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09:59: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流動資產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貨幣資金質量分析
貨幣資金由于形態的特殊性,在會計上,一般不存在估價問題,其價值永遠等于各時點上的貨幣一般購買力。在分析貨幣資金的質量時要著重分析企業在貨幣資金收支過程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實際執行質量。
二、短期投資質量分析
短期投資質量的分析主要側重于總量的分析、投資成本的分析、收益率的分析、短期投資處置的分析及減值準備提取的分析。在分析短期投資的時候必須關注是否有人為操縱的行為。同時還要關注短期投資債券的購買、保管手續是否完整,防止資金的挪用、貪污。
三、應收賬款質量分析
應收款項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信用交易及事項所形成的獲取相應資源的權利。應收賬款形成了企業資產方一個極大的風險點,因為,只有最終能夠轉化為現金的應收賬款才是有價值的。對應收賬款質量的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債權的賬齡進行分析:對債權的形成時間及不同的賬齡進行分析是對應收賬款分析最傳統的一種方法。未過信用期或已過信用期但拖欠期短的債權出現壞賬的可能性比已過信用期較長時間的債權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小。
(二)對債權的構成進行分析:對債權構成分析主要從債務人的區域構成、債務人的所有權性質、債務人的關聯狀況、債務人的穩定程度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三)對減值準備提取及壞賬處理的分析: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應收賬款與估計可回收款項孰低法來確定、提取應收賬款的減值準備。對應收賬款減值準備的提取主要關注企業提取的方法、比例是否反映企業應收賬款的真實情況,是否存在調節盈虧的狀況。
企業持有未到期的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夠回收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金額轉入應收賬款,并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
四、其他應收款質量分析
在對其他應收款的分析中,重點是賬齡分析和對象分析。如果關聯方大量占用企業的資金,則其他應收款的回收風險極高。此外,從資產與負債勾稽的角度看,大量其他應收款的存在或新增加,意味著企業要為這部分資產進行融資,如果這種融資是有息負債,則企業還面臨較大的財務費用的壓力。
五、預付賬款質量分析
預付賬款的主要風險仍是債務人的信用問題。通常預付賬款的賬齡是在一年以內,實務中的預付賬款一般在3個月以內,超過一年的預付賬款可以肯定存在異常,在資產負債表上存在超過1年的預付賬款就應當警惕,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表示公司的資金以預付的名義而被占用轉移,企業資產面臨減損的風險。
六、存貨質量分析
存貨是企業經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通常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存貨及其核算方式的選擇對于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也是分析者重點關注的領域。
存貨的質量主要應當關注存貨的增值能力、變現能力以及其物理質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存貨的物理質量分析:存貨的物理質量指的是存貨的自然質量,即存貨的自然狀態。對存貨的物理質量分析可以初步確定企業存貨的狀態,為分析存貨的被利用價值和變現價值奠定基礎。
(二)存貨的周轉率及毛利率走勢分析:存貨的毛利率及周轉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存貨的增值性和企業的盈利水平。毛利率下降或周轉率下降,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下降或產品的生命周期出現了轉折。
(三)存貨減值準備提取的分析: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在確定可變現凈值時,應當以取得的可靠證據為基礎。對存貨減值準備提取的分析主要側重于企業在特定的會計期間對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恰當,是否有偽造合同等各種資料的嫌疑,防止企業利用存貨減值準備來調節盈虧。同時應關注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的措辭以及運用一般的管理常識來判斷存貨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真實反映了企業的真實狀況。
(四)對存貨的時效性進行分析:主要對存貨的保質期限、與存貨相關的內容、與存貨相連的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據此判斷存貨的可利用價值。
(五)對存貨的品種構成、結構進行分析:對存貨不同品種的盈利能力、技術狀態、市場發展前景以及產品的抗變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防止企業由于過分依賴某一種產品或幾種產品,當某一種產品出現問題時使企業全局受到重創。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8月27日
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公司資產變換為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能力,是資產的一個重要特性,與其收益性均具有密切的聯系。著名財務管理專家范霍恩認為,流動性有兩層含義:(1)變現所需的時間;(2)變現比率的穩定性。狹義的流動性只包含第一層含義,廣義的流動性則包含兩層含義。
一、評價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強弱
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左側是資產,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流動性,在表中資產的列示順序基本反映流動性的強弱。流動資產流動性強于固定資產,分析公司資產流動性重點分析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中現金的流動性最好,其次是應收賬款,再就是存貨。財務管理中通常用到的周轉率或周轉期有流動資產周轉率(周轉期)、存貨周轉率(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期),它們從某個角度說明流動資產的流動性。
1、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營業收入
反映公司流動資產平均變現速度的指標。所有流動資產變現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流動資產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所占用的時間越短,變現速度越快。
2、存貨周轉期(天數)=平均存貨余額×360/營業成本
反映公司存貨平均變現速度的指標。所有存貨變現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存貨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所占用的時間越短,變現速度越快。存貨占流動資產很大比例,在不同公司或者一個公司經營的不同時期,存貨轉變為可償債的現金的周期長短差異很大,可用存貨周轉期指標做一比較。
3、應收賬款周轉期(天數)=平均應收賬款余額×360/營業收入
反映公司應收賬款平均變現速度的指標。所有應收賬款變現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應收賬款回收速度快,流動性強。
但需要注意這些周轉期反映流動性時假定資產的變現價值確定,即賬面價值,事實上流動資產中存貨按成本計價,不能反映變現凈值,應收賬款轉變為現金存在較高的風險。這些對評價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有極大影響。
二、公司資產流動性對公司的影響
(一)資產的流動性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營。資產流動性分析還可以結合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分析。公司財務管理中通常把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作為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缺乏足夠的短期償債能力,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不匹配將導致公司流動性嚴重不足,流動性不足是導致許多企業破產的直接原因。統計資料表明,發達國家80%的破產企業是獲利企業,它們倒閉不是因為虧損,而是因為現金不足。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比率計算數據均來自于資產負債表,是典型的靜態指標。其中,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負債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期內到期的長期債務、應交稅費及其他應付費用。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維持2∶1才足以表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這是在存貨正常運轉、應收賬款正常回收的條件下,倘若出現存貨積壓、產品滯銷、應收賬款已過期未能及時回收等情況時,雖然提高了流動比率,但并不代表企業具有較高的償債能力。因此,應用流動比率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應注意流動資產的構成及各項流動資產的周轉情況。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比率是衡量公司流動資產可以立即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其中速動資產指公司流動資產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后的余額,主要由現金和應收賬款構成,不包括存貨,一方面是因為存貨變現速度較慢,另一方面公司不能依靠處理存貨資產來清償債務。從流動資產中剔除不易變現的資產,其差額即為可變現并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速動資產,因此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反映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更可靠。一般認為速動比率1∶1較好,過低則表示企業償付短期負債可能存在困難,反之則表明企業的閑置資金過多。但實際上應用速動比率評價流動性時仍需視速動資產的構成和運用情況以及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過低,通常被認為是公司經營不穩定的信號,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有所謂的標準,從數字上看更直觀,判斷資產流動性更實用。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7-012601
l 傳統資產流動性的評價指標
1.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總額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速動比率這一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企業將流動資產變現為現金來償還負債的能力,這一指標體現了企業的短期財務能力。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與資產流動性、短期償債能力呈正比。然而,該比例并非越高越好,過高可能是企業的存貨積壓或者滯銷造成的,如此,最終會對公司的績效帶來不利影響。
1.2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指的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流動資產中剔除了變現能力差的項目。但是在實務中,速動比率可以用流動資產扣去存貨后再除以流動負債來表示,用來反映企業中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速動比率與償還債務的能力的呈正比。
1.3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將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應收賬款周轉率又被稱為收賬比率,可以選擇這一指標來衡量企業應收賬款的流動程度。企業可以選擇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指標來衡量企業對于應收賬款的營運管理效率,如果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值越高,就表明其變現速度越快,那么企業的資產流動性也就越強。但并不表明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若應收賬款周轉率過高,也可能表明信用政策過緊,不利于企業的業務拓展,有助于促進相互業務的開展。
1.4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作為一項重要的財務指標,能夠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因而,企業在進行管理決策,常常選擇這一指標。一般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存貨周轉速度快,資產流動性較好。但過高的存貨周轉率,也可能是由于企業存貨管理不合理導致采購成本的上升,如此就需要對企業的存貨管理進行適當調整。
1.5 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業務收入凈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總資產周轉率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能夠綜合地評價企業所有資產的經營效果和對資產的利用效率。這項指標與公司資產經營效率成正比。在實務中,企業可以通過優化資產配置,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以提高公司的績效。受信息不對稱影響,管理者很難準確地預測市場和企業的未來,通過總資產周轉率,管理者能了解到企業整體資產的利用情況。
1.6 營運資本
營運資本,也叫營運資金。從廣義上來講,營運資金又被稱為總營運資本;而從狹義的角度來說,營運資金是指某時點內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不包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借款)。一般將其與流動比率結合進行考察企業的財務狀況。
2 用現金流反映的資產流動性的評價指標
2.1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為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利息費用的比值。一般情況下,該比值大于1比較合適,但并非越大越好,數值越大,則表明大量的資金被閑置,沒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企業可以將這些閑置資金用于購買有價證券等再投資,已獲得更高的回報。
2.2 債務保障率
債務保障率是經營活動凈現金流與債務總額之比,體現了企業的整體償債風險能力。債務保障率越高,就表明企業在整個會計期間內的償付能力越強,財務風險就越低。
2.3 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
經營現金流人流出比就是經營活動現金流人除以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比率,這一指標能夠反映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現金流人對現金需求的保障程度。于此同時,這一指標是企業現金流量的重要主體。當經營現金流人流出比大于1時,就表明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人可以滿足現金支出的需求,企業的產出與投入之比較高。
2.4 自由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量,就是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要之后剩余的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是一種能夠用來衡量企業實際擁有的能夠回報給股東的現金的財務指標。一般情況下,自由現金流越大與企業支付股利的能力成正比。
2.5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占比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占比是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與總現金凈流量的比值,如果這一比率較高,就說明企業的經營能力較強,財務風險較低,償債壓力較小,有利于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3 關于資產流動性的資本結構理論
凈收入理論認為,由于財務杠桿的作用,企業負債越多,企業價值越大,當負債程度達到百分之百時,企業價值也會達到最大值。企業利用債務資本能夠達到降低加權資本成本,實現財務杠桿的目的,債務資本是百分之百時為企業最優資本結構。
凈營業收入理論認為,企業資本成本是固定不變的,企業資本結構與企業加權資本成本以及企業價值是無關的,企業不存在最優資本結構問題。在債務成本低于權益成本的前提下,負債的增加將會帶來權益資本風險的提升,從而權益資本成本也會因此而提高,由此正好抵消了利用負債所帶來成本下降的好處,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保持不變。
傳統理論是介于凈收入理論和凈營業收入理論之間的一種折衷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在一定限度內的債務利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從股東和債權人的投資風險來說也是能夠接受的。而且企業通過財務杠桿的運用,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加權資本成本的降低,最終增加企業的價值。
1958年6月,美國學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了經典的MM理論。MM理論開創了現代西方資本結構理論的先河,構建了現代西方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石。MM理論認為:在理想狀態時,公司價值不會受到資本結構的影響;而在存在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公司價值與負債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的結論。
靜態均衡理論認為將財務風險及其經濟后果引入資本結構研究過程中,研究的核心是企業利用負債所產生的稅收利益,與由此而形成的成本、財務困境成本進行權衡,尋求企業最優的資本結構。
流動性界定及我國流動性狀況
宏觀經濟中的流動性,主要是指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在一般的宏觀經濟分析中,流動性過剩被用來特指一種貨幣現象。歐洲中央銀行(ECB,2006)就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實際貨幣存量對預期均衡水平的偏離。
對于流動性的衡量我們采用了馬歇爾K值系數法。馬歇爾K值系數指(M / GDP),這里M指貨幣供應,一般使用廣義貨幣供應M2,GDP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M/GDP 指標反映了貨幣供給與實體經濟貨幣需求之間的關系,該指標的變化趨勢可以衡量貨幣供應相對于貨幣需求的過剩與短缺情況。如Morgan(2007)通過三個指標來測量各國的流動性過剩程度。這三個指標分別為狹義貨幣與名義GDP的比率、廣義貨幣與名義GDP的比率以及國內信貸(domestic credit)與名義GDP的比率。張明(2007)、和晉予(2007)都采用了這種方法。考慮到從長期來看,M2比M1、M0穩定,文章中貨幣供應選取的是M2。
早在十年前學者高輝清就提出:“貨幣供應量增長相對較快。目前M2與GDP的比率已是世界較高水平”,我國M2/GDP比率比世界其他大國都高,卻還出現了通貨緊縮這個不合常理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也在2002年公布的《穩健貨幣政策有關問題分析報告》中認為,我國M2/GDP比率過高,在貨幣供應量增長明顯偏快的情況下,將增加中長期通貨膨脹的壓力。但與此相反,我國在1998年到2005年出現了通縮的情況,至此以后,通脹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2008年末,為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停滯不前問題,政府推出了四萬億計劃,過量發行貨幣從2009年4月開始,按我國通貨膨脹一半滯后期為10個月,通貨膨脹在2010年2月發生,并且在2011年有明顯惡化。
從圖1的增長率圖可以看出,廣義貨幣供應量一直在穩步上升,增長率在平穩波動,而M2相對GDP在2000年到2003年出現了快速上升,2005年到2008年波動中有所下滑,特別是在2008年末,而在2009年以后又出現了幾乎是直線的上漲。可以說,雖然增長的快慢不一樣,但圖1的數據幾乎在零點以上,流動性總體上一直保持著增長。
CPI、房屋銷售價格指數與上證指數的變化趨勢概述
在選定期間,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出現了三次頂峰,第一次出現在2004年到2005年,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投資高燒不退刺激建材價格堅挺,又進一步推高已經處于高位的房價,出現專業炒房大軍更是火上澆油。第二次頂峰出現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來臨之前,資產泡沫化極其嚴重,指數達到111點。第三次頂峰出現在2009年~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42.1%,這可能是投資投機需求大量入市的關系,而上證指數在金融危機前的資產泡沫化過程中達到了5552點,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房屋價格和上證指數均遭重創,房屋價格指數跌至98.9點,上證指數跌至1820點。
在樣本區間內,房屋價格指數和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動趨勢有相同之處,大體上都是在2004年經歷了一個小高峰以后,在2005年到2006年滑入一個低點, 2007年到2008年沖上高點,接著在金融危機之時跌至谷底。CPI指數和資產價格指數的走勢也很相似,尤其是與房屋價格指數的走勢非常相近。
流動性對物價、資產價格的影響
(一)初步判斷流動性和物價、資產價格的關系
近期我國物價的明顯上漲,通脹壓力的加大,而在流動性同樣快速上升的2003年卻沒有造成通脹,這值得思考。如果我國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后果無非是兩種,一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二是資產價格,包括房地產、股票等價格上漲。流動性通常被認為是物價上漲最主要因素,作為與居民生活最密切的兩種資產,股票與房地產市場也是過剩流動性的主要宣泄地。前文說明物價、上證指數、房價三者走勢十分相近,那么三者對于流動性沖擊的反應是否也相似?
(二)建立模型
本文采用2000年一季度到 2011年二季度的季度數據,因為2000年后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都經歷了較為劇烈的波動,采用這一時期的數據進行檢驗更有意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季度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季度同比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庫;房地產價格選用房屋價格指數數據來自RESSET金融數據庫。股票價格采用的是上證綜指,來自RESSET金融數據庫,所有數據都運用 X -11法進行了季節性調整并且都取自然對數。為了建立VAR模型,需要檢驗各時間序列的平穩性,結果如表1所示。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差分處理后的時間序列都已經是平穩的,可以建立差分平穩SVAR模型。將建立的初始VAR模型進行估計,進一步做穩定性檢驗,發現被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的倒數的模小于1,即在單位圓內,VAR模型是穩定的。確定模型滯后階數為三階,對各個內生變量依次給出單個檢驗與聯合檢驗,聯合檢驗的P值均小于0.05,因變量內生于系統。但考慮到 VAR模型的簡化形式不能給出變量之間當期相關關系的具體形式,即在模型右端不含有內生變量,當期相關關系隱藏在誤差項的相關結構中,因此無法進行解釋。本文將建立SVAR模型進行分析。
首先根據流動性衡量指標(M2/GDP)、CPI、上證指數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建立 SVAR(4)模型。
B0 yt=Γ0+Γt yt-1+Γ2 yt-2+Γ3 yt-3+Γ4 yt-4
+ut 其中:
如果 B0可逆,則上述結構式方程就可以轉化成簡化式方程,同時得到:
Aet=But
式中變量和參數矩陣為
其中et是VAR模型的擾動項,u1t、u2t、u3t和u4t分別表示作用在ΔM2/GDP、ΔCPI、Δlnsz、Δlnfw的結構式沖擊,一般而言,簡化式擾動項et是結構式擾動項ut的線性組合,因此代表一種復合沖擊。
在建立了上述系統后,我們需要對模型施加約束。我們應用經濟理論對模型實行短期約束,模型中有 4個內生變量 ,因此需要施加2k2-k(k+1)/2=22個約束才能滿足模型要求的可識別條件。B為單位矩陣,A矩陣的對角元素為1,相當于施加了k2+k=20個約束條件,根據Filardo(2000)的檢驗,資產價格和通貨膨脹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因此假設通貨膨脹不受當期資產價格的影響,即CPI不受上證指數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的影響,則a23=0、a24=0,再假設上證指數不受房屋價格指數的影響,即a34=0。
在給出了上述約束后,我們就可以使用完全信息極大似然法來估計得到 SVAR模型的所有未知參數,并進行脈沖響應分析。
1.流動性沖擊引起的CPI的脈沖響應。當本期給定流動性一個正的沖擊后,物價指數立即有負向反應,并且負向反應一直增長并持續到第六期,然后在第十期緩慢趨至0。可見流動性的增加對物價指數并沒有預期的正沖擊響應。
2.流動性沖擊引起的上證指數和房屋價格指數的脈沖響應。當在本期給M2/GDP一個正沖擊后,上證指數出現負向響應,在第二期達到最大后,在第五期回到0,接著在第六期后正向波動,到第十期呈負向響應。當在本期給M2/GDP一個正沖擊后,房屋價格指數出現正向響應,逐漸減小,到第三期變為0,直到第七期變為正,并正向波動。
作上證指數和房屋價格指數的累積脈沖響應圖。流動性的沖擊對上證指數的累積脈沖響應為負,對上證指數說明流動性對房屋價格指數的正向積累效應高于流動性對上證指數的負向累積效應,可以理解為流動性增長對房屋價格的影響持續性較強。
結論
(一)影響物價的原因較復雜
在本文實證中,CPI對流動性的沖擊反應為負,最后為0,這個結論和2003年至2007年流動性過剩情況嚴重但物價卻沒有出現相對嚴重的上漲這個情況相符,造成物價波動的除了流動性因素還有其他非流動性因素,比如還有國際性輸入和成本上升因素,成因比較復雜,有個積累的過程,然后又相互疊加,綜合作用。另一方面,從費雪方程式的角度分析,MV=PT。
MV=PT,式中,M表示一定時期流通中貨幣的平均數量;V表示一定時期單位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即貨幣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表示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數量。該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我們就是用M/T來衡量流動性的,如果貨幣的流通速度穩定不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表現出下降的總趨勢,而2003年后,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相對平穩的下降態勢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貨幣流通速度變化趨勢由以下降為主,轉變為有升有降;二是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幅度總體上趨緩,但2009年受外部金融危機沖擊又發生了大幅下降。(賈康、孟艷,2011)。所以,即使流動性M/T上升,但貨幣流通速度V下降,物價P也可能是下降的。
(二)房地產市場是更重要的流動性宣泄地
從脈沖響應圖可以看出,流動性過剩對住房價格的影響可能要大于對股市的影響。股票價格對于流動性過剩的沖擊反應卻沒有房地產市場那么明顯,甚至出現了負效應,因為我國的股市機制并不完善,使得股票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政策因素、市場本身供求狀況、市場預期、也會對股票價格有影響,使股票價格對流動性沖擊的反應就不如房地產市場那么明顯,所以房地產市場更可能是我國過剩流動性宣泄的場所。如果引用微觀經濟學里的消費理論來說,流動性對房價形成收入效應,對物價和股價是替代效應。
參考文獻:
1.Rasmus Rufer and Vivio Stracca: What is global excess liquidity, and does it matter? ECB,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696. Nov. 2006
2.P Morgan, Asia's LiquidityWave: Implications and Risks.HSBC Global Research, 2007
金融是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核心,金融資源的流動導致了資源在地區和行業間的流動和分配,因此地區金融機構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地區企業和產業能夠獲得的金融資源數量。金融資源的流動使得各地區企業和產業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軌跡,地區企業的集聚促進了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產業鏈的發展減少了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在我國目前的金融體制下,利率水平并非完全由市場形成,資本規避風險和減少交易成本的需求導致了其向產業鏈發展更為發達的地區流動,因此產業鏈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在獲得資金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與金融發展之間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相互決定關系導致各地區發展差距被不斷的放大,因此,在區域產業鏈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一、文獻綜述
金融及金融機構在經濟增長、企業和產業發展發展中的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現代經濟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第一個全面考察金融在經濟中作用的是巴杰特,他發現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大型工業項目融通所需要的資本而在英國工業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希克斯就此問題進一步指出,英國工業革命中所使用的技術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存在,真正引發工業革命的是金融系統的創新而不是通常所說的技術創新,通過向需要資本的大型項目融資,金融創新使這些技術得以實現并貢獻于經濟增長。熊彼特(1912) 強調,銀行的功能在于甄別出最有可能實現產品和生產過程創新的企業家,通過向其提供資金來促進技術進步。然而,也有人質疑金融能否刺激增長,而羅賓遜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交易會產生新的摩擦,這些摩擦刺激了經濟對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的需求,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也因經濟中的需要而產生,也就是“實業引導金融”,但金融對經濟增長卻沒有實質性的貢獻。帕特里克認為,在經濟增長的起步階段,金融引導經濟增長;當經濟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經濟變得日益復雜,此時經濟中的摩擦會對金融服務產生需求,并刺激金融發展。在此之后,人們將金融-增長之間因果關系的方向稱為“帕特里克之謎”。
20世紀90年代之后,由于制度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大量研究文獻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假設條件,引入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等交易中的實際因素,更好的解釋了金融在經濟增長、企業和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二、金融與產業鏈發展之間的理論分析
資本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生產要素,資本的供給決定了一個地區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水平,金融資源地區間的分配差異將導致各地區生產要素配置比例的差異,也決定了各地區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在金融發展水平低的地區,由于金融資源供給的不足,企業獲得資金難度大、使用資金成本較高,因此和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相比,資本配置比例偏低,由于存在邊際生產力遞減的問題,在同一行業的企業間生產要素配置比例的差異將導致要素邊際產量的差異,使得要素獲得的收益不一致,因此引起資本之外的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的流動,結果導致了地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
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以減少融資活動中的交易成本,從而促進金融業的發展,融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高額交易成本和交易活動的減少。地區產業發展將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隨著社會分工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個企業都只能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各企業的生產、銷售數據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各企業的風險和收益也具有很高的相關性,資金供給方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對產業鏈中各個企業的綜合分析獲得比較準確的企業信息。由此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產業鏈具有外部經濟的特點,能夠減少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產業鏈越發達,對單個企業融資的成本就越低,金融機構就越愿意與之交易。
在以直接融資為主、資金能夠跨地區流動、利率非市場化的國家和地區產業鏈和金融之間這種捆綁式的發展路徑就體現得更為明顯。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利率的非市場化導致銀行不能通過提高利率的方式來彌補融資過程中增加的交易成本和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將資金從交易成高和風險高的地區向交易成本低、風險低的地區轉移,產業發展落后的地區向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轉移,因為這將保證金融機構能夠減少交易成本、降低風險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金融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產物,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金融化水平就越高,經濟對金融的依賴程度越高,金融在經濟增長和發展中的作用就越突出,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金融發展水平對資源配置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金融發展也主導了企業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與分布。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金融資源的自由流動可能成為引起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經濟發達地區,產業鏈發展較為完善,產業集群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減少融資風險而產生了融資過程中的優勢,因此資金和生產要素從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轉移。金融通過對企業和產業提供資金支持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反之,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又吸引資金的流入,從而擴大了地區產業和經濟增長方面的優勢。
三、我國的現狀及分析
1.金融資源的流動將企業產業鏈發展的差距放大
中國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并且近年來這種差距有逐步擴大的趨勢。隨著經濟增長與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和專業化水平逐漸提高,各地區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在吸收金融資源向該地區轉移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產業鏈發達的地區通過吸收大量金融資源的流入使得該地區企業能夠不斷優化自己的資源配置,實現更快的增長速度從而占領市場,同時金融資源充足的地區可以利用富余的金融資源來不斷擴展產業鏈的上下級,由此金融資源的流動導致產業鏈在區域之間的轉移。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各地區存貸款無論在絕對數額還是在相對數額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之和為20%,則存貸比小于0.8的地區都存在資金外流的問題,存貸比大于0.8的地區存在資金流入的問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和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地區都存在嚴重的資金外流的現象,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資金外流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人口的流動,因為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有大量的流動人口,這部分人的收入最終會流向自己戶口所在地,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地區由于金融資源絕對額非常大,導致資本的邊際收益率相對較低。
經濟落后、產業鏈發展程度較低的地區也存在嚴重的資金外流現象,這種資金的外流進一步導致了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滯后。產業鏈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存在資金凈流入的現象,這種資金的流入同時引發了其它資源向該地區的流動,從而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2.產業發展與融資結構的變化與調整
理論研究表明,隨著經濟的增長,融資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在經濟發展的早期,企業更多的依賴于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隨著經濟的增長,以股票和債券為主要方式的直接融資方式所占比例將逐漸增加。因此經濟的增長將引起融資結構的變化,股權融資方式巨大的提高了企業的發展速度,為企業快速占領市場提供了充分的資金支持。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相比對企業具有更高的要求,企業要通過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融資在企業規模、公司治理、主營業務是否單一、企業的成長性、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產業發達的地區,由于專業化程度高、市場規模大,企業容易通過專業化生產某種產品而獲得較高的利潤和較快的發展速度,而在產業分工落后的地區,有限的市場需求、原材料和中間產品供給的限制都嚴重束縛了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企業難以達到發行股票融資的條件。從上市公司數量上來看,落后地區上市公司數量遠遠低于經濟和產業發達地區數量。
四、政策及建議
金融與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導致了企業經濟和產業發展差距的不斷擴大,要減少目前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必須在金融機制和政策上做適當的調整以便促進全國經濟的平衡發展。根據目前金融體制存在的現狀,提出了一下解決措施:
1.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發揮地方性金融機構在地區產業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中國區域經濟與產業鏈發展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區域資金流動機制不健全即是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結果,也是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資金渠道是區域資金流動機制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從健全資金流動渠道入手以促進產業的發展,從而達到各地區經濟平衡增長的目的。
要大力發展區域性商業銀行, 提高區域性商業銀行融資和配置貨幣資源的能力, 為本地區引入更多的資金, 以促進資金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為了減少由于大銀行資金跨地區轉移所導致的各地區金融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應該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由于經營地區的限制,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產業,因此應該得到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支持,目前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規模、經營管理等方面和大型金融機構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吸收資金方面還非常缺乏競爭力,改變這一狀況,需要政府給以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時地方性金融機構應該通過發揮自己的地域優勢,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2.促進融資方式的變化,改變目前融資方式單一的現狀,增加直接融資的比例。
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在企業融資方式中的比例,政府對于企業通過股票、債券融資的方式應該給以政策上的支持。首先是機制方面,一是要鼓勵更多的符合條件的中西部企業上市融資,將具有地區主導性、支柱性的企業推薦上市;二是要積極推進西部金融債券發行和流通體制的改革,擴大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債券發行規模,同時加快西部重點企業債券上市的步伐。
3.發揮地區產業鏈發展在融資過程的優勢,促進產業鏈金融的發展。
產業鏈金融是指資金供給方通過擴展對核心企業的服務。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供銷企業聯系在一起。從原材料采購,到制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產業鏈鏈條,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全方位地為鏈條上的多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相關企業的職能分工與合作實現整個產業鏈的不斷增值。
產業鏈金融的發展可以大大降低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因此減少了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時,產業鏈金融通過將產業鏈連為一體,可以減少資金供給的風險,因此可以促進金融機構和地方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Jose,Lopez,Cracia.and Cristina,Aybra,Arias.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Finaneial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J].SmallBusiness Economies,2000
引言
甘肅省作為西北的一個重要省份,其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致模式及框架已基本形成,經濟實力在近幾年也顯著增強,對其經濟增長的方式做進一步的研究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甘肅省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能在西部的其他省份也同樣存在。通過資料顯示目前制約甘肅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一方面外資的利用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產業結構不合理,隨著西部大開發實施力度的逐步加大,外資對甘肅省的經濟增長效應也會逐步增大,同時甘肅省第二產業結構所占比重較大,產業結構不太合理,傳統重工業占的比例很大,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卻發展緩慢,經濟增長主要通過低效的粗放型要素投入模式,這對甘肅經濟進一步增長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目前已有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做了研究,早期的有漢森、希克斯、納科斯、博爾等學者,他們就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做了初步的闡釋,“雙缺口”理論的理論依據是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和哈羅德—多瑪模型,由于發展中國家儲蓄不足、資本短缺、結構失衡,以及經濟發展缺乏動力,要想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定的外資引進是必須的。
Edwards(2001)的實證研究認為,在控制其他變量時,資本流動性強的國家比限制資本流動的國家具有更高的增長率。郭金龍和王宏偉(2003)研究了中國區域間資本流動與區域經濟差距的關系,研究結果認為,資本流動和經濟增長間呈現循環關系。張中華(2007)則認為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我們應該優化外資結構。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2005)引入經濟扭曲概念,建立了帶扭曲因素的資本流動與宏觀穩定模型,強調扭曲的存在會使經濟波動加劇。陳建(2010)基于1998-2008年全球多樣本國家宏觀季度數據分析,發現國際資本流動具有自我強化的特點,它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具有相對更大的波動性。
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經濟結構隨著經濟增長和發展而變動,并且反過來作用于經濟增長;產業結構作為以往經濟增長的結果和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
關于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方面,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經克拉克發展完善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干春暉等(2011)認為政府在制定產業結構政策時,應在強調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同時,積極突破制約產業結構高級化效應的限制條件,有效推進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充分發揮產業轉型與升級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作用。 汪浩、沈文星(2010)認為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協同關系,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夠提升經濟增長的水平。本文通過甘肅省1997-2010年的相關數據實證檢驗了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現:國際資本流動和產業結構都是甘肅省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且三者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國際資本流量以及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不夠明顯。
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人均GDP作為衡量甘肅省經濟增長的被解釋變量,記為GDPP,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和目前學術界的一般處理方式,對于國際資本流量、產業結構這兩個變量,具體的指標選取如下:根據Donny Tang(2006)的衡量標準,選取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FDI/GDP)作為衡量資本流動的指標,記為RFDI,因為外商直接投資是使用美元衡量的,利用各年的匯率換算把它轉換成人民幣。產業結構因為是全國范圍內,所以沒必要再取相對指標來消除不同省份的區域差異,分別用每個產業的產值來衡量,分別記為:PRI、SEC和TRE。
本文采用的數據根據1996-2010年各年的甘肅省統計年鑒整理得到,部分數據來源于2011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其中人均GDP、FDI、PRI、SEC和TRE的數據均按照1997年為基期調整后的實際數據。首先對這些變量的統計值進行簡單的描述,變量描述性統計具體如表1所示,趨勢圖如圖1所示。
通過變量描述性統計表(見表1)和趨勢變化圖(見圖1)大致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占甘肅省GDP的比重是很小的,還不到2%,這和東部地區很多省份相差甚遠,這說明甘肅省在利用外資方面還比較落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外資使用的數量較少,有待于進一步加大外資的使用力度;同時,第二產業的產值在三大產業中最大,而且第二產業產值的增速也是三大產業中最快的,這說明甘肅省的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過大。
研究方法
(一)單整和協整檢驗
由于時間序列數據容易出現“偽回歸”現象,為了更好的體現數據之間真實的經濟關系,最好先對數據的平穩性作出檢驗,平穩性檢驗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DF、ADF等檢驗方法,ADF檢驗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檢驗方法。其模型形式一般為:
xt=β0+β1t+(ρ-1)xt-1+∑βixt-i+εt
原假設H0:ρ=1,備擇假設H1:ρ
(二)ECM模型
如果模型通過了單整檢驗,并且變量間還具有長期的穩定關系,那么還要研究變量間的短期關系,如果有些變量受到暫時的外部沖擊,那么有沒有一個機制能讓其逐步回到均衡的狀態,這就要通過誤差修正模型來分析。誤差修正模型概念由薩甘(Sargan,1964)最早提出,他用該模型估算被解釋變量的調整值,后來誤差修正模型又由亨德里一安德森(Hendry-Anderson,1977)和戴維森(Davidson,1978)做了較大的改進。格蘭杰(Granger)等人也在此基礎之研究了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之間的關系,證明了格蘭杰定理。誤差修正模型體現了長期趨勢對短期行為的影響。這種誤差修正機制是一個負反饋過程。如果某種外部沖擊導致短期內出現了偏離均衡的現象,必然能通過對誤差的修正使變量重返均衡狀態。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該檢驗方法由著名的計量經濟學家格蘭杰(Clive W.J.Granger)首創,用于解釋不同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是時間序列數據,兩個經濟變量X、Y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定義為:“若在包含了變量X、Y的過去信息的條件下,對變量Y的預測效果要優于只單獨由Y的過去信息對Y進行的預測效果,即變量X有助于解釋變量Y的將來變化,則認為變量X是引致變量Y的格蘭杰原因” 。
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根據以上選取的變量和相應的理論分析,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其中,gdpp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來衡量經濟增長;rfdi為外商直接投資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用來衡量國際資本流動;pri為第一產業產值,sec為第二產業產值,tre為第三產業產值,從它們的產值上可以看出甘肅省的產業結構;t表示時間。εt為隨機干擾項。為了避免出現異方差問題,取各個變量數據的對數來處理。
為了保證數據的平穩性,根據以上分析,文章采用ADF檢驗法,首先來檢驗甘肅省各個變量的數據是不是平穩的,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結果可以看到,gdpp、rfdi、pri、sec、tre這些變量的原始數據都沒有通過ADF檢驗,這說明每一個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性數據,不能再對這些變量做進一步的計量分析,可對這些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后,所有變量都通過了平穩性檢驗。所以,它們都滿足一階單整,即滿足I(1)。如果滿足同階單整,則可以繼續檢驗它們是否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
(二)協整分析
協整檢驗的方法主要有Engfe-Granger兩步法、Johansen極大似然法、頻域非參數譜回歸法等。頻域非參數譜回歸法在本文中不適合使用,而恩格爾和格蘭杰的檢驗方法適用于樣本容量比較大的情況,由于本文只有從1997-2010年間14年的數據,數據較少,Johnsen協整檢驗則對此要求不是太嚴格,所以采用Johnsen協整檢驗。
由表3的協整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檢驗結果在5%顯著性水平上明顯拒絕了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也拒絕了存在至多1個、至多2個、至多3個的協整關系,接受至多存在4個協整關系的假定,因此可以認為變量log(gdpp)、log(rfdi)、log(pri)、log(sec)、log(tre)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它們之間存在四組協整關系,其中有三組不能包含全部變量,因此僅給出包含全部變量的協整方程,其標準化數據的協整方程如表4所示。
根據以上分析,這些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log(gdpp)有一個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進一步地,表4給出了標準化后的協整向量,根據表中的相應結果,其最終的方程可以寫為:
上述方程表明,log(gdpp)和log(rfdi)、log(pri)、log(sec)、log(tre)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協整關系,不管是國外資金流入還是各個產業的產值,它們都和人均GDP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國際資本流動每增加1%,經濟增長0.03%,第一產業產值每增加1%,經濟增長0.78%,第二產業產量每增加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會增加1.441%,第三產業產值每增加1%,經濟增長0.81%。也就是它們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甘肅省經濟的增長。但從它們各自的系數可以看出,就三大產業方面,第二產業對甘肅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第一產業的貢獻率最低,第三產業居中。這說明甘肅省經濟增長更多依賴的是第二產業產值的增加,該省的產業結構還不太合理,同時,可以看出國際資本流入對甘肅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貢獻率較小,正如上述結果所示,RFDI每增加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增加0.03%,這可能和甘肅省目前利用外資較少,利用外資的平均成本還沒有到達下降階段,也即是由于外資規模太小,沒有形成所謂的規模經濟,進而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有關。
(三)格蘭杰檢驗
根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原理,運用Eviews6.0對甘肅省產業結構變動、國際資本流入與經濟增長任意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國外資本流入(RFDI)、第一產業產值(PRI)、第二產業產值(SEC)、第三產業產值(TRE)都是甘肅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P)增長的原因。而且第二產業的產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還是互為因果關系,第二產業的產值增加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也反過來促進第二產業產值的增加,但經濟增長并不是國外資本流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的原因。這說明甘肅省經濟增長和第二產業產值增加是相互促進的,但經濟增長并沒有帶來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以及第三產業產值的增加。
(四)誤差修正模型(ECM)
前文已經證明log(gdpp)、log(rfdi)、log(pri)、log(sec)、log(tre)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因此可以進一步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揭示變量之間的短期的關系。其模型如下:
由于估計長期均衡方程得到的殘差是平穩的,因而在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時,可以采用Hendry的從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首先選擇3階滯后變量及誤差修正項,然后逐漸剔除產業結構、國際資本流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檢驗中不顯著的變量,最后得到如下的誤差修正模型:
(0.89) (4.02) (5.22)
(6.98) (3.51) (4.63)
方程下面括號里的數字分別表示常數項、log(rfdi)、log(pri)、log(sec)、log(rte)ecmt-1的t值,可以發現,除了常數項,每一個變量在1%的顯著水平下都通過了t檢驗,模型中非均衡誤差ecmt-1的系數為-0.452,意味著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誤差以0.452的比率對本年度的ln(gdpp)作出反向修正。誤差修正項系數為負,這符合負反饋過程,短期的偏離最終會被拉回到長期的均衡狀態。
結論
本文對相關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了平穩性檢驗(ADF)、協整分析(Johnsen 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等實證方法,并進一步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了影響甘肅省經濟增長的一些因素(國際資本流動和產業結構)。通過分析甘肅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國際資本流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的關系,發現國際資本流動和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都是甘肅省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甘肅省經濟增長和第二產業產值之間相互促進,但經濟增長并不是國際資本流動和第三產業發展的格蘭杰原因,而且三者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國際資本流量對甘肅省經濟增長的作用還不明顯,根據“兩缺口”理論,落后地區經濟增長需要一定的外援支撐,這要求相關政府部門通過一些有效的途徑去提高甘肅省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效率,比如采取一些針對外資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利用外資的制度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人文環境等,以此來更好地促進甘肅經濟的和諧、快速發展。
通過分析還發現,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第三產業的作用則不明顯,這說明甘肅省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甘肅省的產業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整,因為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的發展,最高級的產業結構狀態是呈“三、二、一”形式的產業結構。也就是說,第一產業的比重會越來越小,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越來越高。針對甘肅省的現狀,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途徑是:首先,要繼續改造并進一步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然后,要把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西部一些地區的旅游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重點區域的農副產品加工和新醫藥、生物產業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產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提高一個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也是保證甘肅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中華.匯率、國際資本流動與經濟發展[J].財貿經濟,2007
2.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國際資本流動、經濟扭曲與宏觀穩定—當前經濟增長態勢分析[J].經濟研究,2005
3.陳建.國際資本流動、價格波動和宏觀經濟增長研究[J].財貿研究,2010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635-02
反復性自然流產(RSA)是指臨床上連續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發生率占妊娠總數的0.4%~1.0%,如按連續發生2次計算則為5%[1]。對RSA患者采用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lymphocyte immunotherapy,LIT)在上世紀80年代獲得成功,并在國內臨床上逐漸推廣應用[2]。反復性自然流產病因復雜、容易復發,是一種較難治愈的不育癥,研究發現病因有染色體異常、母體生殖道解剖結構異常、內分泌失調、生殖道感染及自身免疫缺陷等,但有40%~60%的患者病因不明。對經檢查患者體內不存在封閉抗體的,采用淋巴細胞主動免疫療法,刺激封閉抗體產生,阻止胚胎遭受母體免疫攻擊而流產。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對194例患者采用及不采用LIT的妊娠情況進行對比,探討LIT治療封閉抗體不足復發性流產患者的必要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濰坊市婦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產患者472例,經嚴格篩查病因后,排除生殖器官解剖異常、內分泌異常、夫婦雙方和胚胎染色體異常、生殖道感染等所致習慣性流產。丈夫無肝炎、HIV、梅毒等傳染病,肝、腎功能正常,結果正常的194例封閉抗體不足的RSA患者分為兩組:免疫組98例要求接受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非免疫治療組96例按常規治療。
1.2 治療方法
1.2.1 淋巴細胞主動免疫療法 夫妻雙方對LIT有充分的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抽取丈夫空腹血20 ml,加入含肝素的無菌培養瓶中。主動免疫原首選丈夫,若丈夫不宜作為免疫原供者(如HBsAg陽性)則選用其他的健康個體。在超級凈化工作臺上分離淋巴細胞,生理鹽水洗滌2次,獲取淋巴細胞(2~3)×109/L,吸取1.5ml細胞懸液于妻子前臂內側皮內注射6~8點,每點0.2 ml。每療程皮內注射新鮮淋巴細胞3次,間隔3~4周;孕前療程結束后鼓勵婦女在3個月內妊娠,如獲妊娠則再進行孕后療程治療;孕7周時做超聲確定胎兒存活,排除宮外孕,若發生難免流產則給予清宮術;孕32~36周發放孕婦分娩隨訪表,采用信件及電話核實圍生期的母嬰情況。如未妊娠則在排除不孕癥后重新進行1個療程免疫治療。
1.2.2 非主動免疫療法 孕期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服用含葉酸的多種維生素。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病因及分類 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有472例2次及2次以上自然流產患者就診。病因分析:染色體異常12例(2.54%),內分泌因素50例(10.59%),解剖學因素26例(5.51%),感染性因素20例(4.23%),抗磷脂綜合征96例(20.34%),自身免疫性疾病10例(2.12%),兩種及以上因素共存者64例(13.56%),封閉抗體不足者194例(41.10%)。在194例封閉抗體不足患者中,進行LIT治療組98例,非LIT治療組9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附表。
2.2妊娠結局 LIT治療組妊娠成功率80.61%;非LIT治療組妊娠成功率47.9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副反應 兩組婦女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傳染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出血傾向、血小板減少、骨質疏松、產前子癇、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新生兒血小板減少及顱內出血等并發癥。
3 討論
從生殖免疫的觀點看來,妊娠是一種成功的半同種移植。妊娠失敗、流產可看為移植失敗。除常見原因(染色體、解剖、內分泌、感染)之外,原因不明的流產可能與免疫排斥有關。從病因學看來,胚胎染色體正常的原因不明流產病例所占比例隨著流產次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連續2次或2次以上原因不明流產與免疫排斥反應有關,是一種同種免疫現象,故也稱為同種免疫型復發性流產。近年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反復自然流產(URSA)與妊娠免疫耐受異常、生理性免疫抑制反應減弱有關,這涉及CD4+/CD8+T淋巴細胞比例和Th1/Th2細胞比例失衡,調節性T細胞數量及功能下降,NK細胞毒力增強,巨噬細胞功能異常,HLA抗原組織相容性增加,封閉抗體產生減少等,從而導致胚胎遭受免疫排斥而流產[3]。主動免疫治療能誘發妊娠免疫耐受,使Th1/Th2偏向Th2,提高血中CD4+/CD25+T細胞水平[4]。報道有2/3的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體內缺乏封閉抗體,可見母體缺乏封閉抗體的,可導致習慣性流產的發生[5]。采用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封閉抗體不足復發性流產患者,可使妊娠獲得成功。本文回顧性分析了194例封閉抗體不足復發性流產的患者應用及不應用LIT治療的結果,發現LIT治療組的妊娠成功率明顯高于非LIT治療組;平均分娩孕周及平均出生體重無明顯差別。本研究主動免疫后妊娠失敗的病例,考慮由于諸多因素相互影響所致,可能這些患者抗體無明顯升高,或在升高后又下降時受孕,其妊娠預后不佳;或者還存在有其他的不明原因,需要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充分說明封閉抗體不足引起復發性流產患者與免疫相關最有力的證據,對此類流產患者進行淋巴主動免疫治療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邵嵐,王會茹,杜麗榮.反復流產患者絨毛及脫毛組織中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J].河北醫藥,2010,31:1096.
[2] 林其德.復發性流產免疫學診斷和治療共識[J] .生殖醫學雜志,2008,12(1):1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財務信息需求者可以通過這兩個指標了解企業流動資產的經營狀況,判斷企業有無能力立即償還到期債務。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企業容易出現破產、財務困境和債務違約等現象。但是,由于企業規模和性質的不同。以及指標內涵的復雜性,指標數值相當的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也未必相同。常規計算下,這兩個指標能否真實地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會不會誤導財務信息需求者的判斷?又該如何避免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陷阱?鑒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含義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判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最常用的兩個財務分析指標。前者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后者是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其中,速動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有價證券等變現能力強的那部分資產,它等于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后的余額。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在企業負債到期以前可以變相作為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水平。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弱。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作為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應當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幅度。如果這兩個指標過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雖然有了充足的保障,但是由于大量占用資金,減緩了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資金也不能充分發揮有效的使用效益,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效果。如果這兩個指標過低,表明企業負債過高,短期償債能力沒有保障,經營風險增大,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為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
但是,實際上很多業績不錯的公司,流動比率經常保持在低于1的水平上。于是。筆者在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流動比率小于1一定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嗎?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誤區?
二、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的陷阱
陷阱一:假設在銷售毛利率不為0的情況下,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為:
流動比率=0.76
銷售毛利率=47%
存貨÷流動資產=55%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是用企業的現金來償還的,而不是用流動資產,但是。由于存貨的存在,1元的流動資產,變現后會得到超過1元的現金。財務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流動比率分析公式,分子是流動資產,使用流動資產變現更接近于現實,畢竟企業不是直接用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而是用流動資產變現。考慮到這個影響因素,流動比率公式的分子就應該由原來的流動資產變為非存貨流動資產變現與存貨變現之和。ABC公司流動的比率=0.76×(1―55%)+0.76×55%×1.89=1.13202。計算結果表明,公司1元的流動資產,經過變現,可以償還1.13202元的流動負債,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并沒有問題,這樣計算流動比率更加真實、可靠。
在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流動比率的高低必然受存貨數量多少的影響。當流動負債為一定量時,在其他流動資產變化較小的情況下,存貨數量越多,流動比率越高,而流動比率高并不能絕對說明公司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強。這是因為在計算流動比率時,所運用的流動資產指標包含了全部存貨,由于存貨受市場供求影響最大,市場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很難把握,必然會形成一些采購、生產的商品長期積壓,這些商品變現的希望非常小,大都只能降價出售,或是以非常低的價格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些存貨變現后的價值也根本無力再重新購置同樣的存貨。還有一些存貨根本不具備變現能力,這些商品只能作為廢品處理。公司管理者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可以按照存貨變現時間的長短將存貨劃分為短期存貨、中期存貨及長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下的為短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為中期存貨,長期存貨應屬于公司不良資產。在計算流動比率時要將不良資產從流動資產中剔除。要用具備一定增值能力并能夠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的經營資產作為流動資產,這樣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陷阱二:如果銷售毛利率為0,再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
流動比率=0.76
流動資產周轉率=4.7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不僅與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有關,還與周轉率有關,周轉速度越快,變現能力越強。在日常財務分析中,決策者往往只注重考核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而忽略了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存貨周轉率是營業成本與平均存貨的比值,比值大,說明存貨周轉速度快,可以為公司貢獻更多的收入和利潤,而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公司賒銷政策緊密相關。當公司本期賒銷商品數量增多時,則會導致營業成本加大,存貨周轉速度與全部采用現銷時相比就會加快,說明存貨周轉率指標中的營業成本對存貨周轉速度快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公司流動比率時不僅要結合存貨周轉速度,而且還要分析商品存貨的變現質量。商品存貨的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是一個公司能否在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標志,質量的高低不僅表現在與同行業相比商品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上,而且還表現在是否足額收回貨幣資金的數量上。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可以用營業成本除以平均商品存貨得到。這一比值大,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可用本期銷售商品收回的貨款衡量,按照本期銷售商品成本率折算為收回貸款的營業成本金額后,再除以平均商品存貨,計算出的比值高,說明商品存貨周
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高。理論上對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指標沒有界定合理的范圍,公司只有與同行業相比或與本企業歷史水平相比。如果公司的流動比率指標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屬正常范圍,同時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變現質量高,就能夠說明公司經營性資產質量高,商品存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償還短期債務有足夠的高質量經營性資產做保證。只要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快于企業流動負債周轉率,即便流動比率小于1也不至于產生問題。流動比率為0.76,表明1元流動負債對應0.76元流動資產,0.76元流動資產在周轉率為4.7時,可以帶來0.76×4.7=3.572(元)的變現。流動負債周轉率=0.76×4.7=3.572(次)。只要企業的流動負債周轉率不高于4,在流動比率為0.76的情況下。無論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如何,公司都不至于產生短期償債能力或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陷阱三:流動比率的分析受到行業不同的影響、季節變化的影響、市場風險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國家政策的影響等。如果ABC公司流動比率=400÷300=1.33,在流動比率大于1的前提下,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某個數,流動比率立即會升高。比如,(400-100)÷(300-100)=1.5。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人為調節和經濟衰退,人為調節是用現金償還或者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使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經濟衰退出現,會導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大致相等的減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債權人在對債務人企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更應該注意這種數據跳躍的現象。
三、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含義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判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最常用的兩個財務分析指標。前者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后者是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其中,速動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有價證券等變現能力強的那部分資產,它等于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后的余額。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在企業負債到期以前可以變相作為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水平。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弱。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作為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應當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幅度。如果這兩個指標過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雖然有了充足的保障,但是由于大量占用資金,減緩了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資金也不能充分發揮有效的使用效益,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效果。如果這兩個指標過低,表明企業負債過高,短期償債能力沒有保障,經營風險增大,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為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
但是,實際上很多業績不錯的公司,流動比率經常保持在低于1的水平上。于是。筆者在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流動比率小于1一定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嗎?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誤區?來源于/
二、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的陷阱
陷阱一:假設在銷售毛利率不為0的情況下,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為:
流動比率=0.76
銷售毛利率=47%
存貨÷流動資產=55%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是用企業的現金來償還的,而不是用流動資產,但是。由于存貨的存在,1元的流動資產,變現后會得到超過1元的現金。財務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流動比率分析公式,分子是流動資產,使用流動資產變現更接近于現實,畢竟企業不是直接用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而是用流動資產變現。考慮到這個影響因素,流動比率公式的分子就應該由原來的流動資產變為非存貨流動資產變現與存貨變現之和。ABC公司流動的比率=0.76×(1—55%)+0.76×55%×1.89=1.13202。計算結果表明,公司1元的流動資產,經過變現,可以償還1.13202元的流動負債,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并沒有問題,這樣計算流動比率更加真實、可靠。在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流動比率的高低必然受存貨數量多少的影響。當流動負債為一定量時,在其他流動資產變化較小的情況下,存貨數量越多,流動比率越高,而流動比率高并不能絕對說明公司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強。這是因為在計算流動比率時,所運用的流動資產指標包含了全部存貨,由于存貨受市場供求影響最大,市場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很難把握,必然會形成一些采購、生產的商品長期積壓,這些商品變現的希望非常小,大都只能降價出售,或是以非常低的價格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些存貨變現后的價值也根本無力再重新購置同樣的存貨。還有一些存貨根本不具備變現能力,這些商品只能作為廢品處理。公司管理者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可以按照存貨變現時間的長短將存貨劃分為短期存貨、中期存貨及長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下的為短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為中期存貨,長期存貨應屬于公司不良資產。在計算流動比率時要將不良資產從流動資產中剔除。要用具備一定增值能力并能夠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的經營資產作為流動資產,這樣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陷阱二:如果銷售毛利率為0,再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來源于/
流動比率=0.76
流動資產周轉率=4.7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不僅與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有關,還與周轉率有關,周轉速度越快,變現能力越強。在日常財務分析中,決策者往往只注重考核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而忽略了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存貨周轉率是營業成本與平均存貨的比值,比值大,說明存貨周轉速度快,可以為公司貢獻更多的收入和利潤,而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公司賒銷政策緊密相關。當公司本期賒銷商品數量增多時,則會導致營業成本加大,存貨周轉速度與全部采用現銷時相比就會加快,說明存貨周轉率指標中的營業成本對存貨周轉速度快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公司流動比率時不僅要結合存貨周轉速度,而且還要分析商品存貨的變現質量。商品存貨的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是一個公司能否在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標志,質量的高低不僅表現在與同行業相比商品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上,而且還表現在是否足額收回貨幣資金的數量上。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可以用營業成本除以平均商品存貨得到。這一比值大,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可用本期銷售商品收回的貨款衡量,按照本期銷售商品成本率折算為收回貸款的營業成本金額后,再除以平均商品存貨,計算出的比值高,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高。理論上對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指標沒有界定合理的范圍,公司只有與同行業相比或與本企業歷史水平相比。如果公司的流動比率指標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屬正常范圍,同時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變現質量高,就能夠說明公司經營性資產質量高,商品存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償還短期債務有足夠的高質量經營性資產做保證。只要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快于企業流動負債周轉率,即便流動比率小于1也不至于產生問題。流動比率為0.76,表明1元流動負債對應0.76元流動資產,0.76元流動資產在周轉率為4.7時,可以帶來0.76×4.7=3.572(元)的變現。流動負債周轉率=0.76×4.7=3.572(次)。只要企業的流動負債周轉率不高于4,在流動比率為0.76的情況下。無論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如何,公司都不至于產生短期償債能力或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陷阱三:流動比率的分析受到行業不同的影響、季節變化的影響、市場風險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國家政策的影響等。如果ABC公司流動比率=400÷300=1.33,在流動比率大于1的前提下,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某個數,流動比率立即會升高。比如,(400-100)÷(300-100)=1.5。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人為調節和經濟衰退,人為調節是用現金償還或者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使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經濟衰退出現,會導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大致相等的減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債權人在對債務人企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更應該注意這種數據跳躍的現象。
三、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判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最常用的兩個財務分析指標。前者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后者是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其中,速動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有價證券等變現能力強的那部分資產,它等于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后的余額。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在企業負債到期以前可以變相作為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水平。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弱。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作為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應當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幅度。如果這兩個指標過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雖然有了充足的保障,但是由于大量占用資金,減緩了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資金也不能充分發揮有效的使用效益,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效果。如果這兩個指標過低,表明企業負債過高,短期償債能力沒有保障,經營風險增大,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傳統觀念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較為合適,如果低于標準值,就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
但是,實際上很多業績不錯的公司,流動比率經常保持在低于1的水平上。于是。筆者在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流動比率小于1一定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不足嗎?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誤區?
二、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的陷阱
陷阱一:假設在銷售毛利率不為0的情況下,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為:
流動比率=0.76
銷售毛利率=47%
存貨÷流動資產=55%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是用企業的現金來償還的,而不是用流動資產,但是。由于存貨的存在,1元的流動資產,變現后會得到超過1元的現金。財務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流動比率分析公式,分子是流動資產,使用流動資產變現更接近于現實,畢竟企業不是直接用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而是用流動資產變現。考慮到這個影響因素,流動比率公式的分子就應該由原來的流動資產變為非存貨流動資產變現與存貨變現之和。ABC公司流動的比率=0.76×(1—55%)+0.76×55%×1.89=1.13202。計算結果表明,公司1元的流動資產,經過變現,可以償還1.13202元的流動負債,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并沒有問題,這樣計算流動比率更加真實、可靠。
在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流動比率的高低必然受存貨數量多少的影響。當流動負債為一定量時,在其他流動資產變化較小的情況下,存貨數量越多,流動比率越高,而流動比率高并不能絕對說明公司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強。這是因為在計算流動比率時,所運用的流動資產指標包含了全部存貨,由于存貨受市場供求影響最大,市場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很難把握,必然會形成一些采購、生產的商品長期積壓,這些商品變現的希望非常小,大都只能降價出售,或是以非常低的價格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些存貨變現后的價值也根本無力再重新購置同樣的存貨。還有一些存貨根本不具備變現能力,這些商品只能作為廢品處理。公司管理者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可以按照存貨變現時間的長短將存貨劃分為短期存貨、中期存貨及長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下的為短期存貨,變現時間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為中期存貨,長期存貨應屬于公司不良資產。在計算流動比率時要將不良資產從流動資產中剔除。要用具備一定增值能力并能夠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的經營資產作為流動資產,這樣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陷阱二:如果銷售毛利率為0,再對ABC公司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筆者搜集到的相關數據:
流動比率=0.76
流動資產周轉率=4.7
是否可以根據ABC公司流動比率低于1斷定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呢?
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不僅與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有關,還與周轉率有關,周轉速度越快,變現能力越強。在日常財務分析中,決策者往往只注重考核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而忽略了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存貨周轉率是營業成本與平均存貨的比值,比值大,說明存貨周轉速度快,可以為公司貢獻更多的收入和利潤,而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公司賒銷政策緊密相關。當公司本期賒銷商品數量增多時,則會導致營業成本加大,存貨周轉速度與全部采用現銷時相比就會加快,說明存貨周轉率指標中的營業成本對存貨周轉速度快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公司流動比率時不僅要結合存貨周轉速度,而且還要分析商品存貨的變現質量。商品存貨的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是一個公司能否在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標志,質量的高低不僅表現在與同行業相比商品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上,而且還表現在是否足額收回貨幣資金的數量上。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可以用營業成本除以平均商品存貨得到。這一比值大,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可用本期銷售商品收回的貨款衡量,按照本期銷售商品成本率折算為收回貸款的營業成本金額后,再除以平均商品存貨,計算出的比值高,說明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商品存貨變現質量高。理論上對商品存貨周轉速度與變現質量指標沒有界定合理的范圍,公司只有與同行業相比或與本企業歷史水平相比。如果公司的流動比率指標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屬正常范圍,同時商品存貨周轉速度快、變現質量高,就能夠說明公司經營性資產質量高,商品存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償還短期債務有足夠的高質量經營性資產做保證。只要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快于企業流動負債周轉率,即便流動比率小于1也不至于產生問題。流動比率為0.76,表明1元流動負債對應0.76元流動資產,0.76元流動資產在周轉率為4.7時,可以帶來0.76×4.7=3.572(元)的變現。流動負債周轉率=0.76×4.7=3.572(次)。只要企業的流動負債周轉率不高于4,在流動比率為0.76的情況下。無論銷售毛利率和存貨比重如何,公司都不至于產生短期償債能力或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陷阱三:流動比率的分析受到行業不同的影響、季節變化的影響、市場風險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國家政策的影響等。如果ABC公司流動比率=400÷300=1.33,在流動比率大于1的前提下,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某個數,流動比率立即會升高。比如,(400-100)÷(300-100)=1.5。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人為調節和經濟衰退,人為調節是用現金償還或者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使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同時等額減少;經濟衰退出現,會導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大致相等的減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債權人在對債務人企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更應該注意這種數據跳躍的現象。
三、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