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9 14:37: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必須遵循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教學最根本的出發點必須要放在學生的發展上――“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以不同的發展”。因此,如何把握新課程標準,成了我們教師必須首先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如何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對我們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教師究竟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很好地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并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是擺在教師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觀念都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中心任務就是要設計出一個(或一組)問題,把數學教學過程組織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做好數學學科教學設計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深挖教材,設計問題
首先,要想很好地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而且愛學想學,就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很好地挖掘教材,把問題設計得合情合理,而且要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使學生愿意聽、愿意想、愿意回答,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設計問題時要有針對性。力求體現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把教材中的知識點用形象、直觀的問題設計出來。問題設計要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讓學生一看就知道應該如何思考。最后,問題設計要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是說,每上一節課后,都能使學生主動地預習下一節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問題設計中,能夠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挖掘教材,很好地設計教學問題。
二、相信學生,師生互動
我們的教師都是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現在自己站在了講臺上,認為不講好像學生就學不會。所以,總是不放心學生,不相信學生,不敢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地學。其實,學生有自己的理解思路,許多知識我們完全不需要翻來覆去地講。比如說,我們初中學習的三視圖,結合實際圖形學生比我們要學得好的多。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總結,自己得出結論。我們教師只需要在學生有疑難的時候,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和解釋,學生完全可以學得很好。而在實際教學中,恰恰和這相反。我們的教師是該講的也講,不該講的也講。把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都侵占了,使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就給抹殺了,學生再也不會去自覺地思考和提出問題了。學生認為,反正老師什么都要講的,我們還看它做什么。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新教材的教學時,應該特別注意這個問題。要做到該講的要講,不該講的堅決不講,相信學生,把屬于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自主性。
三、注重分析,把握重點
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有很高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分析是一個數學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除了很好地挖掘教材,簡單、形象地設計問題外,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問題。也就是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做題,不如教會學生分析問題。教會學生做題,他只會這一題,而教會學生分析,一題勝百題。教會學生分析問題,就給了學生解題的萬能鑰匙。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教會學生找準問題的切入點。也就是說,要找到解題的一個關鍵條件。從而借助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全方位地整合題中的條件和結論,找到解題的突破口。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選題上也要狠下工夫。首先,要多研究歷年來的中考題,準確把握大綱和考綱,選擇一些巧妙的試題供學生學習。由此總結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一味地求難、求偏、求怪。那樣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畏難情緒,停滯不前,甚至厭學。其次,要多挖掘課本的例題、習題。要結合我們的教學要求,對課本的例題、習題進行合理地演變,并注重一題多解的變形。這樣學生不僅容易接受,而且能使學生對課本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去學習和探索。
四、精心設計,簡明扼要
以上都是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做好了這些,最后就是如何設計好數學學案。學案設計一般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要設計好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設計要力求簡單明了,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這節課要學會什么。千萬不要把學習目標的設計只走了形式,讓學生看了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要學會什么。第二部分,就是要設計好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力求使學生易于理解,能夠準確地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并能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很快地能和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特別是對于概念定理的設計,最好能把數學概念定理題型化,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概念和定理,從而能學會很好地靈活應用。第三部分,學案的設計,要巧妙有趣味。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好的學案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愛學。第四部分,學案的設計還要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就能把教材的知識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主動地去預習下一節教學內容。從而使我們的學案教學更有整體性和連貫性。
五、完美小結 拓展創新
1.數學教學的課程要求。我國在2001年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全新出臺,其中明確提出“教材可以在適當的地方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與數學史料,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其中重點指出了數學教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作用,并通過學生的不同年齡進行不同的教材設計,要求數學教材需要對相關背景知識包括數學在自然和社會中的應用,以及數學發展史上的有關資料介紹,通過這種背景知識的學習,了解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數學的有效運用,并由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尤其是類似于《九章算術》《幾何原本》內容的深入了解和學習。同時,教材設計者需要嚴格按照數學的課程標準這樣一份綱領性的核心文件作為教材編寫的最基本依據,以此來推動數學課程的全新教材改革。另外,數學史知識在數學教材中的深入應用,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直覺以及人格個性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訓練,因此對于數學教學的課程要求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數學教學史成為數學教學體系中的熱點問題。數學教學史在我國20世紀以來就受到眾多數學教育家的重視和關注。在學術的研究領域,數學教學史和數學教育關系都各自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雖然我國在教學方面關于數學史的設計和研究運用都相對較晚,但我國也在2001年前后開始有數學教育的研究人員加入到研究數學教育關系和數學教育史的隊伍中來。各個地區都有針對性的舉辦HPM學術會議,對數學教育相關的內容,各個數學教育家經過討論研究,得出了不少成果性的數學教學成果,同時我國在多個平臺有關數學教育的新聞和專欄報道都有蓬勃發展。因此,近年來數學教學的這種趨勢,將其推入更加受人關注的領域,越來越熱點。
二、我國數學教育中的精神實質
1.數學教育體制的現狀和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這種傳統的教育體制的長時間影響,各科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最終成績,對于學生各個科目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失去了一定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數學教學中,教學者更多的是通過單一的傳授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灌輸,給學生帶來的是被動的學習。這種教學者只是根據數學教學大綱以及教材上的具體內容安排教學,并沒有對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行深入分析和引導,與學生失去教學內容的互動教學,只是注重學生最后的考試成績,這樣的應試體制所形成的趨勢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能對數學的重要作用產生重視和真正地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和培養自己的立體思維方式,這種直接的通過數學教材中的公式、定理進行灌輸式的學習,最終會導致學生學無所成,無以致用。
事實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學習能力尚未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是沒有能力自己定出學習目標的,當然更無法確定學習的重點,如沒有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時就沒有目的,沒有重點,更談不上通過學習達到預定的目標了。因此,為了使學生學習時有一定的目的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必須給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
二、情境引入,貼近生活,增強趣味,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高于現實”,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如果脫離生活現實談數學,數學給人感覺往往是枯燥的、抽象的。因此,在新課引人時,注意把知識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精心設問,一方面是學生關心的話題,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使學生迫切想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而趣味性的知識總能吸引人,趣味性的問題總能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和深層次的思考。在新課引人時,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數學史或其他有趣的知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四、巧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上傳統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能,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應當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1.改編教材上的習題,使之一題多變,一題多解;2.設計開放題(題目的條件不充分,結論有多種性)需要學生通過多向度立體思維選擇信息,全方位觀察思考,運用多種知識來重組解答,無疑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充滿思考性的練習題即使學生沒能完全正確解答出來,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去編設習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分析的積極性,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五、注重教學反饋與矯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發展非智因素
板演是學生暴露思維過程的重要渠道。對學生板演中暴露出來的錯誤,教師不僅要指出其錯誤所在,還要正確分析產生各種錯誤的原因,指出應該怎樣糾正錯誤,并在下次板演或作業中有意安排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及時矯正。而其他同學則采用學習小組內交換批改,然后一幫一、手把手的方式加以矯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我檢查評價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認識自己思維正確與否及其將錯誤的思維方式及時矯正,每堂課的問題當場得到解決,不留余患。這種小組內請學生當小老師進行師生換位的方式,是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方法。學生互教互學,能者為師,既能提高學生成績,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有專長的學生得以發揮,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從同學處得到比在老師那里更大更及時的幫助。并有助于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培養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自我意識;不僅改善了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影響。
六、重視課堂教學形式,寓教于樂
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普及,多媒體在校園中應用廣泛,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其中,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然而,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既無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此,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初出現于美國,主要內容是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應用上傳微課形式的教材內容,而后學生在下載教材內容后開展自主化學習,經過預習和自主學習后,學生帶著疑問,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進而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翻轉課堂的優勢包括如下幾點:
首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鐘要成績,減輕學生負擔;其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再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活躍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最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二、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1.課前自學環節
(1)錄制微課。錄制微課是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而后教師通過網絡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并制作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預習,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微課視頻的錄制,教師要注意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吸收與消化。
比如計算A、B兩點間的直線距離,針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這樣制作微課視頻:
第一,創立求A、B兩點距離的情景。比如,A、B兩點為大樓所阻隔,工程人員由于受到大樓阻隔而無法對A、B兩點間距離進行測量;
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裁剪出一個三角形,再將三角形裁剪成兩個部分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將這兩個部分拼接為平行四邊形,以這種直觀的方式順利的引出三角形中位線這一重要概念;
第三,教師向學生列舉有關圖示,使其通過觀察明白三角形底邊與中位線關系;
第四,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驗證推理方式將三角形中位線性質推導出來;
第五,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中位線相關知識求解問題;
總之,通過錄制內容詳細、層次清晰的微課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2)實施進階檢測。在微課制作環節之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學習任務表,并引導學生按照任務表要求自主的進行預習。與此同時,教師應針對于各個學習內容設置檢測,讓學生對自身學習成果進行檢驗。
2.課堂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每個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基礎、知識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為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差異性,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提出不同問題。此外,教師應立足于學生角度,對學生學習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做出預估,或者是通過課堂提問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概率相關知識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思考生活中關于概率的例子。經過認真的思考之后,大多數學生都會想到買彩票中獎以及正反面的例子,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投擲一枚硬幣,硬幣出現正面概率多大?應該如何進行概率的計算?通過思考后學生回答,投擲硬幣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總共兩種情況,其中,正面是其中一種情況,反面是另一種情況,且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此得出答案是二分之一的概率,而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概率計算方式進行總結,這樣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2)師生互動,學生交流。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應組織小組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概率知識為例,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及時解答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小張、小徐、小李分三名同學發分蘋果,總共有一個蘋果,共要分三次,請問,小張同學獲得三次蘋果的概率是多少?大多數學生在計算中采用加法計算的狀況,以至于得到1的錯誤答案。教師應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小張同學每次得到蘋果的概率是三分之一,那么三次都可以獲得蘋果則應采用乘法進行計算,因此正確答案是二十七分之一。在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對于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促進學生進行討論,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為課堂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3)安排檢測,突出重點。在教學課堂即將結束之前,可以空留兩分鐘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以上文提及的概率題目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設置如下練習題目,下面幾個關于概率的定義哪個是正確的,一個班級中總共有52名學生,其中,男生就有三十名,要從中抽取兩名女生參與市里的舞蹈比賽。那么,請問每個學生被抽中概率有多大,教師設置檢測題目可以測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對自身的教學做出適當調整。
3.課后反思環節
教師的反思對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微課是否符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等。通過反思便于教師改進自身教學,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應提高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在保障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初中數學相比小學數學更加繁瑣與復雜,涉及到有理數與無理數、幾何圖形、角的關系、一次方程和多元方程的學習,繁多的數學公式及系統的數學關系,使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摸不著頭腦,對數學學習無從下手。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將系統的數學知識以導圖的形式直觀的表現出來,不僅使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還有條理性的將知識的相互關聯與區別形象的展示出來,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1.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將抽象復雜的信息具體圖像化,方便人類記憶、理解、掌握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一種系統的思維方法。思維導圖能將雜亂繁多的知識單元進行高度的概括歸納總結,并通過系統、邏輯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方便理解記憶;同時能在構建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并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學生自己所構件的思維導圖也不盡相同,所以思維導圖借助圖形直觀展示時不需要遵循特定的要求,可以使用各種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的工具,例如,文字縮寫、特殊數字組合、邏輯關系圖示、幾何圖形、英文字母等。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教學不應拘泥于成規,應盡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掌握準確設計、表達思維導圖能力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依據自身情況進行思維導圖的關聯與構建的創新設計。
2.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繁雜性和邏輯性,使數學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較為吃力,無法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正確、及時的進行“思維導圖”設計尤為重要。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維導圖設計應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
2.1應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設計課程內容時應服務于這一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的思維導圖。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將“點、線段、直線、兩條直線關系、三角形知識、四邊形知識”以平面上直線數目為索引進行數學知識邏輯化的系統構建,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線、與角度的抽象定義,將外角規律、內角和規律、等松散知識融入整個知識體系,并讓學生學會在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中跳出單純某一知識單元框架進行觀察與思考,學會從宏觀出發,選擇不同角度對圖形拆解、組合、構造滿足解題條件。
2.2應用知識導圖優化筆記
思維導圖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筆記,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數學筆記,將知識系統化的記載在筆記上。
例如,學生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和多元方程時,將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以思維導圖的主干形式展示出來,然后將多元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進行關聯性的構圖,將整個方程關系的轉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客觀的展現出來,這種思維導圖的筆記形式將繁雜的數學公式系統、直觀的展示出來。學生在筆記中對知識的梳理,將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區別牢牢掌握,同時思維導圖的筆記形式也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了有利的依據。
2.3應用知識導圖提高復習效率
數學作為自然學科中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其不同知識單元之間具有極強的邏輯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能了解各個知識單元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不能建立完整的的數學知識體系,在面對數學課程中大量的公式定理以及解題規律時就會對知識的記憶感到吃力,同時對這些數學知識單元單純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難以充分理解與掌握,更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復習,如果建立知識導圖,將數學教學內容以知識導圖的形式系統化展現,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將知識的聯系與應用一目了然,在復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結論:
長久以來常規數學教學多是一個“讀死書”的過程,學生學不得其法,數學的學習倍感吃力卻難以取得好的效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會使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挫敗感,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的的引入“思維導圖”設計,能幫助學生將繁雜、反復的知識單元進行簡單系統的的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知識記憶;同時對數學知識單元邏輯化的梳理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進而加以靈活應用,使學生學得其法,事半功倍,使教師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商慶平.基于思維導圖支架的中學數學概念可視化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3(0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對此,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應該抓住怎樣的著力點呢?
一、抓住“凸顯概念本質”的著力點
數學基礎知識是數學思維活動的載體.在“有理數”教學中,課堂教學設計要根據負數、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和無理數等重要概念的內在要求,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理解、掌握和應用這些概念.首先是明確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前者反映的是所有對象的共同本質屬性的總和,后者指的是對象的全體.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在“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教學設計中,為了引導學生從小學學過的分數出發,進一步將有限小數、整數均寫成分數形式,為揭示有理數的本質特征做好知識準備.我先拋出問題l:寫出幾個分數.問題2:還有哪些數可以寫成分數形式?試舉例說明.接著,又設計了問題3:無限小數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嗎?若能,試舉例說明;若不能,試簡單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將無限小數分成無限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拋出問題4:按照能否化成分數形式這一標準,將所有的數進行分類.問題5:嘗試給有理數和無理數下定義.在用問題串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理數的概念內涵后,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標準,將所有能化成分數形式的數分為一類,即有理數;將不能化成分數形式的數分為另一類,即無理數.這樣,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積累數系擴充的經驗,理解概念的數學本質.
二、抓住“提高運算的能力”的著力點
運算能力,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一系列過程中的思維能力.運算的合理性,表現為運算目標的確定和運算途徑的選擇.合理選擇運算途徑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而且是運算準確性的保證.比如,在“代數式的值”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入手提出問題.問題1:用代數式表示(1)a與b的和的平方;(2)a與b兩數的平方和;(3)a與b的和的50%.問題2:用語言敘述代數式2n+10的意義.問題3:對于第2題中的代數式2n+10,可否編成一道實際問題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打出投影.)問題4:某學校運動會需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個,學校另外留10個.如果這個學校共有n個班,總共需多少個排球?(若學校有15個班(即n=15),則添置排球總數為多少個?若有20個班呢?)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指出:需要添置排球總數,隨著班數的確定而確定,計算結果也不同.顯然,當n=15時,代數式2n+10的值為40;當n=20時,代數式2n+10的值是50.其計算結果40和50分別稱為代數式2n+10當n=15和n=20時的值.
三、抓住“滲透數學思想”的著力點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方法,以及規律本質的認識.某種意義上,它是學生“將具體的數學知識都忘掉以后剩下的東西”.與基本知識和技能相比,數學思想具有更大的“潛在性”和“穩定性”.同時,數學思想包括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等.其中,抽象思想表現為從特殊到一般、分類、符號化等形式;推理思想表現為歸納、類比、演繹、數形結合、化歸等形式;模型思想(數學化)表現為函數、方程與不等式、隨機、統計等形式.數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提高數學能力.以“數軸”的教學設計為例,問題1:如何在直線上用點表示有理數?(1)如何在直線上用合適的點表示-1和1?(2)如何在直線上用合適的點表示-2和2?(3)如何在直線上用合適的點來表示0?問題2:能表示數的直線應該具有哪些特點?在此環節中,教師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先提出用圖形表示數,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做好準備.再將問題分解為3個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概括數軸的三個特點.接著,拋出問題3:(1)如果點A表示的數是“-1”,你能在數軸上找到這個點嗎?(2)你能給數軸下個定義嗎?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依次去掉數軸上的正方向、單位長度和原點,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要素的作用,從而感受數軸的三要素的必要性,經歷建構數軸概念的過程.最后,拋出問題4:(1)指出數軸上設定點表示的數;(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數:-3,2,0,■,并比較它們的大小.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數軸上的點可以表示有理數”和“有理數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體現數與形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教學信息堆積即為無結構式課堂教學,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環節中,教師面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處理通常會歷經兩個主要教學階段,第一個教學階段就是對相關信息進行具體整合與確認,而后才是深度知識處理與知識優化.第二個主要課堂教學階段則為課堂教學設計核心和課堂教學設計重點,在此階段,無序化教學狀況和無結構教學狀況時有發生.信息堆積手段較為常用,但卻毫無實際利用價值可言.
2.實現有效且正規的文本理解
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進行具體課堂設計之前要讀懂教材,明確教材中所承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意圖,在此基礎上再對教學文本進行理解.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更應注重學生主體性回歸.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教材表層概念和表層信息,以真實問題為課堂教學設計背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直觀感受能力,以此為前提進行深度轉化思想教學,逐步推出后續公式,最后再逐一講解轉化思想的多方用法.綜上所述,此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流程可以歸納為:直觀感受理性探究歸納概括發散思考.
二、有效摒棄靜態數學知識梳理,使得數學動態思維模式貫穿整個課堂設計過程
1.靜態知識梳理的不足及缺點
教材知識為靜態,部分數學教師以此為教學基礎,在進行基礎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只是簡單進行知識梳理,自認為捋清知識主線就算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顯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數學教學思維的養成至關重要,如若以此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學生智力和學生思維均不會得到全面提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直接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30分鐘以上)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這種教學的重點偏重于讓學生通過練習,熟悉法則的應用,此種教法近期效果較好.但是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不應單純注重靜態數學知識梳理,還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思維發展.
2.使得數學動態思維模式貫穿整個課堂設計過程
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針對某一課時進行數學問題情境具體設置,逐步引導學生.要想使學生獲得良好課堂收益,學習思維發展和學習思維養成尤為重要,學生思維發展會被分隔成幾個階段,但若不經過輔助學習思維引導和培訓,其并不會得到順利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學生自身思維習慣培養和學生自身能力培養等,時刻關注動態活動發展狀況和歷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且能及時和教師、學生溝通,并予以解決.
三、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視學生為教學主體
1.將學生作為教學工具的主要缺點
教學中學生被工具化現象較為嚴重.在教師眼里,學生只是他們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工具.部分教師自認為,課堂教學只要講解的通順、具有邏輯性即可,學生和教材都在可控范圍內.上述教學設計觀點有悖常理,視學生為教學工具學生主體性位置被忽略,更不會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恢復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主人
數學是初中生認為最枯燥的課程之一,這是長期以來從未改變的現實。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學生怕學數學,認為數學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新課改形勢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育界特別是數學教育工作中研究的一大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一、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數學教育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
擺正師生關系,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嘗試去學習、理解所學知識,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搞“一言堂”。不過,在學生探究學習、嘗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巡視,做好穩定教學秩序的工作,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教學、分類指導,全面提高。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由全班統一的教學目標轉化為保底不封頂的分層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把時間交給學生,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始終貫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改思想。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做到“兩全、三動、一參與、兩不講”。“兩全”即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學習;另外是使全班學生都能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三動”即動腦、動手、動口。“一參與”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學習。“兩不講”一指不講就懂的堅決不講;二是指講了也不懂的堅決不講,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內因,內因決定外因,內因一旦起作用,會爆發出強大的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興趣了,他就會很想學,而且學得很輕松、很快樂。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在學生入學的第一節課上,筆者會把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以講座的形式跟同學們介紹:生活中的求最省錢、最大利潤問題,統計與概率問題都與數學有關;學數學有助于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結合實例來說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2)在課堂上,為了給課堂增加一些快樂的氣氛,講到4+(-3)時,筆者會說中間有兩個符號在一起要用括號隔開,否則會“打架”;在講到全等符號“≌”時,它是一個S睡在席夢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著。這就是利用語言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放松學生的大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筆者也會在數學課堂上介紹一些前沿科學,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轉變學習方式,構建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自主探索”是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生動活潑的思維活動,“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因此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在更高的層面上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達到既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并以此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來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效果、效率的基礎上,追求有效益,這種追求是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積極創設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是教師要科學把握的基本理念,并以此改進教學策略。
四、優化教學評價,促進有效教學
學習評價是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作為以關注人的發展為首要目標的數學課程,其評價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評價手段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應該是一種發展性評價,“一錘定音”的傳統評價方式已經不合時宜。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促進教學呢?
第一,評價要客觀。我們應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整齊劃一、要求一致的評價標準將不適應新的局面。
第二,要改進評價的方式。除了通過各階段的測試、平時的作業、課堂表現以外,還可以通過動手畫圖、制作、小組學習匯報、數學日記、口頭分析、數學論文等形式。評價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老師評、學生互評、自我評價和家長問卷等。
第三,評價要全面。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還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素質,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如提出:“你最喜歡數學的哪個單元”“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大嗎”“你喜歡小組討論這種學習方式嗎”等問題。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尋找差距,發現問題,引起反思,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進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五、總結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為此,我們必須不斷追求教學過程的優質化、教學原則的科學化、教學方法的有效化、教學評估的規范化,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的能力,為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輝蓉. 初中數學新課標理念下的主題式教學設計微型實驗研究[D]. 西南師范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2004.
[2]蘭宣群.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2).
引言:
“翻轉教學”這一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并因其高度的前瞻性、靈活性迅速推行至全球,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點實踐方向之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翻轉教學具有趣味性強、重點突出、自由度高三大特點,與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進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設計原則
根據筆者的經驗和觀察,學生在初一到初三的成長中,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水平。所以,教師的翻轉課堂設計也要所有不同,以保證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
首先,由于初一學生的數學素養尚待提高,所以教師在進行這一階段學生的翻轉課堂設計時,應保證圖片、視頻等直觀化的資源占較大比重,以便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初二、初三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形成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和知識基礎,數學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設計時,可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為學生留出一定的主動探究空間[1]。
其次,初一學生正處于小學教育與初中教育的過渡階段,大多會在學習中表現出注意力發散、搞小動作等“小學化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設計時,需要適當提高微課的趣味性,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自我意識和成長欲望,希望和“大人”站在同一個位置上,所以教師在設計課件內容時可簡潔、大方一些。
二、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設計方法
(一)學生自學階段設計
第一,錄制微課資源。微課資源使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初中數學教師在學校教學之前,應提早錄制出教學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平臺當中,以便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預習學習。
以“角的概念”微課設計為例:某初中教師X設計了“三段式”的微課視頻流程。第一階段為3分鐘,主要是建筑物、藝術品等各類實物的圖片欣賞,并在階段結束時添加了內容為“你能在圖片中找到“角”的形象嗎?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點嗎?”的旁白語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第二階段為20分鐘,主要是角的種類、定義、組成等教育性的知識內容,并在階段結束時添加了“平角是一條直線,對嗎?”、“把一個角放在十倍放大鏡下觀看,它的角度也增大十倍嗎”等判斷題,為學生的鞏固練習提供幫助;第三階段為5分鐘,主要是對視頻內容的回顧和總結,并留出一定的教學問題,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做出鋪墊。
第二,設置教學問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當中,學校教育大多是以答疑解惑、拓展知識的角色定位出現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布置課前學習內容時,充分挖掘提問思路,以保證教學問題既能幫助學生確定自學方向,又能勾起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望。例如,數學教師A在講解“合并同類項與移項”前,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預留出了以下幾個問題:“如何移項?移項的作用在于?”、“如何合并同類項?合并同類項的作用在于?”、“怎樣才能將未知數的系數轉化為1?”。通過這些問題,教師A能有效引導學生將課前自學的重點放置在移項、合并同類項的定義、規則以及功能上,進而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2]。
(二)課堂教學階段設計
作為學生學習道路的引導者,數學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解決學生在課前學習時遇到的阻礙和疑惑,并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例如,在教授概率統計的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S要求學生舉手闡述自己在學習這一章節時遇到的困難。其后,教師發現大多數同學對概率的累積計算不甚理解,便由此舉出了“J、K、L三名同學分蘋果,只有一個蘋果,請問J同學得到三次蘋果的概率是多少?”這一問題案例,并要求學生解答。果不其然,許多學生都將1/3進行三次相加,得出答案為1的錯誤結果。其后,教師圍繞這一題目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帶領學生將J同學單詞得到蘋果的概率進行相乘,最后推算出1/27這一正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問題得到了有效地解決,進而實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進行。
總結:
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當中,是初中數學教育實現新時展的必要途徑。分析可知,教師通過分析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對翻轉課堂中自己的角色定位產生科學認知,并靈活運用圖片資源、教學問題等手段,能顯著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理解,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