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7 11:11: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健康教育傳播的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乙肝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導致的一種肝部病變,由于該病具有病程長、隱匿性等特點,患者發病后,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比如肝癌、肝硬化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乙肝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皮膚粘膜破損傳播以及性傳播等,由于乙肝患者長時間與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成員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1]。因此,本文對家庭成員乙肝病毒中傳播的健康教育控制作用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97例乙肝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8例,觀察組49例。對照組中27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為(42.5±10.8)歲,其中27例為三口之家,21例為兩口之家,除患者外家庭成員總數為75人;觀察組中26例為男性,23例為女性,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為(42.6±10.9)歲,其中25例為三口之家,24例為兩口之間,除患者外家庭成員總數為74人。兩組的家庭成員數量、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主要接受簡單的健康教育,為患者發放乙肝防治手冊,告知患者乙肝的發病、危害以及預防措施等,并解答患者提問。
1.2.2觀察組
觀察組則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1)疾病知識教育。通過開展講座、發放宣傳冊以及播放視頻等方式,給患者講解乙肝的檢驗結果、臨床表現以及發病機制等,讓患者對乙肝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告知患者關于乙肝傳播的途徑,比如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皮膚粘膜傳播以及性傳播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傳播情況和途徑,比如牙刷、剃須刀等私人物品共用等。在家庭生活中,乙肝病毒還可以通過陰道分泌物、以及唾液等體液進行傳播,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高危人群的預防方法,讓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注射乙肝疫苗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2)生活知識教育。叮囑乙肝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適當參與體育活動,合理安排日常飲食,盡量戒煙戒酒,并且定期對公共和私人物品進行消毒,對乙肝病毒進行抑制,降低感染傳播率;(3)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給患者講解藥物名稱、服藥方法、劑量等,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切忌擅自更改服藥劑量,不要輕信廣告和傳言。同時,還應該叮囑乙肝患者調節好心理狀態,保持愉悅的心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確保治療效果,降低乙肝病毒傳播的風險;(4)電話隨訪。健康教育后1周、1個月、3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并且幫助患者解答問題。同時,根據患者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健康教育措施,實現健康教育的個性化、科學化和合理化。
1.3觀察指標
8個月后,觀察兩組的乙肝病毒家庭傳播情況,對患者進行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判定為乙肝病毒感染。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7例家庭成員感染,家庭傳播率為9.46%;而對照組30例家庭成員感染,家庭傳播率為40%,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乙肝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傳染病,患者發病后,由于擔心自身健康,再加上怕傳染給家人和朋友,往往容易產生抑郁、自卑心理,不僅對正常學習和工作造成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降低了生活質量[2]。有報道顯示,孕產婦在乙肝群體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逐漸受到社會上的廣泛關注,所以怎樣改善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已經成為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3]。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在對乙肝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從用藥、生活以及疾病知識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正確認識和了解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從而降低乙肝病毒的家庭傳播風險[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家庭傳播率為9.4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由此可見,臨床上給予乙肝患者針對性健康教育,能夠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使家庭傳播率降低,從而更好地控制乙肝病毒傳播。
【參考文獻】
[1]湯艮橋 陳立林.社區健康教育對88例乙肝抗原攜帶患者相關知識與行為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2,12(4):150-151.
傳染病的流行對社會甚至國家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分別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3]。我國對待傳染病的應對措施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可針對其傳播三要素進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響較為深遠。在群眾中進行預防教育,通過開展傳染病防治活動、傳染病知識講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眾自覺隔離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大大推動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工作進展[4-6]。本研究特對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兩組人員的傳染病知識知曉及滿意度進行比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隨機抽取的820例未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對象設為對照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齡(42.7±8.9)歲。觀察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齡(44.6±10.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疾控中心進行常規檢查,觀察組除常規檢查外增加傳染病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內容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內容應與當地傳染病防控情況以及群眾精神文明面貌相結合[3]。其內容保證真實、不夸大或縮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重點突出傳染病對人員的危害、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發傳染病時緊急處理以及國家政府態度等[7,8]。另外,針對已感染傳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導,避免其過度恐慌或厭世等消極情緒產生。通過對傳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態度的宣傳,使得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關于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許多種,例如口頭教育、書面宣教、新媒體教育等。口頭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講、專題講座、隨訪調查、醫囑等均是口頭教育的常見方法[9-12]。口頭教育費用較低,且能廣泛實行、靈活運用。書面宣教主要是通過板報、社區公示、雜志、宣傳冊等介質進行健康知識傳播,具有形象感強、易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新媒體教育是通過公益廣告、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在網絡電視進行健康教育,具有內容生動形象、易接受、傳播面廣、速度快等特點[13]。本研究采用口頭教育和書面宣教兩種方式,制作傳染病防治宣傳手冊,由專業護士進行一對一講解;并在疾控中心內開傳染病專題講座,課后進行防治知識調查;另對有需要的人員進行一對一醫師心理輔導和答疑解惑。
1.3評定標準
制作防治知識調查問卷,滿分100分,≥60分為基本知曉;同時發放傳染病防控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研究對象對防控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眾的健康教育能夠強化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了解簡單的預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視。艾滋病作為難以治愈的傳染病之一,加強其預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發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過各類形式對艾滋病傳播進行健康教育,現今大部分群眾均知曉艾滋病傳播途徑以母嬰、血液以及性傳播為主,規范血液制品和醫療器械的應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過統計相關資料發現,近十年國家開展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傳染病發病患者較先前減少8千萬,致死人數減少65萬,為社會節約醫療成本約342萬元[16,17]。因此,應用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減輕醫療經濟負擔,保障群眾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質和生活質量。現今在電視網絡播放的公益廣告以及疾控中心、醫療機構中放置的傳染病防控宣傳冊是一直持續的疾控健康教育,傳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會群眾,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存在傳染病防控知識,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疾控意識。另外在酒店、網吧、KTV、車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點以及農村或偏遠山區需進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貼上傳染病防控提醒,經濟落后地區組織人員下鄉進行健康宣講,鼓勵人們進行身體檢查。傳染病預防控制是一項漫長又意義重大的工作,科學實用的健康宣講能夠幫助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使群眾掌握基本的傳染病知識,穩定民心,減輕社會經濟負擔。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健康教育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提高群眾的疾病防控積極性,群眾容易接受防控知識,并且真正掌握傳染病預防方法,大大增加了傳染病預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結論與類似文獻結果相似[19,20]。綜上所述,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影響群眾對傳染病的看法,樹立疾病防控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減輕社會恐慌,有利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作用.醫學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淺談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飲食保健,2016,3(2):60-61.
[3]韓悅富,馮淑坤.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96-97.
[4]趙銘.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醫療裝備,2016,29(9):179-180.
[5]楊光菊.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芻議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應用效果.醫學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鄭彩虹.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廣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淺析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義.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彥.健康教育在農村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觀察.中國農村衛生,2013(3Z):322.
[13]胡曉燕.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00-102.
[15]徐亞芹.傳染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醫藥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歡,馬海秀.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202-203.
[18]曹麗.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討.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4):188-18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which husband participated on women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and improv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among the women. Methods 820 women who had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confirm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Petroleum from June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372 wome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448 women in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lone.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bout HPV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the men'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disease preven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in 5 items such as female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50.2%, 48.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53.3%, 50.8%), screening knowledge (45.1%, 47.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42.0%, 39.5%), vaccine knowledge (33.9%, 36.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60% before the education, after health education,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81.7%, 85.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88.5%, 95.3%), screening knowledge (83.2%, 89.4%),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87.3%, 87.7%), vaccine knowledge (80.3%, 88.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80%,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fied rates in some items such as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knowledge and vaccine knowledge were higher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 11.349, 6.117, 8.830, all P < 0.05). M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HPV preventio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in women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s low. Male participating i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t is helpful for mal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vention of HPV actively too.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Cognitive; Health education
子宮頸癌是成年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大約有50萬例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13萬例[1],且發病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2]。高危型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主要病因[3-4],對此類女性進行定期隨訪和合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宮頸癌的發生[5]。為促進女性積極預防和治療HPV感染、提高參與宮頸癌防治的依從性,我國多地開展了對HPV感染女性的健康教育[6-8]。由于HPV感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而男性在性傳播疾病防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將感染女性的配偶納入到健康教育中來,探討夫妻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對提高女性HPV認知水平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行宮頸組織HPV檢測并確定為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患者820例,根據接受健康教育時夫妻雙方意愿及有無配偶陪伴分為常規教育組和配偶陪伴組,常規教育組448例,配偶陪伴組372例。健康教育時,常規教育組僅女性單獨接受健康教育,配偶陪伴組夫妻共同參與全過程。兩組女性年齡、婚史、文化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由經過培訓的醫生擔任講解員并負責解答和咨詢。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①告知其HPV檢測陽性并不是意味著感染了傳統意義上的性病或患上子宮頸癌;性傳播是HPV感染主要的傳播方式,還可通過接觸方式進行傳播;初次性生活過早、多、與高危人群性接觸等感染HPV的風險大[9],男性使用或盡早行包皮環切術可降低感染風險[10]。②告知其大多數女性為一過性感染,有10%~15%的女性持續感染HPV,患宮頸癌的風險相對較高[11]。③告知其HPV感染防治和我院HPV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④告知其國外有針對特定HPV型別的疫苗,對宮頸病變有保護作用,還可改變癌前病變的自然史[12],其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已被證實[13]。疫苗的最佳接種年齡、費用等。
1.3 效果評價方法
參考國內文獻[14-15]自制HPV知識調查問卷,內容包括HPV防治相關知識和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兩部分。知識問卷包括HPV傳播途徑及易感因素、與宮頸癌相關性、篩查知識、預防與治療、疫苗知識5項,每項2個小題,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答題方式分“是”“不是”“不知道”3種,每項均答對2個小題為合格。健康教育課前發放調查問卷,當場填寫收回。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部分由配偶陪伴組男性獨立填寫。3個月后返院復查HPV,并再次發放調查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健康教育前回收有效問卷8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健康教育后常規教育組回收有效問卷416份,有效回收率為92.9%;配偶陪伴組回收有效問卷341份,有效回收率為91.7%。
2.2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HPV感染認知情況
健康教育前,820例高危型HPV感染女性5項知識合格率均低于6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 2.529,P > 0.05)。健康教育后兩組5項知識合格率均大于80%,與教育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組在與宮頸癌相關性、篩查知識和疫苗知識3項合格率高于常規教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 = 11.349、6.117、8.830,均P < 0.05)。見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改變
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組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較健康教育前明顯改善。配偶陪伴組男性愿意在女性治療期間采用病毒阻斷措施者由31.2%(116/372)增至85.9%(293/341),愿意經常清洗外陰或行包皮環切術者由39.8%(148/372)增至90.9%(310/341),愿意子女接種疫苗者由40.1%(149/372)增至61.3%(209/341)。
3 討論
HPV病毒有極強的嗜上皮細胞屬性,可引發皮膚及黏膜病變[16]。根據其致病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種。其中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17-18],也會導致男性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男性感染后多不表現生殖器明顯病變,但病毒很容易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女性,反之感染女性也可將病毒傳播給男性,使之成為病毒感染者。由于男性的有關HPV知識知曉率及對宮頸癌防治的態度等因素對女性宮頸癌發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19],因此進行健康教育時,不應忽略男性在HPV感染防治方面所起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3
目前,中國HIV的流行正處于快速增長期,雖然母嬰傳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齡婦女感染艾滋病的數目正在增加,因而嬰兒感染艾滋病的人數也必然會快速增加。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給予育齡婦女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害,掌握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知識,知曉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干預措施,以達到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發生率的目的[1]。在筆者所在醫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婦中,隨機選擇1470例孕婦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干預方法包括發放宣傳資料、開展知識講座等,對孕婦干預前后分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孕婦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和干預效果,現將具體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婦1470例,患者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9歲。
1.2 干預方法 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包括艾滋病母嬰傳播途徑、阻斷信息、感染危害以及治療信息等知識,通過多種方式使孕婦了解并熟悉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相關知識,普及該病的引起原因、預防措施等。對孕婦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開展知識講座、發放宣傳冊、宣傳畫、設置宣傳欄、提供錄像及開設咨詢服務等方式,對孕婦干預前后分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孕婦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和干預效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調查的數據,以P
2 結果
所有孕婦經過干預后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干預前,1470例孕婦干預前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知曉率為321例(21.8%),干預后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知曉率為1236例(84.1%),干預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加強艾滋病相關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向人們灌輸健康意識,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提供改變這些行為的知識、技能和服務,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對孕婦艾滋病相關知識以及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調查中發現,孕婦對該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非常差,隨著對孕婦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使其對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得到有效提高,在艾滋病的預防中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由此可見,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應該給予重視,將艾滋病母嬰傳播及如何預防的信息傳遞給她們,提高她們的認識,幫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為,自覺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3.2 推廣干預措施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孕婦經過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干預后對艾滋病的知曉率相對于干預前具有明顯的提高,干預主要以孕婦為主體,運用多種形式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推廣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將艾滋病母嬰傳播及如何預防的信息傳遞給她們,提高她們的認識,幫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為,自覺地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3.3 針對孕婦不同情況開展綜合干預 孕婦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會受到本人教育程度以及民族差異方面的影響,不同的民族對艾滋病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掌握,教育程度不等會影響到孕婦對艾滋病知識的理解[2]。所以在對孕婦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必須要結合孕婦的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最適合的健康教育干預,有效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1998-2010)”提出:“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人群中危險行為,控制艾滋病病毒經性接觸和經吸毒途徑的傳播”,“營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環境,減少艾滋病對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的影響”。目前,我國各有關部門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收益大的預防措施,作為婦幼保健的策略,促進母嬰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認并接受。應用健康教育手段,在婦幼保健的各個環節,對目標人群開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健康教育,給予婦女、兒童真正意義上的關懷,對有效降低母嬰傳播的幾率也是非常關鍵的。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趨勢已顯示出從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擴散、男性感染為主轉向女性感染率不斷增高的特點。近幾年,我國艾滋病相關監測數據顯示,婦女感染艾滋病比例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婦女感染比例和孕產婦感染比例的增高預示著艾滋病感染從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擴散。尤其年輕婦女擔負著生育后代的使命,使得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險性更加擴大,嚴重威脅著兒童的健康。因此采取積極措施,預防育齡婦女感染艾滋病,是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最初級的預防措施[1]。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針對這一情況進行控制,提高孕婦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增加防護意識。綜上所述,對孕婦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預防這一疾病的發生,減少對婦女以及兒童的影響,并且開展健康教育干預時應該結合孕婦的相關因素制定最適合的干預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艾滋病的傳播。總之,開展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從國際流行趨勢來看,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群體之一。據統計,全世界25歲以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過總感染者的50%。而在我國HIV感染者中,有近57%的人為20~29歲的年輕人[1],大學生便處于此年齡段中。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具有較大的社會活動范圍,且又正處于旺盛時期,再加上具有思想不成熟,缺少對新生事物的識別判斷能力等原因,極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脅[2]。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對于AIDS/HIV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和免疫疫苗,因此開展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是當前最好的“疫苗”[3]。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就有必要了解在校大學生艾滋病防控知識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鑒于上述艾滋病流行趨勢,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艾滋病知識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大學生有關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為學校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提供理論依據,以便高校開展對學生更為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動。
1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北京某兩所高校在校生1~3年級1312人。
1. 2 方法
1. 2. 1研究工具調查問卷:采用李迎[4]在對烏魯木齊市非醫學類少數民族大學生有關艾滋病KAP調查中使用的《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大學生艾滋病知識(K)20個條目、態度(A)10個條目、行為(P)4個條目及學生基本情況、知識來源、喜歡教育方式6個條目,共計40個條目。問卷不計分,對于各條目答對人數或類別用百分數表示。
1. 2. 2調查方法 在取得學校管理部門及校醫院領導同意后,選取1~3年級在校生,講解研究目的及填寫注意事項,學生自愿填表,匿名調查,限時填寫,填完后現場收回。對收集上來的問卷按年級歸類,不合格的給予剔除。剔除標準:①問卷有漏項未回答的;②不能辨認字跡,模糊不清的。總計發放問卷1314份,有效問卷1312份。
1. 2. 3統計學方法對合格問卷進行編碼,統一格式,輸入EXCEL程序,利用SPSSl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描述和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
2 結果
2.1某兩所高校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掌握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某高校學生艾滋病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例如:僅5.7%的學生認為艾滋病由男傳給女的可能性大于女傳給男;僅27.7%的學生認為與艾滋病人后1周,不能診斷出艾滋病;在回答“增強機體抵抗力能預防感染艾滋病嗎?”這一問題上,只有14.1%的學生認為不能預防感染艾滋病。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理論知識普遍掌握較好,特別是艾滋病的三條主要傳播途徑學生知曉率較高,均在90%以上,但對非傳播途徑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僅有47.4%的同學認為蚊蟲叮咬不會傳播艾滋病。
2.2 某兩所高校不同性別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掌握情況
被調查的學生對艾滋病的基礎知識表現為男生多個選項明顯高于女生,有統計學意義(P
2.3某兩所高校學生獲得艾滋病知識的主要渠道及最喜歡的方式
2.3.1某兩所高校學生獲得艾滋病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獲得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報紙、書刊、宣傳材料、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電視(75.3%)、報刊書籍(68.3%)、免費宣傳材料(61.2%)是學生學習艾滋病知識的3個主要來源,而在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中應居主導地位的專家講授則排在倒數第三位,僅占26.9%。見表2。表2某兩所高校學生艾滋病知識獲得來源來源人數合計(%)電視98875.3報刊書籍89668.3免費宣傳材料80361.2網絡70653.8宣傳欄、廣告欄66050.3廣播43733.3朋友41231.4專家講授35326.9醫生17713.5咨詢服務594.5
2.3.2某兩所高校學生獲得艾滋病知識最喜歡的方式調查顯示,學生獲得艾滋病知識最喜歡的方式以專業老師講授為第一位,占44.9%,其次為電視、廣播,占40.4%。見表3。
2.4某兩所高校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態度及行為結果
對“不必擔心通過擁抱握手傳染HIV”,91.3%的學生持同意態度。男生持贊成態度的84.5%少于女生持贊成態度的9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級之間對此項持同意態度的以三年級最高(100%),其次為一年級(92.9%)和二年級(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對“不會因獻血而感染艾滋病”,僅19.6%的學生持同意態度。18.1%的男生持贊成態度少于19.9%的女生持贊成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級之間對此項持同意態度的以一年級最高(27.7%),其次為二年級(18.2%)和三年級(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90.4%的學生認為“不正當的可感染艾滋病”。不同性別、年級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8.2%的學生認為“HⅣ陽性者的檢查結果應保密”。不同性別來說,36.6%的男生對此項持同意態度,明顯低于64.6%持同意態度的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只有少部分的學生(10.9%)認為同性戀是不正常的,是病態的。男生(15.3%)多于女生(9.6%),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對“HIV感染者公共場所工作”,74.4%的學生持同意態度。男生(79.2%)多于女生(72.9%),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對“我會和艾滋病患者約會”,僅有14.7%的學生持同意態度。男生(8.3%)低于女生(1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級之間一年級(23.2%)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對“與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課”,54.5%的學生持同意態度。男生(55.6%)高于女生(5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96.1%的學生對艾滋病患者持同情、理解的態度。男生(84.5%)明顯低于女生(9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9.2%的學生認為學校或幼兒園應收納艾滋病兒童。不同性別、年級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1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調查的學生對艾滋病基礎知識的掌握欠準確和全面,這與李迎[4]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雖然健康教育使更多大學生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但教育中涵蓋的知識過于理論化,實用性不強,深度與廣度有待提高。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理論知識普遍掌握較好,調查結果比焦淑麗[5]及李敏杰[6]等的研究結果稍高,相近于張玉亞等[7]的調查結果,說明近年來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學校和社會獲得艾滋病相關知識,從而提高了對艾滋病的認識。而對于非傳播途徑知識掌握不夠全面,說明在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方面宣傳力度不足,很多學生把非傳播途徑誤認為傳播途徑,談艾色變,增加了其恐懼感。因此通過健康教育課在大學生中進行全面系統的艾滋病安全性教育,以幫助其正確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識,彌補認識不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對艾滋病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方面男生多個選項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生理、心理趨于成熟,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宣傳教育中,學校應兼顧不同性別、年級大學生的特點,要有針對性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從而提高其知曉效果。針對對艾滋病知識掌握的片面性,開展全面系統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識,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這也有助于大學生成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力軍[8]。
3.2大學生艾滋病有關信息的獲取渠道及最喜歡的方式
學生艾滋病知識最多來源于電視、報刊書籍等大眾媒體,由于大眾傳媒其教育形式簡單,受教育面廣,經濟實用,不失為一種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好手段,應予以充分重視。而在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中應居主導地位的專家講授則排在倒數第三位。這說明我們高校中對于大學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還遠遠不夠,許多學校領導對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識,就必須充分發揮專業老師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有利條件,定期開辦預防艾滋病知識專題講座,并根據教育部有關精神,動員學校各有關部門及團組織、紅十字會等廣泛參與,通過同伴教育、主題班會、繪畫、讀書活動、知識競賽、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展開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和相關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抵御艾滋病侵襲的能力。
3.3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態度
調查表明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和與之相處的態度仍存在著明顯偏差和歧視,學生雖知艾滋病病人應當被關愛,但并沒有真正認識關愛的含義,他們反對“鄙夷、歧視艾滋病病人”,但對歧視持反對態度者中很多是迫于來自外部的是非觀念與良知的壓力,而非內心真實意愿[9]。這表明要逐步消除這種偏見與歧視,需要對AIDS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結合心理衛生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等,在增強防病知識和意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建立對待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正確、理性態度,消除偏見和歧視。另外由于受西方性解放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同性戀是很時髦、很前衛的事情,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在艾滋病傳播擴散當前,同性戀已成為我國防艾工作不可回避的現實。
3.4方面
多數大學生既初步懂得HIV的傳播同性接觸密切相關,但同時卻采取危險行為,即存在性病艾滋病知識與對待危險行為的態度不一致的現象。當今大學生的性觀念正日趨開放,而與之對應的是預防意識的淡薄和預防技能的缺乏,這種與防病相分離的現象已置大學生于感染HIV的高危境地。這也提示我們,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在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時,應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強化干預,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注重宣傳安全套在預防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4小結
與大學生日趨開放的性觀念和活躍的相比,他們對艾滋病的預防意識和預防技能并沒有相應提高,這些都使得近些年來大學生成為HIV的高危易感群體。因此,亟需采用大學生容易接受的多種健康教育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全面的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對其艾滋病知識薄弱部分進行強化宣傳教育,正確引導其,遏制艾滋病在校園中的流行。
參考文獻
[1]張孔來.艾滋病.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7.
[2]陳鋼,顧防.浙江省580名大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l,17(2):107-108.
[3]關麗華,李良成.一種新型的艾滋病健康促進活動模式.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3(1):57.
[4]李迎.烏魯木齊市非醫學類少數民族大學生有關艾滋病的KAP調查.新疆醫科大學,2008.
[5]焦淑麗,谷有來.東北電力學院學生艾滋病知識和態度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3,24(3):498-499.
[6]李敏杰,呂海俠,等.在校大學生艾滋病認知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醫學倫理學,2001(1):18-19.
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這一特定人群呈明顯上升趨勢,且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大學新生正處在這一高危年齡段。目前,在無治愈的藥物和辦法,也無有效預防疫苗的情況下,及早開展以學校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預,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成為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關鍵。對此,我們對入校新生發放艾滋病知識問卷,并對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2014級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齡16~20歲,平均年齡為(17.27±1.56)歲。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據艾滋病綜合知識內容設計調查表進行現場匿名調查。調查前向學生講解調查目的、意義和填表方法等,內容包括艾滋病傳播方式、判斷哪些行為可以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與艾滋病有關的態度和信念以及獲取艾滋病知識來源及教育需求等問題。1.2.2資料收集方法由校醫院負責,學校團委、學生處等部門配合,將調查表當場收回,且及時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共發放問卷1000份,現場收回合格問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據調查情況,立即發放艾滋病宣傳資料,并利用校園網與報欄有針對性的教育宣傳,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985份。
1.3統計方法
應用EPIDATA3.0軟件錄入調查資料,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健康教育干預前后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干預前后艾滋病相關知識總知曉率分別為52.9%和8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總體上大學生對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目前無預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藥物、共用注射器吸毒傳播艾滋病正確認知率較高,干預前后均在90%以上;但對性接觸傳播知識和部分非傳播途徑缺乏了解,干預前正答率較低,分別為37.9%和49.9%;而對艾滋病潛伏期、可疑人員如何就診檢查治療、與艾滋病的距離是否遙遠、我國是否實行免費檢測治療政策、何為艾滋病“窗口期”、對待艾滋病人態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別為35.5%、31.2%、26.3%、26.1%、24.6%、19.1%,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01,表1)。
2.2新生入校前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來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調查發現,96.5%的同學希望通過學校課堂授課及或專題講座系統學習艾滋病知識,尤其是如何預防性途徑傳播,90.6%的同學愿意參與艾滋病宣傳活動。入校前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網絡、電臺、電視、書刊和報紙,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學校教育為46.8%;來自同學、醫生、家長的人數較少,低于20%(表2)。
3討論
近年來的國內相關研究表明[1,2]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人數的上升與社會歧視和社會隔離等因素有關外,對艾滋病知識的認知、態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干預后艾滋病知識總知曉率提高了31.3個百分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干預效果明顯。大學生是社會和家庭的高文化階層,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實施,尤其剛入校新生組織性強、依從性好、問卷回收率高,結合常規健康體檢及時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了解他們認知的不足與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等行為干預,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查結果發現,新生入校前對各類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多數問題回答不盡如人意,與國內以往研究結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國的中學校健康教育及醫務室條件相對薄弱,中學生處在家長老師耳提面命的升學壓力環境中,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網絡與廣播宣傳,且大多是淺嘗輒止式的瀏覽,加之媒體報道的知識不系統、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調查有96.5%的同學希望通過學校課堂授課及或專題講座系統學習艾滋病知識,干預后的結果也表明,一次性發放宣傳資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預是不夠的,高校應將艾滋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從新生入校抓起,通過大學選修課、專題講座、報欄宣傳、校園網等多種形式反復強化,警鐘長鳴。于此同時,學團和學校的醫務工作者應經常性地聯合艾防機構深入學校“面對面”咨詢、參與式培訓,減少無知造成的恐懼和歧視,營造一個理解、寬容、健康安全的學校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陳禨?,莊勛,侯曉燕,等.南通市大學生艾滋病認知及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5):779-780.
[2]陳青山,嚴文輝,梁文龍,等.艾滋病防治知識講座對某高校大學生知•信•行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3):337-338.
[關鍵詞]
年輕人;學生;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衛生教育;健康知識,態度,實踐
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這一特定人群呈明顯上升趨勢,且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大學新生正處在這一高危年齡段。目前,在無治愈的藥物和辦法,也無有效預防疫苗的情況下,及早開展以學校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預,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成為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關鍵。對此,我們對入校新生發放艾滋病知識問卷,并對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2014級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齡16~20歲,平均年齡為(17.27±1.56)歲。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根據艾滋病綜合知識內容設計調查表進行現場匿名調查。調查前向學生講解調查目的、意義和填表方法等,內容包括艾滋病傳播方式、判斷哪些行為可以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與艾滋病有關的態度和信念以及獲取艾滋病知識來源及教育需求等問題。
1.2.2資料收集方法
由校醫院負責,學校團委、學生處等部門配合,將調查表當場收回,且及時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共發放問卷1000份,現場收回合格問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據調查情況,立即發放艾滋病宣傳資料,并利用校園網與報欄有針對性的教育宣傳,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985份。
1.3統計方法
應用EPIDATA3.0軟件錄入調查資料,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健康教育干預前后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干預前后艾滋病相關知識總知曉率分別為52.9%和8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總體上大學生對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目前無預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藥物、共用注射器吸毒傳播艾滋病正確認知率較高,干預前后均在90%以上;但對性接觸傳播知識和部分非傳播途徑缺乏了解,干預前正答率較低,分別為37.9%和49.9%;而對艾滋病潛伏期、可疑人員如何就診檢查治療、與艾滋病的距離是否遙遠、我國是否實行免費檢測治療政策、何為艾滋病“窗口期”、對待艾滋病人態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別為35.5%、31.2%、26.3%、26.1%、24.6%、19.1%,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新生入校前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來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調查發現,96.5%的同學希望通過學校課堂授課及或專題講座系統學習艾滋病知識,尤其是如何預防性途徑傳播,90.6%的同學愿意參與艾滋病宣傳活動。入校前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網絡、電臺、電視、書刊和報紙,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學校教育為46.8%;來自同學、醫生、家長的人數較少,低于20%。
3討論
近年來的國內相關研究表明[1,2]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人數的上升與社會歧視和社會隔離等因素有關外,對艾滋病知識的認知、態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干預后艾滋病知識總知曉率提高了31.3個百分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干預效果明顯。大學生是社會和家庭的高文化階層,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實施,尤其剛入校新生組織性強、依從性好、問卷回收率高,結合常規健康體檢及時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了解他們認知的不足與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等行為干預,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查結果發現,新生入校前對各類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多數問題回答不盡如人意,與國內以往研究結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國的中學校健康教育及醫務室條件相對薄弱,中學生處在家長老師耳提面命的升學壓力環境中,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網絡與廣播宣傳,且大多是淺嘗輒止式的瀏覽,加之媒體報道的知識不系統、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調查有96.5%的同學希望通過學校課堂授課及或專題講座系統學習艾滋病知識,干預后的結果也表明,一次性發放宣傳資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預是不夠的,高校應將艾滋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從新生入校抓起,通過大學選修課、專題講座、報欄宣傳、校園網等多種形式反復強化,警鐘長鳴。于此同時,學團和學校的醫務工作者應經常性地聯合艾防機構深入學校“面對面”咨詢、參與式培訓,減少無知造成的恐懼和歧視,營造一個理解、寬容、健康安全的學校教育環境。
作者:孫曉娟 張小鳳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校醫院
[參考文獻]
[1]陳禨?,莊勛,侯曉燕,等.南通市大學生艾滋病認知及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5):779-780.
中圖分類號:R16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18-0050-02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correct use of condom
WANG Xiao-lin
(Baosh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 condom. Metho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300 residents extra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or six times one year, an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homemade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condom applic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ondom; effect
據WHO與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報道,在全球范圍內,性和生殖衛生服務的不足導致女性性傳播疾病(STD)包括艾滋病(AIDS)的感染人數逐年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1]。公共健康教育是改善人們性知識、態度、預防性病的有效途徑;安全套是現有避孕方法中既能有效避孕,又有起到防病作用的一種避孕方法,已被證實可在性病的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發現即使國家免費發放安全套,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應如何正確使用,因此筆者在街道和居委會的支持下針對社區居民開展了有關安全套應用知識的健康教育,干預1年后安全套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了明顯改善,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參加閘北區寶山路街道健康教育講座的居民中,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300名居民為調查對象。入選標準:年齡20~45歲,本街道常住居民,知情同意,本人自愿。其中男150人,女150人。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征見表1。
1.2 方法
自行編制安全套應用知識問卷,共7道問題,內容包括安全套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大小的選擇、如何儲藏、購買渠道等,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完善題目的表述。由社區護士擔任問卷調查員,調查前進行了統一培訓。于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分別進行調查,講述調查意義,由患者自行填寫,調查員核對無缺項當場收回。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00%。
健康教育人員由社區護士組成,統一制作宣傳資料和PPT課件,授課護士進行專門授課培訓,以保證健康教育的質量。一年內分6個專題進行宣教,內容包括愛滋病的危害,優生優育知識,科學使用安全套,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安全套如何獲得等。每次講座為1 h,教育形式主要為健康講座,輔以有獎知識問答,發放印有安全套使用知識的撲克牌等,從而提高居民的知識接受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雙人錄入,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檢驗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干預,安全套能預防性病及可以免費領取安全套兩項答對者的比例為100.00%,安全套選擇、使用、保管答對者的比例,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干預前(表2)。而不同性別居民對安全套使用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是愛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和重要途徑
曾毅[2]認為在目前還沒有疫苗進行預防和特效藥物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健康教育和干預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和最有效的措施。安全套既可有效避孕,又可在性病、艾滋病預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開展安全套應用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居民安全套應用知識知曉率及預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發生的有效途徑,同時對指導居民合理避孕也有一定的意義。
3.2 安全套正確使用的知曉率有待提高
在我們的調查中,對于安全套能夠預防性病的居民干預前的知曉率為70.33%,但是安全套正確使用方法的知曉率不盡如入人意,成為愛滋病防治的關鍵所在。雖然我國通過多年的艾滋病、性病及計劃生育教育指導,居民對安全套能夠預防性病已有一定的知曉率,但對于安全套如何正確使用因為種種原因還并不清楚。而通過健康教育干預,居民對于正確應用安全套的知曉率明顯上升。國內外研究也認為,應當倡導正確、堅持及全程使用安全套,必要時可推廣新型女用安全套[3,4],因此筆者建議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宣傳安全套的使用能夠預防性病,也要長期開展安全套正確使用方法的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起到避孕、預防疾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陸如山, 韓秀霞. 國際社會關注性和生殖衛生問題[J]. 國外醫學情報, 2006, 11(8): 223.
[2] 曾毅. 宣傳教育與干預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06, 12(1): 1-4.
[中圖分類號] R512.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4208(2008)01-0014-03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IDS among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QIU Fang.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yi 276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sexual sense and AIDS knowledge and to evaluate the instant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470 students in 2 occupational schools in Linyi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on sex and AIDS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by a professor from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ults 392 pre-education and 384 post-educ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4.85%~50.51% of the students accepted such behaviors as unmarrige sexual act,multi partners, homosexuality,and commercial sexual act on pre-education and it's 5.21%-52.08% on post-education (P>0.05).These sexual senses were not instantly corrected by the health educ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ha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was improved instantly by the health education(P<0.01 or P<0.05).
Conclusion There may be some high risk factors for AIDS transmission and venereal disease which may not be corrected by instant education among some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Linyi, whereas sexual hygiene and AIDS knowledge of 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can be improved by a short-term educ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Health education;AIDS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性活躍人群,我國79%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20~40歲的人群[1]。2006年5月,在臨沂市2所職業技術學校對學生進行性衛生和艾滋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培訓,為了評價培訓的效果,為在該類學校中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我們對健康教育培訓前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5月,在臨沂勞動局技校和臨沂商校各選擇4個班的在校學生共計470名進行健康教育培訓和問卷調查。
1.2 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性觀念、艾滋病一般知識、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對待HIV感染者的態度等。集中發放試卷,由學生匿名獨自答卷,當場收回。健康教育培訓前后各進行一次調查。對學生的培訓由臨沂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有關專家承擔,進行為時2學時的講座,內容包括、性衛生,艾滋病/性傳播疾病一般知識、預防知識,正確對待HIV感染者的態度等,然后自由討論1學時。2次調查對同一對象以同樣問卷同樣方法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據庫, SPSS10.0作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兩所學校參加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的學生共470名,其中男生274名,女生196名,年齡15~20歲。兩次調查各發放問卷470份,培訓前收回答卷436份,其中有效問卷392份,有效回收率83.4%;培訓后收回答卷424份,其中有效問卷384份,有效回收率81.7%。
2.2 性觀念 被調查的學生同意婚前、多性伴、同性和商業性者所占比例培訓前4.85%~50.51%,培訓后為5.21%~52.0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艾滋病一般知識 干預前對艾滋病的病原、目前不可治愈、可以預防的知曉率在70%以上,對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目前的感染人數的知曉率在53%以下;培訓后各項知識的知曉率明顯提高,與培訓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艾滋病的傳播和預防知識 培訓前,學生對艾滋病傳播和預防知識的知曉率較高,對非傳播途徑的知曉率較低;培訓后各項知識的知曉率均提高到91%以上,與培訓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對HIV感染者的態度 調查對象對HIV感染者的正確態度知曉率,培訓前均在62%以下,培訓后均有明顯提高,與培訓前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次采用在健康教育培訓前后進行問卷調查的方法,觀察短期健康教育培訓對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艾滋病知識的效果。結果表明,健康教育后學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知識知曉率及對HIV感染者的正確態度知曉率均有明顯的提高,提示培訓的效果顯著。但是,關于性觀念的問題,其中涉及的多性伴、婚外、同性及商業易的,都是傳播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因素[2],教育后卻并沒有增加〔3〕,提示性觀念的改變需要長時期的培養,比增進知識更困難。
資料分析結果,通過前段學校和社會的衛生教育和宣傳,學生們對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部分學生對艾滋病的非傳播途徑仍然模糊不清,對HIV感染者抱著不正確的態度。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是疾病的傳染源又是受害者,日常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他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應疏遠和歧視他們。家庭、單位和整個社會都應給他們營造一個理解、平等、健康的環境,鼓勵他們改變高危行為,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僅有利于他們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而且對于控制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今后要針對這些問題,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性觀念,進一步提高各種知識的知曉率,鞏固職業技校學生的艾滋病預防成果。
參 考 文 獻
[1] 何景琳,謝蕾.青少年與艾滋病預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的項目介紹[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安永強,戴志澄.談艾滋病在中國[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59-26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242-01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艾滋病的發生率與傳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漸漸成為對人類的健康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威脅的傳染性疾病。近年來,艾滋病的傳播范圍急劇擴大,已迅速從靜脈注射吸毒、暗等危險人群逐漸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傳播中影響嚴重,隨著女性艾滋攜帶者的增加,母嬰傳播的幾率加大。特別是對于育齡期的婦女,她們正處于生育高峰期,發生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險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嬰傳播將嚴重威脅下一代兒童的健康與成長,因此為減少艾滋病對婦女及其子女的影響,開展快速有效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干預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傳播與人們自身的行為密切相關,因此健康教育成為公認的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母嬰傳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過對2011年6月――2013年12月來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4918名育齡期婦女進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健康教育干預,探尋適合育齡期婦女特點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健康教育干預方式,以提高育齡婦女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降低艾滋病的傳播及母嬰傳播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資料 隨機選擇2011年6月――2013年12月來我院做健康檢查的育齡期婦女4918人作為進行預防育齡婦女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健康教育干預的對象,干預對象年齡在20-45歲,平均年齡34.6歲。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內容設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齡、教育程度、身體狀況等;艾滋病基本知識;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預防知識;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有關政策。問卷題目類型設為選擇題形式,入院接受檢查時及教育干預后分別進行問卷調查,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均獨立完成問卷,前后試卷內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預方法 干預措施主要包括:發放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宣傳資料;面對面由醫師對其進行宣傳教育;提供電話咨詢服務,隨時接受受干預者的咨詢;舉辦宣傳講座,鼓勵育齡期婦女參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學習。干預后,隨即讓受干預者填寫調查問卷。
1.3 調查結果統計 調查結果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進行χ2檢驗對比數據,P
2 結 果
2.1 育齡婦女在接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教育前后對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的比較 經多種途徑的健康教育干預,育齡期婦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識、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預防以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預前均有顯著增加,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齡婦女在接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教育前后對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的比較 此次接受教育干預的育齡期婦女涵蓋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個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預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齡婦女對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預防知識的掌握程度均有明顯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婦女提高最為顯著,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發的一種高危傳染病。艾滋病與一般傳染病不同,其社會復雜性遠遠超過普通傳染病[3]。據相關文獻報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齡婦女約占一半比例,15歲以下兒童約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會對女性的生育造成影響,而HIV可母嬰傳播,因此15歲以下兒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徑就是母嬰傳播,母嬰傳播在兒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達90%以上[4]。隨著育齡婦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嬰傳播造成的兒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數也將急劇增長,這對兒童的生存與成長以及社會的健康發展將造成嚴重影響[5]。目前,國內對于健康教育對孕婦艾滋病知識的干預評價研究,僅關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識,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并未得到特別關注。因此,通過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預措施,降低育齡婦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預防艾滋病的母嬰傳播刻不容緩[6]。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經面對面宣傳教育、宣傳資料閱讀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講座等多種健康教育干預方式的干預,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齡婦女在教育干預后對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知曉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齡婦女,因其干預前艾滋病知識了解較少,干預后提高程度最高,這表明,此類健康教育方式適合各種文化水平的育齡婦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參考文獻
[1] 徐媛媛,方利文,王臨虹,王前,等.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對孕婦艾滋病知識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顧研.艾滋病社會心理問題的復雜性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23(2):88-93.
[3] 潘楊,鄧韶英.珠海市育齡婦女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1,27(4):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