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3 10:05: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首先,學校通過思想品德課正面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來提高受教育者的認識;其次是榜樣示范法,用他人的高尚思想和模范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受教育者;第三是實際鍛煉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得到鍛煉;最后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各級學校通過營造良好的班風、校風、學風,對學生進行“不知不覺”的教育。通過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環境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中國家庭常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家庭長輩直接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示范給子女,用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影響和教育子女。
社區教育,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體現了“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精神。主要是結合社區風俗習慣、社區文化、社區風氣、社區道德規范、人際交往而展開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大眾傳媒中包含著大量的國內外時事動態報道和政策法規,不同時代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和眾多的先進文化信息,它可以使青少年接受新聞信息傳播的同時,接受時事形勢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日本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網絡化、體系化的“立體工程”,需要多層次,全方位來進行。
日本學校設置了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和活動時間,主要包括修身科、道德科、公民科、社會科和道德“特別活動”等。日本學校不僅要求各學科的教學要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普遍重視實踐活動環節,大力提倡并推行“體驗學習”。
現代日本對家庭教育及其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從兒童到成人期道德發展的各階段上應采取的方法;二是對不良和不法行為的防范方法;三是對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特點及其教育的研究。
日本政府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通過調查所反映的情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觀規劃、政策和具體的整改措施。在聯合各界教育力量方面,日本廣泛建立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組織,即家庭教師協會,成員主要有學校教師和社會各界熱心于教育的人士,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日本通過“宣傳日”、“讀書周”、“座談會”等形式促進和強化受教育者對宣傳內容的接納,還經常采取措施整頓和控制大眾輿論工具,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
三、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異同點
(一)相同點
1、中日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形成了由家庭、學校、社會的“立體網絡”
在家庭方面。第一,父母是兒童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影響兒童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的形成。第二,建立溫馨和睦、健康歡樂的家庭環境,以幫助兒童形成健康文明的社會方式、積極向上的社會態度。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動,如旅游、集體踏青、家庭音樂會等陶冶家庭成員的情操和形成高尚的人格。
在學校方面。第一,中日都加強了學校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中日都通過各學科進行滲透教育。第三,中日都通過各種課外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第四,中日都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寓于社會實踐之中。
在社會方面。中日在各個社區都以各種社會組織、公共設施和活動為載體來補充家庭、學校的教育,使青少年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熏陶。另外中日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收音機等載體和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正面的道德觀念。
2、中日兩國均注重直接和間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兩國學校都開設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從正面直接灌輸思想政治觀念。同時,兩國也有間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國在與語文、歷史、地理、勞動、社會發展史等教學活動中也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日本學校根據不同教育的內容和特點,有意識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發揮綜合教育作用。雖然兩國都注重直接教育與間接教育相結合,但是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的。相比較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間接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不同點
1、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識傳遞,理論教化”;日本注重“德性養成,實踐鍛煉”
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許多課程都必須以考試和打分的方式來測評,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根據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傾向來進行分析。中國教師往往滿足于單純的特定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的傳遞,而忽視學生情感體驗和判斷、選擇能力的培養。而日本提倡“體驗學習”,他們認為許多的行為、意識都要通過實踐體驗才能逐步內化。
2、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化”;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化”
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是一種外在的灌輸式的教育,具有明顯的規定性和必須服從的強制性,主要是在規定的思想政治課程中完成,對學生的內心和情感重視不夠。日本則主要體現在“心靈教育”上,其著眼點在于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旨在培養青少年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同情、正義、公正之心,開拓新時代的積極進取之心,并培養青少年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傳統之心,培養學生正確的倫理觀。“心靈教育”已經成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四、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的比較對我國的啟示
(一)注重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方法相結合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顯性和隱性教育在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貫穿始終,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對于中國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隱性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重視顯性課程的同時,應該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課程(包括校風校紀、物質環境、管理體制、社會實踐等),將顯性教育方式與隱性教育方式相結合,協調好課堂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關系,變單純“灌輸”為平等互動,注重思想滲透,不斷完善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行為體驗
日本非常重視學生的行為體驗,無論是課堂的體驗學習還是實際的行為操作,都要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體驗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探究去理解和體會。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養成一種不需要外力監督和內部動機就能自然表現出來健康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38-02
社會工作是一種具有公益性質的工作,它能夠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例如老人、婦女、殘疾人等,社區工作方面、個案工作方法以及小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的幾種方法,讓人民群眾享受更方便的生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為我國培養“四有”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相比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二者沒有一點關聯,這二者同樣可以進行結合。將社會工作方法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讓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觀念落后
雖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各個高校中是學生的必修課,校方領導對此也較為重視,但是其中內容卻過于老舊,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大學生思想較為奔放自由,如果沒有足夠的約束與合理的指導,他們也不會自行地去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師自身出現了問題,那么學生難以從課程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也是必然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落后的觀念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首要問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保守
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要求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學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但是很顯然,這一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踐行,“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仍舊占據著主流地位。教師不利用新型教育手段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也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真實掌握情況。在當今時代大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當前的教學方法過于保守,難以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舊有的教學方法無法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時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展步伐,才能夠讓接受這一教育的大學生真正受到教育,在未來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其作用。當前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每一天、每一年都會有新鮮事物發生,但是我國部分地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仍舊使用的是多年前的版本,這無疑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脫離這個時代。大學生在接受相關的教育后發現這些知識在實踐中根本無法應用,這一問題也存在于目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降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社會工作方法的原因
(一)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團隊
大學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為直接的參與者,他們的素質與能力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自身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還不夠深刻,無法對大學生進行很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老一輩教師面臨退休,年輕教師無法挑起大梁。社會工作方法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將其中的工作方法運用于輔導員的工作中,讓輔導員能夠改善自身工作方法,增強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完善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方法對于思想政治教師來說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外國文化、外來思想開始涌入我國并且影響著我國的大學生。如果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仍舊按過去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那么必然是要被時代所淘汰的,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來彌補當前的不足。社會工作方法強調實踐,大學生在這一教學方法中可以發揮出目前教育改革要求的學生主導地位,并且可以親身w驗與嘗試一些事物,讓自身對那些事物的認識更為透徹,學習與了解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歷與經驗。
(三)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觀念
在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體,掌握著知識與課堂節奏,但是部分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缺乏主觀意見,也無法就某一觀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這對于學生的自由思想以及天性無疑是一種扼殺行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是古時的封閉世界,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社會工作方法中的交流活動是目前我國各式交流方法中最為有效的交流方法,教師應該改善自身的教學觀念,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才能夠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方法的結合層面
(一)教學任務與目標層面
社會工作在本質上是對其他人的幫助,通過對這個人的幫助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為他提供一條適當的發展道路,同時告之應該注意的問題,讓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闖蕩社會,走出自己的道路,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繼而為社會作出貢獻。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不謀而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是利用一系列社會主義理論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與建設者,教學目標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可能這二者看起來與社會工作方法有著很大區別,但是實際上它們存在著共通之處,它們的目的都是服務,社會工作目前主要服務對象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日后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人,它們都在引導人民與國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解決的也是人的思想問題與觀念問題,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方法結合層面的體現。
(二)教學功能層面
社會工作方法的功能是對社會人員進行援助,保障他們最為基本的生活,維持社會的穩定。社會工作需要對社會上的一些弱勢群體進行保護,例如老弱病殘等,還需要為一些特定人群提供幫助,例如失足青少年、貧困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要讓這一類人員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促進他們自身能力以及觀念的改變,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讓他們擁有穩定的生活來源,讓這些社會不穩定因素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一分子,保證我國社會的和諧狀況以及正常運轉。各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導向等教學功能,可以對大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并且指導大學生的行為,這一點也促進了二者的結合。它們都需要對人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干預和指導,社會工作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開展相應的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根據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以及其自身進行工作,首先要了解情況,其次制訂計劃,最后實施計劃,這是二者工作步驟的相同之處,也是二者可以結合的地方。
(三)教學理念層面
在社會工作中,無論進行怎樣的工作,前提都是一致的,就是保證對社會人員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于世界上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給予這些人員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課程的教學理念,解決大學生在生活與思想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對大學生采取關心、關愛的態度,這無疑是二者很好的結合層面。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美好,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努力去工作,去學習,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讓整個社會充滿活力,充滿正能量,讓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工作方法的應用方式
(一)社區工作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社區工作方法的應用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需要對社區環境進行改善,讓整個社區處于一個和諧的環境,這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也可以讓大學生參與到社區環境的改善中,例如拜訪孤寡老人等,感受社區真實環境,處理好自身與社區之間的關系。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學會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去影響他人。其次是進行社區活動,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例如在社區內形成學習小組,或者幫助留守兒童補習功課,提高成績等。
(二)個案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方法中較為基礎的一種,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大的相似程度。個案工作方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要求思想政治教師與輔導員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與問題都能夠充分地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每一學生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將原有教學中的共性問題轉化為個性問題,強化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水平,讓他們能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保C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小組工作方法
這一點要求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發揮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相對容易,高校應該對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活動表示支持。首先需要讓這些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具有相應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讓他們了解到他們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他們自覺投入其中并且為之進行努力;其次,提升這些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問題應對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讓他們通過這一活動鍛煉自身水平,不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問題應對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也應該有所提高,讓學生擁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在未來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154-02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即高校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要求,結合大學生思想心理和行為的實際特點,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活動的結果(即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質)所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①大學期間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在校期間的基礎型教育,其教育所達到的有效程度也尤為重要。追求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
1 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信息化背景下,社會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受到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及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對大學生的三觀產生客觀上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新趨勢、新特點,從而對高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種活動實際效果產生影響。信息化猶如一把“雙刃劍”,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本文對該背景下山西省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調查研究,從中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
2 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方法方面,大多數學生比較傾向于社會考察、微信宣傳、訪談法、青年志愿者活動,認為這樣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有30%左右的同學認為自我學習與教育、理論知識宣傳的方式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程度具有直接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信息化?r代背景下在部分同學(尤其是非政法系別的學生)對純粹的理論灌輸有些排斥,他們不太接受空洞的理論教學,相反,典型示范、激勵感染教育、微信宣傳、網絡宣傳社會考察、志愿者服務這些在實踐中獲得心得體會,在實踐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教育的活動,不僅不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誤解,還可以提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在這方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2 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途徑方面,同學們普遍認為青年者志愿服務、社會考察等實踐途徑的效果遠遠好于單純的講授講解、理論學習、理論培訓,也有個別同學標注既要有理論學習,也要有實踐交流,要使理論與實踐雙向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最滿意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教育途徑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實踐教育途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③從該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活動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是給予肯定的,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與其預期目標之間存在差距,這說明這種實踐活動還有待于繼續發展,形式方面還需要創新。理論教育途徑和實踐教育途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④但是在調查中,部分同學并不認可這種教育途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是教育者在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途徑時,忽視了理論教育法在運用時的條件性。理論灌輸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過分強調理論灌輸的作用,就避免不了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2.3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載體方面,31%學生認為理論學習方面的活動效果比較好,有六名學生備注學校開展的面向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于簡單,缺少實質性的理論知識;而69%的學生認為單純的理論學習(如閱讀報紙、書籍等,黨課、團課培訓等)效果程度不明顯,學生不易接受,認為通過網絡開展、采用圖片展的形式進行、實習考察、黨員帶頭作用這樣的豐富多彩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程度比較高。
在總的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同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還是比較好的,只是在個別問題上存在分歧。這說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總體上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要根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情況制定最為合理的教育實施方案。
3 信息化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新特點、新趨勢,這不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還要求教育客體適應新情況、面對新問題,增強自主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我國國家教育創新的重要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要注重方法、途徑、載體之間的相互促進與融合。
3.1 運用隱性教育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創新教育方法,還要把教育者的主導性與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有效結合起來,防止把二者割裂開來,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當前很多學生還是會有一些逆反心理,單純的理論教育會讓他們產生厭煩心理。在信息化時代,應運而生的隱性教育法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將直接灌輸式教育與間接滲透性教育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中。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如果沒有直接的理論灌輸,就會淡化學生的正確意識,相反,間接的隱性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這不僅是一個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還會收到直接灌輸式方法所沒有的效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高校各教育者要挖掘本專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并滲透在課堂傳道授業、答疑解惑中;其次,將這種理念寓于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接受教育;最后,教育者自身的言傳身教示范作用是隱形教育方法成功運用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3.2 綜合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創新教育載體,在信息化背景下要重點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載體,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創新教育途徑,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多樣,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新出現的事物不斷豐富其形式,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滿活力,它的實效性才會增強。一方面,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逐漸滲入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必須正確理解,通過新媒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充分發揮這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通過滲透、互動、引導等方式促進教育工作的實施,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之間的聯系。如:建立微信群、QQ群進行信息的傳播。此外,各種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各種社壇、論壇等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選擇。這些新技術為教育者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
3.3 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不僅要發揮課堂教學即理論教育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各種校園實踐活動,而且必須進行創新,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如占領網絡新陣地、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對學生加強就業指導等,以解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
高校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發揮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功能,開展更為豐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建立、優化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使網站在功能和形式上能夠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用健康、積極的文化因勢利導大學生進行網絡信息的選擇。另一方面還要規范健全網絡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網上信息的識別能力,引導學生文明上網。
3.4 增強整體性指導,營造良性運行的有效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具體的系統工程,它的整合性強,所以必須進行整體性的統一指導,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運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在于教育主體堅持相正確的方法、合理的途徑、相適應的載體的統一。這就要求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同時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面向社會,接受具體、形象的教育與啟發,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提高社會適應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對思想政治教育也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更加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⑤
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日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這就意味著選擇合理的教育載體也越來越為重要,要堅持寓教于行、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和寓教于管相結合而又各有側重點的方法,融入隱性教育方法之中,充分發揮每種載體的優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注釋:
①鄭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初探》,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12月。
②單文麗:《論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矛盾與化解對策》,載《教育改革》,2010年第8期。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1.高校大學生的觀念變遷及個體差異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社會中盛行的價值觀念和高校大學生的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文化觀念、思想觀念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校大學生都來自全國不同的地區,而且地區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主導價值上都存在著差異,因此,不同的環境塑造了不同的大學生,特別是他們的政治、經濟、思想等觀念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也初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點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這種差異性,實際上是區域差異性影響的結果。與此相對應,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還可以從家庭差異性上闡述。特別是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和睦程度、家庭氛圍、父母的言傳身教等等都會對大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育對象區域構成的復雜性和大學生個體價值觀念的差異性,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復雜性和艱難性。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方法,摒棄過去方法的理想化、形式化和呆板化等弊病。
2.國際形勢和國內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國際形勢和國內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也要求我們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方面,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同志告誡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競爭的重要陣地。”歐美等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中國實施“西化”和“分化”的陰謀,我們在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等意識形態領域的主要觀念受到嚴重挑戰。互聯網是一種全球性的工具,它不僅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而且也為西方不良文化侵入我國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使有些大學生對西方不良文化產生了盲目崇拜,從而對合理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產生疑惑、反抗甚至動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西方社會的腐朽生活方式等都會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另一方面,國內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要求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經過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大學生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社會大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更為的廣泛,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思想負擔、心理壓力,這些問題都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課題。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缺乏平等性理念、重“群體”輕“個體”、單一呆板無活力、缺乏民主性等問題。本人認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缺乏平等性理念、重“群體”輕“個體”、單一呆板無活力、缺乏民主性等方面:缺乏平等性理念。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是運用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理論灌輸,忽視了被教育者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重“群體”輕“個體”。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太注重“灌”,而輕視“輸”,不可避免地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會出現胡亂灌輸等現象;缺乏民主性。因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采用的是我講你聽的“講聽式”、我說你做的“說做式”以及我令你止的“令止式方法”等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完全是一種對立的關系,抹殺了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對實事求是進行了精辟的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事”就是高校教育大環境和受教育者,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的進行研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找其所固有的規律性。從根本上說,創新就是對舊事物、舊觀念的揚棄和調整,改革與現實中不相符合的體制、觀念以及方法,使之與客觀情況相吻合。創新的過程就是探尋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過程,就是實事求是的過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創新,必須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無視客觀規律而盲目創新。
2.實效性原則。因為實效性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完成,所以有效性地創新方法也就成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創新的關鍵環節。當提出和創造出一種新方法的時候,不能以主觀上新與舊作為評判標準,而應該以創意和時效性為原則。因為,以實效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創新的原則,不僅可以判斷這種創新是否有意義和價值,而且還可根據實效性的大小來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程度的高低,達到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效果的量化評估。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創新過程中,要注重實效性和創意,必須反對形式主義。
3.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最基本的原則,有了針對性,方法的創新才有明確的目的和正確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上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革新那些過去長期沿用而不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是根據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大學生思維和觀念發生的新變化和面臨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摸索和創造出合適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途徑,預防、化解以至消除大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思想矛盾沖突,解決他們思想認識上存在的問題。
4.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原則。在長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黨創造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了優良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這些寶貴的財富都應該得到后代的繼承和發揚。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途徑探析
1.拓展教學手段。這些手段主要包括:一是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采取雙向式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發揮主導作用,采取多種方式對教育客體進行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調動教育客體的主動性,讓大學生以主人翁的心態接受教育,減少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抵觸情緒;二是由封閉型教育向開放型教育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從封閉的圈子里走出來,適時實現教育方法的轉變與革新,用開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傳統的自我封閉的教育方法,讓教育客體在開放的環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由“冷漠說教”向“情感溝通”轉變。因為現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現實中渴望交流與尊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要采取冷漠說教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應該與他們相互就留與溝通,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四是采取多種有效途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總書記非常重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要對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教育。”
2.重視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隱性課程”的作用。“隱性課程”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學生社團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被稱為“第二課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社團活動的教育作用,將社團活動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規劃中,在舉行的社團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還要豐富社會實踐教育,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實踐經驗。一是廣泛開展社會調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據形勢為大學生擬定一些調研課題。二是組織社區服務。大學生們通過服務,能夠加深對這種責任關系或道德關系的理解和體驗,通過服務的實際效果,能夠豐富思想情感,通過社會的認可和肯定,能夠強化集體主義意識和奉獻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組織學生為社區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3.充分了解大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由老師切合實際開展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輔導員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從身份上來說,學生輔導員是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實踐者;從經歷來說,學生輔導員與大學生有著極為相似的學習經歷和校園環境,彼此之間可以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徑的創新也離不開學生輔導員的調研,改進和創新適合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從而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因此,由學生輔導員深入了解大學生情況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途徑之一。
4.積極探索網絡教育法。指出:“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一是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關鍵是要豐富網站內容、欄目,努力增強網站的吸引力;二是利用電子郵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既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傳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又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開展調研、心理咨詢和各種競賽活動,還可以對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的大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三是研制和推廣思想政治教育軟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比較關心的熱點和時事,組織有關專家開發一批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軟件。
5.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人的思想道德培養既有顯性約束力,又有隱形感染力。國外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因此,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營造優良的校園環境。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優化風氣、完善制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教育和管理兩者結合起來,將思想引導和行為規范結合起來。要加強校園精神的創立和加強,它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文化積淀,是校園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校園文化的靈魂,這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又一途徑。
總之,高校大學生的觀念變遷及個體差異性和國際形勢、國內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等都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用的發揮,我們只有在創新中堅持正確的原則,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應有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正常發揮。
參考文獻
[1]吳寶權.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4)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變革。新媒體技術的開放性、隱蔽性和互動性等特點既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也正是這些特點增加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使得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1.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面臨挑戰。隨著人們溝通交流方式的轉變,以及主體間性哲學概念的興起,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興領域。著名學者張耀燦將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為:“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主體——主體和主體——客體這兩種關系的統一,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所謂的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1]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間性愈發凸顯。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變,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
2.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背景面臨變化。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都處于“無屏障”狀態,其中信息的匿名性和相關法制建設不完善,更是導致新媒體時代信息的無序發展,人們從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具有隨意性和難以控制性,很多不良信息給傳統觀念和道德思想帶來了嚴重挑戰,甚至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不良影響。這一現狀不利于人們尤其是正處在塑造期的青年大學生們堅定立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地挑戰。
3.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面臨改革。打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利用新媒體與受教育者進行平等自由的溝通交流,從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堅持與時俱進,熟悉新興媒體,更新現有觀念,改革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思路,提高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是迎接新媒體時代挑戰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措施
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內容,方法和理念等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面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要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獨特優勢,開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將上述挑戰轉化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機遇、新契機。為此,我們應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工作的創新性。新媒體的出現是科技不斷進步的產物。不同于強調“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傳遞出去”的傳統媒體,新媒體則更加注重于“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的交流與互動”。[2]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理解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現代傳播學相關原理,依托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起來,探索新舊結合、虛實統一的工作新思路,從而使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3]
2.促進工作的專業性。新媒體時代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復數的主體,要真正實現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必須不斷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素質,適應時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實現與新媒體時展變化相適應,需要選拔出一批新媒體開發應用傳播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人才儲備,從而打造出一支既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又能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的核心隊伍,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勢下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4]
3.加強工作的導向性。新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把新媒體的教育功能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來,將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陣地、學習陣地和生活娛樂陣地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切入點,不斷創新,積極整合新媒體的優勢資源,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用先進的主流文化占領網絡陣地,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輿論氛圍,傳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宣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新媒體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從而加強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建設。
4.提高工作的實效性。新媒體時代,信息的無序發展和不良信息的泛濫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系列的嚴峻挑戰。為此,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管理,提高對新興媒介的信息監控,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媒介素質,利用新媒體這個平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通過與受教育者在新興媒介上的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受教育者存在的思想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切實的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監管機制,實現新媒體信息監控的實效性。
四、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研究在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挑戰,探索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在實踐與總結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的向前發展,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奮發圖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6].
[7]/BookSerialise/BookShow.aspx?BookID=738&ArticleID=12863.
其次,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還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作者向讀者展現了前提性理論以及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理念。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前提性理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社會發展理論以及人類共同體理論,這三個理論揭示了新媒體環境下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發展、引導問題,從而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方法、途徑的探索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也是實現教學方法與途徑建立的前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包括:注重系統灌輸與個體差異的有機統一、促進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協調、強化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把握教材體系與新媒體體系的對接融合等理念。其中,作者尤其重視“促進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協調”理念,因為新媒體技術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的價值觀念受到的沖擊最大,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最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他們越來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作者認為,大學生在心理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欠缺,社會價值的實現受到很大的阻礙,因此,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協調好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用個人價值標準與社會價值標準共同約束大學生行為。在建立一定理論基礎之后,作者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新媒體教學的優勢,提出了新媒體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思路,并且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創設“嚴肅游戲”,借鑒“慕課”的教育模式理念等等。
一、引言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不僅關乎大學生日后的發展,還關系到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有序發展,甚至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應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更應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格塑造的意義
人要想立足于社會,以健全的人格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給予正確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因此,可以說,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為大學生的人格培養提供方向與標準,同時也能夠為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提供方法與路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為人格培養提供方向與標準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受教育者施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影響,改變其個人觀點、認識、信念、態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內容,武裝其頭腦,提高其情商,塑造其健全人格。在大學生的人格塑造與培養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供十分明確的方向,并能夠提供一定的標準: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等各個要素協調發展,平衡發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規定的培養方向,也是衡量健全人格的最主要的標準。
(二)為人格培養提供方法和路徑
人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需要有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路徑。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為學生健全人格培養提供了這個方法和路徑。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或輔導員會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大學生,為大學生樹立德育榜樣,促進大學生人格的有序發展。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正是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之一。當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方式與方法都將為培養人格提供良好的途徑,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的人格塑造意義非凡。
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來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需要因材施教,具有針對性;更新理念,具有創造性;分解目標,實施階段性。
(一)因材施教,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受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個性特點不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與德育素養也各有不同,人格發展勢必不同。如果針對所有的大學生都采用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便無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最大化。為此,高校輔導員應該因材施教,發現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有的90后大學生性格叛逆,桀驁不馴,如果我們采用說教的方式,不但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為此,可以采用迂回戰術,先肯定他們,認可他們,與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之后再將他們個性中需要改進的地方指出來,使他們心悅誠服。
(二)更新理念,創造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世紀是個性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創新性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改變。為此,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創造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可以通過很多的途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舉辦藝術節,培養學生藝術感悟能力與欣賞能力;可以開展愛國詩歌朗誦會,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可以開展節日征文,對學生進行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通過新媒體來增進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輔導員只要能夠更新理念,便可以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無時無刻,可以精彩紛呈。在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完善了人格,發展了綜合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分解目標,階段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學生人格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將這個巨大的目標加以分解,分階段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夠一步步實現最終的目標,從而真正健全學生的人格。比如,可以按照大學四年來劃分階段,每一學年為一階段,制定學年目標;也可以在每一學年內劃分小目標,以便于實現小目標。以大一階段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可以定為最基礎的愛國目標,即通過各種愛國主義的活動與教育形式來使學生對于祖國升騰起更大的熱愛之情,每個月都可以組織愛國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將愛國由口頭升華到內心,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激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可以說這是人格健全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低的要求。如此一學年下來,愛國主義情感這一宏偉的目標也能夠細化、落實。
四、結語
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因此,希望本文的論述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參考與借鑒。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高校層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及時發現學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與時俱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其綜合素質,塑造其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學校及家長對心理教育有了更多關注,同時社會輿論也對心理健康更為重視,在此背景下,不少的高校已把心理教育作為專門的課題加以研究。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心理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個性發展,因此,需要重視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心理教育內容。
1、心理教育能為更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在教育領域,普遍將心理修養當做進行諸如體力、審美、道德等其他修養的基礎,通過進行心理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群體形成較好的心理素質,保持心理健康的良好狀態,從而為更加有效地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基礎。首先,心理教育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心理背景的鋪墊,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意識,從而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做到對自己,對他人的正確認識,按照道德規范恰當表露情緒。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學生,處理不好社會關系,個人產生心理障礙,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接受也就無從談起了。其次,通過心理教育,學生能夠在自我認知和自我調整方面有所進步,在面對挫折時能及時應對,在表現自己時做到恰當又妥善,并能認清生活中產生的裂痕,及時予以彌補。學生具備了這些心理自我調整能力,也就構筑了較為健全的人格結構,再經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導,大學生能夠做到在較高層次上確定自身目標,并在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政治方向的指引下,完成目標,為社會貢獻出自身的價值。
2、心理教育有效充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目的就是塑造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大學生在政治、思想、行為及品德方面更加符合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和規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貫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加以特別重視,并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也應該看到,高素質的大學生既要在思想、政治及品德上保持優秀,也應保持心理的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對學生群體進行心理教育,就是基于大學生素質全面化的需求。通過心理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群體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更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自身潛能,引導高校學生對自己,他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正確認知,勇于面對生活挫折,培養生活中的道德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看,高校思想政治心理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補充,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其更加貼合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加利于學生人格全面性的培養。
3、心理教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途徑
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方法,心理教育能夠開辟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途徑主要是采用說服、評價等方式,通過樹立榜樣典型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培養學生思想素質。這些教育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方法的使用上,過于強調外在因素的強化,在某些時候,容易使人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不難發現,真正困擾學生的問題是認知及心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和道德問題,因此,新時期下需要走出傳統的教育范式,采用更加符合大學生心理特征的新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心理教育就是有效途徑之一。可以綜合運用心理暗示法、心理疏導法及心理咨詢法等方法,開發學生心理意識,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讓學生自己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困擾自己的心理障礙問題,適當運用心理輔導,使大學生產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自覺接受消化。通過心理教育的這些新方法,有效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成效性更顯著。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科學,側重研究人在思想方面形成、變化及發展的一般規律。人的思想觀念在發展變化時又與心理保持同步,因此,我們要正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做到從心理現象出發,對人的思想觀念及行為規律加以研春歲月究,從而找出心理變化和發展的規律。心理作為思想的先導,是思想問題產生的根源,具體到高校大學生群體,也是如此。因此,心理教育根據高校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能夠有效將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具體化、個別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在具體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從以下方面融入心理教育。
1、教學內容注重加大心理教育比例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如“兩課”教學實踐中,要加大心理教育的比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取決于受教育者具備的內化程度,而心理結構又是產生內化的主觀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涉及到心理結構的構建,只能通過心理教育發揮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的基礎上,根據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聯系學生群體的心理實際情況,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心理上的發展規律加以掌握,通過針對性地講授,使學生經過認知、感受、體會、理解等過程,完成人格的搭建,形成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教學中,加大心理教育比重的重要措施就是增設心理教育方面的課程,通過心理課程的系統化學習,使高校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形成良好品質。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割裂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要在課程之間互相穿插,加深彼此聯系。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結合的網絡體系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開辟了新渠道,應大力運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時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廣泛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及時更加心理教育的相關內容,建立一體化的網絡體系。心理問題涉及到一定的隱私,因此,學生通常不情愿對外公開自身的心理問題,信息網絡又有著虛擬,隱蔽的屬性,方便學生吐露內心的思想,能夠容納學生釋放的各種情緒。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及時準確對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態,思想狀況予以了解,通過相應的分析,找出問題,便于及時進行溝通解決。同時,這種網絡化的教育方式,更加凸顯了教育的公平觀念,能夠被廣發學生接受,從側面上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業隊伍的建設,完善心理咨詢和輔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性較強,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它要求教師要對心理學的原理,方法等系統掌握,另一方面,它對教師本身的素質,如知識結構、責任意識、人生閱歷、道德品質等都有著嚴格要求。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對心理學科的知識比較缺乏,造成心理教育工作的水平較低,也影響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因此,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吸收一部分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要對大多數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開展相關培訓,使其掌握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契合大學生群體的身心規律。此外,還應成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隊伍,及時預控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效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一、引言
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此,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目的、地位與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與原則、觀念與內容有了諸多的創新,突出地表現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一)思想解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改革的全面推進隨著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發展呈現出綜合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環境和對象特點,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下,社會思想呈現出獨立性、趨利性、多樣性、非理性等新特點。[1]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各種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渠道更多、程度更深。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結合社會改革的實際,推動和保證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又要在改革中破除舊思想、舊觀念,確立新思想、新觀念,實現社會思想觀念的正確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開放型的系統工程,只有采用新的手段、運用新的方法,才能達到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加速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加快了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并走進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人才素質和人的全面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理應對人才資源開發、對個體素質的優化及需求予以積極的回應。[2]因此,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較以前更為繁重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還是在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方面。
(三)和諧社會的建設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的實現的需要
伴隨著黨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的建立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如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黨的戰略目標服務,便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們在繼承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時,需要不斷充實新經驗新內容,并創造性地運用一些適合當今時展要求的新方法,才能適應時展的新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途徑
(一) 轉變教育者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
思維方式作為人們思維活動工具,是人們在抽象思維活動中所運用的工具,也是人們在認識和把握對象的思維工具。只有采取正確的現代思維方式,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質,提高認識科學性。轉變教育者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方可認識到落后的思維方式有礙于教育者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方可恰當地選和運用教育內容,方可正確地認識教育對象,方可從單向型的思維方式向多向型的思維方式轉變,由被動式思維向主動式思維方式轉變,教育者應具有系統性思維、立體型思維和超前性思維。
(二) 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吸其精華棄其糟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應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精華部分,深化原有被證明是科學的傳統方法, 包括深化外來優秀的文明成果。“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主要是教育的方針、原則方法和一般方法,是以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來的, 并經過長期教育實踐的檢驗, 證明它是科學的,我們應該在實踐中對它進行吸收和深化”[3]。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階級性,但也不乏通用的理論精華,像杜威社會性學校生活教育法、柯爾伯格“道德兩難問題”討論法、拉思斯的價值澄清法等都具有借鑒作用。“實踐證明,固守舊有的傳統,一概排斥外來的文明成果,即使是最優秀的民族文化也難以得到弘揚。吸收來的來文化若不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即使是先進的思想也難以為本國人民接受”[4]。
(三) 充分利用高科技教育平臺和教育方法技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學化、現代化、最優化發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網絡政工’, 積極創建教育互聯網平臺, 營造紅色網絡文化氛圍, 以‘灌輸、引導、監控’為主要方式, 占領網絡思想意識陣地, 積極探索校園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實現途徑,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應重視心理教育,“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工作節奏得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大, 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越發軟弱, 這些心理異常現象出現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阻力。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 這種影響會不斷加大。如何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 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是思政治教育面臨的又一重大課題”[6]。心理咨詢方法作為高科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僅需要精密先進的儀器設備,更需要具有專業技術的思政人才。教育觀念實現由“堵”到“疏”轉變,教師要實現由“我講你聽”向“雙向溝通”轉變,教育內容由“空洞無物”向“具體實在”轉變,對教育對象上因人施教,教育形式單調呆板向生動活潑轉變,在教育效果上實現由單一渠道向綜合作用轉變[7]。
參考文獻:
[1 ] 王秀閣.新世紀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
[2] 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張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綜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4月
[4] 宇文利.試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原則和方向[ 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