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30 11:05: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展示設計概念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形式概念分析;概念格;新安醫學;痹病;關聯規則
Key words: Formal Concept Analysis;concept lattice;Xin'an medicine;treatment of rhemumatism;association rules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1-0227-04
0 引言
形式概念分析理論是由德國教授Wille在1982年提出的[1],它通過形式背景構造概念格,從而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規則的提取。在形式概念分析理論中最核心的數據結構是概念格,它反映了對象和屬性之間的聯系,表明概念之間的泛化和例化關系,通過Hasse圖的建立實現了對數據結構的可視化。隨著研究的深入,形式概念分析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數據挖掘、信息檢索和知識發現等領域。
由于形式概念分析通過對概念格的構造使得數據能夠有機地組織起來,概念格的節點體現了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所以形式概念分析非常適合用來發現規則型知識。通過將概念格的外延和內涵分別于事務數據庫中的事物和特征相對應,可以從概念格上產生頻繁項集,進而挖掘關聯規則。國內外基于概念格的關聯規則挖掘方法的研究也很多[3-10]。研究表明形式概念分析可以被用作蘊含規則和關聯規則發現的形式框架,并且能夠提高規則挖掘的響應效率。
新安醫學作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群體,在痹病診療上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著有大量的醫籍。本文在安徽中醫學院新安醫家治痹資料挖掘計劃的基礎上,將形式概念分析應用到新安醫籍治痹用藥規律挖掘,借助概念格構造工具Lattice Miner對治痹數據進行形式背景和概念格的構造,通過構建方劑-證型、方劑-癥狀以及方劑-藥材概念格直觀地展示出痹病證型、癥狀、藥材和對應的方劑的層次結構,便于挖掘痹病證型、癥狀的分布情況以及組方用藥情況,并通過嵌入式形式背景和子概念格的構建對證型、癥狀和藥材之間的關系做更加結構化地展示。最后通過基于FCA的關聯規則挖掘方法對證型-癥狀、癥狀-藥材以及藥材-藥材之間的關聯規則進行挖掘,為中醫方面的數據挖掘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1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概念
Wille提出的形式概念分析理論借鑒了哲學上把概念理解為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組成的思想,它把概念的外延被理解為屬于這個概念的所有對象的集合,內涵則是所有這些對象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或屬性集,所有概念連同他們之間的泛化/例化關系構成了一個概念格。下面給出形式概念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定義1 形式背景K是一個三元組K=(G,M,I),其中G是所有對象的集合,M為所有屬性的集合,I?哿G×M為G和M元素之間的關系集合。對于g∈G,m∈M,(g,m)∈I表示“對象g具有屬性m”。一個簡單的形式背景如表1所示,表中行代表對象,列代表屬性,當第i個對象具有第j個屬性的時候用“×”表示。設K=(G,M,I)為形式背景,對于集合A∈G,記A*={m∈M│(g,m)∈I,?坌g∈A},表示A中全體對象所共有的屬性集合。相應的,對于集合B∈M,記B*={g∈G|(g,m)∈I,?坌m∈B},表示所有B中屬性的全體對象的集合。
定義2 設K=(G,M,I)為形式背景,A∈G,B∈M,稱(A,B)為K的一個概念。如果滿足A*=B且B*=A,則A稱為概念(A,B)的外延,B稱為概念(A,B)的內涵。
定義3 設K=(G,M,I)為一個形式背景,(A1,B1),(A2,B2)是K中的兩個概念,規定:(A1,B1)?燮(A2,B2)?圳A1?哿A2(?圳(B1?勐B2),此時C2=(A2,B2)稱為(A1,B1)的超概念,(A1,B1)稱為(A2,B2)的子概念。這種超概念-子概念的偏序關系所誘導出的格稱為概念格,概念格中的每個結點都是一個形式概念。表1所對應的概念格的Hasse圖如圖1所示。
定義4 對概念C1=(A,B),稱C2=(|A|,B)為C1的量化概念,其中|A|是外延A的基數。引入內涵B的支持度Support(B)=|A|/N,其中,N是整個形式背景中的對象總數。如果Support(B)大于支持度閾值,則稱C是頻繁概念,其中B的基本內涵是基本頻繁項目集。對于概念格中的兩個概念C1=(A1,B1)和C2=(A2,B2),C2∈sup(C1)(其中
sup(C1)是C1的超概念集),則可以得到關聯規則B2?圯B1-B2,其可信度=|A1|/|A2|。其中|A1|,|A2|分別是概念C1,C2的外延基數。
2 形式概念分析在新安醫學治痹用藥規律挖掘中的應用
新安醫學是新安地區產生的一個醫學群體,歷史悠久,在祖國醫學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痹病是人體正氣不足或者臟腑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外邪乘虛侵襲,造成經脈氣血不榮,出現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甚至關節,或累及臟腑為特殊的一類疾病[10]。新安醫籍是歷代新安醫家智慧的結晶,對于新安醫學的臨床診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安徽中醫學院“新安醫家治痹資料挖掘計劃”,借助形式概念分析理論對新安醫籍治痹用藥規律進行了挖掘。
2.1 數據源及應用軟件 本文的數據源為安徽中醫學院收集和整理的新安醫籍治痹資料表,主要內容包括方劑名、書籍、作者、卷次、規范證型粗、規范證型細、癥狀、規范癥狀、藥材等。其中規范證型是安徽中醫學院根據《中醫內科學》整理的,其將痹癥證型分為風寒濕痹、風熱濕痹、痰瘀痹阻、肝腎兩虛證等。同時在癥狀上也做了規范癥狀,分為肢體疼痛、腫脹、周身痛、惡寒發熱、灼痛等。
實驗借助概念格構造軟件Lattice Miner 1.4進行概念格的構造和基于概念格的關聯規則挖掘。該軟件由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渥太華分校多媒體研究實驗室開發的,其在復雜問題處理、關聯規則提取和支持語義網絡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11]。
2.2 形式背景構建與概念格的形式化表示 本文中將方劑名作為對象,將證型、癥狀、藥材分別作為屬性構建形式背景,即構建方劑-證型、方劑-癥狀、方劑-藥材三個形式背景。為了更清楚的說明,在此只選了7個方劑構建了3個形式背景,如表2-表4所示。由于LatticeMiner不支持中文,所以在構建形式背景的時候用序號1,2,3代表資料表中對于序號方劑的名字,用拼音大寫字母縮寫代替證型,用拼音小寫字母縮寫癥狀名字,用拼音表示藥材。
通過LatticeMiner軟件構建方劑-證型概念格和方劑-癥狀概念格,如圖2和圖3所示。從方劑-證型概念格中,由于FHSB(風寒濕痹)下有三個子概念,其分別具有的屬性均為FHSB(風寒濕痹)和TB(痛痹)、XB(行痹)、ZB(著痹)的組合,所以可以很容易的推斷出FHSB(風寒濕痹)下包含的三個子證型即TB(痛痹)、XB(行痹)、ZB(著痹),而TYBZ(痰瘀痹阻)、FRSB(風熱濕痹)沒有子證型。
為了獲得證型、癥狀和藥材之間的關系,這里利用LatticeMiner構造嵌入式背景的功能,將三個形式背景組合成一個嵌入形式背景。由于中醫診斷首先根據癥狀判斷證型,然后再根據證型和癥狀組方配藥,所以這里第一層為證型形式背景,第二層是癥狀形式背景,第三層為藥材形式背景,即構成子形式背景關系。根據文獻[3]所述,通過嵌入式形式背景構成出的概念格與直接通過合并形式背景中的屬性構造出的概念格在結構上是一致的,但是嵌入式形式背景構造出的概念格能更清晰地展示數據的層次結構,從而有利于進行數據分析。該嵌入式形式背景的概念格Hasse圖如圖4所示,其中每個節點里面都包含一個子格結構。以FSRB(風濕熱痹)節點為例,可以看到風濕熱痹中可能出現癥狀有zz(腫脹)、ehfr(惡寒發熱)、zttt(肢體疼痛)、zt(脹痛),在zz(腫脹)節點中又包含對應“腫脹”癥狀的方劑中的藥材節點,這里只含有一個節點,即表示對應“腫脹”癥狀的方劑中含有的藥材fangji(防己)、gancao(甘草),huangbai(黃柏)huanglian(黃連)。
2.3 基于FCA的關聯規則挖掘 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結果,本文借助LatticeMiner軟件的關聯規則功能,對上述嵌入式形式背景進行了關聯規則提取,其中支持度設為20%,置信度設為50%,實驗結果如表5所示。
通過對構建的方劑-證型、方劑-癥狀、方劑-藥材構建的嵌入式形式背景進行關聯規則挖掘,可以便于進一步分析新安醫家治痹用藥組合規律。如從包含風濕熱痹證型的關聯規則有5條(包含FSRB的關聯規則已被用黑色字體標出),根據關聯規則可以推斷出風濕熱痹證且伴有腫脹(zz)癥狀的情況下,常采用防己、黃柏和黃連進行組方,與上述概念格得出結論一致。
從上述實驗中可以看出,概念格的構建對于證型與癥狀的分布關系、核心處方挖掘、藥物加減情況等方面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基礎,形式概念分析理論對于中醫醫籍數據挖掘具有一定的意義。
3 結束語
本文應用形式概念分析理論對新安醫學治痹用藥規律進行挖掘,通過對方劑-證型、方劑-癥狀、方劑-藥材概念格的構建將數據的層次結構展示出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挖掘證型、癥狀與用藥組方上的規律。借助嵌入式形式背景和子概念格構建使得具有多種屬性的數據以一種更清晰更層次地方式展示,降低了概念格的復雜程度,更有利于對證型、癥狀和藥材之間關系的挖掘。本文最后對實驗數據進行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關聯規則挖掘,從而可以進一步定量分析新安醫家治痹用藥組合規律。總的來說,形式概念分析理論的引入有助于探尋新安歷代醫家治痹用藥規律,為中醫方面的數據挖掘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為中醫臨床診斷用藥規律的探究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參考文獻:
[1]R.Wille. 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 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s[J].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2009, 5548: 314-339.
[2]L Lakhal, G Stumme. Efficient Mining of Association Rules Based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J]. Formal Concept Analysis,2005,3626:180-195.
[3]G Stumme,R Taouil,Y Bastide, et al. Computing iceberg concept lattices with TITANIC[J]. 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2002,42:189-222.
[4]Y Bastide, N Pasquier, R Taouil, G Stumme. Mining minimal non-redundant association rules using frequent closed itemsets[J]. Computational Logic,2000,1861:972-986.
[5]Hereth J, Stumme G, Wille R, et a.l Conceptual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Analysis[J]. Conceptual Structures: Logical, Linguistic,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2000,1867:421-437.
[6]G Stumme, R Taouil, Y Bastide, et al. Intelligent Structuring and Reducing of Association Rules with Formal Concept Analysis[J].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1,2174:335-350.
[7]王德興,胡學鋼,劉曉平,王浩.基于概念格和Apriori的關聯規則挖掘算法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6):699-702.
[8]王菁,陳震.一種基于概念格的關聯規則挖掘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43(28):157-161.
[9]王月行,馬桓,胡志宇.基于概念格的關聯規則挖掘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30(22):5062-5064.
近年來,高考政治試題一直處于創新發展中,論爭型問題的出現就是一個表現。所謂論爭型問題,就是從同一命題對立的雙方中,選擇一方進行專業的思考論證。既然是論爭,就必須對問題有分析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命題者從考生說理的深刻性和思路的多維性等角度,可以看出考生的辨識能力和辯證思維。
上述高考試題答案突破了單一學科模塊知識,綜合性強,蘊含著是什么、為什么、要怎么的邏輯構架。讓考生從相反的答案中選擇一個角度論爭,既是命題者的設問創新,也是對考生生活認知的理解和尊重,因而帶有點海派風格。這類試題在高考中的普遍出現,直指“論爭和探究問題”的考核目標,要求考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創見性作答;整合學科知識和方法,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對開闊考生答題思路、拓展答案空間、展示考生思路過程,改變以往常見的知識歸納式或理論演繹式的答題方式,進而優化試題結構,甚至促進學生學習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故有“思維中的花朵”之稱。筆者著力研究論爭型問題的答題技巧及設計要求,可更好地對接高考,提升考生答題效率,還能優化教學方式,打造基于學生成長的魅力課堂。
一、論爭型問題的答題技巧
論爭型問題因其答案的高度聚焦性,是近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考核目標與要求的必考題型。從上述試題看,論爭型試題的答案往往綜合了多模塊知識,它超越了道的真理性要求,即不要求考生絕對信從某一認識,但考生必須對自己所持態度、觀點或立場能夠自圓其說,考生就相當于辯論會中正反觀點其中一方的辯手角色。從上述題還可以看出,論爭型問題答案往往蘊含著兩方面要求:其一是必須調動課程知識,體現課程特色和要求,即考生說理論爭時,不能脫離學科知識而單純運用生活中的大白話。其二是知識間邏輯的遞進與答案的層次性。考生必須展示清晰的分析、推理過程,讓多角度的論證共同服務于所持態度、觀點或立場。這兩方面的要求無疑大大增加了考生的答題難度。實踐表明,考生要能夠激思辨疑,有效駕馭論爭型試題,離不開以下努力:
第一,學會概念分析是提高論爭能力的基礎。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提出:“思辨思維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邏輯學也告訴我們,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從對事物的概念開始的。生活中,人們開展論、爭、辨的前提都是對概念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考試也是如此。考生對問題中的概念把握得清晰準確,答題方向性就會明確,論爭時就會聚焦核心問題,答案的層次性也會增加。如由試題材料中“‘阿爾法圍棋’戰勝韓國圍棋名將”,我們可以推導出命題者擔憂的是: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最終是否會產生反人類的行為?它是人類的合作伙伴還是可能控制人類的對手?這就是問題中的“風險”的本質所在。明確了風險所指后,考生才能在“是否可控”中做出進一步選擇,進而表明自己的態度并調動知識為自己的觀點論證。由于概念是含有具體內容的,如果考生離開材料,對“風險”這一核心概念的內涵認識模糊,把論爭的重心放到“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是否有風險”或“如何控制智能機器人的風險”上,就會偏離試題“風險是否可控”的要求。可見,學會概念分析才能找到答題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準確精到的概念分析是提高論爭能力的基礎。
第二,學會邏輯推導是提升論爭效能的關鍵。論爭的過程就是分析論證、邏輯推理的過程。此時考生最重要的是牢記所持立場,充分調動知識進行分析說明。由于事物本身是多樣性統一,同一問題往往蘊含著兩種對立的可能性,而論爭型試題只要求考生選擇其中一種觀點進行論證。由此考生無論是選擇正方還是反方作答,都必須有充分的學科依據,在答題時要力求避免思路沖突和思維打架的現象。如上述試題,如果考生選擇正方作答,就必須抑制頭腦中“市場調節缺陷導致風險不可控”“人的能力有限性導致風險不可控”等專業思路;如果選擇反方論爭,就必須抑制頭腦中“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國家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施宏觀調控”等專業思路。避免思路沖突或思維打架的秘訣在于,時刻牢記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同時,由于是思想政治高考,理論觀點的運用闡述必不可少,考生在答題時仍應該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的答題方式。因為歸納式說理的方式,可以讓試題答案飽滿,論證充分有力;演繹式說理的方法,可以讓試題答案論證嚴謹有序。兩者的結合使用,可以實現歸納的并列式論證和演繹的遞進式論證的結合,讓論證的內容變得豐富,也讓答案充滿立體感和多維性。
第三,學會運用學科語言是提增論爭能力的重點。高考政治試題的答案必須具有思想政治學科的味道,這一味道主要體現在考生答題時對學科語言的綜合運用上。就論爭型試題而言,本身并沒有限制考生的知識運用范圍,考生可以在所學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任意調動,只要選取的知識與試題要求搭調即可,但考生必須讓各模塊知識互相配合,發揮綜合效能。從上述試題答案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正反方,都沒有哪個答案是單一模塊知識點的。這啟示我們,答好論爭型試題重要的是能夠實現學以致用、自圓其說,讓固化的知識活化。具體說,選用學科語言首先應立足問題中變動的關鍵詞,把與關鍵詞相關的條件作為論爭的重點。如上題,如果考生認為“風險可控”,則選取知識時應該強調人控制風險的能力,反之則應該強調客觀條件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對應試題要求。其次,選用學科知識時重點在于突出原理名稱,而不是闡釋原理本身是什么。如上題,考生若認為風險可控,就應該突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可以認識利用規律等內容,不需要具體闡述主觀能動性的內容、人是如何利用規律等。再次,考生必須讓學科知識間的有序配合,形成一個有力的邏輯鏈條,讓自己的說理論證自然有力。如上題中論爭“風險不可控”,就存在“市場調節弊端―市場主體作為―市場風險出現”的過程,答題時不能點到即止或一帶而過。
二、設計論爭型試題的教學要求
任何考試要求,都可以通過平常的訓練來固化思路,并轉化為應試能力。既然論爭型試題在高考中已經出現,我們平時教學就應該予以重視,通過適當的練習來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第一,巧用教材知識,設置類似“高考體”的論爭型試題。高考試題對日常教學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模仿高考設問,有意識地將書本中的諸多知識設置為論爭型試題,目的在于增長學生見識,培塑學生分析、推理、論爭的能力。如:“高鐵價格既關系到鐵道公司的利益,又關系到廣大百姓的出行成本,高鐵價格可以讓市場自由調節嗎?”“言論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它是否包括說謊的自由?”“辯證否定要求我們改變人云亦云的盲從的思維方式,辯證否定就是懷疑一切嗎?”“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文物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現階段是徹底砸碎還是應該保留?”“無償性是稅收的重要特征,國家是否應該對經營困難的企業進行稅收減免嗎?”“生活中人們常說‘]有規矩不成方圓’,又說‘創新必須打破一切陳規成說’,你覺得‘規矩’和‘創新’可以統一嗎?”諸如此類的論爭型問題,若在平時教學時加以訓練,很容易讓學生透過表象把握問題的紐結,領會命題者的考查要旨。問題是思想誕生的助生婆。(蘇格拉底語)為此,教師自身必須走近高考試題,研究高考試題中內在的邏輯沖突,多將課堂中的直觀性設問,改設為富有啟發性兩難性的論爭型試題,用問題創新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感受思想的神奇,實現心理學家米勒所說的“精神上的覺醒”,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成長。
第二,淡化標準答案,從追求標準答案向追求答案標準轉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培養能夠參與未來國際競爭的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應試中淡化試題的標準答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論爭力。眾所周知,生活中的事物本來就是多元多樣的矛盾統一體,政治高考中的標準答案猶如膠柱鼓瑟,容易固化人的思維,限制人的答題思路,不利于人們思維的開拓創新,也不利于學科理性精神素養的培育。既如此,我們課堂教學中就必須淡化標準答案,實現從追尋標準答案向追尋答案標準的轉變,上述試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它沒有強調答案的唯一性,而是將統一的標準答案轉化為學生的自圓其說,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見解,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做觀點選擇并進行分析論證,這實際上是思想政治學科課程人文性的體現,也是在考查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結論的能力”,與2018年新課程標準對思想政治學科課程性質的定位“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不謀而合。可以說,標準答案是權威,是依據,是唯一,強調的是服從;而答案標準是答案的形成準則和形成要求,突出的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和智慧的生成。要引導學生答好論爭型試題,平時學習中教師必須放棄“權威之言”與“標準答案”,多與學生探究答案形成的要求和過程,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探究解決問題的路徑,在理性求實的過程中達成結果,養成品質。
第三,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注意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論爭的標準當然是課程理論,論爭的過程實際上是理性思考的過程,答案的源頭雖在書本原理,但答案卻要基于材料涉及的生活事理,也就是結合材料、圍繞材料要求進行論證。如果考生對試題材料一知半解的話,則很難歸納出符合題目主旨的答案。高中三年,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對智能機器人、共享單車等社會新生事物普遍認識不足,反映到試卷上就是對試題材料中事物的社會屬性及本質規定性把握不準,依據試題中的零散信息,憑借主觀想象去答題,時常出現答案與試題要求錯位的現象。學生答題出現的問題啟示我們,要提升思想政治學科課程能力,必須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注意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這首先要求教師從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的角度,選擇一些重大事件和典型材料作為課程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讓學生了解一些社會事件的復雜性,了解一些社會事件的來龍去脈,讓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與社會發展共舞。其次,對一些社會熱點、百姓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做專題性學科解讀,讓學生的認識跟上時代的節奏,并對現實困惑進行原因分析、利弊探究、趨勢剖析,做到在慎思的過程中明辨,在觀點的交流碰撞中實現對現實問題的洞悟,提升學生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種復習課實際上就是助推學生能力提升的思辨性課堂,其結論就是黑格爾所說的“思想的理性法則”。
人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成長的,質疑問難總是促使人們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哲學的慰藉》一書中說:“思考的產物總是優于直覺的產物。”明王守仁也曾說:“思即學也。”當我們真正帶領學生在思考中悟道時,社會轉型期學生浮躁的心態才會平息,新舊觀念的沖突也才會淡化,思想政治學科課程的育人價值才會彰顯,人的生命質量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0引言
最近幾年,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提升,展示已經成為一種現代化的促銷方式在市場中也極為常見。同時許多現論與現代設計方法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但是也逐漸使得觀眾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基于此種情況,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將游戲創造性地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有效地提升了展示設計的效率,下文將對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分析與研究。
1游戲化思維的概念分析
所謂游戲化思維就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相關事務的處理或者進行活動組織,從而達到提升事務處理速度或者活動效果的思維模式。具體來說,游戲化思維的應用就是借鑒游戲的表達方式或者游戲元素開展活動。例如,可以以游戲為任務完成的載體或者將任務融入游戲當中,在游戲的同時實現任務的有效完成。其次,還可以將游戲元素應用到活動當中,如可以在活動中增加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到活動當中,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活動效率。從本質上來說游戲化思維是一種人類認知特征的具體體現,即人們總是傾向于具有輕松、愉悅特征的元素,而對于嚴肅、附加的信息往往較為反感。但是在活動以及任務處理中,內在驅動是最強大的驅動力,只有激發個體的內在驅動才能實現任務的有效完成或者活動效率的提升。游戲化思維與人們內在的心理傾向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能夠從內部激發人們的行為動力,從而達到既定目標。現階段,游戲化思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多個領域當中,如歐美地區有些教師已經開始探索利用RPG游戲展開教學,還有部分企業已經將游戲化思維應用于工作管理當中,并逐漸形成了快樂工作的理念。
2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的優勢分析
將游戲化應用于展示設計中具有較大的優勢,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有效促使觀眾參與到展示當中。將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能夠有效提升展示整體的趣味性,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到展示當中。第二,有利于展示內容的延伸。將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中可以將部分通過聽覺、視覺無法實現有效傳遞的信息傳遞給觀眾,同時觀眾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的感染,這對于展示內容的延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三,有利于提升展示的交互性。在傳統展示當中,信息傳遞往往都是單向性的,無法實現互動使得觀眾在展示信息接收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游戲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性,從而提升了展示整體的交互性,這對于展示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展示設計中游戲的應用策略分析
上文對游戲化思維的概念以及展示設計中游戲的優勢進行了分析,下文將對展示設計中游戲的應用策略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具體來說,游戲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明確游戲的目的
在展示設計中,游戲應用的目的在于促進展示效果的強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游戲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目的在于服務于展示,而并不是主導展示。因此,在將游戲融入展示設計中時首先必須確保游戲對于展示設計內容的拓展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其次,展示往往也分為多個不同的環節,不同環節在目標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確保不同階段所采用的游戲能夠有效服務于對應的階段。
3.2選擇合適的游戲
游戲的種類相對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能夠被有效地應用于展示當中,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游戲融入展示設計當中。具體來說,在進行展示設計時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所選擇的游戲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促使更多的觀眾深入展示當中;第二,游戲不得存在明顯的傾向性,即游戲的應用必須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心理,如不僅要滿足成人心理,還必須滿足兒童心理;第三,所選擇的游戲必須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交互性是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的優勢之一,也是游戲應用的根本所在,所以選擇的游戲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交互性,或者需要采用交互性方式開展游戲。
3.3優化游戲活動
將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還必須針對展示設計的具體內容對游戲進行優化處理,從而確保游戲與展示之間的匹配性。所謂游戲優化就是根據展示的具體內容對游戲進行安排或者更改,使游戲服務于展示,如根據展示設計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游戲。
3.4促使觀眾參與到游戲當中
只有觀眾參與到游戲當中才能充分發揮游戲在展示設計中的優勢,基于此種情況,必須引導觀眾參與到游戲當中,體驗展示的具體內涵。例如,在展示中可以增加親子游戲環節,雖然大部分家長對于這種游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由于大部分孩子都存在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往往會請求家長與其一同參加,而大部分家長出于對孩子的喜愛,往往也會一起參加,最終達到促進家長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的目的。
3.5設置游戲獎勵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大部分人對于直接刺激往往具有較為強烈的反應,在游戲當中也是如此。因此,將游戲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可以通過設置游戲獎勵的方式為觀眾帶來一定的刺激,從而促使觀眾參與到展示當中。例如,可以在展示活動當中增設游戲問答環節,主持人隨機抽取一個問題,并根據觀眾的意愿隨機選擇一名觀眾回答問題,如果觀眾能夠正確回答出問題,則贈予其一個小禮品。通過這種方式,觀眾參與游戲問答的積極性必然會得到顯著的提升,也有利于展示內容的拓展。
4結語
在現代市場活動當中,展示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活動,對于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此,加強對展示設計的研究已經是每個展示設計人員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傳統展示設計不注重觀眾參與,在交互性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基于此種情況,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對展示設計中的游戲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促進展示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游帆,夏浩敏.基于游戲化思維的線上線下結合教學設計——以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為例[J].科技風,2017(15):258+268.
“人體的神經調節”是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二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內容。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神經系統的組成,掌握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并認識到人體能對環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是因為神經系統的協調控制。
課程標準指出本章重要概念包括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如何調節人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及生長、發育、生殖等生命活動,具體到本節則是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了解一些神經系統和腦的生理現象,但不能用專業語言描述或解釋。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比較抽象,即使學生很感興趣,但這部分內容較抽象,理解困難,缺乏直觀性,因此學生理解上存在困難。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構建知識網絡,并通過多樣性的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 精選教學活動,強化概念教學
3.1 聽指令,做動作――游戲導入
教師發出指令,要求學生做相應動作,如舉手、摸耳朵、比劃大西瓜、小西瓜、用左手指右邊同學等,甚至可以要求學生做與指令相反的動作。然后請學生思考:我們能成功地完成這些動作,做錯之后自己能及時調整,這主要是在人體的哪一系統的參與調節下完成的?這樣從而引入人體的神經調節。
小游戲為課堂營造了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尤其在要求學生做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時,比如要求學生用左手指右邊的同學,做錯的學生會跟周圍正確的學生臉對臉,相視一笑,恍然大悟。學生在這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可以發散思維,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3.2 查課本,找主線――整體感知
關于“神經系統的組成”,概念名詞較多,學生極易混淆迷惑,教師可以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總結。由于七年級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尚欠缺,教師可以展示概念圖輪廓(圖1),請學生閱讀課本,將概念圖補充完整,然后進行展示匯報。這樣,教師以概念圖的形式要求學生補充完整,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建構,有助于學生理順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簡單的知識框架。將各小組的概念圖進行評比,挑出結構最完整、字體最好的展示在黑板上,作為本節課的板書。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很高的榮譽,能滿足學生的表現心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3 小制作,大作用――神經元結構模型制作
課前,教師安排學生預習本課內容,準備制作模型所需材料,如橡皮泥、樹葉、泡沫、電線、紙板、毛線等。課上各學習小組合作,利用所帶材料制作模型(圖2),并進行講解。
模型制作不僅使學生更形象地掌握神經元的結構,理解細胞體、樹突、軸突、神經末梢、神經纖維和神經等概念名詞,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等。
3.4 小游戲,大道理――神經傳導游戲
教師請三位學生依次站好。每人左手大臂自然垂下,小臂伸直,五指張開;右手手臂伸直,五指并攏;然后依次做出接收信號并傳導的動作。最后請學生思考:兩只手臂和身體分別代表神經元的哪一部分,神經沖動是如何傳導的?左手大臂自然垂下,小臂伸直,五指張開,表示短而多的樹突;右手手臂伸直,五指并攏,表示長而少的軸突;身體表示細胞體;樹突接收神經沖動,傳給細胞體,細胞體再發出神經沖動,由軸突傳給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通過這種趣味橫生的小游戲,學生能夠很形象地理解和記憶神經沖動的傳導。
3.5 動動手,組模型――認識腦組成
學生觀察腦模型和課本圖12-9腦的縱剖圖,認識大腦、小腦和腦干及相應位置。然后四人一組,組裝腦模型,比一比哪組組裝得既好又快。通過組裝模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掌握腦的組成和位置。
3.6 動動腦,知功能――分析腦功能
教師展示圖3所示的資料,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大腦、小腦和腦干的功能。然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能理解腦的各個部分的功能,并鍛煉其分析能力。
3.7 看視頻,析案例――理解神經中樞
教師展示科學家研究大腦功能區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大腦皮層上用不同顏色表示的神經中樞,然后進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位婦女腦顱內長了腫瘤,造成失明,可能是什么原因?
案例二:“中風”的病人四肢無任何損傷,卻出現了一側肢體不能活動的癥狀(即半身不遂),這是由于大腦的什么中樞受到損傷引起的?
案例三:有人患“腦血栓”結果失去了說話能力,這是由于血栓壓迫了大腦皮層的哪一中樞?
通過案例分析,學生理解了每個神經中樞的作用。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師生保持互動,一問一答地解決問題,教師用簡單的語言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掌握知識。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抽象、單調,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了很多教學策略。
教師提供概念圖輪廓,由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把課堂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符合新課標要求和學生認知規律。
課堂中設置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眾所周知,概念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核心,對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高效地實施概念教學也是廣大生物教師討論和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課堂教學實例,談一談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巧用故事,引入概念
實施概念教學的第一步通常是引入概念,為避免引入概念時過于突兀,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采用創設故事情境的方法自然地將生物學概念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概念學習的渴望。例如,在講授基因重組的概念前,我們可以用《鄧肯的情書》這一故事引入。蕭伯納是上世紀初英國的劇作家、大文豪,曾獲諾貝爾文學獎。鄧肯是同時期俄國著名的舞蹈家。鄧肯曾寫信給蕭伯納:我有美麗的外貌,你有聰明的腦子,我們結婚后生的孩子,腦子像你,外貌像我,再理想不過了。蕭伯納回信:如果孩子生下來,外貌像我,而腦子像你,那該怎么辦呢?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討論蕭伯納和鄧肯對于孩子的預測是否都有可能?原因是什么?從而自然引入基因重組的概念。
二、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學中的常規方法,在新授課時尤為適用,可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把握概念。例如:在進行減數分裂內容的教學時,教材中對減數分裂概念的描述為:“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配子)時所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對該概念進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進行減數分裂的主體,指明了什么樣的生物可進行減數分裂。(2)“產生成熟生殖細胞(配子)時”是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3)“染色體數目減半”是減數分裂的結果。如此一來,教材中對減數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從主體、時間、結果三個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學生記憶的難度,又為后面講授減數分裂的場所、過程及特點作好了鋪墊。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讓概念“動”起來
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不妨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動畫等形式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動起來。例如:在講授《基因的表達》時,轉錄和翻譯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僅憑教材中的文字描述與插圖,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動態過程。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一段相關的動畫,生動連貫地展示在真核細胞中,細胞核內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過程為轉錄。隨后,mRNA從DNA分子上脫離下來,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作為翻譯過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質,此過程為翻譯。這樣,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腦海中,轉錄和翻譯再也不是幾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動的畫面,學生記憶將更加深刻,理解起來也變得容易多了。
四、采用比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不少學生對于單個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個相似概念時往往容易混淆,顯得比較迷茫。教師要及時對他們施以援手,采用比較法幫助他們辨清概念就是不錯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例如:不少學生容易混淆種群密度與豐富度這兩個概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的個體數,而豐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請學生回憶種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區別進而得出種群密度和豐富度的區別:種群密度是種群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可以反映種群中有多少個個體;豐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種生物。
五、利用概念圖做總結,強化概念之間的聯系
概念圖是以核心概念為中心,以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為紐帶構建起的知識網絡。學會建構概念圖,有利于學生形成具有普遍聯系、體系嚴整的知識網,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新課程標準教材比較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因此幾乎在教材每一章的課后練習題中都有概念圖這一題型,這是新課程標準教材的一大亮點。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完全不必等到做習題時才去構建概念圖,而是可以將概念圖作為課堂小結來使用,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每一節課都完整有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整體把握。例如:在講完神經調節內容時,我們可以引領學生構建以神經調節這一核心概念為中心的概念圖(見附圖)。
在視覺信息的傳達過程中,圖形各種各樣的創意能夠切實有效的融入完整圖象信息的表達當中,并且能夠將其自身想要表達的內容充分的展示和體現出來。圖形自身就帶有一定的含義,與信息傳達以及圖形符號等內容進行有效融合,不僅能夠將視覺傳達自身作用充分地展示出來,而且能夠從根本上實現信息傳遞和應用。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不斷大力發展,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抽象圖形的表達能夠更具效果,圖形自身具有特殊表現力和作用,而視覺上也是如此,兩者有其獨特的特點,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切實有效的利用抽象圖形來進行視覺傳達,保證視覺傳達的真實性和質量。
1 圖形內涵和抽象圖形的概念分析
1.1 圖形內涵
“圖”最初來源于古代一些定居農業社會的人們,在特殊自然條件的影響下,他們利用特定的形象將自己的想象或者是想法進行相對應記錄,并且保留下來,利用特定形象對某些事物進行切實有效的刻畫和表達。毛碧蓮的《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漢字色彩探析》文章當中有關這方面觀點與之相似,如果要將“圖”的起源進行追溯的話,在原始社會一些部落圖騰,或者是當時一些器皿圖案等等,都能夠體現出當時“圖”的應用和l展。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不斷大力發展、進步的影響下,“圖”也隨之變化,并且不斷地演變,越來越復雜、所表達的內涵、包括的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圖”自身所分擔角色類型也越來越多,人們將這種以圖形記錄的方式稱作為“圖”。
“圖形”則是圖畫和形態相結合的意思,其本質就是人為設計,圖形的功能性比較強,圖形的功能比文字或者是語言等一些其他媒介來說,能夠真實傳播某種概念或者是思想內容。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某位心理學家曾經對圖形的解釋是“人生理上對于一個物體基本范圍內的認知”。比如人們在認識矩形范圍時,重點部分是該圖形的直角結構,但是實際上,圖形與一些標記或者是圖案之間,都有非常大區別,圖形主要是人們在特定思想影響下,對于某一種元素或者是某幾種元素組合而呈現出來的一種表達形式,圖形可以看作是認知上一種升華的表現,能夠給人們的發展和生活帶來啟示和幫助,并不是單純的標志或者符號。
1.2 抽象圖形概念
在圖形設計過程中,抽象主要是對一些自然物象當中,具有本質屬性又與自然痕跡相互脫離的圖形,抽象圖形的表現手法有非常多的優勢特點,其中包括自由獨立、形式多樣、時代感豐富等等。這種視覺表現方式能夠給人們留下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這樣才能夠對某種產品產生購買欲望,在保證能夠完成消費目標的同時,充分表達出抽象圖形自身的概念。抽象圖形當中的“象”主要是對“意象”更加重視,特別是肌理特征以及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在視覺傳達過程中,能夠充分留下豐富想象供人們思考,將商品的屬性以及個性充分的傳遞給人們,讓人們能夠自主去了解和探究商品的內在。[1]
2 視覺傳達設計中抽象圖形的表現方式
現如今,抽象圖形的表達形勢已經逐漸成為視覺傳達設計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點內容,在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保證抽象圖形自身的表現,將圖形進行創新和改變,將其自身的作用力充分表達出來。
2.1 在海報招貼當中利用圖形創意
海報招貼在現代社會經常可以看見,海報招貼作為一種傳播媒介,不僅能夠給人直觀感受,而且能夠對信息進行有效傳播,而海報招貼的傳播影響力,最根本因素就是其自身的吸引力,在視覺上是否能夠對人們造成新鮮感或者是沖擊力,這樣才能夠保證吸引人們目光。海報招貼一般情況下,是需要在室外進行,海報招貼效果好壞主要取決于抽象圖形的創意,如果海報當中圖形具有非常震撼的沖擊力和吸引力,就會起到根本性吸引的作用,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2]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如果能夠達到這一標準,就表示圖形創意應用是成功的。在針對圖形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對圖形、色彩以及文字之間的配合進行著重關注,海報招貼過程中,圖形是其中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語言,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這種圖形效果能否產生良好、有效的廣告作用,能否提高人們的視覺注意力,這些內容都能夠直接看出抽象圖形的利用價值。
2.2 在標志中利用圖形創意
在原始社會中,標志很早就已經出現,甚至比文字還要早,標志在原始社會當中有非常重要的標志性作用和印象,標志還具有象征性。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圖形標志進行了不斷的創新和改造,標志在信息傳達方面不僅具有非常強的直接性,而且能夠達到非常快捷的效果。標志設計的根本原本就是“濃縮”,設計人員不僅需要將設計內容進行有效濃縮,還需要對其自身的結構進行分析,在視覺和內涵上都做到“濃縮”。[3]
2.3 包裝設計過程中利用圖形創意
現如今,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越來越高,對于生活物品的追求越來越多樣化,很多人在購買商品的時候,不再單純只是需要才購買,如果外包裝好看、具有個性,也會引起人們的購買欲望。在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的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提升商品包裝整體形象,其重點內容就是圖形的科學合理應用,圖形合理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商品自身審美品位,而且能夠給其自身個性美提供良好保障,在保證產品功能性的同時,能夠保證產品包裝質量和美觀,在產品促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現如今,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很多建筑行業或者是建筑物上,都能夠看見抽象圖形的廣泛應用,比如北京的鳥巢、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等等,這些都是抽象圖形應用的典范,在當地也是標志性建筑,將圖形結構與視覺傳達設計進行有效融合,不僅能夠將當地特色、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來,而且建造出來的建筑物具有時代特征。建筑物具有標志性和特殊特點,不僅能夠引發當地整體經濟、社會、文化等整體發展,而且能夠通過建筑物自身不斷的傳承文化,從而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對標志性建筑物關注的熱度持續上漲,通過抽象圖形的利用,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結語
在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抽象圖形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抽象圖形這種表現方式的存在和應用,不僅能夠充分的表明內容、含義、主題,而且能夠保證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們的目光。圖形創意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能夠給人們最直接的直觀感受,形成震撼視覺沖擊,將產品、建筑或一些其他產品自身的內涵、文化、意義,充分利用抽象圖形的表達形式來展示出來,引領現代社會人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特征定位技術概述
對于確定的維護任務,糾正或完善系統的某個或某些功能,我們把這些系統待維護的功能稱為特征。完成對特征的糾正或完善,往往只需要理解與這些特征所對應的那部分代碼。因此特征定位是實現面向特征程序理解的重要支撐技術。
理解一個特征是如何執行的是程序理解中主要的問題。在真正的理解程序運行之前,必須先定位特征代碼的執行位置。找出執行給定特征的源碼通常是不容易的,例如現存的文檔己經過時,或系統的初始設計師已經無法找到了。所以維護工作引入了不連貫的修改,這種改變引發了這個系統結構的退化。任何時候的修改使得對程序的理解更加難了。近年來,很多研究人員認為輔助糾正性、完善性維護任務的程序理解活動的一個關鍵步驟是進行特征定位。它將來自系統問題域的特征映射到系統實現域的相應代碼實體。而完成對當前任務涉及特征的糾正或完善,往往只需要理解與這些特征所對應的那部分代碼。因此特征定位是實現面向特征的程序理解的重要支撐技術。總體來講,需要通過特征定位恢復出的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追蹤關系分為基本追蹤關系和導出追蹤關系兩大類。基本追蹤關系是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相關關系,特征與實現該特征的所有代碼實體間具有相關關系。導出追蹤關系是從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基本追蹤關系推導得出。常見的導出追蹤關系有特定關系和有關系。特征與代碼實體間具有特定關系表明該代碼實體參與實現該特征且不參與實現任何其它特征。特征與代碼實體間具有共有關系表明該實體參與實現該特征且同時參與實現其它特征。獲取一個特征的導出追蹤關系通常還需要其它特征的基本追蹤關系。
2基于程序靜態結構的特征定位
2.1基于抽象系統依賴圖的方法
基于抽象系統依賴圖定位特定系統特征的方法以人對一個特定的系統特征的認識作為特征定位的出發點。在定位的過程中依賴輔助工具分析得到的程序抽象視圖以及輔助工具所提供的對瀏覽、查找、推理程序信息等活動的支持。但具體而言,其在系統抽象、定位過程和工具支持三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點。
系統抽象。其方法在特征定位過程中利用了抽象系統依賴圖。asdg建立在系統依賴圖的基礎之上,但忽略了更細粒度的語句信息。
針對c語言,抽象系統依賴圖中的節點代表函數和全局變量,節點間的邊代表函數間的調用關系、函數與全局變量之間以及全局變量間的數據流依賴關系。
特征定位過程。他們基于抽象系統依賴圖的方法給出了理解人員和輔助工具在特征定位過程中的明確分工和細致的步驟。理解人員的任務是:確定初始節點;選擇下一個要訪問的節點;訪問該節點;判斷該節點是否與所調查的特征相關;檢查是否己經得到了所有相關的節點。
工具支持。基于抽象系統依賴圖的方法中,輔助工具的任務是:構造抽象系統依賴圖并可視化展示;根據當前訪問的系統依賴圖中的節點和邊更新查找圖;根據確定下來的與當前特征相關的節點和邊擴展查找圖。
他們的工具中提出了一個查找圖的概念,它記錄了當前查找過的節點,因此除了提供抽象系統依賴圖的可視化以外,還支持程序理解過程中理解步驟的回溯、撤銷以及重做。
2.2借鑒地圖信息可視化技術的方法
該方法的本質仍然是利用工具輔助人的查找和定位,只是它針對那些分散實現在程序全局內的系統特征,尤其針對大型系統,以基于grep的正規表達式匹配為起點,首先在源代碼中強調顯示出那些查找到的與當前特征相關的所有語句行。其次,借鑒了地圖信息的可視化技術,處理這些大規模空間分散但邏輯相關的語句行信息,為分散實現的系統特征的查找、定位、變更提供了以下輔助:為那些與特定系統特征相關的代碼實體建立索引從而對其進行控制;支持在單一視圖內展示分散實現的系統特征的所有語句行; 提供視圖的縮放以支持用戶在不同粒度的程序信息間切換;對實現一個特定系統特征的代碼實體的不同修改狀態進行標記,從而更好地控制分散實現的代碼的變更,并保證代碼的一致性;折疊當前不需要的代碼信息,使得在一個視圖內觀察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2.3關注圖方法
關注圖的核心結構包括類、方法和屬性,并刻畫它們之間的調用、讀取等關系。其方法中,關注圖是程序模型的壓縮子集,它并沒有包含程序模型中涉及一個關注點的所有節點和邊,那些能夠根據關注圖中已有信息準確地從程序模型中恢復出來的信息將被省略,如一個完全實現關注點的類,它的屬性和方法肯定也是完全實現該關注點的,則關注圖中只包含這個類,它的屬性和方法是省略掉的。
關注圖將代碼中分散實現的關注點的信息集中地以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從而輔助支持對其定位以及進一步的變更管理。構造關注圖的過程首先基于關鍵字匹配查找代碼中與關注點相關的一個初始點,進而由人交互地對自動提取的結構化
程序模型進行分析,并以計算機輔助的方式構造最終的關注圖,同時一獲取關注圖與源代碼之間的追蹤關系。
3基于程序動態結構的特征定位
基于動態剖面的特征定位方法依賴對系統的動態執行。它首先為所關注特征設計測試用例。然后通過執行這些測試用例建立特征與代碼之間的關系,獲取對特征的定位。
3.1軟件搜索方法
軟件搜索方法關注獲取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特定追蹤關系。該方法針對每個需要定位的系統特征設計兩組測試用例,一組測試用例的執行將導致該特征被展示,另外一組測試用例的執行不會涉及這個系統特征。用執行第一組測試用例得到的動態剖面中包含的代碼實體減去執行第二組測試用例得到的代碼實體,即得到特定于該系統特征的代碼部分。
3.2基于動態執行切片的方法
程序切片(program slice)技術是一種分析和理解軟件程序的技術。軟件人員在代碼調試和軟件測試過程中,常常會不自覺的應用這種技術。目前,程序切片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技術,并出現了許多切片準則、切片算法和相應的軟件工具。程序切片是一個可執行程序,是按照一定的準則從源程序中移去零條或多條語句來構造的。隨著切片技術的發展,目前對于程序切片還有另外一種定義方法:由影響程序中某個興趣點處變量值的所有語句和控制謂詞組成的一個程序子集,該子集并不一定是一個可執行的程序段。從以上兩種定義出發,實際上定義了兩種程序切片,即靜態切片和動態切片。切片技術從程序中去除不會影響感興趣的變量語句,形成一個程序的子集,從而簡化了程序,有利于故障的定位。
3.3基于形式化概念分析的方法
該方法不僅關注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基本追蹤關系,其更為關注獲取系統特征與代碼之間的多種導出追蹤關系。因此,即使只對某一個特征進行定位,此外,由于系統特征與測試用例之間的對應關系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依賴測試用例獲取特征與代碼之間的追蹤關系還需要考慮特征與測試用例之間的二元關系。因此,首先對測試用例與代碼實體間的二元關系進行形式化的概念分析,為其建立一個概念格結構并將其可視化。然后,結合測試用例與特征間的二元關系,交互地分析理解第一步建立的概念格結構,從而獲取特征與代碼實體間的多種追蹤關系。由此可見,對于基于程序動態剖面的特征定位方法,同樣需要具有對所要調查的具體特征的先驗認識,否則無法設計恰當的測試用例。即便是在具有現成的測試用例的情況下,依然需要理解人員更進一步的工作。因為,為發現特征的錯誤而設計的測試用例對于定位這個特征可能并不總是完全合適的。而測試用例的自動生成技術通常更多地關注單元測試而不是針對特征的功能測試。可見,這類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存在對人的依賴,因此理解人員個人的專業水平會影響這類方法定位特征的效果。
參考文獻
前言:Web前端開發是Web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前端開發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其開發形式呈現出簡單化的特點,即以頁面為主體來展示界面中的信息。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Web前端開發形式上變得更為復雜,但是其功能方面也逐漸實現了與用戶間的相互交流。以下就是對Web前端MVC框架意義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現代背景下Web前端開發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
一、傳統MVC模式基本概念分析
在傳統MVC模式中其應用被劃分為模型層、視圖層、控制層三個層次,而經過大量實踐調查表明,不同層次在系統實際運行中承擔著不同的職責。模型層在系統運行中的任務即為數據處理。且數據模型層也可通過數據訪問的方式來獲取自身所需信息,并優化數據整合,將其應用于業務包裝中,為用戶提供更為高質的服務體系。視圖層在系統運行中的主要任務即為顯示數學模型中處理的信息等。但是,由于視圖層數據顯示存在著針對性特點,因而在利用其進行數據顯示時應前面掌握其特性。另外,視圖層中功能的發揮需要基于數據模型來完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領域。控制層在系統中的主要職能即為對系統中應用程序的合理控制,并在視圖數據顯示中出現問題時,對其問題的發生進行合理控制,且在事件控制后作出相應響應提醒相關技術人員。另外,在控制層事件處理中模型層也承擔著協助的作用,即在控制層作出相應后,模型層要及時整合數據、信息,并合理更新視圖層中所顯示的數據[1]。
二、前端MVC框架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前端MVC應用最為廣泛的即Backbone.js,Ember.js、Angular.js等幾種。這幾種前端框架都是基于MVC完成的,但是經過大量的實驗表明,每種框架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存在著一定差異。Backbone.js與其它框架相比其優勢在于可更好的解決系統應用中層次問題,進而為用戶提供更為可靠的操作平臺。其次,Backbone.js框架應用層中的視圖層在模型數據修改后可及時對自身頁面顯示的數據進行修改,確保視圖層與數據模型層數據的一致性。此外,Backbone.js框架還支持定位功能,即對其的應用可確保在系統實際運行中出現需處理的事件時,可及時通過定位的形式找到事件的源頭,并對其進行有效解決。Ember.js框架其廣泛應用于桌面開發中,且由于其界面設計存在著標準化的優勢,因而得到了更多用戶的親睞。另外,其可協助MVC系統的運行,幫助其處理應用層中相應事件問題。此外,Ember.js還為用戶提供了模板使用說明,促使其在對界面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可有效掌握魔板操作方法,避免不規范操作行為的發生。Angular.js源自于Google設計,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應用層中的詞匯使用范圍,同時也在系統界面中增添了部分動態內容,便于用戶界面操作行為的展開。
三、Web前端MVC框架的意義分析
(一)jQuery等庫與前端MVC間的區別
jQuery等庫與前端MVC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二者解決的問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即jQuery主要應用于對代碼、封裝等問題的解決。而其也為系統實際運行提供了多種封裝方法,由此穩固了代碼結構的合理性設置,而前端MVC框架與jQuery等庫在問題解決方面有所不同,其更加傾向于對程序組織方面問題的解決,進而推動系統中的程序運行逐漸趨于規范化。另外,前端框架為系統運行提供了一套規范化的問題解決方案,致使系統運行中出現相應問題時可及時參照方案對問題展開及時、有效的解決,且最終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第二,jQuery的操作中心為DOM,而MVC框架的中心卻為模型。因而MVC與jQuery相比其流程的變更更為及時,且也為現代工程師的代碼編寫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MVC框架解決了傳統HTML源碼處理中的問題,促使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即可通過參照前端MVC框架中的規范化流程打通后端處理,提高系統中的整體運行效率[2]。
(二)Web前端MVC框架適用范圍
近年來,Web前端MVC框架的開發意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從Web前端MVC框架的適用范圍研究中即可看出其在系統運行中占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對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從大量的實踐中可以看出,Web前端MVC框架不適用于頁面型產品中,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歸咎于此類產品主要依附于服務器來運作自身系統,因而在此背景下,jQuery等庫會更好的滿足其互動性需求,且最終導致Web前端MVC框架在頁面型產品中無法發揮其自身效用;第二,在軟件型產品,對于Web前端MVC框架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由于軟件型產品對數據操作能力的要求較大,因而若將Web前端MVC框架應用于軟件型產品實際運行中,那么框架中的數據模型層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數據操作需求,且會在系統實際運行中出現問題時,對數據展開及時的更新處理。其次,軟件型產品中會涉及到大量的視圖操作,但是由于jQuery等庫無法完成高效率的操作行為,因而將Web前端MVC框架應用于其中,會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滿足程序開發需求[3]。
結論:綜上可知,Web前端MVC框架在程序開發中的應用有著一定的限制性特點,因而在Web前端MVC框架不斷創新的背景下,相關開發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結合Web前端MVC框架的特性將其應用于程序開發中,提高系統運行的整體運行效率,同時促使開發產品具備自身獨有特色。另外,為了確保Web前端MVC框架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相關技術人員應致力于架構與代碼的研究,為其開發提供便利。
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進行數學概念的教學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產生的基礎
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有豐富的知識背景,舍棄這些背景,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感到茫然,丟掉了培養學 生概括能力的極好機會。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嚴密性、抽象性和明確規定性,傳統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和精確性,在方式上以“告訴”為主讓學生“占有”新概念,置學生于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這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學習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學生如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像數學家那樣去“想數學”,“經歷”一遍發現、創新的過程,那么在獲得概念的同時 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重視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礎。概念引入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想,即讓學生依據已有的材料和知識作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階段。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想作為數學想象表現形式的最高層次,屬于創造性想象,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時培養學生敢于猜想的習慣,是形成數學直覺,發展數學思維,獲得數學發現的基本素質,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訓練,還嘗到了數學發現的滋味,認識到距離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
二. 概念的教學中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
如何設計數學概念教學,如何在概念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并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圖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概念教學中各個階段上培養思維能力,優化思維品質的一點粗淺體會.
(1)展示概念背景,培養思維的主動性,思維的主動性,表現為學生對數學充滿熱情,以學習數學為樂趣,在獲得知識時有一種愜意的滿足感.(正方體為例觀察異面直線)揭示了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出現的背景,將數學家的思維活動暴露給學生,使學生沉浸于對新知識的期盼、探求的情境 之中,積極的思維活動得以觸發.
(2)創設求知情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表現在思考問題時,以敏銳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由此思彼”的聯想,果斷、簡捷地解決問題.(如何刻劃兩異面直線的相對位置呢?角和距離?揭示課題.)
(3)精確表述概念,培養思維的準確性思維的準確性是指思維符合邏輯,判斷準確,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進解決了導引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參與形成和表述概念的過程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線的夾角刻劃異面直線的夾角)
( 4)解剖新概念 ,培養思維的縝密性思維的縝密性表現在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對數學知識結構的嚴密性和科學性能夠充分認識.(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這一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 針對概念的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源:學科網ZXXK]
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最能有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是對實例的歸納及辨析。通過對實例的歸納和辨析對新問題的特性形成陳述性的理解,繼而與原有的知識結構相互聯系,完成概念形成的兩個步驟。依據數學概念的形成,筆者設計概念教學的第一種模式如下:問題情景(抽象)--新概念分析[內涵、外延、正(反)例]--應用--反饋,其具實施步驟是: (1)構建問題情景,創設心理環境。針對新概念構建相應的問題情景,隱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質,觀察、認識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積極、大膽地進行思維。
(2)考察本質屬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問題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屬性,由此逐步抽象而提出新概念。
(3)設計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對新概念可從揭示內涵、外延、定義方式、合理性(和諧性)、正反例證等方面分析。
(4)及時測試反饋(應用),評價思維訓練。
數學概念是從一些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或現象中抽象出來的,這些本質屬性就是這一概念的內涵,滿足這些內涵的全部對象就是這個概念的外延。根據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筆者設計概念教學的第二種模式如下:巳有概 念(類比、遷移)新概念--比較(共性、異性)--創造(形成新概念體系)--應用--反饋。
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有豐富的知識背景,舍棄這些背景,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感到茫然,丟掉了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極好機會。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嚴密性、抽象性和明確規定性,傳統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和精確性,在方式上以“告訴”為主讓學生“占有”新概念,置學生于被動地位,這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學習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學生如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像數學家那樣去“想數學”,“經歷”一遍發現、創新的過程,那么在獲得概念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重視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礎。概念引入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想,即讓學生依據已有的材料和知識作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階段。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想作為數學想象表現形式的最高層次,屬于創造性想象,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時培養學生敢于猜想的習慣,是形成數學直覺,發展數學思維,獲得數學發現的基本素質,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如在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傳統的方法是給出異面直線公垂線的概念,然后指出兩垂足間的線段長就叫做兩條異面直線的距離。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一下過去學過的有關距離的概念,如兩點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距離有什么特點,發現共同的特點是最短與垂直。然后,啟發學生思索在兩條異面直線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兩點,它們間的距離是最短的?如果存在,應當有什么特征?于是經過共同探索,得出如果這兩點的連線段和兩條異面直線都垂直,則其長是最短的,并通過實物模型演示確認這樣的線段存在,在此基礎上,自然地給出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訓練,還嘗到了數學發現的滋味,認識到距離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
二、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
現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概念教學中各個階段上培養思維能力,優化思維品質的一點粗淺體會:
1.展示概念背景,培養思維的主動性。思維的主動性,表現為學生對數學充滿熱情,以學習數學為樂趣,在獲得知識時有一種愜意的滿足感。以正方體為例觀察異面直線,揭示了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出現的背景,將數學家的思維活動暴露給學生,使學生沉浸于對新知識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積極的思維活動得以觸發。
2.創設求知情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表現在思考問題時,以敏銳的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由此思彼”的聯想,果斷、簡捷地解決問題。(如何刻劃兩異面直線的相對位置呢?角和距離?揭示課題。)
3.精確表述概念,培養思維的準確性。思維的準確性是指思維符合邏輯,判斷準確,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進解決了導引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參與形成和表述概念的過程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線的夾角刻劃異面直線的夾角)
4.解剖新概念,培養思維的縝密性。思維的縝密性表現在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對數學知識結構的嚴密性和科學性能夠充分認識。(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這一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
5.運用新概念,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主要表現在理解能力強,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識的內在聯系,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及使用的條件和范圍。在用概念判別命題的真偽時,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在用概念解題時,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鞏固深化階段:在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之后,應立即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概念解決“引入概念”時提出的問題(或其他問題),在運用中鞏固概念。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概念,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理論基礎,又是進行再認識的工具。如此往復,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達到培養思維深刻性的目的。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對不同概念的教學,在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學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這兩個環節。新知識的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或較難理解的,所以在教學時應先列舉大量具體的例子,從學生實際經驗的肯定例證中,歸納出這一類事物的特征,并與已有的概念加以區別和聯系,形成對這一特性的一種陳述性的定義,這就是形成一種概念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時要做到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相互聯系、作用,從而領會新概念的本質屬性,獲得新概念,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最能有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是對實例的歸納及辨析。通過對實例的歸納和辨析,對新問題的特性形成陳述性的理解,繼而與原有的知識結構相互聯系,完成概念形成的兩個步驟。依據數學概念的形成,筆者設計概念教學的第一種模式如下:問題情景(抽象)——新概念分析[內涵、外延、正(反)例]——應用——反饋,其具實施步驟是:
1.構建問題情景,創設心理環境。針對新概念構建相應的問題情景,隱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質,觀察、認識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積極、大膽地進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