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1 11:37: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統計學的發展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發展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1.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了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2.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地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淘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1.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①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②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③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①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②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③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3.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要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4.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須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科技先行是統計科學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1)必須堅持把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作為統計工作的第一要務。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做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第一要務來進行。
(2)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具體講就是求兩個“真”:一個是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之真,即“求真實”;另一個是求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即“求真理”。“求真實”是基礎,“求真理”是關鍵,促發展是目的。
(3)必須堅持全面、科學、準確、及時。按照
4.2 抓協調提效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統計的任務也日益繁重。統計工作僅靠一家之力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樹立“大統計”理念,構建大體系、大網絡,才能提高統計工作效率。一是加強上下聯動,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聯動,形成攀高比強、爭先創優、共同奮進的濃厚工作氛圍。二是加強左右互動,主動與相關部門銜接溝通,強化政府綜合統計機構對部門統計的協調和指導,及時協調解決部門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幫助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統計制度,逐步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強內外齊動,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數據評估方法體系,確保各類數據客觀反映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四是加強整體推進,強化與兄弟縣(市)的交流溝通,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多方協調,形成合力,推動統計科學發展。
4.3 服務創品牌用數據說話、為決策服務是統計部門的根本宗旨。提高數據質量是基礎,搞好優質服務是根本。只有提供優化統計服務、創立知名統計品牌,才能樹立統計權威、提高統計地位、擴大統計影響、展示統計形象、實現統計價值。一是加強對宏觀經濟的預測、監測,全面跟蹤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及時提出監測報告和對策建議。二是密切關注經濟社會運行態勢,注重對“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進程中熱點、難點問題的分析研究,撰寫優秀統計調查分析,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三是全力以赴、盡心竭力做好人大、政協“兩會”的統計服務工作。四是積極辦好內部刊物,根據領導、部門和社會公眾的不同需求,不斷充實刊物內容,全力做好特色服務。
0 引言
隨著國家創新形式的發展,統計創新工作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統計創新包括統計實踐創新和統計教育創新兩個方面。統計教育的創新是統計創新的基礎,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下面我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來探討目前統計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統計學的發展與其它學科的發展相似,也需要走與其它學科相聯系的發展道路。
1.1 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統計方法基本是從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得來的,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同時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另外,從學科體系上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統計方法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統計學的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學,與社會學相結合產生了社會統計學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社會統計學不僅僅屬于統計學,同時也屬于經濟學、社會學、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和發展的。這個發展趨勢說明了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因此,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通曉相關的實質性學科的課程知識,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信息數據也越來越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信息過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問題出現了,同時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導致信息難以統一處理。于是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隨之應運而生了。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所以,對于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所以統計教育的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2 統計教育的改革
2.1 統計專業課程建設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則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的內容。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將統計方法與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完美結合。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三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2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學為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2.2 構建以課堂-實驗室-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才能展現統計學的生命力。
2.3 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會要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再者,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當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2.4 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貫徹和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就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在各項統計工作始終,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為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統計部門應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統計工作始終,我覺得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堅持不懈地創新統計工作思路。加強學習,解放思想,推陳出新,是統計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工作法寶。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老體制的加速交替,統計工作中原有的方法制度、指標體系、調查手段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不能滿足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信息需求。統計實踐要發展,統計事業要前進,迫切需要我們在理論上擴展新視野,在實踐中做出新探索,著力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積極破解統計改革與建設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不斷加強對經濟社會科學知識、統計理論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努力提高推進統計改革創新的本領。要進一步增強做好統計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沖破傳統的統計思維定勢,創新統計觀念、統計組織、統計制度、統計方法和統計手段,使我們的政治思想和專業知識與時代進步的要求相一致,使統計部門服務發展、服務人民的本領得到進一步提高,使統計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大膽實踐,積極務實地推進統計改革。近年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政績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按照時代負于統計部門的新要求,進一步理順統計工作關系,完善統計監督機制,改革統計調查制度,拓展統計服務領域,改進統計調查方法,更好地發揮統計信息的評估、引導和監督作用,提高統計的效能和公信力。從而為各級黨委政府、各類經濟體和廣大社會公眾提供科學、準確、及時的統計信息。
三、拓展統計服務領域,改進統計服務方式,不斷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統計部門作為經濟信息主體部門,統計數據、信息資料的真與假、虛與實,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福祉安康,統計監測、信息的快與慢、多與少,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投資與消費行為。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統計產品是公共產品的理念,進一步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方式不斷改進,要在本職工作中更加緊密地結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更多地思考如何為社會公眾提供科學、系統、準確的統計公共產品,充分發揮統計資源的社會效益。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情況,及時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刊、咨詢服務電話等多種渠道和提供統計資料,加強對統計數據的詮釋,使統計成果惠及全社會。要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積極開展與普通市民密切相關的專項調查,在調查中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樹立統計部門和統計人員良好的形象,真正做到服務于基層群眾,服務于普通市民。
四、加強各項統計建設,努力提高統計能力。首先,必須加強統計干部隊伍建設,抓好干部隊伍的學習、培訓以及統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和修煉,強化愛崗敬業意識,提高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不出假數的自覺性,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業務精湛、誠實守信的統計干部隊伍。同時還要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積極推進基層基礎工作規范化,切實改善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穩定基層隊伍。其次,要著力推進統計信息化建設,完善國家統計信息工程基礎設施,建立全國統一的統計業務工作平臺,健全國家統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努力實現統計工作從方案設計到數據采集、傳輸、處理、管理、等全過程的網絡化、信息化。再次,要嚴格貫徹執行《統計法》,加大對統計數據質量的綜合治理力度,大力推進統計法制建設、統計誠信教育、統計普法宣傳,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搞準每一個數據,做好每一張報表,審查好每一個數據,堅決懲處統計違法行為,逐步建立完善的統計法律制度和執法監督機制,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樹立統計數據的權威性,確保統計數據可靠、可信、可用。
1.發展統計學的意義
統計學的發展空間是是很寬廣的,表現在如下的三個方面:
首先20 世紀后期,社會科學與統計的學的相互關系日益密切。統計學融入到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太它的推動下形成了很多新興的學科,如人口統計學、歷史統計學、教育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社會統計學等。統計學與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文社會科學的結合,使得期發展的道路更為的寬廣,對社會科學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又十統計學得到看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而最根本的統計的推動,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大發展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第二。二十一世紀是計算普及和飛躍發展的時代。從本質上講,信息經濟不僅取決于信息處理裝置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展不能離開統計學科。因此,在統計學上發揮同樣重要的作用,在支持的信息經濟的發展。
第三,在中國統計學方面還有著很多色不完善。-事實上,據統計在該統計學在自然科學里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化學、物理等等。而且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和社會實學科得到了發展和應用。在國外的很多發達國家統計學科是衡量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是大學必須開設的重要科目。但是這樣恰恰說明統計學在我國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加強基礎工作,促進發展的統計
統計學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他的發展奠定了數據基礎。統計學是嚴密,不能出現絲毫錯誤的工作。差之絲毫,拒之千里。它的發展使得數據和收集與分析變的更科學和更嚴謹。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涵蓋范圍其廣,更容不得這項工作出現任何閃失。
統計學由四個系統構成。包括數據源子系統,數據處理子系統,數據分析子系統和統計服務子系統。這個體系涵蓋了統計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建立和連接四個子系統,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和和質量將很大的提升,為統計工作的運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1建立數據源子系統
精準展開基礎數據的采集工作,開展統計工作,建立一個數據源子系統是現代統計體系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部分。
2.2建立數據處理子系統
當收集到的原始數據并數據處理子系統啟動的應用程序和處理功能。要建立前統計局和良好擴展功能,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延伸到數據源子系統基層組織和靈魂的子系統,以實現統計數據處理自動化。
2.3數據分析子系統
深加工和精加工統計數據,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統計優質的服務。能充分反映統計工作水平。因此,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統計,經濟學,社會學專家參與的研究,計算機輔助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分析完全集成的。
2.4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0-101-02
1 引言
統計學是一門關于預測,使用數字來獲得策略優勢的科學。學生可以將這種知識和技能應用在許多領域。統計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更強調“用什么”“怎么用”,統計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踐問題,把統計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學習等各個領域。
其實,近幾年來許多高校已經開始探索統計學教學改革問題,針對統計學學科發展特點和現代教育的要求,借鑒國內外統計教育的成功經驗和辦學理念,積極尋找適合我國高等院校統計應用人才的教育培養模式。一方面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準確把握統計學科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教學內容改革、重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認真思考現代經濟統計學界的主流思想,強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不斷提升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
2 統計學發展趨勢
統計學可以用來預測天氣或者氣候變化的影響,預測經濟、金融或者銷售的趨勢等,或者進行關于公司現狀的數據分析,其應用領域非常寬廣。近年來,隨著統計學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統計學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統計學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面向21世紀的信息社會,出現社會經濟的多元化、金融交易的多樣化、國際市場間資本的迅猛移動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所有這些變化都要求統計學發展新的面目。統計學與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互相滲透、互相結合,這種滲透結合是統計學的發展方向之一;統計學也將朝著“大統計”的方向繼續發展,中國傳統的社會經濟統計學與相對新興的數理經濟學將是統計學的左右手,并肩發展。
同時,統計學也越來越注重實踐性發展,可以幫助生產者認識市場、認識自身,以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能幫助各級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經濟規律進行宏觀決策、調控、監測,以實現社會經濟良性運行。另外,人們還可以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醫藥衛生統計、生物統計、工業統計等。總之,統計學已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各行各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簡單地說,進行統計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尋求各種現象變動的規律性,預測未來。由此看來,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推動其縱深、交叉發展,才能夠保證后統計學發展方向的正確性,才能實現統計學的真正價值。
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發展趨勢 統計學的發展離不開數據處理,每個階段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都推動著統計學的不斷進步。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統計學發展帶來新的希望,簡化了統計工作,使得海量數據處理變得簡單、便捷,極大促進了統計方法、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同時也使統計學的應用發展開始面向大眾。近年來,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信息的出現,給數據統計帶來不便,人們無法辨別信息的真偽、安全與否,阻礙了信息的使用與統計。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尤其是數據挖掘技術的出現,讓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運用變得簡單、快捷。數據挖掘是一個更大的數據分析概念,主要指從大量的企業數據中揭示出隱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潛在價值信息的整個過程。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讓統計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成為可能,也充分顯示出計算機技術在統計學中的應用優勢。
因此,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是當前統計學發展的方向與趨勢,大數據分析的軟件和基礎知識的推廣與應用,讓兩者的聯系更加緊密,也從根本上推動了統計學的發展與進步。
3 高校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統計學教學方法問題 統計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數理統計的公式推導,但過多的公式推導會令大部分學生望而生畏。一般統計課堂上,教師都是按照先理論后應用的教學順序進行的。傳統的統計教學方法通常是這樣的:首先說明這節課是來學某某定理或理論的,其次講一講這個定理成立的假設條件是什么,然后現場推導在假設條件成立的情況下,如何一步步得到這個最終定理,再講講這個定理有什么特點,最后才介紹這個定理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很可能在還沒有感受到統計學魅力的情況下,就已經迷失在復雜的公式和數字之中,對統計學產生厭倦乃至恐懼的情緒,更談不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統計學教學沒有順應時展要求 大數據捧紅了作為高校傳統學科的統計學,但另一方面,高校統計學受到的來自大數據的挑戰,也比其他學科要猛烈得多,統計學專業高科技人才已從“走俏”變成“緊缺”。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革命已給全人類帶來顛覆性影響,計算機科學技術從某種程度上說,已成為推動統計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然而,目前高校統計學教學中并沒有有效地結合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欠缺應用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的教學過程。由此,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對大數據進行深入收集、深挖,已經成為目前統計學教學面臨的首要課題。
4 高校統計學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調整統計課堂教學順序,激發學生的興趣 改變傳統統計學教學單調、呆板、無趣的現狀,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是調整該課程教學順序,并且適當地增加一些新鮮元素。例如:先通過一兩個貼近生活或熱點新聞的案例來講述統計學中某些定理的應用價值,再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工具簡明扼要地突出該定理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詳細說明推理過程。此外,實踐證明,運用以互動性強為顯著特征的新型動畫形式向初學者傳授抽象的理論知識會更為有效。
學生在看到掌握該理論知識的美好前景之后,學習熱情就會更容易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克服了學習統計學的心理障礙,再多的學習任務也愿意去完成,這樣統計學的教學效果能夠更好地實現。
深化統計學教學內容改革 統計學教學內容應該圍繞培養應用型統計人才展開,主要表現在:在教學內容上要滲透對學生統計學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統計學課程內容應該根據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根據不同層次、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的需求進行整理、重組,要更加具有針對性。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加快學科專業建設,促進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強化實踐環節的訓練,構建體系合理、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豐富教學 大數據給統計行業帶來巨變。在大數據時代,很多傳統的數據收集方法、統計方法顯得失效,而且用統計的手段進行經濟預測的功能,也出現根本性的變革。統計行業需要的大數據人才是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計算機技術,又要具有應用統計學的能力。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掌握非常關鍵,學習者要有堅實的計算機基礎,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能熟練使用各種統計軟件包,才能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高校統計學教學改革中應該加強統計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用現代技術手段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理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拓展統計學教學方式、方法,培養高新應用型統計人才。對數學和計算機應用的掌握非常關鍵,學習者要有堅實的數學基礎,能熟練使用各種統計軟件包,才能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習 統計學本身就是一個橫向學科,涉及各個學科。在當前國內統計學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根據統計學科的實踐性、綜合性發展趨勢,高校統計學科在繼續深入挖掘、推動統計學自身發展的同時,應該積極培育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學科,努力推動這些方法論學科在統計學實證研究中的應用。同時,也應該增進與其他院校同行的了解與交流,并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高校統計學以及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繁榮發展。
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高校統計學專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學研活動促進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學習,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學術講座、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參加國內外競賽等,深化科研體制改革,通過學術報告會、科研活動、學術交流等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同時,推進統計學開放式教學,加強學生與外界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5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業對于數據統計的需求明顯增強,由此,如何培養優秀的統計學人才成為高校開始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在當前國內統計學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統計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本文基于對當前統計學發展趨勢的研究,結合目前高校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以便為高校統計學教學創新、發展提供借鑒,從而促進我國統計學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毅.高校統計學教學改革與統計人才優化培養[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00-503.
前言
就城市規劃而言,城市(區域)整體發展的第一法則就是漸進式發展,因為漸進發展是整體發展的先決條件;而要順利保證漸進發展中大大小小各種項目的均衡運行,則必須在規劃實施之初就具體準確地說明整體發展的思路。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香港中文大學在1963年建校之初就確定了書院制的體系,在根本上奠定了規劃上整體發展的思路,并且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不斷地踐行著漸進式發展的法則。
概述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成立于1963年10月10日,是香港第二所大學,亦是受香港特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為香港唯一仿效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實行書院聯邦制的大學,由四所書院組成,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書院(1986年成立)。
四大書院分布圖
書院體制
主要建筑崇基書院:嶺南體育館及運動場、華連堂崇基行政樓、禮拜堂、牟路思怡圖書館、眾志堂、康樂室、蘭苑、教職工聯誼會會所、宿舍(教職員宿舍、應林堂、華連堂、明華堂、神學樓、文林堂、何善衡夫人宿舍、文質堂、利樹培堂、五旬節會樓高座、五旬節會低座)
新亞書院:錢穆書圖書館、誠明館、人文館、樂群館梁雄姬樓、會友樓、宿舍(知行樓、學思樓、志文樓、紫霞樓)
聯合書院:曾肇添樓、鄭棟材樓、思源館、胡忠多媒體圖書館、張祝珊師生康樂大樓、宿舍(湯若望宿舍、伯利衡宿舍、恒生樓、陳震夏宿舍)
逸夫書院:文瀾堂、雅群樓、大講堂、宿舍(國樓、第二學生宿舍)
主要建筑分類總結
根據以上表格的分析,可以看出,香港中文大學最早的四個書院,分別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生學習生活組團,基本擁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 餐廳(包括學生餐廳與教職工餐廳)
2. 以體育館。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活動平臺
3. 宿舍(包括學生宿舍與教職工宿舍)
4. 以集會大廳、書院廣場為代表的書院集會場所及學生活動中心
5. 部分書院還有部分公共教學平臺
為了容納因本科課程在2012年恢復四年制而增加的3,000多名本科生,大學陸續宣布成立新書院。
2006年,中大校董會通過接受合共2.7億元的捐款,以成立晨興及善衡兩間新書院,以應付恢復四年制的需要。新書院預計分別錄取300人和600人,2012年前正式運作,中大已成立兩個委員會,負責籌劃工作。
2007年,中大校董會通過接受由葉克勇、伍宜孫慈善基金會及不記名捐款人分別捐出的1億元、1.7億元及1.5億元的捐款,以成立多三間新書院――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三間書院計劃分別錄取300人至最多1200人,新成立的書院亦會于2012年前運作。
新增書院分布圖
階段簡介
成立階段(1963年-1969年)
根據香港著名建筑師司徒惠的規劃方案進行建設
學生總人數:3000人左右
最初的設計方案關注于之前已經成立的崇基書院的未圓湖區域,將崇基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作為中央校區的衛星一樣分散布置,并且以中央校區的作為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
成立階段(1970年-1986年)
在司徒惠的規劃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發展與建設
學生總人數:6000人左右
這一時期建成的建筑基本是在之前階段的規劃肌理上進行添加與設計的。公共教學建筑被添加在中心校區的東部來加強中心校區在學校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每個書院都因為學生人數的增加,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和改造了一些舊建筑的功能。校區內特殊的地形被視為校區規劃中重要的元素,而在所有的新建建筑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重視。
迅速擴展階段(1987年-1996年)
學生總人數:12000人左右
受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影響,一個新的書院被設計和建造在原有校園的西面。這一新完成的建設區域,延續了原有設計規劃中對自然地貌充分尊重的這一重要原則,保持了高質量的自然植被和完整的地形地貌。與此同時,在靠近吐露灣的填海產生的土地上增加了新的東部校區,而在崇基書院內,原有的教學建筑也得到了更新。
鞏固階段(1997年-2007年)
學生總人數:13500人左右(包括本科生與研究生)
大學的校園規劃開始采取一個更有戰略性眼光的方式進行下一步的規劃與擴建。為了滿足由于學校學制即將重新改回四年而增加的學生數量,在充分認識了校園內空閑空間的珍貴性之后,一系列與校園發展規劃相關的研究陸續展開與完成。這些研究被期望可以指導與幫助未來的校園規劃可以更好地滿足增加學生的需求。
結論
由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的發展可以清晰地體現出建筑與城市整體性發展的七大法則之一――漸進的發展。任何一個區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中大的創始初期,因為學生總數只有3000人,因此將原有的四個書院組合好即可滿足使用要求。到了發展階段,因人數的逐步增加,在原有書院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的新建和改建,即可滿足這一部分的需要。再下來到了迅速擴展階段,學生人數增加了一倍,絕對數量增加了6000人,在原有書院的規模上修修補補已經無法承受如此之多的壓力,因此自然地,需要增加一個新的書院以滿足迅速增加的需求。而到了現今,為了滿足由于學校學制即將重新改回四年而增加的學生需要,在做了詳細研究和探討的情況下,中大又增加了五個書院的規劃。
由此看出,漸進的發展的特點:
1、 任何建筑項目都不可過大――起初只有四個書院,以后陸續增加。
2、 確保一種合理的建筑的大小的混合比――書院內各種建筑類型豐富,既有大型的建筑如體育館等,也有小型的如學生宿舍樓。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認知能力 ; 能力培養
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是既相關聯又有區別的兩個相鄰階段,搞好兩者銜接極端重要。我做為一名小學一年級的普通語文教師,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cognitive ability);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系、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加涅(R.M.Gagne)提出3種認知能力:言語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的能力);認知策略(有意識地調節與監控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能力)。
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還帶有明顯的幼兒期的特點。這在思維活動上表現的特別明顯。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幼兒階段末期開始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心理活動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感性認識。因此,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的、膚淺的,并多與他們的直接經驗相聯系。而學齡兒童則能從對事物外部表面認識,過渡到對事物內部聯系的認識,即能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這一變化將影響兒童的整個心理活動,使兒童的認識發生質的飛躍。但這一變化,決非一入小學校門就自然發生的,它是一個逐漸的發展過程。
小學語文教學將有力促進兒童認識能力的發展。因為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表達,都是與兒童認識能力的提高分不開的。兒童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反之,對客觀事物有了較深的認識,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也相應提高。因此,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必須從兒童實際出發,注意把語文教學與發展兒童認識能力密切結合起來。
一 、在識字教學中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重視從詞中識字和加強句的訓練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以識字為重點。教兒童識字,從字義來說就是教兒童學詞。詞是代表事物及其關系的語言單位。兒童學詞,把詞和具體事物聯系起來,才能理解正確,運用得當。脫離具體詞義和語言環境孤立地教兒童識字,是很難準確理解字義的。因而字詞教學中提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是語文教學客觀規律的經驗總結。在新編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中,把識字和認識客觀事物結合起來,大量運用各種插圖,如看圖拼音識字,看圖學詞學句,看圖填空組詞等。圖畫是客觀事物在紙上的具體反映,它同文字一樣也是一種表現形式,而且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兒童的感官,符合一年級小學生思維的特點。同時,要把識字教學和加強詞句的訓練結合起來,只有把字放到語言環境中去,才能反映客觀事物,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
二、 在閱讀教學中把培養閱讀能力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
閱讀教學是語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訓練。學生在閱讀中,能否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僅與字量有關,更與兒童認識事物能力的高低有密切關系。教學中,應使兒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來掌握課文內容認識新的事物;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提高兒童的認識水平,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我在閱讀書中找到的《秋天到》一文,寫“天氣涼了,樹葉黃了,大雁南飛”等秋天特有景象。學生閱讀課文后,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了課文內容。反之,借助語言文字的描繪,學生對秋天特征的認識也更具體,更深刻了。
三 、在說話寫話當中,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052-01
山西交通技師學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山西省交通學校,曾被譽為“山西交通的黃埔軍校”,為山西的交通事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的學歷教育政策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造成了很大沖擊,本科生的擴招,大專生的不設線,似乎預示著中職教育就要走向沒落,中職教育即將遭遇滑鐵盧。山西交通技師學院作為中職教育的一部分,正面臨著嚴峻地考驗。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等職業教育生源良好,直至大學擴招,中職學校的生源人數和質量急速下滑,糾其原由不外乎有二:第一、國家政策的導向。學歷對于立業之重要不言而喻,學歷教育的擴招讓原本擠不過獨木橋的學子看到了擠過去的機會,于是他們放棄了職業教育。第二、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出現問題,不能從“給你一技之長”的角度培養技能人才,學校出來沒有一技之長不能就業,出口不暢導致進口不旺,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學歷教育偏重于理論人才的培養,而職業教育偏重于操作人才的培養。山西交通技師學院的前身是山西省交通學校,是山西交通行業人才的搖籃。學校公路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培養的人才技能過硬,到目前為止,是學校的主力專業之一,從專業發展來看,公路專業的發展過程值得人們借鑒。骨干教師多年奮斗在教育的第一線,除了在校鉆研教學,他們還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赴企業一線學習調研,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學以致用的特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工作中直接就可以上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就能成為業務骨干,深受用人單位的喜愛。山西交通技師學院的汽車專業作為目前學校的龍頭專業,也有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為了向職業教育發達的西方國家學習經驗,學校曾派兩名專業骨干教師赴德國學習,同時還和上海大眾,廣汽本田等國內一線汽車制造商聯合辦學,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在專業技術方面始終與最新前沿技術保持著著緊密聯系,學生就業幾乎沒有壓力。
與兩個老牌的骨干專業相比,其它的新興專業發展似乎就沒那么順利了。以計算機專業為例,1998年開始成立,得利于國家計算機及網絡的快速發展,2000年以后,該專業發展極為迅速,專業人數一度占據了學校的半壁江山,但風光的背后卻隱藏著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就業出路偏窄等問題,2007年之后,這些因素最終變成了阻礙專業發展的瓶頸。縱觀全國的中職教育,凡是發展遇到阻礙的,幾乎都是有著同樣的問題。好在最近幾年,學校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想盡一切辦法來進行補救,比如新專業的開發,更加貼合市場需求;增加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學生的就業空間;增加定單培養,穩定了就業方向;新的政策出臺使得專業發展更加有保障。
2007年以來,國家的政策也開始向中職教育傾斜。先是對城鎮戶口的學生每年補助1500元,吸引了一部分城鎮戶口的學生;從2012年開始,山西省對所有中職教育的學生免除學費,有了政策上強有力的支持,中職教育正迎來新的轉機。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職業教育的現狀,辦好職業教育,讓國家的政策為職業教育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