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6 10:27: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五年級語文教學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內容及方法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而言,也順應了這一趨勢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而言,要緊隨教育形勢的發展步伐,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改變以教為主的觀念,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改革,引導學生去學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還應該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多個層面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二、對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
所謂的教學資源主要涵蓋兩個方面,即課外資源與課內資源。課內資源主要是課堂中的教學,課外資源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而綜合性學習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所以對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而言,一方面教師在課堂內要充分重視書本知識,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促進語文教學的目的,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地積累經驗。例如在對《小馬過河》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文章本意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嘗試與實踐。
三、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要求,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而綜合性學習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重視,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圍繞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進行的,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在學習中呈現出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給予尊重,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發現與探索,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設計題型時,給學生留出更大的空間思考。如《燕子》一文的學習時,讓學生自己在課前收集資料,體會大自然,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把握。
參考文獻: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為了使我校教師更加重視閱讀教學,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切實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認真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我校將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一次學生閱讀能力測評活動。
二、測試時間
五月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三、測試對象
一——五年級全體學生
四、測試內容
一、二年級只選取本學期語文教材中講讀課文內容片段即課內閱讀。
三、四、五年級的測試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學期語文教材中講讀課文的內容片斷即課內閱讀,第二部分是課外閱讀。
五、測試標準
(一)測試字數:一、二年級:50-80字文段;三、四年級80—120字文段;五年級100—150字文段。
(二)測試時間:一二年級15分鐘,三四五年級20分鐘。
(三)測試標準:
1.一、二年級:學生能夠將課內文章讀通順讀明白,讀文后能夠根據提示補充主要內容,能運用文中的詞語說完整的話,適當進行一二年級語文基礎知識的練習。
2.三、四、五年級:學生能夠將課內和課外的文章讀通讀懂,讀文后圍繞所給文章進行音、字、詞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練習,能夠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完整的話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文章的結構、順序、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相應年段的訓練。
六、測試方式及要求:
在指定的時間內由學校的教學領導到各班監督測試,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語文閱讀測試單,各年級的班主任要重視此次活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訓練,在測試時要求一二年級的學生用鉛筆答題,三至五年級的學生統一用藍色鋼筆進行答題,注意認真閱讀,工整書寫,卷面整潔。
七、評獎方式:
(一)集體獎:設年組“優秀閱讀班級”獎。(同年組班級閱讀測試平均分第一名)
(二)
一、 學生語文素養現狀調查
以本校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16個班共計724名學生作為樣本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喜歡怎樣上語文課?學習語文過程中覺得自己最擅長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等等,再進行一系列的數據統計。此次共發調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調查的要點是:
1. 你在學習語文過程中覺得自己最喜歡哪方面?
2. 你愛上語文課嗎?
3. 平時的語文家庭作業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媽媽是否支持你讀課外書?
5. 你每月大約讀多少本課外書?
6. 你覺得影響你課外閱讀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語文老師怎樣上語文課?
8. 你在學習語文過程中覺得哪方面有難度?
9. 你覺得讀課外書有哪些益處?
10. 課外閱讀時你一般采用哪種讀書方法?
二、 學生語文素養情況簡析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面窄量少
724名學生中每月不讀課外書的,三年級有10.2%,四年級有7.5%,五年級有8%,六年級有6.2%。每月只讀一本課外書的,三年級有28.5%,四年級有30.6%,五年級有26.6%,六年級有28.4%。每月讀2—3本課外書的,三年級優6.2%,四年級有45.4%,五年級有40.2%,六年級有44.3%。每閱讀四本以上課外書的,三年級有9.4%,四年級有10%,五年級有15%,六年級有25.2%。
以上數據表明:同學們課外閱讀量太少了,主要是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讀課外書的自覺意識不濃厚。
學生大多數喜歡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話選》、《小學生作文選》等,對中國名著則讀得少,在調查中問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現了一些笑話。事實說明了小學生不是不喜歡看課外書籍,而是老師和家長沒有推薦適合他們口味的課外讀物。
(二)學生家庭文化氛圍不濃
調查表明,多數學生的家庭缺乏濃厚的文化氣息,只限于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大多數學生是在沒有幾本課外書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剛入小學時身邊唯一的讀物是語文書,這樣的孩子語文素質怎么會好?
調查還表明,724名學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課外書,認為這些“閑書”對學習不僅沒有幫助,還有影響;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他們忙于農活、經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只要成績好,看不看課外書隨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讀課外書,但不會選擇,對孩子看哪方面的書從來不過問。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師和家長一直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為了考出好成績,學生們整天背呀寫呀算的,課外時間大部分用在數學上,因為數學在考試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較大。他們認為語文枯燥乏味,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語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許多學生直至小學畢業才覺得語文水平太差,想回頭再補,已經為時已晚了。調查表明:覺得學習語文過程中閱讀方面有難度的,三年級學生占35%,四年級占26%,五年級占28.5%,六年級占33.8%;覺得習作方面有難度的,三年級占62%,四年級占60%,五年級占52%,六年級占40%。學生回答“你為什么讀課外書”這個問題,說是“父母或老師要求讀的”,三年級學生占45%,四年級占34%,五年級占26%,六年級占24%;說是“自己喜歡的”,三年級學生占38%,四年級占44%,五年級占42%,六年級占47%。對于課外閱讀你一般采用哪種讀書方法?”這個問題,回答“摘抄”的,三年級占66%,四年級占59%,五年級占38%,六年級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級占18%,四年級占31%,五年級占40%,六年級占47%;回答“寫讀后感”的,三年級占16%,四年級占10%,五年級占22%,六年級占25%。可見學生們課外閱讀的時間太少了,同時又不愿動筆寫,因此語文素養也就很難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途徑
(一)革新語文教學過程
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抓住課本,成天讓學生捧著一本語文書,讀呀、寫呀、背呀,總是在字、詞、句、段、篇中打圈子,跑來回。如果是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太單調乏味,學習興趣也就會大大降低。因此,我們要把語文教學放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樹立“大語文”意識。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果想讓學生有這樣宏觀的意識,就要加強學生的自覺閱讀習慣的培養。近年來我們教研室提出的要讓學生多讀唐詩宋詞,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多讀一些唐詩宋詞名言警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與修養,還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感情,也是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學生一旦養成了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也就能逐漸領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優美。
(二)創設良好閱讀條件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第二搖籃,學生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要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校應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學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圖書角、閱報欄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時間指導學生閱讀書刊;努力有效地開展好讀書節活動,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學生在校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愛上閱讀;學校還可以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小型競賽,如經典誦讀會、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以活動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三)家庭配合科學引導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城里的許多父母對孩子的培養往往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后經常聽音樂、看古典名著、背唐詩宋詞,甚至背《三字經》,這足以說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對未來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事,他們在孩子剛剛會說話時,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貼上了卡片,寫上了名稱;每天讓孩子看動畫片,教孩子背古詩,唱兒歌;為孩子訂了《早期教育》、《幼兒畫報》等刊物。現在,孩子長大了,在學校讀書,他的語文成績非常優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筆者以為:我們農村孩子的父母、家長,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顧掙錢,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將桌旁消閑,為了孩子,也愛上讀書,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當然,我們農村有許多家長文化水平低,看不懂書,甚至不想看,但家長們應認識到身教甚于言教,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帶頭愛上讀書,多為孩子購買一些讀物,督促孩子多看課外書,讓孩子的身體精神比翼成長。
(四)從小培養良好習慣
功課要學好,課外閱讀的時間不能少。要達到這一目的,作為主體的學生要學會安排利用好時間。每天要按時完成課內作業,不能拖拉,不要讓作業占據了大量的時間。要按規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養成每天讀課外書的習慣;要自始至終,堅持不懈。這樣與書中人物同歡喜,共悲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語文素養,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五)引導開展實踐活動
參與式教學的定義是“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教學是一件需要學生參與進來的事情,而并非我們長時間理解的那樣,教學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相反的,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角,并且每個學生都應?參與其中。參與式教學法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或者教學理念,它其實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而提出的一種系統的對教學方法進行綜合的教學模式。
二、實施參與式教學法的策略
1.師生關系進行再思考,致力于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
參與式教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這就需要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氛圍,這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素質教育是當代教學的方向和訴求,因此,在素質教育之下,小學語文老師必須對傳統的師生關系進行再思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調整,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參與式教學得以實現的前提和首要條件。
比如,一年級課本中的課文其實都是一些簡單的基礎內容,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老師在進行課程教授時,如果完全抱著規范行為習慣和課堂紀律的目標和心態進行,那么,一年級的語文學習很難為后面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就像一年級上冊課本中“口、耳、目”這一課,老師不妨讓學生相互觀察這幾個字,一起討論是否和身上的口、耳、目相似。這樣的辦法雖然簡單,但相對于靜靜地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提高。用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作為例子來說明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的構建,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兩者的基礎作用。
2.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分階段進行教學具體調整
教學本身就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向著塑造全面、健全的人而努力。語文本身囊括了各種各樣關于世界各個方面的內容,很顯然,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很難實現語文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對于課堂形式的轉變,已經有老師討論并在教學中進行具體實踐了,但是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需要對具體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隨著年級的增高要求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學生的整體發展要求也不一樣。
比如,用一年級和五年級的語文教學進行說明。一年級入門有古詩《一去二三里》,五年級有《秋思》,兩節課的上課形式都可以根據老師的具體上課情況進行,比如帶著學生朗讀,播放視頻、音頻等等,這些是完全適用的。但是在這些課堂授課的不同形式中,對于不同年級的孩子,要求他們參與進來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老師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做出相應的調整。
3.實現生活資源教學化,樹立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
“習作”再普通不過的兩個字,卻讓眾多語文教師頭疼,讓無數學生畏懼,“作文教學”猶如一座大山橫在語文教學之路上。但是習作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試卷中分值比例占30%以上(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另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要動手寫點東西,所以對于這座“大山”我們不能繞過,必須勇敢面對,攻克習作高峰。國內外一些知名的語文專家也指出,提高習作水平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勤寫多練。我個人認為,從習作字面上理解,“習作,習作,練習之后就會寫作”,當然這不僅是習作,也是掌握其他任何一項技能必經的途徑,正所謂“熟能生巧”嘛。
一、目前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現狀
既然說勤寫多練能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下面是一所普通縣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任務統計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一是我校五年級語文教學所有任務的課時分配統計表,表二是根據表一的統計計算出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課時比例。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任務總課時數195節,而習作教學只有24節,習作教學所用教學時間僅占全部語文教學任務的12.3%。有些語文教師上作文課還尚不夠24節,有時光指導不點評不講評,實際上有些班級用于作文教學的時間還不到10%。表三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試卷中習作所占的分值比例:試卷總計100分,作文部分占30分左右(包含大小作文),作文分值比例在30%左右。
圖一:習作教學與其他語文任務 圖二:習作與其他語文知識
課時比例統計圖 分值比例統計圖
通過以上兩張圖表可以看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的現狀是課時少,分值高,所以要讓學生按課時安排按部就班的進行習作練習來提高習作水平真是難上加難。當然更不能隨便擠占其他教學任務的時間,因為其他的教學任務更不能忽視。怎么辦呢?怎么實現勤寫多練呢?不妨嘗試一下“整合資源,勤寫多練,提高學生習作水平這個方法。
二、整合資源勤寫多練的方式方法
“整合資源”這個詞在耳畔回蕩了好幾年,但我從未認真思考過。整合資源有什么用?怎樣整合資源?直到今天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同仁,就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整合資源能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習作時間,能為習作練習補充更多的習作素材,能成為提高習作水平的催化劑。下面就整合哪些資源,怎樣整合,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一)整合內容
1.與其他學科整合。
(1)與《品德與社會》整合。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一般來說都兼任本班的《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這樣就可以把《品社》與習作有機整合。記得我在教學“與別人和睦相處”一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經歷過的與同學和睦相處或發生矛盾的事,說說當時的情況及事后心里的感受等,并把它寫成四、五百字左右的作文。學習“感受父母的愛”時,我讓學生寫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學習“祖國的美麗風光”時,我讓學生寫寫自己的家鄉……
(2)與音、體、美、信息課的整合。學生最喜歡這一類課了,我作為班主任很少搶占這類課。一是不想剝奪學生的快樂時光,而是這樣的課能為學生習作提供素材。每當上完這些課,我會偶爾讓學生寫一寫《我最喜歡的一節課》、《我的微機老師》、《我新學了一首歌》、《體育課上的小風波》、《一道數學題》……把這些作為家庭作業既可調節每天寫詞語,背課文的單調乏味,又可以無形中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一箭雙雕,何樂不為?
2.與學校活動整合。
為了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學校每學期都開展一些活動。如:匯操比賽、合唱比賽、慶祝“六一”或“教師節”、講故事、演講、每周一舉行升旗、大掃除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習作教學的契機。
3.與課余生活整合。
輕松快樂的課間十分鐘、期盼向往的周六日、展示特長的二課班、迷人刺激的電腦游戲、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都是寫作練習的沃土。
4.與自然資源整合。
我們生活在一個絢爛多彩,千變萬化的世界,自然資源浩瀚無窮。特點分明的春夏秋冬、變幻無常的陰晴雨雪、姹紫嫣紅的花草樹木、活潑可愛的蟲魚鳥獸;有著紀念意義的節日: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植樹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母親節、父親節、家人的生日……這些都是習作練習的廣闊天地。
(二)整合時間
以往的習作練習都是在課上進行的,由于課上時間有限,學生練習習作的數量質量都會受到制約,效果自然一般。我嘗試把習作時間進行整合,語文課上可以寫,其他課上(我還擔任品德、班會、綜合實踐等課)也可以寫,晚上家庭作業時間還可以寫。這樣一來,寫作時間大大增加,數量和質量也會隨著不斷練習而“熟能生巧”。
(三)整合批改方式
當了好多年語文教師,大家已經習慣了學生寫作文,教師批改作文的傳統做法。長此以往,教師批作文批得筋疲力盡,百無聊賴;學生對于批過的作文看的眼花繚亂,不知所措。這種單一的批改方式費時費力換來的卻是低效低質。相反在批改習作時如果讓學生參與其中,大家互批互改,學生卻是興趣盎然,盡心盡力。如果我們把教師批改與學生互批相結合,既能提高興趣,又能互相學習,還能減輕教師分擔,更能提高習作水平,可謂“一箭多雕”。
課堂教學永遠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老師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潛心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制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學校以龍頭課題小學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引領學校語文教學改革,各備課組根據校語文學科工作計劃,結合組內實際開展實實在在的教研活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喜人景象。尤其是這些優化了的研討課,得益的不單是學生,老師們也快速成長起來了。
本學期開學伊始,我校即有條不紊地開展教育教學巡禮活動,分為學生篇和教師篇。
學生篇整合全國第十一屆推普周先后推出黑板報、詩朗誦、硬筆字比賽、成語改錯、兒童劇等多項比賽,其中以學生自編自演的兒童劇為重點,旨在真正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等綜合能力。最后在展演時,由陳華主要負責編導的兒童劇《原來是這樣》以巧妙的構思,優美的臺詞、形象的表演贏得滿堂彩,將匯報演出推向。
教師篇則先后推出說課比賽、出卷比賽、教科研論文比賽、區級推薦課展示等活動。首先在9月底,由毛悅勤老師執教三年級語文《翠鳥》,新區教發院李忠老師作點評,重點指導如何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評價,為老師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陳麗、顧燕萍兩位教師擔綱執教區及展示課。老師們的教學過程設計巧妙,循循善誘,語言優美,課堂的掌控能力強,較好地展示了我校師生的教學風采,獲得了聽課專家、老師的一致好評。本校其他語文老師也通過此次活動,獲益匪淺。
教研組的常規工作也常抓不懈,執教五(3)班的張海濱老師今年11月為全校語文教師上了一堂研討課——《古文二則》,張老師在課上較好地實踐了二期課改的理念,將語言訓練和體驗感悟有機融合,得到了聽課老師一致好評。
老師們在備課組內的校本研修也開展得有聲有色,他們交流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體會,積極探索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探討中得到有益的啟發。
二、 專家引領,影響深遠
校領導高度重視外聘專家,他們親臨教學第一線,指導老師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的確是非常明智之舉。汲取成功者的經驗遠比自己閉門造車快捷,收獲也大得多。
在教育教學巡禮活動中,新區教研員章健文老師數次來校指導教師如何進行說課,怎樣的說課才算是上乘之作;指導教師撰寫教案,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展示活動當天,三位新區教研員全部到齊,其中汪立民老師、張萍老師分別作了重要點評,充分肯定了執教老師的成績,同時也中肯的提出商榷的意見,為我們進一步提高學校語文教學水平提供建議。毛悅勤等數位老師執教上海市實驗教材,她們在市實驗東校孟翠蓉老師的帶教下,在實驗教材備課組內經常切磋中,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把一個個實驗班教得風生云起,提升了學校的品牌。
三、 常規管理,緊抓不懈
本學期學校繼續加大常規管理的力度,關注教師專業成長紀錄袋系列活動,以教研活動、備課、上課、評課與布置輔導作業等幾個環節為抓手,結合改進計劃的實施與記載,注重各項教學常規,關注教學全過程。每一次檢查均是一次促進,分管領導及時將檢查情況有針對性地反饋給相關老師,促使其及時修正教學軌跡。同時,每月進行一次教學質量監控,將暴露出來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在本年度的期中六校聯考中,我校二至五年級參與質量監控,其中五年級獲六校第一,四年級相對更弱些,這也有客觀原因。因為此年級六個班級僅有三個教師執教,她們為校分憂,難能可貴,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成績不理想。我們教導處已著手調整人員,加強此年級語文教師力量,相信這情況一定能較快改變。除教導處領導下班級聽推門課以外,學校要求老師們重視互聽課,每一次聽課就是一次檢閱。在聽課中,的確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之處,那就是一定要加強對文本研讀的力度,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設計。老師們在上好課的同時,人人動筆積極撰寫教科研論文或教學案例等,在反思中不斷提高。學校通過挑選評比后,將優秀者匯編成冊供同仁共享。
四、 開展各類競賽,夯實文化底蘊
近幾年,我校實施的“行為更進”式校本研修策略陸續應用的“多人同課更進”形式、“一人同課更進”形式、同年級“多人多課更進”等形式已經較為成熟,但都是在一個學科教研組內進行的課例研究過程,即同一組內的每一位成員在同組教師實踐的基礎上,吸納同伴經驗,再經過個人獨立備課、教學實踐、組內研討,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的實踐活動。針對四、五年級老師共同關注、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采用“不同年級多人多課更進”形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兩個教研組的合力,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同時也探索了“行為更進”式校本研修策略的新形式。我向兩個組的老師們提議,圍繞“如何把握四、五年級對‘寫具體’這一要求的不同標準”這一主題,開展“不同年級多人多課更進”活動,最后以聯合教研開放的形式向全體語文老師進行現場匯報和展示。對于我的提議,老師們欣然接受,并且很快開始制定研究計劃。
我們按照制定的研究計劃開始進行更進教研。從共同研討、確定目標,到幾次集體備課、聯合更進,再到請專家指導,不斷改進教案,直到最后的現場展示,這次聯合更進教研歷時一個多月,取得了扎實的效果。
首先,幫助老師們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更加明晰、準確地把握了四、五年級敘事類習作在“把內容寫具體”方面的不同要求,同時,也優化了課上一些具體環節的操作。
其次,拓寬了老師們的教研思路,使大家切實感受到,除了閱讀教學之外,語文教學中的習作、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也是值得研究的。
【關鍵詞】語文素養;構建;實施;語文教學;“八個百”工程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同時,《課標》對語文素養的內容要素做出了如下的具體解說:“語文課堂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為體現新課標理念及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校從2001年開始構建并逐步分階段實施語文教學“八個百”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校已全面啟動實施并逐步完善了語文教學的“八個百”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八個百”的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 背會百首古詩 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他們內涵深刻、感情真摯、意境清新、語言凝煉優美,引導學生抑揚頓挫讀地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韻律美、文體美,可以使美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口語中去,凈化、美化他們的口語,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具體要求是:一年級:30首 二年級:40首 三年級:60首 四年級:80首 五年級:100首 六年級:100首 (注:以上規定篇數為保底數,遵循“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學生達標率均為100%,學生實際水平均已超過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定要求達到的篇數。這里的“不要保底”是說,最基本的,要求全體學生共同掌握的內容,要全面抓,不含糊,“上不封頂”是說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有差異的發展,照顧不同起點的學生,讓好的更好。)
2. 背寫百句名言、警句 那些經過幾百幾千年歷史波濤的沖刷,到今天仍舊存留下來,并且放射著奪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著異乎尋常的感染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為千千萬萬做學問人的左右銘,如,愛國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寸山河一寸金。珍惜時間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立志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志者,事竟成。學習的:天才就是勤奮;知識就是力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行為品質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要求學生背誦百句名言、警句。具體要求是:一年級:10條 二年級:20條 三年級:40條 四年級:60條五年級:80條 六年級:100條(注:以上規定條數為保底數,遵循“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一、二年級以背誦為主,三至六年級要求背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生達標率均為100%)。
3. 背寫百句歇后語 歇后語是一種短小的,幽默風趣、形象生動的語句,它富含哲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間文化藝術的寶藏,學習歇后語可以美化生活,增強語言感染力。具體要求是:一年級:20條 二年級:30條 三年級:60條 四年級:80條 五年級:80條 六年級:100條 (注:以上規定條數為保底數,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頂”的原則,一、二年級以背誦為主,三至六年級要求背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生達標率均為100%)。
4. 背寫百個成語 成語是我國漢語詞匯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曾產生過大量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文學巨著。其中許多精辟的內容都凝練為成語,成語結構嚴謹,表現性強,具有莊重典雅的書面語言色彩,歷來為人們喜聞樂用,如果我們在平時講話或寫文章時,能夠準確恰當地運用、點綴一些成語,就會使我們的語言,錦上添花,妙語如珠。具體要求是:一年級:30個 二年級:40個 三年級:80個 四年級:80個 五年級:100個 六年級:100個 (注:以上規定個數為保底數,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頂”的原則,一、二年級以背誦為主,三至六年級要求背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生達標率均為100%)。
5. 自辦百份手抄報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為了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我們從2002年春季開始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人每周辦一份手抄報,要辦好抄報,首先得考慮閱讀材料,進行選材,其次得考慮擬訂標題,排版內容,描繪插圖、抄寫等,由于學生在課外做了大量的閱讀、積累了豐富廣博的知識,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實踐,每個學生都能完全靠自己辦出一張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排版活潑,書寫工整,集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為一體的圖文并茂的小報來,通過辦手抄報,活躍了學生的生活,增長了他們的才干。具體要求是:三年級:10份四年級:20份 五年級:30份 六年級:40份 (注:每個學生從三年級開始辦手抄報,小學階段累計共完成100份,考核時每份手抄報制作時間為40分鐘或60分鐘)。
6. 背誦百篇精美文章 研究表明,人的知識80%是通過閱讀獲得的,文章的精華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你不讀,這一切精華不會自己顯露出來,而只是紙上的鉛字符號,只有讀,讓它在你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來,小學語文的課內、外讀物中,大多是名家名篇,他們文質兼美,內涵豐富,讀后令人回味無窮,同時,這些文章不管是立竟選材,謀篇布局,遺詞造句上,還是在起承轉合,過渡銜接,首位照應,語言表達、修辭運用等方面,都值得借鑒和模仿之處,因此,我們要求學生背誦百篇精美文章,具體要求是:一年級:10篇 二年級:20篇 三年級:40篇 四年級:60篇 五年級:80篇 六年級:100篇(注:課內外讀物均可,由教師推薦文章篇目)。
7. 練習百篇習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量的增加,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認識事物、理解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寫作技能也明顯長進,只有經常練筆,才能寫出格式規范,內容完整的優秀習作,各級百篇習作的具體要求是:一年級:10本 二年級:20本 三年級:40本 四年級:60本 五年級:80本 六年級;100本 (注:百本好書的范圍為課外書籍,由教師推薦書名)。
8. 閱讀百本好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越應當多讀課外書,每本書、每篇文章都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他們開眼界,長見識、受熏陶,越是智力低下的學生,越應當用書為他們打開一個認識世界的窗口。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說過:一個學生,如果他連學過的課文都讀不流暢,那他百分之百的語文水平低下,百分之百的寫出的文章不通順,于老師曾這樣指導他的學生家長――必須讓孩子完成這樣一項家庭作業,那就是讀課外書,讀國內外著名童話,專門為青少年改版的各類名著,每天堅持讀半小時,什么時候發現你的孩子讀書讀得很流暢了,特別是讀沒有讀過的文章的時候,這就說明他的語文水平上來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也認為:許多差生成績低,課內課程學習不好,老師和家長讓學生躲避課外書,這實在是很不應該的,它往往導致智力開發的失敗。學生學習差不是讀課外書耽誤了學習,不讀課外書。生活單調,興趣狹窄,缺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心目中幾乎沒有杰出的人物做榜樣,使大腦機器不能很好地開動,以致學習效率很低。通過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可以說,有益的課外書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性情,凈化他們的心靈,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因此我們要求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2003年秋季,我校開始實施語文大閱讀課,每版每周有一下午的大閱讀課,要求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每人記好一本讀書筆記。閱讀百本好書的要求是:一年級:10本;二年級:20本; 三年級:40本 ;四年級:60本 ;五年級:80本 ;六年級;100本 (注:百本好書的范圍為課外書籍,由教師推薦書名)。
總之,八個百工程要求每個學生小學畢業時,都能夠背會百首古詩,背寫百句名言警句,背寫百個成語,背寫百個歇后語,自辦百份手抄報,背誦百篇精美文章,練習百篇習作,閱讀百本好書。
“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我們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一生的幸福,實施了“經典誦讀”工程,讓孩子的閱讀從一起步,就直抵經典,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安排了一至五年級經典誦讀系列:一年級《弟子規》,二年級《三字經》,三年級《笠翁對韻》,四年級《增光賢文》,五年級《大學》。學校統一規定了誦讀的時間安排,一是每周安排一節經典誦讀課,每次誦讀80——200字,爭取當堂熟讀成誦;二是抓好每天晨讀十分鐘,復習誦讀經典。我們鼓勵孩子放開喉嚨,大聲誦讀,書聲朗朗,陶醉其中。學期末進行誦讀等級測試或活動展示,有效地保證了誦讀的效果。同時,我們通過研討課堂模式,跟蹤調查誦讀情況,分小組進行對比實驗,逐步摸索出誦讀經典的切實有效的方法。如:運用多種形式讀,把故事加入到誦讀之中,將歌曲帶入誦讀之中,模糊教學法、逐段推進背誦法、競爭背誦法、情景運用經典名句法等,讓兒童在情景中、生活中感悟經典。
二、名著閱讀,感受博采之妙
近幾年,我們在以往“大量閱讀”實驗的基礎上,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內,結合教材單元主題,設立了必讀與選讀書目,加強閱讀指導與交流,改變了過去無目的的閱讀,引導孩子在名著之旅上快樂地行走。學校利用讀書月、開學初等時間集中進行名著閱讀課堂教學研討,探索出了系列可供操作的課型模式,如:好書推薦課、閱讀指導課、班級讀書會、讀寫遷移課等課型,教給孩子速讀、精讀等方法,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引導孩子學會賞析書中的人物形象,學會細節的描寫方法,學會如何表達對整本書的感受。一本本名著猶如一艘艘航船,引領孩子駛入語言的海洋。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開闊了閱讀教學的新視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8-384-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字詞句。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實施引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靈活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式教學模式以及讀寫集合模式來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愛。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個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小學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教學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讀語文教材內容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通過寫作訓練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語年級閱讀教學時能夠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是由于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最基礎就是進行閱讀,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運用寫作技巧來展現文章的寫作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分層,并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義。在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羅列提綱來進行文章寫作,保證文章段落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實施策略
1、有感而發,讀后感寫作。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文章或書籍后,內心產生了波瀾和觸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要將內心的感觸記錄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和情緒。在閱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感和情緒的變化,有閱讀后可以進行適量引導,讓學生自行寫作讀后感。例如在西師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革命烈士詩兩首》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教師引讀、學生試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再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在完成課文相關背景介紹以及內容的講解后,可以分組讓學生們自行討論,并且在課后寫下讀后感,說說自己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認識。課文中、藍蒂裕對祖國深沉的愛讓人動容,而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必然也會涉及到其他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文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通過讀寫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
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滿足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教材中課文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感悟。這一教學目標的實質就是讓閱讀教學作為寫作教學的基礎和鋪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作者的表現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摹仿,有目的進行仿寫。例如在西師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三峽之秋》教學時,當學生完成三峽之秋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順序描寫了三峽之秋景色的特點,并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表現手法體現了三峽之秋的美麗迷人。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描寫一處景物,通過擬人、比喻等手法來對景物一天的變化進行描寫,并且通過景物歌頌美好的生活或難忘的人或事。
3、生活體驗,書寫日記
日記是學生累積寫作經驗的重要途徑。學生撰寫日記最大的問題就大于日記內容的選擇。日記不能是簡單的羅列發生的事或見到的人,而是應該建立在感情和情緒基礎上的。此通過閱讀來增強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仔細觀察生活,從而實現讀寫結合。從生活中來理解閱讀和寫作,感受閱讀與寫作帶來的美妙體驗,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西師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黃山松》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得當的形容詞、動詞等。例如文中:“挺秀”、“彎曲”、“枝干蟠曲”等。這些都是描寫黃山上奇特松樹的詞匯。教師可以在課外布置家庭作業,和家長去游覽一處景點學生在游覽景點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優美,然后寫日記來記錄自身的真實感受。從教材課文閱讀――生活體驗――日記書寫,這一過程就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4、想象外延,進行續寫。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根據課文性質適當的將課文情節外延,讓學生發揮合理想象,開展續寫。例如在西師語文五年級上冊寓言故事《鷸蚌相爭》一文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優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行為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寫的基礎中,明白了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道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章得利。教學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鷸蚌的故事進行續寫,想像鷸蚌下次相遇時又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學生合理的想象所開展的續寫能夠充分體現其真實的情感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寫作興趣。
5、貼近生活,尋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