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9 14:37: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金融行業的前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前言
銀行是金融活動的核心。任何一個行業都具備自身的獨特優勢,也存在需要規避的風險。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銀行突破現有資源局限。營造與相關行業的聯動優勢成為發展的必由之路。銀行的各類客戶群體需要在確保基礎服務的同時獲得更多的衍生服務,尋求創新的聯動點既有助于吸引目標客戶,又有助于銀行客戶群體的長期維護。
一、當前金融環境下銀行的發展需求
(一)當前的金融環境
復雜多變可以說是當前金融環境的根本特征。創新和發展勢必面臨著機遇與風險,當兩者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金融環境的變化成為必然。一方面,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一國的經濟局勢往往會波及全球,金融風險難以全而預知。2008年美國次級貸款危機爆發,此后,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突如其來的金融環境變化給中國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的不斷調整,出口行業的低迷等都是危機環境下的真實寫照。金融機構被動應對金融環境的變化大大提高了各方面的成本投入。
另一方面,金融創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有關金融創新的定義,大多是根據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觀點衍生而來。我國學者對此的定義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并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三類:金融制度創新;金融業務創新;金融組織創新。創新是金融業積極面對風險,凝聚行業前進動力的選擇。因此,當前的金融環境也是對行業整體的考驗。
(二)銀行的發展需求
而對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銀行的發展需求應當從根本考慮。規避風險是應對各種危機與不利環境的首要出發點,創新也需要以風險降低為前提。但是風險的規避不等同于銀行固守傳統業務,降低對客戶的吸引力。無論處于怎樣的金融環境,客戶對銀行服務創新的需求都是存在的。例如,海信-天璽與招商銀行聯合舉辦的藝術品鑒賞活動就是頗具吸引力的服務舉措。經典藝術品鑒沙龍是海信?天璽“新巔峰生活計劃”中高端圈層文化營造的重要部分,旨在通過對經典藝術品的賞析,迎合高端階層對藝術品位和修養的追求,創造樂觀、高雅的高端生活方式。這說明銀行的發展需求來自客戶的引導,只有立足客戶對需求分析,才能設計相關的金融創新業務。
二、銀行與相關行業聯動優勢塑造的意義
所謂相關行業的聯動優勢,就是指銀行與相關行業基于共同的目標客戶群體或共有客戶群體,選擇行業間的聯動點。并以此推出創新的金融服務所產生的優勢。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機構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各行各業之間保持著緊密的聯系,行業內部的客戶群體與銀行也有著共通性,聯動優勢的發揮成為可能。
(一)資源的優化配置
客戶選擇銀行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會經過一定的選擇,其選擇的標準主要來自于銀行提供的服務質量是否理想、服務的內容是否創新、服務的領域是否廣泛。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客戶對服務的要求處于變動發展之中,一成不變的傳統業務服務既不符合金融創新的趨勢,也不能滿足客戶需求。這是因為,銀行具備金融領域的資源優勢,但在相關行業方面的資源優勢存在不足。以信用卡為例,銀行為客戶提供信用卡服務最基本的功能在于透支消費。以信用指數作為透支額度的依據。如果客戶在使用信用卡時還可獲得其他行業的優惠則是一舉兩得。早前,工商銀行推出加油優惠的服務就深受客戶青睞,為此,經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協商決定,將工行牡丹中油卡刷卡加油優惠1%的政策延長至2010年12月31日。3所以銀行塑造與相關行業的聯動優勢從根本上利于行業間的資源共享,因為行業雙方的目標客戶群體具有一致性,客戶對行業雙方的選擇也具有一致性,可以達成聯動資源優勢。
(二)風險的合理規避
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利潤來源與風險是并存的,信用風險的規避是金融創新中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是應對金融危機的保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南方很多生產加工企業因為出口受阻而紛紛破產、倒閉,資金鏈斷裂是重要原因之一,從而也給銀行帶來風險和損失。塑造與相關行業的聯動優勢對于規避風險是不可或缺的。銀行在與相關行業共享客戶資源的同時,相當于構建起雙重風險評估機制。以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的貸款保險為例,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保險公司與銀行的合作構想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客戶在躉交貸款保險時由保險公司加強風險審核,為銀行增加風險保護屏障,銀行按照既定的貸款標準進行審批,雙重風險評估機制加強了對共同的優質客戶的篩選。從中可以看出,聯動優勢的塑造并非是銀行或相關行業被動接受共享客戶資源與提供服務,而是從主動評估風險的角度優化目標客戶。
(三)創新的服務設計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銀行面對當前的金融環境必須大力開拓創新,扭轉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變被動為主動,用新的服務內容吸引潛在客戶的目光。金融環境的變化與客戶對銀行服務的相對穩定需求之間具有博奔關系,客戶雖然對金融環境的變化存在恐懼和擔憂心理,但獲得理財收益、贏得增值服務的需求是穩定的。銀行在為客戶提供網上銀行、電子銀行、電話銀行等服務的基礎上,需要依托相關行業提供服務拓展的支持,才能將創新由設計轉化為現實。例如,光大――萬興聯名信用卡就是有車一族的貼心卡片,該信用卡集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理財、商旅出行、短信提示等服務于一體。光大銀行與萬興汽車的聯合說明了行業間的聯動有助于為銀行服務創新開辟新的路徑。因此,銀行與相關行業聯動優勢的塑造對于未來的金融創新改革是一種推動力。
三、銀行與相關行業聯動優勢塑造的舉措
中國
與上個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的雇傭預期幾乎沒有太大變動,大部分行業與地區的招募步伐都有望維持穩定。然而,由于中國目前內需仍在走弱,且正從以出口及投資為主轉型為服務及消費導向型市場,將導致該地區雇傭前景趨勢不明。中國臺灣的招募步伐則較為活躍,約一半雇主表示未來三個月將會增加人力,金融、保險及地產業的需求尤為顯著。
歐洲
該地區第三季度的調查結果呈現混合發展態勢。24個國家中有19個的凈雇傭前景指數為正值,第二季度則為21個國家。而就季度間相比,只有6個國家的凈雇傭前景指數上升,但相較于去年同期,共有20國的雇主表示招募需求將會增加。其中,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較為樂觀,雇主信心目前已經企穩,意大利、比利時與荷蘭則再次小幅下滑。
北美
美國的招募前景仍然樂觀,招募信心呈現6年多來最強態勢。休閑娛樂業與酒店業的招募步伐最為活躍,教育、健康及商業服務業的招募需求也微幅增加。鄰國加拿大的雇傭預期同樣樂觀,部分是由于耐用品制造業、運輸及公共行政業的招募計劃較上季度溫和增長。中美洲國家墨西哥的招募步伐則開始減弱,大部分行業與地區的凈雇傭前景指數皆出現下滑。
巴西
盡管世界杯大戲已在巴西粉墨登場,該國招募需求卻持續疲弱,且已連續11個季度呈現下滑態勢,同時也創下自2009年第四季度加入調查以來凈雇傭前景指數表現最弱的一次。衰退最明顯的領域包括制造業和農業,后者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下滑。然而,該國服務業的招募前景卻積極活躍,超過三分之一的雇主表示他們將在第三季度增加人力。
秘魯
就南美地區而言,秘魯的招募需求最為強勁。超過四分之一的雇主表示將在第三季度增加員工,另外約有三分之二的雇主表示難以找到合適人才,短缺最明顯的職位包括技術工匠和專業技術人員。值得一提的是,該國礦業求職者正受益于國際礦價的持續回溫,雇傭預期因此較為樂觀。同時在未來三個月內,該國金融、保險及地產業的招聘活動也表現強勁。
印度
繼2014年第二季度之后,印度再次成為42個受訪國家或地區中招募預期最為樂觀的國家。該國一半以上的雇主表示將在第三季度增加員工人數,相較去年同期,大部分行業與地區的招募意愿都出現大幅增長。其中,銀行、金融、保險、快速消費品、信息科技及科技服務業在吸引人才時仍然競爭激烈,制造業也在持續擴張,有望因此增加對工程師的需求。
英國
英國雇主的招募信心正逐漸升溫,求職者有望從中受益。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將成為該國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來雇傭表現預期最好的一次。在涉及調查的九個行業中,行業都將在第三季度增加員工人數;同時,12個調查地區中也有11個正在增加招募需求。金融及商業服務業的招募計劃較為積極樂觀,建筑業、礦業及土石采取業也略見曙光。
法國
在第二季度中,法國的運輸、倉儲及通訊業招募預期盡管創下自2003年第三季度加入調查以來最為樂觀的表現,該國整體凈雇傭前景指數卻由正轉負。這一趨勢在今年第三季度得到延續―法國雇主的招募步伐仍在放緩,百分之九十的企業主表示第三季度將不會增設人力。由于該國招募意愿連續兩季呈現負值,預計未來雇主仍不大可能增加員工人數。
德國
關鍵詞:金融租賃;優勢;前景
Key words: financial leasing;advantage;prospects
中圖分類號:F8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034-01
1金融租賃公司的發展及現狀
金融租賃業在中國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曲折歷程。從1993年前后行業發展深層次問題暴露出來,也有了十多年時間了。光陰似箭,這段時期來,經濟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浪潮給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有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和金融租賃公司發展密切相關的外部狀況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和動態。2000年大部分租賃主體都會舊貌換新顏、于烈火中重生。與此相對應,法律、財務、監管等發展所需的支柱基本確立,稅務政策也很快將取得局部改善。縱觀橫看,金融租賃業正以嶄新的姿態處于優勝劣汰、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其發展動因、發展壓力、發展政策、發展環境、發展空間、發展機遇、發展條件、發展能力都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已成為金融租賃業的當務之急和第一要務。2007年3月1日,修訂后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正式施行。相較央行頒布的原《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主導的修改稿最大的突破,是允許銀行入主金融租賃公司。商業銀行的進入,勢必對實力孱弱的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帶來新契機。修訂稿出臺后,得到銀行業界的積極響應,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申請試點。先進國家中,融資租賃年租賃交易額往往能占到GDP的2%以上,租賃滲透率也達到兩位數,高的如美國甚至可以達到30%左右。盡管缺乏準確的統計資料,我國的年租賃交易額一般認為還不到GDP的0.2%,而租賃滲透率也低于2%的水平。這種差距從另外角度來看,正說明我國租賃市場未來發展存在巨大的空間。同時由于影響租賃行業發展的會計準則、稅收政策、法律制度等條件基本成熟,實現這一轉變的過程并不一定需要很漫長的時間。
2金融租賃公司特有的業務優勢
在企業通過外部融資取得固定資產時,有以下幾種方式:股權融資、發行債券、銀行借款和融資租賃。其中,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較難取得,對于多數企業來說,銀行借款是最常見的選擇。但金融租賃與銀行貸款相比有其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企業避開了資金緊張時期和集中的開支。當企業需要引進大型設備的時候,通常需要籌措一大筆資金,這樣勢必造成企業資金需要上的緊張,流動資金的大量減少。由于租賃采用的是定期支付租金的方式,費用負擔均勻,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只需每段時間支付一筆小額的資金就可以順利引進設備,迅速投入生產為企業創利。其次,一般企業向銀行進行融資,要支付的手續費和利息費用比較高,而金融租賃的費用相對其而言就低了一些。而且也不要求承租人提供擔保和抵押,對于企業的資產、凈資產也不做嚴格的要求,融資條件相對比較優惠。再次,企業在整個金融租賃業務中處于主動地位,出租人須根據承租人的要求來提供相同規模、型號、功能的租賃資產。企業既融得了資金同時也引進了新型的設備。而且在整個金融租賃期滿時,企業還可以自由的選擇退出方式,既可以退租、續租也可以回購。最后,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融資渠道,金融租賃使得企業融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融資渠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在不同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金融租賃方式來滿足自身對于資金需求。因此,租賃業務所具有的獨特性,決定金融租賃公司有著堅實的市場基礎。
3金融租賃公司的發展前景看好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金融租賃形式逐漸從傳統租賃向現代租賃過渡,金融租賃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隨著招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的開業,我國首批五家試點商業銀行全部完成了金融租賃公司的組建工作,這為金融租賃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金融租賃形式逐漸從傳統租賃向現代租賃過渡,金融租賃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對銀行而言,設立專門經營金融租賃的子公司,能夠延伸其服務領域。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波表示,租賃業務將帶動銀行向資產證券化、產業投資基金、資產信托、理財產品等新興業務發展。此外,租賃資產的流動性和可轉讓性都比信貸資產強,能幫助降低銀行的壞賬風險或資產處置風險。對于租賃公司本身而言,除了依托銀行的網絡發展客戶以外,還可以吸取銀行的經營經驗,與之在業務上協同合作。對企業而言,金融租賃的出現使企業擺脫了單一間接銀行融資的束縛,通過金融租賃進行融資,企業能夠用較少資金投入,實現較大產出,加快其投資速度。對供貨商而言,金融租賃則有利于他們增加銷售,快速實現貨款回籠,拓展下游用戶,可以提高資產盈利能力,對生產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還能改善資產負債比例,均衡現金流,提高資本金比例和利潤。在發達國家,金融租賃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1981年我國正式引入金融租賃,但目前仍處于行業起步初級階段。據統計,200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設備投資總額為10.99萬億元,如果金融租賃能達到10%至15%的租賃滲透率(指租賃額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總額的比率),其規模應該在1萬億至1.6萬億元之間,而2006年底,市場實際規模僅有0.05萬億元,租賃滲透率不到2%,金融租賃業市場的發展前景可見一斑。
從上述幾點看出,金融租賃業務對金融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完善投融資平臺、利用多種金融工具、進行金融創新和防范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金融危機后,企業招聘需求經歷了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持續反彈,企業招聘需求得到充分釋放。自2011年第一季度開始,企業招聘步伐有所放緩,雇主們表示他們將更加注重已有核心人才的發展與保留。”萬寶盛華(中國)董事總經理袁建華先生說。
制造業雇主招聘預期活躍
與2010年第二季度相比,參與調查的6大行業凈雇傭前景指數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同2011年第一季度相比,6大行業中只有制造業、礦業及建筑業的凈雇傭前景指數基本持平。經過季節性調整,制造業的凈雇傭前景指數為+35%。金融、保險及房地產行業和服務業也呈現出繁榮的招聘態勢,兩者的凈雇傭前景指數均為+32%;運輸及公用事業、礦業及建筑業、批發及零售業的凈雇傭前景指數分別為+29%、+28%、+27%。
“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業面臨著藍領工人和技術工人的短缺。除此之外,企業雇主還將遇到其他的挑戰,包括工資上漲,以及與其他地區的人才爭奪。”袁建華說。
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全球經濟下滑預期加重。中國對外資的吸收將會是什么樣的走向,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本文根據筆者掌握的材料,簡要做一分析。
一、中國吸收外資面臨的挑戰
(一)在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下,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黯淡,全球資本流動將進一步減少。此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盡管各國單方面或聯手采取了刺激經濟的舉措,但不能阻擋世界經濟進入低迷時期。中國主要外資來源國很可能在2009-2010年陷入停滯甚至衰退,復蘇將是一個漸進過程。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金融危機在2009年將進一步導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額下降,減幅可能在三四成左右,隨著全球衰退程度加深,FDI下降速度可能加快。
(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金融危機爆發后,在市場前景看淡、融資困難、效益下滑和資本市場大幅下挫的情況下,各方面信心受到沖擊,企業投資意愿和能力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長率僅為6.8%,增速創近七年新低。可以說,中國經濟增長已明顯放緩。2009年1--6月,根據商務部外資快報統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419家,同比下降28.3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30.09億美元,同比下降17.9%。6月份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529家,同比下降3.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61億美元,同比下降6.76%。1-6月,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25.4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6.1%;原歐盟十五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22.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32%。可見,金融危機對中國吸收外資的穩定增長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中國引資成本競爭力相對減弱。2008年,“兩稅合一”政策的實行標志著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不再享受稅收上的“超國民待遇”;同時,《勞動合同法》開始施行,外商投資企業用工成本有所增加。加之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提高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較為明顯。而一些周邊國家(如越南、泰國)近幾年改善引資環境、提供優惠政策,加之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對外資吸引力增強。中國引資的成本優勢相對減弱。
二、中國吸收外資面臨的機遇
(一)世界經濟格局正在調整,發展中經濟體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新興國家正在成為外資的新源泉。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3-2007年間增長了近30%。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和具有自然資源稟賦的國家正越來越成為外資的新源,不論是通過其跨國公司實施的國際化戰略,還是通過其財富基金的投資活動。發展中國家有可能繼續成為活躍的國際投資者,這將有助于促進外資流入發展中國家。
(二)全球化大趨勢不會逆轉,跨國公司國際化進程仍將持續。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報告,2009年一些積極因素使外國直接投資恢復活力。這些因素包括:低資產價格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新興國家和石油輸出國擁有相對較多的金融資源,新型能源、環境類產業的快速擴張,以及跨國公司適應性相對較好等。即使處于危機的時代,許多快速成長的行業也表現了光明的投資前景,如:生命科學產業、農業食品產業、新材料、信息和通訊技術、能源以及環境產品等。許多跨國公司仍堅持其國際化戰略,這是未來FDI增長的重要信號。
(三)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外資仍有很強的吸引力。2008年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9%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世界一枝獨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國家制定并實施的應對金融危機、著眼長遠發展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一攬子計劃。如2009年1月,國務院批準北京等20個城市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同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指導目錄》開始施行,明確了重點吸引外資的中西部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陸續出臺一系列調控措施,給交通運輸、電網設備、機械、建材等與政府投資相關的行業帶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以中國經濟的良好態勢,很多投資者仍看好中國。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最近一次調查顯示,受訪企業有88%在華盈利,81%在華盈利水平高于或等于全球利潤率,85%把中國作為公司海外業務首選地。聯合國貿發會議也表示,中國仍然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地之一,吸收外資的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
三、中國吸收外資的前景展望
盡管國內外形勢復雜,吸引外資將面臨巨大挑戰,但中國吸收外資的基本面仍將保持健康,近期有可能呈現以下特點:
(一)外商投資不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年度增幅將呈現前低后高趨勢。穩定外資規模將成為近三年中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工作目標。如果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繼續發酵蔓延,全球經濟進入蕭條周期,那么,實現中國穩定外資規模目標的難度將大為提高;但由于中國實施力度很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防止國內經濟下滑。如果全球金融危機在2009年下半年呈現觸底態勢,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中國經濟增長實現8%的目標,2010年,中國吸收外商投資可能會出現小幅增長。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證券行業起起伏伏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7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為自由放任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末是法治建設階段,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迅速發展階段。
中國證券行業國際化雖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在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下,要看到中國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目前還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證券行業是在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條件下運行的;相關法律、會計準則還沒有完全與國際慣例接軌;缺乏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流投資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監管水平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二、中國證券行業的前景及未來發展的影響因素
未來三大行業前景是:互聯網金融+場外市場+大資管。互聯網金融引發行業革命,變者勝出;新三板開啟爆發式增長;未來三年掛牌公司數量有望突破萬家;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將成為全方位資產配平臺[1]。總之行業趨勢為以下兩點:第一,回歸金融本質;第二,直接融資的提升行業空間。
未來發展影響因素主要可以分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分別是明確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有利的產業政策導向;持續快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和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行業發展的制度基礎發生根本性變革。不利因素是資本規模偏小,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行業開放加速,國際化和混業化競爭帶來巨大壓力。
三、中國證券行業競爭結構及未來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行業內公司數量越多,競爭往往會越激烈。證券行業是一個知識、資本密集型行業,隨著創新的不斷深入,證券行業的競爭不僅僅只體現在現有業務的競爭上,還將體現在未來創新業務的競爭上。
證券行業的替代品威脅主要來源于基金公司,商業銀行,以及信托與保險業帶來的競爭,可以將替代品歸結為兩大類:一是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各類基金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等;二是間接融資,主要是銀行信貸,信托類產品。如果把社會當作一個整體,作為一個需求方,作為供給方的證券業、基金業、銀行業、信托業及保險業之間的競爭將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證券業很大程度受到此類替代品的威脅[2]。
目前,我國證券人才市場總體狀況是:需求總量日趨增大,迫切需要新型人才。證券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帶來了證券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從而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而金融開放和競爭要求各類人才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將更寬,具有一技多能,跨學科復合型知識結構的人才更是備受歡迎。
一、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概述
手機銀行又被稱作為移動銀行,是當前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借助網絡通信平臺連接客戶手機和銀行,向客戶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務的銀行業務方式。手機銀行的發展給我國傳統銀行業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手機銀行業務最早在捷克出現,此后席卷歐美和亞洲,手機銀行已在歐洲以發展為較為完善的手機銀行體系。我國的手機銀行業務雖然發展較晚,但是手機用戶群體增長非常快,手機銀行業務發展前景廣闊,中小金融機構必須抓住這個機遇,奠定發展基礎,實現規模化發展,提升自身競爭能力。
二、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中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中小金融機構的手機銀行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窄帶無線鏈路提供信息傳輸通道,這使得手機銀行的穩定性和速度難以得到保障。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需要以通訊網絡平臺作為技術支撐,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造成用戶損失,給銀行帶來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同時,中小金融機構的技術方案由不同的技術提供商提供,存在不同的技術規則和技術標準,這使得手機銀行業務存在技術選擇風險,以及信息泄露、丟失和被篡改等等風險。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中小金融機構負面輿論影響而引發客戶或資金流失的風險,這將嚴重損害銀行利益和發展,一旦客戶對金融機構喪失信心,再建立信用將變得非常難,因此必須重視防范信用風險,保證服務質量。
(三)法律風險。
中小金融機構法律風險是指由于我國手機銀行業務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風險。我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較晚,消費者權利義務沒有具體規范,給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造成了較大的法律障礙。手機銀行業務在保護客戶隱私和信息披露上也存在法律風險,需要重點防范。
三、中小金融機構防范手機銀行業務風險的建議
(一)選擇特定的技術支撐方案。
手機銀行的發展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信息技術網絡具有風險較高的特點,致使依靠信息網絡技術的手機銀行業務運行環境較為特殊,這要求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選擇特定的技術支撐方案,保障銀行業務系統安全。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技術方案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或漏洞,對于這些技術方案的不足,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手機銀行業務中必須采取安全防范技術方案來確保其正常運行。一般來說,中小金融機構可用于手機銀行業務開展過程中的技術風險防范方案具備數據完整性、保密性、操作的確定性等等,同時要配備防火墻侵入竊密檢測系統、監視控制系統和快速恢復機制等安全措施,來禁止未經授權的軟件和硬件被篡改,對登陸系統的身份進行重復鑒定,實行災難恢復和系統災難恢復,為手機銀行業務安全保駕護航。
(二)防范操作風險與金融欺詐。
對于中小金融的手機銀行業務來說,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操作風險與金融欺詐)的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計的,嚴重的時候可能引發整個銀行體系的經營風險。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重視防范手機銀行業務中的信用風險。一般來說,手機銀行業務信用風險造成的負面效應主要在于造作風險和金融欺詐,因此在防范手機銀行業務的信用風險的重點也在于防范操作風險和利用手機銀行進行金融欺詐的行為。手機銀行業務操作風險一般來自于金融機構內部,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必須盡快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操作規范和內部制約制度建設,做到權責分明。對金融欺詐風險,則要求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強對銀行手機重點客戶的監控,防范其進行可疑資金操作,全面發揮中小金融機構的監控作用。
(三)完善手機銀行業務法律制度建設
我國手機銀行業務起步較晚,而中小金融機構由于基礎相比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要薄弱很多,經驗存在欠缺,我國規范手機銀行的法律制度建設也比較欠缺,較為落后。所以,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一定的法律風險。這是我國當前手機銀行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原因導致的。從手機銀行業務的實際來看,導致手機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于該業務的開放式服務和非實體的虛擬經營的特殊性。因此,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必須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合理利用我國當前已有的法律規范,做好防范法律風險的工作。可以說,我國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是我國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來看,規范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合同法、會計法、票據法、銀行法、支付結算辦法等相關法律規范,此外因手機銀行業務還涉及銀行業務的技術管理條例,如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但是僅僅依靠這些法律規定還不足以保護我國銀行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的手機銀行業務,需要不斷加強手機銀行法律制度建設,防范手機銀行的法律風險。
四、結語
手機銀行業務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重要利潤增長點,雖然在發展中起步較晚,與國有商業銀行比較起來,發展也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恰恰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我國手機將銀行潛在的客戶群體非常龐大,市場前景廣闊,中小機構機構要牢牢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做好防范技術風險、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的措施,積極預防和應對手機銀行業務處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讓手機銀行業務成為中小金融機構的新興金融服務工具和平臺,為客戶提供便捷靈活和具有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擴大中小金融機構的銀行業務,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物理學屬于好出國的專業,各大美國研究生院物理人才短缺,因此也比較容易獲得獎學金。但是物理專業學生出路堪憂。學習理論物理的優秀學生,如果數理基礎很好,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選修些金融課程,畢業后可以去金融機構做數量分析,年薪可達15萬至30萬美元。如果想鉆研學術的話,物理學教授一般都需要1至2輪博士后經歷,還要有學術界的人脈,過硬的研究文章。物理學一些領域的學生還可去GE等公司的基礎研究部門,年薪7萬以上。
2 化學也是好出國的行業。就業前景在美國相當不錯。其中,有機化學最容易進大的制藥公司,如輝瑞,禮來等,博士畢業起薪可達8萬至9萬美元,碩士起薪約5萬至7萬美元。但是有機化學比較對身體有害,同時為了去好的制藥公司,讀書期間要注意積累很多技能,如寫作、語言、參加行業學術研討會、認識行業內人士等。分析化學同樣可以去制藥公司,分析儀器公司等。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就業稍微窄些,但是化學整體上不錯,因為化學化工產業比較成規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學人才,如杜邦,陶氏化學,GE,英國石油,殼牌,愛克森美孚等。
3 數學比較好出國,而且就業前景很好,將來可去金融、保險、銀行、地產、信用卡,制藥等行業,博士年薪在8萬至15萬美元以上。優秀的數學博士很多可以不用做博士后就直接做助理教授,一切在美國都是供求關系決定的。
4 統計就業前景好,可以去制藥、咨詢、金融等行業,碩士年薪在6萬至8萬美元以上。
5 生物科學出國容易,但是就業機會水深火熱。首先是研究手段原始,體力成分多,其次是功課非常繁重,每周幾乎要工作70個小時才能出成果。生物碩士很難找工作,博士都要先做工資低并且沒有保障的博士后(年薪3.6萬至4.8萬美元)之后才可能去公司或者做教授。多數中國學生都缺乏對生物學的了解才走上這條路的,即使是美國優秀學生,從博士畢業到教授一般都要努力很多年。有些頂級生物專業的博士畢業后,能進知名咨詢公司,如麥肯錫、BCG、但是這絕對只限于麻省理工、哈佛等少數幾所大學。
6 計算機與電信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很多,多數就業形勢都不錯,如軟件,數據庫,網絡,硬件,芯片,無線通信等,即使是很理論的行業,就業前景都不差。IT業是成熟的規模行業,可吸收大量優質人才。一般博士畢業多數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萬美元。碩士畢業做開發人員的多些,年薪5萬至8萬美元。IT業仍然是美國理工的主流,麻省理工本科與研究生里,50%是ECE專業,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7 工程專業的學生,多數在美國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其中,生物醫學工程,電信/計算機工程,工業與制造工程,機械工程,化工,石油比較好就業,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比較難就業。美國基礎建設項目很少了,而核能,航天等專業有國籍的限制,這些專業的學生多數靠自己的工程與計算機背景找到了與IT相關的工作。美國頂級的工科學生有時候不一定會做工程,而是選擇做工業投資,風險投資,發明投資之類的,收入會高很多,可達15萬美元以上。
8 國內學醫學的學生很幸運,美國沒有本科學醫學的,國內的醫學本科他們承認為醫學博士。而中國臨床醫學學生多數來美國讀生物科學,邊讀博士邊考美國的醫學從業考試,考過了就可以從實習醫生做起,最終如果能成功,醫生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頂級的外科醫生年薪可達50萬至80萬美元,普通的內科醫生約15萬美元。
9 教育學是非常難找工作的行業。
10 心理學學生主要走學術道路,要成為心理專家,需要非常高的語言能力。
11 經濟學就業前景不錯,好學校的博士甚至可進美聯儲,世界銀行等機構。而且,中國社會比較尊重經濟學家,回國做教授工資比別的專業高一大截,甚至幾倍。
12 社會學就業前景尚可,學生要注意積累統計功底,如果不能去咨詢公司也能靠統計學找到工作。
13 政治學就業前景在美國不好。頂級學校畢業的回國倒是很好,可進政策研究所,高校,政府機構,NGO(非政府機構,如歐洲美國的某基金會),還有去聯合國駐中國機構的。
14 歷史、人文等工作機會很少,美國人本科學歷史與人文的,研究生很多都讀法律,經濟去了。中國學生讀完博士的基本都要走學術道路,而文科的科研經費少,教職也少得多。
15 環境科學工作不好找。一些學大氣物理的可去風力發電公司,一些做環境毒理的可以去石油公司。但是環境科學還是比生物學前景好些。
16 中國人即使從美國法學院畢業,英文能好到上法庭的也并不多。經濟學金融學功底好的可選擇做公司并購,IPO等業務,收入會很高,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很多人選擇做移民律師,給中國人辦簽證與綠卡,收入會少些,10萬美元左右。而能應用自己理工知識做專利律師,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上海互聯網金融博覽會高峰論壇上,知名經濟學家周漢民用“幾何量”來形容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增長趨勢。
周漢民用了一連串的數據來印證他的觀點:2014年銀行業網上銀行交易總額高達1339萬億元,同比增長17.9%;手機銀行交易總額超32萬億元,同比增長近1.5倍。同期,支付寶實名用戶達到3億人,支付寶手機支付金額超過3.87萬億元。
在周漢民看來,相對滯后的傳統金融業發展水平未能跟上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這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利率市場化引發的高利率壯大了貨幣市場基金,催生了互聯網金融概念。而互聯網的普惠特性和傳播能力,客觀上加快了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步伐。
“國際化視野、海量用戶和客戶資源,使得互聯網金融有能力與傳統金融業‘分庭抗禮’。而面向中小微企業及普通人群的轉型,是其成功的關鍵。”周漢民說。
由《國際金融報》主辦的“新常態、新金融――2015陸家嘴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上,點融網CEO郭宇航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的機遇。
“如果將整個融資需求看做玻璃杯,傳統銀行就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占據了主要供給份額。互聯網金融就是水,可以通過針對不同小眾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定制,將所有玻璃杯中的縫隙填滿。”郭宇航說。
拍拍貸高級副總裁陳平平則在該論壇上表示,未來P2P行業將會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即向金融服務集團發展,支付、融資、投資、風險管理等都是其發展的方向。
在展現出誘人發展前景的同時,互聯網金融面對的風險也引發了關注。
在業界看來,法律定位存在偏差,監管主體、職責和標準不明確,機構監管法律缺失,客戶資金安全管理缺位,是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法律風險。一度層出不窮的P2P“跑路潮”,則折射著互聯網金融不容忽視的信用風險。
周漢民表示,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現有監管框架,由以往側重市場準入的機構監管模式向側重行為監管轉變,即根據業務的實際性質歸口相應部門進行監管。在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勢及時調整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的同時,應強調行業自律標準與企業內控流程的相互補充。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009-01
引言
縱觀全球,對大數據技術應用與發展的關注與日俱增,大數據在各行業中的應用如火如荼。
大數據技術的特征被定義為4V概念,有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四部分,即符合種類多、流量大、容量大、r值高四個指標的數據稱為大數據。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電子商務、醫療、教育等行業都有廣泛應用。本文將重點介紹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醫療、教育等代表性行業的發展前景,及其未來的應用策略,試圖為各行業從業者以及信息化政策制定者提出部分參考。
一、大數據應用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大數據應用主體主要為政策制定者以及各行業應用者。以過去的2016年為例,大數據應用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其關注熱度有了較大飛躍。2016上半年政府大數據項目與2015年對比增長率達到60%以上。大數據應用在醫療衛生、金融、教育等行業中顯得最為廣泛和活躍,同時,看病難、教育資源不均衡、金融風險防范、食品安全、交通擁堵等各行業存在的民生問題一直為城市發展的瓶頸。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來解決上述民生問題,是大數據應用的重點所在。
1.大數據的特點
大數據作為近些年頗受關注的新概念,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也被權威人士歸納為4個V特點。
首先是數量(Volume),即指數據巨大,目前存儲計算量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其次是多樣性(Variety),指數據類型繁多,包括傳統的格式化數據,及來自互聯網的視頻、圖片、位置信息等;再次是速度(Velocity)維度的特點,即處理速度快;最后是其價值(Value),即成為大數據還須具有較低的數據密度與較高的挖掘價值。
2.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應用現狀分析
2.1 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的大數據應用
互聯網金融,是在大數據的基礎上,以平臺、品牌、消費者為保障,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該種金融模式較廣泛地使用了大數據分析技術作為其業務發展方法。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移動支付、網上銀行、券款支付等功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線上貸款以及股票、債券發行交易顛覆了人們生活中傳統的金融行為模式。除互聯網金融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外,我國今年來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同樣也體現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自淘寶網為首的購物網站于2009年開始的雙十一購物節的興盛見證著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大數據的巨量增幅。近些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淘寶網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在再次以全天總交易額1207.49億刷新紀錄,遠超去年的912.17億元。正是由阿里云的大數據處理服務平成了在“雙11購物節”中所產生的大量的在線交易與物流業務。支付寶系統采用的處理能力高達每日10億筆以上的“云支付”構架,正是在大數據的技術支持上,具備著更高的服務質量、安全性、穩定性,更低的系統成本。
2.2 醫療行業的大數據應用
受近年來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概念的影響,醫療行業也在進行著其利用醫療數據完成升級變革的過程。 醫療數據可以分為患者基本數據、診療數據、醫學影像數據、醫療設備儀器數據等包括醫生在對患者診療與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數據。該類數據信息的利用,可以在對病人及疾病管理、控制與醫療研究等領域中起到積極作用,蘊含著巨大價值。按照大數據在醫療行業應用中所服務對象的不同,下面從服務居民、服務醫生、服務科研以及服務公共健康四個角度,分別介紹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情況與具體功能。
2.3教育行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
在教育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數據的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方面對學習成績的記錄與分析、總結與歸納提高成績,政府以升學率對學校進行評價,教師以正確率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了解。數據是說明效果的有利手段。比如學生作業的正確率、課堂的表現率――回答問題的次數、正確率、考試的通過率。這些具體的數據經過專門的收集、分類、整理、統計、分析可為大數據。教育行業中的大數據技術可以按照教育的階段分為K12教育與非K12教育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K12教育在我國表現主要表現為義務教育,其數據產生主要為學生學籍卡的刷入刷出等來源,其主要受控于各學校管理者,數據利用程度與挖掘程度不高。而非 K12教育,如最近很火的遠程教育則是應用大數據很好的典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在線教育和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開辟了一條創新、個性的教育道路,改革了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與方法,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為解決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找到了途徑,使教育領域中的大數據更廣泛的應用。以技術整合資源、以數據驅動教育。 數據采集與分析使用戶信息能更準確的預測,數據的挖掘與反饋使學習過程獲得妥善監督管理。大數據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如今漸入佳境,面臨著更為蓬勃的明天。
二、大數據應用的前景和策略探索
上文具體分析了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醫療、教育等行業的應用現狀,而大數據技術作為改變與提升人們生活的一大利器, 未來也是具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將對其應用前景與應用策略進行分析,試圖為想要在自身行業應用大數據的從業者與信息化政策制定者提供相關參考。
1.利用大數據分析在各行業服務過程中提供更準確用戶畫像
對于為大量消費者提品及服務的企業,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進行精準定位,并對其采取精準的營銷手段。如根據客戶的購買習慣,分析出更準確用戶畫像,為其推送可能感興趣的信息。企業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做服務轉型。一些傳統企業則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或是進行醫療服務推送或是教育服務訂閱的企業,其大數據技術的深度應用均可以通過更準確用戶畫像給出,為用戶提供更為合理與精良的服務。
2.利用大數據改善傳統企業經營模式
大數據在方方面面滲透于企業運營與發展,能夠幫助企業把握市場態勢、預測經濟發展的趨勢、及時掌握最新的消費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科研效率等等。
3.利用大數據技術的更深度應用改善民生問題
大數據技術在醫療行業與公共健康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較為初級階段,未來的深度應用將進一步升級醫療服務,也改善諸多民生問題。 例如,大數據技術使用可以在公共健康監控方面有積極改善作用。傳染病的調查與控制一直為衛生部門比較頭疼的痛點,而公共衛生部門如能成立覆蓋全國患者(包含縣級及以下的醫療場所所返還的數據)的電子病歷數據庫,將在傳染病的宏觀控制上有較大突破,醫療索賠支出與傳染病感染率都下井,新傳染病與疫情的調查效率也將大大提升。
三、結語
置身于這個信息化時代,數據科技可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革日新月異。人們的衣食住行,各行各業的經營運作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大量數據,世界可謂是數據型世界。有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基礎鋪墊,原本很難采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容易被利用起來。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將是未來政府以及各行業從業者的重點關心所在。本文在介紹大數據相關概念的前提下,對大數據技術目前在各行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歸納,并重點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前景與策略進行了探索,試圖為政策制定者以及行業從業者做出部分應用大數據的解決方案參考。希望未來能通過不斷進行的理論技術實踐,以數據激活經濟,使大數據真正成為治理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改善民生,優化服務,真正將科技符號變成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
[1]王欽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數據應用[J].地理學報,2015,05: 691-695.
[2]王元卓,靳小龍,程學旗.網絡大數據: 現狀與展望[J].算機學報,2013,06:1125-1138.
[3]楊現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數據的應用模式與政策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5,09:5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