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09:40: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內科護理學的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47-4
內科護理學作為一門臨床護理學的核心課程,其專業性強,概念多,涉及知識面廣,傳統教學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易理解,很難把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起來。隨著現代醫學護理技術在飛速發展,對醫務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需要不斷開拓創新能力,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單純講授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接受更多知識,將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筆者經過10余年的臨床教學,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即將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合成的一體化信息技術[1],將復雜的理論知識,抽象的概念用動漫演示,配有聲音、圖片畫面、視頻等使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增加教學感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優勢
1、讓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易于掌握
內科護理學涉及的病種多,概念抽象,實踐性強。對于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記憶,如果教師單純通過講授式教學,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很難理解透徹。如通過多媒體聲音、文字、圖像等形式將疾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和護理要點展示給學生,如遇到重點難點內容,通過flas形式,加深理解,學生在關注視頻的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印象深刻,對疾病的掌握明顯提高,通過課堂測試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傳統式教學。
2、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拓展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主要包括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多媒體教學中,筆者常常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強化教與學的互動溝通,每一次新課之前,通過典型案例或多媒體視頻資料導入新課,事先設置問題,根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尋找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新的問題,更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3、通過多種感官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獲取知識的能力,不同的感官效果不一樣,單純通過聽覺,能記住材料的15%,單純通過視覺僅能記住25%,而視聽結合則能達到65%[2],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感官,防止發生單純講授式的聽覺疲勞,傳統板書,會花費大量時間,而多媒體教學克服了以上很多不足,最重要的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的信息,并能有效互動,及時反饋信息,讓原本較為枯燥又難懂的內容更具生動、直觀,趣味性明顯增強。通過多媒體教學,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值得推廣。
4、有利于教學資源的保存和資源共享
多媒體課件可存于世界大學城空間、U盤、移動硬盤上,使用方便,可以隨時對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教師之間一些好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視頻交流學習,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這樣,既能提高課件質量,又省時省力。
二、多媒體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1、 教學過程中,正確認識多媒體的作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在醫學課程的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尤其在內科護理學的教學中,知識點多,課時量不足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但教師應對多媒體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認真思考多媒體與自身教授課程最恰當的結合點,在選擇或制作視頻、音頻文件時,應緊扣課程大綱要求,使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2、 注重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有很大的優勢,但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傳統教學的板書,具有嚴謹性和條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彌補多媒體教學速度快,內容繁雜[3]等缺點,因此,我們將倆種方法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更好的提高教學服務質量。
總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內科護理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深入理解掌握多媒體的優勢,在教學中與其他教學模式相互融合、相互補充,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潔瓊.對我國目前醫學教育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6):247-248.
《內科護理學》是介紹內科疾病防治知識,運用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以減輕痛苦,促進健康和保持健康的一門重要的臨床護理的專業課。是中專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內科護理學》也是從《內科學》派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內容上同時兼有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藥理、護理學基礎等多門醫學課程的內容,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具有內容知識面廣和繁雜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往往會出現厭學的情緒。經過觀察,其主要根源就是學生缺乏對《內科護理學》的學習興趣。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并找到相應的辦法:
1.學生分析
1.1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較差
中專護理專業學生大部分是高中篩選后剩下的學生,基本知識以及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在學習各醫學基礎課程時,本就較吃力,最終沉淀下的知識內容較少。在學習《內科護理學》這門綜合課程時可能就更加吃力。
1.2學生的學習氛圍差
對于中職生來說大部分處于15、16歲階段,未來的職業規劃在入學前基本上沒有什么概念,甚至一部分的中專學生可能是由于家長的決定選擇了衛生學校,對于本身來說,還是懵懵懂懂,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同時離開了學習緊張的中學,從心理上壓力頓時減輕,學習態度就比較消極。最終整個學習氛圍較差。僅有一小部分學生仍在努力學習。
2.學習《內科護理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表現
2.1抱有學習無所謂的態度
這類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極差,表現為睡覺、講小話,甚至玩手機、看小說。做些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老師屢次批評仍無效果。
2.2努力學習,但沒有實效
這類同學課堂上開始時認真努力的,但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感覺枯燥或吃力,最后變成發呆或是開小差,最終學習效果也不佳。
2.3成績優秀,但知識沉淀極少
這類同學在學習時是極努力的,認真上課,考試時認真努力背題,最終成績優秀,但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卻較差,時間一長,知識內容便丟了,是屬于會考試的學生。
2.4學習扎實,融會貫通
有一小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不但非常努力,而且,能夠將知識點聯系實際,前后貫通,這樣的知識記憶點就非常的強,很少能忘記,也才達到《內科護理學》真正的學習要求。
以上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需要詳細的分析,找出能夠廣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根據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指導,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在此,興趣是一切教學最好的出發點,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認為《內科護理學》的教學,最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 《內科護理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3.1樹立崇高的信念
古者有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讓學生們了解醫學的崇高精神,并樹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度責任心、責任感,本著對患者負責的心態,認真努力學習。
3.2采取有趣,多樣的教學方法
內科護理學在授課過程中,內容涉及較廣,知識點較多,如果只用講述以及板書很容易使聽課的同學產生疲勞感,因此建議可以制作一些有趣漂亮的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以及多做一些病例分析,讓學生對于知識點具有感性的認識。
3.3多設置一些實用、有趣的實驗
在《內科護理學》中,我認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這四個《內科學》中經典的四個穿刺在《內科護理學》實驗中不必開展,只用在課程學習中讓同學達到熟悉的目標,并不需要掌握。而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實用的,有趣的《內科護理學》實驗,例如:氧療(如何調節濃度)、霧化吸入、機械吸痰等等,學生在將來工作中護理內科病人會用到的操作。讓學生學以致用。
3.4醫院見習
通過理論學習以后,到醫學里觀察真正的病人,并找到課本中疾病的特點,能夠掌握相關的護理措施。同時醫院見習,也讓疾病本身變得形象具體,將《內科護理學》變成一門集理論和實用的一門課程。
3.5病例演練,游戲中學習,鞏固知識
在學習《內科護理學》時,我們可以通過游戲,讓同學根據自己的所能分配角色,表現出疾病特點的病人,根據病情分析診斷治療的醫生,能夠做出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的護士,最后能夠總結出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開心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說能夠通過以上方法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將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想要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想法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學科及相關概念介紹
學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對象的科學知識分支體系.我國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學科門類是根據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設置的對具有一定關聯學科的歸類,共有包括醫學在內的13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一級學科是按學科屬性進行設置的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學科集合.如醫學門類下有包括臨床醫學等11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二級學科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如臨床醫學一級學科下設包括內科學等18個二級學科.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的設置均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科目錄為依據,二級目錄原則上由學位授予單位依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的學科目錄,在一級學科學位授權范圍內自主設置與調整[2G4].
2護理學一級學科下二級學科體系的研究進展
在護理學未成為一級學科以前,就有專家曾經提出將護理學獨立設置為一級學科,同時將基礎護理學、臨床護理學、社區和家庭護理學、護理心理和人文學設置為護理學二級學科[5].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提出了護理學學科范圍,包括內、外、婦、兒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等14個研究方向[1].隨后,國內各護理學學位授予單位二級學科體系的構建各抒己見,成為護理學科建設的熱點問題.胡偉力等根據社會需求、國情特點提出可設置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老年護理、中醫護理、社區護理、災害護理、心理衛生護理、護理教育與管理等二級學科[6];川北醫學院根據培養需求,結合該校經驗,自主設置了急危重癥護理、外科消化疾病護理、內科慢性呼吸循環系統疾病護理等目錄外二級學科[7];趙秋利等采用德爾菲法對我國護理學二級學科及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開展的專科領域進行研究,專家公認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社區護理學為護理學二級學科;對于是臨床護理學作為護理學二級學科,還是內、外、婦、兒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學二級學科,專家的態度各占一半[8];張艷等通過研究確立了護理學二級學科設置標準,立足當地學科發展現狀,提出中醫護理學、軍事護理學、母嬰護理學等10個護理學二級學科[9];蘇芳等通過對201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中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招生方向設置比例較高的為成人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社區護理學、精神心理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護理研究,不區分研究方向以及科學學位的母嬰護理學與人文護理學和專業學位的兒童護理學與中醫護理學.研究還進一步指出,需進一步探討招生方向是否滿足二級學科的納入標準[10].
3我國護理學一級學科下二級學科體系構建思考
3.1護理學二級學科體系構建的意義
構建護理二級學科體系的意義在于:①有助于學科結構調整,完善護理高等教育結構層次;②有助于護理的專科化發展,不斷擴展護理學研究層面,在特定領域或重點方向上取得突破,提高學術研究的自主創新能力[11];③有助于明確碩士、博士培養的目標、方向、層次和規模,培養護理高層次人才;④有助于促使護理學跨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護理學科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12G13].
3.2護理學二級學科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1―0080―01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出自《矛盾論?矛盾的特殊性》,比喻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體或全部。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所占課時比重大,授課時間長,教學內容紛繁復雜,與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等基礎課程關系密切,龐大的內容使學生難以應對。加之教學中常常過分強調重點、難點、考點等內容,而忽略了學生對內科疾病基本知識框架的建立。所以,為避免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無效學習狀況,教師應及時分析總結,以便更好地完成內科護理的教學。
一、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1.學生因素。目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多為初中畢業生。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醫學課程內容紛繁復雜,而中職生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認知能力不足,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掌握要點、考點等,對于知識的內在聯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學生往往過于注意一些局部細節,而忽視對疾病整體的把握。
2.教師的因素。由于內科護理學內容多,涉及眾多醫學基礎學科,因此學生進行臨床課程學習時部分基礎學科內容遺忘,導致在進行病因、發病機制學習中教師往往需要幫助學生復習基礎知識,使得課程時間緊張,尤其是遇到學生難以理解時,教師會采取化繁為簡,強調重點、考點較多,對疾病的發病機制、內在聯系涉及較少的做法。久而久之,加劇了學生對疾病認識的碎片化。
3.考試的導向作用。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旨在培養服務于臨床的護理人員,但是由于護士資格證的考取對學生來說是畢業后就業的“敲門磚”,對學校來說護考的過關率是反映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標準,所以考試成了教學的指揮棒,為達到更高的過關率,教學中更多強調考點知識,割裂了具體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內在聯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內科護理學習“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二、提高教學實效的策略
1.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首創的一種培養高素質、創新性和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要求,選擇合適案例,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思考、分析并得出結論。一個完整疾病案例,往往包含著諸多信息,如患者性別、年齡、主訴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這些信息可透露具體內科疾病的高發人群,主要病因,疾病發生、發展、演變規律、典型癥狀及體征,再加上對應的實驗檢查和影像學診斷,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會更加完整、系統。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練習,既增強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筆者對于疾病案例的選擇大多取自臨床真實的案例報告,并遵循四個原則:第一,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第二,案例應與內科護理學課程緊密結合;第三,案例應反映內科疾病的重點難點內容;第四,案例具備知識綜合性。
2.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長期以來,內科護理學教學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獨立講解某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病變特點、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和護理措施,忽略了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密切聯系,使內科疾病的學習變得晦澀、枯燥,對于復雜疾病的知識學習只能用“碎片化”的模式死記硬背。為此,用PBL教學法,找出疾病發病機制、病變特點、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和護理措施的內在聯系,找出關鍵點,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握疾病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將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疾病重點內容相互串聯起來,對疾病有了整體、全面的掌握。例如:
(1)教師在教案中首先引入疾病的基本概念:肝硬化通俗地講是肝臟的變小、變硬。由概念引出兩個關鍵詞:變小、變硬。再引伸出討論性問題:為什么肝臟會變小,變硬?
在我校2008級護理專業本科(國際交流方向)學生學習完《內科護理學》消化內科疾病護理及《外科護理學》腹部外科疾病護理,教師介紹概念圖的相關知識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急腹癥護理概念圖》,同時,任課教師完成一份《急腹癥護理學標準概念圖》作為標準圖。
1.2評價方法
1.2.1概念圖評分
四級評分法[2],1984年由No—vakglGowin研制,由四個維度組成:命題,層次,交叉關系和實例。總分為四個維度得分之和,分數沒有上限,分數越高,表明水平越高。具體評分方法。
1.2.2概念圖水平評定使用參照圖評分法
對概念圖進行水平評定。Lomask(1992)指出,單純的四級評分法對水平的劃分模糊,應當制定某命題的標準概念圖后,通過與標準圖的一致性程度來測評。Novak認為,先用四級評分再結合參照圖評分法評分,能更全面地體現學生概念圖情況。具體方法:制定一份標準概念圖先用四級評分法進行評分,將其余概念圖四級評分與標準圖總分相比,對比值評價:≥100得5分,說明水平很高甚至超過了標準圖水平;77~99得4分,表明水平比較高;54~76得3分,為中等水平;31%~53得2分,說明水平偏低;1~39/6得1分,表明水平相當欠缺。
1.2.3臨床病例分析能力取《外科護理學》期末
考試的腹部疾病病例分析題的得分作為評價指標。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滿分10分,共設置3個問題,包括疾病的診斷,診斷所需的檢查及相關護理措施。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17.0統計軟件,根據數據類型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頻數、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概念圖水平與臨床病例成績分數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檢驗水平a一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我院2008級護理本科(國際交流方向)學生共89名,分成24組,每組由1~5名學生組成,共完成《急腹癥護理概念圖》24份。
2.2概念圖評分
使用四級評分法對24份學生概念圖及教師制作的標準圖進行評分,總分最低26分,最高118分,平均(74.13±23.83)分。四級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是命題、層次、交叉關系和實例,其中實例得分為0。教師制作的標準圖命題48個,層次15個,交叉關系3個,實例4個,命題25分,層次55分,交叉關系30分,實例8分,總分123分。
2.3概念圖水平
將24份學生概念圖得分與標準圖得分相比,按比值劃分水平:平均比值為62.82,得3分,屬于中等水平,差1例(4.2),較差6例(25.0),中等8例(33.3),較好9例(37.5),非常好0例(O)。
2.4概念圖水平與病例分析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病例分析題得分:最低分1.5分,最高分10分,平均(4.99土1.89)分;經Pearson等級相關分析,相關系數r=0.31,P=0.003,說明學生概念圖水平與病例分析成績呈弱正相關。
3討論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C-0147-02
護士執業考試(以下簡稱執業考)制度是提高我國護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和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舉措。執業考的內容是以中等衛(護)校教學內容為基礎的。我國自1995年開始實施執業考以來,報考條件及考試時間歷經數次變化。2009年始,執業考提前至護生畢業前夕(5月份)進行,這使得執業考越來越成為衡量護理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執業考的考試大綱在10多年里也進行了多次調整,每次調整均對我國的護理教育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公布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與2010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舊大綱)相比,無論是考試科目、考核內容,還是合格標準,均有很大變化。內科護理學是執業考的主要內容之一,所占分值比例較大。本文通過分析新大綱的變化,探討內科護理學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執業考通過率。
一、新大綱的變化
(一)考試科目減少。執業考考試科目由原來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四個科目共400題改為專業實務、專業實踐兩科共270題。
(二)考試內容增加。考試內容在原來的護理學基礎、內護、外護、婦護、兒護基礎上,增加了生命發展保健、護理倫理、人際溝通等6門課程。
(三)考試題型減少,臨床病例題增多。新大綱取消了原來的B型題(標準配伍型),減少了A1型題(單句型)的比例,增加了A2型(病歷摘要型)、A3型(病歷組型)、A4型(病歷串型)等病例題的比例。
(四)疾病考點增加。舊大綱涉及的疾病為167種,新大綱為226種;對于考試涉及的疾病,舊大綱考核其病因、發病機制、輔助檢查、治療要點、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新大綱則增加了護理問題及健康教育的考核。
(五)內容編排打破按學科分類方式。舊大綱按學科分為護理學基礎、內護、外護、婦護、兒護5個板塊,新大綱按疾病系統分類,分為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模糊了學科間的界限。
(六)取消了“三級”要求。舊大綱對要點標注有“了解、掌握、熟練掌握”三級要求,新大綱則取消了這種標注。
(七)合格標準改變。新大綱示執業考合格標準不再是60分,而是由考試委員會確定并公布,一次考試通過2個科目方為考試成績合格。
二、新大綱背景下內科護理學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執業考的意義及內科護理學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護生在入學教育中,會了解到成為護士前必須通過執業考。當護生完成醫學基礎課程、開始學習內科護理學時,教師應再次指出執業考對于護生的意義——通過執業考是成為執業護士的前提條件,執業考及格與否直接關系到護生的就業情況。應向護生進一步介紹執業考的考試方式及內容,強調本課程在執業考中所占的比重,使學生重視對內科護理學的學習。
(二)整合教學內容,將新大綱中包含的病種作為教學重點。新大綱中需考核的疾病病種增加,且不再按學科分類,而是按疾病系統分類。以新大綱中的神經系統疾病護理為例,腦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癲癇等為內科疾病,頭皮損傷、腦損傷等為外科疾病,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小兒驚厥則為兒科疾病。盡管新大綱按疾病系統分類,但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由內科護理學教師去講解外科、兒科疾病護理的可行性不大。所以,為適應新大綱的要求,教師應認真研讀新大綱,從中找出屬于內科護理學教學的內容,并對比現用的教材,將新大綱中包含的疾病病種作為教學重點。對于新大綱要求考核、但現用教材沒有的病種(如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第二版中職教材《內科護理》,不包含新大綱中需考核的三叉神經痛、帕金森病等內容),則應對學生進行補充介紹。
(三)將整體護理觀貫徹到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新大綱增加了生命發展保健、護理倫理、人際溝通等課程,重視護理工作過程中的人文關懷,體現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使得執業考更加貼近實際護理工作。為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這一考試及實際護理工作的需要,應該將整體護理觀貫徹到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授疾病護理知識時,在介紹疾病的概況如疾病概念、病因、表現、治療要點等之后,按照護理程序的步驟,引導學生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去思考、認識對此疾病患者的評估要點、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以及針對這些護理問題可采取的護理措施。按護理程序的框架去組織教學,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護理工作是一個整體”、“護理對象是一個整體”,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整體護理。(下轉第155頁)(上接第147頁)
(四)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大綱的考試題型中增加了臨床病例題的比例,即以某一疾病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的護理任務。要做好這種題目,學生必須能從試題簡短的病例資料中找出完成護理任務所需的重要信息,對其進行分析、判斷,然后再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完成該任務。所以,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執業考的需要,更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臨床場景引入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預設的問題,從而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采用與執業考接軌的考試形式和試題結構。執業考試題全部為單項選擇題,且新大綱中單句型選擇題的比例減少、臨床病例題增多。為使學生熟悉考試題型、提高應試能力,內科護理學課程的考試亦可采用全部都是選擇題的形式,并合理選擇題目,盡量將考點與臨床病例背景結合,使考試題型結構與執業考相仿。此外,還應注意講練結合,在每次課后及時以做練習題的方式對該課主要知識點進行強化鞏固;在每次考試后,及時評講試題,尤其要講清楚臨床病例題的解題思路。
(六)做好執業考考前輔導工作。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是執業考的報考條件之一。護生在實習期間,由于工作繁忙、學習自覺性差等諸多原因,在基礎護理技能熟練的同時,往往出現混淆和淡忘臨床護理(如內科護理學)理論知識的情況。在實習結束后、執業考前對護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應考輔導,對于提高護生的執業考成績有幫助。教師在進行內科護理學相關內容考前輔導時,可以新大綱為指導,結合臨床實踐,對新大綱要求的考點進行串講,然后將各考點尤其是歷年執業考的高頻考點以試題形式進行演練。此外,教師還應告知學生執業考合格線的劃定,并不是以60分為準,提醒學生克服“60分萬歲”的思想,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以更積極的心態進行執業考考前復習。
【參考文獻】
[1]王晶晶,劉桂萍,馬玲.護士執業考試對我國護理教育的影響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10(5)
[2]齊永長,戴鹿平.2011年護士執業考試大綱分析與啟示[J].衛生職業教育,2011(22)
[3]胡曉群.新形勢下提高護士執業考試通過率的措施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2(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35-02
多媒體做為一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其不可阻擋的魅力走進我們的課堂,有些教師甚至忽視了傳統板書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技術,使傳統板書逐漸淡出我們的課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二者做為輔助教學手段,各有其優缺點,筆者現就二者的優劣勢及結合的契合點在內科護理學課堂的實踐應用探究分析如下。
1 多媒體課件在內科護理學課堂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用
1.1 多媒體的獨特魅力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臨床護理專業課,是認識疾病及其預防和治療護理病人促進健康和恢復健康的學科,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涉及內容繁多,需要大量學生易于理解的圖片、圖像、視頻等信息資料。使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獨有的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使枯燥的理論變得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增加教學的直觀性,使抽象復雜的問題簡單明了,而且有研究資料顯示視覺看到的內容便于記憶。有利于向學生講授新知識、新技術。可以把護理工作的實踐環境、護理操作的過程等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
內科護理學中一些疾病重要的體征像杵狀指、桶胸、蝶形紅斑、類風濕結節、痛風石、天鵝頸、滿月臉等等這些內容是無論如何用語言無法表達到位,而如果用多媒體圖片展示給學生,就會印象深刻,過目不忘。不但滿足學生的視覺要求,還使課堂內容化繁為簡,易于掌握同時也省去語言表述的麻煩,節省課堂有限時間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展示出來
內科護理學涉及到臨床各科知識的關聯像病理生理學等內容抽象復雜,比如我們在講呼吸系統的組成,循環系統的血液循環路徑,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等內容就可以采用多媒體動畫來形象動態直觀展示給學生,不僅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注意度,更能調動學生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使其迫切想了解接下來的內容,這樣的開篇,學生怎能不敢興趣呢。
1.3 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節約課堂有限時間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有效拓展課內內容,及相關背景。知識容量大,可以直觀形象展示細節。內科護理學是門大型課程,內容繁重,學時有限。有些內容用多媒體表達減少書寫板書的時間。像概念、病例的導入、習題、課后作業教學輔助材料等完全可以用課件直接展示,這樣課堂有更多時間留給重難點的講述,提高了課堂效率。
1.4 使用多媒體課件,便于信息的存貯、共享和交流
隨著多媒體的普及,使教師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可以把一些復雜的問題剖析成為可能,把復雜的知識數據制成各種表格,可以方便及時地修改電子教案,增補教學內容,加入新的信息和知識,以便把最新的資料,動態傳給學生,而且課件內容增減修改,教師可以自行完成,使知識更新及時,便于存貯。而課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一科室,甚至兄弟院校之間課件可以相互借鑒,實現共享。
2 傳統板書在內科護理學課堂中優勢的發揮
2.1 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的框架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好的板書設計,既可以直觀地為學生正確理解和加深記憶教學內容還對教學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板書要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和知識點的關鍵詞,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分色板書來強調知識點,板書的內容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科學無誤、言斷意通、忌全面開花,繁瑣冗長。每節課的脈絡應在板書上展示,便于學生思路清晰。像心律失常的分類,肺炎的分類,這部分內容分類方法多,如果板書上沒有脈絡圖,學生整節課都在混混沌沌中。內科護理學有時一個疾病的內容一節課根本完成不了,需要下次課完成,黑板上要有清晰的內容進度才行。沒有清晰簡明的板書,學生聽課稍一溜號,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索性不聽了,又怎會有清醒的頭腦,何談提高教學質量。
2.2 適當運用板書
課前精心設計,板書目的明確,設計時注重板書內容、思路、結構的靈活性,不能多寫,也不能少寫,要恰到好處。擅于把握時機,教學中難免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或者靈感突現嗎,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調整,以達到板書為課堂教學服務的目的。講到重難點內容時同時書寫板書,書寫速度相對多媒體而言緩慢,一節課80 min,分分秒秒學生都跟上老師的思路,實屬不易。在書寫板書的時間里,學生的思維得倒些許緩沖,便于思考分析理解增強記憶。
2.3 能夠突出展示重難點內容
板書不但是知識結構體系更是重難點內容的展示,重難點內容是板書的核心,占大部篇幅不可缺少。內科護理中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措施重要輔助檢查要點都可以用板書表達。比如肝硬化的表現的綱要,脈絡清晰的板書,使學生對門脈高壓、肝功能減退的不同表現一目了然,不易混淆,還便于記憶。
2.4 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整體護理觀念
在內科護理學的課堂上,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內容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依據板書上的臨床表現等重要內容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分析提出護理診斷,從而學會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于健康教育的內容完全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實施教學。這其中所有的環節離不開板書內容的提示,教師只是主體,是指導者,而學生是主體的作用則得到突出,不但培養了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和和把整體護理的觀念潛移默化的滲透給了學生。
3 多媒體與板書的有效結合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特點,把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有效結合起來,有人曾把課堂教學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板書就是”樹干”,多媒體課件就是”樹葉”。
適當的板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板書能夠吸引有意注意,能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和形式知識結構,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板書能將教學提煉的重難點定格在黑板上,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便于學生課堂記筆記和課后復習,有助于學生記憶和培養思維能力。好的板書可以彌補教學語言的不足,幫助教師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學生。多媒體能夠吸引無意注意,為課堂教學創造一個高效多元的視聽環境。多媒體課件無論多么新穎,功能多么強大,畢竟是輔助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發揮它們的優勢,揚長避短,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下面以心律失常一課為例談談二者的有效結合。
(1)竇性心律失常:
①竇性心動過速、心律頻率100次/分。
②竇性心動過緩、心律頻率60次/分。
③病竇綜合征;心動過緩為主要特征多種心律失常的綜合表現。
④竇性停搏;心臟搏動暫時停頓。
(2)異位心律:
①主動性異位心律:第一,期前收縮。(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第二,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室上性、室性);第三,撲動、顫動。
②被動性異位心律:第一,逸搏;第二,逸搏心律。
沖動傳導異常
(1)預激綜合征。
(2)傳導阻滯。
4 治療和護理
以上列舉了板書的主要內容,詳略得當,在授課中教師依據此脈絡圖逐一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而心臟傳導路徑圖,各種心律失常心電圖變化特點則用多媒體逐一進行了動態演示,使抽象的心電圖變得形象直觀,一目了然,易于掌握。達到了板書與多媒體的有效結合。學生評價:以心律失常一課為例,分別對2014級助產1班同學進行多媒體授課。2014級助產2班進行板書與多媒體結合授課。課后分別采用同一套試題測試,結果是2班成績明顯高于1班。而且給學生發放100份調查問卷顯示(見表1)。
我們教師如果能夠從教育教學規律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各環節,堅信,只要我們大家不斷探索,就會看到新課改模式下的多媒體與板書完美結合的內科護理學高效課型模式,二者的結合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唐小牛,王少圣,陳文魁,等.如何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形態學教學中的優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6(3):225-227.
[2] 張春玲.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效果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
[3] 孫幸榮,曹學鋒.對高校多媒體的認識與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6-7.
[4] 陳海燕.淺談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教學方式的結合[J].科技信息,2007(20):3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79-01
相關部門新的政策制定后,原有的護理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如今對護理學的教育需求。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是提高其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從目前護理學教學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方式出現了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全面的調整和改善。
一 護理學教學發展的現狀
教師運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將課本知識和相關領域知識結合后傳達給學生,是一個相互幫助、相互作用的過程,二者誰也離不開誰。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積極聯系,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教師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不僅可在相關專業方面熟練應用,同時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所提高,護理學教育也不例外。通過對護理學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并不是非常滿意。一方面,大多數人覺得教師的講課方式過于枯燥,教師對專業的專有名詞解釋不夠形象,導致學生對概念模糊;另一方面老師講課時的資料和做的筆記過于單調,與現代教學理念不符,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對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非常少。在對教師的調查中發現,使用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占了調查總量的70%,在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上應用的時間僅占課堂總時間的100%,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很多的問題。
第一,護理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多數是遵循古老的講課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說、學生在聽這種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方式,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創造性。
第二,教師在備課時的準備并不充足,對課堂多樣環節的建設不夠重視。教師講課時,只是按部就班地將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講出來,導致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仍舊對專業名詞不熟悉,甚至混淆。
第三,在護理學教學基礎上,沒有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致使學生動手能力被削弱,從而導致對知識理解的欠缺。
二 護理學教學的改革
針對發現的諸多問題,對癥下藥,進行改革和完善,是提高護理學教學水平的重要任務。只有摒除缺點和問題,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與手段。首先,要加強學生對護理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不能不承認常規的授課方式對知識的傳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常規教育,不在此基礎上創新,護理學就會面臨嚴峻的考驗,所以應該充實現代教學的方法。不僅進行簡單的課堂教育,還要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了解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隨不同知識類型和不同實例分析的變化來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在講解時,可以不用在黑板上一針一眼地寫出來,而是可以通過給同學的手機發送資料,或者在幻燈片上將教學內容有趣生動地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護理學的興趣,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眼球。其次,要提高護理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在教師的選拔時不僅要檢測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關注教師的綜合素質。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有全面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具備創新能力,對新思想、新形勢的適應能力和應用能力,對職業的極度熱愛等方面的條件。再次,學校的環境建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在學校的建設方面,先進的教學設備和高科技產品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護理學方面,需要很多機器和設備的協助才能完成相應的教學,如果缺少了這些,會導致很多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無法落實。最后,增加社會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的活動。在護理學中,只憑紙面上的文章和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可以的,很多復雜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概念,如果口頭上的陳述會讓學生難以理解或將概念混淆,這就要求增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鍛煉,通過臨床教學和對醫院的參觀更加深入地了解護理學,給予學生實習機會,通過實習過程,培養學生和病人溝通的能力,鍛煉在遇到問題時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豐富社會見識和社會經驗,從而更加系統地認識護理學。
2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著“以能力為本,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內科護理學在教學中突出以下教學理念: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教學。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全程滲透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等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教學內容設置上,除了讓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課程的前沿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理念。
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最終要運用到臨床護理實踐中去,因此在教學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的同時聯系實際案例,使學生做到學用結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注重實踐:根據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提到培養“技能型”護理人才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內科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同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操作技能。因此強化實驗教學,開設“呼吸機的使用”、“引流與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心電圖機的使用”與“血糖儀的使用”等實驗項目。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突出啟發式教學,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優勢,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參與性學習:學生參與主講: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選擇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重點準備一個知識點,然后在閱讀完教材之后,根據所學的基礎知識及對教材的理解,自擬講課提綱,并在講臺前向其他同學進行講述。學生進行討論:讓聽課的同學給講課的同學提出問題,找出優缺點,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從中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向同學進行布置,學生根據問題查閱資料、互相討論,進行分析,得出滿意答案,最后由教師對本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評和總結。
在教學中突出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性學習:根據教學內容實行病歷及診治討論,由教師介紹或診治一個病例,全班或全組同學仔細觀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該病例相關內容提出問題,包括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處理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等相關問題,然后由教師限定時間,讓學生就所提問題,分別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尋找答案,再由學生分別就所提問題進行回答、討論、修改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應用多媒體技術:內科護理學的課堂授課、案例學習討論等均應用多媒體技術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了具有鏈接和動畫效果的PPT課件,增加了視聽效果,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直觀,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精品課程建設:利用學院的網絡信息體系,健全了《內科護理學》精品課程的內容,構建了全套電子教案,與教學配套的習題庫、PPT課件等,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3考試方式的改革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課程“摒棄一卷定分數”的考核方式,采用“過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終結業成績總分為100分,理論考試分為兩個學期,原則是學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項目名稱及其所占比例為:期中理論考試成績4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40%;理論課紀律與出勤10%;實訓課出勤與實驗報告10%。期中、期末考試出題主要以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搶救治療及護理措施為主,包含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病例分析等多種題型。在出題時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相關要求。理論課紀律與出勤以理論課考勤時學生出勤情況及課堂提問時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和準確度進行評分。實訓課出勤與實驗報告以實驗課考勤時學生出勤情況及實驗結束后學生實驗報告的內容及書寫情況進行評分。
學習遷移是指學習的某一內容對將要學習的另一內容的影響,即指人們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先前掌握的知識,包括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對以后學習產生一定影響的體驗。據此將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如果已有的知識對再學習活動產生促進作用,稱之為正遷移;如果已有知識對再學習產生妨礙作用,稱之為負遷移。在教學中學習遷移是種普遍存在的客觀心理現象,同時也是現代教育理論的熱點之一,隨著遷移教學策略不斷被人們認識和接受,我們在護理本科《急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該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一、目的和意義
《急救護理學》是研究各類急性病、急性創傷、慢性病急性發作等危重癥病人搶救護理的一門理論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強調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培養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評估、正確決策和果斷實施的綜合急救能力。學生在學習后能處理多種突發事件,在遇到疑難問題時能思考并找到解決的辦法。遷移教學要求教師應用臨床思維來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內科護理學及外科護理學等相關知識,來理解、學習新知識,逐漸提高學生遷移的認知策略能力,并掌握分析、思考問題的方法。
二、遷移教學的內容
遷移主要受三種認知結構變量的影響:一是學生原有知識的內容特征,即其是否具有用來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理念;二是學生原有知識的組織特征,即其知識結構是否層次分明;三是它的鞏固性。根據這一原理,教師不僅要熟悉將要講授的新知識點,而且要清楚新知識點間以及新知識和學生原有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反復揣摩,把握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從而建立合理的遷移教學內容。
1.與基礎學科的遷移
《急救護理學》中的“重癥監護”、“休克”、“創傷”等章節與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學科的知識有許多共同因素,可利用這些相同的因素,引導學習進行知識的遷移。
2.與其他臨床學科的遷移
引導學生利用前期學過的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知識,解決《急救護理學》中的“休克”、“創傷”、“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常見臨床危象”等章節中的問題。
3.課程中相關章節之間進行遷移
先講授“重癥監護”,以利于學生在后續的“心肺復蘇”、“休克”、“創傷”等學習中靈活運用,實現學習的遷移;而“院外急救”和“多發傷、顱腦損傷”先后授課,則有利于學生對院外救護及轉運中的護理等這些共同要素的掌握和遷移。
三、遷移教學的實施
1.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系統、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習遷移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熟悉學生課程設置與安排,通過交流、作業及開課前測驗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確定某一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也就是讓學生明確通過學習要掌握哪些知識點,掌握到什么程度。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根據遷移的要求,把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材料,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作為教學內容,同時合理安排教材中各章節間的次序,在學習中產生橫向遷移。因此在《急救護理學》教學內容安排上,要注意體現各單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前后銜接,做好整體安排,以提高教學效率。
3.培訓學生
在“緒論”講授中,詳細介紹該課程的學習目的、意義、內容及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該課程不只是聽教師講課,而是怎樣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處理現在遇到的問題,從而介紹什么是遷移,為什么要進行遷移,如何進行遷移,并注意排除干擾。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師布置的相關內容。
4.確立合理的教學程序
(1)學生課前準備
學生概括水平的高低是決定遷移能否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越多,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理解新事物的實質,順利實現遷移。根據教師的要求復習相關基礎課知識和其他臨床課知識,提高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
(2)教師課前準備
教師依據大綱要求、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制定出學習前學生需要掌握的相關基礎知識,于上課前一周給學生。
(3)課堂講授
在上課前半小時由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來解答本章節的相關問題,并詳細敘述解答思路。在隨后的教學中對疑難問題進行講解并總結、提問。
四、效果
在本科年級的《急救護理學》必選課中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期末考試的試卷分析,發現學生掌握知識比較靈活。如護理本科2008級學生在學習《急救護理學》時,由于學時限制,創傷中的顱腦損傷與胸腹部創傷,未在課堂進行講授,為考查學生是否達到學習該課程的要求,在考試中的病案分析題是高空墜落后的顱骨骨折、頭皮撕裂傷伴顱內高壓病人,要求學生寫出病人的診斷及診斷依據,需要做什么進一步檢查及監護重點是什么。通過試卷分析,學生正確回答診斷的占30%,而正確回答需做進一步檢查及監護重點的占70%。由此可見學生雖然未學習過顱腦外傷的診斷及治療,但基本能根據前期知識,處理新遇到的難題,達到該課程的教學要求。
五、討論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為課堂不是由教師講授,而是由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由等待教師講授得到新的知識,轉變為自己主動學習,去提出問題,達到由舊知識推出新知識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有效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2.教會學生學習
要求學生學習后能樹立良好的急救意識,培養科學的急救思維,具備扎實的急救理論知識,掌握常見實用的急救技術。通過遷移教學,教師通過講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概括總結所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最有效的遷移。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把設計問題的方法作為一種學習策略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出、自我解答問題,訓練學生遷移的認知策略能力,幫助學生達到持久的遷移。
3.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對基礎理解錯誤、邏輯思維不嚴密的學生,易產生負遷移;而對于基礎理論理解不深刻的學生,感覺學習難度大,容易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故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尋找原因,給予補救措施。如對基礎差的、容易產生負遷移的學生,單獨補習等。如此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如何避免不良情緒、反應定勢等消極心態產生的負遷移,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