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9 15:49: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少兒圍棋啟蒙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古書就有記載帝堯的兒子丹朱十幾歲了,仍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為讓他修心養性,帝堯創造了石子棋。看來我們的祖先早就深諳下棋具有陶冶性情,開發智力的作用。曾經也有科學研究報告指出:下棋可以促進右腦發展,并強化腦部全面信息統籌與處理能力,還能增強記憶力。
圍棋與IQ
今年6歲的子漢已經學棋兩年了,目前屬4~16級組,經常在比賽中拿獎,而且從來不耽誤學習。說起兒子,子漢爸特別驕傲:“子漢思維反應很快,人很自信。自他學棋以后,人是安靜很多,能進入一種思考的狀態,這非常有利于學習。”
眾所周知,圍棋縱橫十九道,361個交叉點,往往一子未落,幾種、幾十種變化構圖接踵而來,因此非常鍛煉孩子對數字的敏感,邏輯思維的分析能力,記憶力,注意力和速率。“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是對小棋手們最好的詮釋。
圍棋與EQ
洋洋愛和小伙伴們下棋,然而就是拒絕跟浩浩下。在洋洋媽試探l生地追問下,洋洋道出了實情:“我下不過他,他老贏我。”于是,洋洋媽告訴他:“下棋不能怕輸,要多和下得好的小朋友下棋,學習他們的下棋方法,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贏的。浩浩下的好,應該多向他學習,不能害怕,相信洋洋經過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第二天,發現洋洋終于鼓起了勇氣向浩浩挑戰了。
下棋是一個競爭的過程,對孩子最能起促進作用的就是同伴之間的競爭,孩子總能在這個勝利與失敗,歡笑和淚水中,提高個人的競爭能力,抗挫能力,智力與心理得到長足的進步。
孩子如何進入圍棋世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無論學習什么,父母都應謹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下棋,培養孩子的興趣是第一步。4歲的小小整天拉著爺爺下棋,她一直都“贏”爺爺,所以興趣與自信就來了。當時機成熟時,爺爺終于讓她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輸”棋,她望著棋盤,呆了一會,爺爺把握機會馬上說:“爺爺總算能贏小小一次了。”小小皺著小眉,一臉疑惑,“小
小,爺爺告訴你,最棒的小棋手一定都輸過棋的。”小小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開心地笑起來了。
孩子都好勝,剛開始下棋時如連遭敗績,則孩子對下棋的興趣會驟減。反之贏了幾盤便會興趣大增。所以父母和孩子下棋時要有意識地輸給孩子。孩子下贏了要及時表揚鼓勵,讓孩子體驗到勝利的歡樂,也讓孩子看到自己的
能力,增強自信心。這樣,孩子對下棋的興趣也會逐漸濃厚。
因材施教
由于每位學棋的孩子都與眾不同,因此教孩子下棋一定要懂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例如反應快,有沖勁,但深思不夠的孩子就讓他們多做難度較高的死活題,這樣有助于加深對圍棋深奧性的認識,認識到圍棋不是憑反應快就能下好的,關鍵是選擇計算要正確;而反應慢,下棋時患得患失,但比較能夠考慮的深遠一些的則讓他們各下一
些較難掌握的大模樣布局,讓他們認識到下棋時一味求穩退縮是不可能贏棋的,認識到下棋是需要勇氣。
教棋的階段性
下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長時間的磨礪,所以父母教孩子下棋也要注重階段性。
啟蒙階段:水平0級4級
這個時候的少兒理解能力尚差,但記性較好。所以只需教會規則,然后讓他們大量對局,加深對圍棋的感性認識,切忌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在大量對局的前提下,稍加點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熟練階段:水平4級~1段
這個階段的少兒對棋子的生存已有了初步認識,但對圍棋的認識還只局限于子的生死,對圍棋輸贏的本質還不清楚。這時需要大量的基本功訓練,要多講一些死活、定式、手腕,并逐步加強復盤能力,對每一步棋的大小有一個基本概念。
高階段:水平1段~5段
這個階段的少兒已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但對圍棋的思考方法還很單一,此時此刻需要加強復盤能力,提高對局質量。在復盤講解時,強化分析、判斷、推理和計算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有系統地加強基本功,注重培養自學能力。
家長的經驗分享:
東東圍棋下得確實有一手,這有賴于家里的下棋高手東東爸,東東爸認為:“小孩下棋最重要是興趣,東東跟我一樣會下很多棋,每次跟朋友下棋,他會在旁邊看,我叮囑他邊看邊思考。我教他的第一種棋是象棋,第一步先教認‘子’,其實就是認‘字’。第二步教走法:即‘馬走日’,‘象走田’之類。第三步教布局,一般都先教‘當頭炮’。第四步是教‘將’法,開始都先教‘疊疊炮’,都是按部就班,根據東東情況來調節。”
強強也是公認的下棋好手,強強爸訓練他時特嚴格,強強爸說:“強強剛學棋時,我就告訴他要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讓他多積累臨場經驗,多下棋,才能學會各種技巧,提高對局面的判斷力;每下完一局棋后,讓他去回憶、分析全盤棋的得失、勝負的關鍵所在;陪他一起看直播,讓他看看其他高手的棋路,讓他開動腦筋猜想怎么對弈,多觀摩,多學習;最后就是讓他分析殘局,一局的前后過程,一般可分為開局、中局和殘局三個階段,殘局子少但并不簡單,多分析、研究殘局的弈法,對提高孩子的棋藝,幫助較大。
TIPS:
在這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的社會里,被托夫稱之為人"腦的延長"的計算機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幼兒學習電腦已經是勢在必行。幼兒園作為娃娃學習的啟蒙機構,更應該對幼兒經行計算機教育,本文對培養幼兒學習電腦進行論述。
一、培養幼兒認識電腦及正確操作電腦的意識
1.1把電腦當成玩具讓幼兒認識。幼兒的天性就是玩玩具,電腦作為現代化的玩具所創造出的教育意境易于幼兒感知、記憶、想象,也易于激發幼兒躍躍欲試的心理,引發幼兒探索、操作的行為。因此,幼兒園的電腦課首先應充分發掘電腦作為玩具的功能,鼓勵幼兒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觸電腦,親近電腦。
1.2電腦活動就是幼兒玩的活動。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在電腦上,除了讓幼兒玩最愛玩的游戲外,不妨讓幼兒在電腦上涂鴉、寫字、閱讀圖文并茂的童話、做益智類的數學游戲、學習少兒英語等,還可學下跳棋、圍棋、象棋等,這些都有利于孩子開發智力,怡養性情,開拓視野。對兒童來說,游戲是計算機的主要功能。四歲多的兒童對計算機感興趣,是因為當他(她)觸摸一個鍵時,屏幕上會有相應的變化。他(她)喜歡自己操縱的這種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是他們可以理解和欣賞的。玩電腦游戲,與電視、電影等娛樂形式不同,電腦游戲具有直接參與性,即兒童可以參與游戲之中,并操縱故事的變化、發展和結局,或者說,一個故事的結局取決于兒童的興趣或某些方面的能力,因此,它特別吸引兒童,故電腦活動就是幼兒玩的活動。
1.3讓幼兒正確操作電腦。在讓幼兒學習電腦知識時,首先要對幼兒進行基礎訓練,了解電腦外觀,懂得如何正確開關電腦,保護電腦和保護自己。其次還要學習運用鍵盤上一些重要的常用鍵。那么我們就要鼓勵孩子玩電子游戲:通過玩電子游戲,孩子可以熟悉計算機,熟悉如何操縱開關和鍵盤,進而習慣操作新技術。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電腦操作習慣
孩子玩電腦時,在時間、坐姿等方面要嚴格要求,從小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兒童玩電腦,往往會出現聳起肩膀按鍵、伸長脖子看屏幕等不良姿勢。久而久之,就會發生脊椎、手腕、頸背肌肉的疼痛現象。長時間在熒光閃爍的電腦前玩游戲,過度暴露在放射線下,還會嚴重刺激孩子稚嫩的視神經。故幼兒在操作電腦時,眼睛與屏幕間的距離應保持在50厘米左右,屏幕中心高度應比雙眼平行視線低一些,應經常做眼操。同時操作電腦時要坐直,兩腳平放于地面上,肩背放松,采取微前傾或微后傾的坐姿。所以,兒童玩電腦的時間,一般控制在每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最好。在幼兒使用電腦時只要成人注意控制幼兒的操作時間和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電腦對幼兒視力和身體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電腦軟件
選擇軟件要恰當。在選擇電腦軟件時,一定要注重使用幼兒語言。因為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發達,對枯燥乏味的電腦語言不感興趣,因此在選擇軟件上,不僅要注重孩子的"學",更應該強調"玩",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在選擇軟件時,必須注重游戲內容具有年齡適宜性,全面性,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還需要操作過程簡單易懂,在需要時能給幼兒及時提供精確的語言指導,具有鼓舞性。
四、培養幼兒對電腦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幼兒對電腦有較濃厚的興趣,能愉快地與電腦打交道,并且流露出探索的喜悅,典型的表現是幼兒一上電腦課就躍躍欲試,特別興奮;教學活動結束時,還舍不得離開,還需要"強制"才會離開機房。
4.1創造條件,提高幼兒的興趣。電腦能產生引人入勝的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而這些最能激起幼兒學習電腦的積極性。我們在組織小班幼兒上電腦課時,可以先帶領小班幼兒觀摩大班幼兒玩"老鼠屋"的游戲,欣賞大班幼兒的作品,激發小班幼兒有玩電腦游戲的欲望,然后再讓小班幼兒次來玩這個游戲,結果他們在活動中興致高漲,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各具特色,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主動參與積極響應的,每一次成功地蓋好房子,"小老鼠"們高興地搬進去住時,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這樣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間,自我愿望得到了實現,學習的主動性就也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因此幼兒在學習電腦時要不斷地給幼兒創造條件,有選擇、有目的性的讓幼兒進行學習,才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2多培養創造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應該注重幼兒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培養。主動參與學習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而計算機教學能大大提高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米利數學屋"中的制作"毛毛蟲"游戲,其卡通形象設計的非常好,"毛毛蟲"頭上的眼睛、耳朵、天線,身體上的斑點、腿都是能隨意添加的,不受數量所限制。孩子們在制作過程中,設計出的"毛毛蟲"千姿百態,卓瑪小朋友設計的"毛毛蟲"有8只天線,但是卻只有一只眼睛,當問她為什么這樣設計時,她說:"天線的功能比眼睛的功能強,這條"毛毛蟲"很厲害的,它能測試出你用眼睛所看不到的東西。"旦增小朋友制作的"毛毛蟲"有8只眼睛、7只耳朵、10條腿……他說他設計的這條"毛毛蟲"跑起來的速度要比汽車還快。可見,幼兒的創造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發揮。由此看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及該軟件的設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孩子越小其收益越大。
因此,在幼兒電腦教學中,老師應該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幼兒,鼓勵幼兒自由發揮,自己只起指導作用而不是去幫助完成。
五、幼兒學習電腦的意義
5.1擴大知識領域,增強獲取信息的能力。計算機里所儲存的信息數量和種類超過任何一種知識的載體,幼兒只要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就可以在其中遨游。
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歷經滄桑,沐浴風雨,有著悠久的歷史。學校文化底蘊深厚,校內有靜謐神圣的五百年古殿,18棵百年銀杏古樹,三塊印刻歷史足跡的石碑,處處透著古樸、莊重、大氣。古殿橫匾上“德潤文光”四字是平江實驗學校辦學淵源之見證,也是一代又一代平江人美好而溫馨的文化記憶。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文明單位、蘇州市教育基本現代化學校、蘇州市信息化示范學校、蘇州市雙語學校、蘇州市綠色學校……這個令所有平江人為之自豪的幸福家園、精神家園,奏響了特色文化建設的最強音。一條綿延悠長而充滿無限生機的大路,不斷向遠方延伸……
精神豐碑
平江實驗學校校園里一排排粗壯的老銀杏樹,廣場上矗立的蘇州古城三座古廟之一大成殿,都讓人感受到一股古樸的氣息。如今,大成殿牌匾上所題“德潤文光”已成了學校的校訓。平江人根據學校的歷史與現狀,遵循學校文化建設的原則,注重培育和踐行以“德潤文光”為理念的核心價值文化:立德樹人,德才并美,德藝雙馨。學校在固傳統文化之本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熏陶感化師生,以形成師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質、儒雅的氣質、獨特的風格和卓越的個性,實現“以文化創特色,以質量樹品牌”的新跨越,讓“德潤文光”核心價值觀成為全面育人的輻射源、素質教育的能量庫、潤物無聲的教科書。
平江實驗學校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設立的長洲縣學,到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長洲縣學遷至今平江實驗學校所在,并修建學舍、考棚,其規模僅次于蘇州府學。至清雍正年間,縣學更名為長洲元和縣學(簡稱長元縣學)。1905年,江蘇巡撫陸元鼎請來了地方名士章鈺,將縣學西半部改辦為“官立初等小學堂第五校”,第二年再將縣學東半部改辦為“官立初等小學堂第十三校”,以傳承原來的縣學。直至建國前夕,學校名稱時有更迭,然而教育之溪流卻始終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1958年學校定名為蘇州市平江區實驗小學。1998年,平江實驗小學與蘇州市第十一中學這兩所文脈相通、一墻之隔的學校破墻合并,成立了蘇州第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定名為蘇州平江實驗學校。至此,數百年教育歷史在這里交匯,這片文脈綿延的土地奏響了新時代的教育樂章。百年名校名人輩出,古代從這里走出去的狀元有陸元文、韓、彭定求、陸肯堂、錢、吳廷琛、陸潤庠。中國著名哲學家、近代史專家胡繩小時候也在平江實驗學校讀書。平江實驗學校百年文脈之中形成了一種適應歷史發展的自強不息的基因,一種吸納新思想、新文化的基因。百年文脈滋養平江師生,成就學校文化。“德潤”,德行潤澤,指每個人在自己的言行中,自覺地以道德價值約束自己,潤澤自己。“德潤文光”就像一塊滲透情感、潤物無聲的豐碑,百年靜默,卻凈化著每個平江人的心靈。
“德潤文光”營造了學校良好的氛圍,倡導把愛心獻給社會,忠心獻給祖國,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平江實驗學校以師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綠色、人文、和諧為重點創建學校文化,繼承傳統,豐富內涵,擴大外延。校風“正道立達”,教風“立人達人”,學風“己立己達”,體現了學校精致而質樸的教學境界,穩重而含蓄的教育品性,睿智而堅韌的教育氣質。
無聲詩篇
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思想、管理思想物化后的形象體現,是學校育人的有效載體。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平江實驗學校的校園環境以特色育人為導向,以服務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提升文化品位為重點,體現人與自然、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經典時尚與現代多元的和諧統一,發揮著“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學校將“德潤文光”的校訓物化于環境建設之中,為學生對話開辟寬闊通道,賦予校園生活豐富的生命力,打造具有平江特色的環境文化。
構建精神坐標。學校坐落于歷史悠久的平江路畔,粉墻黛瓦與老街建筑渾然一體,校園生態與大成古殿相得益彰,整個校園飄溢著“智巧”“素雅”“靈動”的蘇州文化元素。學校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沃土之中,物、景、人三位一體,怡情啟智。校園內18棵亭亭如蓋的古老銀杏,青翠挺拔的香樟樹,承載了太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海納百川,尊師重教,寬容堅韌,厚德載物……平江人挖掘內涵,以“銀杏精神”“香樟品質”架構師生精神坐標。
搭建才藝展示舞臺。學校鼓勵師生共同參與文化建設,激發無窮的積極性和潛在能量,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學校各幢教學樓風格突顯,主題迥異:有的是“小畫筆,小世界”,展示涂鴉作品,展現學生才藝;有的是“親近自然,了解民俗”,展現如畫風景,展示風土人情;有的是“瞻仰名人,聆聽教誨”,展現先賢風采,表達學習決心。教室內外開辟各類版塊,上面閃耀著不同的名字――“我們的班級”“我們的誓言”“班主任寄語”“我們的特色”。學校還在網上征集師生建議,啟動“聲情并茂”四大主題樂園、“大成校史館”、“平江書院”的建設工程以及第二代“銀杏娃”命名征詢意見活動,真是小舞臺,大境界!
渲染名人效應。在平江實驗學校師生的眼里,一磚一石均有意,一草一木皆含情。學校精選校史記載中的杰出名人,在校園內打造十大名人塑像、足跡景點,讓師生在無聲的環境中受到影響。這樣的懷想空間的創設,既是對學校文化的自然傳承,亦是對師生懷舊情感的慰藉。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如今,平江實驗學校的師生浸潤于優雅的校園環境,感受著校園環境博大的胸襟,體驗著校園文化帶來的無窮魅力。
學習樂園
平江實驗學校的錄播教室內,校長潘娜正與學生上思品課《我們共同的家》。教師的循循善誘、學生的精彩對話不時博得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這是“對話教學,優效課堂”展示活動的一個場景。這樣的場景,不時地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等媒介展現在人們眼前。課堂是師生共同體驗、共同成長的場所,也是學校文化獨特的呈現地與創生地。“德潤文光”的課堂教學強調學科、人、環境的整體和諧之美。師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優效課堂的構成者、享受者。平江實驗學校自2011年起,著力構建“對話”校本研修模式。研究團隊從學術水平、技能水平、年齡差異三個維度進行構建,同時聘請專家擔任導師,行政發揮協調引領作用。團隊倡導交流合作,追求平等對話。以充滿情感、展示個性、平等對話的課程設置和課堂理念,使師生文化交融共生,整體融通,從而培養德智兼備的人才。
對話理念――與時俱進。學校重視科研興校,校長親自抓科研隊伍,以《對話,品德教育的范式》課題為引領,在全校開展對話教學。各學科教師努力完善自我,發揚合作精神,實踐本學科對話教學模式。通過學習理論、觀摩課堂教學,明確不同學科對話教學的特點,明確不同學生在對話教學中存在的差異,設計最優化的對話教學模式,組織有效的對話教學。如今,對話理念深入人心,對話實踐全面推開,厚厚的對話教學論文集記錄下了平江教師的心血與汗水。
對話師生――民主平等。對話教學的基礎是師生民主平等。學生對“善于理解、尊重學生”的認可度極高。只有民主平等的關系,才能實現學生充分參與、互動。平江教師在對話教學中正確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顧問、伙伴、朋友。在平江實驗學校的課堂上,教師努力創設熱烈的氛圍,及時指導和調節,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更具主觀能動性。學生經常聽到的是“你覺得”“老師能不能”“你比老師有創意,向你學習”之類的教學語言,教師在對話教學中展現出的交往技巧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對話課堂――自主探索。平江實驗學校的對話教學研究努力實踐著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能力的教學方式。潘娜校長執教的《我們共同的家》,將祖國這個大家庭搬進了教室,輸入了電腦,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互相補充,在輕松自然的對話中將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祖國大家庭說給同學聽。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會了探究、合作,品嘗到了喜悅。
對話成效――彰顯特色。平江實驗學校的對話教學研究順應了時代對教育的要求,順應了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扎實而有效。在對話教學的研究實踐活動中,教師搜集新理念,學習新經驗,寫教學后記、教育隨筆,進行案例分析,比誰的對話教學理念新,比誰的對話教學技巧好,比誰的對話教學感悟深,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語文學科“基于學情,有效對話”,數學學科“思維對話,以學定教”,英語學科“情境對話,文本再構”,品德學科“對話教育,教學范式”,音樂學科“對話旋律,陶冶情操”,美術學科“對話藝術,提升素養”,科學學科“對話協作,探求真知”,體育學科“對話基訓,普及提高”,信息學科“對話技術,提升素養”,勞技學科“對話創意,靈動教學”,綜合實踐學科“對話實踐,以生為本”。
平江實驗學校的對話教學研究,有特色,有魅力,有研究,有進步,有創新,有良師。在“德潤文光”的引領下,學校樹立適切的素質目標,培養德智兼備的人才,積極構建完善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努力體現學校文化的傳承與提升,追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與其個性相適應的最大發展”的課程理想;構建可供學生選擇的學校課程系統,讓學生在課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努力創設“以智激智,智智相融”的師生共演繹、同精彩的課程文化,營造“以美引美,美美與共”的課程氛圍。學校編寫校本德育教材《德潤?大成》嵌入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位一體的整體設計之中;“小荷”實驗藝術團嘗試藝術教育課程化、課堂化雙重滲透;建立羽毛球課、操、校本教材的課程化落實機制;改革、創新德育評價方式,設計《銀杏娃自評手冊》。一座學習的樂園已呈現在學生面前。
成長搖籃
為人師者必先立德。學校重視教師文化建設,大力強化“德潤文光”理念。建立德育導師機制,增強教師育人意識,搭設廣闊學習平臺,注重教師分層培養,讓教師在提升內在修養的同時,把一顆仁厚之心獻給學生,把一片關懷之情灑向學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學校幫助每位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要求人人有特色,個個有風格。倡導教師要有職業成就感,有實現自身生命價值的追求。加強教研組建設,推行跨年段的教學交流制度,打造學習型組織。發揮校內名優教師的榜樣力量,以名師為核心,骨干教師廣泛參與,整體抱團發展,從而盡快培養名教師、特級教師等領銜人物,并帶動青年教師迅速發展,在育人的同時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同時煥發教師自己的生命激情與活力,使教師享受職業尊嚴與幸福。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校提出“精神統領、文化引領、名師帶領”的做法,向全校教師發出“做儒雅型教師,享高品位生活”的倡議,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具有平江特色的教師“十大精神”,通過長期不斷的強化認知和感悟體會,把十種精神植入教師靈魂。而在“德潤文光”理念下設計的教育儀式活動更是經典,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在師生心中烙下美好而難忘的記憶。每一次活動都有鮮明的教育主題,包括“一年級啟蒙入學禮”“三年級啟智成長禮”“六年級起航畢業禮”,還有“愛心承諾儀式”“愛祖國愛蘇州踐行儀式”“校榮我榮校慶儀式”等,讓師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提高道德修養。
藝體共舞
藝體教育教學在平江實驗學校的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平江實驗學校深知藝體教育對文化教育的促進作用,深知藝體教育為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的價值所在。在藝體教育的改革中,平江實驗學校繼承歷史,把握時代脈搏,高定位地實施藝體教育教學,重視通過藝體教育喚起孩子的樂趣與感動,喚起孩子的童心與責任,還孩子一個充滿陽光和色彩的童年。
“一朵花”――綻放藝術教育奇葩
早在2009年,蘇州市首個未成年人藝術素質教育基地――“小荷”實驗藝術團落戶平江實驗學校。其文化課程和藝術課程并行的雙軌制培養模式不僅在蘇州,在全國也是首例。如今,“小荷”實驗藝術團已創辦五年。五年中,藝術團的每個孩子在自由中成長,追求自己的夢想。
學校通過蘇州市未成年人藝術素質教育基地“小荷”實驗藝術團的辦學,積極探索文化和藝術雙軌制培養模式。創新課程設置,豐富選修課程內容,拓寬藝術門類,將藝術基地培養目標設置為“三三三三”培養工程,即:“審美、鑒賞、創新三種能力”,“儒雅、堅強、自信三種氣質”,“音樂、美術、人文三種技能”,“文化、藝術、品德三種修養”。未成年人藝術素質教育基地的學生小學畢業時能獲得六項證書,即少兒聲樂證書、少兒舞蹈證書、圍棋(或國際象棋)證書、豎笛證書、書法(或繪畫)證書、器樂選修證書。學校努力打造“精品節目”和“精品人才”,著力將“小荷”實驗藝術團打造成一支代表蘇州水平、展示蘇州少年兒童藝術風采的藝術團隊。
同時,學校每學期都聘請藝術專家為藝術班的孩子量身打造未來發展規劃,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特長,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走向成功。多年來,從藝術班里走出了一批耀眼的“未來之星”:有獲得中國少兒模特全國總冠軍的陳文淇同學,有獲得第十八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金獎的李靜陽同學,有獲得第五屆全國青少年藝術節總評選銀獎、全國“優秀藝術人才”獎章和第七屆德藝雙馨江蘇選區舞蹈類金獎的劉遠霆同學,有獲得2013年江蘇省少兒文明禮儀之星優秀表現獎的曹純同學……在學校文化課程和藝術課程并行的雙軌制培養模式下,藝術團的孩子們不僅文化課程學得扎實,在藝術課程的學習中更是新苗競挺,嶄露頭角。
“一個球”――做強體育傳統項目
關鍵詞:鋼琴學習;興趣培養;兒童;學習方法
鋼琴,被人們譽為"音樂皇冠上的明珠",是樂器之王。彈奏鋼琴對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反應能力的培養以及記憶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早期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幼兒鋼琴學習也就成了許多家庭的首選。"鋼琴熱"這股勢頭在這樣的環境下悄然掀起。
作為鋼琴教育的老師和父母,我們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習鋼琴的小朋友提高樂趣和自主性,只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也能使孩子們在學習鋼琴的同時得到藝術的熏陶。因此,筆者對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出了培養兒童鋼琴興趣的方法,旨在讓家長和教師能夠根據兒童的興趣實施教學方案,讓兒童在快樂中學習。
一、培養兒童學習鋼琴興趣的重要性
當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們便開始對周邊的事物有一定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有一定的記憶之外還有不少的好奇心。當鋼琴這個"龐然大物"出現時,孩子們會驚訝這么一大排黑白相同的琴鍵是如何在十個指頭的撫弄下變出"叮當"的樂音飄蕩在空中。文章以兒童鋼琴學習為主線,從重要性、教學方法、興趣培養等方面入手,讓更多的兒童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讓他們的成長路程有樂器的陪伴。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鋼琴的選擇也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人們之所以選擇鋼琴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它是唯一能以最輕松的姿勢坐著。從小培養兒童學習鋼琴,首先是對孩子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方式;其次,從小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從小就在音樂中成長,感受音樂的魅力,了解音樂家們的故事,在音樂中節奏舞蹈,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再者,學習鋼琴的同時可以對基本樂理常識有一定的掌握,對下一次學習其他樂器有一定的幫助。
二、培養兒童學習鋼琴興趣的具體方法
(一)讓兒童自身發揮主體作用,培養興趣
首先,要讓兒童多接觸不同體裁的歌曲。對于兒童來說,最喜歡的便是兒童歌曲了。但從學習樂器為出發點的話,剛開始全部接觸的都是兒童歌曲也不是好的主意。多聽進行曲風格的曲子,可以培養二拍子的節奏感,知道強弱的表示形式;多聽圓舞曲風格的曲子,了解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還可以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有節奏的舞蹈……
其次,要搭建表演平臺讓兒童體驗成功的樂趣。對于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開始學琴的年齡應該從幼兒園開始算起,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的八階段理論,6歲到12歲的階段屬于學齡初期,這個階段的兒童處于"勤奮對自卑的沖突",換言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于孩子總要給予積極的評價,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一旦上臺演出了,孩子們除了獲得和同伴群體之間的配合表演或者競技比賽的經驗之外,還可以得到指導老師、家長、甚至是觀眾的掌聲,這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在這一方面更加自信。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舉辦個人獨奏會,一般的學生可以來用重奏、合奏、輪流演奏等形式來代替,這樣既能夠增進同伴之間的默契,又能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膽量。
最后,兒童要多接觸音樂會。無論聆聽再多體裁的歌曲,那也只是聽覺系統的享受,在家庭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還是應該多給兒童觀賞音樂會的機會,除了聽覺系統的享受,兒童會更喜歡寬廣的視覺效果,有的兒童對于音樂的執著追求便從此萌生。音樂會分成獨奏、合奏、協奏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聽盛宴。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樂感,對于學習樂器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欣賞完之后,可以和兒童一起回憶音樂會的內容,讓孩子們用不同的圖形符號來表示表示總體音響效果的強弱、停走及長短。如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強,表示情緒高昂等。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增強興趣
人們口中的"教學",指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占了主導地位。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時刻影響著兒童對鋼琴學習的興趣,無論是課時安排還是語言表達,或者是對兒童練琴的鼓勵和批評,都要三思而后行。
首先是課時的安排。從兒童角度來說,他們從小就有坐不住的習慣,大部分兒童練到一定的時間段會起來走動,或者開始心不在焉。一般鋼琴課的教學一節課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滔滔不絕的講課,給孩子灌輸知識,這樣會讓兒童覺得枯燥無味,也會萌生放棄學習的念頭。鋼琴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先復習上節課所學過的內容,鞏固一下舊的知識,然后再繼續新授知識,一節課不宜教授太多新歌曲,例如兒童經常練習的小湯系列,剛開始學一般是1~2首,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正如蓋房子要有穩固的地基一樣的道理,只有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進步得快。
其次是形象直觀的語言教學。對于兒童來說,記憶最深刻的便是教師的言行舉止。要教好兒童,培養他們的興趣,教師應該要樹立好的榜樣,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博學的知識最能夠吸引兒童,會讓他們很快對一位好老師產生"崇拜"之心。如在進行基礎樂理教學時,學到附點部分的地方,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來形容。"X.X"可以解釋成"第一個X牽著一個小朋友,走路比較慢,第二個X腳底踩著滑板,走的比較快",接著用打手勢的形式示范下這個節奏型。一般來說孩子會被教師的語言所吸引,并且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記憶會更深刻。
再者是豐富的示范演奏。教師要讓兒童"百依百順"的聽話,最重要的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自身素質很重要。鋼琴教師在演奏方面必須熟能生巧,才可以在學生面前贏得權威。示范對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根據首因效應,兒童會對第一次示范產生濃厚的記憶,包括手型、節奏,彈奏方式等,有的甚至把教師所演奏的一切全部性模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邊示范邊講授,指出為何要這樣做、怎樣做到最好,包括觸音、手指的標準姿勢,識譜等。例如小湯教材1、2冊的入門練習中,都有教師和學生的搭配練習,教師可以先演奏一遍學生彈奏的部分,然后告訴學生其實配起來也很好聽的,最后教完學生之后和學生一起四手聯彈演奏。下圖為小湯2的其中一首歌曲。
最后便是教材的選擇。對于初級兒童的鋼琴教學來說,很多教材都會配備教師的伴奏一起出現,這樣就不會只是學生演奏的枯燥教學,像簡易湯普森鋼琴演奏1、2冊來說,基本上每首歌曲都有教師伴奏,選擇這樣的書當做入門教材,對兒童來說是最開心的。每次演奏都不是一個人在彈,還有教師的"陪伴",顯得有趣,同時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默契。教師也不應該盲目地選擇書籍,一般從小湯入手,接著可以加點手指練習的書籍進行學習。對于每個學生不一樣的進度來說,教材的選擇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注重家長的"紐帶"作用,培養學習興趣
首先,家長盡可能給兒童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和學習氛圍。根據調查顯示,很多音樂家之所以能成名,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之外,還有后天環境的影響。有的音樂家有著幾代的音樂世家,有的則從小生活在音樂的氛圍中,正如音樂之都維也納,幾乎每家每戶都懂音樂,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樂器的話,進步的會比較快。因此,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聽些CD,看些演奏會,讓他們接觸音樂的時間多一點。
其次,家長的陪練方法很重要。對于從幼兒園便開始學琴的孩子,在一節課里所接受和理解是有限的,這便要求家長參與孩子學琴的全過程,要明白教師的意圖和要求,便于在家里充當孩子的小老師,這對孩子的練習有直接的指導與引導作用。例如初學鋼琴的兒童一般比較小,彈鋼琴的手型一般要求"握蘋果狀",掌骨關節(第三關節)及所有手指關節都應凸起,避免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塌陷,這個練習就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練習中進行督促,時刻叮囑兒童觸鍵要靈敏。對于家長來說,不需要有彈琴的技巧,但是要時刻更新自己的音樂基礎知識,懂得自己孩子的學習性格和心理,運用科學的輔導方法,配合教師的指導。
最后,家長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對孩子過分施壓。很多家長有一種誤區:學習鋼琴后要參加考級。面對這樣考級熱的升溫,面對家長的"揠苗助長",很多兒童在短時間內會有一種壓迫的心理,因而減少了學習的樂趣。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每天堅持練琴多少小時,這個要依據兒童的發展特征而定,有的孩子坐不住,還被要求坐個兩小時,這樣久而久之會有反抗心理,不僅討厭鋼琴的學習,甚至討厭老師討厭家長,這大可不必要。孩子每天快樂的彈琴,先從半個小時慢慢加起,長大了懂事了可以換成一個小時。有的家長還會愿意和孩子一起演奏,讓孩子感受到學琴的歷程中不止是一個人,還有父母的陪伴,這樣學琴更有樂趣。
三、兒童學習鋼琴的意義與作用
(一)培養孩子的專注
好動是每個兒童的基本特點,每個兒童都要經過這樣一段時期。學習鋼琴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在無形中還讓他們學會了安靜仔細的聆聽,久而久之就集中了注意力。教師在授課時要讓他們學會聆聽,家長們在孩子上完課之前要復述一遍教師這節課所布置的作業和演奏的要求,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二)培養孩子的細致、仔細
之前說過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的八階段其中之一是學齡初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很勤奮,我們可以根據發展的特點培養兒童細致的特征。做事情不馬虎,細致可以具體到識譜、演唱、演奏,在視、聽、練等幾方面全面發展。首先,識譜需要有一定的樂理知識,有的兒童還小接受不了那么多,要動手教他們畫五線譜、高音譜號、低音譜號等,告訴他們低音譜號長的像耳朵,高音譜號長得高……這樣他們會識記的更快更準;演唱需要一定的音準,這時候可以結合鋼琴來訓練,一般要求剛開始學琴的時候,比如湯普森教材系列的歌曲,孩子們可以邊彈邊唱,在琴聲中逐漸調整自己的音準,同時可以讓大腦記住歌曲的旋律,在演奏過程中減少出錯的必要;最后是演奏,無論學習什么教材,演奏包括指法、手型、力度大小等,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聽取教師的意見,慢慢改正過來,以便下次演奏對這些表情符號有一定的印象,自己學會演奏。
(三)培養孩子善于動腦
學鋼琴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人們提倡學鋼琴"先動腦,后動手。想清楚,看清楚,聽清楚再練。"彈奏鋼琴對開發智力有積極作用,鋼琴是眼、耳、手、腦并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允許家長的腦子代替孩子的思維,千萬要讓孩子自己動腦筋想,這是什么音,這個音符代表什么,這是左手演奏還是右手演奏,不能因為要滿足孩子琴聲在響,手指在動而急于盲目地告訴孩子怎樣演奏。
(四)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
眾所周知,學齡前兒童大多數都好動,要求他們專注地做某件事件或某種活動"來之不易",并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同一個目標。這種學習狀態會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因此人們提倡要改變這種狀況,讓孩子們變得有毅力、有恒心,而練琴是鍛煉意志的有效途徑。
任何人能彈好琴不是一夜之間變可做到,這種技巧需要日積月累。學鋼琴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學會克制自己,管理自己,從中隱形地改變自己的觀念--增長自控力,增強自信心,勇于挑戰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的良好品質。因此,練琴對培養幼兒的堅持性、意志力非常有益。
結論
興趣是兒童的良師益友。因此,無論老師、家長在培養兒童鋼琴學習興趣的過程中,都必須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不能強制要求,要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感受鋼琴的美妙中。
兒童的啟蒙鋼琴教育學到的不僅是彈奏技巧,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養孩子做事嚴謹、認真的作風,培養孩子追求進取的精神,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讓更多兒童在鋼琴學習方面有更多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能讓他們在愉悅的琴聲中度過美好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李斐嵐.幼兒鋼琴教學回答[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3]黃莉莉主編.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4]王政.淺談游戲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3).
[5]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