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9 10:30: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常見的結構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完善城市功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基礎設施和居住設施等一系列的設施建設迫在眉睫。建筑,也就成了時展必須關注的對象。本文就對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分析,總結設計經驗,以達到保證建筑的安全、延長其使用壽命的目的。
一、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
(一)關于平面結圖的構設計
在進行平面結構圖的繪制時,要考慮到要不要運用結構設計軟件進行建模。當建筑地點位于6度抗震設防烈度區的時候,根據相關建筑抗震的設計規范,可以不使用建模軟件進行建模,但是一定要符合相關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
(二)關于屋頂結構圖的設計方法
當建筑是坡面的時候,結構設計的兩種方法――梁板式和折板式。梁板式一般被用于建筑面不是十分規整,板跨度比較的坡屋面;折板式則通常被與梁板式相反的建筑結構當中。梁板式和折板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構件。板的厚度一般不能小于120毫米。除此之外,梁板折角鋼筋的設置需要繪制有大樣示意圖。繪圖和設計的最為重要的是設計人員要將建筑結構爛熟于心,這就要求結構的設計人員一定要具有必要的空間感,以能夠正確的理解建筑圖紙。唯有如此設計圖紙才能夠使施工人員無誤執行。
(三)大樣詳圖的設計
在保證建筑詳圖的繪制準確的基礎之上,大樣詳圖的繪制工作既可以在其基礎上直接進行,也可以在對已經完成的詳圖的修改的基礎之上來繪制。這個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在保證建筑外形的前提之下盡量使結構的受力合理化、建設施工簡單方便。在標志高度和建筑外形的規格上必須與建筑專業彼此一致。
(四)基礎的設計方法
基礎在設計時應當注意所選擇的混凝土標號要與結構耐久性相符合。基礎所配內筋要適合最小配筋率。條基交接處的鋼筋布置應該配有詳圖或者標準圖。條基交叉部位的基底面積不能夠重復使用,應該注意不斷調整基礎的寬度。除此之外,當基礎圖中繪制的構造柱定位不明確的時候要給予準確的定位。
二、建筑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
(一)基礎拉梁的設計不夠合理
當多層框架房屋基礎的埋深值比較大的時候,為了減小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位移, 可以在適當的位置架設基礎拉梁, 但是不適合按照構造要求設置的,可以按照框架梁設計,并且按照相關規定更加鋼筋加密區。但是根據抗震這方面來說,采取短柱的方案是比較合理的。通常情況下,在獨立基礎埋置淺,或運用短柱基礎時,因為地基不牢固或者柱子荷載差距比較大,或者存在抗震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就可以沿著兩個主軸方向設置基礎拉梁。
(二)獨立基礎的結構設計荷載的取值不合理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多層框架房屋通常采用柱下的獨立基礎,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范圍之內沒有粘性土層的時候,高度在25m之下的建筑物不需要對地基和基礎進行抗震承載力的驗算。這就意味著,在8度地震區,許多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房屋可以不需要對地基和基礎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但是這些特定地區的建筑物在進行基礎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風荷載力的影響。在進行設計獨立基礎的時候,在基礎頂部發生作用的外荷載只選擇軸力設計值及彎矩設計值,沒有剪力設計值,有的甚至僅僅選取軸力設計值。上面的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基礎設計的尺寸偏小,配筋數量偏少,以致影響到基礎本向以及上部結構安全。
(三)房屋高度、高寬比超過現行規范、規程的限值
現行的規范、規程給出了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和高寬比限值。某些高層建筑房屋高度超過最大適用高度或高寬比超出規定限值,甚至個別建筑高度對于房屋高度、高寬和高寬比均超出規定限值。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比和體型復雜程度超過現行規范、規程的高層建筑,應按超限高層建筑進行設計。同時,另一點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房屋適用高度除與結構體系類型及抗震設防烈度有關外,還與場地類別與結構是否規則其最等因素有關,當位于Ⅳ類場地或結構平面與豎向布置不規則時,大適用高度應適當降低(一般降低20%)。
(四)結構布置不合理、不規則
結構盡可能規則,結構的布置才能更趨于合理,這是結構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這里的“規則”包含了對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側力構件布置、質量分布,直至承載由于引起結構不規則的因素太多,特力分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要求。別是對于復雜的建筑體型,很難一一用若干簡化的定量指標來劃分不規則程度并規定限制范圍。由于缺乏規范依據及相應的設計規定,加之對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缺乏應有的了解,有些設計人員往往對結構規則性把握不準確,導對結構抗震十分不利的建筑。
(五)異形柱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我國的住宅建設中,特別是高層或小高層住宅,有些采用了異形柱結構。目前在異形柱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也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異形柱結構體型不規則、結構布置不合理、抗震構造措施不當房屋的高度超高、等方面。應當說,目前國內對異形柱的受剪承載力、節點承載力和結構延性等方面的試驗研究還不多,對異形柱結構抗震性能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在這種情況下,設計異形柱結構時,對房屋高度、結構規則性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宜從嚴掌握。
(六)結構縫設置不合理,縫寬度不足
對于超長建筑物,為減少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不利影響,合理地設置伸縮縫是必要的。有些設計人員用后澆帶代替伸縮縫,其實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后澆帶僅能減少混凝土材料干縮的影響,不能解決溫度變化的影響。后澆帶處的混凝土封閉后,若結構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后澆帶就不能再起任何作用了。對于不能或不便設置溫度伸縮縫的超長結構,除留設施工后澆帶外,還應采取其它構造加強措施,如加強頂層屋面的保溫隔熱措施,對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適當配置直徑較小、間距較密的溫
(七)懸挑梁的梁高度選用過小
一部分建筑結構設計者經常忽略對梁撓度的計算。梁高選用大都比較小,造成梁截面的受壓區的應力過高,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之下,梁截面的受壓區產生非線性徐變。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梁撓度逐漸加大。挑梁的變形導致梁板出現裂縫,由于挑梁變形的不斷擴大,裂縫的寬度也隨之不斷加寬,這樣就影響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八)盲目的追求低含鋼率
一、前言
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混凝土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混凝土結構以其整體性能良好、可塑性較好、使用壽命較長以及投資造價相對較低等等優勢,得到了廣大工程建設者的廣泛青睞,在各行各業中被廣泛的應用。由于經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混凝土的結構設計水平也有了顯著地提高。但與此同時,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復雜性及多樣性又使得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存在很多的問題及缺點,本文就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其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對混凝土結構設計進行分析與探討,得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使得混凝土結構設計在各個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混凝土的結構設計在各項工程施工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著建筑施工的全局,更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混凝土結構設計在工程施工中的責任是非常艱巨的。另外,混凝土結構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對專業設計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設計難度也非常的大,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也需要有一個專業的設計團隊,在設計過程中應該主動尋找新的設計理念,且不斷對混凝土結構設計進行完善,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加以解決。
二、地基與基礎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柱下獨立基礎帶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設計中,地下室底板設計中,容易忽視因建筑物沉降所引起的附加應力的影響。因為實際上整個地下室底板與柱下獨立基礎在上部荷載作用下,將會一起發生沉降變形,共同受力,如未考慮因此產生的附加應力,對底板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可能會導致地下室底板承載能力不足而開裂。尤其對于采用天然地基的情況時,其影響則更為顯著。對于總沉降量較小的工程,可考慮在地下室底板與持力層之間采取褥墊處理措施,當然,是否采用,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另外,對于地下水位季節性變化較大的地區,應考慮高低兩種不同水位對地下室底板的不同影響,求出包絡圖,再做配筋設計。
2、對于有地下室的建筑,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在室外地坪之下的結構部分,外輪廓形狀應盡量簡潔,這樣有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尤其對于柱下承臺的形式,更為明顯。此時,由于柱下承臺的影響,基槽地模形狀很復雜,有很多的陰陽角和放坡,即加大了防水施工的難度,有加長了施工時間,都不利于保證質量,并且還增加工程造價。對于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大家考慮反承臺法,即統一地下室底板和承臺的下皮標高相同,承臺需要加厚部分向上作,然后地下室內部作濾水層和覆土等地面做法。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基槽地模形狀很簡單,方便施工,利于施工質量得保證,同時也縮短了施工時間。并且,內部的覆土重量也平衡掉了部分作用在底板上的水浮力,減小配筋,這種自相平衡的思路最科學。同時也提高了建筑物的抗傾覆能力。
3、地下室底板和外墻配筋計算時,往往假設條件與實際情況不符。例如地下室外墻配筋計算:有的工程外墻配筋計算中,凡外墻帶扶壁柱的,不區別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雙向板計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結構整體電算分析結果配筋,又未按外墻雙向板傳遞荷載驗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墻與扶壁柱變形協調的原理分析,其外墻豎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墻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議:除了垂直于外墻方向有鋼筋砼內隔墻相連的外墻板塊或外墻扶壁柱截面尺寸較大(如高層建筑外框架柱)之間外墻板塊按雙向板計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墻宜按豎向單向板計算配筋為妥。
4、天然地基錐體獨立基礎設計問題,有的基礎設計錐體斜面坡度大于1:3,該錐體部分砼很難振搗密實,現場施工往往是砼自然堆上,采用鏟子或抹灰刀拍搗成形,其錐體部分的砼很難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因此建議優先采用階梯形獨立基礎,利于施工,才能更好地保證施工質量。
5、柱下獨立基礎之間的拉梁,如同時又是首層維護墻的承重梁的時候,不應該再簡單地按拉梁進行設計。而且在考慮荷載時,要考慮梁上皮以上土擴散角之內的土重。
三、上部結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部結構設計在建筑物上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使用最多的是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以及框支剪力墻結構。由于這些結構中構建量大面廣,所以容易出現配筋不足、超配筋等情況,違反了相關條文的規定。
1、框架柱
角柱是指兩個方向與框架梁相連的框架住,在計算時要進行自行定義。若忽視這一流程而實際的配筋率又滿足計算結果的現象,則會造成配筋率無法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的情況。[3]短柱是指剪跨比不大于2,以及因填充墻設置或樓梯平臺梁、雨篷梁的設置形成柱凈高與其界面高度之不大于4的框架柱。對于短柱而言,箍筋的間距應小于等于100mm,箍筋體積的配筋率大于1.2%。9度時不應小于1.5%。對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程序能自行判定,要注意不能直接進行強代換,不同強度級別的箍筋均應滿足計算結果。超短柱是指剪跨比小于1.5或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3的框架柱。設計人員在建筑混土結構設計中,要避免超短柱的出現。若無法避免,則要采取控制軸壓比、添加芯柱等措施。
2、框架梁
由于繪圖時沒有按計算結果將配筋分別原位標注在支座兩側以及跨中配筋與支座配筋之比小于0.3或0.5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實際配筋比大于計算結果的情況,從而違反了相關標準,設計人員在設計混凝土結構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出現此類情況。
3、連梁
連梁,就是連接兩片剪力墻,當遇到中震或大震時,它會首先開裂,起到耗能作用,從而使建筑物保持一定延性的梁,連梁在框架結構設計中尤為重要。在實際設計中,由于重視不夠或認識不足等原因,很容易違反標準的情況,導致鋼筋配筋率無法滿足規定的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時要注意不要盲目地增大它抗彎的能力和連梁上不許搭框架梁,以確保連梁的延性而在地震中不被首先破壞。
4、框支剪力墻
由于轉換層在整個框支剪力墻中屬于薄弱樓層,所以要按照規定將其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數。在框支剪力墻的設計中,框支梁、框支柱縱筋的各項系數都應滿足有關規定的要求,并且要確保布置均勻,避免出現單肢鋼度過大的剪力墻,以至于應力集中,一旦破壞,則會造成嚴重后果。
結束語:
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人們對住宅建筑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但要求質量過關及寬敞明亮符合人類的生存對舒適的要求,更要求審美,綠化,節能,有文化含量等。這迫使加工工藝也變得越來越高科技化,不斷創新,不斷向著更高級的方向發展,這不僅需要設計人員不斷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并且積累大量豐富的經驗,創造出新鮮,愉悅更多人,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建筑理念,更要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過關,質量過硬。
參考文獻:
1、 建筑結構的定義
不同類型的建筑物,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所以,在對建筑物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的時候,就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建筑物,其建筑結構不同,因此,建筑的方法也就不同。從建筑物的使用類型來看,主要包括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從高度來看,又包含有單層、多層、高層還有超高層。而根據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有可以劃分為更加多的類型,如木結構、砌體結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等,多種多樣。還有,我們也可以根據結構形式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包括有排架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等等。所以,在對建筑物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設計。采取的設計方式要切實有效,將建筑物的公用功能發揮到最大。在對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第一,設計程序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其中,主要包括有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建筑設計還有暖氣通風設計等等,而且,在對某些部分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遵循有一定的原則。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基礎之上,同樣要保證建筑的美觀、經濟、環保還有功能。這些方面同樣要達到標準,符合要求。結構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有一定的程序需要遵循。那就是方案的分析、結構分析、構件分析、繪制施工圖這四個程序。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要首先考慮到滿足需求。按照需求進行建筑設計,比如,要將構建承受能力的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狀態都進行計算,在這之中,同時要考慮到構建的疲勞強度這一重要隱私。而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往往會有多套方案出爐。這就要求設計者考慮到做種作用產生的合力。要選擇最優組合。更具建筑物的具體情況,也設計出一套方案,滿足建筑要求的抗震。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往往意味著不同的計算方式和構建選擇。見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經濟性、安全性、美觀性、實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要在這五者之中選擇最合適的切入口,尋找出最完美的建筑設計方案。
2、 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一些看法
作為建筑設計的一個關鍵環節,建筑的結構設計對建筑的整體功能的完善有著直接的決定性作用。所以,必須要將建筑結構設計這個工作當成設計工作的重中之重來處理。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注意。
2.1、回填土的問題
一般來說,進行建筑的結構設計都會進行回填土。而回填土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和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產生關聯。特別是高層建筑,回填土質量好壞的影響更大。所以,回填土的問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都是在進行開挖基槽之后,進行回填土這項工作。但是,往往最后會發現這么做的施工質量會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灰土攪拌的不均勻。另外一個是夯實工作的難度系數太高。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灰土。灰土攪拌不均勻會使得場地的利用率出現問題,需要很多的勞動力,而且,需要有大強度的勞動。并且,在灰土的攪拌過程之中,往往會出現很大的環境污染。如果在市區進行這項工作的話,難度就會更大。第二個問題,灰土的夯實問題。灰土的夯實問題一直是個大難題。由于此時工作環境已經接近了地下結構,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對地下機構造成破壞。綜合上面這些原因,回填土的質量就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這樣,就使得建筑結構的水平位移出現了增加,穩定性就沒有得到足夠的保障。這樣,就會使得安全性也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如果在回填土的工作之中出現了紕漏,那么就會造成多尼諾效應,嚴重影響工程的進度和建筑的安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提高施工質量,重視回填土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施工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才能得到保證,工程的質量才值得信賴。為了解決上面的這些問題,可以采用壓密注漿的辦法進行施工。所謂壓密注漿,就是對回填土進行加密處理。由于回填土施工中存在的空隙是造成地面下沉的重要原因,通過對回填土的加密處理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從而保證建筑物的質量。
3、 地梁問題
地梁作為建筑的關鍵部分,直接決定著建筑的整體結構。所以,對地梁的處理一定要小心謹慎。地梁在建筑之中主要起到拉接作用,因為地梁是與基礎進行連接的。這樣,就可以使得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問題得到很好的緩沖。在基礎埋得比較深的地方,使用地梁可以使得框架柱的計算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時,避免了作為支撐底層墻體的受力結構的地梁受到其他介質的約束,從而是地基的負載更大。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一種是把地梁按一層框架梁計算,不計地基土的影響。這樣就可以把荷載通通通的讓框架柱承擔。但是,這個方法現實運用起來難度稀釋還是很大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就是把其當作簡支梁。這個方法現實中運用起來具有可能性。
4、鋼筋錨固問題
建筑行業的發展使得鋼筋建筑混凝土架構越來越成為建筑的潴留。鋼筋的錨固問題作為結構設計的一個環節。但是在實際中,減力墻的厚度必須達到要求。一旦不達標,那么就會使得鋼筋水平錨固的長度同樣隨之出現問題。而且,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這個問題往往會被忽視掉,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旦剪力墻的厚度達不到要求,而且其還與架梁縱筋綁扎在一起,就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如混凝土澆搗條件不好、鋼筋綁扎困難等。解決這個問題,往往就是在剪力墻中設置暗梁。使其達到要求。
總而言之,結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慎重對待,仔細考慮,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筑的安全質量,是建筑的安全性、舒適性、環保性、美觀性等都得到保障。
一 基礎設計
1.1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或參考鄰近建筑的地質勘察報告進行設計
地基與基礎設計必須遵守先勘察、再設計、后施工的法規要求,不允許在無工程巖土勘察報告的情況下進行地基與基礎的設計。當所依據的地質勘察報告內容不全或勘察深度不足時,設計單位應要求勘察單位進行補勘。而在施工圖審查時發現仍有部分工程無地質勘察報告或參考鄰近建筑的地質勘察報告進行基礎設計。這樣的設計不可能做到經濟合理,還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應當避免。
1.2工程設計未說明±0.00標高與地質勘察報告中所示標高的關系
有些工程設計未交待±0.00標高,或僅交待±0.00的絕對標高。當建筑總圖和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均采用絕對標高時,結構圖紙說明±0.00的絕對標高值就可以;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采用假定標高時,在總說明或基礎圖中就應說明建筑所定的±0.00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假定標高的數值關系。因為只有這樣,基礎設計的底標高和持力層才能確定,才能準確地進行基礎設計及其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
1.3未按規范進行地基變形的驗算或驗算結果不滿足規范要求
有的設計人員誤認為地基處理后承載力提高了地基變形就不用算了,也有的驗算結果不能滿足規范要求也不調整。按照規范規定: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如采用了地基處理,處理前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以下簡稱《規范》)表3.0.2應做變形驗算的建筑物,地基處理后仍應做變形驗算。應注意此時應采用地基處理后的壓縮模量和基礎的實際寬度進行計算,并應滿足《規范》表5.3.4的規定。對砌體結構應注意規范要求的是局部傾斜,即砌體承重結構沿縱向6~10m內基礎兩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這就要求基礎下面的地基附加應力要均勻,大荷載用寬基礎,小荷載用窄基礎;僅有1層的內縱墻基礎不要做得太寬,否則變形不容易滿足規范要求。
1.4下臥層驗算中存在的問題
求下臥層頂面的地基承載力時,只能作深度修正不能作寬度修正,修正系數應視土層而定。當擴散角的取值滿足《規范》表5.2.7要求時可直接采用,不滿足時應采用其附錄K中的平均附加應力系數計算。復合地基應選擇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作為持力層,如存在軟弱下臥層應進行其承載力驗算;如果是軟弱下臥層控制承載力,說明持力層選擇不合適,應作調整。對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時寬度不修正,深度修正系數應取1.0;但下臥層驗算時深度修正系數應視下臥土層而定,不應均取1.0。
1.5獨立基礎的最小配筋問題
獨立基礎的厚度一般由受沖切或受剪切承載力控制,并非按受彎承載能力確定,所以可以不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按照《規范》第8.2.2-3條的規定,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設計時滿足此要求即可,不必按最小配筋率配筋;否則就會因基礎高度越高構造配筋越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二 上部結構
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支剪力墻結構是用得最多的結構形式,而這些結構中的構件量大面廣,所以出現配筋不足、超配筋等違反強制性條文的情況也比較多。
2.1框架柱
角柱指的是兩個方向與框架梁相連的框架柱,程序沒有隱含定義,切記計算時應自行定義,不可忽視。如果計算時未定義角柱而實際配筋又剛好滿足計算結果,就會出現配筋不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的情況。短柱為剪跨比不大于2及因填充墻設置或樓梯平臺梁、雨篷梁的設置形成柱凈高與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框架柱,箍筋應沿柱全高加密,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箍筋的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2%,9度時不應小于1.5%;一級抗震時,沿柱全高箍筋間距還不應大于6倍縱筋直徑。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程序能自行判定,配筋時應注意前面的1.2和1.5%為構造要求不受鋼筋種類的影響。對這樣的框架柱不能直接進行等強代換,不同強度級別的箍筋均應滿足計算結果。超短柱為剪跨比小于1.5或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3的框架柱。設計中應盡量避免出現超短柱,當無法避免時,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軸壓比,軸壓比限值至少比規范規定限值降低0.1;采用性能好的箍筋,如井字復合箍、復合螺旋箍、連續復合箍筋等,體積配箍率應高于對短柱的要求;在框架柱中增加芯柱或型鋼;加斜向X形交叉筋承擔剪力等。
2.2框架梁
1)框架梁實際配筋遠大于計算結果的情況,一般出現在大小跨相連的支座或帶有長懸臂的支座。繪圖時沒有按計算結果將配筋分別原位標注在支座兩側,而僅在支座某一側標注一次配筋,這樣很可能造成小跨的支座處配筋率超過2.5%,或者是支座處配筋率超過2.0%后箍筋沒有按規范要求增大一級;再有就是跨中配筋與支座配筋之比小于0.3或0.5的情況。這3條都違反強制性標準,設計時應特別注意。遇到這種情況時,建議在支座兩側分別進行原位標注配筋,將大跨的部分配筋錨入框架柱內或者箍筋直徑增大一級,也可增加小跨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和跨中配筋。
2)當計算SB=100時,應注意核算非加密區箍筋是否滿足計算結果和沿全長的面積配箍率的要求;尤其是寬扁梁,箍筋經常不能滿足規范要求,此時計算結果中多數情況下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箍筋幾乎相等。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①混凝土梁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剪力值相差較小,剪力包絡圖接近直線。
②混凝土梁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箍筋面積均由最小配箍率控制。
③SATWE軟件計算梁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箍筋面積所采用的箍筋間距是相同的。所以設計人員在配置非加密區的箍筋面積時,不能簡單地將加密區的箍筋直徑不做任何驗算直接按照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配置到非加密區中。這樣做有時是不安全的,有時也不能滿足規范要求。
3)框架梁加密區箍筋的最大間距在抗震等級1~4級均不應大于梁高的1/4。對于梁高小于400mm的框架梁,如果加密區箍筋間距取100mm就違反強制性標準。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滿足建筑功能的情況下梁高不宜小于400mm。
2.3連梁
連梁的剛度折減系數主要是為了考慮其開裂后的折算剛度。當設計人員填入此系數后,實際上就已經允許了該連梁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開裂。為避免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連梁開裂,折減系數通常不應小于0.50,一般工程取0.7。該系數的大小,對于以洞口方式形成的連梁和以普通梁方式輸入的連梁都起作用。對跨高比不大于2.5的連梁,僅用墻體水平分布筋作為連梁的腰筋時,梁兩側腰筋的面積配筋率不滿足0.3%的情況經常出現,這屬于違反強制性標準,設計時應注意。
2.4框支剪力墻
1)框支剪力墻結構中的轉換層屬于薄弱樓層,不論其剛度比值如何,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以下簡稱《規程》)第10.2.6條規定,均應將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數。電算時應在總信息中輸入薄弱層所在的樓層號。
2)框支梁縱筋的最小配筋率、縱筋的拉通、腰筋的設置、支座處箍筋加密及最小含箍率,均應滿足《規程》第10.2.8條的要求;框支梁的構造還應符合《規程》第10.2.9條的規定。框支梁程序沒有隱含定義,需要設計人員自行定義,注意不要遺漏。
三 結構分析
1)結構的位移比是反映其扭轉效應的重要指標,為避免由于局部振動的存在而影響結構位移比的計算,《規范》規定在剛性樓板假定下計算結構的位移比。因此設計人員在計算此項指標時,應在考慮偶然偏心的地震影響下“強制執行剛性樓板假定”;樓層位移計算時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在計算結構的內力和配筋時,則宜將該選項去掉。對于樓板開大洞的結構,或樓板錯層、越層等結構,均應采用剛性樓板假定計算位移比。
2)抗震驗算時的剪重比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第5.2.5條的要求。當前的結構設計受開發商對含鋼量的限制,經常在各個方面都做到規范的最小值,高層住宅地上多層剪重比不滿足要求的情況有發生,有時還相差較多。當剪重比小于第5.2.5條規定時,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當相差較少時,可采用地震作用增大系數或修改自振周期折減系數的方法;如相差較多,說明結構整體剛度偏小,宜調整結構體布置,增加結構剛度;
3)混凝土板的計算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10.1.2條的規定。混凝土樓板的配筋應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異形板應選擇符合板實際受力情況的軟件計算。異形板的墻體陽角處應設放射筋。板的邊支座為磚墻或扭轉剛度較小的梁時,應按簡支支座計算。板的邊支座為混凝土墻或扭轉剛度很大的梁,當混凝土墻的抗彎剛度或梁的扭轉剛度接近或達到板的抗彎剛度的5倍及其以上時,可按固定支座計算,計算出的固端彎矩應傳給支承板的墻或梁,并對墻的平面外受彎或梁的扭轉進行驗算。樓板與懸挑板相連時,只有在懸挑板的懸挑彎矩接近或大于等于相連板的固端彎矩時,才可按固定支座計算;挑出板的跨度較小時,宜按簡支計算。大小板相連時同樣處理。
中圖分類號:TB482.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先進的結構設計理念和高科技普及的施工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建筑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建筑工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問題,本文主要是針對結構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建筑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會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在建筑結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的設計,這些問題往往會從根本上影響建筑的穩定與安全。建筑結構設計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是世界公認的,它需要十分扎實的建筑結構設計知識作為基礎,再加上豐富的建筑經驗才能及時的發現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制定出相應的有效的解決方案,提高建筑的安全水平和穩定。
1.建筑結構設計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第一、屋面主梁設計鋼筋數量不足。在設計行業都有建模分析的重要步驟,而建筑結構設計行業更是如此,但是為了加快建筑結構設計的步伐和減短工程設計的周期,一些設計工作人員在對模型研究分析的時候,將屋頂主梁設計的鋼筋有關參數采取完全復制的方法進行上下層屋面的結構設計,這樣的設計方法雖然在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問題,但是與原先設計的結構參數相比配備的鋼筋數量有所減少,這久從根本上減低了屋面主梁的強度。如果一旦按照這樣部署鋼筋的參數實施在實際建筑中就會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混凝土鑄造的主梁經過風干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也會因為受熱不均產生裂縫[1],當屋面受到強大的沖擊時因為鋼金數量的不足直接導致主梁斷裂,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建筑安全等級較低。2008的汶川大地震為我國建筑行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在結構設計中為今后的建筑增強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擺在所有建筑結構設計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指出我國現階段的建筑安全標準處于世界較低水平,由于近幾年國內自然環境急劇惡化,應該馬上提高我國建筑安全要求等級,這一要求主要沿著建筑抗震方向研究[4]。
第三、建筑縱向結構設計被忽略。有些設計人員在構建結構框架時往往只注重對建筑的橫向結構設計,將建筑的縱向結構框架拋之腦后,而在我國對建筑結構設計的規范中明確提出要對橫縱兩個方向同時進行結構框架設計和參數計算。
第四、對樓板變形程度計算不準確。有調查指出,有一些建筑設計公司用剛工作不久的人員參與建筑的結構設計,他們沒有對建筑完整的設計概念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對結構布置不能夠做到完全合理,對樓板的變形考慮也不夠全面,因此他們的設計結果雖然滿足了理論上的驗證卻不符合實際情況。
第五、對建筑節能和采暖方面不重視。我國許多建筑結構設計師在工作時考慮的方面和注重的方向比較單一,他們將建筑是否可以完全承受來自某一方向的載荷作為結構設計的唯一目標,一旦滿足了這一要求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該項建筑的結構設計,很少去考慮建筑的節能低耗。建筑節能這一概念其實在我國建筑行業很早就已經流傳開來,但是很少有建筑結構設計師將它作為一項設計標準,久而久之也就不在設計考慮的范疇之內了[2]。建筑節能的意義就是在滿足居民對舒適度和安全度要求之外盡最大可能的節省建筑材料,而且可以將建筑周圍的自然資源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利用[3]。建筑結構可以根據該地域的常年風向進行通風設計,當然也要考慮到采集陽光的程度和方向,建筑的墻體可以優先考慮具有保溫效果和隔熱效果的綠色材料進行建筑施工,但是就目前的現狀而言,這些只是作為一些建筑理念在被人們熟知和了解,真正用在實際建筑中的卻很少。
2.針對建筑結構設計中突出問題的策略研究
第一、精確屋面梁板的參數計算。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經常會出現非常規的梁板設計,比如寬扁梁的設計。結構設計中相關的跨度概念已經不能用于對該類非常規板梁的設計中了,常規的設計標準和參數已經不能滿足它在實際中的使用。梁板結構對建筑的整體而言其本質可以看成是在結構的中線上設置了一個剛性支座,這樣可以將屋面梁的結構與板的結構視為一個變化的截面板結構,我們知道梁的高度和板厚的數值范圍相近,所以在有關扁梁結構參數的計算中可以選取梁高度的中線作為梁的彎矩值。
第二、提高建筑抗震水平的相關標準。我們知道近幾年來我國自然災害與日俱增,而地震造成的災害最危險中,不但剝奪了人們的財產資源,也對剝奪了許許多多鮮活的生命,因此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好穩定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有資料顯示現在地球已經進入活躍期,因此對于防范地震的安全意識一刻也不能松懈,在我國那些地震高發的區域要對建筑的安全等級要求更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要加強建筑結構對側向力沖擊的抵抗強度。近幾年我國諸多學者對國外的許多建筑結構設計公司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然后把相關數據帶回國內,最后再將我國目前建筑結構設計安全要求的相關參數與世界先進國家進行對比之后發現,國外的要求國內的要求高出很多,因此我們不僅要提高建筑結構安全設計的等級還要對相關規范的參數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和修改。
第三、加強建筑結構抵抗側向位移的性能。要保證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側向位移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適當的增大抵抗彎矩結構的寬度,而且根據建筑結構設計的有關公式可以得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建筑的側向位移與結構寬度增大三次方成反比關系,但是結構加寬的部分不能處于獨立的結構,一定要與建筑的整體結構向融合。
結束語
根據本文提出的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策略,我們發現在國內的建筑結構設計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小的因素和問題導致結構設計不合理,在本質上就已經影響了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為了國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關職能部門要做到盡職盡責,切實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應該加強也必須加強建筑結構設計行業的相關參數、抗震等級、抗側向位移的能力,不能再按照傳統的建筑觀念一味的追求舒適和美觀和簡約,住房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繁榮,要提高全民的建筑安全意識,這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一、前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以及人們對建筑物功能要求改變,人們對建筑工程產品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工作,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設計來講,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靈活創新的思維和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我們要始終把提高設計質量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本文就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并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二、建筑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
1、剪力墻砌體結構設計
剪力墻結構,上部為多層砌體結構的房屋。該類房屋多見于沿街的旅館、住宅、辦公樓,底層為商店,餐廳、郵局等空間房屋,上部為小開間的多層砌體結構。這類建筑是解決底層需要一種比較經濟的空間房屋的結構形式。部分設計者為追求單一的建筑立面造型來增加使用面積,將二層以上的部分橫墻且外層挑墻移至懸挑梁上,各層設計有挑梁,但實際結構的底層挑梁承載普遍出現裂縫,該類挑梁的設計與出現裂縫在臨街砌體結構房屋中比較常見。
2、樓板變形程度計算不準確
一些設計在缺乏基本的結構觀念或結構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時,采用樓板變形的計算程序。盡管程序的編程在數學力學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準確無誤的,但在確定樓板變形程度上卻很難做到準確。作為計算的大前提都無法“準確”,就不可能指望其結果會“正確”了。據此進行的結構設計肯定存在著結構不安全成分或者結構某些部位或構件安全儲備過大等現象。
3、屋面梁配筋少
結構建模時,設計人員圖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貝下層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載較小,計算結果配筋不多,這樣屋面梁在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過低而裂縫寬度較大。
三、解決建筑結構設計問題的有效對策
1、箱、筏基礎底板的挑板
從結構角度來講,如果能出挑板,能調勻邊跨底板鋼筋,特別是當底板鋼筋通長布置時,不會因邊跨鋼筋而加大整個底板的通長筋,較為節約;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應力,當基礎形式處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時,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體沉降,當荷載偏心時,在特定部位設挑板,還可調整沉降差和整體傾斜;窗井部位可以認為是挑板上砌墻,不宜再出長挑板。雖然在計算時此處板并不應按挑板計算。當然,此問題也并不是絕對的,當有數層地下室,窗井橫隔墻較密,且橫隔墻能與內部墻體連通時,可靈活考慮;當地下水位較高,出基礎挑板,有利于解決抗浮問題;從建筑角度講,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2、梁、板的跨度計算
一般的手冊或教科書上所講的計算跨度,如凈跨的1.1倍等,這些規定和概念僅適用于常規的結構設計,而在應用的寬扁梁中卻是不適用的。
梁板結構,簡單點講,可認為是在梁的中心線上有一剛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將梁板統一認為是一變截面板。在扁梁結構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時,應將計算長度取至梁中心,選梁中心處的彎距和梁厚,及梁邊彎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臺階式獨立基礎變截面處的概念)柱子也可認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時應取柱邊彎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時有問題的。
3、沉降計算
基坑開挖時,摩擦角范圍內的坑邊的基底土受到約束,不反彈,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彈,回彈以彈性為主,回彈部分被人工清除。當基礎較小,坑底受到很大約束,回彈可以忽略,在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附加應力計算。當基坑很大時,相對受到較小約束,如箱基,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壓力計算,被坑邊土約束的部分可以作為安全儲備,這也是計算沉降大于實際沉降的原因之一。
4、主梁有次梁處加附加筋
一般應優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認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圍無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兩側補上,像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也不是絕對的。規范中說的比較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也就是說,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還有當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總的原則,當主梁上次梁開裂后,從次梁的受壓區頂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產生的剪力時,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產生的剪力在整個梁范圍內是一樣,所以抗剪滿足,集中力處自然滿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對主梁截面、荷載較小時,也可滿足。
5、設計剛性樓面
為了使程序的計算結果基本上反映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況而不至于出現根本性的誤差,設計時應盡可能將樓層設計成剛性樓面。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在建筑設計甚至方案階段就避免采用樓面有變形的平面比如樓層大開洞、外伸翼塊太長、塊體之間成“縮頸”連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從結構布置和配筋構造上給予保證,對于使用功能確實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優越的建筑設計,如果其平面無法完全符合剛性樓板的假定,那么在結構設計時可以通過增設連系梁板、洞口邊加設暗梁邊梁、提高連系梁板或暗梁邊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雙層配筋形式等方法,盡量滿足剛性樓板的基本假設,或者彌補由于不是絕對的剛性樓板假定而產生的計算“誤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應用的基礎。因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要從基本的構件算起,,深刻理解規范和規程的含義,并密切配合其他專業來進行設計。在工作中應事無巨細,善于反思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建筑結構設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 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內容
(一)建筑結構設計程序
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充分的考慮,其相關的設計主要包括,結構設計、電氣設計、建筑設計、給排水設計以及暖氣通風設計等。其中,在對這些設計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美觀、功能、環保以及經濟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嚴格遵守。另外,建筑物對自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進行發揮的基礎條件就是建筑結構,其在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結構的分類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對建筑結構進行分類。從建筑物的高度和層數上進行劃分,主要分為單層、高層、多層以及超高層的建筑物;從建筑物實際的使用性能的方面進行劃分,主要分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從建筑物在施工建筑的過程中所使用材料方面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砌體結構、鋼結構、混合結構、木結構以及混凝土結構等;最后,還可以從建筑物結構形式的方面進行劃分,主要劃分為剪力墻結構、排架結構、大路結構、筒體結構以及框架機構等。
(三)建筑結構的設計原則
在對建筑物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經濟、適用、安全、便于施工以及美觀等方面的原則進行遵守,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通常是這五個方面的完美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傳統的設計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減少其中無用浮夸的成分,增加建筑物的實用性;還要注意對建筑物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把關,使建筑物的質量得到保證,從而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證。在對建筑物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在設計方案中對科學進行貫徹落實,使投入資金得到一定程度的節省;還應在設計中對美學原理進行合理融入,從而使建筑物的觀賞性得到一定的保障。最后,要注意對建筑物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保證相關的結構設計具有可想性,從而使施工難度降低。
二、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一)屋面梁配筋數量不足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一般是設計人員在結構建模的過程中,為了縮短設計的時間或者是出于方便起見,直接將下層梁的尺寸作為了屋面梁的只存,這樣的設計就會影響到屋面梁的荷載,配筋的數量也不能滿足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在接下來的施工過程中,或者是完成了施
工之后的交付使用過程中,如果溫度有著較大的變化,或者是出現了不均勻的受力以及混凝土收縮等情況,由于沒有足夠數量的配筋,就會加大裂縫的寬度,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十分不利。
(二)對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不合理
在結構設計中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忽略了縱向框架的設計而只在乎橫向的設計。在框架結構的設計中,縱向框架的設計與橫向是同樣重要的。如果沒有考慮地震的縱向作用影響,則就會出現箍筋的配筋和跨中縱筋的配置不均勻現象。其次是承重柱的截面高度設計的過小。這個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一些設計人員錯誤的認為六度設防就是不設防,為了受力分析的方便,他們故意把承重柱的截面高度設計的過小,從而埋下了隱患。這樣不僅影響了房子的質量,帶來了安全問題,更嚴重的是,一旦發生地震,就會引起倒塌的嚴重后果。最后是關于連續梁的設計卻按單梁進行設計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陽臺梁的設計中。因為陽臺梁的荷載較小,所以設計者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而把實際的連續梁按照單梁來設計,這樣就會引起支座附近受拉區出現豎向裂縫。再加上該梁暴露在外面,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大,這就會使梁的承載力降低,影響了梁的使用安全問題。
(三)忽視節能采暖的設計
我國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往往只進行建筑結構是否可以承受某一荷載下的作用,很少會對建筑結構節能進行相關的設計。建筑節能,主要就是在確保建筑物滿足一定舒適度的基本要求下,從而使建筑最大程度的節約資源,使可利用的能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例如,在建筑節能方面,應綜合利用自然資源對建筑的通風性能和方向朝向進行設計;在選擇建筑物的圍墻等圍護材料時,應優先選用具有保溫及隔熱性能良好的材料進行施工,我國在建筑結構設計時針對節能的設計考慮的較少或不完善。
三、建筑結構設計常見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梁、板的跨度計算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規范中的計算跨度,例如凈跨度的1.05倍等,這些概念與規定只適應于常規的建筑結構設計,可是在寬扁梁的跨中撓度、配筋驗算中卻不適用。而對于梁板結構,其實際上可認為是在結構中線上設置以剛性支座,這樣使梁的概念變得不再單一,將梁結構形式與板結構統一為一個變截面板結構。在扁梁結構計算中,梁的高度與板厚的范圍較接近,因此在計算扁梁結構中,應選取梁高度的一半處的中線作為梁的彎矩取值。
(二)剛性樓板的設計
通常情況下,設計人員就需要將樓層設計成剛性的樓面,這是為了保證程序計算可以將建筑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給真實的反映出來;具體來講,需要從這些方面來努力,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的樓面平面不能夠存在變形情況;設計人員需要保證配筋的構造符合相關的要求,并且合理的布置結構,如果某些建筑結構不能滿足剛性樓面的相關要求,但是在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結構的設計質量方面都比較的優秀,那么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彌補其不是絕對的剛性樓板假定而產生的誤差,比如采用斜向配筋、將邊梁暗梁的配筋數量適當提高、將梁系梁板適當的增加等等。
(三)增大結構的抗側移性能
合理的增大抵抗彎矩結構體系的有效寬度,因為增大抵抗彎矩結構的寬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結構的傾覆力。同時,在結構的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側向位移與結構寬度增大的三次方成線性減小。可是,在結構的加寬部分必須與原結構連接良好,結構各部分構件之間應有相互作用。比如,可以采用弦桿或斜桿的桁架體系;選用合理的剛度比;在墻的關鍵受力部位設置鋼筋等。在高層結構的豎向構件中,布置合理的實心墻和寫成結構,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抗樓層的
局部剪力。研究表明,如果全部用抗彎的豎向構件來抵抗剪力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四)建筑結構的節能保溫設計
在重要建筑、中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中,除了進行建筑結構的承載力計算外,還需要在建筑物的外墻設計中,可以采用具有節能的材料作為保溫層,增加墻體對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措施。同時采用這種措施不僅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還可以隔熱、抗裂縫、抗側移、耐火等具有很好的作用,但不足之處就是增加建筑費用。通過對我國的建筑房頂形狀進行研究發現,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平頂和坡房頂。北方由于雨水較少,房頂多建成平定形式,在建設平頂的隔熱層
主要為實體材料,使用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的物料,能夠很好的確保房頂內的溫度,隔絕外界溫度傳遞過去。
結語
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從而使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建筑結構施工設計工作的重視,對設計水平進行最大程度的提高,對經濟、安
全、適用、便于施工以及美觀等原則進行嚴格遵守,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質量保證,促進建筑行業的科學持續發展觀。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結構設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對于整個建筑物來說,其具有的建筑結構構件的種類是繁多的,不同的構件在建筑物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也有多個構件協調作用的,按照建筑物構件的作用程度的輕重選擇合適的構件;在大多數建筑物的設計中都運用到層層設置的原則,尤其是建筑物的安全結構設計,在發生危險事故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多層建筑結構來抵抗風險,增強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想使得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更科學,必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遵循優劣互補的原則,太鋼的建筑結構變形能力差,這類材料做建筑材料的承重能力低下,容易被摧毀。太柔的建筑結構雖具備良好的承受能力,但變形過大對建筑物的造型和結構來說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對建筑材料的優劣性能進行互補才能制造出適用的建筑材料。
二、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1、地基與基礎設計問題
施工之前只對地面以上建筑結構進行詳細設計,對于地基的處理只是憑借經驗進行。任何房屋建筑在進行施工之前都要進行地基處理,但是真能做到正確的進行地基處理的很少,一般都是根據周邊房屋建筑時對地基的處理方法或者建筑公司常用的對地基處理方法進行地基處理。這樣的經驗處理方法危害很大,因為不同的建筑,對地基處理的要求不同,并且不同的地方,地質不同,處理方法就更不相同。所以在進行建筑之前,應對施工現場的地質進行詳細勘測,綜合多方面的資料,詳細進行分析,最后在地基設計完成之后再進行地面以上建筑設計。
很多設計者對地基換土墊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憑經驗處理。設計者都明白在地基設計時要注意地基承載力,所以一般在地基挖掘一定深度后鋪墊砂石,加強承載力,但期間未對砂石層的寬度、厚度以及鋪墊砂石層的深度進行確定,這樣做既不安全也不經濟。
2、樓板設計問題
樓板是建筑中主要的承重構件,通過將樓板橋接在承重墻之間,樓板就可以將建筑壓力通過板面傳送給承重墻、柱,增加房屋的堅固程度和建筑強度,所以不合理的樓板設計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這是必須重視的。樓板設計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樓板需要橋接在不同的承重墻之間,但是現實施工中往往將普通墻壁當作承重墻使用,搭載樓板。樓板能承受的壓力是一定的,承載樓板的墻壁承重能力也是有限的,承重墻是專門為搭載樓板設計的,而普通墻壁只是設計美觀、方便用的,承重能力很差,如果將其和承重墻混用,均布載荷進行配筋設計,很容易使普通墻壁處開裂,墻壁上方的樓板斷裂。其次,設計時根據經驗對樓板承重進行判斷,并且為了計算方便將雙向板當作單向板進行設計,這種假設的樓板承重和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差別,因為單向板和雙向板沒有混用的可能,造成樓板一段承重很大,另外一段很小,很可能造成樓板斷裂。
3、樓層平面剛度的問題
一些設計在缺乏基本的結構觀念或結構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時,采用樓板變形的計算程序。結構設計存在著結構不安全或者某些部位或構件安全儲備過大等現象為了使程序的計算結果基本上能反映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況,而導致出現根本性的誤差,設計時應盡可能將樓層設計成剛性樓面。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在建筑設計方案階段就避免采用樓面有變形的平面,比如樓層大開洞外伸翼太長、塊體之間成“縮頸”連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從結構布置和配筋構造上給予保證,對于使用功能確實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優越的建筑設計,如果其平面無法完全符合剛性樓板的假定,那么在結構設計時,可以通過增設連續梁板、洞口邊加設暗梁邊梁、提高連系梁板或暗梁邊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雙層配筋形式等方法,盡量滿足剛性樓板的基本假設,或者彌補由于不是絕對的剛性樓板假定而產生的計算“誤差”。
4、連續梁按單梁設計問題
連續梁設計的主要問題是設計者將連續梁按單梁進行設計。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房屋的陽臺邊梁設計上。房屋陽臺邊梁所承受重力、負荷較小,設計者抓住這一點在進行設計時便將連續梁按照單梁在圖紙上進行設計,省時省力,但是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將是建筑施工時在梁的支座處上部配置的負筋量將遠遠小于連續梁的狀況。這樣做的后果將是梁的支座處受拉區拉力明顯增大,經過一段時間支座處受拉區便會出現豎向裂縫,經過發展最后梁上部欄板處也會出現明顯的豎向裂縫。如果邊梁長度較小,這個問題導致的后果不會非常嚴重,但是如果邊梁很長,自身質量很大,再加上外界應力,那么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并且陽臺邊梁多數直接暴露在室外,會經歷四季環境變遷,受到風吹日曬,溫度變化較大,對梁的收縮性能要求較高。當連續梁按照單梁設計以后,溫度發生變化時梁體進行伸縮,但是由于是單梁連接,其伸縮受到另外一個單梁的約束,伸縮范圍有限,同時在一定范圍內也會受到挑梁的約束,從而在梁體產生伸縮應力,該應力將直接作用于梁上已經有裂縫或者梁體脆弱處,致使梁的整個支座附近沿整個梁截面四周裂縫貫通,梁體的剛性降低,成為松散的小支撐塊,承重能力嚴重下降,直接影響使用安全。
5、構造柱設計問題
構造柱在磚混結構建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墻壁的抗剪能力,同時與圈梁的連接結構使得墻體裂縫不能進一步展開,維持了縱向承載力,使建筑具有較好的抗震功能。構造柱雖然有承重作用,作用巨大,但構造柱不是承重柱,不能將其當作承重柱用,現實中很多設計都違背了這一原則。構造柱當做承重柱以后,不但不能起到防震作用,反而會成為地震時房屋損毀的罪魁禍首。因為當作承重柱后,構造柱提前受力,降低了應有的對建筑物各結構的拉結和約束總用,一旦遭受地震,首先會產生應力集中,很容易損壞。
6、承重柱截面高度設計問題
有些工程受到建筑尺寸限制或考慮美觀,避免墻體表面出殼過大,把柱截面高度設計過小,使梁柱的線剛度比加大(因一些結構設計手冊中規定:當梁柱的線剛度比大于4時,計算簡圖中梁柱節點可簡化為鉸支)把梁簡化為鉸支梁,柱按軸心受壓計算。這種做法雖然易于進行結構受力分析,但卻給房屋結構埋下了隱患。因為這樣做忽略了梁柱間的剛結作用,即忽略了柱的約束彎矩,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較小,結構一旦受力后,柱頂抗彎強度必然不足,從而柱子與梁底相交處附近將會出現一條或多條水平裂縫,形成塑性餃。這樣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柱子已開始帶鉸工作,這不但影響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戶的恐懼心理。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結構一經遭遇地震作用時,將會倒塌,這違背了現行抗震規范中“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
結束語
房屋建筑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很重要,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房屋建筑物中渡過,所以房屋建筑物不僅要舒適,美觀,更重要的是安全和使用壽命。在房屋建筑建設的過程中,對于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十分重要,這是一份比較繁瑣但責任巨大的工作,只有認真考慮并設計各個環節,如地基、構造柱、承重柱、挑梁、樓板等,才能做出一個安全性高,功能性全的設計方案,進而建設出符合人們居住和工作需求的良好建筑,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前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以及人們對建筑物功能要求改變,人們對建筑工程產品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工作,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設計來講,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靈活創新的思維和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我們要始終把提高設計質量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本文就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并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2 建筑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
2.1 剪力墻砌體結構設計
剪力墻結構,上部為多層砌體結構的房屋。該類房屋多見于沿街的旅館、住宅、辦公樓,底層為商店,餐廳、郵局等空間房屋,上部為小開間的多層砌體結構。這類建筑是解決底層需要一種比較經濟的空間房屋的結構形式。部分設計者為追求單一的建筑立面造型來增加使用面積,將二層以上的部分橫墻且外層挑墻移至懸挑梁上,各層設計有挑梁,但實際結構的底層挑梁承載普遍出現裂縫,該類挑梁的設計與出現裂縫在臨街砌體結構房屋中比較常見。
2.2 樓板變形程度計算不準確
一些設計在缺乏基本的結構觀念或結構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時,采用樓板變形的計算程序。盡管程序的編程在數學力學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準確無誤的,但在確定樓板變形程度上卻很難做到準確。作為計算的大前提都無法“準確”,就不可能指望其結果會“正確”了。據此進行的結構設計肯定存在著結構不安全成分或者結構某些部位或構件安全儲備過大等現象。
2.3 屋面梁配筋少
結構建模時,設計人員圖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貝下層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載較小,計算結果配筋不多,這樣屋面梁在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過低而裂縫寬度較大。
3 解決建筑結構設計問題的有效對策
3.1 箱、筏基礎底板的挑板
從結構角度來講,如果能出挑板,能調勻邊跨底板鋼筋,特別是當底板鋼筋通長布置時,不會因邊跨鋼筋而加大整個底板的通長筋,較為節約;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應力,當基礎形式處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時,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體沉降,當荷載偏心時,在特定部位設挑板,還可調整沉降差和整體傾斜;窗井部位可以認為是挑板上砌墻,不宜再出長挑板。雖然在計算時此處板并不應按挑板計算。當然,此問題也并不是絕對的,當有數層地下室,窗井橫隔墻較密,且橫隔墻能與內部墻體連通時,可靈活考慮;當地下水位較高,出基礎挑板,有利于解決抗浮問題;從建筑角度講,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3.2 梁、板的跨度計算
一般的手冊或教科書上所講的計算跨度,如凈跨的1.1倍等,這些規定和概念僅適用于常規的結構設計,而在應用的寬扁梁中卻是不適用的。
梁板結構,簡單點講,可認為是在梁的中心線上有一剛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將梁板統一認為是一變截面板。在扁梁結構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時,應將計算長度取至梁中心,選梁中心處的彎距和梁厚,及梁邊彎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臺階式獨立基礎變截面處的概念)柱子也可認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時應取柱邊彎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時有問題的。
3.3 沉降計算
基坑開挖時,摩擦角范圍內的坑邊的基底土受到約束,不反彈,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彈,回彈以彈性為主,回彈部分被人工清除。當基礎較小,坑底受到很大約束,回彈可以忽略,在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附加應力計算。當基坑很大時,相對受到較小約束,如箱基,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壓力計算,被坑邊土約束的部分可以作為安全儲備,這也是計算沉降大于實際沉降的原因之一。
3.4 主梁有次梁處加附加筋
一般應優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認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圍無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兩側補上,像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也不是絕對的。規范中說的比較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也就是說,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還有當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總的原則,當主梁上次梁開裂后,從次梁的受壓區頂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產生的剪力時,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產生的剪力在整個梁范圍內是一樣,所以抗剪滿足,集中力處自然滿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對主梁截面、荷載較小時,也可滿足。
3.5 設計剛性樓面
為了使程序的計算結果基本上反映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況而不至于出現根本性的誤差,設計時應盡可能將樓層設計成剛性樓面。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在建筑設計甚至方案階段就避免采用樓面有變形的平面比如樓層大開洞、外伸翼塊太長、塊體之間成“縮頸”連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從結構布置和配筋構造上給予保證,對于使用功能確實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優越的建筑設計,如果其平面無法完全符合剛性樓板的假定,那么在結構設計時可以通過增設連系梁板、洞口邊加設暗梁邊梁、提高連系梁板或暗梁邊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雙層配筋形式等方法,盡量滿足剛性樓板的基本假設,或者彌補由于不是絕對的剛性樓板假定而產生的計算“誤差”。
3.6 承重墻結構設計
一般房屋為矩形平面,其橫向剛度遠小于縱向剛度,因此有足夠數量的橫墻,是提高結構抗震性能的主要途徑。由震害可知,墻體多為剪切破壞,因此,為了提高橫墻的抗震能力,必須提高其抗剪強度。主要措施是提高材料的強度等級,增加橫墻上的軸壓力。為此,應盡量使橫墻成為承重和隔斷合二為一的墻體。當房間較大時,設有沿進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縱墻上,使縱墻承重。樓板沿縱向擱置,故形成橫墻承重,橫墻間距不入,一般可滿足抗震要求,同時縱墻也因軸壓力的存在而提高了抗剪能力。另一方案是縱墻承重與橫墻承重沿豎向交替布置,這種方案實際應用不多。混合承重結構體系由兩種結構材料彈性模量和動力性能相差很大的兩種結構體系組成,因而不是一種良好的抗震結構形式。但因其能滿足建筑使用要求,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且結構經濟、方便施工,應用較多。總之,選擇哪種砌體結構是抗震結構設計中的關鍵環節,應從抗震的概念設計出發,綜合建筑使用功能、技術、經濟和施工等方面進行選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應用的基礎。因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要從基本的構件算起,,深刻理解規范和規程的含義,并密切配合其他專業來進行設計。在工作中應事無巨細,善于反思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建筑結構設計工作。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design work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mainly to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Discuss problems; The conceptu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繁重而又責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適用、經濟和合理性,但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常常發生建筑結構設計的種種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錯,這些差錯的產生,有的是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對一般建筑尤其是多層建筑設計引起高度重視,盲目參照或套用其他的設計的結果;有的則是由于設計對設計規范和設計方法缺乏理解;還有的是由于設計者的力學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確的計算模式,對結構驗算結果也缺乏判斷正確與否的經驗,為了避免或減少類似的情況發生,確保建筑設計質量能上一個臺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加以改進:
1 結構設計人員應該及早介入建筑的概念設計
建筑的概念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設計,如果沒有事先經過全盤正確的概念設計,以后的計算模式再準確、計算再精確、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個經濟、合理的優秀設計工程。所謂的概念設計一般指不經數值計算,尤其在一些難以作出精確理性分析或在規范中難以規定的問題中,依據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結構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從整體的角度來確定建筑結構的總體布置和抗震細部措施的宏觀控制。運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設計的方案階段迅速、有效地對結構體系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確,避免后期設計階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瑣運算,具有較好的的經濟可靠性能。同時,也是判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據可靠與否的主要依據。
為此,結構設計人員必須及早介入建筑結構的概念設計,否則,將會導致建筑結構設計的不合理,給以后的結構設計帶來難度。為在建筑物的方案設計階段正確把握建筑結構的概念設計,應對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設計中容易疏忽的問題:
1.1 對一般多層砌住宅結構,應按《建筑 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要求做到: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宜對齊,沿豎向應上下連續;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和轉角處;不宜采用無錨固的鋼筋砼預制挑檐。
1.2 對鋼筋砼多、高層結構住宅,力求做到:
1.2.1 結構布置應盡量采用規則結構。對復雜結構,可以設置防震縫,把它分割成各自規則的結構單元,結構布置以少設縫為宜,一旦設縫,則應使防震縫的設置與伸縮縫、沉降縫相統一。
1.2.2 框架與抗震墻等抗側力結構應雙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擔來自平行于該抗側力結構平面方向的地震力。短肢剪力墻抗震等級提高一級,十層以上的短肢剪力墻結構應有一定數量的普通截面剪力墻,且普通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50%。避免用一字型短肢剪力墻,盡量避免讓剪力墻在弱軸方向支承大梁。
1.2.3 框剪體系的各抗側力結構要形成空間共同工作狀態,除了控制抗震墻之間樓、屋蓋的長寬比及保證抗震墻本身的剛度外,還需采取措施,保證樓、屋蓋的整體性及其與抗震墻的可靠連接。
2 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引起的構件開裂或破壞
預防或減少不均勻沉降的危害,可以從建筑措施、結構措施、地基和基礎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狀復雜、陰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體形變化過大;將體形復雜、荷載和高低差異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個單元;加強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剛度;同一建筑物盡量采用同一類型基礎并埋置于同一土層中等一系列措施。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對高層建筑來說,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基礎一般采用樁箱或樁筏結合的形式,此時應保證箱體的整體剛度,群樁布置的形心應與上部結構重心相吻合。
當土層有較大起伏時,應使用同一建筑結構下的樁端位于同一土層中,并應考慮可能產生的液化影響。而對多層建筑而言,從經濟的角度考慮,一般不愿意采用長樁的方案,但上海地區的軟土層覆蓋層厚度較大,一般都需要經過地基處理的方式來達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類型較多,但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前,須認真研究上部結構和地基兩方面的特點及環境情況,并根據工程設計要求,確定地基處理范圍和處理后要求達到的技術指標,以及各種處理方面的適用性,同時綜合考慮處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單位的經驗,進行多方案比較,最終選定安全實用、經濟合理的處理方案。地基經處理后,還必須滿足規范所規定的強度和變形要求。
3 從結構計算和構造上滿足規范要求
3.1 從結構計算角度,看結構計算應注意的問題:
3.1.1 避免荷載計算的錯誤。諸如漏算或少算荷載、活荷載折減不當、建筑物用料與實際計算不符,基礎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3.1.2 建筑物底面對建筑物空間形式的豎向和水平方向的穩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多層和高層建筑, 豎向和水平向結構體系的設計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但隨著高度的不斷增加,豎向結構體系成為設計的控制因素, 其原因有兩個: 其一,較大的垂直荷載要求有較大的柱、墻或者井筒; 其二, 側向力所產生的傾覆力矩和剪切變形要大得多。與豎向荷載相比, 側向荷載對建筑物的效應不是線性增加的, 而隨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 在所有條件相同時, 在風荷載作用下, 建筑物基底的傾覆力矩近似與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而其頂部的側向位移與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應更加明顯。在高層建筑中, 問題不僅僅是抗剪, 而更重要的是整體抗彎和抵抗變形。
3.1.3 底框砌體結構驗算時就應注意:①底部剪力法僅適用于剛度比較均勻的多層結構,對具有薄弱層的底層框架混合結構,應考慮塑性變形集中的影響,通常對底層地震剪力乘以1.2-1.5 的增大系數。②底層框架混合結構的剪力分配不能簡單地按框架抗震墻的方法。因為底框架結構中只有底層框架抗震墻,應采用雙保險的方法,抗震墻承擔全部剪力,框架按剛度比例承擔剪力。剛度計算時,框架不折減,抗震墻折減到彈性剛度的20%-30%。③應考慮底層框架柱中地震作用產生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軸力。
3.1.4 避免樓板計算中不正確方法。①連續板計算不能簡單地用單向板計算方法代替。②雙向板查表計算時,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響,否則,由于跨中彎矩未進行調整,將使計算值偏小。
3.1.5 樁筏基礎設計中對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層數估算筏板厚度,常規是按層數x50mm來估算。譬如說一幢十八層的小高層住宅,我們則先按18x50mm=900mm設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據排樁情況,分別驗算角樁沖切,邊樁沖切及墻沖切,群樁沖切。一般情況均為角樁沖切來控制板厚,但筆者在這里主要強調一個短肢剪力墻結構下的群樁沖切,短肢剪力墻結構由于墻體不封閉,故取值群樁沖切邊界時有相當大的困難,而群樁沖切由于樁群重疊面積較大,應是一種不利狀態。筆者一般是取值幾個大層間近似作為沖切邊界,所圍區域內短肢墻體內力則作為抗力抵消,雖不完全準確,但區域放大后,邊界的開口效應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3.1.6 以電算結果的正確性不能作出鴿蝗評價。目前結構計算大多采用計算程序進行計算,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須根據工程設計的經驗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其正確與否,決定能否作為施工圖設計的依據。
3.2 從構造角度看應注意的問題:
3.2.1 注意構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中既要保證建筑結構在地震發生時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須滿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3.2.2 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保證鋼筋在各個部位所需滿足的錨固、延伸和搭接長度,材料選用也必須滿足強度要求。
3.2.3 為了防止屋面溫度應力引起的墻體開裂,必須采取有效的通風融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