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5 10:39: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骨折康復護理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44-02
膝關節周圍骨折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以髁間骨折、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等較為常見,可見膝部韌帶受損,關節活動障礙,下肢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發現早期護理利于關節軟骨磨合、修復,進一步改善血液回流,促使腫脹消除,降低深靜脈血栓、關節黏連等事件發生風險。本文旨在探討膝關節周圍骨折治療中采取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及其對術后功能的影響。
1臨床及研究方法
11臨床資料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膝關節周圍骨折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遵循完全隨機原則,均分為兩組。
對照組:共37例,男女之比為20:17,年齡平均(3917±356)歲;其中,10例為脛骨平臺骨折,12例為股骨髁間骨折,9例為髕骨骨折,6例為股骨髁上骨折。
觀察組:共37例,男女之比為22:15,年齡平均(3902±338)歲;其中,12例為脛骨平臺骨折,10例為股骨髁間骨折,10例為髕骨骨折,5例為股骨髁上骨折。
兩組上述資料比對差別微弱,P>005。
12研究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聽取患者主訴,告知其正確克服疼痛方法,密切注意滲液、包扎等情況,及時處理異常狀況。
觀察組在此操作上,加強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在于:①心理干預,維持健康心理狀態是促使機體康復的前提,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告知其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意義,直接關系著功能恢復,提高患者配合度,為其普及疾病知識,提高其認知,詳細講解早期康復流程,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心中疑問,為其展示成功案例,進一步提高其治療信心。②主動訓練,術后一至兩天,以踝關節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為主,每次一百次,術后三至五天,略微墊高膝關節部位,以二十至四十厘米為宜,加強下肢伸直運動,每次維持一百五十次,術后六至八天,引導患者進行屈伸膝關節、直腿抬高練習,每天以一百次為宜,術后十二至十四天,雙手抱小腿中下部,并練習屈膝,每天以一百五十次為宜。③被動鍛煉,在主動訓練過程中,適當進行被動運動,以膝關節屈伸為主,每天維持一小時,根據患者耐受,不斷增加運動量及關節屈伸度。④出院指導,告知患者主動、被動功能訓練的重要性,告知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血栓、異位骨化等,并囑咐患者遵醫囑行康復訓練,減少并發癥發生,再次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認知,獲取其積極配合,定期隨訪,了解患者日常訓練情況,及時糾正其錯誤行為。
13實驗指標觀察兩組膝關節屈曲度、功能改善情況。
膝關節功能采用KSS量表進行評估,涉及疼痛、屈曲畸形、活動度等,最高一百分,分數越高表示情況越佳。
14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膝關節屈曲度、膝關節功能評分),數據分析采取SPSS2100軟件,存在對比差別以兩者之間P
2結果
21兩組膝關節屈曲度對比干預前,對照組膝關節屈曲度為(4743±526)°,觀察組數據為(4702±488)°
觀察組干預兩周后、四周后數據分別為(8409±323)°、(9388±
542)°,P
顯然,兩組干預前數據無對比差異,P>005,干預兩周、四周后,觀察組數據均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對比干預前,對照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為(5122±437)分,觀察組為(5009±668)分。
干預三個月、六個月后,觀察組數據分別為(7078±525)分、(8590±418)分,對照組為(6147±382)分、(6970±711)分。
兩組相比,干預前對比性不強,P>005,干預三個月、六個月后,?^察組指標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膝關節結構復雜,與下肢行走、負重等有直接關系,膝關節周圍骨折患者以軟組織嚴重損傷較為常見,通常累及關節面[2~3],堅強固定存在一定難度,需進行長時間制動,這也會造成骨折愈合畸形,引發膝關節僵硬、功能障礙等。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29-01
股骨頸骨折在老年群體中是較為常見的的一種病變?因為老年人骨質出現疏松?股骨頸呈現脆弱狀態,且身體反應能力明顯降低,通常輕微創傷則能夠使得股骨頸發生骨折現象?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采取何種醫療護理使得高齡患者骨折后能夠避免發生嚴重創傷反應,防止出現并發癥,及時恢復肢體能力等在臨床中成為研究熱點?本文選取8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析早期康復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8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數字抽取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22例;年齡61-92歲,平均年齡(78.5±4.5)歲;住院時間10-32d,平均(16.7±5.3)d;對照組中有男17例,女24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8.1±5.2)歲;住院時間9-30d,平均時間(15.8±3.9)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措施為肌力訓練,術后1-2周實施合理訓練,出院后患者堅持功能訓練?研究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老年患者不了解疾病知識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情緒,護士需通過解釋安慰,使之增強安全感,樹立信心?②術前護理: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環境整潔干燥;因老年患者消化功能衰退,骨折臥床時需注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合理飲食護理?術前評估患者機體及手術耐受性,注意患者合并癥,并經會診后進行合并癥治療?③術后康復訓練:患者需了解康復訓練必要性并進行積極配合;手術蘇醒后,對患肢實施向心性按摩;術后第1d起開始深呼吸訓練防止肺部感染;未發生并發癥時,可合理開展屈伸運動等,提高患肢血液循環能力,避免肌肉萎縮;第3d條件允許時可進行髖部屈曲練習;術后6d可加入器械練習;術后 1-2周繼續可知患肢肌力?器械?步行訓練,而且可知日常生活能力練習,患者逐漸能夠對日常生活進行基本自理?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
兩組患者出院后1 個月實施Harris 和 Barthel 指數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定:Harris 評分有疼痛?功能?關節活動度?畸形,100分,優: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較好:50-70分,差: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17.0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t檢驗,P
2結果
研究組Harris評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康復護理最基本的治療操作技術是使得患者軀體及精神健康恢復最佳狀態,康復護理早期介入可以使得骨折位置保持良好血液循環,對患肢活動能力進行及早鍛煉,使之能夠及早恢復正常功能[2]?早期康復訓練使得患者受到一定刺激,避免出現關節粘連?肌肉萎縮等癥狀,提高成骨細胞活性,使得成骨細胞受到良性刺激,增強骨形成能力?
經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組治療后Harris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Barthel指數評分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老年骨折后活動障礙在臨床上常見,因老年人骨質疏松且骨折后愈合慢,又因活動不便,臥床時間長,常多病共存,易發生并發癥或多臟器功能不全,從而嚴重威脅患者健康,也易引起心理問題發生,制約傷后康復。因此,做好康復護理可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院骨科根據老年骨折后關節活動障礙患者的特點,制訂了一套護理方案,經臨床運用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最大87歲,手術治療14例,保守治療28例,以股骨頸骨折多見,均發生不同程度的關節活動障礙。
2 康復護理
2.1心理康復護理
2.1.1心理疏導: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患者舒適及生活質量,而且同時也有礙于骨折的康復。老年人由于意外致傷,骨折后愈合較慢且活動也不方便必造成心理問題發生。因此護士應及時全面了解病人傷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我科采取的措施是采取問卷調查法,談心法及臨床觀察法等多種形式,進行全面了解,判斷出患者現存的或以后預測的心理問題,制定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療計劃,并根據病情予以適當修改,補充完善。經驗證明,只要耐心地加以疏導,患者均能以自然、安靜的良好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1.2消除焦慮與抑郁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特點,骨折后愈合較慢,從而產生焦慮與抑郁心理,患者主要表現為唉聲嘆氣,不斷觸摸傷肢,鍛煉不主動或放棄,嚴重者可導致失眠,不思飲食。為了消除患者焦慮與抑郁心理,我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康復知識的宣教,減少訓練次數,調整鍛煉方法。從而增加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焦慮與抑郁心理。
2.1.3增強自我護理能力:有些老年人過分依賴于醫生護士的治療與護理以及家屬的照顧,對功能鍛煉中所遇到的困難失去了自我護理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熱情、耐心和細致的護理中,盡可能地啟發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同時做好家屬的解釋工作。另外,在護士的指導下,讓患者本人與家屬共同制定心理護理計劃,進行相應的自我調適訓練,讓患者處于最佳的情緒狀態。
2.2功能康復護理:功能康復是促進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我們主要按骨折愈合各期進行相應鍛煉。
2.2.1骨折早期:傷后2周內,骨折部形成肉芽組織,骨痂尚未形成。鍛煉的原則是關節不活動,主要是收縮或舒張肌肉,如屈伸指(趾),教會患者做股四頭肌鍛煉等。
2.2.2骨折中期:傷后3~8周,局部疼痛消失,骨痂已形成,骨折部日趨穩定。此期應鼓勵積極活動,逐漸活動上、下關節。但動作應緩慢,活動范圍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活動幅度和力量。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4-105-01
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后的嚴重并發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脊髓節段損傷平面以下感覺與運動發生不同程度的障礙,括約肌麻痹,大小便失禁等。臨床上加強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方法進行分析,探討其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年齡在23歲到65歲之間,平均年齡37.2歲。患者的受傷原因主要包括車禍致傷、重物壓傷、高處墜傷等,其中腰椎損傷36例,胸椎損傷18例,頸椎損傷16例,對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后均進行康復護理。
1.2康復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 脊柱損傷的患者多為意外致傷,傷病來的突然,因此易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波動,大多數患者還會出現悲觀甚至絕望的消極情緒,并充滿了極大的思想包袱,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深入細致的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觀察患者的言行,從患者的具體情況出發,通過安慰、勸導、鼓勵等方法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并培養患者的自信心,并使患者了解到通過合理的醫療和技術措施,患者是完全有可能康復的,增加他們積極接受并配合治療的信心,同時對其家屬也應進行相應的康復知識指導,配合護士做好康復護理工作,并且家屬的支持也是患者巨大的心理動力,共促患者康復。
1.2.2護理 恰當、正確的護理是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護理的重要方面,若或姿勢不當會加重患者的脊髓損傷。患者術后應平臥硬床板4~6h,壓迫切口進行止血;加強對患者平常翻身的護理,對上肢功能損傷嚴重,且完全依靠護理人員進行被動更換時,護理人員一定要確保脊柱縱軸保持水平一致,避免造成扭曲、旋轉和脫位;床上的姿勢也必須保持適當的即良肢位,避免造成關節痙攣;頸脊髓損傷的患者移位時,需要先固定頭部,并使頭部隨著軀干一同滾動,防止造成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停止。
1.2.3并發癥的護理
1.2.3.1呼吸系統的護理 患者長期臥床容易導致壓瘡以及肺不張、墜積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對于壓瘡的護理,首先應減輕患者身體部位的壓力,及時變換,需每隔2h對患者翻身一次,翻身動作要輕柔;對于骨突出部位的患者,為減輕突出部位受到的壓力,可將按摩氣墊放置在骨突出的部位以減輕壓力,并對患者的骨突出的部位進行適當的按摩;對于肺部感染的護理要對患者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以免著涼誘發呼吸道感染,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鍛煉,有效咳嗽的方法是指導患者深吸氣,并在呼氣2/3時咳嗽,反復練習,并且每2h對患者進行翻身叩背1次,以協助患者排痰。
1.2.3.2泌尿系統的護理 為防止泌尿系統的并發癥,術后應盡早的留置尿流管1~2周,并保證每4~6h排尿一次,若尿液較多可縮短排尿的間隔時間。術后加強對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復訓練,以達到自行排尿的目的,特別是對于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患者,更應及早的進行膀胱功能的恢復訓練;在拔出尿管之前應將膀胱內的尿液排空,并囑患者每天的飲水總量應該達到2000ml左右;護士還應加強對患者膀胱的觀察,膀胱充盈時,可采用擠壓的方法訓練患者的反射性排尿。
1.2.3.3消化系統的護理 保證患者飲食方面營養的供給,要有足量的維生素的攝入,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飲食結構,忌暴飲暴食。若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便秘、腸梗阻、腸脹氣等情況,可應用干擾電療法進行緩解。
1.2.3.4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圍術期期間注意抬高患者的下肢,經常協助患者更換,以利血液的回流,對出現腫脹的患者,可應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消除腫脹。
1.2.4功能恢復訓練 鼓勵患者進行早期功能的恢復訓練,護士可根據患者脊髓的損傷程度,制定相應的康復訓練計劃,早期的康復訓練計劃對于預防關節痙攣、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可以采取被動和主動相結合的方法。每天進行下肢關節的被動活動,對于踝關節的鍛煉可行背屈、內收、外展等活動,膝關節可行伸屈活動,髖關節可行抬腿和內收外展的活動;主動鍛煉可指導患者利用啞鈴等簡單器械在床上進行上肢的鍛煉;座位練習可進行脫、穿褲子、襪子、鞋子的活動。在患者不進行活動鍛煉是可囑咐患者家屬對患者下肢進行肌肉按摩,按摩的手法要適度并循序漸進。
2結果
通過對本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70例患者的積極康復護理,67例患者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占95.7%;36例患者建立了自主膀胱,占51.4%;18例患者可拄拐行走,占25.7%;15例患者可自坐、翻身病完成輪椅的轉換,占21.4%,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討論
脊柱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創傷,并且多于意外創傷所致,而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后的嚴重并發癥,嚴重者會造成肢體癱瘓并喪失生活能力,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的患者術后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至關重要,康復護理一般包括心理護理、護理、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的護理以及進行早期功能的恢復鍛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對患者術后進行全面的康復護理。在本組的資料中,經過護理人員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95%以上的患者提高了自理生活的能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4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28-02
外固定支架是治療骨折病人常用的治療方法,實施康復護理,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肢腫脹的消退,預防關節功能障礙,防止肌肉萎縮的發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骼的早日愈合。
本科從2008年2月―2009年10月,應用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尺橈骨骨折、肱骨骨折及多發性骨折,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96例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齡16~72歲,其中開放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螺旋形骨折42例,橫斷性骨折11例。隨訪9個月~2年。臨床愈合時間8~12周,平均75d,隨訪結果:骨折達到解剖復位82例,近解剖復位10例,復位欠佳4例。
2 康復護理
2.1 心理護理
外固定支架病人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告之病員,進行有效的溝通,鼓勵病員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便于手術后盡快參與到康復理療中。患者的日常生活上帶來了種種不便,如:轉移、步行、洗澡、入廁、穿衣等。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應首先穩定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逐步面對現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醫療、康復技術及生活保障,讓他們樹立戰勝疾病及生活的信心;并積極配合康復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2.2 護理
術后病員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的顏色,甲床充盈情況,皮溫感覺變化,及時作出處理。
2.3 預防針眼處感染
外固定支架病員,針眼處皮膚護理極其重要。具體護理措施:針眼周圍用敷料輕輕遮擋,每日用0.5%碘伏消毒針眼及外支架近皮膚4CM處鋼針,2次/日,同時注意觀察針眼有否紅、腫、熱、痛及分泌物等炎癥反應,如發現上述情況,應加強局部換藥;如遇針眼嚴重感染的患者,應加強局部護理及全身抗感染治療[1]。
2.4 功能鍛煉的指導
骨折患者恢復功能鍛煉至關重要,運用外固定支架治療骨折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早期進行功能鍛煉。肌肉鍛煉:術后當日即可做肌肉的靜力收縮或舒張,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關節鍛煉:上肢骨折以肩關節和肘關節為重點。肩關節以外展、上舉、旋轉為主,肘關節以屈、伸、外旋為主。術后2~3d開始鍛煉,下肢骨折主要鍛煉膝關節屈曲80度,踝關節鍛煉伸屈至90度。視情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肢體的肌肉收縮、舒張等鍛煉,有利于肢體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失;以后逐步加大運動量,主動或被動活動臨近關節、用沙袋綁于患肢進行漸進抗阻練習等,以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下肢骨折的患者,早期不宜負重行走,當骨折處有骨痂生長,局部固定可靠時,可逐漸負重行走;當所有關節內的骨折線愈合牢固后方可完全負重行走。
2.5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導
因患者轉移、步行、洗澡、入廁、穿衣等部分依賴,傷后早期,家屬為患者的生活提供過于全面、細致的照顧,使患者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導致獨立生活能力較差。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告知患者及家屬康復治療、護理基本目的之一是培養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讓患者盡可能達到生活自理,讓患者及家屬轉變觀念,強調如果為患者提供過多的幫助所產生不利因素和后果,囑咐患者盡可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動作,減少對陪護的依賴。其次根據患者功能進展逐步教導患者自行完成轉移、洗澡、穿衣、修飾、入廁等自理動作、講解輪椅和拐杖的使用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來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6 康復治療 儀器使用
電腦中頻、骨折治療儀、CPM、牽伸技術、ROM訓練等等。
2.7 觀察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動的情況
部分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由于運動量過大或骨質疏松容易造成鋼針松動,應隨時檢查、擰緊,防止骨折移位及皮膚滑動。
2.8 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指征
外固定支架手術后3-4個月,骨折達臨床愈合標準,X線顯示骨折端有明顯的牢固骨痂,局部無壓痛,放松骨針固定夾,緊固螺絲后,活動時骨折端無異常活動,仍可負重行走。
3 結果
外固定支架術的患者通過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單,對病員進行系統的治療和護理,到出院時,全部患者均情緒穩定,傷口無感染,骨折的部位已基本愈合,肢體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均已達到正常水平,全身體力耐力增強,無并發癥發生,對康復效果滿意,對回歸家庭及社會滿懷信心。
4、護理體會
外固定支架的應用不僅可以維持骨折部位的穩定性,便于軟組織的觀察和護理,早期進行術后康復鍛煉、其主要缺點是針孔容易發生感染、經過肌肉的穿針可影響穿針平面以下的肌肉收縮及關節活動、個別病例出現固定針松動時影響骨折的愈合;針對以上問題,康復護理人員應早認識、早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2]。此外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可降低患者的依賴性,認識到全面康復應主動積極的參與各項自我功能鍛煉,在防止固定部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全身體力耐力的提高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病房康復護理技術的延伸,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
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骨科治療中常用的方法,而術后康復護理順利開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1-2]。為探討股骨頭術后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筆者選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醫院實施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我院實施治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齡62~89歲,平均(73.43±4.45)歲;股骨頭陳舊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頸新鮮骨折62例(60.19%),雙側股骨頭壞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總結回顧分析法,將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并與經治醫師、責任護士共同探討病例,探討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要點與臨床使用價值。采用Microsoft 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 護理要點
2.1 麻醉后護理:術后患者回室,將枕頭除去,頭偏向一側,保持平臥6~8 h,每15~30 min監測血壓、脈搏以及呼吸,協助患足穿釘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護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會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內最劇烈,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減輕患者康復。
2.3 切口及引流管護理: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傷口的敷料清潔干燥,一旦發現滲血、滲液時要及時更換。注意觀察引流管有無受壓、扭曲、脫出、引流液量及顏色,保持負壓引流通暢,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礎護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在減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時增進食欲。保持床鋪干燥、清潔、平整,保持睡氣墊,為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壓瘡,每2小時抬臀按摩受壓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暢,教會家屬幫助患者正確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無力,可進行霧化吸入,必要時進行吸痰處理。
2.5 飲食指導:合理安排患者飲食,應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含鈣高的食物,以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
2.6 心理護理:老人在治療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礙、經濟負擔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棄治療和輕生的念頭[4]。因此,護士應耐心聽取患者的述說,多加體貼患者,每項治療護理操作熟練,動作輕柔,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經常鼓勵患者,使其重獲信心,早日康復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根據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講解既能使患者聽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屬共同參與,以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8 指導功能鍛煉:一般與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行肢體鍛煉,同時在指導鍛煉時,反復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屬掌握為止。詳細講解示范鍛煉的方法、時間、目的及注意事項。鍛煉不宜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損傷。
2.9 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術后肢體活動極少,易產生下肢深靜脈栓塞,術后應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鍛煉,防止深靜脈栓塞[4]。
2.10 出院指導:囑患者術后半年內,為防止假體脫出,應避免患肢行外旋、內收、下蹲、盤腿、坐矮凳或軟沙發及側臥屈髖。一旦發生假體脫位,立即制動并及時就診。提醒患者注意愛惜假體,禁止單腿跳躍,避免過度負重,防止粗暴或過度活動。
3 討論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變和鈣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現骨質疏松,因此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別是股骨頭骨折。當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遭到破壞后,骨折難以愈合繼而引發股骨頭壞死,給老年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困難[5]。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臨床上通常選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以解決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問題。而護理康復是術后護理的要點,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較慢,反應和行動比較遲緩,而且由于體質較弱而對手術的耐受力差,也對術后康復缺乏信心,這都不利于老人術后的康復[6]。護士必須給予全面的康復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中,通過康復護理,所有患者都順利出院,并且對在院期間的護理普遍表示滿意。總之,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狀況,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李武平.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3.
[2] 陳建華.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53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12(21):361.
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內骨折中一種較嚴重的疾病[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時合理的治療外,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十分重要。臨床資料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脛骨平臺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齡19~77歲,平均49.5歲;閉合性損傷44例,開放性損傷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護理措施術前護理:①加強心理護理:患者常因傷勢突發,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礙,患者存在各種心理問題,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復也很重要。護士應給予耐心的開導,加強護理,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的方法,增進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懼心理。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2]。②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護理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肢足背動脈搏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靜脈栓塞、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要明確合理選擇降壓藥物,同時兼顧麻醉效果,確保手術安全。
術后護理:①密切觀察: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并詳細記錄。注意觀察患側肢體的血管、神經、肢體疼痛、腫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師。②術后疼痛的處理:術后隨著物的逐漸衰退,患者傷口開始疼痛,有的煩躁不安,疼痛難忍,大喊大叫,影響其他手術患者。要教會患者學會放松,鼓勵患者堅強勇敢,樹立戰勝疼痛的決心,同時給患者講解術后24小時內切口最痛,48小時后會明顯減輕,必要時使用止痛劑。③引流管的觀察:患者手術后,一般帶有引流管,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防止引流管滑脫及倒流。及時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引流量,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拔出引流管。④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是功能恢復的關鍵。康復鍛煉應在骨折復位、固定后盡早進行,其康復護理的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鍛煉時間于術后第2天根據醫囑行CPM康復鍛煉,從0~30°,逐漸加大屈伸度數。為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可以髕骨按摩推拿,進行物理治療。術后3~5天開始做臥位保健操,加強練習上肢肌力,對患肢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練習,患肢髖、踝、趾主動運動,均以不感到疲勞為宜。術后第3周開始,由醫護人員每天定時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關節無負荷的主動運動。
結果
本組78例患者均進行了隨訪,時間4個月~1年,平均8.1個月。骨折均在3個月內臨床愈合。根據Rasmussen膝關節功能評定標準[3]:78例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其療效結果為良好75例,較好2例,一般1例。討論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膝關節遭受內、外翻暴力的撞擊或墜落造成的壓縮暴力等均可導致脛骨髁骨折。由于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其處理與預后將對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脛骨平臺骨折常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遺漏診斷和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畸形、力線或穩定問題,導致關節功能的障礙。因而,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與處理是膝關節創傷外科中的重要課題。脛骨平臺骨折是指脛骨上端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發生骨折。其特點是屬于關節內骨折,易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因此,在患者術前、術后要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對疾病,加強鍛煉。鍛煉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為了術后盡早康復訓練,必須有堅強內固定作前提,內固定是否合理堅強是康復訓練必須考慮的。正確的康復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護士在康復護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早期心理康復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康復療效,康復訓練時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患者進行術前、術后的護理和個體化的訓練,講解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強患者戰勝疾病和疼痛的信心,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復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股骨干是人體最粗、最長、承受力最大的管狀骨。股骨干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創傷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質疏松,極易發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復周期長,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歲,股骨干骨折的療養員,經給予有效地心理疏導和合理的康復護理,于1個月后順利康復出院,現將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療養員,女,72歲,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經醫院行股骨干內固定手術,3個月后入本科進行療養康復治療。入院后療養員生命體征平穩,腿部運動能力喪失,不能下床活動,心情焦慮,食欲不振等。
2 護理措施
2.1 基礎護理
(1)入院介紹,當療養員入院時,向療養員及家屬介紹療養院的周圍環境及療養房內設施的使用。(2)保持房內整潔、舒適、溫馨、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物品擺放合理,為療養員營造一個舒適的療養環境,使療養員身心愉悅。(3)日常護理:康復早期,療養員只能行臥位,為了防止褥瘡形成,要定時協助療養員翻身,按摩其受壓部位。療養員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膚的整潔,擦浴過程中避免著涼。(4)勤巡視療養員,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如有需要,應及時解決,提醒療養員注意適當的增減衣服,避免受涼,防止感冒。
2.2 心理護理
療養員因意外受傷及不能下床活動,在心理上往往難以接受,常常表現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變化,療養員心理容易產生焦慮、恐懼。護士要掌握療養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護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務,態度和藹,主動與療養患者進行交談溝通,安慰和關心體貼療養員。關心療養員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幫助,及時解決,讓療養員盡快地適應周圍環境,消除焦慮感。其次在進行基礎護理和操作過程中語言親切,動作輕柔,操作熟練,及時解決不適,讓療養員消除恐懼、不安心理,樹立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2.3 健康教育指導
2.3.1 向療養員及其家屬進行有關股骨骨折的護理知識宣教
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方法,使療養患者從多方面、多層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健康知識,并向療養患者介紹容易發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 飲食指導
良好的營養是促進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導療養員要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并限制熱量,給予優質蛋白和鈣的食物,如:魚類、新鮮蔬菜、水果等。每天飲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統感染及尿潴留等并發癥。
2.3.3 再次骨折的預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應活動緩慢,外出時注意安全,如需要時有人攙扶,預防意外發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2.4 康復訓練指導
2.4.1 康復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發生移位,軟組織處于修復階段。此期間可鼓勵療養員取半坐位,踝關節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動。開始時注意運動幅度應小,輕柔,避免動作過大,造成不必要的拉傷。一段時間適應后,踝關節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
2.4.2 康復中期
為炎癥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礎上,協助療養員進行各關節的功能鍛煉,加強踝關節伸屈,進行股四頭肌的伸展運動及膝關節的伸屈活動,踝關節的伸屈活動等。并協助療養員取半坐位,指導療養員的膝關節做伸、屈、內轉、外翻等活動。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關節粘連,促進血液循環等。
2.4.3 康復后期
股骨頸骨折時老年人常見骨折之一。手術治療仍然是此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下降,會增加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康復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擇我院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72例進行康復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頸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齡60~83歲,平均(71.4±10.3)歲。致傷原因:交通車禍傷23例,跌倒傷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壓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頭下型30例,經頸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51例,人工股骨頭置換21例。
1.2 康復護理方法
1.2.1 心理康復護理 對于老年人來說,都希望自己健康百歲。當發生股骨頸骨折時,老年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很大負擔,會因為不能行走而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再者,患者可能不適應病房環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響,有的患者擔心會給家人帶來經濟負擔,急躁、危機感、焦慮這些不良情緒就會大大加強。根據此類患者的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給患者耐心指導,耐心講解手術及術后的相關知識,態度要和藹熱情,能夠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可以讓成功手術的病例現身說法,消除老年患者對手術的疑慮,取得患者的信任,盡量滿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動配合,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預防并發癥 預防褥瘡: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處按摩,擦拭酒精,促進此處的血液循環。根據情況,可使用充氣床墊,有利于減少軟組織受壓而影響血壓循環,對褥瘡起到預防作用。預防患者出現墜積性肺炎:在住院期間,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幫助患者進行定時翻身、拍背部,可根據患者具體臨床情況,給予霧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對于老年人來說,腦血栓形成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可適當給予抗血小板藥等藥物。防止泌尿系感染: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預防便秘:此類患者臥床時間比較長,再加上攝入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發生便秘,護理人員可指定患者進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給予緩瀉藥物。囑咐患者攝入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術后早期康復鍛煉 患者術后1 d,采用低斜坡臥位,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逐漸增加患者斜坡臥位的高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患肢的股四頭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縮活動,可采用收縮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復練習,一般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囑咐患者利用雙上肢牽拉床上的吊環,利用健側下肢做支撐,抬高臀部,在護理人員幫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約20 cm左右,此鍛煉每組做10次,每天做3組。在術后的第2到第7天之間,繼續協助患者做股四頭肌、臀大肌的舒縮活動和臀部抬高鍛煉。同時對健側肢體也要進行鍛煉,主要是主動鍛煉。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進行髕骨推移鍛煉,患者取仰臥位,推動髕骨,是髕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運動,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在護理人員協助下,讓患者進行屈髖、屈膝等鍛煉,在進行屈髖屈膝等運動時,關節活動范圍要從小到大,禁止內收和內旋等動作。對于患者屈膝鍛煉要從15°開始,每天鍛煉可增加5°。患者取仰臥位,進行患者的外展運動,可在患者的兩腿之間方一個枕頭,主動做夾腿動作,持續10 s,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對患者進行側臥位患肢的外展運動,在護理人員協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體同時轉為側臥位,也在兩腿之間放一個枕頭,禁止進行內收內旋動作,每組做20次,每天做3組。在臥床期間,鼓勵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動,爭取能夠自理,比如梳洗、換衣服、進飲食等動作。
1.2.4 術后離床的康復鍛煉 在術后的第二周,根據患者屈髖、屈膝動作完成情況,可攙扶患者進行離床鍛煉,對于下床方法,可根據以下順序進行,患者先移動到健側床邊,然后健側下肢現離開床并腳著地,而后扶雙拐站起離床。患者要上床時,可讓患肢先上床,動作和以上順序正好相反。在離床活動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時間為10 min左右,或者根據患者情況,做輪椅離床活動,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鍛煉過程中,逐漸讓患者拄著雙拐開始地面行走,根據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步行時間和距離可逐漸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時間不要超過20 min,在患者離床活動期間,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要在床邊守候,防止意外發生。
1.2.5 出院指導 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合理飲食,加強營養,防止過重。囑咐患者要戒煙戒酒,提高機體免疫力,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出院后的康復鍛煉計劃,在患者家屬的督促下執行。在術后的第2個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盤腿而坐,避免髖關節發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雙腳可踩在腳蹬上,利用雙臂把上身撐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時要對患肢做主動鍛煉。術后第3個月在仰臥位下進行患肢內收外展練習,坐位下行股四頭肌抗阻練習。還要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練習,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2 結果
本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沒有患者發生褥瘡,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癥。隨訪6~12個月,評定本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優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給予鎮痛藥緩解),優良率為94.4%。
3 討論
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來說,其治療目的是讓患者盡早離床活動,預防因為臥床而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和伴隨疾病[1,2]。手術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術后康復護理會影響到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康復護理可以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康復護理和指導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復,特別是功能鍛煉方面,鍛煉內容更具體更詳細[3,4]。在本文中,通過心理康復護理、預防并發癥、術后早期康復鍛煉、術后離床的康復鍛煉、出院指導等方面的康復護理和指導,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沒有患者發生褥瘡,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癥。隨訪6~12個月,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優為54例,良14例,優良率為94.4%。說明康復護理有利于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此類患者術后功能恢復。
參 考 文 獻
[1] 劉建華,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現代醫學,2006,34(5):354-355.
0 引言
單純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在脊柱科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椎體滑脫等。對于該病癥需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以早日康復。我院在關于該病癥方面的護理,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單純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0~69歲,平均年齡為(50.14±4.99)歲;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6.55±4.55)d。患者墜跌傷42例,車禍傷23例,重物壓傷13例。損傷椎體:T12~L267例,其他椎體1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腰背部疼痛、活動障礙等情況。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腰椎正側位片檢查,經CT、MRI 檢查后確診。
1.2 康復護理
1.2.1 心理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在發病時,其腰部和背部的疼痛比較嚴重,需要臥床休息。而且由于其對于生理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治療效果有擔憂情緒[1]。面對家人的照顧,使得患者更容易產生心理負擔,從而產生焦慮心理,不配合治療。作為護理人員,要多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1.2.2 病情護理
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呼吸等各項指標變化情況,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是否存在某方面的不適,有沒有腹脹、腹痛等情況。如果一旦發生異常,要立即告知醫生,及時處理。
1.2.3 飲食護理
患者受傷后往往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因此飲食護理是十分必要的[2]。在發病早期,應該配合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膩、生冷食物。多讓患者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等;在發病中期,患者的食欲會有所好轉,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補品,加快康復;到病情的后期階段,則要以強筋壯骨為主,吃一些滋補佳品。通過飲食調節,促進早日康復。
1.2.4 大小便護理
患者由于骨折后出血,容易形成腹腔膜后血腫,刺激腸系膜處的神經等,使得胃腸功能減弱,出現腹脹、便秘等情況,需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3]。作為護理人員,要努力為患者制造良好的排便環境,引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指導患者每天定期排便。還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反復多次的順結腸方向推動,刺激括約肌。注意觀察患者使用何種輔助排便方法效果好,以積極采取。對于腹脹嚴重的患者,可進行清潔灌腸等。注意飲食方面以纖維豐富的食物為主可促進排便。
1.2.5 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引發并發癥,包括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骨折疼痛使得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和雙側肩胛部長期受壓,使得局部缺血造成褥瘡。在護理的時候,要和患者講解清楚翻身的重要性,輔助患者實行平衡翻身,用本院制造的渭良傷科油按摩肩背及受壓部位等,促進血液循環;多擦身,勤換衣服,保持床單的干燥。多鼓勵患者做全是鍛煉,如深呼吸等,指導患者多飲水,預防肺部感染。患者要多飲水,保持尿液正常及排尿通暢,避免尿道感染。
1.2.6 護理
患者的護理主要包括平臥護理、翻身護理、墊枕護理等。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在患者平臥的時候,要讓患者的脊柱處于水平的位置,使得骨折椎體的壓力不至于太大,絕對不可以坐著或者是下地行走。向患者講解平臥的重要性,得到患者的配合。
1.2.7 功能鍛煉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通過功能鍛煉,能夠減輕后遺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發生肌肉萎縮[4]。患者在疼痛減輕后,配合功能鍛煉對于康復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鍛煉講究的原則是先易后難,堅持鍛煉。主要的鍛煉方法包括主動挺腹、五點支撐法等。在恢復的不同時期采取對應的鍛煉方法。
1.2.8 出院指導
患者在出院的時候,要記得囑咐患者堅持臥硬板床,堅持功能鍛煉。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避免勞累,以樂觀的心態進行生活。在3個月以后才能夠練習彎腰活動,逐步進行恢復。定期復查。
1.3 療效評價
經康復護理后,擬定療效評價標準如下。顯效:經康復護理后,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脊柱畸形糾正,X 線片顯示壓縮椎體得到修復或部分修復,能夠正常生活,可以參加工作;有效:經康復護理后,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腿部肌力正常,脊柱 X 線片顯示椎體壓縮及椎間隙狹窄有所改善,可以從事一般工作;無效:椎體壓痛、腰痛、腿痛體征無明顯改善。
2 結果
經康復護理后,78例患者在疼痛、腹痛、腹脹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對所有患者進行4個月~12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顯效44例(56.41%),有效34例(43.59%),總有效率達100%。
3 討論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剛住院的時期,要和患者講解病情的基本情況,讓患者了解日常的注意事項,對于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等。只有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才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患者在進行翻身的時候,護理人員要保護好受傷位置的固定,避免腰部的扭傷。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讓患者在翻身的時候能夠上下身一起翻,不要分別翻轉。患者在進行平臥的時候,為了防止畸形或者是再次損傷,需要去掉枕頭平臥。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軟枕。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康復護理治療單純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麗梅, 楊元嬌, 劉健儀.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30例綜合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0):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