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5 09:46: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食品安全問題及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廣泛的含義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相關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最新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1]。食品安全也逐漸成為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一系列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個綜合性跨學科領域。
一、切實保障高校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語有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切實關系著國計民生:在宏觀上它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微觀上它關系著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數多而固定、就餐時間集中的特點,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們的飲食安全極易受到威脅[2]。再加上整個社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大背景,諸如地溝油、瘦肉精、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藥養黃鱔等事件的頻頻曝光。可以說,在種種不利情況下,確保大學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費、吃得衛生、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二、高校食品安全問題現狀分析
衛生狀況是關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衛生條件問題嚴重,一是餐具衛生不容樂觀,校園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過長,清洗不徹底,不少餐具附著有明顯污垢或油漬,此外,消毒設備陳舊,消毒不按程序進行;二是食堂操作間的衛生環境差,物品擺放不整齊,廚具清洗頻率低;三是隔夜食品問題,在夏暑蚊蟲滋生時節,不少食堂為節省成本,售賣隔夜食品,嚴重影響了師生健康。
學生是祖國的將來,黨和政府歷來關心學生的飲食衛生和健康成長。學校食物衛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應該也不能被忽視,全國集體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時有報道,現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衛生安全問題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條件粗陋,缺少應配置的衛生設備
有些高校對食堂的經費投入嚴重缺少,食堂建筑與衛生設施不太配套。教育部關于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學校食堂衛生設施與條件,使食堂建筑、設備與環境符合衛生要求”[3]。近年來,大多數高校由于在校人數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擴建了學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廳都裝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設備陳舊的問題。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設備和食物維護的方法,直接導致了食物安全風險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衛生安全風險多
有些高校對后勤社會化改造中食堂衛生處置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缺少及時的研討以及處置,導致一些因為原則不嚴、責任不明和自身處置水平低等緣由構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產經營的第29條明確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擴招,多數學校的后勤服務面臨很大的壓力,后勤社會化也成為一項必然的選擇。但部分學校存在盲目引進,以包代管,使得少數不具備從事學校餐飲工作資質的社會機構或個人承包學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學校沒有健全相應的食堂衛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衛生安全處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員對食堂的衛生安全作業缺少必要的處置和檢查、完善的處置原則以及具體的組織實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對此類問題處置不夠及時而且力度不夠,他們利用服務公司、校辦公室等這些非專業機構來處置,會造成食堂衛生處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導致這些食堂將剩余食物在室溫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區域和加工東西沒有分隔和差異符號。
(四)從業人員廣泛缺少衛生安全意識,衛生操作習氣不良
食物加工人員缺少衛生意識和不良操作習氣是構成食物污染和導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緣由之一。食堂從業人員大多是臨時聘任、未經練習就從事食物生產經營的人員,因而對食物衛生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其衛生操作的習慣也令人擔憂。
(五)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力度不夠
大多數高校食堂由自身經營向租賃、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發展。高校學生食堂的管理人員多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內的工作人員也多數是那些只參加過個別臨時或短期廚師培訓的學員或臨時工,缺乏專業、系統的烹調理論和飲食營養與衛生知識。這些人員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和相關知識、食品加工知識匱乏,在加工過程中不按照有關規范進行具體操作,存在食物中毒發生的隱患[5]。
(六)有些區域監督處置缺少應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處置的特殊性,有些當地衛生監督機構對學校食堂的衛生安全作業監督不夠,把關不嚴,對尚未達到安全衛生標準的學校食堂也發放相應的衛生許可證,致使食堂衛生風險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消除。
一、我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存在問題
(1)規模企業少,小作坊多。由于規模小,企業難以在市場上久立足,導致企業做一天,算一天,沒有長遠目標和打算,不愿過多投入,甚至偷工減料,產品質量沒有保證。
(2)小作坊設備簡陋、工藝落后、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多。使用食品添加劑無計量器具、無記錄,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隱患多。
(3)缺乏必備檢測能力。食品生產加工質量控制主要依賴個人感官和經驗判斷進行控制,原材料進廠不檢測,食品未經檢驗就出廠銷售,食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有少數企業雖然擁有檢測儀器,但由于對質量工作重視、認識程度不夠,以及企業內部缺少專業檢驗技術人員,沒有有效開展檢驗檢測,內設檢驗機構形同虛設。
(4)食品生產加工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縣絕大多數企業主要以生產傳統食品為主,企業缺乏優勢核心技術,產品在市場沒有核心競爭力,食品加工業發展存在后勁不足。
(5)食品生產加工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普查表明,大多數食品生產加工人員為農民、下崗職工組成,普遍缺乏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和食品質量安全知識。
(6)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90%以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談薄,缺乏長遠打算,沒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如果原材料進廠不檢測,產品出廠不檢驗,在原料采購或生產加工環節出現食品污染或有毒物質侵害,很容易引起食品質量安全事故。
二、關于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和對策
(1)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推進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鞏固食品質量安全基礎工作。對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生許可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堅決予以取締。對市場準入制度有一定距離的企業,要引導、幫扶使其達到準入條件,積極申辦生產許可證。對達不到準入條件,但老百姓又離不開的食品(如豆腐、散裝白酒等),要限區域銷售。同時加強證后監管,認真落實年審、巡查、回訪、監督抽查等監管制度,確保獲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
(2)強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針對食品小作坊生產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數量多、分布廣、安全隱患大、監管難的特點,要轉變部門獨覽的思想觀念,有關職能部門,各鄉鎮政府要互相配合,建立以政府、行政部門共監共管的監管模式。質監部門要切實履行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強化日常監督,增加和強化食品小作坊的監管頻次和力度,達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效。
1、引言
〈教育部等十五部門關于印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五個配套文件的通知〉的出臺說明國家高度重視農村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問題,各地政府也出臺了“奶工程”、“營養午餐”等一系列政策。但近來出現了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問題讓人觸目驚心,如果廣大連食品安全衛生都無法保證,那么食品營養健康又從何談起。而且廣大農村中小學因為交通不方便等問題,往往成為監管的盲區。這說明加強對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的監管已經刻不容緩了。
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小學,由于學生人數較少,地區經濟不發達,基本上還未出現像許多城市學校的餐飲服務社會化的現象,即將學校的餐飲服務承包給社會上的商業性團體或個人,而是由學校自主經營,盈虧由學校自己負責,在學校食堂里面工作的基本上也都是老師家屬,為了個人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且缺乏相應的監管,故農村中小學的食品安全衛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農村中小學的學生的營養和健康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本文運用經濟學中的博弈論原理,構建博弈論模型進行深入分析,并據此提出解決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2、對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問題的博弈分析
2.1 食品安全衛生監管部門與農村中小學食堂之間的博弈模型構建
從博弈論角度進行分析,在此次博弈的過程中參與者包括食品安全衛生監管部門、農村中小學食堂(因為農村中小學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主要就是農村中小學食堂提供的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以下簡稱食堂)兩方。在此次博弈中,參與者均為理性經濟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下面將構建相關博弈模型來分析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的對策。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具有監督農村小學食堂食品安全衛生的責任,如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能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那么食堂的食品安全狀況就會很好,食品監管部門會獲得收益R1(社會的贊譽、群眾的支持、上級領導部門的肯定等),同時產生的監管成本為C;如果監管部門,不僅會受到相關上級部門的處罰,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造成的社會危害,其社會聲譽降低,此時的失職成本為R2(各方的指責,上級領導的處罰等)。綜上可知,監管部門的策略選擇為:監管,不監管。
而食堂可能為了減少成本而投機取巧生產劣質的、不安全衛生的食品,取得的經濟收益為F1,;食堂也可能為了學生的健康,恪守道德底線,嚴把質量關,提供合格的安全衛生食品。此時,取得的經濟收益為F2(顯然F1>F2)。所以食堂的策略為:提供安全衛生食品,不提供安全衛生食品。
當食堂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監管部門不監管時,食堂獲得的經濟收益為F2(F2
當食堂不提供安全食品:監管部門不監管時,食堂可以獲得收益F1,此時由于監管不力,受到各方指責乃至上級領導部門的處罰,監管部門收益為-R2:監管部門監管時,食堂獲得經濟利益F1,支付罰款F3,而監管部門獲得肯定R1,獲得食堂罰款F3,付出監管成本C.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監管部門與食堂之間的收益矩陣:
2.2模型分析
2.2.1純納什均衡分析
當食堂提供安全食品時,監管部門的最優策略是不監管,但這時食堂的最優策略是不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當食堂不提供安全衛生食品時,監管部門的最佳策略是監管。監管部門監管時,食堂的策略取決于F2與F1-F3的大小比較。因為F2和F1-F3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確定,故此時不存在純納什均衡。
2.2.2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分析
接下來再分析混合策略納什均衡,設監管部門監管的概率為P,食堂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概率為q,分別求出監管部門和食堂的期望效用函數,然后對p、q求偏倒數并使之為零。可得到如下期望函數的均衡解為:
p*=1- ,q*=
這是一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沒有哪一個組合對雙方是最優的,博弈雙方以不同的概率選擇策略,最后達到均衡。此時,監管部門以p*的概率進行監管,而食堂則以q*的概率提供安全衛生的食品。
2.2.2.1 從監管部門監管的均衡概率p*分析
此時顯然,R1,C,R2,F3會對p*的大小產生影響。其現實意義在于,通過增大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收益(如增大對監管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的獎勵等),減小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檢測手段的高效化和準確化,制度方面的優化等),增大對監管部門的瀆職處罰,增大對食堂提供不安全衛生食品的處罰力度,均可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部門認真監管的積極性。反之,會引起相反的效果。
2.2.2.1 從食堂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均衡概率q*分析
同理可知,顯然F1,F2,F3會對q*的大小產生影響。其現實意義在于,通過各種手段使得食堂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利潤在合理的范圍內,降低食堂提供劣質食品所獲得的經濟利潤,提高對食堂不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處罰力度,均可提高食堂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積極性。反之,會引起相反的效果。
3、結論
結合現在農村小學的食品衛生安全現狀,和上述的分析,要解決現在農村小學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政府要加大對食品監管部門行政不作為的懲罰力度,努力做到分工明確、權責并重、疏而不漏,讓食品安全衛生監管部門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2.積極努力降低食品監管部門的監管經費問題,建立完善農村小學食品安全衛生監管體系,對農村中小學的食品衛生安全監管給予更多的重視與經費支持。
3.食品衛生監管部門應鼓勵學生和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食堂安全衛生的監管中來,多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并要盡量做到有舉報,就有查處。
4.應加大對食堂不提供安全衛生食品的懲罰力度,建立學生食堂衛生安全黑名單,并即時向公眾予以公示。
5.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對學校提供的食品從原材料到上餐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62
1有關食品安全問題案例
食品安全近些年來成為了新聞媒體報道的寵兒,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屢見不鮮。由此引起了較為激烈的社會輿論,食品安全問題逐漸被大眾所關注。在此舉例幾個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報道。
事件一,鎘米事件.2013年5月,湖南省攸縣的3家大米廠出售的大米在廣東省廣州市被查出鎘超標事件,后被媒體揭發。佛山市市順德區廣東省市通報了順德市場大米檢測結果,在終端銷售中發現6家店銷售的六批次大米中鎘含量超標;在生產過程中發現,3家公司生產的3批次中鎘含量超標;在湖南產地的大米流通抽檢中。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第一季度2013個,一季度抽檢結果,8批次不合格原因都在于鎘含量超標。
事件二,毒泡菜事件,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曾披露過四川成都新繁、彭州等個別生產泡菜的泡菜生產企業使用了敵敵畏、工業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成都市對泡菜生產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成都的許多正規泡菜生產企業遭受了沉重的損失。
事件三,陳華糧食事件發生在2004年7月,全國10多個省市在糧食和石油批發市場逐漸找到了一個叫“民工糧”的大米。這種水稻就是國家糧食庫霉變大米,其中含有可引起肝癌的黃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能引起肝癌,是目前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試驗表明,其致癌所需時間最短僅為24周,按規定只能賣給釀造、飼料等行業,不能作為食品銷售。但是梁帆說這些米主要是賣給建筑工地和學校,被稱為“食品街”。食堂在加工的特殊方式,浸泡在擦米的原來的黃色漂白,而且還消除了光的霉味。
……
屢見不鮮的食品安全問題令我們痛心疾首,同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而在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率相對較高,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2農村食品安全原因分析
(1)農村收入水平限制。農村人口收入較低,受經濟水平制約,人們在消費過程中往往注重價格而不是商品質量,在農村地區,那些質量不高而價格較低的商品往往受到人們的追捧。價值決定價格,無可否認價格低的商品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相對較高。
(2)農村群眾未能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維權意識。人們在購買商品時,不會有意識的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于無包裝或者包裝極簡單的商品也不會過多追究,由于農村人口相對分散,人流量較小,一些商店攤鋪的貨物不能在保質期內售完,常常堆放有過期產品,這就為食品安全問題埋下了禍根。
(3)農村商品購貨渠道單一且混亂。農村商鋪大多是個體經營,規模較小,且有些商鋪還沒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很少有大型超市,距離城市較遠,而食品供應商大多位于城市,因此,農村商店想要購貨,只能依靠城市中一些批發零售商驅車送貨,這就導致了農村商品種類不全,同時大多在城市銷售不好質量不高的商品流入農村市場,增大了農村食品安全隱患。還有一種購物渠道那就是集市,農村集市大多都是固定間隔幾天,人們統一將貨物拿到鄉鎮中心售賣,然而集市的攤位和商販都不固定,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證,而出現了什么安全問題也將無從查證。
(4)某些商販道德素質低下,只盲目追究經濟利潤,蓄意販賣有毒的/質量不合格的商品以降低成本謀取私利。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識。經營責任意識和法律維權意識,讓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在流通環節得到控制。
(5)我國對于“舌尖上的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與制定。同時監督力度還不夠,監管機構冗雜龐大但職責混亂不清,相互推諉,各自為政,形成監管上的漏洞。就例如“健美豬”事件,商販只需為每頭豬多花上幾元錢就能免除衛生防疫檢查并得到衛生合格證,而從生產地流入市場過程中,再需給有關執法人員送點好處,就能一路暢通無阻,病豬就這樣明目張膽的出現在各個農貿市場或超市了。
3措施及建議
(1)加大國家行政執法部門監管力度,做到層層監管,完善基層政府監督體系.同時還要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增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懲罰力度,做到權責統一,違法必究.我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了《關于開展農村食品市場,開展“四對四規范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即①打擊無牌無證經營、規范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的經營者。②打擊銷售,使用沒有違反食品和原材料的合法來源,食品生產商和經營者的采購活動規范③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和“五”食品違法行為,規范食品包裝標簽管理。④嚴厲打擊“兩超一非”等劣質食品的生產經營,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應該嚴格按照此通知進行執法活動,同時加快以《食品安全法》為中心的其他法律的出臺,以保證食品安全問題有法可依,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來敦促食品安全問題。
(2)加強農民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以及提高農村食品經營商的素質道德。大多數農民文化知識水平低,對食品安全認知能力有限,政府可以借助媒體如電視、廣播、宣傳手冊等途徑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農民安全意識。同時也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安全知識講座或者維權法律講座,教會農民如何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抵制假冒偽劣商品。
(3)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同時適當調整規范物價,肅清消費市場不正之風。繼續對農民以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生產,解決農民生活保障問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物價局也應對市面上各個以不合理價格出售的商品嚴格規范其價格,打擊投機倒把現象,維持健康和諧的市場氛圍,促進市場有序運轉。而且,還要拓寬農村食品購銷渠道,保證優質食品進入農村市場。
參考文獻
[1]干春娟.農產品質量安全及檢測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思考[J].上海農業科技,2008,(1):12.
中圖分類號:D922.1;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5-0172-01
制約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食品安全問題。對現有的食品檢驗標準進行不斷完善,并對有關的標準嚴格實施落實,從而有效的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保證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食品檢驗標準及其重要性分析
1.1 食品檢驗標準的現狀分析
伴隨著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含有的食品檢驗標準主要是關于理化檢驗標準的,約有203項,可是僅牽扯到食品理化指標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并沒有關于非法添加食品原料方面的標準。我國質檢總局頒布的《食品審查細則》當中,也沒有明確非食品原料的必檢指標,更沒有相關的檢驗方法說明。《食品衛生檢驗方法》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其主要的進步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現行的食品檢驗標準將原來的標準進行了完善,形成了體系,有效的規避了原來較為分散的標準不宜使用的現象;第二,相比較原來的食品檢驗項目,現行的檢驗項目更加規范化,新的版本中所涉及的內容及項目較多,基本上將所有的檢驗方法都包括在內,規范了原有的檢驗項目,使其更加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1.2 食品檢驗標準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檢驗標準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食品安全問題的危害性當中。從“蘇丹紅”事件到“毒大米”、地溝油等等,都體現出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隱患。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果不合格的食品被人們攝人,有毒、有害物質便會在體內潛伏,對人體造成長期侵害甚至致命性的傷害;另一方面,不合格的食品流人到市場當中,還會引發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導致社會公信力的下降,甚至會擾亂市場秩序。
2、食品檢驗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食品檢驗標準不夠完善
食品檢驗標準不夠完善是當前食品檢驗標準的突出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食品檢測體系涉及到糧食、農業、衛生、質檢、進出口等諸多行業及部門,不僅主體多元化,而且較為復雜,這就使得食品檢測標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難度;其次,我國食品檢測標準體系不完善,而且食品檢驗檢測的技術水平較低,檢測方法及手段過于傳統,無法達到應有的檢測效果;再者,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與《食品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有出人,給相關標準及法律的執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2.2 食品檢驗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現有的食品檢驗方式相對不完善,則是食品檢驗標準存在的一項嚴重的問題。現階段,沒有明確完善的檢測方式針對保健食品、農藥、天然毒素和食品添加劑等;此外,層出不窮的新型產品也給食品檢測帶去了很大困難度。沒有現行的檢測標準,導致摻假問題屢禁不止;再者,新的技術應用在食品的生產當中,而沒有針對相應技術的檢測標準及檢測方法,進而為不合格食品在市場中的存在,創造了機會。
2.3 食品檢驗標準與國際標準差別大
現行的食品標準和國際標準差距大的問題,也是食品檢驗標準實行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首先,國家標準中采用的國際標準的覆蓋率非常低;其次,我國的食品檢驗標準和國際標準相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完善食品檢驗標準的建議探討
3.1 加強對食品檢側工作的重視程度
加強對食品檢測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完善食品檢驗標準的基礎。首先,要增加對食品檢測的投人力度,以有效的保障檢測工作的貫徹執行,及檢測人員的能力水平提高,同時還可以引進高技術人才及完善檢測的相關設施,為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其次,整合相關的檢測資源,以有效的保障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檢測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及重復檢測問題,充分保障食品檢測標準作用的發揮;再者,食品檢測的相關部門要提高對食品檢測工作的重視程度,充分調動檢測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促進檢測效率的提升,保障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建立完善的食品檢驗檢側體系
建立完善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是完善食品檢驗標準的必要措施。首先,應該高度重視食品檢測加工企業對自我檢驗檢測的作用,建立標準的食品檢驗室,并對相關的檢測人員進行培訓,以保障食品加工中的各個環節不會出現問題;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檢測體系及食品檢驗機制,在食品安全問題出現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做出反應;再者,鼓勵社會資金對食品檢測的投人,以輔助食品檢測體系的完善,保障食品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從而促進食品檢測標準的不斷完善。
3.3 加強對食品檢側人員的培養
對食品檢測人員的專業性不斷提升能夠更有效的推進食品檢驗的落實。在進行檢驗工作是要對工作項目明確分工,形成一條有序的工作流程和監督體系;要定期對食品檢測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工作人員能夠深入了解掌握食品檢測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以促進對食品檢測標準中相關規定的修正及完善。
3.4 規范食品檢側機構
對食品檢測機構嚴格規范是推進食品檢驗標準完善進度最重要的前提條件。確保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從而保證以食品安全為要素的各項檢驗檢測標準;對食品檢測的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建設,對每個部門的監管職能合理健全;要加強食品檢測相關制度的建設,使得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具有相關制度的約束;還要建立國家級的檢測管理制度,構建食品檢測相關的信息化平臺,以實現信息及資源的共享;更要加強與國際食品檢測標準的接軌,以不斷促進食品檢測標準的完善及食品檢測能力的提升。
4 結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3-0149-02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我們于2011年7月對4A級旅游城市一閬中市進行了食品安全關注度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調查。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閬中市城鎮、農村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樣方法。在本次調查中,對閬中市城鎮和農村居民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本次調查發放問卷為1115份,收回有效問卷1053份,問卷有效率為94.4%。
1.2.2 調查方法。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由調查者自行設計,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形成《閬中市居民食品安全關注度調查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資料收集,采取匿名自填問卷的方式,問卷當場收回,由調查員認真審查,保證問卷質量。
2 調查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研究1053名調查對象中,男女比例均衡,20~40歲、居住于城鎮的對象為主,初高中文化程度、月收入低于兩千者占70%以上,具體情況見表1。
2.2 對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曉情況
知道雙匯瘦肉精事件的達85.1%,知道染色饅頭事件的為67%,知道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達91.1%,知道蘇丹紅染色事件的為59.7%,知道毒生姜事件的為33%,知道毒豆芽事件的為62.5%,而知道面粉增白劑摻石灰事件的為62.4%。由以上數據分析得出,閬中市居民對食品安全事件普遍比較關注,而其中的三鹿奶粉和雙匯瘦肉精事件更是廣為關注。
2.3 消費者判斷食品優劣方法
2.4 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途徑
閬中市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通過電視、廣播的占60.1%,網絡占24.1%,詢問有購買經驗的人占17.7%,報刊雜志等平面媒體占15.6%,相關知識講座占8.4%。不難看出,其主要方式是通過電視、廣播收看或收聽相關食品信息,食品相關部門可以將這兩種途徑作為載體來加大食品相關知識的宣傳,以便于群眾獲得更多的信息。
市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較農村居民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越高。這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食品衛生、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改善,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經被認為是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元素。
2.5 居民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看法
2.6 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
食品安全部門執法不嚴(65.5%),國家免檢等食品安全機制(27.3%),食品相關法律不健全(28%),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43.9%),中國國情的必然現象(10.4%),其他原因(2.5%)。在閬中市居民看來,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與食品安全部門執法不嚴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很大關系。居民們希望政府和食品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執法力度,嚴懲不法商販,并且加強監督檢查,同時希望商家能夠倡導誠信經營,加強行業自律性,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能力,以避免社會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從而保障人民健康。
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制度現狀及問題
(一)體制帶來的監管重復和監管盲點。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食品安全主要問題就在于對食品安全監管上,主要表現為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重復監管主要是指我國的監管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明確,由于食品的生產和流通要經過很多的環節,而不同的環節監管部門可能就會出現監管重復。也正是由于這種重復即職責劃分不明確就可能導致在出現食品引發了重大問題時,在追究監管部門職責時都說這不歸自己管的現象。監管盲區主要是指一條食品安全監管鏈上不同的監管部門由于缺乏溝通交流而導致的有些環節沒有部門管的現象,這既是監管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國現有體制所導致的。這種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的體制必然使得我國的食品安全隱患不斷,也必然導致再多的部門也不能保證一個良好的食品安全的局面。
(二)食品安全法律標準滯后且沖突。首先,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有很多制定的都很早,有些標準幾十年未作任何修訂,而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食品生產方式和流通環節也越來越多元化,一些門檻低、落后的標準已儼然不再能衡量食品是否安全是否達標了。其次,諸多現有標準體系中各路標準相互矛盾、重復、脫節、不協調的問題。我國現在食品安全標準有幾千個,這么多的標準對于各個監管部門來說真正執行起來是有難度的,這同樣也會出現各個部門執行各個部門的標準,各部門之間的標準又缺乏協調,沖突就較嚴重。這也是我國的那么多食品沒有一個整體統一的標準所導致的后果。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首先,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懲罰性賠償措施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不足。我國《食品安全法》目前規定的懲罰性賠償措施對于那些從生產不安全的食品中獲得的高額的利潤的違法經營者來說,處罰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并且最重要的是這種懲罰性賠償措施是以錢的數額為標準,要知道再多錢也許也不能挽回消費者因此而受到的損害,所以該規定不但不利于保障消費者權益,而且還會縱容那些違法者。其次,違法者的法律責任過于單一。我國目前對食品安全問題規定的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方面的責任,缺乏民事和刑事方面的責任規定。但是我們知道,真正能夠保障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受到損害的人來說民事責任是非常重要的,而真正能夠對違法經營者起到真正的威懾力的是刑事責任。
二、解決我國食品安全現存問題的法律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我國現有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首先,構建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究其根本是要構建一個合理的、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以國際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典為依據或參考,建立起能直到實際作用的、能科學全面的防范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套法律法規體系。其次,建立統一、協調、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國務院一定要完善和理順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問題,這就要求監管體制改革要到位,綜合協調機制要健全,各監管部門的職責要細化,技術能力和優化檢驗資源配置要提高。
(二)建立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那要想真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就需要加強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標準化委員會的合作,加快推進對我國現有食品安全標準的修訂和針對新的食品生產技術的新標準的制訂。并且,要從能夠真正保障人體健康的角度,制訂出一套統一的具有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對之前提到的現存的一些標準間相互抵觸或標準盲區進行很好的協調,真正形成一個產業鏈似的標準,為我國的檢驗檢測部門提供一個很好的檢測依據。
(三)明確法律責任。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主體的法律責任主要應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要更進一步明確法律責任的具體內容,最主要的是要明確有關賠償責任的承擔主體;二是要強化行政監管過程的法律責任控制。形成一個整體的機制,包括從責任設定到責任履行、責任監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以此來消除目前食品安全監管因主體眾多、分段監管等因素導致的法律職責重疊、協調性不足等方面的影響。通過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主體的法律責任,形成食品安全監管的更好配合,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行政監管的效能。
(四)加大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為了更好的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應當以法律為基礎,實行嚴格執法,長效監管,建立一個聯運有效的執法機制,而不是只在突擊檢查時嚴查,平常松懈不管,給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并且要加強對重點地區和重點產品的查處力度。另外,對于不法經營者的處罰力度應當在現有規定上進行修改,以消費者實際損害為準,只有使不法廠商對懲罰的預期機會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過了其預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廠商的惡。
三、結語
黨的十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奮斗目標。多年來,各級政府也都在著力抓食品安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安全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食品安全體制帶來的監管盲點、食品安全標準的滯后沖突性以及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性。所以要解決這些現存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對我國現有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進行完善,建立統一的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法律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只有這樣,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先國.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及其啟示[J].財貿經濟,2011(7).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23(C)-0265-01
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每年頻頻出現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僅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巨額的財產損失,而且也影響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食品出口、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亟須我們一起探討和解決。
一、食品安全概述
(一)定義。依照《食品工業基本術語GB15091-95》食品安全的定義是:為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體健康,質地良好所采取的各項措施。
(二)特征。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具有以下特征:1、可存在于“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物鏈過程中。隨著食品工業化生產的發展,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一特征將更加突出。2、不同的食物鏈環節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有別。例如在種植農產品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農藥、獸藥、激素等化學物質的危害;食品在生產加工環節的危害因子可能以生物性、物理性為主。3、食品安全危害性表現出來的程度或后果受到主客觀兩種因素的雙重作用。4、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對人體健康導致的后果可因其種類、毒性等因素表現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的特征。其中慢性中毒具有潛在性、隱蔽性。
二、食品安全的現狀及原因
(一)現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并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例如,2003年發生在中國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8年9月,中國令人震驚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麥當勞“橡膠門”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憂心忡忡,以至有的人產生了“吃動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飲料食品怕摻色素”的恐懼心理。現將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歸結如下: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殘存化肥、農藥等物質。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化學用品。主要表現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在飲料中成倍超標使用化學合成甜味劑等。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質殘留于家禽、家畜、水產品體內。例如,帶尖的西紅柿,堅硬的獼猴桃、肥大的豆芽等。3、制造、加工食品的過程中使用劣質原料,給食品安全造成極大隱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溝油”加工油炸類食品、“注水豬肉”等。4、食品中的重金屬污染嚴重。
(二)原因。1、由于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生產的操作監管不力,使得中國食品行業嚴重違規、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的現象屢禁不止。2、中國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中存在著諸多弊端和問題,為不少問題食品的產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間。3、消費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識。
三、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隨著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食品安全形勢的發展需要,作為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對體系內其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作用也有所降低。因此,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十分必要。這對制止一些不法行為、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長期以來,我國對食品實行多頭管理,一方面執法中各部門職責交叉、都可以執法,另一方面則出現模糊或真空地帶,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這樣就出現了我國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為一些部門權力尋租制造了借口。所以,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勢在必行。
四、完善統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
(一)盡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我國食品相關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共四級標準,但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和發達國家及國際組織相比接軌程度不夠,從而導致標準的可信度在國際上不高。近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的要求,開始組織實施食品標準的制訂及修訂,這一重要的基礎工作的開展將對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會大大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大對食品檢驗檢測的研究。在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檢測工作應當緊隨標準的修訂不斷完善。隨著食品中安全衛生指標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對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驗檢測應向高技術化、速測化、便攜化以及信息共享邁進。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的統一完整,將為我國大力開展的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對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五、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傳體系
該書就內容而言,共分為五個章節,其中第一章以市場經濟轉型為視角,重點分析了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食品安全現狀、原因及不安全食品對社會的危害性;第二章以城鎮家庭市場為視角,通過實際案例(四川雅安市)分析了畜禽產品消費者行為和市場需求;第三章深入分析了農業營銷的模式,例如奶制品以建立維度模型為主,再通過廣告的方式為消費者建立品牌意識和開展品牌聯想;第四章重點分析了農業物流發展現狀、特點及現存和潛在的問題,隨后站在企業和政府的視角下提出了改進對策;第五章深入研究了龍頭企業和農業的關系,通過深究現存問題的根本原因,提出合理建議;第六章通過實地調查的方法,分析了茶業產業鏈,例如生產、流通、銷售三者之間的問題,以便找到影響銷售績效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學習國內外關于茶業產業鏈管理先進經驗,再因地制宜地提出針對性建議。本書就結構而言,具有層次分明、完整、有條理等特點,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書本知識,能夠讓讀者閱讀時將內容了然于心,此外,在內容選擇上遵守了難易結合的寫作手法,有利于幫助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書本知識。
二、理論豐富,觀點新穎
作者指出: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為“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由農藥和化肥的不正確使用、新科學技術應用、工業化污染等因素造成;其二為“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引發的問題”,由衛生條件不達標、食品添加劑、應用劣質原料及假冒偽劣食品等因素造成;其三為“食品流通環節引發的問題”,由食品監管力度弱、銷售劣質食品、銷售過期食品和三無食品、食品流通過程中衛生狀況差等因素造成。針對以上問題的發生,應積極尋找對策,即在城市加大對不安全食品的監管,當然農村也不例外,否則會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因為農村居民食品安全衛生意識相對較低,加上受購買能力差、不安全食品價格低因素的影響,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該食品會成為他們的首選,所以規劃農村市場刻不容緩。此外,不安全食品也會影響生態環境,食品的原材料來源于農產品,部分商家受利益的誘惑,會在生產農產品過程中采取違背自然和科學的方法,例如過度使用化肥和各種激素,長期的使用能夠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由此可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引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無論何時何地食品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民眾的生存和身體健康,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繁榮穩定,更關系到國家和政府的形象。如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民眾會選擇到餐館就餐,這也使得我國的餐飲業日常繁榮,然而,時下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也成為政府及民眾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就當前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現狀作了簡要的闡述,提出了控制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的方法,并就如何提高和完善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與建議,以期對我國當前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有所借鑒與幫助。
一、概述
1.餐飲業定義及特點
對于餐飲業的定義,不同國家對其有不同的釋義,歐美國家對其的定義為“以商業贏利為目的的餐飲服務機構”,而在我國,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的定義,餐飲則指在一定場所,對食物進行現場烹飪、調制,并出售給顧客主要供現場消費的服務活動。它主要分為旅游飯店、餐廳、自助餐和飯盒業、冷飲業和攤販五大類,具有一次性、無形性、差異性和直接性的特點。
2.食品安全定義及特點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或食物的種植、養殖、包裝、加工、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威脅或損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導致食用者病亡或者危及食用者及后代的隱患,它既包括食品的數量安全,也包括食品的質量安全,還包括食品的可持續安全。在我國,相關法律對于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人體所必需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味、香、形等感官性狀。
3.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因素
大體說來,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一是環境的污染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二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用藥;三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污染;四是食品包裝不合格;五是假冒偽劣食品的出現;六是消費者不清楚食品安全的程度;七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而帶來的潛在影響。
二、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現狀
1.食品原材料安全問題突出
大體說來,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餐飲企業的原材料渠道多樣化,農貿市場、街頭巷尾、早市夜市都能買到不同的食品原材料;二是由于食品原材料尤其是散裝原料采購回來以后,企業在驗收原料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餐飲企業在原材料的驗收工作上存在漏洞;三是餐飲企業食品原材料儲藏食品原材料時未能做到分類儲藏,有的企業甚至存在沒有專門的儲藏室、冷庫溫度過高或過低等眾多問題,從而導致在原材料中出現問題。
2.餐飲企業食品生產和服務中工作不到位
許多發生在餐飲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都發生在制作食品和服務消費者的過程中,這主要表現在食品原材料在初加工到服務人員上桌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符合規定的操作,比如餐具的存放不規范、員工的衛生意識不強以及消費者在餐飲上的安全意識不高等方面,此外餐飲業的門檻低的行業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關部門對餐飲行業的監管難度。
3.食品安全監管缺乏威懾力
當前,我國對由于違反食品衛生規定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缺乏監管應有的力度和威懾力。相較于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尤為嚴厲的懲罰力度而言,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威懾力是微不足道的。
4.法律監管體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當前,我國在食品安全這一領域的立法有包括《農業法》、《產品質量法》、《商檢法》等近20部法律、150個部頒規章、40余部行政法規以及幾千個食品標準,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一個由國家、行業、部門和地方制定頒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體系。然而由于我國所實行的是分段立法,一些法律法規條款相對來說比較分散,一些法律規定比較原則和寬泛,缺少清晰準確的定義和限制,從而給執法留下了,導致法律監管體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5.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由于我國餐飲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餐飲行業從業人員需求出現用工荒的矛盾現象突出,從而使餐飲業長期處于就業門檻低的狀況。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前全國餐飲從業人員已遠遠超過2200萬人,大多數從業人員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水平,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缺少必要的食品營養衛生知識以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識,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衛生態度以及行為水平急需提高。
三、控制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的方法
針對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為有效控制我國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在筆者看來可從以下二個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實施良好的生產、衛生規范。良好的生產規范簡稱GMP,良好的衛生規范簡稱GHP,二者是我國制定的以保證衛生安全作為重點的衛生規范。良好的生產、衛生規范的有效實施是控制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的最基本方法,必須落實實施。
二是在餐飲行業中推行五常法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五常法的基本內容是常整理、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五個管理項目,它是一種對生產現場管理的實用方法,其最終目的是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倘若在餐飲行業的衛生管理中引入“五常法”,可以提高餐飲企業自身的衛生管理水平,改變行業中存在的不良操作衛生習慣,從而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
四、提高和完善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措施
由于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方面取得了許多很好的成就,為此我們可以在充分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自身實際情況,提出提高和完善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相關舉措,就筆者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來實施。
1.加強對食品原材料的管理
當前,餐飲食品原料大部分是從農田直接到餐桌的,不經檢驗的現象嚴重。為此,必須加強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安全衛生性控制和管理,建立和實施食品安全體系的重要任務。要通過采購要規范,要索票、索證,或是大型餐飲企業 可建立自己的農田來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方式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
2.強化餐飲企業的自律意識
相關部門要加強餐飲行業的責任意識,使其自覺遵守食品操作行為,自覺把食品安全放在生產過程的首要位置。要督促餐飲企業完善自檢系統、在財力、物力和人力上加大對自檢系統的投入,對餐飲行業中的各項環節的自檢系統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更新。
3.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眾所周知,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各國保障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和最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要強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要在加強立法的同時嚴格執法,與此同時還要強化信用管理。
4.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與管理
結合餐飲業的從業特點,相關部門既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能力培訓,又要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與此同時還要要求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從而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以此從總體上提高餐飲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食品安全法制意識。
五、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國家形象、關乎民眾生活,餐飲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為此我們必須要采取多種措施完善和提高我國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從而保證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