的事,帶著快樂的心情來面對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又學會感恩,懷著感恩之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為了更好的鼓勵學生發現身邊的美、身邊的快樂和身邊的感悟,可以每周讓班級同學評出最感人的三篇文章或貼士,并加以表揚,這樣在體現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也實現了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目的。
(4)精心布置班級的各個角落。細節決定成敗,雖然很多班級上面三點都做得很好,但由于忽視了班級角落的布置而使得物質文化建設功虧一簣。下面結合自身班級文化建設經驗提出幾點可行的措施:第一,和學生一起起草班規并把它放在進門的顯眼位置上。這樣能時刻提醒班級的每一位成員用心遵守一起許下的每一個承諾,有助于班級的有序管理;第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起為班級設計班徽。代表一家人的班徽讓同學們的心連在了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上互幫互助;第三,在班級中設置圖書角、榮譽欄,張貼同學書寫的勵志名言警句等,同時在教室一些角落和講臺桌放置綠色植物,增添教室的綠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班級精神文化環境的建設
三、關于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本文主要從班級的凝聚力和道德規范引導作用兩個方面來闡述
(1)營造強大的班級內部凝聚力。班級凝聚力是衡量班級精神文化風貌最重要的指標,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更強,能彼此合作,和衷共濟。特別是在關鍵時候或遇到重大困難時,同學們會挺身而出,為了班級的整體利益而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沒有了班級凝聚力,一個班級必是一盤散沙,學生生活在這個集體當中就缺乏歸屬感和“主人翁”感。
具體來說,首先,在剛組建班集體時,班主任一定要不斷地告訴學生,我班是個團結的、優秀的班集體,為以后整個班級氛圍的營造打下基調;其次,可以利用各種比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各種活動過后一定要總結,勝不驕敗不餒。當學生高興時,班級為他分享快樂;當學生不開心時,班級為他分擔痛苦,及時為他送上關懷和幫助,這樣就會大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比如,對于班級同學過生日,可以利用課間操時間指揮全班同學為他唱生日歌,送上班級的祝福,這對于營造班級向心力大有裨益,這種行為也值得肯定和贊揚。實踐表明,賞識教育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在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上,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這把利器,通過鼓勵和引導,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班級凝聚力。
(2)充分發揮道德規范的柔性引導作用。班規雖然能夠起到約束學生行為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硬性且不全面的規范,相反的,道德規范是一種無形的、柔性的和全面的約束,也是一種能贏得學生人心的約束。如何在班級中形成柔性的道德規范是班級精神環境建設的關鍵,特別是對于學生特別活躍的班集體,相比于校規和班級的規章,柔性的道德規范約束對于班級管理更加重要。
要發揮道德規范的柔性引導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承擔意識,讓學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擔,犯錯了要付出代價。筆者認為事先與同學約定今后因個人行為使得班級利益或者班級勞動成果受損的同學要到講臺道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犯規,違規同學就必須真誠的向同學道歉,必須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如果同學們鼓掌了,就表示通過,否則就一遍一遍地繼續承認錯誤和表明改錯的決心。這種方法的目的不在于用道歉的方式對學生加以懲罰,而是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要實現這一點很非常關鍵的是道歉過后及時從思想上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損害班級利益是可恥的同時,理解只要知錯能改,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是一樣的接納他喜愛他。相信在這樣的班級文化氛圍下,學生都能夠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那時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自然水到渠成。
四、總結
良好的班級文化就像春天的陽光,它會使每位同學感到溫馨、溫暖、快樂,使班級井然有序、一枝獨秀、充滿生機,使學校充滿文化氛圍、文化底蘊、育人特色。班級文化一旦形成,它會影響到所有成員的思維及行為方式,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相信今后班級文化建設將是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時,由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范圍很廣,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在這方面各學校各班級都還處于探索階段,今后我們應該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和交流,不斷探索班級文化建設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程方平.注重班級文化[J]. 班主任, 2010,(02).
[2]周文杰, 張雯雯.中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及策略探析[J].學周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