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2 10:23: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內經濟走勢,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在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調整,國內外經濟走勢急速變化的形勢下,我國石油市場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尤其是石油市場供求關系所出現的各種變化。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干擾,使得國內一些石油化工企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需求驟減或者價格降低等,這也使得我國石油石化市場以及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些變化不管是對于我國石油石化企業今后戰略決策還是生產經營管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石油石化行業的分析
因世界經濟實際增長速度的放緩,特別是高油耗產業增長速度的放緩,使得國內在石油消費上,出現了一種增速回落現象。基于國內石油以及化學工業相關部門的研究與統計發現,相對于之前而言,近幾年,由煤油、汽油以及柴油所構成的各種成品油,其增長速度,大約放緩了有0.3個百分點。從整體上來看,在2009年之前,石油消費的增長除了上述這些內容外,同時還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石油消費的增長速度呈一種逐季放緩的趨勢,且相對于表現消費的增長速度而言,石油的實際消費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其;二為國內GDP、多數高耗能產品的產量、工業增加值、多數運輸指標的增長速度以及重工業增加值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呈回落趨勢,相對于之前而言,石油實際消費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表現消費的增長速度與實際消費的增長速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2008年我國石油表現消費呈庫存的形式,且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嚴重。
三、國內經濟走勢分析
就目前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因全球金融危機還未見底,使得國內經濟在運營過程中,各種不確定也逐步增多,且經濟下行風險也逐漸增多。然而隨著國內各種宏觀政策的實施與調控,即保增長、調結構以及擴內需,國內經濟截至目前為止,一直保持著一種較快速度的增長。
第一,盡管有很多國家以及政府聯手干預全球經濟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經濟下滑的干擾以及影響使得國際之間的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同時在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的威脅也逐漸增大盡管貿易順差仍舊持續增長但是其增長的速度卻有所下降。
第二,消費增長速度的放緩且投資增長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縱觀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石油經濟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呈一種不相稱的局面導致我國石油經濟呈著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為傳統老舊的思想,過于注重生產而忽略了市場;二為過于看重經濟發展的短平快;三為政府的管制不夠合理且行業的壟斷,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從歷史數據信息與資料的調查情況來看,我國消費增長與消費增長之間存在著一種顯著的滯后關系,簡而言之就是經濟增長開始減慢之前,我國消費增長的速度必定會出現一種回落現象。若在擴大投資政策力度上較低,或者政府的投資增長速度不可有效彌補或者解決社會投資所存在的不足,則相應的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速度也就可能會下降。
第三,因受到經濟發展下行慣性以及宏觀政策所具時滯性的影響,相對于之前而言,國內經濟增長的速度在2009年呈下降趨勢。而隨著各項積極財政政策以及較為寬松且合理的貨幣政策的實施,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出現反彈,關于這種反彈是否能夠持續下去,主要取決于消費增長速度以及社會投資是否能夠續接,若可續接,則在今后幾年來,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明顯加快。
四、國內經濟走勢對于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
(一)石油供求關系的變化
在國內石油供求矛盾中,石油消費為主要內容,影響其增長速度的因素主要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石油消耗的實際變動水平,其中國內生產總值為主要因素。假設某年國內生產總值石油消耗水平未出現變化,則在下一年,石油消費的增長速度也會同步下降。
第一,石油消耗水平持續降低。這種降低最先表現在石化行業的放緩上,在國內眾多石油消耗行業中,石油行業作為其中的一個,從國內化學工業機構的統計資料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國外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幾年國內石化行業的總產值增長幅度并不是很大,且大中城市中化工產品的價格也會持續降低,國內家電、房地產、紡織以及汽車等關于石化方面的產業,其增長速度的回落也較為顯著。此外,在石油消費增長上也出現了相應的積極因素,即石油石化行業所涉及到的領域也逐步拓寬,國內對于煉油產品也越來越重視。鑒于此,為進一步促進石油石化行業今后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于國內外較為稀缺資源的收購,應予以大力支持,同時推動高端化學品、煉油以及農用化工等一系列行業的快速發展,以此帶動石油石化的消費。
第二,供求關系的轉變。通過上述內容的闡述可知,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已經從買方市場逐漸轉變成為了買方市場,且市場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在經濟下行以及增長速度減緩的影響下,行業格局也將會被重新調整。
(二)油價的變化
首先表現為明確國際油價相關因素的變化,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使得全球范圍內石油的實際需求量也逐步下降,導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國際石油市場投資力量被弱化。第二,石油需求降低,投機因素發生變化。
其次表現為國際石油價呈一種低位徘徊的趨勢,通過國內外各機構預測結果以及信息資料來看,若全球經濟仍舊保持之前這種發展趨勢且國內所制定的這些救市措施達不到理想效果,則在未來,國際油價將會處于一種低價格的徘徊狀態中。此外,基于中長期石油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當世界經濟已擺脫困境且步入到復蘇軌道以后,石油的需求就會快速地反彈,且因低油價所造成的各種問題也會再次加劇石油供需矛盾,最終使國際油價回至高位狀態中。
就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來看,主要呈一種供大于求的局面,盡管當前國內關于新成品油定價已制定了相應的機制且該機制也便于煉油盈利,然而事實上,煉油企業利潤的增長也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國內外油價降下降都屬于一種短暫性現象。在這種形勢下,為推動國內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國內石油企業應加強成本的管控,減少投資的成本,抓住主要營運的業務,加強產能建設以及油氣儲備建設,加大設備更新以及技術改造的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反應效率,繼而更好地適應國際石油石化市場。
參考文獻:
[1]門天琦,馮勝剛.服務轉型發展 振興古城經濟――中石化山西大同石油分公司優質服務紀實[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0(12).
[2]金三林.2009年我國經濟走勢及對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J].石油庫與加油站,2009(02).
[3]覃偉中,張彩麗,曲巖松等.2008年世界和中國石化工業綜述[J].國際石油經濟,2009(05).
[4]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1~5月份經濟運行分析[J].河北化工,2010(07).
1.高度的流動性和高度的開放性。這主要體現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和知識流在世界范圍的涌動日益廣泛,已不可逆轉。高科技和信息網絡化,也支持了經濟全球化的這種高度流動性。
2.高度的滲透性和高度的互補性。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管理、文化等將迅速向發展中國家及落后國家滲透,資本、知識、資源等也將在全球市場流動并趨向合理配置。這有助于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資本、知識、資源等上的互補,從而有助于全球化問題的緩解以及全球性行動的協調,使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3.高度的集約性和高度的壟斷性。這主要體現在經濟全球化的主體跨國公司及國際金融機構的經營業績上。跨國公司及國際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幾乎涉及世界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而且大約控制了世界上80%的新技術、新工藝專利,70%的國際直接投資,60%的世界貿易。
4.高度的依賴性和高度的異步性。這主要體現為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技術、資源的依賴性增強。發達國家通過控制核心技術,可以有選擇地輸出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先進設備,甚至直接將物質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強化其對輸出資本的控制,從而形成不對稱的依賴性。
5.高度的風險性。這主要體現在資本、技術、管理的快速流動和思想、文化的滲透,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程度不一的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問題。
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政府的應對策略
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中國的經濟開放戰略是成功的。可是鑒于全球化經濟的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風險與動蕩,為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目標,中國政府采取如下幾策略:
1.立足國本,面向世界:進一步樹立全球意識,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努力地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斗爭,努力推進建立公正、合理、持續發展國際經濟新秩序。
2.營造經濟發展良好的周邊環境,加快實施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倡導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建立結構合理,基礎穩健國民經濟,并操持足夠的即期支付能力。對內,即設計穩健的產業結構,清除經濟泡沫,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對外,即合理利用外資,控制債務規模,保持國際收支的長期平衡和足夠的即期支付能力。倡導世界各國提高國際資金流動的透明度,建議各國貨幣當局彼此間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監管信息系統。
3.堅持政府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大力推進政治、精神文明建設步伐,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由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的,經濟越是成熟,政府干預就應當適時收回,讓市場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不斷加大制度建設方面調整和改革力度,促使政府的角度由直接引導改變為間接誘導型轉化。不斷完善政府主導機制的前提下,加速各種形式市場機制、制度工具的培育工作,特別是要健全各種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職能并規范其運行。加強民主監管機制,防止和克服出現官商不分和政治腐敗現象,維護社會穩定和公正公平。大力搞好經濟建設,提高物質文明的程度,推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的步伐,使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4.循序漸進地擴大對外開放,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各種風險能力。要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迅速發展自己的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爭得更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要注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作用,規避經濟全球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當前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年代,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遠去,因此只有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在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既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也要發揚光大本民族文化的精華,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2.電子信息產業區域布局日益集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日趨深入。信息產業企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全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完成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日益成為推動行業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企業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全行業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業比例已超過6%,海爾、華為等研發投均超過50億元。九個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實現收入超過3萬億元,成為引領產業增長的重要地區,并發揮重要的帶動示范效應。40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分別在通信、計算機、家電、集成電路、電子元件、電子器件、電子材料等專業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合計產業規模占全國的1/4以上。
3.產業優勢逐漸突出:如能源消耗處于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較高,產品價格呈下降趨勢競爭優勢突出。而從能源產品看,電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據前四位,分別占全行業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聯網用戶達到2.1億人,比上年增長7000萬人以上;城鎮居民計算機擁有量達到59.7臺/百戶,彩電擁有量超過151臺/百戶,二者分別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國家信息化投資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接近10%,電子政務投入占電信建設投入的比重為12%。企業電子商務不斷推進,電子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采購、銷售額占營業額的比重達40%。
另外,電子產品價格不斷下降,2007年,我國主要消費類電子產品價格指數為85.2,降幅較上年增加了0.7個百分點,比全國CPI低19.6個百分點。其中微型計算機價格指數為85,筆記本價格指數80,液晶電視機價格指數78,CRT電視機價格指數為95,手機價格指數85,數碼相機80,激光視盤機價格指數96.5,音響價格指數98.5。電子信息產品價格下降平抑了物價上漲的趨勢,推動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下降0.53個百分點。
二、電子信息產業的特點及面臨的問題
1.產業化鏈條不完善,沒有低成本的配套能力。在研究、開發、產業化等創新鏈的關鍵環節中,產業化既是創新的目的,又是整個創新鏈的歸宿。更重要的是,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電子信息產業也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鏈形態,包括基礎材料、電子元器件、核心部件、生產線以及規模產能配套條件等在內的完整形態。由于沒有有效的機制,上述各環節的利益共同體難以形成有效的聯動與合力,導致技術發明人、投資人和政府部門出現產業投資不到位、政策不落實、專利實施少、生產規模小的現象。特別是在專用設備、裝備、材料、測試儀器儀表等基礎環節薄弱,更是影響產業化持久發展的基礎。
2.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過度依賴外資企業。我國信息產業在充分利用外資的同時,沒有迅速提高自主核心競爭力。電子信息產業鏈中的某些關鍵環節非常薄弱。尤其是微電子、光電子、材料等基礎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整機產品所需的關鍵集成電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依賴進口。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商手中的后果之一,就是產業發展對外依存度高,對內帶動不夠,缺乏主動權。
3.投資前景不容樂觀。一方面,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將影響投資的增長。目前,國家在2008年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嚴格控制信貸過快增長;同時在土地供應上將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工業土地供應日趨緊張,因此產業投資增速受此影響可能有所減緩。但是,如果能爭取國家在投資上對信息產業予以傾斜,并引導地方將信息產業作為經濟結構升級的突破口,調控措施對產業投資的沖擊將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產的成本比較優勢弱化,將進一步導致外資轉移的擴大。目前,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環境的調整,特別是人民幣升值加快、兩稅并軌正式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生效等,國內生產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較優勢有所弱化。2008年外資企業開始將部分投資外移轉向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這種現象可能有擴大的趨向。相比而言,對外投資前景看好。目前,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通過對外投資調整結構的趨動力日益增強,部分大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探索開始走向正軌;國家為緩解貿易順差過快增長和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出臺了鼓勵對外投資的措施意見,這些都為電子信息企業對外投資的擴大創造了有利條件。
4.內外資企業呈現不同發展格局。從往年看,三資企業一直是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但2007年內資企業各項指標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資企業。從規模看,三資企業仍占較大份額,比重達到78%,但發展速度明顯低于內資企業,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為19%,分別比內資企業(24%、25%)低了5和6個百分點。從效益看,內資企業利潤增長42%,稅金增長23%,分別比三資企業(15%、8%)高了27和15個百分點。從出口看,內資企業增長35%,比三資企業(25%)高了10個百分點。從投資看,內資企業增長38%,比三資企業(21%)高了17個百分點,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增速僅為7%。從創新看,內資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6%,比三資企業高了2個百分點以上。
5.技術升級帶來的結構和市場變化十分突出。2007年信息技術轉型對產業和市場結構影響特別明顯。一方面,基礎行業逐步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整機更換效應尤為明顯,高低端市場呈現不同的格局。由于結構升級,主要產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高端產品增長很快。
三、全球化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
1.全球產業鏈分工和整合的趨勢日益明顯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信息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跨國公司日益專注核心技術和業務,產業鏈的分工與整合日趨深入。首先是制造環節代工化。以臺灣地區企業為代表的代工企業基于成本和規模優勢,不斷介入整機制造領域,在產業發展中占據強勢地位,甚至出現產品制造通吃的苗頭,使產業的生產模式發生調整變化。其次是非核心業務外包化。近年來,印度、愛爾蘭經濟取得快速發展,正是大力發展面向歐美跨國公司的信息服務外包業務所致。第三是業務外包的整合化。由于國內企業的業務相對單一,在產業鏈中處于較低的環節,面臨產業鏈的發展變化,亟需加強資源整合,才能適應更高層次的競爭。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從產業鏈條入手,避免產業化過程中的單點突進。信息產業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創新的終端是市場的回報,加強官、產、學、研、商的合作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實現產業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產業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產業化的具體實施中,要加強上下游的產業配套與銜接,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將政府支持、技術研發、專利申請、建立標準、組織生產和工程化建設以及市場拓展等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支持和促進自主創新的產業化發展。此外,在產業化的鏈式突破過程中,短期內在整個產業鏈上實現產業化,是不現實的,應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在產業化過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成果,以提高自主創新產業化的起點。而且,要利用在集成創新中積累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快速內化到自主創新的體系中,為今后的技術跨越進行儲備。
2.伴隨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出現的新問題層出不窮隨著產品更新加快,部分產品售后服務(如平板電視機等)跟不上技術發展步伐的問題日益突出,基礎產品標準不統一也對市場規范和環境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其二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形勢日益嚴峻,由于國內法制建設并未健全,導致工作開展相對滯后。其三是代工業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許多無品牌但功能齊全的電子產品,對企業營銷思路和行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課題。另外,隨著產業融合趨勢加快,大型運營商和渠道商不斷介入制造業,基于增值服務的產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開始發展自己的品牌產品,都使國內品牌企業面臨與市場關系割裂的格局。
[3]劉雪.國際油價持續走低 中國原油期即將“破繭而出”[EB/OL]. ,2015-02-23.
現在的情形是:中國絲毫改變不了對國際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地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果再度出現上漲,中國CPI必然呈現巨大壓力。另外,國內經濟“斷崖式疲弱”已經發生了,政府托住經濟已成當務之急。所以,未來指望國內經濟繼續疲弱壓低CPI的企圖顯然不切實際。
我的判斷是:過去10年,中國物價走勢主要因素不在國內,而未來將更不取決于國內因素。
比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唯一出現的一次經濟過熱——2003年至2007年,不是中國主動性經濟活力所致,而是歐美公眾在長時間極度寬松貨幣政策支持下、在房地產金融創新的誘惑下,以空前膽量大規模透支消費引發的。他們的透支消費,變成了中國超常增長外需,從而導致中國經濟過熱——為滿足出口需求,國內大量投資。
說這件事是想告訴大家,中國“入世”之后,中國政府對物價的實際控制能力已經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在“中低端消費品加工廠”地位短時期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中國CPI將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嚴重干擾。這一點,中國的中央銀行必須看清楚,否則貨幣政策就會出大錯,就會出現物價管不住,卻把經濟推向深淵的“滯脹”境地。
現實讓人擔憂:中國進入“低價格時代”?根本不存在。因為,歐美債務已經積累到完全不可持續的狀態了,大量投放貨幣,迫使債務貨幣化,早已變成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怎么會呈現總體下跌走勢?
無論國際社會如何作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只會出現調整式的下跌,而不會發生趨勢性的改變。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G20將專門研究糧食價格如何控制的問題,但價格會因此而下跌?市場告訴我們,沒有。而且從現在的情況看,美國并不希望糧價下跌,奧巴馬甚至專門撥付1.5億美元財政資金,要求有關方面“趁著糧價還低,盡快購買糧食、豬肉等商品”。
奧巴馬說“糧價還低”是什么含義?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肉、禽、蛋、奶等食品價格連續4周上漲。這勢必對CPI走勢構成影響。
現在的情形是:中國絲毫改變不了對國際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地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果再度出現上漲,中國CPI必然呈現巨大壓力。另外,國內經濟“斷崖式疲弱”已經發生了,政府托住經濟已成當務之急。所以,未來指望國內經濟繼續疲弱壓低CPI的企圖顯然不切實際。
我的判斷是:過去10年,中國物價走勢主要因素不在國內,而未來將更不取決于國內因素。
比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唯一出現的一次經濟過熱——2003年至2007年,不是中國主動性經濟活力所致,而是歐美公眾在長時間極度寬松貨幣政策支持下、在房地產金融創新的誘惑下,以空前膽量大規模透支消費引發的。他們的透支消費,變成了中國超常增長外需,從而導致中國經濟過熱——為滿足出口需求,國內大量投資。
說這件事是想告訴大家,中國“入世”之后,中國政府對物價的實際控制能力已經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在“中低端消費品加工廠”地位短時期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中國CPI將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嚴重干擾。這一點,中國的中央銀行必須看清楚,否則貨幣政策就會出大錯,就會出現物價管不住,卻把經濟推向深淵的“滯脹”境地。
現實讓人擔憂:中國進入“低價格時代”?根本不存在。因為,歐美債務已經積累到完全不可持續的狀態了,大量投放貨幣,迫使債務貨幣化,早已變成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怎么會呈現總體下跌走勢?
無論國際社會如何作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只會出現調整式的下跌,而不會發生趨勢性的改變。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G20將專門研究糧食價格如何控制的問題,但價格會因此而下跌?市場告訴我們,沒有。而且從現在的情況看,美國并不希望糧價下跌,奧巴馬甚至專門撥付1.5億美元財政資金,要求有關方面“趁著糧價還低,盡快購買糧食、豬肉等商品”。
奧巴馬說“糧價還低”是什么含義?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肉、禽、蛋、奶等食品價格連續4周上漲。這勢必對CPI走勢構成影響。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業發展離不開“聯動、合作、共贏”的理念,這也是本屆論壇中與會者所關注的重點。現將論壇上的精彩發言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近期,國內主流旅游研究機構和研究專家在預測我國旅游經濟走勢時認為,“2001年大起,2008年大落,2009年大-調,2010年大進”,“2009年將是旅游需求的恢復與振興之年”。
本人認為面對我國旅游經濟未來之走勢,應該持審慎樂觀之態度,謀長期應對之策略。當前市場呈現的諸多數據表明,中國旅游市場今后走勢大致是今年繼續下滑,未來兩三年調整、轉型,未來三、五年方有可能步入上升期。
世界旅游市場走勢:繼續5滑。未見谷底。更難測復蘇
今后幾年世界旅游經濟走勢取決于兩個因素,人禍(全球經濟危機)與天災(全球甲流)。
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與1998年金融危機比較中,可以看出1998年的金融危機一是局部性,僅在亞洲,主要是東南亞;二是短暫性,1997~1999年。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世界旅游業迅速回暖,2000年世界入境游客增長率達7.4%。2008年由美國肇禍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一是全球性,二是實體性(由虛擬的金融危機轉為產業實體經濟危機),三是持續性,2008年爆發,至今未見谷底。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是主導世界經濟的發達國家的結構性危機,其調整、轉型、升級,不是幾個大國首腦開幾次會能解決的,它需要較長時期才能化解。
從2008年甲型H1N1流感與2003年SARS比較中,可以看出,2D03年的SARS一是短暫性,發生于該年初,止于該年7月,來得猛、退得快;二是局部性,主要爆發地在亞洲華人為主地區。此次甲型H1N1流感,一是全球性,二是漸發性,三是持續性。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7月13日為9.45萬例。7月24增加到13.5萬人,8月6日為17.7萬人,可謂與日俱增。2009年6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將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從5級升為6級,同時,它繼續建議暫不要限制旅行,不要關閉邊界。可以想見,一旦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限制旅行、關閉邊界,對世界旅游將是災難性的打擊。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新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4月份全球國際旅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該機構調整了今年全年預期,預計2009年全球國際旅游幅度在6%至4%之間。12004至2007年間,國際旅游業曾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長,遠高于4%的長期均值。因此,可以預見,國際旅游將進入一個較長的衰退期,爾后是一個緩慢的復蘇期,然后才是振興期。
今年我國旅游市場態勢:“一降、一平、一增”
根據國家旅游局與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和農村司聯合開展的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國內旅游季度抽樣調查結果,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游繼續保持增勢,但人均旅游花費有所下降。國內旅游10億人次,同比增長11.7%,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54個百分點:國內旅游收入4979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個百分點。可見,旅游人次雖同比增長,但旅游收入增幅低于人次增幅,2008年人均消費511元,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費477.9元,人均消費下降6.5%,表明旅游經濟效益下滑。
與此同時,入境旅游6206萬人次,同比下降4.4%。其中外國人1021萬人次。同比下降19.3%。今年上半年,全國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82億美元,同比下降12 3%。入境旅游人次及外匯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均比2008年高得多,2008年人均消費314.1元,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費293.2元,人均消費6.7%下降,也表明旅游經濟效益下滑。
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2255萬人次,同比增長1.1%,較2008年同比增長的11.9%。減少近11個百分點。
本人預測,今年下半年國內旅游人次同比保持平穩增長,但環比增幅下降、人均消費下降,經濟效益下滑,入境旅游繼續、大幅下降;出境旅游同比持平,全年可能呈“一大降(入境)、~持平(出境)、一緩增(國內)”的態勢。
中國旅游市場今后走勢:2009年繼續下滑,未來兩三年調整、轉型,未來三、五年方有可能步入上升期。
今后幾年中國旅游經濟走勢取決于全球經濟危機、甲流與我國經濟形勢。入境游主要取決于全球經濟走勢,但近來美國個人儲蓄率有所上升,歐盟一些國家也出現類似征兆,表明發達國家對現行消費模式的調整,可能影響全球貿易規模擴大,更使入境市場萎縮難以在短期內改變。
出境游主要取決于全球甲流與國內經濟形勢,因擔心甲流而暫緩報名或取消出境游的不在少數。國內游主要取決于我國經濟形勢,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最近數據稱,二季度城鎮居民收入感受下降,當季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8.6%,比一季度大幅下降19.9個百分點,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當前的我國經濟困難(包括旅游經濟),國際金融危機是外因,而內因在于30年延續的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出口、投資、國內消費“三駕馬車”拉動的經濟結構與速度型、規模型、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盡頭,即便沒有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困難也會到來,只是時間不是那么早、程度不是那么重。
目前,出口這匹“馬”繼續疲弱。投資這匹“馬”主要靠政府投入而仍缺乏民資投入。人們津津樂道的“4萬億元”的投入是“興奮劑”,而不是“強心針”,其中雖不乏有長效投資,但更多的是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的投資、少持續發展能力的短視投資,可能隱伏著更大的結構性風險。
國內消費這匹“馬”依然乏力,根本原因是30年積累下來的“國富、民窮”、“少數人暴富、多數人康飽”的國民財富結構性失衡造成的。“金字塔”型的社會階層結構向“橄欖型”的社會階層結構轉型路艱道遠,新一輪的改革將會遇到既得利益的杈貴群體的頑強抵制。民眾消費能力不是用政府呼吁花錢、商家忙乎打折能“刺激”起來的。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本次會議詳細描述了“新常態”下國內經濟的總體特征,確定了宏觀政策取向,并對2015年的經濟工作做了新的部署。結合本次會議對2015年經濟工作的調整和2014年經濟形勢分析,本人對2015年我國宏觀經濟走勢進行以下預測。
一、經濟增長與就業預測
預計2015年實際GDP增速降至7.1%。2014年全年實際GDP增長了7.4%,預計2015年我國全年實際GDP將增長7.1個百分點,同比降低0.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相較2014年將減速2.7個百分點;進口增速由2014年的1.9%上升至2015年的5.1%,出口增長將從2014年6.1%上升為6.9%;
影響我國2015宏觀經濟增長的長期因素有兩方面原因,一是2014年房地產銷售疲軟導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減速,給經濟增長產生下行壓力,進而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將繼續減速,并連帶相關行業增長放緩;二是隨著國際經濟的慢慢復蘇使我國對外貿易加快增長。伴隨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投資等短期因素對經濟的持續拉動,政府簡政放權和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都將帶動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投資熱情。2015年GDP增速將繼續放緩,我國也正在經歷著經濟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經濟政策消化期。三是我們也將面臨著不良資產的持續上升、杠桿率過高、制造業企業利潤持續下滑等周期壓力。因此我們推測,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放緩,受投資增速放緩影響,房地產相關行業增長速度也將有所放緩。
二、預計居民就業將保持穩定
2015年我國經濟增長目標從高速增長趨于中高速增長,經濟“新常態”下發展正由制造業主導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國家提倡打造一個全新的服務型社會。眾所周知,服務業需要更大的勞動就業人員,也將帶動更多的人員就業,吸納就業的人群數量將提高,體現了新時代的經濟新常態。經濟的新常態發展也會使城鎮就業保持穩定,近五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減緩了2個百分點,但受益于我國第三產業結構轉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42%上升到46%,增加了4個百分點,每年就業人員人數基本保持穩定。
我們預計,在當前各產業勞動密集程度和經濟體制結構下,在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情況下,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提高1個百分點,在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將與2014年持平。此外,我國未來幾年的生育率與人口數據結構數據表明,未來幾年內我國勞動人口平均年齡下降趨勢保持不變。由此我們預測,在城鎮化速度以及勞動密集型程度不變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保持7.1個百分點的增速意味著2015年的城鎮失業率不會造成明顯的惡化。
三、經濟結構將繼續改善
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放緩,但隨著經濟政策的有力支持,市場資源配置的逐漸優化,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整個市場經濟結構將在多方面得到調整和改善,未來國內經濟增長將可持續性的提高。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到,“為努力保持經濟增長穩定,重點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職稱作用。
從國內需求角度來看,影響實際GDP的因素有三方面,分別是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其中最終消費比重最大約占50.9%。同比2014年估計值平均提高在1到2個百分點,這表明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預計我國未來需求結構有望繼續得到改善。
中央經濟工作會對經濟結構的有力政策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政府采取一些列有利政策力推減少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營改增等改革措施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增強市場活力,促進良性競爭。二是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現代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同時促進新興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有助于優化市場結構。三是逐漸放緩商品房住宅開發和低端制造業的投資速度,但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產業、棚戶區改造將繼續給予大力的支持,大力發展民生領域和綠色產業投資,有助于優化投資結構,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
四、物價走勢預測
通過上半年CPI走勢情況來看,未來2015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將會持續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居民消費指數漲幅2.0%,今年將同比持平。并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但受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影響,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不會導致通貨緊縮。在目前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主要以消費刺激商品出口,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目前來看,2015年物價走勢將基本保持平穩增長。綜觀整體物價走勢,居民消費物價指數還受以下三個因素影響:
一食品價格漲幅。2000年至2014年這四年中,我國食品價格也再不斷的增長,食品價格的浮動平均增長為4.5%。2014年全年食品價格同比下降1.4%,增速僅為3.1%。此前國內實行政府干預的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棉花、小麥,大豆和棉花已經實行改價,而其他幾個作為主糧,其改價后影響較大,短期內不會輕易啟動。但從國家提倡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要求來看,我國農產品價格還會有些波動,而從加大供給面對價格的長期反應來看,我國農產品價格有增長的趨勢。判斷食品價格的漲幅也要根據天氣狀況、糧食收成、石油價格、國際食品價格的走勢決定,因此預期15年我國的食品價格漲幅應該保持相對平穩。
二是產品缺口。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產品缺口的惡化和改善沒有明顯變化,對于PPI的影響也沒有較大變化。
三是國際大宗物資商品價格。國際大宗物資商品的價格將影響國內物價的走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金融機構的最新預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受國際金融下行趨勢,2015年我國進出口價格也將面臨下滑,隨著經濟回暖,逐漸減少差距。
五、進出口預測
按照海關最新統計數據,出口貿易的名義值增長6.9%,經常項目順差與GDP的比值為2.4%,增幅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中,國內進口額增長5.1%,比2014年增加3.2個百分點。
造成進出口變化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第一,市場容量和外部環境。由于發達經濟國市場經濟逐漸回暖,將改善我國進出口的外部環境,但新型經濟產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顯現,也從另一方面抑制我國出口的發展。第二,投資增速對進出口的影響。雖然從數據來看我國投資增速有所下降,大宗物品價格趨勢也有答復下降,但相較來說降幅較為平緩,名義進口增速也將趨于正常。
進出口的基準預測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風險也是不可預估的,假設國外經濟增長速度高于我們的基準預期,將有助于提升我國現階段的出口現狀;如果國外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我們遠側基準預測,帶來的下行風險包括地緣政治等導致國際經濟情況明顯惡化、實際匯率升值等。
六、房地產行業的情景分析
固定產投資一直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固定資產投資的快慢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而房地產業投資又被看作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投資、制造業組成固定產投資,其中,房地產投資占全部固定產投資的20%。2013年以前的五年中,房地產增速平均保持在16以上;2014年,受房地產調控收緊和房地產下行壓力影響,銷售量持續下降導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直接拉低了固定產增速,拖累了經濟增長。
隨著貨幣政策的松弛,城鎮化基礎建設、棚戶區改造步伐加快,城鎮生活生產環境不斷改善,將進一步降低房地產商的壓力下降,提高房屋銷售交易量,固定資產投資需求仍對未來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面對未來中期乃至長期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第一企業要堅持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格局,布局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產品多元化,不同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多元化來規避風險。第二是要堅持創新,只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夠抓住機遇,搶占市場,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以來,投資者信心指數雖有小幅波動,但始終處于高位,投資者信心指數自去年6月份起已連續11個月處于樂觀區間。子指數方面,國內經濟基本面、國內經濟政策指數較上月分別下降了6.3和5.3,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指數下降4.3;大盤樂觀和大盤抗跌指數分別下降8.7和4.4,大盤反彈指數微升0.1,與上月基本持平,買入指數環比降幅較大,較上月下降10.1;股票估值指數本月微降0.1,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估值指數已連續三個月小幅下降,在大盤強勢震蕩向上過程中,投資者對于股票估值水平越發謹慎。
投資者對國內經濟基本面的信心保持樂觀,對國內經濟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依然較強報告顯示,4月份國內經濟基本面指數(DEFI)達到70.4,較3月份下降6.3。其中,有47.3%的投資者認為國內經濟基本面對未來三個月的股市會產生有利影響,9.9%的投資者認為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54.8%的投資者認為國內經濟政策對未來三個月的股市會產生有利影響,29.1%的投資者認為影響不大。
分析人士表示, 4月份改革政策紅利繼續釋放,在流動性維持相對寬裕的背景下,融資余額、證券客戶結算資金及新增開戶數持續增長,反映出新一輪大規模增量資金積極入市。雖然A股市場未來有望進一步攀升,但也不能忽視一季度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數據偏弱對于市場未來走勢的影響,市場階段性調整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投資者應保持謹慎。
其次,歐洲推出歐版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及中國、日本等經濟大國貨幣政策有望逐步向寬松轉向的預期,未來都有望刺激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
最后從歷史看厄爾尼諾對大宗商品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的概率較大。從過往記錄看,厄爾尼諾對鎳影響較大,最有漲價潛力,這是因為厄爾尼諾通常會使全球最大鎳產國印度尼西亞干旱,而印尼的采礦設備依賴水電。除了鎳,看好的還有銅,因為厄爾尼諾期間全球最大銅產國智利和秘魯會大量降雨,遭遇洪水的礦區會減產。部分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也將帶動其它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伊拉克的緊張局勢對石油和黃金也構成支持。
投資者可重點關注西部礦業、天賜材料、西部礦業、盛達礦業、中金嶺南和新華龍。
中小板次新股天賜材料是國內個人護理品材料和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領先企業,同時具備新能源汽車和有色概念,又有高送轉可能,由于盤子小,前期調整充分,有望第二波上漲,可重點關注。
西部礦業作為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為主的大型多金屬礦業公司,是我國第二大鉛精礦生產商、第四大鋅精礦生產商和第七大銅精礦生產商,對金屬價格較為敏感,業績彈性大。二級市場該股逐步盤出底部,溫和放量,中線上漲趨勢明確。
而中金嶺南作為基本面最好的有色板塊潛力股,是難得的國有大型鉛鋅銀銅多金屬公司,同時擁有海外資源整合平臺,前期多加機構大幅拉升搶籌,雖然短期漲幅較大,中線看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可逢調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