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1 20:32: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數學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培養數學思想
所謂數學思維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由老師的講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對數學各種理論的認知從而形成的一種對待問題的看法。學生的數學思維一旦形成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研究和創新。數學思維不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去熟記所有的公式和法則,而是對數學理論產生的一種科學的認知。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模式是固定的,那么培養靈活的思維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增加教學互動。以往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活動的全程幾乎不會出現互動情況;所以需要從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積極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溝通,在交流中了解到老師的思維方式,并將這種方式逐漸轉化成自己的方式。(2)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形成和知識熟練程度和思考習慣有關,所以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然后針對其缺點進行針對性引導。比如某些同學不能通過抓住題目重要的要點,經常出現審題不清的情況,所以就該引導他們不斷的去閱讀題目,盡量理解每一句話表達的意思,確定全部理解之后再行做題。比如,在學習了“連加連減運算”之后,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來讓空洞的概念更加具體:今天上學校車到圖書館站時車上一共13人,上來了19人,在經過電影院站時又上來14人,現在車上一共多少人?這是個典型的連加應用題,通過這樣的距離能夠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種連貫的圖畫,在以后遇到該類問題時,腦子里瞬間顯現出這個模式,從而輕而易舉的解決問題。
二、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新時期的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活動經驗,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掌握更加高效的學習方式,只有在這樣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學習的美好,繼而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隨之全面發展自身的各種能力。估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數學活動,估算教學不僅是教授給學生一種算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近似意識,然后通過估算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出一道題讓孩子們進行估算,但是數學活動題目的選擇必須合理,比如讓同學A扮演購物者,學生B扮演售貨員,A去超市買了一個文具盒、一盒彩筆、一個書包,它們的價格分別是12元、23元和78元,估算一下小兔子給售貨員100元夠不夠,這就需要孩子迅速進行估算,即10+20+70=100,那么明顯3件物品的價格明顯高于100元所以不夠,通過親身參與這樣的數學活動能夠讓學生的估算意識更加深刻。
三、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1.備課時明確需要灌輸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升華狀態,是一種無形的且包含在數學知識體系之中,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將其挖掘出來,然后在課堂上使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傳授,不同的學生對于數學思想的要求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在備課階段就應該了解班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再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數學思想,提升教學效果。
2.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相結合。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找尋數學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幫助學生去搭建穩定和清晰的數學結構,并將這一數學結構應用到創設的數學活動之中。比如有這樣一道數學題:某班學生有45人,周末要去參加一個活動需要租汽車,大汽車每輛坐8人,小汽車每輛能坐6人,那么需要租幾輛車?首先需要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我們可以先全部一種車,比如說大汽車那么得出:45÷8=5……5(人),則5+1=6輛;然后如果只租小汽車需要租多少輛,可以將整個班級以6個人分成一個小組,然后直觀的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應該需要7+1=8輛。通過數學思維的灌輸和數學活動實踐的應用,學生的感受到了數學的奇妙,因而興趣被激發學習的效率也會明顯提升。
課堂的總結也非常的關鍵,總結是對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同時對于難點和重點進行解疑答惑,除了總結知識和存在的問題以外還應該加強對數學思維的提煉,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學科的初級階段,也是以后理科各個學科的基礎,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學的發展,還有利于其他學科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學校需要積極的相應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和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和開拓豐富教學方式。另外,需要加強教師素質建設,通過培訓等方式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或者引進新型的教育人才。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多進行數學活動實踐,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將掌握的數學知識很好地應用到生活之中,實現新課標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首先需要充足的課前準備。這些準備包括: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內容,收集教學資料等等。通過這些課前準備,教師能夠合理地安排教學環節,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理解吸收更多的數學知識,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
二、課堂教授
1.問題引導。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授方面的策略,首先在于進行有效的課堂引導。這種引導主要是通過提出恰當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學生只有深入地理解問題,才能較為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認識圖形的角的時候,可以首先詢問他們一個桌子有幾個角,鼓勵學生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對他們的答案進行解答。
2.理論聯系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還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強大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對于數學知識的講解最好是將問題具體化。例如,在講解加法問題時,可以通過數手上的火柴棒的方式,讓他們通過親身的實踐得出結果,從而加深他們對于理論的認識水平。
3.多媒體工具的運用。此外,小學數學教學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的應用來進行。作為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具有“以靜化動”的動態特征,以便解決數學教學內容中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學難點。例如,在對“圓”這個概念進行解釋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的方式,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圓的形成過程。與此同時,對“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這個概念也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三、課后評價
最后還可以通過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來檢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教學目標。
這種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還要評價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最終通過細致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高屋建瓴”
“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誰都明白,但這桶水到底要多大一桶水呢?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小學數學四年級要教學的內容,大多數的教科書都是做這樣的兩個實驗讓學生體會,一個是用木條做一個三角形讓學生通過“拉不動”體會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另一個是用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通過“拉得動”體會到四邊形不具有穩定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也是按照教科書的這種安排來進行教學的,而且大多數的教師也是這樣理解的。但如果學生問你:“紅領巾是三角形的,為什么那么容易變形呢?”或是問你:“課桌面是長方形的,為什么很穩定呢?”面對這兩個問題,你怎么回答呢?
那么我們要讓小學生體會的“三角形的穩定性”到底是什么呢?怎樣才能讓學生很好地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幾何學對三角形穩定性的定義是: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短”固定后,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固定了。物理學對三角形穩定性的描述是:在同等條件下,用相同材料做成的三角形比其他的多邊形穩固。同時,也正是因為三角形具有幾何學意義的穩定性才使得它具有物理學意義的穩定性。
那么,我們是不是要把這些都讓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理解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覺得要注意兩點:(1)不要單純用“拉不拉得動”作為“穩定性”的標準,而應該用“拉過以后有沒有改變形狀”作為標準;(2)讓學生親手做木條多邊形,首先讓學生用三根木條(每個學生所得到的材料要一樣)做三角形,然后讓學生相互比較,發現三角形三條邊一旦確定,做出的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肯定相同,從而體會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接著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做四邊形、五邊形,讓學生體會到其他的多邊形不具有穩定性。通過這兩點讓學生區分“穩定性”和“穩固性”,體會到三角形穩定性的真正含義。
而怎樣回答學生可能提出的那兩個問題呢?我想主要讓學生體會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主要指的是“三邊確定,三角形大小和形狀也確定”這個幾何學意義的穩定性,不能因為“紅領巾柔軟”就說三角形不穩定,不能因為“桌面牢固”就說長方形具有穩定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管理很關鍵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教師縱有滿腹經綸,但往往在面對調皮學生時束手無策,面對亂哄哄的課堂氣急敗壞,再好的教學設計也沒法正常實施,讓課堂教學教學變得低效,而且很有可能由此產生惡性循環,教師和學生都飽受煎熬。而與此相反一種情況是:有的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順利開展,采取了各種各樣的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措施,短期內保持了課堂教學的正常秩序,但從長期來看,無疑會造成一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越來越討厭數學,更嚴重的可能會禁錮大多數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得他們不敢標新立異,不敢越雷池半步。
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呢?有一本書我覺得寫得很好、很透徹,那就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課堂管理的策略》。書中通過理論闡述,使教師了解課堂管理行為的含義,更新課堂管理的觀念,同時著重介紹一些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力圖使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行為更科學、更有效。
三、要理解和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很多人理解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可能總是單純拿它和工廠生產的產品作比較,認為單位時間內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越多實效性越強。其實不然,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絕不單指這一點,那還有些什么呢?我們來看看中央民族大學孫曉天教授的發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在過程中積淀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延續學生對數學的喜歡,持續拉動他們學習數學的愿望,有助于數學課程目標的實現結論。
一、營造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場所,故而進行數學教學創新,營造應用良好的數學教學課堂氛圍是非常有必要。對此,筆者認為,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輕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喜歡數學,喜歡上數學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大膽進行數學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為小學數學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與學習氣氛。
二、創新良好的數學備課內容
教學備課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故而,在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數學備課的創新。由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對要進行講授的數學內容深入了解,同時設計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方式與教案,以及準備好數學教學活動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具和課件。也只有充分進行備課準備,教師方能有效保障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促使學生易于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教學效果。
1.教師思維固化。
大多數經驗豐富的小學數學教師總是將教學設計與備課混為一談。由于他們教學經驗十分豐富,所以小學數學的知識他們已經熟記于心,而這也就使得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但是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新教師而言的,而他們已經將教材熟記于心了,所以即便是不備課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2.缺乏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后發現,目前只有大約26%的教師進行過教學設計的系統化學習。也就是說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知識是欠缺的,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認為教學設計和以往的備課沒什么區別,只是換了一種叫法而已,只要按照以往的備課方式準備教學設計就可以了。
3.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內容豐富價值高的知識信息是優秀教學設計的基礎,而這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但是經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知R信息幾乎全部來自于數學課本。總結和規劃數學課本中的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很少將書本以外的知識及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但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早已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對策
1.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其設計內容必須以現有的教材作為基礎,隨著現代數學教材科學性的不斷增強,其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結合的也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學設計開始之前,必須詳細了解和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深入分析教材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在確定教學重點的同時,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現狀、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緊密結合,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內容的進一步優化;其次,必須深入分析教材中各個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好各個知識點的重新設計與組合,使知識點之間形成新的關系和聯系,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高;最后,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重難點。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
2.制訂明確目標,貫穿各個層次。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和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制訂層次化的學習目標,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以學生的學習層次為基礎制訂學習目標,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本層次,這一層針對的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其學習目標主要是以教材為基礎;第二層次,學習層次,這一層次主要針對的是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其主要是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對較高的學習目標;第三層次,高水平層次,這一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設置要遠遠超出教材內容所涉及的范圍。
3.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216-01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的轉變自身的角色,這也真正的體現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以下幾點思考。
一、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的辦法。
2、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的方式不能夠體現《《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都不能得到提高。數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親身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數學學習方法要不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要勤于動手、動腦,發現并掌握數學知識。
二、活用數學教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重大變革,這是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不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注重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2、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和諧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數學真正的生活來源,數學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小學數學教材要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練習,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通過參與多樣的數學活動來獲取數學知識。如:筆者在教授數學第一冊“9加幾”時,教材給出兩筐牛奶的實物圖(一筐是9瓶牛奶,另一筐是4瓶牛奶),筆者讓學生通過實物圖動手算出“有幾瓶牛奶”。通過提出的問題,學生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 是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 9+4=13 ;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 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 ,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 ,再用14減去1得13,即: 9+4=13……
教材只為教學提供承載知識的例子,教師可以因班級、因實際掌握基點、把握重點、突出難點,靈活有創造性的運用好教材。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在教學活動中,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表態性的素材。由于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教材編寫人員受到篇幅的限制及所處地域的不同,因此教材不是僅有的課程教學資源。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好教材。
綜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數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即是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的厭惡心理,從而降低了現今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率,而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教材版本眾多,教學難度增大
在現今的小學教育教學的教材市場上,小學數學教材版本多如牛毛,單從一個學校的角度來看,可能選用過多種教育教學版本,例如: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經常一個教學班中,不僅學習了多種教學版本,同時可能在一個版本沒有學透就又開始了另一個版本的教材的學習。同樣,在小學階段的活動較多,這樣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的時間更少,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的數學質量無法全面提升。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制定一定的數學教材規定,形成統一的教育教學材料,保障教學質量。
2、課堂教學是主要問題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現如今的英語教學,教師往往一味的追求英語成績的好壞,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得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也不過是應付罷了。同時,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更是因為這樣,教師更應該注重課堂教學活躍度的營造,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良好的學習。為更好的營造氛圍,教師應當采取各種措施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首先,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當良好的利用數學教學內容有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身的參與其中,更好的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學習。由此可知,現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是極為重要的舉措。
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價值
小學數學是一門相對較為困難的學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嚴密的邏輯性以外,還有實際運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見,數學是隨處可見的,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數學教學的實際運用性,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盡可能的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樂趣,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密切的將數學理論連同生活實際相聯系,讓數學在學生眼中更加具體化,讓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抽象出來,尋找真正的熟悉學習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中的《統計與可能性》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可能性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同學們,你們猜扔硬幣出現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實踐再得出結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在新課改中要求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新課改提倡的有效學習方法之一,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的將學生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促進學生高效優質的發展,提升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時,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務,共同探討該知識點的認識以及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能有效的促使優生更優,“差生”變優,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品質。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是進行師生交流,學生間互動的重要場合,能有效的構建共同交流的場所,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教學思考,使得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進步,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四、教學反思相結合,提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9-082-01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從教學中找尋生長點,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更有助于學生有效學習數學。而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果沒有全面、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就無法獲取并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花”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二、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用于實際”的道理。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落腳點就是運用,學生通過對知識的運用、問題的解決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從而培養學習的自覺性與應用意識。教學中同樣要挖掘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因素,真正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僅僅在課堂上集中學習是不夠的,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回歸到學生自己真實的生活實際中活動,將數學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
三、要善于利用學習的反饋信息
反饋的信息,無論是對學生或是對教師都很重要。正反饋信息可以使學生的正確認識和教師的好教法得到加強,負反饋信息可使學生的錯誤認識和教師的不適當的教法得到改正。
教師如果只重視講授而忽視學生的反應,或重視課外批改作業而忽視課內作業的檢查,就會使學生不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又不能及時改正計算中的錯誤,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由于教師不能當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課內不足課外補的惡性循環,不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當然,加強課上的信息反饋,也并不意味著把所有的作業都放在課內批改,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要妥善處理。
四、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同樣應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又是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的集中反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主要通過解答應用題和自編應用題來培養。應用題是從客觀現實生活和生產的數量關系中提出的問題。通過對應用題的分析解答,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情況,而且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解答,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要從數量觀念出發去觀察事物,把數與量逐步成為認識周圍世界的工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定會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發展。
五、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所謂留白是一種運用廣泛的藝術表現手法,指創作者在藝術創作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的“空白”。藝術作品的“空白”常常呈現一種“虛靈”的“空間感型”,使藝術作品虛實相映,形神兼備,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和無窮的藝術美感。而這里所說的小學數學教學留白藝術乃是將留白手法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此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并展開大膽地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行積極地“再創造”,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藝術效果和水平的活動。本人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給學生“留自”,給知識“留自”,給自已“留自”,達到教與學的交互融合,展現課堂的生命活力。
二、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留白的原則
1.小學數學教學留白的目的性。空白設置應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它須服從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這就要求設置空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鮮明的針對性,從實際出發適時進行。
2.小學數學教學留白的實際性。設置空白要切合實際難度,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思維量,使小學生通過深思熟慮,“跳一跳”可以探到。過難的話,小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過易則不能激起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同一課堂空白的頻次要適量,如果空白過多,小學生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
3.小學數學教學留白的選擇性。空白是教師語言停頓,并不是思維過程的中斷。設置空白就是給小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和動力,燃起小學生探求的火花,牽引小學生對事物積極探素的一種心理傾向。因此,設置空白常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最關注的,同時又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或者與小學生已有認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強調趣味性而把小學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單純為了吸引小學生而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
三、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留白的方式
小學數學教學留白正是為小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一個挑戰性和支持性的自由的課堂學習環境。留白中教師能為學生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教師的思維與方法不同產生留白的方式也就不同。
1.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留白。教師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公式等以成人化的描述硬塞給小學生,而要讓小學生在自我的活動過程中去探究出結果。探究的經厲意味著小學生要面J}苦許多困惑、迷茫,也可能在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后依然結果不明,但過程是美麗的,是最具包蘊性的,是小學生生存、成長與成熟、創造所必經的過程。
人類社會的發明創造不是某一個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要不斷實踐和探索。所以留白于問題探究是給小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小學生能真正積極思考,敢說自己想說的話。思考就是想,就是進行周到、比較深刻的思維活動,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里,小學生也會通過奇思妙想,綻放一朵朵智慧的火花。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時心情更輕松愉悅,教師在傳授知識和進行課堂教育時,效果也將更顯著。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當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天性特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方法,通過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情境創設的手段,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數學知識都可以應用到具體的生活當中,構建和數學知識有關的生活情境,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實踐能力,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用處和樂趣,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比如,學習鐘表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孩子帶鬧鐘到學校,對鬧鐘有一個基本認識,當對該章節知識進行基本講解時,學生們能夠基本掌握時針、分針和秒針的讀法,教師在黑板上寫出12點30分18秒等具體時間,然后讓每一個學生把鬧鐘調到教師所寫的時間。同時,筆者還會詢問孩子們每天早上起床的具體時間,然后讓他們在下課之前都調好鬧鐘,方便第二天起床。因為鬧鐘等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也經常會用到的物品,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采用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們的印象,鞏固知識點,還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析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還是通過具象思維進行學習,而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思維,比較抽象的學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征,掌握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基本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加減法基本運算的時候,教師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明明有25元錢,去超市買筆和書本一共花了12元,明明還剩多少錢?當學生計算完成之后,教師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是怎么計算的,有的學生用25元減去10元再減掉2元,有的學生則是用20元減掉12元再把剩下的5元加回來等。通過這個方法教師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學會從不同視角來分析、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更重視應試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以灌輸式為主,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只能聽老師一個人不斷地講解,然后做練習鞏固知識點,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新課改的推進要求突出學生學習的主置,讓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們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必須改變其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創設一個小小的購物超市,可以先以自身舉例,老師帶了30元到超市購物:蘋果3元一斤,一共買了2斤,鉛筆5角一支,一共買了4支,另外還買了一本故事書,花了10元錢,那么我花了多少錢買東西,還剩多少錢?這個計算當中就涉及了四則混合運算,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方便,等到教師在講解了“先進行乘除后進行加減”等基本知識點之后讓學生自行到小超市進行購物,然后計算自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同時,還要注意將其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注重知識生成的具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