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08:15: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創業意義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通過前述兩項調查發現,當前高校的創業教育對于提升創業意愿具有顯著作用,然而學生在對創業教育功能的認識方面有所偏頗。多數學生認為創業教育僅是針對于有創業動機的人,并沒有認識到創業教育對于提升創業意識方面的作用。而從對大學生創業者的調查可以發現,提升創業意識正是創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通過對現行高校創業教育狀況的調查發現,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大多側重于創業技能、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的教育,這些項目對于具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來說作用顯著,但是對于創業意愿模糊的大學生來說效果較差,并且這部分大學生對于創業教育有明顯的排斥情緒。
二、基于提升創業意愿的創業教育改進方案
(一)明確創業教育的作用
高校在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該向學生明確創業教育的作用,即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并非是接受創業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是對創業機會把握的一種鍛煉。應該在教育過程中明確,接受創業教育并非一定要畢業即創業,而是為未來發現創業機會。
(二)優化創業教育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根據學生創業意愿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創業教育課程。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不同創業意愿的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對于創業意愿較為薄弱的學生,課程設置應該著力培養其創業意識;對于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學生,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創業技能和發現創業內容上。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觀念
在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意愿的同時,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實踐等多種途徑,使得學生明白創業必須要有一定的行業基礎、經濟實力和創業技能,并非是接受創業教育后便可一蹴而就的。要通過合理的觀念培養使得學生進入社會后有必備的創業素質的同時能理性的觀察市場環境,從而使其具備長久的創業意識和技能,使創業成為其長久具備的素質。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基礎建設,有了基礎的建設,才能有城市的發展。創業也是這樣,它需要一個無形的“基礎架構”,這個“基礎架構”就是一個創業文化動力體系,這個動力體系能有效地幫助創業者走向成功。創業文化是成功創業的靈魂。創業文化最深層的要素是心理文化,也是創業者創業過程中蘊含的最深厚的底蘊。
一、不等不靠的自主創業理念
創業的沖動來自于強烈的創業意識。創業意識是創業實踐的原動力。廣大的創業者們正是在創業意識的驅動下,調動一切潛在的能力,煥發旺盛的生命活力,通過不懈地籌劃和操勞,去開拓生存的發展空間,去展示生命價值的。
但是,創業意識并不是自然地產生的,創業意識來自于一種理念。理念體現為人的認識傾向和行為導向,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文化要素。有人曾問,浙江人創業奇跡的“根”究竟在哪里?我認為,這種根就在于“求人不如求己”的不等不靠、自覺創業、自主創業的理念。
熟悉硅谷的人都知道,硅谷有一批人,有人開玩笑叫它職業的創業者。他們中的許多人的創業過程,就是創立一個公司,然后賣掉或者上市,然后再創立一個公司,再上市或賣掉。有的人能在一生中搞出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公司。對這批創業者來說,創業既難又不難,關鍵的問題是你有沒有那種主動出擊的創業理念。自主創業的理念會激發出一股創業的激情,而創業的激情往往又是創業者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創業者只要血液里有了這種激情,就有了創業的沖動,有了破解難題、渡過創業難關的智慧和勇氣。浙江全民創業的成功所依賴的正是這種在不等不靠、自主創業理念激發下所產生的創業沖動與激情。
當然,要產生創業沖動與激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沖破“得過且過”、“小富即安”的心理障礙,還需要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正如心理學所指出的那樣,人的自覺行為的產生,首先必須有一種需要意識,但僅僅有一般
的需要意識還不行。心理學告訴我們,由意識轉變為行動,必須要有一種強烈的動機激發。這種強烈的動機,就是一種壓也壓不住的欲望。浙江特別是溫州人,為什么熱衷于風風火火創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強烈的爭當老板的心理欲望。眾所周知,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區域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出現了一批“老板省”、“老板市”和一批“打工省”、“打工市”。所謂老板省、老板市,就是到處都是老板,甚至家家戶戶都是老板。所謂打工省、打工市,即這些省或市全民創業的熱潮沒有掀起來,民營企業沒有發展起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只好涌向外地打
工。目前浙江就是老板省,浙江的許多市都是老板市。以慈溪市為例,一個100萬人口的縣級市,約有25000多家企業。如果一家企業兩個老板(夫妻倆),由慈溪市共有50000個老板,老板數量占人口數量的5%。事實上,在浙江,幾乎全省的人都在經商,都在辦廠,很多村莊的人要么在家做買賣,要么出去闖世界。他們“寧為雞首,不為牛尾”,人人都想當老板。正是這種想當老板的欲望,激發出他們創業的沖動,使得“辦廠子”成為浙江人日常生活中想得最多、講得最多的話題。在浙江人眼里,天下沒有不賺錢的行當,關鍵在你想不想淘金,想不想創業。在改革開放之初,有點錢的當倒爺,開作坊,辦工廠,沒有錢的外出擦皮鞋,彈棉花,賣眼鏡,挑糖擔。抓住機會埋頭原始積累,稍有實力后,就當起小老板。企業有了發展之后,就接著二次創業,爭當大老板。在這種一個比著一個干的濃烈氛圍下,閑的人心里慌,懶的人不自在,窮的人不開心。
從浙江人的創業經歷我們不難看出,自主創業理念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先進的心理文化,也是創業的內部源動力,我們要掀起全民創業的熱潮,首先必須從依賴、等待、得過且過的閑適文化中走出來,確立一種嶄新的自主創業理念。
二、自強不息的創業毅力
創業是艱辛的,創業者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失敗,有挫折,有痛苦,然而所有成功的創業者是從不言敗的,是永遠不會在挫折面前低頭的。
創業毅力體現為一種信念,它需要創業者能夠用鐵的意志把理想變成鐵的事實。縱觀中外古今史實,凡獲得巨大成功的創業者,他們的性格是既有對事業、對財富的狂熱追求,又有那么一股干一番事業的志向。如浙江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原先是一個修鞋匠,300元起家辦廠制造縫紉機,現在成為縫紉機
制造大王,銷售額達15億元,上繳利稅155億元,創匯額為6370萬美元。當初,他拿著自己的產品要求參加“廣交會”,遭到一片嘲笑,他就從下水道鉆進去,被抓住后更是備受奚落。后來,他到深圳羅湖口岸,給一位香港
老太太500元,讓她捎來一本香港電話本,然后逐個打電話聯系代銷商,逐步打開銷路。他開始只是修皮鞋,后來造出了縫紉機。在他堅定的目標支持下,他把高新技術用在縫紉機上,他的產品銷往日本、歐美等國,還雇用了200名外國人為他推銷縫紉機。再如杭州的傳化集團從一口水缸起家,用16年時間發展成集精細化工、日用化工、高科技農業和物流商貿四大核心產業的現代企業集團。還有如萬向集團以“奮斗十年添個零”為目標實現日創利潤每10年增長10倍。他們的成功,憑的就是這樣一股對遠大目標不懈的追求。
創業毅力還體現為一種韌勁,它需要創業者能夠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對于
創業的艱辛,浙江民營經濟“黑馬”、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親自作詞的廠歌《我清楚》體現得最為生動:“人在旅途/誰知道前方有多少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記憶深處/不低頭不認輸/擦干眼淚堅持住/該受的苦我來受/該走的路我清楚!”浙江人經商致富靠的就是艱苦創業、不怕困難的韌勁拼搏精神。他們“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賺別人看不起眼的錢”,浙江的第一代商人就是在“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的一雙空手下開始創業的,就是靠著吃苦節儉打拼出來的。改革開放以后,浙江人發揚“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人自為戰、戶自為戰、村自為戰,一些原本是修鞋打鐵、縫衣擺攤的普通勞動者,成長為著名的企業家;一些原本是以小取勝、以量取勝、以薄利多銷取勝的小商品和小市場,成了國內名牌、世界知名。打敗日韓打火機廠家的溫州大虎打火機廠廠長周大虎,1992年用愛人下崗買斷金5000元,從家庭作坊干起,在租來的無窗戶、無煙囪、無廁所、無洗澡間的小閣樓里苦干5年,成就了世界品牌,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占全球的80%。溫州的老板們也大多從事第一線生產。為了創業的成功他們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臟活、苦活、累活都肯干。
總之,創業的成就都是與堅定的信念、驚人的膽略、艱辛的拼打分不開的。要創業就必須多吃苦,多流汗,多冒風險。只有像浙江人那樣敢追求、敢冒險、肯吃苦,永不言敗、永不滿足、百折不撓,才能獲得創業成功的喜悅。
三、冒險拼搏的無畏精神
黑格爾認為,人們往往需要生命的冒險和拼搏才能確立自我意識的真實性。創業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敢冒風險、勇于拼搏的精神。
敢冒風險、勇于拼搏需要那種不以成敗論英雄、失敗不過是“從頭再來”
的膽略。人們說市場如戰場,足以說明市場競爭的激烈。縱觀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他們所走過的路,無不是一條坎坷崎嶇的道路,無不是從反復的失敗中奮起的曲折道路。溫州人為了創業是付出全部身心、不惜傾家蕩產。據有關調查了解,溫州人賺了錢以后,就想找項目,只要這個項目有50%以上的把握,
他就會投資。他們有10萬元,絕不會只用5萬,留5萬備急,他不僅把10萬全投進去而且還借款。溫州人在投資上的大膽“沖動”便是一種創業的膽略。正是因為他們具有這種膽略,所以他們在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今我們學浙江,搞創業,就不能沒有這種膽略。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347-03
當前,開展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由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報告提出:“國家的人才發展戰略要體現男女平等原則;將婦女教育的主要目標納入國家的教育發展規劃……在課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改革中,把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教育培訓課程。”[1]因此,我國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需要積極探索性別化的創業教育,要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創業教育的全過程。
一、高職院校女生創業意識的特點
大學生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主觀思維傾向,它包括創業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要素[2]。創業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時的沖動或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源自于人的一種強烈的內在需要,即創業需要。創業信念是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的精神支柱,它使創業者的個性發展方向、社會義務感、社會責任感、社會使命感有機地溶合在一起,把創業目標視為奮斗目標。
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的創業問題,展現了許多不同于其他教育層次女大學生的特點。分析研究這些特點,不僅有助于正確地了解她們,引導她們揚長避短、成功就業,而且有助于彌補高職院校在女性創業教育、女性創業研究方面的不足,為相近層次的高等院校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從而推動女性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筆者采取課堂問卷和隨機抽樣的方式,對萍鄉市的三所高職院校三年級的300名女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回收率為95%,有效答卷為91%。現就女性創業研究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創業特點進行個小結。
(一)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中的積極因素
1.創業興趣比較高
在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到“大學生創業”意愿這個問題,72%的女生表示自己感興趣。僅8%的女生表示不感興趣。由此可見,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多數女大學生有著創業的夢想和激情。但是在問到“你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有什么了解?”這個問題時,回答了解的只占3%,回答不太了解占57%,回答不了解的占了40%。說明她們對創業政策和創業管理知識的了解十分有限。
2.創業動機更加務實
在問卷調查中,當問及“為何選擇創業”這一選項時,為了“實現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占38%,而為了改變命運,實現賺錢的高達62%,與此相比較的是普通高校女大學生兩個選項分別是48%和28%。通過數據不難看出,高職院校的女生比其他院校女大學生更容易因為生計問題而去創業。在個別訪談中發現,高職院校女生大多來自農村或者城市貧困家庭,為了擺脫目前面臨的就業困境,更容易化被動為主動,通過自主創業賺錢致富,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狀況。
3.挫折忍受力較高
由于身為女性的角色,再加上高考分數低,上的是高職院校,使得地方高職院校的女生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女生在就業中更加處于劣勢地位。然而正是這些不利的因素,使得高職院校的女生學會了堅韌,學會了自尊、自愛和自強。比其他高校女生甚至比男生更能忍受生活的壓力,挫折忍受力更高。
(二)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中的消極因素
1.缺乏創業的積極性
高職院校女生創業整體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據調查表明,68%的女生只會在合適的工作難于找到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去創業,如果有較好的單位可供就業,很少有女生考慮去自我創業。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傳統思想的影響,許多家長總希望孩子有份穩定工作,找一位如意郎君,相夫教子,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而且自我創業是有風險的,因此對孩子創業不夠支持,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意愿。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女生自身缺乏一種探究和主動學習的精神。部分高職院校的女生安于現狀,不愿冒險;有些女生雖然學習刻苦,但是由于基礎比較差,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死啃書本,完全是為了文憑而學習,為了考試而讀書,沒有培養起一種創業所需的創新精神,這是無法適應創業的競爭需要,因此她們對自我創業當然有種說不出的恐懼。
2.創業的自信心不足
盡管高職院校大多數女生有著強烈的創業意識,一方面她們渴望嘗試創業,快速發財,急功近利。但在如何評價自己的創業能力時,回答“很有信心”的只占5.3%,而回答信心不足的占了48%。表明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缺乏創業經驗和對自己的創業能力表現的不大自信。一方面原因是高職院校女生的自卑心態。由于高考的失敗,使得她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在其他高校的女生面前自慚形穢,不敢競爭。另一方面原因是學校對女性創業教育環節薄弱,再加上社會上女性創業成功例子很少,使得他們對創業風險和困難看得過重,對自己的創業前景把握不定,信心不足。
3.創業教育的缺失
在對萍鄉市的三所高職院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沒有一所學校成立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也沒有一所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有的高職院校即使將創業教育引入校園,也只停留在第二課堂活動層面,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才會涉及,比如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或者是就業專題講座中介紹一點有關創業的內容。對于專門為女生開設性別創業指導就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出,高職院校沒有把創業教育提到就業的高度上來。一方面原因是領導不重視學生的創業教育;另一方面是創業教育和創業性的教師缺乏。在所調查的3所高職院校中,有創業理論又有創業經驗的指導教師是少之又少。這些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地方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缺失。
4.創業體制和政策的不完善
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創業者均為白手起家或初次創業,創業資源匱乏,需要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各方面支持,然而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制度和政策給予相關的支持,尤其是對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傾斜政策基本沒有。另外由于傳統性別歧視的影響,從總體上來說,各級政府出臺的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融資問題的優惠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女生并沒有獲得很好的優惠,無法確實滿足她們對創業貸款融資的需要,這些都成為制約女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關鍵因素。
二、高職院校女生的創業意識培養的主要途徑
創業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創業態度、創業方式和創業結果。如上所述,由于受社會、家庭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當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存在缺失,主要表現在創業盲目性、從眾性和依賴性。因此,高職院校應采取措施,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強化職業價值觀教育,完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重視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業創新能力培養,傳授創業的技巧。
(一)轉變教育觀念,培養新型創業人才
創業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3]。創業教育以提高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務求使更多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與傳統的就業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幫助學生去尋找工作崗位,而是重在教給學生尋找或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
我國高職院校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出現,因此不僅社會上對高職教育缺乏清晰的認識,而且高職院校本身對自己教育目標和模式也模糊不清,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還停留在傳統的就業教育,致使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因此,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上來,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創業能力和創業技能,使他們走上創業之路。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實施創業教育是依法執教的客觀要求。
(二)改革課程整體設計,加強對學生的創業素質教育
與普通高校的主要區別在于,高職院校側重于“專才”的教育,因此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自然成了學校課程設置的重點。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是社會成員,也要承擔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先學會做人,然后學會做事”,應該成為高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高職院校要把培育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學生擁有良好的創業思維能力打下基礎。
此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和開展各種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爭取在每門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夠以真實創業項目貫穿始終,以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比如通過校企合作,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創業教育提供更加真實的舞臺。同時通過選聘熟悉企業管理和市場運作的企業家組成創業導師團隊,對高職生開展“一對一”的創業咨詢和跟蹤指導服務,讓企業家“手把手”地教學生創業, 從而增強高職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另外,為了加大對女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高職院校還可以與婦聯和勞動部門組織開發一些女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基地,給她們提供創業實踐的平臺,幫助她們成功創業。
(三)為女生提供創業指導。
《職業教育法》第四條指出:“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4]《職業教育法》中把職業指導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法律上確定下來。因此,高職院校要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對其就業創業觀念、創業技能和創業心態進行培訓,要為女大學生配備專門的創業指導老師,給學生提供更適合的、專業性更強的指導,有助于女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的成長。對于那些已經選擇了自主創業的女大學生,指導老師應該進行跟蹤支持和指導服務,不僅要把她們“扶上馬”,還要“送上一程”。同時,可以邀請創業成功的女企業家進校園現身說法,用她們自己的創業經歷,啟發女大學生把握機遇,從基層做起來,從小事做起,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事業天地。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開展創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而各高職院校教師都面臨缺乏創業實踐經歷的尷尬。創業能力培養又偏偏注重創業實務,沒有親身經歷,簡單的照本宣科根本無法使學生領悟創業的精髓和實質。這就導致大部分院校在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和創業教育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比如:實行教師企業脫產實踐制度,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相關崗位對能力的需求并提高其職業能力;學校和政府部門還可以制定政策或制度來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創業,也會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學校還可以采用聘請一些既有實際管理和創業工作經驗的企業家、創業投資家等擔任學校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以強化創業能力培養的師資力量。
(五)要加強優惠政策宣傳,幫助女大學生用好政策資源
對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高職院校應該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幫助畢業生正確解讀政策,用足好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的支持,激發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對于政策具體操作過程中,處于弱示地位的女大學生,高職院校要主動幫助她們爭取政府政策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比如為了解決女大學生創業初期遇到的資金困難,學校可以幫助她們充分利用小額信貸政策;也可以為女大學生尋求由政府或者學校擔保的貼息貸款……幫助女大學生用好政策資源。
三、結語
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女大學生自我實現,有利于緩解她們的就業壓力,有利于經濟繁榮;即便沒有創業的女大學生也既實現了自我的提升,又能夠很好地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因此,廣大高職院應主動克服目前在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種種困難和瓶頸,強化女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她們的創業品質、建設具備創業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女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并以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進行課程整體設計。
參考文獻:
[1]吳貽谷.高等教育若干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29-30.
1 前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在總結我國近年來就業工作的實踐,科學分析我國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前,全球化經濟發展潮流和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傳統就業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人們逐漸認識到,市場經濟環境和日益高漲的高等教育需求情形下,解決就業問題不能再單單依靠社會和政府的力量,社會和政府也無力解決所有受教育者的就業問題。發達國家的教育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有效解決就業必須大力發展創業教育。西安體育學院經管系學生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體育學等多學科理論,如何發揮體育學院的優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成為當前我院關注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其對我院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滿足社會需求實現人才無縫對接意義重大,也必將開創我院教育發展的新局面。因此,對我院經管系學生創業教育研究是時代要求、社會所需,也是我院全體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2 創業及創業教育的內涵
傳統意義上,人們多將“創業”一詞理解為創建新企業。但當前“創業”一詞的外延已有很大的延伸,創業可以發生在各種企業和組織的各個發展階段。我國創業教育進行了近十年,國內學者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不難看出,不同的定義各有特點。基于本文所指向的創業活動實踐主體——西安體育學院經管系大學生而言,筆者認為對“創業”定義應該是相對寬泛意義上的,融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可表述為“個人或團體,依據自己的想法(即創意)整合資源,開創事業并獲得財富的過程。”
創業離不開創業教育。不管在哪一領域實施的創業教育,不管創業教育要培養什么規格的人才,也不管它與其他類型教育的關系如何,都要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綜合能力。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可以歸納得出更具廣義性的創業教育定義:創業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傳授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推出,高校創業教育是指高校向大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學歷為導向的教育,它是大學創新教育的深化。[1]
3 西安體育學院經管系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現狀
為獲取經管系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第一手資料,筆者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調查涉及經管系三個專業的本科學生,內容涉及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認識理解;大學生創業意識、動機;大學生對目前我院創業教育實施現狀的意見;大學生對我院創業教育的具體需求等,希望通過對經管系學生的調查,掌握一手資料,探悉我院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創業教育。共計發放問卷240份,收回問卷222份,回收率為93%;其中有效問卷204份,有效率為85%,見表1。
3.1 經管系大學生校內外創業實踐成果及立項
3.1.1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近年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校生積極參與各種校內外組織的大學生活動,例如2010屆學生劉暢、于美至參加了2008年12月13日—15日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的東亞區特奧發展論壇。學生在近2年的校內科創活動成績突出,有1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屆大學生科技小論文競賽、2010’西安體育學院首屆大學生科創論壇大賽、2011年學院“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
3.1.2 經濟學專業
經濟學專業(體育經濟方向)建設中,尤為重視對學生實踐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建基地等方式。2007年至今,該專業學生還多次參與校內外的科創類競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另有7人次在2011年學院“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屆大學生科技小論文競賽中獲獎,有12人在系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獎。其中07級經濟班學生付蓉在2010年陜西省大學生在線征文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3.1.3 市場營銷專業
市場營銷專業(體育市場營銷方向)建設中,非常對學生實踐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該專業學生還積極參與各種科創類競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有6人次在2010年學院首屆大學生科創論壇大賽中獲獎,有6人次在系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獎。
以上創業實踐活動主要由學院學生處、團委組織開展。2011年學院教務處推出2011年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經管系立項6項。近幾年陜西省和西安體育學院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經管系在校內外獲得了許多立項,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許多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和加強。
3.2 西安體育學院經管系學生創業教育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前言
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社會對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發展,對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而中國夢提出——讓每個人共享出彩機會,成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一個新的亮點。將中國夢與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讓大學生在創業訓練中展示自我,實現多元化發展。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
1.適應當前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國家的發展戰略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競爭激烈,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創業型人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一批視野開闊、知識廣博、具有市場開拓意識和雄才大略的創業者。通過大學生創業教育,挖掘大學生的創業潛能,擺脫大學生安于現狀的心態,養成新一代大學生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個性。
2.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變革的必然選擇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就業問題尤為突出。高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畢業生,如果他們不能順利地就業,就會反過來制約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就業教育思維模式,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不斷進行變革,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業創新型人才。從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變革的必然選擇。
3.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
首先,創業教育是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前提。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須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使他們了解自主創業所需要的條件,包括自身素質和外部條件,使他們掌握自主創業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其次,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青年人是最具活力、最具創業激情、最具發展潛力、最具創造力、最能把握商機的群體,是創業的重點、創業的主體、創業的希望。通過創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三、“中國夢”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啟示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我國與國外發相比起步較晚,提供給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平臺較少,創業訓練不多,創業意識缺乏。將中國夢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相結合,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中國夢”強調的實干精神,也是創業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專業優勢,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創業教育為組織形式的實踐群體。
四、對策建議
我國傳統的教育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因此,以大學生創業教育為突破口,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推進大學生全面成長,加快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一個合理、有效,有發展潛力的創業教育目標體系。
1、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創業文化氛圍。通過大學生創業訓練營造校園內的良性創業文化,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創業的氛圍,激發大學生創業激情。利用學校的廣播、校報、校刊、板報和櫥窗等宣傳創業成功案例,使創業的思想深入人心,讓有創業想法的學生能夠有展示自己的平臺。
2、科學設置創業教育課程。建立起一套較符合當前情況的創業教育體系,全面開展面向全校學生必修和選修的創業教育課程是發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條件,通過課堂理論的學習從而在潛意識層面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
3、選拔或聘請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做好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必須把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的優質師資提到重要日程上來,因此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校友會等資源聘請企業經理人為創業教育客座教師。聘請創業成功人士為學生上課更具有說服力,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接受教育,增加創業教育的可信度。
4、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熏陶和培養出良好的創業品質和創業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5、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提供硬件支持。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僅要進行理論教育,同時還要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如提供辦公場所和設施等,為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保駕護航,可以借鑒股份制公司的做法,學校也可作為出資方給學生以物質和經濟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以浙商文化為引領,構建一個全面的創業教育指導平臺來輔助這些高校畢業生創業,為他們提供創業指導體驗平臺,幫助他們自主創業,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具有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
1.1 傳承浙商文化,開辟大學生創業研究新視野
信息化時代,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浙商以敏銳、迅捷的創業實踐造就了獨特的浙商文化。對于浙商文化精神內核的挖掘和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將是大學生提升創業能力的先決條件
1.2 把握經濟轉型的機遇,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對于我國這樣的勞動力供給大國而言,通過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創業能力,推動大學生創業,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研究在正確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實際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制定切實可行的舉措等方面提供了對策和理論支持redlw.com。
1.3 整合創業資源,增進大學生創業互動
通過浙商文化的傳播,結合與創業內容相關的視頻和交互游戲,讓大學生在趣味中體驗創業,填補創業教育資源的空白,并且給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提供了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科學的、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提前感受職業生涯,探索大學生創業的新經驗以及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最終實現個入生涯發展目標并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4 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促進創業教育教學改革
構建大學生創業的交流體驗平臺,讓他們可以在線體驗到創業過程的有趣和艱辛,并且了解到創業過程和學習到創業經驗。利用數字媒體技術,構建大學生創業體驗平臺,促進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不可忽視的內容redlw.com。
2 研究內容
在浙商文化引領下的大學生創業體驗平臺構建分為以下三個板塊的內容。統,正確地在企業信息化上判斷出企業真正的物流需要。
3 提高航空物流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建議
通過對航空物流人才必備專業知識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決方案的最重要途徑。航空物流人才的重要來源是大學畢業生,因此航空物流學科在高等院校中應加強建設,提高教學能力,這也是提高航空物流專業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高等職業院校應當遵循現代航空物流從業人員的職業要求、航空物流專業和課程,以滿足實際及社會化,建立和完善航空物流教育體系,針對航空物流人才的培養,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為了促進我校積極探索和構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學生適應經濟社會和職業發展的競爭力,學校制定了《白城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工作方案》,白師院字﹝2012﹞130號,學校領導非常重視該項活動的開展,為學生配備導師,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反哺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就業能力。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意義
1、通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營造高校創業氛圍
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會提高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一種創業文化,激發起學生的創業熱情,增強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信心,有效地營造大學生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也為推動學校育人模式的改革做出了貢獻。
2、通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
大學生創業最根本的就是在創業之初就要充分認準和把握自己創業領域的市場飽和度、市場動向和社會環境,既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又要考慮到自身的情況,同時要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的使風險最小化。在創業項目的實訓中,學生真實的體驗如何創業,如何制定商業計劃,如何組建團隊,如何設定目標與執行,如何制定營銷策略與銷售產品,如何談判,如何吸引投資,如何控制成本與獲取利潤等等。
3、通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培養學生行業危機意識
在實施創業項目過程中要預測當前行業狀況的走向和可能導致的危機,創業者只有時刻具有危機意識,并對潛在的危機做出相應的預警才能夠真正獨立于競爭的大環境中不敗。創業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思維高度,通過這種高度的思維,創業者可以通過各種以實際為基礎的動向來變換自己的策略,并對區域同行業者經營動態的整合分析,以此來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形成對自己一個較為合乎實際的優勢規劃,使自己始終處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狀態。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原則
1、自主創新創業。
參與創業項目的學生要自主設計方案、自主管理項目、自主完成項目,學習創業者案例,從那些功敗垂成或失敗的創業者身上,我們可以得出許多經驗教訓。
2、濃厚興趣驅動
參與創業項目的學生要對科學研究、技術發明和創業實踐有濃厚興趣,以興趣驅動,在導師指導下完成項目。
3、創業實施過程
在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培養和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創業需要個人的綜合素質,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思維高度與堅定的信念和決心,才能夠克服在創業過程中的種種變故與風險,堅定地繼續創業之路。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途徑
(一)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模擬平臺
實施創業計劃、創業準備、創業實踐三個過程。
1、設計創業計劃提升實踐能力
根據創業之星軟件、ERP軟件的商業背景環境與數據規則,完成創業計劃書的編寫。創業者首先對背景環境進行商業機會分析,組建經營團隊,制訂資金籌措計劃,撰寫公司名稱,制訂公司章程,并編寫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我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熱轉印自制化藝術品,在進行市場調研基礎上,制作出符合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特點的產品,滿足青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年輕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按需求者個性定制產品,讓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創意,產品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親睞。
2、培養從業技能做好創業準備
學生通過創業項目的實訓,對企業經營全過程一目了然,仿佛置身于企業經營活動現場。實訓中會遇到企業實際經營的各種典型問題,學生通過思考,發現問題,從中找到歸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辯論和求證,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反復優選,優勝劣汰,形成最佳方案和做出最佳經營決策。
3、經過創業測試感知職業領域
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創業者綜合能力素質的測試,幫助創業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職業傾向、創業能力等,使創業者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更好的做好創業準備,為將來的創業行動打下扎實的基礎。了解職業領域,嘗試在該領域遇到哪些問題,初次感悟職業,它涉及工商、法律、稅務、財務、營銷、環保、保險、管理等領域的知識。
(二)構建創業孵化基地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有著教育、研發創新、企業孵化、創業人才培養的功能。
1、創業教育功能
指導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建設,加強創業課程建設,出版大學生創業教材等。評選創業教育精品課程,在地方高校推廣。
2、研發創新功能
創業實踐基地基地通過項目選擇,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探索開展科技企業網上孵化服務及遠程孵化服務,充分發揮孵化器的輻射作用。將創新項目帶到基地進一步研究開發,使創新成果以最快捷的方式產業化,形成創新的知識流和技術流。
3、學生實訓功能
首先,開展公益性大學生創業技能培訓,積極指導大學生確定創業項目,提高創業技能,并為他們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專業指導以及跟蹤服務。其次,以項目為依托,指導大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開展模擬創業實踐活動,開展大學生創業沙龍活動。
總之,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鍛煉了創業者實踐操作的能力,學校要加大創業實踐項目實施力度,為有夢想的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來提高實踐性教學的實效性,實現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一方面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就業崗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趨勢也進一步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其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以適應他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創業教育的內涵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解釋,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這種人應具有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國《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強調:“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需求,滿足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規格變化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創業教育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通過創業教育發揮出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不僅可以創造大學生自身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將成為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當然,創業教育并不是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也不完全意味著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而是將創業的種子播撒在大學生的思想里,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創業、如何創業,這樣,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會抓住機遇進行創業。
二、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
1、開展創業教育是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把“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可以為科技發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礎。因此,開展創業教育,大力培養創業型人才,是時代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對于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與社會供職不同,在創業的過程中,困難和挫折甚至失敗在所難免,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具備頑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意識以及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作風。另外,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一般都是根據個人所學的專業知識或是興趣愛好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業,他們做的是自己最感興趣、最愿意做或是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這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個人才能,實現其人生價值。
3、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適應就業形勢變化需要,緩解國家就業壓力,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之一
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使其掌握自主創業的方法和途徑,造就自我發展的能力,變被動的就業觀念為主動的創業思維,從而使大學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在目前社會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還為社會創造了就業崗位,從而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
三、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1、創業意識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創業意識的創業行動也很難走向成功,因此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通過加強創業意識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起敢于獨立開辟人生道路、自主創造人生價值的精神以及勤于實踐、敢于競爭、不怕失敗、堅忍不拔的品質。
2、創業知識教育
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它涉及心理學、法律、財務、營銷、稅務、管理等領域,因此,創業知識教育應滲透到各門課程中,使學生掌握創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內容,形成和完善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掌握善于應用知識、拓寬知識視野的本領。
3、創業能力教育
創業能力是一種能夠順利實現創業目標的特殊能力,是學生未來走向創業之路必備的關鍵性因素,它需要通過創業教育活動而取得。創業意識要轉化為實際的創業行動,要以創業能力為后盾,沒有創業能力做后盾,創業意識必將被創業的艱難慢慢磨蝕。同時,創業能力也是學生未來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業活動的必要保障。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既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又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途徑。
4、創業心理品質教育
所謂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創業過程中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是創業成功的必備要素,因為創業的過程始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創業者創業過程中必定會遇到種種難題和障礙,只要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一個障礙邁不過去,就有可能使創業者一蹶不振。因此,加強創業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對事業追求的決心和信心,使創業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走向創業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與措施
1、轉變教育觀念,以創造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
學校教育不等于職前崗位培訓,它給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走向社會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作為教育對象的人是一個“既成”和“未成”的結合體,具有未確定性。教育的意義就在于一方面喚醒人的自由意識,使之認識到自己并不是現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種必訓通過自身創造性活動不斷向未來開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教育要引導個體去創造,從而邁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中不斷提升,豐富“人”的內涵。因此,以創造教育激活創業意識對習慣了舊模式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他們開展創業教育,首先要讓他們明白,創業不只是社會精英分子的所為,也應成為大學生的勇敢追求。
2、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營造創業教育氛圍
營造創業教育氛圍如同營造學習氛圍一樣重要,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應持續存在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我們要為大學生創業盡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要有方便大學生創業的特殊政策和寬松的學籍管理環境外,還要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創業計劃大賽,邀請成功人士舉辦一些創業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欲望,學校可成立創業協會、模擬企業家協會等組織,通過社團沙龍的組織管理、公共活動的設計組織、報刊雜志的創意策劃、學術研究的立項申請、法律或金融實踐的模擬等相關活動來營造和渲染創業氛圍,并可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物質上的保障。
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改革中要落實創業教育的要求
高校應大力開展針對大學生的通識教育,提供選修課的數量,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應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完善、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起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并在教學計劃及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加以體現。教學內容的制定和教學過程的實施要體現時代性,要注重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欲望。教學方法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能力。
4、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搭建學生創業平臺
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一是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創業實踐能力;二是通過一定的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創業基金會、創業協作會等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情況,制定詳細的創業培養計劃,鼓勵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創立一些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創業項目;三是通過校內的勤工助學幫助學生培養自立自強的創業能力、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加創業體驗,為將來的創業做準備。
5、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應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學生創業存在著許多未知因素,除了要有經濟頭腦和創業知識外,對資金來源或融資辦法、市場動態與市場運作、政策與法規、風險意識與經驗、企業行為與創業背景等在現實創業中規范與不規范的兩方面都要做深入調研,要有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因此,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社會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的重要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考察或短期服務于各種類型的小企業、小公司,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提出或充實自己的創業計劃,從而積累創業實踐經驗。
新的歷史時期呼喚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高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在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涵義,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培養高素質的、創業型的人才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高校才能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巖.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2(3).
[2] 蔡楷有.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
[3] 呂東偉.從深層次思考大學生就業問題[j].新華文摘,2003(6).
【論文摘 要】 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創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創業意識、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教育,途徑主要是轉變教育觀念,以創造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營造創業教育氛圍;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一方面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就業崗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趨勢也進一步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其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以適應他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創業教育的內涵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解釋,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這種人應具有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國《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強調:“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需求,滿足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規格變化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創業教育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通過創業教育發揮出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不僅可以創造大學生自身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將成為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當然,創業教育并不是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也不完全意味著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而是將創業的種子播撒在大學生的思想里,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創業、如何創業,這樣,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會抓住機遇進行創業。
二、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
1、開展創業教育是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把“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可以為科技發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礎。因此,開展創業教育,大力培養創業型人才,是時代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對于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與社會供職不同,在創業的過程中,困難和挫折甚至失敗在所難免,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具備頑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意識以及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作風。另外,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一般都是根據個人所學的專業知識或是興趣愛好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業,他們做的是自己最感興趣、最愿意做或是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這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個人才能,實現其人生價值。
3、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適應就業形勢變化需要,緩解國家就業壓力,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之一
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使其掌握自主創業的方法和途徑,造就自我發展的能力,變被動的就業觀念為主動的創業思維,從而使大學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在目前社會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還為社會創造了就業崗位,從而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
三、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1、創業意識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創業意識的創業行動也很難走向成功,因此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通過加強創業意識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起敢于獨立開辟人生道路、自主創造人生價值的精神以及勤于實踐、敢于競爭、不怕失敗、堅忍不拔的品質。
2、創業知識教育
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它涉及心理學、法律、財務、營銷、稅務、管理等領域,因此,創業知識教育應滲透到各門課程中,使學生掌握創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內容,形成和完善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掌握善于應用知識、拓寬知識視野的本領。
3、創業能力教育
創業能力是一種能夠順利實現創業目標的特殊能力,是學生未來走向創業之路必備的關鍵性因素,它需要通過創業教育活動而取得。創業意識要轉化為實際的創業行動,要以創業能力為后盾,沒有創業能力做后盾,創業意識必將被創業的艱難慢慢磨蝕。同時,創業能力也是學生未來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業活動的必要保障。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既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又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途徑。
轉貼于
4、創業心理品質教育
所謂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創業過程中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是創業成功的必備要素,因為創業的過程始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創業者創業過程中必定會遇到種種難題和障礙,只要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一個障礙邁不過去,就有可能使創業者一蹶不振。因此,加強創業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對事業追求的決心和信心,使創業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走向創業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與措施
1、轉變教育觀念,以創造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
學校教育不等于職前崗位培訓,它給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走向社會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作為教育對象的人是一個“既成”和“未成”的結合體,具有未確定性。教育的意義就在于一方面喚醒人的自由意識,使之認識到自己并不是現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種必訓通過自身創造性活動不斷向未來開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教育要引導個體去創造,從而邁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中不斷提升,豐富“人”的內涵。因此,以創造教育激活創業意識對習慣了舊模式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他們開展創業教育,首先要讓他們明白,創業不只是社會精英分子的所為,也應成為大學生的勇敢追求。
2、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營造創業教育氛圍
營造創業教育氛圍如同營造學習氛圍一樣重要,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應持續存在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我們要為大學生創業盡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要有方便大學生創業的特殊政策和寬松的學籍管理環境外,還要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創業計劃大賽,邀請成功人士舉辦一些創業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欲望,學校可成立創業協會、模擬企業家協會等組織,通過社團沙龍的組織管理、公共活動的設計組織、報刊雜志的創意策劃、學術研究的立項申請、法律或金融實踐的模擬等相關活動來營造和渲染創業氛圍,并可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物質上的保障。
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改革中要落實創業教育的要求
高校應大力開展針對大學生的通識教育,提供選修課的數量,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應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完善、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起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并在教學計劃及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加以體現。教學內容的制定和教學過程的實施要體現時代性,要注重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欲望。教學方法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能力。
4、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搭建學生創業平臺
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一是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創業實踐能力;二是通過一定的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創業基金會、創業協作會等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情況,制定詳細的創業培養計劃,鼓勵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創立一些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創業項目;三是通過校內的勤工助學幫助學生培養自立自強的創業能力、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加創業體驗,為將來的創業做準備。
5、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應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學生創業存在著許多未知因素,除了要有經濟頭腦和創業知識外,對資金來源或融資辦法、市場動態與市場運作、政策與法規、風險意識與經驗、企業行為與創業背景等在現實創業中規范與不規范的兩方面都要做深入調研,要有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因此,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社會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的重要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考察或短期服務于各種類型的小企業、小公司,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提出或充實自己的創業計劃,從而積累創業實踐經驗。
新的歷史時期呼喚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高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在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涵義,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培養高素質的、創業型的人才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高校才能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巖.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2(3).
[2] 蔡楷有.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
[3] 呂東偉.從深層次思考大學生就業問題[J].新華文摘,2003(6).
隨著每年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加上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促進大學生就業不僅成為國家關切的大事,也成為家長關心、社會關注的大事,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作用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為大家所重視。本文基于中醫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并結合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點,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旨在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幫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中醫院校大學生成功創業打開智慧之門。
1.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1.1 數量少,質量不高
中醫藥院校作為專業性很強的高校,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專業分類主要以中醫藥和非醫學類,從往屆畢業生創業的情況來看,醫學類中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創業稍多,非醫學類則以貿易、計算機等專業學生創業較多,但總體數量較少。而涉及到的創業行業也有少許依托自身專業特長而自主創業的實體,如推拿館、藥店等,為數也甚少,更多的是禮品店、網吧、飯店等,特色不鮮明,進入門檻較低,競爭程度激烈,總體質量不高。
1.2 創業意識不強
醫學專業學生的傳統思想還是想進醫院,,愿意從事其他行業的相對較少,因此創業對于他們來說,難度更大。而計算機、貿易營銷等等其他非醫學類專業就業相對容易,創業的意愿也不強。
1.3 創業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由于對創業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只是憑著一時的熱情和沖勁,同時由于對創業困難估計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差,多數自主創業的實體生存時間不長,不能帶來長期影響。
2.影響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從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臺10項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措施,涉及到大學生創業的行政事業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放寬市場準入、稅收優惠等方面,這無疑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帶來極大地動力。
2.1.2 學校重視
大學生就業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對此一直非常重視,在自主創業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醫學院在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對于每一個創業實體都親自上門進行指導和關心,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點。還專門設立招生就業處,督促和指導各二級學院的學生就業工作。并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課教研室,強化就業指導課的作用。
2.1.3 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
創業者作為創業的主體,既要有精神、行為、結果[1],因此需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心態和勇于實踐的踏實作風。而大學生作為最活躍、最有激情和上進心的群體,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險精神,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孜孜以求。這些特質對大學生創業來說,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創業的主動性不強
盡管大學生有著積極、上進、創新等優秀的特質,但是由于對創業的繁瑣和困難,以及創業風險的忌諱,會產生對于創業的恐懼,因此也導致創業意愿的不強,主動性不夠,有不少大學生創業者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而轉移到創業上來的,帶著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2.2.2 創業資金的缺乏
金錢資本作為大學生最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醫藥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且家庭貧困的學生不在少數,因此在本身學習、生活就已經困難的情況下,創業資金的籌措更是一大難題。
2.2.3 社會經驗不足
學生在校園這樣一個相對單純、簡單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各種能力的成長也多是在校園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參加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的社會經驗也相對表淺,當走出校門,自主創業,應付社會事務時,自然對外界的“干擾”缺乏正確的處理方式和方法。
2.2.4 創業氛圍不夠
創業氛圍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一方面是在校創業學生的人數少,團隊少,成功的案例也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創業講座組織的少,也沒有專門的創業協會,創業活動的組織開展也就無從談起。
2.2.5 創業宣傳不到位
相關創業知識的宣傳不夠,如開公司辦實體,大學生應該怎么去注冊公司、如何利用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大學生創業應該選擇什么樣合適的項目以及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2.2.6 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不到位
國家、地方出臺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在真正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到位現象,還需進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的申辦程序等要求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3.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3.1 創業教育起步較晚
創業教育起步較晚,2005年,筆者所在的安徽中醫學院第一次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并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等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就業指導課也逐步走上正軌,逐步被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當中。盡管如此,僅有五年的我校創業教育,還仍處在起步階段,縱觀其他中醫藥院校,情況也相似。
3.2 創業實踐機會較少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以“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在校大學生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總稱[2]。這對于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而對于創業教育來說,創業實踐機會的獲得,對于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更顯可貴。但目前,有些中醫藥院校特別是中西部的中醫藥院校還尚無大學生創業示范點和創業實踐基地,而大學生創業服務點的建設也尚待加強。
3.3 創業教育方式不夠豐富
中醫藥院校的創業教育方式基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的創業教育,多是理論教學,缺少針對性指導。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三是請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回校做創業報告。但目前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實踐教育。
3.4 創業教育者素質有待提高
現在多數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多是輔導員在擔任主講教師,輔導員盡管對學生非常熟悉,對專業發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學生創業就業指導這方面還是缺少專業的知識和專門的培訓。
4.對于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建議
4.1 重視認識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身興趣和職業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人身價值;有利于大學生培養自立自強、風險意識、團隊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創新型思想的發揮,為國家建設創新型社會提供人才儲備;也有利于緩解國家就業壓力,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所以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意義,從而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
4.2 重視對大學生創業的宣傳
大學生創業氛圍營造的好壞和宣傳的程度有著一定的聯系,好的氛圍能產生發散效應,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認識創業,參與創業。因此在宣傳方面應該做到:一要重視大學生創業先進典型的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榜樣就在我們身邊。二要加強對相關扶持政策的宣傳,讓學生了解、領會政策并利用好政策為創業做好服務。三要宣傳如公司注冊、店面開業等的程序,讓學生明了于心,減輕創業大學生創業的畏難情緒。
4.3 重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目前無論是在大學生本人還是學生家長,更多的想法是畢業以后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在現在來說,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讓創業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擇業模式和成長理念,當前的工作就是要幫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讓創業能力成為其除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外的第三種能力,成為通向創業成功的有效“護照”。
4.3.1 創業培訓應形式多樣
作為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創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也一般,看問題容易樂觀,缺乏市場意識,心理素質也較差,因此在創業培訓的過程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該多樣化,一方面要學習與創業相關的商業、法律、社會知識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講座、參觀、考察、經驗介紹、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培訓,甚至有的還可采用跟蹤是的輔導和扶植[3]。
4.3.2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應完善
現在國內很多高校都已經設立了創業學這門課程,而浙江大學更是早在1999年就設立了創業管理強化班,并率先開展了創業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研究,創立了一種“多通道、階梯式、復合型”的高層次管理類精英人才培養新模式,并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授權的創業管理碩士點和博士點辦學單位,同時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創業管理博士點[4]。由此給浙江大學帶來的是培養了一大批高端創業人才,創辦了幾十家具有良好商業模式的企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醫藥院校中的創業教育多源自于就業指導課課程,且里面涉及創業的內容不多,而授課教師在講課時,因自身欠缺創業的體驗,提及創業的也較少。在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中醫藥院校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是當務之需,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就尤顯重要。
4.3.3 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亟待建立
創業教育落實到根本,那就是要去執行,這就需要我們建立穩定的執行平臺,一方面可通過產學研結合的途徑,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通過實踐環節的學習,提高學生創業實踐的能力;兩一方面可集約校內的創收部門籌集一定的創業基金,建立創業基金會等組織機構,幫助和支持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創立一些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項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內資源,如相關校內政策的傾斜、學校門面房的支持、學校技術的支撐等設立一定數量的校內大學生創業示范點,通過征集創業計劃書,對參與創業團隊進行面試選拔的程序和方式,讓更多想創業的學生參與進來,從而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創業體驗。
4.3.4 培養大學生創業的良好心態
“大學生創業,最大的問題是心態”[6],大學生畢業后急于實現個人價值,亟待社會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創業大學生的心態,急功近利成為阻礙大學生創業者職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養成良好的創業心態,就需要我們在平時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東南西北風的豪氣。還要讓學生學會面對利益,要讓學生知道團隊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損人利已。
創業大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能合理應對創業風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果斷出手[7]。
4.4 重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創業教育不應只是輔導員群體的的教學任務,而更需要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教師的參與,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進創業管理類專業課教師,可入編到就業指導課教研室或者管理學教研室;其次加大對輔導員的培訓力度,爭取使得每位輔導員都能通過就業指導師資格認證或選送相關崗位人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進行在崗再學習;再就是聘任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還需要聘請一些與學生創業相關的機構,如工商局、稅務局、教育部門等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通過以上四種方式,可確保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從而保證了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無論是對于大學生本人價值的實現、民族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中也明確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社會”,“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舉措,因此在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進程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強化創業教育在大學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這也是對黨的這項重大舉措和戰略的有力落實。
參考文獻
[1]金曉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J].商業經濟,2010(6):122.
[2]郭晶晶.淺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4):58.
[3]李晉東.大學生創業培訓刻不容緩[J].安慶科技,2004(4):24.
[4]金雄偉.大學生創業:如何讓成功率更高[J].人民論壇,20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