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2 10:08: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法制教育的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事,從青少年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出發,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必由之路。《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教育要有助于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也就要求,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將會更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社會,從而使得他們跟得上社會的發展,以至于不被社會所淘汰!
英語學科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英語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我們不難發現教材從七年級開始,每個單元的主題就循序漸進地滲透著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法制意識的形成過程。比如:學校、家庭、社會,規則、環保、旅游等等,人人都離不開規則,社會也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夠正常運轉。中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須遵守規則,遵紀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夠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那么,在英語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拙見,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在生活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九年級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中,學生主要要掌握不同國家的風俗、禮儀、習慣、文化,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在上這個單元的時候,找了很多不同國家、地區的就餐、生活等的視頻、圖片,在課前也找學生當活模特――拍攝了不同場景的就餐、習慣等的VCR,這些資料貫穿到課堂中,學生會很快進入角色,領悟其中的道理、規則,知道了在生活中該怎么做,怎么說,對他們今后的生活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還有比如:Don’t spit in public(不要在公共場合隨便吐痰), Would you mind keeping quiet?(請您保持安靜好嗎?)Asking the ways(問路),可以讓學生熟知交通法規的知識,安全知識,其實這些話題的內容都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rules(規則)。
二、在情境中滲透法制教育
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課程中,一個單元就有一個談論的話題,都非常適合學生們表演,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經常給學生創設不同的場景,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身臨其境,體會生活,比如在八年級(上)Unit5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 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兩個外出旅游的場景,第一批學生身處環境優雅,游客講文明,守規則的場景中,第二批學生身處游客到處損壞公物,毀壞旅游景點的場景中,通過這樣身臨其境的學習法式,學生們自然就學到了很多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景點保護的相關法律》,讓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講文明,守規則的小公民。
另外教材七年級(下)Unit 6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去郵局是哪一條路)Section B在介紹了問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緊接著學習了一些交通標志,如:Turn left(左轉) /No right turn(禁止右轉) / No left turn(禁止左轉)/ Turn right (右轉)/ Go straight(直走) / No parking (禁止停車)/ No U-turn(禁止掉頭).在Section C中介紹了交通規則的罰單,如:a ticket for speeding (超速罰單)/ a ticket for drink-driving(酒后駕駛罰單) / 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 / a ticket for making a a wrong turn. 告訴學生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循的交通規則,然后對school rules(校規)展開了討論,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課保持安靜) 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 (放學后做功課)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學遲到)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東西)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增強了依律辦事的意識,讓他們為共建和諧校園以及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無論是交通規則,還是校規,作為一名中學生都應該了解并且認真遵循它們。對他們來說,樹立這些最基本的規則意識,也就是法制意識形成的基礎。
三、在游戲中滲透法制教育
二、法律知識教育多,法律意識培養弱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法律意識是法律素養的基礎。法律意識是法制教育的終極目標,一個國家民眾法律意識的高低,決定了人們對法律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違法犯罪現象的抵制和斗爭,直接影響著國家法律、法規權威性、震懾性落實的效果,也影響著社會安定、公平正義的程度。近年來,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和法制教育的實際需要,高職院校在法律意識培養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我們也看到高職院校在法制教育方面,仍舊較為重視學生法律知識的培養,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較為薄弱。主要表現為:一是課程內容繁雜、針對性差。法制課教材大多具有知識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在法制教育課程中,相關教材以普及基本法律知識為主,基礎性教材內容寬泛、龐雜,務求面面俱到,幾乎涉及了法律專業所有的基礎課程,將法制教育與法學專業教育混為一體,使學生學習起來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點和要點,對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實際指導意義較差。二是教學中將法律知識分解為各個要點,要求學生掌握熟知,然后通過一些案例分析的樣板,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方式為他們提高法律意識奠定了較好地基礎,但是也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知識的積累是意識提高的前提,但是只有會運用知識才能夠促進實際能力的提高,鞏固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三是學生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法律觀念的形成需要大學生有意識地吸收法律知識,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僅限于課本,法律觀念較為模糊,甚至對違法和犯罪之間的區別分不清,在自身權益遭受侵犯時,不能主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抑或不了解被侵權是違法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我安全和權益。
三、法制教育體系不完善
法律是社會生活不容回避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法律的保障,離不開法律這個大環境,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成為學校和學生格外關注的焦點,也成為銜接學校與社會的橋梁,在就業的標準和門檻中,并沒有法律方面的相關要求,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健全獨立的法制教育體系尚不健全,造成法制教育未能全方位滲透,不能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各個環節。主要表現為:一是課程設置單一。在高職院校法制教育中,高職院校普遍設有《法律基礎》課,課堂教育也被當作考試過關的任務來完成,完全違背了法制教育的初衷,在學校沒有給予相應的引導的狀態下,學生也滿足于做筆記、背題目,僅僅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對法律一知半解、法律意識淡薄,認為只要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法律于己無關,可以想象,此種法制教育體系下,怎能奢望培養出法律意識較強、法律素質健全的人才?二是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社會崗位的需要,結合不夠緊密,課程設置不夠嚴謹,沒有做到結合相應專業特點設計法制教育內容和方式。例如在經濟類專業的職業教育中,常常接觸到的應是合同、公司、保險等方面的法律條文,課程開設時有些高職院校開設的是經濟法課程,實際上,民商法更符合經濟專業有關要求,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以實際需要為導向,而不能隨意設置。
四、法制教育模式改進的方向及措施
1、重新認識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國依法治國進程中,提出了“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高職院校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法律以其權威性成為一種社會規范,是人人必須遵守的規范,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當今高職學生就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各種復雜的形勢為他們今后的發展造成了更多的困擾,高職院校應當高瞻遠矚,認識到法律素質對學生專業能力的促進以及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影響,切實把法制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把提高當代青年學生的法律素質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來抓,應當改變以往認為法制教育就是德育的錯誤觀念,將法制教育從德育的范疇內分離出來,建立獨立的法制教育體系,配備專業的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法律知識的平臺,使他們在高職院校就讀期間,練就過硬的專業本領、具備相當的法律素質,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既要實現育才的目標,也要實現育人的目標,真正破解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短板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2、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培養法律信仰為主
法律是公平、正義的象征,是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保障,有法律信仰才能夠做到守法遵紀,并將守法作為一個人終生的責任和義務來對待。高職院校是培養未來人才的搖籃,應及時轉變法制教育的思路,從過去的重視知識積累中脫離出來,將法律知識作為法制教育的起點,而將培養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培養法律信仰為教育目標。高職院校就讀的大多數青年學生,他們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強,同時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必須加強對他們的法制教育,使他們成為有法律信仰的新一代共和國的建設者,既要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創造社會財富,也要自覺遵守法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培養青年學生的法律信仰,首先要增強法律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基礎和主觀要求,結合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確保法律知識講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創新加強課程模式。高職院校要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敢于創新、敢于探索,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實際需要為根本,在開設一般的法制課的同時,各專業的教學要從本專業的不同特點出發,增加設置與本專業關系密切的法律專業課。如理工類院校的特點是發明創造的機會比較多,可以考慮開設涉及專利、商標等方面的法律課程,文科類的職業教育可以開設著作權方面的法律課,醫學等專業性較強的職業教育,可以開設與自身相關的一些法律課程,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力搭建好的平臺,使學生在學好過硬的專業技術的同時,具備較強的法律素質,增強就業的競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第三,應改變追求結果忽略學習過程的做法,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創設法律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教學和考核都緊緊圍繞著培養法律素質、法律信仰來開展。
3、加強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教學實踐
一是由于傳統高等職業教育對專業技能的絕對重視,在法制教育中,教師往往占絕對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主體性得不到發揮,容易造成課堂的枯燥無味、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應當在課堂教學上求新求變,務求實效,使用案例分析法,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建立法律教育基地,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通過不斷的實踐鞏固法律知識,使學生能夠自覺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身邊的問題,從而促進法律素養的提高。二是強調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職業性較強,學生實習和實際工作的機會較多,在法制教育中,應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這一特點,圍繞學生所學專業的特征以及職業預期,在開展普及型法律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法制教育層面,創新教育模式,應當開辦部分與各專業職業發展相關、高職學生普遍關心的課程,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等形式,增加學生對專業相關法律的關注,使法制教育貼近學生的需求,融入職業發展的內在需要。例如,對于物流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夠開設《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國際私法》等課程,將對學生法律知識積累、法律素養提高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對于輪船航海等專業的學生,開設《交通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勞動法》等課程,有助于他們將來就業和權益保護。只有讓高職學生切身體會到法律對他們學習、就業甚至一生的影響,他們才能夠保持對學習法律的高度熱情,進一步促進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自身實際職業能力。
2.不斷探索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效果上下功夫。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就是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培養他們的法制意識和守法習慣。要取得實效,就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開設法制教育課。將周會課改為法制教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單周進行法制教育,雙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由班主任老師任教,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講解和傳授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二是舉辦普及法律常識的講座和展覽。三是結合一些特殊教育日,比如“6·5世界環境日”“6·26國際禁毒日”“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等開展一系列專題性的法制教育活動。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法用法實踐活動。五是狠抓學校安全教育,我們建立健全了學校安全工作的各項工作制度,與學生家長簽訂了《學生安全雙向協議書》,督促家長或監護人做好學生安全管理,將每學期開校的第二周確定為“安全教育周”,集中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珍愛生命,注意安全”的簽名活動,讓學生定期重溫簽名,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3.抓好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身,相反,壞的習慣一旦養成,不僅改正困難,發展下去,還有可能成為違法的誘因。因此,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抓好《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
4.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參與學校法制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教育網絡。一是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法制教育講座,向家長普及法律常識,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優化家庭教育質量。二是高度關注對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首先對父母親外出打工的孩子,摸清底子,登記成冊。其次由班主任與打工學生父母建立電話聯系,由其父母再通過電話、書信等渠道對子女進行督促管理。今年上半年,我校五年級一學生,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其奶奶照顧生活。因奶奶年老體弱,疏于管理,導致該同學任性放縱,學習成績下滑,一段時期糾集同學喝啤酒、抽煙,還將彈簧刀帶到學校。針對實情,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其父母回家與學校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在學校和其父母的配合教育下,該同學逐漸發生了轉變,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了。三是與村組干部加強聯系與溝通,通過他們了解一些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同時請他們督促家長或監護人管理好孩子。
【Abstract】Topayattentiontominor’shealthgrowth,strengthensminor’sthoughtmoraleducation,effectivelypreventstheminorillegalcrime,especiallyappearsarduousandisimportant.Theschooliseducatestheminorthemainstrength,inpreventstheminorillegalcrimeaspecttoplaytherolewhichcannotbesubstituted,thisalsoistheschoolmoraleducationworkheavycenterheavy,preventstheminorcrimeisanitemlong-term,isarduousandthealsoimportantproject,needstheschool,theguardianandthesocialvariousaspectsoftengraspsunremittinglydiligently,forthis,theentiresocietyallshouldmobilize,investstothisvastprojectin,butdiligentlystrugglesforthenationalgreatrevival!
【Keywords】Minorcrime;Prevention;Legalsystemmoraleducation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繼環境污染、吸毒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難題,犯罪人數逐年上升,并日益呈現出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傾向,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大都文化素質低下、法制觀念淡薄。關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尤其顯得艱巨和重要。學校是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力量,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本人就學校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行道德是衡量人們行為的準則,是法律的前沿哨所,常做違反道德的事,最終必然會觸犯法律,因此,學校應努力做到既傳授學生知識,又教育學生做人,應積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增強未成年人的“先天免疫力”;另外,學校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特別關注未成年學生日常言行的細微小節,并將他們的品行習慣及時納入養成教育范疇,嚴格要求、加強引導,及時糾正其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因此這項工作是切實可行的。
2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律意識使每個未成年學生都能做到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學校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時,必須增設法制教育內容,可通過開設法制課,有效利用廣播站、櫥窗和黑板報,播放法制專題片,召開法制教育大會,聘請公檢法有關人員做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旁聽少年法庭的審理或聽取未成年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等途徑,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同齡人因不能與家人團聚而倍感壓抑時,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同齡人因犯罪給家人帶來痛苦而無限沮喪時,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同齡人因小錯不斷、不思改過,最終鑄成大錯而無比悔恨時,那些有不良行為或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學生就會自覺產生改正錯誤的念頭,從而增強未成年學生遵紀守法的決心。另外,學校應加強對學生進出三室、兩廳的法制宣傳教育,嚴禁在校學生進入營業性網吧、游戲廳和咖啡廳等娛樂場所,遠離各種可能誘導學生違法犯罪的污染源
3轉變教育方式,深化德育改革為使學生在信息社會中能夠堅守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校需轉變傳統德育觀念,拓寬德育空間,實現教育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首先,應由封閉式德育轉向開放式德育。傳統德育模式的特點是封閉性和一元性,與現代社會的開放性、多元性格格不入,因此,必須使德育教育從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轉向魚龍混雜、良莠并存的現實世界。針對學生走出校門,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無所適從或饑不擇食的現狀,德育教育要敝開大門,教會學生學會選擇和取舍,讓學生在信息海洋中經受沖擊和“洗禮”,從而增強對各種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其次,應由認知式德育轉向踐行式德育。德育源于認知但不能也不該止于認知,踐行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并且不良信息最容易從認知和踐行的脫節處打開缺口,因此,重視踐行而達到知行統一,是青少年遠離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證。再次,應由接受式德育轉向批判式德育。傳統德育常常強調青少年接受自上而下的教育,強調接受現成的觀念和經驗,卻忽視培養青少年的反省和批判意識,殊不知學會選擇信息并對其內容進行有效的反省和批判,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必備的自我保護、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也是國際教育的大趨勢。最后,應由提高式德育轉向基礎式德育。德育的基礎是道德教育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教育,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道德,如職業道德、性道德等,都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基礎道德之上。
4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德育水平教師在德育教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應以學生為本,以言傳身教為己任,切實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工作方法。首先,要體現平等性原則,切忌居高臨下。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很強,認為老師對他們應有充分的尊重;并且坦誠、平等式的交談確實是打開學生心扉、摸準其思想動態的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狀況對癥下藥,以達到預期教育目的。其次,應正確看待學生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不足是必然的,教師應該懂得寬容并適時加以教育和引導,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再次,要及時發現并真誠贊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教育對象。學生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老師及時發現并表揚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所以,我們一定要善于及時發現、經常夸獎自己的學生。最后,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應以模范之身感染和帶動學生。只有讓學生時刻生活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才能從源頭上扼止違法犯罪。
一、造成教育現狀的原因及嚴重不合教育規律的現象
首先,招生方法的單一化。中高考只是以一次考試定乾坤。造成所有的教學工作緊緊圍繞著中高考來進行。其他教育能減則減,能刪則刪。其次,教學評估簡單化。從上到下,評價一個地區、一所學校、一個老師看什么?看考試成績!再次,社會環境認可度。家長給孩子選擇學校、選擇班級的首要標準就是教學水平高、升學率高的學校和班級。
鑒于各地區招生考試的單一化、教學評估的簡單化以及社會家長的認可度諸方面的因素,無奈的學校不應試教育就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無奈的一線老師不應試教育就在學校抬不起頭,站不住腳,甚至被淘汰。因此,當前各地區的學校存在著嚴重不符合教育規律的現狀:
1.違規的在校時間。為了中高考,有的學校規定早6:30到校,晚10點才放學。
2.違規的課程安排。中高考考什么就開什么課,不考的科目就不開設。有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沒上過音、體、美等課程。
3.違規的教學安排。我們的老師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再重要也不教。例如,書寫能力、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等一概不管不問。老師每天傳授的是應試手段與技巧。根本談不上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教育。
4.違規的招生手段。許多學校為了招收好學生成立了重點班、3A班、強化班、實驗班、火箭班、小小班等,造成重點學校人滿為患,邊遠學校招生困難的現象。
我們的老師,每天充當著應試教育的“殺手”,親見學生的學習現狀。部分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個性得不到發展;部分學生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扼殺了孩子們的天賦,甚至摧殘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學生的體質和健康很不樂觀,超重和肥胖兒童越來越多,近視兒童越來越多,學生的奔跑速度、爆發力、耐力素質都在下降。
二、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1.組織有關領導、教師認真學習國務院、國家教委關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文件。充分認識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
2.全面提高學校教師的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設一支高水準的教育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基礎教育的轉軌。大力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在教師中深入持久地開展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責任教育、職業紀律和法制教育,讓廣大教師做到敬業愛崗,愛生愛校,讓愛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3.改革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完善素質教育的綜合評價體系。逐步把素質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評估辦學質量的條件之一,并把其作為評價學校質量和學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改革招生考試及招生錄取制度,完善教育的評估標準和方式,特別是改革以分數成績劃定學生好壞的簡單思維方式與做法,改革完全將升學率作為評估老師與學校的標準。
4.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小學不留家庭作業,初中生每天1小時的家庭作業。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作業布置做到“精選、精批、精講”。嚴格控制學生的在校時間。嚴格控制在校的考試次數,取消各校的周測、月考。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取消學校給老師排隊排名,更要取消給學生排名排隊這一傷害師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5.改革考試的內容。減少中考的考試科目,降低考題的難度。各學科考試內容要圍繞不僅僅是考知識掌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特別是要把考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考試的重要地位,讓中高考起到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的目的。
6.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用問題教學、發現教學、愉快教學等模式取代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生在校外學各種特長轉移到學校上來。學校逐步成立興趣小組(小發明、小創造、各種樂器、書法、繪畫、舞蹈、歌唱、演講、朗誦、主持、讀書、體育興趣小組等)。做到時間、內容、輔導、人員四落實。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7.嚴格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中小學全面實行平衡分校,平衡分班制度,取消重點學校、重點班等,充分體現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尊重師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老師和學生。
會計人員經常會陷入道德兩難的困境,因為他們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服從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具有雙重身份。由此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案件也屢見不鮮。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課程中就包括職業道德教育。但是,道德水準的提高、價值觀念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這種邊工作邊教育的方式屬于治標不治本,效果并不顯著。要從根本上做到“操守為重”,應該從培養會計人才的高校教育入手。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實踐者們就呼吁增加道德指導,尤其是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Cohen和Pant(1989)指出,雖然還沒有達到實踐者的期望,但是針對會計師所作的道德指導已經增加了很多。許多組織建議將道德教育加入到會計課程中,如美國會計學會的會計教育未來結構、內容和范圍委員會(1986)、國家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1987),以及美國商業學院聯合會(1988)。上述研究的結果還不足以論證會計師或會計專業的學生顯示出的道德發展水平是否受到了道德介入的影響。Jeffery(1993)對比了同一所大學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道德發展水平,得出的結論是:低年級的會計學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更高的道德推理得分;高年級的會計學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更高的推理評分。Armstrong(1993)測試了獨立的、給高年級會計學學生在選修課程中開設“倫理與職業作風”課程的效果表明,參加“倫理與職業作風”課程的學生在倫理發展水平上有顯著的提高。Borkowski和Ugras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倫理狀況進行的調研表明,本科生在遇到倫理難題時更加公平一些,而研究生相對來說更加功利一些。Langenderfer和Rockness(1989)對道德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認為大多會計課堂上的道德教學均遵循“教授法規”的方法,即對會計道德的教育重點放在學習法規條文、遵守法規上,而不是優先的道德問題和道德行為上。結果是學生可能開始把職業法規看成是所有道德智慧的來源,很可能對這些道德法規本身的含義以及這些道德法規所沒有包括的其他道德l青景不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這種依賴于道德規范來決定什么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行為,將對道德判斷的責任從個人轉移到了法規上。然而,現行的法規可能不會引起更強的道德意識和更濃厚的道德氛圍。“教授法規”的教學方法似乎制約著對學生思考能力、解決道德沖突以及處理會計職業中的不確定性能力的培養。
我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曾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他把“誠信”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要做好會計工作,就必須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項懷誠的研究認為,目前我國會計學歷教育中沒有把職業道德作為單獨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學科體系,會計學科設置比較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教育。葉陳剛對會計道德教育進行了較深入地研究,其研究表明,我國教育體制中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德育課程實際上并不存在,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和發展僅僅以政治課作為代表,大部分學生并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我國絕大部分高校沒有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會計專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與經濟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制,缺乏綜合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穿插相關案例。
縱觀國內外有關會計道德教育的研究發現,以上研究只注重課程設置、開設會計道德課程的時間、教學方法和誠信教育。雖然對會計道德的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缺乏對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具體內容的系統研究。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設計
會計是一種技術性與政策性很強的職業,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關系到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物質利益分配。每一位會計人員所提供的經濟信息都是社會進行資源配置的基本依據。作為國家、集體利益監督員的會計人員,既要深刻認識本職工作的職業價值和社會地位,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為此,高校應調整會計學專業現行課程設置計劃,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德育教育。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既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培養,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會計法紀教育等納入教學計劃。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提高會計人員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觀念,使在校學生通過會計職業道德學習,切實了解會計職業道德對社會經濟秩序的影響,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高校應將會計學專業教育與道德問題聯系起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應當包括以下幾點:
(一)職業品德教育 在企事業單位中,會計工作雖然重要,需要經常接觸金錢等財產物資,但具體工作卻十分平凡、瑣碎。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并具有好的思想品德。具體地說,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會計工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會計工作的艱巨性,熱愛會計事業,把個人的理想同會計職業發展結合起來。會計教育作為整個經濟管理專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素質教育為主導,職業道德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并具有好的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原則性、堅韌性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在高校會計學專業就讀的學生絕大部分是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在校學習期間是他們的會計職業情感、道德觀念、是非判斷標準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為保證進入到會計隊伍的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學課程設置計劃中應增加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從會計職業道德認識教育開始,逐步深入到會計職業道德情感教育、意志和信念教育。
一是會計職業道德認識教育。會計作為一種職業在經濟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增強對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的道德價值認識,是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首要內容。為增強認識,應該在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就專門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范疇》課程。該課
程講授的內容應當包括該職業的社會價值、職業道德規范、職業理想、職業品質等內容。通過系統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公與私、個人與集體、奉獻與索取之間的關系,提倡先公后私、重貢獻輕索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自己選擇行為和合理判斷的能力,堅定會計職業道德信念,增強履行職責和道德義務的自覺性。實踐表明,沒有一定的會計職業道德認識,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對職業道德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形成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只有深刻認識會計職業的社會價值,才能認真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
二是會計職業道德情感教育。對會計職業道德問題有了認識,不一定能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決策,因為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職業道德情感。通過了解該職業的社會價值、學習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學生對此只是有了理論上的認識,還沒有將其運用于實踐。而會計職業道德情感是在處理職業活動中的各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時所產生的情緒和體驗,表現為職業自豪感、責任感等,對道德行為有極大的調節作用。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入學的第二個學期應當開設《會計職業道德模擬試驗》課程。該課程的內容包括會計相關業務的處理及會計職業道德判斷,目的是讓學生在虛擬的會計工作中實踐《會計職業道德范疇》課程內容,認識道德問題,在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與否的假設下,分別作出職業道德判斷。分析兩種判斷結果可能產生的不同后果,以此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責任。
三是會計職業道德意志教育。道德意志是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克服一切障礙的堅強力量,它能夠使一個人在道德行為中一貫堅持原則,自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會計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喪失原則。只有具有頑強意志的會計人員,才能抵制各種誘惑和外界壓力。因此,對學生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意志教育必須結合實踐鍛煉,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為磨練意志,應該在入學后的第三、四兩個學期開設《會計假賬的道德透視》課程。該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義利共生原理、道德契約、會計敗德行為分析等。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通過設置若干會計假賬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剖析,探尋造假者和違法犯罪分子蛻化變質的人生軌跡;同時,在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也讓學生體會會計職業道德意志對道德行為的重要性。
(二)法制教育 法制是道德規范中帶有強制性的部分或最基本的部分。法制教育是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培養學生學習和執行有關法規政策的自覺性。由于會計工作涉及面廣,法制教育的范圍應盡可能廣泛。具體地說,在大學會計教育中,必須盡快開設有關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公司法、證券法、經濟合同法等經濟法規課程,將相關法規知識滲透到有關會計課程中,把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納入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就業前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會計職業道德。
(三)專業教育會計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職業,會計職業技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完成專業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完成專業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經驗。精通專業知識與技能是會計職業道德得以存在的前提。對會計一知半解的人,根本不能勝任會計工作,至于是否遵循職業道德就意義不大了。因此,對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教育絕不能放松。雖然專業課程的開設目前已經比較齊全,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專業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會計理論的基礎上提升專業技能,為日后的道德行為打下堅實基礎。
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方法設計
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會計人員的道德品質和專業勝任能力。要培養一支品質高尚、具有社會責任感、精通會計業務、通曉會計法規的會計隊伍,不僅要在課堂上講授上述設計的課程內容,而且還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包括以引入案例為主的案例教學法,旁聽案件審判過程的現場感受法,以學習理論為主的系統講授法,跟蹤指導,模擬實驗教學法等。
(一)案例教學法 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案例教育,借助案例既能夠使學生對道德問題較為敏感,又能夠增強對道德的感性認識。通過案例教學,啟發學生從復雜的市場經濟中吸納開放意識,使用義利共生原理和道德思維方法識別案例中的道德問題,教會學生運用學過的《會計職業道德范疇》和相關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引導學生從違法者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處查找違背職業道德的原因,借以分析和鞏固會計法律法規制度。結合學生作出的道德決策,讓他們總結遵循職業道德的重要和違背職業道德的危害,并形成一個書面的分析報告。案例的選擇應以剖析反面典型與宣傳正面典型并重,剖析反面典型可以達到直觀、形象、具體的警示教育目的;運用正面典型進行示范教育,可以弘揚正氣,更加堅定自身的道德意志,增強未來會計人員固守職業道德的信心和決心。案例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老師出案例,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另一種是學生自己搜集案例,自由組合成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方式均能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崇高職業品質的培養,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和研討會計工作中發生道德沖突時的解決途徑和方法,使學生明確應當如何在不違背會計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前提下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為其進入會計行業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
(二)現場感受法 現場感受的教學方法是把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和道德標準具體化、人格化,對學生極具感染力。通過組織學生親自旁聽法庭對違背職業道德案件的審判或先進的事跡報告(邀請一些具有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善于從日常小事做起的先進模范人物作報告),讓學生自己感受道德決策的歷程。學生在校體會不到整天與錢物打交道的會計工作的實質,如果采用現場感受的教學方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不僅可以聆聽違規者的敗德經過或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而且還能夠強化學生的法制教育,堅定遵守職業道德的決心,使那些有錯誤觀點和模糊認識的學生直觀認識到“操守為重,不做假賬”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徹底摒棄僥幸心理,切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正確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
(三)系統講授法 從道德理論到專業知識的系統講授,使學生對職業道德有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系統學習和吸收。系統講授道德理論和專業知識是職業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講授理論知識,使學生對職業道德行為的發生過程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通曉會計職業道德的相關法律和法規,熟練掌握會計業務流程,為其做出的道德行為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如何上好德育課,在德育課滲透德育思想,使德育課堂更靈活多樣就成為德育教師常常在一起探討的問題。那么,如何在德育課中滲透德育呢?作為德育課教師,首先應認真分析、正確面對中職學生上述的思想狀況及心理特點,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在德育課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1.打破傳統課程,實施模塊教學
針對中職學生的現狀,我們在強調職業性的同時,更要注重教育性,結合實際,將心理健康、道德、禮儀、語文、法律、就業指導幾方面的內容融為一體,分四個學期有針對性的向學生講授德育知識。第一學期以心理健康為主線,讓學生從思想上得到提高,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幫助學生恢復自信,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用積極期盼的情感和態度感染學生,使他們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信心,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的文明青年;第二學期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跡來感染學生,講一些光榮傳統、勤儉節約的事例,讓他們從中懂得道理,用豐厚實際的素材來吸引學生,要讓學生始終感受到時代在變化,關心社會和關注祖國的發展,讓學生從身邊的事例感受到道德觀念的重要性;第三學期以禮儀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言談舉止來規范自己,說文明話,做文明人,從一言一行來約束自己,改掉不好的習慣,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為走向社會做好準備;第四學期以就業指導為主線,由于市場經濟日益發展,人才激烈,就業形勢日趨激烈,當代中職生面臨的問題很多。針對“如何推銷自己”“怎樣戰勝挫折”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優勢和弱勢,灌輸讓學生“先立足,后發展”的思想,正確把握擇業觀,教會學生對面應聘應掌握的技能。
通過模塊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一個學期一個學期的貫穿下來,有針對性的把德育教學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學生的中職生活當中,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法
首先要把學生擺在教學主體地位。在傳統的德育教學中,常常是一支粉筆一張嘴,老師“一言堂”的教學形式較多,導致學生不愿意聽,不想聽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不適合中職學生的課堂,應注入活動式、討論式、舉例式、模擬式的形式,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方式把學生擺到主體地位,充分調到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參與意識。
其次要找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結合點。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產生于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比如我讓學生觀看湖南衛視《變形記》的視頻,從真實的例子來鞭策自己,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只有抓住這些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三要豐富德育課堂教學模式。把企業對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要求引入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再派出代表進行闡述,這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
3.突出實踐,注重日常養成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如何讓德育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我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實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把學生個人的學習行為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以此產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每個學期的第一周、每個單元授課前,向學生介紹將要學習課程的目的、任務,闡明學習本學科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意義。比如,向學生介紹法律知識的作用,可以知法、懂法,學會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內容,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2.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根據每一節課內容的不同,提出可以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一道思考題,也可能是大屏幕播放的一段視頻,還有可能是課前預先編排的一段情景劇。在學生思考、觀看、欣賞的過程中,把課堂進一步引向深入。
3.定期開展本學科的第二課堂活動、演講比賽、參觀學習等活動,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明確學習目的,促進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1.自主閱讀教材。通過對教材的閱讀,啟發學生的思維。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基本的媒介之一。通過對教材的感知,學生會對教材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學科知識。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有差異的。學生在開始閱讀教材時,往往會碰到很多困難,如,脈絡不清、抓不住層次、找不出新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時要將分散無序、難易不一的教材內容,轉變成一個個探索性的問題。促使學生認真看書,學會學習,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例如,我在講《幾種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一框時,就預備了六個思考題供學生在閱讀時思考。
(1)什么是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它們和公有制的關系如何?
(2)為什么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它有哪些消極功能?
(3)黨和政府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采用了什么方針?
(4)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否會改變我國經濟制度的性質?為什么?
(5)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主張“私有化”矛盾嗎?為什么?
(6)什么是所有制結構?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什么?
學生根據老師歸納的問題開始閱讀,邊讀邊勾畫,我隨時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各種疑問,前后座的學生展開討論,根據新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做不但使學生掌握了閱讀學習的方法,主動地得到了新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2.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職學生的年齡段處于抽象思維和理性思維發展與形成時期,在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歸類的學習方法如比較法、評價法、分析法、歸納法等。
3.要讓學生全體參加、主動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教師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全程參與、主動參與。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設置了學習小組,小組內部進行合作學習。小組之間開展一些競賽,比如,搶答問題等。這些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保持課堂內容對學生的吸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可能遇到超越學生思維水平和知識能力范疇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解答或指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知識的重難點進行精講分析,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把握規律性的知識,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在講《崇尚程序正義,依法維護權益》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討論米蘭達規則,而有些學生習慣從感性思維的角度去分析判斷問題,所以,對程序的正義與維護司法公正之間的關系理解得不到位。于是我給學生舉了幾個法律案例,使學生認識了程序正義的重要性。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傳授知識和提高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不但使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加強了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習慣。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突破口,又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要想使我們的學生適應迅猛發展的社會,就必須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參考文獻:
[1]陳艷紅.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集[C].2010.
中D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6-0060-02
一、“互聯網+”的相關概念
早在2012年11月的第五屆移動博覽會開幕大會上“互聯網+”這一理念就被提出,在十以后,“互聯網+”這一理念逐漸融入到社會各行業中,在2015年兩會期間一些業界代表及學者對“互聯網+”進行了更深一層的定義。“互聯網+”是指在信息時代下,充分將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融入到各行業中去,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互聯網+”主要具有開放生態的聯系、關系結構的重塑以及人性的尊重三個主要特點。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將一切符合條件的、有差異的、獨立的個體連接起來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讓每個個體均實現價值。“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原有的文化結構,在網絡平臺下可以重新分配和組合權力、議事規則以及話語權,體現出了對人性的重視、尊重和敬畏。
二、“互聯網+”時代下“95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1.對網絡有一定依賴性。“95后”這一代大學生是在網絡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從小開始接觸網絡,與網絡發展有著一定相似之處,從某種角度出發,網絡已經成為這一代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95后”大學生不僅能夠利用互聯網拓展他們的人際交往圈子,而且已經在這個大環境下樹立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再加上移動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使得他們對網絡有著極強的依賴性。
2.認知及思維能力強。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得到一定提升,“95后”大學生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獲得了以前的大學生前所未有的益處,借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幫助具備了全球化視野,不僅能夠學習到我國傳統文化思想,而且還能夠接觸到西方文化思想,豐富了其知識面,使其認知及思維能力更加活躍。
3.各類心理問題不斷凸顯。雖然在“互聯網+”環境下能夠拓寬“95后”大學生的視野,提升其認知和思維能力,但是“95后”大學生有著和我國經濟發展相同的發展軌跡,他們可以被視為是我國不斷強大和富強的受益者,同時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很多家長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給予其最大限度的幫助,這樣一來如果在物質基礎完善的環境下學生過于關注虛擬社會,沉迷于網絡,那么各類心理問題將會不斷涌現出來。如果學生難以正視所處實際環境,較好地應對困難,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就業創業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下對“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1.“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到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下“95后”大學生受到網絡發展所帶來的多元思想的影響和沖擊,而這一階段也是“95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95后”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本身自我辨識能力方面并不成熟,如果在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思想扭曲的情況。舉個例子,在網絡時代下西方一些國家過于崇尚拜金主義思想,一些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獲取了相關信息,由于缺乏正確的疏導使其難以對自己的思想和價值進行理性的認知,價值觀出現一定偏差,這樣有可能對其今后社會交往、就業創業造成一定阻礙。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缺乏主導性。以往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重要位置,其不僅扮演著學生學習指導者的角色,而且更是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具有一定主導性和權威性特點。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寬,“95后”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的主導性和權威性難免被削弱,教學難度增大。同時,由于“95后”大學生辨識能力還不成熟,難以分清到底是老師說的對,還是網絡上的對,著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考驗。
3.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內容與學生追求個性的趨勢相悖。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95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個性,過于強調自我,追求自我個性發展,一些學生對于高校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內容并不認可,其認為現有的思想正式教育模式和內容已經與自身想要得到的脫軌,無法體現出自我,對教學持有懷疑態度,更甚者則滋生了抵觸心理。對此,高校必須充分結合學生個性調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內容,進而起到正確引導學生的作用。
四、“互聯網+”時代下“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策略
1.加大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工作開展狀況的關注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順利開展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構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高校學生政治教育工作網絡是指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信系統以及傳輸系統建立在計算機基礎之上的網絡。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在網絡上發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時,要想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將其他大眾媒體,如報刊、廣播、電視、圖書、錄音錄像和戶外宣傳信息移置到網絡上,全面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大眾傳媒的結合與互補,進而間接達到宣傳和指導的目的;其次,高校可以利用這一平臺趣味性、形象性以及直觀性的特點開設網絡課堂,不僅高校教師可以進行授課,而且還可以邀請一些專家講授思想政治知識,使一人授課,全體大學生都能夠接受教育成為可能、
2.不斷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數據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正式教育網絡數據庫的建設也不容忽視。對此,高校應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完善思想網絡數據庫,安排專人對學生基本信息進行整合,建立起電子檔案,使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就能夠對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數據庫的信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定期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綜合測評信息輸入在內,使信息具有動態性,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對接,從而更好服務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
3.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在“互聯網+”大環境下要想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的努力,其素質的高低與工作開展情況息息相關。對此,高校應當重視思想正式教學工作者整體素質的提高。
4.加大對學生網絡倫理、網絡法制教育力度。對學生網絡倫理、網絡法制教育是“互聯網+”大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對此,高校應當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小組討論等多樣化方式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網絡倫理、網絡法制觀念,教會其分辨對錯,提高其自覺性。
5.完善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管理體系。提高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自覺性屬于軟性管理,但是單靠軟性管理并不一定能夠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還需要采取硬性管理對其進行鞭策。對此,高校應當積極完善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學生網絡行為規范準則以及監督機制,一旦在網絡平臺上發現違規行為要對問題學生要給予一定懲罰,不僅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而且還要與其學分相掛鉤,對于拒不改正的學生要扣除相應學分,做到“防微杜漸”,在校園中營造一個健康的、是非明確的、祛惡扶正的網絡環境,為“互聯網+”環境下對“95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提供一定保證。
結束語
現階段,很多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都在積極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對“95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能夠更好地被大學生所接受。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校還需不斷努力,積極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正確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034-02
一、引言
《計算機專業英語》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計算機技術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它是計算機應用學科的重要工具課。我們日常接觸到的計算機教材、參考書、說明書,人機交互式的鍵盤鍵名,屏幕上的窗口菜單、對話框,瀏覽器上的各種網頁,各種編程語言中的語句和語法錯誤提示,無不涉及到英語的使用。《計算機專業英語》是學生進一步提高專業英語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的有效途徑。能否學好計算機專業英語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到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生涯,因此,探討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顯得尤其重要。
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差,對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不感興趣
高職高專的學生,很多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惡學習。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多數為男生,其中不乏由于英語嚴重偏科,未能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連公共英語課程都不愿學,對專業性強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更提不起興趣了。
2、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夠
承擔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一般是英語教師或者是有一定英語水平的計算機教師,兩者的知識都不夠全面。英語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英語授課能力,但由于他們不熟悉、不理解計算機方面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流暢地講解和翻譯一些專業性強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但是,如果選用計算機專業的教師,這些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確實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傳授與引導,但是其英語水平卻未必能勝任英語教學的需求。
3、教材選用不當
有些教材內容過時,沒有及時更新。計算機新技術的生命周期較短,像軟件一般一年半就需要更新,而硬件則平均每隔三個月就要提升一檔。加之教材從編寫到印刷到發行的時間,教材中未能及時更新計算機領域中新名詞和新術語。有些教材的內容更是滯后,像現在的軟盤幾乎已經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攜帶使用更為便攜的U盤,但在有些教材中卻還出現類似floppy disks are popular(軟盤是受歡迎的)的語句。有些教材的內容大多來自國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有全文選用的,有節選部分章節或者段落的,雖然有些教材封面上標注著“高職高專計算機系列教材”,但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難度還是偏高。
4、教學手段落后
相比其他專業課程,計算機專業英語不是核心專業課程,由于有些院校教學條件受限,未能排進多媒體教室授課。許多教師仍采用傳統的黑板授課方式,教師對著教材講詞匯、翻譯課文,忽略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學習產生倦怠性,覺得這種授課模式枯燥無味。
5、學生對該課程不夠重視
網上的翻譯工具比比皆是,新軟件暢銷后,相應的漢化版軟件也能及時地推出市場。很多學生在平時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未留心注意相關的專業英語詞匯,例如,在程序語句、命令字、保留字以及網絡中廣泛使用的專業術語,未能意識到該課程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習過程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因此,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引入專業背景知識。在學生正式接觸計算機專業英語之前,先給學生介紹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專業英語的特點、專業詞匯的構詞法分析,專業資料的閱讀與翻譯及常用語法介紹等內容,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在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介紹,我們主要選擇計算機硬件知識部分(包括硬件基礎知識、處理器、存儲器、輸入/ 輸出設備)、計算機軟件知識部分(包括操作系統、數據結構、C 與C++ 編程語言及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安全、Internet應用、遠程教育和電子商務)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知識(包括軟件工程、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CAD 與CAI 以及ERP 技術)。專業英語跟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在這之前已經修讀過該課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能聯系到專業知識,學專業的時候又能聯想到英語,不但能強化專業知識,而且能提高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幫助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因為這種實用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場景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多設立場景,引導學生加入場景會話,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為了能夠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必須從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兩方面進行提升。
(1)加強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該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范圍較廣,因此可以安排授課課程較多的教師擔任。知識日新月異,發展很快,計算機行業更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其極高的發展速度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快速掌握最新技術。舊的詞匯不斷被拋棄,新的詞匯不斷在產生,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就顯得相當的重要。擔任該課程的教師應及時關注新技術的產生,多了解社會的需求,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將市場所需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及時地傳授給學生。
(2)提升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計算機專業英語是計算機與英語的結合,這就決定了要勝任這門課程的教學的教師,必須同時具備英語教育素質和專業教育素質。英語是一門技能型課程,注重多練多實踐,無論是基礎英語還是專業英語,亦是如此。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可加強與基礎英語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基礎英語詞匯、語法和句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引入到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中來,充分將計算機專業知識與英語知識密切地結合起來。
3、選取合適的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構成學校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任課教師熟悉課程的特點、學生的基礎,在訂閱教材的時候,可讓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在教材的內容的選擇上應突出其課程的實用性和系統性。同時,當教材的內容過時,或出現新技術新知識時,能夠及時地給學校提出建議更換新教材。
4、改善教學環境。傳統的黑板教學手段雖然具有較好的親和力,但其空間受限、書寫速度慢,教師在分析文章內容的時候學生常常是埋頭于書本,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難句復雜句在課件中體現出來,并用不同的字體顏色體現句子成分,通過設置鏈接體現句中涉及的知識點。教師可在多媒體教室中安裝學生常用應用軟件的英文版,在安裝的過程當中講解安裝步驟各界面的語句,介紹英文版軟件常用菜單或工具。在學生熟悉的編程環境下,編譯錯誤的編程語句,閱讀錯誤提示信息。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使用各種翻譯軟件,了解軟件與專業人員翻譯的差距。
5、聽寫單詞和語句。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但學生對于期末總評成績還是比較在意的。高校期末總評成績一般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組成,教師可利用平時成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英語的學習離不開單詞語句的背誦,在學習新課之前提前布置預單詞,在學完課文后布置復習關鍵語句,并在課堂上聽寫,將聽寫成績計入平時成績中。教師在對課堂聽寫的單詞和語句的選擇,應盡可能地做到少而精,這樣才不會給學生造成學習負擔而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主動地掌握到專業知識的核心詞匯。
四、結束語
計算機專業英語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拓展專業知識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職院校教與學的特點,力求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思考和探索,尋求更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參考資料
[1] 姜婷. 初探高職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北方文學[J],2011.4.
[2] 蒙宏潔. 大學英語專業化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7.
(上接033頁)各班定期辦好心理健康教育黑板報,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通過活動溝通師生心靈,在輕松的氣氛中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健康地成長為有理想、意志堅強、充滿自信、活潑開朗有創業精神的新型技術人才。
5、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和咨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輔導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進個體在團體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檢討自我、接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過程。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根據學生發展的要求和特點,精心設計團體輔導活動,比如:針對職業高中學生吸煙情況日益嚴重的問題,我校學生會與心理健康輔導室共同舉辦了以“告別香煙,做青春、健康的陽光青年”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成立了“戒煙小組”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我們一共組建了五個小組。每一小組都從組員的甄選、小組計劃的制定、小組的每一次活動進行認真的準備、實施與總結。這一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不僅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吸煙的危害,而且讓學生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感受到團體成員之間的真誠、合作、支持,在相互競爭、合作、學習中不斷成長,發展學生積極的個性,培養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心理咨詢工作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學校心理咨詢工作中我們特別注重將個別咨詢與普及健康教育相結合。既解決學生已經出現的問題,又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共性問題起到預防作用。同時將心理障礙咨詢與發展咨詢相結合,障礙咨詢是指對存在心理障礙者進行的咨詢,重點是排除障礙和不適;發展咨詢是幫助咨詢者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潛能,提高人生質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心理咨詢還要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為咨詢者構建合理的價值體系,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責任感,這是個體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
通過團體輔導與心理咨詢收集學生心理狀況的相關資料,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信息,使我們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6、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